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英超第一華人班主楊家誠出事後,負面消息未停過,近日江湖就盛傳,佢要將自己做榮譽主席嘅《成報》賣盤,而接貨嘅,係中原地產兼免費報《AM730》老闆施永青,仲話佢買係諗住索性搞多份收費報紙咁話,到底,施老闆係咪真係搞傳媒搞上癮咁呢? 華華噚日搵到施老闆喇,佢同華華講,嚟緊9月份有份新嘅免費報紙對手登場,要集中火力應戰已經令佢有壓力同周身唔得閒,家陣仲話要佢買多份報紙?暫時咪搞﹗不過,佢承認真係有人放聲氣問過佢有無興趣買《成報》。 施老闆又話,當年搞《AM730》,都要機緣巧合、有班底,仲要對手《頭條日報》未出世,先至成功開檔,結果,都要守足23個月,到呢幾年先有錢賺,所以,如果叫佢買份要燒銀紙嘅報紙,佢無興趣囉! 講番楊家誠,呢排都唔見過佢蒲頭,華華側聞佢連旗下伯明翰環球(2309)喺九龍站ICC嘅新辦事處開張之後都好少返去,仲要搬緊D物資返《成報》筲箕灣總壇,唔通隊波降班,連辦公室都要降班乎? 李華華 |
2011-7-11 TWM
|
||||||
這是十位生技廠老闆的怒吼,他們受不了政府推動生技產業的龜速效率,也看不慣說要扶植,最後都只剩口號。他們提出建言,希望在全世界發展生技的同時,台灣不要是落後的那一個。 撰文‧賴筱凡 六 月中旬的午後,一場由生物產業發展協會舉辦的CEO高峰論壇,只見台灣神隆總經理馬海怡、五鼎生技董事長沈燕士等大老都到場。各家生技廠來的不是董事長就 是總經理,他們齊聚於此是想討論台灣生技的未來,甚至邀來行政院政務委員朱敬一,開啟產官對話,只是未來還沒有明確方向,卻先炮聲隆隆。 馬政府高舉推動生技產業發展的旗幟,一個孵了近兩年半的「鑽石計畫」才剛要啟動,為什麼這些生技大老滿腹疑問無人解?為什麼他們炮轟聲多於掌聲? 《今 周刊》針對台灣五十家生技上市、上櫃與興櫃公司董事長進行匿名問卷調查,其中十位生技廠董事長提出眾多建言,他們每個人都高度看好兩岸融冰後,台灣生技業 的發展契機,卻面對政府消極態度,而感到憂心。《今周刊》特此整理他們的問卷結果,一舉點出台灣生技產業所面臨的瓶頸與建言。 加速法規調整、行政配套 若談到大陸市場將是台灣生技廠最好的發展機會,應該不會有人否認。確實拿出數據來看,市調機構IMS Health預估,二○一五年大陸將成為全球第五大藥品市場,十二五規畫更明訂,大陸未來五年將投入百億人民幣扶植生技業,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人民幣。 既然大陸生技市場壯大是既定事實,但為何這十位生技廠老闆還是滿腹苦水?一位生技大廠董事長就直指,「生技ECFA大概是簽最快的一個產業,卻是執行力最慢的。」至今,兩岸醫藥相互認證還是八字沒一撇。 雖 然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幫忙緩頰,「相互認證不是那麼容易,很多細節都要慢慢談。」但生技業界發聲筒的生技中心董事長李鍾熙倒不這麼認為,「很多法規沒有調 整、行政系統沒有配套,廠商想去大陸發展,卻去不了。」某位新藥研發大廠董事長不諱言,「我們向(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局長提要去大陸 做臨床,結果他卻是拜託我們不要去,因為他根本沒有人可以去幫我們查廠,TFDA改制很好,可是不能讓他一樣的人做好幾倍的事啊!」當歐、美生技大廠紛紛 前進大陸發展,擁有絕佳發展利基的台廠,卻只能眼看商機流失。 資源有限,聚焦是關鍵另外,在「鑽石計畫」逐步拍板定案後,多數生技業老闆認 同政策方向是對的,一家醫材廠董事長就直言,「過去台灣投注很多資源在電子產業,才有今日的『兩兆雙星(指半導體與面板)』,可是這些產業慢慢都進入成長 高原期,台灣國民所得要提升,就得朝生技、觀光等軟實力產業發展。」只是政策立意良好,執行力才是最大重點。 一件生技創投申請案,擱置半年 才定案,這樣的行政效率也讓一位保健食品廠老闆搖頭大嘆:「實際執行力與政策落差太大,不要太期望,過去二十年政府要扶植生技業,都沒成功了,要等這顆 『鑽石』飛起來,實在是難!」投注新藥研發,培育所謂的第二棒(將基礎研究成果導入產業界),在這些生技業老闆眼中是無可厚非,全因台灣市場太小,新藥研 發又有開發時間長、風險高等特性,「所以,風險高的工作,政府來做,這是我們當初設計『鑽石計畫』的初衷。」翁啟惠說。 不過,李鍾熙笑了 笑,他還是再搖頭,「『鑽石計畫』很好,可是太偏重某一個環節,整個生技業供應鏈裡,因為受限市場規模,台灣無法做的就是第三棒『臨床實驗』;可是第四棒 『藥品上市』,原料藥、醫材生產製造這塊,台廠還是有能力可以接回來的。」「鑽石計畫」慢慢磨,磨到現在這一刻,資源有限是必定的,「所以,重點是聚焦, 有領頭羊才能帶來供應鏈群聚。」一位生技廠董事長說。 台灣生技業也不是全無先天優勢,不少生技廠董事長都認為,台灣電子業有非常好的基礎,醫材又是高度醫、電整合的產品,如果能利用台灣電子業的經驗,結合生技應用,也是另一個機會。 以目前台灣生技廠多半是中小企業而言,規模不夠大難有共鳴效應,不要讓馬政府推行「鑽石起飛」計畫,最後只剩口號。 |
|
||||||
