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當紅炸子雞」Twitter:年末上漲?逼空?未來趨勢?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9905

近來,Twitter的暴漲讓市場瞠目結舌。在投資者和投機者的極力追捧下,Twitter在過去的一週內上漲了33%,股價已躥升至74.73美元,幾乎是而11月初IPO時26美元的三倍。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如今,Twitter的股票市值達400億美元,超過了403家標普500指數中的公司,也就是說超過了80%的公司。

為什麼Twitter會突然爆發性增長呢?沒有人知道,坦白的來講,也沒人真正關心。不明覺厲,這大概就是大多數人如今對Twitter的感覺。

為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400億市值意味著什麼,下圖(點擊放大)中展示了那些被Twitter甩在身後的企業的2014年預測營業額。雖然Twitter的營業額還遠不及那些1000億美元級別的大公司,甚至連他們的零頭都比不上,但市值卻已經迎頭趕上。怎一個詭異了得?

當然,我們毫不懷疑Twitter的增長曲線可能反映了市場對其未來大量收益的預期,但為什麼大漲的偏偏是Twitter呢?

雖然我們並不真正明白上漲的真正原因,但還是列舉出BI給出的一些可能的原因,供讀者參考:

1、這是一波年末上漲行情,主要原因是基金們紛紛將Twitter加入他們的投資組合,這樣它們就可以告訴客戶,你看,我們持有了一些Twitter的股票。

2、有人提出供需論,認為Twitter的股票供不應求,推動了股價上漲。

3、也有人說這是一場多頭們挑起的逼空大戰

4、Twitter是人人都想得到的熱門趨勢股,最終將發展成Facebook一樣的規模。

當然以上解釋都不足以讓人信服,有時候,市場是需要時間來解釋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525

Twitter遭遇「成長煩惱」:新用戶增長放緩 殭屍賬戶攀升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5485

Twitter開年就迎來三大打擊:新增用戶數量極少,股價大幅跳水,財報電話會議上,CEO Dick Costolo遭受華爾街分析師的質疑。

投資者將目光都聚集在用戶增長放緩上了:用以衡量用戶參與度的時間軸(Timeline)瀏覽量下滑,用戶增長不及當初承諾的水平。Twitter披露其月均活躍用戶數總計有2.41億。自上季度以來,新增用戶數僅900萬人,其中,美國地區新用戶微增了區區100萬。

Twitter

Twitter

Twitter

一位分析師表示,他不相信Twitter美國用戶數量能夠加速增長。Twitter首席執行官Dick Costolo被不斷質問:「在吸引新用戶方面,你究竟做了些什麼?」

Twitter

在分析師提出的諸多問題當中,華爾街見聞節選了其中兩個比較重要的問答對話:

問題一:Twitter用戶數量能夠達到2億人嗎?

Costolo可能將僅有100萬美國新用戶的實際情況假想為了300萬。縱然將實際增量翻三倍,那也要12年的時間才能實現美國本土用戶增加到2億人。但是,公司能達到這個目標嗎?五年還是六年?

Costolo回答: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Twitter,吸引更多新用戶,我們已經制定了相關計劃。現在已經取得了初步成功,相信這項變革的累積效應能在今年令用戶增長曲線向好的方向發展。對此,我們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過,目前還無法預計用戶增長將改善到何種程度,以及將何時發生

那正是Twitter的問題所在——多數社交媒體用戶增長曲線要麼是利好的,要麼是有害的。這些增長曲線基本遵循可預測的「曲棍球球棍式的增長」模式,也就是增長非常迅速。但之後將進入「高原模式」——即遭遇增長瓶頸,一如攀上了更高的海拔線,卻無法再持續上漲。Costolo相信他能夠將局面從「高原模式」扭轉為「曲棍球球棍式的增長模式」。

問題二:」殭屍賬戶「究竟有多少?

Costolo是否可以回答一個長久以來縈繞在人們心中的疑問,就是那個Twitter一再拒絕回答的問題——究竟有多少人登陸這個社交平台之後又迅速將其拋棄?

Costolo 回答:

關於那些留下來並活躍於Twitter的新用戶的具體人數,我們不會明確公佈。

Twitter已經意識到,新用戶很難說清楚使用這個社交媒體工具的最佳使用方式,公司也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使Twitter變得更好,使用起來更為簡單方便。提升用戶體驗正是Twitter將努力實現的目標。

Business Insider認為,

只有那些持續活躍的用戶數據才是比較可靠的,也是衡量一個社交媒體是否健康發展的最為有用的指引。

根據Twitter賬戶獨立跟蹤機構Twopcharts的監控數據顯示,Twitter共有9.384億註冊賬戶。換句話說,有10億人曾經試用過Twitter,但實際上每月僅有將近1/4的人登陸他們的賬戶。這意味著6.97億用戶註冊了Twitter,但之後並未再登陸。

Twitter

此外,非活躍賬戶數量還在攀升Business Insider去年11月在檢視該數據時發現,Twitter註冊賬戶共有8.83億,但其中6.51億都是不活躍賬號。過去三個月間,這些」殭屍賬戶「已經攀升到了4600萬。簡單來說,假設有5個人註冊成為Twitter新用戶,那麼其中約有4個人就會變成」殭屍賬號「,用數學公式表示為:

