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牛食品9月13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16.70元/股為發行底價,非公開發行不超1,077,844,311股股票,募集資金不超180億元,用於投資OLED產業。
公告顯示,西藏知合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昆山國創投資集團分別承諾以現金50億元、30億元參與認購,其他投資者認購本次非公開發行的股票後,其單獨及/或 其一致行動人共同持有黑牛食品的股權比例不得超過 20%。截至目前,公司股份總數為46,945.95萬股,西藏知合持有公司29.82%的股份,為公司的控股股東,王文學通過西藏知合控制公司29.82%的股份、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國創投資不持有公司股份。本次非公開發行完成後,西藏知合預計持有公司28.40%的股份,國創投資預計持有公司11.61%的股份,西藏知合仍為公司控股股東,公司實際控制人仍為王文學。因此,本次非公開發行不會導致公司的控制權發生變化。
本次定增募資將用於合資設立江蘇維信諾並投資第5.5代有源矩陣有機發光顯示器件(AMOLED)擴產、第6代有源矩陣有機發光顯示器件面板生產線、第6代有源矩陣有機發光顯示器件模組生產線項目。
公司表示,在國家產業政策、發展規劃以及公司發展戰略的指引下,針對宏觀環境、行業環境和公司現狀的變化,公司積極謀求業務轉型升級,通過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進軍 OLED 領域,有利於加快公司產業結構調整、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同時有利於促進我國顯示行業的產業升級和國產化水平的提高。
公告稱,經申請,公司股票將於2016年9月14日(星期三)開市起複牌。
另外,公司同日公告顯示,2016年9月12日,公司同昆山國創投資、昆山陽澄湖文商旅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昆山創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署附條件生效的《合資協議》,公司擬使用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32億元與上述三家公司共同合資設立一家新公司。
合資公司名稱暫定江蘇維信諾顯示科技有限公司,初始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0億元,經營範圍暫定為新型平板顯示產品及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
黑牛食品占合資公司的股權比例為50.31%,合作方占合資公司的股權比例為49.69%;其中,昆山國創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占合資公司的股權比例為34.28%,昆山陽澄湖文商旅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占合資公司的股權比例為12.28%, 昆山創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占合資公司的股權比例為3.14%。合作方以其持有的昆山國顯光電有限公司股權對新公司出資。以2016年6月30日為評估基準日,國顯光電評估值為31.6億元。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規定,該合資行為構成關聯交易。
最新發布的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261.27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5.0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771.43萬元,同比增長49.71%。
在合同原定簽署時間延遲一個多月後,英國政府終於批準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
9月15日,英國政府發聲明稱,批準欣克利角核電項目,並表示將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項目安全水平。
聲明強調,英國政府已與法電集團達成原則一致,在欣克利角核電項目完工前,該集團不得出售“控股股權”;在核電站開始運行後,英國政府有權幹預法電集團的股權出售。但聲明並未提及涉及中國的投資部分。
今年7月,公投脫歐後上臺的英國新政府突然宣布推遲批準中法合作在英投資的欣克利角核電項目。
再次歡迎中國企業參與英國投資,核電項目並非特例。9月14日早上不到8點半,英國倫敦金融城市長茅傑飛勛爵就來到了北京東直門的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下稱“承包商會”),向已經以及有意向投資建設英國基礎設施的中國企業代表強調,英國新首相特蕾莎·梅“對基礎設施和貿易的重視毋庸置疑”。
茅傑飛向參加“脫歐背景下的中國英基礎設施合作機遇與挑戰”圓桌會的中國交建、中信建設、北京建工等中國基建巨頭企業呼籲,“我們不僅要面對當下的機會,還要放眼脫歐後英國更多的機遇。”
