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肖鴻月
從調研的數據來看,大型基金公司往往能做到較為全面的覆蓋,這當然與其人力、物力等綜合因素的優勢分不開。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了解到,其實也不是每次調研,上市公司都會表示歡迎;而有的時候,上市公司反倒會主動跑到基金公司來路演。
此外,一份調研記錄,或許只是調研次數、行業、上市公司名字的呈現,但如果具體到某個研究員或基金經理,可能他們又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秘方”。
那麽,你知道在一次調研中,他們看到的都是什麽樣的信息嗎?僅僅只是調研記錄上呈現出來的內容嗎?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基金公司對上市公司進行調研,除了自己主動聯系上市公司之外,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券商研究員進行安排,也就是先由“賣方”研究員去對接。對於券商來說,公募就是他們的客戶。
一位券商研究員向記者表示,“公募要調研,一般會先把需求發過來,我們再去聯系上市公司然後安排調研;還有一種情況是,我們這段時間如果安排了去某幾家上市公司進行調研,會把這個信息發出去,他們看到了,如果有興趣,也會來聯系我們,然後一塊去。”
不過,也並不是所有上市公司都很歡迎機構前往調研,“我聯系一家上市公司好幾次了,到現在都沒有安排,可能也是這家公司比較牛吧。”上述研究員如此感慨道。
“一般來說,對股價有需求的上市公司,會相對積極一些,還會主動上門進行路演;而如果短期內沒有需求的上市公司,或者正在籌劃員工持股之類的安排,可能就不太希望股價過快上漲,那麽對於你去調研也就不會太熱情。”該研究員補充道。
此外,除了對上市公司的調研,對上市公司上下遊的調研,也是調研的重要環節。這也可能是在調研記錄中,所看不到的另一面。在這方面,能為公募基金提供信息的也不只是券商,還包括一些中介機構。
“走訪實地,只是調研的一個側面。從資本市場上下遊來調研,也是近兩年的一個變化。有些投研不僅僅是和二級市場打交道,也要了解一級市場、產業資本的動向。比如,阿里巴巴和騰訊對於線下消費龍頭的爭奪,如果沒有在VC端的信息資源,很難把握到資本關註的動向。所以,他們的人脈和能力圈也在不斷擴大。這是一個挺大的變化。”一位公募基金人士說道。
再具體到調研中,研究員或基金經理一般是如何獲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呢?
在一位公募基金經理看來,“調研有兩個層面,一個是發現哪個產業會有機會,關註產業的時候,如果大的產業有機會,把這個產業里不錯的公司都跑一圈;還有一個就是,哪怕這個行業沒機會,但我也會去看看,有可能從下遊公司在做的一些事情看到行業性的機會。也就是,在市場落後的時候,反過來去做一些行業的研究,很有可能會發現其實我們原來已經落後。簡單來說,一個是驗證機會,一個是尋找機會。”
另外,他還補充道,“我不太喜歡參加熱門股的聯合調研,覺得沒有意義,只是去觀察一個情緒而已。聯合調研的話,一般是去找賣點,當這家公司很熱的時候,我就去看看情緒,找一個時間賣掉。當每一輪行情,包括個股到達一個高點時,它的股價跟調研人數是完全正相關。”
“在我做研究員的階段,當時在2008年底、2009年初,我們去的一家上市公司沒有人去;但後來股價到了最高點的時候,出現了一次調研,開了三輛大巴。你會發現,一個比一個樂觀,就要考慮情緒是不是到了一定程度。所以,經常說有‘大巴行情’。”上述公募基金經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享道。
還有值得關註的是,一旦上市公司對於股價有需求的時候,除了上述提到的會主動上門路演,還會經常碰到特別會講故事的老板。
“所以得經常出去跑,才能辨別哪個是講故事,哪個是真幹。我調研也不是只聽他講。投產業的話,我會去它的上下遊,都去了解。第一,了解這個公司說的是不是真的;第二,了解這個人口碑怎麽樣,如果在忽悠你,而你又不是跟他一條線的,那可能最後就是他們的一個工具而已。所以,有時候為了一家上市公司,得跑好多趟,包括上下遊,還有一些行業專家,跳出證券市場來評價。”上述公募基金經理說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23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從會議透出的信息看,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推進改革開放、推動市場健康發展成為下一步金融發展的重要方向。
【動向一: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仍是金融業的重中之重】
在部署下一步經濟工作時,會議指出,首先要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位列“三大攻堅戰”之首,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為此項攻堅戰的重要內容。
“這意味著防風險仍然是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說。
此前,4月初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明確提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事關國家安全、發展全局、人民財產安全,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跨越的重大關口。
“過去幾年,一些金融機構追求盈利最大化,熱衷加杠桿、擴同業等業務,進行監管套利,導致潛在金融風險上升。”溫彬說,經過努力,目前去杠桿成效顯現,風險總體可控,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進一步增強,但潛在金融風險仍然不可小視。
