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639
巴黎:
有Blog友問我AIG借貸對未來業績的影響,巴黎嘗試以財務數據,去印證所有的消息,對企業價值的影響。
聯邦政府在2008年10月分別以約19.5B+ 24.3B和AIG以1.1B +5B成立兩間公司,它們是 ML2及ML3,這兩間公司公別購入AIG的有毒資產ABS及CDO。
聯邦政府買入時AIG已經Wrote off ABS及 CDO 50%以上,不過到2008-12月止,資產再下跌。因為合約的安排,AIG必須是第一個承受這些損失,在12月31日,AIG在ML2帳面等於 "0" 在ML3只餘下 US$2.8B的公平值。
但是兩間公司的資產仍有19B及27B,即大部份資金是由聯邦政府所出。
ML1 ML2
政府資金 19.5B 24.3B
AIG 1.1 5
-------- -------
20.6B 29.3B
2008.12.31資產值 19 B 27 B
-------- --------
AIG當年承擔 - 1.6B -2.3B
AIG餘Equity 0B 2.8B
合約定明AIG每年可收取已投入 1.1B及5B的利息,利息為LIBOR+ 300points,2009年約為3.5%,另外假如將來,這些資產買出之後仍有剩餘的錢,聯邦政府分2/3,AIG分1/3。
當然,如果AIG以1.1B及5B轉手給你這個合顆資格,或不化算,但是如果是$0,和2.8B,情況便不一樣。因為你的槓竿效應非常之大,分別是:
ML2 ML3
無限大 9.6倍
例 如 ML3,你是以約1/10的價錢,控制9.6倍資產,資產升一成,你的回報是29%,還有的是,任何的升值,必須是AIG先分到,直至回復本來的5B,才 按2/3及1/3分配,所以在2009年度,總資產每升一成,AIG的回報就會是9成6,事實亦證明AIG是年2009在ML3賺到的是2008年帳值的 8成2,其股東權益升回4.3B。
2010又如何呢?
假設2010的資產值上升5%,以2009資產值22B,約為1.1B,那AIG可以先得0.7B (5B-4.3B),另加(1.1B-0.7B) x 33.33% = 0.1332B,總回報就是 (0.7B+0.1332B) / 4.3B = 19.37%。
Blog友或到現在明白,資產的優質、垃圾並不是靜止不動,完全取決在價格,例如這批一度被認為是有毒的資產,除了價值投資派,有誰會願意踫呢?
所 以2009年度,醒目一族買入大批的定息債券,他們不是看圖,那支箭頭已經插穿幅圖,看也看不到,也不是只買入優質投資標,而是純粹計一些簡單的價格和價 值的數學。巴黎的AVF派現金息13.6%,本金上升7成,從買入市價14元一直持有至現在差不多是面值的$25。(現價23.6),就是十拿九穩的投 資,這種投資,不會像江湖術士圖表無寧兩可,也不會長抱十年也不知結果,一百次、一千次,操作一樣。唯一恨自已心不狠,和股神一樣,不下重注!!
後記
最近幾個價值同志的手風不太順,又有投機人說價值投資法不是最好,或是我們這班追隨者學藝未精。學藝未精,不要有負價值投資之名,常常是我的警惕,我謝謝這些說話。
知易行難,何況無知?
踏入9成是投機只有1成是投資的股票市場之路,小數的價值投資者註定是孤獨,能不以一笑而置之乎?!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29/xOMDAwMDIwMzUxOQ.html
在江西、湖南、湖北很多山区,那漫山低矮的栀子树曾经如此廉价而不起眼,今年,栀子花开后,鲜艳的黄栀子开始身价持续攀升。
据中药材天地网交易中心数据,目前求购栀子的药商已经开出27元每斤的干货价,6元一斤的鲜货价,相比往年收购价格翻了3倍多。
与 此同时,上市公司康缘药业(600557.SH)在其刚刚公布的第三季业绩报告中声称,该公司前九个月临床药品合计销售7亿元,同比增长近40%,但受原 材料上涨影响,该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2.7个百分点,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称,该公司业绩虽然上涨了20%,但远远低于市场预期。
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康缘药业,华润三九在其第三季度报告中也表示,第三季度中药材的大幅上涨,给公司盈利造成很大压力。中药材市场异常火爆,迅速吞噬着中药制造企业的利润。
药企毛利率受损
栀子,茜草科植物,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属中药材中较偏门的小品种,由于多年的烂市低价,最低时收购价不足2元一斤,而且特别滞销,商家多惨淡经营,色素提取业要货高峰期也不见好转,在湖南山头坑尾,很多农民都不屑于栽种这种植物。
而 康缘药业的主打产品“热毒宁”却是栀子需求大客户,热毒宁注射液是由青蒿、金银花、栀子等制成的澄明液体。2009年下半年,热毒宁注射液开始热销,直到 今年下半年,热毒宁注射液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前三季度该产品销售额翻了一倍多,达3.5亿元,占了康缘药业临床药品销售总额一半。
东方证券分析师李淑花认为,导致康缘药业热毒宁热销的原因有三个,首先是该公司新厂建成,产能瓶颈解决;其次是热毒宁注射液增加流感(高热)适应症;另外热毒宁成为进入医保目录的新药品种。
从 去年的采摘季开始,据一位福建籍网售栀子的中间商向记者透露,今年的新鲜黄桅子价格比往年高很多,而且目前价格还在变化。“十月初商贩子在农户的收购价是 每斤1.5元,到近几天价格已经涨,也只是每斤2.9元。而中药材市场上,栀子的交易价开出了6元一斤的价格,干货价格高达27元。”
此外,热毒宁的另一主要成分金银花价格也直线飙升,金银花终端价每克0.62元,“湖南产的金银花上半年才四毛多一克。”深圳某药铺店员称。
据 康缘药业的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该公司中药材成本平均同比上升了53%,尽管该公司资料声称,热毒宁注射液原料包含金银花等三种药材在成本中占比较 低,即使金银花价格继续上涨,影响也在公司可控范围之内。但数据显示热毒宁注射液前三季度的毛利率下降了12.76 个百分点。
除了康缘药业,华润三九在第三季度报告中也表示,公司成本费用控制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部分原材料及辅料价格上涨较快,成本上升使OTC、中药配方颗粒业务毛利率有所下降。
据中药材天地网数据,下半年九成中药材价格都在上涨,多数涨幅在30%以上,部分已经翻倍,其中最具代表性是太子参,半年价格涨幅高达500%。云南白药、白云山等主要中成药企业皆在财报中表示承受一定的毛利率压力。
多重流通重疾
记者从深圳一家中药铺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在湖南,一斤新鲜金银花约4-6元,干花约20-35元一斤。经过多重转手后,该店铺从中药市场上买来的金银花每公斤均价约100元。若质量较好的山东产金银花价格则在每公斤120-140元之间。
“这是上半年价格,现在我们都不敢去市场进金银花了,每公斤450元,翻了三倍多!在山东等地,上等金银花甚至被炒到600元一公斤。”该店员说。
