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攜熊”上市,屢敗屢戰歸真堂的尷尬上市路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468

2012年2月22日,歸真堂邀請全國三百多家媒體進入熊膽汁引流室拍攝,為自己喊冤。多家媒體現場見證,引流取熊膽汁過程中,熊沒有異常舉動。(東方IC/圖)

盡管企業經營合法合規,但歸真堂依然被資本市場拒絕。其背後,正集中於珍稀動物保護和中醫藥戰略的對立。雖然勝負未知,但陰謀論已甚囂塵上。

盡管經營業績表現甚佳,苦撐七年的福建歸真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歸真堂),到今天依舊沒能獲得登陸資本市場的“通行證”。

3年前,這家因“引流膽汁”而備受關註的企業二度沖刺IPO,卻陷入了動物保護組織的聲討中,籌備4年的IPO終止審查;3年後,歸真堂卷土重來,意欲掛牌新三板,卻依然招致了動物保護組織的反對。

“公司認為,‘引流膽汁’是可持續獲得藥源的行為,也是資源由稀缺到複興的關鍵。”歸真堂董秘許清炎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

南方周末記者查閱發現,《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在審申請掛牌企業基本情況表》里,沒有查到歸真堂的信息。

歸真堂是否折戟資本巿場,故事似乎並沒有完結。動物保護還是商業化利用,西方藥企的人工替代品是否存在打壓中醫藥的陰謀?圍繞養熊業,每一個疑問似乎都有著截然相反的兩種答案。

上市再次遭遇反對潮

“不差錢”的歸真堂,對資本市場十分“癡情”。

2012年,這家專事熊膽粉等系列中藥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福建泉州家族企業,經歷了一場備受爭議的IPO歷程。

民間對“引流膽汁”的質疑,很快擴大為一場劍拔弩張的對壘——除了眾多媒體和社會團體加入反對的隊伍,動物保護公益基金會甚至聯名畢淑敏、陳丹青等72位知名人士,向中國證監會信訪辦遞交籲請函,反對歸真堂上市。

“非人道”“殘忍”的指責聲中,IPO最終夭折。“早知這樣就不搞上市了!”外界巨大的壓力之下,歸真堂創始人邱淑花在媒體面前哭訴。

言猶在耳,2015年12月14日,歸真堂在股轉系統披露轉讓書,正式申請掛牌新三板。

“只有進入資本市場,我們才有可能加大研發力量,強化天然熊膽粉在複方藥中的使用,推動產業鏈整合,惠及更多患者。”對於再踏資本路,歸真堂如此解釋。

它基金隨即向全國股轉系統遞交了意見書,呼籲監管層對歸真堂的掛牌請求審查時,不予批準。理由是:“活熊取膽過於殘忍;熊膽粉制品行業已被國家限制,產業無發展前途,對投資者無益;歸真堂的熊膽粉產品不區別材料,混合加工存在健康風險。”

2015年12月17日,亞洲動物基金和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也相繼發表聲明,反對歸真堂掛牌新三板。

這一幕,與2009年歸真堂首次準備上市時遭遇的質疑相似——輿論對“活熊取膽”道德性的洶湧爭議背後,還有對其“越界”商業化熊膽類產品的指責和擔心。

“認為商業化利用會刺激市場需求,這是一種典型的鴕鳥心態。”歸真堂回應南方周末記者稱,歸真堂擁有“馴養繁殖許可證”“福建省野生動物經營加工許可證”等五大證書;公司所采用的無管引流,是一種安全、自然、無損害的熊膽汁采集技術。對於一個合法合規的企業,不應否認其發展的權利。

歸真堂回複給南方周末記者的資料顯示,歸真堂養殖的黑熊以自繁為主,部分通過向其他合法的養殖場購買獲得。養殖基地通過模擬黑熊的自然生態環境、改善飼料營養配方等方式養殖黑熊。除正常飼料外,還提供青飼料(水果、瓜果)、牛奶、蜂蜜等。

歸真堂說,公司正盡可能地強化動物福利,“總體而言,我們做得非常不錯。時間會證明,歸真堂在動物關愛上付出的勞動。”

多年來,歸真堂一直抱怨部分動保組織故意混淆概念,用二十多年前活熊取膽的舊照片抹黑自己。“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哪個動物組織實地考察過歸真堂?”他們曾多次質疑動物保護組織。

此前的2012年2月,歸真堂曾打開基地大門,迎來了近三百家媒體的“零距離”探訪,以期改變自己的公眾形象。但當時近在咫尺的動保人士張小海拒絕出席。

天然熊膽不可替代?

