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務農宣傳相片被揭造假官媒盜用他人舊照為習近平造神
1 :
GS(14)@2017-03-24 17:07:44■官媒涉冒用陝北知青勞動照造假。
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確立「習核心」後,喉舌媒體紛紛為習「造神」。《人民日報》竟用他人的歷史照片,當成習近平當年在陝西插隊照片大加宣傳,近日被知情者踢爆,指該圖片已在15年前出版的一本延安知青回憶錄出現,相中人是一位叫龐沄的北京知青,不知何故變了習近平。知情者慨嘆:「人還沒死絕呢,公然造假。」事件引網民熱議。
【《人民日報》造假】■月初刊出的圖片說明稱,這是習近平在梁家河勞動照。
本月初全國兩會召開前的3月2日,《人民日報》隆重推出短片「人民代表習近平」,首次使用一張宣稱是習近平40多年前在陝西延安梁家河插隊時,在田頭赤膊操作抽水泵的黑白資料照片,並指出:「這是習近平在梁家河參加勞動的照片,他正在操作柴油機抽水。延川縣委宣傳部供圖。」由於該照片以前從未被公開,不少讀者頗覺新奇。而照片的鄉土和勞動氣息,亦增加人們對習近平的好印象。
【原相曝光】■於15年前官方出版社出的回憶錄,清楚寫着相中人叫龐沄。
勞動氣息增對習好感
但有內地知情者近日在微信踢爆,指《人民日報》公然造假,相中人並非習近平,而是另一位與習同期在延安插隊的北京青年龐沄。知情者同時貼出一組照片,是內地2002年出版、由龐沄參與編著的回憶錄《守望記憶/中國知青民間備忘文本》所刊,書中該照片旁邊白紙黑字印着「龐沄在用柴油機泵水澆地龐沄供圖」。照片中的龐沄,樣子頗似習近平當年,沒想到15年後,龐沄真的「被變成」習近平!這名知情者在微信稱:「人還沒死絕呢,公然造假。這個龐沄是我校(北京101中學)老初一的同學呀!」《蘋果》記者昨網上搜索這本書,發現是工人出版社2002年出版,當時習近平剛從福建調浙江任書記,知名度不高。本報搜索還得悉,該書著者王子冀、龐沄,都是當年在延安插隊的知青。龐沄1952年生於北京,清華附中初68屆畢業。1969年赴延安延川縣關莊公社插隊(習近平在延川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1978年考上北京科技大學。他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任副教授。除編寫科技著作,還曾主編《守望記憶》等書,也是20集電視連續劇《回首黃土地》的策劃及責任編輯。
網民嘆當事人不敢正名
資料顯示,《守望記憶》以圖文並茂形式,記錄90多名北京知青40多年前,在陝北高原貧窮、蒙昧、嚴酷的生態中勞動和生活歷史。龐沄「變成」習近平引起熱議,人們感慨官媒「無恥」,也慨嘆當事人不敢出來闢謠正名,「看來,被當成當今聖上,也是一大幸事啊」!微信/《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24/19968095
朝中社斥中共忘恩負義官媒還擊「金日成發動韓戰拖累中國」
1 :
GS(14)@2017-05-07 15:26:19■金正恩與習近平二人上台至今未有互訪,平壤更譏諷北京對美卑躬屈膝。
隨着國際社會對北韓的壓力日增,北京與平壤反目也公開化。朝中社日前發文,罕見公開點名歷數北京「忘恩負義」的種種行為;中共《人民日報》海外版微信公號「俠客島」挺身還擊,前日刊文痛斥平壤要與全世界為敵;更首度坦承韓戰是北韓領導人金日成發動的,把中國拖下水,並付出幾十萬條生命代價,「朝鮮的任性妄為使中國至今仍承擔後果」。官媒異於官方的表述震驚外界,但該文昨迅速被刪除。
■上世紀50年代,毛澤東(右)宴請到訪的金日成。
「如果不是金日成要統一半島,半島怎麼會爆發戰爭?」俠客島這篇題為「朝中社,你批評中國的言論很無理」文章直言,中國被迫捲入韓戰,付出了幾十萬人的生命,「引發了中美長達20年的對抗,甚至使兩岸問題擱置至今,中國承擔了朝鮮當年『任性』與妄動的大部份成本。」這一被內地網民形容為「驚天動地」的表述,等於承認67年前爆發的韓戰,北韓是侵略者,中國是被拖累的。
官媒認「抗美援朝」欠正義
