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價跌到一字頭 市值一天蒸發百億 向低價靠攏 宏達電高獲利時代告終?

2013-07-15  TWM
 
 

 

「重返榮耀」一直是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對今年的期許,但屢屢挫敗的股價,卻顯示外界似乎已對宏達電的復甦之路失去信心。放眼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隨著中低階機種勢力抬頭,未來投資人恐怕得開始習慣進入低獲利時代的宏達電。

撰文‧顏雅娟

不久前,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才在股東會上自掏腰包,送出上百支新hTC One手機,試圖平息小股東因為長期股價低迷累積的怒氣;但七月五日,低於預期的第二季營收一出爐,再度讓宏達電的股價大幅「跳水」,隔周開盤連兩日重挫,在九日跌至一八八.五元,不但跌破去年一九一元低點,更創下近八年來新低。

時間拉回七月五日傍晚,宏達電公布今年第二季營運結果,單季營收較首季大幅成長六成多,但自結每股稅後純益僅一.五元;外資在八日開盤紛紛出手下砍目標價,宏達電市值在一天之內蒸發近一百二十億元。

曾自詡為台灣之光的宏達電,為何不再受投資人青睞了?宏達電表示,第二季盈餘未能與營收同步激增的主要原因,在於行銷費用大幅增加。

行銷費用影響獲利甚巨

過去多主打硬體規格、技術能力的宏達電,在歷經二○一二年營運低潮後,今年以來,包括王雪紅、執行長周永明不只一次對外強調「行銷」的重要性,認為打造品牌好感度是宏達電東山再起的關鍵。為了強化品牌知名度,從去年底開始,宏達電請來日本人氣團體「乃木坂 46」擔任蝴蝶機代言人;今年度的旗艦機種新hTC One,更不惜重金找來樂團五月天、歌手王力宏擔任大中華區代言人。

在六月中的股東會上,面對小股東質疑高額行銷費用,周永明意志堅定地強調:「要打持久的世界大戰,行銷費用絕對必要!」他強調,國際大廠每年行銷費用比宏達電高出四至五倍;除此之外,五月底一篇美國《彭博商業周刊》的報導也指出,今年第一季,三星的行銷費用是宏達電的十三倍之多。

面對國際競爭對手的大手筆,對周永明而言,「重押行銷」顯然是一條漫漫長路;而對投資人來說,恐怕則代表必須開始習慣「低獲利」的宏達電新常態。這方面,可以從宏達電的財報開始看起。

攤開宏達電歷年財報,在最輝煌的一一年,該年第三季曾創下單季營收一千三百億元的亮眼成績,單季行銷費用為三十億元;隨後宏達電營收逐步減少,但行銷費用卻逆勢加碼。今年宏達電首季營收僅四○七億元,仍大手筆撒下三十九億元用於行銷,成了拖垮單季營益率的致命一擊。這一季,營益率只有○.一%。

到了第二季,雖然宏達電營收比第一季大幅成長,但因新hTC One部分行銷費用認列至第二季,使得營益率僅成長至一.五%,本業瀕臨虧損邊緣的情況並未改善。

細看宏達電去年全年及今年第一季損益表,與行銷相關的「管理費用」及「推銷費用」,占宏達電營收比重約一○%;換言之,即使宏達電的行銷費用不和國際大廠看齊,但只要占營收比重拉高幾個百分點,恐怕就會成為壓垮本業獲利的最後一根稻草。

第二季低迷恐怕只是開始

除了營益率面臨挑戰,智慧型手機的毛利率也有壓力。回顧一二年,蘋果、三星電子,靠著iPhone 4S、Galaxy S3等高階機種,拿到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九成以上利潤;才不過半年時間,今年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便成了高度飽和的殺戮戰場,改由中低階機種扮演成長的火車頭。價位壓低之後,低獲利已成為手機廠難以扭轉的大趨勢。

不僅投資人對宏達電投下不信任票,不久前,全球智慧型手機龍頭三星電子也發布今年第二季初步財報,單季獲利八十三億美元,同樣因為低於市場分析師預期,使得股價大跌近四%,顯示全球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逐漸飽和。

現在,智慧型手機的成長空間多來自對價格敏感的新興市場。如果品牌大廠想要在新興市場取得一席之地,那麼投資人恐怕得開始接受手機品牌廠低獲利時代的來臨。

為了突破僵局,宏達電未來勢必要將更多心力投注在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面對華為、聯想等中國本土品牌強勢崛起,周永明也坦言,還需要多一點時間籌備中國市場的經營,從增加零售據點,以及強化廣告、網路行銷力道,一點一滴挽回市占率。

台灣之光不再風光,隨著智慧型手機生產技術轉趨成熟,短期之內,宏達電恐難打造另一支像新hTC One的吸睛產品;以宏達電既有品牌、通路、出貨規模來看,恐怕再也回不去以往每股獲利十元的輝煌歲月。

未來,在行銷費用擴大、高階市場難擴張的狀況下,宏達電第二季低迷的財報,恐怕只是開始。如果宏達電未來四個季度不能繳出像樣的成績單,那麼明年股東會,可不是一支手機就能安撫小股東。

低獲利將成新常態?