不確定性增加
今年6月英國退歐公投決定退出歐盟後,特蕾莎·梅取代開啟中英關系黃金十年的前首相卡梅倫上臺。今年7月末,特蕾莎·梅推遲批準欣克利角C核電站,一度被認為是英國新政府對中國對英投資特別是對中國企業在英基礎設施投資態度趨於保守的信號。
上周來華參加G20杭州峰會的特蕾莎·梅首次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會見。
特雷莎·梅表示英中正處於發展關系的“黃金時代”,兩國合作領域廣泛、潛力巨大。英方致力於積極深化英中全面戰略夥伴關系,期待著同中方密切經貿、投資、金融、安全、執法等各領域合作。
去年10月,習近平訪問英國,中英政府達成了多項重要共識,決定共同構建中英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系。雙方簽署了多項實質性的項目合作文件,涉及金融、能源、交通、文化等諸多領域,總金額達400多億英鎊。
承包商會是代表中國基建企業的核心組織,其會員企業的境內外業務占中國企業工程建設和投資業務的95%以上。承包商會的會員企業是中國進行海外基礎設施建設與投資的主力軍。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房秋晨介紹,承包商會聯合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在新形勢新背景下,舉辦本次圓桌會議,旨在幫助中國企業更好地了解“英國脫歐”對中英基礎設施合作未來發展的影響,並及時把握英國政府對於外商投資的有關最新政策,尤其是新一屆政府對於中國投資的態度。
安睿國際律師事務所駐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兼合夥人、中國區公司業務主管昃傑認為,雖然脫歐對英國造成短暫的挑戰,他相信英國會很快應對這些挑戰。在脫歐和梅首相的領導下,英國會成為中國基建和其他領域的合作夥伴。
昃傑承認,英國退歐對中國在大型基建項目會有一些影響。
“英國脫歐導致英國經濟短期受影響,不確定性增加。貨幣貶值,新首相上臺改組,加上欣克利角C核電站被延遲,(這些)增加了英國對吸引中國大型基建項目的不確定性。中國國企央企不喜歡不確定性。”昃傑說。
昃傑認為,短期來說,由於英國脫歐,中國企業會更嚴格審查自身在英國的投資計劃。但他同時指出,這種遲疑是非常短期的,中國對英國經濟的長期發展長期看好。
在昃傑看來,現行政府應該對英國能源和基建政策進行闡釋。英國新的政府應該更多、更頻繁地與中國和中國政府打交道,中英關系會不斷發展下去。
長期影響仍要研判
3年前北京建工國際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北京建工”)投資了曼徹斯特機場城項目,是中國企業在英國基礎設施領域的一個股權投資項目。
北京建工總經理邢嚴介紹,北京建工目前在英國已經投資的三個項目沒有任何改變,三個項目不同的合作夥伴都對英國退歐的影響表現出了比較謹慎和積極的態度。
但他同時表示,目前正在談判的之前打算下一步要做的項目進程暫緩,特別是一些投資項目。“停下來了,看一下形勢再說。”
邢嚴認為,脫歐的影響是長期和長遠的,當前很難進行具體的準確判斷。真正對英國市場和外來投資者的影響需要在脫歐進程完成後才會真實顯現出來。
談到脫歐對英國具體基建的影響,邢嚴認為,脫歐後,英國可能無法繼續享受歐盟內相對優惠比較平穩的的工程材料價格。同時,脫歐後可能造成當前基建勞動力回流,勞動力成本可能會增加。
邢嚴也指出,在接下來幾年英國與歐盟調整關系的時間窗里,確實會給其他國家包括中國帶來一些機會。
三方合作有望繼續推進
茅傑飛此前在上海訪問期間回應媒體欣克利角核電站項目擱置是否造成中英兩國關系冷卻時表示,“沒有看到兩國關系有任何冷卻 。”
相比於存在不確定性頗有波折的中英雙邊基礎設施合作,英國仍然熱衷的是中英共同開發非洲等第三方基礎設施市場。
茅傑飛強調英國在基礎設施標準和設計領域的專長。
“英國的地理位置,穩定的法律環境,具有競爭優勢的稅率,高技術含量的勞動力和世界領先的基礎設施項目經驗和它的配套專業性服務,都意味著英國是一個安全、健康、可持續的基礎設施投資的地方。”
茅傑飛同時提到,英國看到了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會增加未來更多高質量基礎設施工程交付的需求。
茅傑飛還表示,英國政府非常欣賞習近平主席在訪英時簽署的中英基礎設施三方合作的聲明,以及英國在中國國內開展 PPP 的培訓。
據山東省商務廳微博消息, 日前, 浪潮集團與美國思科公司合資設立的浪潮思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合資公司”)已經獲批, 雙方投資總額2.8億美元.
早在2015年9月, 浪潮與思科在第八屆中美互聯網論壇上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思科董事長錢伯斯(John Chambers)出席,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見證了此次簽約.
去年6月份, 錢伯斯曾攜思科CEO羅卓克(Chuck Robbins)拜訪中方政府高層, 並與國家發改委簽署合作備忘錄, 思科隨後宣布了一項100億美元的總投資計劃, 和浪潮成立合資公司包括在上述計劃之內.
浪潮方面曾表示, 思科此次針對合資公司的投資, 是其宣布的在華投資100億美元承諾的開始.
