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大讀世界 習近平治殭屍企業 走錯路了

2016-03-21  TCW

中國經濟成長速度降至25年來新低,處理笨重國有企業,是中國經濟結構改革最重要的一步。

中國高層矢言改革國企,包括出售股權和領導階層「去政治化」,但最積極推動的是大型國企合併。

西方經濟學家則認為,解方就是企業藉私有化提升效率,但中國政府顯然不願那麼做。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這裡是中國最大的造船廠之一。儘管運費崩跌重創航運業,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的船廠不缺生意。未完工的船身緊密相連,工人可以在船身下方,騎腳踏車穿越一.一公里長的工廠。

補貼優惠多

產能過剩,竟還下大單訂船這家船廠和其他國有船廠忙個不停,是拜中國遠洋運輸集團所賜。中遠集團是中國運量最大的航運公司,去年訂購了十一艘大型貨櫃船。據財經雜誌《財新》報導,當中向外高橋造船公司訂購的三艘船,可載兩萬個二十呎長的貨櫃,是全球最大的貨櫃船。

中遠集團的大股東是中國政府,其非政府股東可能會覺得奇怪:公司為什麼需要十一艘新船?因為中遠董事會在公司半年報中承認,二0一五年「航運市場需求總體疲軟,運力過剩局面延續」。

此外,這些貨櫃船約定二0一八年交付,在全球貿易萎縮情況下,訂單的時機更加出入意表。國際貨幣基金(IMF)數據顯示,去年全球貿易額下跌一二%,多數預測認為情況短期內不大可能好轉。

不過對中遠來說,好消息是:它不需要花很多自己的錢,就能支付十五億美元的造船成本。中國財政部根據二0一三年的一項規定,為報廢舊船、向外高橋這種國有船廠訂購新船的航運業者提供補貼。

中國效率不彰、負債累累的國有企業面臨重重問題,中遠是個生動的例子。

剔除非經常損益,中遠二0一五年前九個月虧損人民幣三十八億元。中國財經資料庫Wind資訊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九月底,中遠的

淨負債權益比高達二0

六%,是上海上市公司平均值六六%的三倍以上。

在中國經濟成長速度降

至二十五年低點的情況

下,許多經濟分析師表示,處理笨重的國有企業,是中國經濟結構改革最重要的一步。

「國企改革、債務、產

能過剩和「彊屍企業」

(指無望恢復生氣,但

由於獲得放貸者或政府

支持而免於倒閉的負債

企業)全都是緊密相連的

問題,」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

中遠得到的補貼,只是國企得到眾多好處的一個例子。

wind資訊整理公司公告,發現上市公司二0一四年共獲得人民幣三百億元補貼,實際數字甚至更高。

很多補貼流向非上市企業,而國企也享有多種非現金補貼,例如低利率銀行貸款,以及土地、水費、電費方面的優惠。

中國領導高層已矢言改革國有企業。總理李克強去年十二月在經濟工作專家座談會上表示,「要下大決心,下一步將對「彊屍企業」、產能絕對過剩的企業狠下刀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則表示,為處理產能過剩的問題,估計將有一百三十萬名煤礦工人和五十萬名鋼鐵業工人失業,但他未表明何時將「狠下刀子」。

調整方式走偏

合併而非私有化,加劇老問題去年九月,中國共產黨核准了國企改革藍圖,祭出一些措施,希望能借助市場紀律約束國有企業。措施包括出售股權和國企高層任命「去政治化」(目前國企高層由中共組織部任命,而非由一般股東選出) 。

但是,當局最積極推動的措施是合併,也就是由政府安排大型國企合併。

中共領導層認為規模較大的國企可以享有較強的全球競爭力。他們長期以來認定規模經濟對栽培國家頂尖企業王關緊要。在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衝擊鋼鐵、煤礦、基本金屬和重型機械業者利潤率的情況下,他們如今認為規模更加重要。

「習近平很可能認為國企部門規模龐大是好事,」世界銀行中國業務局前局長、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亞洲項目資深研究員黃育川稱。

