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平安銀行:推遲確認不良貸款換來的低速增長 鐘達奇

http://xueqiu.com/5657933100/24929650
平安銀行發佈中報,本想寫個長點的點評,卻發現看著看著都想睡覺,亮點全無,業績平平。

這次我分析平安我倒著來分析,從不良貸款撥備率開始。

大家還記得我在今年3月8號寫過的一篇文章吧,叫做《賣空平安銀行——四季度「虧損」的銀行》http://xueqiu.com/5657933100/23227109,裡面指責平安銀行用大幅降低撥備的方式換來了2012年業績的高增長,可是平安銀行的不良貸款撥備率也從321%下降到了182%,這篇文章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也遭到了不少的批判,彼時我不持有平安銀行也不持有平保集團的股票,所以成為眾矢之的。時過境遷,而今我本人也已經是中國平安的股東,說說旗下企業的不好,總是沒有人指責我了吧。

我們從撥備率開始談吧,2013年中報,平安銀行的不良撥備率是183.54%,雖然還是很低(國內的底限是150%),但是居然比2012年年報的182%還小有上升,這一點在股份制甚至全部上市銀行中堪稱異數。比如已經公佈中報的交通銀行撥備率下降25個百分點,興業銀行下降56個百分點,浦發銀行下降52個百分點,不一而論,統統下降。平安銀行是如何做到上升的呢?答案就是推遲確認不良貸款。

平安銀行中報業績本就增長乏力,考慮撥備前利潤也只增長20%,加上年初的撥備率182%調節空間也有限了,這上有壓力,下有底限,居然再無退路。平安銀行這回更加聰明,我確認不良貸款,你就說我撥備不足,導致撥備率大幅下滑。我現在直接推遲確認不良貸款,那麼我既不用大幅計提撥備影響報表的看好度,也沒有了撥備率大幅下降的壓力。

有人說,你這是憑空揣測,就結果而結果。而我之所以從結果入手,就是讓看官看到推遲確認不良貸款的動力,而如果沒有證據我又豈會亂講。

平安銀行中報不良貸款為76億元,僅比12年底的69億元增長11%,分項看,可疑和損失類貸款分別增長48.96%和41.19%,而次級類貸款卻還出現了下降。這只有一個解釋,有大量的關注類貸款並沒有確認到不良貸款裡面來。而作為這個結論的推理,關注類貸款是不是大幅上升了呢?恭喜你,答對了,平安銀行關注類貸款大幅增加100%,從72億元增加到143億元!關注類貸款大增的原因平安老實交代了,是鋼貿。關注大幅增長100%,而次級類貸款卻小幅下降,雖然知道匪夷所思,但是只要你看懂了我在前面講的,就明白髮生了什麼了。

這就是平安銀行的業績增長訣竅!

稍微多一句嘴,在2016年前,銀行的撥貸比要達到2.5%,比如浦發銀行已經有2.33%了,華夏有2.79%了,興業是2.34%,交通銀行是2.20%,只有平安銀行算是奇葩,還只有2%以下,為1.78%。

平安銀行的撥備額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特別是目前資本充足率已經接近紅線,業務開展已經受限的背景下,平安銀行的同志仍需努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00

平安負債結構優勢凸顯,未來新業務價值增長動能強勁 萬劍

http://xueqiu.com/8031555609/25025463
平安在經過兩年的結構調整和新業務價值低速成長後,今年上半年新業務價值重回上升趨勢,成為唯一量價齊升的上市保險公司,實現了價值和規模共同成長。量價齊升主要體現在

1)量提升: 規模保費增長10.42%到1268億元,為行業領先水平,市場佔有率提升0.6%到13.8%。個險渠道保費增長加快,個險新單保費增長18.15%,個險續期業務增長17.45%

2)價值提升: 平安在量增加的同時,更注重價值的提升。上半年新業務價值增長14.2%到101億元,整體新業務價值利潤率從26.4%提升到28.9%,個險新業務價值率從38.9%提升到39.88%。

平安在完成結構轉型後,負債端目前的優勢已經相當明顯,未來新業務價值增長動能強勁,支撐平安新業務價值增長的三大理由:

1)渠道結構:平安代理人渠道佔比進一步擴大,上半年代理人營銷渠道佔比增加到87.73%,銀保僅僅佔7.41%,遠遠優於行業水平。代理人渠道優勢使得平安更能把握未來費率改革帶來的優勢,減少銀保渠道收縮衝擊,提升新業務價值。

2)產品結構優勢:平安保障性保險佔比高於同業,今年上半年壽險新單規模保費保障性保險佔比從23.64%提升到27.56%,儲蓄型保險佔比從76.19%降低到72.37%。隨著保障性保險佔比的提升,未來投資收益對利潤的波動將會減少,死差益將成為平安壽險穩定盈利的最重要來源。

3)負債成本:平安的負債成本亦優於同業,持續不斷的續期保費收入為降低保單成本的重要因素。平安的保單繼續率優於同業,上半年13個月和25個月保單繼續率為92.8%和89.7%。此外,平安上半年的退保率僅為0.8%,遠低於行業平均的1.5%-2.5%水平。

我們再回顧下其他三家保險公司的中報,太保和新華都在向價值為核心轉變,由於銀保渠道佔比相對較高,轉型意味著量的下滑,特別是新華由於銀保渠道佔比很高加上上市沖保費規模,量價出現齊跌。而國壽堅持規模與價值並進的策略,短期衝刺躉交銀保把量做起來了,但是新業務價值增長停滯,在穩健經營的同時,犧牲了未來新業務價值的上升空間。平安在完成本次轉型後,負債端的優勢凸顯,不管是渠道結構、產品結構還是負債成本都優於同業,未來新業務價值增長動能強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366

平安未來新業務價值發展的三個路徑 流水白菜

http://xueqiu.com/2340719306/25075835
在銷售環境不佳的時候,只要穩住首年保費,依靠人海戰術,就能有效的提升新業務價值。人力增長每年百分10,新業務價值就能增長百分10;在銷售環境好的時候,就可以同時推升首年保費和人力,促使新業務價值爆髮式增長。長遠之計,是提高投資收益率,這樣,就會迎來新業務價值的增長的黃金發展期。

===================================================

要思考平安未來新業務價值的增長,首先我們要明白增長的路徑:

新業務價值=(人均保費*代理人數量)*利潤率
在這個公式中,三個要素四:人均每月的保費,代理人數量,利潤率。

在這個帖子裡,我想集中討論前兩個要素。
一、代理人數量的增長是新業務增長的關鍵

先看一張圖:

查看原圖
從這張圖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

1、10年開始,平安首年保費收入舉步不前。尤其是12年,更是沉入谷底。

2、代理人數量穩健增長。10年底45萬人,到今年中期已經55萬人,增長了百分20。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目前平安的保費增長,依靠的是代理人人數的增長。保險的人海戰術非常有意義,人數增加百分20,正常來說,新業務價值就增加了百分20。

二、理財產品大發展後,代理人首年保費無力增長

目前保險銷售的主要是理財類的產品,保險的競爭對手是各類金融理財產品。

在09-10年,平安憑藉萬能險高速增長,萬能險當時號稱每10秒就能賣出一單。但11年4月開始,平安為控制利潤率,將萬能險結算利率調低至3.875,至今一直維持。因此,萬能險的銷售不僅和理財產品沒有競爭力,與其它險企的萬能險相比,也毫無吸引力。

理財類的產品要想銷售得更好,需要的是收益更高。當保險公司提供的分紅險、萬能險,收益超過其它產品的時候,自然就好賣。因此,低息期間好銷售;如果未來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能做到和國外一樣,6-7,那麼,也會好銷售。

三、平安的首年保費還是遙遙領先其它保險公司

查看原圖
四、保費銷售的領先,使得平安的代理人招收、留存有極大的優勢

月均保費:太保連續幾年營銷渠道已經靠兩位數的增長領先行業,但是代理人到今年中期人均FYP 才達到4754 元每月,只有平安產能的62%。而目前,在利率較高時期,太保的月均保費似乎到了已經到了極限。

