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2位基金經理的表現,你直覺是哪一位基金經理的風險較少?
基金經理A的回報大上大落,就算回報到最後輕微勝出,一如你的感覺,是被認為表現較差。事實上投資者如果不幸地在投資初期加碼,將會是一場災難。大部份投資者會在第24-30月投降,沒法讓這名基金經理追回失地。現實是這名基金經理很可能在第24月被KO了。
==
下圖2位基金經理表現較為平穩,你直覺是哪一位基金經理的風險較少?
基金經理C的回報沒有折返,一路向上。基金經理D則有多次折返。對多數投資者而言,沒有折返是穩定性的表現,心理上及實際操作上,沒有折返的組合是較易操作。
沒有折返是要點,如果是股票的話,因為沒有止蝕壓力,出錯機會亦相對減少。
==
下圖2位基金經理表現較為反覆,基金經理E回報出現間斷虧損及復原,基金經理F回報出現大幅度虧損及復原。你直覺是哪一位基金經理的風險較少?
相信答案顯然是E。F基金客戶不禁問,何以F的表現如此反覆?是出現失誤後僥幸追回失地?賺了錢夠唔夠食驚風散?
如果上述是2個股票的表現,你會選擇哪一個來投資呢?
價值投資大師會告訴你,F 是較好,因為可以低位加碼。
技術分析大師會告訴你,F 是較好,因為可以先沽後買。
現實是,一般長倉老散,沒有被F 的波幅震死已經是不錯。
股票E則是任何時間加碼或套利都令投資者滿意。
==
減低組合波動,對基金經理來說是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市場知名度不高的新對沖基金,就算基金經理最終能夠勝任,中途要力保不被KO是非常關鍵。可惜如上文所示,一般基金經理追求是較高風險資產,力求跑贏大市,追落後時更是容易忽視風險而犯下更大錯誤。
個人組合來說,組合波動構成的風險要由持有人的現金流及組合大小去衡量。一般小型組合,如投資者有正職的話,組合波動構成心理壓力較少。
前年有友人放棄正職全力投入炒股,2年過後回報完全折返,今年年頭又要轉身投入職場。零現金流下,組合波動構成的心理壓力可以很大。
心理壓力大時,一般投資者較難把握機會,易犯錯,及失去追回失地的勇氣。
==
總結:
以統計學而言,波動就是風險;
回報折返是構成投資者痛苦的主要原因;
零折返的股票一般而言估值會不斷提高至超出板塊同行;
波動對大師們是有利,對普通投資者則通常帶來痛苦;
要減低心理壓力及痛苦,提升回報率之餘,要有效地降低回報折返率,而不是單單降低回報波動性。
公司名片:
公司名稱:歪歪語音(YY語音、多玩遊戲)
成立時間:2005年
創始人:李學凌
主營業務:語音IM和遊戲媒體
上市地點:美國納斯達克
似乎每一個功成名就的互聯網公司都有著異曲同工的從醜小鴨變灰天鵝的通話故事,歡聚時代(原多玩YY,以下簡稱歪歪語音)也不例外。在歪歪語音上月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招股書時,歪歪語音這層神秘的面紗才逐漸被揭開。
逆市而上
自從去年發生的會計醜聞事件後,中概股在海外上市將接受超過以往更加嚴苛的審查。如果此次YY上市成功,將是繼今年3月份唯品會之後第二家進行首次公開募股的中國公司。
持續的盈利能力,或是YY突破這些負面影響突出重圍最有說服力的資本。
據外媒報導稱,YY將於北京時間11月21日赴美納斯達克上市。本月8號YY已經為美國納斯達克IPO開始路演。此次IPO發行價區間定為10.5到12.5美元之間,計劃發行780萬股ADS(美國存托股份),如果按上述發行價區間計算,融資額將介於8190萬和9750萬美元之間。
相關文件顯示,上市後YY公司將共有10.64億股普通股和780萬股ADS(美國存托股份)。據瞭解,每20股普通股對應1股ADS,以此計算,該公司市值將將在5.6-6.7億美元之間。