「他放眼西方,看到主要企業規模龐大,而且越來越大。中國領導層看海外的所謂市場經濟時,不覺得大公司和大合併是壞事。」中國決策當局已經把二0一六年經濟政策主題確定為「供給側改革」,但許多分析師認為,把大公司合併為更大的企業,可能解決不了產能過剩、營利能力薄弱的問題。

相關企業早晚必須吞下關廠和裁員的苦果。

「創造更大規模的國企,很可能將加重它們本已可怕的財務和組織問題,」布魯金斯研究院中國中心訪問研究員WendyLeutert寫道。「合併中央國有企業將提升它們的市占率,但代價可能是犧牲長期競爭力和錯失提升效率的機會。」在許多西方經濟學家看來,解決方式顯而易見,那便是藉由私有化提升效率,但很顯然的,中國最高領導層不願這麼做。

合併國有企業將提升它們的市占率,但代價可能是犧牲長期競爭力,以及錯失提升效率機會。

撰文者威爾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72

聯準會的三個考量 將讓利率走錯路? 美國六月升息?官員頻喊狼來了

2016-06-06  TWM

經濟成長加快、就業情況改善、通膨接近目標,聯準會用這三個理由暗示六月升息。

但仔細看看,這三個理由似都存在一些謬誤。

美國的利率正在定升,聯

準會決策人要你對這一

點深信不疑。根據聯準會一項會議紀錄,「大多數與會人」都說,如果經濟狀況持續改善,六月分升息「可能是恰當的」。兩個區域性聯準會負責人並且說,今年稍後還會再兩度加息。

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近期

發表談話指出,在美國經濟持續好轉的前提下,未來數月之內就會調升利率水準。

這個說法,立刻被解讀成聯準會極有可能在六月中旬或七月底的利率會議中做出升息決定。

不只葉倫,包括費城、舊金山、聖路易等三地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近期也都大談升息,搭配美國經濟數據的正面表現,市場上已經有愈來愈多人相信,美國升息已經箭在弦上。

物價未超標

卻想收緊金融政策

這麼說,提高利率,已經廣獲聯準會內部的支持,現在欠缺的只是令人信服的道理而已。

根據聯準會的會議紀錄,選在六月加息基於三項考量:「經濟成長腳步在第二季加快、勞工巾場情況持續改善、通貨膨脹逐漸接近(聯準會)二%的目標。」

經濟回春與勞工市場走穩

可以讓人放膽加息,但將它們本身視為加息理由,卻好像是中央銀行必須採取行動,不能讓這些好消息傳得太瘋一樣,很不合情理。

另一方面,通貨膨脹出現漲幅過高的可能,倒是提高利率的奸理由。但根據這項會議紀錄的說法,通貨膨脹目前明明還在標準以下,聯準會卻已經迫不及待,要先動手收緊金融政策。

克利夫蘭聯準會估計,市場預期今後十年的年均通貨膨脹率為一.七五%。所以說,既然還沒有達到自己宣布的通膨目標,聯準會這時提高利率也於理不通。

或許它有其他考量。會議紀錄中出現「正常化」的字眼透露出一些端倪。許多人認為我們享受低利率的時間已經過長,這情況很不正常,聯準會也有同慼。

或許這些中央銀行的決策

人,也想多爭取一些一旦經濟不景氣時運作的空間:利率已經這麼低了,就算再想降低也低不了多少,既然如此,何不在經濟表現還不錯的時候先將利率調升?