Twitter

也就是說,在新增用戶群中,6人中僅有1個人的Twitter賬戶是活躍,其餘5個就變成了「殭屍賬戶」。

還有很多人登陸賬戶的目的就是為了看看他們感興趣的人都發了什麼內容,匆匆瀏覽一下而不是自己發一條Twitter。但這類群體也被Twitter劃歸為活躍賬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70

Twitter創始人多西:從少年極客到壯年企業家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618
兩大公司在手,超人不停息

別說硅谷了,甚至別說美國,就算全世界我看能完全稱得上「超人」的也只有兩位:Jack Dorsey和Elon Musk(立軍局長不算)。能同時駕馭兩輛高速列車的,除了有日進千里的幹勁,每天工作16個小時連軸轉之外,更重要的是頭腦時刻冷靜,穩得住大局。

Twitter成立6年來,對世界的影響力已經不用再贅述——Jack Dorsey自己知道新浪微博解決掉了了中國的多少問題官員嗎?現在它已經成為一家相當成熟的公司,不過Jack Dorsey還是表示,IPO並不是他的唯一目標。「IPO可以成為一個目標,成為這個整次創業的結束,但是也可以成為僅僅是一個關鍵的里程碑而已,我倒希望他更多是後者。假如我們覺得哪天時間合適了,就會自然的去迎接這個里程碑。」Twitter現任CEO Dick Costolo也表達了類似的模糊不清的說法。

然後再說Square。無論是JackDorsey本人還是各界看法都絲毫不掩飾的認為Square將構建全球帝國,今年十月它的信用卡服務已經在加拿大實現了運營,並很快將走向其他國家。並且,早在今年年初Square的估值就到達了40億,並使得他本人也在35歲的年紀正式加入了billionaire的行業(註:既然billion是十億美元,中文其實應該翻譯為「十億萬富翁」),這樣一路下去,Square的上市應該也在情理之中,就看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

的確不知道現在世界上還有誰能做到這一點——打開全世界最火爆的即將上市的公司的榜單,發現前兩名居然是同一個人創建的!這也就使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JackDorsey現在每天工作16小時(兩個公司各8小時),並同時忍受著興奮以及焦慮的煎熬。他反覆強調這一點並告訴媒體「我現在要做的就是不斷的訓練自己更自律,保持頭腦冷靜,然後在市場成熟時再走出下一步。我們–兩個公司–都要做更可持續的產品,不要只追求短期利益,要從深層次上去改變世界。」

那這兩個公司到底有著怎樣的相似性和關聯呢?Jack Dorsey自己的理論是,它們不僅僅是商業目標相仿,而且在深層次上都非常關注簡約化。Twitter的核心就是把個人和世界進行交流溝通的這一事情做得極其、極其的簡單–只要你不斷的更新和分享自己看到、所經歷的東西就行了;而Square做的是同一件事情,那就是把商業活動的過程成本降到最低:對於商戶來說,這在於收取一項固定比率的手續費;對於客戶來說,這則體現在讓所有人都能用手機進行支付。

這還是一個回想起當年,差點成為按摩師的小夥子。他在聖路易斯接受了1000個小時的按摩師訓練,但是來到舊金山之後才發現在這裡街上所有人都是按摩師。為了避免這個競爭,他之後趕緊回到了自己程序員的老本行。不知道當年他有沒有想到自己會有今天,不過在接受CNBC採訪時他只是輕描淡寫的說道「it worked out」。

百億美元,一騎絕塵

前不久Square終於突破了每年交易額100億美元的大關。僅僅7個月以前,這個數字還是50億美元;而一年以前,2011年十月時,這個數字還是20億美元,可見2012年對Square來說是真正的大好時代。由於Jack Dorsey是Twitter的創始人,因此他宣佈這條重磅信息也不是通過新聞發言人,而是通過微博。末了,他還帶了一句:「同時感謝所有和我們一起成長的中小企業們。」

到現在為止Square賴以發家的多為小型商戶,不過現在也有「不那麼小」的了,比如星巴克。這家咖啡業巨頭已經在自己的超過7000家零售店用Square的iOS和Android應用接受支付。除了可以用Square進行付款以外,用戶還可以用Square錢包(Square Wallet)瀏覽菜單信息、查看店面營業時間、自己的交易記錄(以前在這裡買過的所有東西等等)、甚至是探索附近有什麼別的商戶。由於Square錢包是和一張信用卡或者借記卡連起來的,你永遠都不用餘額續款,並且每次都能立刻收到電子收據。

這一筆交易很顯然對於Square來說是一針強心劑。JackDorsey也發推特說:「我對Square和星巴克的團隊感到無比驕傲。在今天簽字之後三個月我們就會在7000家店面接受服務。」如果我們把這個事件放在更長遠的時間軸上來看的話,會發現Square的崛起和星巴克的這一筆關鍵大宗交易很可能使得2013年成為移動支付技術真正大規模應用的起飛之年。Square點醒了、也帶起了傳統銀行業和支付行業的各大廠商,只不過在他們反應過來時也許Square已經一路高歌猛進。