在貨幣政策方面,會議明確,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溫彬認為,未來貨幣政策仍將保持穩健中性,同時更加靈活,或將運用差別化、結構化工具鼓勵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對“三農”、“雙創”、小微企業等領域的支持力度,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動向二:金融業深化改革開放舉措將陸續落地】
會議要求,要更加積極主動推進改革開放,深化國企國資、財稅金融等改革,盡早落實已確定的重大開放舉措。
在4月10日舉辦的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明確提出,去年年底宣布的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確保落地,同時要加大開放力度,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範圍,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
次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局等金融部門迅速行動,密集宣布開放的具體舉措。中國金融業由此開啟對外開放的新篇章。
“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路線圖已經明確,接下來各項開放措施有望陸續落地,開放力度的加大必然促進金融業自身的改革,促進金融業的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說。
今年以來,金融領域改革舉措連連。財政部等五部門聯合開啟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中國證監會發布支持創新企業境內上市政策,原中國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未來,中國金融業改革有望進一步走向深入。
曾剛認為,在改革開放進程中,要根據實體經濟的運行情況以及相關金融風險的接受程度等,有序推進,包括推進存款利率的市場化等。
【動向三:及時消除隱患推動金融市場健康發展】
會議提出,要推動信貸、股市、債市、匯市、樓市健康發展,及時跟進監督,消除隱患。
同濟大學財經研究所所長石建勛認為,中央高度關註信貸及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針對的是當前經濟面臨的一些矛盾和問題。
“信貸是實體經濟最直接的供血來源。此次會議強調信貸市場的健康發展,釋放了充分考慮實體經濟需要、不因去杠桿大幅壓縮信貸而導致經濟‘失血’的信號。”石建勛說,在此基礎上保持股市、債市、匯市的健康發展,可防止在強化監管過程中產生“共振效應”引發系統性風險。
“信貸、股市等市場的健康發展對確保宏觀經濟平穩運行有著重要作用。”曾剛說,這幾個市場既有的風險存量還需要進行消減。就信貸而言,信用風險、不良貸款雖然壓力在減弱,但客觀上風險存量還比較大,需要一段時間消化,尤其要關註資金面緊張情況下容易引發的企業層面的風險。
值得註意的是,近期受多因素影響,資本市場表現疲弱。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等業界人士認為,在外部壓力有所增大的背景下,中央強調保持資本市場及外匯市場的健康發展,有助於更好地提振市場信心。
不是融資規模,也不是發電容量,能讓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吉航(Jhang)電站在中巴經濟走廊項下多個能源項目中脫穎而出的,是項目中所采用的兩臺高效燃機。
這兩臺SGT5-8000H重型燃氣輪機,由德國企業西門子交付,助力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CMEC)完成項目總承,這種中外協同的新方式正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有機發展。
中外合作帶動“一帶一路”項目穩步前行
巴基斯坦吉航項目已被西門子股份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凱颯多次提及。
在2018年6月6日西門子主辦的2018“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論壇上,凱颯曾介紹,西門子向巴基斯坦的吉航聯合循環電廠項目成功交付兩臺高效燃氣輪機,是西門子與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歷程中的一個新的重要里程碑。該項目可實現的發電量相當於巴基斯坦近400萬戶家庭的用電總量。
西門子SGT5-8000H燃氣輪機成功運抵巴基斯坦的吉航聯合循環電廠項目現場
除了2臺SGT5-8000H燃氣輪機,西門子還助力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了1臺SST-5000蒸汽輪機、2套NEM余熱鍋爐、變壓器和開關站系統、全廠控制系統及相關輔助系統。
外資企業的技術協助加快了中國企業的項目進展。
凱颯表示,西門子擁有全面的先進技術和業務組合、強勁的創新實力、獨特的專業技術和知識,尤其是遍及全球的業務網絡,以及靈活的服務模式。我們已經做好準備,並期待幫助中國企業走向全球。
“事實上,西門子已經與100多家中國企業攜手合作,共同開拓全球機遇。我相信這只是一個開始,我們將攜手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凱颯說。
其實,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發起國,中國已經在與第三方夥伴,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落地生根。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周曉飛在6月6日出席上述論壇時表示,(中方)竭誠歡迎更多跨國公司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通過聯合投資、聯合研發、聯合生產等方式共同開發第三國市場,實現優勢互補,成果共享。