此外,聯準會訂的通貨膨脹「目標」,可能根本不是目標。因為如果是目標,聯準會對於超標與不達標兩者的關切應該大體相當。

通膨設上限

恐將扼殺景氣復甦

但在實際操作上,聯準會似乎非常刻意要避免通膨率超過二%,而不在意通膨率不到二%。換言之,所謂「目標」其實是一種上限。

看起來通貨膨脹率低於二

%,似乎是一件好事。但聯準會應該搞清楚它的目標究竟是什麼。一再達不到目標,也會損及這個目標訂定之初的價直。

設定一個通貨膨脹目標的

好處是,它使物價在一段長時間內可以預測:你可以確定明年物價會比今年高二%,後年物價會比明年高二%。

但聯準會讓通貨膨脹低於

目標的時間持續越久,實際物價水準偏離目標的幅度也就會越大。

但當通膨跌落,經濟出現我們在二00八到0九年經歷的那種收縮時,為通膨設立上限的作法也有危險。

如果在非常時期維持通貨

膨脹上限,聯準會不會容許為了彌補前一次通膨跌落,而出現的暫時性補漲——這樣的政策會扼殺景氣復甦。

換言之,聯準會如果真想取得更大斡旋空間,以便日後經濟出現萎縮時可以採取行動刺激經濟,就應該重新考慮它設的上限,而不是考慮調高利率。

同時,聯準會應該「正常化」利率的觀念也有問題。因為有鑑於非中央銀行所能控制的經濟狀況,低利率或許才是往後新的常態。說「高利率本身就是死胡同」這話的時機已經近在眼前。

似乎我們也只能用這樣靠

不住的假設,才能解釋聯準會目前的計畫了。

聯準會應該「正常化」利率的觀念也有問題。

非央行能控制的經濟狀況,低利率或許才是新常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32

張一鳴發致歉信:產品走了錯路,接受處罰

今日頭條創始人、CEO張一鳴4月11日發布致歉信稱,產品走錯了路,接受處罰,所有責任在自己。今日頭條將永久關停“內涵段子”客戶端軟件及公眾號。

以下為致歉信全文:

我真誠地向監管部門致歉,向用戶及同事們道歉。 從昨天下午接到監管部門的通知到現在,我一直處在自責和內疚之中,一夜未眠。

今日頭條將永久關停“內涵段子”客戶端軟件及公眾號。產品走錯了路,出現了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符的內容,沒有貫徹好輿論導向,接受處罰,所有責任在我。

自責是因為辜負了主管部門一直以來的指導和期待。過去幾年間,主管部門給了我們很多的指導和幫助,但我內心沒有真正理解和認識到位,也沒有整改到位,造成今天對用戶不負責任的結果。

自責也是因為辜負了用戶的支持和信任。我們片面註重增長和規模,卻沒有及時強化質量和責任,忽視了引導用戶獲取正能量信息的責任。對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弘揚正能量,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認識不夠,思想上缺乏重視。

同時,我也辜負了投入無限熱情和心血打造了這款產品的同事。產品出現這麽大的問題,停止服務,我有領導責任。

3月29日央視報道我們的廣告問題後,我不斷反思自己以前的想法,反思公司現在的做法,開始大力推進公司員工提高意識、改進管理、完善流程。

我是工程師出身,創業的初心是希望做一款產品,方便全世界用戶互動和交流。過去幾年間,我們把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放在了企業的增長上,卻沒有采取足夠措施,來補上我們在平臺監管、企業社會責任上欠下的功課,比如對低俗、暴力、有害內容、虛假廣告的有效治理。

我們作為一家十八大後快速發展起來的創業公司,深知公司的快速發展,是偉大時代給的機會。我感恩這個時代,感恩改革開放歷史機遇,感恩國家對於科技產業發展的扶持。

我深刻反思,公司目前存在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是:“四個意識”淡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缺失、輿論導向存在偏差。一直以來,我們過分強調技術的作用,卻沒有意識到,技術必須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導,傳播正能量,符合時代要求,尊重公序良俗。

我們必須重新梳理我們的願景。我們說,要做全球的創作與交流平臺。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保證所“創作”與“交流”的內容是積極向上的、健康有益的,能夠給時代、給人民帶來正能量。

我們必須重新闡釋並切實踐行我們的社會責任:正直向善,科技創新,創造價值,擔當責任,合作共贏。我深刻地認識到,企業的發展必須緊扣時代和國家發展主旋律。

今天,監管部門、公眾和媒體指出了公司存在的問題,是對我們的善意提醒和有力鞭策。我跟我的同事們將立即著手改變,改變自己的思想,改變我們的做法。

一、將正確的價值觀融入技術和產品

1、加強黨建工作,對全體員工進行“四個意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輿論導向、法律法規等教育,真正履行好企業的社會責任。