月均保費的銷售,取決於管理,培訓,保單的設計,銷售的策略,後援平台的支撐……因此,雖然差距巨大,但不是可以複製的。

代理人數量:業務員主要收入來自銷售收入,因此,保費銷售高,意味收入高。同時平安的代理人還可以代銷銀行卡什麼的增加收入。今年以來,平安的代理人增加百分7,但四大保險公司總的代理人人數是不變的。

因此,平安的銷售能力和交叉銷售共同構造了平安銷售的護城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667

中國平安2013業績 白雲之鄉

http://xueqiu.com/3558500669/25350626
「截至2013-09-19,6個月以內共有 20 家機構對中國平安的2013年度業績作出預測;
預測2013年每股收益 3.35 元,較去年同比增長 31.23%, 預測2013年淨利潤 265.88 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 32.61%」
http://stockpage.10jqka.com.cn/601318/worth/#forecast#refCountId=stock_51b14826_190

   不太理解機構們預則的依據。感覺與中國平安的現實差距較大。很想聽聽對於中國平安做過研究的網友的見解。

   作為拋磚引玉,我談一下自己的大概估計:

1)中國平安的盈利分為4個部分:人壽保險,財險,銀行和證券。證券部分很小,銀行大致穩定增長。所以實際就是人壽和財險這兩塊。而這兩塊,投資收益是決定盈利的主要因素。所以我把這兩塊並為一起,統一考慮為投資總收益率。截至2013年中國,中國平安的可投資資金為1.15萬億。總投資收益率為4.9%。

2)其中,固定投資佔比為83.6%(近萬億)。這一塊與股市的漲落無關。

  權益投資佔比為9.4%。其中,通過基金投資股票的佔比為2.5%(287億),直接股票投資的佔比為6.9%(790億)。這790億中,有近500億是買入了幾大銀行。即這1千億的投資,與股市漲落有關係。

   即中國平安的可投資資金中,近萬億的固定投資與股市無關,另外1千億的基金/股票投資主要與幾大國有銀行的股價漲落有關。目前幾大國有銀行的股價依然在淨資產附近。

3)截至到6月底,中國平安四個部分的淨利潤為217億。其中,保險合計127億,銀行74億,證券2.4億(可以忽略不計)。歸於母公司179億。

4)所以大致可以直接判斷,中國平安2013年淨利潤大致在350億左右(或以上)。因為近萬億的固定投資收益與股市無關,銀行收益與股市無關。股票投資大致與幾大國有銀行的淨資產相關(假設股市沒有大漲)。

5)即相比較2012年(200億淨利潤),中國平安2013的淨利潤(預計350億)同比增長為75%。即每股收益大致為4.5元。

我希望看到我的思考在哪裡錯了。但如果沒有認真看過中國平安財報的網友,就不用評論了。我不想爭論,只想與感興趣的網友探討一下。

註:關於中國平安以後幾年可能的增長(年增長超過25%)和必然邏輯,我已經有了大致的思考。但不再這裡討論了。不然就混在一起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453

一些思考(關於玉柴國際、平安、茅台) 金石

http://xueqiu.com/1175857472/25501062
2013-09-27

很早就想記錄這個思考了,今天午睡後很堵很堵。無法繼續日記了,先記錄這個分一分神吧。

之所以把這三個標的聯想到一起,是有原因的,他們互為鏡子。

很多年前就知道中國最好的機械製造企業--玉柴機器控股方玉柴國際在美國上市,但因為沒去炒美股並沒有去看它的行情。第一次看玉柴是2011年秋天和朱文兄談及汽車行業時順便看了一下美股,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股價13元多,淨資產22,每股現金11左右(具體數字不是很記得了,肯定不精確)。當時就給嚇住了,天啊,這是我股海17年見過的最有買入衝動的個股。後來,玉柴就成為了最大的牽掛,因為在視線以內的國內、港股、美股三大市場的中國公司中。論安全程度、潛力,沒有任何一個標的能和玉柴比。

2011年末,粗略瞭解過玉柴國際後寫了一個短文《玉柴國際》 。其實關注玉柴的人很少,國內的投資者那時更關注如日中天的濰柴,把玉柴當煙頭。從1992年開始和玉柴打交道,那時濰柴是什麼?兩年前記錄過一些碎語: 《關於玉柴濰柴》 。呵呵,這個行業和人討論基本上就是聽各種牛彈各種樂器,一個字:嘈。大家都喜歡大眾情人江鈴啊、威孚啊、濰柴啊,呵呵,這個行業自己最不喜歡和人爭論,這些標的不看,但我知道當時持有它們和持有玉柴到現在區別會是很大,這個區別包括睡眠質量。當時有幾個朋友據此在12-13元左右買入過玉柴,我當時沒有買,我一直等,之後看他們博客知道都在15-17元之間賣了,持有的時間都在幾個月。那時把玉柴當煙頭的都是行業外的人,確實是應該賺這麼多。當時自己曾經說過,「玉柴不是煙頭,是整條未開封的中華煙丟在地上沒人撿」,言猶在耳。我等到它漲起來,又等到玉柴跌下去,一直觀察了將近一年,才動手,原因只有一個:我第一次買美股,不熟悉那個市場。 《海外中概跟蹤》 大致記錄了那段歷史。(其中的新能源另文記錄)。這段記錄一直記錄到買入玉柴後就沒再繼續了,甚至美股市場也看得少了(其實新能源漲幅更大,十倍的都有)。憑記憶回憶一下玉柴在2012年低位時的數據吧:股價是淨資產的一半、是每股現金的七成,市值不到5億美元。我好玩地設定一個目標,股價到現金的一半我就動手,因為玉柴確實是異常冷門,還是有機會再次發神經的。結果當然是永遠地沒有到那個位置,最後是遠高於這個價買入。不知道有生之年還能不能看到像玉柴國際這麼便宜的標的,那種全體無理性做空中國股票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今天玉柴國際價格24.19元,很貴嗎?市值不過區區9億美元而已,這個市值和玉柴機器年銷售額比,再看看那些什麼江鈴濰柴威孚的數據,高下立見。

簡單回顧一下玉柴不禁想,是什麼使玉柴出現了這個大漏?很重要的一點是玉柴受關注度極低極低,號稱最有水平的投資者云集的雪球也沒有一個人對玉柴有客觀深入的分析,懂的懶得說,不懂的唾液橫飛滔滔不絕,以大篇幅的論述來證明自己水平高。人,真是奇怪的動物,說服了別人,別人認為你正確你就真的是正確了?正因為玉柴關注度極低,所以長期中華煙整條丟在地上沒人撿。不自禁想到自己的壓倉股中國平安,買入它是因為安全安全加安全。毫不懷疑平安的長期穩健性,但對於平安的股價,在玉柴這面鏡子的映照下,就開始懷疑了。中國平安是兩市中最多人關注的幾隻藍籌股之一,而且是長期的,關注度和它比肩的只有茅台。從它上市以來就一直被各路人馬虎視眈眈廢寢忘食拿高分辨率顯微鏡看了又看天天看,天天有無數的各種分析文章湧現。自己居然還一直認為四十元以下的平安是好價格,呵呵,現在想來好笑,兩個字:天真。這樣備受關注的熱門中的熱門股,除非出現事件性的黑天鵝事件,不然哪裡會有好價格?長期研究跟蹤平安的幾乎都是價值投資門內最有腦的那幫人,這個無比龐大的群體博弈的結果,平安會出現顯著低估的機會微乎其微,即使有,我相信也是稍縱即逝,不會是現在這樣長期橫盤。現價的平安,不過是平常價而已,黃金價買黃金,是消費不是投資。

好股到處有,難的是有好價格。如何獲得好價格?只有一個字:等。

不妨想像一下,這是一場拍賣會,被一萬雙眼睛死死盯住虎視眈眈磨拳搽掌隨時準備出價的標的,被低估的可能性有多大。看到這麼多群情洶湧的人群,應該扭頭就走洗洗睡才對。人少的地方雖然不一定安全,但人多的地方撿到寶的機會也少,人多的地方真的不要去,搞不好人踩人就麻煩了。即使它是平安,甚至是茅台,又如何?

