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股災教訓官民 左丁山

2008-10-13  AppleDaily

環 球股災,散戶股民好容易變成住在「機構內」的投資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或跳出視窗(jump out of windows),眼白白睇住自己啲現金流入坑渠,對住經紀(broker)講一句:「I am broke(我冇錢咯)。」經紀回應話:「最衰係誤信信貸評級公司,Standard & Poor makes you poor(標準普爾令你窮)!」算了吧,走入大熊當道嘅「注意熊出沒世界」,成為大熊點心便是。想想一九七四年,唔少股民入咗青山或者跳樓,歷史不過重演 而已。

見到國情專家L,問一聲:「國家坐擁一萬七千億美元外滙儲備,美國愁對十萬二千億美元國債,點解祖國唔出面救市,救吓A股、H股,順便救埋港股?」

專 家L話:「你有所不知,中央去年嘅政策係『教育股民』,今年嘅政策係『教訓官民』,明白未?」唔明噃,願聞其詳。專家L再解釋:「中央認為中國中產階級仍 然係少數,咁多中產熱衷炒股,必須教訓吓,等將來更多中國人富裕起來之後,唔會盲目炒股。況且炒股熱火會成為官商勾結、洗錢、貪污工具,高官識貪,芝麻官 識搶,A股大地震之後,呢排貪官先知道洗錢不成反遭套牢,慘過遊刑也。」

咁有深度嘅解釋,仍然難明。難道中央置股民於不 顧?專家L話:「中國股民大部份係將餘錢炒股買股而已,佢哋唔怕套牢嘅。短炒變長揸,一樣得,唔會死得人。但另外一批投機人士裏通外國,與外國資金合作, 引外資入中國,開人頭戶口炒股,佢哋套牢咗就會令啲外資慘受教訓。問佢哋以後敢唔敢再搞中國?」因有外滙管制,外資經非正式渠道入咗大陸,放在股票上,成 為「非流動資產」,適逢祖家要撲水應急,確實焦急到死,飽受中國式教訓。專家L話中國唔會輕易幫美國脫險嘅,幕後要傾妥好多條件至得,譬如中海油以前要買 UNICO,美國國會多多事幹,阻住唔畀買,現在仲唔趁機講明,以後中國要買邊一間美國公司,美國唔好再次阿支阿左!但又適逢喬治布殊已係全跛鴨,冇資格 應承中國任何條件,等到奧巴馬上台先至算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4

唐榮官民鬥法獨家幕後 董座當籌碼 林義守要「唐」吃?

2010-9-20 TWM




唐榮新董座人事案在大股東義联集團董事長林義守杯葛下二度流產,據了解,這一場董座人選之爭將在九月底落幕,在這一波三折的背後,有何玄機?

撰文‧吳美慧

唐榮大股東義联集團與工會意見不合,以致原訂在八月底出爐的新董座人選迄今仍然難產,人選談判的層級也從國營會拉高到經濟部和行政院。

據了解,這一場董座人選之爭將在九月底落幕,經濟部派任的蔣士宜仍會依照原訂計畫擔任董事長,只是一波三折的背後,有何玄機?

唐榮董座人事爭議越演越烈,早在八月二十六日唐榮召開董事會前夕,經濟部國營會副主委陳昭義帶著行政院剛批示的董座人選,到高雄向義联集團董事長林義守溝通,只是陳昭義的層級不夠高,讓他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當天,林義守直接給陳昭義釘子碰,表明「不贊同中鋼派來的人選」、「不會出席董事會」,陳昭義一聽傻眼,清楚知道二十六日的董事會肯定流會。林義守杯葛的理由,包括對唐榮的營運績效不佳、對工會不滿,其實,這都只是表面上的理由。

背後的關鍵是,林義守想要拿下唐榮,讓旗下不鏽鋼廠燁聯可以和唐榮結盟,成為台灣不鏽鋼霸主。去年,他向公平會申請的結合案被打回票,向行政院提請的訴願也被駁回,讓他的不鏽鋼霸主大夢因此破滅,他索性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向政府高層官員施壓。

