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選後美國】希拉莉華裔助選義工:尊重新總統特朗普

1 : GS(14)@2016-11-12 05:54:48

「奧巴馬這八年執政已經讓人民不滿,比如奧巴馬醫保(Obamacare),他支持希拉莉,讓失望的民眾將憤怒發洩到希拉莉身上,只能說是幫倒忙!」特朗普贏得大選,紐約中華公所主席蕭貴源周四(10日)接受《蘋果》專訪表示,作為深藍的希拉莉支持者,雖然他對結果表示震驚和失望,但也表達了對特朗普的尊重,「他給了美國人民一個目標和信心。」駐紐約記者:王筱辰洋身處民主黨大票倉紐約,蕭貴源分享了自己對於華裔選民的觀察,他坦言:「很多美國人早就對奧巴馬不滿了,例如奧巴馬醫保讓醫生的待遇變差、服務也隨之下降,而特朗普說出了奧巴馬政府這八年來的致命傷,說出了民眾的心聲,有些人即便對希拉莉持中立態度,因為奧巴馬政策帶來的苦悶,也一邊倒投靠特朗普。」外界普遍認為這次大選,特朗普獲勝的關鍵在於一批「沉默選民」,即沒有表態卻最終投票給特朗普的民眾。蕭貴源也認同,他說醜聞並不會真正影響人們的選擇:「人無完人,平時爆粗,或開一些玩笑,對於很多美國人來說其實是很正常的事。別人說他是瘋子,但他瘋的有道理!就好像比賽一樣,雙方廝殺的時候一定都是很瘋狂的。」特朗普當選後,這兩天在全美掀起示威遊行反特朗普風潮,蕭貴源反而認為這其實是一件很正面的事。「我們看到大部份參加示威遊行的人都是年輕人,因為年輕人的危機感和不安感比較強,他們相比年紀大的人更容易產生更多的訴求,因此示威遊行其實是一件非常有積極影響的事,他們的聲音一定會被聽到,從而給特朗普政府施壓。」對於示威遊行是否能真的實現,他說,「不管是誰執政,政府都一定會關注民願,這是毫無疑問的。」作為一個深藍的民主黨人,他表示願意接受這次選舉的結果,也認為特朗普在當選後表現的非常大度,「他表現得也確實讓很多人心服口服,在當選後讚美希拉莉是一個很好的政府官員。」作為華裔,他則提出參與的重要性:「我們說『權利』,只有你行使你的『權』,才能得到贏得的『利』,所謂『朝廷做官好辦事』,要讓別人聽到你的聲音,你必須站出來去選出你想要的民選官員」。詳盡報道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2/198314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181

【選後美國】華裔眾議員憂特朗普上任:新移民處境危險

1 : GS(14)@2016-11-12 05:54:48

特朗普登上下任美國總統寶座,其共和黨黨友亦一舉拿下國會參眾兩院控制權,有利保守派未來四年推出各項議案。身為民主黨黨員、剛勝出紐約州眾議員席位的牛毓琳坦言,特朗普上任後很有可能推出不利中國移民政策,「(新移民處境)有點危險,看看州政府可以做甚麼提供協助」。駐紐約記者:鄭柏齡父母來自台灣的牛毓琳,今年9月已勝出民主黨黨內初選,成為紐約州第65選區眾議員候選人。大選日後,她正式成為人心州眾議員。這名政黨「初哥」將在未來兩年代表包括紐約市唐人街在內的議員,坦言對民主黨在全國大選大敗感到傷心,「很多朋友會被影響到,特別對這邊(唐人街)的新移民會有點危險」。牛毓琳說,在紐約唐人街,不少新移民受到「DACA」(無證兒童暫緩遞解)、「DAPA」(父母暫緩遞解)兩項移民法案保護,惟特朗普上任後就有可能被遺返回國,「在這邊出生,但父母沒有身份的小孩最受影響」;另一方面,不少中國移民現時享用的全民醫保,亦有可能被終止,「(民主黨成員)都很尷尬,不知道特朗普有甚麼具體想法」。首次成為眾議員,牛毓琳即遇到民主黨失勢問題,「有點焦慮,大家都沒有辦法控制」。現時,牛毓琳正尋找議員辦公室,準備明年1月正式上任後服務選民,「盡快了解、熟習共和黨的新做法,再看看州政府可以提供甚麼協助」。詳盡報道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2/198314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184

