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融人語:李澤楷基金太早沽蘋果

1 : GS(14)@2012-02-20 23:18:2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085461

上周美國媒體廣泛報道畢菲特、索羅斯等知名投資者,去年第四季增持美國科技股,尤其是科網股,索羅斯基金投資組合中佔比最大的一隻股份,更加係 Google。李澤楷擁有、有份幫李嘉誠基金投資的資產管理公司柏瑞投資( Pinebridge Investments),其實同樣發佈了美股投資組合資料,但係美國媒體冇乜點報道,我哋搵嚟睇過,發現柏瑞都有唔少科技股,蘋果更加係組合裏頭第二大持股。但係柏瑞似乎減持了不少龍頭科網股,包括在第四季沽咗唔少蘋果股份,在 IBM和 Intel的投資,更與股神畢菲特唱反調。
美國的基金公司上周按規定,向美國證交會( SEC)提交季度美股持倉報告。根據柏瑞報告,截至去年底美股投資組合的資產值有 30.2億美元,比第三季尾輕微增加 2億美元。佔比重最高的單一投資對象,係 Vanguard一隻 MSCI新興市場指數基金,持貨市值接近 2.6億美元,比第三季尾增加八成。柏瑞在第四季內大幅增持呢隻指數基金,單位數目增加七成。
第二大持倉,就係全球最大市值公司蘋果,持股市值截至去年底時接近 1.2億美元。不過柏瑞在第四季沽出超過 4.4萬股蘋果,減磅幅度達 13%。蘋果股價今年以來再升 24%,升幅差不多倍於納斯達克的 13%,大幅跑贏標普 500指數的 8%。事後孔明,你可以話柏瑞沽早咗蘋果。
不過面對蘋果去年第四季逾 400美元的新高股價,以及靈魂人物 Steve Jobs離世的不明朗因素,柏瑞其實已經遠比索羅斯有耐性。因為大幅增持 Google而被傳媒形容為睇好科網股的索羅斯,其實去年第四季沽出了六成蘋果持股,目前持股僅 9.5萬股,只及柏瑞的三分之一。

與畢菲特唱反調

柏瑞在其他幾隻龍頭科網股的持股量,在去年第四季都有所減少。畢菲特的巴郡同期顯著增持了 Intel和 IBM的股份,柏瑞反而沽出四分之一的 Intel股份和一成的 IBM。柏瑞又在第四季沽掉逾半微軟股份。
至於今年股價已經下跌超過 6%的 Google,柏瑞反而冇乜在第四季減磅,持股基本上不變。
李澤楷是在 2010年初,用 2.8億美元向 AIG收購資產管理公司柏瑞,核心管理層基本上沿用原來班底。老父的李嘉誠基金,後來都有幫襯柏瑞,委託它管理 3億美元資金。根據柏瑞自己介紹,去年底在全球管理 673億美元資產,其中上市股票佔 137億美元,持有的新興市場股票比美股多逾倍,達到 71億美元。
2 : GS(14)@2012-02-20 23:21:09

http://www.sec.gov/Archives/edga ... 7/d298250d13fhr.txt
                  FORM 13F

     SUMMARY PAGE

Report Summary:

Number of Other Included Managers: 5

Form 13F Information Table Entry Total: 1,966

Form 13F Information Table Value Total: 3,018,562

                      (thousands)
3 : GS(14)@2012-02-20 23:22:10

至於今年股價已經下跌超過 6%的 Google,柏瑞反而冇乜在第四季減磅,持股基本上不變。
李澤楷是在 2010年初,用 2.8億美元向 AIG收購資產管理公司柏瑞,核心管理層基本上沿用原來班底。老父的李嘉誠基金,後來都有幫襯柏瑞,委託它管理 3億美元資金。根據柏瑞自己介紹,去年底在全球管理 673億美元資產,其中上市股票佔 137億美元,持有的新興市場股票比美股多逾倍,達到 71億美元。
http://www.pinebridge.com/Overview.aspx
With investment experience dating back to the 1960s, PineBridge Investments is an independent asset manager with US $67.3 billion in assets under management.

  We have an extensive global network
  More than 800 dedicated professionals
  Broad capabilities and established track records across all asset classes
  Global perspective with local insight ensures timely access to compelling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852

金融雲端:李澤鉅變民主派

1 : GS(14)@2012-03-13 23:45:3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1513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294

中聯辦威嚇《信報》李澤楷

1 : GS(14)@2012-03-24 16:24:3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182056


嚴重打擊本港新聞自由

據了解,致電報館的是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約半個月前他致電該報館負責人,當時報館負責人不在辦公室,電話由負責人的秘書接聽。郝鐵川質問該秘書,為何該報經常發表抨擊中聯辦的報道,為何不支持特首候選人梁振英。
香港記者協會昨晚發表聲明,強烈譴責中聯辦官員就特首選舉致電《信報》老闆秘書施壓,表達對該報報道不滿,批評此舉公然破壞一國兩制,嚴重打擊香港的新聞自由。記協指出,即使中聯辦不滿報章報道,理應透過正常和合適的渠道反映,而不是向傳媒老闆施壓。
記協強調,新聞自由是港人珍視的核心價值之一,新聞自由若受衝擊,香港《基本法》保障的其他人權自由也可能受影響,要求中聯辦不要再破壞一國兩制,打壓香港的新聞自由。
《信報》行政總裁羅燦昨日接受查詢時表示,中聯辦不曾接觸他,他也會不評論事件,強調《信報》維持一貫的編輯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407

李澤鉅接班後96億首奪地 荃灣又多一堆發水垃圾樓

1 : GS(14)@2012-08-11 17:54:4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811/News/ea_eaa1.htm

各大傳媒昨午約2時30分,陸續接獲長實公關通知,表示收市後將於中環長江中心地下大堂召開記者會。直至4時40分,長實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李澤鉅(右),在集團執行董事吳佳慶陪同下現身,親自公布奪得灣畔的發展權,並強調長實不會在香港撤資。(林可為攝)




2 : GS(14)@2012-08-11 17:55:2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811/News/ea_eaa1.htm
是次為新政府上場後所公布的開標價最高地皮。抱恙的李澤鉅昨午收市後,在執行董事吳佳慶陪同下,罕有於總部會見傳媒公布中標消息。「好高興集團能奪得灣畔地皮。好少地皮可以造到每一個單位都有海景,而灣畔項目則是百分百有海景(指每個單位)。」

投資總額200億 全部單位享海景

李指出,以中標價96.31億元計,每方呎樓面地價4309元,連同每方呎約2000餘元建築費、利息開支等,估計項目每方呎總成本需7000餘元;今次是長實獨資發展,總投資額200億元。李續稱﹕「長實無論係投地、又或競投外國的基建項目,無話要志在必得。我懐主要係睇回報率,以及要向股東交代,高興就會投。我們從來無話過會在香港撤資!」李並強調,集團會繼續採用貨如輪轉的售樓策略。

地皮今年初曾流標

長實是次成功重槌擊退新地、恒地(0012)、信置(0083)、南豐,以及由新世界(0017)、會德豐(0020)和華懋合組的財團等5大對手,可謂令市場「大跌眼鏡」。由於灣畔經過年初流標後,市場對其估值已下降至介乎約74億至85億元。故是次中標價,遠較市場預期上限高出約13%。若以每方呎樓面地價4309元計,與新地去年10月奪得南昌站項目的每方呎樓面價4523元,僅低214元或4.7%。無獨有偶,灣畔、南昌站兩個項目,均是在截標後兩日閃電開標。

與南昌站每呎地價4500元相若

連同灣畔,長實過去兩年來已動用逾400億元連奪10幅地皮(表)。灣畔項目提供總樓面面積逾223萬方呎、當中住宅樓面佔逾179萬方呎,可建單位總數2384伙,但有限呎條款,其中1235伙實用面積不大於538方呎。
3 : GS(14)@2012-08-11 17:55:4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811/News/ea_eaa2.htm


【明報專訊】荃灣西站五區招標結果揭盅,令區內形勢明朗化,長實(0001)以高價壓倒一眾發展商奪地,相信有利旗下荃灣西站七區開售,正如集團早前曾表示七區定價將參考五區競投結果。七區預料於明年落成,項目總樓面面積約133萬方呎,提供1720個單位,擬於今年內推出部分單位應市,連同五區灣畔所涉及223.5萬方呎樓面、2384個住宅單位,長實在荃灣西站的存貨逾4100伙,版圖進一步擴大。

華懋「執死雞」不成

至於華懋於年初以每呎樓面地價3124元低價投得城畔,項目可提供942個單位,今次華懋破天荒與會德豐(0020)及新世界(0017)合組財團競投項目,盼能「執死雞」,以低價奪標,可惜最終錯失灣畔,未能與城畔產生協同效應,以增加城畔定價競爭力。