──宏達電上半年兩季度營運表現項目 第1季 目標 第2季 目標營收(億元) 428 500~600 707 700 營益率(%) 0.10.5~1 1.5 1~3 稅後純益(億元) 0.85 - 12.5 - EPS(元) 0.1 - 1.5 -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89

YY 市值分析 牧羊狒狒

http://xueqiu.com/1137566034/24530268
$歡聚時代(YY)$    YY 市值分析: 讀了下面一篇文章http://news.imeigu.com/a/1368689274229.html ,如果文章裡面的數據是准的,那麼相應市值推算是 --

1)700萬歌手,簽約的有62萬,如果700萬歌手都是年費會員,那麼這塊年費收入就是2.75億美金每年
2)音樂公會超過20萬,假如平均每個公會通過歌手每個月賺2000,一年24000,這24000當中YY至少抽取40%,就是9600, 再乘以20萬公會數量,這塊收入就是3億美金。
3)多玩的廣告收入2012年1.2億人民幣,預估2013年30%增長,0.26億美金
4)上面相加 2.75+3+0.26 = 6 就是毛利6億美金
5)按市銷率5倍,市值應當在30億美金
6)按運營,研發,管理費用佔毛利的50%,淨利3億美金,PE如果20倍,就60億美金。

綜上,看高60億,保守30億市值,不過這一切都是基於這文章中的數字是准的。

YY2013中小公會扶植計劃中如是描述:「中小公會是YY平台的基石,正是百萬個中小公會的支持,才成就了如今的YY。」
公會規模從幾個人到幾十萬人不等。會長們為了壯大家族勢力,很多人保持24小時掛機,申請數十個YY號,花費很大精力在網絡招募、管理公會上。這個虛擬世界是他們難以割捨的一部分,甚至不少人會選擇在YY上結婚。他們是家族的1號屌絲人物。

會長一般為頻道的創建者,享有任命管理員、踢出成員、批量調度成員等管理家族所有成員的最高權限,但必須服從YY官方人員的管理。按照等級,會長下 面一般分為副會長、頻道總管理員、全頻管理員、子頻道管理員、接待員、會員、嘉賓等不同角色。管理層通常由公正、資歷老、經常在線的會員擔任,負責日常事 務的事務。他們會不斷發展會員,壯大家族實力,提高家族威望,有為會員披上VIP馬甲、踢出違章鬧事的家族成員等管理資格,相當於維持房間秩序的管理員。 但這些管理員絕大多數是出於興趣無償為公會服務。

每個頻道(相當於一個房間)對應著一個ID,下面又劃分出子頻道。短號ID(類似房間號)在YY上比較有競爭力。拿三位短號「520」來說,很多歪 友莫名喜歡這個數字。最初是青菜花777777個YY積分拍賣回來送給香瓜,當時這個頻道用來玩《殺人夜》遊戲時掛機,沒人經營。但每天來這裡掛機的人數 達到5000人,後來520還上了熱門頻道排行榜,在原來的人氣之上,這個頻道變成了「520香瓜美女酒吧」,目前頻道日常人氣上萬。

一個頻道如同一個房間,大房間中又分隔出接待大廳、K歌專區、辦公區、充值專區 、人事部門、集合大廳、頂級接待等不同功能的小房間。排班到不同的時段,就去不同的房間上班。YY娛樂上,各個房間都有招牌藝人,蘇仨、九局等,大部分都 是20歲左右的草根明星,各自都有成千上萬的粉絲。藝人們支撐著房間24小時好戲不斷。目前,YY上有簽約歌手的音樂公會總數超過20萬,有近700萬名 歌手。其中,簽約歌手數量多於62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477

觀瀾海外系列一:全球市值前十大環保公司概覽 汪書記聊江湖

http://xueqiu.com/9600279824/24959957
回望上半年,盛宴創業板,一場霧霾,環保亦升天。時至7月,二級市場客戶常苦惱「這估值沒法看,但還得挑幾個把家還」;一級市場投環保的朋友暗暗嘆「新基金到位了,沒有好標的怎麼把老基金錢用完」。國內,什麼樣的環保企業有未來……當局者迷。本期開始,青蛙每週一談推出觀瀾海外系列報告,看國外的歷史能否照搬。

表1列出了市值排名前十的環保公司。從表中可以看出,前十大環保公司涵蓋水務、固廢、危廢、環境監測儀器等眾多子行業公司。將上述企業的環保相關業務剝離出來以後可以發現,專注於環保業務的國際龍頭企業裡主要是固廢公司和水務公司。

查看原圖圖1和圖2分別列出了這些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情況。從中我們可以發現營業收入和淨利潤較大的主要為固廢公司和水務公司。

查看原圖圖3和圖4給出了上述環保公司的資產負債率,ROA和ROE。上述公司以運營為主要經營模式,資產負債率幾乎都維持在60%以上,資產結構偏重。上述公司的ROA平均在3%左右,ROE平均在10%左右,不同公司間差別較大,且其中廢物處理公司的ROA比較高。

查看原圖以下我們將重點介紹固廢和水務的兩家國際環保巨頭:美國廢品管理公司和威立雅環境集團。廢品管理公司是北美最大的固廢公司,威立雅則位列全球水務公司第一。

圖5和圖6顯示了這兩家公司上市以來股價的變動。從中可以看出三家企業股價都受到宏觀經濟因素的影響。

查看原圖圖7到圖10反映了廢品管理公司和威立雅環境兩家公司的盈利情況。兩家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2001至2012年都呈現窄幅波動,行業或已經進入成熟階段。從後面的數據可以看出,併購成為這一階段主要特徵。

