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彩盒包裝行業展望:人力壁壘顯著,客戶粘性巨大 格隆匯 liyinglin

http://www.guuzha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75&extra=page%3D1

一、彩盒包裝行業:受益高端商品放量,市場方興未艾
(一)彩盒包裝定義
「彩盒」(FOLDING CARTON包裝是指由卡紙和細瓦楞紙板這兩種材料製成的摺疊紙盒和彩色細瓦楞箱。它具有質量輕盈、便於攜帶、原料來源廣泛、環保、印刷精美等諸多特點。目前在國際上,特別是發達國家,對「彩盒」包裝的定義十分明確,包括食品、飲料、酒類、茶品、卷煙、醫藥、保健品、化妝品、小家電、服裝、玩具、體育用品、電子等行業和產品的包裝配套均屬於彩盒包裝的範疇。​


(二)包裝印刷市場概況
在現代包裝四大材料(紙、塑料、玻璃和金屬)中,紙包裝具有價格便宜、便於加工,原料來源廣泛、質輕、不易碎,易於降解等諸多特點,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近幾年來,我國的紙包裝行業取得了較快發展,作為獨立工業門類,包裝工業已發展成為國民經濟基礎性戰略性支柱產業。2012年我國包裝工業總產值以1.3萬億元人民幣雄踞全球第二,佔全國GDP2.67%,其中紙包裝產業佔比超過40%,是國內包裝業的第一大子行業。2012年中國印刷業實現總產值9510.13億元,全行業資產總額為10461.29億元,利潤總額為724.98億元,對外加工貿易額為772.04億元。
根據SmithersPira市場研究所的調查顯示,紙和紙板包裝以2010億美元的需求量總額在全球包裝工業中佔比最高,預計到2016年這一數據將增至2500億美元。其中,化妝品、保健品、煙草商品等價格昂貴的高檔商品,越來越要求採用新穎的彩盒包裝創意設計,以便使其商品在銷售中通過包裝突顯差異化。而隨著市場對精美彩色包裝需求的增加,彩色包裝紙盒行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從企業對不同紙盒類別的需求來看,選擇煙盒及煙標的佔18%;酒盒及食品盒佔46%;藥盒及保健品盒佔48%;化妝品盒佔25%;小家電及電子產品盒佔 30%,而業內人士表示,化妝品、卷煙及醫藥行業對彩色包裝紙盒的需求將增長更快。美國瓦楞包裝盒行業市場研究公司Freedonia公佈的最新研究分析也指出,市場對高端印刷包裝盒需求的增加是美國瓦楞紙盒包裝產業保持高增速的主要原因,包裝盒的精美結構設計和印刷將大大吸引客戶眼光。​
面對彩盒包裝行業不斷增加的客戶需求,我國高端彩盒包裝行業並沒有得到與之相匹配的充分發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設計多樣化的彩盒包裝需要僱傭大量勞動力,不斷升級的先進機械也需要大量經驗豐富的操作員進行運作,這都對企業在員工管理方面的實力提出了巨大挑戰,無形中形成了高端彩盒包裝產業的軟實力門檻。否則企業的高利潤率則會被內部管理費率沖抵,失去市場競爭優勢。因而掌握先進生產、品牌管理,特別是具有豐富人力資源管理經驗的企業可以憑藉其強大的生產能力形成自身比較優勢;而一些同時具有規模效益和垂直化生產線的廠商更可以利用其集團採購模式,有效的控制上游採購成本,形成行業內具有競爭力的成本優勢,佔據高檔彩盒包裝的市場利潤空間。​

(三)彩盒包裝龍頭企業
1. 華僑城(亞洲)控股有限公司(HK 3366
華僑城(亞洲)控股有限公司與2005112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其前身為華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高質素之包裝及印刷業務。自2007年起,華僑城(亞洲)先後通過投資成都華僑城、西安華僑城、華僑城(上海)置地、天津天瀟和北京來廣營項目實現業務結構的調整,並致力於發展成為優秀的商業綜合區開發與運營商,同時大力推進紙包裝印刷業務的穩健發展。2013年上半年,華僑城集團的紙包裝業務實現經營收入約人民幣3.52億元。​
華僑城旗下的「華力」系企業,主要為客戶設計、製造高品質的瓦楞紙板、紙箱彩盒等及提供一體化包裝方案。其中,深圳華僑城華力貿易有限公司成立於1985年,是華僑城(亞洲)控股有限公司全資控股的大型包裝印刷企業,專業生產和銷售各類中高檔瓦楞紙板、紙箱、彩盒、紙貨架、緩衝材料等紙製品。近年來,深圳華力連續獲得多項殊榮。先後被中國包裝協會授予「全國優秀包裝企業」、「全國先進包裝企業」、「中國包裝龍頭企業」等榮譽稱號,是深圳市包裝協會副會長單位,在中國包裝行業中享有較高的聲譽。公司客戶包括佳能、施樂、康佳、富士康、聯想、索尼、IBM等國內外知名企業。​


2. 鴻興印刷集團(HK 0450
鴻興印刷集團具有50多年歷史,於1992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鴻興印刷集團以香港為總部,並在中國設有五間生產工廠,僱用員工一萬七千多名,生產能力為業內之先。鴻興印刷(中國)有限公司和大興紙品有限公司屬香港鴻興印刷集團全資附屬子公司,專業從事包裝中高檔紙箱生產(包括雙面瓦楞紙板和單面瓦楞紙板)、兒童玩具圖書製造,年用紙量達20萬噸以上,客戶遍佈中國、美國、歐洲、加拿大、日本乃至世界各地。​
鴻興印刷(中國)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包裝印刷企業之一。公司廠房面積20多萬平方米,員工15000多人,擁有20台海德堡、羅蘭、三菱等世界最先進的六、七色印刷機,CTP數碼製版系統、2.8米寬幅瓦楞紙板生產線、20台高精度水墨多色印箱生產線等數百台生產設備,從設計到生產均以電腦化管理,確保產品精度及生產效率。​
3. 裕同集團
裕同集團創立於1996年,總投資金額達8000萬美元,並一直致力服務世界知名的高端客戶,提供專業的全領域印刷包裝解決方案,服務包括平面設計,工程服務,全套的印刷包裝產品生產、成品包裝、全球物流配送至品牌管理等的包裝一體化方案。以強大的生產能力及精細化生產管理,為客戶提供彩盒、說明書、禮盒、煙酒包裝、紙箱、不干膠貼紙、緩衝材等的印刷包裝產品。​
裕同集團現擁有一萬多名員工,在深圳、珠海、蘇州、煙台、三河等重點工業城市設有完善的生產基地。在香港、台灣、上海亦設立了服務及支援中心。集團在2010年於越南設廠,在美國及英國增設服務中心。根據公司網站披露的數據,裕同集團2012年的營業額已達近20億人民幣,並保持每年30%左右的持續增長。​
為了能夠為客戶提供更高的競爭力,裕同集團重視原材料的成本,採用集團採購模式,達至最高的規模效益。裕同集團投資了瓦楞紙板生產線,未來會進入造紙行業,從而更有效地控制上游供應成本。於此同時,集團擁有國內領先的DHIT數碼隱藏防偽印刷、全息定位燙印、3D立體印刷、模內標籤、光刻技術、冷燙技術、大印象油墨技術等。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識到彩盒包裝作為一種設計新穎、需求放量的紙包裝產品,行業的市場空間正在不斷拓寬,重要性也日益提高。接下來,我們將對彩盒包裝的上游原料、工藝流程和下遊客戶逐一進行研究,以期向投資者全方位展示彩盒包裝的產業鏈現狀。​

二、彩盒包裝原料:多為大宗商品,未見明顯壁壘
(一)彩盒常用面紙​
彩盒包裝的面紙通常採用灰底白板紙和白卡紙兩大類。具體材質有灰銅、白銅、單銅、華麗卡、黃金卡、白金卡、銀卡和鐳射卡等。其中白銅和單銅屬於「白卡紙」紙類,正反兩面均為白色。「灰底白板」又稱「灰銅紙」紙類,其正面白色可用印刷,反麵灰色不可印刷。​
1.1 灰底白板紙​
灰底白板紙的正面為塗布白布,較光滑,反面為原紙灰色,較粗糙,一般只用於單面印刷。紙板伸縮性較小,有韌性,摺疊時不易斷裂,相對其它塗布紙,價格也較為便宜。其主要用於裱瓦楞紙彩盒、彩箱、白盒、隔板等產品的包裝印刷。因材質和塗布面厚薄不同,灰底白板被分為ABC多個級別,只有A級適合做彩色印刷,BC級紙可生產白盒、襯紙等低檔產品。我國目前灰底白板生產龍頭廠家為東莞市玖龍紙業集團(HK 2689),其他只要廠商包括東莞建暉紙業、珠海華豐紙業和富陽紙等。​

1.2 白卡紙   ​
白卡紙是一種較為厚實堅挺純優質木漿製成的白色卡紙,經壓光或壓紋處理,主要用於印刷精美的彩盒(不裱瓦楞)、名片、證書、請柬、封皮、月份檯曆以及郵政明信片等,可用作雙面印刷。目前國內市場上進口白卡紙佔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屬於高價值紙張,且進口稅絕對金額較高。但隨著寧波中華紙業等公司的崛起,國產白卡紙具有擠佔這部分市場的潛力。​
(二)瓦楞紙​
瓦楞原紙作為彩盒包裝的另一重要原材料,一般由磨木漿、半化學漿、廢紙漿、混合漿漿料等製造。彩盒包裝使用的瓦楞紙分為瓦楞紙板(由箱板紙和通過瓦楞輥加工成波形的瓦楞紙粘合而成對的板狀物)、單瓦楞紙板(由兩層箱板紙和一層瓦楞紙加工而成的瓦楞紙板)、雙瓦楞紙板(由兩層箱板紙、兩層瓦楞紙和一層夾芯加工而成的瓦楞紙板),多用於外箱(CARTON)材質。瓦楞紙箱主要由紙板組合而成,紙板由一層層瓦楞紙通過坑紙機膠合而成,從外層到內層分別為表紙、坑紙、裡紙,兩層坑紙之間為芯紙。​
隨著目前消費者對產品包裝精美程度的看重,食品、玩具、保健品、個人電子等消費品的包裝盒和禮品盒開始大量使用EFG級高檔瓦楞紙板做包裝材料。卓創資訊的報價顯示,瓦楞紙A級普遍價格在2550/噸左右,而像玖龍紙業出產的高強瓦楞系列價格均在3000/噸浮動。面對高端客戶對包裝品質不斷升級的要求,轉而採購高檔白卡和瓦楞紙成為了廠家必須做出的選擇。部分廠家為了能夠為給客戶提供更有競爭力的成本優勢,重視原材料成本,採用集團採購模式,以求達至最高的規模效益。而具有垂直產品全域方案的生產商,採取諸如瓦楞紙板生產線投資、進入造紙行業等等措施,更有效地控制了上游供應成本,凸顯自身優勢,在市場的大浪淘沙中搶得先機。​


(三)油墨​
一般來講,膠印油墨顏色分為黃(Yellow)、紅(Magenta)、藍(Cyan)、黑(Black)。常用專色包括大紅、金紅、玫瑰紅、射光藍、深藍、翠綠、紫黑、銀墨、青金、赤金、沖淡墨、螢光墨等。表面處理油分主要為兩大類:紫外線光固化塗料的UV面油(主要成份為感光樹脂、光引發劑、活性單體和助劑)和類似水性上光油的UV底油(主要成分為合成樹脂和水)。而混合油墨在性能方面綜合了UV油墨和傳統油墨的優勢---光固化和氧化聚合乾燥,提高了油墨表面與UV光油的協同效應。​
由於油墨使用過程中會存在揮發性有毒化合物和重金屬污染,生產廠家也面臨著員工健康問題和環保當局監控等諸多方面的壓力。