爵悅庭業主 即時反價30萬

部分區內二手業主得悉地皮高價售出隨即反價。中原分區營業經理賴文城指出,爵悅庭東爵軒高層A室,652方呎,業主一直開價450萬元放盤,昨得悉長實高價搶地後,冀物業能受惠升值,即時反價30萬至480萬元,每方呎叫價達7362元,反價幅度逾6%。

此外,美聯高級營業經理梁仲維表示,荃灣近日成交價已逐步回升,地皮以高價售出,令業主心雄,預料反價封盤個案將於周末日出現,屆時造價必定勢必再創新高。
4 : GS(14)@2012-08-11 17:56:1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811/News/ea_eaa3.htm



儘管今年3月特首選舉前,長實主席李嘉誠曾旗幟鮮明支持另一位候選人唐英年,但梁振英當選後,「李梁關係」可謂進入新台階;在梁當選後的5月,李嘉誠就曾公開表示,與梁振英「無恩無怨、(關係)幾好」,梁之後更曾親走中環長江中心總部,與李嘉誠共晉午餐,而「超人」與長子李澤鉅,當日更在長江中心大堂親自迎接梁的到訪。

至梁振英正式上任特首後,當局於7月初公布大圍站流標,如果灣畔是次再流標、或以低於市場預期的價錢批出發展權,勢必引來質疑新政府執行政策能力的聲音。相反,長實今次以96.31億元作價投得灣畔項目,除顯示出對後市的信心外、令撤資的傳聞不攻而破之外,也可解讀為是長實對特區政府的支持。

避免再流標以便穩定樓市

此外,測量界先前對灣畔項目估值,僅介乎約74億至85億元,個別發展商表示希望能夠以低價「執死雞」奪標;如今長實以高價奪標,可謂對先前有意「執死雞」的發展商一記當頭棒喝。長實奪得灣畔項目,若日後取得尚未招標的荃灣西站6區項目,連同快將開售的荃灣西站7區項目,將稱霸荃灣西站沿岸。

經濟學者關焯照認為,長實的售樓策略向來是貨如輪轉,故大膽以高價投地亦屬正常,而且高價中標可穩定市場對樓市的信心,對樓市的整體發展亦有利。嶺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濼生則認為,灣畔地皮規模大,對後市起指標作用,年初流標只因當時市場充斥多方面不明朗因素,現時樓市回穩,亦增加發展商的入市決心。
5 : GS(14)@2012-08-11 17:56:3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811/News/ea_eaa4.htm


【明報專訊】原材料價格上升,令龍頭發展商亦大嘆「生意難做」。長實(0001)主席李嘉誠上周在長和系中期業績會上表示,現時普通樓宇每方呎建築費成本已升至3000元。

不過,昨天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李澤鉅卻指出,初步預計灣畔項目的每方呎建築費約2000餘元,連同利息及地價等總發展成本呎價將約7000元。業界估計項目將來推出時,開售呎價將高逾1萬元。

開售呎價料近萬元

李嘉誠上周亦指出,豪宅物業每方呎建築成本動輒高達7000至8000元,並預期未來4年,建築費會繼續上漲3至4成,大嘆「生意難做」。

既然項目每呎建築費低於3000元,這是否意味灣畔項目的市場定位將會走實而不華的路線,值得市場拭目以待。


現時區內指標屋苑,包括荃灣萬景㗖及御凱,平均呎價分別為9200及9900元。美聯測量師行董事林子彬表示,由於項目以海景為賣點,估計將來推售時,若市沒有出現大逆轉,最低呎價將在9000餘元,優質海景單位勢必逾1萬元水平。
6 : Louis(1212)@2012-08-11 18:13:55

長實96億買灣畔顯信心 每方呎樓面地價約4,309元 投資逾200億

http://the-sun.on.cc/cnt/finance/20120811/00434_010.html

剛於周三才截標的西鐵荃灣西站五區灣畔限呎地,截標後兩日就「極速」開標,由長實(00001)擊敗另外5家財團以96.31億元獨資投得,每方呎樓面地價約4,309元,較市場估值上限高出約13.4%,成功擴大區內版圖,長實認為做價合理,海景戶比例將達「百分百」,總投資額200多億元。市場料項目落成後呎價市場料至少逾萬元,區內萬景峯更有放盤單位即時反價20萬元。

荃灣西物業發展昨宣布,西鐵荃灣西站五區灣畔由長實投得,成交價96.31億元,發展商須從所得純利的5%固定比率攤分利潤予該公司。住宅及商業樓面約179.9萬及43.6萬方呎,包括一所不少於5,920方呎的幼稚園。

獨資發展 投資逾200億

長實董事總經理兼副主席李澤鉅稱,集團很高興能奪灣畔,主要發展高級住宅,每方呎建築費料約2,000多元,連同利息等計算,每方呎總成本價約7,000多元,總投資額200多億元,將獨資發展。

他強調,是次中標價錢合理,公司有同事於設計圖則時比較聰明,令每伙均可享海景,比例是百分百,而項目「無一個單位看不到海」,對價格有較大影響。被問及有否研究港鐵(00066)其他項目,他回應,集團有好多項目「睇緊」。

宏基測量師行董事陳昌傑認為,灣畔成交價合理,即使限作細單位發展,但「有海景就有價值」。



長實近年積極吸納土儲,撇除灣畔,過去兩年已耗資逾300億元投地,當中不乏限呎盤,如本港首幅限呎地元朗安寧路地皮,去年三月以24.1億元投得;至於涉資最貴地皮為半山波老道豪宅地,去年六月投得地價達116.5億元。

萬景峯即時反價20萬

美聯新界區董事布少明稱,荃灣最新指標屋苑萬景峯平均呎價約8,200元,特色及全海景大宅呎價更逾萬元,毗鄰全海景屋苑御凱二手平均呎價超過1萬元,灣畔位處同區最臨海地段,全數單位享海景,日後開售平均呎價料至少逾1萬元,勢創新指標。

同區二手即錄反應,美聯徐偉業稱,個別即時反價、封盤,佔「到價」放盤約兩至三成,上述萬景峯6座中低層戶,叫價由580萬增至600萬元。事實上,近月荃灣交投暢旺,港置稱,如萬景峯上月錄約13宗成交,利嘉閣稱,屋苑近日成交包括2座中層E室售560萬元,呎價約8,346元。
7 : Louis(1212)@2012-08-11 18:53:00

想買樓?荃灣都唔洗諗了!
http://forum5.hkgolden.com/view.aspx?type=FN&message=3890240

......

大清律例:

Auntie 真係要出動全家賣腎先掂!


我條女唔見左 :

有賣好賣, 遲d賣埋肝都唔掂!!!

8 : Louis(1212)@2012-08-11 19:02:41

區區巡禮:荃灣 細價樓 上車客爭買 樓價搶高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11/16593742

合理,即不昂貴博Bor!

9 : Sunny^_^(11601)@2012-08-12 09:01:05

佢都din din地既.呢個位賣10000...

未來仲有咁多供應,實好難賣啦
10 : Ar Yan(11362)@2012-08-12 09:02:55

9樓提及
佢都din din地既.呢個位賣10000...
未來仲有咁多供應,實好難賣啦


接火棒遊戲,接近尾聲
11 : Sunny^_^(11601)@2012-08-12 09:06:05

10樓提及
9樓提及
佢都din din地既.呢個位賣10000...
未來仲有咁多供應,實好難賣啦

接火棒遊戲,接近尾聲


咁我要prepare接跌下來的火棒
12 : 鉛筆小生(8153)@2012-08-12 09:06:26

荃中都係220萬, 係香港邊到仲搵到?

屯門?
13 : Sunny^_^(11601)@2012-08-12 09:07:47

12樓提及
荃中都係220萬, 係香港邊到仲搵到?
屯門?


220萬幾多呎?
14 : 鉛筆小生(8153)@2012-08-12 09:08:50

13樓提及
12樓提及
荃中都係220萬, 係香港邊到仲搵到?
屯門?

220萬幾多呎?

荃灣中心
220萬上車
荃灣中心由19座大廈組成,樓齡由30年至33年,提供逾4,500個單位,面積由287至642方呎,間隔1房至2房,主攻逾400呎2房單位。屋苑自設商場,配套齊備,滿足日常需要。
溫麗儀表示,荃灣中心提供最平上車單位,220萬元可上車。屋苑成交較活躍,上月共有34宗成交,平均呎價4,940元。本月至今共有12宗成交,平均呎價5,180元。其中一宗成交參考為14座中層 G室,面積492方呎,以268萬元成交,呎價5,447元。

評價:入場費平 最高實用率達81%
15 : Sunny^_^(11601)@2012-08-12 09:09:56

14樓提及
13樓提及
12樓提及
荃中都係220萬, 係香港邊到仲搵到?
屯門?

