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馬化騰:建議通過大數據對抗電信詐騙黑色產業鏈

2016年12月14日,在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的指導下,由公安部刑偵局、騰訊安全主辦的“守護者反電信網絡詐騙聯合大會”在北京舉行。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出席會議並致辭。

針對今年反電信網絡詐騙的嚴峻形勢,在談到“社會共治 安全連接”的大會主題時,馬化騰表示,今年騰訊成立了騰訊安全聯合實驗室,也推出了鷹眼系統和麒麟系統,輸出了騰訊在過去十多年來對抗網絡黑產的能力,聯合公安、電信、銀行等部門共同發起守護者計劃,共同打擊防範電信網絡詐騙。在這個過程中騰訊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騰訊模式”,這也是一套“社會共治”的模式。

馬化騰指出,當前整個網絡已經發展到了一片“深水區”,在騰訊看來已經沒有什麽參照物了。因此,騰訊呼籲運營商、銀行、網絡服務商等有大量數據的企業,可以通過大數據的方式,與這些黑產分子對抗,並建議由國家牽頭搭建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平臺,大家把各自的數據放心地放在里面進行處理。拿出更多的勇氣和創新的精神,為全球網絡安全治理貢獻一個具有借鑒意義的中國樣本。

以下為馬化騰致辭全文:

尊敬的曾海燕政委,李偉司長,陸建文副局長,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

剛才主持人說我比較少參加具體業務的大會,坦白講確實是這樣的。但作為安全領域和我們安全部門同事的哪怕再小的成績,我都會毫不吝嗇的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轉發,以至於其他部門的同事說我為什麽不幫他們轉發朋友圈,我是有選擇的,安全對整個互聯網和整個社會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生命線,所以我對此特別的關註。

今天非常榮幸能夠和大家在這個場合一起共同探討網絡安全的話題。這次大會也是我們舉辦的所有的互聯網安全會議中跨度最大的,橫跨銀行、公安、電信運營商、管理以及互聯網企業等五個方面的安全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當前比較嚴峻的網絡安全問題和電信詐騙問題。在此我代表騰訊對大家的到來表示誠摯的敬意以及衷心的感謝。

2016年即將過去,今年是整個網絡安全的一個里程碑。在這一年我們看到了執法機關、運營商、銀行、互聯網企業等社會各界向電信網絡詐騙等黑產犯罪發起了前所未有的攻勢,在跨境打擊、行業聯合、重點區域整治等方面均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上個月剛好是騰訊18歲的生日,我當時在朋友圈發了一個消息,18歲了,成人了,我們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今年騰訊成立了騰訊安全聯合實驗室,剛才主持人也介紹到了鷹眼系統和麒麟系統,我們輸出了騰訊在過去十多年來對抗網絡黑產的能力,聯合公安、電信、銀行等部門共同推出守護者計劃,共同打擊防範電信網絡詐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騰訊模式”,這也是一套“社會共治”的模式。

剛才在臺下與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管理局的陸局長也在討論,能不能把過去互聯網這麽龐大的海量大數據應用在電信網絡上,目前相對來說有一定的條塊分割場景,我們覺得這里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和可能性。

為什麽要談共治?我們今天面對的不是簡單的上、中、下遊產業,我們面對的黑產已經充分的分工細化,而且是非常成熟的產業鏈,如果我們不用產業鏈合作來對抗這些黑色產業鏈,我們是沒有辦法的。因為我們觀察到這些黑產的違法犯罪人員掌握先進技術非常快,會很快用“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的方式來實施詐騙。剛才陸局長說黑產詐騙有四個環節,一是劇本,他們還需要有創意的人才編劇本;二是個人信息,最近網上又在傳700元可以買到任何人的最近信息,非常恐怖;三是通過通信的方式和你聯絡,不管是網絡還是電信的方式;四是通過銀行的轉帳把你的錢騙到手。可以看到這四個環節是全方位的、非常嫻熟的整合了。而我們正義的一方如果還是繼續分散、各自為政的話,那是遠遠抵擋不了這樣一種黑產勢力的。

我們註意到,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數據方對數據共享存在著很多存疑和擔心,我的數據一旦共享出去了,安全怎麽保證?前不久,全國人大代表來騰訊參觀我也介紹到,騰訊在過去十多年海量數據運營過程中很有經驗,這里我也呼籲,運營商、銀行、網絡的這些服務商有大量的數據可以通過大數據的方式,與這些黑產分子對抗,我相信可以下降一個數量級甚至兩個數量級的詐騙成功率,從技術角度分析這完全可以做到。但為什麽推動不了,這里面存在很多數據的擔心和整合的問題,我推薦能不能由國家牽頭搭建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平臺,大家把各自的數據放心地放在里面進行處理。

今天的網絡對抗不是一方的問題,也不是一個企業能夠應對的,我們希望以這種共治的方式,大家一起把能力貢獻出來。

整個網絡已經發展到了一片“深水區”,我們看來已經沒有什麽參照物了,所以,希望大家有更多的勇氣和創新的精神,為全球網絡安全治理貢獻一個具有借鑒意義的中國樣本。

謝謝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568

環保部長提到的英法韓,原來是這樣對抗霧霾的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近日就大氣汙染防治問題向媒體提到:與發達國家同期相比,我們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並不慢,這說明我國大氣治理的方向是正確的。

陳吉寧詳細介紹,大氣汙染治理的另一個突出問題是冬季重汙染問題。2013年以來,冬季氣象條件總體不利。今年延續了強厄爾尼諾現象,全球在進入秋冬季後普遍出現異常氣候,多個國家,包括英國、法國、韓國等發達國家,接連發生較高強度、較大範圍的重汙染事件。

按圖索驥,我們可以通過不少公開資料和報道看看這些國家面臨的汙染問題目前的狀況怎麽樣,以求和中國的汙染治理狀況做一個橫向比較。

歐盟最關心氮氧化物

要分析英法的情況,首先看歐盟的整體狀況。

根據《歐盟排放概述報告(1990-2014)》,從1990年到2014年的25年間,汙染情況有總體好轉,其中改善程度最高的是硫氧化物(燃煤所產生的大氣汙染物),排放量從2540萬噸劇減到310萬噸,降幅高達90%,其中大部分硫氧化物減排發生在能源生產和分配環節,同時也與燃料結構的變化有關。

歐盟28國1990~2014年期間大氣汙染排放量變化

其次是非甲烷揮發性有機物,從1700萬噸減少到670萬噸,下降了將近60%;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PM2.5也分別減少了1/3,其中,氮氧化物的排放在25年里從1750萬噸下降到780萬噸,主要是道路運輸的減排發揮了作用。

氨排放下降了1/4,從510萬噸下降到390萬噸,且主要發生在農業領域。而PM2.5的下降主要歸功於能源行業和道路運輸,但商業、機構和家庭排放則占目前歐盟整體PM2.5排放的一半以上。

上述報告提到,歐盟在過去10年里細微顆粒物(PM2.5、PM10)的排放量總體下降,皆因為在能源行業、道路運輸和工業上引入和升級了減排措施,此外也歸功於包括以天然氣替代燃煤等能源革新。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和中國的情況有所不同,最困擾歐盟各國的汙染物並非PM2.5,而主要來源於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非甲烷揮發性有機物。其中,在歐盟中氮氧化物排放占比最多的分別是德國(15.7%)、英國(12.1%)和法國(11.3%)。反觀PM2.5,最嚴重的則是法國(13.9%)、意大利(12.5%)和波蘭(11.1%)。由此不難理解,歐洲是多麽難以原諒2015年大眾汽車的“排放門”醜聞。

英國如何治理空氣

再具體看英國的情況。

總體來說,英國人多年來沒有停止過對空氣質量的抱怨。終於,2015年4月,在歐盟和一些環保組織的壓力之下,英國最高法院要求政府拿出解決英國空氣汙染的計劃。幾個月後,英國政府亮出一份5年計劃,在2020年令5個重點城市的空氣質量達標,倫敦的空氣則要到2025年才能改善。

根據英國官方的說法,英國每年有4萬人因室外空氣汙染而死亡,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200億英鎊。另據世界衛生組織2016年9月的一份報告,90%以上的英國人口所呼吸的空氣被高度汙染,空氣汙染所引起的中風、肺癌、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等早在2012年已經導致了超過1.6萬人死亡。

英國對空氣汙染的標準還是很苛刻的,以我們較為熟悉的PM2.5指標為例,英國環境、食品和農村事務部(DEFRA)的標準是,日均濃度在每立方米71微克以上便視為最高等級的汙染,而歐盟的要求是不允許超過每立方米25微克。

霧霾下的倫敦

DEFRA在2016年發布的《英格蘭自然環境指標》報告中提到,2013年,英國30歲以上成人死亡案例中5.3%與長期暴露在PM2.5環境下有關,倫敦的數據更是達到了6.7%;該部門的另一份報告《2015年英國空氣汙染狀況》提到,在二氧化氮和PM2.5的綜合影響下,公眾健康遭到很大挑戰,其中,每年有2.9萬死亡案例與環境中PM2.5有關。

