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當萬物皆可退,領先者如何從中得利?好市多、優衣庫的「退貨」淘金學

2016-02-08  TCW

三十天不合用都能退貨,快時尚業者打出的口號,讓你以為佔到便宜,其實,業者賺得比你想得還多。

你知道嗎?過年期間,當你大買新衣、逛好市多(Costco)或上網購物,因產品不合,而進行退換時,一個精密的商業盤算正在背後發生。

退貨,猛聽是很負面的訊息。

雙十一購物節後,中國最大電商阿里巴巴股價不漲反跌,兩個半月跌了一六%,原因之一竟是中國媒體謠傳,在兩個月前的雙十一購物節中,阿里巴巴的退貨率高達五成,儘管阿里巴巴對此傳言回應是:「阿里巴巴從來沒有相關的數據,」但傳言仍未終止。

但另一方面,卻有越來越多企業引用退貨策略。量販業者好市多(Costco)提供無條件退貨,快時尚品牌優衣庫(Uniqlo)、Zara跟H&M都給予顧客三十天商品未受損、不剪牌、不下水,即可退貨的服務。當競爭者提供更好的退貨條款,同業只得跟進。

我們到底該怎樣看退貨這件事,為什麼日前發生「林鳳營秒買秒退」事件,廠商仍願意這麼「大方」的給予退貨?

對資本市場而言,過高的退貨率,確實會讓外資在評估企業真實營收表現時,變數大增。服裝代工商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說,多數的業者都已經把退貨成本算進售價。服飾的毛利率約六成到七成,高退貨率雖不至虧損,但是會拉低淨利。

行銷盤算:

退貨便利,能刺激顧客回購《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評論》〈退貨可賺錢?〉(Can product returns make you money?)一文中,卻點出大量退貨會減少企業利潤,但是「適當的退貨率」比「零退貨」更能提高企業獲利。因為退貨便利,能刺激顧客回購次數與金額,消費者會想先買回家試再說,業者營收與獲利自然提升。甚至,企業運用大數據了解顧客的「退貨率」後,可以多發折價券給退貨率低的顧客,鼓勵他多購物。

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邱志聖也直指,這是創造差異化的最好方式。如,好市多可以以此跟對手做出區隔,且其挾著通路優勢,退貨後成本是由供應商吸收,它何樂不為?此外,好市多透過年費,篩選出了消費意識相對成熟的消費者,也有利於降低與控制退貨率。

心理學盤算:

時間給越鬆,越會留下商品這背後還有心理學盤算。美國德州達拉斯大學曾研究發現,退貨時間越寬鬆,退貨率不升反降,產生一種「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意指擁有越久,顧客對商品逐漸產生擁有感,即使產品沒這麼合心意,也不會拿去退錢。

有意思的是,退貨管理還能影響企業成敗。

歌林跟Vizio就是絕佳案例。兩者在美國市場銷售液晶電視,因為美國允許消費者一個月後退貨,歌林的北美通路商新泰輝煌(Syntax-Brillian),高退貨率成為導致其聲請破產的原因之一;反觀Vizio為了處理退貨問題,北美公司有一半以上的人,都跟客服相關,降低退貨率,讓Vizio僅次於三星,成為北美液晶電視市占第二名。

以前,我們花很多時間處理如何賣商品,卻不願意花時間正視退貨這件事。因為認為前者會帶來營收,後者卻只會帶來成本。

但,當我們進入電子商務時代,這已是無法回避的課題。根據「Visa電子商務消費調查」,有八七%的消費者過去一年已有網路購物經驗。結合購物與社群的時尚網站U-style執行副總經理王侯堯指出,以前消費者到實體店面買東西,要退貨還要親自跑一趟;但現在,在網路想要退貨,只要一指搞定,退貨難度降低,退貨機率勢必較高。

戴森代理商經驗:

追蹤原因,退貨率降至三%正視退貨這件事,寶藏遠比想像多。

代理戴森(Dyson)吸塵器的恆隆行,其虛擬通路營收已經占戴森事業部兩成。其事業群副總經理曾逸晉分析,在電視購物開賣之初,退貨率達三成,所有的退貨不是變成展示機,就是得以七折福利品出售,損失不小。

他追究後發現,多數購買者都是買給另一半或父母,收貨人開箱後不會使用而退貨。他組成六人團隊,專門提供到府服務,一來是教學,二來是展示戴森吸塵器確實優於他牌,直接在顧客家裡吸地毯、吸窗簾,把電視購物那一套搬到顧客家實際展演「眼見為憑」,退貨率馬上由三○%降低到一○%,有提供到府服務的,甚至可降低到三%。

就如同《哈佛商業評論》〈從退貨商品找商機〉一文所述,一個退貨原因,就是很寶貴的顧客意見,廠商可以藉此改善產品組合,甚至調整營運基礎架構的缺失。

在萬貨皆可退的時代,企業一個轉念,將決定「退貨」是成本或黃金。

【延伸閱讀】數字告訴你,退貨為何重要!