220萬幾多呎?

荃灣中心
220萬上車
荃灣中心由19座大廈組成,樓齡由30年至33年,提供逾4,500個單位,面積由287至642方呎,間隔1房至2房,主攻逾400呎2房單位。屋苑自設商場,配套齊備,滿足日常需要。
溫麗儀表示,荃灣中心提供最平上車單位,220萬元可上車。屋苑成交較活躍,上月共有34宗成交,平均呎價4,940元。本月至今共有12宗成交,平均呎價5,180元。其中一宗成交參考為14座中層 G室,面積492方呎,以268萬元成交,呎價5,447元。
評價:入場費平 最高實用率達81%


其他地方都仲有呀
16 : 鉛筆小生(8153)@2012-08-12 09:12:23

15樓提及
14樓提及
13樓提及
12樓提及
荃中都係220萬, 係香港邊到仲搵到?
屯門?

220萬幾多呎?

荃灣中心
220萬上車
荃灣中心由19座大廈組成,樓齡由30年至33年,提供逾4,500個單位,面積由287至642方呎,間隔1房至2房,主攻逾400呎2房單位。屋苑自設商場,配套齊備,滿足日常需要。
溫麗儀表示,荃灣中心提供最平上車單位,220萬元可上車。屋苑成交較活躍,上月共有34宗成交,平均呎價4,940元。本月至今共有12宗成交,平均呎價5,180元。其中一宗成交參考為14座中層 G室,面積492方呎,以268萬元成交,呎價5,447元。
評價:入場費平 最高實用率達81%

其他地方都仲有呀


地鐵沿線既地方, 轉一程車, $5000呎?
租金回報??
好似話492呎那個租到8500
17 : GS(14)@2012-08-12 10:48:48

14樓提及
13樓提及
12樓提及
荃中都係220萬, 係香港邊到仲搵到?
屯門?

220萬幾多呎?

荃灣中心
220萬上車
荃灣中心由19座大廈組成,樓齡由30年至33年,提供逾4,500個單位,面積由287至642方呎,間隔1房至2房,主攻逾400呎2房單位。屋苑自設商場,配套齊備,滿足日常需要。
溫麗儀表示,荃灣中心提供最平上車單位,220萬元可上車。屋苑成交較活躍,上月共有34宗成交,平均呎價4,940元。本月至今共有12宗成交,平均呎價5,180元。其中一宗成交參考為14座中層 G室,面積492方呎,以268萬元成交,呎價5,447元。
評價:入場費平 最高實用率達81%


有都唔話你聽,深水土步我估仲有
18 : 鉛筆小生(8153)@2012-08-12 10:49:54

17樓提及
14樓提及
13樓提及
12樓提及
荃中都係220萬, 係香港邊到仲搵到?
屯門?

220萬幾多呎?

荃灣中心
220萬上車
荃灣中心由19座大廈組成,樓齡由30年至33年,提供逾4,500個單位,面積由287至642方呎,間隔1房至2房,主攻逾400呎2房單位。屋苑自設商場,配套齊備,滿足日常需要。
溫麗儀表示,荃灣中心提供最平上車單位,220萬元可上車。屋苑成交較活躍,上月共有34宗成交,平均呎價4,940元。本月至今共有12宗成交,平均呎價5,180元。其中一宗成交參考為14座中層 G室,面積492方呎,以268萬元成交,呎價5,447元。
評價:入場費平 最高實用率達81%

有都唔話你聽,深水土步我估仲有


唐樓一定有
19 : GS(14)@2012-08-12 10:52:28

我後悔當年唔膽博膽
20 : 鉛筆小生(8153)@2012-08-12 11:05:11

19樓提及
我後悔當年唔膽博膽


我係尖沙咀睇過樓, 當年,個經紀話
得幾種人, 敢買同唔敢買

重點係唔敢買既人幾錢都唔敢買, 只懂怨天怨地
樓價平=> 經濟唔好, 又驚失業
樓價貴=> 經濟好, 又驚接火棒


試問第一層自住的, 真係要顧慮咁多?
若果你穩定收入, 根本唔需要想太多
21 : GS(14)@2012-08-12 11:06:07

我當年收入好低
22 : 鉛筆小生(8153)@2012-08-12 11:07:31

21樓提及
我當年收入好低


但EXPECTED 會加
23 : GS(14)@2012-08-12 11:58:47

22樓提及
21樓提及
我當年收入好低

但EXPECTED 會加


銀行睬你都傻
24 : 鉛筆小生(8153)@2012-08-12 12:00:36

23樓提及
22樓提及
21樓提及
我當年收入好低

但EXPECTED 會加

銀行睬你都傻


當年樓價低, 當你1萬蚊
MAX 供4-5千
25 : GS(14)@2012-08-12 12:08:52

24樓提及
23樓提及
22樓提及
21樓提及
我當年收入好低

但EXPECTED 會加

銀行睬你都傻

當年樓價低, 當你1萬蚊
MAX 供4-5千


都頂得住的,我實際人工真是好少...
26 : Sunny^_^(11601)@2012-08-12 17:17:03

16樓提及
15樓提及
14樓提及
13樓提及
12樓提及
荃中都係220萬, 係香港邊到仲搵到?
屯門?

220萬幾多呎?

荃灣中心
220萬上車
荃灣中心由19座大廈組成,樓齡由30年至33年,提供逾4,500個單位,面積由287至642方呎,間隔1房至2房,主攻逾400呎2房單位。屋苑自設商場,配套齊備,滿足日常需要。
溫麗儀表示,荃灣中心提供最平上車單位,220萬元可上車。屋苑成交較活躍,上月共有34宗成交,平均呎價4,940元。本月至今共有12宗成交,平均呎價5,180元。其中一宗成交參考為14座中層 G室,面積492方呎,以268萬元成交,呎價5,447元。
評價:入場費平 最高實用率達81%

其他地方都仲有呀

地鐵沿線既地方, 轉一程車, $5000呎?
租金回報??
好似話492呎那個租到8500


東kowloon都仲有.
27 : 自動波人(1313)@2012-08-12 17:23:19

朋友本來DREAM HOUSE是果樹,佢而家住緊雀仔亭
不過聽見係長柒投到,唔諗了
28 : Louis(1212)@2012-08-12 21:25:30

發改委:投資主導不解 樓價必反彈

http://www.hkej.com/template/onl ... d=1&title_id=117020


有發改委官員指,內地樓市仍以投資主導,樓價容易反彈。(路透社)

內地的樓市屢壓不下,終於也有官員坦然承認,內地的樓市結構,不容易壓下。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在中國城市發展論壇上表示,內地樓市仍然以投資主導,加上制度缺陷等根本問題,若未能解決,樓價必定反彈。

事實上,內地數據顯示,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7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每平方米平均價格為8717元(人民幣,下同),比6月上漲0.33%,這是6月止跌回升後再次按月上漲;其中有70個城市按月上漲,比6月增加25個。

人民銀行早前兩度減息,令內地樓價回升,李鐵表示,現時未有為高收入人士提供較好投資空間,因此大城市,特別是核心地段樓價仍會上升。

自古以來,中國人相信 "有土先有人, 有人先有財!" 城市核心地段樓價永遠都會上升!!!
香港如是,大陸也如是。

29 : dcdc(1215)@2012-08-13 00:24:20

小超話設計圖好靚, 是 100% 單位全海景, 恐怕又是一排屏風樓. 因關乎如心廣場風水, 以為華懋一定志在必得, 點知衰左.
30 : 鉛筆小生(8153)@2012-08-13 00:29:24

29樓提及
小超話設計圖好靚, 是 100% 單位全海景, 恐怕又是一排屏風樓. 因關乎如心廣場風水, 以為華懋一定志在必得, 點知衰左.

我今日仔細研究過, 剛才楂車去了一轉看看,
係長實一定志在必得
由TW7 去到TW5 什至東南, 江南, 去到麗城, 都係長實天下

TW5起好之後, 個D 萬景峰等, 都可能無晒海景

呢個係一個大發展既藍圖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0518637_C.pdf

荃屯沿海鐵路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10207/00176_008.html

-------
我幾肯定話, 一定買平左
呢個位
去沙田, 中環, 尖咀, 元朗, 屯門都係半個鐘或以內做到
31 : GS(14)@2012-08-13 09:02:50

遲D起碼沙中線呢個位正到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862

金融雲端:李澤楷返嚟,你擔心嗎?