2011年底就開始反感如日中天的白酒股,2012年開始之際忍不住也吐槽了一段《消費是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還有一些零星的冒天下之大諱唱衰白酒的的論調小圈子裡發洩一下。不知道有沒有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心理呢?哈哈,自己知道就好,又不是要證明什麼。不禁又回想起那段滿倉五糧液及其認購權證的歷史。白酒的水有多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重倉過的就知道了。

之所從玉柴國際想到平安又想到茅台,是因為見很多自己關注學習的朋友在茅台從頂端259元跌下來180附近大手筆買入過茅台。那已經是今年年初的事情了,之後三月十四日這個自己很重要的日子之後很少去他們的博客學習圍觀了,不知他們後來是怎樣操作的呢?我記得180元那時見過一些豪言,說160全力買入,140賣房賣車砸鍋賣鐵買入。今天收市茅台134元,前天是133元,不知這些朋友是興奮地買入還是心裡打鼓打到鼓聲震天響呢?他們睡得好嗎?這是自己的思考記錄,那些我敬重的朋友我不會去調侃他們,他們的操作體系和自己不一樣,沒有可比性。

不過當初在180很多人高呼買入的時候,自己還是難忘一個吃過大虧的經驗教訓:對於領導市場的熱門藍籌股、市場的風向標、大眾情人眾星捧月的明星股,一旦出現持續下跌,出現踩踏事件幾乎是必然的,就會牆倒眾人推,就不會是一時半會的事情。歷史教訓是會跌很久很久,少則一年,多則幾年。何時反轉不是什麼PB等數字指標,而是它變得不受關注了,被棄之如敝履之時。先是會被瘋狂踩踏,直到變成地底泥被罵到沒人想罵才會反轉。這種市場關注度極高的巨大體量藍籌股會被參與者的集體情緒所裹挾,一旦開始向一個方向運動,按歷史經驗一年半載是不會轉向的。沒有任何人和機構有能力螳臂當車。前天(9月25號)茅台跌至三年前的歷史低價133元,茅粉但斌又忍不住出來吆喝了:「持有茅台和騰訊10年與8年是一個理兒,但有人就想不明白這個道理!」自己當然明白和但斌是不能比的,不過,想忽悠我?沒門!別說是但斌,就算是巴菲特來,我也選擇相信自己從親身教訓那裡獲得的經驗。

好股須好價,這是個並列的條件。任何人說好股不需要好價,只需要像聰明絕頂之輩一樣買了就不賣的言論就是大忽悠,按范偉的話:「請直接撥打110」。

玉柴國際、中國平安、茅台,都是好股,不同的是玉柴國際有跳樓價,平安有平常價,至於茅台?徒手接飛刀就是說這個。我可沒這個功力,誰有誰去玩,咱不妒忌,由衷地佩服並欣然圍觀鼓掌,這絕對是真心話,不調侃。

分神的結果是沒有那麼堵了,剛看舊文去年的《全年廢話和吐槽一籮筐》 ,今年和去年相比明顯就是廢話大幅減少,真好。這篇舊文中有一句話倒是茅台的真實寫照:「關於抄底:從二樓跳也有可能被從28樓跳下的砸中誤傷。」

這幾天還要記錄一下新能源LED產業,感受就兩個字:巨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29

中國平安可轉債分析:優先認購權到底值不值錢? 為夢想轉型

http://xueqiu.com/1208469199/26185922
分析的問題是:優先認購權到底值不值錢?

      41.33的平安正股和100的平安轉債哪個值錢?這幾乎沒有可比性,轉債不但保底,還有利息收入,還可以質押回購加槓桿,股價上漲時候,轉債一起上漲。無論如何100的平安轉債價值遠大於41.33的平安正股。因此,如果22號時候,平安正股價高於41.33,優先認購權當然值錢!最簡單的套利方法是賣正股配轉債,這樣不管正股上漲下跌,都能完成套利。
      但如果22號時候,平安正股價低於41.33呢?是否還值錢,或者說平安股價低於多少了,這個優先認購權就不值錢了?

最近一次大盤股發轉債是民生轉債200億,拿兩者做個比較剛剛好。

利息比較:
民生:票面利率:第一年0.6%、第二年0.6%、第三年0.6%、第四年1.5%、第五年1.5%、第六年1.5%。債券到期償還:在本次發行的可轉債期滿後五個交易日內,發行人將以本次發行的可轉債的票面面值的106%(含最後一期年度利息)的價格向投資者兌付全部未轉股的可轉債。
平安:票面利率:第一年為0.8%、第二年為1.0%、第三年為1.2%、第四年為1.8%、第五年為2.2%、第六年為2.6%。債券到期償還:在本次發行的可轉債期滿後五個交易日內,發行人將以本次發行的可轉債的票面面值的108%(含最後一期年度利息)的價格向投資者兌付全部未轉股的可轉債。

平安轉債的利息收入高於民生轉債。

優先認購比例比較:
民生:轉股價:10.23,每股配售0.885元可轉債; 配比:0.885/10.23=8.65%
平安:轉股價:41.33,每股配售5.432元可轉債;配比:5.432/41.33=13.14%

平安的優先認購比例高於民生,這對於希望獲配轉債的機構來說,有更大的動力來搶權。

其它轉債條款對比:
下調轉股價,強制贖回和回售條款都是一樣的,唯一區別是平安是次級債,所以:本次可轉債的債券持有人在公司破產清償時本金和利息的清償順序位於其他普通債權人之後。

我們先假設,平安6年內不會破產,那麼平安的可轉債條款明顯是優於民生的,而且配售比例大,機構搶權的動力也更足。

那回顧一下民生當時的情況:假設當時民生在申購日以收盤價9.99賣出正股配轉債,轉債開盤價為105.5,同時正股價為:9.56,轉債溢價:(10.23*1.055)/9.56=12.8%,套利收益:((9.99/100)*105.5)/9.56=10.24%,差的2個多點是因為9.99的正股賣出價低於10.23的轉股價2個多點。
而實際上,如果你把握得更好一些,申購當日更高價賣出正股,轉債上市後找更好的價格換回正股,那麼套利的空間可以達到20%左右。

根據上面的對比,平安轉債上市首日的溢價不應小於民生,因為:
1、平安的股性更活躍;
2、平安的轉股價僅相當於1倍內含價值,而民生轉股價1.6PB左右;
3、平安轉債的利息更高。

那麼來回答前面的問題,當22號,平安正股低於多少的時候,優先認購權就是雞肋了呢?
假設收益小於5%時候就是雞肋了,那麼如果平安轉債溢價10%,即股價低於轉股價5%之後,即低於39.26後就是雞肋了。如果平安轉債溢價15%,那麼股價低於轉股價10%後,即低於37.2後,就是雞肋了。

綜上,我認為:
1、平安轉債本身具有足夠的吸引力,且配售比例高,機構有足夠的搶權動力;
2、平安3天內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平安轉債的優先認購權有明顯的價值,建議大家珍惜自己的權利;
3、平安未來2天上漲搶權的可能性存在,22號平安的股價如果高於轉股價,股價越高,理論的套利空間就更大。
當然,看好平安短期內大漲的就不用賣正股套利了,直接掏錢配轉債即可。

最後,補充一點,轉債的溢價程度一般是正股越跌越溢價,正股越漲越不溢價,到130%以上,基本就和正股一樣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367

讀書札記131211日本史(三) 奈良時代 和 平安時代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12/11/%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31211%E6%97%A5%E6%9C%AC%E5%8F%B2%E4%B8%89-%E5%A5%88%E8%89%AF%E6%99%82%E4%BB%A3-%E5%92%8C-%E5%B9%B3%E5%AE%89%E6%99%82%E4%BB%A3/

良辰美景奈何天   賞心樂事誰家院 (牡丹亭)

讀書札記131211

日本史(三) 奈良時代 和 平安時代

掌門執筆

 

〈奈良時代〉公元710年至784年

11平城京,即奈良城,呈長方形,內建王宮、政府建築、道路和寺廟,體現國家的權力和財富,彰顯 “大寶法典” 強調的層級和諧的社會概念。

平城沒有城牆,反映日本孤懸海外,不用防禦遠方的入侵者;同時也反映國內沒有足以威脅的強敵。 這是個安全感十足的時代,*** 短暫的安全感消失之後就永不恢復,未來的城市全都壁壘森嚴,高堡深池。