•88%網購顧客認為退貨物流零負擔是下單的重要原因•66%網購顧客在下單前會檢視退貨條款•58%消費者希望能無條件退貨•52%網購顧客認為附贈退貨單非常重要資料來源:comScore,2015 UPS Pulse of the Online Shopper

整理:曾如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037

報告稱三星蘋果等手機廠商領先優勢正在縮小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8211.html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最新研究發現,從全球市場出貨量來看,三星、蘋果等主要手機廠商的領先優勢正在縮小,預計未來全球智能手機的銷量將會繼續放緩。

5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主編的《工業與信息化藍皮書2015-2016》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

報告稱,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多年來持續增長,2015年增長趨勢放緩。根據國外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發布的數據,從2007年首款iPhone發布起,智能手機的出貨量持續強勢增長,但在2015年迎來增長拐點。

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智能手機銷售量總計14.2億部,同比增長14.5%。這一數值與2014年28.4%以及2013年48.2%的增長率相比下降很大,反映了全球智能手機銷量開始減緩。

報告分析,這其中,主要原因在於中國市場智能手機的銷量放緩,由於中國市場已經結束了智能機替換功能機的熱潮,並且在蘋果iPhone6之後市場缺乏革命性的產品吸引用戶換機,整個市場對購買新的智能手機的需求下降。作為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中國的情況將影響全球智能手機的銷量,預計未來全球智能手機的銷量將會繼續放緩。

研究發現,從全球市場出貨量來看,主流廠商的市場領先優勢正在縮小。2015年排名前五的廠商出貨量總計7.86億部,市場份額為55.4%。其他生產廠商出貨量6.35億部,市場份額為44.6%,這一數值與2014年的43.4%相比略有上升,反映了三星、蘋果等主要廠商的領先優勢正在縮小。

報告稱,值得一提的是,國產廠商特別是華為表現突出,2015年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高達1.04億部,與上年相比增長52%。小米出貨量與上年相比也有16%的增長,2015年達到6500多萬部。

藍皮書說,隨著全球經濟持續好轉,發達國家市場的逐步回升以及新興經濟體市場的快速增長,2013年以來,世界電子信息產業觸底反彈,呈現快速回升態勢,2014年世界電子信息產品市場增速為1.38%,增速比2013年提高了近1個百分點。2015年世界電子信息產品市場增速1.96%,增速比2014年提高近0.6個百分點。

藍皮書預計未來三年(2016~2018年),隨著全球經濟的持續複蘇,世界電子信息產品市場規模將會持續擴大,產業增速維持在2.9%左右,整個產業進入平穩增長期。未來三年,電子信息產品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2018年將達到20184.24億美元,增速升至3.04%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58

2016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百強榜:谷歌重回第一,騰訊中國領先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10/156422.shtml

2016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百強榜:谷歌重回第一,騰訊中國領先
李瑋 李瑋

2016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百強榜:谷歌重回第一,騰訊中國領先

中國互聯網公司中,騰訊排名最高,在總榜單中排名第11,阿里巴巴第15,比去年下滑5個名次;百度第29,比去年下滑8個名次;京東今年首次進入榜單,排名第99。

文|李瑋

市場咨詢公司MillwardBrown(明略行)本周發布了2016年的BrandZ品牌價值報告,列出了2016年全球最具價值的百大品牌。今年排名第一的品牌是谷歌。

去年,蘋果曾經從谷歌手中奪走了第一的排名,而今年谷歌再次領先。

MillwardBrown是市場研究公司Kantar Group的一部分,專註於全球品牌價值研究。

今年的BrandZ報告顯示,谷歌的品牌價值排名全球第一,蘋果位居第二。

上榜的3家移動設備廠商分別為惠普、三星和華為。惠普今年下降3名,排名第42。三星排名第48。

而華為今年出現了大幅上升,排名上升20位,達到第50。

在前20名排名中,科技公司占大部分。共有14家中國公司入選

中國互聯網公司中,騰訊排名最高,在總榜單中排名第11,阿里巴巴第15,比去年下滑5個名次;百度第29,比去年下滑8個名次;京東今年首次進入榜單,排名第99。

以下是今年榜單中前20名排名:

1.谷歌,品牌價值2291.98億美元,上升1名

2.蘋果,品牌價值2284.60億美元,下降1名

3.微軟,品牌價值1218.24億美元,排名不變

4.AT&T,品牌價值1073.87億美元,上升2名

5.Facebook,品牌價值1025.51億美元,上升7名

6.Visa,品牌價值1008.00億美元,下降1名

7.亞馬遜,品牌價值989.88億美元,上升7名

8.Verizon,品牌價值932.20億美元,下降1名

9.麥當勞,品牌價值886.54億美元,排名不變

10.IBM,品牌價值862.06億美元,下降6名

11.騰訊,品牌價值849.45億美元,排名不變

12.萬寶路,品牌價值841.43億美元,下降2名

13.可口可樂,品牌價值803.14億美元,下降5名

14.富國銀行,品牌價值585.40億美元,上升2名

15.中國移動,品牌價值559.23億美元,排名不變

16.通用電氣,品牌價值540.93億美元,上升1名

17.UPS,品牌價值498.16億美元,上升1名

18.阿里巴巴,品牌價值492.98億美元,下降5名

19.迪士尼,品牌價值492.29億美元,排名不變

20.萬事達,品牌價值461.41億美元,排名不變

以下是榜單中中國公司詳情:

