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透視:騰訊網劇見真章
1 :
GS(14)@2017-01-12 08:07:26近期騰訊(700)有兩單大新聞,一宗是在1月9日iPhone十歲生日之際推出微信小程式,挑機之前被蘋果及Google壟斷的App Store市場。內地民眾更關心的,是騰訊自製的網絡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至今已播至15集,仍然未被禁!此事對騰訊的股價影響,可能不下於微信小程式。筆者有追看《鬼吹燈之精絕古城》,該劇目前網絡播放量超過16億,而且口碑越來越好。該劇改編自網路小說,內容描寫一名退役解放軍去盜墓,中途撞鬼的故事,在內地已犯下多項禁忌,首先盜墓為違法,其次宣揚迷信,更有抹黑解放軍之嫌。小說大熱後,曾多次改編為電影,但主角變成考古學家,鬼怪成為外星人,或乾脆是心中幻覺,以避過廣電總局審查。騰訊今次犀利之處在於夠膽完全忠於原著,正面描寫解放軍、盜墓過程,更在劇中出鏡各種鬼怪,反映出其江湖地位。《鬼吹燈之精絕古城》至今沒有一間內地電視台敢播。內地網絡劇取代電視劇已是大趨勢,去年電視劇只有187部,較前年減少26部;而網絡自製劇已達184部,收視人數更動輒以億為單位,遠遠跑贏。騰訊有可能成為網劇一哥,投資效益不能忽視。黃尹華
http://www.fb.com/decodepolicy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12/19893780
國策透視:玩拉布燒到神主牌
1 :
GS(14)@2017-01-17 01:54:07香港建制派經常對泛民拉布口誅筆伐,但比起A股拉布,只是小巫見大巫。ST慧球去年12月陷入股權戰,大股東要求召開股東大會罷免管理層,類似戲碼在中港股市都耳熟能詳。奇就奇在,董事會以拉布方式反擊,在今年1月5日提出共1,001項瘋狂議案後停牌,包括《關於擁護共產黨領導的議案》、《關於釣魚島主權屬於中國的議案》、《建立員工戀愛審批制度》、《大股東每年捐贈100億元現金的議案》等,擺明玩嘢,想令股東大會開不成。所謂拉布,就是用盡程序拖延事件,等待轉機。2015年7月,有超過一半的A股緊急停牌,以免大股東質押股份被斬倉,就是一種變相拉布,但結果令其他未停牌的股份「人踩人」被掟貨,造成大股災。當局允許上市公司搞拉布玩嘢,代價就由股民承受,也是MSCI多次拒絕A股入圍的原因。中央對A股搞拉布非常寬容,雖然股災後頒令上市公司不得隨意停牌,但其後萬科A股可以先停牌半年再搞重組、樂視可以長期停牌籌錢避斬倉,說明禁令只是空有條文。但ST慧球今次以政治議題拉布,終犯阿爺禁忌,中證監在1月13日表示,是「把重大政治問題當做炒作噱頭,挑戰黨和政府權威」,將由「證監會黨委」出面處理,層面非同小可。今年A股能否入圍MSCI,取決於中央會否更改之前縱容上市公司拉布的做法。今次是因為燒到阿爺神主牌,中央才如此重視,但如果繼續對A股其他大量違規停牌視而不見,恐怕入MSCI還是渺茫。黃尹華
http://fb.com/decodepolicy本欄逢周一、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16/19897949
國策透視:樂視變下個亞視
1 :
