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是以聖人之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註釋】
病病:第一個病是動詞,意即把病當作病,知道缺點是缺點,把缺點當作缺點。
【翻譯】
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這很好。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這便是缺點了。聖人之所以不存在這個缺點,是因為聖人把這個缺點當作缺點。正是因為把缺點當作了缺點來對待,才沒有了缺點。
【理解】
孔子也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先賢懷著對未知深深的敬畏,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去求知求真。他們知道,相對於永恆的宇宙,自己所瞭解的真理是多麼的少!蘇格拉底因為知道自己的侷限而被神認為是最聰明的人,這個寓言本身就啟迪人們不要妄自尊大,固步自封。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不明白,不知道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自以為是,堵塞了學習進步的道路。知道自己的侷限,對未知心懷敬畏,才能像海綿一樣積極的接受新的知識。
不論是真實戰爭還是即時戰略遊戲,都需要掌握多個兵種搭配的方法,低風險投資者也需要合理搭配自己的資產,並根據市場的變化調整持倉比例。
股性投資品種包括股票型基金(包括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分級基金B類、股票套利、股指期貨、B/H股,他們的特徵是現金流不固定,價格取決於上市公司的經驗業績,通常價格波動較大,與股市的上漲或者下跌有直接關聯。
債性投資品種包括現金管理、債券、分級基金A類、債券型基金(包括封閉債基和開放債基),他們的特徵是現金流固定,和企業的經營業績無關(其中信用債要求企業不能破產),價格取決了市場利率,通常價格波動不大,與股市的上漲或者下跌沒有直接關聯。
可轉債兼有股性投資和債性投資兩個特徵。
股性投資品種和債性投資品種的搭配,需要對股市的估值和市場利率有大致的判斷,可以將投資機會分為四個象限,如圖6-2所示。
圖6-2股市估值與市場利率的週期循環
當股市處於低位,但市場利率處於高位時,例如2004年和2013年,股市通常會受到高市場利率的壓制,很難有較好的表現,此時較好的策略是配置較高比例的債性品種,保持投資組合以債性為主,這個階段可轉債的價格通常會被壓的較低,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和進攻性,那麼股性主要用可轉債來提供,並用少部分資金參與純股性投資品種的套利。
二、象限2
當股市處於低位,市場利率也處於低位時,例如2005年年中,2008年年底,此時股市通常處於大行情的前夜,而債券價格已經漲的很高,較好的策略是配置較高比例的股性投資品種,降低債性投資品種,而可轉債更偏向進攻型配置。
三、象限3
當股市處於高位,市場利率仍然處於低位時,例如2006年-2007年上半年,2009年-2010年,此時股市正處在牛市主升浪中,持倉仍然應該以股性投資品種為主,但可以逐步降低倉位,債性投資品種可逐漸增加。
四、象限4
當股市處於高估位置,市場利率處於高位時,例如2007年下半年-2008年上半年,2011年上半年,此時股市一定到了牛市的末端,應該迅速減少股性投資品種,並轉移到債性投資品種,由於牛市末端市場亢奮,新股申購也是很好的投資手段。