11.騰訊,品牌價值849.45億美元,排名不變

15.中國移動,品牌價值559.23億美元,排名不變

18.阿里巴巴,品牌價值492.98億美元,下降5名

27.工商銀行,品牌價值336.37億美元,下降5名

29.百度,品牌價值290.30億美元,下降8名

46.建設銀行,品牌價值196.17億美元,下降5名

50.華為,品牌價值186.52億美元,上升20名

57.平安集團,品牌價值169.10億美元,上升11名

59.中國人壽,品牌價值167.12億美元,上升3名

62.農業銀行,品牌價值163.31億美元,下降12名

71.中國銀行,品牌價值138.03億美元,下降6名

72.中國石化,品牌價值132.06億美元,下降9名

83.中國石油,品牌價值123.41億美元,下降12名

99.京東,品牌價值104.96億美元,新入榜

在科技公司中,排名上升較快(上升超過7名)的包括Facebook、亞馬遜、埃森哲、華為、PayPal,新入榜的包括京東和Adobe,而降幅較大(下降超過7名)的包括百度、西門子和eBay。

以下為全榜單:

135382882

135382883

135382885

135382886

135382889

135382890

135382891

135382892

品牌 榜單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437

元大金給獨董尚方寶劍 請動管理大師 領先同業》「任何資料都可調、所有人都可問」

2016-06-20  TWM

元大金控在二○○七年領先同業,委聘知名教授與專家擔任金控、證券、銀行的獨立董事, 並設置審計委員會,強化董事會組成結構與決策品質, 近十年努力之下,外資持股比率達三成以上,擠進金融族群前段班。

位於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的元大金控總部外形俐落,但有一個樓層非常神祕,就是獨立董事辦公室所在的十二樓,而這個辦公室確實「獨立」,去年獨董們開會審查購併大眾銀行案,連董事長王榮周都無法進入。

早在二○○四年,證交所尚未要求上市櫃公司落實公司治理、設置獨董前,元京證券(現更名為元大證券)就已聘請政大企管系教授司徒達賢、前中央信託局董事長黃榮顯出任獨董,並邀安侯建業會計師朱寶奎擔任獨立監察人,成立審計委員會。

「任何資料你都可以調,所有人你都可以問,」這是元大金創辦人馬志玲當時唯一對獨董說的話;這句話像尚方寶劍,給了獨董無限揮灑的空間,據聞這也是當初元大金能夠跌破市場眼鏡,「請動」國內產官學界都敬重的企業管理大師——司徒達賢,出馬擔任獨董的重要關鍵。

朱寶奎是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創辦人之一,也是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創會理事長,在國內會計界與公司治理領域皆為重量級人物,面對近來外界對獨董的批評,「說獨董的錢多、事少、沒有功能,完全是誤解。」他以自身的經驗,提出反駁。

開會像論文考試〉

經理人戰戰兢兢 不敢隨便敷衍在元大金控總部十二樓,獨董有獨立辦公室、專屬祕書,「馬志玲就是希望不開會時,我們也可以天天去上班。」目前轉任元大期貨獨董的黃榮顯還說,十幾年來,每周他至少去元大上班三至四天,此外,還有每周不定期的溝通會議、每月審計委員會、每兩周董事會及不定期薪酬委員會,「獨董一年大約有三十至四十次以上的會議要開,忙起來時很忙,甚至還要加班吃便當。

」他形容一路走來的獨董生涯,執行職權多聽多問過程,可說得上「忙碌」二字。

黃榮顯強調,每次開會前,董事會祕書都會提早給獨董資料,他曾經算過,「擔任獨董花在找資料、做功課的時間是開會的三倍,」因為要全心投入,幾乎沒有時間、體力再去兼任其他公司的獨董。因此,元大當時三位獨董——司徒達賢、朱寶奎、黃榮顯都只擔任一家公司獨董,沒有兼任。

○七年,元大金控為全面強化內部稽核制度,主動在當年度董監改選,取消三席監察人,由司徒達賢、財政部前常務次長林增吉、時任台塑企業總管理處副總楊兆麟擔任獨董外,並同時設審計委員會,是台灣第一家成立審計委員會的金控公司,第一任審計委員會召集人就是司徒達賢。

在元大,審計委員會責任很大,依據《公開發行公司審計委員會行使職權辦法》,董事會要討論的所有重要議案(授信案件除外),一定要先送審計委員會審議,重大議案要審計委員會二分之一通過,董事會也要達到三分之二通過。

此外,總稽核與財會及業務相關主管均須列席每月的審計委員會,並提出稽核業務運作情形等報告,「如果我們的質疑,稽核答不出來,會請他限期改善,每半年,還會追蹤內部稽核報告所提列、各單位應行改善事項辦理情形,併入每月稽核業務報告到完全改善為止。」黃榮顯說。