GS(14)@2017-01-18 08:02:48香港亞視倒閉前,年年虧損,但阿爺為了面子,不斷有金主為亞視埋單,維持不死神話。融創(1918)科水150億元救樂視,有異曲同工之妙,樂視在2014年曾陷入政治危機,主席賈躍亭這兩年來又急速燒錢,終於發展到「大到不能倒」地步,捆綁大量國資、基金、孖展盤,成為阿爺必救股份。內地財經界以「德隆事件」比喻樂視危機。德隆曾是中國最大民企,創辦人唐萬新玩財技起家,高峯時控制5家上市公司和19家金融機構,之間以大量關聯交易和股份互相質押,打造龐大帝國。但2004年德隆系股價大冧,全線爆煲火燒連環船,A股元氣大傷,唐萬新本人以「非法集資」罪名被判入獄8年。今次融創注資樂視最關鍵部份,是要求主席賈躍亭套現的金額必須解凍質押股份,目的為救股價。只要托住股價,背後其他資本就可以順利逃亡,從而避免德隆悲劇再度發生。從商業角度,融創注資樂視的理據很難令市場信服。但如果樂視進入亞視模式,融創背後是有任務在身,角度又有所不同。融創買地向來激進,負債率高企有爆煲風險,導致估值低迷。如果能以區區150億元完成阿爺任務,獲得護身符,絕對划算。
黃尹華
http://www.fb.com/decodepolicy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17/19899005
國策透視:阿爺遇難搞對手
1 :
GS(14)@2017-01-19 08:06:58根據公開資料,特朗普在參選美國總統前,至少三次與中國人傾生意。第一次在2008年,同恒大(3333)合作搞地產;第二次是2012年特朗普酒店集團成立上海辦事處,打算在中國開酒店;第三次是2014年與國家電網談合作,三次都不了了之。特朗普亦曾與香港地產商鄭家純、羅康瑞合作搞地產,最後打官司收場。由此可見,特朗普與中國人傾生意非常奄尖,但至少他對華沒有個人敵意,不抗拒和中國人做生意。他上任前見馬雲,女婿又見安邦集團董事長吳小暉,更將商人作風展露無遺。特朗普以做生意思維治國,近日在對華政策屢屢出位,尤其在最敏感台海問題多次挑機,本質上都是一種商業談判策略,先開天叫價,逼中國在貿易問題讓步。對於一個多次「玩破產」度過財困的商人而言,不需要尊重底線,破壞中美之前共識毫無負擔。未來幾年,中國將面對一個極難搞的商業對手。雙方不會爆發貿易戰,但中方有可能作出大幅讓步,包括逼人民幣升值、減少出口補貼、大買美國貨等。而特朗普亦將「識做」,口頭支持一帶一路,不批評人權,配合中國搞面子工程等。黃尹華
http://www.fb.com/decodepolicy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19/19901288
國策透視:郭伯偉一語中的
1 :
GS(14)@2017-01-26 07:42:50上世紀70年代,港英時代的財政司郭伯偉曾有金玉之言,「經濟統計對政府毫無價值,一旦有了這些數據,就會成為官員干預藉口。」在他堅持下,當時港府不做GDP統計,香港經濟照樣起飛,直到他離任後,港府才有正式統計。郭伯偉看法一語中的,對當今中國國情更是無比貼切。遼寧省省長上周公開承認過往經濟數據造假,事情早已不是新聞,因中紀委巡視組曾兩次嚴厲批評。值得留意的是,遼寧省政府稱將「擠水分」,將來數據儘量真實,但過往的假數不會再修正。例如,至去年第三季度,遼寧GDP負增長2.2%,按表面數字已陷入嚴重衰退,但很可能只是因為過往造假的基數太高所致,造成嚴重誤導。遼寧造假並非孤例,當局今次如此不留情面,是因為之前的遼寧省委書記已經落馬。即使今後全國官場今後不敢再造假,但由於內地不承認過往的假數規模,往後的經濟數據仍然需要「調節」,才能互相銜接,成為一場徹底的數字遊戲。中國官方數據公信力低,但大量學術研究、經濟決策仍然需要用到。但由於數據真假難分,這些研究和決策的素質可想而知。情況正如郭伯偉說言,冇數據好過有數據!黃尹華
http://www.fb.com/decodepolicy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24/19906487
國策透視:肖建華大鑊過李波
1 :