文章痛批在平壤意念中,北韓在反美一線,維護了中國安全,所以中國應支持和滿足其所有要求,應感激北韓;「這完全是對中朝關係的顛倒」;現在北韓以核武器為界線,反對朝核的就是敵人,支持的就是朋友。「從這個角度說,朝鮮已沒有朋友,為了核武與全世界為敵」。這是北京平壤因朝核問題反目後,中共官媒最為震撼的一次反擊,且首次公開承認「抗美援朝」缺乏正義性,因戰爭是北韓發動。文章一出網民紛紛轉發,視之為中共要切割中朝關係歷史包袱,重新界定雙邊關係。有觀察人士指,《人民日報》把抗美援朝真相說出來,「其實我們早就知道了,但從官媒口中說出,還是感動得熱淚盈眶」!有網民寫道:「幾十年了,我們就等待官方承認抗美援朝錯誤;今天終於等到了。幾十萬志願軍的血白流了;我們錯過了解放台灣良機。這個責任朝鮮應該承擔,毛澤東及當年的決策者更應該承擔。感謝《人民日報》道出了歷史真相!」而朝中社批中檄文《不要再做動搖朝中關係基礎的魯莽言行》更震撼內地。社評力數中國種種「罪行」,包括東北是北韓的;中國歷史上從半島掠奪大量資源包括美女;是偉大金日成將軍帶北韓人民幫中國趕走日本人;半島一直保護中國東北不被美國入侵;中國抗美援朝是中美在他們的領土上打仗;譏諷北京對美國卑躬屈膝,換來卻是在南韓部署薩德,實在是一個「愚蠢巨人大笑話」!《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07/20013423
特朗普晤俄外長獨邀俄官媒拍攝
1 :
GS(14)@2017-05-13 01:56:13美國總統特朗普前日在白宮會見到訪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沒讓美國記者進入橢圓形辦公室採訪,卻偏偏讓俄羅斯國營媒體的攝影記者入內拍照(圖),做法廣受質疑,有官員認為對方可能有竊聽或偷錄裝置,帶來安全隱患。
白宮晤俄外長屬少見禮遇
雖然總統在白宮接見別國外長雖非首次,但屬少見禮遇,加上科米前一日才被革職,兩人這次會面特別受矚目。白宮未有讓美國記者進入採訪,但記者其後發現,俄羅斯國營塔斯社(TASS)在網上公開會面照片。而照片內除了特朗普和拉夫羅夫外,還有前國安顧問弗林「通俄」風波主角、俄羅斯駐美大使基斯利亞克。事件引起外界譁然,擔心此舉很可能導致機密外洩。中央情報局前副局長科恩更形容,讓俄羅斯記者進入橢圓形辦公室採訪並非一個尋常的決定。白宮官員否認做法有危險,強調任何人進入白宮前必會經過嚴格安檢,該記者「也要和其他美國記者一樣接受檢查」。然而有前情報官員透露,白宮的安檢設備不一定檢測得到某些複雜的裝置。至於俄方只表示該人是拉夫羅夫的官方攝影記者,未提及其他詳情。自俄羅斯被指干預去年美國大選後,外界一直關注特朗普政府與俄羅斯的關係,今次事件勢令嫌疑升溫。不過拉夫羅夫未有正面回應科米被炒事件,又重申無證據顯示俄羅斯入侵民主黨的電郵。美國《華盛頓郵報》/ThinkProgress網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2/20018922
國產《深夜食堂》收視插水官媒斥疏離造作
1 :
GS(14)@2017-06-18 11:17:57日本經典漫畫《深夜食堂》在兩岸三地大受歡迎,內地分杯羹近日推播國產版《深夜食堂》,但播放至今劣評如潮。該劇被批劇情照搬日版之餘,還出現不少植入式廣告、演員演技浮誇、劇中美食變成劣食即食麵。劇集推出後口碑與收視紛紛插水,就連官方《人民日報》昨日也狠批該劇給人「疏離感和造作感」。
日漫《深夜食堂》以東京深夜為背景,故事講述老闆經營的小食堂,透過菜式帶出客人背後的故事,又以食物和人情味打動人心,日劇第四季已經在去年播映。國產版《深夜食堂》由內地男星黃磊飾演食堂老闆,劇組原意是想「打造專屬華人的市井溫情」的故事,起初讓劇迷懷有期待。但國產版上周一(12日)首播後卻遭排山倒海的劣評,影視網站豆瓣網給予2.3分(滿分10分)低分,北京衞視的收視率為0.653%,浙江衞視僅為0.48%。網民發文狂插該劇,場景同樣是居酒屋,黃磊一身和服,連臉上的疤痕、內心獨白的語氣都照搬日版。不同的是老闆居然以即食麵替換原著中的茶泡飯,只見他出入廚房,撕開一碗碗即食麵煮給客人。網民批評,即食麵不能代表中國美食,也毫無中國特色,誰會在晚上出去吃即食麵?
