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電盈收購大東鬧劇


2003-2-13  NM




二月初,英國傳來消息,指李澤楷旗下的電訊盈科,有意收購英國大東,消息觸動港、英兩地金融界的神經線。皆因三年前同是二月份,上市僅幾個月的盈科數碼動力,蛇吞市值近三千億、具百年歷史的香港電訊,成為世紀交易。為債所縛的電盈,螯伏三年後再次出擊,今次竟吼中香港電訊前母公司,英國的大東電報局。正當所有人拭目以待之際,電盈卻又在本週一突然宣佈擱置計劃。這宗涉及三百億港元的收購,在消息曝光九日後極速流產,情況有點兒戲。原來,電盈高層自去年起大換班。原先在李澤楷身邊的大紅人,副主席袁天凡、杜彼得、董事鍾 楚義等已相繼淡出;取而代之的當權派,是以營運總裁麥栢喬(Michael Butcher)為首的外籍兵團。他們本來一直替電盈重組瘦身,但四個月前李澤楷三年之癢,意欲收購大東,令這班不熟財技的僱傭兵,變得手腳大亂,結果蝦 碌百出,百億收購演變成鬧劇。李澤楷或許對浪漫的二月份情有獨鍾。三年前的情人節,他策劃盈動,從英國大東手上蛇吞香港電訊,震撼海內外。三年後的今天, 他再想指揮電盈收購英國大東,然而今次收購如曇花一現,消息曝光不足十天便鳴金收兵,貽笑股壇。這場鬧劇,因傳媒而起。事緣於二月二日,即大年初二,英國 《星期日泰晤士報》率先披露,電盈有意收購大東。三日後,英國《金融時報》進一步爆料,指電盈已悄悄去信大東洽購,還指電盈替大東估值,初步達二十四億英 鎊,即三百億港元。香港與倫敦有八小時時差,當天早上開市後,電盈回答港交所查詢時,卻否認有關消息,但晚上卻向英國證監會承認曾去信與大東,且遭對方拒 絕。電盈前言不對後語,在港引起軒然大波。當監管機構與金融界,就電盈收購大東鬧得熱烘烘,電盈主席李澤楷更向傳媒大談收購五大原則時,電盈在本週一突然 停牌,當日下午更宣佈放棄收購計劃。

銀行家敲門搲生意由始至終,李澤楷求見大東新主席未遂,亦未有正式向大東提親傾聘金,便向外誇誇其談,這不單影響公司誠 信,亦暴露出管治問題,成為羊年首宗金融鬧劇。原來這宗「騎呢」收購,最初是源於投資銀行界,為搲生意而想出的主意。「大概四個月前,啲bankers為 攞生意,四出替大東找買家。」接近電盈消息人士透露,美國投資銀行,包括摩根大通、高盛與所羅門,見英國大東近年因投資互聯網業務而要巨額撇賬,令公司市 值大縮水,由二千年高峰期的四千億插水至二百五十億,便悄悄四出替大東找買家。「他們最初搵Richard的老豆(李嘉誠旗下的和黃)傾,又搵過新鴻基地 產,他們以為新地以前曾與英國電訊合作投資數碼通,會係好適當的人選。」然而,和黃與新地均無下文,最終高盛於去年十月,轉向電盈埋手。

防 止大東散貨事實上,電盈與大東曾交過手,雙方均有一定的認識。當年電盈以現金加新股方案,向大東收購香港電訊,令大東手持大量電盈股份。其後大東分階段把 電盈股份出售,至今還持有一成四。電盈股價低殘,大東不想平賣,於兩年前把電盈股份,發行可換股債券套現,債券持有人可於今年六月底前,以每股十八元(五 合一合併價)向大東換取電盈股票。由於電盈現時每股只值五元八角,債券到期時,持有人肯定要錢不要貨。投資銀行界相信,大東屆時會拋售電盈股份,電盈股價 將備受沽壓。電盈渴望收購大東,以營救這批股份不被拋售。但債台高築的電盈,三年來不斷拆骨減債後,至今仍有四百億債,要併吞大東,談何容易。於是,高盛 兵行險着,為電盈找來財務拍檔,美國拆骨專家Texas Pacific Group(TPG)。TPG專收購問題公司, 然後重組出售圖利,最漂亮一役是曾以六千六百萬美元,收購涉臨破產的美國大陸航空,花三年重組後成功以六億美元出售。電盈與TPG合作收購,擺明是各取所 需。大東這兩年雖投資互聯網失利,而且去年更大幅撇賬,然而旗下在加勒比海、太平洋群島一帶的電訊業務,仍有不錯收益,再加上公司有約二百八十億港元現金,難免惹人垂涎。

錯失黃金時機電盈與TPG一直等待機會,至十二月初,機會終於來臨。由於大東被評級機構穆迪,初因睇淡重組前景而降級,復再爆出公司三 年前賣英國流動電話業務予德國電訊時,雙方私下達成為數達百九億的稅務協議,大東有機會承擔這稅務。消息一出,投資者入稟控訴,大東股價單日跌了四成,至 每股四十多便士,之後便一沉不起。大東當時的行政總裁華禮士(Graham Wallace),被指隱瞞有關協議而四面楚歌。電盈當年收購香港電訊,曾與華禮士交手,於是在去年十二月底,去信大東表明收購意欲,信中雖未提出收購 價,但電盈已通知財務顧問高盛,打算出價每股一鎊,較大東股價高出一倍多。然而,華禮士在今年一月黯然離職,新上場的大東主席,即時回函拒絕收購。「一切 都係時間問題,班人(負責收購的電盈高層)唔識抓緊時間,佢哋竟然唔知華禮士好快要起身;又唔識搵人喺英國查定邊個會新上任,一拖再拖,到 Lapthorne(大東新主席)上場,股價已升到六十幾便士,收購價都唔吸引啦!」消息人士說。

公關棋差一着除了錯失良機外,電盈與TPG合作,亦令大東有所戒備。「見電盈要跟buyout fund(收購基金)合作,就知佢好難搵銀行融資。Buyout fund講到明要將公司拆 骨兼炒人,好多國家嘅merge committee(收購合併委員會)都唔鍾意,所以我覺得這收購,成功機會低過一成。」一投資銀行家說。電盈跟拆骨專家聯手,外人也看出來者不善,大東 當然不能掉以輕心,於是閉門謝客。電盈估不到大東有此一着,也亂了陣腳,於是匆匆策動公關策略。一月底,電盈才被大東拒諸門外,二月初,小小超現身瑞士參 加「世界經濟論壇」,由於會議冗長,他出外飲酒,巧遇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William Lewis。William Lewis向本報證實:「無錯,在場Richard向我透露有關收購消息,我是首位記者報導這新聞。」跟着《金融時報》在上週四又「收到風」,爆出電盈有 意以三百億高價收購大東,結果消息成功逼得大東的投資者,向新管理層質詢拒絕原因。本來電盈靠公關策略扭轉形勢,殊不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消息曝光後, 港、英兩地監管機構要求電盈解釋,結果當日電盈上演了一幕「唔認又認」的鬧劇,電盈新上場的首席傳訊事務總監歐廣能,還推卸責任,指港交所問題不清晰,暴 露出電盈誠信有問題。由於事情愈鬧愈大,拍檔TPG感無癮打退堂鼓,加上穆迪將電盈信貸評級列入觀察名單,電盈怕影響日後發債集資,終於被迫在星期一宣佈 鳴金收兵。

