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仔看 Tec:李小加當港人透明
1 :
GS(14)@2011-07-09 10:49:20http://www1.hk.apple.nextmedia.c ... 307&art_id=15415118
隱名交易做法倒退
將散戶僅有的資訊剝去,以後只有兩類對資訊最敏銳的人可以賺錢:政策制訂者及大戶。碰巧,李小加有這樣雙重身份,不禁令人懷疑他在港交所畢業後,究竟會再到哪裏發財?
李小加又說這是人有我有的表現,全世界都做所以香港也要跟。這句話高絲一聽,借用前輩行家陶傑的話,便知道他的小農 DNA發作。
高絲萬萬想不到,有美國名牌大學學位、出身美資大行的李小加,在一身西裝之中,竟然散發出一陣井岡山的味道。李小加這種人竟然也在談透明度,就算他沒有私心,也當他未必有惡意,但他卻當香港人透明。
2 :
龍生(798)@2011-07-09 12:13:59有辦法倒掉李小加嗎?
且看香港華資是否齊心吧....嘈得夠大聲, 都有一線可能既...
幾時都話, 鬼佬要搞我地中國人
從來唔駛自己出手, 只需要搵個讀得書既中國人就可以了
讀得越多, 越賣力, 計謀也越毒
講膠所手記:李小加 畀條路大家行吓啦!
1 :
GS(14)@2012-02-24 22:20:21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15307/20120224/58486
今時今日做香港人,一句講晒,無奈!
日日睇選特首新聞,候選嗰兩件,隻豬就日日擘大眼講大話無腰骨無膊頭,隻狼亦唔好得去邊,只係咁啱啲醜嘢唔及隻豬Juicy搶唔到乜嘢新聞版面,但兩個都順利入閘,做緊嗰件仲衰,毫無操守舔晒着數仲話大家嘈得唔啱,我等平民除咗上街嘈,只有無奈!
就算唔講咁高層次揀領導人,淨係講搵餐晏仔,香港人好多時都因為啲無厘頭、一意孤行嘅政策而極度無奈!好似港交所(388)延遲交易時間單嘢咁,第一階段實施到家陣,事實擺在眼前,甚麼同內地股市接軌、帶動交投更活躍,無囉!但嗰堆中小型華資證券行就淒涼,燈油火臘皮費重咗,生意又唔見得多咗,李小加咁搞法等於要佢哋快啲「安心上路」!
咁信又遞過、願又請過喇,仲可以點?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話,嚟緊星期日(26號)會開始絕食行動,第二日就會再向港交所遞請願信。李小加,畀條生路大家行吓,可以嘛?
YY
講膠所手記:眾怒難犯呀,李小加!
1 :
GS(14)@2012-03-06 22:47:41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15307/20120306/62876
一片媽叉聲之下,港交所(388)第二階段延長交易時段噚日如常啟動,之前大家絕食、遞信、上街遊行做咗咁多嘢,全部都係枉然!
又再一次證明,香港特區政府由上至下,由政治到經濟,話得事嘅嗰啲人,都係唔鍾意聽取民間嘅聲音!
半粒鐘成交僅38.5億
咁李小加講到加時呢單嘢咁大義凜然又同阿爺接軌咗,噚日結果又點呢?經紀老友話,溫總「棄八」港股係應聲跌一跌,但如果延長交易堅係李小加講到咁有用,「棄七」都未使驚喇!
市場預期咗㗎喇!反之,點解唔係多半個鐘可以將壞消息消化好啲嘅咩?
睇番噚日收市埋單嘅數字,新加嘅半粒鐘,成交只係得嗰38.5億,全日成交就得577億,創半個月新低。
咁可能有人會話,第一日啫,唔可以咁就判佢死刑嘅!但YY想講嘅係,「官迫民反、眾怒難犯」,為官(又或者係做阿頭嘅)若然連呢兩大天條都唔曉,最快收皮嘅相信會係佢哋自己。
李小加,明白嗎?