(四)膠​
彩盒包裝的生產過程中較為常用的膠為白乳膠(主要成份為聚醋酸乙烯)和黃膠(即澱粉膠,主要成份為玉米粉)。其中,白乳膠的粘合性能明顯好於黃膠,但價格也明顯偏高,兩者價格相差5倍以上。​
整體而言,彩盒包裝根植於傳統包裝印刷行業,但由於圖文生動、印刷精美的包裝是品牌形象在消費者面前的直接展示,因此彩盒包裝行業正逐漸受到各類製造業廠商特別是國際知名企業的關注。就其原料構成來講,彩盒包裝特別是高檔彩盒包裝對於原紙的質量規格雖有著較高要求,但面紙、主板瓦楞紙以及乳膠等材料國內外來源廣泛,高質量環保型油墨產品也在不斷推陳出新,行業上游已較為成熟,原料來源廣泛,不存在明顯的行業壁壘。​
三、彩盒包裝工藝:技術日趨成熟,人力壁壘顯著​
(一)彩盒包裝生產流程​
隨著近年來機械化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的逐步滲透,彩盒包裝工藝流程已經較為成熟和完善,整個行業也正在向高自動化、低廢品率、流程一體化、環保化方向不斷改進。從上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紙盒的設計製作便已經普遍採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和計算機輔助製作(CAM),生產流程主要包括印前設計—製作印刷版—印刷—上光—覆膜—燙金—模切—摺疊—糊盒幾大部分,具體流程如下圖所示。​
1. 紙盒設計與印前處理系統​
此階段主要由設計師及印刷廠協調完成。由客戶與廣告公司或印刷廠內部設計人員設計包裝印刷文件,在計算機相應系統裡選擇包裝材料、瓦楞紙型、外觀尺寸和款式。用包裝盒專用製版系統設計和處理紙盒的盒片結構、排料方案、印刷裝潢圖案,繪製背襯加工輪廓方案、盒片排料模切圖等。目前,國內外已經有多種「包裝紙盒CAD/CAM系統」和桌面出版系統,如北大方正Founder Pack系統等。​
2. 印刷​
由設計人員設計完成的文件稿傳至印刷廠出菲林版後,印刷廠根據其大小,紙張的厚薄,印刷的顏色確定印刷。近幾年,隨著市場對高檔包裝需求量的增加,紙箱包裝企業紛紛引入高檔次、多色印刷機,如海德堡(Heidelberger16色組速霸印刷機等,力求在印刷質量及精美度方面取得令用戶更加滿意的效果,以期維持和發掘客戶。就目前的印刷方式而言,膠印和凹印產品層次再現性好,套色精確,能較理想地複製原稿層次,特別用於圖案中有產品實物照片的彩盒印刷,是高檔彩盒的首選印刷方式。而加工方式主要有直接印刷、預印、先印刷再對裱等。​
3. 印刷品外觀處理​
此步驟主要為對包裝表面進行的美化處理,有UV上光、覆膜、燙金、過油磨光等工序。精美的外觀印刷質量,不僅可以提升印刷品表面的保護性,增加美感,更是提高產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徑之一。目前,高檔印刷包裝產品越發需要廠家具有多元化的紙面處理技術,包括UV、啞油,局部印油,絲印閃粉,光啞膠,燙印、植絨和全息定位燙等。其中,局部UV上光已成為包裝印刷企業的新寵;全息燙印由於標識容易識別,且較難仿製,在高檔紙盒包裝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表面處理步驟一般包括:自動送紙、第一次除粉(電熱)、第二次除粉(清水)、上底油、烘乾(紅外線加熱)、上面油、烘乾(紫外線)、送進收紙部,表面處理完成。​
4. 印後模切加工​
經過模切工序,彩盒的基本樣式已經形成,之後再針對包裝盒的特殊構造,進行去屑,即除去料件多餘部分(如留出安裝提拉鏈的位置等)等微處理。​
其中,模切工藝可以分為圓壓圓模切、圓壓平模切和平壓平模切。平壓平模切方式可以用於各種不同需求的場合,既能採用全自動高速連續模切,又能手動續紙半自動模切。廣泛用於各個行業,在國內包裝加工市場佔據主要地位。而圓壓圓模切在煙包等高端領域的應用已經初具規模。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磁性模切、數字模切等新的模切工藝也慢慢地成熟起來。如ABGraphicInternational公司的SabreExtreme激光模切系統就是數字模切工藝的代表,該系統是專為滿足捲筒紙數字印刷的模切技術。其在模切時,不需要模切版,模切數據存儲在印前系統,自動控制激光的走向和能量強度,速度快且材料浪費少。​
5. 粘合&裝配​
此步驟將彩盒按照樣板或設計樣式,把需要固定連接的部位用膠水粘合起來,並進行最後裝配整合。具體操作可分為四步:(1).貼盒前,半成品先通過全面檢查,挑出外觀破損、褶皺、色差、模切顛倒的不良產品;(2).上膠;(3).成型;(4) 壓板。通過以上流程,一個彩盒製作完成。​
由於現代包裝技術的精美化發展,彩盒不僅僅承擔了保護內部產品的功能,更是品牌宣傳與公司文化的二次體現。不同彩盒產品的包裝外形設計差異較大,加之高端客戶對產品包裝細節設計的逐漸重視,使得彩盒生產裝配車間需要僱傭大量的勞動力進行最後加工裝配。此外,廠區車間現場的整潔衛生狀況也是產品高質量、生產高效率的有效保證。特別是針對食品品牌的包裝生產,還必須具備達到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標準要求的無塵潔淨車間。 而據相關從業人員透露,彩盒包裝質量問題,有約20%來自印刷;30%來自模切,如爆角、爆線不好,壓痕不一致等;5%來自燙金;而高達45%來自糊盒質量問題,由於糊盒是最後一道工序,倘若不受重視,便容易出現漏膠、內粘、喇叭口、產品自身的劃傷等一系列問題,也是彩盒包裝質量問題的最大來源。因此,良好的人力管理制度,可以通過其嚴格的現場管理,以標準化的作業保證穩定的產品品質,使得各個裝配車間達至優良甚至星級標準,從而獲得高端國際買家的青睞。​
(二)彩盒包裝機械設備​
彩盒包裝機械設備通常包括印前製版設備、印刷設備和印後加工設備,以及能夠將所有印刷生產流程整合起來的軟件系列等。​
1. 印前系統
印前設備主要包括數碼打樣機、CTP製版系統、曬版機、烤版機、沖版機等。其中計算機直接製版(CTP)的發展和成熟,使得包裝印刷製版的速度、質量得到有效提升,更好地滿足了高端彩盒需求客戶高質量、短週期的嚴苛要求。​
印前包裝設計系統在目前生產廠家中已經得到了普遍使用。如由海德堡公司開發的印通包裝設計系統已經涵蓋了從結構設計、樣品製作、頁面排版、切模參數化到為進一步加工生成預置數據的整個流程,可以進行複雜包裝設計。同時,印通包裝設計系統還可與海德堡其他工序設備達到端到端的作業流程集成,實現自動化操作。而來自CAD System(計算機記輔助設計系統)的數據還可以用來生成印後階段的預置,節省作業準備的時間與材料。加上目前先進的色彩管理系統,高配備的彩盒印刷廠家可以達到數字化的印前管理,確保產品的高品質印刷效果。​
2. 印刷機械​
印刷機械主要包括燙金機、印刷機、膠印機、彩印機、商業輪轉機等。​
如何加快生產速度,實現高質、高效的多元化生產以及標籤印刷、產品信息單頁等個性化彩盒包裝活件的特殊定製是各大生產廠家正在努力解決的問題。通過先進的印刷設備和系統,可以優化色彩管理和印刷準備的時間,設定自動化生產,重印質量標準和靈活的活件管理流程,從而達到高精、低廢生產。而面對著原料和人力成本不斷上升的雙重壓力,諸如海德堡的印通系列產品還可以進行可靠的印前、印後成本計算(包括預設成本和實際成本),設計規避試產成本的電子軟打樣系統來確保廠家從高質量和高可靠性的生產中獲益。​
3. 印後生產裝配​
印後生產裝配包括模切機,糊盒機,膠裝機等一系列印後加工設備。​
目前,高效、綠色化、數字化、自動化印後設備綜合解決方案正逐步推廣。在2013年廣東東莞「中國國際彩盒展」上,長榮股份(300195.SZ)便展示了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印後綜合解決方案。全套設備由五款現代化設備組成,可以實現精美酒盒、高檔化妝品盒等產品的印後自動化、數字化加工生產與檢測。產品從具有橫縱兩向燙印功能的MK1060ST平壓平自動模燙機開始進行高質量的燙金加工工藝,經由MK1060ERs平壓平自動高速全清廢模切機進行全清廢模切,避免了人工清廢降低生產效能的劣勢,再通過高速自動糊盒機以每分鐘400米的高速生產,最後由長榮股份全新升級的MK420Qmini單張紙檢品機進行精準檢測並剔廢。全程高度機械化、數字化運作,大大提升了生產加工效率。​
儘管大機械生產已經逐步進入紙包裝產業,但機器化生產也存在難以避免的弊端,如自動摺疊糊盒機的摺痕明顯導致廢品率較高、摺疊紙盒在高速包裝機上自動結束翻開、成型、裝填、封口等技術尚待完臻等。而高端彩盒包裝客戶複雜的設計要求和消費者對產品外在包裝精緻化的重視,使得彩盒包裝業在粘合、裝配等環節仍需要大量人力參與才能切實保證高端客戶對產品個性化和時間敏感性的需求。機械化生產同時,隨著機械設備的不斷更新換代和IT系統的逐步升級,具有先進技能、經驗豐富的高級技師成為了越發稀缺的專有人才,從另一層面加重了彩盒包裝廠家對人才的需求。​
因此,彩盒包裝不同於普通紙包裝行業的獨有特徵給自動化生產的全方位普及造成了盲區,企業的人力資源和員工管理經驗成為了彩盒包裝業無形的軟實力。​
四、彩盒包裝下遊客戶:高端客戶為主,細節保證訂單
彩盒包裝的高端定製化特徵決定了其下遊客戶主要由化妝品、消費電子、醫藥等行業的消費品龍頭所構成。​
(一)化妝品行業​
彩盒包裝為化妝品廠商追求高質化、差異化的企業形象提供了外在展示,目前常見的化妝品彩盒包裝主要有以下四種:​
1. 紋理材質​
通過在一整張紙上壓印紋花而得到紋理材質材料。目前,富有紋理的材質在化妝品包裝設計中已經非常流行。很多化妝品生產商和包裝設計商在不斷尋求具有不同類型質感的材質,如具有碎石粒紋粗糙效果的紙板和絨面感覺等。​
2. 透視包裝​
透過外包裝就能看到內裝物的透視包裝,日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眾多品牌的營銷者正選擇通過結合性包裝來達到紙板盒塑料的精巧結合。​
3. 形狀迥異​
越來越多的公司要求脫穎而出的包裝盒形狀,以求突破消費者傳統觀念,提高產品辨識度。這個領域中相對較新的變化是運用注塑成型塑料端蓋。寶潔的玉蘭油Regenerist品牌運用了該項技術,最終完工的紙盒看起來更像一個圓柱體而不是一個立方體。​
4. 閃爍炫目​
化妝品包裝已經出現使用閃爍炫目的材料所制作的包裝產品,以達到吸引眼球的銷售目的。特殊效果的油墨、塗料和金屬材質在逐步加入到這一潮流中,力求通過這一創新使自己的產品與眾不同。​
(二)消費電子行業​
隨著蘋果、三星等高端智能機的大眾化普及和電子產品逐步提升的更新換代速度,高端消費電子產品的選擇範圍正不斷加大,使用週期也正在逐漸縮短,這便產生了對彩盒包裝需求的快速增長,也使得彩盒生產廠家往往面臨著短時間交貨的壓力。同時,不同的手機邊緣設計以及手機充電器等配備零件在大小、厚薄、外形等設計的細微差別,使得彩盒廠商需要在細節再加工方面進行大量人力投入,加之市場上隨時有可能出現的消費者大量追捧,所產生的短時間補貨需求給廠家在穩定大型客戶方面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三)醫藥保健品行業​
目前,藥品和保健品的包裝除一部分用玻璃瓶包裝外,大部分採用彩盒包裝,多數是高檔盒。由於藥品包裝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求,如保護藥品在貯藏使用過程中不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自身在貯藏使用過程中性質穩定、包裝藥品時不能污染藥品生產環境等,因此對包裝的要求也格外得高。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健康關注度的增強,製藥行業和保健品行業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帶有保護功能的、方便開啟、外觀精美的彩盒包裝也將有望獲得更廣泛的市場。​
由此可見,彩盒包裝行業的主要客戶是國內外化妝品、消費電子和醫藥等行業的消費品龍頭,他們一方面訂單量較大,另一方面對彩盒供應商的交貨速度、配套服務和品質細節等方面都有較高要求,特別是像蘋果、三星這樣的國際消費電子龍頭。這些對於彩盒包裝這種勞動力依賴程度高的行業來講,都是現實的難題。因此,能夠高效管理好眾多人力資源從而獲得更多高端客戶的長期青睞才是彩盒包裝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
五、彩盒包裝行業壁壘:人力壁壘凸顯,客戶粘性巨大​
(一)勞動力依賴程度高
與其他紙包裝行業不同,彩盒包裝行業擁有客戶的個性化要求較高、單一訂單的數量規模不大、大規模機械化生產的難度大、高端客戶對產品包裝細節設計重視等特點,因此在模切、粘合、包裝等工序中往往需要依賴人工操作,是更加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根據我們的測算,同等規模的彩盒包裝企業和瓦楞紙箱企業(如A股上市公司合興包裝和美盈森)所需要的員工人數比例在2:13:1之間,彩盒包裝企業對勞動力的依賴程度可見一斑。​
雖然彩盒包裝行業的自動化程度有逐步提升的趨勢,但由於客戶的個性化需求較高,機器化生產也存在難以避免的弊端,如自動摺疊糊盒機的廢品率較高、摺疊紙盒在高速包裝機上自動結束翻開、成型、裝填、封口等技術尚待完臻等。這些不單單要求彩盒包裝的設計合理,還要保證有滿足的模切精度和摺疊糊盒精度,熟練的人工就成了彌補以上不足的最好方法。設計多樣化的高檔彩盒包裝需要僱傭大量勞動力,不斷升級的先進機械也需要大量經驗豐富的操作員進行運作,這都對企業在員工管理方面的實力提出了巨大挑戰,無形中形成了高端彩盒包裝產業的軟實力門檻。因此,掌握先進生產、品牌管理,特別是具有豐富人力資源管理經驗的彩盒包裝企業能夠憑藉其強大的生產能力形成自身的比較優勢。​
(二)中高端包裝人才缺口​
近年來,我國包裝印刷產業突飛猛進地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激增。但縱觀包裝印刷業的發展,迄今為止最大的瓶頸還是人才,尤其是各類高級專業人才——包裝工程師、高級管理人員、熟悉包裝印刷業的技術和質量管理者等。​
據瞭解,對印刷機長、油墨工程師、調墨師等技術人才,企業往往是「有多少,要多少」,而且薪資待遇非常好。即便如此,企業仍然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另外,有些新興的包裝印刷業是從小作坊的生產方式中脫胎出來的,因此從業人員中受過高等教育或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很少。即使行業內一些知名大企業,其人才結構與專業結構也不合理,工程師、高級工的比例很低,尚不足4%。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更是鳳毛麟角。此外,專業數字印刷公司、網絡出版公司、電腦寫真和噴繪公司不斷湧現,印刷業已由傳統產業逐漸向高科技方向發展,需要大量掌握現代IT技術的專業人才。​
(三)高端客戶存在訂單粘性​
由於彩盒包裝的主要客戶是消費品龍頭,對於包裝細節的要求近乎苛刻,並且對交貨時間、配套服務也有著很高的標準,普通的彩盒供應商難以滿足他們的需求。而高端客戶本身盈利能力較強,相對於包裝價格,其更注重彩盒供貨商的細節品質、配套服務以及長期合作的可持續性,而頻繁更換供貨商也會損害到這些客戶的自身利益。因此,除非彩盒供應商發生嚴重的質量問題或交貨延誤,高端客戶通常不會因為價格問題而更換供應商,也就是說,彩盒包裝市場的高端客戶具有很強的客戶粘性。​
於此同時,目前彩盒包裝行業對人力依賴程度很高,如果企業難以高效地組織員工生產就很難達到高端客戶對包裝品種的要求。由此可見,彩盒包裝企業能否長期維持好與大客戶的關係、保持穩定的盈利能力歸根究底還是要具備良好的員工管理水平。​