信用卡行業的兩大巨頭對於Square的動向自然是十分的警醒。VISA公司的電子錢包業務V.me已經完成了測試版本並投放在了超過50家銀行上,並準備在明年早些時候開始全球擴張。萬事達也和荷蘭銀行合作推出了自己的移動支付業務。他們的目標是要讓虛擬支付達到和實體卡支付一樣的安全性和消費體驗。不過,我們要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恐怕還是:消費者真的已經準備好把他們的錢包扔在家裡了嗎?究竟是用戶習慣變化導致移動支付巨頭出現,還是移動支付的王牌強行扭轉人們的習慣,這是一個值得琢磨的「先有雞先有蛋」的問題。

應者云集,笑看風雲

就在Square從星巴克獲得兩億美元戰略投資之後,他在歐洲的競爭者Powa Technologies也立刻發聲,表示將考慮開始上市進程。Powa的總部位於倫敦,創始人Dan Wagner現年49歲,是一位成功的連續創業者。大概快兩年以前,Dan Wagner開始研究一款簡單的刷卡設備。他們起碼要在Square拍馬殺到之前,先拿下歐洲市場。與此同時,Powa還玩起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先和南非第一國家銀行簽訂了一宗「數百萬美元」的合同。畢竟,正如一名Gartner的上海分析師所提到的,移動支付業務的關鍵在於規模。規模越大,手續費收入就越理想,因此關鍵就在用戶數——而這正是Square要尋求和星巴克這樣的零售巨頭合作的原因。

自然,在外界對Powa的諸多看法中,他們最反感的就是被當作Square的山寨版。Wagner指出:「Square在美國,然後我們在歐洲,僅此而已,我們絕沒有抄襲別人(這兩家公司基本上是差不多同時創立的),而且通過我們多年的電子商務經驗,我們已經建立了足夠的基礎設施來提供最高的安全度。」兩家公司在銀行、信用卡公司和電信運營商領域全都存在直接競爭,可謂是針尖對麥芒。為了守住歐洲市場,Powa還針對歐洲的信用卡客戶專門開發了一套帶鍵盤的產品–這是因為歐洲的信用卡一般都是需要輸入密碼才能刷的。

最後重要的競爭自然來自那些已經在支付領域有所觸角的科技公司巨頭,這裡毫無疑問,我們指的主要是Pay Pal和Google Wallet。按照Ping West作者梁禕陽的分析,美國移動市場很快就會從「群雄逐鹿」「討伐董卓」的章節進入「三足鼎立」的格局。Square就不用說了。PayPal是世界第一大電子支付公司,只要能把他們已經擁有一億個帳戶轉移到手機設備上就接近大功告成了。Google Wallet的話就有些蛋疼了,雖然說它是Google的產品,但即使是在極客的聖地舊金山也用戶相當稀少–因為不僅接受它的商店非常少,而且用戶還必須用特定型號的Android手機才能使用。

很顯然,各路豪強對於Square閃電一般的增長絕非視而不見。不過,隨著它的逐步挺進,其被圍剿的可能性也是逐漸越來越小。

來源:21世紀商業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892

互聯網公司巔峰期過後維穩問題:身處困境的Twitter如何自救?

http://www.iheima.com/thread-42947-1-1.html
以下是文章全文:

幾週之前,Twitter股價驟降,市值暴跌40億美元,而且其內部員工以及早期的投資人在6個月的禁售期過後開始紛紛拋售它們手中的股票。6月5日,Twitter財務副總裁盧卡·巴拉塔(Luca Baratta)以每股31.44美元的價格拋售了9285股Twitter股票,套現29.2萬美元。這是個極其危險的信號,因為最能看清公司前景的人卻出售了自己持有的公司的股票,這無疑給Twitter的未來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從去年12月份到現在,Twitter的市值已經蒸發了一半,總跌幅達到了驚人的180億美元。用戶們正在放棄使用Twitter的產品,Twitter的增長變得停滯不前,有社交媒體圈兒的權威專家表示,Twitter正在變得可有可無。

正如之前的AOL,在互聯網領域紅極一時之後又迅速步上了下坡路,最終彈盡糧絕倒在原來站起來的地方。故事的開頭是如此的雷同,當Twitter初入社交媒體領域便掀起了一陣浪潮,具備了無與倫比的影響力,但是故事的結局也在趨於一致,因為現在Twitter這艘巨艦已經進入減速道,除非來個華麗的轉身,或者在像印度這樣的潛在市場渠道巨大的成功,否則Twitter的光環將會褪去。

大起大落

根據研究,Twitter能夠變得流行起來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大型媒體上連續不斷的免費廣告推出。2008年,美國有線電視頻道CNN成為第一家在節目中整合Twitter的大型新聞傳播媒體,並且開始在電視屏幕上顯示相關推文動態。此舉大大提高了Twitter的曝光度,漸漸的開始流行開來。

尤其是在2008年11月份印度孟買發生恐怖襲擊時,用戶開始在Twitter上發佈事件的即時信息和傷亡細節,海量信息迅速充斥在了整個網站,讓人們第一時間能夠瞭解到事件的實時進展。就這樣,人們開始發現,Twitter上的信息報導要比主流媒體來得更及時。主流媒體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紛紛與Twitter展開合作。一時間,「請關注我們的Twitter」成為每一家主流媒體的口頭禪。再加上社會名流們的推波助瀾,Twitter流行起來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是主流媒體的免費廣告以及社會名流們的推波助瀾也是一把雙刃劍,成為其目前危機的原因之一。到目前為止,幾乎每一家機構都會通過Twitter來向大眾發聲,這導致了大量不必要的垃圾信息充斥了整個網站。Facebook也同樣面臨這個問題,但是Facebook卻能找到有效的辦法避免這樣的問題,比如說他們通過新聞流的方式為不同的人推送他們可能感興趣的信息。