YY
蔡東豪:「李小加,求你走吧。」
1 :
GS(14)@2012-07-23 09:25:29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 ... 0%E8%B5%B0%E5%90%A7
「李小加,求你走吧。」
專欄作者股榮
[李小加續約可謂十拿九穩。]
李小加續約可謂十拿九穩。
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的位置不好坐,股民事無大小都燒到他頭上,當中包括不少不合理的批評。蘋果專欄作者股榮預言,李小加續約的話,港股衰多三年。股榮幫李小加算賬,他09年10月上任時,恒指20000點,今日20000點不到。李小加上任第一年,主板共有87隻新股上市,只有12隻至今錄得升幅,輸錢機會逾85%。這是否李小加的個人責任,不容易判斷。
李小加今年10月約滿,他被問及續約問題,強調自己很喜歡這份工作。港交所收購LME將於第四季完成,在此關鍵時刻,李小加續約十拿九穩,跟他的工作表現未必有關係。這是職場求生術的高招,當份工有危機,儘快搞一個令自己泥足深陷的大Project,因為要為Project埋尾,份工穩如泰山。
蔡東豪
中聯辦干預港交所 傳密會李小加 高精密即復牌
1 :
GS(14)@2012-08-13 10:38:35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13/16598198
消息指,中聯辦干預中國高精密復牌,是由於中國高精密自去年10月起停牌,公司的相關團隊已盡快應聯交所要求,陸續向聯交所遞交復牌文件,
而國家保密局發出的官方的收訖確認函件,更於今年3月發出,但港交所對相關「證明」文件的真確性仍有保留,因此一直遲遲不讓其復牌。結果,近月有人出動中聯辦「出手」,消息指,「中聯辦早前搵過李小加,結果唔夠一個月,間公司(中國高精密)就復得牌……公司提供到官方函件,又有核數師肯簽名,加上一個有公信力嘅單位出面,李小加應該有信心。」
保密局去年發信 無助復牌
本報就此向港交所查詢,發言人指,李小加不會處理日常上市公司事宜,更重申上市科主管狄勤思月初回應中國高精密所言,就是所有上市公司必須符合應有披露要求始獲准復牌。來自監管機構消息指,由於中國高精密的業務涉「國家機密」是較為罕有,需時求證,而聯交所在審查所有文件後,亦需要證監會「點頭」,始可批准復牌申請。消息指,若中聯辦向李小加查詢此事,甚至希望左右大局,是沒可能的。
儘管中聯辦插手中國高精密復牌一事,被指不會成功,不過,一如中國高精密公告中所提到,國家保密局早於去年10月19日已發出文件,確認中國高精密旗下的福建上潤的業務涉及國家秘密,集團於今年3月獲內地主管部門批准批露自保密局的收訖確認,惜中國高精密與相關人士認為「萬事俱備」,但欠監管機構的「東風」,因此,中國高精密高層的耐性漸變成焦急,故請中聯辦代為向港交所瞭解。
中聯辦可管理中資機構
消息指,中聯辦職能包括協助內地有關部門管理在香港的中資機構、促進中港兩地之間經濟的交往與合作,雖然中國高精密只是民企,但由於他為國家做事,故中聯辦亦樂於代為瞭解。
不過,中聯辦相關人士與李小加會面後不足一個月,股份於8月3日才正式復牌。有投行人士稱,就算李小加只是禮貌上應中聯辦的約會,純以聆聽者身份聽取中國高精密事宜,但由於中國高精密的「國家機密」事件確為惹火話題,故李小加要赴會,就要面對有人指中聯辦插手中國高精密的批判言論。
2 :
GS(14)@2012-08-13 10:39:00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13/16598199
中聯辦干預港交所!本報記者就中國高精密此事,向一位參與國企與民企上市有近20年經驗的外資投行人士意見,得到反應是「不要上市啦!」不過,此事在中資投行中,反應不一。
插手上市事務很普遍
一名資深的中資行高層透露,其實中聯辦參與香港的上市公司事務已不是新鮮事,「最普遍嘅情況係,內地嘅富商來港買殼,之前都會向中聯辦打個招呼,又或者瞭解嚇賣家靠唔靠得住,做嚇協調工作。有時又會幫內地買家搵幾位信得過嘅人做獨董。」
另一熟識中聯辦的知情人士亦指,中聯辦做些中港溝通工作,外界人士以為他們多集中政界圈子,但其實於工商界亦非常活躍,「佢哋最鍾意約人食飯,然後曲線畀意見,聰明人就會知道佢哋想講乜。」知情人士又指,中聯辦人士即使提供意見,對方絕對可以唔跟,「佢哋唔會逼人,多數都係循循善誘。」
3 :
hh0610(1603)@2012-08-13 17:30:28冇人迫你買, 講完.