台灣家族企業需要轉型之際,尋找 外商戰將建立制度,提升競爭力是常見做法。然而,過去經驗顯示,外商人才在家族企業陣亡率偏高,根據DDI人力資源調查,失敗率逾六○%。一來外商與本土 企業文化和管理邏輯不同,一個重視制度,一個以人和關係為導向,因此外商經理人常有適應問題;二來,本土企業老闆難做到外商經理人期望的信任授權。 然而,特力集團董事長何湯雄三年前,找來IBM台灣區前總經理童至祥擔任特力集團執行長, 並同時進行組織改造,他如何解決創業家老闆與來自外商戰將間的「矛盾」? 台 灣大學副校長湯明哲(以下簡稱湯):過去也有本土企業找過外商戰將進入組織,不過,○九年特力集團找到IBM台灣區前總經理童至祥,仍令人意外。首先, 一個傳統企業,引進一個像IBM這種外商,管理哲學和能力的差距是相當大的,一般來說,企業即使是想要尋求改革,提升本身更為精進的管理能力,也很少採取 這樣的做法。你為什麼決定要用「引進外人CEO」的方式,來做改革? 特力集團董事長何湯雄(以下簡稱何):我覺得不是換人不換人,而是今天這個老闆的心態。一旦你認為,「我有個很大的問題,我必須改變,」(改革)才會開始。 二○○三年我不是買了個美國公司,八個月虧了新台幣六億元,你老闆(對員工)說每年業績要成長,利潤要成長,結果你隨便做了個錯誤決定,我們那時一年(每股)賺兩元左右,結果那年每人獎金縮水,本來要發一塊(錢)的只剩四分之一。 尾牙我就找果陀劇團(上台)演話劇,穿著戲服哦,蹦!(手勢揭幕,演員拿牌子)「決策錯誤,錢沉大海,全力以赴,從頭開始。」然後我自己再舉了個牌子出來:「剃頭謝罪」;所有台下的人都搞不清楚狀況。 我請了個barber(理髮師傅),等頭剃光後,我站在台前跟同仁說:「對不起!全力以赴!從頭開始。」然後我在每桌敬酒時,同仁都說:董事長,別擔心, 我們一定會賺回來的。 買這個公司,主意絕對不差,是公司管理跟不上來,沒有去控管財務、控制好過程。 湯:決策是對的,但管理能力跟不上來? 何:對。那之後才認真的說:我必須改變,我已經不適合幹公司的CEO(執行長)了。 二 ○○四年後,我們陸續找三個顧問協助公司改革。他們大約是二○○五年三、四月簽約進駐進來的。這三個人教我怎麼做正向溝通、徵才。有一次他們要求我和 Judy(特力集團共同創辦人、何湯雄妻子李麗秋)依「目標優先順序」各寫下我們認為總經理最重要的條件, 結果他們問「過去你以前的總經理符合這五個(條件)的有多少?」我們說最多兩個。 找外部人才時, 能力互補會比同質好? 所以企業家想改革,先開出符合的找人條件,你就成功一半。 像我是很靈光的人,今天特力不缺創意、策略,可我的組織化管理是一塌糊塗,今年給你一百萬元(獎金), 你不行給你五十萬元,都是憑感覺。 所以,我們開出條件,這個人要非常well trained(訓練有素),要非常有組織化管理的能力,能夠把我的願景化成制度,還要有「政治嗅覺(political sense)。」 湯:(笑)家族企業都需要政治嗅覺 。所以你的條件是這個CEO要能承上啟下,能夠實現你的願景? 何:條件開出來,我們花了整整兩年,去找CEO。有的我不喜歡,有些是不來的……。 湯:找CEO花這麼長時間? 何:哪那麼容易?如果失敗,會更慘。 湯:這個轉折,就是因為犯錯之後,你覺得光照老闆的想法做決策邏輯不對了,必須引進管理人才是不是? 何:開玩笑的講,很多企業家都是認為自己是經營之神。公司小還可以,當公司大到一個規模,一定要有嚴密的組織化管理模式,如果沒有一個受過良好訓練的執行長,我們(老闆)不會做的。 湯: 其實成功的老闆,多半有自己的邏輯,直覺很強。我這樣說沒有任何不敬的意思,比起名校畢業生,像你、像台灣大多數的CEO一樣,你們打仗不照課本的XYZ來。 何:不是不想照XYZ來,我不懂XYZ,街頭博士嘛……,(哈哈大笑) 但今天特力最缺的就是,因為快速成長,這個XYZ我們都不懂。 湯:你是照你的邏輯來做,那一套可能不是MBA(企管碩士)訓練經理人的方法,而是超越這套的做法……。可是有點不一樣的地方是,你開始希望在組織裡引進XYZ,但更多企業家是不認為這套方法有用的。 何:唉唷,我剛才講到目標優先順序,我以前呢,「唷!這個idea(主意)我做!」我覺得這個是good idea(好主意)、那個也是good idea。 內部改革時,老闆該先伸手或放手? Sophia(特 力集團執行長童至祥)來之後,我們成立一個委員會,如果有任何主意,一定要透過這個委員會,有程序、 研究過後才進來。像是我們有個品牌,做有機產品的,日本人覺得很好,要去(日本)百貨上櫃,結果Sophia對我說No,以前公司的同仁哪會跟我說No啊 (笑)。講起來是個小店,但以前就是有太多像這樣小的地方,浪費人力、時間。 湯: 那你當老闆就沒意思啦? 何:唉……,講到永續經營,你要當多久的老闆? 湯:(說笑)你不會說,「我告訴你啊,一年裡應有五次,你們說No我說Yes的機會!」 何:唉……(停頓),這行不通,你改革絕對會失敗。因為做老闆的有太多的例外!越多例外,公司的毛病就越多。 有一天顧問教我:「They spent the most time on me!(員工把時間都花在老闆身上。)」 以前同仁一聽說:「何董事長要來參加簡報,」每個人緊張得一塌糊塗。為什麼?(常常)我一聽就想:「你根本就站在自己的框框做文章!」我就說:「重做!」這已經很客氣的了。這麼兇悍的耶! 那個(放手不管)感覺其實還是有一點點不是很舒服的。要忍耐一點(笑)! 我再講個故事。(將公司管理交出去)剛開始的前三個月,我天天晚上喝醉酒。要不然,我每次一看,手又想伸進去。但又不行,這種煎熬哦! (大笑)但要是真的伸進去,你就完了(正色)。 湯: 對呀!這個是玩假的,你沒有授權。 何:改革,you have to show the wind.(你必須預示風向,送出改革訊號)。我為什麼每天晚上喝醉?就是忍了,手不伸進去。就是說,今天一個企業主如果沒有打從心裡覺得「我必須改變!」不管CEO多優秀,你自己不改變,不可能的。 初期磨合時,老臣意見歧異怎麼辦? 湯: 可是老闆常會著急,想:「今天我這個方法可以到一百分,外來CEO的方法只有七、八十分,」你還照他們的方法做?你沒有說為什麼把我打折了? 何:我覺得討論啦,他們的七○%、八○%搞不好才是一○○%。一般人看不太出來我的耐性,(雖然)你這只能做到七○%,過程中我會繼續溝通。 湯:我們試著再釐清一些。不是說要擇善固執?可是你又說要懸崖勒馬,什麼情況要固執?什麼情況你會聽屬下的? 何:我們(共同)同意一個經營策略,如果你有個意見,經營委員會裡所有人都不同意,你不可違背。很簡單,你想做就花自己的錢,找外人去辦。 湯:決策拍板時,你和CEO各占幾成決定權? 何:策略十之八九都是我提出的,但重大決定,她(指童至祥)來跟我討論時,泰半都是很好,她非常專業,至於一般營運都由她自己決策。 我現在有什麼事覺得該馬上做的,會直接找執行長,你不跟她溝通,她感受會不好。 湯:你授權CEO,可是老臣呢?忠臣呢?不會有人找你窸窸窣窣(耳語、打小報告)? 何:我會找他們一起來,兩個人坐到我面前,把事情說清楚、弄明白。