在國內多篇學術論文的描述中,熊膽可謂包治百病——從解熱鎮痛、護肝利膽、降血脂、抗腫瘤,到抗病毒、抗炎抗菌、促進微循環。熊膽在臨床中被廣泛應用於肝膽、心腦、感染性疾病及傳染病的治療。

光譜分析等手段,讓現代醫學搞清了熊膽的主要成分。除了熊去氧膽酸,熊膽還包含鵝去氧膽酸、牛磺熊去氧膽酸等多種膽汁酸類化合物,以及膽固醇類、膽色素類、氨基酸類及其他微量元素。

藥理學研究證明,熊去氧膽酸是熊膽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在溶解膽結石、治療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減輕膽汁淤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不過,這與傳統中藥提到的“清熱”“平肝”等作用並不相同。

不少叫“熊膽膠囊”的藥,其主要成分包括熊膽、梔子、菊花、車前子、大黃和冰片等十多味藥。“這個方子里的很多味藥都有所謂的清火作用,熊膽加進去到底起什麽作用,只有天知道。”原安徽醫科大學流行病學與社會醫學教授祖述憲曾這樣表示。

熊去氧膽酸並非黑熊所特有,且早已能夠通過人工合成制備。事實上,德國的熊去氧膽酸膠囊(優思弗)和意大利的牛磺熊去氧膽酸膠囊(滔羅特)已在中國上市,年銷售額達數十億美元。

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藥藥理學家李連達認為,熊去氧膽酸只是熊膽的有效成分之一,熊膽中還有其他幾十種成分共同發揮作用,“人工熊膽無法代替熊膽粉的全部功能。”

持相同觀點的,還有首都國醫名師金世元,“熊膽的藥用價值是沒有替代品的。”

隨著歸真堂事件不斷升級,“陰謀論”成了雙方交戰的新陣地。

“我們自己的熊膽粉便宜又好用,為什麽偏偏要把錢送給外國人?”李連達質疑,動保人士打著動物保護的旗號打壓中國傳統醫藥的背後,是西方藥企的利益在作祟。

早在2012年,歸真堂方面就指責亞洲動物保護基金,接受生產熊去氧膽酸的德國藥企福克公司贊助,代言人親屬與其有金錢往來。

李連達還抱怨,動保人士對中國養熊業實行雙重標準,“日本用我國古方生產的救心丹,含有熊膽、麝香等珍稀中藥,可以在全球暢銷無阻,銷售額達百億元。”卻從未受過抨擊。

在股份轉讓說明書中,歸真堂亦將對輿論壓力的表述上升到了“中國”“中醫”“國際”的高度——一些國際組織以我國部分養熊取膽技術條件達不到要求為借口,“蓄意非議、攻擊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政策和傳統中醫藥,影響正常的野生動植物產品國際經貿活動。”

事實上,為了國內人工熊膽的上市,沈陽藥科大學原黨委書記周傑和他的同事們,已經等待了33年之久。

早在1983年,沈陽藥科大學的前身——沈陽藥學院就承接了“人工熊膽”課題。不到7年時間,課題組合成了化學組成、理化性質、穩定性和天然熊膽相差無幾的人工熊膽,並獲得了人工熊膽二期臨床試驗批件。

審批結論稱,人工熊膽在質量標準、長期毒性等方面均已符合藥審要求,並認為由人工合成制備比人工引流熊膽粉不影響生態平衡。不過,令課題組耿耿於懷的是最後一句話:“目前引流熊膽產量已暫滿足藥材所需,請開發時綜合考慮。”

1992年,課題組迅速完成並報送了二期臨床試驗資料,但因為被要求補充臨床試驗,未能獲得藥品生產批件。此後的2003年、2004年、2007年,課題組多次報送了相關資料。但時至今日,人工熊膽仍然沒有拿到上市批文。

“該做的都做到了,就是到現在還沒批。”周傑嘆氣,“現在談這個,真的沒意義了。”