金银花是国务院确定的70种名贵药材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治理的38种名贵中药材之一,三分之一的中药方剂中用到金银花,由于它抗菌消炎,抗痛毒疗效甚佳,成为非典、甲流、手足口等防治处方的首选药。
今年上半年,少数金银花种植农户预计价格将上涨,捂花惜售,在山东,上等金银花的农户出售价从80元一斤上涨到120元。而在终端,则从140元炒到600元。
中 药材业内专家傅青主认为,中药材流通中间环节过多,给资本的介入提供了最为便捷的渠道和温床。“中药材一直是边缘农副产品,靠分散随意生产方式来供给下游 产业链的运转,且中药材十年低价,种植周期长,主粮价格持续增长,导致很多农民忽略了中药材可产生的收益,中药材种植信心受挫。”
傅青主表示,近几年疫病多发,新的医改推动医药扩容,推动了对中药材的需求量。要实现中药材的价格稳定,必须回归其价值,激励农户种植,提高供应。傅青主分析认为,此轮中药材涨价,部分品种涨幅过激,部分价值回归。
湖南千金养生坊健康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单蔡翔认为,农产品和农副产品价格整体上涨,对同样具有农副产品性质的药材涨价有明显增递作用,这与农业土地价值及劳动力价值整体上涨相关,长期来看中药材上扬趋势会持续。
因此,由于中成药多为普药,很多药价受到政策限制,单蔡翔表示,药企很难使药材涨价转化为中成药价格上涨,企业不得不通过内部消化来化解成本压力,或者企业想办法控制上游原材料,挤掉中间资本炒作的成本空间。
|
||||||
十年前,郭為從聯想分到一塊很小的分銷事業神州數碼,但如今不僅身價不輸楊元慶,淨利也有八年超越聯想,郭為替神州數碼擘畫事業轉型三大階段,不只把眼光放在分銷事業,更要成為中國的IBM與蘋果。 撰文‧林宏文 三 十八歲就當上香港上市公司總經理,從大陸最大電腦公司聯想集團分家出來的小老弟,靠著十年的努力成為「中國的聯強」,他就是「中國電腦教父」柳傳志的左右 手神州數碼董事長郭為,從最不被看好的通路事業,到成為蘋果賈伯斯、戴爾、惠普都要靠他打入中國市場的橋樑,他是如何做到的? 今年八月二十三日,神州數碼董事長郭為照例飛到香港,準備隔天的業績發布會。沒想到,北京打來一通電話,郭為隔天立刻搭機又飛回北京,因為,與他一起工作十餘年的事業夥伴及好朋友、擔任神州數碼財務總監的賀軍,突然心肌梗塞過世。 郭為趕回北京,直奔賀軍的家,安慰他八十多歲的老母親,由於怕老媽媽受不了,還特別請救護車在家門口待命,時間長達一個多星期。當天晚上,郭為喝了很多酒,在聯想及神州數碼眾多老朋友面前,情緒壓抑不住,崩潰大哭。 郭為用三天時間為賀軍辦完後事,但公司許多原訂計畫,一樣繼續進行,例如香港的法說會,他從未缺席過,因此堅持要用電話與分析師對談;新的財務部總經理立即遞補;至於原本要發行的台灣存託憑證(TDR)進度,也完全沒有耽誤到進度。 這就是郭為,率領著一萬多名全中國最強大的分銷(通路)及服務部隊,一方面理性地面對挑戰,在戰略層次上找出一個更具價值的新商業模式;另一方面又感性地與主管交心,讓眾多追隨他的部屬,都願意死心塌地隨他打拚。 十 年前 只是聯想的小老弟神州數碼目前已是中國最大的電子通路商,通路可滲透到中國的四到六級城市,全中國有近一萬二千家經銷商,二十四小時販售郭為代理的電腦、 電子及各種網路產品。神州數碼的通路密如蛛網,覆蓋在中國的廣大土地上,連賈伯斯的iPhone、HP的產品,都要靠郭為才能賣到大陸消費者手中,但是在 十年前,郭為並沒有今天的風光,甚至還在手機業務大跌一跤。 談起郭為,他的知名度顯然遠低於聯想執行長楊元慶,但早在十年前,當神州數碼還沒有與聯想分割前,兩人都是聯想創辦人柳傳志的左右手。只是,楊元慶分到眾所矚目的母體聯想,他只分到規模小很多的分銷事業。 問他們兩人有沒有瑜亮情結?他承認,十年前從聯想分割出來時,剛開始是有壓力的,因為聯想是母體,在資源分配上,當然以聯想為主。但郭為也說,雖然有壓力,但興奮與壓力是並存的,因為不管大小,至少可以自己獨立掌管一個事業。 十 年後 獨霸中國通路市場但十年後,郭為的表現,一點也不輸給楊元慶。在業績表現上,神州數碼的營收追到與聯想只剩二、三倍的差距,而且,聯想因個人電腦利潤緊 縮,加上購併IBM電腦部門又出現多次巨額虧損,但神州數碼卻是十年來每年獲利,而且有八年的淨利都超越聯想。最近四年,神州數碼獲利不斷增長,從二億港 元、四億港元,增加到六億港元及八.七三億港元,完全不受金融海嘯影響,成長速度令人驚訝。 此外,在個人身價上,郭為應該也不會低於目前持 有價值約二十五億元聯想股票的楊元慶。以郭為為首的經營團隊,今年從聯想控股手中買回持股,總計已取得公司一八.五六%的股權,成為最大股東,讓郭為從﹁ 船長﹂變﹁船主﹂。以神州數碼的市價計算,經營團隊擁有市值超過一百億元的股票,而其中郭為又占了大部分。 在商業模式上,大部分人都很自然 會把神州數碼與聯強做比較,但神州數碼與聯強有著明顯的差異。最大的不同,就是神州數碼與聯強相似的分銷業務,其實只占神州數碼四五%的業績,其他的五 五%則是系統整合及IT服務業務,這些業務毛利率遠比分銷業務高很多,也貢獻神州數碼超過六成的營業毛利。 此外,郭為也將公司發展訂出三個階段,將往服務及營運方向發展,目標是成為中國的IBM及蘋果。郭為強調,聯強把分銷事業複製得這麼成功,讓他很佩服,他與聯強的苗豐強與杜書伍見過多次面,尤其杜書伍與他聊到經營事業的心得時,也從不保密,讓他學到不少東西。 ﹁ 例如台灣的低毛利及低成本,是神州數碼做不到的,聯強分銷業務毛利率只有三%,這對神州數碼來說,根本活不下去。﹂郭為說,神州數碼不想追求低成本,而是 要創造更大價值,﹁用麥可波特的理論說,就是我們要做出差異化,而不是低成本。﹂這位中國通路龍頭靠著通路及資訊服務迅速長大,如今又要前進台灣的資本市 場。十一月初,神州數碼將來台發行TDR,預料將是台灣資本市場的重量級新兵,除了先前已入股國內ERP龍頭鼎新三成股權外,未來也不排除來台灣進行集 資、參股基至購併等活動。這個聯強董事長口中「大到無法購併」的對手跨海來台,值得台灣科技業關注。 郭 為 出生:1963年 現職:神州數碼董事長兼執行長學歷:中國科技大學管理學碩士經歷: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 兩岸通路龍頭比一比 ──神州數碼獲利金額為聯強七成,但市值僅聯強的五成! 項目 公司 神州數碼 聯強國際股價 13.52(港幣) 72.4(新台幣)預估今年EPS 0.905元(港幣) 3.794元(新台幣) 本益比 15倍 19倍 近一年度淨利* 33億元(新台幣) 48億元(新台幣)市值* 555億元(新台幣) 1070億元(新台幣)主要業務 資訊(ICT)產品分銷業務、資訊顧問服務 資訊產品分銷業務、IC零組件分銷業務*以港幣1元兌換新台幣4元計算 |
(1)
公司至今日現時市值約1,836,858,842元,最近該公司聲稱已經出售部分國衛中心樓面,報紙也有報導:
(1)在11月5日,的am730報導稱「資本策略(497)公布,本周初拆售灣仔國衛中心9層樓面,全數售罄,平均呎價約1.1萬元,涉資近14億元,買家主要為用家及資深投資者。區內代理指,售出樓面分布於5至10樓、12至14樓,面積共逾13萬方呎。」
(2)在11月16日,經濟日報更說出全個故事「早年資本策略分階段購入國衞中心近9成業權,直至今年市況好,資策決定把業權暗標放售,叫價約28億元。
上月中,一個內地財團與資策達成初部協議,購入價為26億元,原先料可在月內完成交易,但消息人士指,由於雙方最後就條件問題上難達共識,故內地財團打消念頭,而資策亦即兩手準備,拆售項目。
....