但是,從更長時間維度來說,英國的汙染狀況總體趨緩,DEFRA的數據顯示,2011年英格蘭城市地區中度到重度汙染的平均天數為24天,而到2015年該數據下降為9天。從威脅英國的汙染物構成來看,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氮氧化物和非甲烷揮發性有機物是汙染物的主力,但是近半個世紀後,這兩類汙染物的水平已降至最初的1/3,僅有氨排放基本保持不變,而細微顆粒物始終不是主要汙染物。

此外,英國的空氣汙染更有跡可循,因為地理位置和氣候也是造成英國時常遭受空氣汙染的原因。比較明顯的是,每年3月中下旬和4月上旬由於歐洲北部的高壓系統,容易導致季節性的春季微塵顆粒汙染。另外,每年11月初的篝火節也令空氣中的PM2.5濃度輕易破百。到了12月中旬,往往會由於非洲撒哈拉地區吹來的沙塵導致空氣汙染。

巴黎和韓國的經驗

另一個歐洲城市巴黎也是經常由於空氣汙染而見諸報端,去年12月,受冬季取暖、汽車尾氣,森林火災和空氣流動緩慢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巴黎遭受了10年來空氣汙染最嚴重的一個冬天,在一周多的時間里,巴黎的PM10濃度一直維持在超過每立方米80微克的水平。很快巴黎也再次啟動了公共交通對市民免費開放和單雙號限行政策來減少城市排放。

2016年12月5日,巴黎,霧霾來襲

法國的空氣汙染並非新鮮事,從2014年開始,關於巴黎空氣質量令人擔憂的新聞越來越多地見諸報端。法國公共衛生局去年夏天曾表示,空氣汙染每年在法國造成4.8萬人死亡。鑒於尾氣排放是最重要的汙染源,巴黎開始給機動車貼上不同標簽,比如清潔能源車將對應綠色標簽,會得到相應的便利,而一些高排放車輛則更容易遭到限行。這一做法未來還會推廣到法國其他城市。

本文開頭還提到韓國。實際上,在超過30年時間里,韓國已經實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管理措施來治理空氣汙染,1993年出臺首部關於空氣質量的法律,在1995年就對PM10給出了標準。2002年,在全球142個國家的環境質量排名中,韓國倒數第四。最終,韓國在2003年通過了《都市空氣質量改進特別法》,於2005年開始實施。

數據顯示,從2001年到2011年的10年間,韓國的年均PM2.5和PM10濃度分別從70和44.4下降到46.9和23.4微克/立方米。

不過,就在前幾日,韓國首爾等城市也出現了嚴重霧霾天氣,韓國一些媒體稱是受到了中國霧霾的牽連,但也有專家認為中國華北地區的大氣停滯,霧霾難以擴散到朝鮮半島這麽遠,韓國街頭老舊的柴油車和不斷新建的火力發電廠或許要為空氣中的可吸入物負起更多的責任。

比如耶魯大學數據驅動(Data-Driven)項目有一個數據是,從2002年到2012年的10年間,化石燃料在韓國的能源份額從51%一路上升到64%,研究人員認為,新的化石燃料發電廠將令來自能源行業的汙染提高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282

【2017CES】彩電巨頭分庭對抗 顯示技術之爭升級

電視一直是CES的主要部分,雖然受PC市場的影響,電視機的銷量和增速已經難複昔日光彩,但中日韓的電視巨頭們仍舊會將最新力作和技術成果放在CES上展出。適逢CES 50周年,包括三星、LG、海信、長虹、TCL、松下、索尼、海爾等家電巨頭都在CES的“黃金地帶”中央館參展。

明爭暗奪搶占顯示市場

CES場館開放的前一天,在拉斯維加斯的曼德雷海灣度假酒店,從早晨8點開始,LG、TCL、海信、三星、索尼的新聞發布會依次密集展開,而有關彩電行業下一代顯示技術究竟屬於OLED還是量子點的討論仍舊在繼續,且當這些技術逐步應用至新產品,成本不斷壓縮的情況下,這場對抗變得更為激烈。

“目前,彩電行業正在進入以技術為核心的高階競爭時代,只有掌握核心科技才有話語權,而量子點扮演的正是這麽一個角色。”TCL多媒體CEO薄連明直言。TCL是量子點技術的堅持者,在“This is SMART TV”全球新聞發布會上,TCL重推兩款高端副品牌XESS創逸電視新旗艦X2、X3,以及兩款概念產品,均為超薄量子點電視設計。

海信同樣是ULED量子點電視的極力倡導者,就在不久前TCL牽手海信變身為海信的面板供應商。在此次媒體溝通會上,海信集團總裁劉洪新直接表明海信的技術與產品路線選擇,“在‘屏’的領域,海信會明確地朝著量子點顯示、繼而是QLED的方向發展。”

在收購量子點企業QD Vision之後,三星的量子點技術之路變得更為清晰,從上遊專利技術到材料研發,再到量子電視顯示屏生產以及下遊電視生產,三星無疑成量子點電視陣營的主要力量。

在CES發布會上三星一口氣推出了三款全新的QLED系列電視——Q8C、Q9C和Q7,並且一改避談OLED的作風,直言“相比OLED電視,我們認為三星的QLED電視更為適合客廳。”

而在OLED領域,LG SIGNATUREOLEDTVW正式亮相CES2017,其面板供應商LGD也在不遺余力的研發、生產、推廣OLED技術,計劃於2017年生產量達到200萬臺。在LGD的積極倡導下,邁入OLED陣營的廠商不斷壯大,創維、長虹都在過去的一年推出OLED產品,而在今年的CES現場索尼也發布了旗下首款OLED電視,表示“OLED屏幕的選擇可以給電視畫面更純粹的黑色顯示、更逼真的色彩、更強的對比度和更廣的視角。”

電視行業的“重要時刻”

2017年,無疑成為電視行業的“重要時刻”,全球電視機廠家走到了技術路線和業務發展各自不同的“十字路口”。伴隨消費需求升級,出於對畫質要求的提升,原有的LCD液晶顯示技術已經無法滿足,有關OLED和量子點的技術探索也隨之展開。

所謂OLED即有機發光二極管,相較於傳統的LCD液晶顯示屏而言,其最大的優勢在於可以自發光和柔性特征,從物理特性而言,他使得電子產品可以變得更輕薄、更省電。

OLED的優勢顯然易見,在小屏手機市場三星是OLED面板的主要供應商,但在大屏市場三星卻舍棄OLED技術,主要原因在於成本高昂。從生產制造工序而言,OLED的背板精細度更高,封裝有機發光材料極易受到外界空氣和水的影響,有機材料在蒸鍍過程中不易控制合格率和制造效率,良品率在生產成本方面造成的損失使得成本拉高。

從京東平臺搜索來看,同為55寸的量子點電視售價大約在四五千左右,而OLED售價則在2萬左右。索尼新發布的OLED電視將分為55、65、77三個尺寸,雖然其目前並未透露價格,但參考市面上其他同類產品的價格,即便是最小的55寸也要到兩萬以上。

不管QLED、ULED都是基於液晶顯示的基礎上來提升畫質,通過改善液晶面板的背光源,借助納米晶體來改善藍光的過多現象,來提升畫質。例如三星在新品中不斷提升深黑水準,減少光反射,來改善液晶電視的漏光問題。而海信則是通過local dimming(分區背光)技術,進一步和量子點顯示技術結合,來提升畫質。

對於量子點技術而言不可忽略的挑戰是,從去年開始上遊京東方、華星光電都斥千億級資本大舉進軍OLED產業,投建OLED面板的生產,對於OLED面板價格的拉低起到了極大幫助作用,很大程度助力OLED市場的拓展。

“LCD顯示技術已經進入成熟期。後續顯示技術有QLED、Micro LED、OLED等若幹方向。在技術路線以及商業前景選擇的十字路口,很能考驗電視廠家的戰略眼光。”劉洪新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縱觀今年的CES各大電視廠商都想通過陣營擴容、價格落地、穩定技術來為OLED或量子點技術增添正面對抗的籌碼,技術、價格、用戶心智是產品勝出的三大關鍵因素,但短時間來看,未來的三到五年,一種技術替代另一種技術的可能性不大,並行發展應該是更為現實的競爭畫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357

2016生意回顧放棄旺區對抗貴租平價做主打殺出血路

2017-02-02  NM

二○一六年本港經濟乍暖還寒,一眾小店老闆繼續受到三高(租金高、人工高、競爭高)困擾,旺區旺鋪對小店主幾乎「冇得諗」,要突圍而出,進軍二線鋪、諗計轉型成必勝心法。回顧去年二十三盤《壹盤生意》,猶幸全部都能繼續營業,但大部分被訪者都指生意「只係咁上下」,難以進一步發展。三間有大轉變的生意,都是設在二線區,以平價做主打的食肆。其中「靠母幹」打本百五萬,開型格鐵板燒店「板上」的梁翠珊(Tracy),更衝出深水埗,到荔枝角開千多呎分店,月賺二十萬。而以主打「騎呢」口味的荃灣「肉餅哥」阿煇,生意由月賺九萬輕微下跌至七萬,站穩陣腳後想租新鋪衝出荃灣,但面對狼死業主開天索價,計劃一度受阻。而在大角咀開設「B家」炒辣雞的《愛•回家》醒哥,生意大上大落,由月賺二十萬急跌至月蝕三萬。未來一年,大財團壟斷旺區情況難以改變,二線區開火,亦能殺出一條血路。本店靠阿媽低息貸款開分店板上鐵板燒