充斥即食麵酸菜廣告
也有網民批評,該劇人物設定不符國情,「愛買名牌包的女士會到你這來吃酸菜泡麵?女博士會每天凌晨來你這費這麼長時間吃泡麵?」國產版《深夜食堂》另一致命傷是,劇集出現大量植入性廣告,畫面到處有即食麵、酸菜、果酒等商品,商業味濃厚。此外,演員也被網友力數演技浮誇、粗糙,難以呈現原本希望的暖心暖胃的情味。《人民日報》昨刊文批評,劇中人是「中國人臉孔」,人物造型和場景佈置卻是日系風,「一種交織於國內與國外『夾生』的困惑不由在觀眾心中滋長,疏離感便自然呈現」。此外,女演員吳昕演技被認為浮誇,讓人感到造作。文章指,這種疏離感和造作感是不少大陸國產劇的通病。人民網/新浪微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8/20059960
中國首艘萬噸級驅逐艦下水官媒高調吹捧外界憂與美軍備競賽
1 :
GS(14)@2017-07-01 09:53:30備受美日等國關注的中國最新型萬噸級驅逐艦(055型)昨日下水,當局舉行隆重的下水儀式。該艦是中國海軍至今最大型和最先進的導彈驅逐艦,具很強的防空、反艦作戰能力,官媒譽之堪可媲美美國正在建造的第三代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是中國海軍實現「戰略轉型發展、走向深海大洋的標誌性戰艦」。外界憂慮中美兩大國之角逐,將世界拖入新的軍備競賽。新驅逐艦下水儀式昨早在上海江南造船廠舉行。今次儀式異常高調,軍方及中央級官媒幾乎傾巢而出進行現場直播報道,軍方專家也現身電視評頭論足,對驅逐艦讚譽有加,輿論熱度直逼前不久同在上海的國產航母001A的儀式。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長張又俠上將、海軍司令沈金龍、上海市長應勇等,以及幾百海軍及船廠員工出席儀式。
造價68億 料明年服役
隨着國歌聲及升國旗,張又俠舉刀剪綵後進行了「擲瓶禮」,一瓶香檳酒在艦艏摔碎,綵帶從兩舷噴射而出,驅逐艦鳴響汽笛在拖曳牽引下緩緩移上浮箱後下水,宣告這艘耗時兩年多、花費約50到60億人民幣(約58億至68億港元)的中國最先進萬噸級軍艦,正式下水;據悉,該艦將於2018年服役加入海軍,可能成為海軍航母編隊的成員之一。中共海軍專家張軍社指,該艦與以往驅逐艦相比主要有三大特點:一是噸位大。過去自造驅逐艦都在萬噸以下,該艦是第一次擁有萬噸級驅逐艦,體現中國在大型艦艇總體設計技術突破;二是訊息化水平高。該艦的偵察、預警能力都有很大提高,有力提升海上防禦力。三是火力更強。該艦攜帶導彈比之前驅逐艦更多,在防空反導、對海攻擊反潛等能力更強。
保護航母 配巡航導彈
據透露,該艦戰力極強,其中垂直導彈發射單元達96至128個,更重要是這些發射井兼容不同型號的新導彈。隨艦裝備有長劍10巡航導彈、鷹擊12、鷹擊18、鷹擊83反艦導彈、海紅旗9、海紅旗16防空導彈。值得一提是,這是中國水面軍艦首次安裝巡航導彈,換言之,驅逐艦可遠距離攻擊任何目標。長劍10巡航導彈有效射程達2,000公里。內地消息人士透露,驅逐艦昨日下水後將進行組裝,預計在明年移交海軍服役。而除了首艦,軍方已經同時開始建造另外3艘同級艦,其中2號艦、3號艦在上海,4號艦在大連造船廠。預計該系列軍艦共有12艘。軍事專家指,055型驅逐艦未來主要配備航母編隊,作為航母的「保護神」。央廣網/新浪軍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29/20072579
官媒反擊郭文貴 稱姚慶非王岐山親屬
1 :
GS(14)@2017-07-29 03:23:41流亡美國的中國富豪郭文貴,聲言昨晚9時在Twitter上再爆中共高層「猛料」。就在郭擬再爆料前夕,中共喉舌《環球時報》昨日下午突然發文,稱此前郭爆料主要對象之一的姚慶接受其專訪,務求撇清郭指他是「某領導人親屬」的說法。但報道沒有附設姚的照片,故此「姚慶」是否彼「姚慶」?令人質疑。郭文貴連月爆料指,現任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外姪、前政治局常委姚依林孫子姚慶,現為「吉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總經理,姚並涉作為王的「白手套」代持多家企業股份,郭指「中國多家不良資產處理公司都是姚慶家的」,本月17日郭更指姚控制的現金達1,600億美元(約1.25萬億港元)。