日本國君這時正式採用「天皇」的稱號, 自信是天照大神的後裔,獲賜 鏡劍玉 三神器 以統率宇內。 按照大寶法典的規範,社會分為三個等級:貴族、良民和賤民。 天皇作為大祭司保留著重要的神道儀式成份。

政府架構思想上仿唐制,但落實上相同之處很少。 從未採用科舉制,*** 阻截了階級流動,使後世的日本成為僵硬的等級世襲社會,影響極之深遠。

總的來說,這是 “具有日本特色的現代化改革” ,社會上層改革有之,然而毫不向下層 “開放”。 平城體系是為了貴族的利益而打造的。***

 

12這是個貴族獨領風騷的時代,未來主人翁武士階級尚未興起; 這也是個追求文化建設的時代,渴望擺脫蒙昧野蠻,早日趕上泱泱中國。*** 以佛教為中心的全國性質政教建設, 與及以貴族為中心的文藝和生活品味養成是這個時代的精神。

 

平城朝廷不惜工本,派出了九個遣唐使節團。*** (註:日本前後只派過15至26個遣隋唐使團。) 引進中國事物之豐富令人稱奇,今日皇家倉庫 “正倉院” 內收藏的唐工藝品仍達9,000件之多。

奈良城木結構的 藥師寺、唐昭提寺和東大寺, 與及其內設置的塑像繪畫等藝術珍品反映貴族階級不殫國力,追求文化的熱心。

 

13平城有規劃地施行意識形態統治, 建立出以京師 東大寺為首的全國性「國分寺系統」。 *** 朝廷以 “護國寺” ,貴族以 “家廟” 形式建設佛寺,單京城最終建寺48所。當真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其時天臺諸宗尚未輸入,日本的佛教欠缺玄學教義,奉行的是 藥師、四天王和觀音崇拜;僧人有家室,本質上是系統的主持祭司。 佛教作為上層信仰,僧人作為新興智識階層和行政官員,有力地參予,甚或主導京師政局,*** 就如基督教僧侶在中世紀歐洲的地位一樣,政即是教,教即是政。

貴族階層不受制約,迅速墮落,到了頗為荒唐的地步,最終釀成「道鏡醜劇」,結束了奈良時代。764年 孝謙(女) 天皇任命面首僧人 道鏡為太政大臣, 兩年後上尊號 “法王”。770年道鏡竟然圖謀大寶,幸而天皇及時逝世,朝臣聯合行動將他放逐。 平城朝政混亂,可見一斑。

 

 

781年有為的 桓武天皇登基。 784年放棄平城,另營新都,以避開力量強大的佛寺系統。 794年仿長安城的 平安京(今日京都) 落成,不准奈良諸大寺的總部遷進。

〈平安時代〉794年至1185年

14平安延續著奈良的政治宗教結構而作出若干調整,中央官制精密化提高了行政效率,但也有利於權臣把持朝政,架空王室。*** 地方開始盛行莊園制***,並且成立民兵組織,埋下日後封建割據的種子。 總之,中央一味只顧京師的權力鬥爭和文化建設,與地方日益疏離,決定了日本未來長期亂世的格局。***

較為有趣的一點, 為了阻抑奈良傳統諸宗派,桓武扶持了 天臺宗和密宗兩大派,這兩派在理論和實踐上都願意遠離政治。 805年 最澄大師在 比叡山 開山創天台宗 延曆寺;不久 空海大師在 高野山 開山創 真言宗 金剛峯寺。 兩宗本山都建於山上,有別奈良諸派建於城市。*** 佛教勢力於是離開朝廷中央,推向民間,並轉為盤據地方。

 

平安朝的都城生活與奈良最大的不同,就是對唐風的模仿減退。*** 反映在宮室建築上面是發明了 “寢殿造” ,不對稱的房間和走廊格局,使屋舍與花園池塘渾成一體,風格自由,堪稱極品。

無可爭議的最大成就當屬文學,日本貴族婦女發明了本國標音文字「假名」,使得敍事文學呈現爆炸性發展。**** 女性散文家 紫式部 的《源氏物語》和 清少訥言 的《枕草子》傳頌千古。 之前,文用漢字,體是詩歌。

 

平安時代歷時近四百年,粗略分為兩期:前期藤原家擅權,政局平穩; 末期平源兩家武鬥,政局急劇崩壞,武家抬頭

15藤原氏擅權二百年

前篇提及滅 蘇我氏的功臣 中臣鐮足,獲天皇賜姓藤原,開藤原家門。 藤原氏累世為外戚,權力扶搖直上, 857年 藤原良房晉位太政大臣,正式全面把持朝政。 次年,其外孫嬰兒 清和天皇登基,上位攝政。 嬰兒登基和非王族攝政當時都是 “新生事物” ,但很快便成為慣習。 清和成年,良房拒不還政,藤原家成立機構 「政所」 ,政出私門。 繼任人 藤原基經採用「關白」稱號,此後「攝政關白」即國家行政首長,世代為藤原家囊中物。*** 天皇遂淪為名義和儀式上的領袖,有如阿拔斯王朝後期的哈里發一樣。

十世紀末葉是藤原氏的頂峯期, 藤原道長 實際統治京都三十年,四個天皇是他的女婿,另三個是外孫。 他作了一首和歌,歌中有云 “此世即我世,如月滿無缺。” 奈良的 “春日神社” 和 “興福寺” 就是藤原家的祖先神社和家廟。

 

同期,日本佛教產生一項重大變化, 僧人 空也 和 源信 開始宏揚「淨土宗」阿彌陀佛救世思想。 淨土信仰摒棄深奧教義,主張 “信者得救” 的外力救濟方式,在下層社會大行其道,氣味近似西方的基督教。 淨土教會容易團結農民,成為農民暴動的温床,直至近代。

 

《日本史 Japan: From Prehistory to Modern Times》(1981)  John Whitney Hall

中文版:中國出版集團 “世界歷史文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92

平安副總談互聯網金融經驗教訓:沒人真正明白互聯網金融是什麽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23/57320.html

i黑馬了解到,中國平安執行董事兼常務副總經理顧敏近日傳出離職消息,或將離開平安加盟順豐。這位負責平安創新業務副總,是互聯網金融的親歷者。對於平安創新的經驗教訓,他總結了這樣5點。第一,是大家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圍繞一個問題,而不是圍繞一個解決方案做事情,我覺得過往我們犯的錯誤,或者是教訓,是我們認為我們找到一個解決方案,圍繞一個解決方案去嘗試把它推給客戶,這樣是絕對是不行的。我們現在的做法是,比如我不知道我們的解決方案是什麽,但是我知道有一個問題,客戶的方便性的問題,客戶的安全性的問題,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去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根據問題去設計解決方案,我覺得這是最重要,這跟金融機構的傳統的思考方式其實是非常不一樣的,金融機構傳統的思考方式是我有這個產品設計好了,我想要給到客戶,所以這個是一個先有解決方案,也就是先有產品,後去找問題這樣的。第二,跟第一個其實是很相輔相成的,就是永遠讓客戶告訴我們什麽是對的,什麽是錯的,我覺得這個是很重要的。這又回到客戶至上的邏輯,實際上更加重要的是在執行層面。你每天要做很多決定,當你做一個很具體的決定的時候,你的想法到底是說,我要先丟出去給客戶試一下,兩天之後再回來改,還是說我盡量改,盡量改,我假設客戶會懂這些東西,我再推出去。這里有很多執行上的東西,而且會有很多文化上的東西。如果說我假設客戶希望客戶告訴我什麽是對的,什麽是錯的,那麽我作為一個主管的話,就不會太在意我東西出去之後客戶不喜歡,我反而會在意為什麽這個東西推出去之後客戶不喜歡,你超過兩天都沒有把它改掉,但是如果沒有這樣徹頭徹尾的文化,你更會在乎的是,你推一個東西出去,客戶怎麽會把你罵了一塌糊塗。我們任何一家企業,他不會給你說他是以產品為中心,都會說他是以客戶為中心的,但是客戶為中心落到執行層面的話,就像我剛才說的,我要告訴我每個同事,你想好了力求完美把產品推給客戶,還是說你不要假設你能夠代表客戶,而是你要把產品推出去,並且建立一個很快速的應對機制,快速收集客戶反應,碰到問題可以調整,這樣的程序跟能力,這個我覺得是很不一樣的地方。第三個教訓就是所有的東西,其實最重要的必須要快,只要快,你錯了也沒關系,因為你錯了之後調整的快,改得快,你推一個新的產品,客戶不喜歡,你撤得快,或者客戶不喜歡這個顏色,你改得快,客戶認為這個流程不需要,你改得快,這就是所有東西的精髓。所以這三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你要圍繞客戶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讓客戶來告訴你做什麽事情,要從能力上,包括整個系統架構,甚至文化上都要建立一個我很快,我遇到問題馬上解決的機制,這個其實不太容易,我覺得我們花了很長時間真正認識到這些。第四,團隊跟人是絕對的,團隊跟人是推動整個事情的關鍵,如果沒有Martin(平安金融科技董事長吳世雄)他們這個團隊的話,我相信我們的萬里通可能還在某個地方摸索當中。最後,我覺得很重要的是,真的不能假設自己知道什麽是互聯網金融,到現在為止也覺得自己不明白什麽是互聯網金融,當然坦白講我個人認為,我也不認為全中國有任何一個人明白到底什麽是互聯網金融,所以可能要意識到,當自己不明白的時候,要多做一些嘗試,謙虛一點,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多看看別人在做什麽,這四五點是過去幾年,對平安,或者起碼對於我個人或者說對我們創新團隊很重要的教訓。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張睿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772

