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Aug 14 - 和電香港(0215) 中期業績 藍兵手記
來源: http://www.airmanblue.com/2014/08/16-aug-14-0215.html
4G網絡產生額外開支,但同時流動通訊收入下跌,令和電香港(0215)上半年純利按年跌約44%至3.23億元,遜於市場預期,每股中期息亦因而跌32%至4.25仙。
期內收入按年微升1%至62.27億元,但當中增長要來自電話銷售及固網業務,過往的增長動力流動通訊業務,收入按年跌11%至23.48億元,原因為更多客戶選用較低端的服務,加上因推出4G網絡而產生額外開支,令期內息稅前盈利跌53%至3.08億元。
期內總客數較去年底少20萬至360萬戶,合約客戶的淨每月每戶平均收入(Average Revenue Per User,簡稱ARPU)為197元,低於去年底的208元。
過去兩年,兩間上市電訊商數碼通(0315)及和電香港(0215),因為智能手機月費用戶ARPU升幅放緩,同期數據用量持續增加,使網絡成本增長比收入更快,拖累業績短期見頂。 近期兩股股價逐漸重拾活力,正道出投資者對於未來服務收費及電訊商之間競爭減低的樂觀睇法。
和記電訊旗下3香港繼早前上調500MB月費16.9%至138元;以及取消81元的限制網速的3G無限上網月費計劃,變相加價73%至140元後,近日再次作出提價,將10GB數據用量計劃加價70元,簽約12個月及24個月的月費計劃,分別上調21.3%及20.1%至418元及398元。
■
23 Aug 12 - 和電香港(0215) 中期業績
■
21 Mar 12 - 和電香港(0215) 全年業績
■
02 Aug 11 - 和電香港(0215) 中期業績
■
23 Mar 11 - 和電香港 (0215) 全年業績
■
20 Jan 11 - 和電香港 (0215) 中期業績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兵」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
和電香港(0215)
和電香港(0215)主要在香港及澳門從事流動通訊業務,以及在香港從事固網業務。在香港的流動通訊業務發展方面,和電香港於1995年推出GSM服務,2004年推出3G服務,2012推出4G服務。目前則以「3」品牌提供4G、3G及GSM雙頻流動電訊服務,為客戶提供本地話音、短訊、多媒體信息服務、IDD及國際漫遊等流動通訊服務,以及以寬頻為主的數據服務及應用程式,包括流動電子錢包、流動電訊商帳單付款服務、流動裝置。
在固網通訊業務方面,和電香港透過和記環球電訊,在香港及全球以「和記環球電訊」品牌,營運先進的話音、數據及IP網絡,並以海纜及陸纜提供優質的網絡路由,亦為香港及海外規模龐大的企業客戶提供國際設備。目前,公司的網絡覆蓋由香港伸展至中國、柬埔寨、印尼、日本、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南韓、臺灣、越南及泰國等地。
另外,和電香港的住宅寬頻服務以「3家居寬頻」為品牌,提供家居固網寬頻、Wi-Fi無綫上網服務、家居電話及IDD服務。展望將來,公司將繼續向客戶提供高速寬頻服務,並會大規模向住宅用戶推展以「光纖到戶」技術為本的千兆互聯網服務,而HGC的屋外Wi-Fi網絡服務於2013年則以「hgc on air」新品牌命名。
公司簡介 | 和記電訊香港 (0215) 主要在香港及澳門從事流動通訊業務及在香港從事固網業務。 |
市值(港元) | 160.95億 |
現時股價 | 3.34元 (2014-08-15 收市價) |
市盈率 | 17.58倍 |
每股盈利(港元) | 0.190 港元 |
每股帳面淨值(港元) | 2.291 港元 |

和電香港(0215)中期業績
和電香港(0215)7月底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上半年股東應佔溢利按年跌44%至3.23億元,每股基本盈利6.7仙,派中期股息4.25仙。上年同期派6.25仙。
公司上半年綜合營業額按年升1%至62.27億元;綜合EBITDA及EBIT分別為11.81億元及5.27億元,按年分別跌20%及36%。
公司首六個月的流動通訊業務營業額為44.38億元,按年跌0.3%;流動通訊服務收入較去同期減11%至23.48億元。流動通訊硬件收入為20.90億元,較去同期增加15%。於今年6月底,集團於香港及澳門的總流動通訊客戶人數約為360萬名,相比去年底為380萬名,客戶數目下降主要由於低端客戶流失率增加所致。固網業務於上半年錄得穩定增長,服務收入按年增加4%至20.13億元;其中,企業及商業市場所帶來的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加14%。
和電香港指出,由於通訊辦改變了3G頻譜付款方式,由以往分期付款改為一次性支付15年款項目,稅務局將有關開支定議為資本開支,未能作出稅務扣減,公司需要作出撥備。
發展 及 2014年目標
行政總裁及集團董事總經理黃景輝則稱,市場漸趨理性,又預期「令人眼前一亮」的智能電話於第四季推出,為流動通訊市場註入增長動力,料業務於下半年逐漸改善。但他指,因繼後結餘稅項虧損已被使用,遞延稅項開支增加將影響全年利潤。
黃景輝指,公司為綜合電訊營辦商,期內固網業務增長抵銷了較疲弱的流動通訊業務。他指公司控制成本收效,整體綜合息稅前盈利較去年底升約2%至5.27億元。
取消68元月費計劃
和電(0215)於上月起停止提供每月68元無限數據計劃,營運總裁陳婉真表示,這並不代表公司走向高端用戶,強調是服務質素的提升,更適合用戶需要,並非變相加價。再者,公司推出多種全新儲值卡計劃,更能切合客戶需求。此外,公平使用量亦已終止,綜合措施落實一個月,看到每月每戶平均收入(ARPU)有所提升。
她提到,本港電訊網絡供應商由5家減至4家,令公司的策略帶來改變,以網絡質素、手機種類、內容服務及市場推廣策略為主。技術總裁(資訊科技及流動通訊)鍾耀文透露,LTE CAT 6下載網絡規格將在今年底準備好,屆時可令網速最高提升至200至300Mbps。
陳氏指出,沒有網絡供應商會認為自己的頻譜已足夠,故公司已對年底進行的3G頻譜拍賣作部署,做好兩手準備。
對於iPhone的開售,陳婉真承認很多人在等待,惟他們亦不清楚推出的時間。然而,她發現與以往不同,今年第三、四季有不同手機廠商推出產品,相信對市場有振奮作用。
另外,公司上半年有一筆約4,000萬元的稅務扣減款項,陳氏解釋,此乃無妄之災,因每年繳交的頻譜費用被通訊局要求一次過交付,故造成此開支,目前業界與通訊局正與稅務局討論,研究把稅款回撥予各供應商。
4G網絡
在4G網絡方面,公司推出多項計劃提升4G速度,預計今年底將推出多載波聚合技術,例如令客戶於1800以及2600兆赫網絡同時使用4G服務,於明年將鋪設TDD-LTE網絡,以及在2016年開始以無線基站取代傳統基站。公司技術總裁鍾耀文稱,無線基站可節省基站開支的同時,提升網絡效率。
短評
受累流動通訊業務價格競爭持續,以及市場對期內推出的智能手機反應冷淡,和電香港(0215)至6月止中期盈利跌44%至3.23億元,中期息4.25仙,集團預期下半年流動市場會繼續加價。 蘋果將於9月9日舉行新產品發布會,料兩款iPhone 6將登場,相信有利集團推出相關的高月費計劃,從而支持APRU增長。
雖然和電香港(0215)至上半年業績不濟,但市場普遍預期業績已見谷底,香港電訊(6823)與CSL合併後,行業競爭較為合理,加上下半年有新型號高端手機推出,有望帶動高端客戶上客量及每戶每月平均收入(ARPU)回升,屆時盈利有望由低位反彈。 香港電訊業多年來競爭激烈,但今年終於獲得紓緩。因香港電訊近期終於成功收購CSL,行業競爭格局因此而大幅轉變。完成收購後,香港電訊(6823)連同和電香港,兩公司合共佔據香港流動通訊市場的份額估計高達69%。行業集中度提高,將有助電訊商收費整體提價。
和電香港(0215)客戶數量由去年底的377.1萬戶,跌至今年中的358.8萬戶。 低價月費 的限速plan的低價月費計劃,用家一般為用量較低的學生和長者。 香港電訊商之中,和電香港(0215)的低端用戶比例較高。在取消低端計劃後,雖然可以支持APRU增長,但是用戶有機會進一步流失,用戶市場佔有率繼續下跌的機會頗高。
Vs 數碼通(0315)現價現價10.88元,預期市盈率為18.3倍,預期息率3.4厘, 和電香港(0215)預期市盈率為23.0倍,現價未見有折讓。
預期盈利,市盈率
和電香港(0215)上半年度盈利3.23億元,每股基本盈利6.7仙。 估計全年盈利為6.95億元,每股盈利為0.145元。 現價3.34元,預期市盈率為23.0倍,預期息率3.4厘。
股價走勢
1年圖:
3年圖:
近年業績摘要
營業額 (港元) | 上半年 | 全年 |
2008年 營業額 | 37.83億元 | 81.24億元 |
2009年 營業額 | 40.97億元 | 84.49億元 |
2010年 營業額 | 42.83億元 | 98.80億元 |
2011年 營業額 | 60.18億元 | 134.07億元 |
2012年 營業額 | 67.30億元 | 155.36億元 |
