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左至右:伊朗總統魯哈尼、沙特國王阿蔔杜拉、俄羅斯總統普京)
本周國際油價創五年多新低,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內部再次暴露巨大分歧。伊朗與委內瑞拉昨日承諾,將聯手推動OPEC制止油價下跌。過去六周,三大OPEC產油國沙特、阿聯酋和科威特多次強調不采取可緩解油價跌勢的減產行動。伊朗與委內瑞拉此番表態與他們形成鮮明對比。
據伊朗官方通訊社伊通社報道,伊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yatollah Sayyed Ali Khamenei)昨日會見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Nicholas Maduro)時表示,他支持兩國合作逆轉國際油價急劇下跌之勢。哈梅內伊譴責“敵人”將油價當作政治武器,還意味深長地將油價暴跌稱為一些共同敵人策劃的政治花招。他說:
“油價在這麽短時間內離奇下跌,這是種政治花招,與市場無關。我們共同的一些敵人在將石油用作政治手段,他們無疑在這次油價劇跌中發揮了作用。”
美聯社、路透社等西方媒體報道均提到,馬杜羅此次出訪幾個OPEC國家是為了爭取得到OPEC成員國的支持,委內瑞拉主張以減產的方式推升油價。伊通社報道也提到,馬杜羅明確表示:“我們正努力讓OPEC成員和俄羅斯等其他產油國達成共識,合作利用創新機制逆轉油價,讓它回到可接受的水平。”
伊通社報道稱,伊朗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當日敦促OPEC成員國“讓某些大國針對OPEC的機制恢複中性,幫助油價2015年穩定在可接受的水平。”馬杜羅也呼籲OPEC聯手穩定油價。
去年11月27日,OPEC會議決定宣布保持現有產量不變,成為壓垮國際油價的最後一根稻草,油價進入下跌的快車道。自11月OPEC會議公布決定以來,國際油價跌幅已達35%。本周三國際油價一度跌破每桶50美元,創2009年5月以來新低。
油價暴跌期間,沙特為首的一些OEPC產油國絲毫沒有透露減產的跡象。去年12月21日,沙特石油部長Ali Al-Naimi甚至表示,除非OPEC以外的產油國減產,否則即使油價跌至每桶20美元,OPEC也不會改變決定。當月14日和16日,阿聯酋的能源部長和科威特的石油部長都表達了OPEC並未感到有必要減產的觀點。
本月初伊朗外長警告,沙特在油價大跌時不作為屬於戰略失誤,若沙特不采取行動讓國際油價止跌回漲,油價繼續下跌將傷害包括沙特在內的所有中東地區國家。
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曾提到,堅持不減產是OPEC最大產油國沙特一手推動的決定,西方媒體評論稱,沙特及其海灣地區的盟友在將油價用作政治武器,不只針對美國頁巖油生產商,實質上目標還是“死對頭”伊朗。
眾所周知,沙特是伊斯蘭教遜尼派為主的國家,遜尼派被認為是主流正統派別。在伊朗國內,伊斯蘭教另一大派系什葉派占多數。沙特政府坐擁7500多億美元的外儲,財力雄厚,即使油價暴跌,也有資本抵禦沖擊。而伊朗至今遭受西方制裁,其保本油價還要達到每桶100美元以上,現在的國際油價對伊朗的傷害格外大。
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則是提到,沙特等國樂見國際油價暴跌,油價跌得越慘,越能殺得其他產油國措手不及,尤其是美國。巴克萊分析師就這樣認為:
“他們(沙特等國)似乎認為油價跌得快比跌得慢好,急跌可能會給非OPEC國家帶來更多的變數,慢跌可以給其他國家喘息之機,那些國家可以考慮合並然後變得更有效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高盛在最新的報告中預測,3個月後原油價格可能跌到40美元附近,遠低於原先預估的70~80美元。因該行對OPEC可能減產讓市場恢複平衡已不抱希望。
彭博援引高盛的報告稱,該行調降對基準國際油價的預估,預計今年上半年庫存將會增加。Jeffrey Currie等高盛分析師稱,過高的存儲能力意味著供給過剩持續時間可能長於以往。
高盛稱,美國油價需在今年上半年跌到每桶40美元附近,才能遏制頁巖油投資,因該行已放棄OPEC可能減產讓市場恢複平衡的預期。
“我們認為價格要在更低水平保持更長時間,才能使頁巖油投資下降,直至市場恢複平衡,”高盛在報告中寫道,”油市還在尋找新的平衡點。”
高盛稱,預計3個月後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價格為每桶41美元,布倫 特原油價格為42美元,原先預估分別為70和80美元。
