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在星馬邊境,有家高檔醫院 一半醫生來自台灣!

2014-09-29  TCW
 
 

 

「我準備提出申請,到馬來西亞當醫生!」今年三月的一場聚會中,一位頗有名氣的神經外科醫師突然拋出這句話。

以前聽到的都是,台灣醫師往歐美跑;到馬來西亞?一個人均GDP只有台灣一半,有種族歧視背景的國家?「大馬會比台灣好?」我心中充滿問號。

五月,在醫生公會率團赴大馬後,醫界核心圈開始熱烈討論:「大馬(民間對馬來西亞的簡稱)很缺泌尿科專科醫師,他們開出百萬月薪挖人,心臟外科、血液腫瘤更高,月薪一百二十萬元以上!」

已有土生土長的台灣醫師備妥文件,準備向大馬衛生部提出申辦,換證到大馬行醫。但他們只想私下進行,不願在媒體上露臉,擔心一旦曝光,就會斷了去大馬的路。

台灣換心權威名醫魏崢說,醫生像一棵樹,不容易移動,但現在的健保制度,讓醫師逐漸從植物,開始變成動物。

到中國當「假日飛刀手」已不稀奇,到大馬領月薪百萬,聽起來更誘人。提著皮箱到處跑的,將不再只是企業老闆。

但這些傳言是真的嗎?為了查明真相,我們前往馬來西亞。

循著《台灣醫界》徵才廣告,第一站,來到最早一批來台徵才的醫院——新山。它是大馬人口第二大城市,柔佛州的首府,也是歐亞大陸最南端的城市。

聽說這裡,有一家新加坡商投資的高檔醫院,一半醫生來自台灣。它,成為我們探訪的第一個目標。

未來的家,像一座忙碌大工地豪宅、飯店、頂級醫院,一間間正在蓋

我們從新加坡下飛機,搭車越過新馬邊界,眼前看到的是一座正在大興土木的大工地。

這裡距樟宜機場不到一小時車程,平日,你會看到從新山這一端,有數十萬輛機車、汽車穿過柔佛海峽,湧入新加坡上班。假日,新加坡人則是車子一開就過境,到物價較低的新山採買。

超大工地則是伊斯干達經濟特區,面積相當於三個新加坡、八個台北市,新山是特區的一部分。這個特區由星、馬兩國政府聯手打造,鎖定九大產業,包括:醫療、教育、旅遊、金融服務、電器電子等,外資均可持有企業百分之百股權,並自由聘請國際員工。亞洲唯一的樂高樂園,日本以外第一個Hello Kitty樂園,東南亞首座憤怒鳥樂園,都在此地落腳;中國最大綜合性地產開發商碧桂園,投入超過人民幣百億的造鎮計畫正在趕工中;鴻海旗下的富士康,在這裡蓋了四座廠房,華為也選中這裡蓋物流中心。

海灣別墅、獨棟豪宅、飯店、樂園、大型購物中心一間間的蓋了起來,橫跨星馬的新柔地鐵正在興建,以後不用擔心邊界塞車,只要十五分鐘就可以往來星馬。

此地醫院成長速度也跟特區發展一樣快,新加坡最大私人醫療集團parkway(百匯)旗下Gleneagles(鷹閣)醫院,大馬最大醫療集團KPJ旗下columbia Asia醫院,都來蓋頂級醫院,預計二○一六年落成。

循地址找,我們來到新山最新穎的私人醫院——立康醫院,發現它真的有超過一半的醫師來自台灣!

招聘動作,兩年前就開始50位台灣中生代醫師去了,重症領域最多

雖然這些醫生都具備僑生背景,但在以前,取得台灣主治醫師(馬來西亞稱為專科醫師)執照,卻不留在台灣而回到馬來西亞的,少之又少,主因是大馬的衛生部並不承認台灣的主治醫師執照,且台灣薪資、生活條件都好。

但近年馬國政府大幅鬆綁,二○一二年開放外資一○○%獨資在大馬設醫院,同年承認台灣包括台大、陽明、成大、北醫、高醫、國防、中山、中國醫藥大學八所醫學院學歷,還祭出調降所得稅率、買進口車優惠等措施,吸引人才回流。

約五十位、年齡在三十五歲到四十五歲的中生代主治醫師,在這波開放政策下,離台返馬,其中以內、外、婦、兒、急等五大重症醫師最多。

新任老闆,是敢投資的新加坡人收費高但也殘酷,做不好就淘汰

走進立康醫院,大廳乾淨明亮,挑高的設計,讓人誤以為這是家飯店。「醫院老闆是新加坡人,很敢投資,設備都是當地最新、最先進的,算是收費很高的醫院,」台北榮總婦產部前主治醫師、陽明大學臨床助理教授,如今在新山執業的杜來南說。

經營管理上,立康吸收美式管理精神,採「開放系統」,醫院就像百貨公司,提供一切診所應有的設施,醫師則像各專櫃品牌負責人,每個診間都呈現出不同的設計及風格,診間每月須繳收入一成給醫院當雜費,租金另付,診間護士薪水由醫師支付。

這是優勝劣敗的環境,口碑不佳,就會被市場淘汰,反之則很搶手。「台灣來的醫師看診很細心,很會站在病人角度,又可以用中文溝通,對於華人圈很有吸引力,」立康醫院業務發展總監陳錦強說。

從台灣來的醫師,都會在診間掛出台灣的畢業證書及相關證照,增加權威感。立康醫院急診部六個醫師全部都來自台灣,「醫院甚至把台灣的急診室流程、動線設計,整套搬過來在新山複製,這應該是大馬唯一一間採台式設計的急診室,」謝志華說。

立康目前有十七位從台灣來的醫師,超過醫院醫師人數的一半,不過他們都具有僑生背景,包括高雄長庚的前腸胃內科主治醫師丘長富、慈濟前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張珉綜。台大醫院泌尿部臨床講師黃懷恩,則是台灣、新山兩頭飛。

決定離開,「我考慮了三個月」看同事被告導致夫妻分手,終於下決心

張珉綜原本在台中慈濟服務,在台灣一住就是十八年,求學、娶妻、生子,成家立業,都在台灣。

原本,他以為這輩子應該就這樣安穩的過,直到有一天他發現,身邊的同事幾乎都上了法院,他才驚覺「自己總有一天一定會被告」。

「那時候壓力真的很大,越來越不敢做高風險,動手術時,只要想到這個,手都會抖了起來。」此時,他看到立康醫院來台徵才的訊息,心動,卻很猶豫。

「我考慮了三個月,每天晚上,看著女兒睡不著覺,畢竟女兒要上小一,也已經幫她找到很好的學校了,台灣生活機能很方便,治安、教育環境都很好,我真的很喜歡台灣,要離開,真的很猶豫。」

直到他看到一位優秀的同事因醫療糾紛官司,最後弄得夫妻離異,這件事成為「壓垮駱駝背上最後一根稻草」、「揮之不去的醫糾壓力」讓他選擇離台,帶著妻小落腳新山,一切從零開始。

在台灣,平均三十六.五天就有一名醫師被判刑,但在大馬,這事幾乎不會發生。

不僅如此,回到新山,他發現大馬與健保制度下的台灣,光在給予醫師的手術費上就有很大的不同。

台灣在健保制度規定下,醫師做一個開顱手術,約拿到四千八百元手術費,同樣手術在馬來西亞,私人醫院醫師約可拿新台幣六萬元,差距近十二倍。

台灣主治醫師,平均月薪約在二十五萬到三十萬元之間,大馬私人醫院因採取有條件的自由市場制度(只設收費上限,上限內彈性定價),專科醫師月薪約七十五萬元到一百萬元,熱門科系如一般外科等更高。若考慮稅率因素,台灣所得稅最高稅率四○%,明年可能到四五%,大馬優惠稅率一五%,實質所得更可觀。

工作條件也差很多,「每個病人我都可以仔細的看,仔細分析病情,有時候甚至一個小時才看一個病人,這些在台灣都是不可能發生的,」張珉綜說。

從診間的人潮,可以明顯看出,台灣來的醫師在當地很受歡迎,週五下午三點過後,很多診間空蕩無人,但台灣醫師的診間,仍有很多病人在等待。

除了立康,在新山的另一家私人醫院康柏,也吸引多位大馬留台醫師前往執業。原本在台灣有「小刀手」稱號的謝志華,靠好口碑,已在當地小有名氣,我們前往的當週,他一個星期就開六台癌症的刀,在台灣大概只有教授級名醫才做得到。