去年,唐榮董監事改選,義联集團拿下三席董事與兩席獨立董事,這一役讓義联集團成為唐榮的大股東,並與官股形成五席對六席的局面。對林義守來說,這只是第一步,擁有超過半數持股,讓唐榮成為旗下成員,才是他的終極目標。

他 認為,在不鏽鋼領域,他的經營績效可圈可點,台灣的燁聯以及大陸的聯眾鋼廠,營運績效比大陸最大的不鏽鋼廠太鋼還好,有這樣的成績,卻還要讓不擅長不鏽鋼 的中鋼派員來領導唐榮,他難以接受。加上過於強勢的工會,不僅「逼走」前任董事長吳豐盛,還要「點名」董座人選,也是他入主唐榮的重大阻礙。

所 以,此次董座人選難產,只是林義守要「唐」吃的前奏曲,把對口層級從國營會拉高到經濟部和行政院,他才有與高層談判與對話的籌碼。他很清楚,已經流會兩次 的董事會,若再流會第三次,義联集團與他個人的形象將會受損。「我怎麼可能跟官方鬥」,知情人士分析,表面上他會同意行政院派任的人選,讓蔣士宜經過波折 後,當上董事長,等到五都選舉過後,林義守再開始要糖吃。至於會要到怎樣的糖?選舉後將陸續揭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34

有自由化當基礎 課「用電奢侈稅」 首爾官民聯手 「減掉一座核電廠」

2015-01-26  TCW
 
 

 

反核運動只能遊行、抗議?首爾市民可不這麼認為。利用公民社會的熱情,首爾市致力「減」掉一座核電廠!在「反核市長」朴元淳的大力推動下,僅花兩年就減了九十六億度電,相當於台灣核一廠一年所生產的電力。

撰文‧何欣潔

除了隨手關燈、少開冷氣的個人行動之外,台灣反核者的日常生活似乎有些孤單、無力。政府更暗示民眾該在「重啟核四」或「核一延役」間二選一,持續宣導「反核將影響經濟發展」,讓非核家園的夢想與經濟成長的目標相對立。

在離台灣不遠的南韓首爾,卻有截然不同光景:反核運動沒有「打持久戰」的疲憊,顯得朝氣蓬勃。許多反核市民大聲喊出「我們減掉了一座核電廠」、「人民就是發電廠!」首爾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經濟高度發展的南韓其實是核電大國。全國共有四座核能發電廠、二十三個反應爐正在運作,核電發電量占總電量的三一%,比台灣一九%的核電比率還高,而首爾的能源使用量便占全國用電量的七.五%。換言之,如果身為首都的首爾,用電量持續增長,新核電廠的興建,恐怕難以避免。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自二○一二年開始,首爾在新任市長朴元淳與各界專家、市民團體的協力推動下,展開「減掉一座核電廠」運動(One Less Nuclear Power Plant),目標是在一四年年底前以改變市民生活方式、制訂節能建築標準、廣設太陽能發電板、改善建築能源使用效率、全面更換LED燈具等方式,減少一座核電廠的能源使用量,並增加首爾的城市能源自給率,防止核電廠持續擴張。

過了兩年,首爾減核成績斐然。來自居民各式各樣的省電計畫、加上再生能源裝置,讓首爾總共減了九十六億度電,相當於台灣核一廠一年所生產的電力。

一四年九月二十二日,朴元淳在美國最大的部落格網站《哈芬登郵報》(Huffington Post)上,親自撰文向全世界宣布:首爾「減掉一座核電廠」運動,提前半年達成目標,在一四年六月減少兩百萬噸油當量(相當於九十六億度電)的能源使用,並擁有八%的自給電力:朴元淳更發下豪語,要在二○二○年前,達成電力自給率二○%的目標。

這在短短兩年內達成的成就,靈魂人物正是出身反核運動的律師市長朴元淳。他大刀闊斧,除了「節流」之外,更發揮創意「開源」、推廣微型發電裝置,帶動超過一百七十萬市民,創造首爾的能源奇蹟。