通常市場會按照像限1-象限2-象限3-象限4的順序進行循環,對應的是美林時鐘週期的衰退-復甦-過熱-滯漲四個階段。
法律140626
侵權法(十一) Rylands v Fletcher原則1
蕭律師執筆
雖然侵權法主要基於過失,但有例子說明責任並不必然基於被告的疏忽。***
例子之一就是基於Rylands v Fletcher(HL1868)一案定下的原則。 此原則初起於騷擾,逐漸演變成一條截然不同的原則,支配著溢出危險物質的責任。 到下述Cambridge Water案時,更發展成一套清晰的普通法原則,被視為騷擾法的伸延。 及至Tranco v Stockport Metropolitan BC(2003)一案,上議院確立這條奉行了150年的法律原則是不能拋棄的。
Rylands v Fletcher大致的案情如下:
被告雇用獨立承包商建造一個水塘貯水以供應給他的磨坊。這個水塘是建造在一個已廢棄的煤礦場通道上方。這個通道因水的壓力而塌下,溢出的水使原告的煤礦場泛濫。被告並無疏忽,事程也不構成私人騷擾的基礎,因被告已採取合理的謹慎雇用合資格及有經驗的獨立承包商。
被告的責任是基於“一個人為了他個人的目的收集及保留在他的土地上任何東西,而這些東西如溢出很可能造成傷害,則此人須為保留這些東西自承風險。” (法官Blackurn語)。這個原則得到上議院的支持。
上議院在裁決Rylands v Fletcher的上訴時,除支持原審法官判決外,還加多一項條件限制,就是被告將土地作「不自然用途non-natural use」。
所以,Rylands v Fletcher原則是由以下五個混合元素組成:
○ 收集及保留在土地上
在Rylands v Fletcher案中,被告收集水在他的土地上,並將之貯存及保留在一水塘。此原則需要被告帶進一些東西在他的土地上;如果一些東西在土地上自然產生、溢出而做成損害,被告是沒有責任的。必須謹記,收集及貯留的東西會是溢出的物品(如在上述案件中,貯留的水就是溢出的水),但那不是責任的關鍵;收集及保留的東西可以令其他一些東西溢出,如:
Giles v Walker, CA1890:自然生長出的植物。
Pontardawe RDC v Moore-Gwyn, HC1927:突出的岩石在風化過程中落下。
Miles v Forest Rock Granite (Leicestershire) Ltd (1918) 34 TLR 500 (CA):被告收集及保留爆炸品在他的土地以供他的石礦生意所需。爆炸引起的飛石溢出他的土地。
LMS International v Styrene Packaging and Insulation Ltd (2005) EWHC 2065 (TCC):被告的生意牽涉到以發熱的金屬線切割大塊的塑膠。塑膠被收集及停留在生產的場所,但為發熱線泄出的火燒毁。
○土地不自然的使用 Non-natural use of land
在Rylands v Fletcher案中,不自然的土地使用就是建造一個水塘。「土地不自然的使用」的意思要從判例法case law中找尋。
Richards v Lothian, AC1913 (PC) 的裁決,水由水管中泛濫出來不能算是「土地不自然的使用」。土地不自然的使用「涉及一些會增加別人危險的用途,不是土地一般的用途」──Lord Moulton語。這定義得到上議院在Read v Lyons & Co Ltd(HL1947)所肯定。大法官Porter加以引伸:「甚麼是危險或不自然使用,將依不同環境、不同時代與人類不同的習慣去評估。」