從雙方透露的信息來看, 這是一次雙方互有需求的合作. 通過和思科合作, 浪潮將具備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能力, 同時, 也有利於其雲服務戰略落地. "我們做數據中心需要服務器、存儲和網絡, 現在就缺網絡, 所以希望在這方面補齊短板. ”孫丕恕表示.
而對於思科而言, 同樣也存在和浪潮的合作需求. "受自主可控政策影響, 思科在國內網絡市場業績大幅下滑, 失去了霸主地位. 而中國在全球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思科無法放棄, 勢必要找到一種方式來滿足自主可控的要求, 與浪潮成立合資公司就是一種選擇.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分析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自主可控和國產化浪潮中, 思科急需一個"本土化”身份. 錢伯斯此前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由於受到政策環境影響, 思科在中國的訂單減少了20%.
據浪潮此前披露, 浪潮將在合資公司中占股51%, 思科占股49%. 而山東省商務廳信息顯示, 合資公司將主要從事信息技術和通訊領域的技術開發、咨詢服務及計算機軟硬件的開發、銷售.
前述分析師向記者表示, 合資公司未來將主要在網絡和服務器市場產生影響, 並可能在一些領域取得突破, 例如政府和金融領域, 不過想要打破現有競爭格局, 對合資雙方都是極大的挑戰, "受限於華為、新華三的強有力競爭, 合資公司也很難撼動網絡市場格局, 而在服務器領域, 由於主要服務器廠商均一定程度具備了網絡能力, 其也很難撼動其他廠商的位置. ”
深港通開通在即,A股納入MSCI指數在望,國際投資者積極備戰,海外投行也在提前準備,布局爭搶這一誘人的市場蛋糕。11月2日,瑞信在深圳宣布,將通過其合資證券公司瑞信方正,正式在中國推出國內證券經紀業務,成為首批在中國開展國內經紀業務的全球投行之一。
瑞信方正方面介紹,其經紀業務於9月30日開始營運。網站信息顯示,其前海營業部已經設立,作為中國市場最大的QFII 之一,瑞士信貸(香港)已委任瑞信方正為其上證所、深交所的的券商。
成立於2008年的瑞信方正,是瑞信集團的參股子公司,由瑞信信貸、方正證券分別持股33.%、66.7%。2015年11月,瑞信方正獲得證監會批準,可在深圳前海開展證券經紀業務,成為2007年之後成立的六家合資券商中,第一家獲得經紀業務資格的券商。
目前,深港通開通在即,對於獲得牌照的合資券商而言,經紀業務資格意義非凡。而另一方面,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可期,獲得經紀業務資格的券商,將贏得巨大機會。
“市場期待MSCI新興市場指數納入A股,海外投資者對A股的興趣也日趨高漲。很多國際投資者已經開始緊鑼密鼓地為進入A股市場積極籌備。”瑞信大中華地區副主席兼證券部主管袁淑琴說,不僅中國希望將A股納入MSCI,全球市場也需要將A股納入,目前是最好的時機,理由也很充分。
袁淑琴說,MSCI現在的提議是初始納入比例為A股流通股總市值的5%,相當於MSCI新興市場比例的成分來說只是1.1%,瑞信預測,深港通將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吸引超過500億美元的內地險資流入香港市場;長期而言,A股被納入MSCI之後,吸引超過4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中國A股市場。
獲準在前海開展經紀業務,瑞信方正將由此得到大量機會。袁淑琴表示,瑞信方正將大力兔展跨境資本流入、流出業務,海外投資者投資A股,主要通過深港通、滬港通、QFII和RQFII等途徑,在深港通、滬港通方面,瑞信是香港市場第一大券商,可以為國際投資者提供相關服務;QFII和RQFII方面,也可通過前海營業部提供服務。此外,國際投資者很多希望在國內設辦公室,甚至成為基金管理者,作為香港最大的券商之一,瑞信可以向其提供咨詢。同時,作為國際投行,國內投資者進入國際市場,瑞信亦可利用經驗提供相關服務。
華菁證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菁證券”)在11月29日於上海宣布正式開業。這是繼申港證券開業後,基於CEPA(全稱為《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補充協議十的框架、獲批和成立的第二家全牌照合資券商。截至目前,還有近十家基於CEPA框架的合資券商公布了設立計劃,但尚未有新獲證監會核準批複的相關消息。
在華菁證券獲批之初,市場對其股東方華興資本、光線傳媒頗為熱議;如何將股東優勢與券業新軍角色融合發展,成為行業對其的關註焦點。接近華菁證券人士在活動現場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截止11月公司已入職員工145人,公司未來將積極發展新經濟相關的投行業務,積極布局資產管理、固定收益業務,穩健推進經紀、投資咨詢等傳統證券業務。