如果你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你就不夠資格。 湯:多少人離開? 何:我們是漸進式改革,並不激進,可是光是零售還是走了兩個總經理、三個副總,這種磨合是不容易的。 湯:你引進外商經理人有近三年,西方制度、他們的管理哲學,你百分之百肯定? 何:百分之百肯定! 湯:在管理相對論上,你是第一個這樣說的企業家,台泥的辜成允也有和你同樣的想法。他也談到改革時引進更為精緻、制度化管理時,要含淚送走老臣……。 何:不同的是,他是第二代改革,我是第一代改革。 我 們做外貿,有很多合作外商,經理人當家的都看得很短,而像沃爾瑪(Wal-Mart)這種家族的,反而看得很長。今天創業者為什麼找外商戰將進來?最棒 的,就是長遠想法可制度化,變成管理機制,然後整個公司改過來。所以我說,最棒的公司是創業家仍然在上位,但把營運交給專業經理人負責,有意見、溝通、形 成共識,再去執行公司決策。 管理精華 家族企業運用外商菁英的失敗率很高,特力集團給我們的啟示,第一、要從人治的管理制度轉 成法治的管理制度,外商CEO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創業家還是老闆,主導公司的策略;第二、在尋找專業經理人時, 要有清楚的選人邏輯,他不會找個草莽英雄跟他對幹,而是要找一個能力與他互補,能夠為企業建立制度和執行力的人, 又要有高EQ能勝任家族企業中複雜的親情和權力、利益的糾葛;第三、要發揮成效,最重要卻也最難突破的是老闆的手,要放手、授權和信任,對何時要堅持、何 時要懸崖勒馬,則由制度決定,這就畫出創業家老闆與專業經理人間的分際。 【延伸閱讀】特力用外商CEO提升戰力 去年稅後純益率創新高:'09年找外商戰將,稅後純益率從1.29%提升至4.23%資料來源:股市公開觀測站 今年Q1稅後純益率7.48%特力集團在專業經理人執行組織改革後,今年第一季稅後純益率緩步上揚至7.48%,與2009年第一季2.92%相比,迄今成長超過4個百分點。 |
|
||||||
上週五,標榜價格「天下無敵」的 小型超市裕記突然由臨時清盤人接管,統計共欠下逾一百個債權人合共一億五千萬元。過去一年,老闆余木城夫婦一直對還債採取拖字訣,懇求供應商繼續供貨。但 另一邊廂,本刊發現裕記老闆娘韓麗芳任董事的一間公司,原來於兩個月前靜悄悄開了間如裕記翻版的小型超市「盛裕」,內裡貨品更標明出自裕記。對此,一眾債 權人都感到既氣憤,又無奈。 翻版裕記位於上水新功街二十號,名字叫「盛裕」,開了兩個多月。本刊翻查「盛裕」的商業登記,其註冊法團名稱為中勝發展有限公司,而公司唯一的董事,正是 韓麗芳。「盛裕」店內無論乾、濕貨,都有八成為裕記包裝的貨品,紙皮箱、購物籃都寫上裕記,而牆上的「裕記價格、天下無敵」招紙,更肯定是裕記手筆。店內 收銀女職員亦直言:「我原本在上水裕記做的,老闆娘叫我哋成批員工過嚟幫手,朝早都喺裕記貨車落貨俾我哋。」本週一,記者再到中勝發展所報的辦公室地址, 即元朗媽橫路六十九號地下查看,更發現韓麗芳踪影!這裡一樣有間開了兩個多月的士多「豫豐號」。店內有一男一女,正在傾談有關裕記委任臨時清盤人事宜,該 名女子一直戴上口罩,貌似裕記老闆娘韓麗芳,記者上前大叫余太,她瞪大雙眼說:「我唔係余太,余太喺樓上,喺屯門裕記呀!」隨即拿起手袋快閃,沿途快步 走,直至登上一輛七人車離去。其後,記者返回「豫豐號」店內查詢,內裡一名男職員不耐煩說:「佢係余太,咁又點?呢度唔係佢開,佢係我個客得唔得?」 日還一千拖得就拖 本刊向葉謝鄧律師行的伍家賢律師查詢,他表示:「如果盛裕的資產來源不涉及犯罪行為,而股東和公司均新成立,擁有獨立法人地位,就不會違法。」一眾債權人 對這種合法但不合情理的做法,大感氣憤又無奈。自本刊去年十二月率先報導裕記欠債,至近日裕記主動向法庭申請貝德富理成為臨時清盤人,其間裕記曾多番掙 扎。多個供應商均表示,在今年一月中,曾接獲韓麗芳的致歉信,內容指她自己在去年十二月,已撇開老公余木城,接管公司所有業務,並承諾會盡快還清所有貸 款。與供應商會面時她又拿出公司自置物業表,實牙實齒對眾多供應商說:「裕記有好多自置物業,我哋一定有錢還,俾啲時間我啦,唔好入稟清我盤呀。」當時裕 記開出還款條件,為總欠款額為一百萬元或以上的,每日還款一千元,而一百萬元以下,每日還款五百元,眾多供應商均揼心口埋怨自己「衰心軟」,如向裕記供應 雲耳、黑木耳的華昌行老闆許天啟:「我係第一個告佢o架,之後佢夥計嚟搵我傾話會還錢,我就無告清盤,只從民事訟訴。點知裕記所有支票都彈票。現在我有執 達令在身都無用,預咗得個桔。」翻查資料,不計租金,裕記欠下生果、海味、包裝涼茶、膠袋等貨款共六千五百萬元,當中連蛋及廁紙供應商都欠幾十至幾百萬。 傷得最慘是生果供應商天成欄,因此要結業。身在內地的老闆娘王太表示:「裕記欠我哋七百萬,佢唔找數俾我,我都要找數俾人,我哋捱唔住要結業啦!」 擴張炒股致「死」 這一年間裕記賣出了十二個自置鋪位,套現一億三千多萬元。臨時清盤人接手後,大部分裕記仍然營業,每間門市還多了一個保安駐守。上週六,記者根據裕記網站 內的門市地址,走訪裕記位於上水、粉嶺、元朗及朗屏共五間分店,當中位於上水馬會道及元朗安寧路的分店已經結業。而仍營業的裕記,店內有客人緊張地問收銀 員:「係咪執呀?做到幾時呀?會唔會大特價呀?」裕記店員則從容表示:「清盤啫,邊個話執?未收到通知話唔做喎。(有無糧出?)無糧出我就唔返啦!」當記 者問到老闆去向,店員即時嚴肅地收起笑容,表示不欲多說。裕記於九○年創立,近十年間由二十二間分店急速擴展至九十多間,最終惹禍。曾是初期股東,於○六 年已退股的余木城哥哥余木泉,本週一與部分來自內地的債權人開會,正商討裕記的去向。有傳余木城衰「大使」及投資失利,余木泉最初三緘其口,其後又隱晦透 露:「太子黨吖嘛,財務嘢囉!好似鴻興印刷咁呀!」鴻興印刷的太子爺任澤明,就是於○八年炒燶金融衍生工具「Accumulator」,公司差點拱手讓 人。 |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824/2413336.shtml