承接多玩上市地點為納斯達克,已聘請花旗、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為IPO的承銷商。
實際上中中國的很多企業都因為嚴酷的市場環境推遲了自己的海外IPO計劃,例如凡客、京東、神州租車等公司。
有報導稱YY在這種大背景下選擇赴美上市是看中了美國市場的資金流動性和可用性;而且對互聯網公司而言,美國市場的投資者基數也更高一些。
除此之外,在上海和香港上市不能夠滿足YY的利潤需求也是此次YY選擇赴美上市的原因之一。
「隱忍」YY的潛伏歲月
說到YY,騰訊是個繞不開的話題。
拋開互聯網企業以廣告為主要盈利模式為依託的大前提,YY與騰訊的收入結構極為相似,均採用了遊戲+增值服務+即時通訊的模式。
這家最初以遊戲資訊網站起家的公司,如今已經拓展至在線遊戲代理、遊戲語音、在線諮詢等領域,並成功的將遊戲語音這一核心功能打通至YY音樂和YY教育,並能夠做到最終實現盈利,這只憨憨的浣熊的確不簡單。
2005年,李學凌帶領曾經在網易的八九個手下,在廣州租了一套三室二廳150平米的房子,開始了創業之路。最初的李學凌用敏銳的嗅覺嗅到了《魔獸世界》的商機,成功的通過代理這款遊戲贏得了遊戲玩家的良好口碑。
在隨後公司的運營中,合夥人解曉東發現在玩兒遊戲時打字是件很麻煩的事,於是他找了很多戰場領袖來試用語音服務,跨過重重障礙,最終遊戲語音取得成功。
如果說遊戲語音的成功是在技術上的突破的話,那麼精準的用戶定位和敏銳的市場嗅覺則讓YY找到來清晰的盈利模式。
據調查數據顯示,與城市白領相比,互聯網的草根用戶更願意為自己的日常的娛樂付費。那些徘徊在三四線城市的網民,由於受教育程度的限制,更願意在虛擬的網絡世界獲取滿足感和虛榮心。
作為與騰訊的即時通訊產品進行直接競爭的對手,YY語音多年來一直刻意隱瞞自身的發展情況。
騰訊是以即時通訊起家的互聯網巨頭,李學凌的即時語音通訊產品則直接威脅到了騰訊的核心業務。李學凌早就意識到了這點,為了避免被消滅在萌芽期的命運,李學凌一直把YY語音隱藏起來,很少進行宣傳推廣,按照他的說法是,「我們不太主動去推,我們正常情況下都比較羞澀」。YY語音剛開始沒有引起騰訊的注意,獲得了成長時機。
低調 低調 再低調
在一次聚會上,李學凌告誡創業者,如果自己的產品不成熟,或者覺得找到比較好的方向時,一定要給自己一個比較長的生存期,到達一定的規模,不然一堆的人會盯上這樣的項目,導致創業中遇到更大困難。
日漸崛起的YY已被騰訊視作了敵人。去年李學凌的一條微博或許可以證明些什麼。「騰訊從總裁辦下令,終止跟YY的一切合作,其中包括已經簽了合同的合作都要停止。」
早在2010年的時候,馬化騰出價1.5億美元收購YY,並返還給創始人李學凌40%的股份,但對於YY的早期投資人雷軍卻分毫好處沒有。儘管這個交易對李學凌來講還多賺了6000萬美元,但李學凌經過了12天的思考,最終以集體投票否決的形式,宣告此筆交易破滅。
早在2008年,YY佈局語音的時候,騰訊忽視了這一市場,之後收購未遂,於2011年終止與YY的合作,推出QTalk產品,並挖來謝曉東運營。
這家刻意低調的公司,並為之快速成長的速度所驚嘆:YY註冊用戶達到4億,三個季度更實現盈利,最新一個季度淨收入1.88億元,同比增長163%。
不僅如此,多玩YY更擺脫早期廣告單一模式,實現遊戲、廣告、YY音樂多條腿走路。其中,YY音樂、YY教育等增值服務更是快速壯大法寶,成長迅猛。相反,早期的廣告收入已日趨被邊緣化,佔營收比重不足20%。
YY上市誰是最大贏家?
無論是谷歌還是Facebook,每一家互聯網企業的上市都會產生一批富豪,那麼YY上市,除了創始人李學凌誰將是最大的受益者呢?