舊臣賺夠淡出同是由李澤楷掛帥,今次電盈收購英國大東,變成鬧劇草草收場;而三年前則以咄咄進攻的姿態,與新加坡電訊「搶親」, 爭購香港電訊,情況相差甚遠。歸根究底,與電訊盈科的管理層變動有關。昔日盈動收購香港電訊時,有專搞財技的副主席袁天凡、負責收購合併的鍾楚義和負責數 碼港規劃的杜彼得坐鎮,被譽為是「夢幻組合」。當電盈成功合併後,這三名董事局成員卻逐步淡出公司實務。當中袁天凡在公司合 併後,即二千年八月,透過行使認股權,獲利一億,還在山頂白加道購入豪宅。他的舉動惹起小股東不滿,在股東大會上遭小股東辱罵,令在旁的主席李澤楷面目無 光。袁天凡現仍是電盈副主席,但今次無份參與收購大東。身兼盈科保險主席的他,已專注於盈保這項生意。前身為鵬利保險的盈保,是星洲盈拓於九九年收購過來 的,而盈保股價,由九九年的六元,跌至現時一元七角,業績較同業遜色。盈保內一向以董事總經理楊梵城為主體,公司上下稱他為契爺。袁天凡現致力建立「老細」形象,上月,他在盈保有份贊助的《百年好合》電影首映禮上出現,彰顯「老細」身分。而出身渣打亞洲,專做企業財務的鍾楚義,因代李澤楷物色得信佳借殼上市為 盈動,而於九九年加入盈科,專責收購及投資多個互聯網業務。電盈完成合併後,鍾同樣行使認股權並獲利六千四百多萬。他一直負責打理的創業基金項目,現已 「執」得七七八八,工作比以前輕鬆得多。他剛放完大假,到加拿大滑雪,同樣無參與是次收購大東一事。至於以往代表電盈與政府洽談數碼港的前電盈副主席杜彼 得,他行使認股權後,有近六千四百萬落袋,去年六月已辭職退隱加拿大。

新將受命瘦身李澤楷把香港電訊收購過來後,面對的卻是一間負債纍纍的公司, 要透過重組債務、減省人工及變賣資產來自救。但夢幻的財技,變回實際的業務,高層所需的人才亦要有變。合併初期,負責電盈日常運作的大旗手,是前朝元老, 副行政總裁阮紀堂,但半年後他便過檔中信泰富,重任交到前朝臣子營運總監張錦洪手上。張在香港電訊工作了三十多年,十分熟悉電訊業務,但由於在裁員上未能 「手起刀落」,去年亦已辭任。而電盈前財務總監馬時亨,除要負責債務重組外,也要兼顧瘦身裁員,但馬於去年棄商從官,出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李澤楷無 計可施,最後透過獵頭公司,聘請朗訊前國際業務總裁麥柏喬,出任營運總裁專責瘦身重任。麥柏喬甫上任,便獲李澤楷贈百多萬股票(現值六百萬)。他積極改革電盈,去年十一月把三千名員工轉到新成立公司萃 鋒,並裁減五百多名員工。今年五十三歲的麥柏喬,在英國出生、持澳洲護照,加入電盈前是朗訊科技國際業務總裁。他在朗訊期間,最大功績是成功協助朗訊打入 澳洲市場。麥柏喬上任電盈不久,就建立自己的班底。如去年底加入電盈任人力資源首席副總裁的韋兆堂,是麥在朗訊的舊同事,他直接向麥柏喬匯報。在公關方 面,他從英國電訊找來英國人歐廣能,出任首席傳訊事務總監。歐廣能於九一年加入英國電訊,一直在企業傳訊部工作。他對中文傳媒較為冷淡,今次電盈收購大東 一事,在港、英出現兩個通告版本,就是由他導演,最終引來港交所、報章、金融界人士抨擊,令電盈形象受損。

股價七月響警號除了裁員減成本,李澤楷還聘請信和前執行董事李 智康,出任電盈基建事務主席,負責賣樓套現。李智康過檔後,數月以來不斷見傳媒做騷,目的是推銷數碼港的住宅項目——貝沙灣。該盤正部署開售,不斷有 VIP參觀示範單位,若以電盈理想售價,平均每呎五千元計,貝沙灣可為電盈套現四十億元。李澤楷更換電盈高層,本來對電盈的運作來講是件好事。然而,他突 然技癢,要收購大東,還把任務交給缺少財技經驗的麥柏喬揸旗,最終無功而還更鬧出笑話。由於收購大東失敗,大東手上那一成四電盈股份,勢必在七月出籠,到 時候電盈股份,怕且又要再挫一輪,跌得四腳朝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67

錯玩紅磡百佳 反地產霸權鬧劇

2011-4-18  NM




一段名為《癱瘓地產霸權一小時》 的網絡片段,兩週前在網上YouTube瘋狂流傳,短短兩週吸引過八萬人次收看。片段中,十幾名八十後男女,浩浩蕩蕩殺到李嘉誠旗下黃埔百佳超市,用一角 幾毫大量購物,頓時癱瘓超市正常運作。其間,這班八十後高舉「反地產霸權」標語,邊爆粗兼做粗口手勢,高呼「李嘉誠fuxk off」,還高談闊論,聲稱自己一代造反有理,說儘管麻煩了市民,但絕不妥協。不過,這副不屈不撓堅持抗爭的精神,卻在市民連日謾罵聲中消失。市民反應壓 倒性厭惡,一場鬧劇後,八十後立即全部失蹤。

該片長達十八分鐘,在本月六日網絡電視OurTV節目的《呻吟透視》播出。片段講述上月廿六日晚上七時多,八男四女的八十後青年,相約在紅磡美食廣場的餐 枱上共商大計。一幫青年不斷在枱上數毫子,然後把約三百元的一角二毫分派給各人,各人就用手上毫子到黃埔百佳超級市場購物。

癱瘓黃埔百佳

各人在超市取購物車,然後逢經過貨架,就掃貨到購物車,再把堆成小山丘的貨品推到收銀處結賬。參與者推着購物車分別到三個收銀處排隊結賬,但當收銀員把所 有貨品過機時,他們便從袋裡取毫子出來,表示不夠付貨款,最後只買一至兩件便宜貨物。時值下班時間,大批黃埔居民放工後到該超市購物,這班八十後舉動不但 癱瘓超級市場收銀機,同時令正在排隊購物的市民受阻。其間,不少師奶當場怒斥「不知所謂」、「明係玩嘢」!這班八十後一於少理,繼續搞事。

中產咁嬲好爽

百佳超市內當值的經理最是為難,事發期間一直站在收銀機旁邊,又要禮貌地勸排隊市民忍耐,又要忍受這班八十後的高聲大罵。「我唔知你哋搞邊科……我實做你 哋生意,但係啲客人會唔會打你哋我就唔知喇。」經理不耐煩地說。其中一名八十後直指該經理恐嚇︰「你講乜嘢呀?而家威嚇呀,你小心啲呀……你知唔知香港恐 嚇係刑事嚟o架?」經理即時連聲道歉。職員後來報警求助,七名軍裝警員接報到場了解情況後,指示市民到快線收銀處排隊結賬,這班八十後隨即高聲咆哮︰「聽 咩你指示呀?你而家係李嘉誠啲職員呀?你係調查罪案嘅,如果呢度有罪案,你有權調查,但如果唔係,你唔好阻礙我購物。」抗爭完畢,片末十二名青年坐在圓桌 暢談感受,有女大學生邊笑邊說︰「無乜感受,不過就好爽囉。」另一名則和應︰「見到啲中產咁嬲,好開心、好爽。」其間有人豎起中指,興奮地面對鏡頭。