4 :
自動波人(1313)@2012-08-13 19:55:17強國創造了世界性的笑話
5 :
GS(14)@2012-08-14 09:09:283樓提及
冇人迫你買, 講完.
咁好多大陸人買呢隻
6 :
greatsoup38(830)@2012-08-16 09:42:56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816/News/ec_ecm2.htm
【明報專訊】日前有報道指出,中聯辦密會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後,停牌大半年的中國高精密(0591)便復牌,有中聯辦「干預」港交所之嫌。李小加昨日表示,有舊同學在中聯辦工作,不時與舊同學吃飯,但「干預」說法「與事實不符」。
中國高精密去年10月起停牌,皆因公司稱部分業務涉「國家秘密」,拒絕向核數師提供部分財務數據。該公司於本月初復牌,其後有報道引述消息指出,中聯辦就此事與李小加會面,結果會面後不足一個月中國高精密便可復牌。
干預高精密復牌之說 「不符事實」
被問到將來如有新股再以「國家秘密」為由,在披露不足資料下來港上市,港交所會否放行?李小加回應,要在港交所掛牌,「要有的文件要有,沒有的,不要跟我說機密不機密。」
至於與中聯辦會面一事,李說「我跟很多人吃過飯……亦有舊同學在中聯辦工作,不時與舊同學吃飯。」不過他強調,有關報道「與事實不符」。
李小加續引述港交所上市科執行總監兼主管狄勤思日前表示,中國高精密是因公司當時的核數師無法取得相關資料證明公司財務數據,但公司新任核數師及法律機構已獲第3方提供證據,所以港交所准許該股復牌。
7 :
GS(14)@2012-08-27 15:47:02http://bbs.esnai.com/thread-4830662-1-1.html
該公司可能有涉密業務,但懷疑金額不大;從賬面上看,該公司盈利能力超強,人均產值非常高;不斷通過高分紅方式沖銷虛增的資產,造假手法與洪良國際非常相近,是一隻典型的福建造假概念股
KPMG可能拿到了其實體福建上潤的納稅申報表,而該公司後來又通過稅務部門甚至出具虛假證明文件掩蓋其納稅務申報表和上市報表間存在差異,甚至包括國安局也出具了虛假證明
...
天雷滾滾動地來。如果涉及到國家機密都可以上市的話,那審計師的工作就好玩兒了:話說審計師找公司要報表,不能給你,國家機密。那我們怎麼出報告?我怎麼知道你怎麼出報告?反正國家讓我上市,一定要這份報告,而你收我錢了,就一定要給我出報告。你連報表都沒有,我對什麼發表意見。嗯。。。這的確是個問題,這樣吧,你就直接說經審計,貴公司符合上市要求吧。。。
...
預言一次又一次兌現,繼續爆發中。。。。。。。
海西上市公司問題「資源」豐富啊,「渾水」們盡可盯著閩企來「做空」。
還有,江西班底的中字頭所與那個深圳審計系統出身的鳥所風格類同,所以,寧願信馬兒一次,不過如果以保密為藉口的話,那最幸福的應該岳華了。
李小加﹕多重股權架構爭議愈辯愈明
1 :
GS(14)@2014-03-05 09:33:08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305/news/ea_eac1.htm
【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在行政總裁李小加帶領下,他提出的《戰略計劃》正逐步落實,包括發展商品平台及拓展衍生產品等,但在傳統的現貨股票市場卻遇到阻滯。阿里巴巴能否以合伙人制來港上市的討論持續大半年,證監會仍未對不同股權架構諮詢開綠燈。李小加昨日再度開腔,強調「真理愈辯愈明」,暗示應盡快諮詢。
暗示應盡快諮詢公眾
李小加指出,不應因少部分人一開始說不,就把事情擱置,「他們應該嘗試聆聽不同的聲音,而非只聽到自己的聲音」。他認為只有經過諮詢才能集思廣益,聚集有智慧的人發表意見,讓真理愈辯愈明,「無論結果如何,至少都經歷過討論,而非一開始就把事情否定」。
李小加又強調,香港對於內地科網企業是很吸引的上市地,除了是否容納不同股權架構公司,內地正研究是否讓沒有盈利的科網企業上市,他認為香港都可以討論。
夜市新增人民幣期貨
