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新富加持 珊瑚價格飆三倍 危機入市洪明麗變身珊瑚大王

2010-7-26 TWM





洪明麗掌握全球逾五成寶石珊瑚原料,全球珊瑚價格幾乎是她說了就算,關鍵在於她敢逆勢出擊,趁日本不景氣大舉蒐購,並成功整合珊瑚產業上下游。

撰文‧何奕菲

除了中國炒家,能夠握有全球單一商品價格主導權的,也有台灣人。

出身高雄的綺麗珊瑚董事長洪明麗,目前掌握全球逾五成的寶石珊瑚原料,估計價格超過十億元。珊瑚原料,指的是已從一百公尺以下深海開採上岸,但尚未經過琢 磨加工過的寶石珊瑚株。由於全球僅台灣、日本與義大利三個國家的鄰近海域產寶石珊瑚,且都已要求限額採集,在供給更稀少下,洪明麗對全球珊瑚價格可說是 「喊水會結凍」。

親赴日本,買回珍貴珊瑚原料走進位於台北故宮對面的綺麗珊瑚藝品店,賣場超過千坪,擺滿數以萬計的珊瑚飾品,這還只是洪明麗其中一座珊瑚寶庫,一○一大樓八十八樓、林森北路總公司也都有珊瑚展示中心,綺麗在義大利、美國紐約、印度與香港等地,還都設有經銷據點。

洪明麗會從事珊瑚生意,緣於童年時家住高雄港附近的她,經常趁著日本珊瑚船隻靠岸時,撿拾船上的珊瑚斷枝,她發現,這些日本人看不上眼的珊瑚斷枝,放到台 灣市場,竟然還能賣個幾百元,從此,她與全家人就投入珊瑚行業,不過,八○年代的綺麗,在台灣珊瑚市場還不出名。

洪明麗能夠掌握全球逾五成的寶石珊瑚原料,關鍵在九○年代中期,當時,台灣已盛行三十年的珊瑚原料出口行業面臨極大危機,原因在於主要出口國家||日本出 現經濟泡沫,屬於高單價奢侈品的珊瑚,逐漸自日本市場退燒,因此,台灣的採珊瑚船從極盛時期的一百多艘,銳減至只剩二十來艘,連帶衝擊的,還包括台灣的珊 瑚加工工廠,綺麗正是其中之一。

面對危機,當時國內最主要的兩家珊瑚原料出口商大東山與海寶,前者選擇轉赴大陸海南島養殖珍珠,後者則以守成為主,洪明麗卻是反向操作。她親赴日本,試圖 將過去三十年來,台灣賣到日本的寶石珊瑚原料悉數買回來,洪明麗認為,這是個絕佳機會,在於當時日本長期經濟不景氣,許多台灣賣出去的珊瑚原料,塵封在日 本工廠的倉庫裡,而且,多數日本寶石工廠已由第二代接班,第二代並不願繼續從事耗費人力的珊瑚加工業。

但這談何容易,首先是過去三十年賣到日本的珊瑚原料早已四散各地,想買還不知道能找誰,洪明麗找上老牌珊瑚出口商海寶合作。當時海寶是國內最大的珊瑚原料 出口業者,還曾名列國內百大出口商之一,透過海寶,綺麗才能循線找到已散落日本各地的珊瑚原料,曾陪同洪明麗一塊到日本的台灣區珠寶工業同業公會常務理事 蘇再興指出,最遠曾花一天的乘車時間到日本深山,才買回一批少見的深水珊瑚。

花了五、六年時間,洪明麗已掌握全球超過一半的珊瑚原料,她開始將一些原料切磨成半成品並製作成珊瑚飾品,並且她積極到全球參展,希望台灣的珊瑚產業能擺 脫只靠日本市場的困境,「我們主動出擊,巡迴世界各地參展以推廣珊瑚,」洪明麗指出,十幾年下來,她每年至少參加二十次國際展覽,一個月有十天搭飛機。

加工設計,凸顯珊瑚製品特色洪明麗一方面蒐購台灣賣到日本的珊瑚原料,以掌握貨源,而達控制珊瑚原料供需目的;另一方面則拓展日本以外的海外市場,以增加珊瑚能見度。如此一來,也讓珊瑚價格在過去十年翻漲了三倍。

讓珊瑚價格翻漲的另一個原因是,洪明麗清楚,如果只靠買賣原料,一輩子都只能賺取廉價又辛苦的勞力錢,於是她從原料加工、設計、分類、分色、配對等工作從頭做起,並建立起一套製程步驟。