甚至原本在中國南京明基醫院當麻醉部主任的呂保平,也因大馬誘人條件,轉赴大馬康柏醫院。

現在待遇,比台灣好上十倍用台北一層價買別墅,且不用24小時on call

現年四十三歲的謝志華,原本是台北雙和醫院外傷科主任,「在雙和醫院的時候,大部分的醫師晚上都還是在醫院的,因為病人很多,都是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的等候,真是世界級水準,」他回憶道。

但在這裡,到了下班時間,就算醫師想加班,就須給護理人員加班費。

現在他學會把工作跟生活分開,一有空就會開車到處逛逛,或游泳、或騎單車、跑步運動,這些都是以前他在台灣天天值班沒辦法想像的。

在這裡的醫師,目前大多住在新山新城區附近的雙併別墅裡,兩層樓、含庭院共約六百坪的別墅,兩年前大約新台幣一千六百萬就可以買得到,現在隨著人口流入,雖然已漲到兩千多萬元左右,但在台灣,這種條件可要叫價上億元。

「這裡的醫師,收入是台灣的十倍,壓力只有台灣的十分之一,」多次考察馬來西亞醫療環境的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賴春生說。

新山正快速崛起,更多、更大的外資,打算在這邊開私人醫院。這些變化,正吸引「正港」台灣醫生,來此考察、打聽。

台灣的推力,大馬的拉力,會讓更多台灣醫生移動?我們帶著疑惑繼續往北走,尋找未知的答案。

【延伸閱讀】他們人均GDP僅台灣一半,但??主治醫師5點半下班,月薪上看百萬——台、馬主治醫師工作條件比較

■台灣●月薪(新台幣):平均30萬●工時:每日10~12小時;時常輪值●看診人數:10~12人╱1小時

■馬來西亞●月薪(新台幣):平均75萬~100萬●工時:每日5~6小時;下午5點半下班,免值班●看診人數:2~3人╱1小時

馬國人均GDP,輸台灣很多■馬國:10,548美元■台灣:20,952美元

註:大馬醫師薪資為私人醫院水準。台、馬人均GDP為2013年數據

資料來源:主計處、IMF 整理:張瀞文、夏嘉翎

【延伸閱讀】3階段醫療開放,外資、國際人才都來了——馬來西亞醫療開放大事紀

■第1階段:向國外頂尖人才招手2010年9月:馬來西亞(簡稱大馬)政府宣布吸引頂尖人才回流計畫2011年1月:大馬衛生部長宣布:將從外國引進優秀專科醫生

■第2階段:承認國外醫學院學歷2011年7月:大馬醫院首度來台刊登徵才廣告(檳城南華醫院)2011年10月:大馬政府承認全球375所醫學院學歷,含台灣8所醫學院

■第3階段:准許外資100%持股2011年12月:大馬衛生部宣布,2012年起,允許外資持有私立醫院100%股權

■成效:台灣人也要到馬國開醫院2012年10月:首座仿台灣醫院設計的急診室在立康醫院落成2013年12月:台灣醫師首度組團赴大馬考察2014年4月:醫師公會全聯會率團赴大馬參訪大馬衛生部與私人醫院2014年9月:高雄醫學大學初步決定在大馬設高醫分校及分院

整理:張瀞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956

恐怖疫癥埃博拉的危與機:來自業內專家的解讀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07&extra=page%3D1

恐怖疫癥埃博拉的危與機:來自業內專家的解讀
作者:格隆匯 Chris

埃博拉肆虐,人心惶惶,昨天歐洲所有股指因此大跌。在病毒面前,人類有多不堪一擊?有無醫治方法與藥物?研究機會在哪里?我們特地請到格隆匯會員,醫藥領域專家Chris為我們解讀埃博拉病毒的相關藥品以及醫藥類公司,供大家參考。

以下是來自Chris的分享:

小時候看過幾遍電影“卡桑德拉大橋”,那情節就是埃博拉這樣的病毒擴散在世界的後果。如今埃博拉病毒尚未大規模擴散在歐洲與北美,但苗頭真是相當不妙。昨天西班牙產生第一位本土感染的埃博拉患者,同時美國第一位埃博拉患者宣告死亡。我們是否在見證一個大規模疫情發生的早期階段?我們只能祈禱這不要發生!

埃博拉病毒只有幾天潛伏期,發病後死亡率高達50%-90%,且死狀甚懼,完全符合中國的七竅流血暴死。最新的情況:3,439人已經死亡,受感染者尚有 4,000,他們當中的一大半將會死去,那麽很快我們會聽到死亡超過一萬人!歐洲與北美在感染數人後開始出現死亡。而這一切僅僅只用了三個月。最要命的是,我們沒有知識,沒有藥物,沒有時間。基本上除了隔離,大部分患者只能等待死亡。

言歸正傳,看受益股。實際上由於一種病不爆發,我們人類就不去投資研發疫苗和藥物,等病爆發時,我們手上沒有一個像樣的武器,這就是當下抗埃博拉藥物的現狀。於是出現了病急亂投醫的狀態。因此炒作這些股票,其實是來到了醫學的最前沿,最冒險的部分,好在你的冒險和政府是在一起的。

以下梳理的是少數幾浮上水面的抗埃博拉藥物以及相關公司。這里面的驚喜無疑是含有一家港股上市的醫藥公司。

藥物一:美國馬普生物制藥公司生產的ZMapp,這款最近多次曝光的藥物在十幾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猴子身上有效,尚未對人試驗,由於埃博拉的迅速傳播,美國政府無法依照正常流程審批,只好允許該藥物立刻用於人類。最早使用者包括在8月初死亡的西班牙牧師Miguel Pajares。目前看對部分人產生效果。兩位美國人Nancy Writebol 和 Dr. Kent Brantly感染病毒後使用了ZMapp並康複,但醫學界沒有肯定該藥物的作用,因為沒有時間研究。而且Brantly同時接受了另外一位已經康複的美國人的血清,這或許是他好轉的原因,目前醫學界尚未定論。不過康複者的血液被當做寶貝使用,用來救治已經染病的人士。ZMapp的生產依賴美國雷諾煙草公司的煙草提取技術,但擴大廠房需要幾個月,種植煙草需要一個多月,因此生產一批藥物需要數月時間。因此,我們看到現在情況是埃博拉患者急需救民藥物,但生產商無貨。另外,美國馬普生物制藥公司為非上市公司。而一些投資者開始考慮轉炒雷諾煙草公司。

藥物二:屬於加拿大上司公司Tekmira(TKMR)的一款藥物TKM-Ebola。該藥僅僅只做了一期臨床就被美國政府緊急批準去非洲救火。8月9日該股因該消息大漲40%,並很快升了70%。在臨床中,在感染埃博拉病毒24小時或者48小時後,83%的靈長類動物接受治療後存活,而當治療時間推遲到72小時,存活率也達到了67%,而對照組則全部死亡。這已經顯示了該藥物的療效,盡管只是臨床一期。我們看到,接受該藥物使用的美國患者Rick Sacra本身也是一位醫生,他目前已經康複,但需要留意他也接受了其他康複者的輸血。無人能夠回答是藥物的作用,還是輸血的作用。另外一位患者Mukpo正在接受該藥物治療,同時接受了康複者的輸血,Mukpo是生是死等待新聞公布。因此,醫學界沒有肯定該藥物的作用。

藥物三:中國四環藥業公司的jk-05。該藥物是軍科院研究的產品,相信屬於國家機密,目的也是產出後供給中國的軍隊使用為先。今日四環公司的公告曝光了與軍科院合作,作價1000萬購買該藥物的權益,作為軍隊收儲(具體參加公告信息),從而讓我們驚覺中國在抗埃博拉領域的研究成果。面對埃博拉病毒大爆發的緊急情況,中國政府上月已經輸送一批藥物去非洲,目前尚未有效果方面的報道,主流媒體關註的依然是美國的藥物。需要指出,該四環公司參與的jk-05藥物已經在軍科院研制了5年,根據醫藥的研發流程,相信是達到某個程度,我們也祝願它達到了某一個程度,我們更加祝願該藥物能夠取得一定療效。如果埃博拉恐慌持續發酵,那麽四環是港股唯一一家概念股,將可能出現一波大漲。