加州大麻合法化華裔媽媽心掛掛

1 : GS(14)@2016-11-12 05:54:56

美國大選結果震驚全球不少人,但同時加州剛通過的「休閒用大麻合法化」,讓不少想逃離特朗普上任總統這個「惡夢」的加州人,笑言未來多了一個逃避現實的新選擇。然而這個「娛樂」卻不是人人收貨,華人社區的警長與官員坦言「收到很多市民投訴」,認為此法案不妥。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
Ivy住在洛杉磯已經將近20年,身為三個孩子的媽媽,她覺得非常擔心。Ivy深怕這個法案會讓孩子更容易接觸大麻,因為「孩子缺乏判斷力,可能會因為同儕的影響,而就被誘惑去吸食大麻」。但被問到可能如何規範孩子時,開明的Ivy卻說她不會去干涉,因為她「不想成為孩子的敵人」,只希望他們能夠有自制力抗拒誘惑。蒙特利公園市(Monterey Park)警長史密斯(Jim Smith)身為執法人員,了解很多市民都擔心大麻合法化會引發更嚴重的公共安全問題。他強調,「即使現在大麻合法了,但就像酒駕一樣,警方一樣有權力攔下被大麻所影響的駕駛」。史密斯不忘重申,雖然目前並沒有儀器可以客觀測量大麻影響的程度,但是「警方不論你是否清醒或自制,也不管你是否能夠正常駕駛,我們都有主觀的權力來判斷是否要吊銷你的駕照!」。前市長、現任政務委員的陳贊新(Peter Chan)則表示,「大麻合法化已經是既定的事實,所以我們就會尊重它,遵守它」。他也對擔憂的市民保證,「雖然法案通過了,市府仍然有權力決定是否給予販賣大麻的商家營業執照」,「我們聽到華人家長的考量……我保證未來幾年內,蒙市都不會發出任何一張執照給販賣大麻的商家」。據悉,目前加州採取類似措施的還有聖荷塞(San Jose)、帕羅奧圖(Palo Alto)、坎貝爾(Campbell)以及戴維斯(Davis)幾個城市。限制大麻商家的執照可以有效減低公眾取得大麻的便利性,另一方面,陳贊新也「眼神堅定」呼籲市民主動避免吸食大麻。他高呼:「即使合法,不代表你就得試一試……愛惜健康,遠離大麻」。相對於華人媽媽與前市長的擔憂,從小在洛杉磯長大的馬科斯(Marcos)覺得使用大麻沒甚麼大不了。他不諱言自己「高中時就已經吸食過大麻」,馬科斯表示,「吸大麻就像是喝酒,如果喝酒合法,那吸食大麻也應該要合法,因為它們本質上沒有不同」。他認為「每個人對大麻會產生不同的反應……雖然大麻有可能讓人成癮,但酒精一樣也會」,所以不應該一味禁止。馬科斯指大麻讓他「很放鬆」,強調不用太大驚小怪,「重點是如何自制,控制自己的使用行為!」。話你知:這個正式名稱為「64號法案」的提案通過後,年滿21歲的成人將可合法使用大麻:每人可持有28.5克大麻,也可以在家種植六棵以下的大麻葉,但必須栽種在能上鎖、並且不能被人看到的私人空間。此次除了加州之外,麻州、緬因州、內華達州也通過同類法案。將來州政府會針對大麻行業進行許可及監控,預計可以增加不少稅收。詳盡報道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2/198314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208

