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浪微博:露头的商业化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27/xNMDAwMDE5OTAxNg.html

尽管屡屡放言N年不考虑盈利,但对于新浪而言,微博不能总停留在只赚吆喝的阶段。

今年10月底,新浪将召开微博应用开发者大会。新浪微博负责人彭少斌向记者透露,新浪开放平台已经于今年7月28日上线,目前已有10000多家合作伙伴,申请的应用有7000个多,已上线的应用达到200多个。

“如果能把开放平台做好,那微博也就做得差不多了。”彭少斌表示,新浪微博已从媒体转型到社区,现正从社区转向开放平台。

事 实上,在应用为王的互联网时代,昔日的门户巨头新浪,亟待寻找下一个“金矿”。长久以来,新浪主要依靠互联网广告单枪匹马作战。虽然,新浪广告营收在今年 第二季度已达到731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但在日行千里的互联网行业,其收入增长仍无法与搜索引擎、游戏等相媲美。

紧守门户业务的新浪,一直在寻求新的增长点,而方兴未艾的微博由此走上前台。据新浪最新发布的《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显示,截至2010年7月,新浪微博产生的总微博数超过9000万,每天产生的微博数超过300万,平均每秒会有近40条微博产生。

如此庞大的用户数,将如何转化有效的商业开发?很显然,如果能够成功打造一个开放平台,让千千万万开发者的开发应用都加入到该平台,新浪微博不仅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增强用户粘性,而且可以通过分成,顺理成章获得不菲收入。

新浪的“三段论”

据记者了解,新浪微博正秘密加快应用开放平台的推进工作,但对此彭少斌不愿多言,“今年10月底,新浪将召开应用开发者大会,届时将公布应用开放平台的标准及相关详细信息”。

不过,一些眼疾手快的应用开发者已经在新浪微博的开放平台中先过了一把瘾。

吴莹,江西财经大学软件工程系大三学生。今年4月份,她仅凭借着兴趣爱好开发了一款名为Wing微博客户端的产品。

目前,该产品已成为新浪微博上最热门的应用,占据新浪微博平台客户端下载量第一、总下载量第三的位置。

“我刚开始只是想着是否能开发一款客户端,不用每天刷网页这么麻烦。于是,自己就去找一些书籍来看,学习如何开发客户端产品。”9月21日,吴莹接受采访时说,“但没想到后来能吸引到这么多的用户。”

吴莹告诉记者:“这一过程也得到新浪开放平台诸多支持。比如:一开始很多用户反映分组功能不好用,我只是解释是因为相关接口没有开放。此后,我向新浪申请改进,很快得到反馈,并帮助改进相关功能。”

她对记者表示,现在这款客户端产品功能已经很全,下一步要做的是如何提升用户体验。这一过程也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据悉,新浪微博已计划向90后开发者吴莹抛出橄榄枝,邀请其加入微博开发团队。

这 无心插柳的过程也改变了吴莹的职业思路。吴莹告诉记者,原先只想着如何做好一名程序员,但现在发现,不一定都要开发最高科技、最炫酷的产品才算是成功,如 果能开发出用户真正接受、喜欢的应用产品,就很了不起,“毕业后,可能会去海外学习交互设计专业,这个专业国内目前还没有”。

据记者了解,在新浪微博开放平台上,已有网站合作、桌面客户端、手机客户端等200多种应用。而且,由于新浪微博平台的全面开放,摆在年轻开发者面前的创业门槛得以降低,通过新浪微博开发第三方应用程序创业成为可能。

新浪微博事业部产品总监芦义表示,新浪微博开放平台将在推广上给优秀的第三方开发者给予支持,未来还将引导开发者实现商业化。

微博商业探索

对于新浪微博,虽然彭少斌对记者表示“未来两年内都不考虑盈利”,但开放平台的布局,显然是其谋求从投入向盈利转变的重要步骤。

早在一年前,当叽歪、饭否等因一些原因被停止运营时,新浪微博凭借着媒体优势及名人路线,取得先发优势,在中国微博市场占有绝对领先地位。但在应用为王的互联网时代,这显然不够。

百度开放平台试图通过百度框,“框住”内容提供商,也“框住”用户;腾讯的“一站式在线生活服务”理念,在收购康盛创想之后也朝着平台化方向发展。新浪微博如果只停留在媒体概念,用户粘性无法得到保证,长远来看必然存在被边缘化的危机。

对此,彭少斌告诉记者,新浪内部已将微博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媒体、社区和开放平台,现在,新浪微博正在从社区向开放平台过渡的阶段。

据其介绍,今年8月份之前,新浪微博主要以分享资讯、信息为主,属于媒体阶段。在这个阶段,新浪只是尝试着思考各种有效营销模式,但并未真正展开大规模营销推广,将用户量最大是新浪首要目标。

“只有将微博用户量做到中国网民总体规模的一半以上,其影响力才会真正无法抵御。”彭少斌说。

今年8月份,即新浪微博成立一周年时,新浪对微博做出较大改动,提升了其社区属性,即充分发挥各种应用和功能的特性来黏住用户。这一阶段,新浪用户可获取一些例如QQ秀这样的增值服务。

不过,新浪真正目标是第三阶段的平台服务费和分成。新浪微博不仅要借此打造中国第一个微博客,更重要的是要借助微博实现战略转型,从内容平台转型为用户平台,通过丰富应用和功能进一步吸引用户使用微博,甚至产生付费,形成正向循环。

彭少斌告诉记者,新浪微博平台的策略是让开发者去做那些能赚钱的产品和应用,新浪去做那些不赚钱的、但是必须有的产品。

“未来,新浪微博将和第三方开发者主要采用分成模式,获得利益共享。”彭少斌表示,“至于第三方应用是否收费,则是开发者决定的事情,新浪不会进行干预。”

对于百度开放平台等采用的广告和赞助等商业模式,彭少斌表示,暂未考虑,“这两种模式,都不够成熟”。

互联网“开放”潮

2010年,“开放”无疑成为互联网界最热门的关键词。盛大、百度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开放平台,并不可避免的产生一轮“平台之争”。对此,彭少斌表示,“新浪的开放平台和他们的业务模式不同,不存在竞争。”

然而,随着腾讯微博的迅速壮大,新浪微博未来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强大的竞争对手。而且,原本一直封闭的腾讯,也已上线其社区开放平台,目前重点放在QQ空间和朋友社区(QQ校友)两个社区。

业界普遍认为,腾讯开放平台有着庞大用户基础,QQ同时在线人数已达1亿,且有付费会员,其将无疑吸引着大量的第三方开发者。对此,彭少斌不愿过多置评,仅表示,“做好自己产品才是关键。”

据 彭少斌介绍,虽然互联网行业都在谈“开放”,但根据开放程度不同可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以谷歌为代表的开放平台,其提供的是技术底层的开放,并没用用户量 支持;一种是为Facebook为代表的“漏斗式开放”,提供接口和用户基础,供第三方开发者开发的平台;最后一种是以Twitter为代表的真正开放的 应用开放平台。

“新浪目前只是实现了一部分开发应用,未来必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推进平台建设。”彭少斌说。

事实上,开放平台的 “开放性”正是很多第三方开发者担忧的焦点。一些第三方应用开发者表示,在此前不少宣布实行开放政策的互联网平台上,就曾出现平台方与应用开发者争利的情 况,一旦平台方看到平台上的应用做得比较不错之后,就会借机踢开第三方开发者,由自己来做类似的应用。

“这等于把试错的风险转嫁给了第三方开发者,而平台方最后轻易地摘取果实。”一位应用开发者说。

比如,此前宣布推出开放平台的腾讯,就有互联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长久以来打造的封闭运营体系,不可能让腾讯一夜之间将其用户和接口全部开放,这将使其利益蒙受重大损失。”

换言之,腾讯的开放平台仍然只是局部开放的平台。如果未来腾讯与第三方开发者的分成比例欠缺吸引力,极有可能较大挫伤开发者的积极性。

而针对业界担忧的新浪是否会像百度、腾讯等大公司一样,在开放平台同时也将扼杀创新的问题,彭少斌表示,“我们不会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我们主要工作还是做平台,但是会做出一些产品的案例,供合作伙伴学习。”

彭少斌认为,新浪微博目前最大的挑战,仍然是如何降低门槛吸引更多的用户,“新浪微博尽管在一线城市和高端人群中影响力很好,但如何在二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打开局面,仍需努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41

电动车商业模式资深研究学者谢子聪:推动电动车商业化明年是关键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15/3MMDAwMDIwNTg3MQ_2.html

随着即将启动的十二五规划,中国电动车商业化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商业模式的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电动车产业化破题的关键,无论是此前央企电动车联盟的成立,还是刚刚闭幕的深圳电动车展,都传递了这样一个强烈的信号。

11月初,电动车商业模式资深研究学者谢子聪接受了本报专访。谢是“实用电动车主义”的代表,不同于传统汽车行业业内人士的思维模式,强调按照赋予电动车市场竞争力原则构架商业模式和配套制定技术路线和标准,力推中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电动车商业模式。

电动车不适合西方惯用商业法则

《21世纪》:面对过去十年全球电动车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总结什么?

