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名對沖基金經理競拍斗富:10美金「彈丸之地」拍出120,000美金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5716

華爾街兩名對沖基金經理競拍斗富:10美金「彈丸之地」拍出120,000美金

長島人Suffolk County本來就想賣掉一塊Hamptons海灘邊的小地皮,沒料到競標者竟有兩名華爾街大腕:Marc Helie and Kyle N. Cruz, Helie 和Cruz 分別是Chevalier Investments和Centerbridge Partners LP的高管。

 

兩人出手闊綽,起價就是1500刀,這讓賣方大為吃驚。Suffolk County一度欲出價10美金無人問津,當然他對一塊一英呎寬1800英呎長的地皮也沒寄予過太大的希望。

兩高管的競標達到白熱化,Cruz 最後出價$115,000,Helie 出價$120,000竟得。

這塊地究竟是不是風水寶地?

Suffolk County's的財產管理經理Wayne R. Thompson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樣的地,一般售價在1500-2000美金。

那為什麼Suffolk County的地能賣這麼貴?

它就夾在Helie 和Cruz 兩家中間,一面連接高速,一面伸向海岸。也許它長成這模樣:

如今Helie 買下了,Cruz要去海灘,必須繞道而行,要走好幾百公尺了。

Wayne R. Thompson感嘆:地有價,水無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08

Howard Marks:對沖基金行業裡大部分人不值那麼多管理費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288

Oaktree Capital Group LLC主席Howard Marks在巴克萊金融服務會議上表示,除非是同業中的佼佼者,否則對沖基金該停止向客戶徵收20%的投資盈利。

現年67歲的Marks說:

「若要客戶給對沖基金經理20%的利潤,那麼這位經理應該非常優秀。」

無論對沖基金管理的資產價格上漲還是下跌,通常基金經理都要收取2%的資產管理費,並收取投資盈利的20%作為附帶收益。

但Marks說:

「過去10年對沖基金的平均回報率在6%-7%,他們不配得到這些佣金。這個行業裡並沒有1萬個非凡人士。」

Oaktree是全球最大的不良債投資公司,監管著764億美元資產。在淨內部回報率超過8%後,該公司向大部分基金收取20%的業績費。Oaktree的旗艦債務基金自運作以來年均回報率為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054

今年最火熱對沖基金經理:Mick McGuire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590

如果現在要談誰是美國最主動投資者時,你絕對不能忽視現年37歲的Mick McGuire。

路透說McGuire現在掌管的22億美元Marcato Capital Management,是全美最火熱的對沖基金。

消息人士稱稱今年迄今他的基金回報率高達17.1%,遠高於業內平均7%的水平。

McGurie現在之所以成為金融圈內的熱點,還因為他大舉買入索斯比的股票。他已經與Daniel Loeb,和Nelson Peltz這樣的對沖基金大佬,一同成為了這家有269年歷史拍賣行的最大股東。

連像Bill Ackman這樣極端自負的對沖基金經理,也直言McGurie是對沖基金中青年有為者。

 他在年初的Harbor Investment投資者大會上說: 

「我想我還是要為他做一則廣告,儘管Mick已不像其他那些初創的對沖基金那樣繼續籌措資金,我要指出的是,他是我見過的相當英俊又非常成功的年輕人。」

Absolute Return Alpha提名Marcato Capital為年度最佳對沖基金。

Institutional Investor則提名McGurie本人為年度最佳新初創對沖基金經理。

在黑石的資金幫助下,McGuire建立自己的對沖基金,在2005到2009年1月期間,他為Ackman的Pershing Square基金工作。他還擔任國Borders的董事,並成為該連鎖書店最年輕的非執行主席。

McGuire有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學位,並持有哈佛商學院文憑。他的父親是密蘇里大學田徑隊總教練,目前是一名退休的高中西班牙語和法語教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248