到今天為止,洪明麗仍然每天親自挑選、分類各種品質不同的珊瑚,並決定標價。蘇再興指出,珊瑚沒有固定的行情,最好的利潤,往往只落在少數品質最出色的產 品上,所以得花時間去挑選及個別定價。唯有將不同品質、顏色的珊瑚,經過有經驗的工匠嚴格挑選,再將它們設計配對,配套加工,「製作成各種有特色的產品, 價值就可以上跳好幾倍了。」儘管已掌握全球逾五成寶石和珊瑚原料,不過,洪明麗並未如中國炒家漫天喊價,原因在於,洪明麗很清楚,珠寶畢竟不是民生必需 品,一旦開價過高,反而可能導致消費者卻步,轉購其他寶石。因此,綺麗絕不切磨珊瑚株,所有產品加工只利用已折斷的珊瑚枝,不讓原料大量供應到市場。

洪明麗也清楚,此波珊瑚價格大漲,是拜中國富豪大增所賜,但她卻未如其他寶石業者積極赴大陸設立經銷點銷售,反而只在台灣開店。一位國內珠寶業者即指出,綺麗不到中國的作法,反而讓大陸人更覺珊瑚的稀有性,也對全球珊瑚價格翻倍起了推波助瀾的力量。

洪明麗

出生:1946年

現職:綺麗珊瑚董事長

學歷:高中

詹茂盛投資翡翠加工,

創造出雲南翡翠一條街

現任昆明台商會長詹茂盛,則是靠著中國炒家炒作翡翠而大賺一筆。

1990年,詹茂盛到雲南投資創業,相中的就是位在雲南邊陲的邊境城市——瑞麗,與瑞麗接壤的緬甸,是世界上唯一出產翡翠的「翡翠王國」,中國每年從緬甸大約進口6000噸翡翠原料,其中有4000噸翡翠原料,是由瑞麗引進。

詹茂盛原本從事農業與房地產開發,因為妻子詹敏在1992年開了一家專門做翡翠加工的珠寶店,詹茂盛發現,瑞麗的翡翠交易數量雖然大,但大多集中在原料交易,而這種原料交易十分神祕,外行人很難介入,這也就是俗稱的「賭石」。

能夠參與「賭石」,必須動用到少則幾十萬元,多則人民幣上百萬元的資金,因此能夠從事玉石原料交易,就只有掌控在少數人手中。謹慎的詹茂盛,只敢花較少的 錢,購買翡翠的明貨(指的是完全可以看到品質的翡翠原料),直到2000年,正當瑞麗市政府開始要籌建珠寶一條街(街名為台麗街),詹茂盛收購了一家旅 館,改造成珠寶商城,裡頭設置了2000個攤位,攤位以每年人民幣8000元出租,讓他賺進人生第一桶金。

03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期間,詹茂盛花人民幣一億元,大舉收購翡翠毛料從事加工,成為高檔的翡翠珠寶,也讓他累積了人民幣上億元的身價。 詹茂盛表示,以前來購買高檔翡翠珠寶的人,大多數都是港、澳、台以及海外華人,現在大陸的經濟騰飛,購買高檔珠寶換成了是大陸人。尤其在金融危機期間,許 多投資房產與股市的溫州人,紛紛改炒翡翠,頓時讓翡翠的價格年年攀升。

現在台麗街道上,都是一家一家的珠寶店,背後的屋主就是詹茂盛,在盛產翡翠的瑞麗,來自台灣的詹茂盛跨足的行業,林林總總,包括有建築工程、農牧、物流中 心、國家4A級瑞麗莫里熱帶雨林景區,他不但靠著翡翠致富,也在這裡圓了他的淘金夢。 (林宸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81

新富農收入勝銀行董座


2011-6-27  TCW




在環境劇變下,台灣的農民收入,也日益M型化。

根據主計處資料,二十多年來,台灣農民的收入水準(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大約都只有非農民的七成,農業於是有了落後、貧困、缺乏競爭力的形象。但如果深入追究,會發現故事沒那麼簡單。

高雄大學應用經濟學系助理教授許聖章,在比較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前後的農家所得資料後,提出研究指出,入世之後農民所得分配不均日益擴大, 「高所得農家相對所得提高,低所得農家所得相對降低。」能挺過國際競爭拔尖而出的農民,與一般農民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和高所得非農民相比則越拉越近。

