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聯合國報告:空氣汙染致每年60萬名五歲以下兒童死亡

“空氣汙染是造成每年全球約60萬名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並且每天對數億兒童及他們的未來造成威脅。”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安東尼·雷克(Anthony Lake)表示,“汙染物不僅對兒童正在發育的肺部造成損害,還可能侵入血腦障壁,永久性損傷兒童正在發育的腦部,從而影響他們的未來。空氣汙染給社會所造成的後果是不容忽視的。”

2016年10月31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最新的《為兒童凈化空氣》報告中指出,全球3億兒童,即大約每七名中便有一名兒童生活在戶外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地區,這些地區的空氣汙染水平高出了國際標準的6倍或者以上。

上述報告借助衛星圖像技術首次呈現了正在遭受戶外空氣汙染兒童人口的數量及他們在全球的分布,他們所在地區的空氣汙染水平超出了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國際標準。

南亞成重災區

根據衛星圖像證實,全球約有20億兒童生活在戶外空氣汙染水平高出世衛組織規定的空氣質量標準的地區,這些地區的空氣汙染是由機動車排放、對化石燃料的過度使用、粉塵和垃圾焚燒造成的。

其中,南亞有6.2億兒童生活在戶外空氣汙染超標地區,居世界首位;非洲僅次於南亞,生活在戶外空氣汙染超標地區的兒童達到了5.2億人。東亞和太平洋地區有4.5億兒童生活在戶外空氣汙染超標地區。

同時,研究探究了室內汙染的嚴重影響。室內汙染通常由用於做飯和取暖的煤炭和木柴等燃料燃燒引起,主要受其影響的是農村地區低收入家庭的兒童。

而戶外和室內空氣汙染與肺炎和其他呼吸道疾病有直接聯系,這些疾病是造成近十分之一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罪魁禍首,空氣汙染也因此成為影響兒童健康的首要危險因素之一。

具體而言,兒童的肺部、腦部以及免疫系統仍處於發育階段,他們的呼吸道更容易被滲透,因此他們比成人更容易受到室內和室外空氣汙染的影響。此外,幼兒呼吸也比成人要快,與他們自身的體重相比,幼兒吸入的空氣更多。最弱勢的兒童在空氣汙染所導致的疾病面前處境最為不利,因為他們的健康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本已不佳,又無法享有完善的醫療服務。

盡量避免兒童暴露在汙染的空氣中

此次,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呼籲采取以下4項措施來保護兒童免受空氣汙染的影響:第一,減少汙染:為了增強兒童的安全和健康狀況,所有國家應努力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空氣質量標準。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各國政府應采取如減少使用化石燃料、投資於增加能效和可再生能源等措施。

第二,改善兒童衛生保健服務:投資於全面的兒童衛生保健服務,包括免疫接種活動、提高認知、改善社區管理、使更多的肺炎(五歲以下兒童的主要殺手之一)患者就診,從而改善兒童對空氣汙染的抵抗能力,提高兒童患病後以及受到影響後的康複能力。

第三,盡量避免兒童暴露在汙染的空氣中:工廠等汙染源不應靠近學校和遊樂場所。改善垃圾管理可減少社區內的垃圾焚燒量。更清潔的廚竈有助於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從整體上減輕空氣汙染有助於降低兒童暴露在空氣汙染中的風險。

第四,監測空氣汙染:改善監測力度已被證實有助於降低兒童、青年人、家庭和社區在汙染空氣中的暴露度,使他們更清楚地認識到汙染的成因,並倡導行為的改變以使空氣更安全。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代表花楠(Rana Flowers)則認為,減少戶外空氣汙染是一項需要長期努力的目標,可以通過立即采取行動來實現。