谢 子聪:美、日、中、欧四大主要力量在电动车方面进行了研究,前十年走到今天,做了很多动作,结论有两个,第一个是:有了可以跑的车、有了可以用的动力电 池、有了一个按照“自充电”构架的商业模式,以建立充电站和充电桩为主的商业模式。也有了部分电动车的销售,而电动车的销售主要集中在混合动力车和特种 车,如环卫车、大巴、工程用车,真正的纯电动车特别是电动乘用车发展不大。 美国是从七十年代就开始了对电动汽车立法,形成了一些对于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的发展战略和相关条规。九十年代,三大汽车公司——通用、克莱斯勒、福特联合 形成一个共同体,这些年走来,美日欧的主要点放在了电池技术的研发上,因为按照他们确认的商业模式觉得发展电动车的关键是电池的技术问题。

《21世纪》:您认为,这么多年来全球电动车之所以没有形成大规模商业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谢 子聪:真正的原因是西方人所惯用的“科技造新品、功能创利润”的商业法则在电动车这件事上不好使了。近百年西方人一直在市场上采用两种商业法则,一种是 “科技造新品、功能创利润”商业法则为先导,另一种是“性价大比拼、市场促销售”商业法则。三十年前创新出现的手机、彩电、空调、洗衣机等产业都遵循这个 规律。其特征是,先用创新技术研发出一种在功能上超过原有旧产品的新产品来满足用户需要,刺激市场消费,获取高额回报,新产品可以卖高价的直接原因是功能 超越,研发企业有高额回报的保障是创新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

可到电动车,技术创新的结果是功能上不能超过燃油车,如果电动车遇到堵车是可以 飞起来的,那么我相信再贵也是可以卖的,电动车悲哀就在于它不仅不能在功能上超越燃油车,而且它还比燃油车要差。这就违背了“科技造新品、功能创利润”的 新产品进入市场法则,而它又是人类文明发展需要的产品,因为环保、减碳,资源的匮乏等等人类综合的社会发展需求,包括拉动新兴经济的发展,都在指望它。此 时,西方人懵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就是十年来美日欧至今还在探索电动车商业化发展道路的原因。

探索中国电动车商业模式和配套技术路线

《21世纪》:中国电动车商业化应该选择哪条路?

谢 子聪:现在我们就只能有两条路:一个就是等待二十年或是三十年,研发出新的电池技术,实现功能上的超越,然后再进一步的推向市场。另一个是在现有的技术水 平上搭建起商业模式的平台,让它先走起来。一旦走起来,各种实践中的数据就有了,那么科学家们就能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不断提升。没有商业化 的研究都只能是实验室的研究,就像电脑的发展,一路走来它的系统不断地更新就是因为它商业化了。

《21世纪》:如何确定哪种商业模式是成功的?

谢子聪:可持续发展的电动车商业模式有两个特征,一是参与产业链中的所有企业都是可以赚到钱的,另外参与这个商业活动的所有技术、设备、产品一定是可用的、可靠的、安全的,不在技术水平的高低。

“大哥大”那时候电池多大,待机才几个小时?现在电池多小,待机能有几十天;那个时候价格多贵,现在多便宜。它为什么能成,这是源于它的商业化模式,它就能不断地进步,实践使它不断提高。

老 百姓不会多花一倍的钱买电动车来做环保人士,老百姓也不会愿意买一个不方便使用的便宜产品。你给老百姓设计好晚上回家充电,但是这些还是低于燃油车的那种 自由、方便的程度。如果像加油站一样形成城市加电站网络和社区充电桩集群,用户有时间就回家充电,情况紧急走到哪里都能几分钟换块电池才能更方便。

《21世纪》:既然如此,中国的电动车商业化需要如何实施?

谢子聪:三十年来中国熟悉的从国外“买技术、买生产线、买模式”的新型产业操作方法在电动车这件事上也不灵了。原因有二,一是国外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买,二是这一轮行业创新我们起步早,几乎与全球同步。

既 然电动车不能够沿用习惯的发展路线,就要按照“性价大比拼、市场促销售”的商业法则来推动。然后分三步来实施,首先,根据电动车这些商品特性要求构建符合 它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发展初期,可能有几种模式并存,都可以在不同的城市试,让市场来判定哪种模式好;第二步,由科技部或者工信部牵头,地方政府配合 落实,产业链内企业自愿选择,按照不同商业模式的要求组建由整车、动力电池、充换电装备和基础设施运营企业联盟,配套制定系统技术路线和技术标准;第三 步,按照不同商业模式组建的联盟按计划到示范城市实施。不同的商业模式通过几年的应用实践,市场自会给出答案。按照这种策略来推动中国电动车商业化,可以 帮助产业有序发展,缩短实验时间,避免单打独斗。

《21世纪》:现在美国和日本的一些电池公司,已经有了性能很好的电池技术,为什么他们还是没有商业化的突破?

谢子聪:综合参数来说,美国和日本有一些公司做的电池还不错。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还没有实现大规模生产的电池,我个人认为它应该是实验室参数为主,少量应用的参数为辅。

我 们都知道工业产品的规律是:它一定要经过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后的数据参数才是可行的。所以说,关于国外的电池比中国的做的更好的这种说法,从参数上看是这样 的。然而,在商业化的活动中,电池的循环寿命参数不是唯一因素,还有价格。我举个例子:6000块钱一个千瓦时寿命是1500次的一流品牌电池,与 2000块钱一个千瓦时,寿命只有500次的三流品牌电池,它们的性价比在商业化活动中是一样的。

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

《21世纪》:您认为,电动车要解决哪些关键问题才能完成十二五规划要求?

谢 子聪:推动中国电动车商业化明年是关键,示范推广的重点是纯电动轿车,纯电动轿车的示范成功是电动汽车发展的主流。第一步的方向走对了后面才会顺利。按我 个人观点,首先要确定哪几种商业模式可以进行城市示范,建议国家相关部委牵头组织产业链企业和专家开一个电动车商业模式专题研讨会来达成共识。其二,建议 相关部委牵头,产业链企业和示范城市政府自愿申请,按照不同商业模式将自愿参加的企业组建产业化推进联盟,联盟企业按照商业模式来配套制定整车、动力电 池、智能管理、充换电基础设施等系统技术方案和技术标准,第三就是联盟企业共同到自愿接受的示范城市展开工作。

《21世纪》:中国目前有几种电动车的商业模式?

谢 子聪:总的来说有三种,一种是:整车租赁,另一种是:自充电模式,第三种是:裸车销售、充换兼容、电池租赁模式。整车租赁模式以整车企业为主导,众泰汽车 已经在杭州实施,这种模式的关键是基础设施谁来建?经济账如何算?自充电模式是从西方借鉴来的,整车企业生产销售捆绑电池的电动车,基础设施由运营商负责 建设,这种模式的问题也是存在产品价格和企业经济算账的问题;“裸车销售、电池租赁、充换兼容、智能管理”模式是一个系统解决方案,它兼顾了各方的利益, 实施的成功把握较大。

《21世纪》:联盟企业中的配套技术方案的制定由谁来主导?

谢子聪:从发展电动轿车的角度来说,整车企 业是制定技术方案的龙头,考虑到安全平稳驾驶,电动轿车的动力电池最好是安放在底盘,底盘的空间大小决定了动力电池箱的尺寸,只有整车企业按照设计方案取 得了底盘动力电池仓尺寸和电机工作电压范围,以及通讯接口等重要参数,电池企业就可以根据要求生产配套的单体电池,动力电池企业就能提供配套的电池包。无 论是充电模式还是换电模式,电池单体和成组后的电池包都需要标准化。

《21世纪》:您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的电动车市场情况如何?

谢 子聪:从国家电动车十二五规划和示范城市政府公布的信息来看,从明年开始中国电动车销量会大幅增加,十城千辆示范工程的目标是五年每个城市达到千辆,而最 近许多示范城市公布的到2012年要达到一二万辆,按照现有的25示范城市计算,平均每个城市一万辆电动轿车,2012年将有25万辆,如果按每辆电动车 6万元(不含电池)计算,将会有150亿元销售收入,动力电池按照每辆20kwh配备,以前瓦时3000元,动力电池每组就是6万元,动力电池的销售收入 也有150亿元,另外再加上电动大巴车、环卫车、充电机、充电桩和快换设备销售,未来二年总体的销售额将会超过500亿元。这个蛋糕谁来分享,就看谁能够 提前准备好,同时还要看电动车产业链的企业合力是否形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59

中糧、中海油 試水纖維素乙醇商業化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11/2MMDAwMDIzNzU2Mw.html

被稱作二代生物乙醇的纖維素乙醇,再一次敲打其在中國的商業化大門,首座商業化纖維素乙醇工廠最快可在今年底開工。

5 月9日,本報記者獲悉,中糧集團、中海油集團已於近期分別與英國TMO可再生能源公司(下稱「TMO」)簽訂聯合技術開發協議,開始針對纖維素乙醇商業化 項目進行前期準備。根據這份協議,TMO將首先對原材料進行測試,並在今年年底為這兩個項目拿出工藝設計和可行性報告,提供纖維素燃料乙醇的專有技術。