Musgrove v Pandelis (CA1912):在停車場內,被告的一輛汽車的油箱貯滿氣油,引起著火,漫延至鄰近物業,法庭裁定运是不自然的土地使用。在今時今日的社會,車停放在車房會被視為不尋常土地使用是不可思議的。土地的使用一般分為「普通」和「不尋常」。法庭採用「不自然土地的使用」用語,很富彈性,在應用此原則時可以適應不同時、不同地的環境變遷。在以前,家庭食水供應、家居的火、屋內及商店內的電綫、樹木種植(除非樹木是有毒的)都被視為「自然」的土地使用。
Transco plc v Stockport Metropolitan Borough Council (AC2004):委員會(被告)使用一條三吋口徑的水管供應水到它擁有的一座樓宇各單位,大量的水由喉管中漏出,流向被告其他他的土地,引致土地下陷及山泥傾瀉至一個前鐵路的堤坡底部,由是沖去原告的煤氣總喉管的二十七公尺長的支架,而支架是建築在堤坡之內,結果令原告要花£93,681維修支架及覆蓋喉管以防氣體泄漏。被告根據Rylands v Fletche原則尋求討回這匹金錢。
上議院不接受此索償納入Rylands v Fletcher原則的範疇,理由是用喉管供應水是正常和日常的做法而不會引起特殊危險。一種活動是否引起危險須以現代標準量度之。由於喉管帶來的風險並不比其他管喉斷裂引致水溢出為高,故其使用並不能被視為「不自然土地使用」。Lord Hoffmann留意到,由溢出的漏水引致物業的損毁的風險一般都有保險涵蓋,這更支持此案情况並未達到Rylands v Fletcher定下、由於不自然使用土地引致特別風險的高門檻的結論。
○如果溢出,很可能引致傷害 Likely to do mischief if it escapes
這個原則在過去多年曾廣泛被應用到水、氣體、電、火、爆炸品、震蕩、毒煙、旗杆、露天遊樂場的搖蕩等。這原則強調收集及貯存在土地的東西本身不一定危險,但如果溢出大多會造成傷害。在Rylands v Fletcher案中的水貯在水塘內並不危險,但如溢出則很可能造成傷害。以下是其他的例子:
Jones v Festiniog (1867-8): 一列載客火車散發出火花引致原告的乾草堆著火。
West v Bristol Tramways Co(CA1908): 被告鋪砌的木板上塗了一層油用以保護木板。這種油引發出火燄,燒毁了隔鄰的植物和矮樹。
Hillier v Air Ministry, The Times, 1962: 航空部在原告的田下鋪設電纜。數年後,電纜泄電,五十條牛中有十九條一起被電擊死。
Crowhurst v Amersham Burial Board(1878-9): 被告墓場種植紫杉樹yew,但橫枝伸至隔鄰的田。原告的馬吃了伸過來的枝葉而死亡。
必須「由被告佔有或受其控制的一處地方溢出到一處他不佔有或不受他控制的地方」:Read v Lyons & Co Ltd(HL1947)。被告對物質溢出的土地不須有任何權益:Rigby v Chief Constable of Northamptonshire(HC1985)。
究竟被告是否必須是土地佔有者卻不大清楚。Weller v Foot and Mouth Disease Research Institute(HC1866)的判決及Read v Lyons的法官語dictum所給的答案是正面的,但卻有許多判例卻相反,如Shiffman v Order of St John, HC1936及Perry v Kendrick’s Transport Ltd(CA1956)。在Transco(2003)案,上議院再確定只有在土地上有權益者始可在Rylands v Fletcher原則下起訴。
上述原則是否能應用在刻意出將物體突出到原告的土地就值得懷疑。似乎非法侵佔trespass是更適當的起訴理由,
以前曾有判例,原告在Rylands v Fletcher原則下可索償個人的傷害,但現在已很清楚,此類索償只能以疏忽為由,而Rylands v Fletcher原則只能用於與物業損害有關的索償。