Twitter沒能做到這一點,所以當我們登錄Twitter賬戶之後會發現,Twitter上的評論就像一鍋大雜燴,各式各樣,五花八門,但是我們真的需要這些信息嗎?當然這要取決於你關注了誰。但是不管怎樣,Twitter在這一點上做的不夠好,缺乏有效的搜索功能,讓用戶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推文。慢慢的,用戶開始厭倦了這些對自己毫無意義的推文,而且這些信息在其他網站上都能看到,所以用戶開始減少了來這裡的次數,直到淡忘它。

更糟糕的是,我們已經習慣性的變成了媒體和名人的推文的被動「接收器」,甚至忘了自己也能在Twitter上發佈自己的推文。而且,一想到當自己的推文一旦發佈出去之後整個世界都能看到時,我們中的大部分人在發不發一條不超過140個字符的推文這個問題上變得猶豫起來。慢慢的,我們就學會了在Twitter上沉默是金。

我蒐集到的一組數據可以證明Twitter的問題有多麼嚴重。推文的中值只有1個(比如說「大家好,我來了」),而且推文的發布者只是一少部分人:Twitter的10%的活躍用戶製造了90%的內容;相比之下,Facebook的10%的活躍用戶製造了40%的內容。所以,我們中的很多人會往返於Facebook,和他們的家人以及朋友來分享各自的圖片、生活的瞬間、觀點和看法,當然還有視頻。但是在Twitter上,我相信我們中的大部分人是不發聲的。即便有人試圖在Twitter上分享點什麼的話,他也會很快發現,自己剛剛發佈的推文瞬間已經被大量毫無相干的信息淹沒了。慢慢的,Twitter的用戶粘性也就沒了。

自救機會

所以現在,當我們想到Twitter時,我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其令人印象深刻的小鳥Logo,而Twitter這個產品本身已經變得沒有什麼吸引力了。而且Twitter的主要流量來源——其他主流媒體——已經無法為Twitter帶來足夠的新用戶。那麼,Twitter能否抓住最後的救命稻草嗎?在我看來,亡羊補牢為時不晚,Twitter有兩個自救的辦法:第一,發現新的流量來源;第二,升級和優化產品。

但是,在美國市場尋找新的流量來源非常困難,美國市場已經接近飽和,基本沒有增長的機會。如果我是Twitter的老闆,我會將印度作為目標市場,因為那裡有2.5億潛在用戶群體,但目前Twitter在那裡卻只有3000萬註冊用戶。

如果能夠在印度引起主流媒體的注意,Twitter將會獲得大量新用戶,但時不我待,如果Twitter要這麼做的話就需要抓緊時間了。因為在印度,WhatsApp將會是個強大競爭對手,它之前又剛剛被Facebook以19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其用戶數量是Twitter兩倍。

還有一個方法是在產品本身上做文章。Twitter需要儘可能多的做產品改進和體驗優化。目前擁有2.5億用戶Twitter或多或少會出現自滿情緒,忽視了初期用戶是如何體驗「Twitter時刻」的——為彼此陌生的人建立溝通的橋樑,發佈一條推文並得到對方的積極回應——這就是用戶喜歡上Twitter的原因。

但是就像AOL那樣,在走上巔峰之後安於現狀並最終走向沉淪,如果Twitter不能重新擁抱「Twitter時刻」的話,Twitter勢必也將步入AOL的後塵,被淹沒在浩瀚的互聯網大潮中。

也許重新抓住用戶的心,並獲得一大波新的用戶還為時不晚,但是請注意,機會的窗口正在快速關閉。

來源:騰訊科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103

互聯網公司巔峰期過後維穩問題:身處困境的Twitter如何自救?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2947
以下是文章全文:

幾週之前,Twitter股價驟降,市值暴跌40億美元,而且其內部員工以及早期的投資人在6個月的禁售期過後開始紛紛拋售它們手中的股票。6月5日,Twitter財務副總裁盧卡·巴拉塔(Luca Baratta)以每股31.44美元的價格拋售了9285股Twitter股票,套現29.2萬美元。這是個極其危險的信號,因為最能看清公司前景的人卻出售了自己持有的公司的股票,這無疑給Twitter的未來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從去年12月份到現在,Twitter的市值已經蒸發了一半,總跌幅達到了驚人的180億美元。用戶們正在放棄使用Twitter的產品,Twitter的增長變得停滯不前,有社交媒體圈兒的權威專家表示,Twitter正在變得可有可無。

正如之前的AOL,在互聯網領域紅極一時之後又迅速步上了下坡路,最終彈盡糧絕倒在原來站起來的地方。故事的開頭是如此的雷同,當Twitter初入社交媒體領域便掀起了一陣浪潮,具備了無與倫比的影響力,但是故事的結局也在趨於一致,因為現在Twitter這艘巨艦已經進入減速道,除非來個華麗的轉身,或者在像印度這樣的潛在市場渠道巨大的成功,否則Twitter的光環將會褪去。