這些行動包括使用清潔能源、確保良好的通風、建造節能的住宅和學校、在所有室內場所禁煙。花楠表示,家長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改善兒童對空氣汙染的抵抗能力,以降低患上因空氣汙染所引致的疾病的風險。具體措施包括,減少孩子暴露在煙草環境中、避免營養不良、對6個月以下的嬰兒進行純母乳餵養。擴大肺炎疫苗的接種覆蓋、提供適當的治療以減少肺炎的發病率也是挽救幼兒生命的關鍵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58

聯合國兒基會:每年60萬5歲以下兒童因空氣汙染死亡

據聯合國網站消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31日發表的一份報告稱,世界七分之一的兒童、相當於3億人生活在室外空氣嚴重受到汙染的地區,當地的空氣汙染水平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質量標準的6倍以上。

兒基會發表的報告題為《為兒童清潔空氣》,使用衛星圖像首次展示了有多少兒童暴露在超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標準的室外汙染之中,並標示出他們生活在地球的什麽地方。

報告指出,空氣汙染是導致每年60萬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新華社報道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安東尼·萊克表示,對正在發育中的兒童來說,空氣汙染不僅會危害肺的健康,還能跨越血腦屏障,最終對兒童大腦造成永久性傷害。

根據報告,南亞居住在汙染地區的兒童的數量最多,達6億2000萬人,非洲其次,有5億2000萬人。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共有4億5000萬名兒童生活在汙染超過世衛組織標準的地區。

本月7日-18日,摩洛哥馬拉喀什將召開聯合國氣侯變化公約第22次締約國大會,中國政府將派出由80多位各有關部門的代表組織代表團參會,談判幾十個議題。

此次氣侯大會是《巴黎協定》生效後的第一次締約國大會,主要談判落實《巴黎協定》規定的各項任務,提出規劃安排,督促各國落實2020年前應對氣侯變化承諾,特別是發達國家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每年1000億美元資金的落實情況以及各國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的行動情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655

《巴黎協定》生效!聯合國:人類將記住這一天

據新華社報道,聯合國氣候大會組委會4日在摩洛哥城市馬拉喀什發布新聞公報,慶祝《巴黎協定》生效,強調這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也是一個正視現實和面向未來的時刻,需要全世界堅定信念,完成使命。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2次締約方大會11月7日至18日將在馬拉喀什舉行,同時還將舉行《京都議定書》第12次締約方大會和《巴黎協定》第一次締約方大會。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帕特里夏·埃斯皮諾薩和摩洛哥外交與合作大臣、馬拉喀什氣候變化大會主席薩拉赫丁·邁祖阿爾聯合簽署了這份公報。

《公報》說,人類將記住2016年11月4日這一天,因為這一天全世界開啟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停止了走向氣候災難的腳步。

2015年12月12日法國總統奧朗德、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法國外長法比尤斯等慶祝《巴黎協定》達成。(圖:法新社)

《公報》強調指出,《巴黎協定》是迄今最複雜、最敏感也是最全面氣候談判的結果,它在如此短的時間里得以生效體現了世界各國面對氣候變化采取全球行動的堅定決心,它的生效使得政府、城市、地區、公民、企業和投資者的努力得以具體化,這是人類在戰勝氣候變化威脅上的一個歷史轉折。這個協定的基礎是牢固的,在目標達到之前,我們不能有絲毫松懈。

《公報》表示希望馬拉喀什氣候變化大會能繪制出發達國家在2020年達到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氣候資金目標的明確路線圖,以扶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

另據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迪雅里克介紹,為紀念《巴黎協定》4日正式生效,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當天將在聯合國總部舉行紀念活動。

迪雅里克3日在例行發布會上說,潘基文4日將與民間團體的代表舉行對話會,就民間團體如何為實現《巴黎協定》目標作出貢獻及他們的關切等交流意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187

聯合國:中國2015年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

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周三發布《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年度報告,2015年中國再次成為全球專利申請最多的國家。

報告指出,中國去年專利申請數量達到歷史性的101萬件,超過去年全球全部290萬專利申請量的1/3,美國去年的專利申請量為52.6萬件,僅次於中國,位居全球第二。日本與韓國分列第三和第四位,專利申請量分別為45.4萬件和23.8萬件。