全部成員笠水

其實這次活動參加者分別來自八間大專院校,發起人是唐健,他經常在網絡電視上舉辦哲學講座,極度推崇齊澤克(Slavoj Zizek)和拉康(Jacques Lacan)等哲學思想,頗受年輕人歡迎,他自己畢業於科大人類學系。記者找唐健做訪問,唐多番推卻,最後才肯為此事說出他的道理。他首先解釋是次行動是 想令市民目光轉到社會問題核心——地產霸權上。「傳統的社運一般是遊行、示威,但現在唔work,我哋今次嘅活動係一個測試,想試吓呢種新(社運)模式是 否可行。」唐稱在facebook及「地產霸權」講座認識了十多名志同道合大學生,數月前成立「結束地產霸權大聯盟」,然後開始籌備是次癱瘓超市行動: 「有啲負責走前線買嘢,有啲在門外拉橫額,有啲負責派傳單。」

唐把籌備過程說得頭頭是道,但當記者反問為什麼事件曝光後,唐及所有成員突然失蹤,敢做不敢認,唐立即緊張回應︰「某程度上,佢(節目主持人)無 sense,嗰條尾(片後食飯分享個人感受)係唔應該出街,呢個係一個教訓。」「我哋唔想出嚟澄清,唔想接受訪問,唔想影相。」唐承認成員在活動中表現囂 張,令市民反感,亦坦言部分成員在片段出街後被家人責罵。網上電視OurTV的節目《呻吟透視》,每集均以分析社會為主題,主持人之一是民主黨成員林子 健。該節目收視率一直不高,平均每集僅五百多人次觀看,但是次播出《癱瘓地產霸權》,在網上收看的人次卻超越八萬。被指是幕後策劃的林子健,事發後卻堅稱 自己與這班八十後不熟,活動前四天才獲通知,不斷劃清界線。「本來我都唔想去,覺得(活動)擾民……我純粹係去拍嘢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27

燒納稅人千萬廉署變打手無綫內鬥鬧劇

2011-9-5  NM




繼○三年的「舞影行動」後,廉政 公署再一次打娛樂圈大老虎失敗,今次對無綫電視業務總經理陳志雲等人採取的「威遠行動」,又一次有頭威,無尾陣。據本刊了解,律政司對這宗案件的把握有所 保留,但廉署堅持去馬,一心以為由無綫自動獻身舉報高層,自然定過抬油,料不到整件事只是無綫借廉署過橋自編自導的宮廷鬥爭劇。無綫舉報陳志雲後,轉頭又 讓他復職;一方面有高層出庭指證陳志雲,同時又有另一幫人力撐他。正如法官形容,無綫這間上市公司猶如大股東俱樂部,無王管。市民才是最終的苦主,貼了近 千萬元去看無綫大股東和高層炮製的鬧劇。而律政司於週二決定就陳志雲和叢培崑的其中三項控罪提出上訴。

法官在上週五宣判陳志雲無罪釋放後,本刊得悉,當晚六嬸方逸華即安排一眾主角,包括陳志雲、曾在法庭上指證陳的集團總經理李寶安等人聚首一堂,歡迎陳再次 投入無綫這個大家庭懷抱。自陳志雲打勝仗後,公眾對於這宗案件的注意力,的確即轉到他是否回無綫「報仇」,李寶安是否留在無綫繼續和他鬥,有份指證的樂易 玲又會否消失?屬於「迷雲黨」的藝員如王喜等人,又會否獲無綫續約?這宗貪污疑案,被當成八卦娛樂新聞看待。

精心部署大龍鳳

但這宗「娛樂」新聞,原來燒了市民大堆銀紙。陳志雲和愛將叢培崑聘請資深大狀組成的團隊,各自要花三百多萬元。法官判兩人可取回堂費,即律師費將由公帑支 付,再加上律政司外判的資深大狀也要二百多萬元,換言之,市民隨時要為這案支付千萬元。但無綫送到上門,這麼大的誘惑的確令人難以抗拒。○九年三月十一 日,廉署收到舉報後到無綫高調拘捕陳志雲,單是陳志雲的身份已夠震撼,案件還涉及他關照「同性密友」叢培崑齊齊搵錢,又有大批藝人牽涉其中,絕對色香味俱 全,極具宣傳功效。廉署一旦成功將陳志雲入罪,便能一洗近年備受批評的寃屈。陳志雲自被捕後一直有信心廉署不會起訴他,但九月十六日他到廉署保釋時,正式 被落案起訴。

六嬸玩殘廉署

當外間認定陳無運行之時,無綫在兩個月後竟出人意表地宣布讓他復職,登時令律政司和廉署方寸大亂。「佢哋舉報完個職員,轉頭又俾佢返番去做,咁即係點先? 我點知你哋到時上庭會唔會轉軚o架!」知情人士說。眾所周知,任何事情的最後決定權均落在一個人手上,這人就是六嬸。陳志雲由被捧紅至失寵,到最終惹官 非,也完全操控在六嬸手上。陳志雲○二年升做業務助理總經理後,短短兩年再升上總經理位置,他的細心及口才,甚得六嬸歡心,視他為契仔之餘,事無大小也會 問其意見。甚為得寵的陳志雲更由幕後跳到幕前,連藝人也做埋一份。○六年無綫生活台啟播時,他為自己度身訂造《志雲飯局》,風頭一時無兩。

李寶安入宮掌權

但○七年,開始出現變化。六嬸希望「執靚無綫盤數」,請來出名數口精的李寶安加入出任財務及行政總經理控制成本,跟陳志雲平起平坐。「六嬸好識平衡,有時 企Stephen嗰邊,有時又會支持李寶安慳錢。」無綫中人說。由於六嬸向來慳家,跟李寶安同聲同氣,兩人越行越埋,當時紅到發紫的陳志雲,繼續陶醉於幕 前角色,終於被李寶安搶灘。○九年,當時的集團總經理陳禎祥退休,李寶安成功接任。陳志雲失意於幕後,繼續全情投入幕前工作,但他過分高調令越來越多人看 不過眼。「佢堂堂總經理,同啲藝人爭飯食,晚晚都喺東張西望見到佢,當正自己係明星,有無搞錯!」無綫中人說。陳志雲未有見好就收,相繼傳出他被挖角的消 息,因此引起六嬸的不滿,認為契仔有背叛之心,再加上身邊有人撥火,已對陳心存芥蒂。

終於捉到痛腳

至○九年十一月,終於等到機會捉陳的痛腳。事緣有製作部同事在例會上投訴剛剛在澳門新濠天地舉辦的台慶安排極差,調查下發現接辦活動的公司乃陳志雲愛將叢 培崑開設的公關公司,懷疑負責幫公司找贊助商的營業及拓展主管陳永孫明益叢培崑,公司進行調查,再查出叢培崑同時幫陳志雲在外接工作,陳志雲更收了出騷 錢,於是將事件交廉署處理。廉署翻箱倒櫃,跟方逸華、李寶安、樂易玲和一班藝人會面後,認為陳志雲瞞着高層和搵藝人着數,決定提出檢控。「無六嬸點頭,呢 度邊有人夠膽報俾廉署吖。只係無諗過六嬸好快心軟。」無綫中人說。事件峰迴路轉,被無綫停職的陳志雲,正式遭落案起訴後反而獲復職。「真係俾無綫玩死,俾 佢返去復職,之後亦表現得唔合作,我哋想攞復職嘅會議記錄,但攞唔到。」律政司消息人士說。