大起大落

根據研究,Twitter能夠變得流行起來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大型媒體上連續不斷的免費廣告推出。2008年,美國有線電視頻道CNN成為第一家在節目中整合Twitter的大型新聞傳播媒體,並且開始在電視屏幕上顯示相關推文動態。此舉大大提高了Twitter的曝光度,漸漸的開始流行開來。

尤其是在2008年11月份印度孟買發生恐怖襲擊時,用戶開始在Twitter上發佈事件的即時信息和傷亡細節,海量信息迅速充斥在了整個網站,讓人們第一時間能夠瞭解到事件的實時進展。就這樣,人們開始發現,Twitter上的信息報導要比主流媒體來得更及時。主流媒體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紛紛與Twitter展開合作。一時間,「請關注我們的Twitter」成為每一家主流媒體的口頭禪。再加上社會名流們的推波助瀾,Twitter流行起來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是主流媒體的免費廣告以及社會名流們的推波助瀾也是一把雙刃劍,成為其目前危機的原因之一。到目前為止,幾乎每一家機構都會通過Twitter來向大眾發聲,這導致了大量不必要的垃圾信息充斥了整個網站。Facebook也同樣面臨這個問題,但是Facebook卻能找到有效的辦法避免這樣的問題,比如說他們通過新聞流的方式為不同的人推送他們可能感興趣的信息。

Twitter沒能做到這一點,所以當我們登錄Twitter賬戶之後會發現,Twitter上的評論就像一鍋大雜燴,各式各樣,五花八門,但是我們真的需要這些信息嗎?當然這要取決於你關注了誰。但是不管怎樣,Twitter在這一點上做的不夠好,缺乏有效的搜索功能,讓用戶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推文。慢慢的,用戶開始厭倦了這些對自己毫無意義的推文,而且這些信息在其他網站上都能看到,所以用戶開始減少了來這裡的次數,直到淡忘它。

更糟糕的是,我們已經習慣性的變成了媒體和名人的推文的被動「接收器」,甚至忘了自己也能在Twitter上發佈自己的推文。而且,一想到當自己的推文一旦發佈出去之後整個世界都能看到時,我們中的大部分人在發不發一條不超過140個字符的推文這個問題上變得猶豫起來。慢慢的,我們就學會了在Twitter上沉默是金。

我蒐集到的一組數據可以證明Twitter的問題有多麼嚴重。推文的中值只有1個(比如說「大家好,我來了」),而且推文的發布者只是一少部分人:Twitter的10%的活躍用戶製造了90%的內容;相比之下,Facebook的10%的活躍用戶製造了40%的內容。所以,我們中的很多人會往返於Facebook,和他們的家人以及朋友來分享各自的圖片、生活的瞬間、觀點和看法,當然還有視頻。但是在Twitter上,我相信我們中的大部分人是不發聲的。即便有人試圖在Twitter上分享點什麼的話,他也會很快發現,自己剛剛發佈的推文瞬間已經被大量毫無相干的信息淹沒了。慢慢的,Twitter的用戶粘性也就沒了。

自救機會

所以現在,當我們想到Twitter時,我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其令人印象深刻的小鳥Logo,而Twitter這個產品本身已經變得沒有什麼吸引力了。而且Twitter的主要流量來源——其他主流媒體——已經無法為Twitter帶來足夠的新用戶。那麼,Twitter能否抓住最後的救命稻草嗎?在我看來,亡羊補牢為時不晚,Twitter有兩個自救的辦法:第一,發現新的流量來源;第二,升級和優化產品。

但是,在美國市場尋找新的流量來源非常困難,美國市場已經接近飽和,基本沒有增長的機會。如果我是Twitter的老闆,我會將印度作為目標市場,因為那裡有2.5億潛在用戶群體,但目前Twitter在那裡卻只有3000萬註冊用戶。

如果能夠在印度引起主流媒體的注意,Twitter將會獲得大量新用戶,但時不我待,如果Twitter要這麼做的話就需要抓緊時間了。因為在印度,WhatsApp將會是個強大競爭對手,它之前又剛剛被Facebook以19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其用戶數量是Twitter兩倍。

還有一個方法是在產品本身上做文章。Twitter需要儘可能多的做產品改進和體驗優化。目前擁有2.5億用戶Twitter或多或少會出現自滿情緒,忽視了初期用戶是如何體驗「Twitter時刻」的——為彼此陌生的人建立溝通的橋樑,發佈一條推文並得到對方的積極回應——這就是用戶喜歡上Twitter的原因。

但是就像AOL那樣,在走上巔峰之後安於現狀並最終走向沉淪,如果Twitter不能重新擁抱「Twitter時刻」的話,Twitter勢必也將步入AOL的後塵,被淹沒在浩瀚的互聯網大潮中。

也許重新抓住用戶的心,並獲得一大波新的用戶還為時不晚,但是請注意,機會的窗口正在快速關閉。

來源:騰訊科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291

Twitter聯合創始人斯通:管理互聯網公司的7個關鍵

http://www.iheima.com/thread-43133-1-1.html
2006年時,比茲·斯通(Biz Stone)與傑克·多爾西(Jack Dorsey)、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以及諾亞·格拉斯(Noah Glass)共同創立了Twitter,現在他擔任Jelly Industries公司首席執行官(CEO)。斯通被商業雜誌《Inc》評為本十年傑出企業家,入選《時代》雜誌全球百位最有影響力人物,併入選《GQ》雜誌評選的「年度科技新貴」(Nerd of the Year)。如今已經步入不惑之年的斯通,淨資產據估計有2億美元。在給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Said Business School)學生所做的演講中,他分享了自己在領導力方面的一些看法。