TMO單一最大股東帝沃森基金中方合夥人蔣亞琛稱,兩個項目都選址廣西,年產能達到萬噸級,是真正意義的商業化纖維素乙醇項目。

但TMO在中國市場的命運還存在變數。中糧集團相關人士稱,中糧集團現在有與TMO合作的意向,但還要看TMO拿出的調研報告,由中糧集團高層最終敲定。

雖然中糧集團一直對外宣稱,發展以糧食為原料的燃料乙醇不會影響中國的糧食安全,但這家央企仍然在謀求擺脫糧食對發展生物乙醇的政策束縛。

一代生物乙醇是以糧食為原料,而二代生物乙醇則以木質纖維素為原料包括農業、工業廢棄物,以及生活垃圾等。

中 糧集團目前在廣西北海建有一座年產能20萬噸的木薯乙醇廠。木薯雖然不是糧食作物,但由於可以通過木薯獲得澱粉,因此木薯仍被認為沒有達到二代生物乙醇技 術對原料的要求。而如果以木薯乙醇廠產生的木薯廢渣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就成為了真正的二代生物乙醇,這對中糧集團的生物乙醇業務來說意義重大。

蔣亞琛表示,中糧集團廣西北海木薯乙醇廠產生的木薯渣將可滿足3萬噸的纖維素乙醇設計產能。

中 海油集團尚未在廣西南寧開工木薯乙醇的項目,但已經在廣西南寧建設了木薯種植基地。知情人士表示,中海油集團計劃在南寧建設年產能15萬噸的木薯乙醇廠和 年產能3萬噸的纖維素乙醇廠。這個項目已經上報國家發改委並獲得了路條,但中海油集團希望能夠同時建設兩座乙醇廠,以節省建設成本。

因此,該項目會在TMO提供可行性報告和工藝設計之後再開工,可能與中糧集團項目開工時間基本相當。

但上述中糧集團人士表示,中糧集團尚未下定決心建設這一項目。「現在有很多限制條件,我們還沒有同意。」該人士說。

中糧集團、中海油集團、中石化集團、中石油集團都在對纖維素乙醇進行投資。一方面是希望燃料乙醇替代傳統能源,另一方面則希望通過生物精煉,使生物乙醇替代石油生產其它化工產品。

「纖維素乙醇現階段的生產成本大約8000元/噸,其中3000元是酶製劑的成本。」蔣亞琛說,「TMO公司則在通過研發嗜熱微生物部分替代酶製劑,爭取把這部分成本降低到750元/噸。」

TMO首席執行官Hamish Curran表示,這次合作之前,TMO與兩大集團進行了歷時18個月的談判,最終被兩大集團選為技術合作夥伴。

蔣亞琛稱,TMO在中國尋找合作夥伴主要看對方是否有原材料的基礎。「我們希望中方企業能解決燃料問題,我們則解決技術上的問題。」他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35

煤制乙二醇陷商业化困境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9/1MMDAwMDI0MzM1Mw.html

国家发改委的一纸令下并不能阻止煤化工领域的投资热潮,作为现代煤化工五大示范工程之一的煤制乙二醇正面临着技术瓶颈和商业化困境的双重阻力。

6月6日,河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河南煤化集团和河南煤化研究院申报的煤制乙二醇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进行了专项论证,并将该项目列入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

与此同时,一个星期前,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也与河南省鹤壁市签订了发展煤制乙二醇项目的战略合作协议。

对于目前我国煤制乙二醇领域的整体状况,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一名业内人士则明确指出,企业大量资金的投入使一些科研单位技术研发急于求成,而由此导致的工程放大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隐患也将日益凸显。

本报记者从权威机构获得的资料显示,截至今年5月,国内拟建和在建的煤制乙二醇项目共有21个,总产能约为500万吨/年,其中正在建设的规模装置就有9个。

“煤制乙二醇项目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而目前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可以说,现在国内从事煤制乙二醇的工厂还没有一家能进入商业化运营。”上述业内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催化剂”难题

目前,国内煤制乙二醇示范项目都存在未能如期达产的尴尬现象,业内人士分析,催化剂的使用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关键所在。

“乙二醇技术先进与否、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是选用高选择性、高转化率、低成本、长寿命的催化剂。”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原副所长、煤制乙二醇技术攻关组组长姚元根说。

本报记者了解到,随着我国乙二醇消费量的持续增加,煤制乙二醇工程也从千吨级、万吨级放大到10万吨级、20万吨级,而作为装置核心技术的催化剂却在不断扩大的产能目标中遭遇到技术难关。

“国内主要煤制乙二醇示范项目装置中使用的是第一代催化剂,由于产能放大,催化剂功效也就得不到充分发挥。”姚元根说。

2009年12月,由中科院福建物构所、丹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金煤化工公司开展技术攻关的世界首创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工业示范项目打通全流程,并生产出合格的煤制乙二醇。

今年3月,丹化科技对外宣布,称完成了对万吨级煤制乙二醇中试技术的放大和系统集成,形成了与催化剂性能相匹配的20万吨级煤制乙二醇成套技术。

“目前丹化科技在煤制乙二醇领域技术相对领先,但在配套技术上也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上述河南煤化集团人士说。

据上述业内人士介绍,虽然丹化科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催化剂的质量稳定性,但到目前为止,丹化科技在项目进展中所遇到的工艺、工程问题也一直处于调整、整改的阶段。这也是其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的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装置未能如期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报记者了解到,作为全球首套煤制乙二醇工业化示范装置,通辽金煤20万吨项目去年产能仅达到50%。

技术路径难统一

煤化工的投资热潮加速了国内科研单位和诸多院校的研发步伐,各大科研机构纷纷表示自己拥有核心技术,而由此产生的后续隐患也让业内专家心生疑虑。

“很多研究院都说自己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急于对其进行推广,但事实上全面、真实、详尽的成本数据是需要经过长周期实验和运营的。”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马新宾对本报记者表示。

本 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业界加大主要煤制乙二醇项目有:采用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自主技术的通辽金煤20万吨级项目,采用华东理工大学技术的安徽淮安与上 海浦景合作的千吨级中试项目,利用天津大学自主研发的CO气相催化偶联加氢技术的山东万吨级中试项目,采用华谊集团上海焦化自主技术的1500吨级中试项 目,首个利用工艺尾气制乙二醇的山东华鲁恒生5万吨级项目,采用日本宇部技术、高化学与东华工程科技参与的浙江台州1500吨中试项目等。

而除了通辽金煤项目被列入国家工业示范项目外,其他项目大多为采用自主技术的中试装置。

“实际上每个技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加大了企业的投资风险。”马新宾说。

与此同时,上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学会内部人士也指出,在催化剂的技术攻关方面,虽然多家科研院所均已开发出催化剂,但都存在着寿命短、贵金属组分含量与反应过程中热点控制难等问题。

“企业的需求让很多科研工作者操之过急,这将在后期工程中出现大量问题。”上述内部人士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77

新浪微博商業化歧途:推壽衣廣告只因淘寶過骨灰盒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709.html

億邦動力網注意到,昨天一條投訴新浪微博推薦廣告的微博被轉發超過2萬次。該用戶只因為在淘寶查看了包郵骨灰盒的商品信息,其個人數據被鎖定。隨後,該用戶發現新浪微博熱門商品推薦廣告位充斥著骨灰盒、壽衣類喪事用品。

這種極端事件雖然並不多見,卻暴露了淘寶與新浪微博在廣告系統以及數據分析上過於機械化的問題。

「看了一下棺材就被鎖定了,天天推薦棺材過去,說明阿里跟微博的數據分析系統過於粗放簡單了,沒有深入做行為分析,算法太粗暴。」對此,有業內人士如此評價。

據億邦動力網瞭解,自5月1日阿里巴巴集團宣佈入股新浪微博以來,新浪微博就悄然出現一系列變化。譬如,新浪微博頁面底端出現「從淘開始」的商品推薦框,推薦淘寶網相關熱賣商品,點擊後直接跳轉至「一淘熱賣」。隨後,新浪微博右側欄也開始出現相關商品展示櫥窗,並按照千次點擊的付費方式,成為淘寶賣家站外新的「鑽石展位」。

按照新浪微博方面的解釋,商品推薦功能是新浪微博與淘寶等主流電商平台基於微博用戶社交關係和興趣圖譜進行的數據方面的深度合作產品,依據微博信息流中商品相關數據的深度挖掘匹配觸發相關內容的推薦。

據介紹,新浪微博通過廣告內容篩選機制,由微博平台與合作方共同對短鏈進行分析,向用戶推薦可能感興趣的相關產品,並在此基礎上瞭解用戶在電商網站的行為數據,向這部分用戶實現精準化推送。

實際上,自從新浪微博上線該廣告系統後,即毀譽參半。「不爽」的消費者會認為淘寶和新浪微博暴露了個人在互聯網上的隱私,也有部分用戶指出,新浪微博推薦的廣告不加選擇,過度騷擾用戶,帶來不良的社交體驗。

「你剛剛買了兩斤腊肉,微博上的淘寶廣告顯示腊肉的店舖,你剛剛給老婆買了內衣,微博上的淘寶廣告就顯示了滿屏的大胸脯妹子。如果你去過成人用品商店呢?」有用戶打趣道。

實際上,新浪微博的廣告屬於精準營銷的一種,但相比Facebook等國外社交網站而言,被商業化的「阿里浪」廣告則顯得有些「粗暴」。

億邦動力網獲悉,Facebook通常會給予用戶選擇權,屏蔽掉不想看到的廣告推薦。此外,Facebook引流方式通常是引導到Facebook的品牌主頁,從而保證良好的體驗,與廣告主建立更穩健的聯繫,而不是為了促成直接購買。