查看原圖威立雅和廢品管理公司:在兼併收購中多業務發展
為了維持公司的可持續增長,廢品管理和威立雅在近幾年,尤其是金融危機以後都進行了大量的兼併收購。
威立雅環境集團從最早的城市供水業務擴展到污水處理、垃圾焚燒、危廢處理,到如今剝離掉交通部門後仍剩下三大核心業務部門:水務、廢品管理和能源。

查看原圖從圖13中我們可以看到,通過不斷的兼併收購,公司在水務和廢品管理上提供的服務已經擴展到行業的整條價值鏈。

查看原圖美國廢品管理公司成立之初即以大量的併購在20世紀80年代一躍成為美國最大的固廢公司。公司在美國的總部位於德克薩斯州的休斯頓,並且在加拿大、美國和波多黎各一共有52000個員工、約2500萬居民用戶和200萬商業客戶。

如今公司的業務通過兼併收購擴展到固廢行業的整條價值鏈,並提供相關的環境服務,比如醫療解決方案業務等針對客戶特殊需求的服務;並且廢品管理公司擁有垃圾焚燒業務。政府環保法規日趨嚴格,導致垃圾填埋場數量減少,集中度升高,並且垃圾焚燒佔比上升。如今,垃圾焚燒已經成為廢品管理公司的一項穩定的業務來源。

查看原圖

觀瀾海外,環保行業已進入成熟階段。其中大型環保企業主要為固廢處理公司及水務公司,經營模式以重資產的運營類為主。如今行業內生增長已遇瓶頸,併購成為了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248

特斯拉市值突破200億美元大關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287

由於投資者看好Elon Musk對於電力汽車需求的拉動從而促進特斯拉銷售量增加,特斯拉日間交易的市值已經達到200億美元。將汽車與科技完美結合的特斯拉,由於Model S良好的銷售趨勢和在歐洲、中國等海外市場的強勁需求,其股價在2013年已經漲了5倍,其市值超過菲亞特。

特斯拉股價日間最高上漲6.9%至173美元,收盤上漲1.5%至164.22美元。在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表示美國認為敘利亞政府應當為使用化學武器負責之後,特斯拉股票止漲。收盤時特斯拉市值達199億美元。

2010年上市的特斯拉今年已經上漲了幾乎5倍。今年特斯拉計劃推出21000輛旗艦款Model S電力轎車,並在2014年繼續推出2倍的數量。特斯拉CEO Elon Musk表示轎車目前供不應求。

密歇根Baum & Associates的汽車分析師Alan Baum表示,「特斯拉是汽車中的戰鬥機——它力圖將汽車與科技完美結合。目前市場對於特斯拉的期望值非常高。」

Robert W. Baird & Co分析師Ben Kallo表示,特斯拉 Model S在加州排到了奢侈型轎車銷售量第三名,且其海外需求預測良好,這些都可能促進了特斯拉的上漲。

 

特斯拉在歐洲與中國

Kallo今天表示,「特斯拉在歐洲的投產和在中國的接受預訂都促進了特斯拉的業務。」

根據加州新車經紀商協會本月針對奢侈型和運動型轎車的報告,今年前半年, 特斯拉Model S銷量僅次於梅塞德斯-奔馳E級和寶馬5系。

根據彭博的數據,按照銷售量和產量,特斯拉屬於國際汽車製造商中最小的行列。按照市值,特斯拉則排到全球13名,列於起亞之後,在鈴木、馬自達、菲亞特之前。

美國銷量最大的汽車製造商通用擁有483億美元的市值。福特市值達646億美元,是美國最大市值的汽車公司。根據彭博數據,特斯拉2013年市盈率達260,而通用是10,福特是11。

 

Model S 特寫

特斯拉 Model S被Motor Trend雜誌評為2013年度汽車;消費者報告5月表示特斯拉Model S是其測試過的最好的汽車之一;而本月特斯拉表示Model S在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測試中被給予了最好的事故安全評級。

特斯拉在公佈第一季度利潤之後,於5月再次發放新股。這幫助特斯拉籌集到超過10億美元來用於產品研發和支付美國能源部9年前的貸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59

移動廣告發力 Facebook市值破千億美元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278

在移動廣告銷售業績的強力支持下,全球最大社交網站Facebook股價高漲,本週一市值突破1000億美元。

8月26日,Facebook股價上漲1.9%,收報每股41.34美元,盤中一度觸及41.94美元,刷新Facebook去年5月18日上市以來日內交易價的最高記錄。

今年7月24日,Facebook公佈的二季度財報超出分析師預期,營業收入增長53%,增至18.1億美元,分析師平均預測值為16.2億美元。扣除特定項目利潤為每股19美分,也高於分析師預計的14美分。

Facebook透露,公司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推廣方面的收入佔單季廣告收入的41%。這顯示了Facebook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開拓移動領域的可喜進展。

除了力推移動廣告,Facebook還表示,在逐步撤消那些表現不佳的特色服務,如讓用戶通過網站贈送禮物,將這項服務調整為主打禮物卡,自去年底推出該服務以來,禮物卡業務已佔交易規模的80%。

自二季度財報公佈後,Facebook股價躥升56%,本年度至今漲幅高達55%,將上漲16%的標普500遠遠甩在身後。

 

 

