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職場點滴(24):80/20定理 脫苦海

http://notcomment.com/wp/?p=9450

有時我們會見到一些人由朝做到晚都不能完成工作,有些人卻能將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就希望知道有甚麼方法。尤其是現代很多工種都不是工廠式流水作業,而是要做一大堆不同性質的事情,如果效率不足,就會出現工作積壓的問題。有些人會用OT或者放假返工做來解決,好聽就是工作投入,難聽就是做事沒有效率。筆者就希望在這裏分享一些工作的小經驗,看大家能否幫助大家,首先要講的是「80/20定理」: http://wiki.mbalib.com/zh-tw/80/20%E6%B3%95%E5%88%99 80/20法則(The 80/20 Rule),又稱為帕累托法則、帕累托定律、最省力法則或不平衡原則、猶太法則。此法則是由約瑟夫·朱蘭(Joseph M. Juran)根據維爾弗雷多·帕累托本人當年對義大利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產的觀察而推論出來的。 80/20的法則認為:原因和結果、投入和產出、努力和報酬之間本來存在著無法解釋的不平衡。一般來說,投入和努力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 多數,它們只能造成少許的影響; 少數,它們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響。 一般情形下,產出或報酬是由少數的原因、投入和努力所產生的。原因與結果、投入與產出、努力與報酬之間的關係往往是不平衡的。若以數學方式測量這個不平衡,得到的基準線是一個80/20關係;結果、產出或報酬的80%取決於20%的原因、投入或努力。 80/20關係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基準。一個典型的模式表明,80%的產出源自20%的投入;80%的結論源自20%的起因;80%的收穫源自20%的努力。 鼓勵特殊表現,而非贊美全面的平均努力; 尋求捷徑,而非全程參與; 選擇性尋找,而非巨細無遺的觀察; 在幾件事情上追求卓越,不必事事都有好表現; 從生活的深層去探索,找出那些關鍵的20%,以達到80%的好處;在這裏,筆者已經用了80/20定理:將網站的內容的20%濃縮出來,而能夠表達到80%的含義。傳統的教育告訴我們,要做好事情,就必需全程投入,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盡量放在事情上,即是所謂「盡善盡美」。筆者並不是說這樣不對,而是要指出事情的另一面:如果每件事情都要用100%精力去做,能夠做到出來的數量必定會少。比如,考試有三張卷,你將時間放晒在其中一張,可能這一張卷會拿滿分,但整體上會不及格。就好像做文職,用大量時間來寫信和覆e-mail,結果就是其他事情就會做不好。尤其是當工作分為大量的小件(task)時,如果某些task用了過多時間,其他task就有機會做得不好,甚至會有些task完全做不到。8020以筆者的經驗,可以按照這些小貼士去做:1. 先用一張紙,寫出要完成的task2. 將最重要的20%和最不重要的20%圈出來3. 一開始先解決最重要的20%,用一半的時間做4. 中間的60%,用一半的時間做5. 還有時間剩的,才去做最不重要的20%,或者將之放到下一個工作天做筆者叫這是「限米煮限飯」的方法,好處是確保最重要的事情得到較大的關注,而放過最不重要的事情,對大局其實沒有多大影響。反而一些人總是要訂定「自己」的標準,不達到就不去做其他事,反而會顧此失彼。下一篇筆者會講「逐個擊破」工作法。職場點滴(24):80/20定理 | 筆與誌評 noTcomment
noTcomment, 打工達人, 職場, 關注By 脫苦海December 11, 2013Print Pareto_principle有時我們會見到一些人由朝做到晚都不能完成工作,有些人卻能將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就希望知道有甚麼方法。尤其是現代很多工種都不是工廠式流水作業,而是要做一大堆不同性質的事情,如果效率不足,就會出現工作積壓的問題。有些人會用OT或者放假返工做來解決,好聽就是工作投入,難聽就是做事沒有效率。筆者就希望在這裏分享一些工作的小經驗,看大家能否幫助大家,首先要講的是「80/20定理」: http://wiki.mbalib.com/zh-tw/80/20%E6%B3%95%E5%88%99 80/20法則(The 80/20 Rule),又稱為帕累托法則、帕累托定律、最省力法則或不平衡原則、猶太法則。此法則是由約瑟夫·朱蘭(Joseph M. Juran)根據維爾弗雷多·帕累托本人當年對義大利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產的觀察而推論出來的。 80/20的法則認為:原因和結果、投入和產出、努力和報酬之間本來存在著無法解釋的不平衡。一般來說,投入和努力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 多數,它們只能造成少許的影響; 少數,它們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響。 一般情形下,產出或報酬是由少數的原因、投入和努力所產生的。原因與結果、投入與產出、努力與報酬之間的關係往往是不平衡的。若以數學方式測量這個不平衡,得到的基準線是一個80/20關係;結果、產出或報酬的80%取決於20%的原因、投入或努力。 80/20關係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基準。一個典型的模式表明,80%的產出源自20%的投入;80%的結論源自20%的起因;80%的收穫源自20%的努力。 鼓勵特殊表現,而非贊美全面的平均努力; 尋求捷徑,而非全程參與; 選擇性尋找,而非巨細無遺的觀察; 在幾件事情上追求卓越,不必事事都有好表現; 從生活的深層去探索,找出那些關鍵的20%,以達到80%的好處;在這裏,筆者已經用了80/20定理:將網站的內容的20%濃縮出來,而能夠表達到80%的含義。傳統的教育告訴我們,要做好事情,就必需全程投入,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盡量放在事情上,即是所謂「盡善盡美」。筆者並不是說這樣不對,而是要指出事情的另一面:如果每件事情都要用100%精力去做,能夠做到出來的數量必定會少。比如,考試有三張卷,你將時間放晒在其中一張,可能這一張卷會拿滿分,但整體上會不及格。就好像做文職,用大量時間來寫信和覆e-mail,結果就是其他事情就會做不好。尤其是當工作分為大量的小件(task)時,如果某些task用了過多時間,其他task就有機會做得不好,甚至會有些task完全做不到。8020以筆者的經驗,可以按照這些小貼士去做:1. 先用一張紙,寫出要完成的task2. 將最重要的20%和最不重要的20%圈出來3. 一開始先解決最重要的20%,用一半的時間做4. 中間的60%,用一半的時間做5. 還有時間剩的,才去做最不重要的20%,或者將之放到下一個工作天做筆者叫這是「限米煮限飯」的方法,好處是確保最重要的事情得到較大的關注,而放過最不重要的事情,對大局其實沒有多大影響。反而一些人總是要訂定「自己」的標準,不達到就不去做其他事,反而會顧此失彼。下一篇筆者會講「逐個擊破」工作法。