集團上月推出大廈共9層樓面,全部獲承接,平均呎價約1.1萬元,買家以用家為主。包括上市公司亞倫國際(00684),以1.5億元購入9樓全層及3樓303及304號車位。據悉,資策暫不打算出售15樓以上樓層。」
其指的亞倫國際(0684)的交易是這個,其物業位於9樓,作價1.537億。
(3) 另外,和之有緊密關係的石庫門,其控制的高誠資本(8088,前亞科網、亞科資本)購入國衛中心5樓的502室,作價7,400萬,根據資本策略的公司的年報(pdf p.113),其原持有該物業,即證明賣方是資本策略。
(2)
根據上市第14章《須予披露交易》:
「14.11 如上市發行人為物業公司、船務公司或空運公司,而它們分別購入或出售物業、船隻或飛機,則將予購入或出售的物業、船隻或飛機(視屬何情況而定)的合計總值(以沒有產權負擔為基礎計算),會與上市發行人的資產總值作出比較。上市發行人的資產總值須根據《上市規則》第14.16、14.18及14.19條作出調整;或者,如屬適當,若有關物業、船隻或飛機(視屬何情況而定)最近期刊發的估值(以沒有產權負擔為基礎計算)是於上市發行人刊發帳目後才公布,則須根據該估值作出調整。
14.16 上市發行人須以其帳目或最近期公布的中期報告所載的資產總值(以較近期者作準)為本,並按下述項目作出調整:
(1) 上市發行人於此等帳目內建議的任何股息金額,以及上市發行人於此等帳目或中期報告發表後宣派的任何股息;及
(2) 如屬適當,上市發行人最近期刊發的資產估值(不包括業務及無形資產估值),若該等估值是於帳目刊發後才公布。
14.22 除按《上市規則》第14.06(6)(b)條所述將收購事項以合併計算方式處理外,如一連串交易全部均於12 個月內完成或屬彼此相關者,本交易所或也會要求上市發行人,將該等交易合併計算,作為一項交易處理。在這些情況下,上市發行人須遵守該項合計後的交易所屬類別之有關規定,而用以釐訂有關百分比率的數字為上市發行人帳目內或最近期公布的中期報告內(以較近期者為準)的數字;有關數字須按《上市規則》第14.16、14.18 及14.19條的條款作出調整或修訂。
14.23 本交易所決定應否將交易合併計算時,會考慮的因素包括有關交易是否:
(1) 為上市發行人與同一方所進行者,或上市發行人與互相有關連或其他聯繫的人士所進行者;
(2) 涉及收購或出售某一特定公司或集團公司的證券或權益;
(3) 涉及收購或出售一項資產的組成部分;或
(4) 共同導致上市發行人大量參與一項業務,而該業務以往並不屬於上市發行人主要業務的一部分。」
而其分類方式和創業板類似,其比率如此圖:
根據資本策略的資料,2009年其資產總值為77.90億,售出的物業應屬於「一連串交易全部均於12 個月內完成或屬彼此相關者」,套現約14億,應屬於須予披露的交易,所以應該予以披露,但規則亦稱「如屬適當,上市發行人最近期刊發的資產估值(不包括業務及無形資產估值),若該等估值是於帳目刊發後才公布」,故此該交易或會在11月26日業績公佈日同時宣佈。如他們不公佈,則屬於違反上市規則。
以下,是筆者對此股的評價,並作為總結:
「總之搞財技的人和我們投資的人,兩者的取向不同。
前者是為了從股民手上取得資金投資,後者是要在股票賺大錢,前者要賺大錢可以狂印股票,壓低股價,如果沒人理才會把股價推上,沒有錢就把公司派息或賣殼,套取精華部分。
在後者來說,只要是印股票,就導致供應增加,供應增加則代表股價下跌,如果股價好低都要配股,即是隻股好乾,瘋狂打上去,然後引人上去,賺晒大家D錢,然後方便公司再次融資。」
這就是此股雖然便宜,但筆者不會沾手的原因。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1/613223.html
一年前的11月份,这个店的店长曾向本报抱怨,较之她在肯德基时带的团队,85度C的团队显得太嫩。她用近乎长辈的口气指导着店员及时收拾杯子和盘子。如今的这里,桌子已略显“陈旧”,上面的杯子依旧没有及时清理。
相距一个路口,另一家烘焙连锁店“爱的礼物”新店开张,崭新的店堂布置得相当花哨,从灯光到色调,与85度C有着几分相似。或许是因为新店的缘故,这里的人气略高于85度C,营业员还不够娴熟,以至于收银台前排起了队伍,不时可以听到顾客发出不耐烦的牢骚。
几路之遥,静安面包房静静地待在边上,25周年庆的海报无声地粘在门口。较之两家后来者,这里显得相对安静。时不时有一两个客人进店环顾一下,几乎没有出现排队的现象。
越来越多的烘焙连锁开始蚕食这块大蛋糕,马哥孛罗、元祖、面包新语、克莉斯汀、85度C……一家接一家争先恐后地跑马圈地,蓝海很快变为红海。每一家活在这个市场的企业必须有活下去的方法。
一个创业达人的新事业
在85度C陕西北路门店内,一位白领打扮的男士一边等着奶茶一边和同伴聊着天,“听说他们上市了,感觉确实会不一样。”
事实上,85度C已经成为台湾近期的热门话题。22日,这家烘焙连锁企业以“美食达人(Gourmet Master,2723.TW)”的名称一下子蹿上云端。当天,其以168元新台币的发行价上市,并以400元新台币收盘,涨幅高达138%。
令85度C备受关注的不仅仅是股价的飘红,还有其传奇的创始人——吴政学。小学转学四次,中学转学三次,这是他所有的在校学习经历。跟着父母做各种小生意,臭豆腐、肉羹面……四处漂泊,这是他的童年。创业约七次,每次都赚一笔,但时间不超过三年,直到创立85度C。
从台北起家,85度C于2007年登陆上海。短短三年,在大陆市场已经拥有158家门店。与此同时,在台湾拥有近300家店,并“插旗”美国、澳大 利亚。据台湾媒体披露的数据,2009年85度C营收达到62.8亿元新台币,成长率达到79%,2010年前三季营收63.6亿元新台币。其大陆市场规 模占其总营收的六成左右。有券商研究报告称,85度C今、明两年营收将分别增长40%以及33%,主要动能在于大陆市场的扩张。
问及对邻居“爱的礼物”和85度C生意火爆的看法时,静安面包房的营业员不屑地回答:“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李先生所在的烘焙连锁店在上海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生意不错,规模不大。“我们行业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做品牌,一种是做实业。”李先生表示,“做品 牌的实际上是金融操作法,迅速扩张,做出品牌效应,然后吸引投资,继续做大。还有一种就是像我们这样一步一步做业绩,开店很慢,但只要每家店都有盈利就 行。”
“面包好吃,总是会有人来买的。”李先生说。
烘焙连锁是一笔面向大市场的小生意。一个合适的店址、好的服务和产品总能汇集一定的客源。然而每一家成熟的门店营收相对固定,小富即安或许是一种生意,但要追求更大的利润,则需要开更多的店,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大的投入。
选择扩张这条路的企业离不开资本的帮助。事实上,企业对于资本运作的意识决定了企业能成长到多大,而创业者本身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气 质。早于85度C在大陆经营的宜芝多,烘焙行业科班出身的创业团队专注于产品和技术,其规模一直维系在20家左右。同样在大陆已经经营十几年的可颂坊目前 直营门店数量也未突破100家,在经历了三年的准备时间可颂坊刚刚于今年尝试性地开放加盟。
快速“奔跑”的背后