老農自焚、核廠弊案

激勵首爾人積極參與節能

「這是我們參與反核運動、面對能源危機與氣候變遷的方式。」朴元淳驕傲地寫道:「首爾人(Seoulites)邀請全世界的公民一起加入我們。」Seoulites,並不只直譯成首爾市民,更蘊含市民對這座城市的歸屬與連帶,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祕書長洪申翰觀察:「這場運動,增加了首爾市民的城市光榮感。」每個國家都想推動節能政策,首爾表現突出的關鍵是什麼?「減掉一座核電廠」執行委員、首爾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尹順真說:「讓市民熱情、廣泛地參與,是最重要的關鍵。」尹順真拿出電腦,秀出韓國電力公司電塔預定地—密陽農民的抗爭照片,「鐵塔很大,農民很渺小。」小蝦米挑戰大鯨魚的「密陽反電塔」運動持續八年,甚至有老農因此自焚。讓許多人開始反省:為何首爾人用的電卻由偏鄉承受發電成本?成為市民熱烈參與「減核」的動力。

除了密陽反電塔運動影響,南韓核電廠在一二年爆發弊案,兩千多份安全文件造假,涉案官員、電力公司員工超過百名,被喻為「核電黑手黨」,讓民眾對核電廠失去信任。一一年夏天因氣溫過高而導致大停電,也讓南韓養成必須節能、面對能源問題的危機意識。

然而,尹順真特別強調,南韓中央政府仍是「擁核」派,推動節能政策只是在新電廠完工前的權宜之計。「首爾的政策與中央不同,他們仍打算興建核電廠,我們是基於反核的理念來進行,做得比中央更多。」

行動一:組市民議會

市民參與政策,提高認同感為了減核行動,首爾組成「市民議會」,在推廣總部(promotion headquarter)中納入德高望重的意見領袖,促進社會溝通;執行委員會則囊括專業教授、綠能產業人士、首爾市府局處首長;當然,最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成員,就是首爾市的社區草根組織。

「讓市民感受到自己也是能源政策推動者,而非只是被動地配合。」尹順真說。

社運出身的朴元淳,不但親自出席會議,與市民雙向溝通計畫的執行細節,更將各領域的專業、行動者都納入計畫中,確保社會力量被徹底動員。

將枯燥的節能觀念,編成可愛的小故事、漫畫,成功擄獲市民的心。社區裡設置「節能超市」,可購買省電裝置、交換省電心得、體驗「腳踏車發電」設施;圖書館也舉辦省電比賽,表揚「最會省電的家庭」。甚至有公寓大廈決議,將省下的電費給管理員加薪,讓反核不僅是中產階級擔心自身安危、財產被核災「歸零」的運動,也成為解決貧窮問題的方案之一。

行動二:處罰浪費

商店開冷氣不關門,開罰除了以「胡蘿蔔」鼓勵市民省電,首爾市府也祭出「棒子」,處罰民眾漫不經心的耗電行為。韓國月用五百度以上的第六級用電大戶,電費是第一級電費(月用一百度)價格的十一.六倍,更針對用電量超出一三五○度以上的用電消費者加收超額電費,並另外徵收電費「附加捐」,造成類似奢侈稅的效果。市區商店開冷氣未關閉大門,將被處以五十萬到三百萬韓元罰款。

平均氣溫低於台灣的首爾,甚至要求公務員在不影響形象的範圍內,在夏季穿著短褲上班,市長朴元淳更親自穿著短袖襯衫與深藍色短褲走秀、受訪,帶領市府官員減少空調需求。在各級學校推動「能源警衛」措施,從市府做起,在午休時間強制關閉電燈,並拔掉未使用的用電設備插頭。

行動三:獎勵裝設太陽能板不只補助租金,還能減電費為了讓市民更有動力裝設太陽能板,首爾市政府畫出太陽能地圖(solar map),貼心地計算好每戶屋頂的太陽能發電潛力。只要上網輸入地址,就能計算裝太陽能板的發電功率,地圖則按照日照劃分顏色,紅色最具潛力,橙色、黃色次之,查詢一目了然。

韓國經濟部原有推動太陽能板出租的政策,但裝設經費仍然相對昂貴,首爾市政府便提供補助,降低租金,更鼓勵市民合租太陽能板,也為公寓大廈提供六種不同設計的「迷你款」,可裝在牆面、防盜鋁窗外吸收陽光,讓住戶自由選擇。