“據我們了解,目前已有許多跨國企業積極參與到共建“一帶一路”中,例如西門子作為技術領域的代表企業之一,利用全球網絡和業務優勢,同上百家中國海外工程承包企業協作,在第三國成功實施了很多項目。使項目東道國受益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業務增長,成為互利合作的典範。”周曉飛說。
周曉飛表示,“我們主張將中國的優質產能和優勢裝備,同發達國家關鍵技術和先進裝備結合起來,同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工業化需求對接起來,既可以為全球經濟持續複蘇和健康增長註入新的動力,又可以為中國經濟穩中求進開辟新的空間,還可以為各國企業合作共贏創造新的機遇。”
其實,許多跨國公司已經參與到了眾多一帶一路項目中。
以西門子為例,目前西門子已與上百家中國工程承包企業在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合作開拓市場,足跡遍及六大洲。白俄羅斯別列佐夫聯合循環電站項目中,西門子與中國機械工程公司合作在白俄羅斯建立了第二大電廠,發電功率約占其全國總輸出功率的10%,創造了在白俄羅斯提前投入運營的記錄。
“一帶一路”倡議正在從願景變為現實
2018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第五年,“一帶一路”倡議正在從願景變為現實。
從“寫意畫”到“工筆畫”。很多跨國企業也關註到從提出至今五年的時間里,“一帶一路”從區域發展倡議上升到全球倡議,從發展規劃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顯著過程。
周曉飛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我國與世界各國國際組織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建,互利共贏的理念,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已從理念到行動發展成為了實實在在的國際合作。”
“無論是從戰略還是經濟的角度出發,當前的地緣政治變局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正使中國在全球格局中的角色發生著轉變。從簡單意義上來說,‘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對全世界發出邀請,共同參與到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這一里程碑式的倡議將涉及約90個國家以及更廣大的地區,基礎設施投資總額預計達到1萬億歐元;它能改善全球70%人口的生活,並將在幾乎所有行業產生新的機會”,凱颯強調。
渣打集團研究發現,2014-2016年間,中國與共計64個“一帶一路”相關經濟體開展貿易,並且規模已超過3萬億美元;截至2016年底,中國對“一帶一路”的直接投資總量由2014年底的920億美元增加到超過1290億美元。更多跨地區基建網絡已破土動工,並將隨著時間的推進給相關國家帶來更多經濟效益。
據周曉飛介紹,目前“一帶一路”建設已在搭建高層國際合作交流平臺、強化戰略對接和政策溝通、推動高效暢通的國際大通道建設、深化貿易與產能合作投資、人文合作和人員交往持續擴大和金融服務保障能力不斷提高六大方面取得新進展。
在建設高效暢通的國際大通道方面,六廊六路、多國多港、主骨架初步形成;陸海空網四位一體連通穩步推進,一大批合作項目已經或正在全面推進中,對促進當地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近9000列,通達歐洲14個國家的42個城市,與12個國家簽署了《網上絲綢之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發布了“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倡議。
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以深化貿易與產能合作投資為例,2013年-2017年5月間,中國與相關國家貨物貿易總額的累計超過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700億美元,與39個重點國家簽署了產能合作文件。在相關國家建設了7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270多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200多萬個就業崗位。
在金融服務保障能力方面,中國與17個國家共同核準《“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與24個相關國家簽訂了1.4萬億人民幣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各商業銀行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力度不斷加大。
雅萬高鐵、瓜達爾港、中俄原油管道複線等一批重大項目取得早期收獲,21世紀數字絲綢之路建設有序推進。
擴大共建朋友圈
自2017年5月舉辦首次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以來,“一帶一路”建設進入了新階段,合作也延伸到了非洲和拉美更廣泛的地區。
周曉飛表示,“作為首倡國,中國將繼續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與世界各國一道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使之產生豐富多彩,實實在在的成效。”