“85度C,一个熟练的品牌经营者。”一位熟悉85度C的人士告诉记者,85度C在资本市场的胜出并非在于其产品的独特性或是服务方式的不同,关键 在于其背后有一支强大的资本运作团队。据他介绍,85度C在台湾大部分以加盟为主,在其将触角伸向大陆时,却坚持直营。“当时创始团队就明确以打品牌方式 来迅速扩大影响力的决策,而如开放加盟可能会带来的管理松散则是大忌,为了解决初期资金,创始团队把在台湾门店赚取的资金全部投入大陆门店建设。”
在站稳脚跟后,通过资金快速扩张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上述人士透露,此时,不少台湾的个人投资者以及一些不知名的风险投资机构给予了企业大陆拓展的资金支持,并为企业规划了上市轨迹。其中,味千女掌门潘慰曾经以个人的名义入股85度C,投资2亿元新台币。
“现在上市融资之后,85度C将借快速扩张之势,进一步与同业竞争对手拉开差距,确保自己的行业领先地位。”
迅速打响品牌,吸引资金,然后再继续向前冲,这是85度C的思路。
85度C的登陆,曾为烘焙行业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即咖啡、面包、蛋糕复合连锁店。此前,这个市场相对单一,星巴克以咖啡为主,而克莉斯汀、可颂坊等则主攻面包。复合的定位以及高质平价跑量的策略也是85度C独树一帜、迅速打开局面的原因之一。
如今,用略带暖色的灯光照亮的开放式面包货架在上海街头随处可见。85度C公关负责人表示,这本是他们的店面创意,然而现在却成了行业的惯用手法。
当一个市场被完全打开之时,消费的容量和需求是惊人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成功便唾手可得。因为一旦一种模式获得成功,那么将引发更多的模仿者,因此必须时时刻刻都飞奔向前。
在发现合适店面位置之后,85度C向来以出手快狠著称。其一位内部管理层曾向本报表示:“以前要在一线城市做扎实了,再往二三线拓展。现在一二三线城市的拓展需要同步跟进,否则对手便会抢先一步。”
资本可以帮助企业全速前进,但是资本并不代表全部,跑得太快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烦恼,因为烘焙行业是一个以服务为本的行业。在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 快速奔跑离不开人才支持。百胜旗下肯德基被认为是餐饮连锁行业的黄埔军校,事实上85度C中不少员工也是来自肯德基。要满足扩张速度,这点“老人”显然不 够。
吴先生清楚地记得一年前订85度C外卖的遭遇,漫长的等待时间令其无法忍受。一年之后,这家门店拥有了专职的外卖人员,但情况并没有完全改变。“我们的外卖人员是兼职的,若他不上班的话,我们没法提供外卖服务。”
作为老牌连锁企业,肯德基拓展外卖业务的步伐是谨慎而缓慢的。相比之下,85度C显得有些心急。
“对成功的看法各不相同,资本介入后或许品牌会很成功,但也许不再属于原来的创业团队。”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似乎早已在浮躁的上海找到了慢生活, “快速扩张需要资金支持,只要撑过去,可能会变成星巴克这样的大鳄,但是也可能只是泡沫。这样的故事太多了。十几年了,我看到多少品牌来来去去,轰轰烈烈 地杀入,过了一段时间烟消云散,太多了啦。”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30/3OMDAwMDIwODI3OQ.html
早在几年前,采矿业还只是专业资本的游戏场,如今主流资本和民间资本以攻城拔寨之势进驻矿业领域。
加拿大希尔威金属矿业公司董事长冯锐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矿业是继股市、楼市之后的资本聚集地。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几大国有银行几乎都设立了专门的矿业投资团队,在今年的国际矿业大会上,随处可见风投、私募的代表们。
值得注意的是,江浙等地的民间资本开始从楼市撤退,在内蒙古、甘肃、云南、河南等地掀起了开矿潮。
冯锐认为,未来一两年,矿业的资本热潮还会继续,因为在全球持续加大的通胀压力下,金属类大宗商品价格将持续看涨。
主流资本“淘金”
如何证明矿业受到资本青睐?在冯锐看来,主流资本的进入,是一个最有力的信号。
“以前都是我们这些专业的公司在做矿,现在主流资本都来了,你说火不火?”冯锐说。
由 于矿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投资风险大、金额多、周期长、现金流回慢,因此传统的矿业资本平台大都集中于矿权流转和交易,不仅过程复杂,退出形式也单一。 而在国内A股上市的矿业公司,占比不到千分之一。尤其对于几近没有现金流的勘探公司而言,进入主流资本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一年前,国内某知名私募公司的负责人还对本报记者表示,不会轻易投资矿业,原因是“风险太大了,政府喊一声,钱就打水漂了”。而不久前,该负责人向本报记者透露,公司正在山东运行一个矿产项目。
今年以来,国内A股和港交所迎来了一批矿业公司的上市潮。港交所还首次面向全球矿业推出了“打造矿业IPO中心”的计划,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公司还有望成为港交所矿业IPO计划的大客户。
中 科矿业集团(CST Mining Group Ltd)和国际资源集团有限公司(G-Resources Group Limited)副主席Owen Hegarty原本是澳大利亚矿业领域的资深管理人士,去年,Owen Hegarty放弃在澳大利亚创办的矿业公司来到香港。
Owen Hegarty认为,中国的矿业投资“风景甚好”。
本报记者还多次在各大矿业投资会议上遇见中投矿业专项投资部的代表,中投作为我国唯一主权财富基金,在矿业上的投资计划越来越引人瞩目。近期,在热门的钾矿领域,中投就在与相关公司商讨引资入股事宜。
不过,勘探型矿业公司在中国上市依然难度很大,限制了矿业公司在主流资本市场的步伐。港交所至今依然不允许勘探企业上市,除非它们能证明存在可开采的自然资源,并提出清晰的生产计划。
民间资本加速
如果说,主流资本投资采矿业多少受到政策限制,那么,本着完全逐利原则的民间资本也来矿业“淘金”,似乎更能证明矿业投资价值正在提升。
中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王红英告诉本报记者,国家限制房地产投资后,他的一些房地产领域的朋友开始投身矿产开发。
来自温州的王继华名片上的头衔是内蒙古某矿业公司总经理,王继华对记者表示,他原来是温州炒房团的一分子,由于现在楼市投资环境不乐观,转向铁矿和焦煤投资。
王继华还向冯锐咨询投资煤矿的前景,冯锐的意见是,将煤矿运到南非最有投资前景。因为南非缺电缺煤,在那里煤炭可以卖到高价钱。
王继华告诉记者,像他这样从其他领域改行做矿业投资的,“多的去了”。
民间资本加速进入采矿业,导致矿业资本市场的“换手率”增高。
王红英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产业的换手率非常高,投资风险也随之增高,主要目的还是套利。
冯锐表示,很多非战略投资项目主要是为了获得利润,因此,一个矿主赚了钱后,又找个高价转手给其他投资者,然后再去市场投资其他低价矿山。