墨西哥以史上最高價格對沖石油出口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7312

拉美最大石油產出國墨西哥完成了2014年的石油出口對沖,買入了行權價格在略高於每桶90美元的期權,這至少比去年的同類交易高出了4美元。

與大多數按市價賣出石油的生產國不同,墨西哥每年與投行簽署衍生品合約,以確保石油出口價格不低於某個值。

墨西哥的石油對沖項目受到交易員和中介商們的密切關注,因為它給期貨價格帶來了大量下行壓力。今年的墨西哥石油交易發生在過去四周,當時油價一度漲至每桶115美元上方,因市場擔憂敘利亞危機升級和利比亞、尼日利亞減產。

FT援引一名參與該交易的人士說:「從歷史標準來看,價格很高,且波動性很低,所以時機是對的。」

8月下旬現貨布倫特原油價格大幅上漲的同時,一年期期貨合約價格漲幅卻明顯受抑。一些交易員說,這部分是因為墨西哥石油交易。

一名交易員說:「墨西哥人在做對沖時非常保守,但顯然這已經帶來了一些賣壓。」

負責執行這些交易的投行將獲得一大筆收入。近幾年來,墨西哥支付的費用從7.5億美元到12億美元不等。交易員和中介商們說,今年的費用將落在前述區間的低端,因墨西哥石油出口減少。

據市場參與者們說,花旗今年首次參與了墨西哥的石油對沖項目,曾多次參與的巴克萊今年應該也繼續參與。高盛、摩根大通和德意志銀行去年參加了該項目,今年應該也繼續參加。所有這五家銀行均拒絕置評。

由於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Pemex提供了多大40%的政府年度預算資金,因此,該國的石油對沖項目對財政計劃至關重要。墨西哥通常會在交易完成數月後發布項目細節。去年,墨西哥稱以每桶86美元的價格對沖了石油收入。

該對沖項目的業績好壞不一。2009年油價崩潰之時,該項目賺到了約80億美元。但在最近幾年裡,由於油價一直處於高位,墨西哥均放棄了行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498

全球最大商品對沖基金之一Clive Capital因虧損關閉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7565

因自稱基於需求投機獲利「適合的機會有限」,全球最大的一家商品對沖基金公司Clive Capital計劃本月底關門,將向投資者返還資金約10億美元。

商品市場本世紀的繁榮主要來自中國需求的刺激。如今這一市場已經對投資者失去吸引力。Clive Capital選擇結束經營就是一個最新的例證。

全球增長放緩影響了消費需求,而天然氣、銅和玉米等各類商品的供應又在繼續攀升。投資商品的對沖基金不得不面臨回報下降、投資者贖回的困境。

Clive Capital本週五致信投資者稱

經濟需求與商品供應的週期讓我們過去能擁有強勁的回報,我們認為,此刻這些週期裡的適合機會有限。

何時商品的機會環境會重新好轉還不清楚,但最終很可能會出現。

信中還透露,該基金的「定向的、長期波動性方式」不適合,無法產生過去實現的回報成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563

伯南克——讓對沖基金經理們心碎的男人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7568

在6月份的FOMC會議上,伯南克向市場暗示了削減QE的可能。高盛法國興業銀行等銀行巨頭也紛紛預計,美聯儲將會在9月份的FOMC會議上宣佈削減QE。然而,伯南克在9月份並沒有像市場預期的那樣做,而是選擇維持寬鬆政策不變

標普500指數也先下跌,然後刷新歷史記錄高位,其年初至今的累計漲幅也已超過20%,這令大多數對沖基金黯然失色。少數改變投資策略(如買進做空最嚴重的投資品種)的對沖基金取得了不錯的超額收益。

伯南克,這個謎一樣的男人讓對沖基金經理們心碎不已。

例如,全球最大商品對沖基金之一的Clive Capital(下圖第一位)因虧損而即將關閉。Keynes Leveraged Quantitative Strategies(下圖第二位)也將緊隨其後:

下圖是2013年表現最好的前20支對沖基金:

下圖是2013年表現最差的前20支對沖基金:

若閱讀匯豐銀行9月中旬的對沖基金表現報告全文,請點擊此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567

