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坐視細價樓「爆煲」才是不負責任
1 :
GS(14)@2015-03-03 01:44:49
特區政府終於再出手了!上星期三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先生公佈的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沒有提出任何處理樓市,特別是細價樓狂潮的措施實在教人不安,擔心特區政府忽略了這個對經濟及金融安全最大的隱患。還好只過了一天,金管局就宣佈推出新一輪的壓抑樓市措施,把七百萬以下樓宇的按揭從七成降至六成,以控制銀行及置業者的風險。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及其他政府官員承認,新措施對首次置業者有影響,加大了他們入市的難度,但超高樓價的威脅不容忽視,政府必須兩害取其輕。先不說措施的具體內容,單單看香港的所謂「細價樓」或中小型樓宇是六、七百萬元的單位已夠荒謬。六、七百萬是一般上班族二十年的總收入以上,這樣的樓宇居然是上車盤或首次置業人士的「入場券」,普天之下有比香港樓市更瘋狂、更超現實的嗎?正如我們較早前指出,香港樓市的非理性亢奮已到達「燒壞腦」的地步,豪宅價格固然瘋狂,中、小型樓宇近期升勢更是驚人。個別新界二手居屋呎價已過萬元,跟市民的收入及經濟基本因素完全脫節,根本難以持續下去。現在的問題已不是泡沫會不會爆破而是何時爆破。最令人擔心的是,「細價樓」買家一般是首次置業者或工作不久的年輕人。他們的儲蓄、財力有限,應付六、七百萬元樓宇的首期已非常吃力,可能需要家人支持或從銀行以外渠道如財務公司取得貸款以應付買樓、裝修的開支及周轉。換言之,這些業主是整個樓市的weakest link,隨時因為市場波動或利息走勢轉變而出現周轉問題,無法如期還款,到時候不但業主面對重大困難,金融體系的穩定也會受到衝擊。此外,支撐樓市泡沫的因素正在逐步消失。內地四萬億刺激經濟方案早已是明日黃花,當前北京政府的經濟主調是調整,是深化改革,不會再輕言放水,更不會再讓內地樓市熱火朝天。這樣的政策改變將令香港樓市少了一個重要的資金來源。另一個關鍵因素是美國的零息政策將在今年中或最遲今年秋天開始改變。開始的時候加幅也許不致太大,但一旦息口轉勢,市場的期望立時會改變,大家都預期供樓負擔將隨着利率上升而不斷加重,不會再像過去五、六年般輕鬆。再加上美國經濟明顯好轉,聯儲局又面對政治壓力要盡早出手遏止可能出現的通脹。從這些因素看,美國加息的步伐大有可能比市場預期更快更急,對「細價樓」買家所造成的衝擊更大,並可能令香港出現類似美國的次按危機。面對這樣的風險,面對細樓價隨時爆煲,特區政府盡快出手調控實在是應有之義,以免有更多實力不足的買家勉強入市,成為樓市轉勢的犧牲品。有評論指特區政府收緊按揭是在阻礙年輕人置業,有可能增加他們的怨氣;也有評論認為新政策將驅使更多人租樓,令租金進一步上升。這兩種批評都有點似是而非。把按揭成數七成降到六成無疑令首期負擔的款項加重,但也可以避免資金緊絀或需要額外借貸的人隨便入市,令他們能更小心評估自己的負擔能力及風險,入市前考慮得更仔細,對樓市健康發展肯定有好處。九七年樓市大調整的經驗顯示,付出較高首期可以加強業主應對危機的能力,即使樓價下跌三成也不致被金融機構call loan,形成巨大經濟及心理壓力。不管是年輕置業者或其他買家,變成「樓蟹」、「樓奴」的怨氣肯定比暫時無法置業大。至於租金問題,收緊按揭成數未必會刺激租金上升。付不起額外一成首期而改為租樓的人固然有,因為新辣招樓市橫行而改賣為租的業主同樣有,兩者大有可能互相抵銷。再加上新樓未來一、兩年供應增加,想等好價錢賣樓的業主選擇放租是正常不過的事。也就是說,租金因新措施上升的機會不大,很有可能保持平穩。樓市特別是細價樓市已到了瘋狂地步,加息的腳步聲則越來越響亮,樓價調整已是不可避免。這個時候特區政府再不出手調控不但不負責任,更形同任香港經濟、金融走入雷區,隨時被炸得遍體鱗傷,難以復元。盧峯周一至周六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02/19060275