職場點滴(24):80/20定理 | 筆與誌評 noTcommen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66

【案例】叮咚便利店:一家24小時非主流便利店是如何煉成的?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7/57188.html

這是一家"非主流"的便利店.之前i黑馬曾經報道過中國的便利店之王美宜佳,也說過西南的便利店之王WOWO,而今天要說的便利店叮咚是一家更奇特的便利店。i黑馬認為未來的便利店將會具備以下形態:首先,便利店將會成為所有服務的終端集合點,也會成為物流與O2O最後一站。未來的便利店將會把所有的支付、物流、便民措施集合於一點,甚至於走向終端金融服務,成為地面推廣的業務的橋頭堡。其次,便利店將會更加靠近社區,變成除了便利零售之外的服務點。未來便利店服務價值會超過零售價值本身。最後零售業態將會成為所有網絡線下接觸的終端點。而便利店本身也會觸網,甚至於便利店也會自己成為一個物流配送站。最後,便利店將會出現高端精致店,甚至於帶有咖啡店的感覺,裝修上將會更加溫馨有趣,下面說的叮咚會是這樣的便利店嗎?他們為什麽最愛賣鮮食?回想下每家便利店門口都有的面包櫃吧,它們甚至還有特殊的燈光烘托!這是因為大部鮮食屬於沖動型商品,放在進門處引誘因為感覺饑餓走入店鋪覓食的你。你最常去便利店購買的商品,一定是那些熱氣騰騰的便當和新鮮面包。此類商品被他們統稱為鮮食――雖然鮮食在所有商品品類中占比僅三成,但據統計,60%至70%的消費者都會進店購買鮮食。鮮食還擁有較高的毛利率:毛利率通常在35%至70%之間。即使算上由於較高報廢率產生的利益損耗,它依然比普通商品高出5%至10%的毛利率。鮮食還能帶動其他商品的銷售,這被稱作“並買”:比如你習慣在買便當的時候搭一瓶飲料,買面包時搭一盒牛奶。這就不難解釋他們為什麽投入大量人力和財力研發鮮食,頻繁地推出各類特色商品,在該領域一爭高下了。(i黑馬點評:便利店或者超市的選品其實有著小技巧。就是打造一款爆款產品來吸引流量,一般的日用品價格會很低,但是一些類似糕點、食物等搭配產品價格會很高。運用這樣的組合產品策略是零售的秘密。)他們為什麽愛推出自有產品?獨一無二的自有產品是他們差異化競爭的重要砝碼。譬如你買某款抹茶蛋糕必須去羅森,而想要喝到Unifresh的果汁則需要光顧7-11。事實上,鮮食也是便利店自有商品的一種,除此以外自有商品還包括了各種貼牌商品。自有商品的優勢在於能夠完全依賴自己的流通渠道,節約在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中產生的交易費用和流通成本。通常,一般的商品需要附加許多廣告營銷費用,而便利店在自己的店里售賣自有商品,憑借自己的品牌信譽,無需再支付額外的行銷費用。不僅如此,他們還能讓自有商品在陳列上享有特殊地位,比如將其擺放在更為醒目的貨架,甚至用宣傳板為其寫下廣告標語。這些自家出品的商品會成為你不得不去某家便利店的原因。(i黑馬點評:據統計,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連鎖,毛利最高的一部分都是自己的自有產品,他們本身具有品牌溢價)他們的便當涉嫌抄襲?那些不斷引進的新口味便當常常是從人氣餐廳里獲得靈感。他們有自己的產品研發人員,平時有一項令人羨慕的工作:“試吃”。嘗遍各類餐廳美食的目的是將其人氣菜肴研發成一款暢銷的便當。在便當工廠里,一切產品的分量、味道、口感都必須標準化,精確到米飯和蔬菜的重量、湯汁的濃度都必須按照統一的規格去執行。這些標準的配方是決定產品獨特口感的“秘方”,使其成為其他便利店品牌難以複制的人氣便當。每當完成一款新產品的研發都要經歷“試吃”和“試銷”的階段,不斷改進並且調整口味,最終便當才能被擺上貨架。有時,他們也會和知名餐廳合作,例如海底撈就曾為7-11提供熱炒快餐的醬汁。他們的便民服務真的不賺錢?每家便利店都在努力擴大便民服務的範圍,但事實上,這些業務並不能給他們帶來多少利潤。這是因為繳納公用事業費的人力支出與利潤不成正比。比如在便利店的尖峰時段,你買一個便當,他們就能獲取幾塊錢的利潤,而一筆公用事業費的繳納才賺幾毛錢,可辦手續的時間卻大大超過直接賣一個便當的時間。從收益角度考慮,如果把繳納公用事業費的時間全部花在販賣普通商品上,會給他們帶來更多收益。他們在該領域孜孜不倦地做著各種嘗試,其實看重的是未來的增長潛力以及品牌的差異化――在便利店業務更為發達的日本與臺灣地區,便利店已經找到了新的利潤增長點:利用自己強大的零售網絡和配送功能為網上商店提供物流服務。而在內地,目前只有全家與亞馬遜展開合作,將觸角伸向了快遞自取的服務領域。什麽時候能買到最新鮮的食物?他們在24小時內至少要配送四次貨物,其中常溫食品和低溫食品都是一天配送一次,鮮食則采用一日二配的方案。目前內地24小時便利店鮮食的配送分別在淩晨零點以後和下午一點之後,在此時間之後配送的鮮食最為新鮮。以第二次配送為例,鮮食從大倉發貨,由物流團隊按照固定的線路進行配貨,下午一點至五點,貨物會陸續到達各家門店。第二次下午的進貨主要是為了補充第一次的貨源,而超過24小時的鮮食都會報廢,所以店長必須通過POS系統精確把握便利店的商品銷售信息,以此精確采購貨品,降低鮮食的報廢率。(i黑馬點評:供應鏈鏈條的優化和快速反應依賴於自身良好的補貨系統。幾乎所有的商家都要建立大型ERP來管理自己的貨物)他們為什麽都愛做卡通主題?相比於傳統超市,他們的顧客更年輕,所以在塑造品牌形象時,常常會與卡通主題相結合―想想羅森的“名偵探柯南主題店”、“火影忍者主題店”,還有7-11里隨處可見的open小將吧!他們幾乎每年都會做四到五次行銷活動,重點就是在店鋪內凸顯某一卡通主題、采用卡通形象包裝店面,同時還會銷售相應的卡通產品。他們還很擅長通過集點和抽獎的方法鼓勵卡通粉絲消費,帶動自家商品的銷售。上文提到的各類特色卡通主題店,雖然租金高、店鋪面積大、設計起來也複雜,造成成本高昂,但主題店的人氣旺,玩具周邊的銷量也非常高,銷售額其實能達到普通店鋪的幾十倍。卡通主題店還能成為他們的一種廣告方式,形成話題後,你作為消費者,本身就能成為其品牌的傳播者,為便利店積攢人氣。(i黑馬點評:所謂的卡通裝修氣質本質上來說就是人格化)辦公樓的便利店很不一樣?如果按照便利店的選址來劃分類別,有辦公樓型、住宅型、住商混合型和地鐵型這四大類。店鋪開在不同的地段,他們賣的東西也會做一些小小調整。比如辦公樓型的店鋪,你比較容易買到文具,而上班族作為便當的主要消費族群,他們也會在辦公樓附近的便利店推出更多種類的便當。如果是開在住宅區里的便利店,商品構成中日用品的占比要相對較高。部分外資便利店還會針對不同國家的住宅區,專門為其住戶配置日系或韓系的雜貨。貨架擺放引誘你買更多?對於小型便利店而言,陳列布局存在一個黃金三角,即飲料櫃、鮮食櫃和結賬的櫃臺,三者的絕對距離在便利店中要拉到最遠,以便讓你在店里光顧的時間更長。貨架的擺放標準主要是以讓你擁有足夠的活動、等待以及休息空間為原則。同時針對顧客群對貨品擺放做調整,例如針對小朋友的食品或是玩具就會放在靠近腰間的低層貨架上,方便他們接觸。日系便利店的店面面積大約為80至100平方米,由大約21臺標準貨架構成,兩個貨架的間距在110厘米左右,雜誌架的高度大約為1.45米。唯一讓他們心痛的是,國內不允許他們(外資便利店)售賣香煙,讓他們失去一筆收入――香煙銷售額可從來都不是小數字。為了彌補損失,他們除了在便當和各種自有商品上下大力氣外,也在悄悄改變店內布局:他們開始增加明確的休息區,擺放四人座餐桌、洗手臺和綠植,營造出“便利餐廳”和“便利咖啡店”的感覺。他們的店員還要關註天氣?準確搜集天氣信息將有助於他們打造一條精準的供應鏈:便當、壽司、三明治等鮮食的銷售周期較短,販賣情況與天氣狀況息息相關。事先了解天氣,有助於判斷銷售趨勢,從而確定當日的采購數量。他們通常每天收集氣象報告數據五次,以保證食品的新鮮度,防止因商品擠壓而導致的食品報廢率過高,同時也盡量避免因缺貨而導致糟糕的顧客體驗。商品訂貨中所搜集的天氣數據包括了溫度、濕度、風力以及暴雨、臺風等緊急天氣狀況。這些因素都將影響到店員的商品采購計劃。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小喬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創業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215