以下是他給出的七點提示:

1. 對所做的事情投入情感。
斯通第一次創業是與威廉姆斯聯合創辦Odeo播客公司,這兩人是在谷歌公司工作時認識,但Odeo經營得並不成功。「Twitter是從失敗的經驗中脫胎而來的,」斯通對牛津大學的學生說,「我們在辦Odeo公司時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沒有投入情感。我們甚至自己都不用播客,也不做播客內容。去做一些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吧。我們創辦了Twitter,因為它很好玩……當我對著自己致力的東西放聲大笑時,我有一種超脫的體驗。這時我才意識到,這種情感投入在創辦Odeo時並不存在。結果證明,這能幫我度過許多艱難時光;如若不是這種情感,有很多次我可能就會耳根發軟打起退堂鼓來,他們總是說Twitter不過是一個無用的玩物。因為我體驗到了如此多的快樂,所以就一直做了下去。」


2.職業規劃要靈活多變。
斯通上過美國東北大學和馬薩諸塞大學,但都沒有畢業。他研究藝術,並通過為利特爾&布朗出版社(Little Brown)搬放箱子來勤工儉學。一天,斯通在午飯期間用該出版社藝術總監的電腦為一本書設計了封面,他的設計獲得多方肯定並將交付印刷。該藝術總監給他提供了一個職位,斯通必須決定是否要繼續完成學業。「我必須做出決定,是要繼續讀完剩餘兩年大學並獲得學位,還是給一位大師做學徒,」他說,「我決定跟著這傢伙一起幹。我認為這是一種更好的學習方式。而成為一名技術專家則出於陰差陽錯。我開始是奔著藝術家的方向去的。我想自己現在算個商人。」


3.以技術或其他約束為引導。
Twitter決定將在自己社交網站上一條內容的長度限定在140個字符,這樣做是為了遵照短信國際標準,而這一標準後來被廢棄。
「有技術方面的原因,但也有藝術上的考慮。」斯通說道。他說,「沒有約束就沒有創造力。如果藝術家信馬由韁,預算也沒有上限,那麼就會過猶不及。但如果設了限制,大腦就被迫發揮更多創造力。這就是我們如何取得成功的。當我們被逼到絕路上時,就會拿出一些真正有創造力的方案。」


4.人才與資本同樣重要。
「在創業初期,我們什麼都沒有。」斯通說道。他說,「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憑直覺做出決定。但我現在意識到,所有重大決策都是依靠周圍的一些有識之士,而不是制度或組織。我當時就像一塊海綿,盡我所能地去努力學習。我們先打造出產品,然後再去尋找投資。這樣去找錢要容易得多,因為你可以說:『你看這玩意增長得有多快。如果我們有錢多聘請些工程師,我們就會讓它以百倍的速度發展。』我建議初創公司先做出點什麼來。把產品擺在那裡。再要什麼就容易多了。」


5.做好生活沒有保障的準備
「你對穩定和生活保障是怎麼看的?我認為我的頭腦裡沒有這些。」斯通談到自己早期的創業生涯時說道。「我曾開玩笑稱將來的我會負責把我製造出的所有問題都搞定。我曾靠刷信用卡過活並用來付房租。債台高築的我算了算,如果每月只付最低還款額,要200多年才能還清所有卡帳。我認為『未來商業』會成為解決之道。它會以更聰明的方式去解決所有這些問題。我喜歡『未來商業』,因為它會搞定一切。」


6.堅持你的核心價值
斯通被問到,Twitter是否應改變其反審查的立場。「絕不。」他回答道。「我畫了一隻小鳥,並用它作為Twitter的標誌。展翅飛翔的小鳥代表了言論自由。這隻鳥不是被關在籠子裡,而是在空中自由飛翔。自由發表言論是最重要的;整個平台就是為這點而設計。審查一條推文就會破壞整個業務的完整性,多年來建立起的信任與聲譽將付之一炬。」


7.溝通是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
「這是我第一次做CEO,但我認為自己是兼具藝術家和CEO兩個身份。」斯通說道。他說,「一個好的CEO與好的藝術家的共同點是推己及人並換位思考。當我畫畫時,我為自己的樂趣而畫,但我也考慮別人看到這幅畫時可能會做何感受……做CEO是一門藝術,我認為其中至少有一半在於良好的溝通以及能夠保證每個人(董事、投資者、員工)都一直互聯互通且所有人每天都與彼此保持同步。我見過太多由於缺乏溝通而失敗的例子。每個人都以為,只要在同一間屋子裡,人人就都知道你所做的事。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你認為創辦並領導一家公司的要點是什麼?請留言說出你的看法。


作者 Andrew Cave
譯 徐笑音 校 李其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292

Facebook 計劃搭建時事討論平台,與Twitter展開競爭

http://www.iheima.com/thread-43400-1-1.html
Twitter的實時流讓它成為用戶討論時事的地方。 但是Facebook副總裁JustinOsofsky認為在時事討論功能上他們有兩個核心優勢:用戶數量和實名制。