郭:此姚非彼姚
隨着涉十九大的北戴河會議在7月底、8月召開,官方開始頻頻出擊為王岐山護航。《環時》昨突然發佈題為《被指『是領導人親屬』,重磅人物現身擊碎郭文貴謠言》文章,稱記者於昨親身採訪了位於上海黃浦區的吉艾公司總經理姚慶。報道指姚「在面對記者時非常坦然」,他稱「郭文貴的謠言已經嚴重影響了我的生活」,並引姚稱,自郭爆料後公司收到很多股民和投資者詢問爆料內容,他並強調自己是「上海南匯人,1996年考上華東政法大學前,一直生活在南匯的農村。2004年他與其朋友合夥創業,專門從事企業徵信服務,再先後受聘於上海多家民營企業擔任負責人」。報道又引吉艾員工「佐證」,稱「姚總」是「窮孩子出身,後來考上大學,當過學生會主席,靠自己的奮鬥一步步打拼上來」,對姚突然成「網紅」,「感到很好笑也很荒唐」。姚反覆強調自己的法律專業背景,又稱郭「完全是信口雌黃,他將保留進一步採取法律措施維護自身權益、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值得注意是,《環時》的專訪內容只有文字而並無相關相片和影片。郭文貴昨晚稱,《環時》所採訪的所謂姚慶,並非他指是王親屬的那個姚慶。《環球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27/20102756
官媒再撐增加人幣匯率彈性
1 :
GS(14)@2017-08-02 05:44:06【明報專訊】昨日再有官媒撐人民幣擴大彈性,《中國證券報》刊登文章指出,雖然央行採取了措施維護匯率穩定,不過匯率市場化的改革方向沒有改變。目前的定價機制和其他措施都是過渡階段的暫時手段,都是為市場適應匯率彈性的增加爭取時間。
稱目前定價機制僅過渡手段
今年人民幣打破單邊貶值預期,並兌美元小幅升值,從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來看,人民幣波動幅度依然較小,升跌幅度大於千分之三的只有11天,僅佔總交易日數的9%。雖然現時美元疲弱,中國經濟企穩,但下半年經濟依然有下行壓力,貶值壓力仍然存在,所以短期內是人民幣匯率增強彈性的好時機。
另外,人民幣中間價昨天升至6.7148,比上個交易日上升135點子(1元等如10,000點子),創去年9月以來的高位。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累積升3.53%。截至昨晚9時30分,在岸人民幣和離岸人民幣分別報6.7197和6.7262,分別創去年9月和10月以來新高。美匯指數則報92.95,創2015年3月以來新低。
信銀:美收緊貨幣 人幣有貶壓
信銀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認為,人民幣兌美元走強,是因為美國經濟走弱,而中國經濟增長高於預期。他預料下半年美元前景依然暗淡,加息預期由「加多少次」變成「加或不加」的問題,如果加息一次,至年底人民幣還會微跌至6.8,但若不加息則會升上6.6水平。他又認為下半年加大匯率彈性的機會不大,因為聯儲局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美國仍可能在明年加息,人民幣仍有貶值壓力,現時並非加大彈性的好時機。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770&issue=20170802
官媒:美國打不起對華貿易戰
1 :
GS(14)@2017-08-19 19:07:10【本報訊】官媒《人民日報》以「對華貿易戰,美國打不贏更打不起」為題刊出文章,指美國可能對華發起「301調查」,具有極強的單邊主義色彩,潛台詞是有可能將中國的貿易行為視作「非公平」與「不合理」,從而對中國實施徵稅、限制進口等單邊貿易制裁。文章指,在中美經貿關係裏中方態度積極,進步和成效有目共睹,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認可。對於知識產權保護,中方一直高度重視,持續完善立法,不斷加強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力度,積極開展知識產權國際合作和交流。