「搵快錢」儲首期 炒細價股風險高
1 :
GS(14)@2015-03-13 18:24:20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313/news/ec_ecv1.htm
【明報專訊】金管局早前為樓市逆周期措施再加辣,包括收緊樓宇按揭成數,700萬元以下物業按揭成數由最多七成下調至六成,與700萬元以上物業看齊,變相提高買家入市門檻。今年27歲的Calvin為一名貿易公司文員,因家庭原因希望盡快置業,以換取較大的居住空間,他一直有為首期而儲蓄,但近日有見金管局收緊銀行按揭成數,比原本預算需要更大筆首期,因此希望有一些「搵快錢」方法可以盡快儲得首期。
3年儲160萬 目標太高難實現
Calvin現月入2萬元,每月開支包括日常開支4000元、家用5000元、強積金供款750元以及保險供款1000元,合共約10750元,每月可儲蓄約9250元。個人資產方面,Calvin現有港元存款20萬元,股票市值10萬元,主要投資藍籌及ETF(交易所買賣基金),合共資產30萬元。
Calvin目標買入400萬物業,首期由早前預算120萬元提升至160萬元。他透露由於人工不高,一向有尋找其他收入來源,例如早前炒iPhone賺得5萬元。由於他仍然年輕,自言投資可承受高風險,想知道有沒有辦法在兩至三年儲得首期。
首先,若要在兩至三年內會儲得160萬元,以Calvin現時的財務狀,所需要的回報率將十分高。假設Calvin以儲蓄20萬元,配合每月供款9250元,年回報率要高達55.2%,才可在3年後儲得160萬元首期,筆者認為不太現實。Calvin謂不時留意到股市有些細價股動輒升幅達1倍,若買中隨時可賺得首期。筆者以為,隨意買入細價股投機風險較高,加上Calvin的3年投資計劃以月供為主,不可能每月都維持極高回報水平。
藉按保借八成 首期降至80萬
事實上,Calvin的目標是購入400萬元物業,在新的指引下,仍可透過按揭保險公司借入八成按揭,首期預算可降至80萬元;若是首次置業人士及按揭供款與入息比例在45%以下,仍可申請九成按揭,首期預算則可降至40萬元,目標會較為可行。當然Calvin要考慮透過按保公司承做按揭將要繳交額外保費。另外,Calvin亦要留意如借九成按揭,以他現時的入息水平應未能通過壓力測試,而借八成按揭則可通過。假設Calvin的3年投資計劃不變,目標3年後獲得80萬元,需要的年回報率為18.3%。
Calvin年紀輕,風險偏好較高,加上美國加息在即影響債券回報,在投資方面Calvin可考慮七成投資在股票,三成投資在亞洲高息債券。投資股票的資金中可選擇75%為行業具前景的中小型公司股票,其餘為大型藍籌股。
羅湋楠
AMTD證券及財富管理 業務部高級證券分析員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 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 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細價樓升幅顯著
1 :
GS(14)@2015-03-17 08:20:23
【本報訊】政府不斷出招壓樓價,但租金仍水漲船高。本港十大私人屋苑下年度租值絕大部份都錄得升幅,當中更以細價樓的升幅最為顯著,如將軍澳新都城一個五百多平方呎的中小型單位,下年度租值按年上升百分之十。地產業界指租盤供不應求,預測今年租金將再升一成。根據差估署的最新重估租值結果顯示,將軍澳新都城一個高層約五百一十一平方呎的單位,二○一五至一六年度租值為十二萬七千五百六十元;牛頭角淘大花園一個中層約四百六十二平方呎的單位,下年度租值約十一萬四千三百六十元,兩個單位的租值升幅約一成。
六月前可提上訴