唔敢搏

雖然六嬸向廉署錄口供時說,陳若要秘撈,必須事前向上司申請,而她從未收過任何申請,看上去其證供似乎對控方有利,不過控方實在不敢傳召六嬸上庭作供。 「我哋捉摸唔到佢心意,雖然唔信佢會貿貿然喺法庭度推翻之前嘅口供,因為咁樣好影響佢自己嘅誠信,話晒係上市公司要員。但佢一句說話,真係可以搞到個 case即時冧晒,實在唔敢搏。」消息人士指出。但廉署中人指出,以往曾接過關於秘撈的投訴,其中一個案是一名警員秘撈,佗槍幫人押運名貴物品,但廉署徵 詢法律意見後,結論是秘撈不是刑事罪行而未有提出起訴。「人哋籠裡雞作反,你甘心俾人當傻仔利用。」幸而李寶安、樂易玲和助理總經理區偉林不負控方所望, 出力頂證。可是,有些關鍵問題證人不但越描越黑,反而被揭內部問題多多。所謂的撐場活動並無程序可言,只要管理層喜歡怎樣便怎樣,陳志雲利用藝人幫他的簽 書會撐場,六嬸亦一樣找來更多藝人撐親友的餐廳。只是陳志雲被舉報,六嬸安然無恙。有無綫中人坦言,事件反映對人不對事:「娛樂圈根本就鬼咁亂,如果所有 嘢都一視同仁唔可以亂收錢,咁有啲高層成日收名牌手袋都應該要告啦。」現在陳志雲強勢回巢,即是可以繼續用他的「名人」身份賺外快。至於無綫的人事會否作 出大變動,以及會否因應法官的批評而作出改動,仍是未知之數。區偉林指出,由於控方仍可提出上訴,現階段不便評論。「而家一切照常運作,大家都係為公司做 嘢啫。」

無辜拖落水

據了解,李寶安在庭上狂插陳志雲後的首次會議,一眾職員一於等睇戲。但無綫中人憶述當日情況:「佢哋如常開會,Stephen俾意見李寶安,李寶安好 buy,猛讚話:Stephen,你個提議真係幾好喎!佢哋完全當無事發生。如果我係一個陌生人,會以為佢哋好friend好夾,無人會估到李寶安啱啱喺 法庭插完陳志雲。」至於樂易玲,亦不會受影響。「佢係唔妥Stephen,但佢一向都唔怕任何人,因為六嬸當佢係世姪女,由邵氏睇到佢而家,會繼續睇住 佢,無人會郁到佢。」工作人員普遍歡迎陳志雲回巢,因陳一向肯嘗試不同劇種,反而李寶安收緊開支令員工不滿。「無綫係一個創作嘅地方,你一味慳,點做到創 作,邊會有進步。」陳志雲重返工作崗位,他和叢培崑更成功取回堂費,損失最大的是陳永孫,年已六十三歲惹官非,事後他辭職,要靠積蓄打官司,雖然打甩官 司,但申請堂費被拒。「你哋派系鬥爭,拖埋我落水,真係無辜。我同公司打咗三十年工,無功都有勞,係全公司搵得最多生意嗰個,一心一意為公司。你可以懷疑 我,查記錄,如果話我做得唔好做得唔啱,你咪抄我囉,我一毫子都無袋過,你為咗整其他人拉埋我落水,唔心淡就假。」陳永孫嘆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05

楊瑞仁「幫」國票買的股票無效 主管機關不表態 高興昌股東會成鬧劇

2011-10-10  TWM




楊瑞仁帶給國票的災難,不只負 債,還有高興昌。這筆楊瑞仁「幫」國票買來的股票,在高興昌的股東會上被當成無效。金管會與經濟部漠視,恐怕都是幫凶,高興昌股東則成了祭品。

撰 文.劉俞青

楊瑞仁給國票金帶來的,不只是遙遙無期的負債未還,還有高興昌的「災難」。

當時楊瑞仁掏空公司之後,把錢挪用給市 場主力,買賣高興昌公司股票,後來檢察官循線追討,總共為國票金追討回三二.五九%的高興昌股權。這批股票,從一九九八年四月起,陸續撥還給國票金,從 此,國票金成了高興昌的大股東。

今年九月二十七日高興昌召開股東會,高興昌董事長呂泰榮,竟以所謂的「主場優勢」,片面認定國票金手上的股 權違反《金控法》第三十六條的轉投資規定,將其列為無效選票,再用奇怪的「禮讓」方式,「奉送」國票金三席董事。

從頭到尾,似乎將股東會當 成自家的閉門會議在開,而靜默的金管會與經濟部都成了幫凶,祭品則是全體高興昌的股東。

事實上,早在一九九八年,法院為國票金追回高興昌股 權之際,國票金就曾特地去函金管會釋義,當時金管會考量其特殊的歷史因素,明確表示「高興昌公司為貴公司持有已發行有表決權股份總數二○%以上之事 業……」,幫國票金手上的股權驗明正身:這是有投票權的股票。

更何況,早在一九九八年高興昌的股東會,當時國票金只追回部分股權,但就其手 上僅有的股權投票,已經在上一任高興昌的董事會任期中,拿下兩席董事、一席監察人,如果這些股權都如呂泰榮這次的解釋是無效,那麼是否上一屆的董事會也屬 無效?

答案其實昭然若揭,但有趣的是,在這場近乎「胡鬧」的股東會中,看不到主管機關角色,才讓公司派挾「主持股東會」之優勢,行「無限擴 大自己股權權益」之便。而主管機關的消極態度,等於變相鼓勵遇到同樣問題的公司派,可以「有樣學樣」,才「造就」了日前高興昌股東會結果。

除 了高興昌,近幾年來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金鼎證券股東會,也是類似案例,公司派咬定「要告你去告,反正任期三年一任,等到告完,這屆董事會任期已經結束」心 態,為所欲為。

有熟悉股東會議程的法界人士建議,如果遇到可能會有爭議的股東會,無論是主管股東會的經濟部也好,或是所有上市櫃公司的主管 機關金管會證期局,應派人赴現場,遇到爭議之處,可以立即解釋,客觀處理,以避免某一方隻手遮天。只要主管機關強力表態,相信這種「公司派股東會」的行 徑,就會大大減少。

但就不知主管機關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或是有另外的考量,始終選擇沉默,坐視類似的股東會一再上演,讓更 多的股東權益蒸發在市場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14

勿重蹈石油管制鬧劇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5-18/100391513.html
陳衛東

  20世紀70年代,馬克·裡奇(Marc Rich)和十幾個合夥人白手起家,赤手空拳打破了石油卡特爾的壟斷,創設了第一個完整意義的功能型競爭市場,也創立了石油現貨貿易形式。他也從一個窮困 潦倒的猶太移民後裔一舉成為在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大宗商品經銷商。後因石油貿易逃稅,他遭到美國政府起訴,被控51項罪名,依法可判325年監禁。在長達 17年間,他是美國司法部十大通緝犯之一,不能離開瑞士半步,否則就可能被美國特工抓回去坐牢。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離任前簽署了對馬克·裡奇的特赦令,《福布斯》雜誌將此事評為「克林頓任期內最令人厭惡的行徑之一」。是什麼原因讓馬克·裡 奇這樣一位滿懷美國夢的創業英雄成了逃稅「大魔頭」?在傳記《石油大王馬克·裡奇的秘密人生》的後記中記錄了一段對話:「你有沒有什麼特別後悔的事情?」 「我想我本應該更加小心謹慎一點,避開美國的麻煩,因為我並不需要那筆生意,一點都不需要,那時我的事業已經相當不錯了。」

  1973年阿拉伯產油國對美國實行石油禁運,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造成重大衝擊。美國國會激烈辯論後在當年11月通過了《緊急石油調配法》。這 一法案的基本精神是對國產石油價格加以管制使其低於國際油價。馬克·裡奇所說的「那筆生意」即指在1980年9月,他獲得買賣「管制油」的許可後,試圖利 用管制措施,通過複雜的交易安排獲得最大利潤。根據法律,「管制油」轉售允許的最高利潤是每桶20美分,但據檢察官披露,馬克·裡奇每桶油能賺5美元,而 他隱瞞利潤的方法是:把石油以虛假高價賣給其國內子公司,國內子公司以低價再次轉售時,則在美國產生巨大損失,這樣公司就避開了所得稅。