顯然,在獲得阿里巴巴注資之後,新浪微博商業化探索的步伐開始加快,但在此過程中,也需要在社交屬性與電商網站廣告平台之間尋找到平衡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256

【乾貨】本地社區杭州19樓怎樣做商業化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925.html

來自杭州市產權交易所的消息顯示,5月7日,19樓與杭州聯創永溢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杭州永宣永銘股權投資合夥企業簽署了《聯合受讓協議》及《增資擴股協議》,受讓方以6000萬元人民幣總價向19樓增資。

這是中國社區類網站的又一起融資案例,也是中國區域性社區網站迄今為止最大的一起融資。此前的2008年,19樓曾經成功引入天使投資。

19樓創始人、CEO林煜介紹說,「19樓一直專注於為網友提供本地生活交流服務,也是中國OTO業務模式領先的實踐者之一。此次成功融資,一方面說明資本市場非常看好19樓的模式和發展前景。另一方面,也有助於19樓深度開發OTO業務,為網友提供更優質的本地生活服務。」

作為中國最具規模與成長性的區域生活在線社區,19樓暗合了社交、本地和移動(SoLoMo)的互聯網發展大勢。繼成功引資後,6月25日,杭州十九樓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宣佈成成立,以股改為契機規範公司治理結構,19樓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資本市場助力與體制創新的雙重利好下,19樓會如何走向商業化?

產品定位:本地化生活消費經驗交流

打開電腦,網友「乖乖」習慣性地登錄19樓網站,作為一個標準的杭州土著,每天她都會在19樓上找自己關心的內容。對她來說「那些事就好像發生在我家隔壁」。今天,網站首屏的頭條引起了她的注意——《新手女司機又出事》,說的是桐廬女教師為了避讓路上的石頭而和大貨車相撞,當場遇難。

「真慘」,乖乖心裡嘀咕,她立馬聯想到了自己也是一個新手司機。隨後,她又在版主的新帖子《新手女司機最容易犯的N種錯》找到了共鳴。看了那麼多網友的類似經歷,她忍不住也跟貼,講述自己曾經在開車中,遇到油門和剎車分不清的緊張故事。

做完這些,乖乖突然想起來,今天上19樓有「正事」——幫兒子找暑期班。她打開親子樂園的「幼兒園論壇」,發了一個求助的帖子,把兒子的年齡、興趣特點以及家庭住址大致地說了一下。「下班前,應該能收到回覆」,乖乖心裡默念。

從讀大學起,乖乖就是19樓的忠實粉絲,相親、結婚、買房、裝修、育兒等,生活中的每一件大事幾乎都脫不開19樓的身影,這個定位為提供「本地化生活消費經驗交流」的網站,讓她在每一個生活需求的節點,都能在19樓其他網友的類似經驗中找到一個合適的解決方案。對她而言,這就是一個「真實、豐富、溫暖的網上城市」。

在專門研究O2O模式的品途網研究總監黃淵普看來,「19樓通過深度挖掘本地生活,社區氛圍塑造得非常好」。

19樓市場部經理葉萌告訴《天下網商》記者,網站的內容以網友原創為主,運營專員在這裡主要是充當「編輯」的角色,其中一個工作就是「設置議題」,即根據網友們關心的話題,設置一個核心議題,這跟報紙的操作手法類似。然後,大家圍繞這個議題來分享經驗、貢獻智慧,這樣的帖子對於社區網站而言非常有價值。

黃淵普說,杭州19樓就是通過引導大眾生活服務的各類話題,聚集了大量的用戶,這讓19樓在所在城市中的影響力非常大。而在此基礎上,19樓對用戶進行一次次的垂直細分,從年齡和需求兩條路線入手,對人群不斷細分,深耕每個區域市場。並且在細分之後,再根據細分的人群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業務模式:切入垂直細分市場做社區商務OTO

「為細分人群提供個性化服務」的潛台詞,就是提供了「精準營銷」的可能性,而這也正是19樓的商業價值所在。據19樓董事副總裁汪震宇介紹,網站現有的營收,絕大部分是來自於互動廣告,其中70%來自於線上,30%來自於線下。

在杭州乃至整個浙江,準備籌辦婚事的新人們,幾乎無人不知19樓結婚採購大會(前身為「婚博會」)。2013年2月剛剛落幕的第七屆結婚採購大會,有超過3萬人次的新人前來參加,現場訂單超過16000個,三天成交1.5億元,現場為消費者節省採購成本近2000萬元。無論是規模還是質量,都達到了全國一流的同類展會標準。

「婚博會」的成功,帶有典型的19樓風格。網友將自己對結婚採購的需求在信息交互的社區裡呈現出來,從而逐漸形成一個自己的生態系統。而隨著用戶量和發帖量做大,商家們嗅到了「商機」——商家們看重的是影響力和精準度。而此時,19樓作為平台,將雙方的資源進行整合對接,並通過業務模式上的優化,以O2O(線上到線下)方式實現「婚博會」的落地。

葉萌告訴《天下網商》記者,19樓的目標客戶是本地商家和有意進入本地的品牌,這和19樓的目標用戶精準匹配。這份強有力的抓地能力,正是19樓多年來打造的核心競爭力。結婚採購大會、家居建材採購大會、室內設計互動傳媒大賽、親子嘉年華、媽咪課堂、辣媽服裝秀、美食狗仔隊、醜女大翻身……每天,用戶都能和商家們展開線上線下互動,並從中獲得極大便利。

在業內看來,本地化的社區能迎合廣告商的喜好,不外乎幾個原因:一是本地廣告主開始認可互聯網營銷價值,從傳統媒體轉移注意力,區域網絡廣告環境向好;二是社區與消費天生關聯,易產生現金流;三是本地社區吸納了以往無法利用傳統媒體營銷的中小企業甚至個人,深度挖掘了本地廣告的剩餘價值。

在19樓的「精準營銷」體系裡,首先,通過關注網友們的言論和問題,去挖掘用戶群體的真實需求,啟發企業的新產品開發和市場創新;其次,社區將企業與用戶等市場主體的信息集中起來,方便雙方溝通,減少信息的不對稱性;再次,19樓的用戶群體區分明顯,不同論壇吸引具有不同需求的用戶參與,從而形成一個個用戶群體;最後,企業在網絡社區中引導用戶的消費偏好和消費行為,發現自己的忠實用戶,並實現與用戶進行溝通的願望。

所以,在這個「以門戶帶動社區,以社區來充實門戶」的19樓模式裡,是融合SNS社交、新聞資訊、生活服務、用戶原創,以及地域和文化上的先天資源,從細分的垂直市場出發,走了一條「社區商務」的路線。

資本風向:看好專注本地社區生活服務模式

5月7日,19樓與杭州聯創永溢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杭州永宣永銘股權投資合夥企業簽署了《聯合受讓協議》及《增資擴股協議》,受讓方以6000萬元人民幣總價向19樓增資。

「19樓是互聯網公司裡,有遠見、低調務實、不急功近利的一類。這幾年來,它的用戶規模、盈利都在穩步增長。這也是我們喜歡的類型。」

杭州聯創負責人徐漢傑認為,19樓作為國內最大的城市生活社區網站、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社會化網絡媒體之一,創新了以區域性生活社區為發展定位、專注提供本地生活消費和情感交流服務的業務模式。這樣一種業務模式,在當下和未來的中國社會,都具有很大的用戶需求基礎和發展空間。

而在黃淵普看來,19樓能成長為中國最大的地方生活服務社區,得益於三大因素:傳統媒體資源支持、核心團隊能力強、技術力量強。

傳統媒體資源支持,是19樓先天的優勢。在19樓的發展史上,其一度曾是《都市快報》的讀者互動區域,並因此迅速聚攏了一批粉絲。

但隨著自身用戶群體的發展和原創性的增強,網站逐步成長為能與快報比肩的、立足本地生活資訊類的標竿式媒體。在現在看來,這種媒體資源間的互動性,很好地解決了社區網站時效性弱、效率低的問題。

核心團隊能力強,杭州19樓的核心團隊出自報媒,對用戶需求的理解和把握,對都市人的心態,對消費信息的詮釋方法,對客戶心理的把握,都遠超出一般網站的能力。他們以傳統媒體的運作方式來抓熱點,分階段性地設置議題。比如高考要填志願,那麼,網站就會設置專題,請有這方面經歷的家長來分享經驗。同時,團隊還突破體制束縛大膽創新,在國有互聯網業界中,率先對骨幹實施股權激勵政策,將內部的能動性發揮到了最大程度。

在19樓,規模最大的團隊是產品和技術團隊,這使它有別於一般的地方性社區論壇。據葉萌介紹,網站30%的營收是用於產品開發。

19樓的後台更新、廣告產品,全部能針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自主研發:2008年,19樓研發團隊開始重構傳統論壇的底層架構,使之具備了更強的承載性能和擴展性;2009年起,19樓嘗試著將BBS、SNS、博客、商業應用融為一體,開創了社會化網絡信息服務平台(SBS);2012年,19樓持續升級SBS平台,先後推出「信息採集和訂閱系統(花壇)」、「社會化商務分享系統(好店)」等社區新產品……