藥物四:屬於上市公司Chimerix(CMRX)的藥物brincidofovir,該藥物仍然在試驗階段,但逼不得已施用在美國人鄧肯身上,但昨日該病人宣告死亡,成為美國首例死於埃博拉病毒的人,因而市場疑慮該藥物的有效性,並導致公司股價大跌13%。鄧肯在入境美國前已經感染了病毒,並且被誤診,醫生開了一些抗生素給他。直到確認他患上埃博拉,估計為時已晚,再用藥則效果大減。是否因為用藥太遲導致藥物療效不顯著,當下已經沒有人沒有時間去研究這個人身上的科學了,人們又將目光投向下一位患者。

藥物五:最新公布由美國猶他州大學研發出一種模擬肽,正處於試驗階段,具有廣譜的作用,可以抗擊幾種埃博拉病毒。由於是最新消息,且沒有任何試驗數據公布,且尚未運用於人類,需要進一步跟蹤。沒有相關上市公司涉及。

藥物六:拉米夫定。病急亂投醫之下,非洲的醫生在絕望中使用抗艾滋病藥物拉米夫定醫治患者。根據CNN在利比里亞的報道,來自一個醫生的使用,結果15人中13人生還,死亡率從原來的70%下降至13%。這是抗埃前線的白求恩們的選擇,沒有醫學上的證實。該藥物的生產商是大名鼎鼎的葛蘭素史克公司。如果該藥物真是如此有效,或許會收獲羅氏制藥的明星藥物特敏福在抗SARS中的巨大勝利。

最後,鑒於埃博拉病毒的發展態勢每日都有變化,相關藥物和疫苗的情況也在演進,投資者須密切跟蹤相關動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274

來自沙漠的駱駝奶 搶進美國人餐桌

2014-10-06  TCW
 
 

 

老祖宗的超級食物黃豆化為豆漿,到今天還是最經濟養生的飲品。深綠系的超級食物菠菜,也曾靠著大力水手卜派一舉風靡全球。新世紀的超級食物,又輪到哪項選手出列?這次專家壓寶的,是「駱駝奶」。

駱駝奶正進駐美國最大的有機超市Whole Foods,不到500c.c.,價格從16美元起跳(約合新台幣490元),初乳價格更是直逼3倍。

「駱駝奶比牛奶更好消化!」推出駱駝奶系列商品的Desert Farms創辦人阿布多瓦哈(Walid Abdul-Wahab)表示,駱駝奶比牛奶營養更高,不但鐵質是牛奶的10倍,維他命C含量是牛奶的3倍。駱駝奶還能降低血糖,減少糖尿病患者對胰島素的需求。阿拉伯沙漠中,游牧民族飲食中的蔬果極少,靠的就是駱駝奶的均衡營養。

駱駝奶風味獨特,口感多帶一點鹹味,也比牛奶來得稀薄,酸鹼值接近羊奶。在美國的駱駝不到5,000隻,其中僅1成產乳,於是Desert Farms跟生活簡樸的艾米許人合作,由他們在開闊的牧場以有機飼料飼養駱駝,並親手為駱駝擠乳、裝瓶。

駱駝奶價格不菲,另一原因是駱駝的泌乳量稀少,只有乳牛的五分之一。而且,母駱駝不像乳牛,牠們需要小孩待在身旁才能泌乳。

原為中東、非洲游牧民族的傳統主食,駱駝奶近年也在現代餐廳成為新寵,在杜拜的咖啡館裡,饕客喝得到加入駱駝奶的拿鐵、卡布奇諾及奶昔。

聯合國糧農組織曾估計,駱駝奶在全球的市場價值上看100億美元。另一方面,美國人其實越來越少喝牛奶,1975年以來,美國人口增加45%,但同期間人均牛奶消費量跌了近3成,漸漸被新興的杏仁乳、米漿、椰奶取代。

與Desert Farms有志一同的企業,還包括杜拜的阿聯酋駱駝乳品工業(EICMP),旗下生產的駱駝乳酪、駱駝乳巧克力,去年取得歐盟、馬來西亞進口許可,今年初已打進英國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45

來自HSCB的環保行業報告:是時候轉變重心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98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0-13 21:42 編輯

來自HSCB的環保行業報告:是時候轉變重心
作者:Thomas Zhu

在占中事件持續沖擊以及海外市場回調等多重因素打壓,港股短短一個月間跌逾10%,多數個股泥沙俱下。環保股雖然也順勢調整,但是其抗跌性在弱市中顯露無疑。格隆匯持續看好環保股的邏輯依舊沒有任何改變。本期港股那點事接著分享來自HSCB關於環保股的研究報告。

以下是報告的摘要內容:

Fresh momentum. Recent sitevisits and roadshows have highlighted two industry surprises and renewed ourconfidence in China’s environmental story. We were surprised to learn there ismore new water BOT tendering than expected – driven by previous over-statementof the treatment ratio, increasing sewage discharge from urbanization andgovernments pushing forwar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our view. In addition,a massive waste-to-energy (WTE) project in Hangzhou highlights that landfillsare filling up fast, and we think the Street has missed large, high-return,low-risk projects in major cities where WTE construction has fallen far behindthe 12th FYP.

最近的調研和路演都強調了兩個市場驚喜從而加強了我們對中國環保的信心。由於之前誇張的水務處理比例,城市汙水排放的增加和政府大力強調環境保護,我們發現新的水務BOT項目超過了我們的預期。此外,一個杭州的大型垃圾發電項目說明垃圾填埋場的負擔繼續加重,我們認為投資者沒有從中國主要城市的高回報低風險的垃圾發電項目中收益,因為垃圾發電建設明顯落後於十二五規劃。

Time to shift focus. While we continue to likeoperators (e.g. Beijing Enterprises Water (BEW)), we think Sound Global (SGL)can outperform from its strong 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 (EPC)business. EPC earnings often beat expectations during upcycles and we see thishappening for SGL with the unexpected amount of new projects, a pick-up in Chinadomestic peers’ growth, and accelerating upgrades and industrial/rural sewageconstruction from the upcoming Action Plan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aterPollution. In addition, we believe SGL’s recent share price drop has factoredin near term negatives from the proposed deals in September and the marketshould start focusing on the long-term positives.

是時候轉變重心
盡管我們繼續推薦運營商(比方北控水務),我們認為桑德國際可以在他的EPC業務中表現強勁。EPC在升級改造中的收入總是超過我們的預期,由於桑德國際有很多新項目,我認為這種情況正在發生,並且受益於大陸同行的發展,加速升級和工業和生活汙水建設來自接下去的汙染控制計劃。此外,我相信桑德國際最近股價的下跌是受近期負面消息的影響,而市場應該開始關註長期發展。

We reiterate OW on BEW and China Everbright Int’l(CEI) on strong EPS growth (~25% CAGR from 2014-16e) and further EPSupgrade potential on the two industry surprises. We initiate on Dynagreen (DNG)with OW(V) on EPS recovery, potential to lower finance costs, visible growthtrajectory and its SOE background. We upgrade China Conch Venture (CCV) to N(V)after its recent share price weakness.

由於EPS的強勁增長(25%左右的複合年增長率),我們重申對中國光大國際和北控水務的買入評級。由於EPS的恢複,公司的增長潛力和更低的財務成本,可見的增長軌跡和國企背景,我們首次對綠色動力環保給予買入評級。我們在中國海螺創業股價持續走弱的情況下上升了對其的評級至中性。


公司名稱
評級/目標價/催化劑
北控水務(0317.HK)
評級:買入
目標價6.1HKD
潛在收益15%
業務概覽:汙水處理龍頭
投資主題:1)汙水處理費上升。2)處理量增加
催化劑:並購,稅費上升,政府政策/強調環境保護


海螺創業(586.HK)
評級:中性
目標價6.1
潛在收益10%
業務概覽:水泥回轉窯城市固體廢物焚化
投資主題:看好水泥磚窯固廢處理,但增長估值合理。
催化劑:獲得新垃圾焚燒項目,WWCB投入商業生產


中國光大國際(257.HK)
評級:買入
目標價:12.6
潛在增長21%
業務概覽:垃圾發電,汙水處理
投資主題:1)危廢物處理。2)垃圾發電。3)汙水處理擴張。4)和漢科環境的協調效益
催化劑:獲得新危廢處理垃圾發電項目,漢科完成,近一步的政策,環保的強調

綠色動力環保(1330.HK)
評級:買入
目標價6.5
潛在收益:25%
業務概覽:按合約算,中國第三大垃圾發電
投資主題:EPS增加,財務成本下降,可視的增長軌跡,國企背景
催化劑:項目開始建設,獲得新項目