六、風險提示​
1. 彩盒包裝行業對勞動力的依賴程度較高,人工成本的上漲在所難免,但人力管理能力的欠缺則可能對公司整體經營情況產生重大影響;
2. 彩盒包裝企業的訂單情況受下遊客戶特別是大客戶的產品出貨量影響很大,一旦其下游出貨速度低於預期將影響到彩盒包裝企業盈利的穩定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207

回顧7月展望8月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377690

在金管局不斷承接美元沽盤,顯示大量資金流入的背景下,港股終於在7月突破悶局,恆指突破24,500點水平,創2010年11月底以來新高!我們早前「展望」恒指在7月可以12個月移動平均線(紅線,目前處於22931點)作支持,並嘗試挑戰浪頂目標24000點至25000點的預測,結果一舉在7月達到;現在,讀者應該留意見頂信號的出現。

由於市場普遍承同資金是衝著「滬港通」而來,我們的組合在7月主力調整港股與A股之間的價格差異。即沽出貴價H股換入平價A股,如中資電力股;在港股市場平買A股市場的概念主導股,如白雲山;希望從中創造更多安全邊際。

回顧7月,恒指在79日低見23127點後,反覆上升,高點出現在730日的24912點;全月上下波幅1785點。恒指7月份升1577點或6.80%,國指 7月則升800點或約7.74%MUPI則於7月上升約6.31%,反映資金全面買股。恆指YTD表現升6.3%,國指YTD表現升2.9%MUPI指數YTD表現升5.6%

Picture 

展望8月,黃國英認為:『……是否還有新高不敢說得太肯定,但至少看來會開始短期整固。目前的策略,自己是加強對沖,主力買個別股票Put,對用指數產品來做淡興趣不大。不是全力等候調整吸納,而是積極做保險,其實也反映出自己心底對這個升市是有些保留。

有保留的原因,是自己對A股的表現失望。這個星期二(729日),基本上全港各大報章財經版頭條,都是大批資金流入AETFs。雖然只是事隔兩日,可是如此大鑼大鼓,A股的升幅依然如此有限,內地同胞那種打死不追的態度,應該值得尊重,市底似乎有詐,……自己選擇信A多過信H,暫時證明選擇正確。

這個市走勢是勁,不過自己心底裏並不相信中國股票可以透過一個滬港通就走出長期困局,基本因素上沒有大改變。這個墟期一定要趁,卻要步步為營,不能夠再一味往前衝,最好玩的一段,很有可能已經結束,跟着會是好淡搏錘,互有死傷的格局。』

Picture 

林少陽則指出:『經過連日上升之後,港股是時候需要回氣了。……月初強勢的國企指數,最近幾日亦開始無以為繼,(730日)收市微跌3點。港股全日成交高達1001億港元,較前日進一步上升13%,大額成交亦往往是短期頂部才會出現的現象,尤其是大額的成交並不能配合指數的強勁升勢,往往便是反映當日高位市場好淡角力激烈,後市或於昨日高位以下300-500點之間橫行整固,或進行一次幅度較大的調整,待心理質素較弱的沽貨離場後,指數才重拾升軌。

雖則本欄相信今年高點很大機會仍未出現,但是在進一步上升之前,港股很可能會先行在現水平整固,真正高點或於滬港通實施前後才能出現。到目前為止,調整的深度仍然難以預知,惟今次多隻舊經濟股份累積的升幅頗大,由昨日高位計算出現500點以上的調整的機會或較大。……

在我們(本人)看來,恒指7月以大陽燭收於24756點,本浪上試目標24000點至25000點已經抵達。現在要等待見頂信號出現,以確認調整到來,因此8月形成陰燭的可能性非常大。當然,個別股份與指數會是參差見頂,而且12個月移動平均線仍可提供強大支持,只是不知道1000點的短線調整,小投資者能否承受得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17

深改組第四次會議,年終盤點與展望​ 作者:格隆匯 徐彪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64
7、8月份,照例是最忙的。公司要開年中總結會,偌大國家皆如此,中央也不能免俗,各種總結展望大會紛沓而至。經濟領域、改革領域兩手抓,上月開完年中經濟工作會議,這月就輪到改革會議。說起來,細心研讀新聞稿後,你還是能看出不少信息的:​
第一,奇怪的是,新聞稿居然沒有肯定上半年改革工作的成績,這是很罕見的。因為按照慣例,按照套路,都會首先肯定前半段工作,然後佈置下半段工作。習總只是說了這麼一段話:「今年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要真槍真刀推進改革,為今後幾年改革開好頭。各地區各部門要狠抓工作落實,實施方案要抓到位,實施行動要抓到位,督促檢查要抓到位,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宣傳引導要抓到位,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共同為改革想招、一起為改革發力」,只有要求,沒有肯定。這是啥情況?這是董事長急了的節奏啊,一季度光顧調結構,二季度光顧穩增長,三季度終於可以騰出手來促改革(穩增長的事情,交給總經理頭疼去吧。什麼新型城鎮化、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全是李總在抓),時不我待。​

結論:未來幾個月,改革將提速!


問題:未來幾個月,哪些改革會提速呢?​

這時候,有條件的投資者應該去看一個文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4年工作要點》。沒有條件的,就和筆者一起,去看人民網的一個新聞稿,題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4年將推進60項改革舉措》。這篇文章借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之口,講述了全年改革的重點和要點(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幹什麼的,我默認大家應該很清楚了哈。實在木有概念,可以翻看我們7月15日文章《鑽研故紙堆之習總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
基本上,今年所有改革措施(包括最近一次深改組會議),都沿著這60項7大類改革展開:

  
轉變政府職能和完善市場體系
主題投資點評
進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
一批又一批,繼續進行時
建立權力清單
多地方已在推,頂層缺個「意見」
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
各部委在行動,且看最近反壟斷
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
重磅期待
完善政績考核
進行時
強化對創新驅動的激勵
已完成,市場炒N輪了都
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界定中央國有企業功能,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無所謂
一些自然壟斷行業放開一些競爭性業務和推出一批允許非國有資本參與的項目
重磅期待
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比例
央企已被分類提高
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總體思路或方案
重磅期待
財稅體制改革
 
增強預算透明度,全口徑預算管理,規範地方舉債融資機制
進行時
擴大營改增試點行業範圍
預期擴至建築、房地產、金融、生活服務業
啟動房地產稅和環境保護稅立法工作
稅收體系可期待,立法還得有年頭
研究提出財稅體制改革的總體方案
已完成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等待存款保險制度
推進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
進行時
調整外資銀行准入和開辦業務條件
無所謂
深化政策性銀行改革
預期不止國開行住房金融事業部
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
重磅期待
健全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
 
城鎮化方面,主要是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行差別化的落戶政策
已完成
土改試點,包括徵地制度、農村宅基地、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試點
重磅期待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建立農村產權交易市場
農地集中,去年就開始幹了
擴大開放
 
深化上海自貿區改革試
進行時
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工作(解讀:下一個上海自貿區)
重磅期待
改革境外投資管理體制
滬港通?期待中
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提高排污費徵收標準、擴大徵收範圍、加大處罰力度,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
等等看
強化節水準入
等等看
推進節能量和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等等看
全面完成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做到多規合一,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等等看
研究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總體思路
重磅期待


不出意外的話,國企改革、土地改革、生態文明將成為下半年的熱點方向,政策頻出而且熱點不斷。尤其是如果某兩個方向疊加,比如土地改革和國企改革一旦交叉(國有企業收購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後上市或者資產重組),可能在資本市場掀起驚濤駭浪。​

第二,改革部署並非一成不變,如果完全按照年初規划來的話,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就不會出現在深改組第四次會議上,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也不會出現在深改組第四次會議上。對於新出現的咚咚,有必要高度重視。打個可能不恰當的比方,一萬個人在排隊等公交車,眾目睽睽下有能力加塞插隊的,最好別惹他。​

順便插播一段,為何要把媒體改革加塞兒進來呢?因為習總說了:「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宣傳引導要抓到位,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董事長已經充分意識到輿論的重要性,這麼重要的事情,最後靠誰來落實呢?「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

招生制度改革的受益方向或為在線教育,值得關注;​

新老媒體融合的受益方向以老媒體為主,必需關注;​

第三,會議提出「對不合理的偏高、過高收入進行調整」,聯想起不久前冒出來的國安集團國有資產流失案,是不是意味著國企改革將停滯甚至開倒車了呢?​

我個人看法是:非但不是停滯的節奏,反而是踩油門的節奏啊。​

中國是個幅員遼闊的大國,光國資委旗下的國有資產就分為三大塊,央企算一塊,省國資算一塊,市國資算一塊。偏偏這三大塊的互不統屬,央企改革要聽國務院國資委、組織部甚至國務院意見,省屬國企改革省委書記說了算,市屬國企改革市委書記說了算。​
曾經有個笑話,說恐龍的腳受傷,一天後才反應過來停下腳步。中國這麼大的一個國家,也差不多。國企改革一旦開啟,或多或少會各種資產流失。老闆心裡最擔心的,也是一旦跑起來就會有慣性,如果沒有事先規範好的話,國資流失問題就成為老大難問題。所以呢,在正式啟動之前,各種劃紅線變得很有必要。​

第一根紅線,激勵機制方面,不允許借國企改革大規模提高管理層待遇。但是,大家想過沒有,你把固定薪酬搞的高高的,那叫「不合理的偏高」。你把浮動薪酬,尤其是實現盈利增速目標後的薪酬定高一點,是不是就不算「不合理」呢?簡言之,高固薪有問題,低固薪高激勵就沒問題吧。​

第二根紅線,混合所有制的實現途徑方面,儘量通過「公允」定價完成。啥叫公允定價?公開市場競價形成的價格,就算公允。其他方式,大家掂量著辦,殷鑑不遠。​

下半年,國企改革,包括下一階段可能出現的各種試點(可能的類型:國企改革整體方案試點、壟斷行業混合所有制項目試點),是必需牢牢抓住的方向。不容有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57

回顧8月展望9月 楓葉資料室

來源: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462041

7月的「滬港通」熱情在8月有點冷卻,但這是我們預期之內。我們早前「展望」恒指在8月形成陰燭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這個月主要是等待見頂信號,以確認調整到來。結果,恒指在8月兩度企於25000點以上共五日,表現強於預期,且最終僅以小陰燭作結。

我們的組合在8月的指數調整,資金流向個股的情況下,得以受惠;加上A股氣氛明顯回暖,讓A股組合也進入盈利。可以說,早兩個月的部署,不必等很久已見效,以我們的投資style而言,算是運氣好!