馬明哲在平安互聯網金融戰略發布會演講文字實錄

來源: http://xueqiu.com/2340719306/27154301

1月16日消息,平安集團在上海舉行平安互聯網金融戰略發布會。平安集團董事長兼CEO馬明哲在發布會上表示,金融互聯網是改良式,但互聯網金融是顛覆式。他認為十年內60%以上的信用卡都將被取代,金融機構網點的前臺將會走向四化:小型化、社區化、智能化、標準化。  以下為馬明哲講話實錄:  馬明哲:今天我們有老朋友,有新朋友,我們非常感激你們不遠千里,有來自香港,來自北京,來自廣州,來自不同的城市,來參加我們今天的茶話會。今天我們茶話會內容,不是新聞發布會,也不是產品發布會,我們想在新春到來之前,借此機會第一是感謝各位對平安過去二十多年的支持,第二是借此機會和在座各位朋友進行一個交流。平安有更多的一些信息和大家進行更為深入的交流,也借這個機會和我們在座的朋友,我經常看你們的文章,很有深度,很有啟發性,經常拜讀你們的大作,今天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來交流。今天,我和我們的同事在一起,我先開一個頭,稍微系統一點,介紹一下金融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平安怎麽來理解,不一定對,請各位批評。然後,平安是怎麽想的,平安下一步怎麽做,借今天這個茶話會,談一下簡單的想法。  平安成立到今年是26年,平安從無到有,從小到大。26年前,我們只有三個人,到今天走過了一條非常不容易的路。平安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複雜,我們一直保持著平安強大的生命力和競爭力,一直沒有減退,而且越做越強,這26年來,平安全體同事也是非常努力。剛才介紹的時候,我們在座的都是金融互聯網界的精英,今天也會和各位作一個有深度的交流。今天我和各位交流,主要是三點:第一是互聯網金融;第二是平安的互聯網金融戰略;第三是平安互聯網金融的不一樣。我希望最後在我結束的時候,讓大家更加了解平安是怎麽想的,未來是怎麽做的。  首先談談我們對互聯網的理解,班門弄斧了,在座的都是前輩,你們比我們了解得更多,我只是從不同的角度,從一個金融工作者的角度談談我們的理解。可以肯定,我也相信這句話,互聯網一定會給整個人類社會、經濟,各行各業帶來更大的影響。為什麽呢?我們可以看人類社會,是從一個無序的、洞穴生活的原始社會到今天的有序社會。互聯網的到來改變了舊的秩序,建立了新的秩序。無序大家很清楚,什麽叫有序呢?我們走出這個大門現在有紅綠燈,各行各業有各行各業的規矩,在整個社會里,我們從中央的領導,由國家主席到村長,在座的同事有博士學位、碩士學位,也有學士學位;職位也有高低,有科長、有處長、有部門經理。但是互聯網的到來,無論你是貧富、貴賤,都可以在一個平臺上進行交流。所以,無論你在新疆、深圳、上海,你都可以在同一時間進行交流。新的秩序改變了過去的等級和距離之分,打破了層級、消除了距離,讓信息對稱起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互聯網本質上還是讓世界縮小了。我們可以想一想,從這里可以想各行各業,包括金融業,它會發生什麽變化呢?互聯網肯定會改變社會的經濟、文化,各行各業。當然,給金融業肯定會帶來很大的變革,我用了一個詞,叫牽引著帶。肯定是這樣,互聯網未來會帶來很大的變化。什麽變化呢?  我們再看看對互聯網和金融的理解,很多理論工作者將金融兩個字講得太複雜了,我用一種非常通俗的方法來講一講我理解的金融。金融,金字是錢,融字是交易。金融的本質也是一個中介,讓有錢的人去錢生錢,讓需要錢的人借錢生錢,就是這樣的一個中介。無論你是保險,無論你是銀行,無論你是證券,都是在做這樣一件事情。可能在座的朋友會問,互聯網會對金融產生什麽影響?影響是很多很多方面。上次在複旦[微博],我曾經簡單地說了一下,在這里,也可以稍多一點點介紹一下我們的分析。舉三個例子:第一個,十年內,60%以上的信用卡沒有了,被取代了;第二個,十到十五年內,大部分的中小金融機構的前臺由互聯網的企業,非金融企業來取代或者代替;第三個,金融機構網點的前臺將會走向四化:小型化、社區化、智能化、標準化。為什麽呢?我們在後面解釋一下。  首先我們舉個例子,為什麽會取代現金呢?我們可以看看在世界金融業里面,除了貨幣以外,鈔票以外,出了支票,支票到了信用卡。那麽支票出現也取代了很多的現金,信用卡出現也是取代了現金。現在在發達的國家,在中國也是一樣,實際上只是零用的現金在花,稍大一點的金額都是用信用卡。那麽中國比國外發展得更快,一步跨過了個人支票的時代。信用卡是取代了現金,未來我們足以相信,移動的任何設備可以進一步取代信用卡,更加取代現金。科技的進步給互聯網移動的設備,包括手機,取代現金是肯定的。我們可以看看,在肯尼亞、海地等農村,50%以上都是用手機取代了現金。我們看看瑞典,95%的現金被取代了,因為用手機來取代信用卡,比信用卡更便利、更方便,而且生活的場景更多,信用卡還是要通過一個媒介來進行刷卡,手機更加方便,無接觸的這種支付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一樣的方便。所以,平安怎麽辦?我們舉三個例子,為了迎接未來科技的轉變,我們必須要快速地迎頭趕上,所以我們在1月16日開始測試壹錢包,我們希望壹錢包將來能夠創造不同的生活場景,逐漸地用它來取代信用卡、取代現金,我們相信10年60%還是保守的。5年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到10年的時候回頭看,這是一點都不過分的。  第二個,十到十五年,中小金融機構的前臺被取代,為什麽?我們可以看看,臺灣的利差是0.97%,香港的利差是1.53%,在中國銀行(2.50, -0.01, -0.40%)的利差還有2%到3%,銀行的主要利潤還是來自於利差,我們可以支持到前臺機構網點的成本。利率自由化之後,特別是互聯網出來之後,包括騰訊,包括阿里,他們創造了很多新的產品和工具之後,實際上利率自由化已經來臨了。我們可以看看,為什麽蘋果自己不生產手機,還有HP,他們都委托富士康去做呢?因為富士康生產一臺手機的價格只是相當於他們的70%,當我們的競爭到一定程度,到我們的利潤空間被縮窄的時候,金融機構為了生存,只有采取這樣的方法,通過外包,才能讓它生存下來,所以這個選擇是無奈的、被迫的,你不得不走這條路。  第三個,金融機構的前臺,包括我們的機構網點肯定會走向四化:小型化、社區化、智能化、標準化。  剛才講了第二個部分,平安會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第二個,應對變化,平安下一步會推出小微型的綜合服務網點,來逐步改變新的金融策略。之前,我問了一些媒體朋友,希望我講什麽,新聽聽朋友們的建議,先把這些問題作一些簡單的回答。傳統金融,金融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究竟各自的競爭優勢在哪里呢?我們先看看傳統金融,過去的傳統金融,我們在座的都是金融專家,你們都很清楚,它是渠道為王,產品驅動。何為渠道為王呢?我占了好的地點,我有更多的網點,我有更多的人均銷售產能。我單點、單片盈利更好、營收更高,單點單店單人的人均產能更好。再加上我的產品多,我產品特色好,這就是我傳統金融,過去持續了上百年,它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看看金融互聯網是什麽樣的,我認為還是傳統金融,只是利用了互聯網來提升遠程的服務,讓客戶的服務會更好一些。那麽再看看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的戰略完全是不一樣的,它是流量為王,從服務入手,最終還是價格驅動。我們看看很多發展的電商,為什麽發展這麽好?  實際上很簡單,把地面開商店的錢和人力成本,通過網上,把利益讓給了消費者,所以發展很好,而且它選擇很多,看看我們的電商,成功的電商選擇很多,價格很便宜,服務很好。但是,它必須基於流量的基礎上,流量為王,客戶體驗非常關鍵,最後還是價格。  所以三者之間是有區別的,傳統金融、金融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這三者之間是有區別的。兩種不同的模式,一個是從右到左,一個是從左到右,金融互聯網首先是金融開始,然後到服務,到市場;而互聯網金融是從體驗和服務開始,再從產業和市場再到金融,它是一個邏輯上反過來的。那麽這里的結果我們可以看一看,一個Barnes & Noble,它進入互聯網也是蠻早的,去過美國讀書的人都很清楚。到今天,跟它一樣的亞馬遜[微博],它的市值是1800億。我把它稱作一個是養牛喝牛奶,一個是做牛奶生意,金融互聯網的特點就是利用互聯網,那麽金融互聯網是改良式,但是互聯網金融是顛覆式的Barnes & Noble2011年開始一直在虧損,門店一直在收縮,亞馬遜[微博]也是從圖書開始一直到今天,這個差距太大了。看到這個差距,你會感覺到這是蠻恐懼的一個例子,其實是很現實的例子,金融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也是這樣,最終的結果也是一樣。