“最牛新經濟投行”進軍A股市場
證監會4月20日發布公告,核準設立華菁證券。公告顯示,華菁證券註冊地為上海市,註冊資本為10億元人民幣。
設立之初,華菁證券最先引起市場熱議的是其股東背景。資料顯示,華菁證券註冊資本10億元人民幣,由港資股東華興資本旗下的萬誠證券有限公司、內資股東上海光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無錫群興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三家機構共同發起設立,持股比例分別為49%、46.1%、4.9%。
其中,華興資本具有美國、中國香港市場投行全牌照,曾參與和助力奇虎360、騰訊、京東、新浪微博、陌陌、美團等上市或融資事件,被市場稱為“互聯網最牛投行”。在2015年時,華興資本就開始籌建A股團隊,包括引進了原平安證券香港公司首席執行官魏山巍等;但A股投行業的開展卻一直受限於A股牌照限制。
華菁資本設立後,即有市場觀點認為,其將成為華興資本投行業務在A股的主要承載平臺。但也有行業分析稱,三家股東方均沒有傳統的二級市場經驗,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對華菁證券的業務開展的支持力度和影響。
在29日活動現場,華興資本創始人兼CEO包凡就介紹,公司未來會主打新經濟領域的優勢,主要服務於新經濟領域客戶及、傳統行業向新經濟轉型的客戶。前述接近華菁證券人士也透露,華興資本一直為中國“新經濟”創業企業提供財務顧問服務,目前已經在境內外積累了一批優質客戶,未來有望將在客戶資源方面對華菁證券進行導流。
而作為二股東,光線控股董事長王長田在現場也表態稱,光線控股熟悉中國境內資本市場,與華興資本有較長期的合作關系、在新經濟也有較廣布局;將憑借自身資源和網絡,助力華菁在境內外資本市場的布局和行業積累。
上述人士還介紹,在今年10月28日,華菁證券獲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經營範圍包括證券經紀、證券投資咨詢、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資產管理。在滿足一定的經營期限後,華菁證券可以繼續申請自營業務等其他牌照。
初期重點發力投行、資管和固收
在開業儀式的活動現場,華菁證券還公布了三個專業委員會、五個事業部的組織架構,各業務團隊負責人等一眾高管也集體亮相。正是在此次亮相,也透露了華菁證券成立初期的業務重點。
根據現場介紹,包凡擔任華菁證券董事長,光線傳媒王長田、華菁證券原A股團隊負責人魏山巍分別出任董事。其中,此前主管華興資本A股業務的魏山巍,將分管華菁資本的投資銀行事業部和信息技術管理部。這一任職,與此前市場對華興資本A股業務轉至華菁的預測相吻合。
此外,原中信證券資管業務董事總經理王錦海加入華菁,出任華菁證券副總經理、分管資產管理事業部。王錦海此前先後任職於中國建行總行信達信托投資公司、銀河證券和中信證券。在中信證券任職的12年期間,中信證券資管規模從不到10個億發展過萬億。
原恒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鄧浩也出現在高管名單中,擔任華菁證券副總經理,分管固定收益事業部。鄧浩早前還曾擔任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債務資本市場部負責人、第一創業摩根大通證券董事總經理和資本市場部負責人;2015年在恒泰曾率團隊在全市場ABS發行中取得不俗戰績。
對此,上述接近華菁證券人士介紹,公司未來將積極發展新經濟相關的投行業務,積極布局資產管理、固定收益業務,同時也將穩健推進經紀、投資咨詢等傳統證券業務。此外,華菁證券目前不進行兩融及自營等需要大量自有資金的業務,初期仍主要依靠人才資源;未來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在酌情註入資本金、拓展業務條線。
2月21日消息,據共同社報道,圍繞日本富士通和中國聯想集團合並個人電腦業務一事,聯想擬持有合資公司的過半數股份。其余部分由富士通與日本政策投資銀行出資。力爭3月最終達成協議。
位於福島縣伊達市和島根縣出雲市的工廠及人員將維持現狀,“FMV”等為人所熟知的品牌預計將存續。
由於智能手機等迅速普及,個人電腦以個人客戶為主需求低迷,聯想正在全球推進通過擴大市場份額謀求生存的戰略,與富士通的業務整合也是其中一環,將掌握合資公司經營權。
聯想已與NEC成立合資公司出售個人電腦,出貨數量占日本市場之首。據消息人士稱,雖然聯想與NEC和富士通的兩家合資公司暫時將分別開展業務,但“將來也有合並的可能”
NEC與聯想、富士通在日本的個人電腦市場份額總共預計超過40%,基於《反壟斷法》需要接受公平交易委員會的審查,實際的合並尚需時日。
富士通此前也曾與從索尼獨立出來的VAIO(位於長野縣安曇野市)和東芝就合並進行磋商,但因生產基地的撤並等條件未談妥而無果而終。隨後開始與海外企業談判,去年10月宣布正在研究與聯想合作。
每經記者 陳晨 每經編輯 吳永久
最近王亞偉的千合資本看來是有點忙啊,前後腳調研了三家上市公司,這對於千合資本而言算是“高產”了。火山財富在2月21日晚披露了千合資本調研了鞍鋼股份,而根據這兩日披露,千合資本又出現在了世聯行和雲南白藥的調研名單中。