「在19樓的產品開發中,核心就是『用戶體驗』,像我們最重要的一個獎項就是『用戶體驗精進獎』,每個月都要評。」汪震宇說。

融資戰略:產品升級與二三線城市擴張

「從整個互聯網行業來說,19樓的發展不算迅速。」汪震宇認同業界的這個評價。此次從創投融資6000萬,19樓將重點解決幾個方面的問題:股權結構將進一步優化和更加市場化,以此來激發團隊的活力;做一些產品的升級和外部的戰略整合,包括一些地方站的併購和戰略投資。

從2009年開始,19樓即開始了城市擴張;2010年時19樓擴張到浙江省外。從2011年起,19樓對重慶購物狂、福州家園等地方網站進行了收購,覆蓋城市數量進一步增多。2012年7月,19樓提出二三線城市共同創業計劃,邀請相關方一起創建本地19樓,統一使用19樓域名及品牌。目前,包括莆田、義烏和南通在內的多家加盟模式的19樓地方站已開通。

汪震宇向《天下網商》記者舉了兩個地方站成功推進的模式。

嘉興19樓通過三年的運作,發展成了當地最有影響力的網站。其成功的要素,首先是用戶體驗切入好。

嘉興19樓立足當地,定位清晰。第一年就推出了一系列針對年輕人的群體性活動,像廣場上放孔明燈、爬山、唱卡拉OK等。這些活動滿足了人們的交際需求;第二步,在交際活動基礎上加載了一些服務。譬如「相親」,國內大型的婚戀網站像百合等,它們都是收費網站,操作程序化,會員也是全國性的。但結婚的層面上,中國的人特點是喜歡「本地化」。

所以,嘉興19樓的「相親」服務解決了4個問題:免費的、可靠的、同城的及互動性的。其後,在「相親」發展成為核心業務後,網站又馬上在這個基礎上加載了其他業務,譬如裝修、買車、育兒、親子等等。

據瞭解,嘉興當地最具影響力的報紙《南湖晚報》,一年的廣告體量大約在4000萬元,而嘉興19樓今年大概就能突破500萬元。用不了多久,它就能發展成為當地最強的一個媒體,而不僅僅是網站。

如果說嘉興19樓的成功推進是在複製杭州模式,那麼重慶購物狂的成功則是將19樓的細分客戶屬性發揮到了極致。

「杭州的19樓女性用戶佔75%,重慶購物狂的女性用戶高達95%,是非常純淨的女性社區。」 汪震宇說,「網友彼此之間非常友善,互相鼓勵,很會分享。」

「重慶購物狂」網站創辦人是一對夫妻,他們熱愛互聯網,熱愛本地化的社區生活,社區基礎很好,積聚的網友都是一群愛生活、愛分享的人群,這和19樓的理念一致。

於是,19樓對其做了戰略投資,在兩年半的時間裡,為其提供產品技術和戰略指導,幫助他們更精準地定位,將這個「95%女性化社區」的「購物」屬性充分發揮,實現與商業的對接。

在汪震宇看來,19樓的城市發展策略中,有一個始終不變的「核心」:最大程度上追求「客戶體驗」的服務細節。

在19樓的共同創業計劃中,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主攻二三線城市。這在黃淵普看來,也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黃淵普曾經對國內團購網站做過深入研究,他在走訪中發現,像北上廣深這類一線城市雖然是生活消費類網站的必爭之地,但在這些城市,主要是賺得口碑、影響力和江湖地位,而真正想賺錢,就必須「沉下去」。以美團為例,在湘潭形成了一家獨大的局面,經營業績竟然能達到1000萬,而像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所有團購網站也只做到4000萬的份額,其中,做得最好的大眾點評網也就佔到1000萬。

而汪震宇所提及的「嘉興19樓」的例子——一個三線城市一年就能創收500萬,似乎也印證了這個現象。

短板挑戰:盈利模式單一與擴張中的地域特性

根據5月份的實時數據,19樓在社區網站中排名第3,中國網站中排名89位,全球互聯網Alexa排名509位,全球互聯網Google排名643位。

對於這個日均PV超過3500萬的獨立網站而言,「1.2億元」營收在黃淵普看來「並不多」。

「從目前網站排名和流量來看,19樓的營收是偏少的。」黃淵普告訴《天下網商》記者,「當然,從好的方面來看,他們沒有為了商業利益去犧牲自己的社交屬性。」

從長遠的趨勢來看,中國的城鎮化正在迅速推進,一些新型中小城市有望興起,先進的互聯網設施將迅速得到配套,具有先進思維的人也將會向這些城市流動,這都為O2O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地域空間。

但黃淵普認為,19樓在異地擴張中,會遇到新的挑戰 :本地生活服務社區不能簡單複製。

「本地生活服務社區的地域特性很明顯,不同地方的人群有自己的消費習慣和消費特點。」黃淵普說。像化龍巷、小魚網、得意生活、西子湖畔,在當地城市都是具有絕對壟斷地位的生活服務平台。而放到更廣的層面來說,異地擴張還要面對垂直型網站、門戶網站地方社區,以及社交媒體對於本地生活消費領域的衝擊。

「現在是廣種薄收,需要迅速鋪開,在當地建立優勢。大家都在瘋狂地往下走,因為要爭奪同一批商戶,誰先佔得先機誰就有優勢。」黃淵普說。因此,通過收購進入當地市場會是個更好的辦法,所以,19樓未來還要承受更多資金面上的壓力,以及對不同社區論壇的整合壓力。

除了這些,黃淵普還認為,目前19樓的盈利模式過於單一。其收入絕大部分來自互動廣告,銷售分成和平台授權收入佔比還非常小,且沒有觸及商務交易的環節,尚未建立起社區電子商務。對於汪震宇所言「融資將優化產品」,黃淵普覺得,19樓有可能會在「商務交易」模式上有所突破,即未來在平台上給商戶開放更多的權限,來增強商戶與網友的信息交互,解決社交網站效率低的難題。

日前,常州化龍巷網站創始人錢鈺發表了一篇名為《中國660個地級市,就會有660個O2O地頭蛇》的文章,他認為未來三到五年內,隨著O2O、社會化營銷以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區域互聯網網站會越來越體現「接地氣」的優勢,只要堅持運營,並正確定位服務本質,本地網站一定會越來越體現出本地O2O王者的氣質。

對此,黃淵普並不認同。

他認為O2O的地域細分和行業細分勢在必行,以杭州19樓為代表的地方社區論壇面臨較好的發展前景;但更多會是以「小而美」的形態存在,它們在進行地域擴張時面臨複製難的問題。對於地方社區論壇來說,它們除了可以獨立做本地O2O市場外,也可以和大型O2O網站合作共同開拓當地市場,甚至有實力的社區論壇可以整合當地的O2O線下商戶資源,成為淘寶、微信等平台的當地代運營商。

「我看好地方社區論壇的前景,但不認為在這個板塊會出現大的巨頭。」黃淵普說。

而對於19樓的未來猜想,汪震宇保持了一貫的低調。他希望在中短期內,能讓19樓成為中國女性最喜歡用的本地社區,在相親、結婚、裝修、育兒、親子等方面,為她們提供本地生活經驗分享服務。

「重要的不是能否成為『巨頭』,而是能否為用戶創造出過硬的價值。」汪震宇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539

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商業化,已走到哪個位置?有哪些模式?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6356.html

一、PC互聯網盈利模式十五年發展定型,但也經過長時間探索

經過十五年發展,中國互聯網盈利模式已經成型。按照收費對象分為前向和後向,一個2C,一個2B;按照盈利方式,可以歸類為以下幾種:廣告、增值和電商。

廣告:展示廣告、搜索廣告、線下商家、網址導航等,按照付費模式有CPC、CPM, CPA, CPR, CPP等;

增值:QQ各種鑽、虛擬物品、遊戲道具、XX會員、9158、世紀佳緣郵票等,在免費之外提供的都可以算增值服務;

電商:B2B、B2C、C2C等模式。背後有更複雜的商業模式,例如面向賣家的服務費、廣告、保險、互聯網金融等;按照商品分為實物商品、線下服務、虛擬內容。虛擬內容又包括電子書、音樂、動漫、視頻等;

當然還有其他的劃分方式,一些小眾灰色的模式這裡也沒有涉及。也有將遊戲歸為單獨一類的。因為遊戲即有按照時長收費的,也有道具的(增值),手機遊戲還有賣App下載(類似單機時代賣盤)。對於互聯網盈利模式的分類方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以明確的是互聯網盈利模式已經定型。不論是巨頭,還是創業公司想尋求互聯網產品的商業化,都繞不開這幾大類模式。

有意思的是,中國互聯網三巨頭BAT對三大盈利模式各有所長。百度依賴搜索廣告;騰訊70%左右收入則是遊戲和增值服務,都可歸納為增值,而廣告收入佔比僅30%左右;阿里則是電商模式的集大成者。

二、移動互聯網商業模式,是PC互聯網的延續,還是顛覆?