印尼華裔省長被列瀆神案疑犯

1 : GS(14)@2016-11-17 11:30:33

印尼耶加達華裔基督徒省長鍾萬學被指褻瀆《可蘭經》,引發逾10萬人上街要求法律制裁後,警方昨日正式將他列為瀆神案疑犯,認為案件應交由法庭審訊。一旦罪成,他最高可被判監5年。國家警察刑事與偵探局局長阿里指,警方經初步調查與內部討論後,雖然調查人員與宗教專家就鍾萬學的言論是否褻瀆《可蘭經》有嚴重分歧,但大多數意見認同此案應交由法庭裁決。


禁出境未被捕

警方將鍾萬學列為疑犯,代表有足夠證據考慮控以瀆神罪,但未有拘留他,僅不准他出境。鍾萬學揚言希望被起訴,因為只有在法院他才能受到公正對待,而且被起訴不代表有罪。印尼約90%人口為穆斯林,鍾萬學是首名華裔和基督徒當選耶加達省長,深受中產愛戴,惟同時因鐵腕打貪與市區發展計劃樹敵眾多。鍾萬學原計劃明年2月競逐連任,9月拉票時提及一句《可蘭經》經文,認為對手利用宗教影響政治,「愚弄」穆斯林不應支持異教人士當領袖,引起伊斯蘭社會不滿。雖然他隨即道歉,惟依然無法平息公憤,觸發本月4日逾10萬人上街示威。美聯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7/198365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927

半世紀前為拍奧斯卡紀錄片傳奇華裔女製片離婚又賣家當

1 : GS(14)@2016-11-17 11:30:35

1941年奧斯卡頒獎禮上,曾經向一部講述中國抗日戰爭的紀錄片《苦幹》(Kukan)頒發特別獎,這部年代已久的紀錄片,由神秘女士李靈愛一手促成。坊間有關李靈愛的資料極少,美藉華人Robin Lung用了7年時間,把李靈愛一生拍成紀錄片,希望後人對這位傳奇女士有更深認識。駐紐約記者:鄭柏齡中國在二戰期間飽受戰火摧殘,為呼籲美國人籌款幫助中國抗戰,1908年出生在夏威夷的李靈愛傾盡家當,資助美國攝影師Rey Scott深入重慶、貴州、西藏等地,拍攝彩色紀錄片《苦幹》。《苦幹》於1941年在紐約首映,連時任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 Franklin D. Roosevelt,又稱小羅斯福)亦是座上客,由於畫面深深震撼美國觀眾,該片同年更獲奧斯卡頒發特別獎。雖然電影獲得認可,惟美國主流社會,卻對幕後金主、一手促成電影的李靈愛不甚了解。第四代華人Robin Lung於2008年偶然讀到李靈愛著作,便「發了瘋」的尋找這名傳奇女士不為人知的故事,「如果我不把她(李靈愛)找出來,很可能以後沒有人知道她了」。尋找李靈愛過程中,《苦幹》幾乎成了唯一線索,惟Robin發現,向《苦幹》頒發特別獎的奧斯卡,竟然沒有為電影留檔,市面上亦沒有任何與《苦幹》有關訊息;輾轉之下,她在美國國家檔案局找到只有約30分鐘的《苦幹》,而李靈愛在片末更僅被掛名為「技術指導」(technical adviser)。然而,Robin翻查數千封李靈愛與攝影師Rey Scott的信件,發現李靈愛在電影中角色遠遠不只「技術指導」,更大程度是充當監制一職。「在那個年代,李靈愛是華人、也是女性,很難得到應有的尊重」,Robin指,為了完成紀錄片制作,李靈愛當年變賣家當首飾,由於社會封閉,她更要離婚以維持工作,邊打工邊為Rey Scott籌集資金。自2008年起,Robin Lung花了7年時間,終於為李靈愛人生拍成紀錄片《尋找苦幹》(Finding Kukan)。本身是自由工作者的Robin指,拍攝所需資金約60萬元(約468萬港元),部份從眾籌所得,部份則獲教育機構贊助。她表示,除了希望把李靈愛故事重新帶回社會視線內,亦希望能夠啟發新一代美國華人重新認識中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7/198369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928