2月15日,千合資本、星石投資、陽光資產、東方基金、嘉實基金等23家機構調研了世聯行(002285),而在千合資本為數不多的調研中,世聯行卻受到了兩次調研,上一次是在去年7月12日。本次調研中,公司談及銷售業務、金融業務等。
公司稱,房地產調控政策、信貸收緊等因素,使得開發商更註重現金流回款,而現金流回款主要的來源之一在於銷售,公司今年計劃代銷銷售額目標爭取同比增長20%以上。而據公司披露,公司2016年全年累計實現代理銷售金額5108億元。
對於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公司認為,去年三四線去庫存不明顯,預計2017年三四線城市依然以去庫存為基調,從都市圈發展的角度來看,位於都市圈周邊的三四線城市會有機會。
另外,公司還介紹了金融業務的發展,公司稱,去年金融業務最大的進度是風控水平提升,今年金融依然是重點發展的業務之一。
業績預告顯示,世聯行2016年預計實現凈利潤6.11億元~7.64億元,同比增長20%~50%。
同樣受到千合資本關註的還有雲南白藥(000538)。2月21日,千合資本和泰康資產一同調研了雲南白藥,調研中,公司介紹了經營及業務發展情況等。
公司稱,普藥板塊已進入良性增長的軌道,伴隨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品牌影響力的擴張,以血塞通膠囊、氣血康口服液代表的一系列新品將推動普藥板塊健康增長。
保健食品和健康食品是公司中藥資源事業部業務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相關業務尚處在培育階段。
對於頗受市場關註的控股股東混改進展情況,公司稱,後續事項主要為以控股股東為主體的要約收購等,後續事項正在順利推進中。
1月1日~2月22日 知名機構調研一覽
註:紅色字體為2月22日更新
1月1日~2月22日機構密集調研的上市公司一覽
例:伊利股份在上述期間,共獲28家機構16次調研
註:紅色字體為2月22日更新
火山財富紮根於全國最大原創投資理財資訊發源地——《每日經濟新聞》,由多位征戰股市一線的資深財經記者全心全力打造。
用手機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快速關註“火山財富”。
去年2月,《保健食品註冊與備案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給國內的保健品行業帶來了巨變,短短一年時間,這份新的行業指導規範正在快速激化越來越多的跨境資本布局案例。
上周末,美國營養保健品巨頭企業康寶萊(紐交所代碼:HLF)發出公告,將與中國天士力控股集團(600535.SH)達成協議成立合資公司,天士力的獨家產品將借此通過康寶萊已有的國際渠道走向海外,這是自去年2月正式公布新的《管理辦法》以來又一起中外保健品企業“融合”的案例。
在此之前,2016年3月,湯臣倍健與NBTY就曾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成立合資公司,新公司將擁有NBTY旗下的自然之寶(Nature’s Bounty)和美瑞克斯(Met-RX)兩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永久經營權及商標使用權;此後,全球最大的健康營養產品的專業零售商GNC(健安喜)被曝出與包括複星集團在內的多位中國買家接洽,尋找並購及合作機會;去年年底,另一家中國保健品民營巨頭艾蘭得宣布完成對英國兩家營養保健品企業Brunel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Limited和Biocare Limited的全資收購,Brunel為英國最大的膳食營養補充劑制造商,占有英國膳食營養補充劑ODM市場約70%的份額。
“新的管理辦法提出,2016年7月後中國保健品行業進入註冊管理雙軌管理階段,已經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錄的保健食品和首次進口的屬於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的保健食品實行備案制,這將大大降低國外保健品進入中國市場的門檻。”弗若斯特沙利文大中華區總裁王昕對此表示,新的管理辦法降低了海外保健品進入中國市場的門檻,這是最近一段時間中資保健品企業出海頻繁的大背景。
但事實上,門檻降低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刺激更多的國內需求,將海外保健品輸入到國內無疑是中資企業海外並購的重要原因,但不僅僅於此,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對於具有大量產生實力的中國保健品實業而言,他們也需要通過並購,將大量的中國產能輸出海外。
在過去,為海外企業進行貼牌生產可以說是中國大多數保健品原料藥企業重要的業務之一,但新的管理辦法指出,奶粉、保健品等行業內的貼牌生產方式將遭到禁止,這意味著,中國具有大量產能的保健品公司需要通過合作及授權的方式,將早已輸出海外的產品換個形式送到海外去。合資、並購對於不差錢的企業而言,無疑是最好的合作方式。