有地產代理稱,租盤供不應求,未來租金只會有升無跌,「金管局出招好多人買唔到樓,就搶住租樓」,預料今年租金平均上升百分之十。市民由即日起至五月三十一日的辦公時間,可到差估署長沙灣政府合署十五樓辦事處,或登入該署網站
http://www.rvd.gov.hk或該署的「物業資訊網」
http://www.rvdpi.gov.hk,免費查閱二○一五至一六年度的估價冊及地租登記冊,反對者可提出上訴。■記者譚靜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17/19079202
樓價又破頂 連漲十個月新界細價樓一年升24%
1 :
GS(14)@2015-04-09 00:27:22【本報訊】細價樓樓價暴升,觸發金管局出招收緊按揭。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月,樓價連升十個月,再創新高,按年升逾16%,其中新界細價樓癲升超過24%,跑贏市區。業界預料,由於收緊按揭令二手買家減慢入市步伐,估計細價樓後市升幅收窄。記者:程俊華 黃嘉銘
差餉物業估價署公佈,全港整體私人住宅樓價指數連升十個月至二百八十四點二歷史高位,按月升幅擴大至2.16%,幅度為近半年最大,反映買家在新春前瘋創細價樓的情況。截至今年一月份的十二個月內,整體樓價升16.14%,當中細價樓升幅最勁,實用面積四百三十一方呎以下單位按月再升2.37%,年內升17.9%;四百三十一至七百五十二方呎單位亦升17%,反而大單位樓價升幅在一成以內。
■截至今年一月份的十二個月內,整體樓價升逾16%,當中細價樓升幅最勁。
租金續升 中小單位受捧
面積四百三十一方呎以下的細價樓升幅由新界區帶動,過去一年樓價升24.2%。以差估署計算的平均呎價顯示,由去年一月的七千七百八十一元,急升至今年一月的九千六百六十五元。期內九龍同類樓價升22.6%,港島區則只升15.5%。租金方面,整體住宅租金指數亦連升十一個月,整體按季升約0.66%至一百六十七點,而過去一年累升7.4%。中小型住宅租金與樓價一樣跑贏整體升幅,達7.13%。租金升幅同樣以中小型單位最大,四百三十一方呎以下單位按月升0.73%,按年升7.7%;四百三十一至七百五十二方呎單位較去年十二月份升0.6%,一年內升8.37%。中文大學市場學系教授冼日明認為,新界細價樓升幅跑贏市區樓,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之前落後於大市,而當下「市區百幾二百呎都貴過新界的四、五百呎」,若果市民稍為想要面積大一點的單位,很自然要去新界偏遠地區如屯門及元朗等區域入市,從而令相關地區樓價升得急。
一手主導 二手升幅恐收窄
不過,亦有業內人士指出,新界細價樓後市的升幅應該會開始收窄。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表示,「細價樓應該會再升,但升幅應該唔會再咁大」。他解釋,未來樓市轉由一手主導,當中新界區不乏過千伙的大型新盤,相繼在年內陸續推出,由於上星期金管局收緊按揭,發展商如果要出貨求量,自然要在價錢上吸引買家,即是一定要貼市推盤,繼而令同區二手樓都有降價壓力,屆時新界樓的升幅應該會開始放緩。根據資料顯示,新地(016)元朗峻巒及Yoho Town三期安排未來半年先後推售,另外將軍澳緻藍天逾一千六百餘伙於第二季解凍推出。此外,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一百三十七點一二,為歷史次高,按周升0.67%。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數據反映春節前市況,新界東及新界西兩區樓價同創歷史新高,分別按周升3.49%及1.3%。收緊按揭措施對本港樓市的影響,將會在三月下旬的CCL反映。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307/19066488
內地客用「秘道」炒細價股中資券商變相跨境借孖展