盡管坐擁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號稱世界級礦業工程的Oyu Tolgoi銅金礦,但蒙古國經濟仍疲弱。在向西方投資者獻殷勤二十多年之後,為尋求提振經濟,蒙古國將目光轉向了中國和俄羅斯。(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目前,蒙古國經濟增速已連續四年萎靡不振,通脹高企,本幣更是大幅貶值到歷史最低點。與力拓集團關於蒙古國Oyu Tolgoi銅金礦的矛盾令該國國際投資一落千丈,今年上半年,外商投資同比暴跌70%。蒙古國將希望寄托於中國和俄羅斯,希望藉此尋求國際資金。
中國是蒙古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國。蒙古國負責礦業的副總理Erdenebulgan Oyun曾在上個月接受采訪時表示:
每個人都想和中國做生意。
中國和俄羅斯最高領導人即將陸續訪問蒙古國。
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8月21日至22日對蒙古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以來首次對蒙古國進行國事訪問,也是中國國家元首11年來首次出訪蒙古國。《人民日報》將此次訪問稱之為“走親戚”。
此後兩周,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將出訪蒙古國。
彭博新聞社援引分析師預期稱,中俄可能將與蒙古國就能源、資源、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協作或談判。
Erdenebulgan Oyun透露,習近平出訪蒙古國期間,中蒙可能簽署兩國天然氣合作項目。8月18日,外交部部長助理劉建超表示,此次習近平主席出訪期間,雙方將明確礦產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金融合作三位一體的經貿合作思路,互聯互通礦能大項目合作。據《每日經濟新聞》,中石化屆時也將與蒙古國企業就一項煤制氣項目簽訂協議。
NovaTerra LLC合夥人Peter Morrow對彭博新聞社表示:
這個時間點非常關鍵。中國和俄羅斯均對蒙古國的自然資源懷有極大的興趣。兩國都清楚,這個國家正深陷經濟困境而無法自拔。
整個蒙古國自然資源總價值約為1.3萬億美元。據該國礦產和能源部最新公布的數據,經初步探明,蒙古國煤炭資源儲量為1750億噸。
該國經濟的最大驅動力之一Oyu Tolgoi銅金礦是其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投資工程。該礦號稱世界級礦業工程。該礦初步探明銅儲量達3000多萬噸、黃金1328噸、白銀7600噸,此外還有鉬礦等礦產資源。若地下礦井擴產完成,預計到2020年時,奧尤陶勒蓋礦場占蒙古經濟產值的比重將達三分之一。
多年來,國際礦業巨頭力拓集團因旗下蒙古Oyu Tolgoi銅金礦的資本支出、稅率等多種問題與蒙古國政府的爭吵和談判曠日持久。這一矛盾在近兩年尤為激烈,也導致國外投資者對蒙古國的興趣迅速冷卻。
但中國企業也曾折戟蒙古國投資項目。此前,《21世紀經濟報道》曾稱,中國神華競標蒙古塔本陶勒蓋煤礦在耗時9年後結局仍未可知,魯能集團、中鋁等其他中國企業在蒙古的投資經歷也均堪稱曲折。
曾多次前往蒙古的前中國礦業協會秘書長劉義康表示:
這麽多年來,蒙古的政策多變,這個原因造成項目前期投資被套牢的外資企業很多,這是在蒙古投資最大的風險。
去年8月,蒙古國中華總商會副會長李爭榮表示:
目前大約有5000家中資企業在蒙古有業務,有50家能獲益就不錯了。