2013年 營業額 | 66.28億元 | 127.77億元 |
2014年 營業額 | 62.27億元 | -- |
盈利 (港元) | 上半年 | 全年 |
2008年 盈利 | 2.47億元 | 2.30億元 |
2009年 盈利 | 2.56億元 | 4.68億元 |
2010年 盈利 | 3.61億元 | 7.55億元 |
2011年 盈利 | 4.94億元 | 10.20億元 |
2012年 盈利 | 5.68億元 | 12.15億元 |
2013年 盈利 | 5.72億元 | 9.16億元 |
2014年 盈利 | 3.23億元 | -- |
每股盈利(港元) | 上半年 | 全年 |
2008年 | -- | $0.0478 |
2009年 | $0.0532 | $0.0972 |
2010年 | $0.0750 | $0.1568 |
2011年 | $0.1025 | $0.2117 |
2012年 | $0.1179 | $0.2522 |
2013年 | $0.1187 | $0.1901 |
2014年 | $0.0670 | -- |
參考:
1. 和記電訊 215 業績
http://www.hthkh.com/en/ir/presentation/pre140730.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812/LTN2014081242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730/LTN2014073066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224/LTN2014022431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801/LTN20120801127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320/LTN2012032028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801/LTN2011080189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321/LTN20110321228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816/LTN2010081630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802/LTN2010080272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331/LTN20100331587_C.pdf
2. 和電少賺44%遜預期 派4.25仙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c444ce32-c361-4953-9c2d-edd732658632-488426
3. 和電少賺44%轉機有望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0140731/00202_030.html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兵」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
金蝶中期業績稍超預期(十七) 股壇老兵鍾記
來源: http://www.bennychungwai.blogspot.hk/2014/08/blog-post_14.html
網誌分類:股票經 |
網誌日期:2014-8-14
金蝶昨天公佈了2014年中期業績,稍超分析員的預期,凈利潤8千1百萬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8倍。雖然收入(7.5億元人民幣)沒有增長,但是經營利潤率卻顯著上升10個百份點,達到18.3%,反映了公司在提升分銷業務比例(從去年的28%增加到今年的39%)和嚴格控制成本的成果。
上半年經營現金流高達1.5億元人民幣,表現良好。截至2014年6月底,公司的凈負債5.2億元人民幣,凈負債比率只有28%,屬於健康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公司善用了今年4月發行的1.75億美元5年期可換股債券(每年息率4%,行使價3.9港元),償還了7.2億元人民幣的銀行貸款,令短期的銀行貸款減少到不足2億元人民幣,相對於公司現時手頭現金超過13.5億元人民幣來說,流動資金顯得非常充裕。
今天早上,我參加了金蝶的分析員會議,得到以下的投資訊息:
- 上半年通常是軟件行業的淡季,下半年將會是旺季,盈利肯定高於上半年;
- 公司雲服務於中國處於龍頭位置,領先主要競爭對手用友最少2-3年。雲之家仍在擴大流量規模的階段,目前企業用戶數目超過200萬,今年目標380萬,預期至2018年雲服務的收入貢獻可佔整體收入的一半(目前只占5.4%)。
投資建議:我認為金蝶未來幾年的發展策略很明確,競爭優勢明顯,建議投資者繼續長線持有她的股票
中期Review:金沙、合生元、金山軟件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4/08/review.html近兩星期是業績公佈期,單是等看公告已經目不暇接。儘管我很想逐間詳細分析,礙於篇幅和時間所限,我試著只提重點,但一次過討論 3間:金沙(1928)、合生元(1112) 和金山軟件(3888),它們半年業績的 VIS (10分滿分) 是8分、 4分和4分。8分代表勢頭強勁,有利未來發展。4分則是營運狀況持平,未見增長潛力,亦不至於倒退。
1. 金沙中國(1928)
先談金沙中國的博彩業。最近媒體紛說賭業增長放緩、成本上升、中國打貪、收緊過境簽證,所有濠賭股都被唱淡。根據澳門博彩監察協調局的數據,今年1-6月的累計博彩收入,較去年同期上升共15.8%,但最近兩個月(6月和7月)的博彩收入,連續兩個月則較去年同期下跌3.7% 和3.6%。
澳門博彩收入的增長與下半年有顯著放緩跡象是事實,但市場仍舊巨大(8月18日紀曉風專欄提及我們去年的博彩收入達450億美元,是拉斯維加斯的7倍多)。而若果將金沙的中期業績和大市況相比,更突顯管理層的出色管理。
截至2014年6月30日:
- 總收益淨額達50.75億美元(+24.7%),當中包括
- 娛樂場收入: 45.72億美元(+25.2%)
- 購物中心收入: 1.48億美元(+23.7%)
- 客房收入: 1.65億美元(+21.2%)
- 餐飲收入: 0.84億美元(+21.5%)
- 會議、渡輪&其它: 1.07億美元(+12.9%)
- 經營利潤: 14.20億美元 (+44.8%)
- 淨利潤: 13.70億美元 (+45.7%)
- 經營利潤率: 27.9% (2013:24.1%,+3.8%)
- 淨利潤率: 27.1% (2013:23.1%,+4.0%)
金沙的半年博彩收入增長達24.7%,較整個澳門博彩市場高出接近10%。而其它業務都錄得超過20%的增長(會議、渡輪和其它除外),顯然營運不俗。再細看最大兩間娛樂場的收入淨額,澳門威尼斯人和金沙城中心、分別達19.85億美元(+26.8%)和14.46億美元(+37.1%),較總體增長24.7%為高。另外,四間酒店的入住率很高,達86%至97%。除入住率有所提升,當中3間的日均房價更上升超過15% 。這些顯著升幅,都顯示集團管理層的能耐。至於資產和負債狀況,集團的長期貸款約32億美元,當中~24億元於2020年到期。另持有的現金較去年同期低,但有15億美元,而短期貸款僅608萬美元,短期財務狀況穩健。
至於未來半年的博彩收益如何?
雖然市場數據顯示放緩跡象,但上述業績顯示金沙管理層較業界一般經營為佳,我相信即使整體博彩市場的增長放緩甚至倒退,集團可以繼續保持增長。盈利增長除了倚靠博彩收入,亦要看贏額比率。上半年澳門威尼斯人的贏額比率從30%下跌至25.9%,而另外兩間收入淨額增長稍遜的澳門百利宮和澳門金沙,其贏額比率亦從32.3%和20.7%,下降至25.1%和17.7%。所以,即使博彩收入的增長顯著放緩,只要提升贏額比率,集團就能保持盈利增長。
***
2. 合生元(1112)
合生元(1112) 的營業額和盈利增長,只有6.2% 和4.9%,較預期偏低,令人有點失望。但集團於2月股價高峯期,發行5年期零利息可換股債劵,每股換股價90.84元,藉此募得31億港元。此零利息可換股債劵的條款最早可於2017年2月後有條件提早贖回。若2019年2月到期才贖回,則集團需付本金的115.34%,每年利率不足3%。以半年業績估算,即短期零成本籌得4年盈利,令集團在激烈競爭的內地奶粉和嬰幼兒市場,有銀彈發展壯大。
截至2014年6月30日(以下為人民幣),
- 銷售收入:21.89億元(2013:20.61億元,+6.1%)
- 毛利: 13.46億元(2013:13.70億元,-1.8%)
- 淨利潤: 3.12億元(2013:2.97億元,+4.9%)
- 毛利率: 61.5% (2013:66.4%,-4.9%)