1 :
GS(14)@2015-05-05 01:17:15【財經專題】港股通及QDII以外,第三條不為人知的「北水南來」渠道曝光,炒到本港中小股㷫烚烚。本報發現,原來內地多間大型券商,包括中信証券(6030)及招商証券等,提供一種名為「跨境股票收益互換」渠道,向機構客戶提供高達5倍槓桿,變相跨境借孖展,炒起不少港股通未有覆蓋的中小股,有學者指未來或削弱港股通作用。記者:周家誠
中證監於2013年展開「股票收益互換試點」,目前機構投資者(如私募基金)可向最少7間獲准券商(在港均設子公司),包括中信証券、招商証券及光大証券等,存入本金並支付低至5厘的固定息率,然後由券商的香港分行提供高達5倍槓桿的現金流,簡言之就是向內地機構客戶提供港股孖展服務。與港股通及QDII最大分別的是,收益互換過程不涉及中港資金南下北上,僅是客戶在內地券商存入人幣,然後由券商香港分行提供港元資金,客戶毋須處理繁複的資金跨境手續,由大型券商自行處理,內地私募基金、龍騰資產管理董事長吳險峰的「全市場證券投資基金」,正是首隻私募基金,透過中信証券的「收益互換」渠道進行操作。他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龍騰資產管理港股比例,由牛市前一成大增至三成。
■龍騰資產管理董事長吳險峰透露,近日增持的港股絕大部份均屬非港股通股票。 王子俊攝
首3月「收益互換」千億
據「中證機構間報價系統」上月底公佈,今年首3月券商權益類收益互換已達1,135億元人幣,惟未細分跨境互換餘額,市場相信4月相關數據將會增加。現時龍騰資產管理近10億元人幣資產,吳險峰指出,該渠道得到中證監批准,而中信証券在香港有足夠資金,目前該基金使用了1倍槓桿投資港股,「其實(收益互換)最多可以做到500%」。據悉,去年底起內地私募基金陸續向券商申請,使用該渠道投資港股。被問到為何使用該渠道,他直指雖然現時有港股通及QDII,但「收益互換」明顯更方便,「它沒有像港股通有投資股票範圍(目前僅268隻,佔總數15%),也沒有每天的105億元人幣額度限制」。
學者:或削滬港通效用
事實上,港股通未有覆蓋的中資股,近日不少以倍數炒上,而吳險峰近日增持的港股,十之八九均屬非港股通股票,例如最重倉的智美集團(1661)、中軟國際(354)及暢捷通(1588)等,三股上月累升37至52%,恒指同期升13%。這亦正好部份解釋了小型中資股爆升原因。中資券商在港子公司資金充裕,有大型銀行財資部主管表示,若果券商要「做大盤生意」,或會拿外管局批文,然後注入資本至子公司,變相增加本港貨幣供應。另一途徑則為向銀行借貸,而本港中資金融機構均有足夠信貸額度。不過,經濟學者關焯照相信,該渠道僅以內地券商本地資金來支持港股成交量;而內地跨境資本管制嚴,北水難以此渠道流入本港,「券商係國企都唔代表可以咁做」。惟他相信些渠道會削弱滬港通功效,亦減慢人幣國際化步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504/19134737
唔怕證監查 細價股陸客玩晒 周顯
1 :
GS(14)@2015-05-13 12:32:1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恩達集團(1480)股價暴升暴跌事件最令人費解之處,是因為炒作手法﹕從暴升兩倍幾,至102元、244.8億元市值,至暴跌至最低16.8元,單日高低波幅507%,並且在一天內發生,轉折實在太快和太大,我對朋友說﹕「如果它分開幾日做,炒上102元,企番度幾個月,然後慢慢派貨、慢慢跌落,大家都可以接受,現在做到咁離譜,博拉咩!」
做到咁揚,證監會好難唔做,正如詹培忠的說法﹕「你拎住支槍指住香港人,都唔敢咁樣炒。」
正因為實聽拉,所以香港人從來唔敢這樣炒股票,但是大陸人卻不怕這個,皆因證監拉人,要請人去問話,如果是香港人,那還好做,出封信,寄到他的家,或者是深夜或晨早到訪,拿搜查令,突擊搜查,拿晒你家裏的文件、手機、電腦、銀行戶口記錄,問你走得去邊?