“每個國家都有其優勢,對於中國的保健品行業而言,簡單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不是優勢,中國已到了‘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海外輸出的時候。”江蘇艾蘭得營養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常亮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家民營企業在過去的7年時間里,運用5次海外並購不僅實現了銷售量翻十倍,而且將產品出口量做到了近三年的全國第一。
常亮坦言,他們的並購邏輯就是以中國“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有效結合,去和歐美企業進行競爭。 “如果我們掌握了美國的前沿技術,並有機會滲透到美國消費領域的前沿,再輸出中國的資本和勞動力,就會構成更趨完美的組合,可以在全球形成較大的優勢。”常亮表示。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統計顯示,2016年,我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額達到1034億美元,其中,進口額為480億美元,出口額高達554億美元,這意味著僅僅在保健品的海外出口上已經形成了超3000億的市場。
“瞄準海外市場的並購,我們就需要向消費者提供更多產品、更豐富的劑型。比如,美國運動類營養品和粉劑的銷售速度非常快,我們要與渠道形成更好的合作關系,必須同時具備生產和管理的能力,而自建效率太低,就要看美國有沒有具備這種能力的標的公司,如果有,就選擇予以收購。”常亮透露,在如今艾蘭得的2500名員工的團隊中,美國員工從7年前的200名上升到了如今的1500名,數量是中國員工的雙倍。
3月23日,商務部發言人孫繼文就近期有媒體報道“許多外國投資者在華設廠被要求成立合資公司,並被要求轉讓技術,違反了WTO規則”一事回應表示,吸收外資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建設法制化的市場營商環境是我們引進外資的重要工作。
據中國證券網報道,孫繼文說,中國現行的外商投資法律規定,絕大多數領域是完全對外資開放的,只在少數敏感領域對外商投資有股比限制。2015年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已經將“限於合資、合作”條目數從之前的43條減少到15條。
商務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對2015年版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進行修訂,將在2015年大幅度開放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開放水平,縮減限制類措施,其中部分行業將取消合資合作要求或外資股比限制。
“我想強調的是,中國現行法律規定中,沒有對外國投資者強制性技術轉讓的要求。同時,我們鼓勵中國企業與外國企業加強技術交流與合作,外方與中方合作者商務談判中涉及的具體合作條件,是正常的市場行為,不應與強制性技術轉讓混為一談。”孫繼文說。
首航節能發布公告稱,公司與寰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當日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擬成立合資公司(首航節能與寰慧集團持股比例分別為51%、49%),開展儲能技術的研發和儲能市場推廣。合資公司將以寰慧集團在張家口、雄安新區的項目為依托,推動兩地電儲能項目落地;首航節能擬成立不低於百億的儲能產業基金,投入合資公司儲能業務的開發等。寰慧集團曾為宜賓紙業的重組標的。該協議不構成關聯交易,也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公司表示,將立足以能源、環保為核心打造清潔資源產業鏈,目前通過電站空冷、光熱發電、海水淡化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節水、凈水、能源再利用以及清潔電力生產等技術,特別是通過近 7 年的布局積累了豐富的太陽能熱發電相關技術,其中儲熱技術是最為重要的核心技術之一,公司已經取得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同時,正在通過自主研發和外延拓展布局儲電技術,未來將逐步完善形成儲熱+儲電為主體,其它儲能形式為補充的多種儲能技術集成的儲能技術方案提供方及儲能項目建設、運營方。逐步把公司打造成集建、發、儲、售一體的清潔資源綜合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