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白宮公布2018財年預算計劃概要 特朗普要劫貧濟富?

當地時間周一晚間,美國白宮公布了2018財年預算計劃概要,尋求未來10年減少支出3.6萬億美元。預算計劃指出,尋求大幅削減美國社保支出,並將減少50%的石油戰略儲備;完整的計劃將在周二公布。

”給富人送禮,拿窮人開刀。“CNN Money對這個預算計劃概要總結道。

根據這一方案,未來10年將削減3.6萬億美元的聯邦支出。其中包括:未來10年削減6000億美元的醫療補助預算,1930億美元的食品券預算,1430億美元的學生貸款,以及630億美元的聯邦工人退休項目預算。而在國防、基建等方面,白宮將增加預算。特朗普計劃在基建方面支出2000億美元,來刺激更多的企業進行基建投資。

哪些納稅人會獲益?

白宮預算管理辦公室主任Mick Mulvaney表示,這是一項“納稅人第一的預算”。

美國無黨派智庫稅收政策中心高級研究員羅森伯格(Joe Rosenberg)表示:“大部分福利給了高收入人士。”

根據特朗普的預算案,所有企業和個人的最高稅率都被下調,並取消了奧巴馬醫保計劃對富裕投資者收取的附加費。

此外,特朗普還將給予富裕投資者(年收入20萬美元以上)一項稅收減免,而一半美國人都沒有多余的錢進行投資。

給富人的最大禮物是取消遺產稅。現在,美國遺產稅適用於價值超過550萬美元的物業,而特朗普希望徹底取消遺產稅。

預算案出乎華爾街意料

華爾街策略師Greg Valliere稱,未來十年減少醫療補助預算、食品券預算以及其他扶貧項目預算共計6000億美元,這些是這個預算的核心內容。他預測,這個預算會在參議院碰壁。參議員們知道,這些扶貧項目關系到美國每一個角落,每五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個申請了醫療補助,每十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個使用食品券。

除了食品券預算,特朗普還減少了關於殘疾人保障等福利項目的預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316

阿里巴巴發布2018財年Q1財報:營收74億美元,同比增長56%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17/164691.shtml

阿里巴巴發布2018財年Q1財報:營收74億美元,同比增長56%
i黑馬 i黑馬

阿里巴巴發布2018財年Q1財報:營收74億美元,同比增長56%

阿里雲計算付費用戶數量首次超過100萬。

i黑馬 8月17日消息 今日晚間,阿里巴巴集團公布2018財年第一季度(2017年4月1日-6月30日)業績。

財報顯示,阿里巴巴該季度收入達人民幣501.84億元(74.03億美元),同比增長56%。其中,核心電商業務收入為人民幣430.27億元(63.47億美元),同比增長58%。中國零售平臺上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4.66億,約為中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移動月度活躍用戶更高達5.29億,較2017年3月增長2200萬。

從收入、年度活躍消費者、移動月活用戶等方面實現的增長,顯示了阿里新零售戰略的持續推進對於集團各項業務的帶動作用。具體而言,核心電商業務增速明顯,截至今年6月30日,天貓實物商品的商品交易額(GMV)同比增長49%。而上個季度,中國零售平臺上的移動月度活躍用戶增加了2200萬,達到5.29億,推動力則為手機淘寶。

此外,受益於東南亞平臺Lazada以及中國出口平臺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的表現,阿里跨境及國際消費業務收入達人民幣26.38億(3.89億美元),同比增長136%。

今年8月份,阿里巴巴還與萬豪設立了合營公司並打通會員體系,為數以億計的中國消費者提供全球遊體驗,並將為中國零售平臺上超過5億的移動活躍用戶打造會員平臺。

財報顯示,阿里雲計算付費用戶數量首次超過100萬,較前一季度增加13.7萬,雲計算收入同比增長96%至人民幣24.31億元(3.59億美元)。阿里雲還將客戶名單拓展至包括中信集團、中國華能集團、人保金服、亞洲航空等海內外超大型企業。

在國際市場,阿里雲本季度宣布了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建立2個數據中心的計劃,它們將加入已布局逾14個國家及地區的數據中心網絡,以服務全球用戶。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阿里巴巴在2018財年迎來了一個強勁的開端,體現出我們各項業務的強大及多樣化,以及為平臺上的消費者所帶來的價值。集團的技術正在推動各業務的強勁增長,同時也加強了核心電商以外業務的市場地位。憑借著持續的創新、阿里巴巴生態系統中各項業務的協同效應,我們對於未來深感興奮。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財務官武衛表示:客戶管理收入的顯著增長,反映我們為消費者帶來了具有差異化的商業價值。我們計劃繼續投資於長期增長機遇,而其中的一部分已經在為消費者及投資者帶來巨大的價值。

阿里 財報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837

浪莎股份借殼10年賺4億多卻未分紅 公司叫屈:是歷史問題,預計2018年度可現金分紅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2-10/1169898.html

__________3000_.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曾劍 每經編輯 楊軍

連日來,股價閃崩的浪莎股份(600137,SH)成為A股市場關註的焦點。對於其閃崩的原因,市場眾說紛紜,其中有人歸之於證監會將對長期沒有現金分紅的公司進行嚴格監管,而連續19年沒有分紅的浪莎股份可能是重點監管對象,由此引發資金出逃。

浪莎股份作為一家A股上市公司,長達19年沒有分紅,這是事實,被一些市場人士稱為“鐵公雞”。其背後透露出來的是浪莎股份的歷史遺留、業務單一和轉型步驟緩慢等問題。

對此,浪莎股份董秘馬中明昨日(12月10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不僅僅是投資者關心的問題,監管層在這方面也十分關註。公司通過借殼上市,前期遺留諸多歷史原因,使公司分紅未達到條件,並不是外界所說的“鐵公雞”。分紅這一塊也是公司未來需要加強的,將盡力保障投資者利益。

借殼前身虧損較大

12月6日,針對投資者在互動平臺的問詢,浪莎股份直言,公司一直沒分紅是歷史原因,公司重組借殼長江控股上市後,母公司遺留1.6億元報表虧損。

回顧浪莎股份上市的歷史,其前身為長江控股,於1998年上市,上市之後的第一年就因為主營業務成本上升而虧損。此後,該公司分別在1999年、2001年虧損。2002年,長江控股曝出原重組單位四川泰港涉嫌利用對公司進行資產重組,騙取公司提供貸款擔保,詐騙金融機構巨額貸款。根據當時公告,截至2002年9月26日,公司為原重組單位四川泰港及其控股企業、關聯企業提供擔保被訴金額,余額為1.43億元,占公司凈資產(2002年6月30日)總額的165.2%。2002年,長江控股每股虧損近11元,創下當時A股之最。

上市後的前幾年,長江控股處於虧損狀態,根本沒錢進行分配。2003年,靠政府補貼,長江控股艱難保殼,但由於主營業務停滯,2004年、2005年均告虧損,到2006年中期,公司凈利潤仍虧損882萬元,再度面臨暫停上市風險。

在長江控股焦頭爛額之際,作為“救世主”的浪莎控股出現了。2006年5月,浪莎控股與宜賓市國資公司簽署協議,以7000萬元受讓長江控股3467.13萬股國家股。此後,浪莎控股將旗下浪莎內衣100%股權作價6862萬元註入上市公司。同時,再度依靠政府補貼,長江控股2006年勉強扭虧為盈,化解暫停上市風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在浪莎控股入主前夕,由於長期虧損,長江控股實際已是“資不抵債”。據長江控股2006年年報,上市公司報告期末總資產只有2.2億元(調整後),凈資產為負2.63億元(調整後)。在“合並報表未分配利潤”(以下簡稱未分配利潤)一項,公司報告期末的數據為負5.94億元,“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5.97億元。

10年來賺錢填窟窿

自浪莎股份借殼後的10年里,上市公司9年盈利,只在2015年虧損。記者合計算來,浪莎股份這10年實現凈利潤總額約為4.46億元。

根據《公司法》和浪莎股份公司章程,公司凈利潤分配順序首先是彌補公司上年虧損,其次是提取法定盈余公積,然後是提取任意盈余公積,然後才是支付普通股利。由於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因此,翻閱浪莎股份上市後公告可看到,公司每一年的未分配利潤使用計劃均是:彌補以前年度虧損。

在註入浪莎內衣之時,浪莎控股曾承諾,將保證重組後的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扣非凈利潤分別不低於1120.2萬元、1400.25萬元、1750.31萬元。浪莎控股正式入主當年(2007年),更名浪莎股份的上市公司也在盈利上完成了大翻身。報告期,憑借資產處置收益、債務重組收益等,上市公司實現凈利潤2.99億元。到2007年末,浪莎股份“未分配利潤”為負1.44億元,“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1.61億元。

此後盈利的浪莎股份到2012年,其“未分配利潤”終於扭負為正,為138.77萬元。但“母公司未分配利潤”依然高達負1.6億元。在借殼後的幾年時間里,浪莎股份未能從主要經營載體子公司浪莎內衣手中拿到任何分紅,這導致上市公司無法填補母公司的虧損。