另外,港交所昨日宣布,在收市後交易時段(俗稱夜市)新增人民幣貨幣期貨,在4月7日實施,同時亦增一個合約月份,令合約期可長達16個月。港交所股本證券與定息產品及貨幣聯席主管戴志堅表示,近日人民幣匯率波動,人民幣期貨的日均交易量達6000張,較平時多5倍,未平倉合約一直在增加,反映投資者對需求大,相信新增夜市時段,可方便海外投資者作對。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方面,其結算所(LME Clear)將如期於今年9月投入營運,李小加重申,LME交易匯報服務LMEwire亦將按計劃於9月推出,現已選定美國存管信託及結算公司(DTCC)成為LMEwire的合作伙伴,利用有關的交易資料儲存庫提供交易匯報服務。
李小加又指出,商品業務將會「落地香港」,或會在香港推出新產品,但他不肯透露新產品的內容及以哪種貨幣結算。
李小加:同股同權非普世真理
1 :
GS(14)@2014-04-08 09:49:35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408/news/ea_eac1.htm
【明報專訊】由阿里巴巴上市所引發的多重股權架構爭議,本已暫告一段落。不過,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昨日再開腔,他在最新一篇小加日誌中指出「同股同權」在香港也並不是普世真理,保持現狀無益於市場中任何一方,呼籲社會一起討論多重股權架構的可行性。李小加再次挑起火頭,亦即時惹來不同聲音的反駁。
港核心價值是法治程序公義
李小加昨日在港交所發布了一篇長達4000字的日誌《我們問對問題了嗎?》開篇即批評外界早前提出的諸如是否應該為了迎合內地大公司的上市而改變同股同權制度的問題,是近乎口號式的是非題,並掩蓋了兩個更重要也更難回答的問題:到底什麼是香港市場的核心價值?我們能否在堅守核心價值的同時保持長遠競爭力?
李小加昨日主要提出3個新觀點。其一是,香港市場的核心價值是法治和程序公義,並非「同股同權」。其二是,同股同權在香港並未被絕對執行。例如,港交所本身就被豁免這一原則。由於港交所是香港證券市場的法定營運者,出於維護公眾利益的原因,無論香港政府是否擁有港交所股權,政府均有權任命港交所董事會主席及一半的非執行董事。李小加還提到,當牽涉到關連交易的投票權時,同股同權原則也經常被打破。
李小加的第三個觀點是,保持現狀並無益於目前香港市場中的任何一方,但它卻實實在在影響香港市場吸引新經濟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他指強烈反對多重股權架構的投資者本來就不會投資這類公司,因此無從談起如何保護這類投資者;但看好Google、facebook等多重股權架構公司的散戶卻需要「遠渡重洋」赴美投資,這類投資者本港監管者難言能夠保護他們。
港交所亦非同股同權
對於李小加提出的新三點,保障投資者協會會長呂志華批評是歪理。呂志華說,在目前的法治環境下仍常常有不公平發生,如何能再走回頭路。而李小加拿港交所作為同股不同權的例子,則是將牽涉到政治因素的特別機構和一般商業機構混為一談。他擔心,若果香港允許同股不同權架構,亦即大股東僅持小量股權即可控制公司的業務方向。他相信歷史將會重演,即不少上市公司會跟風申請,最終令投資者無從選擇。
滬港通無期 李小加﹕續佔中代價大
1 :
GS(14)@2014-10-27 19:18:58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027/news/ea_eab1.htm
【明報專訊】對有傳滬港通將會無限期擱置,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昨晚稱,現時考慮的是「時間」問題,而不是「是否開通」。他坦承資本增值稅問題未解決,不會「通車」,但同時強調,若佔中遲遲未完,將付出很大代價。這和他一個月前認為兩者沒必然關係的說法,有所不同。
李小加於電話會議表示,港交所難以推測何時通車,但相信監管機構會作出全面評估,除考慮基礎設施是否完善,投資者信心及市場穩定性亦相信是當局考慮因素。他沒有直言滬港通延期與佔中有關,但卻指佔中已影響部分地區商業活動,雖然香港金融市場仍有效運作,但如果佔中一直拖延下去,「付出的代價將會很大」。