港人逃得了和尚 跑不了廟
但是對大陸人,住址證明是中國青海省某個小鎮,寫信去無人覆,坐飛機去都要轉幾程車,當然不可能親自搜查,證監也不可以發搜查令,派人找人,可能找不到,找得到但對方不合作也無符,派去的人隨亦時渣都無得剩。記得當年有人去江門查「東寧孖寶」,結果都是空手而回,連條村都幾乎入唔到啦!
就算找到人,咁又點,人家全部都是用互聯網交易,一旦找到了,他們可以說﹕「哎呀,我什麼都不知道,戶口是給人盜用了,我沒有買賣過!」再一查,這條友可能連電腦也沒有,怎去電腦買賣呢?當然了,這名仁兄只是個人頭,操縱戶口者另有其人,這名人頭也不會認識操縱戶口的人……點捉?
所以,在今日的市,細價股市場都是大陸人玩晒,因為他們不怕拉,至於香港人,逃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家爺仔晒度,又驚死又怕坐監,點夠這些隱形的人玩?
[周顯 投資二三事]
北水勢借深港通推出傳聞南下 細價股炒風料未完
1 :
GS(14)@2015-05-19 01:07:00【港股大時代】深港通鳴笛聲漸近,細價股料未癲完。港股上周五傳深港通將有新進展,大藍籌即舞動推升恒指升逾500點,惟基金經理認為大價股只屬低位反彈,未擺脫上落格局,料28500點受阻,反而AH股折讓再罕有單日收窄,不排除北水重投港股,意味細價股或續瘋狂,「隨時出現第二隻566(漢能)」。記者:林靜
港股5月起持續見調整,直至上周五才見顯著反彈近2%,多隻「吽
百度染指港細價股1.5億入股星美 內地科網三巨頭先後港插旗
1 :
GS(14)@2015-06-15 01:04:41【本報訊】百度終踩入香港資本市場,惟卻是內地科網三巨頭中最遲一間。這間市值逾5,500億元的中國互聯網公司,昨以1.5億元入股細價股星美控股(198),擬插旗騰訊(700)、阿里巴巴一直大力投資的影視業,分析員指百度高調入股,進軍戲院事業,不排除在港有進一步部署。記者:馮健鏗 胡仲邦
相比騰訊與阿里巴巴,百度在資本市場不算活躍,但近年頻頻「踩過界」,不但跟Uber合作進軍Call車市場,與騰訊和阿里旗下的滴滴、快的搶佔市場份額,今次更進軍影視文化行業並入股星美,擬跟擁有近100間院線的星美,在票務方面展開合作,擬為票務提供財務補貼,並開放旗下資源,投資這個炙手可熱的行業。
力拓新業務 追趕騰訊阿里
以開發網上搜索引擎起家的百度,生意模式與Google相近,多年來受惠中國的「防火牆」,成為最多中國網民使用的網絡搜索工具,去年純利錄得超過130億元人民幣,與阿里巴巴、騰訊統稱為「BAT」(以三間公司英文名字首個字母命名)。但隨着騰訊、阿里的投資佈局越來越龐大,百度似乎也有意急起直追,近年積極開拓新業務,早前更與騰訊、萬達聯手成立電子商貿公司正面挑戰阿里巴巴,又擬跟中信銀行合作進軍互聯網金融,推出一系列金融產品。信達國際研究部聯席董事趙晞文表示,百度目前有網上影片串流業務「愛奇藝」,但缺乏實體店上的合作,對比騰訊及阿里,百度的收購動作比較慢。隨着其他競爭對手在不同領域搶奪互聯網至實體店(O2O)資源,今次入股有助擴展百度的O2O生態。雖然阿里及百度先後投資娛樂事業,但趙晞文指出,兩者投資有別,阿里主要投資影視製作公司,而百度則入股影院,惟相關股份在香港選擇不多,預期科網巨頭未來會在內地繼續尋找投資機會。他又預期,今次僅百度與星美的策略性合作,暫時未有機會取得對方的控股權,但如雙方日後成功取得協同效應,則不排除百度會增加投資。另有分析員指,百度創辦人李彥宏曾坦言「百度很希望回歸中國上市」,加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擬推動中資科網股回歸A股,中國概念股確實蘊藏回歸浪潮,補充指今年已有逾10間在美上市的中資公司在美退市。
星美:或與百度更深入合作