文章並引述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分析稱,如果中美爆發貿易戰,中國手中的「武器」也很有分量。即使中國僅以限制進口美國飛機和大豆回敬美國,後果也將是「破壞性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中國是美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三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美國出口的26%的波音飛機、56%的大豆、16%的汽車、15%的集成電路目的地是中國。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指,指若美方不顧事實、不尊重多邊貿易規則而採取損害雙方經貿關系的舉動,中方絕不會坐視,必將採取所有適當措施。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819/20125841
官媒指具避險功能 人幣午後大升
1 :
GS(14)@2017-09-10 15:43:36【明報專訊】近月朝鮮局勢進一步緊張,有分析指資金流入人民幣避險,人民日報旗下《證券時報》昨更在頭版刊登文章,指人民幣已經具備一定的避險貨幣特徵,主導市場近期至未來一段時間走勢;在岸人民幣昨日一度大升近300點子(1萬點子相當於1元),過去1個月累計上升2.74%,相對其他傳統避險貨幣,日圓僅升值1.93%,瑞士法郎升值1.85%,升幅均比人民幣小。
中間價連升8日 報6.5311
人民幣中間價升勢長驅直進,人民銀行昨公布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上調59點報6.5311,連續第8日上升,再創去年5月以來高位。在岸人民幣昨日早市延續前日回調格局,不過下午3時歐洲開市後急升,最多上漲284點子報5.8191,創近21個月新高;離岸人民幣昨日則先跌後升。
截至晚上9時,在岸人民幣報6.5240,升148點子;離岸人民幣報6.5385;升23點子;美匯指數報92.234點,跌0.014點。
文章表示,要成為避險貨幣,一般需要貨幣政策獨立、離岸在岸資本市場深度足夠、資本管制相對寬鬆靈活等,與經濟基本面的關聯度反而不大。
人民幣帶有一定避險貨幣特徵,關鍵是人民幣匯率在2015年形成時以自身經濟周期定價,機制跟經濟周期相互融合的共振效應逐步顯現。
另外,獨立匯率政策相當重要,在歐債危機時,歐元區國家因貨幣統一而失去通過匯率調節外部失衡能力,投資者寧願持有負利率的瑞士法郎。
稱債券通提升人幣海外接受程度
文章又稱,債券通開通對外開放了近70萬億元人民幣的境內債券市場,海外投資者有穩定投資渠道,長遠提升人民幣在海外市場的接受程度,如果全球市場出現極端波動,持有人民幣可選擇更多資產。文章認為,以上因素是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走勢逆轉的重要基礎。
分析:人幣企穩 助遏資本外流
人民幣今年累升近6%,國家外匯管理局原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訪問時稱,現階段人民幣匯率企穩,有助抑制恐慌資本外流,改變市場對人民幣單邊貶值預期,外匯儲備止跌回升改善外匯佔款跌勢,擴大了國內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
對於匯率機制改革,管濤認為在形勢好時改革的風險相對小。人民幣參考籃子貨幣調節,只是從有管理浮動到自由浮動的過渡階段,早前優化報價機制為了引導市場更多關注多邊匯率和宏觀經濟基本面變化。他相信報價規則最終必將消失,因為匯率調控是為熨平匯率過度和異常波動,而非給市場一個選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876&issue=2017090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