回顧8月,恒指在88日低見24191點後,反覆上升,高點出現在825日的25243點;全月上下波幅1052點。恒指8月份跌15點或0.06%,國指 8月則跌166點或約1.49%MUPI則於8月上升約1.55%,反映資金由指數流向個股。恆指YTD表現升6.2%,國指YTD表現升1.4%MUPI指數YTD表現升7.4%

Picture 

展望9月,黃國英指出:『……整個8月,港股市場之內根本屍橫遍野,在一片唱好聲之中,不少股份傷亡慘重,基本上滬港通第二波行情確認告一段落,一個中型泡沫已爆破。多了一大堆蟹貨在街上,要重新組織攻擊,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應該可以休息三五七日,等有新發展才再作打算。

港股處於如此膠著狀態,不過依然可以看出一些市場的口味。……第一,是香港隊強勢依然。本地地產股有力領軍,加上其他本地薑管治水平較好,市場依然較信任,整體便有一股氣勢。

第二,滬港通第二波行情告一段落,不必再憧憬,反而第三波AH估值合流開始有起動的跡象,當A股守得穩,貴價H股則在反覆向下。內房整體逐步轉弱,內銀則在業績後明顯被拋售,既有基本因素的理由,亦有資金流向上不利的變化,這些股票暫時應該避之則吉。

第三,個別板塊之中,新能源是有追捧,電動車、風電以至個別太陽能,可以說各自各精彩,始終中國一片烏煙瘴氣之下,這些公司的前景仍然是看高一線。

結論是依然好淡並行,並且應該以個股作為出擊目標,而放棄指數。雖然很可能是恒指勁,國企指數弱,但兩者的波幅都未必太闊,反而個股強弱懸殊的勢頭會更明顯。

買香港隊9Call,而因應滬港通,則應該買貴價H10Put,有機會兩邊一齊中。不過,這樣一CallPut,是較中線的投機,千萬不要為太細的波幅便動搖或者食胡。至於新能源股方面,自己仍是主力電動車及個別太陽能股,風電有勢,卻不熟不做,寧願放棄,無謂臨急抱佛腳。』

Picture 

林少陽則認為:『相對過往多年的業績期,無論業績好壞股價均於業績公布後見光死的情況不同,今次的業績期股份表現只是個別發展,顯示投資情緒較近年市況有所改善。過去七年港股於8月份均錄得跌幅,剛過去的8月份亦不例外,不過上個月的跌幅為過去七年幅度最少的,反映資金流入對季節性因素的對沖作用。 

展望9月,市場焦點或暫時落在今天(91)即將公布的中國採購經理指數會否顯示經濟進一步放緩,以及由本港特首選舉辦法而引起的政治紛爭之上,或為上半個月帶來候低吸納的機會。除非資金流入於短期之內逆轉,以及政治紛爭出現較預期激烈的抗爭場面,否則恒指調整或止於24,000點之上。 

……另外,7月份大型H股表現遠遠拋離相關A股,令H股較A股溢價於期內大幅擴大。8A股表現較H股強,溢價稍為縮窄惟仍然較滬港通宣布之前擴濶,預料隨著滬港通日子漸近,AH差價將縮窄,因而限制本港H股指數9月及10月上旬的表現。 ……

在我們(本人)看來,恒指8月以小陰燭收於24742點。以此走勢推測,往後的數月好大可能走2010Q42011Q12500點區間波動,直到12個月移動平均線(紅線,目前處於23339點)追上來,即以時間消化升幅後,恒指才會重新上路。在此期間,港股市場之內,揀個股應該有用武之地,倘若可以買AB股,則跑贏的機會更大。因為,相對港股,內地股市仍然太落後!

總之,借用內地評論:錯過本輪行情必後悔!!大家要好好參詳!

相關舊文:回顧7月展望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592

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2014年三季度市場總結與四季度展望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70

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2014年三季度市場總結與四季度展望


三季度市場繼續下行,房地產信貸政策將是四季度市場走勢關鍵


2014年三季度國內房地產市場延續下行勢頭,價格繼續下行,成交季節性回升但同比下降幅度仍比較大,房企經營壓力增加,投資放緩,土地市場降溫。雖然多數城市放松限購,但信貸政策仍保持平穩,市場下行預期並未根本改變。四季度“認房不認貸”等刺激剛需的信貸政策調整將成為市場走勢的關鍵。

在政策不發生重大調整的條件下,市場預期下行導致需求觀望,加之按揭貸款影響,預計市場成交量仍將同比小幅下行。供應方面,在年度銷售目標和資金回款壓力下,房企繼續加大推盤力度且以價換量仍是主要策略,預計四季度市場供應繼續增加。價格方面,目前市場庫存高企,去化壓力攀升,預計全國房價繼續下行趨勢。目前多數企業銷售不及預期,資金壓力較大,在年度銷售目標壓力下更多企業將加快推盤並加大營銷力度以促進去化、回籠資金。

季度末市場對於“認房不認貸”等按揭貸款政策調整預期逐漸升溫,預計四季度房地產信貸政策出現調整的可能性較大。“認房不認貸”等信貸刺激政策的實施或將明顯刺激改善需求入市,促進市場成交,四季度市場成交或將接近去年水平,但全年總體仍難及2013年。


1政策環境

多地出臺刺激政策,限購政策放松短期內刺激需求入市,但無法根本改變需求預期;季度末信貸調整預期升溫
放松限購呈現多米諾效應,全國僅五城未放寬。2014年6月26日,呼和浩特市發布文件正式取消限購,為全國第一個正式宣布全面取消限購的城市。隨後,濟南、海口、蘇州、武漢等地也相繼宣布放松限購。截至9月,全國47個限購城市中,共有42個城市放松限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三亞為最後5個堅守限購的城市。限購放松後,短期市場出現明顯回升,但持續性不強,難以根本改變市場走勢。

多個城市出現二次救市,限購政策由局部調整轉向全面放開。目前,仍有部分城市堅持定向放松限購政策,對於取消限購的房屋類型、城市區域分別限定,其中廈門島外不再限購,珠海放開中心城市144平(含)以上住房限購,新城區全面取消限購。而武漢、寧波、青島等城市在經歷第一輪定向放松限購政策後,於8月、9月宣布全面放松限購,放松力度逐漸加大。目前,47個限購城市中,29個城市官方正式宣布全面取消限購。

多地加大信貸支持,刺激需求入市,信貸政策寬松預期升溫。福建、湖北、江西、寧夏加強信貸支持,其中福建降低首套房認定標準為“購房人償清購房貸款後,再次申請貸款購房,按首貸認定”,湖北要求首套房貸款利率下調至基準利率的0.7倍,江西則明確提出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湖北、湖南提出放寬公積金使用方式,寧夏、湖北明確部分稅收減免政策。四川則提出對於滿足條件的金融機構按照實際發放符合條件貸款金額的3%給予財政補助。此外多地通過放松公積金使用條件,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等方式刺激市場需求。但地方性的鼓勵信貸調整的措施在經過商業銀行執行過程中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所以市場影響有限。

9月下旬,市場預期央行將放開限貸政策,鼓勵首套房貸款,並降低首套房認定標準為“房貸余額償清都算首套房”。截至目前,央行並未明確表態。業內預期這一信貸政策的調整,將有利於刺激改善需求釋放,促進市場成交回升。

不動產條例公開征求意見,長效機制再推一步。8月15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公布《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對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條例》中提出建立城鄉統一的登記制度,明確了不動產登記執行部門,以及不動產登記信息實時共享,和依法查房的規定。此外,不動產登記局的主要職責、人員編制和內設機構等“三定方案”確定,並且不動產登記的四步走時間表明確,不動產登記工作進一步推進。不動產登記是我國建立長效調控機制的重要環節,為個人住房信息聯網,房地產稅改革提供基礎,有助於遏制不合理的、過多的投資投機需求,促進合理需求的平穩釋放。

2價格

三季度住宅價格繼續下行,自5月以來,已經連續5個月下跌,市場下行趨勢明顯
三季度百城均價持續下跌態勢,9月跌幅擴大。根據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對100個城市的全樣本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三季度,樓市處於下行調整時期,百城住宅均價持續下跌。其中7月住宅均價為10835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81%,跌幅比6月擴大0.31個百分點;8月住宅均價為10771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59%,跌幅比7月收窄0.22個百分點;9月跌幅再次擴大。

分城市來看,三季度各線城市百城住宅價格均下跌,9月一線城市下跌較明顯。2014年1-9月,百城住宅均價累計下跌2.73%,其中第一季度上漲0.36%、二季度下跌1.12%、三季度下跌2.01%;2013年1-9月累計上漲6.38%。具體來看,一線城市2014年1-9月累計上漲0.08%,遠低於去年同期的18.24%;二、三線城市價格由漲轉跌,1-9月累計跌幅分別為3.12%、2.69%,而去年同期分別累計上漲5.08%、6.37%

3新房

受取消限購政策刺激和季節性影響,三季度成交環比回升,同比仍下降但降幅有所收窄
2014年三季度,在限購政策調整、房企加大推盤促銷推動下,市場成交較二季度有所回升,但較去年同期仍有較大差距,市場仍處下行周期。據初步數據統計,三季度重點城市成交商品住宅約6073萬平方米,環比二季度增長5.3%;同比來看,受2013年同期高基數影響,三季度市場成交同比下降12.7%,降幅較上季度收窄2.8個百分點。累計來看,2014年前三季度重點城市成交約1748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5.1%,降幅較上半年收窄1.3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隨著限購調整城市數量增多,短期刺激少量需求入市,同時房企加大推盤及促銷力度,三季度成交季節性回升。7月重點城市商品住宅成交1967萬平方米,環比6月增長10.8%,但難及去年同期;8月市場成交環比小幅增長2.5%至201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9.5%;9月,重點城市成交2091萬平方米,環比8月上升3.7%,但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17.2%,“金九”成色不足。

4土地

存貨與資金壓力不減,企業拿地熱情下降,土地市場持續低迷
1-9月各類土地供應量和成交量不及去年同期,三季度土地市場持續遇冷。供應方面,2014年1-9月,全國300個城市各類用地累計推出建設用地面積9.8億平方米,較去年同期下降17.6%,其中三季度共推出3.2億平方米,環比二季度基本持平,較去年同期下降22%;今年1-9月住宅用地累計推出建設面積3.5億平方米,較去年同期下降20%,其中三季度推出1億平方米,同比下降39.3%。成交方面,300城市各類用地累計成交建設面積7.8億平方米,較去年同期下降25%,其中三季度成交2.2億平方米,環比下降15%,同比下降37.9%;1-9月住宅用地成交2.6億平方米,較去年同期下降28.5%,其中三季度成交0.6億平方米,同比下降53.7%從土地市場總體供求情況來看,土地市場進一步下行趨勢明顯;尤其9月土地成交觸底,成交面積為近年來單月最低,企業拿地熱情持續降低。

出讓金同比回落,各月同比降幅持續擴大。2014年1-9月,全國各類用地出讓金累計為1.7萬億,同比下降22%。三季度,全國300個城市各類用地出讓金同比下降五成。其中,住宅用地2653億元,同比下降超5成,降幅高於商辦用地。從各月表現來看,三季度土地市場仍然維持較冷態勢,其中9月市場降溫尤為明顯,單月出讓金的同比降幅接近7成。

三季度樓面價同比下降,溢價率低至同期歷史最低水平,土地市場熱度持續下降。2014年1-9月,全國300個城市各類用地樓面均價為1190元/平方米,同比上漲4%,平均溢價率為11.49%,較去年同期回落5個百分點,今年以來開發企業拿地主要集中於一線城市,使得樓面均價有所上升,但由於市場整體較低迷,溢價率處於較低水平。1-9月住宅用地樓面價為1733元/平米,同比上漲9.1%,溢價率為13%,較去年同期回落6.7個百分點;商辦用地樓面價1575元/平方米,同比上漲12.5%,溢價率下降2個百分點,為11.3%。從三季度來看,各類用地成交樓面均價1123元/平方米,同比下降16%,溢價率較去年同期回落10.9個百分點至8.9%,處於歷史同期最低水平。

5企業

銷售不及預期,企業間分化,多數房企全年目標完成難度加大,拿地投資更趨謹慎
三季度房企銷售預計回落,龍頭房企業績看好。2014年1-8月,20家代表性品牌房企銷售額達8278.5億,同比增長9.7%;銷售面積7627.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0.8%。在經歷7月份的傳統低業績後,8月各家企業業績環比均增長。萬科以152.4億繼續占據頭把交椅,恒大單月銷售額接近百億。首創8月單月銷售額環比大增至41億,是歷史單月次好業績。招商環比增幅近1倍,保利、華潤等企業環比增幅超5成。但總體來看,三季度房企銷售業績預計會受7、8月份拖累,市場表現不容樂觀

多數代表企業銷售目標完成情況不甚理想,四季度銷售承壓。2014年1-8月,20家代表房企有7成房企銷售目標完成率不足60%,多數房企未來四季度全年業績目標完成難度倍增。前8月僅恒大目標完成率超過70%,達到82%;而招商、首創置業、遠洋和金地前8月銷售業績均未達到全年目標的一半,實現全年銷售目標難度較大。其他企業中,中海、綠城、萬科目標完成情況較好,目標完成率均接近70%,而保利、華潤、世茂等多數品牌房企仍未達到60%,四季度銷售壓力仍然較大,龍湖、佳兆業僅完成全年目標的一半左右。