據SEC文件顯示,公司董事長雷軍和CEO李學凌分別持有YYInc.23.8%的股份,同為最大股東;董事、晨興創投劉芹持股19.8%;董事、紀源資本李宏瑋持股9.0%;董事亞歷山大·巴萊特·哈提根持股12.2%;;首席技術官趙斌持股2.2%;多玩網站事業部總經理曹津持股1.0%;多玩遊戲事業部董榮傑持股1.1%。
作為YY公司董事長的雷軍在7年前曾有一筆100萬美元天使投資,而按照YY的收盤價11.3美元計算,雷軍所持股票的價值已經超過1.2億美元,獲得了約為120倍的賬面回報。
據官網信息顯示,雷軍於2005年4月YY創立之初,給與YY創始人李學凌10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招股書顯示,雷軍和李學凌各自在YY持有相同的215,241,483股。以發行價計算,這兩人所持有的股票價值均為1.13億美元。除了李學凌,雷軍可以說是這次多玩IPO最大的贏家。
至於,首席財務官何振宇為何持股為零,據資深從業人士透露,何震宇是自2011年8月起擔任多玩首席財務官,他的加入應該僅為多玩籌備上市事宜,沒有股份也是情理之中。何振宇加入多玩以前,曾於2007年3月起擔任巨人首席財務官,2004年至2007年擔任九城網絡技術集團首席戰略官;2002年至2004年他擔任美國國際集團(AIG)亞洲投資公司的私募股權投資總監。他屬於資深投資界人士,擁有豐富的赴美IPO經驗。
YY上市給寒冷的資本市場注入了一絲新鮮的血液,李學凌用7年時間譜寫了在騰訊眼皮地底下上市的「互聯網神話」,雖然YY已成功步入了10美元的互聯網梯隊,但要尋求更長遠的發展,YY還有一段路要走。(文/王越佳)
第101期月供匯控以$74.4購入53股,第63期月供領匯以$36.55購入108股,第55期月供中人壽以$23.3購入169股。
第102期月供匯控以$74購入53股,第64期月供領匯以$40.73584購入96股,第56期月供中人壽以$22.4購入176股。
近幾個月,月供供款都在上升,很難說服投資者現在是在熊市。事實上,恆指在2009年5月由谷底重上16000點之後,已經3年半在16000點至25000點上落。由2007年歷史高位至今已經5年。如果認為現在是熊市,意思等於認為香港已經沒落,正如二十年前的日本,永不超生。
現時恆指比年頭升了約3000點,升幅超過15%,無論是價值投資還是日日低買高賣,回報少於15%的話,以後唔好再笑人買盈富基金無出息。
自金融海嘯之後,一直等待的通脹,沒有肆虐全球,但以防禦通脹的組合,還是表現不俗,人民幣幾乎每一至兩季進行階級式上升,領匯及永利控股比年頭都有五成以上增長,組合跑贏通賬。2013年還是將防禦通脹放在首要目標,跟2011及2012年不同,在低息環境下,資金要求的回報有下降跡象,領匯是個好指標,以往好一段時間,領匯股價都在四厘回報左右,個多月前,不用多少天已降至三厘半,有些人解釋為政府私有化領匯,這與客觀事實不符!香港政府搞郵輪碼頭要十年,搞西九隨時要二十年,搞私有化領匯起碼要50年!而且,現在沒有競爭能力的小店也早已結業,私有化領匯要花一大筆錢,之後減租收少一筆錢,最後發覺受惠的大多是連鎖集團。無論如何,領匯的回報已開始失去吸引力,還有一個月時間,要好好地想一想2013的步署。
經過幾個月IPO一片冷清,終於等到人保,除賭業股外,中國金融保險業屬自動認購行業,今年只抽海通證券及人保,ClearBook內股票將增至37隻。
1. 微增值概念
一年有大概240個交易日,如果每日回報率是0.1%,不用複式計算,年回報率已是24%。設想在現有投資基礎上,可以用何種方式提升0.05至0.1%回報率?事件引發交易,期指,期權,系統交易,炒業績等等,都是有可能。但是每日提升0.05%,談何容易,不然,大家都發了。提升回報率,要科學化,不是靠幻想可以達到。
2. 量化事件引發交易優勢
要科學化,就要量化,增值,增加勝算。事件引發交易event play優勢,可以量化嗎?可以增加勝算嗎?有難度,不是不可能。其中一個方法是如下將事件歸類,分析存檔,未來可以有效將判斷準繩提高:
醜聞,壞消息
要個別情況衡量
2012年5月, # 0589寶姿 事件,未有披露向大股東家族提供多筆免息貸款,暴跌。基金股,較難復原。