深陷內幕交易 對沖基金巨頭SAC業績依然亮眼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149

深陷內幕交易的對沖基金巨頭SAC即便官司纏身、外部投資人紛紛撤資,也沒有影響其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賺銀子。

據路透Katya Wachtel消息,到上週五為止,SAC的收益率達到13%。

儘管13%的收益率依然沒有跑贏S&P 500(收益率要達到16%),但如果與SAC同規模的其他對沖基金相比,這個數字已經很不錯了。

這個夏天,路透曾報導Bill Ackman的對沖基金潘新廣場的收益率僅為4%,福布斯提到David Einhorn的對沖基金綠光資本的收益率為7.9%,但Dan Loeb的對沖基金Third Point回報率達到了15%。

此外據華爾街日報,SAC有望盡快和聯邦檢察官達成和解,和解金可能會在15-20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802

對沖基金如何從併購中獲利?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309/t20130916_495800.htm
併購套利策略最主要的操作手法是買入被收購方股票,同時賣空收購方股票。其獲利來源是收購方股價與被收購方股價之間的價差。併購價差縮小,對沖基金經理將從中獲利;併購價差擴大,將發生虧損。

 

 

  事件驅動策略獨立於市場波動,主要從提升上市公司價值的事件和資本結構的錯誤定價中獲利。前者通過辨識和預判提升公司價值的催化劑事件來實現,包括併購、分拆、公司解散、資產出售與剝離、破產、清算與重組等;後者則利用公司資本結構工具錯誤定價來獲取價值,包括兩地上市的股價差異、控股公司與運營子公司的價格差異、股類套利、指數校準等,不像第一種情況,某一事件並沒有產生提升公司價值的催化劑,而是依賴長期的市場效率來實現價值。

 

  在影響公司價值的各類事件中,最大的門類是併購。併購套利策略可追溯至20世紀40年代中期,當時,高盛的合夥人古斯塔夫·列維(Gustave Levy)為從併購所涉公司的股價變動中獲得利潤,而創立了套利部門。其具體操作手段是:在併購交易公佈後買入被收購公司的股票;其獲利空間在於—被收購公司併購交易公佈後的股價與併購完成時的股價之間的差價。

 

  併購浪潮與經濟週期同步

 

  在經濟週期的更迭中,由行業震盪、技術變革、放鬆管制以及全球化所引起的併購浪潮陣陣來襲。每一輪併購浪潮均以業務結構的全面更新為特徵,也都是因市場崩潰和經濟衰退而終結。

 

  第一輪併購浪潮(1895-1903)是一次大規模的橫向購併,在美國製造與運輸領域造就了鋼鐵、電話、石油、採礦以及鐵路行業的超級巨頭。在第二輪併購潮(1920-1929)的推動下,首輪併購中催生的整合者進一步走向整合,福特等公司即在此背景下崛起。第三輪併購(1955-1973)是一次擴張和多樣化的過程,在此期間,美國企業紛紛進軍新市場、組成大型企業集團。第四輪併購潮(1974-1989)則發生在高槓桿敵意收購和企業狙擊收購大行其道的時期。第五輪併購(1993-2000)則是以跨界強強聯合為主導,重點在於創造規模經濟效益。第六輪併購浪潮(2003-2008)見證了全球化、私募股權和股東行動主義的產生。

 

 

  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下,2008年的併購市場陷入了2004年以來的最低谷,併購活動涉及的金額約為2007年高峰期的一半(圖1)。從地區來看,併購活動仍以北美為主,佔比為44%,隨著經濟的活躍,亞太地區的併購量也在增長,2012年亞太地區佔據了全球22%的併購量(圖2)。

 

 

  不過,在經濟和併購行業最為低谷的2008年,隨著目標公司的市值大幅受挫,併購溢價(即高出被收購公司市值的部分)往往比其他年份更高,北美地區的併購溢價近50%(圖3)。對於併購套利策略的投資者,反而更能在高溢價下獲利。

 

  兩種交易策略

 