品牌房企9月鮮有拿地,但三季度總體拿地規模較二季度大幅上升。三季度銷售端在限購取消、政策放寬條件下仍未扭轉市場頹勢,房企資金回籠速度持續放緩,拿地投資積極性不再。20家品牌房企前三季度拿地金額為2387億元,同比大幅降低43%,拿地面積為7443萬平方米,同比大幅降低49%,但三季度共計拿地1820萬平米/495億,較二季度明顯回升。分月來看,8月拿地規模相對較高,主要為”金九銀十”做準備,而9月土地市場驟冷,主要由於8月市場數據低於預期,房企對未來市場還是保持懷疑態度。

品牌房企戰略聚焦一二線以規避風險,持續優化土儲結構。2014年前9個月,20強房企一二線城市拿地金額占比為88%,高於去年底的83.9%,其中一線城市拿地金額占比達到34%,較去年底提升1個百分點。三四線城市在前些年市場供應量過大,現有存量去化周期較長,同質化嚴重,企業投資熱情不高導致拿地金額占比僅為12%,較去年底下降4個百分點

6展望

料2014年市場難及去年,房地產信貸政策將成為四季度市場關鍵
在信貸政策不發生重大調整的條件下,市場預期下行導致需求觀望,加之按揭貸款影響,預計市場成交量仍將同比小幅下行。供應方面,在年度銷售目標和資金回款壓力下,房企繼續加大推盤力度且以價換量仍是主要策略,預計四季度市場供應繼續增加。價格方面,目前市場庫存高企,去化壓力攀升,預計全國房價繼續下行趨勢。

目前多數企業銷售不及預期,資金壓力較大,在年度銷售目標壓力下更多企業將加快推盤並加大營銷力度以促進去化、回籠資金。2014年以來,房地產信貸環境並未顯著寬松、需求不足導致企業業績欠佳、庫存攀升,同時資金壓力加大。由於對未來市場預期不穩,房企拿地更加保守,全國土地市場明顯降溫。“金九”已到尾聲,隨著“銀十”及年末季節性銷售旺季到來,迫於去化壓力和回籠資金需要,四季度更多企業將加快推盤,在使用傳統銷售策略加大優惠、促銷力度的同時,通過全民營銷、地產金融等創新性銷售策略謀慮去化。

9月末市場對於“認房不認貸”按揭貸款政策的調整預期不斷升溫,預計四季度房地產信貸政策的調整可能性較大。“認房不認貸”等信貸刺激政策的實施或將明顯刺激改善需求入市,促進市場成交,四季度市場成交或將接近去年水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註冊

x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57

回顧9月展望10月 楓葉資料室

來源: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518825

9月是一個大跌月,這個陰燭月是我們預期之內,但下旬的政治市卻是預期之外,這導致單月調整可以直達24個月移動平均線(黃線,目前處於22752點)。由於24個月移動平均線是牛市運行格局中的最強支持位,我們會將甚麼政治市都置之不理,視之為牛市重大調整中的收集機。因為,這樣的跌幅或將縮短本浪的調整時間,讓股市加快重回升軌。

我們的港股組合在9月繼續揀股不炒市,加上A股組合在這個月保持強勢,讓我們面對政治市可比較抽離。因此,組合繼續棄弱尋強,以強化組合在下一浪的動力。

回顧9月,恒指在94日高見25363點後,一路下跌,低點出現在930日的22855點;全月上下波幅2508點。恒指9月份跌1809點或7.31%,國指 9月則跌654點或約5.96%MUPI則於9月跌約1.41%,反映資金主要由恒指流出。恆指YTD表現跌1.6%,國指YTD表現跌4.7%MUPI指數YTD表現升5.8%

Picture 

展望10月,黃國英指出:『……佔領中環應該只有短期影響,但氣氛原本已經差,反彈只會是有限公司之下,始終會雪上加霜,令買盤進一步萎縮。9月港股大陰乾,並非斯人獨憔悴,而是大把人陪。整個新興市場持續下滑,過程中同樣無力反撲,明顯是基金撤資。配合美元超強勢,商品受壓,應該是炒加息。由於新興市場成交差,浸浸有沽盤,逆勢博反彈是特級高難度動作。

新興市場散水可以是排山倒海,滬港通影響肯定是小巫見大巫,以內地市況推敲,股民對港股熱情一定只是有限度。今次調整麻煩之處,是想博反攻的話,比香港更好的選擇相當多,例如臺灣就相對博得過,就算佔中並非大問題,港股還是易跌難升。

港股……已是窮寇莫追,可是要掉頭買上的話,則暫時有違外圍大趨勢,簡簡單單買其他新興市場甚至羅素2000指數,值博率都會比香港好。其實在適當的時候旁觀,也未嘗不是最好方法,當然假如堅信香港是福地,危機會是入市時,不過買股票和買樓買舖最大的不同,是股票市場的效率高出極多,不必擔心蘇州過後無艇搭,即是無太大必要去做到別人恐懼我貪婪。

絕大部分的轉角市,都是等到出現逆轉趨勢的證據之後才去追,依然有大把著數,尤其今次香港弱外圍一樣弱,佔中及殺牛都不外乎火上加油而已,解決了本土因素也不代表脫險,要等新興市場有起色,才值得大舉重回港股。』

Picture 

林少陽則認為:『……美股三大指數自930晚至今(102日),累計下跌約1.6-1.7%之間,而據報港股及中資股ADR,於美股過去幾日的累計跌幅約1.9-2.0%。然而,昨晚美股已經回穩,美國股神畢菲德接受CNBC訪問時更聲稱,他曾經於周三美股大跌時入市,趁低掃入一些家傳戶曉的公司股份。假如今天恒指真的低開逾400點,將是本港自「佔中」啟動以來,首次出現明確的入市訊號。 

正如畢菲德於訪問中聲言,投資者根本不可能準確判斷每隻股份的出入市時機,因此只能採取分段入市的方法,在合適的價錢開始逐步收集,並預留彈藥越低越買(the more [the market] goes down, the more I like to buy.)……對本港投資者來說,最大的困難是中港兩地欠缺足夠多的優秀企業,讓投資者於每次跌市中毫不猶豫地入市吸納。就以最近的跌市為例,股價下跌的,大部份都不是最優秀的企業。……』103

在我們(本人)看來,恒指9月以大陰燭收於22933點。以牛市運行格局推測,10月會以陽燭作結;至於力度,如無意外應該收於232xx點至237xx點之間。當然,作兩手準備,以月線圖論,如果恒指在10月形成第三支陰燭,牛市運行格局即確認被打破;那麼,24個月移動平均線將由重大支持轉為重大阻力,屆時投資策略將會由低吸轉為高沽。港股是牛是熊?策略是買是賣?10月將給我們答案!

相關舊文:回顧8月展望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049

iPhone銷售強勁推動蘋果財報超預期 樂觀展望節日銷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36

周一,受益於9月發布的新品iPhone 6和iPhone 6 Plus,蘋果四財季營收同比增12.2%,達421.2億美元。四財季Mac銷量大增創單季銷售紀錄,但iPad銷售不佳。蘋果樂觀展望本季度節假日iPhone消費。蘋果CEO Cook稱銷售速度比預期還快。

根據華爾街見聞網站實時新聞:

蘋果公司四財季EPS為1.42美元,預期1.30美元。

營業收入421.2億美元,預期398.9億美元。

毛利率38%,預期38%。

蘋果公司於9月發布了新品iPhone 6和iPhone 6 Plus,這推動蘋果四財季營業收入同比大增12.2%,達到421.2億美元,遠超預期。而這尚不包括在中國銷售部分,中國是蘋果公司最大的海外銷售市場。蘋果預計,在即將到來的節日期間銷售會再度攀升,預計當前財季營業收入可達635億美元,這相當於同比大增15%。下圖為近幾個季度蘋果營業收入和同比增長率情況。

revenueaapl

iPhone是蘋果公司旗艦產品,盡管新版iPhone於9月推出,但這絲毫不影響蘋果iPhone銷量,四財季銷量達到3930萬部,好於預期,同比大增16%。

iphoneapple

令人些許意外的是,四財季Mac銷量大增創單季銷售紀錄,達到550萬部。這或許與iPad銷量疲軟有關。有傳言蘋果將發布超級輕薄版筆記本電腦。

iPad銷售不佳,環比下滑超7%,同比下滑13%,達到1230萬部。iPad銷售連續第三個季度下滑。一些投資者預計,近期蘋果與IBM合作,可能會扭轉平板電腦銷量下滑的趨勢。蘋果和IBM旨在提升給企業客戶的平板電腦和手機銷量。

mac

蘋果公司CEO Tim  Cook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表示,iPhone 6和6 Plus銷售好於預期,超過了去年5S。蘋果公司認為銷售情況會不錯,銷售速度比預期的還要更快。

蘋果盤後股價上漲1.6%,突破100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13

行業總覽及2015年展望 (1) Edward Lee 發掘十倍股

來源: http://edwardten.blogspot.hk/2014/10/2015-1.html

本人因工作關係,經常需要接觸行業新聞,了解不同行業發展動向,因此,比普通散戶認識多一點行業資料,但本人並非什麼專家
我也不是每個行業都識,果要細分,上市公司可以包括過百個行業,有D是整個產業鏈已經有數個行業,一種產品分上中下遊都已經3個

因此這裡並不一定找到最高增長那個行業或那間公司,只在個人能力範圍內作分析,這篇文目的是找出2015年增長較強的行業

回顧:
每年,股市中,總會有些行業股價升幅大幅高於其他行業
例如,2006年港股大升行業,主要是房地產,
2007年百花齊放,
2008年想搵隻升既都難,金融海嘯
2009年家電補貼,汽車補貼,
2010年賭股,汽車,
2011年又係唔多升,歐債危機
2012年內房,汽車,頁巖氣,
2013年互聯網,再生能源,水務,手機等
2014年至今,手機,汙水,環保,
2015年????

預測2015年行業前,先睇各年恆指,上證,S&P500表現

藍線恆指,2005年增長低谷,2008年大跌,2011年大跌,3年1個低谷既循環,2014年剛剛是3年大運的一年,應該大跌?但沒有出現
2014年未完現時睇可能是低谷,那麼2015,2016年會重拾增長,牛市重臨?還是繼續牛皮悶局無上落?
睇埋高位,港股有7年一高位趨勢,1972,1979(1975不計,是因此1974跌太多,基數低影響),1986,1993,2000年早了一年1999出現,2007,(2009不算,因2008大跌)2014沒出現
中國股市也有七年一大運的趨勢,1993(其實是1992大跌影響),2000,2007,2014沒出現,(2009年是2008年影響),
2014是7年應該出現的一高位,3年出現一低位的時間,但今年平平無期,如果3,7繼續推進,2017會跌市,2021才會有超級大牛出現???

如果2017要跌,2015-16可能連續2年跌,2017最後一年跌,連跌3年,或者2015升少少,2016再升多D,2017PK
2016我估升既機會大過跌,所以我偏向係後者果種走向,2015-17,升升跌,股市周期其實反映經濟周期
所以呢D3,3,7,7有幾可靠? 無咩深奧理論支持係咪就唔可靠? 要解釋其實可以解釋,但我估,都好難有經濟學家解到俾你聽
貨幣政策,資源價格,商業周期,生產機器壽命周期,各種互相影響,超級電腦可能計到,人腦暫時應該計唔到
要信就信,唔信就算,你可以用自己方法去預測,我就簡單點,齋睇圖,黑天鵝事件有可能會破壞一時周期
周期被破壞,自然會有調整,影響有數據唔齊整,但我信,3,7周期是可靠性高的參考

當然,你可以花好多好多時間去做計算明年後年指數升跌,但指數升跌不是我關註的重點
發掘高升幅股票才是我的目標...

2015年,2016年,經濟會轉為較好的話,那個行業會跑贏平均值? 
從中國政策因素及市場周期來推測
簡單黎講,其實影響市場因素得2個,
人為因素(政策),自然因素(周期,市場需求等等)
什麼會是股價升幅最高的行業? 行業前景好,不一定是最佳投資,其實好多人都中左前景好呢個迷思

行業好,例如盈利增20%,但市場已早預期好,股價通常早已反映,如果沒有更利好的因素,或沒有更高增長預期
例如今年預增50%,但股價已經預測50倍P/E,下一年只增30%,50倍預測P/E將撐不住,股價就會插水
2007年果時好多股票都係如此....
因此,如果下一年轉差,就會中陷阱,以為高增長,點知到了增長頂點,市場又反映了,
以為行業好,但其實最好時光已經過左,所以我之前篩盈利高增長的公司,篩到很多的都已反映的公司
未反映的公司只有極少,當中有些亦有機會是假數公司,有些是增長高峰的公司,可能是陷阱公司
這是我之前篩選方法的缺憾,中了很多次陷阱的經驗

避過陷阱後什麼應該買?
有2種,假設A公司2014年利潤增20%,2015利潤增30%,2016增40%,這些就是而家應該投資,
當然這些公司不多,同一個行業也可能只有一兩家,其他對手未必有...
另一種,行業衰左幾年,市場普遍以為佢仲未衰完,但其實下年可能好轉,走出谷底,
這些行業公司是業績看不到(因此我之前篩選方法篩不出這類公司)
因為可能虧損,虧損減少,虧轉盈,盈利同比減少,
而往往這些行業升幅是最強.可以有超過一倍升幅
好似2208金風科技這些,2618TCL通訊,

2208金風


2208金風,2012年下半年,盈利下跌跌幅減少,股價(紅線)已見底開始升,2013下半年盈利重新增長,股價已反映,2014年繼續高增長,所以股價仍有上升動力
股價係低谷3蚊左右升返上黎,而家14蚊,升左4倍.......