一個是養牛喝牛奶,一個是造一個市場,去賣牛奶,這是一個最典型的案例。那麽互聯網的未來,我們覺得會走向移動化、智能化和雲計算。  互聯網的大數據對金融業的影響會很大,Jasky(音)告訴我一個信息,三大工作的首要工作就是大數據和雲計算,我們也在努力地和國外很多機構合作,包括MID,我們有成立獨立的項目,包括在中國,我們也有好幾個獨立的項目,在研究全球大數據和雲計算最新的發展。我們很多人都在談大數據,把大數據說得很玄乎,實際上大數據在使用時必須有時間的長度和寬度,一家金融機構所擁有的數據是絕對不夠的。我是一家最大的銀行,我就是最大的數據,不對,這是信息。  大數據現在已經擴展到每個人,他的特征有3600種特征,我們這幾年也稍微改了一下,五個方面,一個是Who,一個是Where,一個是When,一個是What,一個是How,你是誰?你在哪里?什麽時間?你是什麽?我們怎麽去做?要將金融嵌入到生活環境,嵌入到人的行為,誰能夠進去,誰就成功。所以金融的數據,任何一個行業,你掌握的數據都是狹窄的;任何一個數據如果沒有時間的長度,你也是狹窄的,不可以稱為大數據,我們說ST有它的寬度,還有它的時間長度,才可以稱為一個真正有用的大數據。如果不能轉為現實價值的,就是信息了。平安在這方面,我們也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希望能夠走在行業的前列。剛才我們談到4個W,1個H。平安怎麽做呢?在這里簡單地介紹一下。  平安的戰略,我們希望成為中國,今後是全世界領先的個人金融服務提供商。那麽傳統金融和非傳統金融兩種模式。在過去,大家也經常看到平安講的,一個客戶、一個賬戶、多個產品、一站式服務。我們還是提供金融服務,我們希望將保險的客戶遷徙到這里,銀行遷徙到資產管理、財富管理,這是我們的傳統戰略,另一個是非傳統的,一個客戶、多個賬戶、眾多產品、多種服務,從金融服務到生活服務,就不單只是金融服務。所以,我們的遷徙從非金融的客戶遷徙到金融,金融的客戶再相互遷徙,所以我們是兩條腿走路,要成為領先的個人金融服務提供商,我們是兩條腿走路。  那麽,為了實現互聯網金融,我們將金融嵌入到衣食住行玩330個生活場景,我們希望它能夠帶來一個簡單、便捷、安全、有趣的生活。那為什麽選衣食住行玩呢?按照馬斯洛的個人心理層次需求,人在解決了生存問題和安全問題,再上一層就是社交的需求,再上一層就是自我受到尊重的需求,最後就是自我實現。實際上在解決安全以後,社交是非常重要的,然後自我實現。所以,平安的定位叫社交金融,那麽在人的生活當中,我們大家也很清楚,在生活當中是什麽最重要呢?一個人一輩子買一套房子,買一部車,然後是醫療健康、教育培訓,這是人開支最大的。我們做金融,找到人開支最多的是什麽?房子、車子、金融,以及與此相關的生活場景,去提供服務。有些離我們比較遠的,我們就不去找了。醫療健康,在人的生存、安全解決了之後,醫療健康也是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在衣食住行玩方面是這樣考慮的。  那麽,為了實現衣食住行玩,我們做了Hot(音)和spot(音)Hot就是它的核心,Spot就是它的分支,5個Hot,初步有333個Spot,圍繞著人的3600個可能不同的生活場景和行為,圍繞著從金融擴大到人的生活環境,這是我們下一步要做的移動化、智能化和雲計算,整個戰略的脈絡是想這樣走。  剛才也講了,我們五大門戶,包括壹錢包、天下通、一賬通、萬里通和一鍵通,我們各個通的老板都在這里,他們有很多的話都想告訴你們,所以你們有什麽問題都可以請教他們,我是向他們學習的。實際上做這個服務最終的目的是什麽?我們是三留,留住資產、留住積分、留住健康。你最終提供最核心的服務在哪里?  我們有些媒體報道,馬明哲跟馬雲[微博]、馬化騰幹起來了,實際上不是的,我們都是好朋友,我給他們講的,騰訊有騰訊的特點,阿里有阿里的特點,平安有平安的特點。騰訊是從社交通訊開始,到遊戲,逐漸進入到各行各業,到金融。阿里從電商開始,進入到各行各業,也在進入到金融。那平安,我們還是在金融、健康兩個支柱上,我們是做金融的,我們希望在金融和健康兩個支柱上有一個深度的理解,我們是從現實的生活金融開始,立足於健康,所以大家可以共存的,並不打架,我們也是好朋友,我們也是在一起很開心,我跟他們在一起很開心的,他們兩個我不知道,但我覺得還好了,在一起大家有說有笑,還是比較開心的。  所以,我們要做社交金融,為什麽我們可以呢?第一個,源自平安25年綜合金融的經驗,我們對金融業的深度理解和我們的專業;第二個,對消費者的深度理解,我們在幾年前也開始重新認識消費者,消費者的需求、客戶的體驗;還有我們對現在科技的把握和應用,源自我們以社交金融為核心的移動平臺。我們的信心是來自於這三個方面。  有三個層次:第一個是從30萬的平安人開始,跟他們不一樣,他們是從大眾開始。我們還是立足於30萬的平安人開始,當我們覺得這個東西很好用,很方便,我們再逐步推向8000萬的平安客戶,我們的基礎不是先從大眾開始,從自己開始,然後再推向8000萬的平安客戶,然後再逐步推向社會,我們是這樣的一個層次。而且,我們有足夠的耐心,我們有足夠的資源,我們也足夠專業,我們一步一個腳印,推進這個互聯網金融。到了第三個,平安互聯網金融的不一樣,剛才講了一個是互聯網金融,還有平安的互聯網金融,第三個是平安互聯網金融的不一樣。  那麽,平安互聯網金融,我們把它稱為三大功能,第一個是管理財富、管理資產,這是我們的核心。第二個是管理健康,平安有數千萬的健康保險客戶,我們從管理健康開始。第三個是管理生活,很多的財富和健康的生活場景跟生活是緊密相連的。  在管理財富方面,我們的主張是賺錢、省錢、借錢,還是剛才我們講的金融,讓有錢的人錢生錢,讓需要錢的人借錢生錢。所以,我們還是圍繞著我們的核心,賺錢、省錢、借錢。怎麽賺錢呢?當然很多很多了,平安本身就是金融集團,它有很多的產品,這是一方面,我們希望能夠建立一個市場,銷售所有金融機構的產品,單單平安的產品還是不夠的。  舉個例子,像陸金所我覺得有兩大特點,第一是信用,下一步會逐漸推出個人信用評價,每個資產都有資產評級,這是平安陸金所,它會對所有資產進行評級,會對每一個人的信用進行評級,這些評級有的是公開,有的是不公開的,但都是為大眾提供服務的。  陸金所最核心的競爭優勢有四個:  第一個,成本低,因為我們有分行沒有支行,所以我們的成本肯定比所有金融機構低;  第二個,產品多,不僅是平安的產品,所有金融機構的產品我們都會銷售;  第三個,流動性好,現在很多的金融產品,央行的資金緊張,實際上有很多的理財產品、信托計劃,有很多基金一旦買下來就動不了,所以在我們的資本市場里面有很多錢被鎖住,像堰塞湖一樣,流動不起來,大家知道,一個資產不流動的話,是不能體現它的價值的。當2008年美國金融風暴,出現問題的時候,很重要的就是它缺乏透明度,讓很多資產包了一次又一次,包了一次又一次,這個風險早就在聚集,大家都不知道,因為它缺乏一個平臺,缺乏一個透明的平臺,讓市場了解它的風險在哪里。所以,陸金所的責任就是要把這些產品放到臺上去,讓它形成交易,一級市場交易,二級市場交易,三級市場交易。你買的信托,計劃兩年,你就動不了,但在陸金所,今天買的明天就可以賣出去。我們現在做風控的人占了50%以上,都是金融業的專家,我們做個人信用評級的姚博士,他是美國FICO的奠基人之一,Fico是占了兩億美國人的信用數據,它有一個數據庫,可以分析,它掌握了所有個人的信息,通過各種方法,各種先進的工具。那麽,我們也是通過這樣的一套先進的模型,然後建立起我們的個人信用數據平臺。第四個是客戶體驗,因為太興奮了,我講得有點多了。還有借錢,先拉錢,再付錢,讓你很方便,等一下Linda 王女士會給大家介紹。還有一個省錢,世雄先生,他經營一個重要的平臺,是萬里通。平安萬里通應該說是中國最大的支付平臺,現在已經有數千萬的客戶。300家的電子商務都是通過萬里通去購物,哪怕不是平安的客戶,你通過萬里通,買的東西都有積分,積分加起來又可以買另外一樣東西,線下有20萬的商家,現在每天這個數據在更新,萬里通是中國最大的積分平臺,你通過萬里通去買,你可以有折扣,你買完之後還是有積分,過去我們很多的積分不打通,所以我們逐漸開始把積分打通,可以積起來買一樣東西。各個行業積分,我們逐漸要推出一個積分打通計劃。壹錢包我不說了,下一步我們會有300多種產品,等一下Linda會作介紹,這是非常重要的。我覺得信心、安心,這是最重要的,源自中國平安[微博](41.22, 1.50, 3.78%)25年的金融專業,在管理上老品牌的實力和信用保證,這是我們做金融的一個大的差異,我們希望在安全方面能夠讓消費者得到更好的享受。  第二個是管理健康,等一會兒王濤也有很多話想說,屬於年輕的前輩。我們前面講的是管理財富、管理健康,這是蠻有趣的,平安自己創建的一個新的模式。大家也知道,從去年開始,平安公布了一個“國人健康指數”,實際上公布這個指數看起來簡單,實際上背後是一個很複雜的邏輯,有大量的數據,牛津有一個理論叫3450,三種行為、四種疾病,全世界50%的死亡,在中國80%的死亡是慢性病。我們知道,人類的理論壽命是175年,但是全世界的平均壽命只有70年,中國的壽命,按照我們的統計是76.3歲,日本83歲,人類有一個理論壽命,有一個平均壽命,我們建立了健康指數,在座的每一位朋友都可以測一下,有一個叫風險年齡和生理年齡。