- 淨利潤率:14.3% (2013:14.5%,-0.2%)
銷售收入僅輕微增長6%,可是毛利率下降。先細看銷售組成:
- 嬰幼兒配方奶粉佔總收入~85%
- 銷量和收入錄得17.7%和10.5% 增長
- 銷量增加主要是新增的素加牌奶粉銷量強勁,佔總銷售額~20%
- 媽媽100會的活躍會員增加了~20%至接近200萬人
這些數據顯示集團的主營業務並未走下坡。總銷售收入的增長放緩,主因是去年佔總銷售額達11%的益生菌業務倒退,由2.28億人民幣下降至1.86億人民幣。管理層指這是因為銷售團隊專注不足造成,現時已經重整銷售團隊,希望下半年的益生菌業務銷售有所回升。
至於毛利率下降,主因集團下降批發價和客戶回饋的成本上升。而淨利潤下降,則因為推廣新品牌-素加牌奶粉的廣告和品牌費用增加。
綜合而言,合生元上半年的業績的確令人失望,但主營業務的增長未見放緩,加上有新品牌『素加牌』嬰幼兒奶粉帶動增長,管理層又正視益生菌銷售團隊問題並著力改善,而且發行零利息可換股債劵後,集團的現金充裕,我對它的前景抱有信心。
***
3. 金山軟件(3888)
截至今年6月30日,金山軟件的半年營運收入增長45%,達12億元人民幣,可是整體營運溢利下降了20.9%,從去年的人民幣3.21億元下降至2.53億元,而經營利潤率則從去年的38.9% 下降至21.1%。過往集團的主要收入是網絡遊戲,但今年上半年獵豹移動的收入(6.46億人民幣)超過網絡遊戲(6.02億),而獵豹移動的收入較去年上升接近140%。即是整間金山軟件,都靠獵豹移動的增長帶動。獵豹移動5月份在美國上市,是一間獨立公司。我認為若是看好獵豹移動的前景,投資者大可直接買入獵豹移動的股份,而不是金山軟件。
細看集團的網絡遊戲數據,每日平均最高同步用戶人數,較去年同期下降了 7.1%。至於每月平均付費用戶,則上升12.6%,平均收益不變,仍是人民幣43元。從這些數字可見,整體同步遊戲人數下降,但conversion rate (免費用戶轉換至收費用戶率) 有所提升。據我所知,這個轉換率在遊戲界不容易提升,因為這是關乎『質』,而不是『量』。金山的團隊能在不犧牲平均收益的情況下,提升每月平均付費用戶比率,殊不簡單。可是,每日平均最高同步用戶人數的顯著下降,令人擔心公司遊戲業務的前景。
至於獵豹移動,用戶人數增長率較去年同期增加255%。6月份和8月份更以總代價約5200萬美元,收購3間公司,以便推動移動廣告和開發手機應用程式。
金山軟件於去年和今年先後發行可換股債劵,行使價分別是每股$16.9363 和 $43.89,利息則是3%和1.5%。公司從可換股債劵募得超過38億港元。以半年業績估算,38億港元即若4年的盈利。
獵豹移動前景亮麗,金山軟件身為母公司,的確會直接受惠。可是,網絡遊戲的業務發展未明朗,會拉低整體業績,而可換股債劵又會攤薄金山軟件小股東的利益。既然債務和研發費用都由金山軟件孭,而增長火車頭獵豹移動已經獨立上市,我不明白為甚麼不直接投資獵豹移動,而投資金山軟件。當然,兩者的市盈率不可同日而語 - 獵豹移動現價市盈率超過300倍,金山軟件只是30倍。但若計及獵豹移動的高增長,和金山軟件的不明朗因素和潛在攤薄率,我估兩年內市盈率便會接軌吧。
長城汽車(2333.HK)中期業績電話會議紀要:H9年底上市 作者:格隆匯 adam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86&page=1&extra=#pid4320長城汽車(2333.HK)在週五晚間公佈了中期業績,週末格隆匯會員adam分享整理了長城汽車電話會議紀要,供大家參考。
長城汽車(2333.hk)電話會議時間:8月23日
業績摘要上半年銷量情況:皮卡6.7萬下滑7%,SUV的22.6萬,增長21%,轎車5.3萬下滑50%。其他類568台,合計銷量34.6萬,減少6.5%。轎車下滑主要原因產品沒有退出新款,產品本身價格高於其他品牌。
上半年總營收285億,增長8%,淨利潤39.5億,下滑3%。收入結構SUV佔比提升15%,佔65%,皮卡佔比持平,佔29%,轎車佔比減少14%到16%。
行業情況。
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汽車增速8.4%,符合市場預期,乘用車增速11.2%高於汽車行業。其中SUV的增速34.1%,佔乘用車總銷量18.9%。對比美國市場,美國SUV佔乘用車的30%,因此公司認為未來中國SUV還有上升空間。
H6銷量14.3萬,SUV單車型冠軍。
上半年長城在國內銷量34.1萬,內銷佔91.7%。未來SUV會陸續出口,海外建廠,促進出口增長。
未來展望加大研發投入,新技術中心將在14年底建成。包含有造型、試制和實驗中心,建成可提高公司研發實力,吸收更多專業人才。另外還有新建試驗場,將試驗場和工廠相結合,內部有整車以及零部件生產工廠。
工廠方面,徐水一期已在2013年11月投產,二期在2015年7月建成,都為25萬產能,徐水工廠會生產H8/H9/H7/coupeC這類高端車型。天津一工廠2012年8月建成完工,二工廠在2013年7月,可生產H6/C50/H2,產能為25萬。
未來公司還會開展海外品牌建設,完善海外銷售網絡,提高售後服務水平。公司在俄羅斯的整車工廠已經開始建設,建造週期2.5年。首期8萬台產能,建成後促進對俄羅斯出口。
14年5月成立汽車金融公司,下半年正式開展業務,拓展汽車業務和產業鏈。
生產規劃重點佈局SUV,未來覆蓋6-25萬,現在已佈局5款。分城市型和越野,如H5和H9都是越野。城市SUV包含H8/H6/H2/M4/H7混動。
未來風險主要是國家出台的油耗標準政策,當前公司計劃推出小排量SUV,拉低平均油耗,未來長期的發展,需要推出混動拉低平均。
互動環節
1. Q :上半年管理費用率上升,技術開發費提高,這主要來自什麼產品?下半年和明年費用變化?A:目前H8徐水工廠未生產,但與H8配套設備、人員研發過程產生費用已歸入管理費用中,導致費用率上升。一季度有2億,上半年總計3.7億左右。如果剔除這一因素,研發費用處於正常增長,大約10%-20%。下半年徐水費用仍然會產生,如果H8推遲到年底上市,產生半年費用3-4億。
2. Q :H8上市和到店時間?A:沒有準確時間,根本原因已找到,需要重新開發部件,然後進行試制和試驗。達到批量生產標準後才會接受訂單與公佈。具體時間會在聯交所發出公告。
3. Q :徐水停產,員工和工廠工作情況?A:徐水基地雖然停產,但是工廠工人工作很多。因為未來大部分產品都在徐水生產,其中H8,H9和coupeC,已經開始試制和試驗。因為公司準備充分,所以一旦H8上市,產量爬坡會很快。
4. Q :上半年轎車銷量下滑,未來的計劃A:公司在做調整,短期內3-5年目標以SUV為主,對轎車的資源投入少,後續只會在C30和C50做改款,不會有新款。從9月開始,C30會有新改款。六七月產銷量少,因為需要清理經銷商庫存,方便新產品銷售。下半年轎車銷量會逐步恢復,目標兩個車一起的月銷1萬左右。從戰略考慮,自主品牌的轎車品牌難以向上發展,公司圍繞哈佛品牌發展,M2、H2/H6/H8每款產品競爭力強,有助於哈佛品牌價值得到提升。並且,當前SUV市場需求量大,增速快,焦距SUV有利於提高公司品牌定價和盈利能力。
5. Q :全年銷量規劃?A:年初計劃89萬,上半完成銷量35萬。公司暫未計劃調整目標。長城有可能達成,但是要降價促銷。公司更加注重利潤,在銷量和價格需要找平衡點。如果大幅降價,不利於新產品的定價和推廣。
6. Q : H2終端反應火爆,實際供需情況?年銷量?A:H2開創了新的銷售模式,產品顏色百搭,消費者網上預訂和選擇。公司花費3年時間去準備,如目標客戶分析,網絡應用,生產和物流的配套。H2上市後,每天都有幾十到上百的汽車交付,目前累計訂單有7000多台。現在H2買低配少,大部分客戶集中選擇中配和高配,最高價達到14-15萬。這也表示H2銷售模式得到認可,符合年輕時尚的消費需求。預計年底月銷售肯定超過1W。
H2上市對H6銷售有輕微影響,通過市場調研分析,其中消費者肯定有交叉,因為現在的H2外形、功能更強,更有吸引力。買H2消費者以家用為主,H6為商用居多,空間大。初步認為,H2會略微影響H6,但沒有到達市場預計10%那麼高的替代率。
7. Q : H6在二工廠生產,產量可以提升多少?下半年最高月銷量到多少?A:H6產量的提升在天津二工廠進行,工廠產能25萬,月產2萬。目前留給H6產能有5000台每月。一工廠每月產量2.5萬,已飽和無法提升。總計H6的月產量可以到3萬以上。上個月,二工廠的H6已生產幾百台,這個月生產1000-2000台。二工廠產能需要爬坡時間。H6的出口現在每個月幾百台,明年會有批量出口。如果H6月銷想到達到3.5萬,一定需要海外支撐。
8. Q : H9準確上市時間?A:公司會優先H8上市,H9在年底,CooperC明年上半年。
9、 Q :新增產能多,未來工廠折舊攤銷費用變化?A:上半年徐水一工廠轉固費用已陸續計入。天津工廠在去年已完成,現在的增長主要是與汽車相關的資產,如磨具、焊裝線,費用比重很小。徐水二工廠,要在明年年中完工,預計在下半年轉固。
10、Q :自動擋配置情況?H2和H6自動擋上市時間?A:H6自動擋在十月陸續上市,H2自動上市比H6晚,預計年底之前可上市。同時轎車產品也在規劃自動擋。公司後續產品中,如H9,coupeC是自動手動同時上市。公司自動擋都是進口,長城自己自動擋產品配置需要等2016年之後。