專利申請最多的領域為計算機技術、電氣工程和數字通信。

WIPO總幹事Francis Gurry表示,知識產權申請數字上升展示了在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減緩的背景下,大家對於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有所提高。中國是我們的主要推動力,申請量“獨一無二”。

去年全球專利申請中,絕大部分面向國內,國際專利申請僅占1/3。中國國際專利申請量只有申請總數的4%,不過中國的國際專利申請量正在“緩慢而漸進地”增長,正處在讓創新成為經濟戰略核心的進程中。美國國際專利申請量23.8萬件,占申請總數的45%,領跑全球。

總體而言,去年全球所有專利申請最終獲通過的數量為120萬件,占總數的四成,同比增長5.2%。另外商標知識產權申請量同比增長15.3%至近600萬件,工業設計知識產權申請量同比增長2.3%至87.2萬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482

這位亞裔女州長接受特朗普邀請 將任美駐聯合國大使

據美聯社23日報道,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將選擇南卡羅來納州州長尼基·黑利 ( Nikki Haley ) 作為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這也是特朗普至今為止選擇的首位女性官員。

兩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表示,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將是一個內閣級別的職位。

報道稱,如果通過參議院的批準,Haley將成為特朗普團隊中首位女性、非白人的內閣級官員。

Haley是特朗普至今為止選擇的首位女性官員

據悉,並不是所有的美國總統都把駐聯合國大使當作內閣一級的職位,美國共和黨人就不傾向給予這種地位。

44歲的Haley已任兩屆州長,來自印度移民家庭,是第二個擔任美國州長的亞裔美國人。

值得一提的是,起初,她並不看好特朗普,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她曾在共和黨黨內初選時支持參議員Marco Rubio和Ted Cruz。

然而到了10月份,Haley改變了自己的立場,表示會投票給特朗普,盡管她不是一個粉絲。並於上周在特朗普大廈與特朗普進行了會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483

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 要求朝鮮放棄核武器和導彈計劃

11月3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譴責朝鮮9月9日進行核試驗,要求朝鮮放棄核武器和導彈計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638

在聯合國失去美國撐腰 以色列期待特朗普政府

聯合國安理會23日重申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定居點活動“違反國際法”,並通過決議敦促以色列停止定居點活動,這被外界評論為一次標誌性決議,原因在於美國並沒有像以往那樣投出手上的否決票支持自己的中東盟友。

在無視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的壓力之後,奧巴馬政府在安理會選擇了棄權,而另外14個安理會成員國一致贊成,此決議因此獲得通過。這意味著奧巴馬政府挑明了在結束任期之前拒絕在聯合國舞臺上就定居點問題繼續給予以色列支持。

內塔尼亞胡隨即發表聲明,認為這是“傳統世界對以色列的偏見”並將推翻決議,而且以色列將會重新評估和聯合國之間的關系,並大呼美國方面的棄權是“可恥”的行為。

“我讓外交部長在一個月之內完成我們和聯合國之間所有協議的重新評估,包括以色列對聯合國機構的資助和聯合國代表在以色列的設置。”內塔尼亞胡在講話中語氣強硬,稱將叫停對5個“對以色列充滿敵意”的聯合國機構價值780萬美元的資助。

美國在安理會就以色列定居點問題的決議上棄權

另據新華社消息,阿拉伯國家聯盟24日發表聲明,對聯合國安理會就以色列定居點問題的決議表示歡迎。阿盟秘書長蓋特稱,此決議獲得安理會絕大多數成員支持,是近年來安理會就巴以問題通過的一份重要決議。

巴勒斯坦國家行動黨(Palestinian National Initiative)領袖穆斯塔法·巴爾古提(Mustafa Barghouti)稱這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勝利,意味著“並非巴勒斯坦被孤立,而是以色列和它的支持者們被孤立”。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開始在東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地區興建猶太人定居點,這成為巴以問題的核心癥結,而國際社會認為所有猶太人定居點都是非法的,將對地區和平構成威脅。