1 : GS(14)@2012-08-16 11:38:4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16/16608845
去年9月,電盈(008)分拆香港電訊(6823)之際,我翻查電盈的股東通函,發現李澤楷於分拆前四個月密密做 Deal。前兩天,電盈又宣佈,斥資不多於1.95億元,投資內地私募基金 Vision Knight Capital。這項交易正正應驗我之前的預測:那個喜歡做 Deal多於經營的李澤楷,已經返番嚟。
我之前分析,李澤楷會通過八號仔重施故技,很大程度是電盈終於放下固網電訊的包袱。事實上,拆出的香港電訊股價不俗。我相信李澤楷自覺滿意,認為向電盈小股東提供了選擇,已經有交代,使他更心安理得地在八號仔大展拳腳。
八號仔變身做 Deal平台
電盈去年完成的 Deal,包括與湖南廣播電視台合資設立 NOW芒果頻道,與海潤集團合資製作公司,又入股內地視頻平台 PP Stream。我早前估計,種種跡像是李澤楷將會通過八號仔,試圖打造一個有故事可說的概念,當中三大故事元素,肯定是「中國市場」、「互聯網」和「電視」。最新投資的這宗 Vision Knight Capital亦不例外。 Vision Knight Capital就是由電盈非執董衛哲主理的私募基金。電盈早前出讓持有的 PP Stream部份股權給 Vision Knight,可知雙方關係不俗。
Vision Knight最新動向是在今年3月,入股內地網上廣告公司好耶集團( Allyes),報導無透露金額。好耶是內地數一數二廣告代理商,符合電盈的投資主題。李澤楷的心頭好沒有變,電盈仍朝往「中國市場」、「互聯網」和「電視」的投資故事進發。
李嘉誠今年初公開分身家計劃當中,預留大量現金給李澤楷。李澤楷手上大把本錢。我相信,李澤楷目前正忙於找投資點子。填得密密麻麻的日程表,就是聽經紀及下屬 Sell不同的投資項目。
電盈股東最關心的,當然是手上大把子彈的李澤楷,會不會在顧此失彼下,心急入錯貨。李澤楷剛入主電盈時有一項投資,比較少人談及。我覺得這單 Deal,同時是電盈最好及最差的 Track Record,很具代表性,或者股東可以參考一下。
QQ上市前曾入股沽得太早
這宗交易與騰訊(700)有關。1999至2000年之間,電盈買入騰訊兩成股權,當時騰訊還未上市,這手貨的成本是110萬美元,當時電盈是少有投資內地科網公司的先行者。2001年,電盈將手上股份全數賣給騰訊現時的大股東 Naspers。電盈不足一年獲利1150萬美元,成為 Pre-IPO的投資奇葩,也是電盈最成功的 Deal之一。
讀者看到這裡,相信明白我為甚麼又說這是最壞的投資。騰訊後來上市,市值由2000年的幾千萬美元,爆升成4200億元市值的股王。電盈手上的騰訊股份賣早了11年。如果電盈仍然保留著騰訊的股份,今天的市值近800億港元,接近電盈目前市值的四倍。
電盈賣出騰訊股份的時候,李澤楷大概35歲。如今46歲的他,是否仍保留了這份捕捉投資的觸覺?等待最佳收割時機時,會否變得更成熟、更有耐性?我期待著答案。
丘亦生
2 : lailai12345(31908)@2012-08-16 17:01:37

你都咪話唔驚
3 : GS(14)@2012-08-16 23:14:24

條友成日喜歡做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033

高仁: 李澤鉅抄他老豆財技外國版

1 : GS(14)@2012-08-21 13:53:23

2012-8-20 HJ
長建電能的收購奧秘   
四年一度的奧運會盛事,今屆由倫敦奪得主辦權,相比起上屆的北京「主場」作賽,市民的關注程度似乎有所下降。話雖如此,羽毛球女子雙打卻掀起全城討論,四支分別來自中國、南韓及印尼的球隊為求「走線」,合演了一場又一場的「默契波」爭「輸」,令觀眾看到「O 晒嘴」。
電能對長建舉足輕重在上市公司之中,長江基建(1038)與電能實業(006)也是相當有默契的組合,兩家公司在合併與收購(M&A,Mergers & Acquisitions )交易之中,經常並肩作戰、組成合營公司出擊,其中目的可能是分散業務風險、製造協同效應、降低負債比率等等,總之使到「盤數」更加「靚仔」。
按照目前的股權架構,長建持有電能的38.87%股權,電能屬於長建的聯營公司。簡單來說,聯營公司指附屬公司或共同控制實體以外, 投資公司(investmentc ompany)長期持有其股份權益20%至49.9%的公司,投資公司對其董事局有重大影響力(significantinfluence)但無控制權。
聯營公司的業績,以及資產與負債是按權益會計法(equity accountingmetho d),載入投資公司的綜合財務報表內。根據權益會計法,投資公司於聯營公司的投資是按成本,計入投資公司於收購該聯營公司後攤佔的淨資產變動,並扣減對個別投資價值確認的耗蝕損失,於綜合財務狀況表列賬。
根據最新的業績,電能2012上半年錄得純利43.33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6.8% ,創出集團中期業績的歷史新高。按照持股比例,長建攤佔了電能溢利貢獻16.72 億元,相當於攤佔所有聯營公司溢利41.3億元約40.5%,也佔集團中期純利46.86 億元約35.7%,對長建業績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組成合營海外收購除了盈利的貢獻之外,聯營公司「最煞食」之處是,投資公司只須按持股比例分享聯營公司的淨資產,但投資公司毋須把聯營公司的負債、或然負債等合併入賬。
在過去十多年,長建與電能把聯營公司的精髓進一步演化,兩家公司不時會組成合營公司(JV, JointVenture),各持有JV 的50%股權兼共同控制董事會,繼而聯手在海外進行M&A的交易。
【附圖】顯示,2000 年長建聯同電能收購了ETSA Utilities 及澳洲電力資產Powercor 的項目;2002 年,長建與電能又組成合營,收購了另一澳洲電力資產Ci tiPower;2007 年,長建再與電能合作收購Stanley Power;2008 年,長建與電能實業攜手收購紐西蘭電網Wellington Electricity;2010 年, 長建聯同電能收購SeabankPower;2011 年,長建聯同電能收購Meridian CogenerationPlant。
長建與電能組JV 攻海外的原因,在於JV 介乎聯營公司及全資附屬公司之間,JV 可以權益會計法認列於投資公司的賬目。投資公司只需要按持股比例分享JV 盈虧,並且按持股比例分享JV 淨資產價值,另外毋須負擔JV 負債、或然負債。
由於長建負債可以隱藏於JV 之內, 即是市場所謂的off balancesheet,所以集團表面上的負債比率,可能會遠較實際上為低。參考彭博的資料顯示,長建於過去十個年度之中,有兩個年度曾經出現淨現金(net cash)的情況, 其餘八個年度的淨負債(net debt to e quity) 最低為2.6%,最高只有20.4%。
負債隱藏於JV之內在「默契波」之下,長建與電能頻頻「贏波」,負債水平大幅下降,不僅有利進行融資借貸活動,業績也持續錄得增長,芬佬「嗒糖」又buy ,做到皆大歡喜的效果。下周,高仁將會拆解長建、電能、長實(001)與李嘉誠基金會破天荒合作,組成合營企業收購英國天然氣運輸業務的原因。
2 : GS(14)@2012-08-21 13:53:57

他老豆成日用和黃及長實玩呢招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121

香港領袖系列 - 盈科電訊主席李澤楷(2000)

1 : GS(14)@2013-10-05 15:42:08

歷史自有公論
2 : buyanbai(42258)@2013-10-05 16:06:03

有無簡介
3 : GS(14)@2013-10-05 16:11:23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0%9F%E6%AE%BC%E4%B8%8A%E5%B8%82
http://www.millionbook.net/js/z/zhaoying/zbdw/013.htm
第一章 烽煙又起

  2000年2月,香港和新加坡發生了一場世紀大戰,香港盈動的主席李澤楷和新加坡電信主席李顯揚為爭奪香港電訊的控制權,展開了一場激戰。整場收購戰史無前例盛況空前,令李澤楷再創高峰。
  盈動与新加坡電信兩虎對峙,令香港電訊并購戰烽煙四起,扣人心弦。持續一個多月的戰事既激烈又精彩,各路英雄備种關系都被卷入其中,不到最后一刻都不知道鹿死誰手。2000年2月29日是閏日,閏日四年才碰到一回。這一天香港電訊的母公司大東電報局正式表示,愿意轉讓香港電訊的控制權給李澤楷掌握的盈科數碼動力,整個收購過程涉及金額359億美元。小魚吞大魚,盈動收購香港電訊的消息一經傳出,引來了巨大的轟動。
  香港電訊近來每年都有超過100億港元的收入;而李澤楷的盈動1999年才成立,當時還沒有實實在在地掙到錢——1999年中期報表顯示,盈動虧損了3970万港元,這場以弱并強的收購戰注定要被寫進MBA教程。
  以收購期間的股票价格計算,盈動与香港電訊的市值之和達6000億港元,這個數字僅次于在香港上市的中國電信和匯丰銀行,名列第三。而李澤楷的身家也隨著并購水漲船高,直逼其父李嘉誠。
  事實上,香港人已經不滿足于拿李澤楷和他老爸比,在他們看來,李澤楷的身家超過李嘉誠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他們更愿意拿他跟世界首富蓋茨比,認為李澤楷的身家雖然不及蓋茨,但他致富的速度卻遠遠超過了蓋茨:微軟的股价在2000年2月以前的26個月里勁升了16倍,平均1個月升0.6倍;而盈動的股价在盈動借殼上市以來的9個月里上漲了50多倍。
  在并購香港電訊之后,盈動的實力大大地增強,成為亞洲最大的互聯网企業已指日可待。你方唱罷我登場