浪莎股份則以上市公司分紅以母公司報表為準,“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為由,宣布公司不進行利潤分配。

賺了錢,卻沒拿到錢的情況直到2015年才有了改變。2015年的虧損,導致浪莎股份“未分配利潤”再度為負數,但公司“母公司未分配利潤”卻大幅減少至6085.29萬元。

浪莎股份“母公司未分配利潤”2015年減少得益於子公司浪莎內衣的貢獻。浪莎內衣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2.05億元,凈利潤虧損2023.55萬元。雖業績虧損,但浪莎內衣當年向浪莎股份現金分紅高達1億元。

2016年,浪莎內衣實現營業收入2.69億元,凈利潤1178.32萬元,但向浪莎股份現金分紅3000萬元。截至2016年末,浪莎股份“未分配利潤”為429.49萬元,“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2917.74萬元。

據浪莎股份近日在互動平臺上所稱,目前“母公司未分配利潤”仍有近1500萬元需要彌補。公司表示,若2017年度公司完成既定經營計劃,浪莎內衣第三次向母公司分紅彌補完成其1417.74萬元的虧損後,上市公司未分配利潤及母公司未分配均轉為正數,預計2018年度公司就可以進行現金分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600

不具價值投資股票(2018年版第3版)

鑑於一年一度大家對買錯老千需求日益增加,筆者翻閱近幾月所有招股書及在Leonard 的幫忙下,再新增2018年首2個月上市新股40隻,現時老千股增至1,282隻。由於大家對於所謂不具價值投的理解有不同,筆者特此解釋一下,各級數的定義:


高度: 已是極度重犯,不應購入
中度: 有部分惡劣行為,亦不適宜購入,建議在購入前可詢問小弟。
低度: 都是做賤招騙錢,在低位可購入。

應網友要求,筆者以老千股名單推出一個白名單,評級更新後,白名單股票數目達1,717隻,敬請注意。

大家可以以該名單購股,謝謝大家!

連結如下: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3Ac9TXVHQHnoJnjt15O3JMIum19Jw8e7vimTz95cymY/edit?usp=sharing

沿用2012年的寫法,各系的資料如下:

(1) 玩法

他們先輕輕地炒高股價,然後批股,批可換股債、公司輪(不上市的),最後,不停地拋出所持的股票,套現,又以低價批一手股 給他們沽(先賺手上沽出股票的現金和批股價的差額),低得差不多了,就合股供股,提高股價,之後又可能派下公司輪,送下大股息,拆下股,弄低股價,又重演 一次把戲,最壞的是他們會理及時下適合甚麼就搞甚麼,如合環保就搞環保,合資源就搞資源,引得幾多人得幾多人…之後真的會買一個deal,然後又「虧本賣出去」,轉走資金,或者以系內交換資產,憑空多出一堆CB,賣出又有錢了,或購入物業及船隻等作私人享受之用,又可能以空置物業賣出黃金來。

hw先生在此貼云:「此言差矣, 呢個集團由始至今都對佢既本業不離不棄, 只係各位對佢既誤解, 以為佢地經常有務正業. 其實佢地一直都係以援救萬股民於苦海為己任, 時刻令大家難忘既「保藥黨「, 專業昆你錢, 為大家提供高價娛樂, 令你無時無刻都好似置身於VIP大廳, 秒秒鐘幾十萬上落. 當然, 佢地亦都會為閣下既人身安全著想, 免費為你保管財富, 免得你白白輸左落d藍籌大股上面. 而且怕你地無地方放股票, 公司亦會不定期將股數ZIP細, 方便閣下收藏.

其實佢地真係好偉大gar. 你見佢每日出街都好得街坊歡迎, 由落樓一直問候到佢上車. 更有個別熱情既粉絲會連佢祖宗38代都問候埋, 不知幾咁熱情. 」

聰明仔先生曰「股票必勝術厲害之處在於對莊家黎講, 乜野價沽對佢地黎講係唔緊要, 只要你肯買, 無論係一蚊定係一仙都冇問題, 佢地關心o既只係舊錢個銀碼, 真正係最怕你唔黎。」

(2)股權架構

他們看來都是無大股東,表面上都是A公司持有B公司,B公司又持有A,C公司,C公司又可能是B公司股東…一家公司只持有其他公司幾個巴仙,A系的話事人好像持有A、B公司,然後用A,B公司持有C,D,E,F,G公司….實質是幕後大老闆所持有的證券公司的關連人士等持有控股權。表面分散,實質集中,你是沒有可能買到它大部分股權的。

最近已有新的玩法,透過證券行、財務公司及財務中介及基金不斷地尋找資金來源轉換資金及增加資金實力,購買上市公司,然後透過不斷炒作及買賣,來轉錢予旗下的剛買殼上市公司,套回成本,並利用供股、購買可換股債券及認購新股方式,暗暗地控制股權。

如果有部分成功上岸的,主要都是金字塔架構,控股權一向都非常牢固的,主要由大股東持旗艦超過20%股權,然後由旗艦持下一層公司超過20%股權。

這個殺雞取卵的行為,始終都有末日的一天,必不獲股民信任,老千法要人中計,心先有人買它的股票,若再是這樣,賣股票一定會更少。

A系(華匯系):約30隻股

B系(永義系):616、1218

C系(冠軍系,和I系並匯):92、1059

D系(泛匯系):129、214、292

E系(宏安系):149、221、897、1222、1243

F系(已倒,和宏安有關):627

G系(榮盛系):295、559、1166

H系(蕭才子系):8078、8079、8088

I系(中國星系):92、326、348、500、521、674、718、764、1003、1059、2882、8007、8063、8130、8172、8213

J系、Q系(趙渡相關):651、985、1041、1051

K系(結好):64、1469

L系、N系、O系、P系(殼王系):199、275、372、511、577、1189

M系:8063

R系(文化傳訊相關股):343、8129、8175

S系(已倒,康健相關股,或和R系並匯):60 餘隻股

T系(石庫門相關):145、471、8088

U系(孫粗洪相關):64、117、209、261、263、372、377、547、1102、1141、1145、1201、2309、2326、2336、8201

W系(向心系):1217、8171

X系(匯彩系):76、673、1180、1182

Y系(金仔系):444、1031、2340及30餘隻股

如果有甚麼遺漏,請陸續告知,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925

2018年首家IPO被否企業,海通證券二三千萬的承銷保薦費飛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04/1179431.html

1月3日,證監會發審委審核了3家企業的首發申請。這是今年首批上會的企業,從審核結果看,1家被否,2家獲得通過。

證監會披露的1月3日召開的2018年第4次發審委會議情況顯示,未通過審核的公司為上海龍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旗科技),保薦人(主承銷商)為海通證券。

龍旗科技上市失利,也讓海通證券摘得2018年發審委否決首單。但是,更重要的是,海通證券由此“損失”了二三千萬元的保薦承銷費。

業績下滑猶如過山車

根據龍旗科技招股說明書介紹,發行人主要從事研發、設計和生產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為主的智能移動終端設備。發行人以手機設計研發起步,逐步延伸產業鏈與優化產品結構,發展成為行業內領軍的移動終端設備方案提供和制造廠商。自成立以來,公司主營業務、主要產品均未發生重大變化。

火山君註意到,龍旗科技在上述介紹自己時用到“領軍”一詞,那麽,這個領軍企業業績又如何呢?

資料來源:龍旗科技招股說明書

從龍旗科技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來看,2014年~2016年,龍旗科技營業收入一直在持續增長,到2016年高達83.45億元。但相反,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卻一直在下滑,從2014年的1.69億元到2016年的1.4億元,下滑了17%,不過好在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都還遠超1億元。要知道,對於擬IPO公司來說,3000萬元凈利潤是一條隱形紅線,這麽看來,龍旗科技的業績還是可圈可點。

不過,進入2017年,事態發生了大轉彎,截至上半年營業收入為34.84億元,歸母凈利潤卻只有2221.34萬元,而這也是發審委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所在——發行人營業收入持續增加而凈利潤大幅下滑。

另外,值得註意的是,在公司營業收入中,投資收益占利潤總額較高。火山君查看到,2014年~2017年上半年,公司取得的投資收益分別達到8293.70 萬元、9644.92萬元、3067.36萬元及2680.69萬元,而這一點公司也坦誠道,由於投資收益本身就不具有持續性和穩定性,未來若無法持續取得較高投資收益,將對公司整體利潤水平造成負面影響。

同時,公司的經營現金流也出現了急劇惡化。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2014年和2015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52億元和4.74億元,而2016年卻大逆轉,出現近700萬元的負值,到了2017年上半年,“窟窿”就迅速擴大到-5.34億元,這就說明公司經營出現了一些不利變化。

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情況如下:

資料來源:龍旗科技招股說明書

當然除了業績上,公司業務上也出現了不少讓發審委提出問題的地方。比如前五大客戶占比70%以上,客戶集中度較高;小米公司成為關聯方,且關聯交易逐年增長,其中技術服務收入中的提成和技術開發測試收入毛利率偏高等。