Oracle Investment Research分析師Laurence Balter稱

市場正在拾起信心,相信Facebook會是未來可靠的盈利機器。人們在越來越多地查看自己的Facebook頁面。

彭博數據顯示,Facebook股票目前市盈率約為180倍,僅低於三家標普500成份股公司。

這也意味著投資者認為Facebook今後盈利增長可能更為強勁。

投資機構Short Hills Capital總裁Stephen Weiss認為,市場趨勢看來已準備好推升Facebook股價

這是個趨勢市場,你看看特斯拉、Netflix和Green Mountain Coffee。得到了趨勢,你就會高得多。市場就在乎這個。這就是我買它(Facebook股票)的原因。

Weiss向CNBC透露自己現在沒有交易持有的Facebook股票

你可以持有,留到下個季度。我認為這是家不錯的公司,我關心的始終是估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61

閩中食品被指造假 兩小時市值縮水近半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260

8月26日本週一,又一家中概股——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國閩中有機食品(閩中食品)遭到空頭「獵殺」,在做空機構Glaucus Research Group質疑其財務造假、虛報營收後,不到兩小時時間股價暴跌約48%,迫使該公司要求股票停牌,中止交易前市值已蒸發2.49億美元。中概股再次在投資者心中蒙上陰影。

空軍檄文

Glaucus報告指出,閩中食品「明顯欺騙」監管機構和投資者,主要有如下幾宗罪:

  • 招股說明書誇大營收,上市期間至少虛增三分之一營收。
  • 報告最大客戶營收時誤導投資者,號稱該公司在2006年6月-09年9月期間的最大客戶——香港一分利貿易有限公司莫須有。
  • 這期間的第二大客戶——莆田市大自然蔬菜製品有限公司與該公司並無業務往來。
  • 最大供應商——成都蜀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閩中食品上市前已被吊銷營業執照。
  • 業績的可信度低於同業一般水平。

Glaucus預計,為掩飾虛增利潤,

閩中食品誇大了10億元的資本支出。

可笑的是,

2012財年,閩中食品的新鮮蔬菜業務營業收入只佔公司總營收的38%,利潤佔比卻達到65%,2007和2008年還都超過了80%。

Glaucus在報告中稱,將和其他機構聯手一起直接或間接持續做空這只股票。

報告發佈後,閩中食品不到兩小時內股價急挫47.8%,成交近2400萬股,幾乎是過去一個月平均全日交易量的10倍。公司不得不申請股票暫時停牌。

 

 

閩中食品工作人員26日回應《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報告裡說的都是假的,我們財務總監正在制定材料,會於今晚公佈。

閩中食品的財務總監Travis Seet對路透表示,該公司正諮詢法律顧問如何應對,拒絕再做評論。

閩中食品股票目前仍暫停交易,等待公司公佈聲明。

 

閩中食品後市

2010年在新加坡上市時,閩中食品吸引了多家重量級投資者,其中包括新加坡主權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但GIC已於2月將持有的14.4%股份全數出售給印尼企業印多福食品公司(Indofood Sukses Makmur Tbk)。

現在失去了GIC的支持,分析師預計閩中食品股價回升難度很大。畢竟這次的對手來頭不小,Glaucus堪稱做空中概股的「老行家」。

早在2011年4月,這家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的機構就披露了一家中國私人控股公司海灣資源造假,導致該公司盤中大跌34.55%。

今年1月,Glaucus發佈了針對香港上市公司中金再生的評級報告,強烈建議沽售。半年後,中金再生成為香港首家被香港證監會向法院申請清盤的上市公司。

新加坡證券公司Lim & Tan Securities研報認為,此次Glaucus的質疑已經對閩中食品造成嚴重傷害,該公司要重建市場信心恐怕非常吃力。

 

新加坡中概股前景

路透報導指出,近些年,「空軍」的火力集中在香港、加拿大和美國的中概股,但並沒有觸及在新加坡上市的143家中國企業。

彭博報導指,2008年以來,至少有29家中國在新加坡上市企業短暫停牌或摘牌,每五家之中就有一家是總部位於中國大陸的公司。

過去六個月,追蹤37只通稱為S股的中概股指數——富時海峽時報中國指數(FTSE ST China Index)下挫14%,而同期基準股指富時海峽時報指數跌幅為5.2%。

管理資產約2070億美元的ABN Amro Private Bank亞洲股票研究負責人Daphne Roth透露

我們通常避免S股,中國的企業有改善企業管理的空間,這會有助於增強投資者信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63

蘇寧逼近千億市值真相:張近東弘毅解套 高管踩點增持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9/3031619.html
旱逢甘霖。必有蹊蹺?

蘇寧云商(002024.SZ)在近期宣佈擬開展銀行業務因素的影響下,9月24日收盤漲至近期高點13.21元,市值達975億元。此後兩日,其股價有所調整,26日收報於11.77元。而在6月25日,公司股價盤中曾低至4.56元,對應市值為336億元。這只中小板曾經的熊股,不足百日市值增長近三倍,迫近千億元。

如今蘇寧云商的股價,已基本恢復到去年7月完成定增時兩大認購方——張近東全資子公司南京潤東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南京潤東投資」)與北京弘毅貳零壹零股權投資中心(下稱「弘毅投資」)的認購價12.15元。彼時,市場對兩者願意堅持以高於市場價約30%的價格完成定增頗有疑問,經過一年多的曲折變化,股價上漲對於市場或許已具說服力。