我們發現,中國人的風險年齡和生理年齡的差距都是比較大的,比如一個人的實際年齡是30歲,他的風險年齡是35歲,所以我們做什麽?管理健康,就是縮短你的風險年齡和生理年齡的差距。為什麽人達不到175歲呢?核心就是在於我們的行為,我們的健康行為。比如說我們這里有一個表,就可以測算一下,這個人45歲,實際上它的風險年齡已經是58歲了,這些都是建立在非常科學的系統上。這個系統是基於牛津和國外幾個大學研究出來的成果,再加上我們健康險的合作夥伴Discovery,他們在英國和美國推的風險年齡、生理年齡和健康指數,下一步我們就會推出,每一個人輸進去,就可以得到一個健康指數,然後我們會告訴你:“跟我們來,改變你的行為習慣,讓你運動起來,讓你有一個有規律的生活習慣,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你會延長你的壽命,縮短你的風險年齡,讓你的生理年齡超過你的風險年齡。”  我們會采取一種比較輕松快樂的方法,慢病管理、健康管理,我們會建立健康檔案,讓你的生活更快樂、更健康,延長國人的壽命,這是我們的追求。然後,行為管理之後,我們再看看,因為人類有健康的管理,有亞健康的管理,有疾病的管理。當一個疾病不恰當治療的時候,可能會加大你的風險年齡,所以需要一個正確的治療。Discovery跟我們的合作夥伴在南非發明這套系統之後,在美國、英國,今年7月份在香港就會推出,我們和一家全球著名的人壽保險公司會在香港、澳門推出來。因為它在英國、美國都很成功,有幾百萬的美國人參與這個活動,而且頻率非常高。所以,我們通過一種簡單的,用一種比較快的、輕松的方法進行你的健康管理引導。那麽,管理健康,為什麽我們可以做得到?因為我們有8000多萬客戶的健康數據,最完整的生命表。國家生命表的制定,我們都是有參與的,還有各種疾病數據的積累,我們有3000多家醫院和體檢中心,我們有數百名專業資質的精算師和醫生,我們掌握健康壽命風險因子,我們擁有國際先進的管理系統,Discovery發明的健康管理系統,我們拿到中國之後,再本土化,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健康管理系統,這套系統是非常非常複雜的。所以,我們在跟不同城市討論的時候,不同的互聯網公司有不同的特點。我們很清楚我們立足在哪里,我們很清楚我們在做什麽,我們很清楚我們從哪里開始,走到哪里,所以我們有足夠的信心,會把管理健康的第二大塊做好。  然後管理生活。我們的衣食住行,這里面有些剛才已經講過了,第一個是衣,健康人群里面如果增強健康的意識,保持一個良好的習慣,對亞健康的人群疏解壓力,改變行為習慣,降低風險,對疾病的人群,我們早醫早診,提供一些正確的信息,讓這些病患者患病時得到正確的治療方法,有一個很好的選擇,得到一個正確的判斷。剛才講過衣食住行,我們會在個人住房、租房方面建立一個這樣的市場,然後將金融融入到里面去,我們看互聯網里面租房的這些網站,我們把它稱作找房、看房、買房,基本上是找房,但是沒有把金融打通,我們希望把找房、看房、買房,用金融打通。這是車,大家知道,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個車主生態圈的策略,從二手車開始,我們本身有2500萬臺汽車的保險客戶,給這2500萬臺車險客戶,我們可以提供圍繞車主服務的生態圈,不單是汽車保險,給他們提供更好、更方便的服務。最後一個是玩,聊天、聚友、消費、發紅包,等一會兒會介紹。  所以我們這個電子錢包,剛才講了,可以賺錢、可以省錢、可以用錢、可以借錢、可以聊天的錢包,讓你輕松社交金融。我們總結一下,今天我的講話,和大家交流的內容有幾點,不一定對,請各位批評。  第一個是互聯網對各行各業,包括金融業會帶來很大的變化。第二個是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的本質區別是從金融服務延伸到生活服務。第三個是平安的互聯網金融立足於社交金融,圍繞客戶的衣食住行玩,建立五大平臺,將金融嵌入生活之中。  再開篇第一頁,平安有一句廣告詞,在四年前我們已經開始推出了:專業讓生活更簡單。在好多年前我們就想出來了,專業,讓生活更簡單,把複雜的金融跟生活相關的東西,利用現代科技的方法,使它更加簡單,讓它為我們的消費者、為客戶提供服務。這里我也再次講一下剛才所說的,我們跟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區別,有的是從社交通訊開始,有從電商開始,那麽我們從平安金融服務開始,金融生活服務開始,圍繞著管理財富、管理健康和管理生活,我們希望用我們的專業,讓我們的用戶服務更加簡單、便捷、安全、有趣,這是我們的追求,也是我們的願望。  在這里,再給各位報告一下,平安是一個新來的小夥伴,我們要向前輩們學習,給客戶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有些媒體的朋友問我:“怎麽跟他們競爭?”實際上我覺得跟他們之間合作得多,競爭得少,為什麽呢?我舉個例子,每個人身上都有兩三張信用卡,一張微信的信用卡,一張來往的信用卡,還有一張平安的信用卡,每張內容有它的特點,所以我們是多元互補,我們之間更多的是合作,更多的是為客戶提供不同的服務,大家立足於各自的領域,共同地合作。  當然,我們剛進這個場,雖然我們籌備了這麽多年,我們是剛剛開始起步不久。馬雲[微博]、馬化騰都是我學習的榜樣,我們都是好朋友,我們還要向他們學習,他們也是互聯網界的楷模。我曾經在一個研討會上講過,他們很同意我一句話,中國這幾家互聯網公司一定會給互聯網金融,為世界作出一個重大的貢獻。可能有些人有不同的看法,實際上剛才你聽到我的例子,在孟加拉,在這麽落後的國家都會用手機支付,而且在發達國家更加在使用互聯網。實際上金融的成熟程度越高越難,所以在中國來講,無論保險、銀行、證券、信托,機會就更大,所以中國的互聯網金融一定會給世界作出一個重大的貢獻,這是絕對的。未來的幾年,我們都會看到,像騰訊、阿里、百度[微博]、360,他們都會在金融方面有很多很精彩的貢獻,所以我們是相互學習。那麽,為了讓大家容易記憶,我們編了一個數據,這個大樓的號碼是1333,平安銀行(11.69, 0.02, 0.17%)的戰略也是1333,平安銀行的戰略在三年前制定的,那時候還沒有門牌號,正好是1333,後來我說:“天意啊。”天意不可違,所以我們從這個幸運號碼,今天是黃道吉日,我們用1333,讓大家好記憶,我今天講了這麽多的信息,為了讓大家更容易記憶。  一個錢包,333種的生活產品,這不是虛擬出來,是真實有的。我們立足於三大功能,管理財富,就包括金融在里面;管理健康;管理生活。那麽我們推動是從三個層次,從30萬員工開始,到8000萬平安的客戶,然後到社會大眾。三個階段,現在是基礎整合,然後金融整合,然後服務整合。當然,也希望各位多給我們耐心,看看我們微信也好、來往也好、易信也好,他們都進入蠻長的時間,我們從籌備開始,同事都很辛苦,我們在初期基礎整合階段,是希望通過我們內部的員工,邀請部分的客戶來參加,多聽取大家的意見,我覺得一開始的時候,我們自己也很清楚,不可能是最好的,我們希望能夠逐漸地推出,能夠聽取我們的用戶反映,他的體驗,所以今天我們內部就開始推動。所以,今天再次強調,這不是新聞發布會,不是產品發布會,是內部開始推動。我們在座的各位朋友都是平安的好朋友,我們邀請各位來到這里,今天我們開始推動新的版本出來,我們有一個磨合的時間,有一個測試的時間,逐漸地基礎整合紮實了,我們就開始進入金融整合。  很多朋友問:“平安最大的優勢在哪里?”有兩點,第一個是戰略,第二個是文化。平安做事情跟互聯網公司有一點點區別,我們看到了方向在哪里,然後我在挖地道過去。互聯網的公司開始不管東西南北,撞墻撞出來。我們會考慮多看幾眼,有感覺了,我再向前走,雖然會比他們慢一點,但是我們努力在學習,努力在適應新的環境,努力在適應互聯網世界新的文化。我們希望在座的各位朋友多多關照,筆下留情,多多幫忙,多多提意見,給我們耐心,我們相信,我們可以做得好。  平安成立26年,到今年5月27號是26年,實際上我在平安工作是28年,我是1986年7月16日在招商局開始出來籌建平安,當時是我一個人,帶一個秘書,到了1988年5月17日開業,26年前,到今天。在1986年的時候,我們提出了目標,雖然沒有那麽大,但我們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平安的文化就是這樣:言出必行,說到做到。包括我們從保險開始,做了十年,到今天,我們走了26年,今天,我們為未來的十年進入互聯網金融時代,我們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今天一個綜合金融集團,我們更加有信心,我們有耐心,希望我們在座的各位朋友多給我們機會,多給我們幫助,也希望除了微信以外,除了來往,阿里以外,有更多的服務提供商,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馬年馬上到來了,在這里,我代表中國平安,包括我個人,在座的同事,給大家提前拜年,謝謝!(新浪財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106