海通證券“痛失”千萬保薦承銷費

IPO審核被否,心痛的不只是龍旗科技,還有就是保薦人(主承銷商)海通證券。不僅僅是因為海通證券戴上了新年發審委否決的首單的帽子,更重要的是“失去”了真金白銀——保薦承銷費。

根據廣證恒生統計顯示,2016年至2017年8月末期間上市的公司,承銷保薦費率平均為6.22%,但是不同板塊上市的公司又有較大差異,比如上證主板上市的公司平均承銷保薦費率最低,約為5.15%,而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平均承銷保薦費卻最高,平均達到8.46%。另外,就融資規模上看,50億以上企業平均費率2.11%,融資規模3億以下企業平均費率10.69%,兩者相差8.58個百分點。

“這個主要還是根據企業的融資規模來協商確定的,一般來說,對於更大型的融資企業,承銷保薦商可能會提供更低的費率,以吸引企業,同時能增加機構承銷保薦收入”,一家上市券商的投行人士告訴火山君:“就比如我們最新報會的一單,承銷費金額是按照募集資金總額的7%收取,且承銷費金額不低於2000萬元。如果企業在發行前3個月,或者發行前30家同等規模企業IPO的承銷費率低於7%,那麽,承銷費率就按照上述平均費率9折執行,但是承銷費金額還是不能低於2000萬元。”

龍旗科技報送的招股說明書顯示,龍旗科技擬在創業板公開發行7000萬股,募集資金近4.27億元。按照前述比照,龍旗科技募集資金並不龐大,又在創業板發行,這麽看來費率應該是低不了,就即使按照全部公司6.22%的平均費率來計算,這一被否就至少少賺了2600萬元,而要按照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平均費率8.46%來計算,那少賺了至少3600萬元了。

2017年券商IPO承銷收入達150億元

一單就有上千萬收入,怪不得火山君每年都能聽到,來自世界頂級商學院,還有來自北大清華等中國最高學府的畢業生,帶著簡歷蜂擁而至,試圖擠進這金燦燦的圈子——投行圈。

Wind數據顯示,2017年共有60家券商有IPO承銷收入,合計150.13億元。廣發證券居於首位,達12.47億元,中信證券以微弱之差緊跟其後,為12.40億元,這也是僅有的兩家超過10億元的收入的券商。

此外,國金證券、海通證券、國信證券和中信建投順次排後,而且收入均在9億元以上。還有,招商證券、安信證券、國泰君安和華泰聯合證券收入也都在5億元以上。值得一提的是,上述10家券商收入,占到市場份額的近6成。

2017年首發承銷收入超過1億元券商:

數據來源:Wind

每經記者 陳晨

每經編輯 吳永久

(本文封面圖來自視覺中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961

六大新政策實施 2018年中國車市新氣象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07/1180027.html

____2x_largethumb_head.thumb_head

每每歲末年關,汽車行業總會有新的政策出臺,今年也不例外。2018年1月1日起,除了汽車購置稅的取消,又有哪些新政策,影響著汽車市場的走勢,為我們帶來更安全、便利的交通環境呢?

工信部此前發布《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簡稱:雙積分管理辦法),計劃於2018年開始實施。雙積分政策對車企平均油耗積分和新能源汽車積分均做出硬性要求。以新能源汽車積分為例,2018至2020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8%、10%、12%。其中,每輛純電動汽車積5分(按續航里程350公里計算),混合動力汽車積2分(含HEV/PHEV且純電續航里程大於50公里)。簡單來說,年銷100萬輛的車企需要在2018年拿到8萬的新能源汽車積分,也就是銷售1.6萬輛純電動車,或相應數量與積分標準的混動車型。若如期未能完成年度目標將繳納罰款,也可向其他車企購買正積分,或暫停相應數量傳動燃油車型的生產。

新能源續享免征購置稅

為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財政部等聯合發布《關於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提出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

汽車貸款政策調整

銀監會此前發布公告,對汽車貸款政策進行調整。其中,自用傳統動力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80%,商用傳統動力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70%;自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85%,商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75%;二手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70%。

逐步推行電子車牌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此前起草了《汽車電子標識通用技術條件》征求意見稿的內容規劃,內容包括將在全國及容易出現擁堵的城市核心區等,設置100萬個監測點,並使用電子車牌進行監測。電子車牌將在北京、天津、重慶、深圳、無錫、河北等地方試點運行,而此前排定的電子車牌全國推廣表將從2018年起開始全面鋪開。電子車牌相當於汽車的身份證,當中包含了車輛的全部信息,購車情況、年檢、保險、停車卡違章肇事記錄等。

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實施

早前國家質檢總局與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下發了《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該標準將於2018年1月1日開始實施。新標準在很多地方做出了調整,以下幾個方面比較重要。

強制標配反光背心。新標準要求汽車應配備1件反光背心和1個符合規定的三角警告牌。從2018年1月1日開始,年檢除檢查三角警示架之外,將同時檢查反光背心,數量是1件。

純電動車起步應發聲警示。新標準明確規定,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車輛起步且車速低於20公里/小時的時候,應能給車外人員發出適當的提示性聲響。另外,當車輛發生漏電情況時,應通過一個明顯的信號裝置提示駕駛人。此外,車輛應該具備能切斷動力電路的功能,避免產生二次交通事故。

機動車所有座椅都要配三點式安全帶。

機動車窗必備防夾功能。新規實施後,新出廠的車子都必須具備防夾功能,以防止熊孩子們因為操作不當而受傷。

胎壓監測系統成標配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此前發布了2017年第26號中國國家標準公告,內容包括強制性國家標準《乘用車輪胎氣壓監測系統的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並明確指出該標準的實施日期是2018年1月1日。乘用車胎壓監測系統,屬於強制安裝範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972

7位B2B投資大佬眼中的2018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03/166737.shtml

7位B2B投資大佬眼中的2018
B2B圈 B2B圈

7位B2B投資大佬眼中的2018

“垂直交易類會比較豐收,財務稅務和人力資源由於是入口應用持續看好,也看好其下穿到交易和金融的機會。”

2017收尾,2018正式啟航。

經歷了市場爆發、用2C的方式做2B,又經歷了大客戶or小客戶等喋喋不休的爭論,2017年的企業服務領域,確實到了需要整理思路的時候。

2017年To B公司的成敗密碼是什麽?2018年該領域又將有怎樣的趨勢?誰會成為最後的贏家?可能現在誰都不知道答案,但我們至少可以不斷提出問題。

B2B圈推出年終盤點系列文章,在兩周內推出多篇投資人的訪談,以及B2B圈記者的觀察與思考,一起探尋問題的答案。

本文為B2B圈對企業服務投資機構的訪談,系“企服年報”第四篇文章。

整理|彭夢妮

來源|B2B圈(b2bcyj)

田里

峰瑞資本董事,側重於底層技術、交易平臺、企業服務領域的投資,曾主導和參與投資了美圖、Moka、費馬科技等項目

2017年,一些業務比較成熟增長較快的企業服務項目進入後期基金的視野,包括軟件類和服務類。在美元側由於標的有限和基金有一定投資壓力有些泡沫存在,不過個人判斷有些許泡沫對行業目前是好事。穩定的收入來源,良好的現金流狀況和持續的增長仍然是支持估值的基礎。行業型和深入企業業務流程的公司(包括軟件類,數據類和交易類)機會可能更大,反而泛的平臺機會不多。

我預測2018年,垂直交易類會比較豐收,財務稅務和人力資源由於是入口應用持續看好,也看好其下穿到交易和金融的機會。

我建議該領域的創業者,持續夯實業務,一定要做行業前兩名或者能現金流轉正,錢往後期走並往頭部集中的趨勢比較明顯,不做到這兩點後面可能會很困難。

熊飛

經緯中國董事,主導和參與了北森、銷售易、找塑料網、億方雲、環信的投資

雲化是企業服務必經的趨勢,在中國未來的3年很快會發生。

目前中國企業服務的領頭羊已經不在持續創新了,這是給創業公司一個巨大的機會,一個沒有天花板的機會。

何文

春曉資本合夥人,投資案例包括螞蟻HR、泰坦雲、零壹空間、象輯科技、雲菜園

在企業服務領域,2017年下半年明顯的特點:投資人認可的有價值的一些項目模式越來越重,不是為了產業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利用信息化工具真正滲透到產業里面,為產業里的各個環節提供升級服務和升級產品的一些公司。

企業服務或TOB的一些領域開始逐漸進入下半場,比如運滿滿和貨車幫的合並,包括在鋼鐵領域頭部的企業也已經獲得了相當大金額的融資,使得後面新進入的企業機會越來越少。所以,在這些領域,逐漸跑出來的頭部企業已經拉開了與新入場企業的差距,這些頭部企業在後面融資的體量會很大,跑的也會越來越快,開始形成“馬太效應”。

但是,企業服務領域還是非常長期、非常慢的領域,創業企業沒那麽容易跑出來,大多數領域還並沒有達到這一步。一些純Saas的企業,大家投入的熱度會越來越低,尤其是一些細分垂直行業的Saas,經歷過兩三年的發展後,如果一直沒有找到變現的模式,那麽現在融資會比較難,倒是通用性的saas拿到很好的效果不錯,融資相對好一些。

我建議創業者,更加註重新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相結合去創造價值,不是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一定是利用互聯網行業工具為創業者提供更好的產品,而不是作為行業的外圍者為他們提供價值。企業服務領域是一場持久戰,不能一口吃個胖子,在融資上面還是可以進行小步快跑的策略。

王浩澤

AA投資創始合夥人,投資案例包括雲賬房、OneAPM、Udesk、兜行、靈蜥雲安全等

信息化,移動化,速度化,智能化的融合幫助企業服務公司帶來更高的價值。產品要標準化且做深做精,客單價不斷提高,再加上好的銷售團隊才能成功。銀行保險等大型客戶已經開始擁抱公有雲和SAAS了,2018年註定了是中國企業服務市場正式開始排座次的年份,決戰吧!