在補助之外,更重要的是提供電價減免的誘因,讓用電大戶也一起配合太陽能發電政策。尹順真解釋,「如果你是用電第六級的用戶,參與了太陽能板裝設計畫,我們會將你的電費費率調降到第五級。」活用「電費級距」當作政策工具,提供誘因讓用電大戶配合裝設太陽能板,是政策成功的關鍵。

相較之下,台灣的「陽光屋頂百萬座」政策,不但少了太陽能地圖輔助,也未提供公寓大廈個別住戶的解決方案,顯得十分陽春。同樣上路兩年,台灣全國太陽能發電功率僅五五○百萬瓦(MW),首爾一座城市發電便達二九○MW,且台灣囿於《電業法》規定,太陽能板所發電力,一律輸回台電再統一配送,距離首爾自給自足的境界,相去甚遠。

為了開源,除了太陽能板外,首爾無所不用其極。連清溪川旁都出現微型「水力手機充電站」,讓市民一邊戲水,一邊利用潺潺溪水發出的電力充飽3C用品電力,還意外成為觀光景點,「自己的電自己發」成為最夯的全民運動。

首爾模式振奮人心,環團邀請尹順真拜會雙北與高雄等直轄市首長,希望台灣也能向首爾學習。新北市副市長陳伸賢表示,受尹順真的熱情感染,馬上指示在一個月內成立跨局處的委員會,廣邀公民團體,向首爾模式學習,「首爾政策比較有整體性,這部分我們真的輸人家。」「台灣有條件做得比首爾更好。」洪申翰分析,與首爾類似,台灣貢寮、苑裡同樣有因興建電廠而犧牲農漁民權益的前例,核四廠興建過程中爆發連串弊案,許多民眾也早有強烈的反核意識,「在如此廢核民意下,若縣市首長下定決心、向首爾經驗看齊,減掉一座核電廠,完全是有可能的!」全城動起來,首爾2年發出96億度電—首爾2012年啟動「減掉一座核電廠」成果省電+民間發電:96億度(相當於台灣核一廠一年所生產的電力)首爾能源自給率:2.95%提升到8 % 市民參與:50萬人提升到170萬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276

當前考驗》一句「我們做得到」,官民百日大作戰 最大難民營現場 看梅克爾理想與務實的拔河

2015-01-04  TCW

三個多月前,梅克爾(Angela Merkel)看似熱血的突然宣布對難民大開放,舉世震撼,更有許多德人認為她瘋了。但一百天後,整體情況並未失控,德國各界因為她的決定而動員起來,短時間內安置了五十多萬名難民,比去年一整年還多一倍。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當難民數量是過去十倍……先挪出軍營安置,再由民間接手

在中東近年戰火下,越來越多難民湧入歐洲,但大多滯留在東南歐等邊境。二○一四年,向德國申請政治庇護的難民約十七萬人,已較前一年增加六成,二○一五年更在上半年就有超過十七萬名難民申請德國庇護,但這都不比梅克爾的一句話有力量。

二0一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梅克爾在年度記者會上,一改她過去四平八穩、略嫌沉悶的演說風格,宣布德國將發揮人道精神,歡迎滯留在東歐匈牙利的難民入德,並說雖然困難,但「我們做得到(Wir schaffen das)。」她後來不斷重複這句話,也被德國語文協會選為年度十大用語,反對者拿它來當笑話,贊成者視為富於理想的宣言,而最受梅克爾這席話鼓舞的,則是數以百萬計的中東難民。

單單九月,德國就湧入十六萬三千名難民,十月超過十八萬人,十一月更達二十萬六千人,中東危機霎時成了德國的難民危機。

在九月的第一個週日下午,梅克爾召集內閣團隊,針對難民危機開會,分配任務。與會的德國內政部移民司司長賽茨(Norbrt Seitz)告訴《商業周刊》記者,過去內政部曾經有過一天之內接收一千名馬其頓難民的經驗,但近三個月的最高紀錄卻是一天來了一萬名難民。