印尼20萬人上街促華裔省長下台

1 : GS(14)@2016-12-03 04:42:42

印尼穆斯林團體昨晨在首都耶加達再次集會(圖),反對當地華裔省長鍾萬學出言褻瀆《可蘭經》,估計至少20萬人參加。集會在國家紀念塔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示威者以白衣為記,其間誦經祈禱並高呼「捉拿鍾萬學」。鍾萬學是耶加達半世紀以來首位華裔兼基督徒省長,他在9月一次演講中引用《可蘭經》經文,指對手利用宗教影響政治,做法「愚弄」大眾,惹穆斯林團體狠批。近10萬穆斯林上月4日上街示威,及後演化為騷亂,警方驅散導致1死數十傷。警方早前正式將鍾萬學列為瀆神案疑犯,並禁他出境。總統維多多昨亦在集會現身講話,讚揚這次示威和平,呼籲民眾在雨中安全散去。他之前指有「政壇中人」利用事件試圖動搖政府威信。警方昨宣佈已捉拿10名涉嫌叛國的疑犯。為防昨日再發生流血事件,當局在集會場地部署2.7萬軍警。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3/198535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936

特朗普唔環保令華裔無家可歸?環團道出隱憂

1 : GS(14)@2016-12-03 05:12:29

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對環保的不友善立場,意味這個排放全球18%溫室氣體的大國可能不遵守國際規範減碳而「走數」。有環保組織語出驚人表示,這「亦將導致美國有更多露宿者的出現」,甚至讓華裔低收入家庭無家可歸。而到底環保與美國嚴峻的露宿者問題怎樣關連?駐美記者:唐芷瑩奧克蘭市報道一般人總想新領袖能履行競選承諾。但除了很多人不希望特朗普履行在移民和經濟議題等的狂言,環保人士也寧可特朗普千萬別落實他選舉時揚言會「取消」《巴黎氣候協議》、奧巴馬的「潔淨能源計畫」(Clean Energy Plan)等政見,並千祈別把他「氣候變化概念是創作」等言論當真。如在加州,州政府近年採用「總量管制;允許交易」(cap-and-trade)來打擊工業氣體排放,成效顯着,收入所得進帳「溫室氣體減量基金」(Greenhouse Gas Reduction Fund),分配給州內弱勢社群。這個計畫目前已為奧克蘭(Oakland)的可負擔房屋項目賺取約4,978萬美元(約3.8億港元),受惠的包括梅里特湖(Lake Merritt)近12街的91個新單位、競技場(Coliseum)地鐵站附近的110個中等及低收入家庭單位等,對備受貴族化和房價高漲影響的唐人街華裔,絕對是喜訊,避免他們因被逼遷淪為露宿者。但半路殺出一個屢作反環保言論的特朗普。當地亞太環保網絡(APEN)的社區組織員對本報表示,憂慮新政會令社區在爭取環保和可負擔房屋的努力前功盡廢。何晶晶說:「這些資助與環保息息相關,因它會優先撥給有色族裔眾多的社區,這些社區飽受的環境污染是最嚴重,如唐人街是位處於高速公路旁。但特朗普明顯表示不相信氣候變化,他甚至有投資『達州輸油管』(Dakota Access Pipeline)工程,污染水源。」另一組織員黃曉茵表示:「雖然奧克蘭剛表決通過捍衛『庇護城市』(sanctuary city)狀態,但我們很擔心特朗普會令我們的房屋資源減少,影響唐人街的低收入家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2/198528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084