有一次,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年度評鑑審計委員到元大審查資料,發現公司每月的稽核檢查報告上,獨董們都做了不少摺頁、筆記,對此留下深刻印象。一位元大金控前獨董就說,經營團隊與獨董開會過程與考論文一樣,經理人會很緊張,也因為大家知道有這一關,事前就會仔細準備,「這才是獨董真正發揮價值的地方。」他以博士班審查論文過程,比喻獨董與公司之間的關係,獨董就像是校外的口試委員,指導教授就是公司大股東,學生就像是專業經理人,獨董可以提供指導教授看不到的視角,也因為有校外委員的監督,讓學生事前會戰戰兢兢準備考試,會模擬考試委員的問題,不敢交差了事。

「獨董若對議案有意見,在我們經營團隊可是非常大的事情,」元大證券董事長賀鳴珩如此形容獨董在元大金控崇高的地位,他特別提及,元大的獨董有些是多方推薦成為候選人,與大股東一點私交都沒有,更可以發揮監督的功能。

「元大獨董是口到、眼到、心到,但是手不會到。」一位曾經替元大金控簽證財報的會計師觀察,元大獨董的態度都非常嚴謹,但身段很謙和,而且絕不會把手伸進去關說任何事情。

大師也要進修〉

舉辦講座 獨董聚在一起上課有獨董把關,元大金每件動輒數億美元的投資案、每件牽動公司營運環節的人事案,都會經過審計委員會、董事會詳細討論,甚至董事長、高階經理人薪酬分紅,也都由董事會下設的薪酬委員會(成員由三位獨董組成,並互推一人擔任召集人)核准決定,杜絕「家天下」的傾向。

目前元大金控董事會共有五個功能委員會,除了證交所規定的審計委員會、薪酬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之外,還增設了誠信經營委員會、數位發展策略委員會,若再加上金控轄下獨立經營的證券商、銀行、壽險公司都設有審計委員會,元大集團的獨董群儼然就是一個強大的專家團隊。

團隊還要不定時進修,這些早已在各領域學有專精的獨董都要聚在一起抄筆記上課,例如六月十七日,元大金控內部就有一場專為公司董事、獨董開的「公司治理講座」,連管理大師司徒達賢都要乖乖聆聽。

十二年來,元大金控從一家風控與稽核機制都未盡完備的金控中段班,逐步強化風控、稽核,重視公司治理的結果,吸引外資不斷加碼,十二年來外資持股增加六倍,甚至在○八年外資持股一度高達四三.六八%,不全然只看獲利表現。

元大金透過強化獨董制度方式,以外部力量提升公司治理品質,這何嘗不是元大金能夠走過經營低潮的一大支柱,讓元大金得以在風雨中前進,不但奠定現在打亞洲盃的堅實基礎,也走向「一線金控」的行列。

享有專屬資源

1.獨立辦公室

2.專用祕書

3.內部不定期進修

透過政大教授司徒達賢等重量級學者進入元大董事會,不僅降低了元大大股東家族色彩,也提升了公司治理層次。

撰文 /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086

美國大選最新民調:希拉里支持率大幅領先特朗普

據外媒報道,美國最新民調顯示,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支持率差距擴大至12個百分點。

報道稱,共和黨將於本月18日至21日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召開全國代表大會,確定特朗普為該黨的總統候選人。不過最新出爐的民調顯示,特朗普明顯處於劣勢。

路透社15日公布了在7月11日至15日進行的網上調查結果,顯示在可能投票的選民當中,45%支持前國務卿希拉里,33%支持房地產大亨特朗普,其余選民表示兩個都不支持。

該民調數據從周二以來顯示的態勢幾乎沒什麽改變,希拉里的支持率一直領先,領先優勢保持在13個百分點左右。

據悉,自今年1月初以來,希拉里在民調中的表現一直超越其他候選人。而特朗普在共和黨內最後兩名競爭對手卡西奇和克魯茲於5月宣布退選後,他的支持率才終於追上了希拉里。不過,特朗普成為共和黨的假定總統候選人後,他的支持率卻出現下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515

蘋果手表Q2銷量大幅下滑55% 仍處絕對領先地位

彭博社援引研究機構IDC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範圍內蘋果手表二季度銷量下滑55%,盡管仍然保持智能手表行業的領先地位,但是三星的市場份額卻實現了翻番。同期全球智能手表的整體銷量下滑32%。

IDC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蘋果手表銷量為160萬只,比去年同期的360萬只下滑超過55%。全球二季度智能手表銷量不過350萬只。報告還指出,全球消費者對於智能手表的態度仍然處於觀望狀態,可能的原因是期待蘋果今年下半年即將推出更新版蘋果手表。

盡管蘋果仍然以47%的市場份額占據了可穿戴智能設備的絕對領先地位,去年蘋果手表全年的銷量達到1200萬只。但是蘋果手表是全球智能手表五大品牌中市場份額下滑的唯一一家。三星的市場份額翻番達到16%。