南方周末記者致電為人工熊膽設計二期臨床試驗的首都醫科大學教授高益民。“涉及的利益太多,最好不要關註。”高益民婉拒了采訪要求。

2012年3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兩會期間表示,目前熊膽入藥尚無替代品。

飛速發展的市場

人工熊膽課題受挫,而近三十年間,“對手”養熊業卻在飛速發展。

數十家養熊場的上萬頭黑熊,被抽取膽汁、幹燥、制成熊膽粉,成就了183家中藥企業的123個品種,更誕生了歸真堂、上海凱寶藥業等年銷售額數億的公司。

外界的質疑並沒有放緩歸真堂的擴張速度。2013年至2015年8月,公司凈資產從3.34億元提高到了10億元;黑熊數量從400頭增加到了899頭。股轉說明書顯示,899頭黑熊的賬面價值合計8105.24萬元,折合每頭黑熊9萬元。

“目前的養熊量已經遠遠超出治療疾病的需求,養熊業應通過立法層面被嚴格控制。”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解焱表示。

各國法律嚴禁熊膽產品進口,熊膽產品目前基本只在國內消化。張小海估算:根據2006年的官方數據,中醫藥產業每年對熊膽產品的需求量約為3000-4000公斤。按照一頭熊每年產3-5公斤熊膽粉計算,1000頭熊即可滿足需求。

“保守估計,國內目前有一萬頭黑熊用於取膽,多余的熊膽制品去哪兒了?”張小海認為,高檔禮品和保健品市場,成了熊膽產品更大的“暗流”。

早在2001年,原衛生部就發文表示,不再審批以熊膽粉為原料生產的保健食品。但今年1月,它基金在歸真堂的兩家直營店中發現,宣傳資料、包裝袋等促銷物品中,包含有“至真金膽”“建議使用人群”“食用方法”等超出藥品說明書的內容。

它基金向有關政府監管部門舉報後,股轉系統也對歸真堂提出質詢,要求其就熊膽相關產品作出說明。4月5日,歸真堂及其主辦券商恒泰證券做出回複,稱其主管部門已對此作出明確認定,情況屬實,但“存在的部分不合規方面情節輕微,不屬於重大違法違規行為”。

“關於它基金的舉報,請以公司對外披露的信息為準。”歸真堂並未對此事正面評論,只表示,公司的所有產供銷環節,都嚴格按相關管理規定執行。

“它基金曾多次舉報歸真堂,但最後總是不了了之。”張小海透露,一次,它基金誌願者舉報歸真堂直營店涉嫌誇大宣傳藥品功效,並提供了網站截圖。歸真堂迅速關閉了網站。主管部門的答複是:歸真堂否認內容出自其官網,因網站處於“系統維護”狀態,這不算違規。

種種曲折中,“最大的絕望是,活熊取膽不但是合法的,國家在某種程度上還支持養熊業發展。”張小海說。

歸真堂回複給南方周末記者的文件顯示,2011-2012年間,多位中醫藥界政協委員、中醫藥專家致信全國政協領導,專門針對活熊取膽一事,請求國家支持名貴中藥產業通過資本市場發展壯大。隨後,原衛生部、中醫藥管理局根據國務院批示,明確表示將“加大協調管理和政策支持力度”。

7月2日新修訂通過的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可以利用,但應當以人工繁育種群為主;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可利用為藥品,但必須遵守有關藥品管理的法律法規;對於“人工繁育技術成熟穩定野生動物”的人工種群,不再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至少從新修訂的野保法來看,國家對動物藥,特別是涉及急重癥的用藥沒有政策收緊。”歸真堂表示。而一旦未來黑熊觸及“人工繁育技術成熟穩定野生動物”的情形,不再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對歸真堂將更是利好。

2015年8月,上海凱寶宣布,在“體外培育熊膽粉”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已獲得化學等值、生物等效天然熊膽粉的生物轉化熊膽粉,正在籌建一套能穩定運行並適合中試放大生產的生物反應器,以實現體外培育熊膽粉的批量生產,並完成中藥三類新藥的臨床前研究。

“活熊取膽的真正天敵,還是人工熊膽。”張小海期待項目盡快研發。

不過,歸真堂明確表示,基於熊膽粉在急重癥上的用藥需求,在尚無替代品的情況下,歸真堂不會拋棄患者而嘗試轉型,“天方夜譚,這是不著邊際的想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6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