每經記者 李亞蟬 發自廣東佛山
「即使廠裡能再開工,我也不願意在這個傷心地工作了。」在佛山市南海東方塑料製品有限公司工作了十幾年的羅國榮昨天 (8月23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這曾是一家讓員工頗有自豪感的公司。其官網顯示,建於1989年的佛山市南海東方塑料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塑料)是佛山地區最大的塑膠產品生產基 地,多年來廠子經營良好,有東芝、松下、美的等大客戶。公司有1000多名員工,當年曾有人集體從日企慕名跳到這家民營企業。
如今,一切皆成昨日黃花,老闆孔泳其毫無徵兆地失蹤了。
消失的老闆
羅國榮在8月18日晚上就聽說老闆孔泳其已經「跑路」的消息。當天下午,工廠突然停電,其後宣佈「封場」。一天後,公司高層開會,結果讓工人們目瞪口呆——老闆出走,工廠停工。
今年以來,廣東佛山、東莞等地關於工廠倒閉的消息不斷傳出,但東方塑料不是一家小公司。從公司官網看,前身為東方塑料廠的東方塑料擁有投資1.2億元的 工廠,佔地面積120多畝,建築面積5.3萬多平方米。在南海製造業的「西進運動」中,2003年底,從佛山黃岐鎮搬到小塘工業園。羅國榮此前在東方塑料 已經算一名管理層,每月領3000~4000元工資。現在他的當務之急是重新找份工作。他表示,即使公司再復工,也不願意繼續留在公司。他說,很多工人目 前還住在公司宿舍,但已把東方塑料當作「傷心地」,毫無眷戀。
羅國榮到現在也不明白老闆孔泳其為何出走。東方塑料官網上的最後一篇「公司新聞」是8月5日發佈的 「廠慶22週年運動會」。8月12日,公司還舉行了慶典宴會,那天員工們還見到了老闆。
「運營都很正常。」羅國榮說,公司為幾家家電企業提供模板,今年外部的各種負面環境對公司沒有什麼影響。據稱,去年東方塑料的產值是3.8億元,今年則打出了4.5億元的目標,上半年訂單充足。
「以前老闆是個好人。」羅國榮回憶孔泳其。在員工們的印象裡,他和氣、好說話,性格豪爽。如果說孔泳其的出走真有蛛絲馬跡的話,就是有員工說,在12日的慶典宴會上,上台致辭時,他的話不多,看上去心事重重。
政府介入勞資問題
孔泳其留下的東方塑料,貼著封條,大門緊閉,復工看來遙遙無期。
最愁的是債主們。據瞭解,孔泳其出走消息傳出後,8月21日,南海區人民法院門前一度聚集了上百名東方塑料的供貨商,甚至有情緒激動者召集其他人驅車前往東方塑料廠附近的金沙橋堵路,部分供應商則欲訴諸法律追討債務,並已由南海區人民法院立案。
此外,還有1000多名工人債主討債無門。8月20日上午,一些焦急的公司員工走上公路,堵塞了桂丹路金沙大橋,一度造成交通堵塞。後經勸導,暫時得以平靜收場。
目前,佛山南海區獅山鎮政府已介入此事。21日下午,員工選出近百名工人代表與獅山鎮政府人員談判,瞭解到工廠被法院查封的基本情況。工人所關注的工資 和補償問題在次日有了結果。羅國榮告訴記者,他們最終與政府方面達成了一致,每人除了領取8月份工資外,還將按工齡計算,一年獲得1個月的工資補貼。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按本人在本企業的連續工齡,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 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個人月工資高於佛山市2010年度社會平均工資(3090元)標準三倍的經濟補償標準按社平工資三倍 (即9270元/月)計算。
獅山鎮政府表示,爭取在本週五解決工人的經濟補償金問題。據瞭解,鎮政府將墊支這筆薪資和遣散費總計達1400萬元。
這筆錢對於這家「前地方明星公司」來說,只是冰山一角。
欠債上億元
儘管現在對孔泳其突然「人間蒸發」的原因尚無法確定,這家公司背負的債務則已大致可見。
在東方塑料行政大樓門前的牆上,貼著一份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定書》。裁定書顯示,東方塑料的老闆孔泳其曾向南海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鹽步信用社 借下93596058.42元的銀行貸款。在孔泳其8月13日失去聯繫後,鹽步信用社向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這才有了「封場」的事。
這還不是全部。據報導,有公司管理人員透露,東方塑料一共向銀行借款據說多達1.4億元,至於這些貸款的去向,公司負責日常管理的經理階層一概不知。
昨天,記者撥通東方塑料副總經理伍志明的電話詢問相關問題,顯得有些煩躁的伍志明除了重複「不知道」、「沒空啊」,未回答任何問題。
記者獲悉,目前可能有三、四家公司透露出收購東方塑料的意願,但內情如何,尚不得而知。
此外,羅國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由於目前正處於家電淡季,美的受東方塑料停產的影響並不大。東芝則比較著急,已經多次與到東方塑料瞭解情況。據 悉,東芝已表示希望幫東方塑料度過難關,並在從別處獲悉 「東方塑料現金流緊張」、「即將被斷電」後,表示願意墊支250萬元電費。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2853&PHPSESSID=08be387289b471286730fde1a10db9ac
溫州近日接連發生多起轟動全國的民間借貸資金斷裂事件。
《每日經濟新聞》9月7日刊登《溫州老闆借票據斂財上億 疑放貸炒樓虧損潛逃》,披露溫州市龍灣區「百樂家電」的女老闆攜上億巨款潛逃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趕赴溫州,實地探訪這個目前全國民間金融最活躍的地區,獨家揭秘案件背後的故事。
有預謀的騙局?