智能手表的有力競爭者還包括Garmin和Fitbit。分析人士認為,區別這些品牌和功能的手表是一件不那麽顯然的事情。因為它們針對的人群確實不太一樣,不過有些功能來看又確實有所重合。比如蘋果手表更加註重對人們健康指標的跟蹤,Fitbit主要是輕便型的計步手環,同時擁有GPS定位功能和戶外運動的功能;而Garmin最初是為更加專業的戶外運動用戶所設計,但為了擴大用戶人群,Garmin也開始推出一些手表的信息提示功能。

不過Garmin市場部負責人拒絕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具體的銷售數據。Garmin中國區營銷高級總監周子堯對記者表示:“智能手表市場的數據很難統計,就連IDC的數據也不能全信。”

全球智能手表市場除了蘋果手表銷量下滑以外,新進的初創企業的銷量增長也不可忽視。這些小的智能穿戴品牌更加註重細分領域。剛剛推出一款上海交通支付智能手環的握奇戰略規劃和市場部總經理葉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盡管目前公司的銷量只有10萬,但是隨著用戶對智能手表功能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市場越來越細分,也給初創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

另一家位於上海的健康可穿戴智能硬件公司上海翰臨科技則專註於健康領域。翰臨聯合劍橋感測器公司CMOS研發的智能手表能對環境進行監測,可測量酒精濃度和空氣質量。

以尖端的技術和不斷的創新成為“中國的蘋果”一直是翰臨科技CEO陳越猛保持研發的動力所在。作為“果粉”的陳越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一直在研究蘋果手表,它的創新目前仍然是任何企業無法達到的。但是我們可以發明出更加適合中國市場和針對中國消費者的產品,這是中國初創公司的優勢。”

IDC分析師Jitesh Ubrani表示:“對於新的WatchOS系統的期待,令很多潛在的蘋果手表的購買人群處於觀望狀態,他們會等到下半年蘋果新款手表推出後再選擇購買,這從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二季度的銷量。”他同時指出,蘋果手表對於全球智能手表市場的影響仍然舉足輕重。由於蘋果手表銷量的下滑,全球智能手表市場同樣大幅下滑。

事實上,二季度一直是蘋果產品銷量最糟糕的一個季度。Gartner研究副總裁Brian Blau對第一財經記者證實,蘋果二季度iPhone手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跌到了第五位。根據Gartner的數據,今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預計將增長7%,達到15億部;比2015年14.4%的增速下滑了一半多。按照上述增長速度,智能手機總銷量將在2020年達到19億部。

Canalys亞太研究總監彭路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歷史數據來看,第二季度歷來都是蘋果銷量最差的一個季度,因為大家都在期待第三季度的新品發布會,這肯定對產品銷量有影響,因此以一個季度的銷售數據來衡量蘋果的表現是有失公允的。”

蘋果手表是蘋果2010年推出iPad以來的首款革命性的硬件產品,也是蘋果CEO庫克希望借以產生新的增長點的產品,以彌補iPhone銷量的下滑。外界預測蘋果將在今年9月的新品發布會上公布全新的蘋果手表WatchOS 2.0操作系統,將搭載新功能,性能也將更加完善。

今年5月庫克曾表示,要讓用戶習慣上帶蘋果手表只是時間問題。他還把蘋果手表與iPod和iPhone作比較,稱任何創新在最初時期都會面臨質疑,但是歷經質疑和證明之後,成功也就是“一夜之間”的事情。庫克表示:“人們目前還不接受蘋果手表的原因在於他們不知道自己需要,當他們發現這是一個生活中的必需品時,就會豁然開朗。”

但是也有分析人士認為,iPhone的創新在於它把電腦變成了能夠裝進口袋里的東西,這是一項革命性的發明,但是蘋果“一夜成功”的理論不確定是否能在蘋果手表上印證。Gartner研究副總裁Brian Blau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蘋果的一個關鍵的核心的就是一定要去將新功能和自己的生態進行整合,盡管我們現在看到有很多新的技術和創新,但是難的是如何讓新功能新技術對用戶長期有用,怎樣獲得最廣泛的市場普及度。”

IDC表示,盡管蘋果的銷量放緩趨勢明顯,但是仍然期待公司明年會實現增長。IDC的Ubrani表示:“全球公司面臨的挑戰都是一樣的,都要考慮功能和時尚的結合,盡管我們預計2017年蘋果會實現增長,但是今年實現增長的可能性不大。”

上一季度,蘋果財報創下了13年的最差表現,首次同比下滑。如何通過新硬件的推出來彌補蘋果iPhone手機銷量的下滑成為蘋果目前最大的壓力。蘋果將於當地時間7月26日公布財報,華爾街也在翹首期盼庫克在財報公布後的投資者會議上所做的表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684

美國大選最新民調:希拉里領先特朗普8個百分點

據外媒報道,ABC新聞和美國華盛頓郵報日前聯合公布的一份最新民調顯示,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的支持率為50%,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支持率為42%,希拉里領先8個百分點。