黑人饒舌歌手被指種族歧視華裔白宮回應:言論自由

1 : GS(14)@2016-12-09 00:03:41

黑人饒舌歌手YG教唆搶劫華人的涉種族歧視歌曲《遇見劫匪》(Meet the Flockers),引起華裔族群一片反彈聲浪,超過11萬人向白宮網站「We the People」發起請願,要求禁播這首種族歧視歌曲,近日白宮終於就此事件表態,想不到回應竟是:「這屬於言論自由範圍」,讓華裔族群怒斥:「太荒誕!」、「如果換成Nigger(指帶有歧視性的黑人稱謂),白宮也是同樣回答嗎?」駐紐約記者:王筱辰洋黑人饒舌歌手YG在歌曲中歧視華人「錢多、好搶」,煽動非裔族群鎖定搶劫華裔,大批對此不滿的民眾於9月底在「We the People」網站發起請願,要求白宮禁播這首種族歧視歌曲。近日簽名簽署的請願人數達到11萬人,超過網站規定的10萬人以上即「必須回應」的門檻,不料白宮對此的回應竟是:「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護美國言論自由,白宮並不就特別歌曲是否在公眾傳播作出決定。」再一次掀起華裔社區的憤怒。新民權運動領導人吳一平不滿地對《蘋果》記者表示:「『We the People』是白宮為保障公民權益、言論自由與政治正確而設立的請願網站,沒想到只保護美國主流族裔的『政治正確』。請問言論自由的尺度在哪裏?是以侵害其他少數族裔的利益、保障自己的利益為前提嗎?如果是這樣,這算甚麼言論自由?」白宮此話一出也引發眾多網友的憤慨,表示這是白人看亞裔「好欺負」,有網友指出:「很好奇如果將其中的關鍵詞替換成Nigger(指帶有歧視性的黑人稱謂),白宮是否還有如此堅定的捍衛言論自由的決心?」還有網友找出前NBA球隊快艇班主史達寧(Donald Sterling)的種族歧視醜聞表示:「言論自由是在確保『不存在人身攻擊』和『對社會不會產生直接危害』後果的前提下存在的。這種教唆公眾有針對性有策略地搶劫華人,明顯已超過言論自由的範疇,是具有種族歧視的教唆犯罪。之前史達寧只是在私人電話中稱呼黑人為Nigger就受到奧巴馬公開譴責,現在卻對這個公開傳播的影音作品卻不聞不問,白宮雙重標準可謂登峰造極。」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8/198590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752

【三藩市直擊】市政府反遣返齋講唔做華裔無證移民想自殺

1 : GS(14)@2016-12-09 00:03:41

三藩市市長李孟賢(Ed Lee)在特朗普當選總統後,多次高姿態揚言會鎮守三藩市是無證移民「庇護城市」(Sanctuary City)狀態。但談到實際付諸於行的措施,包括為他們提供法律援助,市長態度卻沒這麼斬釘截鐵。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特朗普表示會遞解或拘捕300萬名有案底的無證移民,對另外千多萬無證移民的處理,雖未有明確表示,但陰霾已籠罩這群人口。要如何「庇護」單是市內逾4萬名人口,市長目前為止說過的方式較被動,主要是表明一旦新聯邦政府要求交出他們的身份資料會拒絕就範。三藩市拉丁裔市議員甘大為(David Campos)幼時隨家人從危地馬拉逃到美國,考入哈佛大學並成為律師,最後入籍成公民。他認為要「徹底啲幫」,建議動用公帑500萬美元(約3,900萬港元)資助公辯律師(Public Defender)或民權律師為屆時遭遞解的無證移民在移民法庭(San Francisco Immigration Court)打官司,令他們免受與親友分離、被逼回到陌生出生地之苦,但他透露仍未取得市長及大多數市議員支持。現時無證移民若不服遭下令遞解出境,很多人因無錢請辯護律師而徬徨,或終被裁定違法逗留而入獄。公辯律師賀大器(Jeff Adachi)及一眾移民組織支持動議,周二齊集市府前示威,要求李孟賢履行「庇護城市」承諾,揚言會以致電及電郵「轟炸」他的辦公室表態。父母為華裔、在巴西出世的無證移民青年Wei Lee,曾面對遭檢控及遞解,因有法援才得以留下。他認為市政府的行動要快:「每個人都應獲重生機會,遞解無證移民是每天都上映的事,奧巴馬政府也有,特朗普當選後,大家更有『隨時遭遞解』的恐懼」。華人權益促進會代表謝苑苑稱,她於這月內接觸到許多華裔無證移民家長:「他們透露自己不知怎辦,甚至有輕生念頭,因子女在這裏讀書讀到一半,回到中國又甚麼都沒有了。」據了解,市府內不少人及加州眾議員邱信福(David Chiu)等人仍對此抱觀望態度,認為特朗普相關政策還未明朗化,需「睇定啲」先。加上動用到公帑去幫助無證移民遭坊間反對,看來這個難題,在特朗普明年1月20日上任前仍難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8/198590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753

