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 作忙加上不大應酬,認識新朋友的空間愈來愈窄,特別是年青一代,他們怎看這世界,對我來說很陌生。黃雅麗(Leona)是最近一年認識的年輕傳媒人,能夠 跟她交朋友主要還是靠文字,她的網誌「這雙手雖然小」(http://wongleona.blogspot.com),我認為是香港最優秀網誌之一。最 近Leona傳了一篇文章給我,標題是《Five Books That Defined The Decade》,她邀請我介紹五本書。得到她的同意,我把答案作為本欄內容。首先,我把「The Decade」改為「My Decade」,強調這五本書影響我的十年。這五本書是: 一、《On Writing》,Stephen King,2000年。我能夠遇上寫作,《信報》林山木先生和駱友梅女士是我的恩人。過去十年我得到的或多或少跟寫作有關,林先生和林太給我機會,並沿途 鼓勵,送給我一份終生禮物。能夠愛上寫作,Stephen King這本書對我的影響相當大。假如有人佩服我有這麼多寫作靈感,我視為侮辱,因為寫作是一種紀律,夾雜着的不是靈感,而是汗水。Stephen King早已穩坐文壇崇高位置,但他視寫作為工作,每天上午寫不出二千字,是不會離開書房。這本書結尾的這一段話,我鑲起放在書枱正中位置,日日望住: 「Writing isn't about making money, getting famous, getting dates, getting laid, or making friends. In the end, it's about enriching the lives of those who will read your work, and enriching your own life, as well. It's about getting up, getting well and getting over.」 二、 《Dot.con》,John Cassidy,2002年。盈科數碼動力宣布收購香港電訊那一刻你在何處?我記得,因為我真心相信過科網革命。科網革命原來是科網泡沬,我迷惑過,怨恨 過,有過被騙的感覺,最後發覺罪魁禍首是自己。懷恨在心的時候讀這本書,我找到許多答案,並且尋回自己,看清楚一個泡沫年代的事。書中最深刻的章節是關於 前美國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作者認為格老在九十年代的寬鬆銀根政策,及他對新經濟的全面擁抱,為科網泡沫提供了巨大動力。我曾有衝動寫一本香港版本 《Dot.con》,但想到…… 三、《香港政經》《Uneasy Partners : The Conflict Between Public Interest and Private Profit》,顧汝德(Leo Goodstadt),2005年。「官商勾結,利益輸送」在香港是連小學生也懂說的八字真言。前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顧汝德分析香港政治和商界之間的愛恨 交纏關係,指出香港在殖民地政府統治下,早有官商勾結的情況。殖民地政府統治的手段,是先籠絡當地精英;在香港,這些精英來自商界。《香港政經》幫助香港 人了解一個悠久歷史的問題,拆解港英政府跟英資財團到華商的勾結關係。官商勾結是香港歷史上的傳統,香港人感到最難接受的,是當政府不再由英國人操控,他 們還要接受政府偏袒商界的做法。 四、《四代香港人》,呂大樂,2007年。第一次讀這本不足70頁的書,一口氣讀完,讀後 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終於在書背找到答案:「概括力」。「呂老」(《四代香港人》作者介紹中,指作者的特長之一是「自嘲」,我建議呂大樂索性改以「呂老」 為筆名) 以最簡淺的文字,精闢地概括出香港四代人的精神面貌。讀完最初的領會,是我所屬的第二代辜負了第一代人的寬容,沒有把第一代人努力製造出的開放成長環境傳 給下一代。這本書是「呂老」對上一代人的致敬,及對自己的自省(或自責)。近日這本書被政府和傳媒「騎劫」,成為解讀「八十後」不滿情緒的分析框架。面對 「八十後」圍攻,「呂老」不必太上心,你怎麼看我就怎麼樣,然後笑着問:你要買幾多本? 五、《Born to Run》,Christopher McDougall,2009年。最直接的形容這本書,是好好睇,我不想加進其他形容詞。對愛好長跑的人來說,這本書的內容包羅萬象:有歷史、有人物;有 運動科學、有真實故事;有血有淚、有講有笑。這本書情節豐富得似小說,主角其實全部是性格十足的真實人物。讀過這本書,我是一個更好的長跑者,但更希望我 是一個更好的人。這本書激勵我寫另一個專欄「毅行出哲 學」(http://trailwalkerasphilosophy.blogspot.com)。 Leona,五本書,here you go。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