對於張近東而言,由於股價不斷下滑導致不得不追加質押股票的尷尬也基本消失,他在股權質押上的壓力也明顯緩解。

近期這一波大漲中,記者亦發現,在擬開展銀行業務重磅消息發佈前不久,公司高管兩次增持顯得非常精準,增持股份至今浮盈4813萬元。

張近東曾被迫追加股權質押

「這一輪股價上漲前,蘇寧股價長期下行給張近東的壓力頗大。」9月26日,一位長期關注蘇寧云商的北京私募人士告訴記者。

讓時間回到2012年7月7日,蘇寧云商股票簡稱尚為「蘇寧電器」。

彼時,公司稱已完成2011年非公開發行,發行股份將於7月10日上市。有意思的是,其每股定增價12.15元相對該股當時8.5元的市場價高出近30%。

原本參與定增的還有新華人壽。但後者在30%的差價面前,最終未選擇參與。由此,蘇寧電器的發行數量由4.53億股降至3.87億股,募資也由計劃的55億元降至47億元。

彼時,針對外界疑問,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稱,投資蘇寧是基於價值,弘毅並不是要掙二級市場的錢,所以弘毅並不關心二級市場的表現。「今後蘇寧的股價會比12.15元高多了。」

為認購非公開發行股份,2012年6月上旬,張近東將其持有的63,050萬股股份進行質押,佔總股本的9.01%。張近東原本持股比例為 27.9%,認購完成後,張近東直接及間接持股的比例增至30.34%,弘毅投資則持有1.34%。按約定,參與發行認購的股份需鎖定36個月。

定增完成後,蘇寧電器繼續下行。弘毅是否不關心蘇寧電器二級市場的表現外界不得而知,但股價下行給張近東帶來了可見的壓力。2012年8月上旬,蘇寧電器跌至約6.5元。蘇寧公告稱,因近期股價波動,按前期與信託簽署的相關融資協議的規定,張近東追加質押44200萬股。

「追加質押股票要看雙方約定,一般是在股價跌了20%以後。」9月26日,一位北京投行人士告訴記者。按前述兩個時點的股價,相差確實約20%。

前述北京私募人士表示,在每股6.5元時張近東進行了追加質押,2013年6月25日每股4.56元時,如果股價繼續下行,張近東可能還要追加質押。

實際上,彼時張近東可供質押的股份已然不多。據蘇寧云商2013年半年報,截至6月底,張近東的持股19.5億股,其中14.2億股均已質押。

但從6月25日的低點開始,蘇寧云商逐步上漲,9月24日到達收盤價最高點13.21元。

對於張近東與弘毅投資而言,股價的回暖或是對此前市場疑問的最好回應。9月22日-24日,在深圳「弘毅投資2013全球年會」上,張近東稱,「最近一年是蘇寧創立以來最大的一次轉型,我們與弘毅共同經歷了資本市場的考驗」。

如今,張近東在股權質押上的壓力明顯緩解。據蘇寧云商2013年半年報,由於張近東部分股票質押已解除,截至報告披露的8月30日,張近東質押公司股份數僅為約7.6億股。

高管精準增持

8月23日是蘇寧云商這波股價上揚的一個關鍵節點。

當日,公司公告稱,其積極開展銀行業務的相關申報工作。目前公司已向相關部門遞交初步的設立意向方案,但由於民營銀行設立配套的法規制度需進一步明確,公司上報方案也需根據後續出台的相關細則優化和完善,銀行設立事項尚需相關部門的具體指導與審批。

「蘇寧云商近期大漲,跟宣佈積極開展銀行業務關係最大。」9月26日,兩位關注蘇寧云商的券商分析師均向記者表示。

前述私募人士則稱,雖然準備開展銀行業務一開始幾年很可能無法盈利,但在目前的市場情緒下,該因素具有明顯的刺激性。此外,蘇寧云商的轉型也是個足夠有想像力的故事。

8月23日,公司股價上漲6.11%。此後,繼續上行。「後面的上漲有些出乎意料,基本脫離基本面。我近期去路演,一個基金經理跟我說他主要是通過技術分析買入的蘇寧云商,我笑他太沒節操了。」一位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

公司股價上行給力,但記者發現,在擬開展銀行業務重磅消息發佈前不到一個月內,公司高管兩次增持,其在股價上漲路上的埋伏顯得非常精準。

據公司公告,7月15日,蘇寧云商副董事長孫為民、總裁金明、副總裁孟祥勝、副總裁任峻(合稱「管理層」) 基於對公司發展前景的強烈信心,於7月15日合計增持5,451,847股,佔股份總額的0.074%,增持均價為5.29元,增持總金額為2,884.39萬元。

7月16日,增持繼續。公司管理層又合計增持2,032,100股,佔股份總額的0.028%,增持均價為5.47元,增持總金額為1,111.23萬元。

若以9月26日的收盤價11.77元計算,蘇寧云商管理層7月份兩次增持股份的浮盈已達4813萬元。

此前,公司管理層有過增持。2011年12月13日至2012年1月12日期間,公司管理層與其他合計12名核心管理人員增持公司股票,彼時的增持均價為8.486元與8.438元。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7月中旬兩次增持的時間與8月23日相距不到1個月,蘇寧云商的高管是否提前獲知公司擬開展銀行業務的信息?