2618 TCL通訊


2012下半年公司仲蝕緊錢,但股價無再跌,2013上半年,公司蝕少左,股價已經回升,因為公司有公佈季績,
2013下半年公司賺返錢,股價已經反映左,由2.X升到8蚊,升左3倍幾....
所以散戶要睇業績炒,通常係比日日跟蹤公司既人慢幾步.....
公司/基金都有條TEAM,日日跟蹤不同公司,散戶得一個,頂多加埋朋友,資訊一定少,
所以想食幾倍升幅,除非你只跟蹤幾個行業,或者有驚人既觸覺....

好,之後就係重點,有咩公司行業走出谷底,有勁高增長?
下集再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554

2015全景展望——中國貨幣政策將走向何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99

國信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鐘正生25日在華爾街見聞俱樂部主題沙龍活動上發表演講,針對2015年央行貨幣政策及相關經濟話題展開了精彩的論述,對央行政策、房地產市場、利率、美聯儲加息影響等市場最關心的經濟問題都做了細致的分析。

下圖為華爾街見聞俱樂部主題沙龍現場:

屏幕快照 2014-10-27 下午6.47.32

以下為鐘正生博士演講的內容:

央行目前正走在結構性貨幣政策的道路上。但是,貨幣政策的“總量之矛”往往難以攻克“結構之盾”,結構性也許終將只是一個“看上去很美”的限定詞。傳統貨幣政策(全面降準和降息)之所以被雪藏,恰恰因為經濟下行而就業無憂,給政府吃了一顆“定心丸”。循此邏輯,一旦明年在就業問題上有風吹草動,政府追求“定向發力”,而非“全面寬松”的訴求自然也會打個折扣,屆時,傳統貨幣政策的窗口可能重新打開。我們的觀點是,不必對2015年的房地產形勢調整太過悲觀,雖然這毫無疑問會是明年中國經濟最大的下行風險所在。央行可以兩條腿走路,繞道國開行做棚戶區改造,以及將按揭貸納入抵押補充貸款(PSL)合格抵押品框架。前者可以部分對沖商業地產投資的下滑,而後者可以實質降低按揭貸款利率,兩者合力之下,房地產投資平穩回落可期。最後,雖然2015年美聯儲可能的加息會制約中國貨幣政策的空間,但漸趨均衡的人民幣匯率,仍未放開的資本管制,及規模可觀的外匯儲備,令大規模資本外逃的動蕩景象難以發生。

屏幕快照 2014-10-27 下午4.18.27

結構性貨幣政策的得與失

2014年以來,中國經濟下行風險一直未消,但央行始終未有全面寬松舉措出臺,反倒是再貸款、PSL和定向降準等所謂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相繼浮出水面。與之相應成趣的是,近年來,發達經濟體在結構性貨幣政策上也屢有創新之舉(表1)。兩者共同引發了市場關於結構性貨幣政策利弊的熱烈探討。應該說,由於目前財稅體制改革尚處“引而未發”狀態,制約了財政政策的操作空間,此時創新貨幣政策工具可以部分承接財政政策的結構調整功能,因此,結構性貨幣政策在過渡時期的“越俎代庖”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進一步說,在本屆政府急欲樹立“定向發力”,而非“全面寬松”形象的背景下,諸如全面降準和降息的傳統貨幣政策已在某種程度上“被綁架”。此時,央行祭出結構性貨幣政策也是苦心孤詣的“權宜之計”。不過,貨幣政策畢竟屬於總量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固有缺陷,這使得貨幣政策的“總量之矛”往往難以攻克“結構之盾”。

結構性貨幣政策在各國實施效果不盡相同,但仍體現了傳統貨幣政策所不具有的三點優勢:

優勢一:充當危機救助。從美聯儲TAP和TSLP的經驗來看,此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在次貸危機爆發後確實扮演了重要的救市角色。其主要原因在於,次貸危機後,受“流動性陷阱”的約束,總量型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及傳導機制無法發揮作用。而央行可以憑借結構性貨幣政策向金融市場註入大量流動性,提高金融機構的資金可得性。這在恐慌情緒導致金融市場流動性迅速枯竭之際,對提振資本市場的信心,阻止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蔓延均具積極意義。

優勢二:引導信貸流向。結構性貨幣政策發端的最大肇因就是,各國相繼出現了商業銀行“惜貸”的問題。總量型貨幣政策雖能改善商業銀行的放貸能力,但卻未必能夠提振商業銀行的放貸意願。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傳統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遇到了梗阻。於是,各國央行競相創新貨幣政策的工具,其要義就在於,將央行的基礎貨幣註入與商行的放貸行為更緊密地掛鉤,以提升對經濟發展中的重點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雖說投出去的錢,就像潑出去的水,其最終流向殊難控制,但是,結構性貨幣政策卻可通過激勵機制上的設計和調試,在引導信貸資金流向上做出積極和有益的嘗試。

優勢三:引入激勵相容。為實現定向調控的效果,結構性貨幣政策將委托代理理論中的激勵相容機制引入其操作框架,這是其相對於傳統貨幣政策的最大創新。此舉既夯實了貨幣政策的微觀基礎,又拓展了貨幣政策的有效性邊界。從英國央行融資換貸款(FLS)和日本央行刺激銀行借貸便利(SBLF)的經驗來看,若沒有激勵相容機制的引入,其所謂的“定向滴灌”根本無從談起。例如,英國央行為鼓勵銀行向中小企業放貸,將在申請FLS額度時中小企業新增貸款的權重放大至五倍;日本央行為激勵銀行增加放貸,在延長期限後的SBLF中亦提供兩倍於銀行貸款余額凈增量的資金。

然而,由於難以繞開信貸傳導渠道,結構性貨幣政策在實施過程中亦存在如下三點缺陷:

缺陷一:最終目標難以明晰。與傳統的操作目標——中介目標——最終目標的貨幣政策傳導途徑不同,由於被賦予結構調整這一帶有財政政策色彩的職能,結構性貨幣政策往往盡可能地訴諸從操作目標到最終目標的直接傳導。然而,結構性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卻往往難以界定。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一般有四個,即充分就業、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但這四者都不是結構性貨幣政策實施的終極目的。如果硬要把結構調整作為結構性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由於其概念太過寬泛,在實踐中往往很難找到一個可以衡量和觀測的指標。從英國央行FLS的經驗來看,最終目標的不明晰和難監測,使得英國央行難以有效引導FLS資金的最終流向,其中大部分資金借道住房貸款協會流向了房地產(圖1)。這造成了這兩年英國房價的飆升,英國央行也每每面臨加息壓力。於是,英國輿論幾乎一邊倒地將板子打在英國央行身上,指出正是無節制的貨幣寬松導致了房價泡沫的再度滋生。這一結果是英國央行在推出FLS時所始料未及的。今年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中國央行談及了定向降準等結構性貨幣政策數據真實性問題,其實質亦是最終目標的不明晰。

缺陷二:銀行惜貸難以調和。銀行遵照央行意願將信貸資金投放到指定的產業或行業,是結構性貨幣政策在“定向調控”上的關鍵一環。然而,在經濟下行背景下,結構性貨幣政策雖可設計出激勵銀行放貸的機制,卻難以化解銀行不願放貸背後的深層次矛盾。其根源在於,央行的寬松意願與銀行的風險管理出現背離。經濟下行導致企業普遍不景氣,信用風險更容易發酵暴露。此時,銀行若一味按照央行意願行事,比如擴大向中小企業放貸,無疑可能加大其壞賬反彈和資本充足率下降的風險。從歐央行TLTRO的經驗來看,首輪TLTRO申請不及預期,恰恰反映了歐元區銀行的謹慎情緒。由於2014年10月歐元區銀行壓力測試在即,銀行擔憂資本缺口擴大而不願對中心企業放貸,自在情理之中。近年來,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持續攀升,商業銀行惜貸情緒濃厚仍是制約結構性貨幣政策效果發揮的最主要因素。(左為圖一,右為圖二)

屏幕快照 2014-10-27 下午2.56.53

缺陷三:雙重道德風險難以規避。由於實施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結構性貨幣政策難以有效規避銀行和企業的套利行為。對銀行而言,由於結構性貨幣政策往往在銀行的負債端給予低成本的流動性(以激勵其放貸),銀行在資產端便有了更多空間去實施套利。在英國央行FLS實踐過程中,銀行在獲取低成本的FLS資金後,可能變相為到期的債務融資,而不是向實體經濟放貸,這可能是同期銀行信貸未有顯著擴張的重要原因(圖2)。對企業而言,在投資前景不明朗時,從銀行獲得“定向調控”資金,亦可作為一筆廉價的投機資金。近期國內有媒體報道,部分小微企業在拿到定向降準的部分貸款後,轉手貸給房地產開發商以獲取高額利息,導致所謂的“央行好經被歪念”。可見結構性貨幣政策滋生企業道德風險的問題同樣值得警惕。

常規貨幣政策的空間還有多大

如前所述,2014年以來的貨幣政策,定向或者結構性貨幣政策的大規模啟用是其最大特點,而常規貨幣政策(全面降準和降息)則似乎被央行雪藏了。相比於常規貨幣政策,結構性貨幣政策或許在引導資金流向和傳遞寬松預期上略勝一籌。但是,國內外央行的實踐經驗顯示,結構性貨幣政策難以控制資金的最終流向,“指哪打哪”“精準滴灌”的效應最多也就是差強人意的。因此,從總量角度來看,兩者並無太大差別。

從今年年內來看,盡管經濟數據仍顯低迷,但央行已經通過註入SLF和下調公開市場正回購利率做出回應。需求弱一點,微刺激在多點,央行貨幣政策的這種基調在年內不會有太大改變。而隨著定向寬松舉措的逐步推出,年內全面降準和降息的可能性已進一步降低。

展望2015年,我們認為,結構性貨幣政策仍將繼續推進。那麽,與之相伴的問題就是,明年常規性貨幣政策的空間還有多大呢?對此,我們的一個基本判斷是:目前通脹壓力不大,貨幣政策無需收緊,而明年下調增速目標後,貨幣寬松的壓力也不大,因此,短期內貨幣政策料將繼續維持當前結構性發力的態勢,這樣,使用常規性貨幣政策的空間仍然相對較小。但是,我們並不否認明年存在全面降息的可能(降準可以彌補基礎貨幣缺口,我們覺得很有可能發生)。我們同時註意到,雖然目前就業形勢波瀾不驚,但明年就業會存在一定的惡化風險。如果明年就業底線被突破了,全面降準和降息所傳遞的寬松預期對穩增長將至關重要,屆時,結構性貨幣政策可能將重新讓位於常規貨幣政策。

(一)明年全面降準可能性很大

從歷史經驗來看,央行全面降準的觸發因素有兩個:外匯占款的急劇減少和貨幣乘數的大幅下降。這兩個因素本質上都對應著基礎貨幣出現了較大幅度的缺口,需要通過全面降準來彌補。今年,中國新增外匯占款的確顯著下降了(從2013年的2.7萬億元降至今年初步估算的至多1.2萬億人民幣),不過,央行已通過定向降準、再貸款、PSL等方式註入了流動性(圖3),其所釋放的流動性已幾可比肩一次全面降準。

2015年,這個邏輯鏈條依然成立:由於央行退出常態幹預,以及美國可能的首次加息,可以預測,明年央行口徑的新增外匯占款會進一步下滑。在基礎貨幣供給趨勢回落的同時,對基礎貨幣的需求卻相對剛性,這意味著明年基礎貨幣缺口將更大。當然,央行同樣可以使用定向方式註入流動性,但是,當基礎貨幣缺口足夠大的時候,不能排除央行通過全面降準來彌補這一缺口的可能性。因此,即使明年出現全面降準,也只是補充基礎貨幣的方式,不宜解讀為大規模寬松的開始。此時,重溫周小川行長的講話是有裨益的:“近年來,存款準備金率工具的使用主要和外匯儲備增加或減少所產生的對沖要求有關,因此絕大多數情況下,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並不是表明貨幣政策是松或者是緊”。