桑德國際(967.HK)
評級:買入
目標價11.5
潛在收益40%
業務概覽:汙水處理市場的EPC和BOT
投資主題:新項目,EPS增長,汙水處理題標
催化劑:穩定的EPC訂單,BOT項目,並購,債務成本下降,政策引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748

全年最佳美股策略來自新債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373

“新債王”Jeff Gundlach今年四月份時開始呼籲做空美國追蹤開發商的ETF,因為房價上漲導致美國人住房負擔能力下降。五個月後,這被證明是今年最佳的美股策略之一。

與比爾·格羅斯同樣擁有“債券之王”稱號的債券基金公司DoubleLine Capital的創始人兼首席投資官Jeffrey Gundlach今年四月時便宣布,將做空房屋建造商,並宣稱美國的房地產將返回至20世紀80年代初的水平。 

見聞今年五月時還報道,Gundlach在Ira Sohn投資者大會上再度指出現在房屋價格過高,多數人更願意租房。他建議做空 SPDR S&P Homebuilders ETF指數基金。

截止昨日,該ETF已跌至56周低點,自四月份高位下跌約16%:

XHB

美國房地產市場複蘇步伐自去年三季度開始便出現放緩跡象,進入2014年後放緩勢態進一步明顯。

本周將公布美國9月新屋開工數據。此前8月新房開工量經季節調整按年率計算為95.6萬套,比前月修正後的數據驟降14.4%;新房建築許可證發放量經季節調整按年率計算為99.8萬,比7月份修正後的數據下降5.6%。

但是8月份美國新房銷量卻出現了6年來最好表現,不過值得註意的是新房銷量只占美國房屋銷售市場約10%的份額,舊房銷量占到90%,後者的銷量對於房市來說更具代表性。

根據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9月末公布的數據,8月份舊房銷量按年率計算為505萬套,環比下降1.8%,出現了連續4個月上漲之後的首次回落。(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928

「改變不會自動來!」來自中產家庭的他帶頭抗爭 17歲少年黃之鋒 讓外媒看見香港「雨傘革命」

 
 
2014-10-13  TWM
 

走在路上,你可能不會多看這名相貌平凡的大男孩一眼,但他是《華爾街日報》筆下,香港爭普選運動的靈魂人物;《紐約時報》更封他為「民運領袖」。

未滿十八歲的黃之鋒,憑著超齡思想與過人衝勁,激起香港人改變現狀的企圖心。

撰文‧鄭閔聲、何欣潔

「你要記住,你坐在這裡看似沒什麼作用,但梁振英見到一點一點的人群匯聚起來的時候、當民意在街頭匯集的時候,就是特首要懼怕人民的時候!」九月三十日深夜十一時,香港金鐘夏愨道上,一位身著T恤、短褲的瘦小少年,拿著幾乎和他手臂一般粗的麥克風,站上路中央的水泥分隔島,對著數萬名響應「和平佔領中環」的群眾發表演說。

從他口中吐出的字句,像是有股魔力,讓聽眾情緒不自覺地隨著聲調高低起伏,時而靜默屏息、時而情緒激昂。

這位充滿領袖魅力的演說者,是香港學生組織「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即將迎接十八歲生日的他,外表比實際年齡稚嫩,但在社會運動這條路上,他已經走了四年。

二○一○年初的「反高鐵示威行動」,是黃之鋒關注公共事務的起點;一二年,因成功擋下港府將「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簡稱國教科)列為中小學必修科目的計畫,一戰成名;這波以爭取普選為核心訴求的「雨傘革命」,更成為各方公認的靈魂人物。但他的社運啟蒙,卻得往他的童年追溯起。

種子:關懷弱勢家庭

中產階級出身,六歲就受父親啟蒙黃之鋒來自典型的中產階級家庭,從事電腦工作的父親,是一位對社會充滿使命感的基督徒。他六歲時,父親就常帶著他探訪弱勢家庭,要他學會關心、不可以對他人的困頓置之不理;父親也常播放中國基督教家庭被共產黨批鬥打壓的紀錄片,在他幼小的心靈,悄悄埋下對抗中共霸權的種子。

「為何我的生活如此充足,但不少香港人的生活十分艱難?為何我在香港可以享有信仰和言論自由,中國就不可以?」為了替這兩個自童年起就烙印在心中的疑問找答案,一一年,還不滿十五歲的黃之鋒,一步步走上了抗爭第一線。

當時,香港政府試圖在中、小學強推「國教科」,眼見自己珍視的言論與思想自由面臨危機,黃之鋒忍無可忍,與同校學長林朗彥組成「學民思潮」,號召「九○後」學生走上街頭,反對洗腦教育。

一開始,沒什麼人把這群學生當一回事,第一次反國教遊行,只有三百多人參與,電視台記者採訪時也不客氣地說:「反正國教推定了,你們做什麼都是白費心機。」但黃之鋒立刻義正辭嚴地回答:「我們不會考慮後果,只希望表達聲音。」這股只要理想、不計成敗的衝勁,博得不少香港人的好評,黃之鋒也開始有機會上電視與支持國教人士辯論。

一二年七月,黃之鋒受邀參加現場直播的政論節目,在節目尾聲,他質疑同為來賓的國小老師余綺華是因有意參選教育界組立法會議員,才力挺國教,要求她闡明立場。

余當場拍桌駁斥:「你給我聽清楚,等我真的報名參選立法會,你再來問我。」黃之鋒並未被長輩氣勢震懾,也明白在鏡頭前失控一定吃虧,所以只耐著性子說:「希望老師不要用拍桌的方式教育我。」同年八月,有學生發動絕食抗議港府強推國教,能言善道的香港特首梁振英特地到場探視,並企圖說服學生進入國教委員會「交換意見」。但黃之鋒完全沒有被其刻意放軟的身段打動,始終堅持立場;就連談話結束前,梁振英主動想與他握手,黃之鋒也以鞠躬代替,拒絕被官方「摸頭」。

「我看過很多新聞,知道一握了手,照片就會大大地登在報紙上,被解讀成『同官方合作』,那我們一切的努力就白費了。」黃之鋒事後這麼回憶交鋒當時的念頭。

其實,從小到大,黃之鋒就是一個熱中發表意見、不怕與人爭辯的孩子,經常被視為「搗亂分子」,甚至被國小老師說「死剩把口」(只會出一張嘴強辯)。對此,他不以為意:「我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除了父母,每個人我都可以鬥嘴。」口齒伶俐的他,一點也看不出七歲時被診斷出有讀寫障礙,連一篇簡單的課文都背不好。

由於黃之鋒與學民思潮的努力,讓反國教這把火越燒越旺,催化了接下來的一二年「反洗腦大遊行」、十二萬人包圍政府總部。原本「推定了」的國教,就在此豬羊變色,香港《壹週刊》形容,黃之鋒與夥伴們「在一個暑假創造了一段香港社運歷史。」

戰鬥:最前線挺佔中

持續抗爭,做好被捕的心理準備「黃之鋒細膩的思考與優異的演說能力,讓人印象深刻。雖然私底下的他還是會露出小孩子那一面,但在面對重要場合的時候,一直非常成熟穩定。」作家張鐵志毫不掩飾自己對黃之鋒的欣賞;而他認為,雨傘革命裡的黃之鋒,又比兩年前更加成熟。

今年六月,中國發布《一國兩制白皮書》後,香港民眾爭取普選的決心逐漸強化,黃之鋒一直站在最前線,號召群眾參與「公民不服從」,為香港的未來挺身而出。

深受美國人權鬥士馬丁路德金恩影響,他相信「改變不會自動到來,而是通過持續不斷地抗爭。」更強調自己已做好被捕的心理準備。九月二十六日,黃之鋒果真因為衝進政府總部被警方逮捕,遭拘留四十小時。

「你必須把每一次抗爭都視為最後戰役,才會有戰鬥的決心。」這是黃之鋒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時的發言,這句話不只是向國際社會解釋為何佔中行動不能中止,也說明他為何在「非暴力」的底線下,極力拉高示威規模。

雖然展現了不顧一切的決心,但黃之鋒絕不只是有勇無謀的「極端分子」。遭拘禁獲釋後,他在臉書發文:「香港市民是抱有自己的政治訴求,才選擇到街道集結……來參加集會,不應該是為了打卡上臉書的『自我感覺良好』。」希望所有人參與佔中行動前,都能經過深思熟慮,而非只是趕流行。