李劍威

真成基金創始合夥人,投資案例包括銷售易、小魚易連、數雲、華米科技等

在整個賽道上,包括後端的IT運維服務,包括基礎架構的雲服務,企業核心的職能的應用,領先者會慢慢浮現,到2018年,中國在很多企業服務領域的排位基本會確定。

章高男

華映資本合夥人,投資案例包括Boss直聘、冠勇科技、愛拼機、聚財村、地推吧

B2B從2016年基金投入開始逐步穩定增長。未來,就我而言更看好技術驅動型的項目,靠商業模式取勝的紅利已經逐漸消去:

1. 擁有獨家數據的公司更值錢

2. 擁有技術壁壘公司更值錢,目前人工智能逐漸滲透到各行業中,會對這些行業起到顛覆性的作用

3. 工業物聯網會有一個海量的增長,這是一個新的投資窗口期

對於BAT來說,他們在資源方面如今幾乎是全網布局,比如金融類。未來他們之間的較量將體現在與人工智能相關的領域,這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至高點。從企業自身發展來說,越來越多的企業會從BI轉向AI,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而且會愈演愈烈。

龍翔

漢能創投

企業服務的本質是將原本屬於企業內部性的價值鏈環節拆到外部來,利用比較優勢來提高整個產業價值鏈的周轉和效率。通常來講,小B客戶的付費意願低,大B客戶的訂制化需求高,在產品標準化與提高客單價之間需要權衡取舍。

每年倒閉的小微型企業服務公司有很多,2018年可能會有相對知名的公司也會遇到一些困境。總結一下企業服務公司的幾個問題:

1. 人效太低,有些企業做到幾百人規模後自身的管理效率跟不上,例如有些C輪左右的企業服務公司盈利幾千萬虧損過億,本身估值不低,自身還無法造血,如果明年不能繼續融資的話就比較危險。

2. 市場太窄,雖然解決的需求是痛點,但是整個細分市場的天花板就那麽高,無法在資本市場上繼續講故事。

3. 價值太薄,市場雖大但在產業鏈中的價值占比不高,比如只有撮合交易的B2B或是可替代性強的中間件公司,面對產業鏈上下遊的擠壓會很快喪失利潤。

4. 目光太淺,沒有預估到新技術對整個產業帶來的變革性的沖擊,對新技術視而不見反而在舊有產品上繼續加大投入,很快企業就會退出第一梯隊的競爭。

5. 運氣太差,那些所在領域被巨頭盯上又沒有被及時“收編”的公司也很危險,比如今年有很多做餐飲SaaS的公司被新美大和口碑打掉了,做財稅報銷和協同辦公的被釘釘擠沒了,做零售供應鏈的被京東和阿里拖垮了。

微信圖片_20171122234838

B2B 企業服務 預測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018

2018年,90歲的李嘉誠和他的歐洲商業帝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02/166725.shtml

2018年,90歲的李嘉誠和他的歐洲商業帝國
小商幫科技 小商幫科技

2018年,90歲的李嘉誠和他的歐洲商業帝國

選擇一個確定性更強的,底部的區域去投資,確實也符合一個精明商人的哲學,這無關政治。

來源 | 小商幫科技(ID:xiaoshangbang)

作者 | 左刀

對於李嘉誠而言,這些年一直處於輿論的旋渦之中,“李嘉誠跑了”的說法一直不絕於耳。

2018年,出生於1928年7月29日的李嘉誠就要到90歲了,在頂尖的商人中,活到90歲的人並不多見,而在90歲的高齡依然活躍在商業第一線的,則更加鳳毛麟角。

對於李嘉誠而言,這些年一直處於輿論的旋渦之中,“李嘉誠跑了”的說法一直不絕於耳。對於這些傳言,李嘉誠曾公開回應:“我是一個商人,希望大家不要給我戴上什麽帽子,無論高的,還是矮的,我都不想有。因為我不是道德家、教育家、更不是什麽陰謀家、政治家,我僅僅就是一個商人而已。了解這一點,你就很容易讀懂我的自我辯護。很多時候,我的選擇,是因為我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不是因為我想進行這樣的艱難選擇。”

李嘉誠還說:“正常的商業是不需要經過這種政治選擇的,而是相對純粹的經濟考量。有正常的政治氛圍和良好的商業環境,就不會存在誰跑不跑的問題。存在這個問題,恰恰就是問題的根源所在。”

對於一個經歷了多個大周期和大時代的人而言,說出這樣的話實際上已經是一種非常激烈的抗爭了。那麽,撇開政治因素,是什麽把李嘉誠推向了這個輿論的旋渦呢?

1. 布局

在經過多年的運作之後,“清倉”對於李嘉誠似乎已經不再是遮遮掩掩的話題,除了李家的總部,“風水寶地”長實中心以及帶有特殊性質的東方廣場之外,似乎沒有什麽是不能賣的。

騰訊信息可視化實驗室在近期制作了李嘉誠從2013年到2017年12月20日的出售版圖和購買版圖,我們來看看:

出售版圖:

2

購買版圖(不全,比如新西蘭的EnviroWaste,荷蘭AVR,愛爾蘭O2,亞洲貨櫃碼頭、澳洲麥格理韓國地產等,都未列入):

基本上,在大陸和香港的大部分地產項目以及屈臣氏、港燈、和記電訊中的傳統業務,李嘉誠都開啟了瘋狂的出售模式。

而幾乎所有的資產,都轉入了歐洲和加拿大等地進行大手筆的買買買。

根據統計,李嘉誠從2013年至今,在香港和大陸出售的資產所得為1761.53億港元,與此同時,從2011年開始,在歐洲投入了近4000億港幣。他在英國的投資,被形容為“買下了整個英國”。

目前,英國近三成天然氣市場、四分之一電力分銷市場和約7%的供水市場由李家控制,此外,港口、機場與金融市場業務也在李氏收購範圍之內。有媒體報道,李嘉誠家族的資產,在英國就有3900億港幣左右,真正的富可敵國。

可以看出,李嘉誠在海外的投資集中在與民生相關的各個領域,並且緊隨著時代的步伐。

以能源為例,早在1986年,李嘉誠就收購了加拿大赫斯基能源公司,正式將天然氣、石油的上下遊業務納入其能源板塊,成為了對沖地產、基建、金融等板塊波動風險的重要砝碼。進入21世紀後,李嘉誠開始針對清潔能源領域著手布局。他先後於2013年和2015年投資荷蘭廢物再生能源公司AVR、葡萄牙風電公司Iberwind Group等新能源公司,並於2015年拋售以煤電為主業的港燈電力集團股份,全面轉向新能源領域。

根據上面的圖表我們可以看出,李嘉誠在這些年投資的能源類企業包括:英國的Wales & West Utilities,加拿大赫斯基能源輸油管道資產,德國ista Luxemburg GmbH,澳大利亞DUET,以色列Kinrot以及葡萄牙Iberwind Group以及荷蘭AVR(圖中未列入)。

可以看出,李嘉誠的能源投資覆蓋整個產業鏈,從能源生產環節、能源輸配環節到終端用能環節等各個環節全部有所涉及,全產業鏈的投資,一方面可以掌握整個產業鏈的話語權,另外一方面則可以攤低成本,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實際上,除了這些民生類的傳統產業,李嘉誠還通過旗下的投資公司投資了大量的海外科技企業,這其中包括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頂尖公司,我們在後續進行介紹。

通過多年的布局,李嘉誠在歐洲已經建立了極為龐大的商業帝國。而從實際的表現來看,李嘉誠的資產確實已經“轉移”到了歐洲,甚至,李嘉誠旗下的兩家公司都把註冊地放到了開曼群島,除了避稅之外,更便於海外的運作。

根據長江和記2017年Q2的財報顯示,長和目前47%的銷售額來自於歐洲,11%來自於加拿大,12%來自於香港,9%來自於中國內地,而亞洲其他地方和澳洲則貢獻了15%。基本上,李嘉誠從香港和大陸退出,並大規模進入歐洲和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3

從結果來看,李嘉誠卷入輿論漩渦幾乎是必然的。那麽,李嘉誠是“抄底”行為,還是另有目的呢?