記者昨天來到位於溫州市龍灣區城北城中街26~46號的百樂家電,近日「失蹤」的女老闆鄭珠菊在此經營家電多年,與她一起消失的她父親鄭祥剛(音)曾擔任百樂家電的會計。
昨天記者趕到現場時,狹窄的電器街聚集著數百名苦主,他們不是來買電器,而是為討個「說法」。據不完全統計,此事已經牽涉到上百戶家庭約3億元資產,其中現金1億~2億元,票據約1億元。
據知情人士稱,鄭珠菊今年49歲,曾拿下了格力電器在溫州市龍灣區的總代理,還兼營西門子、索尼、海爾、松下、TCL、LG、海信、美的、康佳等品牌電器。
鄭珠菊的一位多年老友、此案的受害者之一的某先生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兩家一直有來往,也經常一起旅遊,她這個人膽子很大,花錢極為大方,政商界黑道、白道很多朋友,不過腦子也很糊塗的。但我真不敢相信,她會欠這麼多人的錢。」
另一位苦主稱,「以前我們相互都不認識,出了這事情,大家從四面八方聚過來,都成了朋友。」
鄭珠菊的一位鄰居告訴記者,「她平時待人極其友善,性格極其溫和,總是滿臉笑容,請人喝酒之類的客套話常掛在嘴邊,又常不經意地流露自己有多套房產之類的話,因此和她打交道的人覺得很放心,現在想來,這些都只是幌子。」
一位被騙的溫州私營企業主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鄭珠菊消失的整個過程似乎是一場有預謀的騙局。經查證,2010年9月百樂家電的法人就變更為鄭珠菊的二兒媳婦張雪雪,租約已於今年9月2日到期。
截至昨日記者發稿,自發登記的債主名單已經上升至7頁,涉及85人共計8948.62萬元,金額最大的兩個受害者分別被騙1400萬和1360萬元。
圈現金付月息2分
鄭珠菊斂財主要靠票據。據一位苦主透露,鄭珠菊屯了大量的承兌匯票,起初用於支付她從電器廠進貨的貨款,電器批發給零售商拿到資金後再還給苦主,前後大約40天。
對苦主來說,原本4~6個月才能兌換的票據,40多天就能全額兌換,減少了資金周轉的時間,顯得有利可圖。
記者獲得的一張鄭珠菊父親鄭祥剛簽收的收據顯示,「今收到***承兌匯票一張票據號碼**,**銀行,兌人民幣***,45天付。」下面還有相應的銀行賬號、手機號碼、日期等信息。
一位外地來溫州收廢品的婦女告訴記者,她回收的不鏽鋼賣給企業拿到一張20萬的承兌匯票,她交給鄭珠菊本想提前拿到現金,誰知鄭珠菊一跑了之。「都是老家父母賣玉米、賣黃豆的錢湊起來做的小本買賣,現在也不敢告訴家裡人,只能急得天天在家哭。」
聽說鄭珠菊生錢有道、信譽極佳,除了出借匯票,還有很多人慕名前來借現金給她。一位苦主告訴記者,她是當地製鞋廠的工人,今年先後借了13萬給鄭珠菊,其中不少是從老家親戚朋友那裡七拼八湊來的錢,本想賺點利差,誰知血本無歸。
她提供的收據顯示,今年3月25日和4月8日,她先後借給鄭珠菊共計8萬元,4月11日又追加了5萬元,收據上清晰地寫著「月利2分」,即鄭珠菊從社會上拿資金的成本是月息2%。
或禍起擔保公司高利貸
令人費解的是,據當地人透露,鄭珠菊在當地做電器生意近20年,是溫州龍灣最大的電器經銷商,一個夏天賣空調就能賺100來萬,一年能賺好幾百萬。放著大好的生意不做,最終卻全家玩「失蹤」。
據知情人士透露,鄭珠菊仍在溫州一帶活動,7月底,多名苦主還在一家當地的星級酒店與她見面交涉。
一位參與會面的苦主稱,「我們建議她把別人欠她的錢給我們交個底,她欠我們的錢也再對一下賬,有問題大家可以幫她想辦法,但她就是不願意。」
「想必外面的窟窿一定不小,已經資不抵債了,無心再經營電器生意,才會動了逃跑的念頭。」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8月下旬,龍灣區永興街道康一村村長王會松集資逃跑,涉及金額1億多元,王會松和鄭珠菊私交甚好,很多人聚集到鄭珠菊店裡要債,導致鄭珠菊最後「失蹤」。
據一位苦主講述,鄭珠菊的大兒子2010年到上海市奉賢區投奔鄭珠菊的弟弟鄭元生,坊間傳言二人在奉賢區南橋鎮合開了一家擔保公司,具體姓名不詳,擔保公司「不務正業」從事高利貸。
記者調查發現,正是在鄭珠菊的大兒子開擔保公司後不久,2010年底,鄭珠菊首次出現資金吃緊的狀況。
記者還查到,鄭珠菊的弟弟鄭元生名下有一家上海海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瑞派機械有限公司。
一位苦主質疑道,「聽說擔保公司經營不善,他弟弟已經把資產變賣逃走,才牽連到鄭珠菊。」
溫州市龍灣區公安局政治處有關負責人表示,該案件已於8月27日立案,初步定性為非法經營,已經展開網上通緝,正集中警力追捕,鄭珠菊目前屬刑拘在逃,如果有關於她的情況可以立即和公安局聯繫。《每日經濟新聞》將繼續關注此案的進展。(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
||||||
兩大以壽險為主的金控老總,最近 都面對同樣難以回答的問題。 九月一日,國泰金控法說會現場。美林證券金融產業分析師胡傳祥問:「我想了解國泰怎麼看保險公司獲利?可以忍受多久不賺錢或虧損?」 八月十一日,富邦金控法說會,野村證券台股研究部主管王嘉樞問,「現在美國十年公債殖利率剩二.三%、台灣一.四%,中間差近一百個基點(一個基點即 ○.○一個百分點),避險成本扣掉,好像沒錢可賺,這模式還能運作嗎?」 一個月內,國內兩大金融產業分析師對保險獲利模式提出質疑,原因無他,他們都看到台灣壽險業經營的困難。金融海嘯以來,國內外利率爬不起來,八月初美國聯 準會主席柏南奇宣布到二○一三年前,利率將維持在近乎於零的低檔,意味保險公司要走出利差損(編按:當壽險計入利率、佣金、死亡賠償等資金成本長期高於投 資效益率,對壽險公司會產生利差損)困境,還有長路要走。 根據壽險公會的統計,去年全台總保費收入為二兆三千億元,跟全台去年底境外基金總額二兆四千億元相當。對一般人來說,買了基金,總會上網關心它的報酬率。 但全台千萬保戶,有多少人知道,繳的保費是誰在操盤、管理?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壽險業投資長」。 要能綜觀全局! 千億部位才不會誤踩地雷 這位置,也是現在許多壽險業大老闆心中,解決利差損難題的最佳答案。「投資長是解決目前保險業滿手現金窘境的關鍵人物,」一位本土壽險公司高層指出。近來 金融圈出現這樣的對話:獵人頭公司主管跟壽險高層感嘆「投資長好難找」,保險局官員也有感而發:「好的保險業投資長真的很重要。」 