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只是台灣


2014-06-30  TCW
 
 

 

這是近年來台灣媒體最接近美國政壇核心的一次。

在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訪台前夕,兩岸關係的爭論再度沸騰,我們在此時獨家專訪到美國前任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Rodham Clinton),請她發表對兩岸關係的最新看法。

「我希望這段訪談,不只說給台灣人聽,也能夠說給全世界的華人聽。」開門見山,這是希拉蕊與我們寒暄後的第一句話。

三句話,很短,但它背後的故事有意思。

這次專訪的緣起,來自商業週刊出版部標下希拉蕊新書《抉擇》(Hard Choices)的中文獨家版權。但為什麼台灣可以拿下中文的獨家版權?是中國業者沒有加入競標,或者商周大手筆的擊退了中國的出版商?否則,以希拉蕊可能代表民主黨參選下一任美國總統的身份,中國出版商怎會放棄這本大書?

我們無法確認實情,但可以提供一個背景供參考。

二○○三年,希拉蕊出版她的第一本回憶錄時,中國出版商自行刪節了一些內容。「簡直難以置信,我對他們再次審查我感到十分憤怒。」希拉蕊一怒之下要求收回中文簡體版,中方出版商承認,他們確實做了一些「微小」的技術性修改。

希拉蕊在美國政界向來是鷹派,對俄羅斯、中東的態度均是如此,自然不可能接受自己的書在中國被擅自更動。至於這次的出書,到底是中國出版商不敢競標,還是美國出版社不信任中國出版商?市場自有揣測。但結論是,我們拿到了中文獨家版權。

因此,希拉蕊開場便主動說了上述一席話,並緊接著舉了一個台灣、中國學生的小故事,表示她深知兩岸的「敏感」關係,顯然有備而來。

這個幕後,也反映了兩岸的現實。錢可以買下很多東西,但凡是錢可以解決的事情,門檻都不算高。中國很大,台灣很小,但我們卻擁有中國人渴羨的自由民主,我們也因此有能力解決比金錢更高層次的問題,搶下更不可取代的優勢;從台灣出發,卻又不只是台灣。

當專訪近尾聲,助理悄悄將希拉蕊的橘紅手提包,從對面沙發椅提起,「我想跟你們一起拍照,這是很棒的訪談,你們熟讀我的書。」希拉蕊以不失禮而流暢的方式,結束話題、起身,讓我們從細節見識到希拉蕊運用巧勁(smart power)的熟練。

面對中國,如何有備而來,又要如何運用巧勁,希拉蕊為我們上了一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401

揭秘操控微信閱讀量的利益鏈條:淘寶只是冰山一角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6/144724.html

在微信對公眾平台圖文消息修改規則後,「萬能的淘寶」迅速跟進,一時間出現大量網店提供刷閱讀量、點讚的服務。隨後騰訊表示開始打擊造假的技術手段,包括使用校驗碼等,後台會對一個賬號、或同一個設備號、同一個用戶重複訪問等疑似作弊情況從閱讀數中刪除,並將推出一段時間的封號警告和永久性封號等懲罰措施。隨即大部分淘寶上的微信刷閱讀量商品開始下線,看起來一切回歸正軌。

但這些還遠遠不夠,據網易科技瞭解,淘寶上的微信刷閱讀量僅僅是這個黑色產業鏈條的冰山一角,有從業者向網易科技表示:「對於這個體系來說,淘寶上呈現的連毛細血管都不如。」

以記者瞭解的一個微信刷量網站為例,在騰訊聲稱嚴厲打擊僅僅2天後就重新上線,其客服對記者表示:「難道刷量就封號嗎?如果我們惡意刷別人的號,是不是所有的訂閱號都會下線?」而針對此前兩天不能刷閱讀量,該客服聲稱是因為騰訊系統升級,現在已經解決。

這不禁讓人懷疑,這龐大的產業鏈條背後究竟是誰在操控?或許真像網上流傳的段子一樣:「一個月後,騰訊推出閱讀量充值服務,QQ會員閱讀量加速,安裝QQ手機助手一次性獎勵500閱讀量等相關服務,敬請期待!」

失控

7月底,微信忽然進行測試改版,最突出的改變是能夠實時顯示文章閱讀數和點贊數,當時即有論調稱一批吹牛微信自媒體將見光死。有媒體展開測試,有幾萬到幾十萬粉絲的公眾賬號部分點擊量甚至只有一兩百,幾千的閱讀量已屬鳳毛麟角。隨後神奇的一幕發生了,僅僅幾天後,微信大號們的閱讀量和點贊數量開始集體回升。當然閱讀量和點贊數大多來自淘寶購買,此時能夠在淘寶上搜索到大量的微信點贊刷粉刷流量賣家。

7月27日,微信公眾號後台開始出現崩潰情況,絕大部分公眾號在登錄時出現「頁面並不存在」的字樣,傳言此次後台崩潰即於公眾號文章大量刷粉有關。而騰訊方面的回應是由於服務器升級原因。隨後騰訊方面公開稱,對於刷粉等作弊手段,騰訊已經有相應技術手段應對,通過校驗碼與刷虛假數據的行為進行對抗。

據網易科技瞭解,在微信公佈閱讀量和點贊數前,就已經有公眾號和訂閱號聯繫刷量業務,目的大抵有二:一是自媒體賬號為了抬高廣告價格,製造好看的數據;二是企業微信負責人,為了完成企業指標,用這些數據來忽悠老闆,甚至有一些營銷公司或者培訓公司也採用此類手法盈利。現在在百度上還能找到這種業務的推廣鏈接。

據營銷公司內部人士介紹,在微信公佈閱讀量前,還有更簡單的辦法增加圖文閱讀數量,就是登錄網頁版的微信,然後通過按鍵精靈等軟件來實行自動刷新,從而增加閱讀量。

隨著騰訊對微信刷量業務展開強勢打擊,淘寶上多種產品迅速下架,記者在淘寶上已經幾乎找不到微信刷量的小店,僅有的十幾家也幾乎沒有成交記錄。

看起來微信刷量事件暫告一段落,但事情正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裡失去控制。

重來

首先跳出來的是漏洞鑽研者。

據某論壇裡分析發現,現在微信每個賬號每天每篇文章最多可以加5個有效閱讀量。目前微信訂閱號大多數的訂單需求為幾百到幾千不等,上萬的造假跡象明顯幾乎沒有訂單需求。從這個數據可以簡單推算出如果同時擁有幾十到幾百個微信賬號就可以滿足刷訂閱量的需求,一些個人從業者開始囤積手機號或者微信號(這兩個賬號還可以在多個電商或其他互聯網體系中享受初次使用優惠,手機號7元1個,微信號1元1個),來進行手動刷閱讀量。