  在併購交易中,收購對價或是現金,或是收購方股票,或是二者組合。

 

  現金合併。對於只涉及現金的收購,最簡單的套利交易策略就是買入目標公司(被收購方)股票,並持有到交易完成為止,並不會做空收購方股票。

 

  換股合併。而在用股票支付收購對價的情況下,基金經理通常會採取配對交易,買入被收購方股票,同時賣空收購方股票。做空交易能保護對沖基金免受跌價風險的影響,以防收購方股價下跌。這種交易方式的原理是:與現金合並不同,換股合併的對價不是固定不變的每股現金價格,而是根據雙方的股價比率來決定。換股很可能會導致收購方股價大跌,所以對沖基金經理在構建頭寸時會根據換股比率來買入和賣空的股票數量。

 

  併購價差決定盈利空間大小

 

  採取配對交易時,對沖基金經理並不在意併購雙方股價的絕對變化,而是對收購方股價與被收購方股價之間的相對變化(價差)進行方向性分析。由於進行購併套利交易的目標是鎖定價差,只要市場相對穩定,這種策略一般不會受到股市大盤波動的影響。但是在市場劇烈動盪時期,價差可能會受到影響。

 

  對沖基金經理建倉時還需要考慮併購背後的經濟因素,包括價值創造、成本削減、協同增效、規模經濟效益、人員冗餘、財政影響、成本、整合過程、遭到被收購公司管理層反對的可能性以及監管審批等等。經濟信心對併購成敗也有著顯著影響,如果管理層對自家公司股價和宏觀經濟抱有信心,他們就更有可能積極進行併購交易。倉位大小則取決於交易風險以及對併購完成時間的預計。

 

  如果交易價差很小,對沖基金經理會借助槓桿放大回報。

 

  一般來說,併購價差的大小與交易失敗的風險成正比。對沖基金為獲得較大的價差,需要承擔更多的風險。在多方競購的情形中,由於多個收購方之間可能存在競爭關係,都看到整合被收購方的戰略價值,因而不斷提高收購報價,且這種情形存在更多變量,併購價差也會加大。隨著報價的節節攀升,參與其中的對沖基金坐收漁利。星獅集團(下稱「FNN」)併購案即是一例。

 

  FNN是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食品飲料和房地產集團。多年來,該公司的股價一直遠遠低於其各部分估值總和。重大價值釋放事件發生在2012年7月,泰國TCC資產管理公司(下稱「TCC」)提出收購FNN及其亞太釀酒集團(FNN與喜力啤酒合資經營)的多數股份,TCC又在同年9月向FNN提出了以8.88新元/股收購其剩餘少數股份的強制要約。但是,該報價明顯低於FNN的每股資產淨值,而且在JP摩根為FNN獨立董事單獨編制的估值報告中也處於低位(估值區間為8.30新元至11.22新元)。獨立董事建議小股東不要接受該要約。TCC的收購價過低,無法獲得FNN的控制權,因此它有可能被迫提高出價,以獲得董事會推薦。此外,麒麟啤酒是FNN的股東之一,持股比例為14.8%,這進一步加大了TCC提高收購價的可能性。

 

 

  2012年10月19日,印尼某富豪家族控制的新加坡上市地產公司華聯企業有限公司(下稱「OUE」)宣佈有意競購FNN,此舉更是推波助瀾。OUE將報價提高至9.08新元/股。2013年1月18日,TCC進一步將收購價提高至9.55新元/股(圖4),從而獲得了50.9%的股東的支持。麒麟啤酒隨後也同意將其14.8%的股權出售給TCC。TCC與FNN於2013年2月19日達成收購,TCC持有的FNN股份達到90.3%。根據最新的收購價格,FNN的估值為137.5億美元。

 

 

 

  假如併購延遲或失敗

 

  如果併購交易延遲完成,就會延長投資期限,勢必壓低投資回報。然而,對於對沖基金經理來說,更大的風險是併購交易失敗。他需要對併購過程深入調查(圖5),以確定併購失敗的概率,並評估併購失敗時所產生的潛在損失。