GS(14)@2017-02-06 07:25:48李波事件已顯示內地的「強力部門」視香港法紀為無物,今次輪到金融巨鱷肖建華被挾回大陸,對香港金融市場的衝擊更為嚴峻。傳統上,香港一直扮演內地「避風港」角色,中國政治江湖風波險惡,能讓相關人士避風頭,一向是香港的最大價值所在。筆者並非希望香港成為內地貪官的庇護所,但凡事應講求法律程序。中國政府在2015年公佈100個潛逃海外貪官的「紅色通緝令」,至今只有約三分一人歸案,原因是需要與當地司法機構協商。罪大惡極者如賴昌星,即使他持有香港身份證,當時中國也未曾將他挾回,而是與加拿大政府打了多年官司才引渡,為何對尚未定案的肖建華,能夠說挾就挾?內地不少民企老闆有所謂的「原罪」,在發迹過程中都有灰色地帶。中國政治風向不定,上頭一旦要清算追究,恐怕都難以過關。而內地辦案作風一向是,只要領導發話,「強力部門」會不分青紅皂白,查封所有資產,最終這些資產都不知去向,這方面已有無數先例。內地司法制度落後,令不少與官員關係密切的商人高危,一旦出事就萬劫不復,尤其在資產處置上黑幕重重。他們來港買樓買殼,是希望至少能提供資產上的保護。典型例子如深圳房企佳兆業(1638),因捲入貪腐案,當局禁售樓盤,希望逼身在香港的大股東回內地交代。就因為有了香港的避風港,才可以和內地討價還價,如果佳兆業是在A股上市,可能人財兩失,連渣都冇。香港能為這些民企所提供的,就是一旦出事能給予緩沖,至少能有一個公正、公平機會,確保罪與罰相等。如果內地商人在香港隨時可以被挾回大陸,那香港金融體制、司法制度對他們還有甚麼吸引力?黃尹華
http://fb.com/decodepolicy本欄逢周一、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06/19918919
國策透視:勿對養老金憧憬
1 :
GS(14)@2017-03-03 00:58:13人保部昨新聞會公佈已啟動養老金的投資運營工作,首批資金達3,600億元(人民幣,下同)。過往A股曾多次炒養老金入市消息,但到昨日消息落實卻沒有反應,說明市場已充分消化,投資著不能再抱憧憬。3,600億元雖然聽起來多,但按國務院之前公佈的管理辦法,最多只能30%投資股市(而且只能投資境內),即最多有1,200億元入市。養老金是所謂的「養命錢」,絕對不能出現任何虧損,這注定養老金只能小規模逐步入市,且只能買最穩健的銀行、國企股,無法帶旺市場。要明白此點,需對內地養老金制度有基本了解。內地員工出糧時,會扣起28%做養老保險(20%來自企業,8%個人繳付),該款全交政府,退休時政府以當地平均工資乘以係數發放,簡言之就是由現時的打工仔供養退休人士,一代代延後。香港強積金如果出現虧損,可以在之後的投資追回,但如果內地養老金虧損,將令政府放款即時受到影響,造成社會動盪。另外,可能有投資者誤以為養老金可像社保基金般在股市大起大落,但實質上社保基金沒支出壓力,可以承受波動,操作和養老金截然不同。黃尹華
http://www.fb.com/decodepolicy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02/19944465
國策透視:北京樓市加辣利內房股
1 :
GS(14)@2017-03-22 00:30:36為壓抑樓價,北京市政府3月17日宣佈樓市再加辣,二套房最低首付加到六成,殺手鐧是實施「認房又認貸」,即不管現時是否有樓,只要曾做過按揭,再買新樓都當是買二套房。此招一出,意味業主想賣舊樓換新樓,都需要畀六成首期。北京樓市將進入冰河時期,因為整個二手樓市場將幾乎停頓。但對內房股而言並非世界末日,甚至可能有幫助。去年底上海、深圳已推出「認房又認貸」,當地樓價並沒有大冧,但成交大為萎縮。以北京而言,對內房影響更加小。去年北京二手樓成交佔整體樓市成交逾七成,比例全國最高。另外,由於市區高度開發,在五環以內幾乎沒有新盤。市區樓市交易停頓,對內房幾乎沒有影響。