而第二個辦法則更加安全,有營銷公司開始尋找下線進行手動點閱讀量,點一下1分或幾分,對外而對訂閱號的報價則是在1角左右。諷刺的是,這些任務能夠成功發佈,恰恰得益與一段時間以前的微信擴群。其衍生的辦法則是建立多個訂閱號的大群,互相點擊刷閱讀量。

在萬能的淘寶以外,分類信息網站也開始發揮作用,在58和趕集上都能看到類似的招募信息。據營銷公司內部人士介紹,以前在58和趕集上發佈這種信息會寫的比較直接,而當騰訊開始打擊後,往往會變成微信推廣員或其他類似職位,而在其後還會附上一句:「我希望你能看懂我們的事業。」

更可怕的是,那些刷量公司已經捲土重來了,在僅僅1~2天以後。

上週末,有爆料者向記者表示,刷閱讀量公司依然在正常運作。據其介紹,這是一家深圳的公司,號稱可以通過微信開放的接口對所有微信數據進行操作,有視頻課件教用戶操作,還有在線客服進行指導。

記者隨後聯繫了熟悉這個網站的營銷公司,其內部人士稱該網站一直都在做關於微信刷量的所有生意,包括閱讀量、粉絲數量、回覆數等都有涉及。在8月前兩天曾短暫歇業,本週一重新開始對外營業,但刷量速度慢了很多,添加一百個粉絲需要大概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閱讀量的速度也大致相當。同時該內部人士也表示,刷量在很多公眾號和訂閱號裡是公開的秘密,那時候微信也會對這種行為做一些管制,如異常增長會導致封號,但沒有現在這麼敏感。據該內部人士分析,現在之所以加粉速度較慢,就是為了規避風險。

在網頁上顯示內容比較全面,據介紹,還可以刷區域粉或者性別粉,但是這樣的粉絲數量更慢,一百個可能要兩週到一個月的時間。

隨後記者聯繫了該網站的客服,根據客服的介紹來看網站微信刷量體系和傳銷體系類似,在申請金牌代理之後就可以往下給級別,每一級都有返點的結算。

在記者向客服人員詢問淘寶上的那些微信刷粉和他們有什麼不同,客服表示淘寶上的刷粉工具基本上都是從他們公司流出來的。

以下為部分截圖:

\
\

包括微商在內的微信綜合信息管理系統

\

關於封號的公告

\

公司信息

\

近期的變化

\

業務介紹(8月1號下午抓取)

利益

據營銷人士介紹,在微信公佈訂閱號閱讀數量之前需要粉絲和閱讀數量的自媒體多數為心靈雞湯、笑話、養生的訂閱號,因為它們必須追求規模效應,需要按照粉絲數給廣告主報價。另外微信廣點通廣告平台的加入門檻是10萬粉絲,也是驅使訂閱號買粉的動力。據瞭解,目前知名訂閱號一篇文章報價多在2000至10000元之間不等,和投入的成本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相對而言,科技自媒體對閱讀量的要求並不算高,更多的是看重粉絲的質量以及傳播力度。有熟悉行業的營銷人士向網易科技表示,科技類自媒體幾乎沒有對粉絲數量的要求,反而對粉絲中是否有行業大佬以及意見領袖比較關注。據網易科技瞭解,1000個訂閱量和10000個訂閱量的賬號,在報價上差別不大。

更讓科技自媒體擔憂的是,在公佈閱讀量後,微信會不會變成下一個微博。眾所周知,微博上殭屍號和水軍已經成為常態,盲目追求閱讀量和轉發數量或許會讓一些堅持原創的微信公眾號受到打擊,從而導致微信內容質量降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265

中日外長釣魚島爭端以來首次會談 中方稱見不見只是形式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790

日本, 安倍晉三, 釣魚島, 樸槿惠,安倍晉三

(上圖攝於去年10月APEC會議期間。左半部分來自美聯社,為韓國總統樸槿惠會見習近平。右半部分來自《朝鮮日報》,為樸槿惠會見安倍晉三。)

當地時間本周六晚,中日兩國外長自2012年釣魚島爭端以來首次會談,雙方均未透露此次緬甸會談的內容。此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被媒體問及中日關系前景時稱,“見或不見都是個形式。關鍵是(日本)有沒有意願改善和中國的關系。”

日本外務大臣岸田文雄會談後表示,雙方“用了很長時間,慢慢談話,坦率地交換了意見。”他還說,希望借此契機推動中日關系改善。

自2012年9月日本內閣決定“國有化”釣魚島以來,中日關系陷入僵局。2012年12月上任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又於2013年12月參拜靖國神社,引起中方強烈抗議。

安倍上臺以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還一直未與他舉行正式會談。約一個月前,日本領導人也曾兩次公開表示,希望與中方高層會晤。中方堅持,日方要采取端正態度的實際行動。

今年7月9日,日本內閣二號人物——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表示,APEC非正式會議期間中日會議期間舉行中日首腦會晤是很自然的事。參拜靖國神社是心靈問題,釣魚島是日本領土,不存在不滿足某種條件就不舉行首腦會晤的做法。

兩天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對上述菅義偉言論回應稱,日方有關表態是企圖把傷害中國人民感情、損害中國主權的苦果強加於中方,中方決不接受。秦剛用以下說法表明中方態度:

當下中國有一句流行的話:非誠勿擾。日方如不端正態度,不采取實際行動,中日關系的改善就無從談起。

7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在今年11月北京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2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尋求能與習近平會晤。

華爾街見聞當時的文章提到,去年APEC會議期間,安倍也向中韓兩國發出過類似邀請,均遭到拒絕。今年中國繼續“冷”回應日本的會晤喊話也體現出,中日關系的罅隙有多深。

該文章援引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李薇的觀點認為,中日關系現狀令人擔憂,現在歷史問題和釣魚島問題疊加,兩國關系是1972年恢複邦交正常化以來最不理想的狀態。

李薇認為,目前中日不會開戰,因為靠戰爭不能解決問題。決定中日關系的關鍵不是、也不應是釣魚島問題,而是中日各自的發展方向和道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605

路透:中國結構型減稅 減的只是增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832

近兩年,結構型減稅一直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中國政府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政策工具。從提高營業稅和增值稅起征點,到自2012年率先在上海試點的營業稅改增值稅,以及將在2015年全面完成營改增等。那麽自試點至今真實減稅規模到底多大?