高盛對6個月和12個月後WTI價格的預估分別從75和80美元大幅調降至39和65美元,對布倫特原油的預估分別從85和90美元調降至43和70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OPEC預計,受油價下跌影響,全球原油需求今年將小幅上漲而美國原油供應增長將有所放緩。受此影響,油價收複此前跌幅。
北京時間21:43分,布倫特原油和WTI雙雙突破50美元。今日,布油和WTI一度跌至每桶47美元。
在其月度報告中,OPEC下調了非OPEC原油供應增長預期,指出油價處在低位已經影響到了該領域的投資。OPEC表示,因美國油井數量下降以及原油公司支出減少,美國的原油供應增長將慢於此前預期。
OPEC同時下調了市場對OPEC石油的需求至每日2880萬桶,較上月的預計少10萬桶。
去年,因OPEC拒絕減產,而美國原油產量增速創下30年來新高,油價從峰值暴跌約60%。
12月,OPEC的日產出增加了14萬桶,而伊拉克的日產量大漲28.51萬桶。
OPEC上調了美國2015年石油產量至1381萬桶/日,高於上月1372萬桶/日的預期。
不過,OPEC對美國的年度供應增長預期較此前有所降低。OPEC上月預計,美國產量將在2015年增長105萬桶/日,高於此次95萬桶/日的預測。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國際能源機構(IEA)周五表示非OPEC產油國今年的產能增長將小於此前預期,這將幫助油價展開一定程度的反彈。
IEA下調非OPEC產油國2015年產量35萬桶/日,其中一半的減少來自於哥倫比亞。IEA認為在產出減少的情況下,供求關系緩和,下半年油價有望出現反彈。
IEA表示,原油公司正在削減預算和減少或者延遲相關項目的開發。油價不會快速反彈,但是有跡象顯示油價將逐漸反彈。沙特2015年原油日產量預計依然將維持於960萬桶/日。
原油價格自2014年6月高點已經下跌近60%,因美國頁巖油革命所帶來的供大於求。而OPEC組織拒絕減產則加劇了油價的下跌。
根據IEA的預測,2015年非OPEC原油供應將增加95萬桶/日,達到5750萬桶/日。由於非OPEC國家的產能增長下修,全球對OPEC的石油需求量有望增加30萬桶/日,達到2920萬桶/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能源經濟學家林伯強昨日預計,如果國際油價保持在當前水平,中國六個月內進口原油可節省1000億美元。林伯強的預測並非過於樂觀,因為迄今為止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最大產油國沙特仍堅持不減少供應,油價持續承壓。同在昨日,沙特王子Alwaleed Bin Talal Al Saud稱,沙特不會為推升油價而減產,因為其他國家會“填上這個缺口”。
據CNN報道,在本月達沃斯冬季世界經濟論壇期間,出席CNN舉辦的一個新興市場研討會時,林伯強除了做出上述預測,還補充說,在那樣的油價環境下,要節省以上大筆資金,“我們什麽都不必做”。中國希望油價保持低位,這能促進經濟增長。
在林伯強發表上述觀點兩天前,同樣出席達沃斯論壇的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稱,對中國經濟前景表示樂觀,認為油價下跌有利於中國經濟增長和就業,但可能會影響到對非化石能源的投資。
過去六個月,國際油價從每桶116美元跌至不足50美元。自去年11月OPEC出乎市場預料決定不減產以來,油價跌幅約為36%。本月初,布倫特原油價格一度跌破每桶45美元。昨日,因沙特王子Alwaleed Bin Talal Al Saud重申沙特不會減產,加之上周美國原油存量創2001年以來新高,美國基準油價WTI原油價格跌至接近六年來新低。
而去年12月末,林伯強就在《環球時報》上發表署名文章指出,作為世界最大能源消費國的中國無疑在此輪油價下跌中直接受益。即使按照2013年的進口量衡量,以油價幾近腰斬的價格估算,中國一年也能節省近千億美元。
上述林伯強文章認為,低油價可減低整體工業生產成本,有益於經濟增長,增加了央行貨幣寬松的空間,而且有益於中國石油“走出去”戰略和國際能源合作,客觀上有利於國家能源安全。但如果油價較長時間維持在每桶60美元左右,必然會對中國的新能源以及目前正在起步階段的頁巖氣造成負面影響。所以,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油價下跌的機遇“扶一把”新能源。