下面從拿到船票的巨頭、TOP或者移動互聯網存在感較強的互聯網公司等角度分析移動互聯網當前的商業模式。

1、騰訊拿到貴賓艙船票,移動商業化暫未起步

騰訊的兩張船票微信和手機QQ,鑑於相似度太高,這裡僅僅討論微信。微信坐擁4-5億用戶,具備平台特徵又兼具媒體、社交屬性,將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社交化、本地化、移動化(SoLoMo)幾個特點都佔齊了,騰訊自身又有豐富的資源例如支付、遊戲等與之協同,商業化前景已經被大量地討論。幾乎人人都可以對微信的商業化指點江山。除了直接向用戶收費——不過微信已經承諾不會向用戶收費了,似乎其他商業模式都離不開廣告、增值和電商。

姑且看看前期被官方和非官方暢想的幾大盈利途徑:微信遊戲被談得最多,也被認為是最先的著力點;O2O:商家CRM、團購、微信會員卡、二維碼、大數據營銷,也已經有人在說「社會化電商」或者「朋友圈電商」了;App市場:微信作為一個超級平台級App(甚至有微信操作系統、微信瀏覽器的提法),公眾賬號成為一個輕量級App,微信成為這個輕量級App分發市場。隨之而來的是微信分發分成、微信App廣告、微信數字內容(閱讀、音樂、視頻都歸在此)、開放平台、微信群發服務。

除了App市場的「付費下載分成」,其他商業化途徑都離不開廣告、增值和電商這三大模式。

2、百度拿到移動互聯網船票,商業化領先一步

百度也已拿到移動互聯網船票。搜索App、移動地圖和魔圖用戶數已過億,百度移動月活躍用戶數過億,地圖LBS日活躍用戶過億,日定位請求20億次。從指標上已拿到船票。近日宣佈即將以19億美元的天價收購91無線,將鞏固應用分發領域的地位,使應用分發成為即搜索、地圖後的第三大入口。

此前李彥宏及百度多次表明:移動互聯網還沒有ready,尤其是針對搜索。包括基礎設施、移動技術和商業模式。百度今年初態度大轉彎,不再提困難,而是快速在移動端進行多重佈局。包括力推搜索、地圖、魔圖App和云戰略;加強移動技術如深度學習的探索;打通PC和移動端鳳巢廣告系統;在全國250個城市開展百度移動的營銷活動,探索百度遊戲、收購91無線等。

從用手裡大概三分之一的現金收購91無線可以看出,百度大力押寶移動互聯網,並且有信心在未來可以快速收回成本。其二季度財報宣稱「移動營收佔比已超過10%」。根據李彥宏在分析師會議的回答可知,這部分收入主要來自移動搜索廣告,大幅提升的原因是因為廣告系統的PC端和移動端被打通。李彥宏也提到:「收入中有應用分發的部分,但是很少,我們也有移動遊戲,這方面很好地利用了我們的應用分發能力,增長很快」。

也就是說,百度在移動互聯網的營收模式主要是廣告、遊戲和應用分發。

3、阿里移動互聯網戰略是支撐,商業化離不開O2O電商

阿里巴巴在移動互聯網的佈局則是兩條腿走路,自有產品自然延伸到移動端,例如手機淘寶(微淘)、手機支付寶;其他的需求則通過激進的投資完成。包括微博、高德、UC、蝦米、友盟、陌陌、丁丁等。這些投資,有的是為了提升IPO估值,有的是為了業務層面的合作。但整體來看,目前離打通遠,離全面融合更遠。

阿里的整體移動互聯網戰略如何還得等上市前後才能明晰,筆者預計其移動互聯網戰略應該是為其整體的「平台、數據和金融」服務,或者用來支撐本地生活服務、O2O等「故事」。阿里應該不會單獨對待移動互聯網。

基於此,阿里巴巴的移動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則依然是圍繞電商。從B2B、C2C、B2C、B2B2C等模式延伸到O2O。

4、其他互聯網大公司移動商業化:五花八門,不過都是PC延伸

除了三大巨頭,再看看其他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有存在感的互聯網大公司,有什麼特別的商業模式呢?

1、小米:估值近百億美元。「互聯網手機」模式說白了,對蘋果生態體系的照搬。軟硬件、系統和內容一體化,硬件、App分發、米聊(小的微信生態)。如果NFC近場支付推成功了,O2O;

2、360:PC端是廣告,瀏覽器+網址導航,網頁遊戲,以及想做成的搜索。移動互聯網多了個應用分發;

3、搜狐、網易:移動端都是新聞客戶端。媒體屬性,廣告;搜狐搜狗前途未卜,移動端商業模式很難突破百度。號碼通或許有創新的模式出來;

4、新浪:移動端微博。給阿里巴巴打工導流量+廣告,少部分增值(會員、企業營銷服務等);

5、豆瓣:數字內容(閱讀)、增值(FM會員)、廣告(FM聲音、電影、品牌廣告給商城導流、線下導流);

6、大眾點評:廣告+電商(O2O、團購),與阿里遲早必有一戰;

7、UC:廣告+遊戲;

8、團購網站群:電商(O2O);

9、手機遊戲:付費下載減少,應用內付費增多。還是道具,回到增值;

再看看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概念股,則基本集中在手機安全(網秦)、手機遊戲、手機數字內容(視頻、動漫、音樂)、運營商、手機及周邊廠商、通信設備廠商、手機平台支付廠商等。這些公司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公司。其中運營商比較特殊,其正在逐步向上下游滲透,例如中國移動的九大基地就與互聯網企業的業務正面競爭,移動音樂、移動閱讀、移動動漫等產品則是業界領先。

五、移動互聯網盈利模式總結:PC互聯網盈利模式的延伸,但有幾個整合

1、絕大部分移動互聯網產品的盈利模式是PC互聯網模式的延續。廣告、增值(遊戲)和電商;

2、源自PC但照搬又很困難。移動互聯網有著完全不同的生態,包括網絡、硬件基礎、支付渠道、用戶習慣都與PC互聯網相差甚遠。不能照搬。例如傳統的展示廣告在移動互聯網正在面臨失效,因為用戶不點。

3、應用分發看上去是百度、360等公司新的營收模式,但不是新模式。實際上,如果應用分發依靠付費下載分成,又回到「賣軟件Copy」的「前互聯網時代」了,此時應用分發角色則提供交易場地和支付渠道,電商模式;App則趨向於下載免費,應用內收費。這意味著應用分發市場的模式又回到了廣告和增值。

4、電商趨勢一虛一實。數字內容的春天來了,虛擬產品的電商;頑固不化的線下實體的冬天來了,互聯網向線下滲透。

5、硬件復興。以小米為代表,互聯網與硬件結合的新模式。

6、不同模式的結合。「微信沃卡」標誌運營商的前向收費模式(包月、時長、流量)和互聯網三大模式存在結合的可能性。

可以發現,移動互聯網的商業模式依然離不開廣告、增值和電商三個大的模式。但並非照搬原有的模式。就算有創業移動互聯網產品有全新的模式,也很難突破巨頭。因此,如何讓原有的三大模式成功移植到移動互聯網,比「創新移動互聯網新模式」更加現實。

六、創業公司很難創造全新的模式進而顛覆傳統互聯網巨頭

小米算創業公司,小米未來如何發展還看不清楚。當前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增長的紅利,是小米可以從眾多終端博弈者中脫穎而出的土壤。小米的模式模仿自蘋果,也談不上新模式。如果拋卻小米的硬件不看,作為互聯網公司小米並無特別的模式。

其他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新秀創業公司,例如陌陌、唱吧、啪啪、3G門戶&Go桌面等暫時也沒有明確的商業化路線圖。根據互聯網的發展來看,找到一種適合公司或者產品的商業模式已經非常困難。如果想創新找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全新商業模式則比登天還難。

以UGC(用戶創造內容)為代表的WEB2.0概念出現時,有聲音說WEB2.0要顛覆WEB1.0。但WEB2.0並沒有「革命性」地改變什麼。老三大門戶依然挺立,新三大巨頭則在上演馬太效應的「強者愈強」。WEB2.0在中國的代表產品人人網、新浪微博等則陷入困境。前者市場和市值萎縮,後者則暫時放棄上市接受阿里投資,淪為阿里的打工仔。

正如吳軍博士在《浪潮之巔》的觀點,「所有 Web 2.0 的公司都沒有在真正意義上找到自己的商業模式,並最終將被能成功演變為 Web 2.0 的傳統互聯網 1.0 巨頭所超過。」

同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會顛覆PC互聯網,故沒有WEB3.0的說法,而是稱之為「後互聯網時代」或者「後PC時代」),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在無法尋找到獨有的、有效的的商業模式快速追上巨頭時,很可能會被巨頭超越。

各大巨頭已將重心偏移到了移動互聯網,對這個新大陸虎視眈眈。產品可以山寨,模式可以複製,移動互聯網公司的創業者要麼被其虐殺,要麼被其收編,被巨頭納入懷中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中國創業者的切實可行的夢想。

總結一下:①移動互聯網經過五年發展,盈利模式已經逐步清晰:依然離不開傳統互聯網廣告、增值和電商三大盈利模式。②移動互聯網會有互聯網和硬件的整合、多重營收模式的整合、線上和線下的結合。③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幾乎很難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突破巨頭,因為移動端商業化已經很難,而巨頭也已虎視眈眈。④能被巨頭收編是一個不錯的結局。不論是巨頭還是創業者的移動互聯網商業化,更需要解決的是原有商業模式的移植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920

【每日移動互聯網】搜狐新聞客戶端商業化路徑:入駐媒體獲廣告收入300萬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667.html