分析又指,由於百度市值龐大,相信難以私有化,不過預計百度未來有機會將部份業務分拆,再在中國或香港資本市場上市。星美控股昨復牌後升18.2%報1.04元。除百度,今次星美還擬向Vitel Group、天安財產保險等配股,擬集資約8億元,每股配售價0.75元,較停牌前折讓約15%。行政總裁鄭吉崇昨指出,配售新股予百度,將受益百度線上的豐富資源,且用戶流量高,相信未來雙方有更深入合作。星美與百度早前已簽訂合作協議,首將推出「星美百度聯名卡」,實行「線上增值,線下消費」商業模式。目標吸納會員2,000萬人,首批註冊會員500萬,每張聯名卡充值額200元人幣,補貼額36元人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612/19181438
細價股反撲 10股仔升逾1倍
1 :
GS(14)@2015-07-10 17:05:08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10/news/ec_ecv1.htm
【明報專訊】港股災後昨日出現報復式反彈,加上A股救市成效顯現,恒指大幅上揚,全日有1772隻股份上升,中細價股更加上演「王子復仇記」,股價瘋狂反彈之餘更盤據港股頭50大升幅榜,而且沒六成以上升幅者休想進入50大,更甚者,頭10大升幅港股全部都錄得1倍以上升幅,市值合共進帳逾500億元。有基金界人士直言,這種爆升情前所未見,但暫時不敢追入,憂慮大升後會有反效果出現。
百靈達新舊股均升逾倍
有本地基金經理坦言,昨日這種大量細價股單日狂升逾倍的景象是他「前所未見」,近20年任何牛市也未曾一見。不過,他表示昨日未有加入追買細價股,亦不敢全抱樂觀心態,因為細價股本身特性就是上落幅度極大,並指在大幅反彈後追貨隨時有反效果,建議可多觀察一天才作定論。
港股對上已經連跌4個交易日,多隻細價股更慘遭洗倉,不過昨日卻大舉反撲,而且不論近期有好消息或壞消息一律狂升,例如上半年港股升幅王的百靈達(2326),昨日之前股價已從高位插水逾七成,但昨日連同舊股(2998)齊齊報復式反彈,升逾1.2倍,分別佔據升幅榜頭二、三位。
至於近日遭大股東「紅色商人」鄭建明減持的金威資源(0109),前日股災暴跌逾四成,昨日急升近1.38倍至3.26元,收復不少失地,成為最大升幅股份,按鄭建明持有22.98億股金威計算,昨日持股市值已進帳43.4億元。
50大升股 平均升84%
而另一近期頻遭洗倉的數字王國(0547),昨日亦大升76%至0.485元,該公司剛剛配售2.1億股予6個承配人,配售價0.471元,按前日收市價計上述承配人帳面還要蝕逾4000萬元,但僅一日時間便倒賺294萬元。
一眾細價股暴漲之下,港股整體升幅被全線扯高,今年中國星文化(8172)也只能僅僅進入升幅第50位,沒有1倍以上升幅的更休想打入10大,從平均值計算,昨日頭10大港股,平均升幅高達1.16倍,頭20大的平均升幅也去到1.02倍水平,50大的平均升幅亦有近84%,平均值之高十分少見。
明報記者 陳子凌
2 :
GS(14)@2015-07-10 17:05:29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10/news/ea_eaa2.htm
內地兩融跌至1.46萬億
2015年7月10日
【明報專訊】這次中港股市大跌始於內地A股去槓桿化,內地場外及場內的融資(即孖展)盤相繼被平倉,這次平倉潮持續3周後初見成效,根據滬深交易所的數據,融資融券餘額在近兩周已大跌三成,本周三只剩下約1.4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內地兩融數據在6月18日見頂,當日融資餘額達到2.26萬億元,但至本周三已大幅減少約8000億元。新增融資額亦由5月底至6月初每日逾2000億元,跌至本周三只有560億元,佔當日兩市成交額從高峰時的雙位數,跌至本周三的5%。