八月中,潤成入主南山人壽底定,除正副兩位董座外,第一位宣布的新經理人,即投資長-復華投信前總經理楊智淵。七月,國泰金控更把資產三兆元、卻沒有投資 長一職的國泰人壽兩千億的台股部位和投研人才,撥到全資子公司國泰投信,由張錫主管,正是想替國壽的台股部位找個能綜觀全局的大將。 但壽險投資長面對艱難的投資環境,位置越來越難坐。一位壽險公司投資長形容,「投資長是人前風光,但會一人在房間流淚的角色。」 國內資產逾千億的壽險公司共十三家。這些公司投資部門主管,坐擁千億部位,不論要下單或買避險商品,券商和外銀絕對排隊替他們服務。但關起門來,這些投資 部門主管卻得面對近乎「不可能的任務」。 首先,壽險公司的投資包括國內外股票、債券和國內不動產等,除要抓對股市波動的方向,更要掌握海外個別市場和公司信用風險,提前避開隱而未爆的債信危機。 更要弄得懂各種複雜的金融商品,才不會踩到地雷。 要能精準判斷! 壓錯匯率,賺賠差很多 即使能掌握這些還不夠,更要能看對匯率走勢。以國泰人壽來說,上半年國外股票和債券,避險前投資收益率分別達六.四%和五.九%,表現不差。但因避險成本 達三.五%,拉低整體投資收益率,使得上半年避險後的整體投資收益率只剩下三.二%。「(替代避險)他們賭的是新台幣升值不會比其他亞幣快這多少要 take view(有判斷)。如果壓錯了就傷到了,」瑞士信貸金融產業分析師許忠維分析。 三.五%的避險成本有多高?對比富邦人壽上半年避險成本為一.○三%,兩邊差距達二.四七個百分點。以國泰人壽一兆一千六百億元的海外部位來說,每多一個 百分點的避險成本,就可以讓國壽少賺一百一十六億元。 即使一個百分點的錯誤,就可讓公司賠錢,這是壽險投資長的艱難任務。但這只是其中相對簡單的部分。更大挑戰在國內壽險業槓桿大,管理不善,動輒會讓公司淨 值變負! 目前國內壽險業股東權益相對資產平均僅三.九%。換言之,資產是股東權益的二十五倍。對比在港上市的友邦人壽(AIA)僅五.五倍、美國最大壽險公司大都 會人壽(Met Life)是十五倍,台灣壽險業槓桿大得驚人。而這二十五倍的關係意味著,以一千億資產、四十億股東權益為例,資產賠十億,股東權益就少二五%。 也正因這二十五倍的關係,保障股東權益及上兆元保費資金的重擔,就落在投資長和其團隊身上,但這也衍生出投資長第二個難題。目前國內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僅 一.四%左右情況下,一位手操千億部位的壽險投資主管強調,積極不一定贏,但「不積極就一定輸」。 要有高心理素質! 二十五倍槓桿要能忍能衝 但積極投資,在槓桿倍數大情況下,金融市場波動越大,越易對保險公司的穩定造成傷害。在衝鋒陷陣和忍辱負重的踩煞車間,投資長心理素質要夠高。「以一個公 司要經營兩百年的角度來說,實在不能有太多事說,『這是我的短期策略。』因所有事都是短期策略時,二十年下來,公司可能非常不穩健,」一位壽險投資長分 析。 眼下壽險業投資長們打的是場高技術門檻、高心理素質的戰爭。也難怪一位金融業高層就感嘆,「(在台灣)你要挑投信投資長,我能找到一百個。可是要挑保險業 投資長,可能只找到十個。」壽險投資長,現在是金融圈當紅人才。 【延伸閱讀】3大保險公司 上半年操盤成績不及格 國壽 投資收益率:3.20%資金成本:4.31% 利差損(百分點):1.11 新光投資收益率:3.88%資金成本:4.92% 利差損(百分點):1.04 富邦投資收益率:4.12%資金成本:4.19% 利差損(百分點):0.07 註1.除新光之資金成本統計至去年底,其餘為2011年上半年數據 註2.各公司之資金成本可能有reserve based或者asset based的差異 註3.資金成本為保險公司保費收入須支付佣金、死亡賠償、利率等成本,若長期高於投資收益率,將導致公司虧損資料來源:各公司 |
||||||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3068&PHPSESSID=c096c1b82d0c8da7d5fda52af2e7d944
銀行和民間借貸同時催債,令溫州中小民企資金鏈紛紛斷裂;溫州老闆「跑路潮」愈演愈烈,當地政府急派工作組進駐銀行,要求「不抽資、不壓貸」,試圖為企業爭取喘息時間。
到底有多少老闆在這輪「跑路潮」中消失?《第一財經日報》從溫州市金融辦獲悉,截至27日,已經有26家企業的企業主「跑路」,涉及金額正在調查之中。
僅9月22日一天就有9家企業主「跑路」,加劇趨勢明顯,引起了經濟社會管理者的高度警覺。
「中小企業倒閉企業主 跑路 出現較為集中現象。」當地政府的一份工作文件注意到,「企業關停倒閉由規模較小企業向大企業蔓延,眼鏡行業龍頭企業浙江信泰集團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胡福林 跑路 ,影響巨大並帶來了連鎖反應。」
昨日下午,溫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分析了當前企業、金融、民間借貸等方面的問題,並通報了經濟金融「維穩」和民間金融規範措施。
高息吞噬企業利潤
溫州市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當地民間借貸綜合利率持續上揚,年利率由1月的23.01%一路上升到9月的25.44%。
其中,7月份融資中介機構出借年利率高達39%,意味著民間借貸月息在3分到4分之間。
「如果利率超過這個水平的話,處於夾縫中的製造業僅存的利潤就會消失,企業也很難維繫正常的運營。」中國首傢俬人錢莊主人、溫州方興擔保有限公司董事長方培林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來自溫州官方的文件還首次證實,當地民間借貸規模在1100億元上下,佔民間資本總量(超過6000億元)六分之一左右,且相當於溫州全市銀行貸款的五分之一。
其資金來源主要是民營企業和普通家庭的閒置資金。
這些錢流向了何處?據當地政府的統計,用於一般生產經營的民間借貸規模為380多億元,佔35%;用於房地產項目投資的為220億元,佔 20%;一般社會主體(個人為主)借給民間中介的借貸資金餘額220億元,佔20%;民間中介借出,被借款人用於還貸墊款、票據保證金墊款、驗資墊款等短 期周轉的為220億元,佔20%;剩餘5%即60億元為其他投資、投機及不明用途等。
當地民營中小企業對民間借貸的依賴程度很高。據對350家企業的抽樣調查,今年一季度末,企業運營資金構成中,自有資金、銀行貸款、民間借貸三者比例為56:28:16。