据本报记者了解,在今年的国际矿业大会期间,签约项目共62项,合计签约金额117亿元,创下历届矿业大会签约金额新高。签约项目主要在中国、澳大利亚、尼日利亚、赞比亚、蒙古国等国家,涉及矿种有铜、铁、金、铅、锌等。
实际上,矿业依然是高风险投资行业,据业内估算,矿业投资的失败率大约为30%,处于勘探阶段的项目失败率更高。
豪赌大宗商品
各路资本涌入采矿业的真相,是基于对大宗商品价格的看涨预期。
Owen Hegarty对本报记者表示,他一点都不惊讶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矿产市场,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对金属资源的需求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支撑了矿业的投资价值。
中投的一位人士也对记者表示,热钱泛滥将催涨资源类大宗商品。
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对本报记者表示,在美联储大印钞票的情况下,黄金价格不会停留在目前的价位,将继续上涨。
冯锐的最大愿望是黄金明年将涨至1600美元/吨,白银、铜等其他金属价格创新高,冯锐认为这个愿望已具备了实现的基础。
Owen Hegarty认为,目前矿业依然没有完全逃离金融危机的阴影,这意味着矿业的估值还没有达到顶点。
似乎没有人会怀疑大宗商品将迎来新一轮牛市,除了五矿集团总裁周中枢。周中枢的观点与国家发改委平抑物价的呼声一脉相承,“这种现象(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暴跌)不会长期存在,大宗商品的价格和价值将趋于一致。从经济基本面来看,不足以支撑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
周中枢还认为,金属矿业领域原本突出的供需矛盾将逐步缓解。一是中国政府接连推出了一系列鼓励资源勘查和开发的举措,已初见成效;二是大型国际矿业公司加紧扩产,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新增产能将于最近几年陆续释放。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8/2NMDAwMDIwOTg2NQ.html
继上周股价48小时大跌近六成,以及接连遭受两起集体诉讼后,麦考林陷入更深的诉讼泥潭。美国时间12月6日,美国律师事务所Sarraf Gentile向美国纽约南部地区地方法院向麦考林提起集体诉讼。这是短短五天内发生的第三宗集体诉讼麦考林案件。
同 日,麦考林股价延续下滑趋势,以6.9美元收盘,暴跌11.54%,逼近上市首日收盘17.26美元的1/3。发起集体诉讼案件之一的美国律师事务所 KSF管理合伙人刘易斯·卡恩(Lewis Kahn)在回复给记者的邮件中透露,“麦考林已经使得股东损失了数百万美元的股票价值。”
受此影响,对麦考林的质疑声不绝于耳。有观点认为,“麦考林透支了中国人的信誉”,也有观点认为“这对近期排队上市的企业和投资人起到现实的警示作用”,不一而足。
从天堂掉进地狱,麦考林仅仅用了一周时间。针对投资者和关注者的大量谴责,麦考林发表声明称:“公司认为已获知的诉讼请求没有依据,公司及其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准备针对该诉讼请求进行有力的辩护。”
目前,美国三大律师事务所亦正在鼓励更多麦考林股东提供相关有效信息,增大胜诉几率。美国律师事务所KSF方面表示,只要在2011年2月1日前向法庭提交申请的任一成员均可申请成为原告。
“这个案件刚刚开始,将需要更多时间。” 刘易斯·卡恩在邮件中说道。
三大诉讼逼身
突如其来的多宗诉讼案,开启了麦考林的噩梦。
美 国当地时间12月3日,美国律师事务所KSF以及KSF合伙人Charles C. Foti, Jr(路易斯安那的前首席检察官)对麦考林就公司股票问题提起集体诉讼。仅隔一天,美国罗森律师事务所也以投资者的名义对麦考林发起集体诉讼。若加上美国 律师事务所Sarraf Gentile的诉讼,麦考林目前已接连遭遇三宗集体诉讼。
目前,包括麦考林公司、麦考林董事会、首席财务官以及其承销商(瑞士信贷、UBS)等均被起诉。
这三宗集体诉讼案核心焦点都在于,其认为麦考林在IPO相关的文件中对投资者存在误导和虚假信息披露的问题。其中特别指出,麦考林成本和开支增加都已经对毛利润造成不良影响,这与招股说明书不符。
投资者认为,麦考林直到2010年11月29日收盘后,才对外公布在IPO时已经存在的真相,如:毛利率同比下降400个基点;销售、管理及一般性费用同比增加20.4%,运营费用增加19.8%等数据。这导致麦考林无法达到首次公开招股时预期的目标。
“这是一场民事诉讼,已经有数百名投资者与此相关联。我们正在寻求为这些眼看着股票价值下跌的股民们获得有效利益补偿的措施。”刘易斯·卡恩在回复记者的邮件中说道。
资深互联网分析人士洪波认为:“麦考林遭遇的频繁诉讼和公司业绩有直接关联。企业业绩若没能达到实现上市要求,靠过度包装上市是不可行的。”
对此,麦考林高层保持了缄默,仅通过官方统一申明形式对外表示:“诉讼请求没有依据,公司将进行有力辩护”。同时,该公司表示,“相信任何该等诉讼并不会对公司的日常经营产生任何重大影响。”
至此,一场漫长的诉讼战已拉开帷幕。
诚信的考验
纳斯达克曾流传着一句话:“Any company can be listed, but time will tell the tale.”(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时间会证明一切。)而决定这一切的首要原则是:诚信。
众所周知,中国大陆、香港和美国分别实行不同的上市审核制度。中国大陆是“审批”,香港是“合规”,美国是“披露”。换言之,赴美上市的公司只要符合相关上市标准,都可以实现上市的目标,几乎没有行政门槛。
而所谓的“上市标准”亦不是高不可攀。在纳斯达克,投资者只要满足其三条标准其中一条即可。以其中一条的财务标准为例,企业只要在最近一个财政年度或者最近三年的两年中拥有100万美元的税前收入即可。
但是,美国秉承着“诚信制度”,实施极为严格的监管政策。同时,由于美国有着诉讼文化,遭受诚信质疑的公司最有可能在股价下跌时被告。
曾服务于国际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律师Ben告诉记者:“美国法律制度中规定,此类集体诉讼案门槛比较低,且和政府没有太多关联。”只要有一个原告发起诉讼,就可以联合更多利益共同方展开集体诉讼。而这种诉讼方式,国内尚不存在。
如果案件原告胜诉,原告和律师事务所将可共享利益,后者可能分到10%-30%不等的赔偿金;如果案件最终原告败诉,原告甚至都不必支付昂贵的律师费。“律师事务所接受此类案件,本身也是一个承担风险过程。”Ben说。
据Ben介绍,此类集体诉讼案件能否最终获胜,关键在于取证。一般而言,原告会联合利益共同方,最大可能性地获取相关有利证据。被告也应根据要求及时提供充分、有效的材料。如果后者不能提供充分材料,在案件审议过程中将处在不利位置。
最终,原告和被告之间将通过可能以和解、法庭判决等不同形式结束。诉讼时间可能达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资本的金手指?