根據美銀美林估算數據,去年年末的《華爾街日報》報道用以下圖表展示了國際油價下跌對亞洲經濟體的各類影響。經濟學家認為,油價下跌給中國正在放緩的經濟註入了強心劑,盡管今年美聯儲可能開始加息,中國和其他亞洲經濟體的央行仍可以通過降息促進經濟增長。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秘書長Abdalla El-Badri今天表示,如果新增供應上缺乏投資,油價高達200美元也是有可能的。
El-Badri 今天在倫敦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如果沒人對原油和天然氣進行投資,你會看到油價超過200美元。”
自OPEC去年11月拒絕減產保價以來,原油價格下跌近50%。El-Badri今日表示,來自OPEC的過剩供應約為150萬桶/日。
他的講話過後,油價很快扭轉跌勢,WTI短線迅速走高,布倫特油價沖高至49美元/桶上方:
此前,沙特王子阿爾瓦利德·本·塔拉爾(Prince Alwaleed Bin Talal Alsaud)和沙特石油部長Ali Al-Naim均表示,原油可能永遠不會重返100美元/桶了。卡塔爾經濟部長也表示,油價未來兩年都不會觸及100美元了。
世界銀行發展預測局高級經濟學家John Baffes上周表示 ,來自美國頁巖油、加拿大油砂以及其他途徑的額外供應會把油價限制在100美元/桶以內,“原油供應太多了。”
CFTC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20日當周,基金經理所持WTI原油空單總量增長至2010年9月以來新高,凈多單三周來首次出現下降。
專註於能源的對沖基金Again Capital的合夥人John Kilduff告訴彭博:
大家都急於看到油價見底,但基本面仍然不支持油價反彈。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月伊拉克公布了創35年來新高的產油量。花旗、巴克萊等機構預計,伊拉克要為增產的原油尋找買家,就會提出比其他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更有吸引力的售價。OPEC內部的市場爭奪戰將要升級。這場爭奪和兩個月前OPEC不減產的會議決定一樣,將成為國際油價下跌的推手。
本月18日,伊拉克石油部長Adel Abdul Mahdi表示,國內原油日產量已達創紀錄的400萬桶。國際能源署(IEA)本月16日公布報告稱,去年12月,伊拉克平均日產油量為370萬桶,環比增加29萬桶,增加規模創1979年新高。IEA報告認為,在此前受伊斯蘭國(IS)挑起戰亂影響的伊拉克東北部庫爾德地區,12月當地油田自去年3月以來首次恢複出口,這是12月產量大增的主因。同時,伊拉克南部產量已經增加。IEA預計,今年2月當地日產量會達330萬桶,創最高紀錄。
去年國際油價累計跌48%,創2008年最大年度跌幅。去年11月的會上,OPEC出乎市場意料決定不減產,希望油價下跌有助於促使部分生產成本較高的美國頁巖油退出市場。11月以來油價跌約36%,本月一度跌至2009年3月以來最低點。
保持供應的同時,OPEC國家紛紛打起價格戰。上月伊拉克、科威特、伊朗、沙特等OPEC成員國相繼下調出口油價,沙特給予銷往亞洲的輕質原油價格2000年6月以來最大折扣。
花旗駐倫敦歐洲能源研究主管Seth Kleinman認為,這不只是沙特和美國之間的價格戰,也是OPEC內部的。為了保護自己的市場份額,伊拉克、阿聯酋和其他OPEC成員國都在降價。伊拉克既在增產,也增加了運輸量。巴克萊分析師Miswin Mahesh本月21日接受彭博電話采訪時預計,伊拉克甚至可能賠本售油。
挪威DNB銀行分析師Torbjoern Kjus認為,價格戰在升級,大部分OPEC成員國的理論是,油價越低,他們就越有動力產油,彌補跌價帶來的損失。能源業顧問公司JBC Energy GmbH的高級原油市場分析師Eugene Lindell預計,伊拉克出口原油巴士拉輕質油與沙特的阿拉伯中質原油貼水已經很高,今後很可能進一步增擴。
但也有分析師認為,貼水與價格戰沒有那麽大關聯。法國巴黎銀行駐倫敦的大宗商品市場策略主管Harry Tchilinguirian就指出,產油國制定的售價價差主要體現了煉油商盈利能力的變化,並非充當爭奪市場的工具。
今年2月,銷往亞洲的每桶巴士拉輕質油較阿曼和迪拜基準原油期貨價格低3.70美元,貼水仍接近至少2003年8月以來最高。沙特本月5日制定的阿拉伯中質油貼水為每桶2.80美元。
下圖為來自英國石油公司BP數據的OPEC成員國產油量圖表。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油價“跌跌不休”到近六年低位之際,OPEC不僅沒有減產挺價,反而在今年1月份擴大了原油產量。
一項彭博社調查結果顯示,OPEC成員國產油量在1月份每天增加了48.3萬桶,日均為3090.5萬桶。其中,伊拉克、沙特和安哥拉的石油新增產量尤其多。伊拉克月度產油量甚至創下歷史新高。