當「清場」傳言不斷,黃之鋒也呼籲群眾必要時暫時撤離:「我不同意有人說『怎麼樣都要在廣場留到最後一刻』,我們不是要做烈士,我們是來爭取民主。不要流血,不要犧牲。」很難想像這段穩重發言,出自一位「未成年學生」之口。

「活得有意義、活得開心……,當然最好能成功爭取全民提名、全民普選。」這是去年十月十三日,黃之鋒在臉書寫下的十七歲生日願望。當時的他大概不曾想過,一年後的今天,會有這麼多香港人,正與他一同熱切地追逐這個夢想,或者創造歷史。

黃之鋒

出生:1996年

現職:學民思潮召集人

學歷:香港公開大學社會科學榮譽學士班 (就讀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182

寧波發現來自尼日利亞男子輕度發熱 送醫院留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498

QQ圖片20141017012456

據寧波衛生局通報,10月16日下午六時許,一名尼日利亞男子從臺灣轉機至寧波入境,檢查有輕度發熱,現在醫院留觀。

目前,西非的埃博拉疫情有向非洲以外國家擴散的趨勢,繼早前西班牙出現首例歐洲埃博拉患者後,美國本土,也已經先後發現兩例埃博拉病例,都是此前與埃博拉患者有接觸的醫護人員。

針對西非地區埃博拉出血熱疫情呈蔓延態勢,疫情輸入風險進一步加大的情況,國家衛生計生委16日下發通知,要求各地開展埃博拉出血熱防控工作自查。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疾控機構、定點醫院和急救中心、一般醫療機構要在10月31日之前完成自查。

國家衛計委於本月10日曾發出警告,認為埃博拉輸入我國的風險正在增加。8月中旬,國家衛計委已經出臺《埃博拉出血熱防控方案》,此後又分別出臺了《口岸埃博拉出血熱留觀病例與疑似病例轉運工作方案》,《埃博拉出血熱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一版)》等文件。        

此次衛計委發布自查通知,也正是基於前述文件和技術指南進行的,自查內容包括信息通報與共享、醫療防護、診療設施手段、醫務人員防控知識培訓、病例轉運工作機制等。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376

亂侃水行業:來自一個做了20年水行業的專業人士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639&extra=page%3D1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0-30 08:50 編輯

亂侃水行業:來自一個做了20年水行業的專業人士
作者 格隆匯:花開在眼前

首先申明:我這篇文章沒有投研文章的逼格,完全亂扯,沒有結構性。你能看懂,收獲一定不會小。看不懂,扔在一邊,輕點拍磚。

最近水行業很熱,也有不少寫這方面的文章,不過在我這個業內人士看來,不少文章沒有真正弄懂這個行業。格隆邀我從純實業角度談談對水的認識,我硬著頭皮上吧。

說說我們這個皮包公司(家族企業)的業務:水、鐵路建設(幾乎百度不到我們公司,不喜歡露頭)。最近打算上能源(家族族長的畢生夢想)。自己出國讀書,在金融混了幾年,回家幹實體。幾個哥們都說我具備金融經驗和實體經驗,混不下去繼續幹金融應該沒問題。但是我曾經幾次找HR,人家說我經歷太雜(我曾經想不靠家里,自己打拼的)。

水,我們家族做了大概20年了。首先定性,水是utility行業,所以要了解市政工程行業的本質。市政工程是大投資,長期穩定回報行業(前提是沒人賴賬,收得起錢來,具體細分是不賴帳或者有支付能力),還有就是運行成本。增長性一般(因為中國的城市、社會和經濟階段具備了比較好的增長性,但是這個增長性的現金含量堪憂,我下面會一直強調現金含量),但是是比較優質的防禦性資產。往往在股市不好時,因為避險資金需求,股價會上漲。容易進行債券融資,股本融資較難,可以作為較好的擔保物。

水這個行業,三種人:整體運行方(BOT)、建設方(BT或招投標)、設備或技術提供方(BT、招投標或者中國特色銷售)。算上業主一般是政府(我朝特色)。商業關系就是在這四種機構之間展開。我們就不扯建設分包的那些包工頭了。

為什麽我們只做水?
我們只做必需品。老大經常說,有沒有一種東西,窮人必需的,而且無論時代如何變化,都需要這種東西,我每天賺每個中國人一分錢就夠了。水絕對是選擇之一了。你再厲害,你得喝水。就像中融信托最喜歡這樣說房地產,這是剛性需求。
廢物無外乎氣體、固體、液體。固體我們是從來不做的,資金、政府關系等門檻太高,就像我們從來不做房地產、金融、煤炭一樣(房地產和金融是高大上的行業,我們這種沒有資源的山里農民做不動,煤炭是土豪特有,我們是窮人,也做不動)。

固體的處理三種
焚燒(美其名曰焚燒發電,其實焚燒發電,其實是煤油發電。就像黑心餐館賣可樂,到底是冰塊還是可樂),我不算社會環保了,運行成本虧死。用微博上流行的話,負分。華新水泥開始上固體廢物拌在石灰過程里弄制水泥。而華新水泥是我們家族企業高鐵工程的供應商,所以贊一個(僅從社會效益角度,經濟效益,沒看見財報,不發表評論)。

另外固體廢物我要說說粉煤灰,粉煤灰是我們水工程和高鐵工程一定要用的東西。粉煤灰就是電廠燃燒的廢物。最初這個東西大家不覺得好。後來歐美(好像每次潮流都是歐美)的專家發現秘魯的水泥質量好,發現水泥原料是火山灰。後來發現,電廠的粉煤灰不就是這個東西嗎?於是出了國標。工程標準越高,混凝土要求越高,粉煤灰用量越大。粉煤灰具體什麽東西,性能,自己去百度。例如高鐵隧道和橋梁的用量和粉煤灰質量大於普通高鐵。還有就是水電站。我們公司馬上建設一段鐵路,我暈死,附近沒有火電廠。至於粉煤灰制環保磚(美其名曰固體廢物回收利用制造環保建築材料,洗洗睡了吧)。

我以前做金融喜歡說殼公司。回家後有次匯報,老大說,殼你***,說找來的公司的就行了。我發現你們這些年輕人錢賺不到,還喜歡說一些流行詞語。

填埋,中國最流行的辦法。造成巨大地下水汙染。初級階段,存在即合理,不評論。

回收利用。回收利用的第一步是垃圾分類。實際上,回收利用取決於國民素質。所以,搜秀麗日母初級階段,懂的。沒有了分類,後面的處理成本巨大。負分。舉個極端的例子,為什麽回收利用很重要。國內有家上市公司,專門做電子產品垃圾回收貴金屬的(我買過這家公司股票,目前不持有)。因為專門的電子產品垃圾已經成型,所以他處理成本就下來。但是金屬價格下跌。他再怎麽提高管理水平和工藝降低成本,但是金屬價格就擺在那里。股票的故事是增長、債券的故事是穩定。

所以我們不做固廢。所以誰要是扯固體廢物賺錢,呵呵。

有人可能覺得我的觀點偏激,正是因為偏激,我公司走到了現在。寧願不賺錢,也不能踩空,必須百發百中。

氣體。氣體處理技術是非常成熟的技術。無外乎,抽取尾氣成分分析,出技術和裝置。無外乎運行成本問題。我們最近上的能源項目和氣體廢物有關。舉個例子,你們就知道氣體廢物了。我們這個項目需大量二氧化碳,但是附近沒有工廠(工業尾氣)。但是有水泥廠,化肥廠和酒廠(多看書,做金融的轉行幹工程師了。我感覺我在第一家第二家金融機構工作培養了我接觸任何一個行業上手很快的本事)。開始我想直接從空氣中提取二氧化碳,一看英國一個公司一噸400鎊,而且國內沒有可行技術。開始想不上這套裝置,直接從專門賣二氧化碳的企業買,減少我的前期固定成本,但是核算,發現利潤不夠高,影響我的折舊(固定成本回收),運行成本高的東西,我天生不喜歡。為了降低成本,其次我不喜歡受制於人,決定找酒廠合作回收二氧化碳。詢價,找設計院出裝置方案。找酒廠,談合作。