资本的“金手指”,曾使麦考林一时风光无两;但资本也使其遭受史上最频繁的诉讼。
洪波认为,麦考林是一家老牌电子商务公司,曾一度濒临倒闭危机。在红杉资本入股后,按照资本意志做了大幅调整。“但过度依靠资本,快速催熟的公司,往往会在长期可持续性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
据 麦考林的招股说明书显示,麦考林董事会成员中,主要持股人有以沈南鹏为代表的红杉资本、John J. Ying和顾备春三人。其中,沈南鹏是董事长,代表红杉资本持股约2.53亿普通股,占总股本的75.9%,顾备春持有13.8%股份,约合4972万 股。IPO完成后,沈南鹏团队股份份额将降低到62.8%,顾备春降至11.6%。
上市,对于风险投资者来说,可能是有效的套现机会;但上市,对于企业而言,仅仅只是开始,还有漫长道路需要走。
值得一提的是,本周恰是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高峰期,将有6家来自中国大陆,1家来自中国台湾的公司在美国IPO。其中,有刚刚盈利的公司,也有尚未盈利的公司。
谈及麦考林的集体诉讼是否将对上述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产生影响时,洪波认为,“每家公司管理层控制权和经营状况都不同,不能统一概述。”
同处在电子商务行业的当当网,不仅没受到麦考林集体诉讼事件的影响,而且由于认购踊跃,发行价区间由此前的11-13美元上调至13-15美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0ouuu.html
最近,有个企业家问我有没有办法把他控制的两个不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串起来,也就是,由其中一家来控制另一家。在香港这样自由的资本市场上,这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几个月即可完成。只要他把在其中一家公司的股份卖给另外一家即可。支付代价可以是现金,股票或者可转换债券。关联交易方面的有关事情只要小股东们和香港证监会批准就行。
我详细询问了他的意图。原来,他想"一鱼二吃"。怎么讲?他在较大的那家有实质业务的公司的股份已经被年复一年地发行新股而摊薄到了32%。如果他想继续控股的话,那么再摊薄的空间就不大了。于是,有人出招叫他把这家公司"装到"另外一家他所控制的较小的公司。当然,这样做的结果是,他在那家"母公司"的持股比例会很高,腾出空间让他继续发行新股,再摊薄几轮,把业务做大。未来,这两家公司可以各有业务重点,而老板可以继续保持对两家公司的控制。
同样的道理,很多公司在有了几个业务板块时(尽管总的规模可能还不大),喜欢把他们分拆成几个上市公司。这本来不是坏事。但问题在于他们的分拆方法不对。为了"一鱼二吃",他们总是用"母公司,女公司,孙女公司"的结构,而不是用平行的姊妹公司的分拆方法。
表面上看,"一鱼二吃"的做法很聪明,但实际上不聪明。最大的问题是,大小股东们都要为这种"母女"结构付出沉重的代价,这种代价因为隐蔽而被大家所忽略。不管"女公司"的估值水平如何,她的价值在"母公司"体内一定会有很大的折扣。这个折扣通常高达20-30%,但是中小股票,交投不活跃的股票以及形象不够亮丽的公司的股票会有更大的折扣。为什么?你想想,如果投资者可以随时买到你的那家实质公司(女公司)的股票,他为什么要绕弯路买你的"母公司"的股票呢?要买可以,必须有很大的折扣。这种折扣叫"持股公司折扣"(holding company discount)。
由于这种折扣,母公司尽管有空间发行新股圈钱,但是股价折让非常大,让所有股东蒙受巨大损失。实际上融资额也很有限。聪明的路子是反其道而行之,把这一层层的"持股公司折扣"去掉,让股票价值显现出来,恢复真正的融资功能。这个过程又叫"拆骨"。本人有幸在深圳控股当首席运营官差不多三年,做的基本上就是这件事。当时股价反应热烈,公司也乘机多次成功融资。
亚洲和欧洲很多的家族企业喜欢搭建"母-女-孙女-重孙女"的企业架构,图的是把家族控制权传给子子孙孙,他们牺牲的是快速增长和公司结构的精炼。他们的母公司和祖母公司基本上失去了融资功能,因为股价常年低于重置成本,或者低于净资产或者低于"拆骨"之后的价值总和。他们经常被新派的公司(业务单纯,股权架构明晰,经营理念上无包袱的公司)甩在后面。美国的公司大多属于新派公司。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拆骨"方面成功的例子包括深圳控股,越秀交通,中国海外和神州数码等等。大家可以参考。
资本运作有很多技术细节,但均属雕虫小技。律师,会计师和投行人士都会做,而真正的智慧和难点在于把企业的业务持续做好。我多年来观察到很多企业家把他们宝贵的时间用在"资本运作"上,实在可惜:一是杀鸡用牛刀,二是他们虽然不懂资本运作但又要亲历亲为。他们的笨拙让人觉得专业分工确实太重要了。
有些企业家过分看重资本运作,包括投资者关系(即宣传),殊不止股价的最终决定因素还是利润,特别是现金流。他们在次要的事情上花了很多时间,耽误了基本面,自己还蒙在鼓里。(本文纯粹个人观点,不代表作者的雇主)