  根據《緊急石油調配法》,美國聯邦生活費用委員會制定了一項多軌油價政策。該政策使美國國內出現了三類油價:第一類是「舊油」,指1973年1 月1日前投產的油井中生產的石油,每桶控制在5美元左右的水平;第二類是「新油」,指1973年1月1日以後投產的油井生產的石油,每桶控制在10美元左 右;第三類是「殘餘油」,來自枯竭油井生產的石油,不受價格管制,1980年一般可賣到25美元以上。

  1975年至1979年四年間,美國石油消費增加14%,對外進口依賴進一步加深。相比下,歐洲國家只增加了10%,日本僅增加了5.4%。結 果是在第二次石油危機時美國所受的打擊比別國都嚴重。美國專家對此法案評價稱:「這種猶如拜占庭藝術風格般錯綜複雜的價格體系事實上是一場監管制度的夢 魘」「這是一場政治鬧劇,讓國際和國內原油市場失去了正常的秩序」。1981年,里根總統在任職第一天就廢除了該法案。

  在素來崇尚自由競爭的美國,突然出現一部「全然不顧自由市場自身運行法則」的管製法律,也會冒出類似馬克·裡奇這樣的人鑽空子。尼克松政府制定 這部法律的原意並不壞,在國際油價高漲的背景下,管制國內油價是為了減少進口,保護國內消費者,而結果卻適得其反,造成了全方位混亂。在美國,民眾很難接 受油品價格是由政府制定的;而在中國,政府很難放棄油品的定價權。不尊重市場規律,不尊重本國歷史文化傳統的「政治鬧劇」都會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嚴重傷害。 這不是個別的、偶然的現象,在我生活的這半個多世紀裡就經歷了許多。

  資源稟賦制約不僅是自然資源的制約,歷史、教育和制度等人文資源也會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明顯的制約作用。能源事業的發展不能沒有規則和監管,但我們也要學得更聰明些,不要復蹈「造錯、糾錯」的制度路徑循環。■

  作者為中海油總公司首席能源研究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26

電商大戰鬧劇收場:三大主角全是騙子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9/2055829.html
東商城、蘇寧易購和國美電器(00493.HK)攪動的「電商促銷大戰」原來是鬧劇一場。

針對「8·15」電商價格大戰,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有關人士昨天表示,初步查明上述三方及其旗下網上商城涉嫌價格欺詐。

「如果一個人都是光輝的形象,沒有缺點瑕疵的話,這個人一定是個騙子。我一定有很多缺點……」京東商城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不久前的這段回應「提前」做了「自我批評」。儘管他說自己不Care(在意)外界爭議,但公眾也很Care京東的道歉誠意。

昨天,京東就「8·15價格戰」發佈致歉聲明,但這是通過「發佈京東」(京東商城官方權威信息發佈)這一微博認證賬號發佈的,相比「京東商城」這個擁有190多萬粉絲的微博認證賬號,截至發稿前「發佈京東」僅擁有400多名粉絲。這也引來公眾對於京東刻意低調道歉的質疑。

一名發改委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發改委目前已派了4個工作組,分別對京東、蘇寧易購、國美,以及反映相關情況的一淘網進行派駐調查。

調查發現,上述參與價格戰的三家廠商主要在三方面涉嫌價格欺詐:促銷價高於原價、未完全履行價格承諾、用獨家銷售的產品進行比價等。而一淘網也存在部分數據失實的問題。

調查

上述人士對本報記者稱,發改委目前已按法定程序約談了三家實際參與價格戰的電商,並已明確提出了整改要求。

按照我國相關法規規定,商品原價是在促銷前7日內產品交易的最低價格,而如果實際的促銷價高於之前7日內交易的最低價則涉嫌虛假促銷。

調查發現,京東商城有部分商品品種並未達到其承諾的零毛利。另據媒體報導,相關部門抽查京東的15種產品顯示,這些產品的毛利率最低達4%,最高達22.43%,即使促銷後最高的毛利率也達到10%。

此外還存在的虛假現象是,有的電商承諾低價出售商品,但在網店上卻標明無貨,而調查結果顯示商家倉庫實際有存貨。另一個涉嫌虛假促銷的表現是,有的電商促銷的產品是獨家經營,其他商家根本沒有,因此也無從比較其此前承諾價格究竟是否為最低價。

按照2010年修訂實施的《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第七條規定,「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 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工商行政 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阿拉木斯昨日對本報記者表示,發改委的調查並不意外,此前不論京東還是國美、蘇寧,在價格戰中把話說得太滿,循環往復的比價競爭,最低價的承諾誰都無法保證,而且發改委有權對於價格欺詐進行調查和罰款,以此保證消費者的權益。

「發改委的調查主要目的在於維持正常的市場秩序,對企業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阿拉木斯說。

透支誠信

8月14日,劉強東以一條條微博挑起了價格戰,幾乎句句針對蘇寧。他同時承諾,從15日9時起,京東所有大家電價格都比蘇寧線上線下便宜。

很快,蘇寧、國美紛紛應戰。

但與其豪言壯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有限的降價幅度以及百餘種商品價格的不降反升。據一淘網監測的8月16日全網漲價大家電商品數據,各家在宣佈價格戰以後,全網有超過13900件商品的價格開始上漲,平均漲幅在0.74%,價格平均上漲22元。

值得關注的是,昨天有媒體援引發改委有關人員的話表示,一淘網的數據為調查電商大戰提供了幫助,但是在調查中也發現,一淘網的一些數據存在失實的問題。

一淘網的回應是,其擁有來自於5000家購物網站,超過10億的商品數據,「我們將認真聽取各方意見,繼續提升我們的數據抓取和分析能力。歡迎相關部門、媒體及網友繼續對一淘比價進行體驗與監督。」

這場被稱作「無底線」的價格戰最後被證明「只打雷不下雨」。而不少缺貨斷供的商品也引發用戶的質疑。從整體看,電視、冰箱、空調等榜單中,有相當數量的商品缺貨。

昨日,一家電商網站負責人表示,歡迎政府監管部門介入規範電商行業秩序。他指出,價格戰作為企業的一種營銷方式,在一定時間內會長期存在,但價格戰的目的不應是博眼球、做噱頭,此外,光靠價格戰的商業模式無法持續。

他稱,單純的自營模式無法盈利,必須是多元化的商品組合,如亞馬遜的開放平台+數字發行+云服務的盈利模式。他建議業內的電子商務企業多關注商業模式的健康性和消費者最終價值,提高競爭的門檻和技術含量。

轟轟烈烈的價格促銷本以為可以透支消費者的錢袋,事實卻是透支了電商企業的信譽。

帕勒諮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對本報記者表示,喧囂一時的電商價格戰充其量是口水戰,因為真正低價的產品並沒有出場。

「一個公司要打價格戰不是看公司現金有多充足,更重要的是要看製造商能否提供充足的子彈。目前家電連鎖企業擁有龐大的線下體系,製造商不會為了配合極小規模的電商企業打價格戰而犧牲龐大的線下體系,這從根本上就抑制了電商價格戰的發生。」羅清啟說。

在中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姜奇平看來,價格大戰折射出電商同質化粗放競爭的商業模式弊端。「降價戰」背後隱藏著電商企業脆弱的資金鏈條,很多企業需要通過不時融資來「補血」以維持生存,但實際上這是飲鴆止渴。