受到本土銷售不佳以及中國福喜過期肉事件的打擊,麥當勞公司經歷了十一年來最慘淡的一個月。(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8月該公司全球同店銷售額下降了3.7%,低於市場預期的3.1%,這也是自2003年來的最差水平。麥當勞稱,福喜事件令該公司第三財季的每股盈利減少15到20美分。
當前麥當勞在美國本土和海外均面臨著挑戰。在美國,通過打折、限時供應和改造店鋪等手段已經無法再次點燃消費者的熱情,與此同時,該公司的供應商上海福喜公司因供應過期肉而遭到調查,此事令中國的麥當勞銷量受到沖擊。
上月美國同店銷售額下降2.8%,為連續第四個月下滑。亞太、中東和非洲區同店銷售額下降14.5%,其中日本地區大跌了25%,歐洲同店銷售額下降0.7%。
除此以外,麥當勞還遭到俄羅斯的“反制裁”。近日俄羅斯法院要求俄境內6家麥當勞餐廳暫時停業。有分析認為,俄方關閉麥當勞餐廳是對制裁作出的反擊。
昨日美股收盤,麥當勞股價下挫1.5%至91.09美元,今年以來該公司股價已經下跌了6.1%,而標普500餐飲指數下跌幅度為2.4%。
說史140909
最寒冷的冬天(四十一)麥吉 與 費里曼
蕭律師執筆
麥吉Paul Megee中尉參加了第二十三團在「雙聯隧道」營救山脊上法國營的一役。 韓戰爆發時,麥吉還在美國就讀候補軍官學校。他等不及完成學業,就申請到韓國作戰。 他和哥哥 湯姆的感情甚篤,而兄長所在的第七師當時正被圍困在長津湖。 由於前線急需排級指揮官,他被分配到第二師。 之後他設法混進了第二十三團,因為該團與湯姆的第二師第十七團最接近,而且同屬第十軍。 他請求擔任G連的步兵排排長,因為這個排的陣地最接近兄長的團。最終,他當上了第三排的排長,負責防禦砥平里約五百碼長的一段陣地。
麥吉在陣地裡等待。 他知道中國人即將進攻;他也聽到傳言,任何部隊不得撤離砥平里,要堅守陣地,作戰到底。
G連的陣地很不理想,比其他防禦陣地突出很多,而且地勢更低,正對著397號高地,中國人就在這座山上。 397號高地實際上延伸出一座山脊,就像一隻手指,直插到G連的陣地,把陣地和這座山連在一起,中國人可以直接從山頂衝進來。 在等待開戰的那段時間裡,麥吉根本沒想到,戰役中最激烈的場景就出現在他鎮守的地段。 他也沒想到,營長在戰後的報告中竟然把防禦圈的這部分稱為「麥吉山」。
麥吉領導的第三排共有四十六人,乃是精兵。 他檢查過四個散兵坑,非常滿意,有四呎寬、六呎長、約六尺深,而且還挖出一個射擊臺。 令他遺憾的是,整座山很禿,沒有任何樹木和殘枝,因此無法進行偽裝,遮蔽散兵坑。 如此一來,敵方可能會直接把手榴彈扔進坑。 更糟的是,儘管其他同團陣地的防禦圈已設置了鐵絲網,但G連的陣地卻沒有。 當時,無論是防空力量還是鐵絲網,只要用得著的都全都優先補給原州守軍。
果然,十三日晚上十時,軍號響起,中國軍隊首先進攻。 他們開始迫近,一浪接一浪。 最初只是很小的波浪,隨後越來越大。 第一輪進攻可能只是一個班,隨後就變成一個連。很明顯,他們為了找出每一個美軍陣地,不惜任何代價,即使是犧牲生命。 麥吉為了節省彈藥,命令手下不要聽到聲音就開火,必須看到敵人才能開火。 清晨,陣地周圍遍地堆積著中國士兵的屍體,可是無人能突破美軍陣地。 麥吉未損一兵一卒。
然而,中國軍隊在他的陣地中央找到一個盲點。 那是一段乾涸的河床,大約有四呎深,就像一個巨大的溝渠,由397號高地延伸出來,而且恰好到達G連的陣地上方,為中國人的攻勢提供了絕佳的火力掩護。 十四日的黎明漸漸來臨,麥吉註意到一些中國士兵正接近河床入口,於是命令用火箭彈朝那裡射擊。 火箭彈擊中了一棵樹,藉著炮彈爆炸的火光,他看到大約四十個中國士兵從掩護樹叢中站起來往回跑。 美國人用機關槍掃射他們,擊中了大多數敵兵。