11、Q :出口市場惡化,俄羅斯出口情況?A:國外競爭激烈,和國內相似,價格戰。俄羅斯政局動盪對出口造成一定影響。
12. Q : H1上市時間?A:H1在作上市前的準備工作。公司需要考慮H1和M4交叉影響。產品已經定型可批量生產。計劃9月或10月上市。
13. Q : H2什麼時候可以月銷售過萬?A:預計10月11月可以月銷量過萬。
14. Q :H6自動擋出來後,月銷量變化?
A:未來自動擋大概佔20%。
15. Q :H7插電混動發展進程?A:H7在明年下半年上市,優先上傳統車,插電混動需要等2016年。長城對電動車思路不一樣,考慮成本、安全性因素,公司對電動車研發部門指標是,不考慮補貼情況下,電動車銷售要有銷量和利潤。
16. Q :鋰電池微型電動車發展情況?A:公司在2010年已經開始研發微型電動車,但短期內不會量產。
17. Q :對於低速電動車看法?A:公司不會做,認為是過渡性產品。
18. Q :二季度毛利率比一季度高的原因?A:皮卡毛利率無變化,轎車略有下降維持在20%以上水平。SUV毛利率保持增長。產品結構變化帶動毛利率提升。
19、Q :H2定製化對生產線的要求?A:定製的顏色和零部件略有不同,要求經銷商、廠家和零部件供應商之間相互協調,點對點進行服務。
20、Q :H2和H6成本不同?A:H2和H6成本差異不大,短期內H2毛利率可到25%,未來產銷量提升和自動擋配置,可提升毛利率。不同配置毛利率各有不懂,低配的毛利率低,高配毛利率高。
21、Q :H2月銷售到1萬的毛利率?A:除了銷量跟毛利率有關,與售價、成本控制相關。H2不像H6,因為有百搭,提高了公司的定價能力和毛利率水平。
22、Q :國內部分銷售網絡關閉,未來怎麼佈局?A:之前公司只側重一級經銷商,縣級經銷商不管理。未來對縣級有要求,按照統一標準進行管理,達不到則取消資格。去年的經銷網絡有850-900家,現在800家不到,其中4S店數量增加幾十個,主要減少的就是縣級網點。預計今年年底,網點為800個左右,明年會增加10%。
23、Q :H2百搭銷售佔比?A:百搭和標準款比例是1:2,未來仍會維持現有比率。
24、Q :H8上市時間是優先於H9和coupeC嗎?A:H9和coupeC是按照目前研發進度執行,H8和H9 不會同時上市,先8後9的上市順序。
金風科技(2208)中期業績點評:業績彰顯實力 作者:chencl_007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13&extra=page%3D1
金風科技於8月23日公佈了2014年中期報告,隨著報告的公佈,昨天金風科技股價暴漲,其中H股漲28.04%,以12.1港元報收,A股漲10.1%,以10.44元人民幣報收,根據收市的價格,金風科技A、H股總市值約達到277.51億人民幣。隨著金風科技的暴漲,亦帶動風電相關類其他公司股票大漲上升。
一、金風科技2014年中報的看點 之所以金風科技昨天股價能有這麼大的漲幅,有兩個關鍵因素驅動,其一,是金風科技中報顯示的盈利大帳增長,其二、是金風科技預告到下一會計期間,也是就到9月30日截止的第三季度報告盈利大幅預增。我們不妨來看一下。
1、2014年中報盈利大幅增長
由中報提供的上述數據顯示,金風科技營業收入在上半年同比增長37.74%,達到44.71億元;而同期實現的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達到3.31億元,同比增長達到256.8%;扣除政府補貼、撥備等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達到2.93億元,同比增長755.86%。 增長強勁的同時,公司實現每股盈利0.1227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56.69%,淨資產收益率達以2.46%,較去年同期增長1.75個百分點。2、預告至下一個會計期間的盈利大幅增長500%-550% 根據公司對2014年1-9月份預計的盈利,有望達到11.28億至12.21億之間,同比增長幅度達到500%-550%,根據公司26.95億股的股本,每股收益可望達到0.418元--0.453元之間,與去年同期1.88億元的歸屬股東淨利潤而言,增長不可謂不大。
此兩大事件,直接導致了公司昨天股價的暴漲和市值大幅提升。 二、上半年公司產品銷售數據及價格 針對上半年公司的銷售數據,其實我有一個不解的是,對於1.5MW的機組,公司有一個461.5台的銷售量,我不太清楚在機組的銷售數據何以會出現0.5台的數據來?不過,這個數據暫且不表。
金風科技上半年銷售2.5MW的風電機組100台;銷售1.5MW的機組461.5台,但750KW的機組沒有銷售。由這組數據來看,上半年公司2.5MW的機組銷售增長了122.22%,而去年同期僅為45台,同樣,1.5MW的機組也相應增長了26.09%,銷售量為461.5台。銷售容量則很容易計算。同樣,採用公司中報中提供的分行業和產品的銷售數據來看,金風科技的銷售數據也歷歷在目。 公司2.5MW的機組,共實現銷售收入11.86億,平均每台機組的銷售均價為1186萬,按2.5MW的容量計算,平均每瓦的售價達到4.74元;公司去年全年的數據為銷售收入21.26億元,銷售260台,平均每台售價817.84萬,平均每瓦售價為3.27元。 公司1.5MW的機組,共實現銷售收入23.28億元,平均每台機組的銷售均價為504.61萬,按照1.5MW的容量計算,平均每瓦的售價達到3.363元。公司去年全年的數據為銷售收入63.35億,銷售1508台,平均每台銷售價格420.1萬元,平均每瓦的售價2.8元。 2014年上半年並無750KW的風機產品銷售。 從上述兩個品類的數據來看,公司風機的銷售在2014年上半年,售價出現了大幅上漲。2.5MW的產品售價從2013年的3.27元/瓦上升到2014年上半年的4.74元/瓦; 平均售價增長幅度達44.95%; 1.5MW的產品售價從2013年的2.80元/瓦上升到2014年上半年的3.363元/瓦,平均售價增長幅度達20.1%。因此,作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的風機產品,上半年毛利率出現了大幅上升,分別達到24.56%和25.27%,同比增長5.49個百分點和10.92個百分點。
(2013年度公司分行業及產品銷售情況表)同時,公司投資的風電場,在2014年上半年也出現了大幅增長,上半年完成售電收入5.2億元,同比增長179.04%,毛利高達69.14%。而2013年同期僅完成1.8億,2013年下半年完成2億。可以說,金風科技風電場發電同期出現大幅上升。三、金風科技手頭的訂單及已中標未簽約的訂單情況根據公司中期報告公佈,目前在手的訂單及已中標尚未簽約的情況,截止6月30日在手訂單為4.972吉瓦,已中標未簽約的訂單為3.9275吉瓦。而截止2013年12月31日止,上述兩項數據分別為3.36375吉瓦和4.1565吉瓦。手頭訂單經過半年,不減反增,符合國內外風電項目的發展現狀。(2014年6月30日訂單情況)(2013年12月31日訂單情況)
四、償債能力上述數據已經表明,公司在盈利能力上,現在來看,似乎沒有問題,訂單的完成交付及售價的不斷上升,對公司盈利的持續穩定上升起到正面的作用。而下游風電場,隨著電網的不斷完善,限電棄風等情況在不斷好轉,電網消納穩定提升,前景正面。不過,公司除風機業務外,還有風電場的項目,這是一項非常消耗資金的業務。公司通過發行A股、H股外,還通過公開市場發行了公司債籌集資金。在此情況下,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了60%,達到62.65%。在此情況下,公司再一步向銀行融資已經有所困難。因此,為應付公司資金的需要,不排除在下半年有供股集資的需求。五、生產能力及轉讓風電場預計從公司對於2014年1-9月的業績預告大幅預增的理由來看,公司下半年應有可能在生產及出售資產兩方面動手。就生產而言,公司上半年2.5MW的機組銷售為100台,而去年全年為260台,去年上半年為45台。也就是說公司上半年的銷售台數尚不及去年下半年。因此,有可能下半年銷售台數達到250台左右;而1.5MW機組,下半年亦有超過1000台的能力(去年全年為1508台,上半年366台),因此下半年營業收入有可能為上半年的一倍(依產能計)。不過,由於風電場的交付有固定的時間安排,並非完全依賴於公司的產能。公司的產能仍需服從風電場安裝的進度,因此,公司儘管有相應的產能,但以交付為標準的銷售實現標誌仍取決於風電場。按公司約8%左右的淨利潤預計,三季度若能實現40億的銷售,則相應的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約在2.5-3億。另外,公司自有風電場及權益風電場來看,下半年估計僅能維持在5億左右的銷售,1億左右的淨利潤。除此以外,公司若要實現預計的11-12億的淨利潤,只有出售旗下風電場的權益或股權,獲得轉讓的投資收益,但這部分收益難以預計。以公司公佈的預計數據來看,有可能三季度轉讓的收益將超過6億。但這部分收益作為非流動資產的出售,或進入非經常性收益或作為股權轉讓收益計,為不可持續的收益。因此,在分析公司收益的構成時,將會剔除。若按上述利潤構成計算,2014年1-9月,公司實現可持續的收益不過6億左右,依目前接近27億的股本,每股收益應在0.2-0.25元之間。六、 其他在2012年低谷時,公司風機的售價每瓦約為3元,從目前來看,風機的售價已經提長號以3.6-4.7元/瓦,意味著下游風電場的建設成本也水漲船高,投資成本超過8元/瓦,並有可能超過10元/瓦。即5萬千瓦的風電廠的投資將從原來的4億增加到5億,而風電上網電價從目前來看,已經不具備上漲的空間,並還有可能逐步下調到與煤價接近。那麼,風電場的投資回報必然會延長,回報率降低,風電場的投資熱情將會進一步下降。因此,儘管公司風機的售價有上漲,但顯而易見,進一步上漲的空間已經有限,因此,下一步如何提升產能降低單位成本來提高經營業績的表現才是長遠發展的道路。謹慎看好公司下一步的增長。
中期Review: 四環醫藥、港通、上海復旦、中國安芯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4/08/review_29.html近來有個『不尋常的喜好』-清早起床到披露易看上市公司公告,除了追看心水股的中期業績,也會八卦向來不關注的公司,覺得供股或重大交易披露的公告,蠻有趣的。這個另類新興趣,純粹好奇,不為分析。我估這是好現象吧!面對選股投資,不會『做嗰行厭嗰行』,而是越來越投入,並從中發掘有趣之處。
回歸正題。我曾分析的四環醫藥、港通控股、上海復旦和中國安芯,都在這星期公佈中期業績。我試著簡短撮要和分享睇法。
1. 四環醫藥(460.HK)
四環醫藥(460.HK) 的中期業績,VIS 只有4分(10分滿分),代表公司營運狀況平穩,但不是處於高增長狀態。截至2014年6月30日(以下為人民幣)
- 營運收入:~20億 (2013:23.24億,-14%)
- 經營利潤:9.47億(2013:6.45億,+48.5%)
- 淨利潤: 8.33億(2013:6.20億,+34.4%)