眾所周知,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最親密盟友,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對類似決議持反對態度,統計顯示,美國政府此前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對此問題動用過多達30次否決權。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完全支持以色列的行動。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實際控制地區變化圖    來源網絡

“安理會重申了定居點沒有法律效力的共識。”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薩曼莎·鮑爾(Samantha Power)稱:“在差不多50年時間里,無論在私下還是公開場合,美國一直發出必須停止定居點行動的信號。”

在很多人眼里,內塔尼亞胡和奧巴馬政府間關系不好並非秘密,而這一次,奧巴馬政府挑明拒絕支持以色列的做法激怒了內塔尼亞胡,他甚至把奧巴馬和美國前總統卡特作比較,認為二者都對以色列背信棄義。

相對於奧巴馬政府,以色列方面現在更寄望於1月20日即將正式就任的特朗普,期待他能夠給予以色列更多好處。也因為此,從美國大選開始以來,內塔尼亞胡首次明確表態希望能與特朗普共事。

約旦河西岸的猶太人定居點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內塔尼亞胡此前態度審慎,甚至不允許內閣成員在公開場合對美國大選和結果發表評論。11月份就有以政府官員擔心,大選結束後,奧巴馬將在安理會上實踐他的想法,而事實證明果然如此。

另一方面,特朗普已經表示有關決議應該被否決,他還將在巴以沖突上引入全新的解決之道。此前,他已經提名自己的親信顧問、紐約律師戴維·弗里德曼(David Friedman)就任美國駐以色列大使,而他是以色列定居點行動的強硬派支持者,甚至為此捐錢。

而且,特朗普還承諾將把美駐以大使館由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此舉被普遍認為將導致美國外交政策數十年以來的一次重大轉變。

美國前駐以色列和埃及大使庫爾策(DanielKurtzer)認為,特朗普將會對巴以沖突的演變產生重大影響:“特朗普把美國駐以大使館搬到耶路撒冷的可能性將改變美國反對定居點行動的立場,還將鼓舞那些以色列境內期待蠶食約旦河西岸的勢力,換句話說,將導致美國的外交政策與以色列的右翼政策更加趨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082

全球頭條丨特朗普將解散基金會 內塔尼亞胡炮轟聯合國決議

——CNBC——

【特朗普將解散特朗普基金會】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周六宣布,解散以自己名義設立的慈善基金會,以避免在入主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前面臨利益沖突爭議。特朗普在聲明中表示,特朗普基金會數年來為支持退伍軍人、兒童等群體和組織付出了數百萬美元,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為了避免與總統身份產生任何利益沖突,我決定以其他的方式繼續追求對慈善事業的夢想。今年10月,由於沒有按規定進行完整的註冊登記,並提供年度財務報告和經審計的年度財務報表,美國紐約總檢察長埃里克施耐德曼要求特朗普基金會停止在紐約州的籌款活動。基金會解散後,特朗普如何退出自己的商業帝國將成為另一個焦點

——金融時報——

【年度企業新聞回顧(上)】作為全球手機市場份額最大的企業,三星曾對Galaxy Note 7寄予厚望,此後發生的手機爆炸及燃燒則將三星逼入絕境,生產線下線,銷售損失及召回開支近200億美元;美國五巨頭(大摩、小摩、花旗、美銀、高盛)登頂投行業務排行榜,歐洲銀行業將原因歸結為收縮戰線,而美國人認為麻煩纏身的歐洲銀行失去了客戶的信任;“大社交”引人註目,Facebook和Twitter成為美國大選主戰場,但假新聞滿天飛也是其軟肋。Facebook已經向假新聞宣戰,而Twitter則成為特朗普的“禦用話筒”。行業也出現了微軟收購LinkedIn及Verizon收購雅虎等重磅交易;英國脫歐沖擊猶在,日產在獲得英國政府承諾後繼續其桑德蘭地區工廠建設項目,豐田和通用則將觀察脫歐談判結果決定後續投資計劃;礦企起死回生,出於對全球最大原材料需求國中國經濟增速的擔憂,英國富時100礦業指數年初觸及12年低點,12個月後該指數幾乎翻倍,是歐洲股市表現最好的板塊之一,也創造了近30年最大年度漲幅,兩大礦企英美資源和嘉能可分別上漲280%和200%。