財政部,2013年減稅規模超過1400億元,比2012年426億元的規模高出近1000億元。

路透報道梳理了2012年以來財政部公布的國內增值稅,營業稅及整體稅收數據表明,中國一方面在實施結構型減稅,另一方面,涉及相關稅種的稅收規模卻只增未減,放緩的只是該項稅收的增幅而已。

時間 國內增值稅(萬億)/增幅 營業稅(萬億)/增幅 稅收收入(萬億)/增幅  中央財政收入比預算超收
2014年上半年 1.52/6.1%(扣除營改增1.4%) 0.92/4%(營改增11%) 6.4 /8.5%  
2013年 2.88/9% 1.72/9.3% 11.05/9.8% 113.77
2012年1月1日營改增上海試點 2.64/8.9% 1.57/15.1% 10.06/12.1% 255.23

為何真減稅,減的只是稅收增長的速度?路透提到:

中國經濟總量的擴大,以及結構型減稅政策優惠帶來更多稅源,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相關稅收規模只增不減的原因

但是,中國每年兩會確定的當年財政收入增幅目標,更像是要確保當年完成稅收任務的軍令狀,也使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部分地區為確保完成稅收任務征收“過頭稅”,加重企業負擔,成為逆向調節的工具,讓結構型減稅的優惠政策本意與實際上要求完成增收目標的政府行為變得自相矛盾。

自2012年以來,中國GDP增速告別了多年接近兩位數的增速,中國的財政收入也終結了多年來維持在20%左右的高增長。但財政及稅收收入整體增幅仍快於GDP增幅,財政超收成為常態。

路透社援引一位不願具名的財稅官員稱,預算管理制度的改革要求預算要公開、透明和細化。同時要求對預算支出剛性控制,預算收入則采取彈性控制。

“這意味著今後涉及到不管是中央財政還是地方財政的支出,如果沒有出現特別重大的事件,原則上是不能突破支出預算的。而收入彈性控制,就意味著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企業經營困難的情況下,財政收入不能采取剛性的,即主要是稅收手段,來實現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989

烏克蘭戰火越燒越烈 “普波會”只是走過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697

在今天俄烏兩國元首直接會晤之前,烏克蘭沖突升級,俄羅斯武裝直升機攻擊了烏克蘭邊防哨所,烏克蘭指控俄羅斯軍隊正在烏境內行動。(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24小時內擊斃200人

周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會晤烏克蘭總統波羅申克,市場此前期待“普波會”能夠緩和目前緊張局勢。但最新消息顯示,烏克蘭政府軍與分裂分子交火正愈演愈烈。

烏克蘭軍方稱過去24小時里,有200名親俄分裂分子被擊斃。雙方在盧甘斯克,頓涅斯克的交火,目前已經造成至少2200人死亡,而現在戰火正朝烏克蘭更多地方蔓延。

本周以來烏克蘭東部靠近亞速海的Novoazovsk市正持續遭到親俄分離勢力的襲擊。烏克蘭軍方稱摧毀了12輛步兵裝甲車,目前交戰仍然在繼續。

俄羅斯、烏克蘭或已交火

更危險的信號是,俄羅斯與烏克蘭軍隊或已正式交火。

路透援引烏克蘭軍方稱,俄羅斯MI-24武裝直升機攻擊了烏克蘭一個哨所,導致4名邊防人員身亡。

就在前一天烏克蘭政府軍在烏克蘭東部抓獲10名俄羅斯士兵,稱他們隸屬於俄羅斯第98空降師。

烏克蘭一直指責俄羅斯在背後支持東烏克蘭分裂勢力,這是第一次烏克蘭在境內抓獲俄士兵。

俄羅斯稱這些士兵“誤入”烏克蘭領土,但烏克蘭稱俄軍是在執行一起特殊行動。

難以達成突破性進展

周二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普京將在會晤包括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在內的關稅聯盟官員。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Susan Rice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極度危險並嚴重惡化事態”。

兩天之前德國總理默克爾會晤了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並在昨天再次通了電話。德國總理同樣認為,俄烏首腦會晤很難“達成重大突破。”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稱,現在很難對今天的俄烏會談取得重大突破抱有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936

美邦董事長周成建:門店不死!“關店潮”只是結構性調整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07/145512.html

i黑馬:針對當前國產服飾行業熱門的“關店潮”、“庫存壓力”和“O2O”等話題,美特斯邦威董事長周成建覺得,關閉部分店鋪是正常的結構性調整。企業靜態有多少庫存並非是致命挑戰,最大的挑戰是企業如何不產生庫存,並打造產品的品牌力。本土服飾行業應利用互聯網實現服飾的“客對廠”個性化定制。

\全球化時代,國際知名服裝品牌紛紛落地中國,讓一度輝煌的國內年輕潮牌深陷“關店潮”的質疑,也面臨億位數高庫存規模的壓力。 針對當前國產服飾行業熱門的“關店潮”、“庫存壓力”和“C2M”(即“客戶對工廠”)等話題,美特斯邦威董事長周成建日前接受采訪時表示,“關門潮”只是一種結構性的調整過程,並認為企業靜態庫存並非是致命挑戰,本土服飾行業應尋找庫存消化契機,並在未來利用互聯網實現服飾的“客對廠”個性化定制。

“關店潮”緣起結構性調整

問:我覺得美邦在整個行業中從股價的角度來說表現其實是不俗的。但是之前像班尼路、真維斯、以純這些所謂的國內的年輕潮牌都陷入了關店潮,前不久也有媒體說美邦去年也關了200多家店,這是真的嗎?美邦現在在失寵嗎?