如果沒有我下遊需求(二氧化碳),酒廠的二氧化碳就排掉,設計院就不會有這單生意。本來我打算上剛剛滿足我需求的二氧化碳回收規模。哈哈,旁邊有個啤酒廠二氧化碳不夠用,我打算去具體看看,多的二氧化碳賣給他們。但是我需要考慮這個酒廠能不能長期活下去。酒廠是賣酒的。如果酒賣不好,產量就不行,我的二氧化碳就有問題,二氧化碳供應會影響我的能源生產。同理,化工廠要經營穩定,尾氣才多。但是看看國內的化工廠經營情況,你懂的。另外呢,有的裝置前期成本大,根本沒有經濟效益。(很多國企立項和半夜炒股節目很喜歡說這套裝置可以回收什麽東西,可以多少產量,可以提高多少EPS)。Btw,可以考慮從做空角度看煤制天然氣公司的。

半夜11點那種炒股節目很喜歡拿國家政策來扯,然後利好。感覺有點只要998,只要998,趕緊拿起你手中電話撥打訂購吧。
蛋糕大,不一定你就吃得到;蛋糕大,不一定就甜;蛋糕大,不一定你就可以獨吞。(我們公司喜歡搞獨吞,不能獨吞的項目,我們不做)。

好了,扯完,說水。
再把水里面一個天坑分支去掉,管道。管道投資巨大,目前國內大部分管道是50年代的規劃,如果要更新意味要把城市掀起來。關鍵是商業模式沒有,誰付出,怎麽回報?

開始說水務。
先舉個例子,水有多賺錢和重要。大家知道其實每一集007都是影射當時的情況。世界銀行投資了玻利維亞一個大城市的水廠,總承包是美國公司(好像和切尼有關,這個玩法和中國一樣),後來漲水價,後來市民不幹了,動槍動炮了。是不是發現007《量子危機》就是講玻利維亞的水。《皇家賭場》是影射911後的恐怖組織金融。

法國有家公司投資了東北一個城市自來水工程(BOT),漲水價,後來中央發改委直接幹涉,高價買回了這份BOT合同。BOT合同估值,這里不具體說,現金流折現法。水是戰略資產。東北前幾天那個最美政協委員不也去私有化一個自來水廠嗎?還漲價。我哥們最近一筆東北並購也是掛掉。

如果你們調查,中國大部分水資源都被法國公司圈完了,而且是好城市的水資源。水資源對著老百姓,老百姓就是羊群。天天免費剪羊毛,那叫一個爽。

汙水處理的玩法是,投資---建設---收治汙費

自來水的玩法是投資—建設—收水費

水費相對治汙費好收,老百姓的錢一般都好收。

以汙水項目為例。如果是運行類項目,政府會提出處理能力要求和排放指標,你提出方案。雙方主要圍繞建設成本,以及因為建設成本導致的運行周期和每噸處理價錢討價還價。運行方可以自行選擇技術和設備。運行類合同利潤比較高,但是回款問題大。

如果是建設類項目,一般是業主委托設計院出方案,建設方按照圖紙施工。要賣設備,需要和業主、設計院關系好,但是用不用你的設備還是總承包說了算。除非業主給總承包壓力,必須使用哪家公司的設備。這種項目是總承包說了算。

所以一些有實力的設備方和技術方都是往總承包和運行方向走。我等下會舉例這種轉型。

某省最好的一體化水回收利用工程(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就是我們做的,政府還欠了我們幾千萬呢。後來政府說,要不然你們再投資個水廠,算上前面欠你們的,給你們BOT算了。但是一看政府財政,哎。還不算契約精神了(強調一下,中國特色契約精神)。

理想的utility項目可以認為是個前期投資回報大,後期就是穩定取款機了,李超人不就狂買歐洲的utility資產嗎?utility資產是防禦性資產,看來李超人和我們看法一樣,冬天馬上來了。But(我說話最喜歡說但是了),收得起錢來。很多時候政府會賴賬(死掉的企業很多)。很多時候是政府代收,然後按月/季節/年份支付給企業(假設是BOT),政府很多時候會挪用這些錢。再一次驗證了銷售利潤現金含量的重要性啊。

欠我們錢那個政府最近一個自來水項目,說要不然這次還是你們做吧,反正多欠少欠都那麽回事了。我們又不好拒絕。後來招投標時,我們故意把標書做了點瑕疵,收了點陪標費,讓一家傻逼民企去中了,那家民企激動得不行了,天天請我去洗澡。

所以你們看到了,運行方風險巨大啊。那誰賺錢呢?設備供應商。但是問題是,這都是很成熟的技術,沒有門檻(不要和我扯誰家水處理技術哪家強,新加坡凱發的反滲透膜技術,2年後就被中國人破解。凱發的天津海水淡化BOT已經爛在那里了,運行成本高,水價不匹配,建設的時候政府把你當小甜甜,建成後就把你當牛夫人。),這是大紅海呀。水會用到閥門,管道,泵,膜。前幾年浙江人坑了批水企業,現在大家一般不買浙江產的閥門。前幾天,越南有個化工項目,圖便宜買了浙江的閥門,結果是這個化工廠停產檢修,一個副部長親自來中國采購。買的中核蘇州工廠的閥門,但是中核蘇閥性價比不行。上海的閥門也還行,但是上海閥門企業圖成本,工廠都搬去浙江了,你懂的。天然氣加水對閥門的需求很旺盛。你對比下中國天然氣管道長度和美國天然氣長度就知道。

管道沒什麽意思。泵,主要是歐系的泵工廠占大頭(我們幾個水項目,業主已經和我們說盡量不買日本和美國設備)。前幾年,各地水企業圖便宜,買民企泵,三天兩頭停機檢修。現在大家都明白了,化工廠和水廠的泵圖穩定,前期多花點錢無所謂。泵是水廠的核心設備。

我有個供應商,是水消毒企業,深圳一家知名VC投了。我一聽,神經病嗎,投這種企業。這家企業為了一套設備天天纏著我,非要叫我上他們的裝置。最後我們改了圖紙,恰好我們另外一個項目的副產品可以拿來消毒,我們就把這套消毒裝置取消了。這家企業dying。我一好哥們VC看上一個水處理企業,我死活不讓他投。他投了。結果,他有天和我說,哎,鬧心了。

現在你們看到了,水是個不斷增長但務資金保障的大紅海市場。蛋糕確實很大(沒有支付能力支撐的蛋糕)。我們公司現在在手水務訂單是12億人民幣(資金到位)。用老大的話,今年我們公司工資算有著落了。曾經有家上市水務企業和我談合作,用他們手上一個BOT(自己投錢)換我們的一個BT(資金有保證)。羊駝向他們奔去。

所以你看水,要緊盯銷售和合同的支付能力(現金含量)。

極端水務解決方案(個案)

最牛B的中國水務企業。蘇州的上市公司(新加坡上市,CFO常駐新加坡)。這個企業專門拿大型BOT水務訂單。我們知道一份長期穩定且交易對手是政府的訂單可以證券化的。假設一份BOT合同,建設成本10億,運行周期(BOT中的O)是20年,治汙費是0.7元/噸(以前治汙費可以到1.5,甚至2,後來發改委發現太腐敗了,就制定了價格指導區間)的合約,估值是10+億,我們假設18億。馬上證券化假設是14億(現在知道CFO為什麽常駐新加坡了吧)。建設成本是10億(設計院說10億),實際一般6-7億(我們可以做到5億不到)。立馬憑這份BOT合同證券化,拿到14億,建設花掉7億,立馬套現7億。每年運行維護成本不是很多。里面把未來的故事變成現金啊。全中國,我就見過這家企業。所以,在水務行業,如果玩得好,說什麽房地產高大上啊,根本無視你。

投資銀行部那些搞債券的同學是不是心動了,趕緊拿起你手中的電話,撥打各大水務公司吧。

曾經有個省政府建議我們,把我們在當地的所有水務資產打包,去圈錢回來繼續建設。我們當時考慮過,現在依然在考慮當中。曾經有家國企級的上市水務企業做一個BOT水務項目,做爛尾了。後來我們做成了。所以上不上市什麽的,真心不重要。關鍵你如何操作和商業上的創新。就像老大說,農民才會看你坐什麽車,住什麽房子。老大現在還住二手經濟適用房。但是上市是一個平臺,可以做很多事。