兩個24歲青年 如何逆襲P&G?

2013-12-16  TCW
 
 

 

當一個市場有七成的份額,被前兩大廠商占據,競爭陷入價格戰時,幾乎所有的行銷策略專家都會要你打消創業的念頭。

小蝦米創業讓門外漢,變成哈佛教案

但接下來的故事,卻是一個突破傳統思維的成功案例。激勵所有後進品牌:別怕大巨人。

二○○一年,兩個二十四歲的美國年輕人:亞當.勞瑞(Adam Lowry)與艾瑞克.萊恩(Eric Ryan),雖然是門外漢,卻決定成立清潔劑品牌Method(美則),挑戰全球兩大清潔劑巨人:寶僑(P&G)、聯合利華(Unilever)稱霸已久的市場。創業的前六年,美則營收從零,靠著四十五個員工,將營收衝上四千五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億三千萬元)。美國Inc.雜誌,曾把美則選為全美五百大成長最快的新企業第七名, 理由:「在停滯或衰退了十年以上的消費品市場裡成長快速」,《哈佛商業評論》更把美則的故事當成重要教案。

清潔劑最大品牌是寶僑,五成以上的市占,市場有四十個品牌,但整體產值每年成長不到一○%,怎麼看都不是好的創業市場。當亞當的母親知道兒子想做清潔劑,還很疑惑的問,你連自己房間都沒打掃過耶!