農民的面貌開始改變,如同前述個案,一批與時俱進的「新富農」誕生了,不再是傳統鋤禾日當午汗流浹背的模樣。這些農民都隨著時代俱進,在科技應用、時機掌 握、客層定位上做出創新,躋身營收千萬元的新富農。他們個個年收入都能達到數百萬元,甚至比年薪三、四百多萬元的公營行庫董事長薪酬還高,更勝過眾多月收 入在三、四萬元間游走的服務業店長。他們,正走出一條新形態的創業道路。

四大勝出指標:科技、通路有利創新,跟上健康趨勢

長期觀察農村變化的世新大學社發所助理教授蔡培慧分析,台灣中、小型企業規模的家庭農場,一直在自我更新、轉型,農業的競爭力其實一直存在。加入WTO固然是一個契機,但這群新富農之所以能嶄露頭角,主要還是掌握住以下四點:

一、科技應用:他們應用了更多新式農機械和耕作技術,也能即時利用iPad或PDA做田間資料管理,生產力隨著科技進步而提升。

二、通路多元:農民跟市場的連結益趨多樣化,除了傳統的農會、果菜市場外,還多了網路、餐廳直購、契作等新通路,自由度更高。

三、藍海策略:農民開發出新的品項,譬如標榜無施打抗生素的無毒豬,便可以在市場上重新定價。

除上述三項,第四項、也是非常關鍵的特色,是他們掌握了健康、有機的風潮。從前述的新富農個案中也可以看出,生產健康概念的產品,是贏得市場的關鍵之一。 台中農改場前場長陳榮五指出,以前農產品加工,重的是口味、外觀,果汁要加糖、加鹽提高口感;但現在觀念丕變,民眾對口味的要求沒那麼高了,取而代之的是 健康的訴求,看起來不好吃的農產加工品,只要打著健康的名號,一樣賣得嚇嚇叫。

從數字也能看出端倪。據農委會統計,台灣十年來有機農糧產品驗證面積,從近九百公頃增為四千多公頃,十年增加三.五倍。有機農地占台灣農業產值,從十年前 的○.三%,提高到去年的一.三%。每公頃有機農地的平均產值約達六十萬元,比起整體農地平均的二十萬元上下,高出不少。

美國:沃爾瑪賣有機 幫消費者找到可以相信的食物

有機食品需求增加,同樣也出現在美、日等國。根據美國有機交易協會(Organic Trade Association)統計,二○○○年開始,美國有機食品的總體交易金額每年成長二○%左右。

這股有機飲食風潮也吹到全球最大零售商美國沃爾瑪超市(Wal-Mart)身上,沃爾瑪的有機食物營收同期間成長一八%。因應新興的有機飲食風氣,沃爾瑪 的農產品收購來源轉向中小型的美國本土農民,這些中小規模農場不像大農場噴灑大量化學藥劑,生產的農產品可減少對人體健康與環境的壓力,沃爾瑪同時直接在 這些農產品上標記農民姓名和農場位置,幫助所有消費者找到「可以相信的食物」。

日本:主婦搞團購 直接跟農民下單,確保無農藥

在日本,越來越多的家庭主婦自發性組成消費團體,親自到農村選擇合作對象,選地、下單、預付款,與農民協會直接交易,鼓勵農民在生產過程中避免使用化學品農藥,以種植新鮮、純天然的農產品為目的。

這種農業形態被稱為「社區支持型農業」(Community-Supported Agriculture),它強調消費者可以透過類似契作的方式,直接向農民下訂單,越過中間的零售商,除了讓農民分享更多的利潤之外,消費者也可以直接 確保自己吃到的食物來源,和飲食健康。

目前全日本有超過六百個生產消費團體,提供食物給二千二百萬位日本國民,換句話說,每六位日本人,就有一位在這種社區支持型農業系統中,覆蓋範圍從北海道延伸到大阪地區。

導入科技、運用多元通路、開發具健康概念的新品項,不但是全球農業新趨勢,也是台灣新趨勢。受塑化劑事件衝擊,消費者未來勢必更注重食品健康、安全,能夠掌握住時代趨勢的人,將會是M型化的新富農時代裡的贏家。

【延伸閱讀】台灣合格有機農地,10年成長逾3倍!2001:898(公頃)2005:1335(公頃)2009:2960(公頃)2010:4034(公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23

新富春山居圖:浙江富陽每畝山地收入如何從兩三百到過萬

《富春山居圖》這幅600多年前元代大畫家黃公望創作的著名山水國畫是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畫面上,坡岸水色,峰巒岡阜,林木蔥郁,疏密有致。其描繪的地點就是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

富陽地處丘陵,是一個“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半山區。一川如畫的富春江全長68公里,有52公里流經富陽。如今的富陽,不再是紙面上的美景,而是綠色有生命的“富春山居圖”。