而當地時間本月5日晚間公布的一項民調曾顯示,希拉里領先特朗普縮至不到3個百分點。

希拉里和她的競選搭檔蒂姆·卡因(Tim Kaine)領先了他們的競爭對手特朗普和其搭檔麥克·彭斯(Mike Pence) 8個百分點。

外媒指出,不過,在是否誠實的問題上,僅有38%的受訪者認為希拉里值得信任,相對的認為特朗普值得信任的只有36%。但受訪者們認為希拉里比特朗普在個人魅力上能夠更加勝任總統。

有38%的受訪者認為希拉里值得信任,36%的受訪者相對的認為特朗普值得信任

而且在處理國際事務時,有71%的受訪者認為希拉里能夠做的更好,有63%的人認為特朗普根本無法處理國際事務。此次民調是在周一至周四進行的,通過手機和固定電話隨機采訪了1002人。總體抽樣結果誤差幅度在±3.5%之間。

美國媒體最近幾天集中報道特朗普反複攻擊伊戰陣亡美軍士兵父母引發的爭議。在美國,攻擊陣亡士兵及家屬是一件非常容易激怒公眾的事情。因此,有74%的人表示不認可特朗普的這一做法。總體而言,56%的人表示,他們強烈反對特朗普處理爭議問題的方式。

特朗普此前表示支持國會眾議院議長瑞安、參議員麥凱恩和阿約特競選連任國會議員,與自己過去的黨內對手緩和關系,並重新調轉註意力,批評希拉里出任國務卿期間使用個人電郵服務器的問題。

據悉,美國總統選舉的正式投票將在11月8日舉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260

15個“較大的市”:蘇州領先 多城出現負增長

行政資源配置對一個城市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而體現一個城市行政配置能力的形式有很多種,其中就包括城市序列。

中國的城市序列有直轄市、副省級市、地級市、縣級市、副地級市,將來也可能出現鎮級市,“較大的市”曾經被很多城市追捧,如今這些城市發展情況如何?《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盤點後發現,蘇州經濟總量遙遙領先,不少城市面臨困境。

“較大的市”有哪些

“較大的市”是一個法律概念,專指由國務院批準具有地方立法權的城市,不包括直轄市、省會市和經濟特區所在地市(這些城市已擁有立法權)。“較大的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必須報經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常委會批準後才能施行;但“較大的市”制定政府規章時無需報經批準就可以直接施行。

1984年,國務院批準唐山、大同、包頭、大連、鞍山、撫順、吉林、齊齊哈爾、青島、無錫、淮南、洛陽、重慶等十三個市為“較大的市”。1988年批準寧波,1992年批準淄博、邯鄲市和本溪,1993年批準徐州和蘇州為“較大的市”,1997年重慶升格為直轄市,此後“較大的市”維持在18個。

蘇州經濟在15個“較大的市”中遙遙領先

“較大的市”實際上等於獲得了副省級市的立法地位和立法權。有了地方立法權,就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以及設立地方處罰標準,有利於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多年來,包括南通、溫州、東莞、佛山、泉州等不少經濟發達城市紛紛提出申請,要求被批準成為“較大的市”,但國務院1994年後再沒有批準任何城市成為“較大的市”。

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決定對《立法法》作出修改:地方立法權擴至所有設區的市。下放的權力主要是涉及到比如城市管理、城市建設、環境保護等這方面的法律。在立法權下放之後,普通地級市與“較大的市”一樣,也擁有了立法權限。“較大的市”也不再具有優勢。

需要指出的是,18個“較大的市”中,大連、青島和寧波後來成為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其享有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立法權限、行政地位遠非 “較大的市”可比。因此,本文只比較其他15個城市的情況。

這15個城市,江蘇和遼寧各3個,河北2個,安徽、河南、內蒙古、山東、吉林、黑龍江、山西各1個,主要位居東北和北方。

從設立的時間點來看,“較大的市”主要設置於上個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彼時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在當時的城市格局中,以能礦產業和重工業為主的城市在整體城市體系中,地位更為突出。

例如,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我國市中心人口過百萬的大城市中總共只有30多個,這其中,即有包頭、唐山、淄博、徐州、鞍山、吉林、齊齊哈爾七個“較大的市”入列其中。而這些城市無一例外都是以重化工業為主的城市,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熱門城市。而彼時南方的廈門、東莞、佛山、溫州等都是市區人口只有幾十萬的中等城市,與包頭、吉林等北方大市還有不小的距離。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鞍山、淄博、本溪、撫順、吉林、齊齊哈爾、包頭等城市都是老工業基地,比如“一五”時期的大項目就有一大部分分布在東北。在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總體城鎮化的水平還比較低,這些城市的城鎮化水平就已經比較高,經濟比較發達,基本上享受了副省級的一些政策。“當時這些城市有大量的重工業,總體城市規模在國內都比較大。”