  大東:走為上策

  香港電訊的大股東是英資公司大東電報局,大東是一家跨國公司,其員工超過4万人,在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的業務,它持有香港電訊54%的股票。
  香港電訊是大東旗下最重要的公司之一,它的業務包括固定電話网和移動電話、國際電話。衛星通訊。互聯网接入服務以及電訊成套系統等。從財務報表來看,香港電訊的幣值2000億港元左右,盈利相當穩定健康,每股淨資產為3.18港元,這几年每股盈利始終保持在亞港元左右。
  在外人看來,香港電訊是一只能下金蛋的雞,大東怎么說不要就不要了呢?這還得用資本市場的語言來說明。在資本市場里,“想象力”似乎是比現實的盈利更重要的東西,香港電訊現實的盈利能力固然不差,但是它給資本市場所提供的“想象力”已經很有限了。事實上,香港電訊的股价長期徘徊在20港元左右,也就是說,它的市盈率(所謂市盈率就是股价与年盈利之比)長期是20信上下。
  在以前,香港電訊在香港的地位相當于國內的中國電信,享受獨家經營權。這是能為資本市場提供“想象力”的東西,而今,這個權利已經被香港政府用贖買的方法給剝奪了。現在,香港地區有電信經營牌照的公司達9家之多,雖然香港電訊還是不可動搖的龍頭老大,但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競爭的壓力,這樣,它在資本市場的魅力就要大打折扣。
  更要命的是,香港畢竟只是個擁有有數百万人口的彈丸之地,電信市場的發展潛力很有限。而發展國內的業務是一個能看得見的增長點。在這方面,香港電訊也做了不少努力:它先后給在香港上市的中信泰富和中國電信讓出股份——中國電信持有香港電訊10%左右的股份,是其第二大股東,以期換來他們的幫助,打開進入中國電信市場的大門。但中國電信管理部門的強硬態度沒有給香港電訊一個好的結果。沒有了獨家經營權,沒有了繼續發展的空間,香港電訊就失去了在資本市場上的吸引力。再加上大東畢竟是一家英國公司,在1997年之后,繼續呆在香港的理由也不太多了。1999年7月,大東高層換上了一個新的班子,考慮到經濟的。政治的因素,新班子決定兵退香港,集中力量在歐洲搞更受資本市場歡迎的互聯网。