2. 抄底之王

我們這里拋開各種複雜的政治因素,因為這些東西可能以訛傳訛,甚至子虛烏有,不是我們能了解的。

李嘉誠是從香港發家致富的,其後更是緊密圍繞在大陸周圍,甚至多次得到了領導人的會見。在香港回歸之前,李嘉誠兩次得到了鄧公的接見,確定了李嘉誠在後續紮根香港,面向大陸的總體戰略。

李嘉誠對於形勢的判斷再一次獲得了豐厚的回報,李家在香港和大陸的各項產業在回歸後出現了快速的增長,其個人財富也水漲船高,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李嘉誠都是整個大中國區,乃至整個亞洲地區的首富,一直到近些年互聯網和房地產新貴:馬雲,馬化騰,許家印,王健林等人崛起之後,李嘉誠首富的位置才受到了影響。即便如此,在2017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李嘉誠的資產在全亞洲也僅以1億美元之差落後於王健林,屈居亞軍。

縱觀李嘉誠的一生,其對於大周期的判斷和押寶,罕有失手,並且多次成功抄底,實現了如今的偉業。

1965年,香港爆發金融危機,房地產市場一落千丈,緊接著,內地“文革”也波及香港,促使反英大暴動,令香港經濟雪上加霜,不少房產公司關門破產。而此時,李嘉誠逆勢操作,大量抄底購入地皮和舊樓,到 20世紀 70年代初,李嘉誠已擁有樓宇面積 630萬平方英尺,出租物業 35萬平方英尺,每年單是收租,就能賺取 400萬港元。。

1971年,李嘉誠正式成立了負責地產業務的“長江置業有限公司”。次年 7月易名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4個月後,長實在香港成功上市,一躍成為“華資地產五虎將”之一。當時香港股市極為興旺,長實上市後獲得了非常重要資本,拿著這些融資,李嘉誠再度購入地皮和物業,長江實業上市時預期年度利潤僅為 1250萬元,但由於其間地價、樓價大幅上升,公司在上市後第一個年度便獲利 4370萬元,相當於預算利潤的 3 .5倍,李嘉誠再次抄底成功。

1973年,中東戰爭和石油危機拖累全球經濟,香港再次出現了房地產的暴跌,李嘉誠再次抄底並獲得成功,並且在這一年,李嘉誠以極低價格買入和記黃埔,成為第一個拿下香港英資大企業的本地企業家,長江實業和和記黃埔,成為了奠定李嘉誠成為香港首富的基石。

1986年到1987年,國際油價暴跌至每桶15美元以下,甚至逼近10美元。李嘉誠再次重手抄底,從1986年到1991年,李嘉誠已拿下加拿大石油巨頭赫斯基能源95%的股權。2000年8月28日,李嘉誠將赫斯基重新在多倫多證交所上市,並一路享受著隨後石油價格持續上漲的盛宴。最高峰時,國際油價達到了將近150美元每桶,此交易也被稱為他一生中最偉大的投資之一。

1997年,香港回歸前,不少港資、臺資、英資紛紛撤離,甚至在香港當地的報紙上,大部分顯露的也是悲觀的情緒。當年的影視劇中,香港人以移民英國、加拿大和澳洲為榮,很多人從此長期居住在了國外。雖然李嘉誠和兩個兒子早已移民加拿大,不過,他們並沒有離開香港,而是再次大手筆接盤跑路者的資產,賺到盆滿缽盈,並於1998年問鼎香港也是亞洲首富。

2008年金融海嘯後,歐洲經濟陷入低迷。從2011年開始,李嘉誠又持續從亞洲市場的高點套現轉而抄底歐洲。而對於經濟數據敏感的人都知道,中國的GDP增長率從2012年開始,結束了長期保持在9%以上的高速增長,2012年當年,從2011年的9.5%,降到了7.9%,而這幾年則一直在7%以下徘徊,從十九大的文件來看,經濟的發展目標,也從保增長變成了重質量。

4

從數據上看,李嘉誠幾乎是在國內經濟發展的最高點開始分批從香港和大陸撤離,然後投向了歐洲。

在撤離的過程中,中國的房地產開始了“去庫存”的戰略,房地產價格一度出現了飆漲,而李嘉誠重金投資的英國,則由於“脫歐”而被外界看淡。看上去,這一次抄底不是那麽成功。

一時間,各路媒體開始對李嘉誠進行了各種諷刺和討伐,有人認為李嘉誠來回損失了上千億,這一次老爺子失算了,有人則認為李嘉誠是個賣國賊,在中國經濟不穩定時開始大規模撤資,而最有名的,則是官媒新華社旗下智庫機構“瞭望智庫”,發表了署名羅天昊的《別讓李嘉誠跑了》,文章非常的辛辣,直指李嘉誠利用了大陸的政治優惠建立了龐大的帝國,然後在經濟不景氣時悍然撤離,完全沒有擔當,羅天昊認為李嘉誠“不能輕易一走了之”。

文章引起了極為熱烈的討論,也將李嘉誠推向了輿論的旋渦,這在這麽多年來是非常罕見的。

一個事實是,中國的房地產在完成去庫存的任務之後,增速幾乎戛然而止,居民負債快速上升。從周小川近期的多次發言以及十九大的文件來看,房地產在近期要出現再度暴漲的可能性極低。

而把財產大量轉移到歐洲的李嘉誠,這一次能夠抄底成功嗎?

3. 複蘇

自從2008年經濟危機之後,歐洲的經濟幾乎可以用“一蹶不振”來形容。主要經濟體出現了滯漲,甚至負增長的情況,部分經濟體甚至出現了崩盤,比如希臘。

不過,歐洲和美國的GDP在2009年Q1的快速下滑之後,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回升。並從2013年開始,處於一個良性的增長階段,如下圖所示(以下EA19指歐元區國家,EU28為歐盟國家):

5

歐盟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經季調後,歐元區三季度GDP季環比終值為0.6%,與預期和初值持平。歐元區三季度GDP同比終值為2.6%,高於預期2.5%和初值2.5%。

不僅僅是GDP,早前公布的歐元區各項經濟數據屢創新高。歐元區11月綜合PMI終值創下2011年4月以來新高,制造業PMI終值創下2000年以來新高。10月失業率降至2009年以來最低,歐元區消費者信心創下十七年新高。

強勁的數據支持下,11月初,歐盟委員會在2017秋季經濟展望報告中將今年歐元區GDP增速預期上調到2.2%。

歐盟經濟和金融事務委員皮埃爾·莫斯科維奇表示,歐洲經濟增速現在已經開啟了加速模式。保持強勁的個人消費、持續複蘇的全球經濟以及下降的失業率都幫助今年歐洲經濟表現好於預期。

IMF也在11月中旬發布的地區展望報告中稱,歐洲已經成為全球貿易的引擎,將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期上調至2.1%。

當然,由於脫歐,英國的經濟表現並沒有幾個主要經濟體表現那麽搶眼。2017年GDP增速預期也僅為1.7%左右。不過,英國電訊報報道稱,英國企業增長在12月份達到2015年以來最快速度,令英國經濟恢複的希望重燃。英國工業聯合會(CBI)稱:工廠、服務公司和零售商均報告今年四季度產量增長得到改進。這一四季度數據明顯好於由之前數月數據得來的預期。

可以說,整個歐洲地區,即便目前還不能說已經出現了欣欣向榮的走勢,也能說目前已經基本上走出了泥潭,朝著變好的方向在演進。當然,經濟發展受到的影響因素極多,這里只是基於當前情況的一個基本判斷,並未對深層次進行分析。

而在歐洲的經濟增長中,家庭部門消費支出占到了一半以上,並且非常的穩定,如下表所示:

6

再具體一些,根據Eurostat的數據,歐元區(其他地區也差不多)家庭消費支出(2015)的數據中,住房水電煤占23%,食物飲料煙草占16%,交通(含個人購車)占13%,這三項共計占了52%,其余如文娛、酒店餐飲、服裝、家居、醫療、保險、通信等等,全部低於10%。

這說明,歐洲國家由於經濟危機,目前家庭的主要支出在基礎設施領域,而李嘉誠投資的絕大部分,都是水電煤(含能源)和交通等方向,這些是歐洲人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經濟危機後,李嘉誠買入這些資產是比較便宜的,在未來成為穩定增長的資產的概率極大。

同時,歐元區從2014年開始,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家庭新增貸款複蘇,這代表了歐洲家庭從經濟危機中走出,重新開始“吃喝玩樂”享受生活,對於未來的經濟發展重拾信心。