 

  導致交易失敗的因素紛繁複雜,包括財務困難、監管障礙、雙方管理團隊存在分歧、負面信息被披露等,這些因素帶來的不確定性,都導致被收購方股價低迷,並持續到交易結束。通常,交易失敗的風險越大,併購套利價差也愈大。併購成功時,併購價差逐步縮小,對沖基金經理將從中獲利。但如果交易遇到障礙,併購價差會擴大,這時對沖基金將發生虧損;交易失敗時,被收購方股價可能大幅下挫,這時,對沖基金經理不得不回補空倉,從而蒙受損失。

 

  一般來說,對沖基金經理傾向於在一筆交易中逐步增加倉位。顯然,交易完成的概率會隨時間而加大,如果在臨近完成日期前交易失敗,對沖基金經理受到的損失最大。

 

  分散投資降低風險

 

  與傳統的「買入並持有」策略相比,併購套利把賭注押在價差走向上,用配對交易對沖掉市場風險,最大的風險便是交易失敗或延遲。控制這一風險最有效的方法是分散投資。在市場嚴重動盪時期,交易失敗的風險會大幅上升,許多對沖基金經理傾向於買入市場指數的價外認沽期權,以防範風險。許多基金經理會為放大回報使用槓桿,但由於價差加大同時也會加大交易失敗帶來的風險,因此此舉需要防範槓桿加大的風險。

 

  交易終止的風險雖然不是系統性風險,但是在市場環境劇烈震盪時(例如2008到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交易就容易失敗。

 

  對沖基金經理也需要考慮流動性風險,他們大都青睞高市值公司之間的併購交易,以確保在賣空時有足夠的流動性。

 

  此外,當多位併購套利型的對沖基金經理同時對同一筆交易建倉時,會造成「擁擠交易」,如果每個對沖基金經理都選擇同時平倉,這種情況會變得十分危險,尤其是在交易未能完成的情況下。

 

  歷史表現優於基準指數

 

  2000至2012年,HFRI併購套利指數的表現優於MSCI環球指數(圖6)。從歷史數據中可以看出,在正常的市場條件下,與市場的相關係數(0.61)較低,貝塔係數(0.12)也較低。不過在發生系統性震盪的時候,如2008年,這種策略仍然容易遭受損失。

 

  併購套利策略的表現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即併購交易的數量和交易成功帶來的溢價。鑑於公佈的交易數量呈週期性變化,並受到經濟週期影響,長期熊市會放緩併購的步伐。因此,這種策略的成功有賴於有利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下,基金經理能夠構建多元化的交易投資組合,其中成功交易產生的價差將足以彌補失敗交易帶來的損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19

Paul Singer:對沖基金大佬訪談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9231

「你不需要我來告訴你,美國、歐洲、日本這些發達國家即將破產了!因為他們背負了太多的長期債務。」

美國對沖基金埃利奧特資本(Elliott Capital)創始人保羅.辛格(Paul Singer)經常發出這樣犀利的評論,從經濟到政治,從奧巴馬到伯南克。

辛格作為美國老牌的對沖基金經理人,也是全球最為成功的業界大佬之一,埃利奧特資本旗下掌管資金多達220億美元。在最近的一次訪談中,他講到了如下幾點內容,讓我們一起來分享。

關於未來及信心

「未來是我們今天無法窺見的一樣事物,信心對於未來的意義重大,如果市場失去了信心,那麼未來將變得很糟糕。那麼什麼事情會導致市場失去信心呢?比如商品、黃金價格上漲,潛在通脹預期,經濟增長提速缺乏持續性,社會動盪以及寬鬆力度加大等等都會影響市場信心。

「日本模式是這樣的:社會安定;經濟增長不快但是也夠使國民生活的幸福;高儲蓄率,並且沒人真的在乎他們的存款是不是得到了有效率的回報。不過歐美國家現在不是這樣的將來也不會是。」