四環醫藥主要銷售心腦血管產品,佔總銷售額的94%。今年上半年的銷售收入下降了14%,因為調低了部分藥物的出廠價,而且某些藥物的銷售量下跌。公告詳細列出各種藥物的銷售情況,讀者可自行查閱。可是,經營利潤和淨利潤顯著上升,除了獲得的政府補助有所增加(從1.47億增加至2.26億),亦因為分銷成本大幅下降。公司持有的現金和可出售金融資產,合共約23億元,沒有銀行貸款。財務健康。不派中期息,資金會用於未來收購。
管理層指下半年會開拓新市場,兼且部分藥物的銷售應該更為出色,但我縱觀不同藥物的銷售情況,認為難以估算增長率,加上未披露未來的收購對象,我認為預期中的高增長步伐會稍為放緩。既然我的目標價$5.5 已到,會選擇先離場。未來有機會了解更多其藥物和內地銷售情況,再考慮投資。
2. 港通控股 (32.HK)
港通控股 (32.HK) 的中期業績亮麗,VIS 達8分,顯示營運增長迅速。截至2014年6月30日,(以下為港幣)
- 營運收入:1.67億(2013:1.21億,+38%)
- 經營利潤:3600萬(2013:-245萬,扭虧為盈)
- 隧道收入:2.23億(2013:2.03億,+10%)
- 淨利潤: 2.61億 (2013:2.05億,+27%)
先前看中港通控股,完全是看中西區海底隧道的收入。除了隧道的貸款已還清,車流量和隧道費都錄得穩健增長,而且現金流強勁。港通屬於傳統穩健的公用股。中期業績最驚喜的,不是西隧收入的增長,而是駕駛學院和電子隧道付費系統的38%營運收入增長,以及錄得經營利潤。公司財務穩健,持有現金15億,沒有銀行貸款。現價市值不足25億,市盈率僅5.6倍,值得投資。
3. 上海復旦(1385.HK)
上海復旦(1385.HK) 的中期業績普通,VIS 為5分,顯示營運狀況平均。截至2014年6月30日,(以下為人民幣)
- 營運收入:3.70億(2013:3.86億,-4%)
- 經營利潤:1.83億(2013:2.01億,-9%)
- 淨利潤: 6,649萬 (2013:8039萬,-17%)
營運收入和利潤令人失望,亦讓我跌眼鏡。本以為中央加快全中國專用金融IC卡,上海復旦會受惠,怎知道彼長此消,金融IC卡的芯片銷售,沒錯是錄得增長,但整體收入卻被舊有的安全和識別芯片拖累,亞太區這塊高銷量高毛利的市場放緩,導致整體業務錄得倒退。持有現金約3.2億,沒有負債,而上半年經營現金流入約3.7億,財務穩健。
由於金融IC卡的銷售增長,被其它業務抵銷,難以估算下半年的業績或增長潛力。現價只屬合理,不貴亦不便宜。
4. 中國安芯(1149.HK)
中國安芯(1149.HK) 的中期業績相比去年上半年大倒退,屬意料之內。這情況計算VIS 並不管用。2014年上半年公司似乎沒做過甚麼生意,營業收入倒退超過9成。很驚人的數字,較我預期稍差,但相比去年下半年,沒有嚴重惡化。公司『持盈保泰』,持有現金約21億,沒有不務正業拿錢去投資。早前簽署的顧問服務,由於顧問未能履行,公司不需要付費,減低了支出。若以持有的現金和零負債看,公司財務穩健。可是早前奪標的政府項目,未知是否能如期開展。既然做生意,當然要『貨如輪轉』才能創造價值。這大概需要時間顯現。另外,公告指年初洽談的收購有變數。若收購不成功,則我先前估算的全年盈利數字會有改動,這的確帶來不確定性。
業績公佈後,股價未有大幅下跌,估計半年業績和去年下半年相差不遠,市場早已消化了。技術角度看,先前是$0.88 應已經是低位。
03 Sep 14 - 惠理集團(0806) 中期業績 藍兵手記
來源: http://www.airmanblue.com/2014/09/03-sep-14-0806.html
國際資金回流亞洲,大量熱錢湧港,金管局7月累計向市場註資金額651億元。 從7月1日第一次註資開始,金管局已向市場註入超過750億港元。 資金湧港後,中國移動(0941)在今天重返「紅底股」,這是中國移動(0941)股價自2008年8月8日後,股價再見100元。
雖然內地股市近月顯著反彈,但其估值仍處歷史低位,「股壇金手指」謝清海在上海出席中國投資峰會後,接受訪問時,大呼A股「Too cheap!」,甚至低於H股。他預料,A股目前估值徘徊10年低位,若其市盈率回歸至正常水平,在今年餘下時間可升15%。由他創立的惠理集團(00806),現正力爭更大的QFII額度投資A股。
以價值投資見稱的謝清海,不諱言過去兩年是增長股的天下,但現今形勢已逆轉,價值股將重新受捧,如內銀股及大型內房股;同時他亦建議投資者不要與中央政策對抗,順勢投資受惠板塊如醫療、消費股等,及獲放寬管制(Deregulation)的傳統能源股。
■
15 Feb 14 - 惠理集團(0806) 14年 估值
■
02 Apr 13 - 惠理集團(0806) 13年 估值
■
12 Mar 11 - 惠理集團 (0806) 全年業績
■
22 Jan 11 - 惠理集團 (0806) 於中國成立合資股權基金管理公司
■
10 Jan 11 - 惠理集團 (0806) 估值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兵」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
惠理集團(0806)
惠理集團(0806)於1993年成立,是一家獨立的價值型資產管理公司,業務集中於大中華地區及亞太地區。2007年11月22日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巿,是第一間在香港上市的資產管理公司。
惠理集團(0806)在2010年10月以5.68港元配股,表明公司在內地的業務拓展有望取得突破,因其90%的配股所得,將用於拓展內地業務、用作新基金的種子資本等。
公司簡介 | 惠理集團(0806)從事投資基金及管理賬目提供投資管理服務。 |
市值(港元) | 111.09億 |
現時股價 | 6.32元 (2014-09-03 收市價) |
市盈率 | 28.86倍 |
每股盈利(港元) | 0.219元 |
每股淨值 | 1.565元 |

惠理集團(0806)中期業績
惠理集團(0806)8月公告截至6月底止中期業績,營業額按年升23.7%至4.44億元,經營利潤(未計算其他收益╱虧損)上升26.2%至1.59億元。 由於管理費及表現費雙雙上升、財資業務虧損大幅減少、審慎控制成本,以及來自本集團成都小額貸款業務的貢獻上升,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純利升41.6倍至 1.41億港元。 每股盈利8仙(去年同期0.2仙),不派息。
受惠於2013年第4季起資金流入增加,集團截至2014年6月底的平均管理資產較去年上升 12%至 102 億美元,隨之亦帶動管理費總額上升 17%至 3.41 億港元(2013年上半年︰2.91 億港元)。強勁的基金表現使表現費上升 42%至 2,200 萬港元(2013年上半年︰1,500 萬港元)。
於2014年6月底,集團的管理資產為 101 億美元。
發展 及 2014年目標
由於基金表現及資金淨流入持續轉佳,惠理集團(0806)的管理資產7月底上升至 107億美元的歷史高位。
於2014年3月,惠理(0806)推出一隻新的主題基金,以捕捉中國政策改革所帶來的投資機遇。 集團並計劃推出一隻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股票基金。 。此外,集團會以最近獲得的1億美元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額度,提升旗下現有的基金。
在通脹環境下,惠理(0806)預期投資者對高收益定息產品的需求將會日漸增加,就此,集團將推出更多定息投資方案,包括覆蓋亞太及其他地區的新產品。
大中華市場
惠理(0806)2014年上半年獲多家國內龍頭金融機構委託管理多項投資產品,包括6項A股產品及跨境投資,並預期將增加更多委託項目。
拓展成都貸款業務
惠理旗下的成都巿武侯惠信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惠信小貸」)為集團帶來利潤 1,100 萬港元(2013年上半年︰20 萬港元)。截至2014年6月底,惠信小貸的貸款餘額上升至人民幣 2.48 億元(2013年6月底︰人民幣 6,100 萬元),貸款組合質素依舊優良。
資產總值(Asset Under Management,AUM)
惠理集團(0806)管理的資產總值(Asset Under Management,AUM)在2014年7月底為107億美元。
▪ 2011年12月, 72億美元。
▪ 2012年03月, 78億美元。
▪ 2012年06月, 72億美元。
▪ 2012年09月, 76億美元。
▪ 2012年12月, 85億美元。
▪ 2013年03月, 93億美元。
▪ 2013年06月, 86億美元。
▪ 2013年09月, 92億美元。
▪ 2013年12月, 105億美元。
▪ 2014年06月, 101億美元。
▪ 2014年07月, 107億美元。
短評
回顧歴史,2007年大牛市時,港交所(0388)的股價曾經像脫韁野馬般不斷上升,年初升破100元心理大關後,便一鼓作氣衝破150元,然後是200元大關,再挑戰250元,最後升至260多元的歷史高位才見頂。 同時,在2007年煞停「港股直通車」之前,惠理集團(0806)的P/A比率曾經高達25%,但是由於港股過去數年,恒指升升跌跌,惠理集團(0806)的平均P/A比率只是13%-14%左右。
▪ 2007年 P/A比率高達25%
▪ 2012年 P/A比率10% - 18%
▪ 2013年 P/A比率10% - 16%
惠理集團(0806)的股價和估值與市況,市場氣氛與市場資金是否充足 成正比。 在市況持續向好的情況下,惠理(0806)2014年之表現費將繼續上升。惠理集團(0806)的beta值高,向來比較港交所(0806)高,P/A比率當年曾經高達25%。 受惠滬港通,港交所(0388)的股價正在奔向200元,惠理集團(0806)的估值是否需要重新估計一下,筆者趨向於認為不需要!! Well ...... 至少,恒生指數未升穿二月估計的25,400至25,900點之前,不需要。 ◔◡◔
在大市向好的情況下,惠理集團(0806)的股價低於平均P/A比率13%-14%或許仍是可以買入的價位,然後靜待股值上升至16%-18%後才考慮應否分批止賺。 如果股價接近P/A比率25%,估值便太高了。 當然,在「最佳買入位」以下買入,「最佳沽出位」以上越高沽出更好! (低買高沽! 邊個唔知阿媽係女人,又是廢話,廢話。)
筆者今年2月曾經評論,估計2014年的「最佳買入位」是4.67元附近,而
保守的「最佳沽出位」是7.47元和7.94元中間,
合理的「最佳沽出位」是8.40元附近。
惠理集團(0806)的股價亦一如去年,在今年3月在「最佳買入位」 (4.67元樓下)說了一聲「Hi, Hi」之後,至5月再說了聲「Hi, Hello, Hi」。
惠理集團(0806)的股價今年會否升穿7.94元,甚至在8.40元之上說幾聲「Aloha」?? 筆者重複一次今年2月的話,由於沒有水晶球,筆者不知道 .... .... 筆者只知道惠理集團(0806)現價的估值仍在平均P/A比率附近。
15 Feb 14 - 惠理集團(0806) 14年 估值
■ 15 Feb 14 - 惠理集團(0806) 14年 估值
「市場通常使用 Price-to-AUM ratio 來跟 惠理集團(0806)估值 ...... 惠理集團(0806)在2014年的「最佳買入位」是4.67元附近,而「最佳沽出位」是8.40元附近。
... ... ...