實際上,8月23日並非市場獲知這一信息的第一時間。8月21日,就有報導稱,蘇寧云商正向有關部門申請設立「蘇寧銀行」。蘇寧方面確認了此消息,並表示此舉是為響應國家對農村金融的政策支持。當日,蘇寧云商上漲8.43%。

「7月份的時候,蘇寧云商就與很多買方密集地一對一交流,交流公司的相關規劃。當然,準備開展銀行業務這一點可能並沒有涉及。」7月26日,一位北京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

前述北京私募人士向記者證實了該分析師的說法。他認為,對於公司高管而言,擬開展銀行業務這樣重大問題的提出需要時間醞釀,他們很可能提前知道。

針對這一問題,記者7月26日聯繫蘇寧云商,公司方面稱因流程限制,當日無法給相應的回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15

接掌董座七年 公司市值從數十億躥升四百億精華陳明賢 ○.○五公分的隱形冠軍

2013-09-30  TWM
 
 

 

他原本是高雄一名專科生,精華光學董事長陳明賢現在變身成為全球隱形眼鏡大王。從業務做起的他,又是如何將一家五百萬資本額的公司,打造成市值四四○億元的全球第五大隱形眼鏡製造商?陳明賢光鮮亮麗的背後,藏著二十七年奮鬥的血汗。

撰文‧楊卓翰

二十七年前,陳明賢只是一家隱形眼鏡公司的小業務員,騎著機車在大街小巷裡穿梭;今天,他已經變成精華光學的董事長,代步工具從機車變成飛機,在兩岸奔波,帶領他的公司登上台灣生技股股王。現在看來,隱形眼鏡是各界都想轉入的熱門產業,但是陳明賢早就悄悄做了三十年的苦工,才在這幾年浮出枱面。

陳明賢在接下董事長時,精華光學的股價只有一百元;九月二十四日,精華光學已經來到八一五元。他接任董事長只有七年,公司股價就漲了七倍、營收增加一.五倍,一年產量超過五億片。現在,精華光學不但是台灣最大的隱形眼鏡商,市值也從數十億元,變成今天的四四○億元,成為台灣的拋棄式隱形眼鏡巨人。

這位低調的董事長,直到今天,還坐在當業務經理時那三坪的小辦公室,辦公室外面擺著推貨車,走出去對面的長廊就是工廠。他沒有請助理,法說會的簡報檔都自己做、用平價轎車代步、還住在工廠旁邊的宿舍。

陳明賢這輩子只做過一件事,就是賣隱形眼鏡。但是,他花了將近三十年,把隱形眼鏡賣到精,讓博士倫、蔡司、 Hoya等國際一流的大廠,都來找他代工,還把他的隱形眼鏡品牌「帝康」市占率,做到全台灣雙周拋第一。

隱形眼鏡厚約○.○五公分,好的隱形眼鏡,讓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因為透明,讓你看不出工夫下在哪裡。陳明賢的訣竅大概也是這樣,默默地、悄悄地做。

陳明賢棲身的廠辦,在新北汐止一棟不起眼的大樓,就算用心找,還不一定找得到。但這裡人潮忙碌,全台灣的隱形眼鏡出口量,有七成都是從這裡發貨。陳明賢成為台灣隱形眼鏡大王的傳奇,就從這裡開始。當年,他還只是一名微不足道的小配角!

一九八三年,精華光學創辦人周春祿,找了過去的同事及朋友張溪石、褚富雄一同創業,成立了精華光學的前身── 康得美光學。周春祿是台灣第一代的隱形眼鏡技師,而張溪石和褚富雄,一位交遊廣闊、一位有錢有地。三人在康得美的定位清楚,周春祿掌技術、張和褚掌人脈和資金,都是公司裡的大老。

而陳明賢,那時候才剛過二十五歲,還在念高雄工專(現為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電子科,是個初出茅廬的小伙子。半工半讀的他,應徵加入公司當業務。

草創期

一輛機車跑遍全台眼鏡行

「一群創業團隊裡,就是陳明賢的輩分最小。」張溪石說,當時,年紀最大的周春祿五十五歲,其他創辦人也都是四、五十歲,比二十七歲的陳明賢整整大了一倍歲數,他在公司的地位可想而知。

「但他跑業務很厲害,公司一開始沒有客戶時,就是靠他一家一家眼鏡行跑出來的。」張溪石在退休後,從未接受過媒體採訪,但講到這位晚輩,六十五歲的張溪石眼神裡,又恢復當年的精神和熱情。

當時,隱形眼鏡還是「西方人的行業」,周春祿的大兒子,精華光學總經理周育然曾這樣形容。從視光光學、醫療眼科,到材料與製程的掌握,都得完美結合,才有辦法生產;因此,當時隱形眼鏡市場都是國際大廠把持,國產的隱形眼鏡根本沒有通路敢賣。

那是一個連「光陽機車」都還沒沒無聞的時代,陳明賢騎著光陽的Honda貼牌機車,跑遍眼鏡行。為了要讓店家接受自己的產品,陳明賢幾乎把眼鏡行當成辦公室,請他們介紹案子,而且親自驗光、配送,把服務做到最好。

陳明賢曾說,那時他是公司唯一的業務員,就算遠在嘉義、彰化,只要有生意,大半夜他都得從工廠的所在地高雄出發,自己來回載貨。當時西濱公路路況極差,騎士墜海事件層出不窮,陳明賢不論颳風下雨,還是騎著機車往來奔馳。「一個不小心,就騎到海裡去了。」他笑說。