【突尼斯逮捕三名柏林恐襲相關嫌疑人】突尼斯內政部周六宣布,突尼斯警方已經逮捕了三名與柏林聖誕市場襲擊案有關的嫌疑人,他們都與此前被意大利擊斃的阿姆里有聯系,其中一人是阿姆里的侄子,他承認為了逃避追蹤,與阿姆里的通話采用了以加密和安全為特點的聊天工具Telegram。柏林聖誕市場襲擊案嫌疑人阿姆里周五在意大利米蘭接受例行檢查時向警方開火,被當場擊斃。

——BBC——

【土耳其對1萬名社交媒體用戶展開涉恐調查】土耳其內政部周六表示,正在對1萬名社交媒體用戶展開涉恐調查,罪名包括在網上辱罵政府官員,以及支持恐怖活動。過去半年土耳其已經審問了3710嫌疑人,其中1656人被正式批捕。在土耳其,Twitter及Facebook等社交媒體經常被屏蔽,土耳其指責暴徒往往通過這些媒介宣揚暴力。本周一俄羅斯大使在土遇刺後,當地互聯網服務受到嚴重影響,周四起Twitter和YouTube難以登陸,此前伊斯蘭國上傳了一段殺害土耳其士兵的視頻。

【韓國爆發“聖誕抗議”】數萬名韓國民眾裝扮成“聖誕老人”湧上首爾街頭,要求韓國總統樸槿惠立即下臺。這場“聖誕抗議”也意味著倒樸遊行進入第九周。此前韓國議會已經投票決定因腐敗醜聞彈劾樸槿惠,但最終決定需要獲得韓國憲法法院的批準。然而抗議者等不了這麽久,遊行組織者稱有55萬人參加了這次“聖誕抗議”,並向向青瓦臺和憲法法院以及國務總理官邸等3個地方行進,他們高唱著聖誕歌曲,歌詞改為了嘲笑樸槿惠。

——華爾街日報——

【低油價侵蝕產油國主權財富基金】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或國際收支盈余的國家通常會成立主權財富基金,希望通過更廣泛的投資工具和資產組合來實現更高回報。近兩年油價的低迷也讓眾產油國財政狀況惡化,主權基金因此被大量提取,正面臨巨大危機。今年11月哈薩克斯坦主權財富基金的余額為610億美元,較2014年8月的峰值下滑21%。委內瑞拉政府此前宣布,成立於1998年的宏觀經濟穩定基金(Macroeconomic Stabilization Fund)近70億美元資金已經耗盡。世界最大原油生產國俄羅斯2008年成立主權基金(儲備基金,Reserve Fund )以來已經使用了1950億美元,截至今年12月1日僅剩下313億美元,較油價暴跌前2014年9月的917億美元銳減近70%。沙特央行十月底表示,其主權基金在過去兩年里下滑25%至5430億美元。

——Reuters——

【伊朗核協議各方將在1月10日展開會談】歐盟外交事務主管莫蓋里尼周六表示,伊朗與伊朗核協議六方(美、英、中、法、德、俄)定於1月10日在維也納召開會議,商討核協議執行情況,並研究伊朗對於美國更新制裁措施的上訴。12月2日美國決定延長《對伊朗制裁法案》十年,這將限制伊朗原油和天然氣的出口貿易,也引發了伊朗精神領袖霍梅尼和總統魯哈尼的不滿,表示這是對伊朗核協議的“明顯破壞”。目前美國對伊朗依然有眾多制裁措施,也限制了海外銀行在伊朗開展業務並提供資金,各國企業對與伊朗做生意依然有所顧慮。