  盈動:賺錢最實際

  李澤楷曾表示,香港電訊的現有人才。寬頻技術及移動電話業務是吸引他并購香港電訊的原因,這個說法應該不會是言不由衷,但是,它恐怕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因為香港電訊畢竟缺少市場想象力層不然大東也不會撤了。
  李澤楷為什么花大价錢和別人搶購香港電訊,這要從盈動的發家過程去分析。在收購香港電訊前,盈動尚無業績,即使是最樂觀的估計,盈動當前每股淨資產也不超過0.7港元。“數碼港”本身沒有多少油水,而且該項目的效益得等到數年后才能看到。所以,盈動很可能在2000年還是虧損的,即使盈利,其市盈率也將高達數千倍。
  對一個傳統企業來說,這樣的經營狀況根本不足以支持那么高的股价。要維持高股价,對盈動來說,只有兩條路:其一般續高高地扛著互聯网新經濟的大旗,維持一個“高科技”的形象;其二,迅速地產生一定的利潤,維持‘房成長’切形象。在第一條路上摩澤楷的財技可以說几乎發展到了极致,不到一年時間,已令盈動的市值從3億港元飆升至1000多億港元。而且香港人炒股惟美國人馬首是瞻,美國的互聯网企業既有虧損的,也有高達數千倍市盈率的,這也給盈動幫了不少忙。
  入主得信佳后,盈動不斷地和世界著名高科技企業換股,不斷地并購和成立互聯网公司,同時推廣其PCC業務,一次又一次地強化了自己“高科技”的形象。未來的盈動也許會類似于一個大型企業風險投資基金,不斷地投資和并購高科技企業,在條件成熟的時候,再把某些公司推到資本市場上去,就像軟件銀行投資難點一樣。
  但是,這一切說得再好也都是‘概念”的成分多一些,要保持其股份,單靠“概念”不是一個長遠之計。而對偏好實在的人來說,吸引力就更少了,這也是大東為什么不大愿意全部接受盈動股票的原因(此是后話)。所以對盈動來說,迅速提高業績就顯得尤其重要。要提高業績,最現成的辦法就是購并盈利能力比較強的企業,香港電訊顯然是一個比較合适的并購對象。
  首先因為電訊和互聯网的聯系本來就比較緊密,并購這樣一個企業不但不會對盈動“高科技’懶形象有很大的負面影g亢,反而增強了其ICP与ISP合作的實力;另一方面,香港電訊的盈利能力很強,如果能把其一部分業績注入盈動,至少在張面上看來,盈動的業績也就能得到迅速的改善。
  一個20多倍市盈率的企業(香港電訊股份20多港元,每股盈利1港元左右)和一個數千倍市盈率的企業(如果盈動不再虧損,并因此而有了所謂的市盈率的話)的結合,勢必會大大改善后者的財務報表。這恐怕是盈動并購香港電訊的根本動因。稱霸亞洲燃戰火
  李澤楷曾對傳媒表示過,要達成合并收購的“美滿婚姻”,最好是找“同文同种”的對象。打過几次胜仗后,不用一年,盈動的版圖已擴大了不少,到了2000年1月,李澤楷這次所鎖定的目標,正是一個歷史悠久、實力強大的“同文同种”王國,它就是香港幣值最大的電訊公司——英國大東電報局旗下的香港電訊。
  早在1999年6月,大東電報局已有出售香港電訊之意,到了2000年1月初,盈動慢慢受到消息的吸引,開始認真研究并購計划。李澤楷一直都覬覦香港電訊的龐大規模,希望透過其發展完善的寬頻网絡,配合盈動的PCC業務,使其可在短期內超越日本軟件銀行及光通信,稱霸亞洲。
  不過,盈動要收購成功,要具備相當數額的現金作餌,才能吸引正急需資金調動的英國大東電報局,所以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正是錢。可是盈動的市值雖過千億,但手頭可動用的現金只有240億港元,并不足以收購香港電訊這頭巨象。故李澤楷靜觀其變,以便找尋适當的時机。香港電訊固然是個靚女,畢竟事涉2000多億港元,能出得起嫁妝的集團也寥寥可數。大東明知肯定有香港公司有意收購香港電訊,但它并不希望順順利利地讓它們得到香港電訊。英國人首先將新加坡電信這只海外猛虎引來,目的就是要讓香港電訊被搶購,以便自己待价而沽。一位專業人士當時評論道:“把新加坡電信引到香港來,本來就是為了引起搶購。這是英國人慣用的一招,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克什米爾問題就是一個經典例子。”
  大東招來的新加坡電信甚有來頭,它是新加坡國有電話公司,由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的次子李顯揚執管,市值2600多億港元,擁有四倍市盈率,手中可動用的資金達930億港元,比盈動多數倍,頗具實力。
  同香港電訊一樣,新加坡電信也面臨著發展空間狹小的問題。在新加坡那一畝三分地上進行了精耕細作之后,它隨時都想發展一塊自己的“殖民地”。如果能并購香港電訊,新加坡電信便會成為世界第六大電信公司,這對急于擴展生存空間的新加坡電信來說,顯然有不少吸引力。2000年1月24日,新加坡電信跟香港電訊同時公開宣布它們已經發展至可以“山盟海誓”的階段,期望可盡快‘訂婚”,達成收購協議。
  這個始料不及的消息,令李澤楷大感愕然。香港各界的反響也很強烈,香港人似乎不大愿意讓一個外國的國有企業控制他們的通訊業。
  給新加坡電信搶先一步,李澤楷的如意算盤一時不能打響。他本想找新加坡電信合作,但遭到拒絕,于是,他急忙部署新的戰略。首先,他向香港電訊股東之一的中國電信‘請救兵”。作為第二大股東的中國電信,擁有香港電訊10%的股份,聞知大東倉促決定把香港電訊出售給新加坡電信,同樣大感不悅。基于“同仇敵愾”,中國電信逐暗示盈動可以隨時“進攻”。而盈動也得到香港電訊非執行董事李國寶從旁鼓勵,注射了一支強心針。机不可失,盈動決定冒險飾演“第三者”,“橫刀奪愛”。
  資金是困扰盈動收購香港電訊的最大問題。英國人對盈動的股票不感興趣,他們更樂意接受鈔票。但盈動手頭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錢,為了解決資金問題,盈動展開了大規模的集資行動。市場傳出消息指,在中國電信穿針引線下,李澤楷在農歷新年期間飛往北京,親自拜會中國金融界權威人士,希望中國金融界予以財政協助。
  李澤楷有意收購香港電訊的消息不知道是誰走漏了風聲。2月10日下午,這一消息在倫敦的股票市場廣泛流傳,經過香港數份報章在翌日大肆報道后,盈動。長和系及香港電訊的股价顯著上揚,恒生指數很快升上17400點。盡管長和系在11時宣布与收購無關,跟盈動‘划清界線”,但盈動与香港電訊股价仍大升兩成,香港電訊更飆升至20港元,一洗以往備受冷落的頹風。由于升幅非比尋常,兩只股票遂于下午開市后雙雙停牌。
  眼見騎虎難下,盈動唯有授命華寶德威及中國銀行國際部出任財務顧問,被迫在未有充分准備的情況下,向大東電報局正式提出收購計划。2月12日,盈動的財務顧問首次与香港電訊會面商談,但經過連日的談判,雙方都是半推半就,未有具体意向。千鈞一發扭乾坤
  為了增加收購香港電訊的本錢,盈動一方面進行配股,以每股23.50港元配售2.05億股,籌集10億美元。另一方面著手向銀行貸款。可能是得到了有關方面的指示,中國銀行積极配合盈動,2月14日,在證券商BNP百富勤。中銀國際的幫助下,這項配股在2個小時內就完成了。可見其效率之快。要是在國內,做一次配股,從申報材料算起,少說也得半年時間吧?貸款也沒有用多長時間,一個星期后的2月22日,由中國銀行、匯丰銀行。巴黎國民銀行以及巴克萊銀行等四家銀行組成的銀團答應向盈動貸款130億美元,折合港元1千多億。其中中國銀行占50億美元,匯丰占40億美元。盈動將以香港電訊股份作為這筆巨額貸款的抵押品,整項過渡期貸款分為6個月及一年期兩部分。
  同時,盈動的兩家戰略性伙伴美國的CMGI及日本光通信各向盈動注資5億美元,其中CMGI的注資是留作為大東套現手上部分盈動新股之用。這兩家公司成了盈動与新加坡電信抗衡的另一股勢力。CMGI及光通信均為全球互聯网投資的龍頭公司,有网股“伯樂”之稱,在完成增持股權后,CMGI与光通信在盈動的持股比例增至3.5%及人5%。有這兩個戰略合作伙伴的注資,盈動如虎添翼。
  大筆的融資增強了盈動收購的實力。
  可是消息再次提早外泄,盈動不能在情人節2月14日复牌,而香港電訊在同一天恢复交易后,在搶購消息的刺激下,股价暴漲,從停牌前的17.65港元漲至對.65港元,并以26.4港元報收。到了下一個交易日,盈動复牌,股价升至26港元,市值也已超過200億港元。由于股价發生了變動,談判的基礎就不同了。
  在“子彈”充裕的情況下,盈動提出了兩個收購方案,即分別為純股票方案和混合式方案。根据方案一,盈動將以l.1股盈動股份換取1股香港電訊股份。按此方案計算,香港電訊每股為雙.37港元,市值380億美元,約合2860億港元;根据方案二,每股香港電訊可換取0.7if6股盈動,另加7.23港元現金。按此方案計算,香港電訊每股為對.98港元,市值359億美元,約合2700億港元。后者的优點在于能夠有大量現金套現,比較符合急于賣掉香港電訊套取現金的大東的要求。而新加坡電信和大東談判時,股份在16港元上下,所以新加坡電信開出的价碼也就是16港元左右,按照新加坡電信的出价,香港電訊的總值不到300億美元。
  盈動新方案的提出使其与新加坡電信爭購香港電訊的戰情變得峰回路轉,新加坡電信的如意算盤給打破了。本來新加坡電信希望利用收購香港電訊稱霸亞洲,其后進軍全球,集團也因此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業務重組計划,但沒料到盈動橫刀奪愛,還先發制人提出新的收購方案。
  不過,處于劣勢的新加坡電信并沒有投降。就在盈動宣布將于三天后即2月29日就收購香港電訊作最后公布之際,新加坡電信為提高現金收購能力,爭取到傳媒大王默多克的新聞集團的注資,新聞集團以現金10億美元入股新加坡電信4%股權,雙方合作在新加坡開展互聯网、電視及移動電話業務。收購戰變得更具國際性。