「有人覺得我哋講世代之爭,話阿媽嗰套唔得,係借家人上位。」半年前由菜檔阿媽出手打本百五萬,於深水埗舊區與男友林峻至(Marshall)開了型格鐵板燒店「板上」的梁翠珊(Tracy),直認不諱自己是靠母幹,但對於別人認為他們借錢不用還則大感無辜。「有辦法借到筆低息嘅錢,何樂而不為呢?我哋一直都有還錢!事實上我畢業後打咗幾年工,嗰幾年嘅錢根本唔足以去開鋪,而新分店資金雖然唔係向阿媽借,但都係問人借先有。」這次她們不願再講債主是誰;由老區地鋪發展到文青潮場開千多呎分店,燈油火蠟樣樣是錢,燃點起另一火頭卻意外殺出條新血路。

拜文青所賜分店大賺廿萬

「十二月嘅生意額可以做到接近九十萬,利潤大概係二十萬。」新分店位於年輕人蒲點——荔枝角D2 Place,以超過二萬平方呎的多用途空間為賣點,吸引不少市集選址在此。在開店首月,得以受惠於場地的聖誕市集活動,錄得喜出望外的成績。「呢間鋪我哋想試吓fast casual形式,賣高質嘅快餐配埋生啤,另加設咗不少佐酒小食例如薄餅、水牛城雞翼同花洋葱。」生啤沒經消毒處理,口感及味道也較香醇,但保鮮期卻很短。「生啤開封七日後就會打柴,呢個風險都幾大。」對比深水埗,本店已摸慣摸熟的街坊小店模式,分店望走真正的快餐自助式路線。「嚟緊會加設自助點餐機,希望應付好個客流量同出餐步驟,以此店為樣辦店。」有機也有危;過了假期連連的十二月,接下來的日子才能試出「板上」真章。新分店位於工商廈內,設近八十個座位,迎頭而來的就是應付午晚市以外的冷場。訪問當天,記者見午餐時段店內只有小貓三幾隻,而Tracy也坦承此為要拆的首個炸彈,「因為荔枝角係工業區,大家返工同用餐時間都好穩定,所以其他時段係冷冷清清。」一向主打後生仔生意的二人,希望吸引大學生前來搞旺個場。「嚟緊二月份我哋會同香港某間大學嘅學生合作,提供八八折優惠俾佢哋,歡迎學生嚟食嘢傾project,講真我哋又唔會趕人走嘅。」Marshall計過,每天只要賣到二百二十個飯就足以應付日常開支,目前午飯時段已可達標。

而記者留意到,其facebook專頁於短短個多月,突然出現了四至五個負評,差不多全數也在狠批店員的服務態度奇差,結果Tracy又要拆彈。「有啲客人嘅投訴係唔成立,有人反映嘢食嚟到後佢出去再order,結果返嚟後枱面嘢食俾店員清走晒,我哋再睇番錄影先知佢係走開咗十五至二十分鐘,咁店員誤會都好正常!」不盲反不盲撐,但確有店員態度不佳而冒犯了顧客。「嚟緊我哋會提供名牌俾佢哋寫明店員編號,唔開名嘅原因係想保護員工之餘,有事都追究到係邊個。」

本店預咗無法回本

回顧本店因受累於裝修而令開業成本大增至百五萬,Marshall指早預料難以回本,認為此筆成本可攤分於其他分店。「第一間鋪例如廚房、冷氣、抽風系統各樣嘢,我哋都需要去跟手處理。但是正因為有咗第一間,知衰咩嘢,第二間先可以順利開張。」而分店則以合資形式與另兩名朋友共同擁有,他們同樣出身於深水埗,一個賣肉一個賣菜,成為了「板上」食材的左右門神。紮根深水埗三十多年的老字號順興凍肉公司,正正是其中一位合資者。第二代接班人的老闆顏彰達(Rickel)同屬八十後,一開始只是擔任其肉類供應商到現在投資五十萬到荔枝角分店,他看好「板上」。「啱啱識佢哋就已經知佢哋對肉類好有要求,堅持用黑豚肉、一口牛等比較高檔次嘅貨,未來我會喺呢一方面支持佢哋。」看來一團創業火已從深水埗燃燒起,席捲各區。

熱潮一過生意減半照賺七萬肉餅哥

「肉餅哥」獨沽一味賣肉餅,鋪頭雖處於一眾車房旁邊,人流稀疏,可說是「死位」,但憑藉主打的龍蝦肉餅,以及其他三十餘款肉餅,甫開業即引來傳媒追訪。一夜爆紅,隨即月賺九萬。但肉餅熱潮一如預期,在幾個月間快速冷卻,大排長龍的日子不復見,高峰時日賣六百塊肉餅,暴跌一半至現時三百塊。

節流保利潤

做少一半生意,自然要大cut cost。當初打響名堂的招牌龍蝦肉餅,如今限量發售,午市、晚市各二十份,阿煇解釋是讓客人點其他利潤較高的肉餅,「之前營業額成百萬,我以為賺得幾多,到月尾先知無錢賺。原來太多人點龍蝦肉餅,我賣九十八蚊一份,但單係一隻龍蝦已經要近八十蚊,但賣過百蚊的話,客人又嫌貴,惟有變陣限售。」肉餅哥設三十款肉餅,過往每款先準備二十份,共六百份肉餅。但只有十多款熱賣肉餅不停流轉,「比較冷門嘅十幾款,每日可能預備咗三百幾份,有二百幾份要丟。」食物成本因而大幅提高,有近一年經驗,肉餅哥已經不再做「大嘥鬼」,「冷門口味可能只預備定三、四份,唔會準備廿份咁多。若關門前一小時賣光,我們亦會停售冷門口味。」節流以外,還要開源。餐牌上加添了多款小食,廿八蚊的迷你炸餃子、芝士炸薯波,三十八蚊的榴槤炸彈,「小食當然利潤高啲,而且正常肉餅每人一塊,但一枱人可以叫幾款小食。」故生意少一半,盈利亦有約七萬元。

飛走「老餅」

阿煇為保持客人的新鮮感,推出煙三文魚、花膠肉餅、鹹柚子肉餅,將部分經典「老餅」淘汰,如梅菜肉餅,在主攻年輕人市場的肉餅哥不受歡迎。廿三歲的阿煇雖然同為年輕人,但他亦不能完全掌握新一代的口味,「我以為食正韓風,整韓國辣椒醬肉餅,港女實鍾意啦,點知每日賣不到五塊。」反而誤打誤撞的怪肉餅,反應卻異常熱烈,甚至有客人食過翻尋味,「當初有個負責訂貨同事,訂咖喱粉變咗咖啡粉,仲打開咗無得退,惟有照用嚟做肉餅。」肉餅哥沒有水吧沖咖啡,多了一大包咖啡粉,惟有死馬當活馬醫,「加落肉餅度做咖啡肉餅,我覺得好苦,一咬落去馬上想吐出嚟。不過有同事鍾意飲齋啡,佢話好食,我覺得可能有人鍾意,於是改良吓,加煉奶喺面,成功中和苦味。」遂創出咖啡肉餅。

炮轟無品業主

阿煇去年五月接受訪問時表示,想半年回本開分店,但到今天新鋪還未開成,阿煇提起便一肚氣,「睇過旺角、觀塘鋪位,傾好晒所有細節,臨簽約我講起我係開肉餅哥,業主知我生意唔錯,馬上反價加租三成,頂手費講好十一萬,之後要收三十萬!」他繼續向那些要賺到盡的業主發炮,「見你好生意就勁加租,搏你會留低,呢啲係無品嘅行為。我覺得你喺香港地有間鋪,都算有咁上下資產,做人應該有品啲!」阿煇已經另覓鋪位,但還未簽約,為免再被坐地起價,他不願透露目標新鋪將在哪一區。

《愛•回家》「醒哥」搞韓菜老十年「B家」炒辣雞

說到其中一盤大起大跌的生意,就要數到做完《愛•回家》後開韓菜的「醒哥」朱滙林(William)。他的韓式餐廳「B家」炒辣雞,經本刊報導後人氣急升,但之後卻頭頭碰着黑,令生意急跌。餐廳更爆出裝修「走數」及聘請黑工疑雲,令初次創業的醒哥坦言:「搞間餐廳,令我好似老咗十年咁!」