富陽的美,美在山水。而這些年最大的變化是山,是不斷扮綠的城。4月23日下午,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舉辦的林業先進人物與媒體見面會上,全國林業系統先進工作者、富陽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林業站站長樓君告訴記者,近十年來,富陽的綠化造林和林業生態建設成績斐然。

在如今的浙江,山水相依、桃源春色的自然秀美風光已隨處可見。攝影/章軻

她介紹,2011年,浙江省啟動“1818”平原綠化行動。提出到2015年,全省平原要完成新增林木面積180萬畝以上,平原林木覆蓋率達到18%以上。“1818”平原綠化行動包括森林屏障建設、森林通道建設、森林村莊建設、森林城市(城鎮)建設、森林網格建設、森林文化建設等六大重點工程。

“浙江省的綠化一直在全國走在前列。當時,山上的綠化已經基本完成了,要由山上走到山下,由農村走進城市。”樓君說,穩步提高平原綠化面積是浙江省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十二五”期間,平原綠化被列為浙江省建設“森林浙江”、推進生態文明的突破口和重頭戲。

而在當年,樓君正是富陽區“1818”平原綠化工作主管局科站第一責任人和具體執行者。她告訴記者,2011-2015年期間,富陽區累計完成155個平原綠化重點工程,新增平原綠化面積2073公頃,完成省下達計劃的103%,平原綠化率從14.59%提升到19.3%,整個市域範圍內形成山、水、林、城相融合的綠色生態網,城市森林生態系統綜合功能得到充分發揮,生態文明建設走在浙江省前列。

富陽也是浙江省沿海防護林重點建設縣,樓君介紹,2008-2013年,富陽區合計完成5083公頃沿海防護林建設任務,其中完成沿海泥質基幹林帶建設64.3公里,富春江沿岸宜林岸線已初步實現斷帶合攏、窄帶加寬、殘帶修複;完成人工造林722.2公頃,宜林荒山已基本消滅。

全國林業系統先進工作者、富陽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林業站站長樓君。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幅新版富春山居圖中,不僅增添了綠色,綠色產業更是成了老百姓手中的“綠色銀行”。

“原來每畝山地最多年收入200-300元,但種植了香榧等良種,開展森林旅遊等,每畝山地收入在1萬元以上。”樓君告訴記者,通過積極爭取中央和省市對富陽林業產業政策扶持,富陽區累計新增香榧良種造林2.5萬畝,山核桃5000畝,油茶6000畝;成功創建省級現代林業園區4個,省級特色林業基地7個,杭州市級森林蔬菜基地8個,林業設施基地12個,“一畝山,萬元錢”示範點9個。

金絲楸、花櫚木、南方紅豆杉、美國薄殼核桃、楠科等珍貴用材樹種引入了示範林,山核桃矮化栽培、甜柿新品種選育無性系繁育、雷竹林退化改造及病蟲害綜合防治試驗等新技術、新品種試驗的推廣,使林農們靠山吃山,林里淘金的熱情高漲。

在2018年富陽區《政府工作報告》中,區長吳玉鳳介紹,2017年,富陽區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410元,增長8.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87元,增長9.0%。富陽區洞橋鎮查口村曾是富陽區經濟薄弱村,借助生態優勢,逐步形成了“營地+”模式。2017年該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11元。

按照富陽區的計劃,今年將充分用好富春山水這一戰略資源,打好美麗城鎮、美麗鄉村、美麗經濟建設“三美”建設組合拳,以富春江兩岸為重點,創建特色村、風情小鎮、歷史文化村20個。建設彩色健康森林1000畝,完成中央財政森林撫育2萬畝。全力建設“一江帶城、南北呼應,山水相依、產城融合,現代氣派、田園風光”的大都市新型城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984

陸振球﹕新富戶政策推升了私樓樓價

1 : GS(14)@2018-04-14 09:03:30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2027&issue=20180414


【明報專訊】港元終於跌至7.85的警戒線,金管局按聯繫匯率機制終於出手接盤,導致銀行拆息開始抽升。同一時間,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77.42點,連續3周創新高後回軟,按周跌0.11%,但這主要反映兩個多星期前的巿况,稍後如港元繼續挑戰7.85而銀行拆息續升,會否對樓巿構成壓力,尚待觀察。