據甌海區對105家中小企業抽樣調查,90家企業均有通過民間借貸籌措初始資金,其中有32家企業的初始資金沒有銀行貸款,完全來自民間借貸。
經濟基本面惡化
溫州民間金融發達並非一日,如今出現眾多企業被民間借貸壓垮,意味著企業經營狀況乃至地方經濟運行情況不容樂觀。
溫州市經信委9月底對855家重點監測企業訂單情況調查顯示,受原材料價格上漲與人民幣升值影響,21.6%的企業主動減少長單或推掉部分訂單。
企業利潤也隨之滑坡。1~7月,溫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0%,增幅不斷回落。其中,小型企業回落最為明顯,利潤同比僅增長 6.9%,較上半年回落2.3個百分點。利潤增幅比銷售產值增幅低了7.1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別擴大了3.4和0.9個百分點,表明「增產不增 收」情況加劇。
1~7月,規模以上326家虧損企業虧損額為6.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2億元,同比增長52.2%,比年初上升了27.1個百分點。
企業利潤逐步回落和虧損企業虧損加深,經濟管理部門將原因歸納為工業生產增長逐月回落、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以及融資成本大幅上升。
其中,融資成本上升、難度加大的原因是,商業銀行貸款緊縮同民間高利貸的「雙疊加壓力」。
於是,許多中小企業資金鏈繃緊乃至倒閉;而一家企業的倒閉又會波及一批關聯企業資金鏈繃緊;大量企業倒閉又將風險傳導到商業銀行體系。在溫州發達的「塊狀經濟」裡,一旦爆發連鎖反應,後果將十分可怕。
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建軍教授對記者表示,這只是本輪經濟調整表象的一個開始,在每一次的經濟調控中,都會有一些企業優勝劣汰,從而進行正常的產業升級,老闆跑路,倒閉潮會在本年的第四季度更加惡化。
政府「維穩」
還有一種令人擔心的連鎖反應是倒閉潮或「跑路潮」所引發的社會穩定風險。
據法院部門統計,截至8月底,溫州市累計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數同比增長25.73%,比一季度高出8.7個百分點;涉案金額50多億元,同比增長71%,其中8月份涉案金額達10.7億,是1月份的2.69倍。
據公安經偵部門統計,1~8月份溫州市公安部門立案的涉嫌非法集資案件17起,案件數比去年同期增加3起,涉案金額5.5億多元;其中8月份發生了3起,涉案金額7339萬元。1~8月份,溫州市民間借貸因擔保、糾紛引發的違法案件共71件,同比上升16.39%。
為此,溫州市政府出台緊急措施,大力「維穩」。
昨日的新聞發佈會披露,當地政府下一步將組織調查組進駐全市銀行縣級以上支行,市政府組織25個調查組,每組由一位副縣處級幹部帶隊,進駐25個市級銀行業機構。
調查組將協助銀行業機構做好銀企融資對接,要求銀行業機構不抽資、不壓貸;協助銀行業機構瞭解貸款企業情況,防止中小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情況。
與此同時,政府還將鼓勵、規範民間金融發展,擴大小額貸款公司試點;開展民間資本管理服務公司試點;探索組建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和溫州金融資產交易所;並將設立市縣兩級「地方金融監管中心」,規範發展民間金融,引導民間借貸行為。(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2011-9-26 TCW
如果你已經一無所有,努力了兩年,不但抵押了剩餘資產,再跟銀行借錢,終於湊到一千六百萬元,這筆錢,你會 選擇留在自己口袋?還是發給一些曾經不信任你、與你為敵的人?
川石光電創辦人葉昭欽卻選擇了後者。 在公司跳票倒閉的兩年後,八月二十八日,他從對岸跨海匯回一千六百萬元,連同先前提撥給勞退基金的退休準備金,一共三千八百萬元,悉數償還給川石光電的一百六十一名老員工。
這三千八百萬元,曾是葉昭欽半生打拚的十分之一身家,卻也是換回一生名譽的代價。 當老員工們開心的領回支票,就像中樂透般欣喜萬分之際,遠在海峽對岸的葉昭欽看在眼裡,心中百感交集。 十年前根留台灣……為老員工生計,不願出走大陸 兩年前,葉昭欽因為員工不肯和解,將他告上法院而遭限制出境,為了管理大陸工廠,盡快籌到錢還債而滯留大陸,迄今仍回不了家。
人在上海的葉昭欽,接受《商業周刊》電話專訪,回想過去兩年,遭逢公司倒閉,打拚三十年累積四、五億元的資 產頓時化為烏有。就在患難關頭,相處逾十年的員工們卻惡言相向,最終被逼著遠走他鄉,說到這裡,電話那一頭,葉昭欽難過得一度哽咽。
「老闆是被根留台灣害的。十年前,很多人都叫他放棄台灣。」曾在川石光電工作十四年的謝順賢說,當時葉昭欽 的回答是,「二百五十個員工跟我這麼久,我走了,他們怎麼辦?」讓葉昭欽不願放棄的家鄉,就是彰化縣田中鎮。
彰化縣田中鎮的人口僅四萬人,卻曾經是生產全國七成省電燈泡的故鄉,並且外銷到全世界。 在這個傳統農業鄉鎮,一手打造台灣最大省電燈泡廠的人,就是葉昭欽。來到田中工業區,尋找川石光電的舊址
,跟隨葉昭欽打拚十五年的堂弟、壯格照明副總經理葉昭民指著園區內最大的廠房說,「這裡整片望過去,以前都是我們的。」
在興盛時期,川石光電有兩百多名員工,曾躋身台灣五百大企業。走進大賣場,消費者無論買的是飛利浦、歐司朗、通用電氣(GE)等品牌,全是川石代工的省電燈泡。
不僅如此,葉昭欽還自創「壯格」和「川石」兩個品牌,迄今仍在市面上銷售。除了彰化田中,川石光電也在上海 浦東和昆山設廠,負責生產台灣沒辦法做的燈管,再運回台灣組裝。
五年前試圖轉型……虧損救不回,變賣家產補破洞
過去十年來,面對中國低成本競爭、價差高達三成,省電燈泡進入微利時代,葉昭欽滿心憂患,卻一心想要根留台灣,決定帶領公司轉型,投入研發電腦螢幕用的冷陰極管背光燈,想要打開另一片藍海。
然而,就像台灣大多數中小企業升級轉型一樣,葉昭欽努力了五年,不但沒有成功,還輸掉了全部。 面板業是個燒錢產業,奇美電一年的資本支出就高達上千億元,川石投入三億元,僅屬九牛一毛,而且川石是個微
不足道的名號,就算良率做好,各大電腦品牌也不敢用他們的產品。遲遲沒有訂單,讓這家原本從不缺錢的公司,財務窟窿越來越大。