但是亞當和艾瑞克在價格競爭、巨人環伺的產業中,看到機會。

亞當越洋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開玩笑的形容:「我們選擇包裝最醜陋和產品最毒(toxic)的產業」。他表示,從美國有機食品連鎖店Whole Food Market的成功創業體會到,有機意識已經在美國興起,市場上雖然有高舉環保的清潔品,但是清潔力差強人意,如果能做出清潔力不輸主流產品,又能自然分解的清潔劑,一定能打出市場,兩個人自掏腰包,湊了九萬美元創業。

策略一:找通路砸錢做包裝,打出通路口碑

第一個難關是站上貨架。在美國,賣場每平方英寸的貨架的上架費是一百萬美元,巨人擁有量的規模,大兵團和長期的通路關係,美則沒錢又沒人,小品牌只能先單點突破。

亞當和艾瑞克第一個目標是當時全美第三大零售通路商塔吉特(Target)。塔吉特一向標榜「好看、但價格合理」的設計好物,與兩人創業理念相當,更好的是 ,塔吉特是少數不收上架費的大型通路商。

瞄準通路目標之後,擁有化學背景的亞當,先找到願意合作研發的工廠。為了打動塔吉特,第一款產品廚房清潔劑,兩人就聘請有「塑膠詩人」之稱、也是當紅紐約工業設計大師卡林.拉席德(Karim Rashid),設計出如保齡球瓶子的清潔濟包裝。當時,光是請設計師設計和參與簡報,亞當和艾瑞克幾乎花了九成的創業資金,最慘的時候戶頭只剩十六美元,甚至公司的週轉金還得靠保險理賠金支應。終於,塔吉特答應讓他們試賣一個月。

策略二:拚速度快速推新品,逼龍頭廠跟進

上架後雖然沒有馬上大紅大紫,但塔吉特發現,美則的商品吸引了過去從不會到的新客戶,決定讓美則全國鋪貨。二○○二年九月,美則靠著三項產品線,在全國的塔吉特鋪貨。

原來,在價格競爭下,多數的賣場渴望擁有獨特的商品,以墊高競爭力,一般常見的低價促銷,只是吸引人潮的「帶路雞」,亞當分析:「對於零售商來說,第一要務是客戶來店頻率,來越頻繁,買得越多,第二是利潤,第三是否帶來新客群」。假設美則能夠給零售商帶來新客群,分更多利潤給通路商,就有機會長期待在貨架。因此,他們避開以價格為訴求的通路,選擇像是Whole Food Market,或較為高價的超市,如:Safeway。

要獨特、要創新,大巨人可就沒有小公司靈活了。站穩貨架之後,美則屢屢利用小公司快速反應的優勢。

在美國,美則是第一個販售清潔劑補充包的品牌,也是第一個在美國推出三倍濃縮洗衣精的公司,把家裡龐大的洗衣粉罐子,換成體積只剩下二分之一的洗衣精。讓後進品牌,整整花了十六個月才趕上他們腳步。最後,連美國最大通路商沃爾瑪(Wal-Mart)也跟進,在二○○八年宣布為了順應環保,只賣濃縮洗衣精,市場龍頭寶僑的汰漬也得配合。

亞當指出「雖然對手有規模,但是我們小且靈活」而且更願意分享,願意當製造商的「白老鼠」。他解釋,「我們不會要求製造商給我們獨家的銷售和合作權,因為我們也不夠大,所以我們鼓勵他們把和美則合作的產品賣給競爭對手,但是唯一的條件就是,下世代的東西必須先跟我們合作。」亞當甚至語出驚人的說:「我們歡迎競爭對手copy我們的產品」,如此製造商才更有動力和美則合作。

例如美則和全球最大寶特瓶製造商 Amcor,合作研發出第一個再生寶特瓶,隨後Amcor也跟其他大品牌生產再生寶特瓶,成為該領域最大廠商。

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于卓民分析,美則是典型的選擇利基市場,以速度戰勝巨人,成功的條件是:一,市場太小巨人看不上,而發展環保商品可能侵蝕巨人原本的搖錢樹,二,巨人就算想做環保品牌,新品牌難以搶到主流品牌的資源,而企業內部的菁英也不會想到新品牌去,缺人缺資源,這是巨人總是難以優先掌握趨勢商機的原因。

策略三:玩行銷搞怪設計,讓環保訴求變酷

美則行銷策略也與大品牌南轅北轍。

大品牌訴求清潔功能,美則則用半裸的辣妹和帥哥,使用七彩繽紛的美則商品,設計很潮的房子裡愉快清潔,訴求清潔的「體驗」,亞當和艾瑞克還曾經半裸坐在滿是泡泡和美則產品的浴盆裡拍攝照片,就如同時清潔劑產業的維京航空(Virgin Airline) 以搞怪取勝。

當對手洗手乳僅提供檸檬和薰衣草香味,美則提供十三種香味,顏色鮮豔的洗手乳,裝在水滴形透明瓶子裡,超市裡,一整排透明的瓶身藍、紅、綠、黃等繽紛顏色,讓美則成為貨架上最搶眼的商品。《哈佛商業評論》寫著:美則在毫無生趣的產業裡,讓「環保很酷(Green is cool)」。

二○○三到二○○七年是美則快速成長時期,年營收首次突破一億美元,速度還比耐吉(Nike)創業時快。

然而,瞬間長大的營收,就像令人垂涎欲滴的毒蘋果。

成功上架塔吉特後,沃爾瑪也找上門,其他的通路商也提出要求擴增產品線,美則推出了沐浴乳、身體保養品牌、汽車清潔品、甚至香氛蠟燭,四年間(二○○三至二○○七年),產品線由三個擴展到一百二十五個產品線。

速度殺人,二○○八年金融海嘯來襲,過多產品線成為負擔,美則那年不僅沒有成長,見到的是每月衰退的業績,同時,大品牌也推出環保商品,以高於五十倍的廣告預算痛擊美則。

于卓民認為,速度是小公司優勢,往往也是危機,擴張快速代表規模變大,面臨管理制度化和小公司彈性的拉扯,此外,為了擴張工廠,存貨週轉金,現金流往往是在這時候出問題。

亞當指出,「我們犯了所有創新公司都會犯的錯!」

他做出生平最痛苦的決定,裁員,他回憶「我甚至必須裁掉擔任過我伴郎的好友,真是慘不忍睹啊!」一年內砍掉占營收一五%的身體和空氣系列產品線,裁掉一成員工,淘汰後段班的零售商。

教訓之後,美則每開發一項商品,都會先問「動作太慢?還是動作太快?」,開發新產品不是被通路商牽著走,而是從品牌的四個面向:設計、香味、功效和環境考量才出手。

之後,美則的每年營收成長約只有兩成,相較於之前五○%到一○○%的成長幅度稍緩,但是路卻更穩定。

在二○一二年九月,美則和歐洲最大的環保清潔劑品牌Ecover合併(依舊保留兩品牌),根據倫敦《金融時報》預估,合併後,兩家公司年營收約兩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環保清潔劑公司,藉著合併,美則觸角也由美國,伸向法國和英國,朝國際化的路子邁進。

美則故事證明小公司只要找對趨勢,找到利基客群,就有機會在巨人林立的產業打造品牌,但成功之後切忌快速擴張,反而應回頭檢視初衷,用一切力量維護好不容易建立的品牌,畢竟企業經營不是百米競賽,而是比誰氣長的馬拉松!

