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請問張盛和:台灣有課高稅率本錢?


2015-08-03  TCW

主管股市的金管會、掌管稅收的財政部,今年為了股市的稅制議題,不斷交鋒,最近為了甫出爐的大戶問卷調查結果,煙硝味更為濃厚。

五月底,金管會委託證基會發放問卷,兩到三週內調查一千一百多位大戶(日均成交量八百萬元以上)和中實戶(日均成交量一百六十萬到八百萬元)、三百位券商的主要客戶,七月底公布結果,一如外界預期,「租稅負擔過重」被選為減少投資台股的最主要原因。

今年以來,台股頻創新低,問卷公布隔週一,大盤下跌至八千五百五十六點,創下近九個月新低。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強調,這次調查,不是為了近期台股表現不佳而端出「救急」特效藥,而是希望能通盤檢討,推動讓資本市場更穩健的稅制。

財長反諷金管會:「只剩降稅這一招了嗎?」

對此,財政部長張盛和鐵了心,抱持一貫主張,他表示,過去二十多年來,台股起伏不斷,政府也從未降稅,過分「牽拖」稅制,會忽視股市衰退的問題所在,甚至反諷金管會「只剩(降稅)這一招了嗎?」

如張盛和所言,股市表現不佳,未必與租稅制度直接相關,但他也可能忽略了大環境惡化的現況。

其一,即使台股基本面無虞,但交易成本偏高,成為逼走資金的一大推力。目前台股的交易成本,除了證交稅、證所稅外,還有現金股利納入個人綜所稅、補充保費,以及股利可扣抵稅額減半,就連未來長照保險費也準備從股利所得中抽取○.四八%。

「全世界有誰像台灣一樣,在股市不好時,發明『二代健保』,然後又提高富人稅到四五%?」一位上市公司老闆如此質疑。

曾銘宗看台股弱勢:「彈指間錢就流出去了。」

曾銘宗認為,現在到海外投資相當普及,「彈指間,錢就流出去了。」對投資人而言,台股與海外市場的報酬率孰高、孰低,也是彈指間就能比較出來。

「我買港股,不用繳千分之三交易稅,而且成交量大,進出容易,」一位大戶感嘆:「假如一家香港的上市公司賺五元,配兩元給我後,淨值又增加三元。反觀台灣,配兩塊給我,落袋後可能剩不到一塊。」

這也說明,金管會該調查指出,大戶減少投資台股的第二、第三大原因,分別為「在股市中獲利越來越困難」、「資金安排轉投資海外市場」。「前三大原因是連在一起的,」

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直言:「如果你的市場沒有很好的機會,又對我這麼不友善,那我何必留在這裡?」

其二,張盛和強調,不該將股票交易成本中的稅、費混為一談,但若單純鎖定稅制來討論,學界、業界同樣是炮聲隆隆。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副教授孫克難表示,理想的稅制,應朝「交易稅從輕、所得量能課稅」的方向來設計,由於前者影響市場活絡度,不宜徵收太重;後者則應針對其扣除交易成本後的獲利淨額來課稅。

若借鏡先進國家,以資本市場最成熟的美國為例,歷經多次稅改後,九○年代正式取消證交稅;亞鄰國家中,股市交易熱絡的香港,也從一九九三年的○.一五%,一路調降到現在的○.一%。反觀台灣,千分之三證交稅和全球主要市場比較相對高,僅次於主要國家中的英國、愛爾蘭。

再以資本利得稅來說,台灣的證所稅更是荒腔走板,「大戶條款」(售股金額十億元以上,課千分之一證所稅)確定延後至政黨輪替後的二○一八年,堪稱形同虛設。

業界心聲:稅制不改,台股就會崩盤

台大經濟系兼任教授林向愷抨擊,正是因為現行證所稅「畸形」,政府課不到資本利得豐者的稅金,公平正義蕩然無存,廣大受薪階級當然無法接受「降低證交稅或補充保費」的聲音。

但現行的制度,已讓台股投資人紛紛出走,是不爭的事實。券商公會提供兩數據:一是證所稅上路前,每年交易額五到十億元的中實戶,從將近九百人降到四百二十餘人,十億元以上大戶也從四百六十多人銳減到不到二百二十人,雙雙腰斬。

從財政部二○一二年喊出證所稅以來,截至二○一四年,國庫共短徵八百三十五億元證交稅,但去年正式開徵證所稅以來,僅為國庫貢獻二十七億元。原本可以收到的錢大幅減少,新增課稅的錢卻並沒想像豐收,算盤一打,究竟在現在的稅收結構下,是利還是弊?

券商公會理事長簡鴻文說,倘若台灣的稅制不改,一旦未來與其他交易所連通後,台灣資金一定會大量出走,屆時台股就會崩盤。

張盛和反擊,「崩盤說」形同威脅,卻無法反對一件事:「股市的交易成本不盡合理」已成各界共識,不論稅、費,政府應一體檢討,現在只怕相關部會便宜行事,以拖待變,屆時更多投資人捨棄台股,財政部稅收短徵更多,最後淪為政府、投資人的雙輸局面。

【延伸閱讀】為何出走台股?大戶:稅重難承受—影響投資台股意願的原因調查

三項因素息息相關,稅負重影響獲利、錢留台灣的意願;除了稅費項目多,繁瑣的報稅資料也影響投資意願

●原因:租稅負擔過重●大戶、中實戶:2.60●券商督導的主要客戶:2.63

●原因:在股市中獲利越來越困難●大戶、中實戶:2.36●券商督導的主要客戶:2.39

●原因:資金安排轉投資海外市場●大戶、中實戶:1.34●券商督導的主要客戶:1.80

註:受訪者以該因素的重要程度給出0至3分,分數越高越重要。

資料來源:金管會整理:張舒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