  有了這筆价值10億美元的籌碼和注資后更強大的業務作后盾,新加坡電信總裁李顯揚飛抵倫敦,親自向大東董事局提交新的收購方案,以求力挽狂瀾。新方案將現金部分的比例增加到8港元,而每股香港電訊可換取1股新加坡電信,按此計算,香港電訊每股為對.14港元,市值2562億港元。雖然在市值上不如盈動,但由于現金的比例較大,加上其業務比較穩定,再有新聞集團入股后的業務支持,對于作風一向保守的大東會有很大的吸引力。
  默多克的突然殺入增添了并購戰的變數,新聞集團所發的新聞稿更不諱言協助新加坡電信競投香港電訊股權,其高調行動可見阻撓盈動奪魁的決心。
  面臨新加坡電信和新聞集團的圍攻,李澤楷頗感壓力,他曾感慨地說:“默多克先生的建議給了我們一個12個小時的不眠夜。”
  不過盈動也非等閒之輩,其部分高層早已在倫敦恭候多時,積极備戰。兩派勁敵云集倫敦,希望盡最后的努力。盈動与新加坡電信的爭奪戰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前面已經提到李澤楷在1993年在衛星電視買賣過程中与默多克交手,李澤楷曾就此事接受電台采訪,坦言出售衛星電視為他帶來丰厚利潤,奠定了他發展個人事業的基礎,可見默多克与李澤楷有一定交情。那為什么默多克會在最關鍵時刻出錢助新加坡電信對抗盈動呢?背后動机的确耐人尋味。是否真如新聞集團所言,是為了与新加坡電信建立全球优質數碼傳輸网,還是另有玄机?
  据說,默多克之所以插手,是因為他發覺買衛視其實是“買貴貨”后,一直都耿耿于怀,這次終于找到一個好机會,可以將李澤楷一軍。
  另一方面,新加坡電信散布煙幕,說准備向香港法院提出訴訟,控告銀團之一的匯丰控股在為香港電訊的獨立董事擔任顧問期間,曾接触新加坡電信尋求与香港電訊合并的机密資料,但又為盈動籌組銀團貸款,它認為匯丰的這种做法違反了利益沖突條款。
  當上市公司涉及重大收購及合并項目時,一般都會聘請財務顧問。這次收購戰中,新加坡電信和盈動以及香港電訊的母公司大東電報局,都聘請了財務顧問,香港電訊額外聘請財務顧問。根据香港的收購及合并守則的規定:由于收購或合并牽涉股東利益,董事局為了小股東的利益著想,有權聘請獨立的財務顧問,在實際情況下,財務顧問的主要責任是為客戶与對方討价還价,爭取最大利益。匯丰在香港電訊爭奪戰中的角色,便是要為香港電訊獨立董事分析新加坡電信和盈動的收購建議。新加坡電信這一招,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破坏盈動的貸款計划,使之知難而退。
  盈動与新加坡電信斗得難分難解,為粉碎謠言,香港政府甚至中央政府均表明了不會出面干預的態度,畢竟香港的電信市場已經開放了。香港政府一再表示,并購是個純粹的商業問題,作為奉行“積极不干預政策”的香港政府來說,它所要做的是保障全体香港市民的利益。香港政務司陳方安生表示,對于香港電訊由哪一間公司收購,政府沒有意見,它關注的是保持整個電訊服務范圍內的公平競爭,以及有關持牌人能夠符合持牌條件,合并事宜沒有牽涉任何政治因素。
  2月25日,盈動停牌。原因是香港證監會向盈動施壓,要求盈動交代收購香港電訊的最新進展,提高市場透明度,讓投資者了解情況,避免連日來因揣測而令該股股价持續上升,造成不公。
  2月27日,大東召開董事局會議,商討盈動与新加坡電信提出的收購方案和條件,但直到2月28日,大東仍未公布最后決定,盈動恢复買賣。顯示雙方的協議還沒有達成。不過,扑朔迷离的收購戰終于在2月29日划上了句號。當天盈動發出通告指出,大東董事局已選擇了盈動的“混合方案”,以出售其持有的香港電訊五成四股權。這樣,大東淨賺了400億港元。大東董事局還提出,如果股東選擇混合式方案,他們所收取的現金用于購買更多的盈動股份的話,可享有特殊优惠,盈動每股作价僅為18.62港元,遠低于22港元的市价。
  當然撈了一大筆的大東也沒有過橋抽板,馬上將手中的盈動股票拋售套現。其行政總裁華萊仕表示,大東有可能繼續持有約15%至16%的盈動股權,并承諾不會在6個月內出售,即使6個月后,大東最多也只能出售其持有的一半盈動股權。華萊仕形容盈動和香港電訊的結合將為雙方創造新的商業机會。他說:“擴大后的盈動,核心業務焦點將是為亞洲消費者提供的寬頻互聯网服務,這存在巨大的潛力。我們認為大東電報局和擴大后的盈動有許多合作的机會,這項服務包括提供全球的互聯网際協議服務。”
  香港電訊董事會審議盈動收購計划期間,盈動与香港電訊的股价均上漲了3%,顯示市場對兩家公司的合并充滿信。0。在取得香港電訊董事會通過后,盈動會在7個半月內全面完成收購。李澤楷表示,如果全面收購香港電訊的計划順利的話,只需2至3個月。屆時,香港電訊將被除牌,其資產變相并入盈動,盈動和香港電訊合二為一,組成新公司,以PCCW -HKT為新公司的名稱。
  由于盈動向香港銀團貸款78OJ乙港元,假設年利率為7厘,一年就要支付54.5億港元,加上730億港元可換股債券的21.5億港元年利息,新公司將要背上逾100億港元的財政負擔,即使中國電信和香港政府外匯基金愿意選擇股份代替債券甚至現金,盈動可以減輕包袱,但每年支出的利息仍然超過80億港元。故此,新公司可能在短期內分拆香港電訊的業務出售,這樣對于四大銀行來說,承擔的風險就沒有想象中那么大,何況還有香港電訊的股票作抵押。中國銀行港澳管理處主任劉金寶表示,亞洲金融風暴之后,香港銀團貸款出現萎縮,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組織大型的銀貸活動。盈動收購香港電訊過程中能成功組成金額龐大的盈動銀團貸款,對推動金融市場資本的發展是有益的。
  新加坡電信未能成功收購香港電訊,大部分的傳媒和學者均認為新加坡電信是失敗者。但新加坡國立大學金融會計系汪康懋博士卻認為:新加坡電信退出收購是明智的決策,理由如下:
  -。380億美元的收購价過高,香港電訊近年來傳統的電話業務下降,公司盈利也下降。寬頻業務剛起步,而且寬頻主要面對中國內地市場,与其花巨款收購香港電訊,不如直接和中國相關的寬頻業務公司建立策略聯盟。
  二。香港電訊以往管理層曾下決心削減成本,擬對員工減薪一成,但造成全体員工罷工,港府出面干涉才使減薪動議作罷,在這种背景下,新加坡電信在收購成功后對香港電訊的管理將較難執行,如派員去處理或管理,可能遭當地雇員反對,如完全依靠當地管理層,有可能無法确保新加坡電信股東的利益。
  三。因收購所需現金龐大,相當比例需用換股形式,但新加坡電信流通資金僅占20%,如大東方面要求現金,新加坡電信更難以承受。
  四.香港電信業已開放,有電訊公司9家,香港電訊之壟斷地位已喪失,大東看到此才放棄。新加坡電信有實力。有管理經驗,將有許多机會可以用更低成本和方式進入中國的電信市場。
  通過汪康班博士的分析也可從一個局部了解盈動在收購香港電訊后要面對的問題。据分析,盈動在吞并香港電訊后,接下來要處理的是如何重整電訊業務。李澤楷表示,要待9至18個月后才考慮將低增長的流動通訊業務分拆上市或出售。而据證券界人士分析,盈動可能只保留重組后香港電訊中的互聯网業務,理由是互聯网業務有高增長的潛力,但這類業務必須有完整的配套服務,相信盈動可能出售流動通訊及固定网絡,只為其寬頻网絡保留一批配套服務。
  正如分析家所言,4月12日,也就是盈動收購香港電訊的一個多月后,盈動即宣布与澳洲最大的電信集團TeLstra組成策略性聯盟,雙方協議合作成立兩間新公司,在亞太區拓展移動電話、互聯网及電訊服務。
  Telstra將投資約30億美元(約合234億港元),其中包括:購買15億美元盈動可換股票据;分拆國際業務,以15億美元購買香港電訊移動電話業務的四成股權,与盈動合組新的移動電話公司,并會盡快將新公司上市。
  有關協議在盈動正式入主香港電訊后即可生效,到時,盈動會与Telstra組成互聯网骨干公司(IPBackbone)及提供以澳洲為基地、面向全球的互動*TML內容服務,同時亦會利用Telstra的网絡,在澳洲發展推動盈動旗下的NOW內容。應用程式及寬頻。
  香港電訊現有約100万移動電話用戶,預計合并算入Telstra的客戶后,會有300万客戶。這次盈動發行的可換股票据的作价,以簽訂意向書前30天的平均收市价厘定,作价為19.742港元,為6年期票据,首4年息率為3厘,后兩年的息率為5厘,Telstra可于任何時候行使該批票据,行使价為對.69港元,較作价有兩成溢价。如將所有認股權行使,約占盈動与香港電訊合并后的2%股權。
  李澤楷在宣布這項消息時說:“与Telstra完成交易后,盈動負債將減至48億美元,約374.4億港元。”他否認這种做法是分拆香港電訊業務,并表示沒有出售海底光纖,只是將之成為一間网絡協議骨干公司,盈動并不是由互聯网公司淡化電訊公司,而是發展成為互聯网基建公司。他表示,因以后的業務發展,香港電訊不會裁員。
  香港電訊行政總裁張永霖表示,盈動為電訊引入策略股東是件好事,過去受區域局限,但相信這次与Testra的合作可令集團的互聯网骨干及移動電話業務邁向國際,但他不同意盈動与Telsha合組新公司是將香港電訊“拆骨”,并稱即使盈動將來為合營公司引入其他策略性伙伴,香港電訊也會持有超過50%的控制性股權。
  盈動副主席袁天凡表示,擬定在18個月內把骨干公司分拆上市,但他未透露上市地點。雖然李澤楷和香港電訊的高層都极力否認這項策略協議是分拆香港電訊業務,但從其發展計划可知這無疑是分拆的一种作法。這對盈動是件好事,市場對盈動、香港電訊与Telstra的合作抱樂觀的態度。當天,香港電訊股价大升2.5港元,以對.8港元收市,升幅達13.6%。市場人士指出,透過Telsthe的通訊网絡,盈動的互聯网業務可進入澳洲市場,而澳洲市場有其潛力,引入Telsha可增大香港電信市場的占有率,同時也可解決盈動的財政問題。