工作雖然拚命,但半工半讀的陳明賢,當時卻也是班上的活躍分子,還會召集同學到康得美的辦公室來辦讀書會。同班同學陳麗嬌說,假日讀書會時,陳明賢時常得處理公司業務,「他就會在外面忙到忘了同學還留在公司,害我們都不知道怎麼辦。」另一位老同學劉永瑞笑著說:「這就是大家佩服他的地方:他專注一件事的時候,很可怕!」這也是為什麼陳明賢每個月報業績時,張溪石等前輩會如此驚訝:「他從來不在公司,還要上課,但是客戶卻一家一家談成。」張溪石說。不過,陳明賢並不是變魔術,每一家客戶,都是他自己在眼鏡行蹲點的結果。這也是為什麼,陳明賢能慢慢獲得周春祿等人的尊敬,從小業務員變成提攜的創業夥伴。

陳明賢連談戀愛也發揮「惦惦吃三碗公」的精神,在同學都不知情的情況下,悄悄追了班花。二人在畢業後結婚,成為現在默默支持他的妻子。「收到喜帖時,大家都嚇一跳,原來他﹁惦惦吃三碗公﹂,真是太低調了!」劉永瑞說。不過,就在二人新婚之際,陳明賢熱情投入的工作,卻起了變化。

沉潛期

貼近通路 換來向上晉升機會其實當年康得美的合夥人之一,還包括了現在加美眼鏡董事長楊國顯。加美光學當時已是台灣本土規模最大的隱形眼鏡製造商,但周春祿等人卻因為和擔任廠長的楊國顯理念不合,最後在一九八六年分道揚鑣,另外創立精華光學。

新創公司後,精華光學把生產基地移到台北。而周春祿找來帶領新業務團隊的第一號人物,就是陳明賢。

當時陳明賢雖然剛結婚,但仍決定把妻子留在高雄,自己一個人到台北打拚。「兩個人都很辛苦啊!南北分隔,老婆連生小孩都要靠自己。」陳麗嬌說。

高雄、台北兩頭燒,負責業務的陳明賢,那時每天工作至少十五小時。他整合過去在第一線眼鏡行蹲點的經驗發明「一條龍」的配銷模式。要知道,隱形眼鏡若要配得好,從幫客人驗光開始,就得掌握。如果眼鏡行店員不會驗光,陳明賢也就沒生意做。因此,他親自訓練眼鏡行店員,一家一家把店員從不懂隱形眼鏡教到會驗光、會賣,和通路的關係也越來越好。

一九九六年,隱形眼鏡市場從過去硬式的長戴型,逐漸轉變成矽膠注模的拋棄式(軟式)眼鏡為主。

「雖然都是隱形眼鏡,但硬式和軟式的製程完全不同,從配製到產品包裝完全都是另一套。」張溪石說。陳明賢貼近第一線,馬上看到這個轉變,老創辦人周春祿更是大聲疾呼,公司應該趁此機會轉型。這也是為什麼,精華這家小公司反而比其他大廠更快發現市場變化,成為台灣第一家成立注模廠的製造商。

這個轉型,改變了精華的命運,而從陳明賢的通路大軍中,精華又發現台灣、日本的消費者更愛放大片和變色片這種歐美大廠視為小眾的特殊眼鏡,因此比國際大廠更快投入研發。

精華發揮小而快的實力,技術甚至領先光學大廠蔡司,讓他們都不得不來下訂單。「從以前精華的業務要一家一家跑,現在是大家反過來要一直向他們要貨。」一家眼鏡行業務經理說。

起飛期

默默行銷打下市場

雖然陳明賢在接下董事長後,股價漲了七倍,但當時他在接班時,也有不為人知的挫敗和波折。精華人口中尊稱的「老前執行長」周春祿過世後,○三年,做了快二十年的董事長張溪石也準備退休,陳明賢原本以為自己的機會終於來了,但董事會卻認為他太年輕,結果,在董事會中沒有一席提名陳明賢接任董事長,而由負責財務的李銘哲接任。

不過,李銘哲接下董事長一年後就到美國分公司發展業務,由張溪石暫代董事長。終於在○七年董事改選時,張溪石將自己的投票權全部投給陳明賢。那個昔日的小業務,正式變身為董事長。

至此,陳明賢主外、周育然主內的黃金陣容終於到位。陳明賢掌握公司市場行銷,和繼承父親生產技術的周育然,成為公司新一代的核心人物。此時,由陳明賢主導的品牌「帝康」更準備要起飛。過去,精華光學始終都是一家「賣隱形眼鏡」的公司,在行銷上,從來沒有大規模宣傳。

這件事,在陳明賢上任後有了轉變,二十年來,精華第一次開始雇用代言人、辦產品發表會。但是,一路走來奉行﹁默默哲學﹂的他,和國際大廠的行銷模式相比,又是另一套獨門絕活。「每次我向陳董(陳明賢)提廣告和行銷企畫案,他都說,這個不要講、那個不要講,我們就是要默默地做。」曾負責行銷精華光學十幾年的縱橫行銷公司執行長蔡正容說。

不砸錢行銷,客人從哪來?靠著他與業務團隊二十年來在通路建立的關係,實際上已經培養一群自動自發的業務員 ──眼鏡行。雖然行銷成本低,但陳明賢會把省下的利潤回饋給通路,因此,對沒有特別喜好的客人,眼鏡行往往都會主動推薦帝康。這正是「陳明賢式」的行銷法:不靠華麗外表,而是真材實料打下市場。