【歐洲各國全面加強聖誕安全戒備】柏林聖誕集市恐襲之後,歐洲各國進一步提高了本國內的安保等級,以應對聖誕期間的各類大型活動。法國警方節日期間出動警力近9萬人參與街頭巡邏,除一般重點巡查區域之外,教堂也被列為了恐襲高危地點。德國警方在交通運輸樞紐加派了大量警力,德國內政部部長表示,柏林恐襲兇手的死並未解除恐襲警報,德國本土仍然處於極易被攻擊的狀態。

——Bloomberg——

【內塔尼亞胡:奧巴馬政府背叛了以色列】周五聯合國通過決議,認為猶太人定居點破壞了國際法,要求以色列立刻停止在巴勒斯坦被占領土修建定居點。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周六表示,奧巴馬政府違背了長久以來與以方保持的默契,阻止聯合國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的沖突問題上對以方施加壓力;聯合國要求以方停止在被占領土上修建定居點是“可恥的”,並強調以色列不會遵守安理會周五的決議案;以色列期盼與當選總統特朗普合作,並將全面重新評估以色列和聯合國的關系,有消息稱以色列將停止向聯合國繳納會費。目前約有50萬猶太人居住在1967年以色列占據的約旦河西岸及東耶路撒冷地區約140個猶太人定居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084

聯合國:全球能源部門2014年碳排放已實現零增長

由聯合國1月7日在京發布的《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2015)》中文版稱,在全球經濟增長約3%的情況下,2014年全球能源部門排放的二氧化碳實現持平。這是40年來第一次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在不導致經濟倒退的情況下實現零增長。

《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旨在增強可持續發展問題高級別政治論壇(HLPF)的科學與政策對接。報告稱,近年來,世界各國均積極行動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效。北美洲在天然氣和石油生產中廣泛地采用水力壓裂法以及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對全球溫室氣體減排產生了可觀的影響。

2017年1月2日,河南省鶴壁市某電力企業的上空。當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為重度汙染。攝影/章軻

報告介紹,科學家們研發了一套可將太陽能高效轉化為燃料的混合微生物和水分解催化系統。這種可規模化推廣的生物電化系統利用真氧產堿桿菌和太陽能,從水分子中分解出氫氣、氧氣和二氧化碳,並轉化為生物質和液體燃料。水分解需要的催化劑來自於地球富集的金屬。這一系統將太陽能轉化為生物質的產量可以達到3.2%最大熱力值當量,超過了地球上絕大多數陸地植物。

利用真氧產堿桿菌的生物工程可以產生每升216毫克異丙醇液體燃料,這是有史以來報道過的生物電化燃料最高產量的3倍。這一系統的研發將引導交通運輸系統采用這種太陽能到燃料的轉化系統,從而切實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報告稱,如果沒有氣候變化和汙染排放,2010年印度的小麥產量將增加36%。氣候變化和汙染排放導致一些人口密集的省份產量減少達50%。短期的大氣汙染,尤其是對流層臭氧和黑碳,在間接影響氣候之外,對作物產量也產生了直接影響,90%的小麥產量損失被歸結為這種直接影響。

上述報告根據增長和發展委員會2008年的報告認為,所有已有數十年的高增長率的國家都表現出經濟結構上的變化。另外,“所有處於貧窮狀態的國家,都未能實現結構變化”。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2013年的一項研究顯示,來自50個發展中國家在1970年至2007年的證據表明,經濟體中的人均增長和GDP中制造業增加值(MVA)占比的平均變化之間存在著很強的相關性。向低碳發展和可持續消費與生產轉型的過程,激發了人們對綠色科技的興趣。近年來,人們對清潔能源和減緩環境影響技術的興趣不斷增強,不僅包括日本、美國這樣傳統的創新領導者,也包括新興的創新者,尤其是中國,中國已經開發出了大量的清潔生產技術。