因此,賽茨的優先工作,第一就是找尋安置地點,包括聯繫軍方挪出軍營;其次是找人手。

內政部編制一千五百多名公務員,其中約兩百名負責移民、難民事務,難以應付瞬間爆量的外來人流,地方政府也是人手窘迫。他們設法把退休人員找回來協助,也大量聘雇臨時人員。

政府人力不足,民間力量接手。「柏林參議院(即市政府)週五打電話給我的公司,說有八百個難民無處可去,我們趕緊在那個週末動員安排,由軍隊幫忙搭帳棚,週一巴士就載著第一批難民進來了,」德國社會企業Tamaja公司的公關人員馬利亞(Mara Kipp)說。

該公司受政府委託經營柏林目前最大規模的難民收容所,利用二00八年起停用的柏林Tempelhof機場裡,碩大閒置的停機棚。開張一個月,現已入住二干二百多名難民。

這裡曾是歐洲最大機場,也一度被納粹政府拿來當作軍火工廠。當年製造戰爭的場所,如今卻成為戰火下無辜百姓的避難地。亞洲記者團到訪時,收容所裡的難民正分批排隊,等著電腦拍照、換發電子門卡。包括台灣,許多亞洲國家收容難民(非法移民)的設施如同監獄,但德國的難民卻可在收容所自由進出,白天外出,晚上再回來睡覺。

發現:收容所像簡易的家!分房型、重隱私,入內須被邀請

世界十大會展場之一的柏林國際展覽中心,如今也有部分區域挪為難民收容所,由天主教的馬爾他國際援助協會經營,已收容近千名難民。「我們一律稱呼他們為『客人』,」馬爾他協會的專員艾莎(AsiaAfaneh-Zureiki)強調,他們希望這裡不只是收容,還能協助難民盡快適應德國社會,因此安排許多德語、文化課程。除了四十名正式雇員,也依賴約百名志工,在政府答應提供的經費還沒撥款前,協會先用本身的資金因應。

在應急下設置的這些難民收容所,管理方式仍可見人道關懷的細心,除了單身、家庭房分區,也設置兒童活動空間,並重視隱私,想進帳棚參觀,要獲得難民邀請;甚至,還為了暫住一、兩天的難民(例如等待轉送到其他地區者),另外設置專用盥洗衛浴區,以尊重居住較長期的難民。

此外,還有民間組織在自己的會所設置「歡迎咖啡館」,定期邀請難民來暍下午茶、與社區民眾交流,讓他們在等待申請庇護資格、就學就業之前,能排遣無所事事的不安。

用一張移動地圖管人流……

阿富汗要道設看板嚇阻經濟難民

八月底撼動世界的迎接難民宣言後,梅克爾和外交、國防部門也展開對外行動,目標是控制難民流入德國的數量。看似理想主義的背後,是一連串的務實規畫。

首先,梅克爾要求英國等歐盟大國分攤責任,承諾接收更多難民數額;接著又到敘利亞難民第一站-難民流入人數最多的土耳其,提供土國資金以利長期安置難民。其後,十月中她改變德國本想從阿富汗撤軍的計畫,繼續協助訓練阿富汗軍隊,以阻擋塔利班入侵。德國《明鏡》週刊分析,

這是讓阿富汗的部分區域可被德國認定為「安全」,以便將部分阿富汗難民遣送回去。

德國外交部官員出示一張中東地圖,上頭標示著各地難民往歐洲移動的人數,「我每天都會收到一張更新的統計地圖,」不願具名的官員說。除了追蹤難民人流,德國政府還花錢在阿富汗大城市的交通要道上,設置大型廣告看板,要阿國人民想清楚「去德國的路途很辛苦」、「德國生活很容易的說法是謠言」,以阻止經濟型難民。「我們也透過當地活躍的社群媒體,傳達這些訊息,……前述官員說。

發現:對難民有差別待遇!政策先放後收,有助人流不失控對於入境德國的難民,德國政府也改採差別政策,包括對內戰情況最慘烈的敘利亞難民,提供「快軌」、較簡易的申請庇護程序;對一九九0年代以來大量申請庇護的巴爾幹半島難民,也加快消化案件審查數,因巴爾幹情勢相對減緩,多數難民被認為是謀求經濟而來,所以被德國政府拒絕庇護。至於也大量湧入德國的阿富汗難民,則陷入前途未卜、審查進度緩慢的窘境。