周成建:關於店鋪這個事情,我們這麽多年來一直是有調整的,也有合同到期沒辦法續租的,我們大量的物業是租的。第二個方面也有城市搬遷的,特別近五年中國的城市再造、改造,這個搬遷是非常非常大的,變化是非常之大的。所以,有各種因素結合在一起,一年調整幾百家店這並非是很奇怪的事情,我們在全國有四千多家門店,也就有5%左右的店鋪的位置做調整做改進,我認為是處在一個非常良性的結構性的改進。

當然,我認為這幾年來互聯網的發展,這也需要做一些渠道的調整,原來可能在主商業街上會密度很高的店鋪,三百米、五百米的商業街我們開三家店、四家店都有,從今天來看,人流是逐漸在下降。

還有一個是城市的商圈不斷在調整、變遷的,這樣的話原來整個城市都到這家店購物。現在有更多的就近的MALL,就近的生活小區的商業氛圍的地方。這里的人流就優化掉了,原來開五家店,現在可能有一個門店在那里就足夠了。你要關掉幾家,否則你就沒有損益價值了。所以,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在商言商,主要是它的損益,沒有損益必然調整。

還有就是你如何更好的服務消費者,原來開很多家店的目的是人流量非常大,你一家店是無法滿足需求的,需要多家店才能滿足需求的。現在有些人就不需要非要到某一條街上去了,可以在自己的小區旁邊有新的購物中心,或者有新的商業街。我們需要把這五家店關掉十家,但我們在另外地方要開出5家,開出7家,可能是這種結構。所以,這是一個自然的合理的一個調整關系。

本土服裝品牌要聚焦品牌力構建

問:但是我們也確實看到在一些比較主流的購物街,比如在北京,我們就拿西單附近舉例,往往可以看到在H&M或者ZARA這樣的國際會時尚店里一進去有種被打劫的感覺,就是人滿為患。可是它對面的美邦就有點兒門廳冷落的感覺,有沒有受到這兩個品牌或者是這種國際快時尚品牌來自外部的沖擊?

周成建:我認為從這幾年來說,當然中國市場面臨全球化的這種競爭在加劇,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第二個我認為店鋪的位置,商圈位置有關系。

你剛才舉西單,西單原來大悅城之前我們的位置是最佳的位置,人流量聚集是最多的。有了西單大悅城之後,人流量這邊就更多了。它是一個MALL,它是一個購物中心,美特斯邦威是一個獨立的門店在那里。它就在不同的時間段人流就完全不一樣,目的性購物的人會去那里,非目的性購物的會去大悅城。這就是一個商圈的關系,並非絕對的美邦的品牌就不受消費者歡迎了,所以人少了,也不是ZARA、H&M就受消費者歡迎人就多了。

問:但是來自於這種全球化的沖擊,難道僅僅就是在購物這個地點位置的變化嗎?

周成建:我認為各方面一定是有的,我個人認為這幾年來我更多思考的,也就是說品牌力的構建。我們從品牌力構建,原來局限於比如找一個形象代言人的一個推廣就夠了,其實不是的。 今天品牌力的構建從品牌的策略、品牌的定位,甚至要關系到產品的策略,產品的定位,包括產品的呈現、表現方法,包括在哪個店鋪,在哪個位置的表現方法,包括細微的整個店鋪的構建樓層都有關系。 這些完整的品牌力建設,在這個方面我認為我們中國的品牌,包括我自己在過往的十幾年來是不夠完整,不夠專業去思考問題的。可能過去更多是一個簡單的營運方面,覺得營運就代表整個品牌的構建。

我們今天來看, 第一是品牌力建設,第二我們從產品力建設 。我們從原來的產品力建設,從自身的創新創意團隊建設,相對來說比較年輕。我們這幾年也引入了國際化一些優秀的人才加入團隊,再加上我們重點內部的培養。在這個創新方面,這個創新設計原來更多是內部與終端之間它是B2B的關系,不是B2C的關系。現在我們的產品創新這個信息獲取、轉換要從原來的B2B關系要變成直接B2C的關系,讓我們的設計師要直接給消費者溝通交流。消費者的信息,客戶的信息直接要讓創新者知道,這個創新力要進一步加強的問題,這是第二個層面。

第三個層面就是營運能力層面 ,我們原來的營運能力在思考方面。中國是機會成長起來的企業,20年前有膽略就可以做事兒,有膽略就可以掙錢,相對精細化的管理是不夠的。所以,我們現在要進一步加強精細化的管理,這個精細化管理從幾個維度要去思考的問題。

原來這個時代靠機會的,你無論把這50塊錢都會變成60塊錢,甚至都會變成70塊錢。所以,我們原來說過去十幾年你怎麽弄都能增長20%、30%,現在你弄不好就變成負增長了,這幾年我們也是深度的調整期。所以,從銷售規模也在收縮,這個收縮我們一方面是有被動應對的,也有主動應對的。

有被動應對的比如我們這些工作沒做好,在品牌力、產品力,在營運精細化管理方面沒做好。被動應對的,有主動應對的,在一些渠道布局不合理的,通過這樣的分解分析,它的損益可能一方面是不夠的我們要放棄。這就叫主動收縮規模,去保證我們的盈利能力、經營能力是積極向上的。這個從我們的財務報表可以看到這樣的結果,我們的現金流是逐步在改進,逐步在變好的,這就叫主動應對。我們的規模有在收縮的,這里面有主動成份,也有很多比例是被動成份,我們沒有在管理精細方面去加強。所以,這都是我們下一步去思考的問題。

第四個方面就是渠道策略。 從渠道策略來說,美特斯邦威是太豐富型的,有50平方到一萬平方。這個我們在一些策略上,在原來的策略思考是不夠周全的。比如你剛才舉這些國外品牌它的標準化程度是非常高的,它基本上比如在800—1500(平米)之間,誤差不會太大,不可能出現美特斯邦威50平到多少平,這是我們比他們更複雜。

第二個複雜程度是我們一線市場,比如到北京西單,到邊遠的西藏,甚至新疆下面的地級市、縣級市都有門店。我們的渠道幅度、廣度也變的更複雜,這樣的話對我們的產品開發各方面也會增加難度。但是我們以前在這個謀略方面,在規劃方面,在整個標準化、規範化這方面原來是做的不夠的。中國有句話說在改革開放初期第一代的企業家都是先開槍後瞄準,就是先發展,再慢慢把它規範起來,我們這幾年也在做這件事情,這里面也是有主動和被動的。

中國市場消化年30億庫存很容易

問:說到這個管理問題,其實在2012年的時候,當時美邦有一個新聞就是關於它的庫存。因為當時申銀證券發布了一個報告,說在2011年底的時候美特斯邦威的庫存已經達到了25億的規模。現在這個庫存消化得怎麽樣了,找到有效解決的途徑了嗎?