醒哥自拍完處境劇後,上年鮮有在大台露面,原來他集中在內地發展,他坦言大部分時間都離港工作,「主要都喺內地工作,拍吓網絡電影、做吓婚宴司儀咁。今年會開始拍《深宮計》,但嚟緊新嘅《愛•回家》就會成個班底換晒!」說到餐廳生意,他直指經傳媒一連串採訪後,營業額立即有起色,「一出街四、五日之後,啲booking電話就響個不停,甚至俾客投訴點解打極都打唔通,最多試過一個月做成一百萬生意!」

月賺廿萬變蝕三萬

暑假期間,餐廳高峰時更曾由月蝕數萬暴增至賺廿萬,但至九月生意就急速回落,「睇吓盤數,咦,點解跌咗一半嘅,到第二個月又係咁,更加試過要月蝕兩、三萬,最主要都係平日太少人嚟,維唔到皮!」William坦言,生意下跌最大原因仍是店鋪選址問題,「好多時第一次嚟嘅客人,跟Openrice個方法由太子嚟都搵唔到,其實由旺角嚟會好少少,但係搵Openrice要求改番,佢哋又愛理不理。」

裝修黑工問題夾擊

港大法律系畢業的William,開業時對自己核數、管理有信心,但除要為生意下跌而「頭痕」外,不幸事件接踵而來,其中一件就是裝修「走數」。記者事隔半年再走訪餐廳,發現每張餐桌上都附設的特色煙囪已經消失,他解釋原來是違反了消防條例而不知,「之前搵咗間裝修公司,同我介紹如果咁整啲煙囪會幾好睇。原本俾晒錢佢應承晒搞掂所有嘢,幫我出埋牌,但到最後先發現好多嘢都唔合法。」他透露要額外花了六位數善後,「佢之後仲同我講要俾多三十萬,唔係就唔會俾番啲證明我,我情願再搵第二間公司整,我都唔會再聽佢講。」現時與裝修公司仍處於膠着狀態,他聲言會採取法律行動追究。除了破財,這盤生意更令William惹上官非,餐廳在上年九月捲入聘請黑工案,事件更被登上港聞版。報導指,當時入境處人員帶走他及一名越南籍員工,更慘被網民直指「知法犯法」。醒哥解釋聘請該員工時,她能出示三粒星身份證:「雖然嗰個人唔係我直接請,但係普通人真係唔會質疑張身份證嘅真假,同埋個員工都承認咗佢係故意用假身份證,但下次真係要小心啲。」William當初用了過百萬投資餐廳,目標一年半回本,他笑指現在想起來也覺得太樂觀,「希望兩年……或者…"最壞打算三年回到本,當生意好嗰時以為做生意係咁簡單,但原來唔係。」為了盡快完成目標,他更決定「劈價」促銷,「好似部隊拉麵同埋豆腐湯飯,試過lunch賣過百個,會試吓半價賣,同埋晚市都會考慮做放題,我就諗唔同嘅前菜、炸雞同甜品任揀。」又推半價、又放題,會否蝕本,他答:「希望儲多啲口碑先,但係我都唔想蝕嘅。」餐廳雖未回本,但他已打算開分店,「一定搵個多啲人嘅地方啦,屯門或者將軍澳啦,旺角、銅鑼灣租金太貴了。」

眾籌超額九倍自家製手錶開首間實體店Eoniq

售賣客人自家設計手錶的本地品牌Eoniq於去年十月,在網站Indiegogo發起眾籌,本來籌款目標是五萬美金(約三十九萬港元),但最終Eoniq成功籌得接近四十七萬美金(約三百六十多萬港元),超額九倍﹗創辦人黎鈞國(Quinn)透露,眾籌的支持者有不少是來自香港,令他們得到很大鼓勵外,也作出另一個決定 — 重投香港市場開設實體店,「我們『夠膽』開店,部分原因是有很多人想我們成功﹗」店鋪現時有預約服務,客人可預約個半至兩個小時,在職員的幫助下設計手錶,試出不同的配搭,還可以見證師傅現場裝嵌,即日領取。Quinn補充,以往他們把錶面製造交予工廠代為完成,所以一般需要四個星期才能交貨。但之前他們研發出一套系統,可以自行製造錶面,將個人化設計變成實物,也讓客人在個半小時後便可以領取手錶。由於給中間人的費用減少,每隻手錶賺取的利潤也有所提高,可以投放在實體店的營運上。

力抗同行模仿搬大鋪兼賣其他產品行李部

同行如敵國,面對行業激烈競爭的不只「PhotoGIFT」,還有以較百貨公司低的價錢售賣行李喼的店鋪「行李部」。九十後老闆關志豐(Ken)說,去年接受不少媒體訪問後,其他店鋪爭相模仿,例如改用他們店鋪名字,或售賣跟他們類似的貨品。為了應付市場競爭,行李部也引入獨家品牌行李喼。Ken 補充,他們是首間取得日本品牌「Journey」代理權的樓上鋪,賣點是襟用及間隔實用。另外,由去年起,Ken在香港租用倉庫存貨,即時補充店鋪貨品,讓客人不用因為海外訂貨而等候太長時間。行李部也即將搬至一間新的店鋪,新址面積比現時大兩倍,又會裝修成「專門店」,塑造專業形象。不過,租金也有三倍升幅,所以他們會售賣不同類型產品,例如旅遊指南、出租WiFi蛋等。Ken強調不會把租金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反而會維持「薄利多銷」做法,「希望成為香港人買行李喼最平的地方﹗」

出租攝影機競爭大諗好後路轉型拍片PhotoGIFT

職業是攝影師的蕭國煒(Sam)知道傳統攝影行業沒有出路,於是創立「PhotoGIFT」,轉型出租「自拍攝影機」(Photo Booth)。事隔接近一年,公司已再度「轉型」,主力替企業拍網上宣傳短片,推廣產品及建立形象。Sam 解釋,成立公司初期已預計到攝影攤位未來競爭激烈,所以之前已想好這條「後路」﹗不過,坊間也有不少宣傳片拍攝的服務,競爭較出租攝影攤位還要大?Sam認為,市場的服務較分散,只提供單一服務例如「度橋」或製作,而他們的優勢是提供一條龍服務:由策劃、執行至檢討成效的服務。有攝影知識的Sam除了會擔任短片的導演外,有時也親自粉墨登場,希望其「名氣」可以增加宣傳效果。「PhotoGIFT」未來仍會出租攝影機,但會傾向跟商業機構合作,讓攝影機可以長時間擺放,持續為商戶吸引人流,例如照片會同時附上商戶優惠券。雖然賺的利潤不及婚禮或嘉年華等一次性活動,但收入會變得較穩定。

屋邨補習轉型搞埋appHandlebook

上年一句「贏在射精前」道出了不少家長的心聲,在葵盛開補習社逾十年的蘇廸希(Trevor)睇穿家長「唔執輸」心態。眼見現時鋪頭被領展(823)瘋狂加租,於是決定轉型,開發專為補習班而設的手機應用程式「Handlebook」,運用「功課做得快有禮物」、「家長每日簽名、鬥快報讀有禮物」,吸納一班師奶及一眾教育中心使用。事隔大半年,Trevor就指新學期補習社報讀人數創新高,成功抵抗租金升幅,「個app依家多達一萬名學生、一百三十間補習社用緊,兩邊升幅都多咗一倍。」為了令學生更投入,他加入新功能,「喺堂上玩賽跑遊戲,最快做完功課就有得玩,用電腦隨機抽跑得最快嘅三名學生,可以贏到獎品。」他曾指家長簽到率達一定數量就有獎狀,而今年初更會舉辦十八區最優質家長頒獎典禮,他透露數百名合資格的家長已表示有興趣參如。至於今年最新發展,他就指要拓展其他市場:「依家好多公司都好重視網上推廣,但如果淨係整Facebook 專頁唔太專業。於是我就用Handlebook個程式做基礎,幫公司獨立做一個app出嚟,兩、三日就做到,最平一兩萬就有交易,又可以喺我哋個app做宣傳,兩個月營業額已經逾二十萬。」

撰文:財經組攝影:財經組、時事組[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069

獨家丨操縱匹凸匹、大鬧ST慧球,揭秘“律師”鮮言的監管對抗之戰

鮮言很神秘,互聯網上連一張清晰地照片都難以找到;但鮮言絕不低調,無論是在“匹凸匹”更名鬧劇之中,還是慧球科技的奇葩議案背後,鮮言無時無刻不透露出對股東權利的無視,以及對公司治理機制的蔑視。

這一點在“1001項奇葩議案”事件中暴露無遺。“稽查人員到他的‘大本營’湖北荊門漢通總部取證,保安說不讓進就不讓進。在當地公安機關的配合下,終於進到辦公室,他又拒絕提供公司資料。稽查人員自行收集的材料,他又拒絕蓋章。”參與調查的稽查執法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鮮言先後在匹凸匹、慧球科技有多項違法,他控制的法人賬戶、自然人賬戶非常多,調查取證遇到非常大的困難。