下一步,根據周曉飛的介紹,中國將在增進戰略互信,加強政策對接;推進重大項目,促進互聯互通;促進投資貿易,深化經濟合作;完善金融服務,健全金融體系;密切人文交流,夯實民心基礎等五方面做工作。
周曉飛表示,中方歡迎更多國家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擴大共建“一帶一路”朋友圈,持續提升國際合作水平,為推進經濟全球化發展做出新的貢獻。中方願分享合作機遇,共享合作成果。
而具體在金融方面,將落實好“一帶一路”金融指導原則,融資指導原則,積極開展國際金融合作,創新合作模式,推動建立“一帶一路”建立長期、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多元化融資體系。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巡視員王建軍表示,在雙邊合作為主線的基礎上,第三方合作可作為推動相關各方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方式,具體包括政府間合作、企業層面合作、金融機構聯合融資以及智庫研究機構的知識共享。
作為中國和“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外的第三方,跨國企業將在聯合融資和知識技術交流領域充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琳達)
混合所有制改革將在今年下半年加快步伐,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革、推進信息公開打造“陽光央企”等改革任務也將進一步推進。
7月26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調整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組成人員的通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任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組長。
同日,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研究部署了近期國有企業改革重點任務。這份新的名單和一攬子改革任務或將意味著國企改革有望再加速。
突出重點、紮實推進
調整後的領導小組成員共計14名,來自國資委、中組部、中改辦、國務院、發改委、工信部、司法部、財政部、人社部、統計局、“一行兩會”等部門。辦公室主任由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兼任,辦公室副主任由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兼任。
會議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國內外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面臨新的挑戰,改革任務仍任重道遠。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突出重點、紮實推進。
會議明確了國企改革的重點任務: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分層分類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中央企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推進信息公開打造“陽光央企”,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加強黨的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國企高質量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關鍵支撐。會議明確了國企改革穩中求進的總基調,與我國經濟工作總基調相符。
吳琦分析,進是穩的目標和支撐,進有三方面的含義:一是不斷推動國企改革向縱深化發展、向全方位突破,在關鍵領域有作為有進取;二是從全局觀念研究探索國有經濟功能,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創新國企監管方式、公司治理模式和經營管理機制;三是以提高核心競爭力為導向,引導國企樹立長期發展理念,聚焦主業,主動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分層分類推進混改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關於混改,此次會議的表述有一個明顯的變化,在政府工作報告“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前面加上了“分層分類”,為混改明確了方向和路徑,下半年混改有望加速。
國資委7月17日召開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視頻會議明確,下半年將穩妥推進2-3家央企集團層面實施股權多元化,推進主業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李錦表示,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半年可能出現試點數量更多、混改層次更高、內容更豐富、戰略投資更活躍、試點引領效果更突出、更註重混改企業經營機制等特點。
關於如何“分層分類”推進混改,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周麗莎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在子公司層面改革的同時,探索集團公司層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集團層面實現股權多元化,子公司層面有序推行混合所有制,三級及以下公司層面鼓勵民營控股。