2012年4月,# 0538味千(中國) 事件,湯底事件受質疑,公司反應遲緩,一發不可收拾。基金股,較難復原,估值高,應幫手插幾腳。
2012年11月,# 1198皇朝傢俬 彈弓手,供股。再受質疑,不過OT cycle應該接近完成。
2012年11月,酒鬼酒事件,火燒連環船,A股暴跌,前車可監,
2011年12月,重慶啤酒事件,火燒連環船,A股暴跌。
2011-2012年,奶粉體育用品板塊崩潰,應幫手插幾腳。OT板塊,較難復原。剩下存活者,似乎可以購入。
2010年 # 1338 霸王集團,二惡烷事件。光頭主席賣生髮洗頭水,估值過高,應幫手插幾腳。
2008年?,毒奶事件,板塊信心崩潰。
股權變化
名牌基金入股,重要人士入股
一般而言,市場對名牌基金入股消息反應一般是歡迎,對消息反應時間則是遲鈍。
2012年11月,名牌基金入股 # 0084寶光實業。利好。
2012年 # 2331李寧。利好。
2012年 # 0330思捷環球,舊股東吃回頭草。利好。
連環配股
一般而言,利淡。
# 0886銀基集團,加上業績盈警,完全失去市場信任。
# 1918 融創中國,依然強勁。
2011年 # 3828明輝國際,之後股價下跌。
2010年 # 8032非凡中國,崩盤。
送股
市場反應一般沒有認真看待
# 0449志高控股,市場最初沒有認真看待。
2012年 # 1259青蛙王子,明顯售股,不過市場沒有認真看待。
2012 年 # 1177中國生物製藥。
發邪輪
一般而言,邪。如市況轉好觸發行使,利好。
發A 股
效力轉為一般。
爛基金入股,邪基金入股
小心 x 央。
業務變化
要個別情況衡量,及莊家取向
2012年 # 0874廣州藥業股份,母公司收回王老吉。
2012年 # 0388香港交易所 收購LME,收購受質疑,股價受壓。
出售重要資產
要個別情況衡量,如出售非核心業務或虧損業務,利好
2012年 # 0282壹傳媒,利好
2012年 # 0123 越秀地產,利好,產生新「營運」模式。
隱藏資產引發重估
要個別情況衡量,要對資產有準確估值
2012年11月,# 0662亞洲金融 持有人保股權
2012年,# 2038富士康國際 工業用地
2012年 # 0152深圳國際 前海概念。
政策概念,政策變化
通常需要較深入認識政策,因為市場焦點所在。
2012年 # 0152深圳國際 前海概念。
公路減免收費政策,低能政策,物極必反,逆向反手做好。
2012年11月家電下鄉政策終止。
人事變動,權力爭鬥,惡意收購
2012年 # 2222雷士照明。權力爭鬥,觸發股價大上大落。難以估算。
2012年 # 1111創興銀行, 人事變動,觸發賣盤猜想。難以估算。
2012年 # 0384中國燃氣,被惡意收購。利好。
2012年 # 0330思捷環球,高層集體逃亡。內傷,難以估算,不如睇少一隻。
賣殼變身注資
一般而言,利好,貨源少,利操控。
2012年 # 1036南聯地產控股,萬科買殼入股
2012年 # 0207僑福企業,中糧買殼入股
2012年 # 0577保華建業,變身賭業股
2012年 # 0187北人印刷機械股份,變身燃氣股
2010年 # 8032非凡中國
指數換馬
值得研究及了解
2012年11月,# 0135昆侖能源,爆冷,短暫利好。
2012年11月,# 2333 長城汽車,營運數據一向理想,但是11月股價急升反映聰明錢對消息已然掌控。
2012年 # 0010恒隆集團 # 0101恒隆地產 事件,MSCI 換馬觸發折讓糾正。
分拆
2012年 # 0876永利控股。
2012年 # 6823香港電訊-SS。
IPO
2012年11月# 1314翠華控股,估值高昂,帶動# 0052大快活集團等等股價造好
2012年12月# 1339人保,低估值上市,令板塊受壓。
私有化
失敗
2012年 # 1135亞洲衛星控股
成功
折讓變化
2012年 # 0010恒隆集團 # 0101恒隆地產 事件,MSCI 換馬觸發折讓糾正。
2012年,麗新系積極曝光。
…………………………
3. 回報非線性
愈是勤奮,回報愈高,贊成嗎?不對,回報從來跟投入資源及努力沒有線性關係。
惠理基金,一向對人說是過百人團隊,每年探訪千家公司,作為老散,你沒有他們千份一資源,可是他們的基金回報率是比你強多少?