2月24日下午,證監會新聞發布會宣布擬對“1001奇葩議案”等8宗案件作出行政處罰,總計罰沒款近35億元。值得註意的是,僅鮮言在2015年牛市期間操縱“多倫股份”(“匹凸匹”)股價一案,罰沒款就達34.7億元。

“辦了這麽多案子,沒見過這麽囂張的。因為公司材料對我們來說都是作為證據的,這些證據對調查對象來說可能是不利的,對方不配合提供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一般的公司,會以’材料在哪里不清楚’、‘公司失火材料被毀’等等一眾理由來搪塞,也絕對沒有直接說‘我就是不提供,哪怕你們證監會來了我也不提供’這種話的。”另一位了解案情的調查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鮮言本身是律師出身,對抗行政監管“連個理由都懶得編”了。

“1001專案”

“‘1001項議案’事件淋漓盡致地暴露出涉案人為所欲為、狂妄囂張的違法氣焰。”一位稽查執法人士告訴記者,ST慧球奇葩議案事件是一場鬧劇,實質上是挑戰監管權威,也是對公司治理機制的無視。

1月4日,慧球科技“1001項”奇葩議案通過股吧公布,市場一時嘩然。因為這上千份議案當中,名目繁多、內容荒謬,在嚴肅的資本市場上,慧球科技的信息披露卻盡顯“頑童”之氣。

這一案件引發證監會自上而下的高度關註。第一財經獨家獲悉,1月5日,證監會對“ST慧球”立案調查;1月9日,北京、上海展開網絡調查取證;1月12日,調查組赴荊州現場調查,同一天,證監會高層對案件作出批示,“1001”專案組成立;1月15-17日,稽查局在武漢召開案件協調推進會 案件相關公司及人員所涉全部案件由稽查局統一指揮、強力督導、提級管理。

ST慧球,原名廣西北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重組後改名為慧球科技。2016年以來,公司屢次未按規定披露信息,且拒不改正。“據分析,通過這起奇葩議案事件,鮮言可能想達到兩個目的,一是保住控制權,因為當時上市公司正面臨舉牌方瑞萊嘉譽提議召開股東大會更換管理層,此時鮮言策劃1001項議案,企圖炒作攪局。”一位稽查人士告訴第一財經,鮮言第二個意圖,就是抵制監管。

因為早在8月份,上證所暫停了慧球科技的信息披露直通車資格,十天之後又對其股票實施了停牌處理,9月13日對其實施ST風險警示處理。另外,證監會在8月15日因另一起違法對其立案稽查,並向廣西自治區政府通報風險,對當時任職證券事務代表的疑似實際控人鮮言進行調查。

事情緣起於鮮言與慧球科技實際控制人顧國平的一筆交易。

2016年4月,兩人達成協議,鮮言購買顧國平持有“慧球科技”(現“ST慧球”)6.66%股權,在支付4億元後,鮮言任公司證券事務代表,並派出3名董事實際控制公司經營管理權。

2016年4月26日,鮮言與顧國平達成股權轉讓意向;次日,鮮言實際控制的上海躬盛與顧國平簽訂相關協議。雙方約定,轉讓對價為7億元,收到首筆股權轉讓對價3億元後,顧國平將其及一致行動人持有的2630.17萬股ST慧球的表決權委托給上海躬盛,上海躬盛再向顧國平提供借款1億元;若同年8月1日前,顧國平能完成對斐訊通信的重組,則向上海躬盛支付15億元,上海躬盛全面退出ST慧球的管理,歸還相關印鑒、證照、文件給顧國平,否則,顧國平全面配合上海躬盛完成包含但不限於對ST慧球的法人、董事會、監事會、公司章程等的實質變更及過戶手續。

不過出乎意料的是,因為未支付原股東瑞爾德嘉等關聯方2億元“買殼費”,顧國平持有的上海斐訊股權被輪候凍結,將上海斐訊註入上市公司的計劃失敗。同時,顧國平通過資產管理計劃持有的股權“爆倉”無法按約過戶給鮮言,鮮言在掌握了公司的經營管理權後並沒有如期獲得公司控股權。

去年上半年,資本舉牌上市公司案例密集出現,而此時的慧球科技齊備了“盤子小”、“股權分散”兩大特點,頓時成為深圳市瑞萊嘉譽投資企業(有限合夥)的狩獵目標。

2016年9月,瑞萊嘉譽通過二級市場買入“慧球科技”股份,後再次增持直到持股比例達10.85%,成為公司控股股東。但是,遭到鮮言方面抵抗無法進入公司管理層,雙方彼此激烈纏鬥,深圳瑞萊嘉譽要求罷免ST慧球全體董事,鮮言這才一手策劃出了“1001項”提案的“焦土戰術”。

“鮮言拿到3個董事席位,但是沒有拿到股份。這也就意味著,一旦開股東會,受鮮言控制的董事就可能被選掉。所以他一直拒絕開股東會。但是,當瑞萊嘉譽持股超過10%,鮮言就沒辦法了,”一位稽查人員告訴記者,此時的鮮言想出來一個辦法,就是提出更多的議案,將瑞萊嘉譽的議案淹沒掉,混淆股民投票。另外,也是拖延時間,保住公司控制權。

另一位稽查人士告訴第一財經,鮮言及其團隊核心成員對抗調查意識強,經常直接拒絕調查或是刻意隱瞞、編造虛假事實,甚至無所不用其極,如以荒唐理由要求調查人員回避,胡攪蠻纏;對配合調查的保安立即開除;即使是調查組在當地警方配合下開展工作時,被調查對象仍采取軟對抗手段,拒絕在相關證據上蓋章確認。

42歲的刑辯律師

鮮言是誰?第一財經記者曾多方聯系希望可以對鮮言本人進行采訪,然而都未能成功。不過隨著案件調查的深入,他的個人形象也逐步浮出水面。

圓臉,略胖,發際線靠後,戴一副眼鏡,時刻笑容滿面。這是見過鮮言的人對他的直觀印象。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鮮言出生於1975年,湖北襄樊人。公開資料顯示,鮮言於2005年至2010年任上海賓利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董事;2011年至2012年任精九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後更名為上海柯塞威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2011年至2012年任北京天依律師事務所律師。2012年7月,鮮言以3.4億元從李勇鴻(香港公民)處收購香港多倫投資100%股權(持有上市公司多倫股份11.75%的股權)成為多倫股份(600696.SH,主營房地產)實際控制人。

如此靚麗的人生履歷,讓人很難將其與資本“碩鼠”的形象聯系在一起。其多年的律師執業經歷,不但沒有讓其成為市場良性發展的助推者,反而成了他對抗監管最有利的武器。

“他對法律非常了解,也認為行政處罰不能把他怎麽樣。心中沒有任何敬畏感,連基本的禮貌都沒有。”一位執法人士告訴第一財經,刑訴律師的特點就在於對程序問題的辯論,鮮言就在對抗證監會監管的過程中,充分利用這一點,去設置重重的程序性障礙。

鮮言作為證券市場違法違規的“慣犯”、“累犯”,早就是監管部門的重點關註對象,自其進入資本市場開始,監管部門就從未停止對其和相關公司的調查,因同時涉嫌多項違法行為,監管部門依法對鮮言實施了限制出境措施。

恰恰是這一點,讓鮮言感到非常“不爽”,他才終於選擇“露面”。

“2015年他到上海稽查局,當時調查人員要對他進行問詢,但是鮮言一再逼問一個問題,是哪個工作人員對他實施了限制出境措施。調查人員解釋這屬公務行為,是單位的決定。而鮮言對此回答並不滿意,更以此為由要求調查人員全部回避。”一位稽查人士對第一財經說,他當場就啟動回避程序,寫出一個回避申請書,但是理由十分荒謬。比如一個調查人員懷有身孕,他認為這對他造成心理壓力,必須回避。

最終,上海稽查局根據法律程序討論,依法作出“不予回避”的決定。

事實上,在多倫股份更名匹凸匹的過程中,鮮言的做法也備受質疑。“不是所有的更名都是重大事項,但是匹凸匹涉及變更經營範圍,這是有重大影響的。但是公司卻沒有按規定進行披露,對投資者造成非常大的誤導。”一位稽查執法人士告訴記者,在不具有資金儲備、人才儲備、經營基礎的情況下,卻通過變更公司名稱、經營宗旨、經營範圍,以”立誌於做中國首家互聯網金融上市公司”等煽動性語言向投資者傳達了上市公司確定的轉型意圖,誤導投資者。

而對於上市公司獲得“www.p2p.com ”網站域名授權對發展金融服務業務的影響,也進行了誇大和渲染。

在策劃事項公告時,鮮言的法律“專業優勢”再次體現出來——匹凸匹在無任何金融服務業務的情況下,利用中小投資者對公司名稱的高度關註進行誤導,同時又在在相關公告中如實陳述了“上市公司尚無金融服務業務”的實際情況,規避法律紅線。