常規水務提升解決方案
我以金風科技為例吧。為什麽說金風科技呢,因為我實習的時候參與了金風科技的上市,我時不時喜歡看看這個公司(爸爸讓HR風電上市,兒子投金風科技,不是首富都難啊)。而且金風科技做案例可以形象的講述水務市場(BTW,金風也在進軍水務)。金風科技是賣風力發電設備的公司(你可以把風力發電設備理解為水務設備),怎麽推動設備銷售呢?金風科技自己投資建設風電場。所以我們看到金風科技投資的風電場拉動了金風科技設備銷售量。同時我們發現金風科技的現金流含量在下降,與此同時投資收益(風電場的發電收入是算投資收益的)在增長。現在金風科技已經度過了最艱難時期(最艱難時期香港上市,中金承銷失敗了,高盛成了,頂級投行,望其項背。),且正在從設備供應商轉變為風電場運營方。我看了下,國內幾個水務設備供應商也開始在這樣弄。只要挺過那個現金流枯竭的時間,日子就好過了。

自己運行的項目,肯定用自己的設備。現在水務市場,技術五花八門,其實道理都差不多,可替代性也很強,真的沒有什麽技術優勢。你把天吹破了,最終我還是要看你的財報。如果你把水務市場分支細分,拿各個細分行業的增長率和幾個上市公司的增長率來看,有幾個確實不錯,有幾個則是很差勁的。

現在你們發現了,水務公司一定要有強大的金融支撐和健康的財報,強悍的銷售。我們公司一直奉行零負債,零應收賬款原則,堅決不融資和借錢。某種程度限制了我們的發展,但是我們走得踏實。

水務市場增長性
市政工程是一個跑馬圈地的行業。某幾個城市,汙水是我們做的,自來水是我們做的,擴建是我們做的,升級是我們做的。現在水務行業的增長性來自於國家對水質標準的提高,這就必然導致升級和擴建(全中國只有西藏的日喀則沒有汙水處理廠了)。水漲船高,整個行業應該可以支撐講幾個完美的故事的。

另外就是城鎮化建設。我們知道城市配套其中就含水。一般看一個城市的水配套大概就能推算一個城市人口規模。而一般水務建設是提前於城市擴容的。(建議券商研究員可以從這個角度出一些投研報告)。英國和法國的老牌水務企業都是在19實際中葉,英法大城市崛起期間起家的。

最後就是漲水價,漲水價與水務運行方有關。其實漲水價邏輯上的原因是新的工藝要求新的投資,噸汙水處理成本,噸自來水生產成本。價格/噸水務處理成本和價格/噸自來水生產成本是一個對於水務運行方生死攸關的一個比值。這直接意味著你的賬面毛利率。

如果我是無良研究員(到底是無良還是無知),我就算下國內需要新建、擴建、升級的汙水處理量(多少噸)和自來水供應量(多少噸),因為每噸的建設成本是一個行業值,然後我推算新增的資金需求(其實把資金需求和各地財政狀況對比,就知道這個大蛋糕的資金支撐情況了),然後我就開始狂推股票。

這里閑扯點題外話,我一直說機器人和自動化是民工的敵人。富士康狂上機器人,現在那些民工連跳樓的機會都沒有了。最近富士康罷工是工人嫌工作時間太短。我最近看了幾個水廠圖紙,自動化程度很高。我們馬上做的一個水廠,廠長可以用手機運行整個水廠,工人算門衛,就4個。最近我有空偶爾看看監獄圖紙。我覺得蓋監獄應該會需求旺盛,會有商業機會。

有一類汙水項目質地很優良:工業園區配套汙水。有個油氣管道輸送線,沿線都分布新的石化園區。其中部分配套汙水都是我們做的。這類型的項目,首先進駐的企業必須夠硬,你從他們那里收治汙費就有保障。

現在大幹特幹油氣管道,這一塊衍生的需求很大,閥門、泵、汙水、管道等等。

觀察窗口
我以前做金融都是弄個觀察窗口。我發現任何一個行業只要在江浙遍地開花,這個行業洗牌大概就是2年內的事。無錫宜興是做綠色類行業(風,太陽,水)很密集的城市。宜興的水設備作坊幾起幾落了。

誰賺錢?
我實習的第一家機構,我老大說,100個人去挖黃金,只有一個人能挖到。我們的投資風格是去投資那個賣鋤頭的公司。
水務市場起落兩次了,但我發現一個公司一直在賺錢(也許我孤陋寡聞沒看見其他公司,都告訴你人家是山里的農民了),通用電氣。本來西門子也不錯,但是西門子前任CEO很傻逼,現在西門子在國內半死不活。西門子本來一直是我們水務業務供應商。我回家後清理供應鏈,把西門子開了。水廠需要電氣設備、自動化設備、水質監測設備,這些都是西門子的強項,雖然西門子的貴,但是穩定。我說西門子,能不能給我提供一站式服務,但是他們居然弄三個部門的人來找我,累死。一不做二不休,就把西門子開了,分開采購,咦,成本降了一半。頁巖氣,肯定還是挖黃金的故事,但是我發現通用電氣很帶勁。反正你中石油能不能賺錢與我球相關,但是你只要挖頁巖氣,就一定要用我的設備。水務市場設備方,就要學習GE。GE可以做到一站式服務。你們看看頁巖氣,他們賣給中石油的東西,整個感覺是中石油給GE在打工。

總結:
水務市場的問題是太散了,太紅海了,好的標的很難找到。我現在知道某省審批中的水項目就有200+個,但是全部卡在資金問題上。前段時間那個我們故意放棄的水項目,居然有20+家企業投標。中國的特色就是任何東西一旦落地,就會遍地開花,然後死掉,剩下的就是強者。作為投資者或者像我們這種弱小的皮包公司,就一定要觀察,找準切入點,實在不行,就等等看。但是看準了(溫州人每次生意都看準,例如他們酷愛的房地產),就要建立思路和配套,大膽的進入。

但是我剛才說了,IBD部門的同學可以考慮市政工程類公司的債券和衍生品。把債券整成理財產品賣呀(政府項目,水項目,國企,上市公司,穩賺,多好忽悠呀。大媽您家用水嗎?用。您看,咱們每天都用水,這城市水項目能虧錢嗎?怎麽賣的詞我都幫銀行櫃臺的想好了)。業績也上來了,當地政府也樂意,銷售業績上來可以和漲停敢死隊配合炒股票。水費收老百姓的,理財產品老百姓買。多爽!(請詳細閱讀喬治奧威爾《動物莊園》)

水務是一個長期積累沈澱的行業,強者都是熬出來的。

如果你身單力薄,金融方案不配套,銷售和合同質量不好,誰要說暴發,井噴,你會死很快。

如果我是券商老總,我肯定去看看各地發改委審批中的水務項目,然後選出好的城市,同時建設軟關系。然後叫手下做一堆市政類項目債券類打包融資方案(關鍵是要賣得出去)。拉上幾個水務公司。把水務公司老總、市委書記叫上,我提一個整體解決方案。我幫你們圈錢來給水務公司,市委書記肯定樂意免費的政績。我收承銷費。你們水務公司和市政府都給我這個券商打工。然後叫研究部門和財經報紙開始造勢,叫旗下子基金提前買入水務公司股票。如果負債比過高,就增發配合買幾個地方政府水資產進來。國內的券商老是只是站在自己角度想問題(被動的當碧池),就不能全局性的看一個行業(當一個主動性的老鴇),主動來整合(讓別人負責,讓別人買單的前提下,自己得名聲和賺錢)。

其實你們讀完,已經發現,水務的機遇在於金融機構,而不是實體企業。不過我估計,就國內金融機構這水平,難。
說說我們的能源項目吧,這個是老大思考了20年的項目,也是我們拿來上市的項目,弟弟美國回來(花了6M去美國讀書,呆了2個月跑回來了,說舍不得國內的小夥伴,我勒個去)天天嚷嚷要做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技術都是成熟的,市場已經有人鋪墊好了(未來20年供不應求且無可替代方案),我們只是商業上的創新。開始我們以為我們是全球首創。居然發現德國有家公司已經開始做了,整合了汙水、能源、汽車、電力。我當初大學苦練M&A為的就是這個項目。現在是收屍體的時候了。設備、產房、固定資產沈澱得很多了,很便宜。有個省(浙江)在這個行業投進去了3800多個億,我詢完價,大概全部就值200+億。我記得09年我短信老大,要不要進這個行業,老大說,等等看,到時候我們去收屍體。

我們的目標是:你喝我們提供的水,你的尿是我們處理的,你來這里坐的高鐵是我們修的,你用的能源是我們提供的,鬧哪樣?
有機會我再和大家分享高鐵,這也是我們主要做的行業之一。以前我做金融,我挺喜歡箱體型操作鐵路股票的。現在回家幹了鐵路工程,才明白,原來不是那麽回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110

來自星星的孩子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278

有這樣一群來自星星的孩子,像星星般純凈,卻也像星星般冷漠。他們雖然不聾不啞,卻不願意跟人交流,其實他們都患有自閉癥。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自閉癥患者可能已超過1000萬,其中0-14歲患兒超200萬,這意味著每100位兒童中就有1個自閉癥患者,並且男女比例約為5:1。

一個自閉癥患兒家長的日記曾寫道:“如果孩子能走到我前面,那是孩子的福。白發人送黑發人,到了我這里,竟成了莫大的幸福!”。自閉癥給家庭帶來怎樣的痛苦?誰又來保證自閉癥兒童健康成長?