發展各異,蘇州無錫唐山靠前

設立二三十年來,我國的城市格局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回過頭來看這些城市的發展,我們發現盡管“較大的市”獲得了地方立法權限,也更有利於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這些權限並非城市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這其中,來自江蘇的蘇州和無錫高居15個城市中的前兩位。位居榜首的蘇州成為15個城市中唯一一個GDP突破萬億大關的城市,去年該市GDP達到了14504億元,GDP總量位居全國所有城市第7位,無論是GDP總量還是人均GDP在江蘇省都位居第一。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隨著外向型經濟的不斷發展,蘇州經濟總量迅速擴大,蘇州的多位一把手先後升任其他省份黨政一把手,地位日益凸顯。不過,在東部其他幾個擁有“雙子星”的省份,深圳、廈門、寧波、青島和大連都成為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而獨獨在第二經濟大省江蘇,卻沒有計劃單列市。

蘇州之後,無錫去年的GDP也達到了8518億元。改革開放後,靠近上海的蘇南地區憑借外向型產業的發展,經濟也隨之高速發展,多年來蘇州和無錫GDP分列江蘇一、二位,身為副省級省會城市的南京只能屈居第三。只是近年來,省城南京“奮發圖強”,終於趕超無錫,上升至第二。不過,無錫盡管總量退居江蘇省第三,但人均GDP仍是江蘇第二。

盡管總體上蘇北的經濟遠不如蘇南地區,但作為淮海經濟圈的中心城市,大徐州的GDP總量也位居江蘇省第5位,當然徐州的人均在江蘇13個地級市中僅位列第9。

與蘇州一樣在省內位居第一的還有河北的唐山。這個工業大市去年的GDP為6103億元,無論是GDP還是人均GDP都超越了省城石家莊。

蘇州和唐山的GDP都在所在省份中排第一,而包頭的GDP總量在內蒙古中位居第二,也超過了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鄂爾多斯因煤炭能源而迅速崛起,去年GDP達4226.1億元,仍領先包頭和呼和浩特。

在這15個城市中,蘇州和唐山在所在省份中位居第一,包頭、洛陽和吉林在所在省份中位列第二,無錫、鞍山在所在省份中位列第三,可以說,這些城市目前仍體現出與“較大的市”相對應的發展規模。

但也有些較大的市發展相對暗淡。比如撫順和本溪GDP總量在遼寧只分列第七和第八,淮南的GDP僅有770.6億元,成為15個城市中唯一一個GDP總量未超過千億大關的城市,GDP總量在安徽只位列第12,人均位列第11。此外,像齊齊哈爾人均GDP在黑龍江只位列第十。

2015年鞍山等城市GDP名義增速出現負增長

丁長發說,發展較慢的城市中,淮南和本溪都屬於資源枯竭型城市。此外再加上體制機制的不靈活,在市場化的沖擊之下,這些城市轉型十分艱難。“市場的總量就這麽大,在計劃經濟時代,這些傳統重工業城市獲得了大量的要素資源,所以發展得很好,但在改革開放時代,大量的要素資源包括資金和人才等都轉向市場經濟比較活躍、比較有彈性的區域。”

丁長發分析,這些重化城市由於體制機制的固化,在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就面臨著一輪較大的沖擊,大量的中小型國企倒閉,出現了一次較大的下崗潮。而在近兩年經濟新常態下,隨著能源經濟的下行,以能源原材料工業為主的地區又一次受到較大的沖擊。

這其中,2015年,包括吉林、鞍山、撫順、本溪、淮南、唐山等城市的GDP名義增速出現了負增長,而齊齊哈爾、邯鄲、淄博等城市的名義增速也維持在低位運行。

15個“較大的市”現狀

城市

2015年GDP

所在省份的排名

人均GDP/單位(元)

在省內的排位

2014年GDP

名義增速

蘇州市

14504.07

1

136300

1

13761

5.40%

無錫市

8518.26

3

130900

2

8205

3.82%

唐山市

6103

1

78354

1

6225.3

-1.96%

徐州市

5319.88

5

61511

9

4963.91

7.17%

淄博市

4130.2

5

89495

4

4029

2.51%

包頭市

3781.9

2

135107

2

3636.3

4%

洛陽市

3508.8

2

52541

5

3284

6.85%

邯鄲市

3145.4

4

33554

7

3080

2.12%

吉林市

2455.2

2

55610

4

2730.2

-10.07%

鞍山市

2349

3

67675

5

2385.9

-1.50%

齊齊哈爾市

1270.7

4

23676

10

1238.8

2.58%

撫順市

1216.5

7

58555

7

1276.6

-4.70%

本溪市

1164.62

8

67652

4

1171.16

-0.50%

大同市

1052.9

5

31250

7

1001.5

5.13%

淮南市

770.6

12

32446

11

789.3

-2.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930

智能農用無人機常州首發: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9月28日上午10時許,禮炮陣陣,江蘇天域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第六十研究所共同合作研發的“AT-3N”智能農用無人直升機,在常州啟動首發儀式。此次首發的“AT-3N”智能農用無人機,其安全性、穩定性、效率化、智能化程度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將推動現代農業從機械化升級智能化的進程,為中國的農業註入新的活力。