“在子公司層面,首先以研發創新、生產服務等實體企業為重點,引入非國有資本;其次,合理限定法人層級,有效壓縮管理層級;再者,明確股東的法律地位和股東在資本收益、企業重大決策、選擇管理者等方面的權利;最後,股東依法按出資比例和公司章程規定行權履職。”周麗莎說。
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則需要根據國企功能定位不同,將國企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企業,區別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周麗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針對商業類企業,在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積極引入其他國有資本或各類非國有資本實現股權多元化,並且以資本為紐帶完善混合所有制企業治理結構和管理方式,國有資本出資人和各類非國有資本出資人以股東身份履行權利和職責,使得混合所有制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在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保持國有資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國有資本參股。
引導企業界定主業
界定主業,對下一步國有企業的布局調整和戰略性重組將起基礎性與決定性作用。
會議明確,要抓好對國企改革全局指導,引導企業做好發展長期規劃,界定主業,提高核心競爭力。要加l強基礎理論研究,對新形勢下國有經濟功能等進行研究探索。
李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國有經濟功能要重新定位,勢必牽涉到每家央企的定位與主業確定。這是未來國企改革的重要取向,現在每家央企都有3個以上的主業,長期處在同質化競爭的狀態,大多數央企都有房地產和金融業務,都在“多元化”發展。
周麗莎表示,中央企業界定主業,為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行業技術水平、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將緊密圍繞國家戰略發展方向、行業發展方向、市場需求方向,積極推進新業態、新領域重組並購,特別是對重要性前瞻性戰略性產業、生態環境保護、共用技術平臺等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加強。
會議還提到了“加強理論研究”,這也是比較新的一個提法。李錦表示,加強國企的基礎理論研究,就是在新時代新形勢下,結合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要求、內外部環境的挑戰,研究國企定位、國企到底承擔什麽功能、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上海天強管理咨詢公司總經理祝波善在媒體上表示,這次會議提出要加強基礎研究,對新形勢下國有經濟功能等進行研究探索,這一點比較新穎,也非常重要與迫切。由於國內外的不確定因素不斷增加,國資國企的功能定位及發展邏輯也必須要重新審視與研究探索。
關於會議提到的推進信息公開打造“陽光央企”,周麗莎表示,為進一步提高國有控股上市信息公開的透明度,在新一輪的國企市場化改革背景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應加強投資者關系管理,積極進行充分的信息披露,與投資者不斷的溝通。
“這一方面可以消除誤解,贏得投資者對其價值認知基礎上的支持和認同,提高資本市場對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未來經營的信心;另一方面,可以讓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更好地置於公眾監督之下,保障公眾對國有資產運營情況的知情權和監督權,減少國有資產的流失,促進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周麗莎說。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證監會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老鼠倉”案發數量同比下降50%。與2015、2016年平均數相比,2017年“老鼠倉”案發數量下降48%,案均涉案賬戶減少78%。
這意味著,被市場深惡痛絕的“老鼠倉”案發數量自2017年以來開始出現明顯下降。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總體看,最近兩年“老鼠倉”案發數量明顯減少,公募基金、券商和保險資管等傳統領域違法交易得到有效遏制,行業生態顯著凈化。不敢犯、不能犯、不想犯的行業自律新風正在形成。
從2017年以來案件查辦情況看,“老鼠倉”正呈現出三大新動向。
一是重點領域“老鼠倉”時有發生,公募機構專戶產品涉案較多,有的外部投資顧問直接下達投資指令,實施“老鼠倉”交易。
二是私募行業“老鼠倉”擡頭。全年新增私募從業人員“老鼠倉”8件,占此類案件案發總量的53%,案發數量超過公募從業領域。2017年以來,證監會立案調查公募基金從業人員“老鼠倉”案件5件,同比下降80%。
三是違法樣態由從業人員私下直接交易向泄露、互換信息以及共謀違法交易演變,隱蔽性更強。某基金經理與大學好友合謀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獲利270余萬元。