【延伸閱讀】兩個門外漢,從小利基看出大商機——美則創業大事紀

2001創業:專長於化學的亞當和擅長於行銷溝通的艾瑞克,集資9萬美元創立美則品牌2002:聘請紐約工業設計大師拉席德設計洗碗精瓶身,打入全美第3大通路Target,獲得初步成功2003擴張:推出汽車清潔品牌、個人身體品牌,大肆擴張產品線2006:業績每年快速成長50~100%,獲選企業雜誌全美成長最快私人企業第7名2008挫折:遇上金融海嘯,飽受過度擴張之害,砍掉2條生產線,裁員10%人力2012突破:與歐洲環保品牌Ecover合併,成為全球最大環保清潔劑品牌集團,業績突破金融海嘯前

資料來源:金融時報、Inc雜誌網站、《打敗P&G的美則傳奇》 整理:曾如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81

2013/12/24 讀書筆記 巴菲特的信1973年和1974年 by Roald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pax8.html

1973年的信中,巴菲特首先說明了1973年的業績令人滿意,營業利潤11,930,592美元,初始股東權益的回報率達17.4%,但是比去年的淨利潤率低。管理層的目標是,在運用合理的會計和債務政策的同時,長期的資金回報率能夠平均高於國內行業整體的回報率。下面分業務介紹了公司的業績表現。紡織業,1973年對紡織品的需求很大,並且價格管制委員會做了一些規定,帶來了一些副作用。保險業,國家賠付和國家火險經營的汽車和一般責任險業務在1973年的承保狀況都非常好,但是競爭很激烈,再保險業務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主營城市汽車保險的家庭與汽車保險公司這一年在芝加哥的經營狀況很差,其中一個影響因素是會計系統,它不能有效及時的把信息反映到管理層。銀行業經營,伊利諾伊州銀行與信託公司又取得了創紀錄的一年。併購多元化零售公司,董事們已經同意了將多元化零售公司併入伯克希爾公司。藍籌印花郵票,巴菲特介紹了該種業務的會計處理方法,以及子公司的業務情況。最後是關於太陽報業的情況,由於獲得普利策獎,經營狀況有很大改善。

1974年的信中,巴菲特首先說明了今年的整體運營業績並不令人滿意,原因在於保險業務表現不好,但是紡織業務和銀行業務都表現的非常好。下面是分行業進行業績介紹,第一是紡織業,1974年前九個月紡織業務很好,後面陷入疲軟,可能會一直持續到1975年,第二是保險承保業務,在1974年,保險承保業務的業績大幅下降,除了本土化公司以外,依照目前的利率水平,整個再保險行業或者是具體的公司的再保險業務很難在1975年獲得盈利。第三是藍籌印花公司,在1974年,我們增加了對藍籌印花公司的持股,大約持有他們公司25.5%的流通股。整體來看,我們很看好藍籌印花公司的業績和它未來的前景。最後是對於DRC公司的併購,巴菲特認為這項收購是值得的,並希望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重新開始這項收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994

2013.12.24 工作記錄 By Martin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paza.html

今天的主要任務是做公司的三張表。讀了一封信,1974年的。繼續讀證券分析這本書,感覺挺難懂得,要迎難而上,堅持讀完這本書。

關於公司的三張表,BS,IS,CF。由於會計規則的調整,07年以前的年報都要做調整。關於資產負債表,短期投資變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另加應收補貼款一項,待攤費用+預付賬款=新規則的預付賬款,長期債券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合併價差=商譽,固定資產淨額=固定資產 應付工資+應付福利=應付職工薪酬,遞延所得稅項=遞延負債 少數股東權益也要做調整  股東權益合計=歸屬於母公司權益合計 其他應交款+應交稅金=應交稅費

關於IS,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利潤  主營業務稅金是新規的營業稅金及附加營業費用=銷售費用 補貼費用+營業外收入=新規則的營業外收入  在所得稅費用下加未確認的投資損失

關於CF,基本不做相應的調整。

1974年的信

1,operatng results for 1974 overall were unsatifactory due tothe poor performance of our insurance business. But our textiledivision and our bank performed very well. insurance underwritingreports as running at levels of unsustainableprofitablitity.Insurance underwriting is a large question mark atthis time .Prospects are reasonably good for an improvement in bothinsurance investment income and our equity in earning of Blue ChipStamps.

2,Textile Operation

during the first nine months of 1974 textile demand wasexceptionally strong resulting in very firm prices.in the fourthquarter ,weakness began to appear.

3,Insurance underwriting

all major areas of insuranceoperatins, expect for "home state" companies,experiencedsignigicantly poorer results for the year.

4,Blue chip stamps

During 1974 weincreased our holdings of Blue Chip Stamps to approximately 25.5%of the outstanding shares of that company. Overall, we are quitehappy about the results of Blue Chip and its prospects for thefuture.