7

綜合而言,李嘉誠在歐洲購入的資產以民生基礎設施為主,購入價格相對便宜,從經濟大周期來看,成功抄底的概率極大。

伴隨著歐洲民眾消費信心的提升,除了基礎設施方向能夠帶來穩定的收益之外,我們認為,李嘉誠未來在零售、電信、交通等李嘉誠擅長的領域繼續投資布局,將會是大概率事件。

4. 理念

有一次,有人問李澤楷,他父親教了他一些怎樣成功賺錢的秘訣。李澤楷說賺錢的方法他父親什麽也沒有教,只教了他做人處世的道理。李嘉誠這樣跟李澤楷說,假如他和別人合作,假如他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也就是說:他讓別人多賺二分。所以每個人都知道,和李嘉誠合作會賺到便宜,因此更多的人願意和他合作。

這種理念也體現在李嘉誠的產業投資中:他不追求賺到極致的利潤,而是在看到趨勢後毫不猶豫的進行調整,哪怕之後被拋售的資產再度出現上漲也與他無關,保持良好的心態。

除了經營上的這種理念之外,李嘉誠對於新興事物的好奇心,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今年的5月26日,李嘉誠在香港會見了DeepMind創始人、阿爾法狗(AlphaGo)之父Demis和Mustafa,當日,李嘉誠一早就準備好“紙筆墨”,李嘉誠基金會的微博顯示:“因為DeepMind兩創辦人Demis和Mustafa到香港為他‘上課’,講解人工智能研究方向與各種應用的階段成果,李先生要摘錄筆記。”

“李先生聽課很激動,數度站起來,害得兩創辦人也連忙禮貌地陪站。”上述微博寫道。

事實上,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是Deepmind的B輪投資公司。而除了Deepmind之外,維港投資在這些年還投了如下的著名企業:

成立於2002年,維港投資的資產規模目前高達130億美元(折合約870億人民幣,李嘉誠全資控股)。截止到目前,共計投資了142個項目。其中有很多已經收益良好的例子,在被維港投資之後都被各自行業內的領先企業收購或上市,比如社交地圖Waze,Siri智能語音,以及開發了AlphaGo的Deepmind。

而Facebook,Airbnb等更是如雷貫耳。

維港投資在近期投了一個國內的AI項目:有光科技,而更多的投資則分布在全球各地,尤其以美國和以色列的高科技企業為主。這兩年熱門的AI領域,維港投資也多有涉及。

可以看出,李嘉誠對於新興的產業保持了極高的熱情,並以89歲的高齡,親自聆聽產業前沿的技術領袖授課,這種旺盛的好奇心,也是李嘉誠能夠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5. 後記

不管因為什麽原因,李嘉誠真的走了,這位一直以來與官方保持極為良好關系的商業領袖,選擇了幾乎清盤的方式來退出,值得深思。

其中當然有抄底歐洲的考慮,也有對於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思考。畢竟,對於歐洲而言,各方面都已經比較成熟,低位抄底投資能夠看到比較穩健的回報,加上對於經濟周期的判斷,後續獲得超額的回報概率是很大的。而對於國內而言,目前的經濟形勢極為複雜,房地產等產業的暴利周期已經基本完結,雖然後續的城鎮化發展可能有極大的潛力,但各方面不確定性較強,況且,國內的商業領袖們也已經崛起,競爭極為激烈。

選擇一個確定性更強的,底部的區域去投資,確實也符合一個精明商人的哲學,這無關政治。

首富常有,而李嘉誠只有一個,90歲的李嘉誠,還能創造多少神話呢?

李嘉誠 商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024

解密人類變革時代:2018年8大科技趨勢將影響每個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231/166714.shtml

解密人類變革時代:2018年8大科技趨勢將影響每個人
華爾街日報 華爾街日報

解密人類變革時代:2018年8大科技趨勢將影響每個人

218年,科技將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大。

來源丨華爾街日報

    編譯丨網易科技

這一年是異乎尋常的一年。2017年,科技以讓人無法想象的方式將其觸角伸向我們的生活——想想知名信用機構Equifax被黑,俄羅斯操縱Facebook,亞馬遜收購人們最喜歡的高價超市。2018年,預計這種入侵將會變得更加異乎尋常——更加激進。

人工智能將會觸及如此之多我們使用的設備和服務,我們甚至不會意識到是機器在背後控制它們,而不是人類。黑客將會繼續瞄準掌握我們最敏感的個人信息的組織機構。四大科技巨頭(亞馬遜、Facebook、谷歌和蘋果)的權力集中,將會對我們在屏幕上看到的東西和我們購買的東西產生更大的影響。

雖然未來你不一定會用比特幣來購買新電動汽車,但你肯定還會不斷聽到關於它和其它加密貨幣的信息。(是的,不久以後你將會考慮購買電動汽車。)

科技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大。以下是對科技未來一年將會如何影響我們的綜述:

1

電動汽車變便宜

2

2018年,消費者將會得到很不錯的電動汽車選擇,它們的定價約為美國新車的平均售價:3.5萬美元——還沒有計算州和聯邦的稅收抵免,以及燃油和維護費用方面的長期節省。

明年,市面上將不僅僅有備受期待的特斯拉Model 3(售價3.5萬美元),最近推出的純電動汽車雪佛蘭Bolt(售價3.662萬美元),以及不久後面市的日產2018款Leaf(售價2.999萬美元)。日產的該款車型將擁有全新的外觀和150英里續航里程(較前一代車型的107英里顯著提升)。

汽車市場還將迎來更多價格實惠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它們的續航里程也足夠滿足很多通勤者日常的純電動駕駛出行。雪佛蘭Volt(售價3.322萬美元)電力驅動可行駛53英里,豐田Prius Prime(售價2.71萬美元)在不消耗燃油的情況下可電動行駛25英里。2018年,本田將終於推出47英里續航里程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Clarity(售價3.34萬美元)。

2

Facebook 回歸本源

對於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來說,今年是頗為不快的一年——從因為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其平臺上廣泛傳播假新聞被審查,到俄羅斯操縱者在它的平臺上根據種族和宗教鎖定目標用戶。2018年的損害管制方法?讓“社交”回歸社交網絡。

?“我們希望,人們在Facebook上花費的時間能夠促進有意義的社交互動。”Facebook CEO馬克·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幾個星期前寫道。他的這番話表明,Facebook將會做更多的事情去推動人們進行評論等社交互動,尤其是在視頻上,而不是被動地消費媒體內容。

我們也將在我們看到什麽內容的問題上獲得更大的控制權。12月中旬,該公司開始對請求點贊和分享的垃圾郵件式帖子實施降級,並推出“Snooze”功能讓你能夠在不取消關註的情況下將某個人或者其頁面隱藏30天。

3

亞馬遜接管更多的領域

3

雖然一整天生活在亞馬遜的世界里已經成為可能,但該公司還將繼續滲透到你的日常生活更多的角落。以視頻為例:分析師們估計亞馬遜今年的視頻內容支出為45億美元;明年,該公司將進一步擴大投入力度——投資額堪比2017年的Netflix。為什麽呢?據該公司的一位高管稱,來亞馬遜看視頻的人,往往會續購Prime會員服務,以及花更多的錢在亞馬遜網站上購買其它的東西。

那麽,亞馬遜接下來又將走向何方呢?家具和電器,辦公室服務,又或者你家附近的藥店?該公司從並購回來的全食超市(Whole Foods)那里學到的東西,能夠應用於任何其它實體業務的供應鏈。

2018年,該電商巨頭的員工規模將超過50萬人,因此它將成為美國的第二大私營企業雇主,僅次於沃爾瑪。

4

網絡失去中立性

4

2017年12月,有線電視公司和電信公司得償所願,從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那里獲得它們想要的東西:網絡中立性原則被廢除。短期來看,你可能察覺不到會有什麽不同——你的網絡提供商可能不會阻礙你訪問你最喜歡的服務。

然而,網絡提供商可能會軟硬兼施,來點新花樣:比如提供讓你“免費”訪問你最喜歡的視頻服務的無線網絡服務,或者實施家庭寬帶速度限制(在觀看了很多4K流媒體視頻以後,你會發現你的網速慢如蝸牛。)

你甚至可能會看到一種不同的服務套餐,一種由互聯網巨頭本身來補貼(以及圍繞它們)的廉價服務套餐。這正是Facebook現在在發展中世界的很多地區的運營模式,在那些地方,用戶看到的互聯網其實就只有Facebook。

5

加密貨幣沒那麽神秘

5

目前,加密“貨幣”更像是加密“黃金”——比特幣和其它的加密貨幣所引發的狂熱,讓它們變得更加適合囤積而不是消費(前提是你能夠忍受它們過山車般的巨大波動)。

沒有人知道長期來看時下的數百種加密貨幣有哪些能夠存活下來。與此同時,加密貨幣容易買賣交易的特性,意味著2017年它們的瘋狂走勢——比特幣價格從1000美元狂飆到12月末的近2萬美元,之後下挫25%——在2018年可能會重演一遍。

高額交易費意味著比特幣基本上沒有達成它的其中一項初始任務——成為易於交易的數字貨幣。系統碰撞和旨在解決該問題的替代代幣將會是2018年的一大主題。到明年年底,你或許能夠不用支付過高的交易費就可以用數字貨幣購買比薩餅。