過去十多年我的母親每年都叫我買 # 0003香港中華煤氣,她從來不看年報,不知道公司業務發展,每次給我的賣點就是它年年都差不多送紅股。我曾經向她解釋除淨原理,聽後,她不以為然,說除淨後好快一定升番。結果我是不敢算算自己的回報率是比她好多少。我投入時間及努力,是她的百倍,回報未必是比她多。惠理基金投入是她的百萬倍,回報可沒有她強。
4. 簡單是美
讀到這裡,大家可是既開心又沮喪?開心的是,不用勤奮也可以有好回報。沮喪的是,沒有好回報的話,勤奮又未必有幫助。
我的母親縱橫股海多年,千錘百鏈,只向我推介一支股票,到了今天,我還是一股未有買過,可算是超越愚蠢的極限。雖然她的回報率未必是永續,但是以邊際效益來算,她已是達到最高境界了。
如果你不享受投資當中的樂趣,將時間放在投資這事上面的邊際效益是很低的,不如買少少盈富,公用,ibond,相信已經不錯。
我傾向相信簡單是美,不過史上最美的方程式E = mc2,也不是第一日就是如此完美簡單。現下只好享受當中樂趣,慢慢提升回報及穩定性。希望將來有由繁入簡的一天。
5. 強化交易優勢
要強化自己的優勢,應該可以從藍海去想:
建立在自己能力圈之上
建立優勢在自己能力圈之上,好處是事半功倍。如我是軟件工程師,去做交易分析軟件就是建立我的優勢。
建立在自己的天賦上
你可能有一些別人沒有的天賦,例如猜市準確的話,何不量化強化自己的優勢,使用最佳工具達到最好回報?
建立在爬糞土之上
例如,我相信買賣港股的投資者,有9成都不看港交所通告。建立優勢在爬糞土之上,即是說別人不做的事,你可以努力去做,看港交所通告,比起花時間去按大利市機好得多。事件引發交易系統就是一個建立在糞土之上的優勢。
建立在無道德感之上
對不起,又再提出無道德感的「好處」。可能是印象太深刻,無道德感的人似乎在這個行業特別成功。一般而言,無道德感的人不自覺自己的道德感低,不過他們都會自動地好好利用,不擇手段達到目的。所以不用提醒了。
6. 投資的三種困頓
這是古代媽媽給兒子的一封信:閱兒信,謂一身備有三窮:用世頗殷,乃窮於遇;待人頗恕,乃窮於交;反身頗嚴,乃窮於行。昔司馬子長雲:然虞卿非窮愁,亦不能著書以自見於後世。是窮亦未嘗無益於人,吾兒當以是自勵也!
寫信的母親叫鄭淑雲,是明代女作家。信裡,鄭媽媽是這樣講的:人的這一生時常會遭遇三種困頓,千古有之,孩子,要做好心理準備:
第一種困頓,擁有卓越的才華,卻遇不到好的平台和機遇;
第二種困頓,以一顆誠摯寬厚的心待人,卻沒有交上值得交的好朋友;
第三種困頓,對自己嚴格要求時常反省,卻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活著;
最後,這位媽媽撫慰兒子,既使人生的際遇如此,也未嘗沒有好處。孩子你要多讀書以自勵,不要放縱自己呀!
我等老散們的三種困頓:
第一種困頓,唔追就爆升,一追就見頂。
第二種困頓,止蝕即反彈,扮價值投資就崩盤。
第三種困頓,成手假值股,半死不活,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價值分析大師的三種困頓:
第一種困頓,經常要低吸,愈吸愈低。
第二種困頓,不敢公開止蝕,扮堅持到底。
第三種困頓,不停寫,股價不停跌,唯有收筆。
技術分析大師的三種困頓:
第一種困頓,浪滔滔,組合又發霉,又到洗板時。
第三種困頓,武林至尊,無敵系統,號令天下,無人跟從,唔通今晚,又食北風?