管理資產總值 AUM (億港元) | P/A比率 | 同比市值(億港元) | 同比股價 (港元) |
105億美元 = 819億港元 | 10.0% | 81.9億元 | 4.67元 |
105億美元 = 819億港元 | 12.5% | 70.25億元 | 5.83元 |
105億美元 = 819億港元 | 15.0% | 84.30億元 | 7.00元 |
105億美元 = 819億港元 | 17.5% | 98.35億元 | 8.17元 |
105億美元 = 819億港元 | 20.0% | 112.4億元 | 9.33元 |
... ... ...
惠理集團(0806)會否在今年再在「最佳買入位」附近再說了一聲「Hi, Hi」,甚至「Hi, Hello, Hi」之後跌穿才回升?? 筆者重複一次,由於沒有水晶球,筆者不知道。
... ... ...
假設低位是1月的21,197點,全年最高位會是25,400至25,900點。 如果使用這個假設,惠理集團(0806)在2014年的「最佳買入位」是4.67元附近,而「最佳沽出位」是7.47元和7.94元中間
▪ P/A比率10.0%, 4.67元
▪ P/A比率16.0%, 7.47元
▪ P/A比率17.0%, 7.94元
▪ P/A比率18.0%, 8.40元 」
|
股價走勢
1年圖:
3年圖:
權益披露: 筆者持有 惠理集團(0806)。
參考:
1. 惠理集團 806 業績
http://www.valuepartners.com.hk/assets/files/press_release/VPGL_PR_2014_Interim%20Results%20(C)%20(Final).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813/LTN2014081327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826/LTN2013082601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813/LTN2013081334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313/LTN2013031327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225/LTN2013022534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125/LTN2013012521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120/LTN20120120413_C.pdf
2. 謝清海豪言 港股明年升5000點 上半年當炒 「佔中」成隱憂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1209/18542706
3. 惠理基金 價值投資 銳意創新
http://paper.wenweipo.com/2013/12/27/zt1312270022.htm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兵」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
朗生2014中期業績發布會:四類藥品情況詳細梳理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59
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4-9-10 17:50 編輯
2014年中期業績會
總體: 收入5537萬美元,+19.3%,毛利3038.4萬美元,+15%,毛利率54.9%(-2ppt),凈利潤729.8萬美元,+14.5%,凈利率13.2%(-0.5ppt)。
分部收入:專科藥3340萬,+12.4%;植提1650萬,+35.5%;普藥及其他550萬,+21%。收入占比分別60.3%、29.9%、9.8%(去年同期64%、26.3%、9.7%)
分部利潤:專科藥1100萬,+5.1%;植提320萬,+107.9%;普藥及其他60萬,+16.9%。分部利潤率32.9%(去年同期35.1%)、19.2%(同期12.5%)、10.3%(同期10.6%)。
主要產品收入:帕夫林1940萬,+10.9%,占比35%;妥抒940萬,+18.8%,占比17%;扶異占比5.8%;其他專科藥占比2.5%。
其他: 1. 上半年風濕免疫用藥醫院渠道用藥格局變化不大,慢作用藥增幅8%; 2. 在研:6個慢作用藥,1個抗炎鎮痛; 3. 低價藥:6個品種在列,包括八珍顆粒; 4. 寧波立華1月通過GMP; 5. 探討部分非核心產品外包第三方,開辟新銷售渠道;
高管說明: 專科藥:風濕 1. 帕夫林毛利率-3%,白芍成本上升,14年以前的存貨用完,市場購入價格高於之前; 2. 成都天銀飲片事件影響,扶異上半年斷貨,6.23日重新生產; 3. 帕夫林幹燥綜合癥大樣本臨床剛完成,11月底進入臨床指南。540萬人,4.5億市場。RA領域關節炎+強直+幹燥1000萬患者,帕夫林1次2粒用量計算,市場規模10.5億; 4. 風濕免疫患者俱樂部:2014年推行,7萬人註冊;網絡繼續下沈+電商拓展; 5. 準備由慢作用藥領域進入激素類藥物領域; 6. 白芍研究:保肝調節機體免疫,開發針劑產品(現在為片劑),十幾億市場規模。預計5年時間,藥代-合成-臨床,1類新藥,路徑快於搶仿; 7. 診斷試劑代理:對方換總經理,擱置,以前已基本都談完。
皮膚科 1. 可複美4.12日正式銷售,20多萬收入,較好,2類器械,可報銷。銷售目標2年內1億人民幣(含稅); 2. 諾華適確得3.28日達成協議,11月交接完後歸朗生,換證換包裝,處方藥,皮膚科常用藥,銷售目標1億,2016-2017年發力。上半年20多萬收入,目前利潤50%共享; 3. 皮膚科銷售渠道發展方向:醫院-藥店-醫療美容渠道,電商及醫藥網。皮膚科銷售團隊2013年組建,現在90人(67人銷售),2015年130人。皮膚科與風濕醫生不重疊。
4. 藥妝技術發展方向
植提: 1. 植提利潤率高:訂單價格鎖定,成本下降;對2個大客戶的加工工藝提升,毛利率提升(25%-30%)。下半年波動不大,平緩。全年收入預計+30%,2015年不低於20%。
2. 行業高速增長階段,市場擴大,以藥廠、保健品為主,其余還有食品、化妝品。行業毛利率15%-20%,公司20%以上。
3. 委托加工管理政策:7月份最終明確,2016.1.1不再審批外委加工。與保健品無關,主要是藥廠。
對公司沒有太大影響:公司藥廠業務中,銀杏葉提取占8-9成,屬於有國家標準的原料產品,采取備案制即可;另外1成產品,按規定中間環節不允許委托,全部委托是可以的,提取-成品-包裝全過程控制管理,公司現在是全委托。 4. 公司發展:產品工藝、質量提升;保健品客戶挖掘;業務升級,由中間品向終端產品延伸,近期做出保健品系列開發計劃。 普藥:
低價藥和兒童用藥:立華有產品。八珍顆粒是基藥+低價藥品種,公司對其期望值高。八珍類產品較多,慢性理氣類,適用領域多,國內十幾億銷售規模(膠囊)。公司去年210萬盒,今年450萬盒,零售價30多元。今年梳理明年發力。
股權激勵:已向集團提交方案。
負債增加:香港境外貸款用於分紅(內地公司分紅到香港到境外股東要交5%-10%利息稅,不劃算),4年前的美元貸款利率跟現在比較已經賺錢了(報表沒有體現)。公司過去分紅率7成,未來主要看現金流、並購等。
全年預計:4月份新增貸款,下半年財務成本和銷售費用較多(新產品推廣)。
公司長期:十億級別以上的中型公司。 |
中華煤氣(3)2014中期分析 金魚佬投資紮記
來源: http://yuloyulo.blogspot.hk/2014/09/32014.html
半年營業收入158億, 去年同期為131.5億, 增20%.