那幾年,葉昭欽都睡在沙發上,因為焦慮而失眠,每天凌晨兩、三點就起床。為了挽救公司,他不惜開始變賣個人 資產,來填補財務破洞。屋漏偏逢連夜雨,金融海嘯是壓倒川石財務的最後一根稻草,銀行開始緊縮銀根,川石也 因現金週轉不靈而跳票。
兩年前黯然倒閉……資遣費協商破局,員工反目傷透心
二○○九年六月十五日,這一天葉昭欽記得特別清楚,因為那是他最刻骨銘心的日子。川石光電宣告無預警停工,所有員工一夕失業,心力交瘁的葉昭欽盡力安撫員工,員工最後一個月的薪水也沒有少給一分一毫。
但是,問題出在資遣費。過去川石一直按照政府規定提撥退休準備金,惟最後兩、三年,因資金流動困難而提撥不 足,造成短少三成、約一千六百萬元,但葉昭欽一時半刻籌不出足夠的錢。
當時,葉昭欽和全體員工進行協商,希望員工們能夠先接受七成的資遣費,讓公司保住招牌,同時給他一點時間
,補足資遣費的尾數。
跟著葉昭欽一起打拚的員工年資少則十幾年,多則超過二十年,由於年資長,資遣費也特別高。他說,「原本以為 資遣費有七成,員工會接受我的。」沒想到,原本稱兄道弟的老員工,卻一夕間翻臉,不僅拉白布條抗議、找民意 代表出頭,還一狀告上法院,最後還逼著他滯留大陸。
「公司倒閉前,我的銀行帳戶已一年沒有存款,最後連加油的錢都沒有。」眼看公司虧損擴大,身為老闆的葉昭欽 決定不支薪,但公司跳票後,有些員工卻用仇恨的眼光看他,懷疑他掏空台灣廠、到大陸享福。
當初葉昭欽為了老員工而根留台灣,然而,當他有難時,員工卻沒有挺他。 勞雇雙方和解破裂當天,意味著川石走上清算倒閉的命運,員工的不信任,讓葉昭欽既傷透心又憤慨,兒子葉琮凱回憶,「那天是我生平第一次看見父親哭。」
為了償債及東山再起,葉昭欽決定往大陸發展,但礙於出入境限制,他怕自己回台灣就無法管理大陸兩家工廠,只 好長年滯留大陸。
在這兩年裡,葉昭欽有家歸不得,身上還背負著「潛逃」、「掏空」等罪名,被朋友稱作「漢子」的他,常常一個 人呆坐在上海辦公室裡,不知流過了多少眼淚。
川石老員工葉秉豐說,「老闆當初一直堅持到最後,如果他真的要A錢,就不會把自己搞得這麼狼狽。」 當時朋友都心疼葉昭欽,建議他想辦法迴避債務,不要還了,但他堅持不肯的說:「資遣費和預告工資,是員工應該得到的。」
今年人生反轉……不惜背債還錢,意外贏回信譽
雖然被員工誤解而滿腹委曲,但他仍告訴自己:「只要我活著的一天,還能吃香喝辣,我就有責任去還我應該還的錢。」葉昭欽說,員工比他窮的很多,本來他不知道員工有多少存款,直到負責薪轉戶的銀行告訴他,員工們發薪水的隔天就把錢提光,讓他深諳員工日子不好過,並且一直謹記於心。「只要我過得比他們好,我就要把錢還給他們。」
彰化廠倒了,老員工又不諒解他,但葉昭欽沒有被擊垮,他收拾心情,專注經營大陸上海浦東和昆山廠,希望盡早 籌到錢。努力了兩年,為了籌錢,他變賣了部分資產,連手表也拿去抵押,而大部分補償老員工的錢,還是抵押房 子跟銀行借的。
很多朋友越洋打電話給他,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恭喜」,他笑著回答說,「背債發錢有什麼好恭喜的。」縱使沒 有一個員工打電話對他表示感謝,他仍是平常心。
這兩年,葉昭欽流落異鄉,兒子葉琮凱心疼說,父親去大陸兩年好像老了十歲。資遣費解決後,葉昭欽最盼望返鄉 看看闊別多時的高齡父母。
現在,葉昭欽總算鬆了一口氣,電話裡,他談起自己最大的興趣是登山及參加鐵人賽,此生要完成攀登百岳的夢想,迄今已爬四十座。
「登山的過程,就像人生……。」說到這裡,他突然頓了一下,然後自我解嘲說:「我是個失敗者,還是不要發表 什麼哲學。」
葉昭欽的奮鬥歷程,就像是許多台灣中小企業家的縮影,過去兩年,他面臨公司轉型失利、老員工的不信任,但他 堅持做對的事,並且做到底的信念,讓葉昭欽做出了別人不會做的事:公司倒閉了,老闆還回來還錢。
雖然到目前為止,葉昭欽的大陸事業仍未獲利,但堅持還錢的舉動,卻為他的人生帶來了反轉,不僅重拾自己的信 譽,也意外得到外界的肯定。
|
||||||
曾寶儀一直在金融界工作,做過摩 根士丹利、法國興業證券、蘇格蘭皇家銀行和花旗銀行,直至去年結婚,不單只組織了新家庭,有新婚愛巢,連工作也轉了。婚後她正式加入家族持有的上市公司永 恒國際(8351)幫手打理家族生意,頭炮是收購有四十四年歷史的俊文寶石店,並重新包裝,無論個人抑或工作,都進入全新境界。圓形設計 曾寶儀(Pauline)和從事金融業的丈夫,於去年三月結婚,婚後他們搬進大坑這個三千多呎的單位。住大坑皆因方便在銅鑼灣上班,Pauline說: 「這裡靜中帶旺,附近又有不同食肆。」單位設計走型格路線,最特別是一開門的玄關位,是一個橢圓形半開放式空間,內裡放了張深啡色絲絨座椅,另一邊則是米 白色入牆櫃,坐在這裡換鞋,分外舒適。過了玄關位,又是一排弧形feature wall,其中黑色絨布的feature wall掛滿兩夫婦的生活照,另一幅feature wall則是堵花牆,是Pauline奶奶的作品。「奶奶教插花,好artistic。」順着弧形牆走,感覺如置身展覽區欣賞不同的作品,而花牆末端是一 個圓形洗手間,夠晒玩嘢,亦反映Pauline勇於嘗試的性格。「好少人會用弧形,因為覺得嘥位,但用咗弧形有種放鬆感覺。」 各有空間 她喜歡earth tone色調,所以全屋以深啡色和黑色為主。然而為免一室過於沉悶,Pauline用了色彩斑斕的油畫、紅色的雕塑以及米白色的梳化,令全屋重拾活力, 「令個環境變得幾開心。」而藝術品在深色牆襯托下亦更突出。不過最窩心是,Pauline知丈夫喜歡打邊爐,所以她在可以坐滿八人以上的飯廳外,還設計一 個可以坐四人的飯廳,飯枱設有嵌入式電磁爐,兩口子可以享受二人世界。「幾個朋友食飯,唔須要用咁大張飯枱,坐在這裡傾偈方便啲。」去到主人 房,Pauline丈夫要求浴室要夠舒適,所以企缸外亦有一個按摩缸,主人套房洗手間亦有兩個,「既然有地方,可以做多個,趕時間唔使等。」至於書房亦一 人有一個,俾足私隱空間對方。 革新公司 Pauline設計家居時往往由另一半的需要出發,對於同事員工,她亦相當體貼,今年七月收購俊文後,她逐一與同事會面,「聽他們的建議和顧慮,幫他們建 立career path及retain人才。」Pauline更會將品牌重新包裝變得年輕化,她說:「以前Larry(俊文)俾人印象是四、五十歲太太的品 牌,target highend customers,嚟緊會將age group變到三十五歲以上都接受到及afford得到;之後仲會開Vera品牌,以年輕cosmopolitan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