這和李小加一個月前的講法有所出入,佔中啟動初期,李小加曾經會見傳媒,當時他指出,「沒必要把滬港通與佔中聯繫起來,硬要將兩者綁在一起並不公平,這種推測亦沒有意義。」
資本增值稅未解決 不會開通
隨兩地監管機構至今仍未公布,滬港通肯定無法如期在本月內啟動。港交所昨發公告指,尚未取得動滬港通的相關批准,因此並無實施滬港通的確實日期,但強調各方已作好技術準備。
李小加則表示,滬港通是中國改革一個重大項目,相信不會輕易動搖。「這是一個長期安排,是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重要一步,亦對人民幣國際化有深遠的戰略意義。」他同時強調,滬港通開通是受多方因素影響,包括現時尚未有定案的資本增值稅問題,亦需要在開通之前處理好。
渣打財富管理投資策略主管梁振輝則表示,現時情與2007年炒港股直通車不同,這次投資者較理性,恒指從逾25,000點高位下跌至今,已基本消化滬港通效應,即使延期,對市場沒有重大影響。梁振輝續稱,市場人士本周還將熱切注視美國聯儲局議息會議,如果美聯儲能就加息時間表給予更明確說法,港股的悶局將會被打破。
李小加提兩招救滬港通
1 :
GS(14)@2014-11-24 15:49:0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124/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滬港通開通一星期,交易量與市場預計的火爆大相逕庭,連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及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昨日都分別在個人網誌解畫。其中李小加解釋,港股通遇冷與內地機構投資者未及參與有關;接下來港交所會以兩招增吸引力,包括向內地監管機構爭取令保險公司及私募基金可投資港股通。同時爭取明年5月前在港推出股票追蹤系統,務求令長線基金不用提早搬倉,增加使用滬股通的意欲。
曾俊華在網誌指,雖然有部分人對滬港通首星期成交量偏低感失望,但他覺得,投資者沒有在開通時一窩蜂盲目入市,其實並不是壞事,他對滬港通長遠效益仍充滿信心。
李小加在網誌解釋,北向的滬股通先熱後冷,估計首天是有一些QFII機構換倉,透過買入滬股去騰出手上QFII額度,令額度迅速用盡,而海外長線基金可能因為不習慣現時的「前端監控」機制,而遲遲未有參與。
港股通的持續冷清,李小加歸因5個因素。除AH股價差收窄減少套利機會、50萬元人民幣的進入門檻高、合資格港股並非內地股民熱外的細價股,以及內地投資者對香港市場未熟悉外,他還透露,內地公募基金、保險公司等大型機構投資者,因仍在等監管機構公布投資指引,而未來得及參與港股通。
沽滬股須提早搬倉 違基金內部監控
因此李小加稱,港交所將會從兩方面完善滬港通。一是與內地監管機構溝通,爭取盡快公布投資指引好讓內險等機構投資者參與港股通;二是明年5月前在港推出股票追蹤系統,以放寬海外及本地機構投資者受「前端監控」的限制。「前端監控」是要求投資者沽滬股前,股票必須在經紀戶口內;由於大型基金慣常將股票存放在託管商,沽出滬股便要先將股票從託管商搬到經紀戶口,現時規定為最遲沽貨當日早上7時30分前須完成搬倉。要提早落盤,不少長線基金以有違內部監控原則卻步。
時富關百良:急需增設股票追蹤系統
對於李小加提出的救滬港通兩招,時富金融(0510)董事關百良指出,現時「南水」明顯比「北水」多,如爭取更多內地機構投資者參與,會是正確方向,可令滬港通更平衡;而增設股票追蹤系統,他認為必須盡早去做,因是更急切問題,「剛開始一星期未必有沽盤,但之後搬倉問題會逐步浮現,沽貨繁複勢阻礙到機構調倉安排,會對他們投資意慾帶來好大影響」。
耀才證券研究部經理植耀輝則認為,滬港通遇冷與兩地投資文化,交易限制及市場法規不同的關係較大。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更稱,「比起4月宣布滬港通,港股升了近一成,A股更升近兩成,所以目前不是缺資金或交易手續問題,而是沒有投資者願意高位接火棒。」
(滬港通動向)
明報記者 陳子凌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