香港樓巿是否過熱,言人人殊。高力國際最近一份研究報告,指截至今年2月香港的中小型住宅樓價以半年計升了約6.9%,有關變幅仍屬1個標準差內(+12.5%),所以樓巿仍未算過熱,不過,筆者發覺由年頭至今計算,中原樓價指數已升了約7.5%,若上升速度保持,上半年中原樓價指數便可升逾11%,已貼近1個標準差,而1996年以來,按高力的統計,每當中小型樓價半年內升幅高逾1個標準差,不久樓巿便有調整壓力,而若半年升幅明顯超過兩個標準差(+21.5%),如1997年,樓價之後更會急跌(圖1)。

樓價首季急升,發展商開盤售價也愈來愈進取,根據美聯物業的統計,原來首季一手新盤開售價較二手樓高出溢價已升至18.7%,在2016年首季,有關溢價只有0.7%(圖2),而一手樓價能以遠超二手樓價開售,也令到二手業主更加心雄,於是形成互相強化的作用。當然,能賣得愈貴,發展商獲得的邊際利潤也愈高,不過,也要留意原來首季新盤的銷售金額只有529.1億元(圖3),按季減少了6%,而更值得留意的是,新盤銷售金額在2017年首季創出684億元的高位後便連跌兩季,去年第四季稍作反彈在上季又跌,由高位計累跌了接近四分之一,反映了發展商雖努力托價,能賣出的單位金額卻在萎縮,似不能單以「惜售」來解釋,而是巿場的承接力有放緩迹象。

新盤銷售額萎縮 承接力似放緩

文首說到今年首季樓價升勢頗急,一個可能原因是政府的公屋新富戶政策,事緣政府去年10月修訂公屋富戶政策,新政策下,若公屋戶的家庭入息超過入息限額5倍,或家庭資產超過入息限額100倍,必須遷離公屋。或許有住戶為避過被標籤成富戶,紛紛申請刪除家庭成員戶籍,以留住公屋居住權,或避過多繳屋租,以致觸發大批公屋戶刪除家庭成員戶籍。原來,在新富戶政策實施後,房署去年第四季批准刪除9300個家庭成員戶籍,全年數字錄得4.11萬宗,按年升了兩成,更是2013年以來新高。另外,截至去年底全港約有77萬戶公屋家庭,過去5年房署就批出近18萬宗相關申請,佔公屋戶總數23%。

大家想想,那些因避開富戶政策而主動刪去公屋戶籍的人士,會去了哪裏居住?大概離不開租樓或去了買私人樓,他們亦往往成了細單位的租客或新買家,反而推升了有關住宅的租金和樓價!另要留意的是,雖然有關公屋單位刪除了部分家庭成員的戶籍,並非全個家庭會遷出,所以並不會交還有關單位予房署而讓申請公屋人士可加快上樓。

施永青:放寬地積比可讓港人住千呎單位

香港的房屋問題,除了樓價貴,還有人均居住面積細,中原地產老闆施永青最近在獅子山學會的一個研討會上指出,香港經濟發展好,但香港人住得差,若以生產力和香港相若的地區比較,一個香港家庭應該有能力居住在1000方呎的單位。施永青認為,香港亦不是欠缺土地,現在只用了7%的土地作住宅用途,市區住宅只佔整體的4%,如果政府可以放寬地積比率至3倍,7%用地已經足夠每個家庭住1000方呎,所以目前最重要的是政府需要確定規劃目標,並決定撥出多少用地來興建住宅。

研討會上另一講者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認為,香港已用作發展的24%土地當中,只有7%用作住宅用途,這7%的住宅用地當中,有3%更是以低密度鄉村形式發展,因此香港沒有足夠土地用作住屋用途的說法是不成立的。王弼又稱,現時很多討論中的土地供應方案「有你無我」,但只要動腦筋,加入想像力,很多問題就可以解決。

王弼:不回收粉嶺高球場也可建10萬戶

王弼以粉嶺高爾夫球場為例,只要改變場內的球洞分佈及周邊建築的位置,在不喪失一個球洞的情况下,不單可以保留高球場,還可以提供10萬個住宅單位;假設每個單位住3人,就可以容納30萬人,對比坊間其他有關高球場的改劃用途建議,例如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收回整個高球場並興建13,200個單位,又或是環保觸覺收回整個高球場以供10萬人居住的建議,兩者均不及獅子山學會提出的方案成效的三分之一。

其實,筆者上周在本欄也指出,只要香港能容許大規模填海和引入大量外勞起樓,要在10年內額外增加以十萬計、呎價僅二三千元的住宅單位並不困難,屆時樓價高,土地或住宅單位不足,以至港人居住面積偏細等問題都可一一解決,只是大家願不願意而已。

[陸振球 樓市解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2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