費里曼Paul Freeman認為第一天晚上之戰還算順利,所有陣地都沒有淪陷,人員傷亡也少得出奇。 他最擔心的是彈藥補給。敵方的兵力太強大了,不管他手下有多少人似乎都難以抗衡。 空軍一直試圖多投擲炸彈,可是大多數都偏離目標。聯合國軍隊的士氣還不錯— 他們似乎很渴望這場戰役,急於找到軍隅里之役復仇的機會。
費里曼整夜輾轉於各個陣地之間督導下級。 如果還有什麼弱點的話,那就是南側和西南側陣地。在這裡,G連和法國營很可能成為敵人的主要攻擊目標。他告訴第二營(G連所在營)的營長,他會馬上派遣預備隊前來增援。
十四日清晨,一枚120毫米迫擊砲彈擊中第二十三團團部,情報科長身受重傷,幾小時後死亡。 費里曼和幾名軍官也受了輕傷。 一塊小彈片畫傷了費里曼的左小腿— 那時刻這根本不算受傷。他拄著拐杖,繼續視察前線沿陣地。
但 阿爾蒙德Ned Almond顯然不能忍受負傷, 並以此為藉口解除費里曼的指揮權,轉派作戰處長 切爾斯John Chiles中校取代。 一直以來,他就想讓自己的親信指揮第二十三團。 聽說阿爾蒙德以無足輕重的傷勢為藉口臨陣換將,第二十三團的高級軍官都很憤怒,部隊的緊張情緒因此漸增。 他們認為用一個陌生人替換一位備受敬重的指揮官,很可能是權力洗牌的一步棋。***
費里曼受傷的消息剛傳到師部,第二十三團的軍醫 霍爾便接到師參謀長 艾普利的電話,詢問費里曼的傷勢。 霍爾回答:「一點也不嚴重。」並繼續說:「這裡正進行一場非常艱苦的戰鬥,只有他才能把第二十三團團結起來。 士兵絕對相信費里曼能帶領大家殺出去,因為他曾成功率領大家突圍。 我相信,如果沒有他,第二十三團不會是現在這個團。 讓他離開陣地不僅毫無必要,也不是將士們想看到的事。」
霍爾馬上意識到自己說得太率直了。艾普利光火了:「你竟敢教我戰術問題!我不需要你的意見,我只想知道他的傷口到底有多深。」
然而霍爾並不這麼想,覺得自己應再放一炮。他是一名戰地醫生,參加過二戰的阿登之戰。 韓戰爆發,自動請纓入伍,加入第二師,在軍隅里遭到伏擊。他所做的一切,都出自忠誠。他認為現在要同樣忠誠,直言不諱。 再說,還有誰能比軍醫更了解一個部隊的感情? 他繼續勸說艾利普,這個團的將士比其他將士更信任自己的團長— 只有他的存在領導,才能為他們帶來力量和尊嚴。
艾利普很氣憤地掛斷電話。霍爾知道,他們肯定會想辦法撤換費里曼的職務。
費里曼得到撤他的消息後憤怒無此。這是他的戰鬥,他的團,不想離開。臨陣換將,最不可取。 他不想放棄指揮權;撤職對他來說是莫大的恥辱。 但他也知道,軍令如山,絕不可抗拒。
第二天,切爾斯乘飛機抵達砥平里的小飛機場。 飛機著陸時,中國人的迫擊砲彈正好落在跑道上,因此飛機必須馬上離開。 此時,第二十三團有兩個團長。多年後,費里曼回憶說:「我告訴切爾斯,在我離開之前,你最好找個地方躲起來,不要影響我的指揮。」於是,膽小如鼠的切爾斯躲到陣地後方,讓費里曼在十四號晚上和十五日的大半個上午,繼續執行團長的指揮權。 十五日中午,切爾斯終於正式接手第二十三團。
資料來源: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ar: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 David Halberstam
譯者: 王祖寧、劉演龍
出版者:八旗文化部落
說史140909
最寒冷的冬天(四十一)麥吉 與 費里曼
蕭律師執筆
麥吉Paul Megee中尉參加了第二十三團在「雙聯隧道」營救山脊上法國營的一役。 韓戰爆發時,麥吉還在美國就讀候補軍官學校。他等不及完成學業,就申請到韓國作戰。 他和哥哥 湯姆的感情甚篤,而兄長所在的第七師當時正被圍困在長津湖。 由於前線急需排級指揮官,他被分配到第二師。 之後他設法混進了第二十三團,因為該團與湯姆的第二師第十七團最接近,而且同屬第十軍。 他請求擔任G連的步兵排排長,因為這個排的陣地最接近兄長的團。最終,他當上了第三排的排長,負責防禦砥平里約五百碼長的一段陣地。