“老鼠倉”案發數量明顯下降背後是嚴監管的“威力”。該負責人介紹,自2008年依法查處首起“老鼠倉”案件以來,證監會對資管從業人員違法趨同交易、先買先賣嚴格執法、嚴肅處理,一以貫之。稽查部門依托市場監控系統,運用類案數據模型,對全市場可疑交易實施跨行業、無差別、一致性篩查,精準鎖定了一大批可疑賬戶和不法人員。
“2017年以來,我們會同行業協會、公安司法機關持續嚴厲打擊,查處了一大批重大典型案件,對全行業產生了極大震撼。”該負責人說。
業內人士分析,“老鼠倉”案件監管執法效果明顯得益於:一是大數據分析方法和模型廣泛應用並日趨成熟,實現了對全市場可疑趨同交易的跨行業無差別篩查;二是監管部門連續多年始終保持查辦“老鼠倉”案件的高壓態勢,證監會最近三年連續組織3個批次專項行動查處23起典型案件;三是司法裁判明確法律適用標準,向市場傳導了嚴格執法信號。
2017年以來,工信瑞信胡拓夫“老鼠倉”案、王鵬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案先後被判處六年六個月至七年不等的有期徒刑,最高刑期不斷刷新,執法合力與威懾進一步凸顯。
證監會信息顯示,證監會在相關金融監管部門的協同下,將繼續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加大對資管從業人員違法亂象的整治力度,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8月31日,證監會通過官網答複政協委員提案,表示將指導評估新三板市場制度,將深入論證在創新層之上再設置精選層,這是證監會首次提及新三板精選層。
在對《關於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增設“精選層”的提案》的回複中,證監會表示,將“在防控風險的基礎上研究推進市場精細化分層,完善信息披露、發行、交易、投資者準入、監管服務等方面差異化的制度安排,進一步提高新三板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能力。”
但證監會首先需要指導全國股轉公司持續評估、優化分層及相關配套制度,對在創新層之上設置精選層的可行性與必要性進行深入論證。
全國股轉系統(即新三板)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服務於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截至2018年6月底,掛牌公司達11243家,中小微企業合計占比 94%。2017年年初至2018年6月底,共3152家掛牌公司發行股票融資1694億元。
市場分層是新三板的一項基礎性制度。2016年5月新三板實施首次分層,初衷是實現海量企業的分類監管,以及降低投資者信息收集成本等等。去年底,新三板調整了創新層門檻,在創新層實行更頻繁的集合競價交易和更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目前,新三板創新層企業有936家,和基礎層企業數量之比大約是1:10。
不過,自2017年初以來,市場上一直有傳聞稱,監管者將在創新層的基礎上再分出一層精選層,並配套更接近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制度和投資者準入。
去年7月,證監會曾經回應人大代表聖泉集團(830881.OC)董事長唐一林關於明確“三類股東”上市資格、轉板綠色通道推出,以及設立精選層的建議。今年1月,證監會終於明確了“三類股東”的審核政策。
但是,證監會在當時並未直接提及精選層,而是明確指出,2016年創新層存在不太穩定的問題,900多家創新層企業中今年調出400多家,新調入的有將近1000家。證監會當時還表達了對分層制度的認可,認為分層符合新三板掛牌企業多元化的實際。
不過,今年以來,創新層頻頻出現主動退層甚至摘牌的現象,創新層企業數量從最多1600多家減少了接近一半,目前只剩900多家,而且還在繼續減少。
證監會在周五的答複中指出,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較多,差異化程度較大,在交易、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創新,需結合市場分層制度統籌推進。另外,新的集合競價制度於2018年1月剛剛實施,在提升股價的公允性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其運行效果仍需進一步評估分析。
對於降低投資者準入門檻,證監會表示,“新三板掛牌公司多處於創業期和成長期,部分公司治理不夠規範,具有業績波動較大、風險較高的特點,因此需要較為嚴格的投資者準入條件,以保障市場的平穩運行和有效防範風險。”
2017年,證監會指導全國股轉公司修訂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細則》,對自然人投資者的開戶門檻要求從500萬元證券資產調整為500萬元金融資產。
證監會表示,下一步,將繼續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部署,完善新三板信息披露、發行、交易、投資者準入、監管服務等方面差異化的制度安排,進一步提高新三板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能力。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2樓提及
Someone told me that he knows who is Ko Yan but he declines to tell me his true identity. What he tells me is that he is really an investment banker. Is there a way we can find out who he is?
3樓提及
i don't think he can advertise for Mr. Webb, that's why he suggested readers referring to hkex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