另一家電商負責人則表示,「8·15」電商大戰看似是一場電商的全民鬧劇。京東、蘇寧、國美、一淘吸引了眼球,但卻犧牲了電商公司的創始人信譽,微博營銷的過熱是否會導致整個行業的信譽坍塌?過度的宣傳是否會造成用戶的透支消費?這些都值得業內深思。

昨日,杭州堅持我(Jasonwood)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決定退出京東POP平台(開放平台)。原因是在9月3日,京東舉辦買300送1000券的活動,但1000元的券需要商家來出。

該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京東在此前的一次促銷之前稱促銷全由京東送券;促銷期間,京東又稱要由雙方各自承擔促銷費用的一半;但促銷結束後,京東又要將全部促銷費用由「堅持我」承擔。

價格戰背後

蘇寧電器集團副董事長孫為民昨天表示,蘇寧集團在針對內部進行一些檢查後發現,在近期的電商價格戰中蘇寧的確存在一些操作不夠規範的地方。

京東的上述聲明則稱,雖然投入了大量的促銷資源,做到了在促銷期間大家電品類整體為負毛利率經營以回饋消費者,但發現仍有少部分大家電商品沒有實現 對消費者零毛利的承諾;且由於技術和操作難度及價格的實時波動性,也無法實現所有大家電產品在同一時點全部比競爭對手低的承諾。

「8·15電商價格戰」也反映了目前國內零售行業的無奈。

五百城電器網董事長龔善斌表示,由於經濟環境的問題,近年來國內整體零售業表現不力,尤其在大家電,庫存積壓較高,一些供應商有急於清除庫存的需求。

其次,傳統渠道租賃費用、人力成本不斷攀升,使得傳統零售商進行「渠道改造」,開始將線下銷售轉移至線上,電商話語權增強。

第三,目前國內電商勢力較為分散,如京東等電商平台希望通過價格戰的競爭手段來達到相對壟斷的地位。這些原因均使電商價格戰不斷上演。

劉強東此前在反思「8·15價格戰」時對本報記者表示,通過此次價格戰看到了京東在備貨上的能力不足,而蘇寧易購方面也存在IT系統建設上的不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045

1981年11月: 九龍倉(0004)收購隆豐(0020,現易名會德豐)鬧劇(補上更多新聞)

近來九倉(4)的Rubber Duck 熱潮席捲全港,又見到華潤電力(836)及華潤燃氣(1193,前名華潤勵致)合併,不由得想起這件事,以一家資產虛無的業務,換取未來有實力,但是需要資金的業務,又是系內以股換股,又是資產變成巨大,當年的300億,應該都超過3,000億吧,又是業務相若,又是協同效應,但是市場不認可,這宗交易只出現10日,在1981年12月初自行取消。但華潤能源的交易又如何走下去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83

ST宏盛重組鬧劇

2013-06-17  NCW
 
 

 

法院裁決置換資產躲過證監會審查,二次資產置換宣佈失敗,

操盤者已然套現離場

◎ 本刊記者 楊璐 文yanglu.blog.caixin.com 停牌三年,兩次重組,十個漲停板,七個跌停板,ST宏盛(600817.SH)的重組已經變成一場中國式鬧劇。

6月6日,ST 宏盛再度跌停。公司董事會秘書在接受財新記者詢問時言辭粗魯, “你有病啊?沒看公告?”回顧 ST 宏盛重組過程,可看到ST 宏盛為了保殼不遺餘力的努力,不但打出政策擦邊球,更涉嫌虛假交易 ;在撲朔迷離的財務操作背後、在套牢衆多中小股民的同時,順利完成了借殼者的退出。

6月8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交所)表示,已經責令重組相關方提供進一步說明予以正面回答,並對外公告。

上交所並責令重組相關方、中介機構在6月19日前召開公開說明會,向投資者和媒體充分解釋終止本次重組的原因,回應市場各項質疑。

A 股市場上屢屢上演的借殼鬧劇何時能畫上句號?

史上最爛

ST 宏盛前身系上海良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良華實業) ,是上海糧食系統下屬上市公司,1994年上市,1999年良華實業因業績欠佳被宏普實業重組。

重組完成後,大股東宏普實業控制人鞠淑芝將良華實業交給兒子龍長生,宏盛科技業轉行做起了 IT 業,2000年7月,公司更名為宏盛科技。

2001年,龍長生增持宏盛科技股份至45.29%,對公司掌握絕對控制權。龍長生打造了名噪一時的供應鏈管理概念,即用較少的成本實現利潤最大化。

實際上,宏盛科技及關聯方從國外拿下IT 產品訂單,交由國內一些廠家生產後,再將產品出售給國外銷售終端。宏盛科技一度創下輝煌的戰績,曾與四川長虹(600839.SH)建立業務往來,2004年經營收入36億元,2005年達到51億元,2006年破60億元。

好景不長。宏盛科技營收雖節節攀升,但利潤一直在5% 附近徘徊。其供、銷前五大客戶占據其公司業務總額的95% 以上,主營業務過度依賴出口國外的業務,應收賬款不斷增加,前五大客戶業務占比太高,導致資金回籠賬面存在難度。

2007年,宏盛科技在美兩大經銷商INT(諾盛科技)和 IRC(國際瑞耐思)因侵犯飛利浦知識產權、無法支付賠償 金,宣告破產——這兩家公司的出資人即為龍長生的母親與妹妹。宏盛科技對兩家公司66億元的應收賬款全額計提壞賬。龍氏“自買自賣”的產業鏈也由此開始暴露。

從2005年初到2006年底,龍氏利用境外關聯企業騙取銀行融資,龍長生授意關聯公司向上海銀行等四家開證行提供407份虛假單用于辦理信用證承兌,其後104份信用證到期後未能償付,宏盛科技被告上法庭,龍長生被刑事拘留。

由於巨額債務負擔,宏盛科技2008年報顯示每股虧損21.68元,被股民稱為“史上最爛的上市公司” 。

2009年宏盛科技財務報告顯示,公司主營業務已經基本停滯,日常運營支出較大。宏盛科技累計經營性損失也嚴重資不抵債,營運資金為巨額負數,無法償還巨額債務及借款,還存在大量的逾期未繳稅金及滯納金,主要資產被抵押、查封、凍結、無法轉讓、拍賣變現導致宏盛科技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2009年,龍長生因逃匯罪、虛假出資和抽逃出資罪被判有期徒刑七年,罰金300萬元 ;接著,宏盛科技內部上演了一系列激烈的控制權爭奪戰。

正當內部爭得不可開交時,由於巨額債務問題,宏盛科技的部分股份又被拍賣,董事會內部之爭轉移到新老股東之間的對決。

2010年2月,西安普明物流以1.9億元拍得宏盛科技3359萬股股權,成為公司新東家,並將公司從上海搬到了西安,更名為西安宏盛。

鹹魚翻身

由於2007年至2009年連續三年虧損,宏盛科技2010年4月被上交所暫停上市。

然而,當時身陷巨額到期債務卻無力償付的宏盛科技,主營業務也基本停滯,僅依靠少量房屋租金收入及子公司物業管理收入維持生計,喪失了持續經營的能力,面臨退市的重大風險。

為避免觸發終止上市,ST 宏盛2010年當年完成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7890萬元,實現盈利。

按照上交所的《股票上市規則》 ,恢複上市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公司暫停上市後第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淨利潤為正,二是具備持續經營能力。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方可同意恢複上市。

為儘快恢複上市,宏盛科技還需要置入資產保持持續經營能力。

首先,宏盛科技開始通過拍賣等方式處置自身的全部資產,用以清償公司的負債。隨後,待全部資產剝離乾淨,引入戰略投資者進場。

2012年4月,宏盛科技引入萊茵達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下稱萊茵達租賃)的《重整計劃》經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批准。