Facebook投入了大量資源建立公共內容團隊。具體舉措包括:招聘電視專業人員,收購專門分析實時事件交流的初創公司,以及通過建立新的API讓Facebook的數據在新聞中得到呈現。比如Facebook剛剛宣佈NBC的The Today Show將會把Facebook上的熱門話題顯示在攝影棚裡的大屏電視上,主持人可以掃動屏幕展示人們在Facebook上的討論。

這些舉措嘗試向大家傳遞一個信息:Facebook是一個大家能夠討論時事的地方。Facebook上的內容將用戶與公眾關注點聯繫起來。同時,用戶常常要回來看朋友們和新聞報導對今天重要事件的反饋和觀點。之後Facebook可以將人們所談論關心的內容彙總成數據,用於有針對性的廣告投放。

但是要打敗Twitter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實時反饋功能是Twitter的有機組成部分。Twitter以不過濾實時的信息著稱。也就是說用戶可以在上面發任何緊急的,剛剛發生的事情,而且這些信息可以馬上被大家讀到。Facebook具有相關性過濾功能,所以會提供給我過去幾天但不是最近的精華的內容。如果用戶在Facebook上發同樣的內容,可能要幾小時後才能被讀到,這也讓發佈內容失去了大部分意義。

第二點是實名身份。Osofsky說,因為實名認證機制,在Facebook上人們表達的是真實的自己,看到的是身邊真實的世界。他舉了世界盃的例子,Facebook用戶既可以看到來自運動員和名人的公開觀點,也可以知道朋友們的私人態度。而這是Facebook提供給用戶的獨特體驗。但是他也承認,在實時交流上Twitter做得十分出色。在世界盃這樣的事情上,確實需要實時交流的空間,因為人們的反應和情緒是時時時刻刻在變化的。所以Osofsky表達了他的希望:「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打造一個可以兼顧這兩種體驗的平台。」

來源:techcrunch
編譯:文宇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561

活躍用戶大漲 社交媒體巨頭Twitter股價暴漲34%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899

社交媒體網站Twitter發布財報,該公司二季度營收增長兩倍多,超分析師預期,用戶增長明顯加速。(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Twitter首席執行官Dick Costolo表示,改進用戶體驗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備受關註的每月活躍用戶數量較上季增長了6.3%,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4%,至2.71億人,預期2.67億。 此前,分析師擔心Twitter用戶數量很難有所增長。然而,財務報告卻顯示,該公司用戶數量增長表現是五個季度以來最佳。 財報出爐後,Twitter股價盤後暴漲34%。年初至今,Twitter股價跌幅近40%。 圖:月度活躍用戶增長 圖:營收 在非GAAP準則下,二季度季調後每股收益0.02美元,預期-0.01美元。Twitter凈虧損1.45億美元。 Twitter將2014年全年營收預期調升至13億美元,將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調整為2.1億—2.3億美元之間。此番調整後的財務前景略高於分析師平均預估的營收12.7億美元,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2.07億美元。 圖:季調後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 圖:時間線瀏覽數情況(timeline view) 圖:平均月活躍用戶的時間線瀏覽數,即時間線瀏覽數/月活躍用戶數緩慢增長 圖:每1000次時間線點擊帶來的廣告收入 圖:股價走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60

Twitter首次進入債市 或募集多達15億美元用於擴張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072

據周三提交給監管部門的一份公告顯示,總部位於舊金山的Twitter將分兩批次各發6.5億美元的可轉債,期限分別為五年和七年。如果市場反應良好的話,發行規模可能會被上調至15億美元。

該公司高管們認為債市的融資成本相對較低,而且基本不會很快稀釋股東權益。這是Twitter高盛原銀行家Anthony Noto接替Mike Gupta出任該公司首席財務官以來的第一個大手筆,Noto曾在2013年11月6日幫助Twitter進行IPO。募集的資金將用於並購和業務擴張,不過市場認為Twitter今年的營收不會因此立竿見影受益。根據此前的業績報告,Twitter第二季度經調整每股收益-0.02美元,預期-0.01美元。

美聯儲接近於零利率的貨幣政策是華爾街公司大舉進軍債市的重要因素。根據彭博的統計,今年以來,美國公司已經通過債市融資1.07萬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58

傅盛矽谷日記:我與Twitter CEO聊了什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9/4023793.html

過去八年,Twitter的產品形態幾乎從未做過巨大改變,卻持續受到全球用戶喜愛。一年前,獵豹移動開啟了國際化之路,到目前擁有近70%的海外用戶。毫無疑問,在產品全球化的進程中,我們或將思考同樣的問題。

過去八年,Twitter的產品形態幾乎從未做過巨大改變,卻持續受到全球用戶喜愛。一年前,獵豹移動開啟了國際化之路,到目前擁有近70%的海外用戶。

毫無疑問,在產品全球化的進程中,我們或將思考同樣的問題。

9月23日,我們來到位於舊金山的Twitter辦公室,就產品和國際化跟Twitter CEO Dick Costolo和他的高管團隊交流了半個小時。

在這半小時里,Costolo先生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對產品獨特性的思考,我們稱之為“紫牛”。

當我問Costolo先生為什麽一直堅持140字內容創作,很晚才提供圖片上傳時,他表示,要保持Twitter的獨特性,堅持短內容的即時傳播。這個特色他們不會丟掉,也是他們跟Facebook和Instagram最具“紫牛”的差異點。

隨後,我拋出了一個更具挑戰性的問題,“Twitter如何面對來自Facebook的競爭”,Costolo先生認為,Facebook更多是朋友之間的信息分享,而Twitter則是實時性的信息網絡。如果在中國,用戶都從微博轉到了微信,為什麽還有很多人在用微博呢?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以下是我與Dick Costolo的對話實錄:

傅盛:中國有微博和微信,微信朋友圈對微博的活躍度實際上造成了影響。Facebook正在全球移動激烈擴張,Twitter如何應對?