口碑,就這樣一點一滴累積起來。○五年,精華光學在國內的銷售額僅有三億元,陳明賢接任後,每一年都創下新高,在去年則達到十一億元規模。「帝康」這個過去不被老精華人重視的品牌,在陳明賢手上變成一大成長動能。

直到現在,陳明賢仍住在台北公司的宿舍裡,行程滿檔的他,堅持在周休二日回到高雄,陪妻子一起在假日打太極拳。他曾把做生意比喻成太極,認為從黑點往外看,處處都是白的。如今,中國正是那塊全白的市場,等著陳明賢去開發。相對於台灣隱形眼鏡配戴率超過三五%,據分析,中國四億的近視人口中,隱形眼鏡配戴率還不到五%。

因此,陳明賢也親自飛往上海,成立帝康分公司,以代工方式進入市場,不久前,陳明賢終於拿下中國博士倫的代工訂單,正式進軍中國市場。

未來,你可能依舊不會常在媒體看到這位隱形眼鏡巨人,但可以肯定的是,陳明賢一定在不顯眼的地方拚搏新市場。看不到的地方,往往才是關鍵!

陳明賢

出生:1959年

現職:精華光學公司董事長經歷:康得美光學業務經理學歷:高雄工專(現為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二專部電子工程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69

谷歌股價首破千元大關 市值仍比蘋果低1300億美元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0485

2013年10月18日對谷歌來說絕對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在這天,谷歌宣佈與競爭對手Facebook合作,今後會出售台式機版本的Facebook服務廣告,谷歌還公佈要調整國際市場戰略,轉向基於地點的搜索。而最搶眼的應該是,谷歌的股價在這一天首次突破了1000美元。

在標普500成份股公司之中,谷歌是第二家股票交易價邁上1000美元的公司,第一位是今年9月突破千元的價格零售商Priceline.com(目前每股1048美元)。

其他股價過1000美元的公司還有經營豬肉加工處理的Seaboard(目前每股2828美元)和真正的王者——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目前每股17.54萬美元)。

此前一天,谷歌發佈了今年第三季度財報,當季淨收入環比增長36%,營業收入增加12%,與二季度令人失望的表現判若兩人。

谷歌財報暴露了廣告費率下降的問題,好在出售的廣告增加了更多。

不管怎樣,谷歌讓大家看到,收集與出售消費者個人數據絕對是有利可圖的生意。

 

湯森路透統計,季報公佈後,20多位分析師上調了谷歌股票的目標價。

投行Evercore就將谷歌的目標價調升至每股1100美元,認為谷歌的廣告行動沒有出現此前擔憂的那麼多負面因素。

瑞信的分析師Stephen Ju還預計谷歌的股價可以漲到1200美元:

我們依然認為谷歌是形勢最好的公司之一。

到了18日,谷歌的股價坐上了直升機,一天之內上漲14%,沖上1000美元大關,午盤漲至每股1011.41美元,刷新了谷歌今年7月15日創下的每股924.69美元自身最高記錄。

本年度至今,谷歌股價上漲43%,18日當天市值就增加了400億美元,而競爭對手雅虎的全部市值也不過340億美元。

九年前第一天在納斯達克亮相時,谷歌的上市交易價是每股85美元。IPO以來,谷歌的股票總體穩步升值,如今漲幅已達1089.89%。

儘管股價破千元,以市值排名,谷歌季軍的位子還沒有改變,目前市值2960億美元,第二名埃克森美孚為3850億美元。

高居榜首的依然是蘋果:4620億美元。

不過,谷歌和蘋果的差距已經縮小,去年兩家公司的市值還相差4000億美元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市前五年裡,谷歌的市值都高於蘋果。

現在,谷歌與蘋果的市值差距相當於1個Facebook、將近5個雅虎或者7個Netflix的市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151

Elon Musk承認特斯拉220億美元市值過高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1162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Elon Musk本人現在承認,現在他的電動車公司市值遠遠超過了「應得」的價值。

特斯拉今年預期僅能售出21,000輛車,市值約為220億美元,相當於福特汽車一半,通用汽車公司的三分之一,而這兩家企業去年共售出900萬部汽車。

特斯拉股票價格今年迄今上漲了約400%,在9月30日觸及194美元每股的一年以來高點。

這家設在美國加州的電動車公司,客戶主要是像卡梅倫·迪亞茲這樣的好萊塢明星。而Elon Musk則被譽為現實版的鋼鐵俠。

Elon Musk在倫敦特斯拉新展廳開幕式上說:

「我認為現在有一個相當高的估值,一個比我們應得價值更高的估值」。

特斯拉在高端市場的成功,已經讓包括豐田和日產這種同樣投資電動車的傳統巨頭側目。Elon Musk表示3年內將推出面向普通市場的車型。

根植於硅谷的特斯拉在很多方面被拿來與蘋果公司相比。週四特斯拉僱傭了前蘋果高管Doug Field領導新車型開發。特斯拉說Field職業起步於福特,後來曾負責過 MacBook Air, MacBook Pro 以及 iMac的開發。

特斯拉的旗艦車型Model S售價為62,400美元,其中包括了在美國聯邦政府的7,500美元稅收補貼。

今年以來特斯拉股價暴漲讓環保人士歡呼雀躍,但一些市場分析師質疑其股價存在高估

Elon Musk說他的公司將努力證明其高股價的合理性,並獲得比現在更高的估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8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