6

軟件驅動智能手機進步

6

智能手機硬件在2017年迎來了巨大的變化。蘋果和三星帶來了整機機身更小但屏幕更大的智能手機產品,取消了Home鍵,並改進了攝像頭質量。2018年該行業會發生些什麽呢?主題會是什麽呢?軟件。

對於iPhone X,蘋果已經通過一套新的滑動觸控操作改變了我們與屏幕的交互方式。下一代iOS系統和2018年的新一代iPhone應該會促使新屏幕交互更進一步。隨著蘋果的臉部解鎖系統的發展,我們的掃視和臉部轉動可能將能夠更多地用於與設備的交互。另外,有消息稱蘋果將推行應用的統一化,讓應用能夠同時支持Mac OS和iOS。

在Android平臺上,隨著手機獲得最新的Android 8(代號“奧利奧”)系統,它們將迎來多項改進,如電池續航能力的提升和新的通知中心功能。

7

AI 四處蔓延

7

正當兩大熱門語音助手Alexa和Siri變得越來越普及,更多地為人們所使用,人工智能也將以更加悄然的姿態進入我們的數字生活的其它部分。

你已經能夠透過Gmail的自動回複郵件功能看到它的身影。谷歌的機器會分析你的電子郵件撰寫風格來給出合適的快速回複建議。有沒有從Facebook那里收到過某人發布了你的、不帶標記的照片的提醒?Facebook的機器人無時無刻都在留意你的面孔在其社交網絡上的出現。

這一切也都將加速發展。2017年末,谷歌、Facebook和蘋果為應用開發商推出了移動機器學習工具,來自高通、蘋果等公司的經過AI優化的新芯片也正開始進入智能手機。

8

針對安全與隱私的攻擊繼續上演

8

2017年,你多半被黑客攻擊過。2018年,這很有可能會再一次發生。Equifax被黑導致將近1.43億美國人的社會保險號碼泄露,凸顯當下的信息安全問題。

安全專家警告稱,消費者可能會面臨新的安全威脅,尤其是在聯網的電視機、玩具和其它的“智能”電器上。市場營銷者和社交媒體平臺將會變得更加激進,收集一切有關你的個人信息,從你的位置到你的信用卡交易記錄,據此來向你推送精準廣告。

不過你可以采取更多的措施去保護自己的數字安全。《全面數據保護法規》將於明年5月在歐洲正式生效,可能也將改變美國公司對待你的個人信息的方式。

亞馬遜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032

蘋果市值突破9000億美元;騰訊否認參與區塊鏈ICO;茅臺2018年收入目標900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14/166901.shtml

蘋果市值突破9000億美元;騰訊否認參與區塊鏈ICO;茅臺2018年收入目標900億…
靜靜 靜靜

蘋果市值突破9000億美元;騰訊否認參與區塊鏈ICO;茅臺2018年收入目標900億…

實現混改企業增量發展,要內附筋骨,外練皮肉。要引入民企靈活、市場化管理機制、激發活力;引入企業發展需要的高新人才,尤其註重年輕團隊培養;註入成本,積極對接資本市場,多渠道增厚資本實力;打磨產品、明確優勢、差異化發展。

【黑馬高調早報】第909期

文 | 靜靜

頭條:CES“黑科技”大盤點

1、CES落幕 人工智能霸屏

第51屆CESHigh到停電之余,2017年的黑科技們,也集中在這幾天放出了大招。無人駕駛仍然是展會上一大主題,AI+中國速度,則成為了貫穿今年CES的主題。接下來,一起來看看今年CES的主要產品吧~

AI芯片&無人駕駛

①英特爾:發布全新自動駕駛平臺

英特爾的自動駕駛汽車配備了12個攝像頭、雷達、激光掃描儀和來自Mobileye和英特爾的計算技術,可為汽車提供180°視野,且感應的最遠距離為300米。

0

英特爾還宣布推出全新自動駕駛平臺,該平臺整合了汽車級英特爾淩動處理器和2個Mobileye Eye Q5芯片,為3到5級自動駕駛提供了一個具備行業領先的可擴展性和多功能性的平臺。

②英偉達:發布“最強”AI芯片

英偉達推出的首批Xavier擁有超過90億個晶體管,號稱是迄今為止最複雜的系統級芯片,研發歷時四年,研發投入高達20億美元。

微信圖片_20180113234700

③百度:無人車“夜航”,更新Apollo2.0

百度正式推出能夠實現簡單城市道路自動駕駛的Apollo2.0自動駕駛平臺,具備最開放、最完整、最安全的自動駕駛能力,支持簡單城市道路自動駕駛,並會推出場景化、商業化的無人駕駛解決方案,全面支持Intel、NVIDIA、NXP、Renasas四大主流計算平臺。

微信圖片_201801132347002

④圖森未來:發布自動駕駛原型卡車

最新 L4 級 (SAE) 自動駕駛卡車有著地道的美國範兒,改裝自美國頂級卡車制造商彼得比爾特提供的長頭卡車。

微信圖片_201801132347003

⑤豐田:e-Palette概念車正式亮相

豐田展示的e-Palette概念車,具備自動駕駛的功能,可以掃描車輛周圍 200 米的範圍,能隨時感應車身附近的行駛環境,監控路面碎片以及附近的行人。

微信圖片_201801132347004

⑥博世:公布互聯與社區泊車系統

博世展出的系統其能夠幫助駕駛者找到住宅區與商業區較為難尋的停車位。此外,智能停車庫基礎設施通過連接車載軟件,成為了實現自動泊車的關鍵技術。

11

智能家電

①三星:推出“The Wall”電視機

The Wall采用了Micro LED自發光顯示技術,每一個像素點都能定址控制且可以單點驅動發光。值得一提的是,這款電視機能讓用戶根據自己的需求調整電視的大小

微信圖片_201801132347006

②創維:展示AMOLED柔性顯示屏

5.2英寸AMOLED柔性顯示屏是中國第一個全彩色、柔性AMOLED顯示屏,其厚度0.01毫米,重量不足1g,可在彎曲與折疊狀態下實現圖像和視頻顯示,未來柔性屏可廣泛用於智能手機、智能手表、汽車儀表、電視等領域,顯示科技將從平板時代走向柔性時代。

微信圖片_201801132347005

③海爾:一站式智慧成套解決方案

海爾展示了全球首個一站式智慧成套解決方案,以開放生態圈為基礎,以物聯網為聯結,以馨廚、魔鏡等“網器”為交互控制中心,包含智慧客廳、智慧廚房、智慧浴室等5大空間,體驗區帶來了全屋節能、全屋凈軟水、全屋采暖能等5大解決方案。

222

手機

①華為:Mate 10 Pro將正式進入美國市場

微信圖片_201801132347007

②vivo:發布X20Plus屏下指紋版

vivo

機器人

①本田:展示越野機器人

微信圖片_201801132347008

②LG:發布商用機器人CLOi

12344

③科沃斯:擦窗機器人新品無線窗寶WA3

微信圖片_201801132347009

@夢回舊景撞 :不管怎麽說,無人駕駛必定會是時代進步的標誌,新事物與舊原則沖突實屬正常,需要時間磨合與改變~期待看到無人駕駛普及…

@狂想曲褲 :無人交通工具來了,地球無人還遠嗎

@隱忍黑衣人:預計5年內能完全達到L5級別,駕駛員似乎要改行了

@大笨 :好東西,2020年弄個150寸先

@落葉一般墮落 :這些技術就證明了我們國產還是很牛逼的,在很多方面都是不比外國的東西差

@全球汽車觀察團:追尋自己的皇冠從來不用顧忌別人的眼光。無論球場上還是自動駕駛汽車上,都是如此無畏的勒布朗,也是如此無畏的英特爾!

@眉飛色舞墳:百度的無人駕駛大概在世界也是前衛的,怪不得那麽財大氣粗……

國內新聞

2、淘寶上榜美國黑名單 阿里稱自己是政治化犧牲品

騰訊科技1月13日訊,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連續第二年將淘寶網列入黑名單,原因是懷疑這家購物平臺銷售假冒產品。阿里聲明稱:基於貿易保護主義擡頭,阿里巴巴再次成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高度政治化環境下的犧牲品,該名單僅僅針對非美國國家。

192224117

@哎呦餵啦嘿:要是阿里巴巴進入美國,還不得把美國公司都搞破產

@淚如雨下時:一分錢,一分貨!什麽叫假?不喜歡,退啊!