“互聯網金融”掩蓋股價操縱

在2012年5月成為匹凸匹實際控制人之前,資本市場上並沒有鮮言的故事。然而,誰也沒有料到,僅僅不到5年的時間,鮮言就能將A股市場兩家上市公司攪得天翻地覆。

2013年11月、2015年7月、2016年3月鮮言及其全資公司香港多倫分別因為“實際控制人變更未及時披露”、“減持未披露”、“對外重大擔保、訴訟未及時披露”先後3次被證監會處以警告、罰款共70萬元的行政處罰。

通過操縱匹凸匹炒作互聯網金融概念、誤導性甚至虛假披露信息,讓眾多不明真相的投資者被“忽悠”接盤,作為“幕後黑手”的鮮言賺的盆滿缽滿。

行政處罰告知書顯示,2015年4月9日,根據鮮言指示,匹凸匹員工周建萍向上海市工商局提出了變更公司名稱的申請。然而,按照正常程序,公司更名需要上市公司董事會討論決策,而彼時作為匹凸匹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鮮言並未在意這些“流程”。

根據《企業變更名稱預先核準申請書》,此申請的申請人為鮮言,具體經辦人為周建萍。4 月16 日,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準了申請,同意上市公司名稱變更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行業為金融信息服務。

鮮言改名“蹭熱點”的手法並沒有立刻發酵,因為直到5月7日,匹凸匹公司東沒有就名稱變更,以及經營範圍變更進行討論。5月11日,匹凸匹集中發出多份公告,宣布了上述事項。終於,立竿見影的效果出現了,股價連續漲停。之後,公司因收到上證所問詢函而自2015年5月13日連續停牌。5月28日,匹凸匹複牌之後再度連續拉出4個漲停板,並在4個交易日後,股價沖高至歷史最高價25.51元/股。匹凸匹自更名後至當年6月8日,21個交易日累計上漲101.09%。

鮮言操縱匹凸匹股價尤為受到監管關註。證監會周五通報對慧球科技信息披露違法等8宗處罰案件,其中匹凸匹實際控制人鮮言利用信息優勢、資金優勢、持股有時連續交易,在自己控制賬戶間多次交易,虛假申報等,操縱匹凸匹價格。對鮮言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及操縱股價案,罰沒款總計34.7058億,並遭到終身證券市場禁入。

實際上,在匹凸匹股價出現異動之時,上證所就曾多次發出問詢函。“交易所向公司提出問題,是為了讓公司來答疑解惑麽?”有經辦此案的稽查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如果是這樣,直接通個電話就可以了。以公開方式發出問詢,目的是為了督促公司做出更加充分的信息披露,讓投資者能夠有更多做出判讀的依據,同時這本身就是一種警示。

市場監管是證監會的重點工作,但是目前法律環境下,行政處罰的威懾力相對有限。有稽查人員向記者表示,希望《證券法》修法過程中可以考慮加強對行政執法者的授權,使得執法者獲得與市場發展程度相匹配的監管權力,能夠更有力的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781

英國“走”後第一天 歐盟高呼對抗三大勢力丨視點

3月30日,歐洲人民黨大會在馬耳他聖朱利安斯舉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以及歐盟各國領導人出席大會。

 

 

當天是英國正式啟動脫歐程序的第一天,圖斯克在大會上呼籲歐盟各國對抗“民粹主義、民族主義以及分裂主義”三大勢力。他表示,這三大勢力都是現代愛國主義的“敵人”,一切試圖破壞歐盟團結、削弱歐盟力量的行為都是在威脅他們自身的安全。同時,他還在演講中表示,一個強大的歐盟是民族以及國家主權的最好保障,可能也是唯一保障。它能夠在與外部世界交流時仍堅守主權,能夠維護自身價值觀以及文化,並且能夠保衛外部邊境。

 

 

此外,圖斯克還表示,對於歐洲人民來說,調和歐盟歸屬感以及愛國精神正在變得越來越困難,而這是整個歐洲地區都需要面對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851

全球頭條丨特朗普沙特之行呼籲共同對抗伊斯蘭極端主義

——Reuters——

【特朗普沙特之行呼籲共同對抗伊斯蘭極端分子】據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此次對沙特訪問將大改競選期間對穆斯林的激進言論及態度,在特朗普準備好的演說稿中,頻繁提及了聯合各方力量共同對抗伊斯蘭極端主義,並強調美國不會幹涉中東的政務,只會為彼此提供更多的合作機會。

——華爾街日報——

【比特幣突破1900美元創歷史新高,一周市值飆升40億美元】周五,因全球政治不穩定性和虛擬貨幣的發展勢頭強勁,比特幣突破1900美元,創下了歷史新高。據CoinDesk的比特幣價格指數顯示,比特幣已沖擊至1951.87美元的價位,相比於一周以前提升了6.8%;而僅在本周,比特幣市值便飆升了40億美元達318.9億美元。

——Bloomberg——

【眾議院將會在幾周內向參議院發送醫療保健檢修計劃】眾議院議長保羅·瑞恩周五表示,美國眾議院將在幾個星期後將其本月初通過的醫療保健檢修計劃發送給參議院。瑞恩表示,新醫保計劃的延遲是出於非常謹慎的考慮,因在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發布立法費用調查結果及其對健康保險的影響之前,新醫保計劃的制定幾乎是不可能的。

——CNN——

【敘俄共同譴責美軍空襲俄方護送隊】敘利亞及其俄羅斯對美軍主導的聯合部隊周二在約旦邊界空襲俄方護送隊的行為給予嚴厲譴責。敘利亞稱此次襲擊是一次赤裸裸地打擊反恐部隊的行為,俄羅斯稱這一襲擊破壞了國家的主權。而美國表示,當時俄方含有4輛坦克的護送軍隊不顧美方的大量警告,一直駛向美方陣營,美方才不得不對其執行軍事打擊。

——德國《商報》——

【馬克龍:希望德國支持法國駐兵馬里】 周五,馬克龍在其首次海外訪問過程中表示,法國肩負起了派兵鎮壓北非、西非的伊斯蘭武裝極端分子的重任,希望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能為其提供更多的幫助。作為履行在總統選舉中承諾打擊伊斯蘭極端分子的一部分,馬克龍海外訪問的第一站定在了法駐馬里的軍事基地。馬克龍此行重申了堅決打擊馬里和撒哈拉地區的伊斯蘭極端分子的決心,畢竟這些地區與歐洲十分接近,恐怖主義極容易威脅到了歐洲的安全。

——CNBC——

【特朗普計劃10年內撥出2000億美元投資基建項目】周五,白宮高級官員表示,總統特朗普建議10年內撥出2000億美元聯邦資金,用於投資全美的基礎設施項目,包括鐵路、機場、電網及水利等。上述資金將會納入特朗普5月23日公布的預算提案,目的是鼓勵引導民間資本及地方政府向基礎設施投資至少8000億美元。

——印度經濟時報——

【蘋果公司試售首批印度制造iPhone SE】據知情人士,作為試運營的一部分,蘋果公司已開始在印度班加羅爾指定的蘋果實體店銷售在印度本土制造的iPhone SE手機,含稅售價約為2.72萬盧比(約2600人民幣)。該批限量銷售的iPhone SE在4月份已組裝完畢,並於5月初起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038

關閉贊賞功能   蘋果正式對抗微信 | 科技心語

在全球大多數市場,蘋果公司專屬軟件的“圍墻”策略很成功。但中國是個例外。

首先,蘋果公司無法通過其軟件在中國銷售音樂或書籍,而且從聊天系統到支付工具在中國都面臨巨大壓力。以Apple Pay為例,其入華一年,市場份額仍不足1%。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基於微信開發的小程序正對蘋果的應用程序造成打擊。小程序類似於蘋果的App,即用戶可以不通過下載蘋果App,只通過微信就能實現打車、訂餐和支付等功能。目前小程序的第三方開發者已經多達20萬個。

盡管騰訊表示小程序並不對蘋果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構成威脅,但是長期來看,蘋果和騰訊的關系將會變得更加緊張。兩者究竟將以“共存”還是“共同競爭”的關系存在引發熱議。

盡管騰訊在最新財報中沒有公布與小程序相關的收入信息,但目前來看,小程序的表現仍然一般,無法對蘋果構成實質威脅。因為使用小程序的大多是“低頻”用戶,更加適用於支付、停車、用戶問詢等離線場景。對於娛樂和電商的重度用戶而言,他們仍然會使用App。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蘋果和微信之所以能夠共存,是因為基於iPhone設備,微信已經賺取豐厚利潤。使用微信的用戶數量已經接近支付寶用戶數量的兩倍,達到8.38億人。但是現在微信大有種想要擺脫蘋果單幹的傾向,並分走蘋果的利潤,甚至有傳言稱騰訊可能在未來推出微信專屬手機,這讓蘋果無法再忍。

於是雙方矛盾開始激化。上個月,雙方因未能就收入分成達成一致,微信取消了iOS版本的贊賞功能。周末的最新消息似乎暗示了雙方爭端開始升級,蘋果表示:“要想打賞,先付交易金額的30%,否則就要將微信下架。”