據中新網報道,中共常州市委書記閻立、總參六十所所長蔣武根等領導及有關單位出席了啟動儀式,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11所院校應邀列席此次活動。

常州國家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新北區委書記周斌在啟動儀式上介紹,隨著國家對低空空域的逐步開放,臨空經濟被廣泛看好。作為長三角現代制造業基地,常州有著卓越的生產配套能力,而新譽宇航、蘭翔機械、北京通航等通用航空領域的企業,近年來也在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奮力崛起。依托奔牛國際機場和常州空港產業園等有利基礎條件,通用航空產業列入全市重點建設的十大產業鏈和常州高新區重點建設的八大產業鏈之一,以通用飛機、公務機和無人機為重點,推動飛機整機生產和維修保養,同時,還將開展以航空物流、公務機、航空旅遊、應急救援為主的航空服務業。

江蘇天域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章晨光在啟動儀式上表示,中國作為農業大國,旨在推進農業機械化、自動化、精準化的生產模式,部分農業領域已經基本實現耕、種、收機械化,而農業植保領域現代化有待進一步提升。此次首發的“AT-3N”智能農用無人機,其安全性、穩定性、效率化、智能化程度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必將推動現代農業從機械化升級智能化的進程,為中國的農業註入新的活力。

總參六十所所長蔣武根表示,本次啟動儀式上展出的“AT-3N”智能農用無人直升機,是總參六十所近年來在原軍用機型上進行了民用適用性改制的代表產品,尤其針對農用植保無人機領域開展了專項研發,有效解決了農業航空植保的續航、精準度等技術瓶頸,適應多環境、多地形,同時與天域航空合作從市場入手,為各級客戶提供切實可行的商業推廣模式和用戶解決方案。

據悉,雙方合作無人機項目總投資10億元人民幣,註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項目總用地約300畝,主要研發、生產並銷售中大型無人直升機及零部件、中高端固定翼、專用隱身材料、農業機械、無人機系統、平臺任務載荷、高分信息獲取處理系統等產品。預計項目建成後可實現銷售額人民幣10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951

瑞銀:海外並購助推中國互聯網企業領先全球

全球互聯網用戶持續攀升,而受益於龐大的用戶基數所發展的科創企業的經濟影響力潛力巨大。瑞銀認為,到2025年,全球創新科技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將達25萬億美元,中國的互聯網行業將占主導地位,預計有超過5000億美元的市場價值。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董事及股票分析師Sundeep Gantori在2016瑞銀創新科技產業CEO高峰會上表示,未來十年間,全球互聯網用戶數量將達25億,其中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將成為主要推動力。

瑞銀在此次高峰會上特別指出,海外並購將助推中國互聯網企業成為全球領先者。Sundeep Gantori提出了五大極具潛能的平臺類科技,分別是電子科技支付、雲科技、社交移動網絡、增強現實(下稱“AR”)&虛擬現實(下稱“VR”)技術、人工智能(下稱“AI”)。他表示,中國目前在電子科技支付以及社交移動網絡已經取得領先地位,如果可以通過並購其他國際企業,發展余下的技術,將使得中國的互聯網企業站穩全球領先地位。他同時指出,平臺類的科技企業較產品類科技企業更具投資潛力。

瑞銀財富管理大中華區主管盧彩雲也表示,中國在科技上的發展是目前瑞銀投資及建議其他客戶投資的主要領域。她認為,目前中國企業瞄準海外市場,利用海外並購使得企業獲得行業領先技術的戰略將鞏固競爭優勢。

受益於互聯網所帶來的財富增長,瑞銀在此次高峰會上公布八條科創發展主趨勢,並認為未來將改變零售、金融、制造業等多種傳統商業模式。八條趨勢分別為“千禧一代”的科技消費力,AR及VR技術在遊戲體驗、電子商務和仿真模擬領域的應用,分享式經濟模式,AI,金融科技,自動化產業的突破發展,工業信息技術以及網絡安全。

盧彩雲表示,科創企業的迅速發展不斷吸引投資者目光,其中AI行業潛力巨大,影響力分布多個商業領域,預計未來五年內將有2.5倍的行業營收增長,到2020年將達到125億美元,從投資角度來看,AI技術企業到2020年的總市值有望達1800億美元。

而對於AI所帶來的工作流失的恐慌,Sundeep Gantori指出,未來將有5000萬至7500萬的工作會受到影響,集中在金融服務、制造業等重複性強、技能性低的工作種類,但同時其他創新類的工作需求將持續上升。盧彩雲也表示,未來十年內,AI行業將產生約2500萬至5000萬的工作崗位,這些工作將需要更高的個人化水平、創意性和手工技藝,並非人工智能可以取代。

另外,金融科技領域也極具投資潛力,根據埃森哲咨詢的數據顯示,亞太區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額從2010年的1.03億美元增長至2015年的43億美元。瑞銀尤其看好區塊鏈(Blockchain)的發展,並預計未來20年內將產生等同於互聯網在過去20年所產生的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9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