“知道”(微信號:nz_zhidao)帶你走進這群來自星星的孩子。

誰能給1000萬自閉癥患者一個未來? (南方周末/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291

【見聞獨家】來自塞拉利昂的真實聲音:埃博拉肆虐 物價飛漲 經濟重創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371

如果你生活在埃博拉肆虐的塞拉利昂,每天看到的將是怎樣的殘酷現實?

每天生活在恐懼之中,生活設施全面受到限制,道路封鎖措施限制了農民活動,推高了商品價格,城市里的進口商品價格也水漲船高,各行業都遭受重創……對人們來說,埃博拉不僅導致人們瘋狂逃離受災區,也讓鄰里回避那些感染者的家人以及在一線抗擊埃博拉的工作人員。

對生活在塞拉利昂以及幾內亞、利比里亞的人們來說,這已經早已超越了一場公共衛生危機,而是一場經濟、社會、人文的災難。

塞拉利昂人力資源管理辦公室科技官Matthew Marke為華爾街見聞獨家撰稿,講述了埃博拉對他的國家帶來的巨大影響。

 

Matthew Marke

(圖為本文作者,塞拉利昂人力資源管理辦公室科技官Matthew Marke,為華爾街見聞獨家撰稿。)

走出2002年內戰衰敗中的塞拉利昂再一次陷入危機,這一次是因為埃博拉(EVD)疫情的爆發。塞拉利昂與幾內亞和利比里亞交界,這兩個國家同塞拉利昂一樣,在過去幾年遭遇了政治上的動蕩。

正肆虐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病毒,首先在幾內亞被發現。2013年12月旱季開始時,病毒開始在幾內亞傳播,到2014年5月,病毒已經從凱拉洪(Kailahun)邊境地區傳播到塞拉利昂。包括世衛組織在內的衛生工作者,都認為疫病是致命的,並且在根據環境不斷發生基因變異,尚無法治愈。

自埃博拉爆發起,人們便開始對此次疫情感到不安和懷疑,再加上政府沒有及時對疾病的爆發采取行動,人們開始懷疑EVD疫情的真實情況,很多在爆發區的人們將疫情歸因於政府的政治陰謀。由於病毒持續快速的傳播,整個塞拉利昂地區現在都被埃博拉病毒影響,其西部地區(Freetown)首當其沖。

隨著疾病蔓延,塞拉利昂的公共衛生設施現已嚴重緊缺。在國際組織的幹預下,傳染病研究中心和收留中心正在加緊建設以便滿足政府應對埃博拉的需要。但這些仍然不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的數字,塞拉利昂近期已被確診的病人和疑似病例共有5338例,其中死亡1510例。

過去幾個月,政府為了控制疫情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的限制政策,並將省內的高風險區域隔離開。疫情嚴重的遠東地區Kailahun已經開始實行傍晚7點後宵禁,來往國內的摩托車和出租車也只允許在白天的一定時間內運行。除教堂和清真寺以外,人群聚集的場所,如酒吧、電影院和學校,以及高風險地區的市場都已被關閉。

隔離區的出入受到了嚴格限制,但仍然有人設法逃避警察和軍官設置的路障來設法做生意。這一系列行動已經導致商品和服務的市場價格翻倍。

在農村地區,道路封鎖措施限制了農民和勞動者的活動,同時也限制了商品的供應。一方面,人們逃往沒有疾病的安全地區,災區的有些農場已經被拋棄。另一方面,留在災區的農場主或重病,或已經死去或被強制檢疫,災區的農作物還沒有收獲。

在城市,由於埃博拉疫情日益嚴重,進口商品的批發商和零售商擡高了他們的價格。各個行業稅收遭受重創,采礦業、建築業、旅遊業和運輸業等行業已經減少了運營。經濟受到的打擊不可避免地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造成某些商品滯銷、失業以及收入下降。

現在只有兩家航空公司(SM Brussels以及Air Morro)還在飛塞拉利昂,每周兩個航班。其他主要的航空公司如British Airways, Emirates, Kenya Airways ASKY等已經取消了它們的航班。受此影響,旅館和其他娛樂中心只能維持最低運營狀態而不得不裁員。

從人們的行為來看,埃博拉不僅導致人們逃離受災區,也讓鄰里回避那些感染者的家人以及在一線抗擊埃博拉的工作人員。

如果埃博拉疫情繼續惡化,那麽已經遭到嚴重毀壞、經濟岌岌可危、失業率逾80%的塞拉利昂經濟還將進一步惡化。

(實習編輯 戴博 翻譯)

SIERRA_LEONE_EBOLA_5_39850339

英語原文如下:

Ebola's Economic Impacts on Sierra Leone

(Contributed by Matthew Marke, Technical Coordinator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Office, Sierra Leone, for Wallstreetcn.com use only)

Sierra Leone emerging from the decay civil war since 2002 has again plunged into a severe outbreak of Ebola Virus Disease (EVD). The country which shares it borders with Guinea and Liberia have similarly suffered political instability in the past years.

The current Ebola virus outbreak in Sierra Leone started from Guinea in December 2013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dry season (winter) and by May 2014 it has been ongoing in Sierra Leone from the border district in Kailahun.  The disease is regarded as deadly and up to date according to health practitioners including WHO is without cure.    

Since the early emergency of Ebola, some people were less sure and skeptical about it especially when the government failed to act quickly on the outbreak. Thus, the reality of the EVD was questioned and many people mainly in the outbreak areas attributed it to political conspiracy by the government.  As the virus continues to spread faster the entire districts in Sierra Leone are now affected by Ebola with Western Area (Freetown) in the lead. 

The public health infrastructure in Sierra Leone is being severely strained as the outbreak grows. With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Epicentres and holding centres are being constructed to complement government effort in the fight against Ebola even though they are not enough. According to WHO recent figures a total of 5,338 confirmed, probable and suspected cases of Ebola disease with 1,510 number of deaths.

The government in the past months has issued numerous restrictions and also isolated high risk areas in the provinces to try to tackle the country’s outbreak. District like Kailahun where the outbreak started in the far east of the country have curfew at 7pm, and across the nation motorbikes and taxis are allowed to run on a limited basis during daylight hours. Places of assembly, such as bars, cinemas and schools including markets for highly risk areas, are closed around the country with the exception of churches and mosques.

Also traveling in and out of the isolated communities in the country is severely restricted though some people meandered their routes to run businesses escaping the road blocks manned by police and military officers. This has resulted to market price of goods and services doubling up.

In rural areas, road blocks manned by police and military officers prevent the movement of farmers and labourers as well as the supply of goods. Besides some farms are being abandoned by people running away from the epicentres and going to areas that do not have the disease while crops in others remain unharvest due to the farm owners either being severely sick, dead or in enforced quarantine.  

In the city, importers including wholesalers and retailers have increased their prices as Ebola intensifies. Revenue collection is slow in all the sectors and industries such as mining, construction, tourism and transport sectors have slow down operations and the effects on economic activities is adversely affecting peopl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in sales of certain good, loss of jobs and personal income.  

Currently, there are only two airlines (SM Brussels and Air Morroc) flying twice a week to Sierra Leone. Other major ones such as British Airways, Emirates, Kenya Airways ASKY etc) have cancelled their flights and this have resulted to hotels and other entertainment centres laying off workers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run minimal services. 

On the behavioral aspect, it has not only included people emigrating from infected communities but also neighbours are shunning the family of victims and those involved in the Ebola fight due to the fear of contagion. 

Should the Ebola outbreak continues on the already devastated and weak economy and where unemployment rates are looming over 80%, Sierra Leone economy will worsen further.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2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