不僅如此,在大中華區的蘋果商店里,蘋果允許使用支付寶,但是拒絕接受微信支付。理由也是因為擔心微信已經從一個社交應用平臺轉變為移動運營系統,這就和蘋果形成了直接的競爭。

從蘋果方面來看,它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正在下滑。蘋果在歐美的用戶保有率高達80%,但在中國的用戶保有率僅為50%。盡管從2013年起,蘋果在大中華區的收入翻番達到485億美元,但增速已經連續五個季度下滑。今年一季度,蘋果在大中華區的銷量下滑幅度達14%。

雙方的攻防戰將變成一場持久戰。蘋果將繼續捍衛自己的立場,並通過加大在中國蘋果商店和研發實驗室的投資,進一步拓展中國市場份額。蘋果App商店在中國的收入也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去年四季度,蘋果商店在中國的收入高達20億美元。

盡管在全球其它地方,直接與全球第一大科技公司抗衡並不是明智的策略,但是中國市場非常特殊,本土企業具有極大的優勢。就用戶忠誠度而言,在中國用微信的人一定多於用蘋果iPhone的人。上個月蘋果要求微信關閉打賞功能後,就引發了一波抵制iPhone的浪潮。

蘋果遭到反對的根本原因是,它不僅挑戰了中國網民的用戶習慣,而且引起內容創作者的不滿,甚至可能引來中國監管機構的關註。要知道“打賞”是一種非常符合中國文化的功能。

一位相關領域的律師對筆者表示,蘋果對誰都很強勢,它要求30%的分成是沒有道理的,我們可以同時向發改委和工商總局投訴。也許蘋果下架了微信,也並不能給自己帶來更多收益,結局兩敗俱傷。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121

對抗納米樓靠石膏板間房玩懸浮提升空間感

2017-06-01  NM

近年發展商不斷推出俗稱劏房盤的納米單位,吸引一眾心急上車的年輕人,發展商賺盡之外,連帶裝修相關行業商機處處。三十一歲的劉志衡(Penny),家族經營裝修行業多年,坦言「由細到大好憎呢行」,但因近年劏房盤湧現,令他對設計產生興趣,在五年前更決定自立門戶,成立PL Interior Design,專幫一眾年輕人設計細單位。Penny的公司至今已接獲三十多單生意,最擅長是用多種方法,解決劏房盤各種問題。但他就指,近年建築工人薪金颷升,加上遇到不少麻煩客人,都對他的生意構成壓力,他又如何拆解?

Penny接受訪問後,立即帶記者到完工的單位訪問。其中一間「成名作」,就是位於荃灣中心、實用面積三百七十七呎的單位,由一對母子居住。兒子Elvan就指:「一入到嚟已經好殘舊,畢竟呢度都好多年。」最後用了二十多萬,將客廳打造成連酒吧的空間:「我自己同媽咪嘅朋友,都覺得好似酒店式。我有時都會請朋友上嚟飲酒,播放啲音樂,真係已經好似酒吧一樣。」記者見單位以白灰色為主調,牆身用上各種花紋。特別之處莫過於客廳裝上大型酒櫃及吧枱,而吧枱內原來是用來放鞋,一物二用。Elvan更笑指日後結婚,都會搵Penny設計家居。近年二手樓市冰封,新樓的裝修成為各設計公司的主要「戰場」,一眾設計師都要想盡辦法搶佔年輕客人市場。Penny本身家中從事裝修行業,中學畢業後就跟隨父親到工場。他坦言一開始「覺得工場好污糟,成日都想離開呢行,一開始完全無好感。」但他愈做愈感興趣,加上身邊不少朋友都開始成家立室,不少都搬進劏房盤找他裝修,於是他五年前決定修讀設計課程,再自立門戶:「嗰時老豆無咗我幫手都有啲失望,但係佢做熟客多,年紀都有番咁上下,我自己就想做年輕客人多啲。」

開店即遇麻煩客

由於Penny多年來都是在工地埋頭苦幹,當獨立出來面對客人,少不免經常「撞板」。他指公司創辦不久就遇上麻煩客人:「成個工程一路都無問題,但去到臨完工,收尾數時,佢會提出好多普通客人唔會要求嘅問題,例如磚與磚之間嗰條縫嘅顏色,唔係百分百佢所想,唔想俾剩餘費用。之後我同爹哋傾,佢就話個客同你講咁多嘢,都係想你俾優惠。」他心灰道:「你對人好,都唔係個個客可行……」

兩招吸劏房盤客

Penny續指,為了吸納更多年輕客人,除了在Facebook宣傳之外,更與賣樓app合作,希望「買樓裝修」一條龍。現時公司有一半生意都是四百呎以下的單位,由於年輕人購買劏房盤比例愈來愈多,他表示:「好多二百至三百呎嘅單位,屋主都想好似住喺四、五百呎單位一樣。」他經驗所得,有兩招在他設計中經常使用。

招數一:石膏板砌臨時房

近年石膏板被視為建築業界「恩物」,因為裝嵌較傳統磚牆容易,加上厚度較薄、可隔音、防火,施工期較短,適合用在劏房盤中間房,Penny表示:「有啲客住兩年就走,可以用嚟間房,因為佢唔似傳統磚牆要做批盪,泥水係要用時間乾,一個單位去計,砌磚連人工大約一至兩萬,石膏板就可以平一半或以上。」他表示,現時大部分細單位都用上石膏板,而這材料可自行剪裁合適的大小:「依家假天花都會用到,當然無磚咁耐用。」

招數二:玩懸浮加空間感

傳統櫃枱都是以座地為主,Penny稱沒有變化之餘,放在細單位上更見侷促,所以近年就興起懸浮設計:「由地下度上嚟,六至八吋左右,令到整體空間感擴闊,喺櫃底就會安裝LED燈。」而有新興的床亦用上懸浮技術:「承托係可以嘅,視乎自己的體重,張床雖然係懸浮,但佢都有承托腳架。」

不斷加薪留員工

二十六歲就開設自己的公司,難免被一眾前輩級工人看低,他就指創業初期聽過不少冷言冷語:「比起老師傅,我真係算一個初哥,佢哋經驗豐富,我不時都會到單位監工,我就試過提吓啲師傅點做,佢就話呢啲嘢我梗係知,唔使你去提!甚至臨施工時話唔做,我都試過。」他就「點都要忍」:「當同佢哋關係打得好嘅時候,所有問題都能夠解決。」Penny的設計公司雖然已上了軌道,但仍要面對員工問題,因近年建造業界不斷加薪,自己都要用各種方法留住員工:「成日都要花心思去了解佢哋情況,或者多啲同佢哋聚會,留住佢哋嘅心,希望佢哋唔好轉工,因為出面都俾好高人工,起碼成二千蚊一日,令我哋做小生意嘅都非常困難。」Penny打算在今年內結婚,雖然工作期間經常接觸劏房盤,但他直言沒有買該類單位打算:「唔會考慮啦""我想組織一個家庭,可能有兩三個小朋友,我驚唔夠住。」

創業錦囊設計公司易賺錢?

做了十多年裝修的Penny就指,現時行內缺乏新人,導致人工不斷上升:「即使乜都唔識,新人入行已經有六、七百蚊一日,做到半年左右就會加人工,一加都係加五十蚊左右,如果醒目嘅話五年就做到判頭。」現時裝修及設計公司如雨後春筍,加上不少公司只以網店發展,令競爭更加激烈:「如果出嚟做判頭,生意就逐單計,一單小工程幾千至一萬不等,但最主要都係要打好關係,同埋手工及售後服務係非常重要。」至於有不少設計師獨立出來開公司,他就指與三行出身各有利弊:「設計師畫圖、對客經驗就會多啲,但喺報價方面,就要好小心,如果三行出身嘅話,呢方面問題會少啲。」

開業資料(5/2012)

租金:$120,000裝修設計:$80,000雜費:$50,000工具及材料:$100,000總計:$350,000(二按一上)

營業資料(4/2017*)

營業額:$375,000人工#:$150,000工程用料:$40,000訂造傢俬:$100,000雜費:$5,000盈利:$80,000*工程以每單計算,此為按月比例#七名散工

撰文:梁延宇攝影:梁正平[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204

徐靜波:日本人是如何對抗美國獨自造“芯”的

中日兩國的產業發展,有著一個共同的經歷,都是從模仿開始的。電腦、電視機、冰箱,都是美國人發明的,日本人把它們從美國扛回來,全部拆開之後,研究一個問題:美國人生產的玩意兒有什麽缺陷?結果,日本人仿造的同類產品,比美國人制造的正宗產品還要先進,而且日本人會堂而皇之地打上一個標簽“MADE IN JAPAN”。而我們中國企業最初也從美國和日本扛回一些產品模仿,模仿出來的東西比原裝產品糟糕得多,有的企業還敢打上“美國制造”、“日本原裝”的標簽,因為這樣來錢。