在新政策下,北京業主如果想細屋換大屋,賣咗市區樓後,再去沒有限購的周邊城市例如廊坊、大興買樓是唯一選擇,該處正是多家內房股新盤的雲集之地。目前北京總人口2,172萬人,已接近人口上限2,300萬人;而上海總人口為2,419萬人,距離當局所定的人口上限2,500萬人不足100萬。整個政策的出發點之一,其實是想趕人走,逼更多人外遷。另外,減少三四線城市的樓市庫存,是中央經濟會議和人大政府工作報告所定目標,當局千方百計配合,趕一線城市市區的業主走,只是其中一個辦法。目前一線城市市區極少新盤供應,新政策將來自市區二手樓的購買力向周邊城市的新盤釋放,對內房反而是利好。黃尹華
http://fb.com/decodepolicy本欄逢周一、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20/19963809
國策透視:神華神話難複製
1 :
GS(14)@2017-03-23 06:48:15內地企業向來吝於派息,但神華(1088)在3月17日公佈派特別股息500億元(人民幣.下同),神華股價大升之餘,市場憧憬其他央企包括中移動(941)等也有可能跟隨,股價被炒起。但要留意,神華派豪息是多個特殊原因造成,神話難以複製。央企要跟足神華派息,至少要滿足三個條件。首先,必須是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即使有大量現金,都不敢投資擴大生產,以免犯上政治錯誤。其次,必須是國家佔大股。神華大股東神華集團持股73%,今次派的特別股息大部份都是阿爺收番,肥水不外流。最後,企業必須有強勁現金流。符合上述要求的上市央企寥寥無幾。神華突然派豪息還有一個特殊理由。在去年12月底,神華動用330億買理財產品,但沒有事先經過董事會批准,令輿論譁然,甚至有評論質疑是否涉及利益輸送。事件反映神華上市公司坐擁大量現金,但反而成為負累。既然如此,倒不如派錢畀神華集團,高層自己鍾意點用都得,可以炒股或買理財產品,不再需要受上市規例監管。國資委在今年人大新聞會表示,會推動上市國企完善分紅機制,提供更高股東回報。國企派息可能增加,但與神華案例無關。黃尹華
http://www.fb.com/decodepolicy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23/19966721
國策透視:千年大計有玄機
1 :
GS(14)@2017-04-06 07:40:27近日內地最火爆話題,非中央新推出的雄安新區莫屬。打開河北地圖,雄安新區範圍包括容城縣、安新縣、雄縣各一部份,旁邊就是霸州市。有網友趣言,既然如此,何不將霸州市也納入,乾脆就叫「雄霸特區」。李鵬時代的三峽工程也至少懂得要經人大審議,但雄安新區涉及千年大計、萬億投資,沒有任何公眾諮詢,突然就爆出來,霸氣十足!說到底,中國還是人治為主,而在習近平這樣的強人治下,更加淋漓盡致。但就是這樣的漠視法理程序,在內地反而一片叫好。昨日A股大升,並非因為雄安新區的基建概念帶動,而是內地券商發表多份報告,指顯示中央改革的決心。由於北京已累積大量利益集團,成為改革絆腳石,中央將某些部門、央企遷移,可以破解阻礙。簡言之,習近平是明君,「遷都」可以將小人搬開,重啟改革。以同樣邏輯推理,官方所用的「千年大計」,背後其實大有玄機。當年深圳和浦東建設,至少需要20年才有小成。雄安新區一不靠海、二沒有外商,當地經濟基礎又極薄弱,習近平原定剩下5年任期內不可能完成開發,他之後是否將持續連任,今次藉「千年大計」已經暗示答案。黃尹華
http://www.fb.com/decodepolicy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06/1998096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