燃料銷售升20%至110.7億, 計入燃料調整費後銷售升18%至120.5億, 中國內地燃氣、水務及有關之業務收入增3.5%至87.9億, 新能源業務收入升61%至15.8億.
香港煤氣銷售量微升4.1%, 中國內地燃氣銷售量增17%.
總支出有118.5億, 上升21%, 年內股東應占溢利有37.3億, 升2.9%. 剔除物業重估收益2.8億後, 股東應占溢利跌0.7%, 有34.69億.
每股盈利0.354元(同比0.344元), 中期息0.12元.
估值:
1. 中國內地燃氣, 水務有關的溢利上升17%至29億. 內地城市燃氣項目已達126個,而水務項目共6個. 香港燃氣業務溢利升2.5%至21.2億.
2. 內地城市燃氣將繼續溫和增長, 盈利比預期低一點, 主要是成本上漲, 而且9月後不同城市會增加燃氣稅. 而新能源業務收入有所增加, 但盈利基礎仍然單薄.
3. 股東應占溢利出現下跌, 比較預期差, 不過下半年情況可扭轉. 預計2014全年每股盈利只有0.7元. 維持全年派息0.35元.
16 Sep 14 - 利君國際(2005) 中期業績 藍兵手記
來源: http://www.airmanblue.com/2014/09/16-sep-14-2005.html
港股急升上2萬5千點後,大市開始整固,成交減少至600、700億元。 在成交減少下,牛證買家成為了大戶點心,港股「八連跌」至2萬4千100多點後,恒指或會繼續被推低來殺牛牛,還是應該開始反彈。 雖然後者居多,筆者不想亂估! 話到尾,估計短線走勢應該比 .... say 上星期估計今日打風,打工仔會放半日假、一日假、還是如常清晨改發3號風球 ... 困難得多。 (¬‿¬)
至於中長線走勢,A股對港股影響較大。 上星期談及的上證指數昨天收報2339點,創一年半高,今天收市則在2300點附近; 而A股ETF,例如 安碩A50中國(2823)在50天線上下俳徊,相對其資產淨值溢價回跌至1.3%,低於過往歷史,仿佛正在靜待「滬港通」10月通車。
■
10 Sep 14 - 滬港通 與 中國A50指數
滬港通受災股
Vs 受惠股,相比A股有溢價的H股明顯是「被受害」的一群,雖然仍有一點點、一點點的可能,A股股價會上升至貼近H股的價位; 但是,不排除投資者會沽出H股,換入相同的A股,為H股股價帶來下跌的壓力。 例子包括
名稱 | H股 (HKD) | A股 (RMB) | 溢價(%) |
華能國際電力 (00902.HK, 600011.SH) | 9.190 | 6.210 | 17% |
華電國際電力 (01071.HK, 600027.SH) | 5.640 | 3.840 | 16% |
安徽海螺水泥 (00914.HK, 600585.SH) | 27.200 | 17.310 | 25% |
建設銀行 (00939.HK, 601939.SH) | 5.700 | 4.110 | 10% |
中國平安 (02318.HK, 601318.SH) | 62.200 | 41.830 | 18% |
中國人壽 (02628.HK, 601628.SH) | 22.500 | 15.290 | 17% |
中信証券 (06030.HK, 600030.SH) | 18.440 | 12.860 | 14% |
一如上星期一文所說,如果相信在「滬港通」正式通車後,折讓會繼續減少,富時中國A50指數跑贏相對的H股的機會很高。
滬港通受惠板塊
據9月1日-8日,仍有多隻A股ETF產品獲淨申購,淨流入資金近20億港元,而這已經是A股ETF連續第15周獲資金淨流入。 數據顯示,6月以來,全球中資股ETF已有約305億港元的淨資金流入。 A股ETF持續獲資金淨申購,且市價較單位資產淨值存在溢價,使得市場認為海外投資者看好A股後市走勢。
部份人仕認為滬港通將在10月正式啟動之後,新經濟股、消費股、及非銀行類金融股,都有望長期受惠。 又有分析說,AH股大差價股目前差價已經明顯收窄,而這一趨勢有望在10月後繼續推進。 亦有分析指, 在內地買不到的股票,A股缺少的濠賭和跨國企業的港股料會受惠。
由於傾向於相信現時的流入的資金是為了買A股,筆者同意外資會 prefer 大大件的A股大型企業,包括A50內部份上海上市最大市值的成份股。
A股投資者多為散戶,喜歡高增長、有概念的中小型股。 港股受惠的,筆者則認為國策受惠股,例如醫藥股、燃氣股等應該會是A股投資者的所愛。 上證的醫藥股, 例如 恆瑞醫藥(600276)、江中藥業(600750)、西南藥業(600666)、千金藥業(600479)等的市盈率很少低於35倍,不比港股便宜; 筆者相信滬股通股份名單中的醫藥股,石藥集團(1093)、中國生物製藥(1177)和康哲藥業(0867)的強勢應會繼續,同時帶起同業中估值比較低的股份。
醫藥股的利君國際(2005)在上半年業績後,宣布出售西安利君製藥全部股權,透過剝離上述低增長而無利可圖的業務。 摩通報告指,因應撇除西安利君因素而調整財務預測後,將目標價上調至5.2元。 美銀美林指,利君國際(2005)非PVC軟袋業務持續增長,故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由4.5元上調至5元。
利君國際(2005)
利君國際(2005)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抗生素行業龍頭西安利君製藥,公司於2007年收購1948年成立的石家莊四藥以後成為國內領先的大輸液產品生產商,之後大輸液銷售收入佔比逐年提升,2012年已經提升至58%,主營業務大輸液產品2011年和2012年的市場份額分別為約4.7%與約7%。 近年,非PVC軟袋輸液產品的需求急速上升,大幅跑贏玻璃瓶和PP塑瓶輸液產品。
集團的靜脈輸液業務增長強勁,抗生素及其他成藥業務則表現平穩。 受國家「限價限量」控制抗生素濫用的政策影響,2013年度利君國際的抗生素業務收入受到沖擊,貢獻收入佔比18%。
於2012年,西安利君製藥有限責任公司及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已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根據企業所得稅法有關高新技術企業的稅務優惠法規,此等公司可獲3年內享受15%的減免企業所得稅稅率。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兵」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
公司簡介 | 利君國際(2005)主要從事研究、開發、製造及銷售廣泛類別之藥品,包括靜脈輸液、抗生素、非抗生素成藥、原料藥。 |
目前市值(港元) | 114.32億元 |
現時股價(港元) | 3.87元 (2014-09-16 收市價) |
市盈率 | 27.45倍 |
每股盈利(港元) | 0.141港元 |
市帳率 | 3.96倍 |
每股帳面淨值(港元) | 0.978港元 |

利君國際(2005) 中期業績
利君國際(2005)8月底公布2014年度中期業績,純利3.01億元,按年升32.24%,主要歸功於大輸液業務的快速高效發展。每股盈利0.1026元;派中期息3仙,及特別股息3仙,合共6仙,去年同期只派末期息2仙。
期內,營業額15.27億元,按年升8.27%。
業務 | 營業額 (港元) | 分部經營溢利 (港元) |
靜脈輸液及其他 | 9.97億元 (上升18.6%) | 2.75億元 (上升33.2%) |
抗生素及其他 | 5.31億元 (下跌7.0%) | 0.41億元 (上升36.1%) |
未分配 | -- | (0.15)億元 |
總銷售 | 15.27億元 (上升8.3%) | 3.01億元 (上升32.2%) |
發展 及 2014年目標
利君(2005)是國內最大的非PVC軟袋製造商,而非PVC軟袋佔公司營業額的比例也見逐年提升。 2014年度上半年,靜脈輸液佔收入6成,佔經營溢利85%。 抗生素及其他則佔收入4成,佔經營溢利15%。 公司未來兩年會集中於加大袋輸液產量,估計袋輸液產量以金額計將會達至約20億元。
利君(2005)計劃於2014年出售10億至11億件輸液產品,較2013年的7億件有所大增加,並計劃於2015年至16年拓展其輸液產能至20億件。
管理層相信,新一輪藥品招標計劃為公司於未來 2 至3 年提供絕佳的拓展機會。 利君國際(2005)於廣東、新彊、海南、湖北、寧夏、北京、山東及上海展開的新一輪基本藥品招標計劃中一直表現良好。 近期的投標價格維持穩定。除搶奪小型公司的市場份額外,其較同業於非 PVC 軟袋方面理想的成本優勢亦使利君國際可積極拓展至其他省份。
出售西安利君,集中袋輸液業務
利君國際(2005)8月團宣布出售西安利君所有資產,而出售之後,袋輸液業務佔比已近100%。 出售西安利君製藥現金代價為7.72億元。 加上相等於約1億港元之股息,利君國際(2005)合共收取款項約為8.73億元。 西安利君為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從事在中國開發、製造及分銷抗生素、非抗生素成藥及原料藥。
集團出售西安利君後,承諾將以出售所得的一半,用作派發特別息。 筆者初步估計,特別息是0.16元左右。
股權
今年6月初,利君國際(2005)公布股權易手,原大股東以每股作價2.75元,悉售手上7.7億股或26.28%股權,當中有約5.15億股售予獨立承配人;1.1億股售予公司副主席及第二大股東曲繼廣;及1.45億股售予深圳上市的四川科倫藥業。 交易完成後,曲繼廣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量升至28.5%,而科倫持約4.96%股權,成為策略性股東。 事後,利君國際(2005)新任大股東曲繼廣已全數行使購股權後,曲氏增持公司的股權至29%。