【導讀】華為盒子曝光,8月28日發佈,內置微信應用。Line發佈新平台Line商店,接入多種支付渠道。搜狐新聞客戶端商業化路徑,入駐媒體獲廣告收入300萬。視頻分享應用Vine應用8個月註冊用戶已達4000萬。獨立App應用商業化破局難,或將淪為巨頭「盤中菜」。

【行業動態】

1、北京首批官方打車軟件上線

昨天,北京市出租汽車統一電召平台首批手機叫車軟件上線試運行,包括易達、搖搖、嘀嘀、移步(原移建)四家叫車軟件將以官方身份上線。

記者從市交通委獲悉,為提升96106電召平台效率和乘客即時叫車成功率,手機叫車軟件將與統一電召平台對接。據介紹,首批上線的4款叫車軟件包括易達打車、嘀嘀打車、搖搖招車等最早進入北京市場的叫車軟件,為體現統一性,每款軟件在原名稱前加「96106」。

軟件本身綁定的電話召車平台不變,只是會統一上傳到96106平台上。

2、易信上市24小時用戶破百萬 月底或邁入千萬大關

從8月19日10點至20日10點,易信正式發佈24小時,用戶數量突破100萬!同時易信發佈首日即登上蘋果商店應用排行榜總榜第三、社交榜第一,超越微信、微博。

按照目前發展速度,預計本月底,易信用戶數有望邁入1000萬大關。

據瞭解,易信的同類產品微信達到1000萬用戶數,用時6個半月,近200天。如果易信在10天內達到這一數據,那麼新增用戶增速將是微信的20倍。

3、華為盒子曝光:8月28日發佈 內置微信應用

據內部人士透露,曾在今年CES展會上亮相的華為「電視盒子」將於8月28日與榮耀3共同發佈。此前,華為電商總裁徐昕泉微博曾傳出過類似信息,從曝光的諜照來看,華為盒子將於騰訊合作推出。我們可以看到電視屏幕上微信LOGO。據內部人士透露,華為盒子預裝微信應用,有望在遊戲方面與騰訊深度合作。

4、Line發佈新平台Line商店 接入多種支付渠道

今日,第二屆Line企業年會在日本東京召開。Line公佈了最新業績,並發布了新的平台服務Line商店,其中將接入多種支付渠道。

Line發佈的網頁端獨立銷售平台為Line Store。在這個網頁平台上,用戶將能使用多種付費渠道購買Line的付費服務,如表情貼圖等。其中涉及到的支付渠道包括信用卡、第三方支付服務Paypal、運營商和便利店銷售的預付費卡。

該服務首先在九月向日本和台灣地區用戶提供,然後再延伸到其它國家。

5、搜狐新聞客戶端商業化路徑:入駐媒體獲廣告收入300萬

據內部人士透露, 搜狐新聞客戶端已經悄然在商業化路徑上取得突破,僅入駐媒體《參考消息》就已獲得百萬級別的廣告收入。這一消息得到了《參考消息》新媒體負責人的證實。

知情人士透露,已經簽訂協議的廣告形式是在《參考消息》的刊物中投放品牌展現的廣告,廣告價格的衡量標準參考刊物的日活躍用戶、累積訂閱用戶,整個協議價格在百萬級別,具體數量可能達到300萬。

不過,對於搜狐新聞客戶端整體商業化路徑安排上,搜狐方面沒有表示明確看法,一位內部人士透露,「在具體的平台商業化上,公司管理層還沒有具體的安排,可以讓合作媒體先嘗試。

【行業數據】

8個月!視頻分享應用Vine應用註冊用戶已達4000萬

Twitter今天宣佈,Vine應用註冊用戶已經達4000萬,Vine是Twitter推出的6秒視頻分享應用。

1月,Vine登陸iOS,它可以讓智能手機用戶錄製小視頻。6月時Vine拓展到Android平板,當時有註冊用戶1300萬。

在Vine推出之後,Instagram也增加相似功能挑戰Vine。

【行業觀點】

獨立App應用商業化破局難 或將淪為巨頭「盤中菜」

以「陌陌」、「唱吧」等為代表的獨立App應用在經歷前期的粗放圈地發展後,迫於內部運營成本及外部競爭的壓力,開始將盈利問題提上了議程並探索商業化模式,它們自身產品的先天缺陷及不足也為其商業化的道路添加了阻礙。

以陌陌來說,前期主打基於地理位置的人際交往更多是停留在陌生人層面,由此引發了諸如信息洩露、詐騙財物、色情交易等不少社會問題,這也是陌陌屢遭詬病的主要原因。

隨著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在移動互聯領域的佈局,獨立App應用的生存空間被壓縮,它們沒有巨頭企業雄厚的資金支撐,同時在應用生態中各環節的互補導入作用也存在欠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找到差異化的發展路子,勢必難逃出局命運,或被巨頭整合併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938

自媒體如何走出商業困境:內容與商業化的矛盾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850.html

近年來,自媒體逐漸興起,許多媒體從業人員紛紛加入其中,並對其經營模式進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在此過程中,唱衰者有之,信心滿滿者亦有之—

資深媒體人羅振宇近日在網上發起會員募集活動,宣佈通過自媒體「羅輯思維」推出付費會員制。雖然此舉被稱為「史上最無理」,但6個小時內,5000個標價200元的「發起會員」和500個標價1200元的「鐵桿會員」全部售罄,募集金額達160萬元。

這次會員募集活動被認為是自媒體新商業模式的里程碑,迅即在業界受到廣泛關注,並引發了一場對自媒體商業化模式的討論。

自媒體平台崛起

自媒體的出現源自互聯網,個人通過博客、微博、微信公共賬號等平台發佈信息,涉及各個領域。其特點是發佈流程快、言論空間大、內容不受限制且具有個人風格,形式上以文字圖片為主,體裁可以是新聞、評論、小說,也有媒體人做出獨立APP應用的嘗試。

「微博是『廣場』,微信是『會所』。微博通過轉發和評論可做到即時新聞的橫向大範圍傳播,微信則更適合精準內容的點對點傳播,兩者各有千秋。」黑石網創始人劉瑞剛說。在他的牽頭下,黑石網這個自媒體小團隊彙集了一批門戶網站的科技記者,每天通過微博、微信等方式對互聯網的熱點事件進行點評。

劉瑞剛介紹說,自媒體並不是一個很新鮮的事物。早在10年前,當博客中國面世時,國內最早的自媒體—「名博」現象就已經應運而生。「其實形式非常類似,都是以個人的信息製造、觀點分享向受眾群體傳播信息。目前在網絡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自媒體,大多來自於最初階段那批堅持下來的名博。」

自媒體開始為外界所熟知,始於去年9月程苓峰在微信上開設的「云科技」走紅。2012年8月,曾擔任某門戶網站科技總監的程苓峰發微博稱將專職做自媒體。今年年初,他又宣佈,以自己為主筆的「云科技」推出微信廣告,報價為每天1萬元或是每3天5萬元,向中國乃至全球開售。此後不到2個月,他就做了10單生意,入賬13萬元。

對此,輿論嘩然,基於自媒體的盈利模式成為業內熱議的話題。「他就像是自媒體的標竿性人物。有了他的成功案例在前,許多樂觀者認為這條路前景已經可期。」一位IT觀察者說。

 

試水植入式廣告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看好程苓峰的模式。有質疑者認為,程苓峰的「銷售業績」更多源於第一塊試驗田帶來的聚光效應,以及他個人的人脈資源,並非可以推而廣之的可持續模式。

「程苓峰被業界稱為第一個出售廣告的自媒體人,並通過廣告實現了盈利。但像這樣的案例並不多見,因為它涉及兩個問題:一是自媒體提供的內容是否有『乾貨』,二是用戶的質量是否有價值。現在許多平台的粉絲數量可以造假,能否有精準高效的到達率十分關鍵。」這位IT觀察者評論道。

據瞭解,類似「云科技」這樣的自媒體,主要的客戶為IT企業,投放的廣告大多以夾帶內容的軟性文章為主。「做廣告,大家也是在挑。好比一個科技類的自媒體,雖然汽車廣告很賺錢,但它還是會登科技公司的廣告,因為廠商只會找與自身定位相符合的平台來做軟性植入。」劉瑞剛說。「一些有影響力的自媒體賬號,如果與企業或公關公司合作,寫一篇稿子很少有低於2000元的—顯然,這樣的收益比起傳統媒體給的稿酬更有吸引力。」

然而,也有不少業界人士質疑,廣告很可能會影響自媒體的獨立性。對此,武漢大學教授瀋陽表示,關鍵還在於把握植入廣告的度。

他以微博為例,介紹了一種非常典型的自媒體盈利模式—針對活動的軟文廣告。「一些『大號』收取了廣告費用後,會通過微博刊發對於該項活動的看法和評價。用戶是否反感某個廣告,在於它是否干擾了閱讀體驗。如果廣告插入用戶微博閱覽的時間軸,則會影響閱讀體驗;若是附在博文後,影響則不大。」

經營模式種種

除了廣告收入,業內專家表示,目前自媒體盈利的可能通道還有付費閱讀、收取會員費和贊助費、二次增值效益以及線下收益等。

知名IT評論家、上海交通大學教師魏武揮並不看好付費閱讀這種模式:「大概只有網絡小說可以付費閱讀,一般評論性的文章很少,因為從受眾角度來說,少看一篇並不會損失什麼,此外還要注意防盜版的問題。」