周成建:我認為當時最高峰的時候達到29億,現在大概是在13億左右,我認為目前這個區間是非常合理的。這個變化剛才我說了,原來形成不好的結果是被動形成,今天變成這個結果是我們主動去改進的。

這個主動改進就是我剛才的,從品牌力角度、產品力角度、營運力角度、渠道角度一直在改進。美特斯邦威這幾年應該是進入了一個深度的調整,積極的應對互聯網化的挑戰和機會,積極去應對中國零售市場全球化的挑戰和機會,逐漸讓自己變成一個適應全球化競爭,適應互聯網化轉型的這樣一個新興的品牌,新興的企業,有活力的企業,這是我們的目標。

問:但是衣服這個行業它有它的特色,每一季流行的時尚都不一樣,您的這些庫存在下一季出來是不是就會過時呢?

周成建:當然是這樣,我們過去的庫存消化是通過更多的廣泛的渠道,更好的方式。在中國13億消費者,也就是說中國有個叫唯品會,它專賣庫存,一年賣三四百億。美特斯邦威庫存從25億變成15億,中間十幾億,這十幾億和三四百億比例還是很小的,說明中國市場需求多樣性還是非常非常大的。

所以,我們把歷史這些庫存賣給有這樣需要的消費者,同時我們今天如何去管理不產生庫存,這是很重要的問題。兩年前我說過一句話,我說:“今天任何一家企業靜態有多少庫存並非是企業致命的挑戰,再多30億,中國市場巨大,也很容易一年馬上就可以消化掉。”最大的挑戰是,第一你是否有能力去管理不再產生庫存;第二個更重要的它的品牌力。如果品牌力不強,你今天沒有一件庫存消費者也不會喜歡你。所以,我覺得一個品牌它核心是一個綜合性的能力,幾個能力綜合構成它的競爭力是什麽,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

問:您今天可以做到不產生庫存了嗎?

周成建:我覺得從今天的報表來看我認為還是比較健康,比較良性的,不能說我保證一件庫存都不產生,這是不現實的,因為畢竟服裝。你剛才說的,興趣的多樣性,他創新的東西有人說這樣是OK的,有人說這樣是不好的,你總會有一些尾貨的。這些尾貨我們怎麽樣合理的消化,用合理的渠道、合理的方法去消化,去服務消費者,這也是我們在營運方面需要去加強思考的問題。

“客對廠”個性化定制或成服飾業趨勢

問:您剛才多次提到渠道這個詞,網上也有報道說您還約了馬雲出遊,向好友學習電商的經營之道。您前不久也宣布了O2O戰略,您給我們仔細說說O2O戰略里都包括些什麽。

周成建:美特斯邦威做互聯網化一定不是去複制淘寶的模式,一定不是去複制京東的模式,也一定不是複制其他的互聯網化的模式。但美特斯邦威必須要思考的互聯網化的這種發展,這種趨勢是不可逆的,甚至這種電商機會空間是越來越大的。美邦要思考的是你如何借助互聯網的知識、工具和手段去運用好自己這個資源,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方面現在在移動平臺,移動化逐漸的發展,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借力這些技術和平臺讓美特斯邦威發展的更好。

比如我們可以做一個好的APP。比如我們今天講的O2O的概念,把這個O2O變成一個更廣泛的理解和認識,原來O2O它是一個線上線下的互動,是一個簡單的互動,我們可以延展開來。比如我們全國五千家門店,市場如此廣泛,我們商品豐富性也非常大,我們在任何一家門店都能支持全商品的服務,或者說讓我們全國有四萬名員工可以實現一店服務。通過這些APP可以一店服務,這種會員式的,這種微信式的時代,我認為這些方面有非常非常大的空間,非常非常大的機會。

美特斯邦威在未來的半年之後,在這一方面會有一些成果出來,會有一些好的方法出來。但目前現階段我們在O2O方面有幾個方面是做的不錯的。 一個是全流通 ,我們全國五千家門店已經全面支持流動性發貨了,就是任何一個訂單發起,如果A店沒有貨,在B店、C店任何一個店可以找到貨,及時發到消費者家里去,這是我們叫全流通的項目。這是我們今年五一節開始實施的,每天的效果非常好,無論是加盟還是直營的。

第二個方面我們接下來 下個月會推出來雲貨架 。也就是說你門店里沒有貨的,只要我們公司所有品牌有貨的,你都可以支持服務消費者。比如這里進去是一個美特斯邦威店,同樣通過雲貨架可以支持服務Me&City品牌。所以,這個是我們接下來用互聯網的工具,互聯網的手段讓美特斯邦威在未來的發展能走的更遠,走的更好。

問:這種雲貨架是以電子屏的形式顯示出來還是怎樣的一個呈現形式?

周成建:我覺得有多種,我們現在更多的是一個APP的運營。下載一個APP,在我朋友圈里我服務你,你成為我的好友我就會告訴你。你今天采訪周成建,周成建喜歡穿什麽風格的衣服的,你可能穿什麽衣服兩個人坐在一起更默契,這是一個。第二個你今天晚上要去約會,跟新男友聚會,在什麽樣的餐廳,適合穿什麽樣的衣服,也可以幫助你等。我們相當於是一個時尚顧問方式,去幫助你、服務你。

總的來說,我覺得在互聯網方面挑戰非常多,機會也非常大。因為傳統企業被互聯網有點兒嚇住了,有點兒恐慌了。我們現在是過度的擴大互聯網化的顛覆,擴大互聯網化的影響力。無論是從政府,從社會,從學界,都覺得未來只有互聯網了,沒有其他的。所以,我覺得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我們要幫助傳統行業,支持傳統行業如何做得更好,如何做的更強。

所以,我們接下來講的未來可以說C2M(即“顧客對工廠”),沒有互聯網是做不到的。原來C2M我們叫個性化定制,原來個性化定制我也是小裁縫出身的,那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事情,高大上的事情,今天我們完全可以做到大眾化。