另外,四川科倫藥業(002422.SZ)購入利君(2005)1.45億股,佔股本4.96%,也極具正面作用。根據利君(2005)通告所指,科倫藥業吸納利君(2005)股份將作為產業投資長期持有,並逐步通過雙方優勢互補,以達到提升銷售效率、提升雙方品牌知名度及擴大產品的市場覆蓋率的目的。
▪ 曲繼廣 25% ⇒ 29%
▪ 四川科倫藥業 5%
四川科倫藥業
四川科倫(002422.SZ)、華潤雙鶴(600062.SH)及利君國際(2005)已壟斷了國內50%的大輸液市場份額,較2006年前後約提升一倍。
四川科倫(002422.SZ)是大輸液行業的龍頭之一。 四川科倫(002422.SZ)2012年原計劃斥資10.5億元向利君國際(2005)兩大主要股東收購合共3.6億股,但是香港證監會懷疑科倫與其兩大股東等是一致行動人,未來可能觸發全面收購的理由否決了上述買賣。 按照原計劃,收購利君國際(2005)後,科倫藥業(002422.SZ)將與之強強聯合,業務範圍將迅速擴充至華北區域,而對於整個大輸液行業來説,科倫藥業與利君國際的聯手將加快該領域集中度的提升速度。
雖然是次利君(2005)失落於投入四川科倫(002422.SZ)的懷抱,但是科倫並沒有罷休,這次便趁原大股東減持而再次入股成為策略性股東。

|
產能,銷量
利君(2005)2013年上半年輸液產能增至年產10億瓶,帶動大輸液銷量6.94億瓶(袋),較2012年增加23.2%,其中軟袋銷量2.80億,較2012年增長48.0%。 2014年上半年公司完成大輸液產量4.34億瓶(袋),較上年增加24%,其中軟袋產量達到1.91億袋,較上年增長48%,規模經營優勢進一步得到充分體現。
利君(2005)的大輸液產能在2013年下半年新建6條生產綫,並取得最新GMP認證,公司的大輸液產能由10億瓶增至15億瓶(袋),軟袋輸液佔公司整體輸液產能的60%以上。 公司並計劃於2015年拓展其輸液產能至20億瓶(袋)。
年份 | 產能 | 銷量 |
2013年 | 10億瓶(袋) | 6.94億瓶(袋) |
2014年 | 15億瓶(袋) | 上半年 4.34億瓶(袋) |
非PVC軟袋
利君(2005)是國內最大的非PVC軟袋製造商,作為PP塑瓶的替代品,非PVC軟袋佔公司營業額的比例也見逐年提升。
目前,公司已經獲得直立式輸液產品的GMP認證,該產品將逐漸推出市場。直立式軟袋的毛利率超過60%,對比科倫和華潤雙鶴已經推出的直立式軟袋,公司產品用純PP塑瓶材料,因此生產成本更低。 著雙口軟袋和直立式軟袋佔比提升,毛利率和淨利率將進一步提高。
2014年產能
▪ 非PVC軟袋 : 軟袋 6億袋
▪ 非PVC軟袋 : 直立袋 3億袋
▪ PP塑瓶 : 4億瓶
▪ 玻瓶 : 2億瓶
▪ 總計 = 15億瓶(袋)
小容量註射劑
利君(2005)於9月15日公布,公司獲得小容量註射劑20個品種共計23個規格的產品文號,治療領域包括心腦血管、抗炎、補充微量元素、退熱、止痛和抗過敏等,全部是以玻璃安瓿包裝形式。 利君(2005)表示獲得該等文號可對發展帶來較大優勢,集團的產品結構更加完善,新增加了小容量註射劑型,亦可與集團的大輸液劑型在臨床使用上互相補充。
集團表示,獲得該等批文後,只需生產設施通過GMP認證即可生產銷售,可為集團帶來新的銷售和利潤增長。
短評
利君國際(2005)以產銷「利君沙」抗生素起家,近年業務已側重於產銷靜脈輸液(大輸液),因後者銷售增長快而且毛利率高,故成為公司主要的增長來源。 2014年上半年,靜脈輸液佔溢利87%,而抗生素業績佔13%左右。 新版GMP要求下,大量靜脈輸液小廠家2013年底退出市場,有利大型輸液企業擴取大市場份額。
2013年底中國共有337家大輸液生產商,其中115家未能於年底前通過2013年新修訂藥品GMP的認證要求,也就是說有34%的大輸液企業將被迫停產。 隨著這些企業的停產行業產能將明顯收縮,產能過剩的情況將明顯改觀,預計2014年〜15年行業整合將加速,而利君(2005)將明顯受益於行業整合。
利君(2005)出售西安利君,有助集中的靜脈輸液(大輸液)的業務,推供現金發展毛利率較高的業務,包括已經獲得批文的小容量註射劑,進軍治療心腦血管的領域。
抗生素業務受國家「限價限量」控制抗生素濫用的政策影響,公司集中靜脈輸液業務,增長步伐將會更加明顯。 利君國際(2005)預期市盈率20倍左右,相比同業,折讓非常明顯。
預期盈利,市盈率
利君國際(2005)上半年純利3.01億元,按年升32.24%,每股盈利0.1026元。 當中,靜脈輸液溢利上升33%至2.62億元。 利君(2005)正在出售抗生素業務,集中靜脈輸液的業務。
簡單估計,2014年全年計算,靜脈輸液的業務純利5.3億元,抗生素業務0.5億元,上升40%至5.8億元左右。 預期,每股盈利上升39%至0.196元。
▪ 靜脈輸液: 5.3億元 (上半年2.62億元)
▪ 抗生素業務: 0.5億元 (上半年0.4億元)
現價3.87元,每股預期盈利0.196元,預期市盈率19.7倍。
扣除抗生素業務
扣除出售的抗生素業務,靜脈輸液的業務預期每股盈利至0.179元。 另一個數字是出售抗生素業務後,特殊盈利每股0.33元。
現價3.87元,扣除預期特別息的0.16元後是3.71元。 預期每股盈利0.179元,預期市盈率20.7倍。
大輸液,靜脈輸液
大輸液即大容量註射液(Large Volume Parenteral 或 LVP)常指容量大於等於50毫升並直接由靜脈滴註輸入體內的液體滅菌製劑根據臨床用途,LVP大致可分為5類:體液平衡用輸液,營養用輸液,血容量擴張用輸液,治療用藥物輸液和透析造影類。
醫院大部分治療均通過大輸液進行,因此大輸液用量取決於住院患者數量。 軟袋大輸液用量2008〜2013年複合年增長率為16.1%,住院患者2008〜2012年複合年增長率為13.3%。 2006〜2012年,軟袋複合年增長率高達26%左右,銷量從約5億袋增長至超過20億袋。
目前,大輸液市場主要廠商包括科倫藥業(002422.SZ),華潤雙鶴(600062.SH),華仁藥業(300110.SZ)和利君國際(2005.HK),其中,科倫藥業為整個LVP市場的龍頭,銷售網絡和華潤雙鶴(600062.SH)一樣覆蓋全國,2013年市場份額分別為30%以上和10%左右。利君國際(2005.HK)的產能市場份額去年略小於華潤雙鶴,但其銷售收入今年有望超過後者。
利君已是最大非PVC軟袋輸液生產商,佔市場份額逾20%。摩通估計,其非PVC軟袋產品銷售於今年度或按年增長40至50%。

|
股價走勢
1年圖:
3年圖:
權益披露: 筆者持有 利君國際(2005)。
近年業績摘要
營業額 (港元) | 上半年 | 全年 |
2011年 營業額 | -- | 21.55 億元 |
2012年 營業額 | 12.24億元 | 24.31億元 |
2013年 營業額 | 14.10元 | 27.45億元 |
2014年 營業額 | 15.27億元 | -- |
盈利 (港元) | 上半年 | 全年 |
2011年 盈利 | -- | (0.41)億元 |
2012年 盈利 | 1.49億元 | 2.81億元 |
2013年 盈利 | 2.27億元 | 4.12億元 |
2014年 盈利 | 3.01億元 | -- |
每股盈利(港元) | 上半年 | 全年 |
2011年 | -- | $(0.0141) |
2012年 | $0.0508 | $0.0959 |
2013年 | $0.0776 | $0.1406 |
2014年 | $0.1026 | -- |
參考:
1. 利君國際 2005 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828/LTN2014082816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424/LTN20140424142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828/LTN2014082816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828/LTN2013082895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328/LTN2013032880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821/LTN20120821309_C.pdf
2. 利君國際
http://www.lijun.com.hk/eng/global/home.htm
http://www.sjzsiyao.com/
3. 醫藥股可人 利君走勢強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9f3d189f-9699-4951-9831-6dfde01e6022-887636
4. 被低估的大輸液行業龍頭
http://pg.jrj.com.cn/acc/Res/HK_RES/STOCK/2014/2/27/353c67f2-9f77-472a-88e8-ce23721f98a6.pdf
5. 利君國際(2005)準備加快拓展;規模經濟帶來利潤改善
http://www.utrade.com.hk/tc/retail-market-monitor/lijun-retail-market-monitor-20140709-chi.pdf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兵」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