Dick Costolo:Twitter和Facebook本質是不同的,Facebook更多是分享朋友之間的信息,而Twitter則是實時的信息網絡。如果在中國用戶都從微博轉到了微信,為什麽還有很多人在用微博呢?

相對於Facebook從web轉到移動,Twitter是生於移動的,本身內容很短,對其他平臺的兼容性也非常好。

傅盛:微博作為一種新聞獲取的渠道,還是有很大價值。但在移動時代,新聞與朋友圈流傳的信息,這兩者之間的界限不像PC時代那麽明顯。因為移動時代用戶的使用時長決定了消息的來源,而且通過關系鏈建立起來的朋友圈,獲取的消息也是有限的。如果一個人的消息來源是朋友圈,就會減少使用微博的時間。你會不會認為這兩者之間的界限會越來越模糊?

Dick Costolo:在美國,我們並沒有看到這樣一種轉移的趨勢,更多用戶他們在同時使用Facebook和Twitter。三年前,Facebook用戶是我們的10倍,現在變成了6倍。這說明兩個平臺的用戶在同時增長。

我們認為Twitter的實時性與Facebook經過過濾篩選後呈現出的信息流非常不同。比如看世界杯的時候,很難在Facebook持續捕捉到實時的賽況信息,而在Twitter可以隨時看到用戶實時發出的所有賽事信息。

傅盛:在內容創作上,Twitter一直很節制,堅持140個字,很晚才提供圖片上傳,為什麽會這樣?Twitter在這方面是會越來越節制還是會更激進?

Dick Costolo:我們並不覺得其他人可以發更多字、上傳更長的視頻,我們也要這麽做。我們還是希望能保持內容的獨特性,也就是我們一直在做的短內容,可以快速、即時地傳播。這個特色我們不會丟掉,也是我們跟Facebook和Instagram的差別。

傅盛:Facebook發布了Paper產品,其實是把應用內的內容輸出,Twitter里面也有很多好的內容,在這方面你們有計劃嗎?

Dick Costolo:Facebook的項目可能看起來很新,但用戶對它的接納度並沒有很高,我覺得他們更多是內部為了創新而創新的一個項目而已。

傅盛:微信里手遊很掙錢,你們有打算做這個嗎?

Dick Costolo:不會,我們覺得專註於做基於短內容的快速消費產品就可以了。我們會跟很多開發者合作,幫助他們開發或改進他們的遊戲,但我們不會成為手遊發布平臺。

傅盛:我們在Facebook和Twitter上都投了廣告,好消息是Twitter的廣告單價比Facebook便宜,但最後的效果是Facebook比Twitter好。但在數量級上,我們在Facebook上買的廣告要遠遠大於Twitter。那麽,Twitter在移動商業化方面有什麽樣的經驗和計劃,去吸引我們這些廣告主更多地購買?

Dick Costolo:我們具有很強的移動屬性,積累了很多關於用戶App下載和使用行為的數據。目前,我們大概有2.7億月活躍用戶,其中80%是移動用戶,因此,我們非常註重App下載廣告這方面的開發。

傅盛:我想了解細一點。相對Facebook,Twitter廣告在內部數據分析上會有什麽樣的優勢?我們知道Facebook對用戶的臉譜(Facemark)或屬性分得非常清楚,讓廣告主實現精準的投放。Twitter在這方面有什麽計劃?或者說現有的功能有什麽樣的特點?

Dick Costolo:Twitter最大的特性,是能夠準確地找到用戶的興趣和他們所關註的內容。比如我關註了某人,我會時常看他推文的內容,但他並沒關註我,說明我們不是朋友。因此,這個被我單方面關註的人所發布的內容就會被算作我的興趣的一部分。投放廣告時,這些定位機制會讓廣告投放得更加精準。

同時,我們剛收購了一家移動廣告交換平臺MobPub,通過這家公司我們不止能在Twitter上觸及用戶,用戶使用其他手機App時也能被觸及。

傅盛:Twitter是一家非常全球化的公司,我們的70%用戶也在海外,在全球擴張方面,Twitter是怎麽做的?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

Dick Costolo:我們的擴張很自然,沒有打廣告,比如印尼市場,我們一分錢都沒花。我們會在已經有了很多用戶之後,再進入這個市場,再研究這些用戶為什麽使用我們的產品。我們會收集用戶信息和使用習慣,來理解本地市場到底怎麽用Twitter。

不同的市場也不一樣。比如日本用戶最喜歡拿Twitter聊天,而巴西用戶則最喜歡拿它追星。我們會在進入之後再讓更多用戶因為這個理由選擇我們。


(編輯:余佳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3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