今天比如說我們完全有互聯網的技術,比如我們兩個彼此拍一個照片,基本的尺寸在里面,馬上可以通過3D虛擬圖片知道怎麽配搭,怎麽板型,怎麽貼身,馬上可以做到八九不離十的圖紙,八九不離十的板型。只要做一個相對的,和原來的數據庫做一個比對就可以知道怎麽一個板型更適合你,我們可以做到快速的生產,一周之內可以滿足你的需求。甚至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的手段和工具,把我們原來的生產制造工廠是批量生產的流水線,把它改造成單件生產的流水線。它的生產成本和原來的批量生產的差距不大,速度也更快,這樣的話這個C2M就會變成一個大眾化提供需求。

所以,我們這個項目也是在未來半年之內可以做出來的。也就是我們C2M個性化的定制,讓個性化變成大眾化,大眾化的個性化,這也是用互聯網工具,以前是做不到的。有了新的互聯網平臺,除了美特斯邦威這個自有品牌之外,我們以後也可以和社會化的品牌進行對接,溝通合作。因為這個平臺是可以完全放大的,甚至我們中國現在興起的新秀設計師,我覺得非常棒,很年輕,但他需要像我們這樣有絕對供應鏈整合能力的企業跟他對接合作。我覺得把他們這些資源也可以運用起來,用我的資源嫁接起來。所以,我覺得互聯網可以幫助企業把原來的資源整合到社會更大的產業鏈上去。

美特斯邦威未來構建的一個想法就是讓消費者體驗的更簡單、更方便、更豐富,讓我們的產業鏈變的價值更大,也就通過這種互聯網的技術,來幫助我們原來的制造商能實現柔性供應鏈的能力。這是美特斯邦威未來三五年的一個大的戰略的構思,我們要借助一切互聯網的手段,互聯網的工具把上遊和下遊更好的整合起來,發揮更大的價值。


蘋果和庫克只是想走出喬布斯的陰影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10/145557.html

i黑馬:9月10日淩晨,蘋果在弗林特藝術中心舉行了蘋果發布會上,在發布會上發布了iPhone 6 和 iPhone 6 Plus,Apple Watch以及移動支付工具Apple Pay。
 

\30年前的弗林特藝術中心,巨屏上,一個弱女子在一群軍隊的追趕中,將錘子甩向了象征Big brother的大屏幕,權威和統治遭遇了反叛。這個以《1984》為原型的廣告被傳頌至今,當時被一個叫做Steve Jobs的桀驁不馴年輕人用來比喻自己 所在的蘋果公司對傳統巨頭IBM的反叛和挑戰,蘋果發布了自己歷史性的產品Macintosh。

30年後的弗林特藝術中心,那個挑戰者蘋果公司已經自己成為了巨頭,而昔日的少年已帶著無數人的景仰和懷念,遠逝。他的繼任者選擇在30年後的一天,站在同樣的地方,希望能重塑另外一段歷史,重新開始一段故事。所以,發布會的邀請函中寫下了“Wish We Could Say More”的句子。

我知道,蘋果和庫克就是這麽想的。

自從喬布斯死後,蘋果每次發布會都會被吐槽是“侮辱喬布斯”“設計太醜了”“沒有喬布斯是不行的”,這些言語會出現在你我的眼中,也同樣會傳到庫克的耳朵里。同時,在智能手機的故事已被蘋果自己演繹至巔峰而無法再進行顛覆性進步時,蘋果和庫克都急於尋找另外一個歷史性的產品。

大屏幕的背叛
 

\所有人都知道喬布斯對於大屏幕有多麽的厭惡,老喬曾經主張“智能手機的最佳尺寸=3.5英寸”。盡管,大屏幕手機被視為現今的趨勢,但iPhone一代比一代大,iPhone5s屏幕4英寸,而iPhone6直接擴到了4.7英寸,甚至推出了5.5英寸堪稱mini mini ipad的iPhone6 Plus。也許蘋果歷史上從未像如今這樣,毫無自己的堅持。也許,只是庫克團隊認為這是不該有的堅持,和認為“3.5寸屏定律”根本就是錯誤觀念。可我們曾記得,我們曾如此地為iPhone4癲狂。

當然,新版iPhone對設備進行了很多方面的更新,芯片、續航、攝像機等都被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iPhone6也變得更大,更薄了。但,相信很多果粉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印象,就是大屏幕,大屏幕。

iPhone6肯定會是這個星球上最好的手機,但它可能不是喬布斯心中完美的手機。庫克和蘋果在走一條顛覆自己傳統的路。

Apple Pay
 

\其實,蘋果近年來蘋果每推出一款iPhone都有關於支付系統的語言,但最終都無法實現而告終,Apple Pay終於在如今出現。作為此次發布會的三大發布內容(iPhone6和iPone6 plus、Apple Pay、Apple Watch)之一,Apple Pay在訴說著蘋果的野心和構造全新生態的訴求。

蘋果已擁有8億個和信用卡相連的iTunes賬戶,蘋果在現在推出支付手段,可視為順勢而為,憑借著安裝進場通訊技術(以下簡稱NFC),未來很多用戶都會刷著新的iPhone在商店購物。

庫克表示,調查數據顯示,每年信用卡消費為120億美元,每天有高達2億美元的信用卡轉賬。但信用卡支付過程非常繁瑣的。而蘋果基於NFC的Apple Pay只需在終端讀取器上輕輕一“靠”,整個支付過程十分簡單。同時庫克稱Apple Pay所有存儲的支付信息都是經過加密的。

目前蘋果的合作夥伴有Amex, MasterCard和Visa,22000家零售商將支持Apple Pay功能,主要零售商包括 Macy's、Bloomingdales、Wallgreens、Duane Reade、Subway、麥當勞。同時Apple Pay也支持線上支付,線上支付只需要“一鍵完成”,不再需要輸入信用卡信息和地址等。

從現場的演示情況來看,Apple Pay確實非常方便,只需要一秒鐘就能完成整個過程。如果能通過NFC、TouchID、 Passbook和被蘋果稱為“安全元素(Secure Element)”保護整個支付過程的安全,考慮到蘋果強大的終端能力和便捷的支付方式,移動支付領域的Square和Paypal確實會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新發布的Apple Watch也加入了Apple Pay這個功能。