關於QE

「有人說QE是在印鈔,有人說不是,我認為在功能上跟印鈔是等同的,它造成了市場很多的不公平,美聯儲借了3.5萬億美元給政府,雖沒有發生通脹,但是經濟增長卻也十分緩慢,不過現讓我們忘記QE退出這件事吧,美聯儲應該已經把它拿下議程了。」

市場上不少人認為通脹如果能上漲到2.5%就好了,辛格認為這種想法是及其危險的,因為沒有任何人對通脹的來臨做好了準備。

辛格表示,如果美聯儲只是決定開始縮減每月購債850億美元的貨幣寬鬆舉措,那麼相關影響也是"非常非常難以確定的"。如果投資者對經濟形勢失去信心,那麼"後果將很嚴重"。

紙幣危機

辛格稱即將獲得美聯儲下屆主席提名的耶倫(Janet Yellen)不太可能倣傚沃爾克(Paul Volcker)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同樣的方式,依靠債務來改變美國經濟不健康的狀態。

作為一個黃金支持者,他指出紙幣容易被操縱,並且美聯儲還自以為頂住了經濟危機的壓力成為全世界的救世主。

債務問題

他說:"政治決策層毫無直面或者解決債務問題的意向,也沒有修正立法職責的意願。"

對於美國負擔過大的債務壓力的問題,Singer補充道:"如果市場把注意力轉移到上述風險方面,那麼情況會變得極其糟糕。經濟成長或是稅率都無法解決債務問題,債務問題需要的是結構性重組。"

他認為,儘管大部分投資者在財務上進展不錯,但普通美國公眾依然面對著高失業和其他眾多不確定性的經濟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556

大宗商品對沖基金業慘淡度日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9070

大宗商品對沖基金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疲軟的業績表現加上投資者投資意願消退,已經迫使許多行業內的巨頭關門歇業。

Clive Capital成為了最新的受害者,9月底該全球最大的一家大宗商品對沖基金公司宣佈關門,將向投資者返還資金約10億美元。

而過去的2年之間,包括Arbalet, Bluegold, Centaurus和Fortress等聲名顯赫的商品型對沖基金均宣佈關閉。

Clive Capital在致投資者信中稱,市場信心完全喪失,導致了近期收益大幅下降。「大宗商品的機會環境何時會重好轉還不清楚,但最終很可能會出現。」

不僅僅是Clive Capital,整個商品基金行業都受困於此。

追蹤大宗商品對沖基金的HFRI宏觀商品指數,2011年為-2.56,2012年為-2.57,而今年迄今該指數已經跌至-3.08。

大宗商品波動性減弱,行情缺乏大方向性的移動。交易員下重注的石油和銅的價格波動變小,導致大宗商品對沖基金回報率疲軟。

這與2007-2010年期間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當時很多交易員拋棄銀行,發起自己的對沖基金,並吸引到了可觀的投資。

但是由於回報率的下降,投資者開始懷疑這些基金是否值得持續的投資。

FT援引SkyBridge組合經理Robert Duggan觀點稱:

「自後金融危機以來,一些大宗商品基金的回報率就開始不盡如人意」

「我們正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從這個行業退出」。

對沖基金IAM首席執行官Morten Spenner說,他現在不配置任何資金到大宗商品基金,他說

「我們關注那些能更持久的策略,大趨勢(股票多空,事件驅動型)策略有更高的持續性」。

據FT,2011年投資者對大宗商品對沖基金業注入25億美元,但是自那時起一直在撤資。2012年撤出資金達到10億美元,今年上半年撤資額超過3億美元。

據數據提供商Preqin,新發起的商品對沖基金數量一直在下降,在截止2011年的3年中,平均每年有177個新商品基金成立, 到2012年下降為119個。

儘管大宗商品對沖基金大勢不盡如人意,也有人看好行業內某些人能出類拔萃。

Sciens Alternative投資公司高級組合經理Alex Allen說:

「有一些商品基金的投資模型,持有期限與普遍的模式不同,我們知道有幾個交易員,在過去3年裡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5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