報告稱,經濟增長、具有包容性與可持續發展性的工業發展和可持續消費與生產,使人們走出貧困並長期保持著生活水平改善的例子,中國是近幾十年來最突出的但不是唯一的國家。追隨著上一代的快速工業化國家(如韓國)的腳步,中國已成為“一個理解當代工業化對於社會轉型影響的絕佳案例”。

研究也發現,快速的工業化也使得各個國家不得不應對其帶來相當規模的環境健康成本,反映了全球經濟結構和基本技術不可逆轉的轉變。如信息技術自動化的發展對於制造業(尤其是對勞動技能要求相對較低的)的高就業增長率前景帶來多大的影響。

目前,許多發展中國家已開始實施各自的發展戰略,旨在跨越傳統的工業化“先發展,後治理”的模式。一系列的工作已經開始關註減少人類居住區的大氣汙染和同時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對潛在的健康水平和生產力帶來的效益。

但報告同時表示,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戰略仍然嚴重依賴擴大出口以支持規模化生產。因此,對於海外市場中消費者喜好變化、品牌需求和政府海外市場法規的適應能力與出口的前景密切相關。

“作為生產者將需要不斷地改變去滿足更加挑剔的發達國家消費者,適應其更頻繁的環境和社會效益以及成本、質量和可靠性標準等方面的評估,這也將成為商業領域一個越來越常見的特征,不僅對制造商而言,也包括各種類型的初級產品的出口商。對於發展中國家,能否滿足技術標準,實現跨越式的發展,這既是一個挑戰,又是一個機遇。”報告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189

潘基文一心以身報國 但能否參選韓總統仍需聯合國點頭

1月12日下午,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飛抵韓國仁川機場,這是他2007年就任聯合國秘書長以來首次以平民身份回到韓國。

雖然潘基文被視為韓國下屆總統的潛在候選人,但他當日對於自己是否會參加下屆韓國大選的問題,仍表示目前還無法表態。

據新華社報道,潘基文稱,“我無法做出正式表態,因為要等聯合國方面做出決定”。對於參選是否符合韓國公職選舉法,潘基文說,他認為符合法律規定,“但希望大家去問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

根據聯合國秘書長的相關任命規定,聯合國秘書長卸任之後建議不擔任“任命式”政府公職。但對是否可競選需經國民“投票選舉”的總統職務,還需要等聯合國方面做出決定。

潘基文攜夫人柳淳澤抵達韓國。(圖:新華社)

不過,據韓聯社報道,潘基文當日在機場召開記者會時依然表示,願憑借擔任聯合國秘書長期間積累的經驗和見地成為韓國年輕人美好未來的引路人,燃燒自我以身許國之念未變,參選意圖不言而喻。潘基文指出,韓國面臨巨大難關,須終結貧富兩極化、意識形態、地域及代際矛盾,定要實現國民大團結。潘基文認為,韓國各界領袖都應心懷責任感,要有先為他人著想的犧牲精神。

潘基文稱,黨爭分裂國家社會是民族的災難,已經沒有時間可供浪費,韓國需要政治改革,而非政權交替

對於韓國民眾舉行的反樸燭光示威活動,潘基文表示,歷史將銘記2016年,銘記為建設美好國家民眾團結一致創下的廣場奇跡。潘基文還稱,遺憾的是政界仍然只顧一己之私,罔顧廣場民意。

潘基文受到民眾熱情迎接(圖:新華社)

目前在韓國下屆總統選舉民調中,潘基文與韓共同民主黨前黨首文在寅形成兩強爭霸局面。韓聯社稱,潘基文將在今後一段時間里置身於中間地帶與朝野保持適當距離,但輿論普遍認為,潘基文將引爆各黨派合縱連橫的變局,並將在春節前正式宣布參選總統,積極投身政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0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