就在去年11月底,OPEC還發表聲明稱,將成員國石油總產出維持在3000萬桶/日的目標不變。當日,OPEC秘書長El-Badri也表示,OPEC成員國遵守產量目標。
彭博新聞社報道稱,OPEC坐視油價大跌,市場猜測這是其有意為之,意在令油價跌至足夠低的水平,以最終迫使美國競爭對手減產。受益於技術革新,美國產油量已攀升至30多年的最高水平。El-Badri上個月也曾發表言論,稱OPEC將最終扮演產量調節者的角色。
紐約對沖基金Again Capital LLC合夥人John Kilduff對上周五彭博社表示:
很明顯,OPEC成員國內部正為了爭奪市場份額而廝殺。
伊拉克有意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這個國家還給客戶很大的折扣。
華爾街見聞曾提及,去年12月,伊拉克、科威特、伊朗、沙特等OPEC成員國相繼下調出口油價,沙特給予銷往亞洲的輕質原油價格自2000年6月以來的最大折扣。
伊拉克1月產油量日均增加20萬桶,至390萬桶/天,為歷史最高水平。該國石油產量甚至曾觸及400萬桶/日,創35年新高。伊拉克是OPEC第二大產油國。
伊拉克Rowsch Nuri Shaways曾在1月21日出席達沃斯年會期間表示,伊拉克需要增加產油量,因為全球範圍內的油價下挫已經令伊拉克政府收入大幅縮減了50%左右。
OPEC最大產油國沙特阿拉伯的產油量在1月日均增加了22萬桶,至每天972萬桶。沙特老國王於上個月23日去世,新國王薩勒曼宣布,將保持前任國王的政策。
安哥拉1月產油量日均增長19萬桶,至181萬桶/天。
OPEC成員國部長級會議將於今年6月5日在奧地利維也納召開。
圖:布倫特原油價格過去一年以來的走勢圖。布油價格曾在1月13日觸及每桶45.19美元的近六年最低水平: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代表告訴路透社,由於需求的季節性疲軟,即使沙特抑制競爭對手增產的策略開始奏效,原油價格在今夏之前可能繼續承壓。
OPEC代表們以及外部專家們本周在OPEC總部維也納會面,商討OPEC的長期戰略。不過,這些會議並不制定OPEC的產出政策。
因美國石油鉆井平臺數減少、美國煉油工人大罷工,國際原油價格在過去三個交易日中飆漲近15%,創去年11月OPEC拒絕減產保價以來最大反彈幅度。
一位來自海灣地區OPEC成員國的代表表示:
低油價正在影響部分公司的頁巖油投資。這應會影響原油的長期供應。
油價在40-45美元之間企穩,但是世界經濟並不強勁,(原油)庫存也太高。
另外兩位OPEC代表(其中一位也是來自海灣地區)表示,不能排除今年一、二季度油價會在需求疲軟和全球煉油廠停工進行設備維護的共同打擊下,跌至30-35美元。
一位代表表示,油價現在是受到了冬季和庫存因素的支撐。
另一位海灣地區代表表示:
總體的感覺是,由於供應過剩,油價將會比我們期望的更低。預計今年上半年原油庫存都不會減少了。
有一系列好的跡象,例如部分美國和加拿大油井的關停。因此,這意味著OPEC上次會議的政策決定是正確的,效果顯現會是緩慢的,對於某些產油國來說這一過程會更加痛苦,但最終決策將被證明是有效的。
摩根士丹利近日也發布報告稱,“原油是可能小幅反彈,但是漲幅可能會有限且不具可持續性。”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Adam Longson在一份給客戶的報告中寫道,盡管鉆井平臺數量顯著下降,但這並不意味著原油產出會減少。穩定的產出可能會繼續令油價承壓。
該投行預計,布倫特油價將在一季度最低跌至57美元/桶,二季度最低見43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因美國原油生產商生產放緩,OPEC下調2015年全球石油供應增長預期。
OPEC將非OPEC產油國日產量預期下調約40萬桶。其中,OPEC將美國日產量預期下調13萬桶。因美國大型石油公司大減勘探開支、美國國內石油鉆井數大降,油價在過去兩周反彈超過20%。OPEC研究部門在其月度市場報告中指出:
下調2015年原油供應增長預期的主要因素是價格預期、北美下滑的油井數量以及國際原油公司削減的開支。
OPEC預計今年全球原油日需求將增長117萬桶,略高於其1月時115萬桶的預期。
OPEC預計,2015年市場對OPEC的原油需求將增長40萬桶,至每日2920萬桶,但其下調了市場對美國等非OPEC產油國的需求預期。
截至北京時間20:55,WTI原油和布倫特原油雙雙上漲。WTI原油上漲2.01%,布倫特原油上漲1.12%。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