在內地限制沽空,融券量跌得更急,6月初高峰期單日賣出量達25億股,融券餘額超過90億元。但至本周三,賣出量只有1.83億股,融券餘額只剩25億元。
李惠嫻:中港股市或見底回升
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李惠嫻表示,內地的去槓桿化進行得相當快,從滬深交易所看到的場內融資盤都跌得這麼多,估計場外的融資盤已大致被清理,反映中央有能力控制到可能觸發的系統性風險,亦意味中港股市或將見底回升。
瑞信中國證券研究主管陳昌華發表報告稱,銀行貸款仍是內地主要的融資渠道,股票融資僅佔全中國的總貸款金額4%,因此近期A股大跌不會對內地的生產及投資活動有太大影響。該行對近日大跌的中資股進行一次檢視,發現部分金融股、新能源股及電訊股會有相當不錯的盈利前景,建議投資者注視,並靜待這輪跌勢結束。
3 :
GS(14)@2015-07-10 17:05:43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10/news/ea_eaa3.htm
星展:股災是意外 中國「上一課」
2015年7月10日
【明報專訊】近日大市反覆,動輒逾千點,中港股民齊被嚇怕。不過星展就相信僅屬短期意外,中國亦可藉此「上一課」,學習管理資產價值,長遠仍然對中國市場看好;同時亦加緊監管企業的融資情,確保「爆煲」不會發生。
學管理資產價值 長遠有益
星展執行總裁高博德﹙Piyush﹚表示,雖然近期內地金融市場非常波動,但相信只屬「短暫意外」﹙Short term accident﹚並非「長期結構性問題」﹙Long term structural issue﹚,內地市場亦有足夠的空間應付,同時可趁此「上一課」,學習管理資產價值及應付市場波動等。他以美國1990代開放金融市場為例,其波幅更大,中國市場需要的是時間。
對於有人擔心內地股市波動問題,或會引致資金大舉流走,高博德認為近日的確有資金流出,未來或會有另一波出現,但相信隨著美國經濟復蘇,資金將重返新興市場。
不過高博德承認,因為近日中央屢次主動「出招」干預市場,相信會拖慢資本帳開放的進程;惟他重申,星展長遠仍然看好中國市場,故並未調整策略。
星展企業機構銀行主管王開源則指,市波動亦暫緩了企業的上市計劃,但強調在市場異常波動時,暫緩上市屬正常情。她又透露,星展對企業融資的監察亦更加緊密,確保企業爆煲的情不會發生。
4 :
GS(14)@2015-07-10 17:05:5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10/news/ea_eaa4.htm
趁升市離場 牛證見走資
2015年7月10日
【明報專訊】港股今日先低開後回升,全日升逾800點,在升市下,市場資金卻開始出現變化,沒有再一面倒流入博反彈,反開始見資金離場。根據大和認股證網站顯示,昨日南方A50(2822)的牛證及認購證,便錄得2212萬元的資金淨流出。
南方A50購證流出2212萬
此外,日前獲資金追捧博反彈的港交所(0388)牛證及認購證,昨日也見資金撤離,錄得851萬元的流出;騰訊(0700)的牛證及認購證,同樣錄得資金流出1142萬。
渣打認股證銷售部指,國指昨日走勢波動,其相關認股證成為昨日第二最活躍認股證相關資產,而相關認股證更錄得約25億元成交,單日上升逾一倍。就觀察所得,隔夜資金也見流入國指認購證,而根據數據顯示,於7月2日到7月8日的五個交易日,也有約7800萬資金流入國指好倉。
牛熊證方面,雖然昨日仍有39隻牛證被強制回收,但好友資金未被嚇走,繼續流入看俏後市的恒指牛證。截至昨晚8時半止,牛證重貨區仍介乎於收回價22,500點至22,899點之間,該區街貨達4.73億份,即相當於764張相關對期指張數。
5 :