麥吉在陣地裡等待。 他知道中國人即將進攻;他也聽到傳言,任何部隊不得撤離砥平里,要堅守陣地,作戰到底。
G連的陣地很不理想,比其他防禦陣地突出很多,而且地勢更低,正對著397號高地,中國人就在這座山上。 397號高地實際上延伸出一座山脊,就像一隻手指,直插到G連的陣地,把陣地和這座山連在一起,中國人可以直接從山頂衝進來。 在等待開戰的那段時間裡,麥吉根本沒想到,戰役中最激烈的場景就出現在他鎮守的地段。 他也沒想到,營長在戰後的報告中竟然把防禦圈的這部分稱為「麥吉山」。
麥吉領導的第三排共有四十六人,乃是精兵。 他檢查過四個散兵坑,非常滿意,有四呎寬、六呎長、約六尺深,而且還挖出一個射擊臺。 令他遺憾的是,整座山很禿,沒有任何樹木和殘枝,因此無法進行偽裝,遮蔽散兵坑。 如此一來,敵方可能會直接把手榴彈扔進坑。 更糟的是,儘管其他同團陣地的防禦圈已設置了鐵絲網,但G連的陣地卻沒有。 當時,無論是防空力量還是鐵絲網,只要用得著的都全都優先補給原州守軍。
果然,十三日晚上十時,軍號響起,中國軍隊首先進攻。 他們開始迫近,一浪接一浪。 最初只是很小的波浪,隨後越來越大。 第一輪進攻可能只是一個班,隨後就變成一個連。很明顯,他們為了找出每一個美軍陣地,不惜任何代價,即使是犧牲生命。 麥吉為了節省彈藥,命令手下不要聽到聲音就開火,必須看到敵人才能開火。 清晨,陣地周圍遍地堆積著中國士兵的屍體,可是無人能突破美軍陣地。 麥吉未損一兵一卒。
然而,中國軍隊在他的陣地中央找到一個盲點。 那是一段乾涸的河床,大約有四呎深,就像一個巨大的溝渠,由397號高地延伸出來,而且恰好到達G連的陣地上方,為中國人的攻勢提供了絕佳的火力掩護。 十四日的黎明漸漸來臨,麥吉註意到一些中國士兵正接近河床入口,於是命令用火箭彈朝那裡射擊。 火箭彈擊中了一棵樹,藉著炮彈爆炸的火光,他看到大約四十個中國士兵從掩護樹叢中站起來往回跑。 美國人用機關槍掃射他們,擊中了大多數敵兵。
費里曼Paul Freeman認為第一天晚上之戰還算順利,所有陣地都沒有淪陷,人員傷亡也少得出奇。 他最擔心的是彈藥補給。敵方的兵力太強大了,不管他手下有多少人似乎都難以抗衡。 空軍一直試圖多投擲炸彈,可是大多數都偏離目標。聯合國軍隊的士氣還不錯— 他們似乎很渴望這場戰役,急於找到軍隅里之役復仇的機會。
費里曼整夜輾轉於各個陣地之間督導下級。 如果還有什麼弱點的話,那就是南側和西南側陣地。在這裡,G連和法國營很可能成為敵人的主要攻擊目標。他告訴第二營(G連所在營)的營長,他會馬上派遣預備隊前來增援。
十四日清晨,一枚120毫米迫擊砲彈擊中第二十三團團部,情報科長身受重傷,幾小時後死亡。 費里曼和幾名軍官也受了輕傷。 一塊小彈片畫傷了費里曼的左小腿— 那時刻這根本不算受傷。他拄著拐杖,繼續視察前線沿陣地。
但阿爾蒙德Ned Almond顯然不能忍受負傷, 並以此為藉口解除費里曼的指揮權,轉派作戰處長 切爾斯John Chiles中校取代。 一直以來,他就想讓自己的親信指揮第二十三團。 聽說阿爾蒙德以無足輕重的傷勢為藉口臨陣換將,第二十三團的高級軍官都很憤怒,部隊的緊張情緒因此漸增。 他們認為用一個陌生人替換一位備受敬重的指揮官,很可能是權力洗牌的一步棋。***
費里曼受傷的消息剛傳到師部,第二十三團的軍醫霍爾便接到師參謀長艾普利的電話,詢問費里曼的傷勢。 霍爾回答:「一點也不嚴重。」並繼續說:「這裡正進行一場非常艱苦的戰鬥,只有他才能把第二十三團團結起來。 士兵絕對相信費里曼能帶領大家殺出去,因為他曾成功率領大家突圍。 我相信,如果沒有他,第二十三團不會是現在這個團。 讓他離開陣地不僅毫無必要,也不是將士們想看到的事。」霍爾馬上意識到自己說得太率直了。艾普利光火了:「你竟敢教我戰術問題!我不需要你的意見,我只想知道他的傷口到底有多深。」