@說點真話看看:在淘寶,以前還是買了很多假貨的。現在估計不多,好歹也是個牌子就是不出名的。

3、騰訊聲明:區塊鏈從未與任何機構就ICO交易進行合作

近日,部分機構和個人打著與騰訊區塊鏈合作的旗號,從事代幣發行或交易相關活動。對此騰訊聲明稱,騰訊區塊鏈是完全自主研發的區塊鏈底層技術,一直致力於構建區塊鏈開放服務平臺,用以解決商業企業間的信任問題。騰訊區塊鏈從未以任何形式參與代幣發行或交易相關活動,也未與任何機構展開此方面的合作。

4、迅雷“鏈克”遭互金協會點名 周五收盤股價暴跌27%

鳳凰國際iMarket訊,最新行情顯示,迅雷周五股價大跌,截至收盤,迅雷股價下跌6.27美元至16.63美元,跌幅達27.38%。因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12日晚間發布關於防範變相ICO活動的風險提示,提示指出,以發行迅雷“鏈克”為代表,一種名為“以礦機為核心發行虛擬數字資產”(IMO)的模式值得警惕,存在風險隱患。

迅雷

@殺逆無雙 :吃瓜群眾表示,迅雷畢竟還是大企業,可信度還可以吧

@夢幻韻味:能在中國生存,很牛逼的,趕緊考慮海外發行交易,放棄中國,又是一個百倍幣

@m1fen9:擊鼓傳花的遊戲誰是最後的接盤俠

5、監管叫停部分銀行APP從事證券開戶交易,銀證合作未來存疑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有股份制銀行已通知客戶,因監管要求,從2018年1月15日起,銀行APP將暫停證券開戶及交易。已在銀行APP開立的證券賬戶的交易操作,可以通過券商官方APP進行。券商也同日告知客戶,因近期業務調整,即日起將暫時停止在銀行APP平臺上的證券服務。

6、委貸私募不予備案 意在全方位整治影子銀行業務

網易財經1月13日訊,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在資產管理業務綜合報送平臺發布《私募投資基金備案須知》,明確私募基金不得通過委托貸款、信托貸款等方式直接或間接從事借貸活動,“私募基金的投資不應是借貸活動”,委貸私募直接“中槍”。

7、菜鳥網絡總裁萬霖:和京東物流未嘗沒有合作的機會

菜鳥總裁萬霖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雜誌》采訪時談到,菜鳥對所有人開放,和京東未嘗沒有合作的機會。但前置條件是希望合作方也抱有一個開放的心態,願意加入到一張全球性的網絡,加入這個大閉環中間來,而不是說把流量吸到他那里,自己做小閉環,那樣誰也不會願意的。2017年京東把百世物流和天天快遞從他們的平臺上給踢出去的動作,會覺得他是希望吸別人的流量來自己做閉環,而沒有看到他願意把流量拿出來反哺這個大的生態。

萬霖

8、南京多家“類錢寶”平臺人去樓空 或張小雷自首引發連鎖效應

華夏時報1月12日訊,錢寶網張小雷自首後,南京的類錢寶平臺也遭到了擠兌。蛙寶網和小生優服兩家平臺在錢寶網張小雷自首消息傳出不久後,均出現提現困難等情況,且最終均以“人去樓空”告終,據核實,蛙寶網目前已經被立案,小生優服投資者也已報案。

9、多處比特幣“礦場”停機,多省涉比特幣投資賬戶遭凍結

1月13日經濟觀察報訊,目前中國多個省份,特別是比特幣礦場集中的四川地區已經在清查中,清查工作由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辦領導工作小組牽頭。一位四川地區的比特幣礦主表示,該地的一些礦場已經進入停機的狀態,正在等待政府的下一步監管政策。此外,2018年年初以來,黑龍江、湖南、河北、廣東等多個省份均出現了比特幣場外交易、比特幣礦機交易相關聯銀行賬戶被凍結的情況。

123

@君之強悍:一臺電腦配八個高功率的顯卡。當然費電。電腦城一臺礦機兩萬多。可以去看看

@星恆:浪費能源的遊戲!完全沒有經濟效益!

@上一個號帳號密碼忘了:比特幣的政策應該只出不許進,把國內多余的能源換美元,多劃算

10、我國將建立反映數字、共享經濟統計制度

人民網1月13日訊,在12日召開的全國統計工作會議上,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2018年將加快構建新時代現代化統計調查體系。其中包括探索計算工業發展質量指數,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雙創發展等統計指標體系研究;研究建立反映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的統計制度;繼續完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標體系。

11、P2P備案大考正式開卷 分析師預計超半數平臺被淘汰

證券日報消息,隨著P2P整改驗收“57號文”的發布,P2P備案進入倒計時階段。分析師張葉霞預計,在備案過程中,會有超過半數的網貸平臺被淘汰。現在仍存在1900多家P2P平臺,最終成功備案的可能不超過1000家。

12、上海街頭現“共享圖書艙” 掃碼開艙秒借秒還

東方網1月13日消息,近日,上海街頭出現一種“共享圖書艙”,用戶在交納押金後,便可通過手機掃碼開艙借閱或歸還書籍,便捷的操作使其成為不少“書迷”們的新選擇。記者在位於上海尚街Loft的“共享圖書艙”處看到,這種“共享圖書艙”一共5層,每層有近30本書。書籍類型主要是近年來的熱銷書以及經典作品,包括《人民的名義》、《三體》、鬼吹燈系列等。

書享

13、茅臺集團:2018年收入目標含稅900億

證券時報1月13日消息,2017年茅臺銷售收入764億元,同比增長50.5%,超年度計劃27個百分點。茅臺集團總經理李保芳表示,2018年目標含稅收入900億元,同比增長18%以上。

14、衛星發射殘骸空中高速墜落:現場火光四射如大片

新京報訊,1月12日7時50分許,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德保縣一衛星發射殘骸從空中高速墜落,現場火光四射,宛如大片。據德保縣人民政府稱,墜落物體是火箭三級助推器,德保縣人武部已派人至現場處理,無人員傷亡。

國際新聞

15、美國通用欲明年量產無人駕駛汽車,用於公共網約車服務

新華社芝加哥1月12日電,美國通用汽車公司12日宣布,已向聯邦交通管理部門提出申請,準備在2019年投放量產無人駕駛汽車,用於公共網約車服務。這將是美國首款量產的無人駕駛汽車。在汽車企業競相研發無人駕駛車的背景下,通用汽車通過收購矽谷的一家科技公司加快無人駕駛技術開發,如果獲得上路安全許可,通用的這款無人駕駛車將在2019年開始服務公共網約車。

16、美國財政部長努欽警告稱反對比特幣成為下一個“瑞士銀行賬戶”

日前,美國財政部長努欽表示,他將與20國集團合作,防止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成為匿名瑞士銀行賬戶的數字對等物,並確保“壞人不能用這些貨幣做壞事”。

@靜水流深:難以想象瑞士銀行賬戶里的錢今天多一倍,明天少一半。

@codafox:老美重量級的人物不斷跳出來給比特幣打氣背書,那麽以前模糊不清的“中本聰”其人大家心里有數了麽?真的是一個人麽?

@三無槐:比特幣,美國剪世界經濟羊毛的新發明。

17、夏普、JDI將競爭蘋果OLED屏幕訂單 挑戰三星壟斷

新浪科技訊,據供應鏈消息人士透露,富士康旗下的夏普以及日本顯示面板廠商Japan Display(JDI)都在準備競爭蘋果的OLED顯示面板訂單。加上此前的LG,目前已經至少有3家廠商準備挑戰三星在OLED面板上的壟斷地位。

18、外媒:尼泊爾接入中國寬帶 打破印度網絡壟斷

尼泊爾將從1月12日起通過中尼兩國邊境處一個光纖連接點接入中國寬帶,結束印度在尼泊爾寬帶領域占據的壟斷地位。尼泊爾電信部門發言人維迪雅說:“現在我們僅通過一個點與中國連接,但這個數字可能會在未來增加。”

尼泊爾

19、英特爾芯片漏洞門泄露 市值蒸發200億美元

據中國經營報消息,自美國科技博客The Register於2日披露芯片級安全漏洞Spectre、Meltdown以來,英特爾、ARM、AMD、蘋果、IBM、高通、英偉達等都已承認自家處理器存在被攻擊的風險。全球芯片業“老大”英特爾更成了最大輸家,從2日到11日市值縮水204億美元,同期老對手AMD股價則漲幅接近10%。

20、谷歌關閉Chrome家長控制功能,今年晚些時候將推出替代品

新浪科技1月13日訊,Google 正計劃為 Chrome 瀏覽器推出一套全新的家長控制功能。在本周發送給當前用戶的一封電子郵件中提到,2013 年以公測形式推出的“Chrome 監督用戶”功能,將很快被關閉。這項功能允許家長在設備上鎖定 Chrome 瀏覽器,包括組織某些網站的訪問、保持網站的歷史訪問記錄。從 1 月 15 號起,Chrome.com/Manage 這個網頁版遠程管理功能也將不再可用。

谷歌

21、“降速門”又如何?蘋果市值突破9000億美元

北京時間13日訊,即使“降速門”負面影響仍存,蘋果公司股價依舊實現上漲,突破9000億美元大關。截至美國時間12日收盤,蘋果收漲1.03%,刷新收盤紀錄高位至177.09美元,2018年已漲逾4.6%,市值達到9008.667億美元。

蘋果

@唯一:你讓那些唱衰蘋果的水軍怎麽過呀?太難了。

@輝哥:不敢正視別人的優勢!是很可怕的事。

@隊長是我別開槍:9000億美元啊,臥槽。這是錢多得燒都燒不完啊。

今日思想

CES 阿里巴巴 淘寶 騰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1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