我說這一個例子,是想說明,拿來主義在世界工業發展史上是屬於普通的行為,但是,關鍵是拿來之後怎麽辦?我可以很不客氣地說,日本人是學了人家的技術提升了自己的產業競爭力,而我們中國人是學了人家的皮毛,但是掙了不少的錢。

有些讀者很反感我拿日本與中國做比較,認為我是故意擡高日本,貶損中國。我很理解這一種反感,因為我們中國人的血液中,缺乏一種自我反省的DNA,我們總認為自己是對的,錯的都是別人。即使自己錯了,打死也不肯承認。正因為有這一種劣根性,導致我們很難以一種謙恭的心態去對待別人、看待自己,也導致了我們缺乏一種精益求精的精神,往往很難做出精品,芯片和發動機便是如此,這也是我最為擔憂的問題。

特朗普發動中美貿易戰,第一個中槍倒下的,是中國著名的通訊設備制造商中興通訊。中興的倒下,讓我們知道了中國在芯片制造領域與世界的距離。同時更讓我們驚醒:掌握核心技術有多麽的重要。

30多年前,美國也曾經發動過一場對日本的貿易戰,也在核心技術領域掐過日本人的脖子。那麽,日本人是如何打響保衛戰,又是如何在核心技術領域尤其是半導體芯片領域趕超美國的呢?這是我今天想跟大家聊的話題。

1942年,在美國誕生的世界上第一臺電腦“ENIAC”,它是一個占地150平方米、重達30噸的龐然大物,里面的電路使用了1 .7468萬只電子管、7200只電阻、10000只電容、50萬條線,耗電量150千瓦(下圖)。顯然,占用面積大、無法移動是這一臺電腦最直觀和突出的問題;如果能把這些電子元件和連線集成在一小塊載體上該有多好!我們相信,當時有很多人思考過這個問題,也提出過各種想法。典型的如英國雷達研究所的科學家達默,他在1952年的一次會議上提出:可以把電子線路中的分立元器件,集中制作在一塊半導體晶片上,一小塊晶片就是一個完整電路,這樣一來,電子線路的體積就可大大縮小,可靠性大幅提高。這就是最早的有關集成電路的構想。晶體管的發明使這種想法成為了可能,1947年在美國貝爾實驗室制造出來了第一個晶體管,在晶體管發明後,1958年至1959年之間,基爾比和諾伊斯分別發明了集成電路,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芯片”的雛形。

世界上第一臺電腦

實際上,早在基爾比和諾伊斯發明集成電路的第二年,也就是1960年,日本就開始了芯片的研究。1960年,日本晶體管的年產量突破1億個,連續第二年超過美國。此時,日本半導體企業沒有料到美國在1962年就跨入了芯片的實用化時代。

1964年,基爾比所在的德州儀器公司向日本政府提出,要在日本設立全資公司生產芯片。由於日本企業此時尚未啟動芯片的生產,出於培育國內半導體產業的考慮,通產省對德州儀器公司在日本設廠的申請極力拖延。與此同時,日本政府利用融資優惠、稅收優惠等手段開始積極引導本國企業從事芯片的研發和批量生產。德州儀器公司在獨資設廠受阻的情況下,決定拒絕將芯片基本專利轉讓給日本企業。而日本政府則尋找借口遲遲不批準其在日本提出的芯片專利申請,以致日本企業在國內從事芯片的生產無需太多顧忌專利侵權問題。

遏制美國公司在日本生產芯片,是日本政府當時保護本國半導體產業的一個手段。而如何提升日本自身的半導體研發技術、與美國形成產業競爭態勢,是日本政府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北京大學科學技術史教授周程先生最近寫文介紹說,1964年,美國IBM公司宣布使用了集成電路的第三代計算機360系統問世。同一年,法國最大的計算機生產商被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收購。這使日本政府深刻地意識到本國企業在計算機領域所存在的巨大差距,從而堅定了無論如何也要保護和培育國內計算機產業的決心。

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日本通產省於1966年啟動了“超高性能電子計算機的開發”大型項目研究。該項目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開發出可同IBM360系列競爭的高性能第三代計算機。此項目通產省直接支付給參與企業的補助金總額高達100億日元。在通產省所屬工業技術院電子技術綜合研究所以及民間企業、高等院校的共同努力下,1972年預期目標總算得以實現。

但在1970年,IBM又開發出了使用大規模集成電路的370系列計算機。於是,日本通產省又被迫啟動了數個與計算機相關的大型項目研究,如1971年的“圖像信息處理系統的開發”。該項目跨度為十年,總補助金額為220億日元。

但是,就在日本幾乎要趕上IBM370的水準之時,又傳來了IBM將著手開發第四代計算機“未來系統”的消息。該型計算機計劃使用M比特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而日本企業當時在IBM370對抗機種中使用的只不過是16K的LSI。這意味著日本的集成電路技術與美國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如果不能在此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日本企業想超越IBM根本不可能。

為此,日本通產省在機械情報產業局下面專門設立了一個叫作“電子情報課”的機構,負責策劃計算機及其關鍵的存儲器的開發戰略。通產省還於1975年7月成立了包含多名產業界和學術界人士在內的“大型集成電路(VLSI)研究開發政策委員會”。經該委員會充分醞釀,通產省最終決定於1976年3月10日成立由政府和民間企業共同出資的共同研究開發組織——“VLSI技術研究組合”。

參加“VLSI技術研究組合”的企業全部由通產省選定。它們是日本電氣、東芝、日立、富士通、三菱電機。除美國獨資公司日本IBM外,幾乎囊括了日本境內所有的大型半導體生產企業。同時,通產省還決定在“研究組合”下面設立一個研究基地——共同研究所,由通產省所屬的工業技術院電綜研和各參加企業負責派遣科研人員組成。盡管日本早先已成立了很多形形色色的“研究組合”,但由存在競爭關系的企業各自派遣研究人員組成相對穩定的共同研究所置於“研究組合”之下,這還是第一次。

“VLSI技術研究組合”的最大功績是成功開發出了半導體加工過程中的關鍵設備——縮小投影型光刻裝置。為開發這種精密裝置,“VLSI技術研究組合”以勢在必奪之勢,在共同研究所內組建了相互獨立的三支團隊。三支團隊研發半導體加工裝置的技術路線雖然不盡相同,但都取得了重大突破。這些技術突破為日本後來在縮小投影型光刻裝置乃至整個半導體生產設備領域確立優勢地位奠定了基礎。“VLSI技術研究組合”啟動以前,日本半導體生產設備的80%左右依賴從美國進口,但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期全部半導體生產設備都實現了國產化,至80年代末日本的半導體生產設備的世界市場占有率超過了50%。1980年,全球半導體生產設備銷售額最高的十大公司中,日本只有1家;1989年迅速增長到5家。如以縮小投影型光刻裝置這項關鍵設備為例,1980年前幾乎全部從美國進口,但從1985年開始,日本的國際市場占有率便超過了美國,到2000年時,除荷蘭的AMSL外,生產、銷售這種關鍵生產設備的廠家都是清一色的日本公司。

由於在共同研發過程中逐漸掌握了集成電路的高精度加工以及晶圓大口徑化、印刷電路的快速檢測等技術,故日本在存儲器生產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日本企業又再接再厲拿下了80%的全球市場份額,迫使英特爾、摩托羅拉等多家美國半導體企業退出了存儲器領域的競爭。至於“研究組合”作為主要目標開發的1MDRAM,日本企業搶占到近90%的世界銷售份額,遠遠地將美國的半導體生產廠家甩在了後頭。

1980年,日本的集成電路對美貿易出現順差。到1986年,日本半導體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便開始超越美國。上世紀80年代,日美貿易戰爭中打得最為慘烈的戰場就是半導體。雖然如此,日本以自己獨有的核心技術,在其後十年中,除個別年份外,日本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始終高於美國。1995年,世界半導體企業前十中,日本占了5位:NEC(第一)、東芝(第二)、日立制作所(第三)、富士通(第八)、三菱電機(第九)。這種狀況直到1995年微軟推出視窗95,英特爾推出與之相配套的改進型奔騰處理器之後,才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

進入21世紀,日本半導體產業由於固步自封,未能及時變動企業研發體制。加上後來日本電子企業紛紛拋售電腦事業和手機事業,使得日本半導體產業尤其是芯片的生產又重新落後於美國。但是我們看到,最近幾年,以NEC、索尼和富士通為代表的日本電子企業,借助於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重新回歸芯片以及相關系統的研發,並憑借長期積累的技術,使得日本的AI產業出現了領跑世界的勢頭。全自動駕駛汽車時代的到來,將會使得日本的芯片研發與生產迎來新的春天。

日本產業發展也並不是一帆風順,也有過不少的教訓。但是,日本人兢兢業業的做事風格,使得它有著長期厚實的技術的積累。所以,我一直認為,日本走過的路,有過的教訓,都是值得我們中國學習和參考的。人類發展一定會有許多共性和不可避免的道路要走,無論日本、美國還是中國,只有擁有自己的東西,做人才有底氣。(作者系日本亞洲通訊社社長,曾是本報駐日特約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4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