這種對難民「先開放後收緊」,視來源國採差別待遇的新措施,被人權團體批評為開倒車、違反德國基本法。但,在德國民意歡迎與害怕難民各半、許多人擔心短期大量難民難以融入的情形下,梅克爾政府決定跟現實妥協,先讓人流不失控,是穩住大局的做法。

難民能否融入德國社會的關鍵,在於能不能找到工作,安身立命。年輕的難民,則還有教育問題。這些中長期問題,德國也已開始準備因應。

全德國一共有逾八十個工商會(IHK ),是德國技職訓練雙軌體系(三成在學校、七成在企業)的法定承辦機構。即使在德國北部的施威林市(SChwerin),這個被聯邦政府分配要接收約兩、三千名新難民的小地方,當地的工商會也躍躍欲試。

施威林工商會政策及國際部門主管史蒂芬妮(StefanieScharrenbach)表示,近年德國年輕人力短缺,讓工商會苦於受訓生來源不足,甚至已嘗試到西班牙等外國找年輕人來受訓,因此年輕難民正好彌補缺口。工商會也對當地企業辦了針對難民人力的說明會,已有服務業、農林等業者表現出雇用

難民的興趣。

施威林所在的德國北部其實民風較

保守,對極右派政黨的支持度高於全

國平均,每個週末還定期在車站舉行

反難民的示威活動。

發現:全民動員力量最大!

想法再好,沒有務實領導力免談

但史蒂芬妮強調,「我們就是沒

有足夠的年輕人(來填補勞動力缺

口),所以一定要有新思維。」工商

會向當地宣傳,移民對經濟還會帶來

三個好處,市場國際化、外資投資、促進觀光。

從安置到職業訓練,德國是從官到民都動員起來,以協助梅克爾實現她的那句「我們做得到」。雖然,梅克爾在現實算計下收緊對難民的人道開放,讓不少左派、人權組織對她失望,但他們仍支持她繼續擔任下屆總理,因為若沒有她,未來難民開放政策更難持續。

被批評在沒有妥善計畫下,因人道關懷而衝動宣布開放難民的梅克爾,其實不是德國人熟悉的梅克爾。「真正的梅克爾,是那個更早之前,因為誠實的說『不可能收容全部的難民』,而把巴勒斯坦難民小女孩弄哭的梅克爾,」基爾大學社工系副教授瓦西里斯(Vassilis Tsianos)說。

所以,事實上,對於難民政策,梅克爾展現的領導力仍是務實。一方面是當時湧向歐陸核心區的敘利亞難民人潮無法阻擋,另一方面,德國二0一四年稅收超額,有財力接納更多難民而無須加稅,且德國長期人力結構需要新血。不論眼前危機或長遠需求,不論道德高度或現實考量,她都一兼二顧了。

採訪後記》德國,早就是移民的先進國距離德國前總理柯爾所說「德國永遠不會成為一個移民國家」已二十五年,如今,商周記者與日、韓、泰、馬、菲、印尼等八個亞洲國家媒體同業,一同參訪德國,一路見證這個確確實實的移民大國。

德國外交部聘兩位隨行人員,一是生在德國的土耳其移民第二代,一是烏克蘭移民;受訪的移民學者,是希臘移民第二代;在難民營工作的社會企業專員,是巴勒斯坦移民第二代;在社區居民與難民喝下午茶的場合,擔任阿拉伯語翻譯的志工,是阿爾及利亞移民;助難民就業的公益組織創辦人,是摩洛哥移民。

德國政府安排的左派媒體、人權團體受訪者,對記者們痛罵政府照顧難民的效率不彰,許多難民還在排隊等待審查;官員對我們說,雖然國內的極右派支持度只有五%,比法國低,但以德國的二戰歷史,極右派還能發展,「真是德國的恥辱」。

聆聽德國人對自己的抱怨、反省,來自亞洲的記者們私下互嘆,自己國家的移民政策,比德國更不知差了多少……。 (文。田習如)

撰文者田習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