5,merger with diverfified retailingcompany

As you previously have been informed, the proposedmerger with Diversified Retailing Company, Inc. was terminated .Butwe think this merger is desirabl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995

羅振宇自述:自媒體“邏輯思維”,如何能24小時售賣800萬?!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4/57641.html

如果問今年最火的自媒體人是誰?i黑馬認為羅振宇的“邏輯思維”當仁不讓。“羅輯思維”,給大家展示了自媒體平臺的可能性,第一次5小時售賣會員費160萬;第二次24小時售賣800萬!“耍嘴皮子”的羅振宇是怎麽做到的?2013年12月29日,羅振宇在剛剛收了800萬元新一期會員會員費後,到匯誌學院進行了一場培訓,其中可謂幹貨多多。以下是羅振宇講課的精華濃縮。讓我們看看,羅振宇心中的自媒體運營是什麽樣的?1、做自媒體一定要不靠譜在自媒體上,你千萬不能太端莊,要有一點邪惡。端莊就是”端著裝“,自媒體不怕被罵,就怕被嫌棄。你想,留幾手都能火。又土又笨、無趣的人最終會被淘汰。而目前很多企業微博就犯了“靠譜”的毛病。2、一定要有極客的精神羅振宇舉例說,邏輯思維的語音他每次都會錄到60秒,完全是靠他一次一次的嘗試,有時,早上的一個錄音最多要錄幾十次。而之所以讓錄音準確到60秒,完全是他自己的一種處女座式的“強迫癥”。3、一定要看不起人做自媒體一定要自戀。你得真正發自內心的自戀才能有“自我”。按照羅振宇的說法,他就是這麽自戀的。他經常在視頻和語音中說到,如果你不想聽我說話,那就不要聽。純屬自願。4、打造魅力人格體魅力,是互聯網世界中的稀缺物資。打造自媒體,就是要打造自己的”魅力人格體“。上述三點基本上概括了魅力人格體的三要素――不靠譜+真牛逼+自戀。5、做自媒體要去組織化小米為什麽那麽成功?是因為它重構了組織,小米有夠跨組織邊界的米粉,小米公司內部層級只有兩級:創始人級別和員工級別。這樣強大的組織力,傳統企業如何能幹得過?同樣的,傳統媒體龐大的組織體系如何能幹得過擁有外部組織的自媒體?6、一切產業皆媒體蘋果本質上是一家媒體公司。它整合了全球最好的制造業企業和開發者,自己要做的事情只是發布產品。據羅振宇透露,羅輯思維現在也在辦一件大事兒,即通過會員組織建立一個創業集群,類似一個“交易所”。會員可以發起項目,通過羅輯思維這個平臺融資、融人才。7、體驗經濟時代正在到來擺脫匱乏將是整個世界的趨勢。未來冷冰冰的工業品卻變得越來越沒有稀缺性。有稀缺性的是能夠打造出體驗場景的產品,被“魅力人格體”開過光的產品。譬如羅永浩的錘子手機,連產品還沒出來,羅永浩在微博上試預定,就能引來無數人捧場。8、趙本山、史玉柱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是群島世界,不再是帝國世界。像趙本山這樣全國上下家喻戶曉的明星將成為歷史,像史玉柱這樣賣腦白金這樣,一個產品全國男女老少都知道也不再可能。未來,我的世界你不懂,你的世界我也可能不懂。9、自媒體不需要定位自媒體的魅力就在於不確定性。羅輯思維從來沒有定位,用戶不知道明天會是什麽樣的內容。相比而言,目前那些將自己規現在特定領域的自媒體,混得都不一定好。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羅振宇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163

財務智商(24):有錢人同窮人的分別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p=1635

睇財經雜誌,引述一段「深圳新聞網」的內容,頗堪玩味:

富人與窮人的五大經典差異

1. 窮人很少人想到如何去賺錢和如何才能賺到錢,認為一輩子就是這樣
富人深信自己生下來要做富人,他有強烈的賺錢意識,盡一切辦法致富

2. 窮人在家看電視,為肥皂刻的劇情感動得痛苦流淚,還仿效電視劇裡的時尚
富人在外跑市場,即使打 golf 時也不會忘記帶著項目合同

3. 窮人走窮親戚,排斥與富人來往,久而久之形成窮人心態、窮人思維、窮人行為模式,每天談論著打折商品,交流節約技巧
富人則結交比自己有成就的人,從中獲益

4. 窮人學手藝,富人學管理

5. 窮人享受充裕的時間,時間對他們來說不值錢,他會因為多花一分錢買一斤白菜而氣惱不已,但不會因為虛度一天而心痛;富人不斷用時間去累積財富

因此,窮人手腳忙,腦袋閒;富人身體閒,腦袋忙。

這裡不想加入個人意見,不置可否,請自己反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292

2014.1.24 工作記錄 BY Martin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pxr4.html

今天完成了青島海爾的卡片。目前一共做了三個公司的卡片,格力電器這個公司主要是做空調,行業老大,營業收入達到100億,淨利潤80個億,ROE在2012年是28%。海信電器是海信集團下面的一個上市公司,主要是做電視機,也是行業老大,不過收入是252個億,淨利潤是16個億,ROE僅為18%。青島海爾是海爾集團下面的一個上市公司,業務範圍比較廣,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空調,電視都在做,不過位於行業老大的是冰箱、洗衣機和熱水器,其收入是800個億,淨利潤是40個億,ROE在2012年是28%。通過這幾項數據來看,在白色家電這個大行業,格力做的真是不錯,可能也是與其主營業務不同的原因。

這三個公司的在管理層也很相近,都是男主內,女主外。2012年之前,格力是朱江洪和董明珠,實際是董明珠掌權,朱江洪搞技術這一塊;海信是周厚健和於淑玟,周厚健是海信集團董事長,於淑玟集團總裁,海信電器的董事長;青島海爾是張瑞敏和楊綿綿,不過在2012年之後楊綿綿退休,梁海山上任青島海爾的董事長。

是不是行業的原因,白色家電的主要消費的決策權在女性,這使得三大白色家電的董事長都是女性。

對於這三個公司,公司的現金流都很好,有息負債都很少,經營佔款能力都不錯,分析的重點應該在公司的往來賬目上,應收項,應付項,關聯交易和存貨上面,公司的擴產方面也要多關注,公司的在建工程值得關注,公司的固定資產佔比都不大。

另外,格力的高管薪酬比較高,董明珠在400萬,其他副總在200萬,對比來看,海信和海爾的高管層方面的薪酬差距挺大,但是海爾的員工人均工資9.68萬,而海信和格力在6萬左右,人均利潤來看,海爾在7.52萬,海信在7.09萬, 格力在9.29萬元,格力的員工效率相對較高,海爾的員工待遇還不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47