南加大華裔教授遭刺死疑犯或壓力大釀禍

1 : GS(14)@2016-12-09 00:03:42

南加州大學華裔教授曾曉峰(Bosco Siaufung Tjan)在自己的實驗室外慘遭指導的博士生布朗(David Brown)刺殺身亡,案件震驚校園,許多學生都感到十分難過與不解。南加大在周一在校園的特洛伊雕像前,舉辦曾教授的追思會,超過300名師生到場悼念這位傑出的老師,校方也特地準備了留言簿,讓學生能夠寫下追思的話。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其實上周《蘋果》記者才來到南加大探討校園安全的議題,沒想到時隔三天就發生這宗慘案。記者周二再度到訪,正在忙於期末考的大學校園則略顯安靜冷清。一踏入曾教授遇害的Seeley G. Mudd Building,更可以感受到那股哀戚的氣氛。側門上「Love for Bosco」的貼紙仍在,門邊也有人放置新的花束表示悼念之意。曾曉峰位於10樓的實驗室前,還是有許多蠟燭、紙鶴、以及花束等追思物品。為了平復其他學生以及教職員的心情,南加大校方已經連夜移除門前染血的地毯,並加緊重新鋪設。雖然已經趕工完成,不同花色的地毯還是特別引人注目。隔着玻璃門往裏面看,實驗室的景象依舊,不過漆黑一片似乎在述說教授已不會回來的事實。記者實際走訪校園詢問學生想法,許多人都對這宗事件感到難過與震驚。就讀大學四年級的威爾(Will)表示:「很震驚得知有人在校園被謀殺??我了解在期末的時候大家情緒都很緊繃,不過我還是覺得難以相信,真的好可怕」、「事發當時我人就在附近,真的感覺到很恐懼。我從沒想過這種事會發生在我周遭,雖然不是與我直接有關連,我還是覺得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很不真實」。另一位位學生亞歷克斯(Alex)則說:「這真的很令人難過,很難想像一個讀到博士的人會這樣殺了教授??我是學士的學生,我很難想像如果自己讀到那樣的程度(博士)時,必須面臨多大的壓力」。亞歷克斯表示,學校目前提供了許多的資源來協助大家,「學校寄了許多電子郵件給我們,裏面有很多相關的資源,像我有收到校長的信,還有許多其他有幫助的訊息」,「如果你感到很難過或震驚的話......像這幾天校方也派了心理諮詢師到學校提供協助,尤其是針對那些事發當下在現場的人,他們的確需要人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亞歷克斯認為這是一宗單一事件,她強調學校的公共安全部門(Department of Public Safety,DPS)一直都做得很好,她在學校還是覺得很安全。記者來到DPS,內部人員表示目前所有調查程序都已經移交給洛杉磯警方,他們不便對外說明。但DPS人員私下向記者表示,曾教授的事件真的是一宗「難以預料」的悲劇。其實DPS一直以來都針對校園攻擊提供教育課程,不但提供校園安全手冊,另外也加強校園周邊入口的防護;然而,對於這樣「來自校園內部」的兇殺,真的是毫無徵兆。這名內部人員透露,雖然每個學期都會針對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評量,但都是透過問卷大量完成的,所以「更深層」的心理狀態評估絕對是必要的,他們不希望再看到這樣的悲劇。雖然目前洛杉磯警方尚未完全釐清布朗行兇的動機,不過由於兇手的博士生身份,許多人都猜測是可能是因為課業或心理壓力而造成這宗悲劇。其實南加大校方一直都有提供心理諮商的服務,內容包含了個人以及團體療程、危機處理、壓力排解,以及憂鬱相關的諮詢。如果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到直接學校的健康中心,或電(213)740-9355找專人幫忙,千萬不要把壓力留給自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8/198590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7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