美股繼續上。電腦製造商戴爾(DELL) 樂觀的盈利預測,農業及建造設備生產商Deere業績理想,以及企業併購消息,推動美股朝早大幅抽高。雖然中段受伊朗軍艦打算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 令中東局勢柔有些緊張的消息拖累跳水,險些打回原形。不過杜指好快就來個‘V’ 型反彈,收市再創多年以來新高。杜指升62點,報12288點,標普500指數漲9點,收1336點;納指升21點,造2826點。杜指期貨最新報 12250點,比現貨低水38點。 港股美國預託證券造好,ADR港比指數收23418點,比香港收市高261點或1.1%。匯控收90.38元,比香港高1.7%,中移動收74.35元,比香港高0.3%。 以色列外長警告伊朗,講兩艘伊朗軍艦打算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係一種「挑釁」行為,中東局勢又轉趨緊張。以為美股昨日的升勢就些玩完,誰知急跌之後又急彈,收復上日的失地。 點解美股近期走勢咁勁,可以企得咁硬?相信原因有三,首先係美國經濟正不斷改善,復蘇步伐穩定。家庭開支有所增長,昨日公布的1 月份新屋開建數量就較上月大漲14.6%,好過預期,聯儲局亦上調2011年美國經濟增長速度的預期從3%到3.6%至3.4%到 3.9%;其次係資金從債市流向股市;最後就係聯儲局表示堅持到底的第二輪量化寬鬆(QE2)。昨日,聯儲局發布1月份貨幣政策制定會議的會議紀要,美聯 儲理事「繼續對就業市場的增長速度和不均衡狀況感到失望」,指出高失業率要五至六年時間才能回復到正常水平,即係回到5%至6%,而美國的通脹率又處於極 低水平,因此QE2將不會改變,市場水浸,股市唔想跌,應調整亦未調整。 近日有兩單新聞惹人談論,一單係中大統計系碩士失業靠綜援渡日,另一單係太子爺田北辰玩扮窮人去掃地。雖然唔係咁財經,但係好想講兩句。 網 友大笨袋鼠的回應都幾正,抄兩段,佢話:「睇番人民電台做窮富翁大作戰,雖然睇佢好多條友都捱唔足日數,但又唔係想佢條命,而且始終或多或少有切身體 驗,佢話鱓窮人生活點慘,比較有點說服力。袋鼠所看,大慨可以說,他們在體驗前都相信在社會的競爭制度,但體驗後發覺生活迫人,身心疲累。」 袋鼠講:「在陸sir這個blog,網友們的主張,相信大家都是要為自己負責,為自己將來努力。袋鼠同意,這些觀點十分正確,並沒有錯誤。我們亦批評那些只會埋怨別人、不求改善自己的人,視之為反面教材。(至於那位失業碩士,表面證供係抵鬧,但有無其他故仔就唔知…)但袋鼠想加一點,上得鈬呢個blog 吹水的話,大家有一個地方分享,有陸sir睇場指導,這些當然也是大家的福氣,但袋鼠覺得同樣好彩的是,你和我都有時間、有精神上鈬吹水。有時間吹水,亦 有同路人分享,可以有時間計劃未來,沒有因為生活緊迫被消磨意志…昨晚睇田二少掃街,佢似乎前後都堅持自由市場,但也不再堅持說意志可以令弱者變強者,而 是弱者只會給形勢更加消磨意志。窮人問題如何去解決?唔知,但袋鼠感謝幸運之神,還可以上鈬吹水。」 佢話: 「記得以前的林行止專欄,和財經報章立場一樣,一向主張自由市場,但林行止也得說了一句,大慨在他寫發水樓文章之時(佢可能係第一個作公開評論),亦已對 自由市場有點質疑。袋鼠都有這種傾向,越老越左傾,唔知可唔可以用周思來同志講鮋一句,正在背逆了自己的階級。大慨還有一點想講,有些人抵鬧,在生存環境 容許可以爬上而不把握機會,但不要讓這些反面教材,否定有不少生存空間甚差的人。至於上得鈬吹水的網友,祝願不要給那些PK大鱷,將你的意志消磨、將你的 生活空間向下流。」 我估中大碩士生那個問題易解,如何解決香港貧窮問題難答。中大碩士,GPA 有3.6分,但見工逾200份均不成功,每月靠1830元綜援過活,只能說是一個「高分低能」的典型。從佢見工時想飲果汁,人家話無,佢再問人有無果汁 茶,亦可見佢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我教小朋友分析事物,唔好「將例外當典型」,好似鄧小平煙駁煙一日食幾包煙都活到80幾,唔等如食煙對健康無害,並至以為 食煙就可以好似鄧小平咁活到80幾。大部份讀書叻的碩士生,工作都可以有一定成就,但唔擔保無例外,陸羽仁自己都係碩士生,慶幸當年見工無要果汁或者果汁 茶。 社 會的貧窮問題唔易搞,而且會愈來愈難搞。香港係美國傳統基金會評為全球最自由的市場,即係最資本主義的資本主義社會,近年十幾年政府開始大量提供福利,慢 慢加大干預市場的力度,但香港市場還算相當自由,亦即係話自由市場毛病香港有齊。在典型的資本主義社會,大商家搵銀易,小市民生活難,這是基本現象(我 只是描述事實,並不代表我很喜歡這個現實)。在資本主義社會經濟急促發展的階段,貧富懸殊的矛盾不那麼突出,因為窮人和富人的收入同時增加,富人的財富累 積更快,但窮人從食不飽穿不暖居無定所,到可以食飽穿暖居有定所,生活的改善也是跳躍式的,所以在經濟起飛階段,窮人的開心程度不少於富人。問題是出在經 濟發展開始放慢,即是進入我所講的高原地帶後,問題開始浮現,富者愈富,窮人生活無改善,感覺開始轉差。再發展下去,富者更富,不止窮人實質生活倒退(再 沒有兩萬元一個月的貨櫃車司機工作,但大家樂的快餐動不動都30元以上),連中產都失卻向上流動的機會,變成中產向下流。呢鱓現象早已出現,田二少知得太 遲。 其實有錢人都面對賺錢無過去咁容易的問題,所以就出招保持盈利增長,樓愈賣愈貴,街坊生意愈來愈壟斷,佢地要賺多鱓錢,你要識得避。小市民生活消費不用腦,就枉付好多金錢,買杯咖啡要20 幾、30元,你點解要日日買杯咖啡飲? 一間荃灣萬景峰低層690呎單位賣到460萬,你點解要買? 一日飲少一杯街外買的咖啡,一年慳10950元,20年慳20萬,若計埋投資增值可能係40、50萬,食煙20年的機會成本可能係100萬,亂咁買貴樓的 機成本可能係300、400萬,呢鱓就係弱肉強食的資本主義,你要撲入去,唔怪得人。 資本主義問題好多,政府派錢可以止纒痛,但經濟增長放慢時,派錢將不可持續,歐洲的情況就是這樣。政府亦可以增加規管,但管得太死生意又會流走,因為新加坡、深圳、上海過去比香港管多好多,但佢都開始管少鱓,唔知點解又可以搶走香港的生意,呢條數我都唔識計。 資本主義係弱肉強食的森林,唔好依賴其他人,唔好依賴政府幫你。我天天在講投資,股市中發水股比發水樓離譜好多,發水樓發完都有60、 70%真№賣俾你,有鱓發水股水份有99.999%,比發水樓離譜好多,一樣照賣,潮流興乜就變身做乜的股份,好多就係發水股。又例如窩輪濫發,大戶造 市,比賣樓造假、嘜價,嚴重一千倍。千祈唔好以為我好認同地產商巧取豪奪,我只係想提醒大家,股市巧取豪奪的情況嚴重好多。呢個世界一個願打,一個願捱, 覺得邊鱓樓太貴,發水,又點解要去買呢? 同樣道理,唔認清大戶在股市中搵食的方法,你就走去買,最後的死法,和買貴樓一樣咁慘。妙就妙在買貴樓你仲會投訴,買貴股你只能自怨眼光唔好,連嘈都無得 嘈。