根據《重整計劃》 ,萊茵達控股集團、張金成向宏盛科技注入萊茵達租賃45% 的股權。同時,宏盛科技以公司現有1.28億股的總股本為基礎,用資本公積金按每10股轉增2股的比例,將轉增的股份(約合0.26億股)讓渡給張金成。

截至2012年10月9日,轉增股份過戶至張金成名下,張金成持有宏盛科技16% 的股份,成為繼西安普明物流貿易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普明物流)之後的第二大股東。

在引入萊茵達租賃期間,萊茵達租賃還承諾2012年、2013年實現淨利潤不低於2500萬元,如未實現承諾利潤,萊茵達租賃按上述承諾利潤與實際淨利潤間差額的45%補給宏盛科技。

萊茵達租賃,2010年11月在上海註冊成立,註冊資本金3000萬美元,主營金融租賃業務。截至2011年底,總資產 4.89億元,賬面淨資產2.22億元。

然而,引入的戰略投資者萊茵達租賃資產卻不向宏盛科技債權人進行分配或清償。按照宏盛科技口徑,引入萊茵達租賃解決的是公司持續經營問題,從而能夠恢複上市。

不知是因為萊茵達租賃持續盈利能力不足,還是為了置入更有故事的資產,宏盛科技再次進行了第二輪資產置換。

2012年12月31日,宏盛科技公佈了其資產重組預案,公司將用萊茵達租賃45% 股權與山國新能源、宏展房產、田森物流持有的山西天然氣合計100% 股權進行資產置換,資產置換差額部分由公司發行不超過4.48億股股份購買,價格為6.86元/股。

重組預案中,宏盛科技給出的置出預估值為1.26億元,而擬置入資產的預估值則為32億元。截至2012年9月底,山西天然氣資產總額約為74億元。

山西天然氣是一家國企下屬運營企業,主營業務為天然氣輸氣管道建設、生產、經營管理等,符合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超過2000萬元的盈利要求。2010年和2011年,山西天然氣歸屬母公司淨利潤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金額分別為4716.47萬元和1.18 億元,屬於業績優秀而穩定的資產。

2012年底,上交所上市委員會經審議後認為,ST 宏盛在規定的年度內實現盈利,通過置入資產具備了必要的持續經營能力,符合上交所《股票上市規則(2008年修訂) 》規定的恢複上市條件。參會委員投票表決,一致同意恢複上市。

政策擦邊球

ST 宏盛進行的這一系列資產重組事實上存在著很大的爭議。 “很多操作就是打擦邊球,專門鑽政策空子。 ”一位諳熟重組並購業務的資深人士表示。

這位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45% 的股權是無法實現對萊茵達租賃進行控制的,宏盛科技還是一個空殼上市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張金成持有的45% 的萊茵達租賃股權與宏盛科技通過轉增股本的方式進行置換交易,並未向證監 會報送任何有關資產重組的申請文件。

根據中國證監會的規定,上市公司購買、出售的資產(總額、營業收入、資產淨額)占上市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合併財務會計報告期末資產 總額的比例達到50%以上,視為重大資產重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行為需經過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審核委員會審核後才能完成。

ST 宏盛引入戰略投資者萊茵達租賃45% 的股權,恰有規避監管之嫌。

45% 既達不到證監會對於構成重大資產 重組情況的比例要求,同時也得不到萊茵達租賃的實際控制權。ST 宏盛此舉可謂架空證監會的監管,直接通過司法途徑來解決維持公司持續盈利的問題。

“這筆交易實際上就是一例借殼上市,最終由法院出面裁定批准了置換交易,無形中架空了證監會。在司法權高于行政權的中國,這可謂別出心裁的‘借殼’了。 ”上述人士感嘆道。

與此同時,上交所通過 ST 宏盛的恢複上市也引發市場議論。

ST 宏盛是2012年12月底被批准恢複上市,而上交所早在2012年6月28日就發佈了《關於完善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 ,雖然交易所表示對新舊規則適用的銜接按照“新老劃斷”的原則,即新規則發佈前已暫停上市的公司,其恢複上市和終止上市等事項適用《股票上市規則(2008年修訂) 》的規定。因此 ST宏盛按照舊規則 恢複上市。

然而 ST 宏盛重組時的擦邊球操作並未引起交易所重視。而就在恢複上市前四日,ST 宏盛的第二次資產拍賣再次流拍,而在交易所批准前一日,ST宏盛又發佈了與山西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簽署資產置換協議的公告。

黃雀離場

伴隨著山西天然氣資產概念的不斷膨脹,ST 宏盛複牌後走出了一條陡峭的K線。

2013年2月8日,ST宏盛恢複上市,股價一飛沖天,從三年前停牌時(2010 年3月19日)的7.06元跳空高開至12.60 元,當日漲幅高達65%,緊接著八個交易日連封八個漲停板,之後又走出兩個漲停板,截至3月20日,盤中最高至17.35元,累計漲幅逾100%。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4月23日,ST 宏盛一紙公告停牌,稱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一事遇阻,需對該 事項進行重新評估論證。

根據公司發佈的公告,公司原持股16% 的第二大股東張金成已于停牌前一個交易日累計減持 ST宏盛8044.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截至2013年4月19 日收盤,張金成持有公司0.18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1%。

按照4月19日當天13.25元 / 股價計算,張金成已套現1.22億元,收益逾110%。隨後,公司一直停牌。

5月22日,ST 宏盛正式公告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失敗。ST 宏盛在公告中表示, “與重組方山西天然氣因條件限制從而致使合作無法正常推進,董事會一致同意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宜。 ”目前,負責本次重組的財務顧問海際大和證券雖與ST宏盛一直三緘其口,回複口徑均以公告為準,但其在終止本次重組給出的解釋與ST宏盛大相徑庭。

海際大和在公告中表示,繼重組公告後,海際大和與交易雙方溝通有效,盡職調查積極,重組草案報告、審計、評估、盈利預測等工作都已基本完成。

4月23日,也就是 ST 宏盛公告停牌的當天,海際大和方面稱並沒有接到有關停牌事項的通知,更不了解交易雙方出現分歧的具體原因。

在ST 宏盛與山西天然氣重組失敗的同時,另一家同樣面臨保殼問題的*ST 聯華在5月底的董事會上任命山西省國新能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上市籌備部門的高偉擔任公司總經理,市場人士據此猜測,*ST 聯華已經開始與山西天然氣開始洽談重組。而*ST聯華的公告也隱約證實了這個猜測,公司已經與新的重組方洽談新的重大資產重組事宜。

5月30日,ST 宏盛複牌,之後連續 七個無量跌停至端午休假。

“有關人士早就借此前的消息和拉高,獲利立場了。 ”一位市場人士透露。

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ST 宏盛資產置換山西天然氣100% 股權一事,涉嫌虛假交易,欺瞞投資者。 “現在交易所已經要求公司給出解釋,下一步就會進入調查立案。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32

債務鬧劇之後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448157

聯儲局9月不收水的決定,為環球股市帶來一陣興奮後,市場回復冷靜,焦點已放在債務上限談判之上。然而,債務上限的政治鬧劇已經是第三度上演,市場會否變得麻木,才是分析的重點;亦因此,資金的反應才是值得投資者留意的關鍵。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市場這次沒有被嚇怕,在接近死線前,調整主要仍集中在美股,而且更似是來自高位套現因素居多。進一步看,我們認為,這些資金的去向就更值得關注。