莆系醫院獲平安銀行百億授信 劉永好透露還將發起醫療產業基金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09/58490.html

莆系醫療與劉永好、馮侖等企業家走在一起後,很快獲得了大資本的支持。2月9日,平安銀行與中國醫健聯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給予後者百億授信。中國醫健聯盟聯盟成立於2013年11月,由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和萬好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翁國亮等發起,首批十四家發起會員中超過十家是莆系醫療機構。當日的簽約協議上,十多家莆系醫療機構創始人悉數到場,其中包括翁國亮(萬好國際)、詹國團(上海華衡投資集團)、黃德峰(五洲集團)、林玉明(博生醫療)、卓朝陽(安琪兒控股)、詹陽斌(民眾醫療)、林宗金(北京英才集團)、陳新賢(聖貝牙科)、蘇元族(上海宏康)等人。這些機構管理著上千家民營醫院。“100億的授信是個開始,今後還有很多事。”中國醫健聯盟名譽會長劉永好說。劉永好稱組建中國醫健聯盟的原因是:中國有大機會的行業里,醫療健康產業處於剛崛起階段,以前政府限制太死,現在十八大明確了開放政策,醫療行業的春天來了。聯盟成立後,將幫助這些醫療機構更規範地運作。在獲得平安銀行百億授信同時,劉永好還計劃發起醫療產業基金,新希望副總王航將牽頭負責此事。王航的另一個身份是新希望旗下厚生資本的合夥人。對於新基金,劉永好表示出了極大的樂觀,“醫療產業基金要多少呢?要多少有多少。消息放出去,很多人找我。”據劉永好透露,已有知名VC及險資表示出了極大的參與熱情。聯盟的另一位發起人,醫健聯盟主席馮侖表示,參加醫健聯盟並不是萬通由房地產業進軍醫療健康產業,而是因為“健康醫療產業需要特殊的不動產,我們是提供不動產服務的。我們會根據客戶、運營商的需要,提供專業的物業。”在進軍醫療地產前,萬通已在倉儲物流等地產上,有過成功的探索。對於醫療地產,萬通會借鑒百匯醫療模式。聯盟成立三個月里,已經受到了各地政府的歡迎。目前已有城市與聯盟達成合作意向,由醫健聯盟在當地設立醫療產業園。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葉靜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8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