未來24小時:美國債務上限談判的生死時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5850

眾議院共和黨美國周一晚將召開特別會議討論債務上限談判中的立場,這對美國兩黨能否在2月27日最後期限前達成協議至關重要。 盡管這一次共和黨沒有在談判中與奧巴馬和民主黨人針鋒相對,但本次共和黨人這次會議的意義同樣異常重要:因為留給兩黨談判的時間已經不多。 在博納領導的共和黨作出妥協之前,本周眾議院只有3個會議日。美國國會下一個會議日是2月26日,僅比美國財政部公布債務觸頂日提前一天,財長傑克盧警告如果突破截止日期,美國財政部將有困難履行其債務義務。 不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與每次預算戰爭共和黨都要與民主黨爭個你死我活不同,面對“債務上限”共和黨總會積極的避免給奧巴馬制造太多的麻煩。 《華盛頓郵報》報道稱,眾議院領袖博納呼籲各派領袖提交一個“幹凈的提限方案”,要避免在談判中作出“過於戲劇化”的姿態。 但是由於到目前共和黨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談判策略,意味著在最後的沖刺談判階段兩黨不存在“試錯”的緩沖空間。 Guggenheim Partners 分析師Chris Krueger說: “我們同意從常規的思路考慮共和黨會尋找一條妥協的道路,但是前途仍然處在迷霧中,因為共和黨仍然有可能把已經潑出去的水收回。不能及時提高債務上限的話,將對經濟造成惡劣的影響。” 共和黨美國時間周一晚的會議,可能將決定眾議院本周內是否會提交一項法案進行投票,以及共和黨領袖的兩項要價能否爭取到足夠的支持:即要求奧巴馬醫改法修正對醫生報銷費用比率,並重啟討論去年達成的預算協議中國防預算撥款削減。 但是由於民主黨人仍然希望要一份“幹凈”的法案提高債務上限。 民主黨人,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主席Patty Murray說: “共和黨領袖不需要另一次會議來搞清楚目前他們的談判策略不會奏效,因為即便是最強硬的共和黨人也明白應該妥協,放棄要求贖金。” “當茶黨人都承認失敗後,現在是議長博納放棄表演的時候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910