美股升完又升。2 月份費城地區製造業指數遠超市場預期,美股朝早因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與1月份CPI都高於預期,帶來利淡影響,但巴林軍警武力鎮壓示威者,令中東局勢轉 趨緊張,推高油價,能源股做好,收復了杜指午後由跌轉升,收漲30點,報12318點,創兩年半新高;標普500指數升4點,收1340點;納指漲6點, 造2832點。杜指期貨最新報12286點,比現貨低水32點。 港股美國預託證券造好,ADR港比指數收23459 點,比香港收市高157點或0.7%。匯控收91.87元,比香港高1.2%,中移動收73.855元,比香港高0.6%。 推動大市由跌轉升的刺激主要來自一份費城聯儲製造業報告。2 月份美國大西洋沿岸中部地區製造業指數較上月大幅增長至35.9點,增長速度明顯超出市場預期的21點,指數更創了7年新高。這份報告涵蓋賓夕凡尼亞州東 部、新澤西州南部和特拉華州的製造企業,可以用來預測美國全國製造業的狀況。指數高於零,即表明該地區的製造業處於擴張而不是萎縮狀態。 另外,通脹開始成為投資者憂慮的問題。美政府昨日發布1 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報告,顯示CPI較上月增長0.4%,增幅創下了一年多以來新高,亦超出市場平均預期。核心CPI(不計食品和能源價格)增長 0.2%,食物價格的漲幅為0.5%。美國的CPI增幅比起中國的4.9%,仍然係小巫見大巫。不過,從費城聯儲製造業報告中可以見到原料價格正在急漲, 預測未來幾個月會上漲3%至4%。其中以棉花漲幅最恐怖,由於俄國及中國因乾旱失收,過去一年,棉花價格已暴漲1.5倍,業內預計成衣今年平均會漲價一 成。而中東緊張情況正在不斷蔓延,油價睇鈬有排都唔會回落,勢將推升生產成本。 睇番美股走勢,已經連升兩個半月無大回吐,照理股市一直慢升唔回吐,唔消化過升幅,唔太合理,小心升到咁上下時,有偶然因素觸發較大幅的調整。 昨 日講到資本主義社會的貧窮。貧富懸殊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性,問題是有幾嚴重,或者是經濟能否快速增長掩蓋貧窮,因為經濟快速增長時有很多新生意出現,要請 好多人,產生很多向上流動的機會,窮人或其子女向上流動的機會多,自我覺感就會良好。到資本主義經濟增長開始放慢,或者新增長產生的就業不多(如金融業),貧窮問題就會變得突出。 網友George Fisher總結得好好,佢話:「現 在的窮人其實已很幸運,境況至少較六七十年代的窮人為佳,因為政府提供的安全網,包括公營醫療服務、公共房屋和綜援制度等,已是相對週全。窮人的溫飽和安 居問題,過去三十年應該已大致解決。不過,窮人要再向上流動,肯定會較以往困難。機會不會比以往少,但競爭卻更為激烈;博士畢業生投考警員,或碩士生失業 多時,早已不是新聞。天資聰敏而讀書用功者(例如大學最頂尖的1%學生),拿獎學金考進劍橋哈佛,畢業後賺大錢的機會仍一如往昔。至於資質平庸而又不擅投資/投機者,勞累一生後所得的可能只有斗室一間,退休後亦須面對生活質素下降的現實。」 George Fisher話:「要 擺脫這種窮人的宿命,一般人恐怕只能依靠儲蓄和投資。過去十多年的投資路上,除了華洋大鱷外,在下覺得最大的敵人其實是無形心魔,心裡的惰性、貪念、自 大、恐慌、惶惑和其他負面情緒不時干擾思考,有時因此做出錯誤決定;長時間跟自己的影子鬥爭,當然是吃力不討好的差事;有時候勝出一回合,不料又有更大的 考驗在前方。六道輪迴苦,要達致終極解脫,看來只有不斷提醒自己以最大的耐心、冷靜的頭腦和無比的勇氣來面對挑戰。投資者/投機者在股海浮沉,有如旅人完不了的飄泊,這大概也是現實人生的寫照。」 香港低下階層面對的不是絕對貧窮,而是相對貧窮。一般的政治評論多集中改變制度,起碼是討論如何靠政府搞掂佢。由於這裏是,一個投資/改善個人命運的專欄,我就唔想作太多政治/政策評論,反而想多討論個人如何走出這個困局。 我的立論點是要明白這個制度的特點,玩好這個遊戲。年青人的焦點是求學與就業。成年人、特別是中年人的焦點要加上儲蓄和投資。正如George Fisher所講,大學最頂尖的1%學生一定得,我話中學頂尖的5%學生都好大機會得,香港中學生入本地大學比率18%,肯博的大學生,應有好前途,那個中大碩士生搵200份 工搵唔到,應該是例外,不是典型。入唔到大學但係肯博,亦有機會有好前途。關鍵好簡單,你肯唔肯博。千金難買少年窮,窮人子女比中產和有錢人的子女最大的 優勢,是他們的拼搏心比較強,我打工咁多年,見盡唔少叻人、強人,覺得草根出身係一種就業優勢。窮人子女有改善自己生活的動力,所以肯捱。唔好講有錢人, 只係講中產的子女,阿爸阿媽一見到子女夜放工,心如刀割,就講句:「咁辛苦不如唔好做啦!」子女等呢句話好耐啦,本來已怕辛苦想唔做,一聽見爸媽咁講,馬上辭工。呢鱓中產爸媽,唔記得鰦自己年青時一樣係咁捱。大陸大學生人工3000元人民幣,等如3500元港幣,香港大學生10000元人工,香港大學生人工是內地大學生三倍,生產力有無多三倍? 一個博字,已經可以解釋哂打工的成敗關鍵。 中年人事業走勢逐漸清淅,你到35歲, 有無得升,會升幾高,大大約約都估到。唔係人人都要事業最成功,反而坐到最頂的人承受的壓力未坐過亦唔知。一般人打工去到中層,其實已經唔使憂柴憂米,這 個階段最重要是儲蓄投資。資本主義制度有百般不是,俾人累積資產已是這制度最美妙的地方,共產主義唔可以有私大產權,在北韓醫生和工人一起捱窮,家無恒 產,唔見得好好鎹。香港這個靠近大陸的資本主義社會,因為大陸長期保持高增速,我地傻傻地長獱大陸公司的股票也可以分享高增長,更是投資聖地。 我唔係講笑,絕大部份人投資都是傻傻地,在當地投資市場有乜就買乜,一個人唔好運生在日本,過去20年投資無寸進,日本人的資產主要靠儲蓄得來,無乜增值。另一個人好運生在香港,過去20年有錢得儲埋投資,買股又好買樓又好,只要是長線投資唔好成日出出入入搞錯哂,會累積好多資產。香港而家興爭產,唔止有幾百億的家庭爭,開個皮蛋舖老豆死鰦都爭產,如果有千零萬家產都爭,香港人有間樓買纒股,好多人有過千萬身家,我估少少地20、30萬人是千萬「富翁」,佢地一死子女可能去打官司,我早已叫律師朋友打好的爭產官司,將來大把生意。話番轉頭,唔係香港人特別叻,只因香港是個投資福地,唔投資你就笨。你唔識儲蓄,你唔識投資,有錢使哂,有錢亂炒,亂賭,老來一個錢都無剩,唔怪得人喎。 陸羽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