蘋果現有的生態(包括iPhone、Mac 和iOS、App Store等構成軟硬件生態)都是喬布斯生前構建和設想完成的生態圈,加入支付領域,蘋果在試圖走出原來的小屋去締造更大的商業帝國。庫克團隊在不斷拓寬蘋果的邊界。

沒有iWatch,而是Apple Watch
 

\沒有iWatch,而只有Apple Watch。也許你覺得只是一個名字而已,並沒有什麽。但這是被蘋果自己定義為“里程碑”的產品,不可能沒有差別。

自從喬布斯從無數個名字中挑出”iMac”這個名字後,以字母“i”開頭已成蘋果風格化的產品命名,包括ipod、iPhone和iPhone。正因為如此,所以發布會之前大家都在猜測iWatch。

但是,庫克團隊給出的卻是一個Apple Watch。看得出,庫克在竭力地讓蘋果這個品牌“去喬布斯化”,對於這樣一款選擇歷史性意義地點發布的里程碑產品,庫克希望能借Apple Watch開辟出一個全新的天地。

在發布會前,蘋果總設計師Jonathon Ive通過《紐約時報》向外界發聲“瑞士鐘表麻煩大了,蘋果將要改革手表行業”。這個曾經憑借iPhone重新定義手機概念的公司,希望能重新定義手表。所以,發布會現場,庫克也不斷強調Apple Watch是里程碑性的。

Apple Watch采用了全新的系統,所有的圖標全部都以散落的方式排列,應用的界面也更加簡潔,動畫效果也都調整的更加“圓潤”。從現場的演示來看,Apple Watch的動畫效果非常平滑,相比較手機,Apple Watch的操作更加簡單。與之前的很多智能手表產品一樣,Apple Watch可以實現顯示通知及日程、調用地圖進行簡單的導航、控制音樂播放、接打iPhone上的電話、接收短信並快速回複等操作,同時也支持健康監測和siri。

實際上,Apple Watch共分為三種型號,即: Apple Watch、Apple Watch Sport和Apple Watch Edition。售價349美元,將於2015年上半年正式上市。

從發布會現場來看,三種型號的Apple Watch,加上不同顏色,表帶的設計,我已經數不過來究竟有多少種手表了。我只是一聲驚嘆“這貨是真的鐵了心要賣手表啊”。

Apple Watch是庫克團隊希望走出原先喬布斯為蘋果劃好的格局邁出的重要一步。除了開辟了一個新的消費電子產品品類以外,這對蘋果來說也是一個大膽的嘗試和冒險,畢竟,作為一個6000億美元的公司,它需要去不斷的開拓自己的邊界。庫克團隊在試圖走出喬布斯的陰影。

但Apple Watch能否成功還有待驗證,有趣的是,iPhone6和iPhone6 Plus發布的時候,蘋果的股票在不斷的上漲,而但Apple Watch發布之後,股價出現了下跌,目前已從今日的99.08首開跌至98.23。

庫克和蘋果能否走出喬布斯的陰影,締造一個全新的商業帝國,時間會告訴我們一切。正如30年前,在弗林特藝術中心播放的《1984》一樣,現在庫克要用錘子砸掉的是當年那個揮錘的人——Big Brother 老喬。


文:i黑馬 許妙成


光大徐高:“無風險利率下降帶來大牛市”只是個神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256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今日的報告稱,近期中國無風險利率的降幅相當有限,在可預見的未來也很難大幅下降。“無風險利率下降帶來股市大牛市”的邏輯只是個神話。

他提到,從7月初到現在,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接近4.0%的低位上升到了4.3%左右,遠遠高於過去幾年的平均水平。

針對剛兌被打破,無風險利率下降的邏輯,徐高反駁稱,“剛性兌付”被打破實際上只是針對民營企業做非對稱爆破。如城投債這樣的與政府密切相關的資產,“剛性兌付”事實上是被強化了。

他還認為,央行不願全面放松貨幣的態度明確,未來政策放松的過程一定相當緩慢,很難帶動無風險利率快速下降。

在利率水平降幅有限的同時,通脹水平卻因為經濟增長的走弱而下降,導致真實無風險利率上升,這對股票估值絕不是什麽好消息。

本周二,A股遭遇了半年來最大單日跌幅。華爾街見聞今日報道,滬指收跌1.82%跌破2300點、深成指跌2.36%下破8000整數關口、而創業板則大跌3.47%下破1500點關口,三大指數紛紛創下半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市場恐慌氣氛濃重,A股單日成交量破5000億大關創近四年新高。

以下是徐高的報告全文:

無風險利率是資產定價的基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無風險利率的下降會帶來所有資產價格的上升。反之,無風險利率的上升會壓低資產價格。

進入今年 9 月,上證綜指明顯上揚,創下了一年多以來的新高,與疲態日益明顯的宏觀經濟形成鮮明反差。股指之所以能夠脫離宏觀基本面的惡化而沖高,“無風險利率下降帶來股市大牛市”的邏輯是個重要推手。但如果仔細梳理相關的邏輯和證據,可以發現這一說法不過是一個站不住腳的神話。

有關無風險利率的現實是:(1)近期無風險利率的降幅相當有限;(2)在可預見的未來,無風險利率很難大幅下降;(3)通脹水平的走低將推高真實無風險利率,壓制股市的估值。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無風險利率的近期走勢。國債收益率毫無疑問是無風險利率。從今年 7 月初到現在,10 年期國債收益率從接近 4.0%的低位上升到了 4.3%左右,遠遠高於過去幾年的平均水平。

當然,無風險利率並不局限於國債收益率。諸如銀行理財品、城投債這樣的金融資產由於享受著“剛性兌付”潛規則的覆蓋,因而也被許多投資者認為是無風險資產,支付著無風險的利率。這些資產的收益率的確在近一個多月有所下降。但如果與今年上半年的走勢相比,近期的降幅並不算大,下降的速率也不及上半年。

因此,無論選取哪個無風險利率的基準,我們在近期都只看到有限的下降,降幅完全不可與上半年相提並論。因此,如果說近期 A 股的上揚是來自無風險利率的下降,那今年上半年的 A 股市場就不應該那麽低迷,而應該牛氣沖天才對。