第三種困頓,經常不斷經歷以上兩種困頓。
7. 最準分析員測市
閣下看到這段,足以證明你是很無聊或是我的忠實粉絲,所以現在準備了一個2013年的中港股市必勝預測作為禮物。不過在click入以下預測之前,你要先做幾件事:
捐出 HK$100,000 至公益金
將此文章以最惡毒連鎖信方式轉寄至你最討厭的10位朋友
誠心稱讚本人10次
發毒誓將會投我一票,讓我成為2013年最準分析員。
名額有限,只對頭5000名粉絲公開:
(現在只剩 30名)
| ||||||
東隧於2010年8月向政府申請大幅加價四成,私家車收費由每程25元增加至35元。2011年6月行政會議否決東隧加價,公司於是申請仲裁,結果敗訴。最近政府公開仲裁庭的裁決理由,這對關心公用事業收費和回報的市民來說,是富有教育意義的。 今次已是東隧第三次申請仲裁。政府是在1986年批出30年專營權給東隧,以「建造——營運——移交」(BOT)模式興建和營運東隧,直至2016年將隧道移交政府。1997年首次仲裁,仲裁庭裁定東隧30年專營權內,股本內部回報率的「合理但非過多」的水平應為每年15%至17%。根據仲裁結果,東隧隨即在1998年調高收費,私家車收費每程由10元增加至15元。到2002年,東隧以回報率未達15%為由,再次申請加價。申請被拒後,東隧提出第二次仲裁。2005年仲裁結果維持1997年的裁決,認為「合理但非過多」的股本內部回報率是15%至17%。仲裁庭指東隧若不加價,便無法在30年專營期內取得15%的回報率,故此批准東隧再次加價,私家車收費由每程15元增加至25元,增幅為67%!今次第三次仲裁,筆者擔任政府一方經濟專家證人。仲裁員審視過東隧和政府兩方面提交的資料和專家報告,以及傳召雙方的專家證人在聆訊中作證,最後作出否決加價的裁決,並提供裁決理由。東隧要求加價的理據,主要是防止利潤跌至低於被視為合理的內部回報率幅度的下限,即15%。東隧指若在專營權餘下的幾年有效期內不加價,股本內部回報率將為14.33%,並不合理。 政府一方認為對上兩次的裁決理由,對今次的仲裁並無約束力。政府理據的「重點」,就是當釐定專營期內的合理但非過多的回報時,應考慮實質(real)而非名義(nominal)內部回報率,特別是有關投資項目開展以來香港經濟出現的重要轉變。簡單來說,實質回報率是名義回報率減通脹率。上世紀七十及八十年代,香港通脹高企,1982至1985年的平均通脹率是每年8.3%,1976至1985年的平均通脹率更高達8.9%。倘若1986年投資興建東隧時,股東預期的合理名義回報率是15%,而預期通脹率是8%,那麼當時預期的合理實質回報率大約是7%。香港在97回歸後經濟下滑,1998至2004年出現六年通縮。由1986年推算至2016年,平均通脹率不到4%,遠低於1986年之前的平均水平。由於實際通脹率低於預期,東隧的實質回報率超過9%,已達到合理實質回報率。因此,若以實質回報率計算,東隧賺到的回報率早已超越合理水平。正如仲裁庭所述,沒有理由不考慮實質回報率而只考慮名義回報率;而名義回報率亦非一成不變,會隨着時間過去和經濟環境轉變而作出調整。筆者以為今次仲裁庭的裁決,符合經濟學和財務理論,亦應作為日後釐定合理回報的重要參考。香港司法獨立和法治精神是成為國際仲裁中心的重要元素,投資者可以透過仲裁去解決商業糾紛,港人實應好好珍惜。(按:本文資料來自政府向立法會提交的公開文件,不涉及在仲裁中取得的機密資料,亦與政府無關。)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
2011年,投資與資產管理界翹楚——貝萊德的首席執行官芬克(Larry Fink)就在接受彭博採訪時說:
市場喜歡極權政府。
這是真正的高收益、全額高回報投資。查韋斯對自己的國家沒有很多好處,但他有還債的目標。我們的利益與之一致。
局勢正在惡化,委內瑞拉仍會繼續還債。但形勢將被迫更加緊張,更難抵禦可能發生的違約。
查韋斯永遠都不會站出來說:「我們要重組我們的債券。」他知道,如果這麼做,他就會賣掉自己唯一賴以為生的產品。他完全沒有理由讓自己害怕。
在此根據新華社報導簡單介紹查韋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