對於羅振宇推出的付費會員制,魏武揮認為「聽起來數字很嚇人」。「會員費其實是兩年,團隊大概有六七人左右,所以細細算來,這筆費用也不是特別龐大,況且他的模式很難複製。」

除了收取會員費,還可以收取贊助費。「這不是直接針對發表內容來收取,可能是自媒體人有了名氣之後,獲得的擴展性活動支持。比如某微博平台邀請網絡達人到某地區旅遊,途中他們需要發佈描述親身感受的博文,以獲得相應贊助費用。」瀋陽解釋說。

在瀋陽看來,所有盈利模式中,最高級的還是二次增值效益,即「通過自媒體平台銷售某些商品,實現自身的品牌增值,從而獲取用戶、廣告公司和活動贊助商經費之外的增值經濟效益」。

瀋陽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二次增值的過程中,如果一個人的真實粉絲在十萬級別,那麼他的收入達到一百萬沒有問題;如果真實粉絲是百萬級別,那麼收入達到一千萬沒有問題。擠掉網絡水軍、『殭屍粉』等泡沫,我們可以估算他的收入。」

此外,還有注意力和影響力變現帶來的線下收益,比如舉辦活動和講座等。這種方式在業界看來潛力很大,但也有人認為,自媒體只能是精英的商業化,線下活動需要自媒體人極強的素質與影響力。

內容、商業化矛盾

業內人士「簡六」曾撰文指出,由於提供「乾貨」速度快、寫作可以有鮮明的傾向性和態度、人際傳播力量更強、組織用戶渠道更容易等特點,自媒體具備速度、閱讀體驗、內容、信譽以及受眾五個方面的優勢。當然,自媒體同時也面臨量產水平、渠道能力和商業化能力偏弱的劣勢。

魏武揮認為,能否持續生產信息,是自媒體生存下來的根本問題。「內容供應和自媒體後台的生產機制有關係—一個人很難持續地頻繁供給好內容,這要求太高了。」

劉瑞剛也認為,自媒體首先要做內容,有了好的內容和影響力才能吸引用戶,並在這個基礎上考慮盈利模式。「程苓峰是個特例,他專職在做這件事情。實際上,80%以上的自媒體作者還有本職工作,只是拿業餘時間去做這件事。」

其實,所有自媒體都有不斷擴大影響力和傳播渠道的需求。「作為自媒體人,總是希望自己的傳播力是最廣的。他們現在提倡『全平台到達』,可能會同時考慮微博、微信、個人網站,或給門戶網站、自媒體聚合網站寫專欄,也包括自己研發APP應用。」瀋陽指出。

但是,內容和商業化之間存在著矛盾:一方面,沒有盈利支撐,自媒體難以做大,難以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商業價值轉換的實現又可能會逐漸消解自媒體的影響力。鑑於此,一些業界人士積極地為創新自媒體盈利模式提建議,比如綜合利用多種平台、嘗試內容分發和廣告投放、按文字收費等。但大家普遍表示,現階段更多地還是在嘗試,尋求平衡點。

看來,要想給自媒體找到一個清晰的商業模式,尚需時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25

【案例】休閒類手游商業化難?看《天天酷跑》怎麼做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02/56779.html    
騰訊移動遊戲平台的眾多遊戲應用中,《天天酷跑》所創造的成績一直在不斷刷新新的紀錄。
 
  作為國內第一款月收入破億的移動遊戲,就在半個月前新版發佈後,其遊戲的收入、在線用戶數和活躍率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里程碑數字。
 
  《天天酷跑》遊戲首席策劃師沈曉驊近日接受了騰訊科技專訪,他表示,這些數字目前還不方便公佈,但從用戶反饋和數據上看,的確大大超出了團隊的預期。
 
  總結遊戲成功背後的原因,沈曉驊介紹,微信和手機QQ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無論從遊戲發行還是導入海量玩家用戶關係鏈,社交元素對用戶在遊戲中的活躍度和留存率都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在移動遊戲產業發展的初期,當手機遊戲已經成為大眾化娛樂方式,擺在從業者面前的難題是,如何讓擁有大規模低付費用戶的休閒遊戲也能突破自己的商業化侷限,同時又必須降低用戶的流失度。
 
  從《天天酷跑》所擁有的過億用戶數來看,該遊戲已經成為了一款「全民級」遊戲。但付費用戶的比率其實非常低。對於團隊而言,如何平衡大眾免費用戶和小規模付費玩家之間對於遊戲的不同訴求,這就成為一個長期琢磨的問題。
 
  目前從新版發佈後的收入增長走勢來看,《天天酷跑》團隊似乎已經逐漸開始掌握背後的規律。

 
  同玩好友越活躍 用戶越不容易流失
 
  在總結玩家的遊戲特點時,沈曉驊介紹了一些有趣的現象。其中最明顯的一條,遊戲中的同玩好友越多、越活躍,該遊戲的用戶就越不容易流失。
 
  這就意味著遊戲必須照顧到大規模的免費玩家,如果這批基礎的用戶不夠活躍或者流失,付費用戶的培養也缺少有吸引力的遊戲環境。
 
  在提高免費玩家的活躍度和留存率方面,《天天酷跑》在各個階段都提供了各種方式。比如,遊戲中提供的金幣回報量高。
 
  擁有金幣是購買遊戲角色、寵物、坐騎和道具的前提條件。當免費用戶掌握基本的奔跑技巧後,其每局的成績所獲得的金幣回報如果比較高,玩家就並不會因為不付費就出現成績排名低的問題。遊戲的成就感不受損失,這也對遊戲的口碑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新版發佈後,當付費用戶的支出規模出現增長的同時,免費用戶的活躍也未受到影響,這也要部分歸功於「完成任務掙鑽石」的功能設計。此前,遊戲中的鑽石只能通過付費才能獲得,如今,免費玩家只要每天完成相應的任務,同樣也能獲得鑽石。
 
  由於新版中推出的新角色「音速小飛」和新坐騎「雷焰獅王」擁有不錯的吸引力,雖然其需要花費的金幣和鑽石較高,但付費玩家為了快速提高成績,付費的動力也會更大。
 
  玩家衝動消費背後的「外貌」需求
 
  當然,在用戶的付費特點分析上,沈曉驊發現了另一個有趣的特點,即玩家在選擇購買「坐騎」方面往往會被坐騎的外貌形象所吸引。以「雷焰獅王」為例,有不少購買的玩家表示,他們看中的是這個坐騎高大威猛的形象,至於坐騎的技能反倒不會優先考慮。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坐騎「冰原狼」身上,該坐騎從技能來看,其實對於成績的提升價值會低於「橙色之翼」。但從購買情況來看,反倒「冰原狼」的用戶群更大。這背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用戶會認為「冰原狼」外貌更有吸引力。
 
  這種購買行為和衝動消費背後的需求極為契合。在用戶的衝動消費過程中,商品外貌的影響的確會高於商品實際價值的判斷。
 
  為了提高用戶的活躍度,充分利用遊戲中的社交關係是不可忽視的一條。但如果僅僅是遊戲成績排名、成績分享或者互送紅心,這些對於用戶的刺激度也會慢慢減弱。為此,《天天酷跑》中另一值得關注的功能就是《天天酷報》。
 
  該功能的主要作用就是在玩家每天初次登錄時,向其展示昨天擁有出色表現的好友都做了什麼,這種隨機的報告通過有趣的展示一方面能激發用戶創造新成績的動力,更重要的是這種嘗試意味著不斷豐富用戶可以分享出去的信息。這些對於社交遊戲而言都極為關鍵。
 
  此外,對用戶的遊戲時間進行分析會發現,午休和臨睡前是大家玩《天天酷跑》的高峰時間。付費用戶大多集中在20多歲的年輕男性。雖然Android平台的用戶量更大,付費用戶數也更多,但iOS平台的用戶付費能力更高。
 
  未來計劃:推出PVP玩家對戰模式
 
  對於想要不斷提升遊戲新鮮感、放緩用戶流失速度的休閒遊戲而言,快速迭代並提供新的遊戲模式是同行的做法。
 
  新版發佈之後的《天天酷跑》在接下來的版本中會有哪些新的設計?沈曉驊透露,很重要的一個功能是引入PVP的玩家對戰模式。
 
  在玩家的PK模式中,遊戲將會超出已有的熟人社交,讓陌生人之間的遊戲比拚也逐漸融入。為了滿足各個技能層級的玩家都能在PK中擁有成就感,可能還將為不同的玩家設計不同的競技場。更重要的是,對戰模式所提供的獎勵也將會對提升遊戲成績有重要的幫助,這對玩家的吸引力或許會很高。
 
  在遊戲的角色設計方面,《天天酷跑》的遊戲角色主要來自騰訊琳瑯天上工作室推出的《槍神紀》中的人物原型。未來,遊戲角色也會不斷豐富,除了《槍神紀》,還將添加更多原創、甚至來自玩家自己設計的角色。
 
  《天天酷跑》背後的團隊成員也在不斷擴大。據沈曉驊介紹,天美藝遊目前是騰訊遊戲裡最年輕的工作室。在遊戲的開發中主要採取小團隊作戰的方式,以《天天酷跑》為例,其核心開發成員一開始只有十個人,目前正逐步增長到15個人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6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