2、強化各業務線履行社會責任的制度化機制化,將其列入業務考核範圍。

3、進一步深化與權威媒體合作,提高權威媒體內容的分發,保證權威聲音有力傳播。

4、強化總編輯責任制,全面糾正算法和機器審核的缺陷,不斷強化人工運營和審核,將現有6000人的運營審核隊伍,擴大到10000人。

二、整治社區秩序,優化社區氛圍

1、公司將把4月作為整改月。成立整改委員會,全面清查產品中存在的問題,並定期向監管部門匯報整改進度,向公眾同步整改結果。

2、建立黑名單制度,對違反社區價值觀的創作者永久封禁。

3、啟動專項未成年人保護措施,從產品、運營、審核等多個維度入手,保證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4、產品上線反沈迷、反謠言、反低俗系統,從產品和技術入手系統性解決社區問題。

5、成立內容監督專家團,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媒體人等社會各界代表以及專業人士,對平臺內容和服務進行監督,廣泛征集意見,更好地提升內容質量。

最後,我再次向監管部門致歉,向關心我們的朋友致歉。

我們理應做得更好。我們一定會做得更好。

我們真誠地期待社會各界幫助和監督我們的整改。我們絕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143

高盛哈繼銘:堅持6.5%增長難改革 「L形經濟」僅政策重申 防地方政府走錯路

1 : GS(14)@2016-05-17 03:36:14

【明報專訊】官方喉舌《人民日報》一篇由「權威人士」解讀中國經濟走向的文章,引發市場熱議。高盛私人財富管理中國區副主席暨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稱,「權威人士」是要重申改革立場及決心,為年初以來走岔的經濟重納正軌,提出「L形經濟」,亦是未來最適合的走勢,但他提醒改革最忌「三心兩意」,文章沒提到6.5%增長目標會否放棄,他憂慮一旦既要改革又要增長,將難以改革,「L形經濟」將變成惡劣的「倒L(┐)經濟」。



明報記者 陳子凌

「『權威人士』指出過去政策方向上出現了偏差」,哈繼銘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談及自己的「讀後感」,不過他較在意是,文章惟獨對GDP目標沒有提及。哈繼銘覺得,沒明確表態是否要下調、甚至放棄十三五期間年均6.5%的GDP增長目標,就會令人相信目標還在,然而既要改革又要GDP,只會令改革更難推進,「要如『權威人士』言全力推動供給側改革,短期內6.5%或不能保住,但如果要保6.5%,就不得不加槓桿,這樣就只會把風險加大,日後爆發起來亦會更猛烈,這點令人擔憂」。

太多目標自相矛盾 令人難以適從

哈繼銘認為,改革當中的「三去(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都屬於GDP的減法,所以想改革見成效,倒不如清晰表明降低,甚或放棄短期經濟增長目標,以換取中長期經濟增長基礎,讓大家集中精力在推進改革,而不要被太多目標弄得自相矛盾,令人難以適從。

另一點令哈繼銘擔心的是改革最終能否落實,「三中全會以來中央對於供給側改革的思路及方向其實已經表述得十分詳細,『權威人士』只是重申立場與決心」。他表示,光對問題有認識並不足夠,關鍵還要看執行,尤其改革勢打破既得利益,就要有政治決心,否則只會像年初以來去槓桿變了債轉股,去產能又要強調不破產保就業,去庫存也變成一二線城市加槓桿推高樓價,把改革原意扭曲了的怪現象。

因此,哈繼銘直言,「L形經濟」的橫行線是6.5%還是6%或更低都不重要,只要實際上執行「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不淪為形式,就算未來一兩年繼續要橫行,也是對中國最好的走勢,亦是中央最能掌握主導權的經濟形態。但如果改革與增長「魚與熊掌」,改革變半桶水,那麼便很有可能出現他最不想見到的「倒L(┐)經濟」。

「L形經濟」是中國最好走勢

「如果追求短期增長,三去成空話,繼續加槓桿,債務泡沫將以更猛烈的程度爆發」。哈繼銘稱,中國不斷被動地透過量寬挽救經濟,從而帶來高通脹,接下來的加息令資產價格下降,房地產泡沫隨之爆破,人民幣大幅貶值,到那時候,中央便會失去經濟政策的主動權,倒L的直線亦不知要伸延到甚麼時候。

[L形經濟新形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516/news/ea_eaa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1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