GS(14)@2015-07-10 17:06:08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10/news/ea_eab1.htm
市場倘失信心 新股盛下半年難續
2015年7月10日
【明報專訊】港股過山車式的走勢,殃及新股暴跌,金融股首當其衝,也嚇窒不少準新股步伐,令不少原定於今年下半年在港上市的企業已經杳無聲息。市場人士指出,若港股不能延續昨日反彈勢頭,則無法恢復市場信心,新股市場下半年恐將難以重現上半年的盛。
新股市場在上半年頗為暢旺,截至6月底,首次公開發售募集資金按年增長59%至1294億元,為2011年以來最佳表現。惟進入7月,中港兩地爆發股災,掛牌新股隨之遭殃,國聯證券(1456)首日掛牌大跌30%,被熱捧的環球醫療(2666)首日更重挫近40%,表現令人大跌眼鏡。
為避免重蹈覆轍,一些原本計劃下半年上市的企業也決定「急剎車」。有投行人士表示,之前幾乎忙得腳不沾地,現在可能因為A股情複雜,一些中資基金已經無暇顧及新股。不少公司有意推遲IPO,遞交上市申請表的則明顯放緩節奏,轉以觀望為主。
錦州銀行恐再延遲招股
下半年原本有不少重磅股計劃登場,包括傳於9月上市的中國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華融資產管理,以及第四季上市的青島銀行。惟股市大跌,金融股首當其衝,嚴重打擊投資者信心,對公司而言並非上市良機。原本預訂於6月上市的錦州銀行,早前傳因授信予漢能薄膜(0566)母公司漢能集團而被要求提供更多資料,延遲上市已成定局,不過目前市下,很可能再次延期。
上述投行人士直言,月底前還會有2至4間公司進行招股,若股市能夠維持昨日勢頭,則數量會再多一些。但若反彈是曇花一現,跌勢延續,則下半年新股市場仍然岌岌可危。
輝立證券高級企業融資主任陳英傑表示,股市大升大跌變化無常,新股又有7日凍結期的風險,在此期間會發生什麼無法預測,如果大市回穩,沒有這麼大的波幅,則新股市場才能再次聚集人氣。中央證券董事總經理鍾絳虹表示,7月至8月基金經理多休假,本來就是新股淡季,或要待9月份才可判斷新股市場是否已經受到股災衝擊。
馬雲拍細價股老闆搵食? 周顯
1 :
GS(14)@2015-09-23 00:58:2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根據一名接近「阿里巴巴」人士的說法,馬雲作為這集團的精神領袖,現時住在香港,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一)讓內地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夠用到支付寶;(二)讓其他國家,即落後國家,也在使用支付寶的系統,由他去負責技術支援。
莊家等「雙馬」打救
我想,她還有一點未講,就是馬雲要同香港的細價股老闆一起,拍擋蹾食,大炒股票。
我之所以留意馬雲的消息,皆因上次股災發生得太快,大部分莊家都未散貨,但全部人都在等有大孖沙首先標個頭出來,自己先再跟炒,咁梗係要等「雙馬」來打救大家啦!
那天同某位熟悉共產黨人士講起,我說,曾鈺成作為香港人,在香港大學畢業,已經被香港權貴收編了,成為了「香港營」的成員,所以他在立法會的席位,應該不能繼續坐下去。至於他成立的智庫,應該是由香港的地產富豪所付錢的吧?
這名朋友冷冷說﹕「如果他是共產黨員,已經違反了共產黨的黨章,要紀律處分!」
結果那日,這名朋友飲光了我唯一的半瓶20年余市,這酒以前不貴,現在已經停產,價格都炒高了。記得當年是我請梅偉琛喝他人生的第一口,後來他買了幾瓶,但我卻無貨,所以要找一天,到他家去,偷一兩瓶回家,作為存貨!
[周顯 投資二三事]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