當然,有人可以辯護說,真正重要的是無風險利率下降的想象空間在近期被打開了。有人相信,隨著信用事件的逐漸爆發,“剛性兌付”的預期正在被打破。這會讓之前一些被認為沒有風險的資產變成風險資產,其給出的較高回報率也自然不再是無風險利率。而在今年 7 月 23 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高層領導也提出了降低融資成本的十條舉措。

但這些並不意味著無風險利率在未來會快速下降。沒錯,“剛性兌付”正在被打破。但它只是在針對民營企業做非對稱爆破。而如城投債這樣的與政府密切相關的資產,“剛性兌付”事實上是被強化了。

今年 3 月以來城投債收益率的下降,很大程度上緣於其中風險溢價的減少——城投債的無風險屬性在過去半年為更多投資者所接受。

至於降低融資成本的國十條,其核心內容是通過利率市場化的減速來降低利率(因為利率市場化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金融機構變相高息攬儲的行為,因而推高了利率)。而這在短期內是很難見效

對包括無風險利率有更大影響的是貨幣政策。事實上,今年上半年利率水平的全面下降大部分是貨幣政策放松的功勞。但央行不願全面放松貨幣的態度也已經相當明確。因此,盡管我們相信未來貨幣政策大概率會因為經濟增長的走弱而進一步放松,但其過程一定相當緩慢,很難帶動無風險利率的快速下降。因此,從各個角度來分析,無風險利率都很難在未來實現突破性地快速下降。

最後,在考慮無風險利率對股市的影響時,我們還得記住,真正影響股市估值的是扣除了通脹率之後的真實無風險利率。這是因為如果把股票看成債券的話,它是通脹保值債券——企業盈利會隨著通脹的上升而上升。所以,股票 PE 倒數所對應的是真實利率。

而近期,在利率水平降幅有限的同時,通脹水平卻因為經濟增長的走弱而下降。在生產資料端,通縮的壓力甚至已經重新擡頭。這讓我們有理由相信真實無風險利率正在上升。這對股票估值絕不是什麽好消息。

所以,從多方證據來看,“無風險利率下降帶來股市大牛市”這一論斷在目前只是神話。如果你真的認為這是近期股市的上漲的主要原因,那就應該對後市小心一點。畢竟,空中樓閣式的邏輯註定無法長久。(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財說圖說系列——阿里IPO只是挑戰的開始 財說

來源: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1621989



這周五$阿里巴巴(BABA)$ 就要IPO了,但其實這對投資者來說只是挑戰的開始,本期財說用幾張圖為您幹貨呈現阿里IPO之後......
@今日話題




























財說往期圖說系列:

一圖讀懂滬港通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0834980
一張圖告訴你A股市場有多坑爹!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1180115
一圖教您快速看懂財報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1621928

債市焦點轉移:不只是美聯儲何時加息,而是多快加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434

本周,隨著投資者在美聯儲明年加息預期影響下拋售短期國債,美國10年期和2年期國債收益率差距收窄。

MI-CF174_YIELD_G_20140918182122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盡管美聯儲在公開聲明中的措辭小心謹慎,但投資者仍可以在其中發現細微的差別。不過,投資者最醉心的,還是美聯儲關於未來的利率變動預測。

GMP證券固定收益策略部門主管Adrian Miller對《金融時報》表示:

債市和股市密切關註(美聯儲)聲明的變化。債市關註何時加息,但更加關註加息節奏有多快,以及將提升至何種水平。

華爾街見聞網站昨日文章刊載了美聯儲在經濟展望報告中的2015及2016年利率預期點陣圖。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分析,如果按照最新的利率預期,美聯儲加息行動很有可能比預期來得更早。

111

華爾街見聞昨日提及,盡管美聯儲在公開聲明稱,當前近乎於零的超低利率將在QE退出後保持“很長一段時間”,但若按照最新的利率預期,17名委員中有5人預計將在2015年3月開始加息。這個時間點早於市場預期的2015年中之後。

美聯儲主席耶倫在其新聞發布會上試圖澄清有關“相當長一段時間”即為6個月的普遍預期。但是如果基於這一時間周期判斷的話,美聯儲應該在2015年4月之前不會加息。

由此對比點陣圖預期來看的話,美聯儲內部要求提前加息的聲音顯然令市場感到意外

美聯儲委員的預期引發了債市拋售。美國2-5年期國債遭遇投資者拋售風潮,從而引發短債收益率觸及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與此同時,10年期國債收益率僅溫和上揚。

捕獲

國債市場近期的變化反映出前景的不確定性。《華爾街日報》援引很多分析師觀點稱,即使很小的加息幅度都可能令經濟增速放緩,打壓本就很低的通脹率進一步走低,並低於美聯儲設定的目標。

FOMC將2015年末的中期聯邦基金利率預測值從1.125%調升至1.375%,而這一關鍵的隔夜拆借利率有望在2016年末觸及2.875%,此前預期為2.5%。然而,債券市場則預期該利率將在2015年末觸及0.76%,2016年末觸及1.82%。

這種差異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美元漲勢,也令美股處於相對適宜的區間,加息可能不會觸發當前高漲的股市脫軌。

美聯儲公開聲明出爐後,股市以一片掌聲作出回應。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當時上漲了0.6%,標普500指數漲0.5%。納斯達克指數也漲了0.7%。

《金融時報》文章稱,但是,對一些人來說,美聯儲“點陣圖”是對債市的一個警告。債市長期以來都預期經濟複蘇將長期低迷,通脹率下降將導致貨幣政策收緊步伐相對適度。

Aberdeen資產管理公司的高級投資經理Patrick Maldari稱:

比起FOMC,我們更站在債市一邊,一旦加息大門開啟,利率提升節奏將放緩。這事關實際GDP增速是否可以維持在3%以上,在這樣的結果中,股市將受美聯儲寬松政策指引,並消化美聯儲加息。

蘇格蘭皇家銀行策略師John Briggs稱:

債市對美聯儲的反應仍是不足的,未來需要調整。美聯儲聲明中的鴿派成份正在減少。隨著時間的推移,債券收益將攀升並導致平坦的曲線。

火爆的股市則存在風險。在QE徹底退出之後,下一個貨幣政策的正常化階段正在開啟。德意誌銀行策略師Alan Ruskin稱:

如果債市和美元真正開始重新以有意義的方式對美聯儲的預測定價,那麽股市就將面臨一段艱難時光。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