  盈動電訊成新貴

  經過一個月的扰攘香港電訊購并案塵埃落定,市場上一顆懸著的心也終于落下來了。這場收購戰之所以爭持得這么激烈,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誰能夠成功收購香港電訊,就意味著誰能搶先一步占領亞洲的互聯网市場,特別是寬頻上网市場。為什么在互聯网業務大部分虧本的狀態下,仍然有為數眾多的公司舍身犯險?就是因為互聯网是一個新興的市場,競爭异常激烈,誰先走一步占領市場,誰就有优勢,后來者要超越它,就要花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試想一下,在同類网站中,有誰的名气比Yahoo、Hotmail.Amazon大?香港電訊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也就合情合理了。
  這次合并對于盈動這類沒有實質業務的公司來講,可以說是如虎添翼,而對于香港電訊,則可以拓展發展的空間。李澤楷表示,香港電訊對盈動有三方面的吸引力:首先他看好香港電訊的管理層,其二是它具有覆蓋面較廣的固定网絡資產,其三是它目前与其他伙伴之間的合作項目。
  另有消息靈通人士指出,盈動能成功收購香港電訊是結合了天時、地利、人和。所謂天時,是盈動本身正向互聯网業務發展,這是最有前景的一項業務,早前盈動為測試市場的認同程度,光透過BNP百富勤等在市場配售集資10億美元,反應熱烈,正說明該公司的業務發展順利;地利方面,香港及新加坡正競逐成為東京以外亞洲地區的資訊科技中心。盈動成功收購香港電訊可使香港保持這方面优勢,加上目前除了拉丁美洲區,全球沒有一個國家的主体電訊公司受國外控制,港人自然偏向由盈動收購香港電訊;人和方面,雖然新加坡政府曾派員到北京和香港為新加坡電信收購作政治游說,但未得中港支持。而盈動的建議則獲香港的廣泛支持,東亞銀行主席兼行政總裁李國寶和前行政會議召集人鐘士元等香港電訊獨立董事,一直支持盈動的建議。
  通過此次收購行動,盈動搖身一變成為一家寬頻互聯网供應商,不但身兼互聯网內容供應商(ICP)及互聯网供應商(lSP)于一身,而且手上更擁有330万個電話用戶。ito万個移動電話用戶。40万個互聯网用戶、9万個互動電視用戶和2.2万個寬頻用戶,成為區內舉足輕重的互聯网巨頭。通過香港電訊原有的网絡,盈動擁有了占全港八成家庭的龐大固定网絡,這在互聯网業務高速增長的今天,絕對是任何互聯网供應商所夢寐以求的。
  因此,市場人士認為,合并后的新公司,資產將作几何級數跳升,今年內市值便可超過lop億美元,直接挑戰中國電信的地位。另外,盈動除了占領香港寬頻互聯网市場外,亦可依賴香港電訊的海底光纖,全力發展跨海業務,尤其是進入華南沿海城市市場。由此可見,盈動耗資3000億港元的收購行動的确物有所值。不少財經專家都認為,這只是起步,李澤楷將來還有更多出人意表的舉動呢!
  果然,在盈動鯨吞香港電訊的1個月后,盈動便闖入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禁地,宣布將于今年夏天開始在网上播放溫布爾頓网球錦標賽的精彩片段,將來更可能直播全部賽事。李澤楷已与“英國草地网球會”達成原則性協議,与另一体育電視台一起進行网上播放,IBM會提供技術上的支援。
  李澤楷會在倫敦西部聘請超過150人負責這件事。雖然現在网上直播技術仍未完善,但李澤楷很有信心,到2003年播放質量則可与電視相比,更有互動功能,到時候預料全球很多人愿意花3英鎊(對港元)在网上收看,故其收入非常可觀。盈動的這种做法也將對其他運動賽事,包括极受歡迎的足球產生深遠影響,其他賽事必定會爭光效仿,在网上增加收入。
  盈動這一舉措打破了BBC壟斷多年的溫布爾頓网球錦標賽播映權,因為溫布爾頓网球賽轉播權65年來一直是英國廣播公司的特權,它還剛与球會簽署了到2004年的5年電視轉播合約,轉播費高達5000万英鎊,約6.15億港元,但它的獨家權利已受到李澤楷的挑戰。英國廣播公司在新總裁戴克的領導下,正野心勃勃地擴展其電視覆蓋面,同時亦正努力發展网站,希望可繼續取得轉播權,以免敗在李澤楷手上,但盈動現時顯然處于优勢。可見,李澤楷來勢洶洶,攻勢一浪接一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822

李澤楷買CSL 解決頻譜問題

1 : GS(14)@2014-12-24 02:01:19





【除笨有精】李澤楷去年宣佈斥189億元回購CSL,市場無不意外,更惹來作價偏高的批評,但交易令他即時擁有逾百兆赫的頻譜、省回競投頻譜的資金及消除交還頻譜的不明朗因素,更妙的是解決業界失去頻譜的憂慮,皆大歡喜。




競投對手減少

港府去年表明,擬向四大電訊商各自收回10兆赫的3G頻譜重新拍賣,面對富可敵國的紅色資本中移動(941)等競投,李澤楷要投得頻譜成本肯定不輕,結果他透過香港電訊(6823)收購CSL,以一個可以計算的成本,大幅增加頻譜資源。除了對自己有着數,收購CSL亦令和電香港(215)及數碼通(315)的競投對手減少,事實上,月初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宣佈,完成拍賣五條3G頻譜,經競投而得到的頻譜使用費為24.4億元,當中有三條頻譜就僅以底價拍,其中中移動香港以9.7億元取得兩條頻譜;數碼通以總代價9.8億元投得兩條3G頻譜,而和記香港旗下的3香港則以底價4.704億元投得一條頻譜。是次頻譜使為期15年,意味2031年10月前,四大電訊商應可再為失去頻譜而煩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1223/189785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845

無綫ViuTV收視爭拗李澤楷反譏廣告商唔理

1 : GS(14)@2016-05-08 01:44:05

■ViuTV真人騷《跟住矛盾去旅行》以梁國雄與曾鈺成作系列頭炮,綜合收視高達10.6%,但遭無綫質疑誇大數據。


【ViuTV風雲】自ViuTV上月開台後展開新一輪電視大戰,大前日ViuTV公佈開台後首兩周的綜合收視,即包括大氣電波、電腦上網及手機App等跨平台總收視成績,其中第一集梁國雄跟曾鈺成的《跟住矛盾去旅行》,綜合收視率有10.6%,即約68.9萬觀眾捧場。無綫集團行政總裁李寶安前日聲稱無綫一向採用傳統收視數據,狂轟ViuTV起用「綜合收視」對無綫不公平,又質疑ViuTV收視數據有「僭建」、取巧及誤導之嫌,對此ViuTV公關部王小姐昨表示:「冇回應。」


■熱播中的韓劇《太陽的後裔》首集綜合收視有9.3%。電視圖片

無綫有計MyTV

然而,無綫其實自2013年8月開始,除大氣電波收視數據外,亦公佈了「跨平台總收視率」,即包括大氣電波、手機App及電腦等平台收視,當年無綫還召開記者會,指隨着觀眾收睇電視習慣改變及新媒體普及化,所以增設跨平台收視報告。如今李寶安指ViuTV收視「僭建」,有自打嘴巴之嫌。撇開ViuTV收視報告不談,無綫在ViuTV開台後收視連番插水,其中《晚間新聞》曾跌到單位數,下跌原因相信大家心中有數。對於無綫質疑ViuTV收視統計,李澤楷昨在電訊盈科股東會中表示,收視點只對短期有影響,長期廣告商則未必只看收視點,而是如何以最節省成本的方法推廣其產品及服務。


■李澤楷昨在股東會表示,長期廣告商不會看收視點的。資料圖片


對於收視爭拗,資深電視劇監製鄧特希昨回應:「收視報告係應該與時並進,先至反映到實際情況。真係有觀眾透過電視機以外其他終端包括電腦、智能電話收睇,ViuTV認為都可以公佈,冇問題。幾年前TVB都有加埋MyTV公佈收視。如果TVB真係要同ViuTV比較收視,應該只係比較高清數碼的翡翠台,因為ViuTV只可以係數碼收睇,而TVB都仲有佔十幾點收視的模擬頻道。」採訪:魯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506/195994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739

魑魅魍魎:李澤楷的神秘部門

1 : GS(14)@2016-07-09 06:46:15

「小小超」李澤楷旗下公司多多,別以為他的帝國散收收,「大網絡,大時代」其實只是上聯,「大數據,大茶飯」很可能才是主菜,傳聞在電訊盈科(008)的鰂魚涌總部,一年前已成立一個神秘部門,聘請了十多位鬼佬,專責研究大數據(big data)。數據來源?聽說是The Club。
The Club是香港電訊(6823)在2014年底推出的會員計劃,當時新聞稿形容The Club為「一個綜合旗下各項服務的會員獎賞計劃」,但有前員工近日向本欄透露,會員計劃只是包裝,推出The Club的真正動機,是要將旗下服務所擁有的數據「打通」,把各間公司的data(數據)融合、變成錢。據稱由於這個神秘部門所處理的資料敏感,因此大部分員工也不能踏足,有指那十多名鬼佬工作性質與數據科學家(data scientist)類近,屬於「從商的科學家」,用數據解決商業問題。他們一般會研究過往數據,再運用創意建立理論,制定實驗量度不同情況下顧客的行為和反應,印證理論假設後找出模式,調整商業策略。數據科學家是近年新興的職業,並不隸屬IT部,而是直接向老細滙報。這些大數據,應用層面廣,也算是人性的分析,所以本欄相信,The Club只是李澤楷做大數據的小實驗,真正大茶飯是之後會力谷IT解決方案,把業務重新用「大數據」包裝,提升這業務的含金量。自從由Infosys跳糟的施立偉在2014年接替約滿陳禎祥出任董事總經理後,集團在IT解決方案便動作多多,既斥資收購了Vuchip,又積極佈局數據中心。大數據,說得好聽就是善用資源,難聽點就是拿客戶私隱做生意。馬雲的阿里巴巴如是,李澤楷的電盈可能也差無幾。至於對客戶的「獎賞」?不外乎請你坐摩天輪、睇騷、送乜乜入場券,鼓勵大家繼續消費。



十一少
http://www.fb.com/11mister本欄隔周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08/196859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9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