然而霍爾並不這麼想,覺得自己應再放一炮。他是一名戰地醫生,參加過二戰的阿登之戰。 韓戰爆發,自動請纓入伍,加入第二師,在軍隅里遭到伏擊。他所做的一切,都出自忠誠。他認為現在要同樣忠誠,直言不諱。 再說,還有誰能比軍醫更了解一個部隊的感情? 他繼續勸說艾利普,這個團的將士比其他將士更信任自己的團長— 只有他的存在領導,才能為他們帶來力量和尊嚴。
艾利普很氣憤地掛斷電話。霍爾知道,他們肯定會想辦法撤換費里曼的職務。
費里曼得到撤他的消息後憤怒無此。這是他的戰鬥,他的團,不想離開。臨陣換將,最不可取。 他不想放棄指揮權;撤職對他來說是莫大的恥辱。 但他也知道,軍令如山,絕不可抗拒。
第二天,切爾斯乘飛機抵達砥平里的小飛機場。 飛機著陸時,中國人的迫擊砲彈正好落在跑道上,因此飛機必須馬上離開。 此時,第二十三團有兩個團長。多年後,費里曼回憶說:「我告訴切爾斯,在我離開之前,你最好找個地方躲起來,不要影響我的指揮。」於是,膽小如鼠的切爾斯躲到陣地後方,讓費里曼在十四號晚上和十五日的大半個上午,繼續執行團長的指揮權。 十五日中午,切爾斯終於正式接手第二十三團。
資料來源: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ar: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 David Halberstam
譯者: 王祖寧、劉演龍
出版者:八旗文化部落
油價下跌。 (小塵4x/圖)
成品油價迎來歷史上首次“五連跌”。國家發改委9月29日下午發出通知稱,自29日24時起汽柴油價每噸分別下調100元和95元,折合90號汽油每升下調0.07元,93號汽油和0號柴油每升下調0.08元。
安迅思高級研究員梁丹告訴記者,歐佩克成員國及美國石油供應充裕,而歐洲及中國市場需求低迷,繼續打壓國際原油市場基礎面,不過利比亞關閉一座油田的消息或在一定程度上縮窄油價跌幅;預計在國內的國慶節到來之前,國際原油價格繼續窄幅震蕩的可能性很大,也就意味著消費者可以享受一個低油價的國慶假期。需要註意的是,真正調價時間在明日零點,市民等到9月30日再加油比較劃算。
2013年3月底,發改委出臺了新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按照規定,國內成品油調價周期縮短至10個工作日,當汽、柴油調價幅度低於每噸50元時,不作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
2014年以來,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已經歷8次下調、4次上調和6次擱淺。
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張斌認為,從原油走勢來看,雖然四季度季節性取暖用油需求將增加,並且市場對原油逢低買入的需求上升,會對原油有所支撐,但是全球供應過剩和美元強勢上漲,短期內仍對原油形成抑制。從監測模型估算,新一輪原油變化率仍將保持負值震蕩的狀態。若原油無明顯反彈,那麽不排除國內新一輪調價將出現擱淺或“六連跌”的局面。
受國慶假期影響,下一輪調價窗口將推移至10月17日24時開啟。
答1:【黑問導師】楊子超--愛部落輕日記社區負責人
答2:【黑問用戶】武拾柒--嗨後創始人
答3:【黑問用戶】李政澤
答4:【黑問用戶】李杭群
答5:【黑問用戶】徐潭
答6:【黑問導師】吳京川--客戶通創始人
更多精彩問答盡在【黑問】社區,歡迎各位導師及創業者加入我們的討論哦~~詳情請戳:http://ask.iheima.com/?/question/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