屏幕快照 2014-10-27 下午4.18.41

(二)明年全面降息空間仍然不大

全面降息對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的效果不夠理想。實際上,降息能夠帶動社會融資成本下行的關鍵在於,銀行存款利率要降下來,如此貸款利率才能降下來。如果沒有存款端的降息,僅僅貸款端的降息將會造成銀行息差收窄。而銀行必然通過提高貸款上浮比例,或走表外繞監管等方式維持息差,這顯然無助於降低貸款利率。這在2014年的個人按揭貸款利率上表現得非常明顯。在按揭貸上,銀行一直不願提供折扣利率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息差保護(圖4)。

屏幕快照 2014-10-27 下午6.46.50

因此,降低貸款利率,核心在於降低銀行負債成本。降低存款利率是其中的選擇之一,但是,存款端降息最大問題在於,它會帶來核心存款的急劇流失。這一方面有悖於利率市場化的進程,會造成核心存款的大幅波動;另一方面,存款利率下調對於降低銀行整體融資成本的效果也在下降。這是因為,由於銀行理財和貨幣基金的迅猛發展,2012年至今,核心存款在銀行負債中的占比已從69%下降到61%左右(圖5)。

屏幕快照 2014-10-27 下午6.50.18

對重新進入“負利率時代”的擔憂,以及美聯儲貨幣政策的“綁架”,也制約著存款端降息的空間。考慮到明年通脹水平大概率會擡升至2.5%以上,若當前一年期定存3%的利率進一步下調,必將造成存款實際利率接近於零甚至負利率的局面。好不容易有一段正利率時期,若重新進入負利率時代,這與當前政府維護和改進民生的訴求也是有沖突的。從外部環境來看,明年美聯儲加息較為確定,只是在加息時點上還猶抱琵琶而已。目前尚不能判斷美聯儲加息是否會造成中國大規模的資金外流,但央行降息無疑將會增加資金外流的可能和規模。穩妥考量這也將限制中國央行降息的空間。

因此,我們認為,明年通過降息全面降低銀行融資成本的可能性較小,更為可能的仍是通過央行PSL的方式部分降低銀行融資成本,進而達到定向降低貸款利率的目的。

另外一個當前廣泛討論的問題是,通過信貸資產證券化的方式來提高銀行放貸意願和降低貸款利率。理論上來說這是可行的,銀行應對利率市場化帶來的負債成本上升大體有三種途徑:維持息差、提高杠桿率和提高資產周轉率。提高杠桿率意味著同樣的核心資本可以支撐更多的資產,更多是監管與規避監管的問題(例如,通過同業業務隱藏信貸資產提升杠桿率),這在目前規範治理表外融資的背景下不太容易持續。而資產證券化可以提高資產周轉率,這將減輕銀行通過息差保護應對成本上行的壓力,的確可以降低貸款端的利率。但由於目前制度建設不到位,短期內資產證券化市場能不能快速發展仍然存疑。

以RMBS為例,當前按揭貸款利率多為基準利率6.5%,如果打包成RMBS後扣除中間費用和銀行利潤後,最後的產品收益率較低。我們可以大致做個推算:中間承銷費用取決於銀行的議價能力,大概在0.1%-1%之間,銀行留存利潤也取決於基礎資產的不同,量級上大概為0.5%左右。中性估計下這兩項加起來平均為1%,那麽,按揭貸款資產證券化後的預期收益率最多也就只有5.5%左右。而當前五年期AAA級企業債收益率大概也在5.1%左右。如果考慮到相對較長的期限和較差的流動性,證券化後的產品對投資者來說幾乎沒有任何吸引力。此外,貸款證券化後銀行是否需要分擔違約風險,資產能否完全出表等問題都阻礙了資產證券化在短期內的大規模推行。至少在明年,我們可能難以指望依靠資產證券化來達到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的目的。

(三)常規貨幣政策是否全面複出取決於就業形勢

2014年以來,政府不願意大規模刺激的主要原因,正是李克強總理所說的,“只要是有就業、增收入、沒有水分、又有效益、節能環保的發展,都屬於在合理區間。”今年就業整體形勢樂觀,尤其在經濟下滑時全年新增就業目標還能提前完成,這是政府對經濟下滑的容忍度有所提高的關鍵。這也是各種結構性貨幣政策頻出,而常規貨幣政策被雪藏的重要原因。但若明年就業出現較大下滑,常規性貨幣政策將會全面複出,我們認為,這種風險是存在的。而 “勞動力窖藏”現象的減弱、企業“衰退式盈利”的收窄,以及服務業吸納就業能力的降低,是可能導致明年就業形勢惡化的主要原因。

“勞動力窖藏”現象可能減弱。很多企業在2008年經濟下滑時大規模裁員,但在隨後的經濟複蘇中由於難以快速招聘員工而遭受損失。吸取這一教訓後,2011年經濟再次滑坡時,很多企業就一直維持著雇員數量。這是典型的勞動力窖藏現象(labor hoarding),即由於解雇工人和重新組織生產成本較高,在需求下滑時,企業會留住一些本不需要的工人,以便在需求回複的時候減少重新雇傭的成本。2011年失業率並未顯著上升,甚至還有所下降(圖6)。最近三年每次經濟下滑,政府都會穩增長,這使得企業傾向於推後裁員時間,以便在經濟回暖時可以快速組織生產。今年穩增長對經濟的推升效應要顯著弱於前兩年。如果企業由此認為政府穩增長意圖減弱,從而逐步接受經濟下滑的預期,它們就可能著手削減雇員,而這會反映在明年的就業數據上。

屏幕快照 2014-10-27 下午6.52.16

企業“衰退式盈利”可能收窄。今年企業盈利狀況相對平穩,並不是由於終端需求走得多強,而更多是因為上遊原材料成本和利率的顯著下降。這是我們一再強調的“衰退式盈利”概念。展望明年,一方面終端需求可能仍是階梯下滑的,另一方面也不太容易出現今年這麽大幅度的成本端下降。那麽總體的企業盈利水平應該會弱於今年,這也會對企業的雇傭意願形成壓制。

服務業吸納就業的能力可能降低。支持就業與經濟脫鉤的邏輯之一是我國服務業的快速發展。這一邏輯認為,服務業單位GDP吸納的就業要遠高於第二產業,這會導致經濟差但就業好的局面。但是,在經濟增速下滑過程中,居民收入增速也是不斷下滑的,而這會從源頭上制約服務業的增速。我們看到,2012年以來,無論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還是工業增加值中跟下遊消費相關的行業增速都出現了下臺階。究其根源,如果說前兩年有反腐的因素,在2014年反腐效果相對穩定後,消費增速繼續下滑可能就意味著居民收入增速也在下滑。此外,非制造業PMI從2011年的相對高點開始也出現了系統性下滑,其中的從業人員分項指標當前已經滑落至50以下,接近於2009年4月的前期低點。這也反映了明年的就業形勢可能存在隱憂。

如果2015年穩增長力度衰減,經濟增速下滑進一步抑制企業和居民收入的增長,服務業的擴容勢必也會有所放緩,屆時,能否繼續穩定充分地吸納勞動力也是存在一定疑慮的。這也是我們沒有斷然排除明年有全面降準和降息的可能性的原因。雖然央行有更多甚至更新的流動性供給工具,明年下調經濟增速目標也是個大概率事件。如果就業這顆“定心丸”政府沒吃好或沒吃足,要“定向發力”,不要“全面寬松”的調控部署可能就會生變,被雪藏的常規貨幣政策可能就會不期而至。

假如地產投資繼續下滑

以上我們分別討論了明年中國結構性和常規貨幣政策的應用前景。鑒於明年房地產投資下滑仍是最大的經濟下行風險,貨幣政策如何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平穩調整,以為明年經濟平穩下臺階奠定基礎,就成為明年貨幣政策調控的重中之重。

今年國慶節前,央行和銀監會聯合下文,松綁樓市。市場有將此舉視為政府提振地產,維穩增長的“最後一搏”。我們認為,降低首套房貸利率,“認貸不認房”等舉措會給房地產市場帶來短期提振,卻可能無法改變明年房地產投資向下調整的格局。不過,我們亦不必過度看低明年房地產投資的前景,甚至得出房地產市場勢必崩盤,金融體系勢必遭殃的悲觀結論。8月房地產相關數據繼續惡化,銷售和新開工繼續負增長,相對穩定的施工和竣工面積亦帶動地產庫存不斷攀升。的確,房地產投資受制於前期拿地和新開工過少難有明顯複蘇,反而繼續下行的風險較大。一個較為中性的估計是,今年年底房地產投資尚能維持10%左右的增速,而明年房地產投資將會滑落到個位數甚至出現負增長。

房地產投資下滑對整體經濟拖累較大,政府無法泰然處之,勢必祭出對沖舉措。從今年經驗來看,基建投資受到財政預算約束的制約,難以完全對沖房地產投資的下滑。因此,一定需要其他途徑的政策支持以避免房地產的過快調整,及經濟的過快滑落。我們認為,對沖房地產投資下滑,貨幣政策會“兩條腿走路”:

(一)繞道國開行進行棚戶區改造托底投資增速

國開行進行棚改可以繞開財政預算約束,這真是所謂“二財政”的特質。簡單測算可知,2014年全年房地產投資下滑一個百分點,大致相當於800億的投資額。如果全年房地產投資累計增速下滑4%,有3200億的新增投資即可對沖。而下半年國開行計劃中的棚改貸仍有4500億的量級,因此,年內只需依賴國開行即可對沖地產投資的下滑。事實上,上半年國開行在穩增長中的地位已大幅提升,國開貸占比總貸款接近8%,在歷年中處於相對高位。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更是罕見地把支持國開行政策性金融功能單獨提出加以表述。

但是,國開行仍然存在較大融資缺口,需要央行定向支持。如果按照去年1.2萬億元的發債額度來看,前8個月國開行已經發行了8694億元,後續發行額度不足4000億元。這顯然不足以滿足國開行的貸款資金需求,從而一定需要央行的定向支持。因此,接下來穩增長的路徑將主要依賴貨幣端而非財政端。央行繼續通過PSL向國開註入流動性,國開行發放棚改貸對沖房地產投資下滑,這將成為四季度甚至明年穩增長的的主要途徑。

按照棚戶區改造規劃,2013-2017年擬建成1500萬套,而2013年加上2014年計劃改造的數量接近800萬套。考慮到這兩年棚改新開工項目較多,以及明年繼續新增的改造項目,2015年棚戶區改造仍將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鑒於棚改周期長、收益率低,不太容易吸引民間資本介入,而財政約束又限制了未來財政支持的力度,因此,國開棚改貸仍將是最重要的資金來源。發行住宅金融債可以部分緩解資金壓力,但考慮到發債的資金成本仍然不低,央行的定向支持將是必不可少的。

(二)是將按揭貸款首先納入央行PSL抵押品框架。

中國居民部門債務率較低,是可以大幅加杠桿的部門。因此,在房地產下滑通道中,刺激居民部門加杠桿可以成為重要的穩增長方式。前期各地政府已先後放開限購限貸和一些首付限制,不久前,央行和銀監會又下文改變首套房認定標準,推行按揭貸款支持證券(MBS)等。短期來看,這可以拓展居民部門加杠桿的空間,顯著刺激地產銷售。但中長期來看,居民部門即使有加杠桿的空間,但缺乏加杠桿的能力,也會使大量的地產庫存難以消化。而按揭貸款利率正是決定居民部門加杠桿能力的核心指標。因此,在放開限購限貸後,引導居民部門繼續加杠桿,必須降低按揭貸款利率。“貸款利率下限為貸款基準利率的0.7倍,具體由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風險情況自主決定”,可見監管層是深諳撬動居民加杠桿的“七寸”的。

直接降息會降低存量按揭貸款的利息成本(很多根據基準利率來確定),但對降低增量按揭貸款的利率效果有限。對增量按揭貸款來說,商業銀行在息差收窄壓力之下會以提高上浮比例應對,最後的按揭貸款利率可能仍然無法降低。今年上半年,一般貸款利率下滑,但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確是上升的,即反映了商業銀行在息差縮窄的壓力下不願意進一步降低本已較低的按揭貸款利率。

要降低按揭貸款利率,需定向降低商業銀行的相關融資成本。我們猜測,將按揭貸款納入PSL抵押框架可以完成這一訴求。其運作機理在於,商行以存量按揭貸款作為抵押來獲取PSL資金,未來只有繼續增加抵押貸款才可繼續獲得這一廉價的流動性。這會從負債端降低商行發放按揭貸款的成本,提高按揭貸款對商行的吸引力,從而降低按揭貸款的利率。此外,按揭貸款標準化程度高,易於評級;首付比例高,風險較低;定向房地產,效應集中,這些都是央行選擇抵押品時所青睞的品質。我們預計,在商業銀行的貸款資產中,按揭貸款將會被首先納入PSL抵押品框架。從量級上來看,當前按揭貸款存量大概在10萬億元,約占總體貸款余額的13%左右。如果按揭貸款納入PSL抵押品框架,這對後續推進PSL向其他資產擴容意義重大。