馬航失聯飛機為何24小時找不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931

昨日淩晨2點40分,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航班最後1次與越南空管聯系後從雷達中消失。至此,馬航飛機失聯已超24小時。在全球媒體高度關註、五國聯手搜索之下,為何這架波音777飛機仍然杳無音訊呢? 在2009年6月的法航空難中,228名乘客乘坐的法航447飛機墜入大西洋。在事發後的兩周內,屍體和部分飛機部件被找到。但主要的飛機殘骸的發現卻用了整整兩年。 從馬來西亞航空歷史看,最近的一次空難發生在1995年,當時34名乘客喪生在Tawau附近。而在1977年,一家馬航國內航班被劫持並且墜毀,100人喪生。 目前對於馬航飛機的去向眾說紛紜,流傳多個版本,新京報對部分問題作出了分析: 1 馬航客機為何長時間失聯?   客機或誤入積雨雲失控   國內某航空公司飛行員介紹,有一種可能是機載的信號系統出現故障。地面感知空中飛機的存在,主要手段是雷達監控,然後是不間斷的語音通訊,然後是基於衛星通訊技術的空地數據鏈。如果所有感知方式全部失效,視為飛機失聯。   以法航空難為例,大概節奏就是,機組操縱飛機誤入了積雨雲(雷暴雲體),隨之而來的就是強烈顛簸、雹擊、雷擊、積冰。最後,飛機上所有探頭堵塞,在錯誤的飛行數據引導下,飛機超速、解體、墜海。當代大型客機極度先進,由於機械故障導致的空難可能微乎其微。本次事件,客機誤入積雨雲的可能性很大。   機組人員自身失靈也有可能,比如突然的暈厥或者突發疾病。但飛行過程中始終保持主駕和副駕,兩個人同時發生意外的可能性很小。從目前掌握的數據看,失聯前的飛行高度,飛機應該處於自動駕駛狀態,即使飛行員出現問題,也不影響飛機在固定航線飛行以及與地面保持聯系。   有媒體判斷,飛機突然失去所有信息,可能是在空中解體,或人為關閉應答機,也有人猜測,可能飛機垂直落入海中。民航一位資深機長表示,如果飛機在空中解體,受空氣阻力以及海流影響,殘骸會分布在非常大的海域。但目前海上並未出現這些殘骸,所以飛機在空中解體可能性不大。   海南航空飛行員王先生分析稱,失聯客機是夜晚飛行,飛行員會比較疲勞。國際航班的飛行高度一般都比較高,正常的話飛行員應該有反應時間,至少會對空管發出報告。現在這種情況,很可能是非常匆忙和突然的情況,比如飛機被雷擊中導致通訊系統毀壞等原因。   2 客機在途中遇到哪些情況?   遇恐怖襲擊可能性低   馬航客機失聯,那麽,它在飛行途中到底遭遇了什麽?   有媒體報道稱,馬航失聯客機很可能遇到了危險天氣。民航一名資深機長表示,從數據看,失聯客機已經升到了1萬多米,到了對流層,說明其所在的天氣比較平穩,可能並不存在極端惡劣天氣。還有媒體稱,這架飛機途中遭遇風切變,導致飛機失聯。不過,飛行員王先生表示,在飛行中遇到風切變時,會有一系列的處置程序,一般情況下不會導致飛機長時間失聯。   昨天,一組關於波音777失聯前的飛行數據流傳網絡,有民航業內人士分析,通過飛機最後的數據看,飛機似乎曾進行過躲避動作,似乎在途中遇到危險。對此,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教授陳海昕分析說,網上做的分析很可能是把數據的順序看反了。   從網上顯示的飛機旋轉角度、時間來看,飛機應該是處於剛剛起飛狀態,因為飛機跑道和航向不一致而做的一個轉彎。一旦飛機到達一定高度,並達到一定速度的時候,客機在短時間內無法完成這麽劇烈的轉彎,除非飛機出現嚴重事故已經解體,而機身上的儀器在跟著打轉。從這組數據來看,並不能得出飛機有明顯躲避動作的分析結論。   此外,據民航飛行員介紹,自從9·11恐怖襲擊事件之後,全球所有飛機駕駛艙門均安裝了防彈設備。如果飛機遭遇恐怖劫持,恐怖分子在進入駕駛艙前,飛行員有足夠的時間向地面通報,另外應答機保持打開狀態,飛機也不會突然從雷達屏幕消失。據此分析,恐怖襲擊民航客機的可能性非常小。   3 客機服役11年為事故原因?   波音777機型成熟事故少   馬來西亞航空稱,該趟航班的機長為53歲的馬來西亞人艾哈邁德·沙,他於1981年加入馬來西亞航空公司,駕機飛行總紀錄為18365小時。該趟航班的副機長為27歲的馬來西亞人哈米德,飛行總紀錄2763小時,於2007年加入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工作。   飛行員會不會成為客機失聯的原因。據民航專家介紹,飛機在巡航飛行狀態下,有自主導航功能,飛行員的操作動作很少。而且據媒體報道,這家飛機上的機長是一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不太可能是駕駛員操作失誤造成飛機墜落。這名民航人士認為,飛機出現了機械、電器上的故障,造成了墜落的可能性更高,這類故障有可能與平時檢修養護水平有關。   有媒體報道稱,馬航MN370航班執飛機型為波音777-200型客機,首飛2002年5月14日,已服役近12年。2013年7月6日,韓亞航空214號班機在舊金山國際機場著陸時墜毀,型號為B777-200ER。韓亞空難發生前,該型客機還未發生過重大傷亡事故。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馬航曾打算將更換這批波音777-200客機。不過,民航專業人士接受采訪時稱,波音777是非常成熟穩定的飛機,其上面很多關鍵設備都有著兩三套甚至四套備用,僅在去年韓亞空難中發生過嚴重事故,但那次事故主要是飛行員操作不當造成的。這位專業人士表示,和汽車不一樣,飛機的零部件到了一定時間就會更換,所以飛機本身並不存在老舊的問題。另外,民航專業人士表示,馬航當時打算更換波音777-200客機,初衷並不是這些客機老化,而是為了節油。   4 客機若墜海乘客生還率多高?   客機高速墜海生還率極低   飛機若墜落海上,乘客生還概率有多大?   飛機墜海分以下三種情況:空中解體:墜海之前,飛機已經爆炸,機上人員存活概率基本為零,機身碎片散落範圍可達百余公里;失控高速入海:大多數海上空難都是這種情況,生還概率也極低;海上迫降:讓飛機以安全速度落在海面,但迫降對飛行員的個人素質和心態要求極高。   海上迫降從技術上來講是可以實現的,飛機駕駛員需要具備這種操作技能。   國內某知名航空公司機長告訴記者,海上迫降有非常大的風險,不但需要飛行員技術還需要有天氣和環境的支持。   水上迫降,最經典的例子是“哈德遜奇跡”,2009年1月,美航A320客機剛起飛,就因發動機吸入飛鳥群而損失動力,57歲的機長憑借豐富經驗和過硬的心理素質,讓飛機平穩降落在哈德遜河面上,在之後短短12分鐘內,機上人員全部獲救。   國內某知名航空公司機長表示,根據最後監測到的航班信息來看,MH370在海上迫降的可能性不大。他說,需要采取迫降時,機組一般會保持與地面空管的聯系,並不斷匯報狀態,而MH370沒有。而且以失去聯系前的飛行高度來說,迫降海面危險極大,由於巨大沖擊力飛機也會被拍碎。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軍事專家尹卓接受采訪時表示:“飛機從空中到海上,人員生存機會很小,一是民航機上沒有降落傘等救生設備,二是從撞擊力來判斷,飛機遇水後會解體,人員生還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5 多國營救行動為何進展緩慢?   疑似出事水域風高浪急   8日,馬航客機失去聯系後,中國、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美國有關海事部門參與搜救。   跨國尋找、溝通是否困難?某民航學院總飛行師介紹,按照國際民航組織的規定,突發事件搜救可由相關國際以及國際民航組織成員國主動申請聯合搜救。   事發國一般是主要調動國,這個事件來看,目前預計在馬來西亞和越南的重疊海域,由救援能力相對強的馬來西亞主導,越南輔助,中國以及海域周邊國家的搜救力量也應該參與聯合救援。   中國社科院海疆問題專家王曉鵬介紹,該海域屬於越南和馬來西亞專屬經濟區的重疊區域,一般來說,出現海難救助,按照國際慣例救援工作是第一位,在國際協調上不會有困難。事發海域處於南海,中國也有船只在附近巡航,接到指令後也可以派出船只進行救援。   預計海域環境是否有利於搜救?中國社科院海疆問題專家王曉鵬介紹,據官方公布的消息稱,疑似事發海域屬於泰國灣水域,是典型的熱帶海域,風高浪急,水下有熱帶環流,對於搜救是不利因素。   從海面看,到3月末是雨季,常有大風浪,甚至達到9級以上風浪,這樣的海況,小型搜救船只作業困難,千噸級別作業也有困難。這對救援工作來說也是不利因素   王曉鵬分析,有利因素來說,只能說是疑似海域位置不太偏,距離中南半島、馬來半島直線距離不遠,可以有周邊國家率先派船搜救。據了解,馬來西亞已經派出海軍以及空中力量到附近海域先期救援。“我們要搶時間,72小時是黃金時間。”   6 事故發生後如何展開調查?   事故發生國為調查主力   一位資深機長表示,客機事故發生,通常是六七個因素,多的可能是十幾個因素串起來最後造成的,如果其中任何一個小環節被阻斷,事故就不會發生了。   這位機長表示,按照國際民航慣例,事故失事所在地國家將成為調查主力,其將撰寫主要的調查報告。航空器所屬國家(馬來西亞)可以協助參與調查,其如果不同意調查報告,也可以自己獨立做一個調查,但僅作為事故發生國報告的附件進行參考。此外,航空器的制造者也需派代表專家協助調查。   此次航班上大部分為中國乘客,中國民航局可以組成專家組作為觀察員,但並不參與事故調查。同樣,對於搜救而言,也以事故發生地所在國為主,但其可以邀請他國如新加坡等參與共同救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7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