EPFR數據,投資者的風險胃納程度在上升,新興市場9月連續三周錄得資金流入,其中以中國、韓國股市較為明顯﹔9月第四周更見新興市場債券基金錄得淨流入,高息債券基金流入是9星期來高位。資金是否重新流回新興市場,情況暫難確認,但8月走資潮後,資金大規模撤走風險已紓緩,新興市場股票大幅反彈﹔及至9月中聯儲局不退市,市場預料退市路將很漫長,令資金再流入新興債券及高息債。

踏入10月,華盛頓就聯邦預算和債務上限問題上的角力變成了全世界的關注點。如果問題在本月稍後時間都未能解決,財政部便無錢可用,從而令美國面臨史無前例的債務違約風險,經濟將會遭遇打擊。巴黎銀行駐紐約分析師Bricklin Dwyer估算,政府關門兩周,將會給GDP增長年率造成最多0.30.5個百分點的拖累;但他在一份報告中說,市場迄今對這種影響還能接受。Albion金融集團的首席分析師Jason Ware則表示,「政府停擺,還能重啟。但如果債務違約,那就完蛋了。」

然而,儘管由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與民主黨人掌控的白宮在問題上看法相左,但雙方都明白,導致債務違約的責任太大,政治成本亦太高。事實上,目前的市場反應似乎告訴大家,資金或更看重債務上限問題所帶來的正面影響。穆迪歐洲經濟部門主任Petr Zemcik指出,如果政府關門對經濟的衝擊比預想得嚴重,聯儲局可能進一步推遲(縮減買債計劃)。Ware亦說:「即使我們解決了這個問題,它也會削弱經濟活動和信心,決策者因而會有更大的餘地說他們在12月不會縮減購債。」

基於我們相信,債務上限問題最終會有驚無險地越過死線,我們的關注點始終是資金的下一個目的地。這個目的地還會是今年以來累升近20%的美股道指及標普指數嗎?留意連「股神」巴菲特早前也直言,美股過去五年上漲甚多後,已從「便宜得荒謬」來到「趨於合理」,連「股神」亦坦言目前已難找便宜股票「執平貨」,似暗示大市再大升空間有限。

如果我們從「執平貨」角度出發,這個目的地應該在歐洲。留意目前看淡歐洲股票的對沖基金短倉押注,已大跌至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前所未見的低水平,顯示他們堅信歐洲股市將會進一步造好。根據Markit的數據,看淡STOXX歐洲600指數成分股的短倉總值已降至1440億美元,是自該公司於2006年中開始監察有關數據以來最少,亦低於兩年前的1670億美元。若把該指數在過去兩年35%的升幅計算在內,自20119月以來的短倉總值更大跌三分二。長短倉比例亦達到151,高於20119月的101,顯示出現大幅轉變。

事實上,根據Eurekahedge的數據,長短倉對沖基金在今年首八個月已吸引426億美元的淨流入資金,佔流入所有對沖基金的資金一半以上。目前,打賭個別股票升跌的長短倉對沖基金,已傾向大為看好歐洲股票,以便從歐股上升和與美國聯儲局持續量化寬鬆相關性較低的股票獲利。為此,我們已將基金投資的資金轉了一大部分到歐洲股票基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720

巴克萊:美國政治鬧劇或已謝幕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0499

本週,國會終於在最後時刻達成了關於政府關門和債務上限的共識,但很多分析師認為,兩黨只是把問題拖後了幾個月而已。市場也已經開始對明年可能再因債務上限僵局導致的違約風險定價。但巴克萊銀行認為,這次兩黨達成短期協議以後,已經為明年期限前達成全面的財政協議打下基礎:

第一,這次的重要教訓是,債務上限是禁忌問題。在2011年8月以及最近的政治僵局,兩黨都在財政部公佈的最後限期前,成功達成協議上調債務上限,儘管財政部有足夠的現金在限期後在運作數天。因此,市場和美聯儲不大可能會擔憂新的債務上限問題。就算它們真的擔憂,下一個債務上限的最後限期可能在2月7日的數月之後出現。

債務上限已經被延後到2月7日,這意味著在這個限期前,財政部可以按需要借足夠多的錢,而且還可能重新使用「特殊措施」(挖掘上限下的借款空間)。到了2月8日,債務上限將開始限制財政部借錢。而財政部可以再次使用特殊措施(約能增加2000億美元借款能力),並降低2月7日持有的現金餘額(過去幾年的平均水平為650億美元),至約300億美元。下圖所示,在2月和3月,財政部很快就會使用這些措施,因為財政部要發放退稅款,所以財政部可能在3月的某個時候耗盡這些措施。

然而,如果財政收入繼續上升,財政部順利度過4月15日,那麼債務上限可能要到明年年中才會形成真正的限制,因為4月的財政收入將超過支出,而且財政部很可能會逐步採取更多的特殊措施。因此,在12月的議息會議上,美聯儲應該不會擔憂即將到來的債務上限危機。

(深藍線代表明年2月13日以後的累計財政支出,淺藍線代表財政部使用的特殊措施資源+現金餘額)

 

第二,共和黨堅持推遲奧巴馬醫改法案(或否決給予該法案的撥款授權),是導致兩黨談判沒有進展和政府關門的關鍵原因。而下次的政治爭論應該會轉移到財政問題。眾議院議長共和黨人博納最近表示,他們將轉向依賴積極的監管來迫使醫療法案作出改變。雖然臨時撥款授權法案將在1月15日到期,但集中在財政問題的兩黨談判越來越可能獲得成功了。畢竟在過去幾年裡,美國政府一直在臨時撥款授權下運作。

下圖顯示,從2009年以來,美國幾乎出現了20個臨時撥款授權法案,而平均的授權長度為60天,相比之下當前的臨時授權長度超過100天。之前美國政府出現關門發生在1995-96財年,大家不應該認為政府關門將(在短期內)再次出現。

(09財年以來,各臨時撥款授權法案的長度)

 

第三,因為即將再次進入政治爭論的共和黨已經因為政府關門而受到大部分選民的指責,所以我們認為,政治僵局再次導致政府關門的可能性是很低的。在ABC電視台華盛頓的民意調查中,74%的受訪者不認同共和黨處理兩黨談判問題的方式,在政府關門以後,這個比率上升了9個百分點;而民主黨只上升了5個百分點。而NBC電視台華盛頓的民意調查顯示,自從今年7月以來,對共和黨持有一定負面或極端負面態度的民眾比率上升了12個百分點,而民主黨只上升了3個百分點。

 

最後我們認為,兩黨有動力進行談判,尋找取消自動減支機制的可能。共和黨將希望避免進一步削減國防支出,而民主黨則希望增加非國防支出水平。如下圖所示,與當前的臨時撥款授權相比,(自動減支機制明年1月生效以後)國防預算授權將降低200億美元,這應該會驅使共和黨進行談判。而民主黨已經認為自動減支機制生效以後的非國防支出水平很低,這正是他們不大可能同意更長期的臨時撥款授權法案的原因。(之前兩黨設定的自動減支機制就像是為了給今天提供談判動力的。)

(國防支出與非國防支出的變化:三個柱體依次為當前臨時撥款授權,2014年自動減支機制生效後,全部自動減支機制生效前)

 

在小幅修改福利項目的問題上,兩黨其實是有一些共識的。在最近的預算案中,奧巴馬計劃採用鏈式消費物價指數來計算福利和稅率,這將在未來10年裡節省2300億美元預算。因為有接近1000億美元來自新增收入,而且可能可以取消價值兩年時間的自動減支機制減支措施,可能有足夠的民主黨人同意這個計劃。共和黨內部對這個計劃也感到樂觀,暗示這可能是下次解決兩黨分歧的途徑。(當然,共和黨內部的強硬派——茶黨,可能還出製造麻煩。)實際上,這個解決方案可能對經濟增長也是積極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4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