貨幣政策的“雙重對沖”下,不宜對明年房地產投資過分悲觀。其實,在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訴求在增強,而貨幣政策又不願全面寬松的背景下,全面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幾乎是不可能。央行可能更願意在維穩“流動性總閘門”的前提下,用廉價的基礎貨幣來實現定向降低融資成本。我們認為,明年大概率將是棚改和按揭貸款受益於這種定向降息。如果這一判斷沒有問題,對明年房地產投資增速我們可以稍微偏樂觀一些,大概能達到5%的中樞水平。但這一增速仍大幅低於歷史水平,對整體經濟的拖累是顯而易見的。加上財政收入的持續下滑,明年穩增長壓力仍將揮之不去。不過,鑒於今年經濟下滑並未危及就業,政府對經濟下滑的容忍度可能也在提高。我們預計,年底經濟工作會議會下調明年經濟增速目標至7%,讓經濟滑至新中樞,為改革騰挪新空間。

美聯儲加息波瀾幾何

上文我們對明年經濟增長放緩背景下我國貨幣政策調控做了展望。從國際經濟來看,明年中國貨幣政策調控中一大潛在的外部沖擊就是美聯儲的加息。從歷次美聯儲加息周期來看,新興市場難免遭受一定程度的金融動蕩,很多國家貨幣政策獨立性也大受影響,甚至不乏埋下金融危機種子的先例。然而,隨著當前發達國家貨幣政策的分化,以及全球經濟格局的今非昔比,新興市場在汲取以往危機的教訓後明顯提升了應對外部沖擊下的能力。正所謂“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滄海須臾改”,因此,較之以往此番美聯儲加息對新興市場的沖擊料將明顯弱化。然而,鑒於次貸危機後新興經濟體的企業債務規模大幅攀升,部分國家潛在的債務危機風險仍不容忽視。

就中國貨幣政策而言,在明年中美經濟周期分化背景下,未來美聯儲加息雖對中國央行降息空間有所抑制,但是,結構性貨幣政策的延續,以及人民幣匯率彈性的增強,將有利於央行提高貨幣政策調控的自主性。

(一)當前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嚴重分化,美聯儲加息的外溢效應料將被削弱。

從前幾次美聯儲加息的國際經濟背景來看,不是發達經濟體整體上同步複蘇,就是美國經濟的強勁複蘇引領了發達經濟體的複蘇進程。因此,美聯儲加息往往拉開了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緊縮周期的序幕,並對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間的資本流動產生了決定性影響。但是,就此次美聯儲即將開啟的加息周期而言,由於發達經濟體經濟複蘇步伐的明顯不一致,貨幣政策取向上也出現了嚴重的分化。這一分化始於美聯儲開啟QE退出,成於歐央行進入負利率時代,必將對未來全球流動性格局產生有別於以往的複雜影響。

在此次美聯儲退出QE過程中,迄今為止只有美國GDP超過了危機前水平,而歐元區和日本的GDP則仍徘徊在危機前水平。美國的一枝獨秀與歐元區和日本的乏善可陳形成鮮明對比。一方面,美國經濟自2013年以來穩步複蘇,國內失業率一路下滑,新增非農就業人口亦持續改善;同時,國內物價溫和回升,核心通脹率正逐漸接近美聯儲的目標通脹位置。另一方面,近年來歐元區和日本經濟卻難見起色:前者德國經濟的“中空”令通縮風險揮之不去;後者雖推出了史上最大規模的貨幣寬松政策,但國內結構性改革的遲緩及貿易逆差的持續,依然令複蘇前景不明。危機以來,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擴張幅度遠勝於歐洲和日本央行。因此,當前歐日仍有較大的貨幣寬松空間和動力,可能成為全球金融市場新增流動性的來源。

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的分化,尤其是當前歐洲央行的再寬松,可以弱化未來美聯儲加息對新興市場帶來的資本流出風險。因此,只要美聯儲加息節奏有度,未來新興市場很難重現2013年3季度大幅動蕩的格局。然而,聯儲貨幣政策一直以來顯著占優於其他發達經濟體央行,當前新興經濟體整體增速亦在放緩,因此,新興經濟體在未來仍將時刻存在著資金外流和匯率走貶的風險。

(二)全球經濟格局今非昔比,新興市場國家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顯著增強

盡管美國引領了本輪全球經濟的複蘇,但其經濟規模在全球經濟中占比的持續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根據IMF的購買力平價數據,美國GDP占全球經濟中的占已由危機前的19.2%下降至2013年末的16.5%。而以“金磚五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快速上升,2013年底其GDP總量在占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已達30.1%。較之於美聯儲此前的三次加息,如今美國與主要新興市場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的格局已然逆轉(圖7)。

屏幕快照 2014-10-27 下午6.52.31

就新興市場國家而言,危機後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正不斷增強,抵禦外部沖擊的能力亦明顯提升。尤其是,1994年美聯儲加息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大規模資本外流,亞洲金融危機隨即爆發,新興市場經濟體也由此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最嚴重的金融動蕩。痛定思痛,危機後大部分亞洲新興市場國家開始意識到官方儲備對於資本外逃的減震作用,在其後的十多年間積累了大量外匯儲備。除印尼之外,當前亞洲新興市場國家的外匯儲備占其GDP比例均較亞洲金融危機前顯著提升(圖8)。其在未來美聯儲加息過程中的自我調節也將明顯好於以往。

就美國自身而言,上世紀90年代美聯儲三次加息周期開啟時,即1994、1999和2004年,其GDP同比增速分別為4.0%、4.9%和3.8%。與之相比,近期美國經濟雖呈現出平穩複蘇的勢頭,但受制於工資水平增長緩慢,以及其他發達經濟體的複蘇乏力,未來美國複蘇的力度和路徑並不明朗。這從美聯儲9月議息會議上下調2014和2015年的經濟增長預期上即可窺見一斑。按照美聯儲委員們最樂觀的估計,2015年美國GDP同比增速也僅為3.0%。因此,即便美聯儲在明年開啟加息周期,相對偏弱的經濟增長動能也很可能對加息的力度和空間形成掣肘。

屏幕快照 2014-10-27 下午6.55.11

(三)危機後企業債務規模創新高,新興市場的債務風險不容忽視

2008年金融危機後,主要發達國家競相貨幣寬松造成全球流動性過剩,加之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市場上利率水平相對較高,於是,新興市場國家能以較低成本從國際金融市場上大規模融資。這使得新興市場發行的公司債規模顯著上升,2011-2013年每年均超過6000億美元,私人部門加杠桿的趨勢日益明顯。2013年,出於對美聯儲退出QE的擔憂,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市場在年中出現動蕩,但全年新興市場的公司債券發行規模還是突破了7000億美元,繼2012年後再創歷史新高。新興國家公司債務占GDP比重已經從2007年二季度的50%上升到2013年的75%(圖9)。

屏幕快照 2014-10-27 下午6.55.19

新興市場國家企業債務的相當部分是以國際主要貨幣計價的,因此,未來美聯儲加息的背景下,一旦國際資本撤出,新興市場國家匯率勢必被壓低,從而加大新興國家企業的償債負擔(圖10)。更重要的是,屆時新興市場企業的再融資也將受到影響。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的測算,2014-2018年,新興市場需展期的企業債務達到1.68萬億美元,其中,約30%為國際主要貨幣計價。一旦美聯儲加息,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新興國家企業債券展期成本將明顯上升,甚至可能高於企業的盈利水平。這對於像阿根廷和印尼這類信貸杠桿高、外債高和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國家無疑具有較高的爆發債務危機的風險。

屏幕快照 2014-10-27 下午6.55.27

(四)明年美聯儲加息對中國貨幣政策獨立性的影響有限

未來美聯儲加息可能會給新興市場國家帶來一定沖擊,甚至不乏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爆發債務危機的可能性,但是,考慮到當前中國仍存在較為嚴格的資本管制,且外債償債能力(由短期外債與外匯儲備之比衡量)一直在國際公認的安全範圍以內,因此,即便未來美聯儲加息致使新興市場國家出現資本外逃,其對中國金融市場的沖擊依然十分有限。

隨著未來人民幣匯率彈性的加大,外部沖擊對中國貨幣政策制約亦被弱化。根據國際收支理論,一國經濟增長和經常賬戶平衡狀態決定了其匯率的長期均衡水平。近年來,中國經濟潛在增長中樞逐漸下降,直接壓縮了實際匯率進一步升值的空間;同時,中國經常賬戶也日趨平衡,中國經常賬戶順差占GDP 的比重已從2007 年的10%左右下降至2013 年的2.0%。考慮到中國的資源稟賦與勞動力成本約束,當前人民幣匯率已基本趨於長期均衡水平。未來在面臨外部沖擊時匯率對經濟進行自發調節的職能將不斷加強。這也有助於在未來美聯儲加息的過程中,中國貨幣政策保持較高的獨立性。

結語

行文至此,我們可以對2015年的貨幣政策走向做個總結了。鑒於明年財政政策刺激空間已日益逼仄,可能更加需要貨幣政策來為經濟“保駕護航”。這將會為明年中國經濟的平穩下行,以及就業市場的波瀾不驚創造條件,也會為明年財稅制度的根本變革,債務風險的有序紆解贏得空間。

2015年的貨幣政策可以概括為:管好管住“流動性總閘門”,嘗試改進結構性政策工具,定向引導社會融資成本下行。進一步地,要真正降低社會融資成本,除了資金供給端應該維持平穩有序外,我們需要更多資金需求端的解決方案。也就是說,要真正抑制融資剛性部門的融資需求。 舍此,一味要求貨幣政策的松而又松,固然能使當前的債務存續更加平穩,也必然會使未來的債務累積更加肆無忌憚。而一旦整個社會的債務存量快速攀升,債務滾動消耗的融資資源也會快速增加,這會使中長期內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促進整體經濟轉型變得更加艱難。因此,賦予貨幣政策更多的空間,而不是被“投資倒逼信貸”的邏輯裹足緊身,是明年貨幣政策能夠處變不驚的關鍵前提。而財稅制度上能否有“壯士斷腕”的魄力,適應新常態上能否有“日見其新”的定力,則是明年貨幣政策能夠交出漂亮答卷的“詩外功夫”!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616

回顧10月展望11月 楓葉資料室

來源: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613609

10月是一個反彈月,這個陽燭月是我們預期之內;但當月收報24046點,卻是明顯超出我們預期範圍232xx點至237xx點之間的上限。10月的反彈,顯示24個月移動平均線(黃線,目前處於22850點)繼續提供強大支持,亦印證我們仍然身處牛市運行格局。

我們的港股組合在10月繼續以「市試底,我買股」作操作主調,期間更轉守為攻,將更多防禦性股份轉向進攻股份,以期跟上市場步伐。

回顧10月,恒指在103日低見22566點後,一路反覆上升,高點出現在1031日的24046點;全月上下波幅1480點。恒指10月份升1065點或4.64%,國指 10月則升446點或約4.33%MUPI則於10月升約2.26%,反映資金以跌得較多的指數為首發對象。恆指YTD表現升3.0%,國指YTD表現跌0.6%MUPI指數YTD表現升8.2%

Picture 

展望11月,黃國英指出:『聯儲局宣布結束量化寬鬆,已在預期之內,股市反應也相當溫和。比較明顯的走勢,是美元重新轉強和黃金下跌,算是合理,因為美國始終是最先有條件加息的地方。但這種走勢令人擔心新興市場和歐洲股市,可能在公布一兩個較差的經濟數據後便急跌,正如9月中至10月初的狀況。

所以現時買股票不易贏大錢,因為短線走勢隨時逆轉,而且背後亦沒有堅實的基本因素支撐。……投資者買升還是買跌,主要是看資金流向。既然沒信心掌握大方向,當然很難大註出手。這種情況下,最好將註碼縮減,長期維持較高的現金水平。那麼就算出現上兩個月一類的急跌,也有條件死守,甚至趁大平賣時在低位吸納。

在現時的牛皮格局下,如在上破時買一轉,其實都是雞肋,不太值博,因為上衝也未必有很大動力持續。用且戰且走的打法,一直提高止賺,很大機會一如今次無功而還。要有很強的紀律,每次都試,一回落便斬,再等機會,可能很多次交易才有一次大利。現時基本因素上不具大升條件,雖然10月已捱過佔中、新興市場和歐洲大跌和滬港通延遲,仍不代表股市就此一帆風順,可能維持膠著。如考慮其他市場,可買黃金遠期Put。』

Picture 

林少陽則認為:『……周五1024日晚美股表現強勁,然而港股ADR未能跟上。上周結束的四中全會,亦沒有任何具體的政策公告。中港股市或再次陷入成交低迷及窄幅上落市的僵局之中。一般情況下,在窄幅上落的過程中,較不受經濟周期影響的增長股以及公用股較受市場歡迎。』刊於1027

在我們(本人)看來,恒指10月以陽燭收於24046點。以牛市運行格局推測,11月會是陽燭還是陰燭,兩者的機會其實頗接近;然而,以10月的反彈力看,12個月移動平均線(紅線,目前處於23254點)好可能是11月低點,高點則可能是248xx點。無論如何,是陽燭還是陰燭,11月應該仍然是逢低吸納!

相關舊文:回顧9月展望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4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