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讀書好×果籽】兩年後的回望:雨傘見聞錄

1 : GS(14)@2016-09-30 08:09:38

雨傘運動之後,有不少有心人自資出版有關書籍,到完成後可能已經是佔領清場後一年,當他們拿着新書興高采烈去書店時,卻遇上了冷淡反應,「雨傘書,冇人要喎。」一場震撼全世界的公民佔領運動,為何短短一年之間,會變成出版「票房毒藥」?


雨傘毒藥

2015年是充滿憤怒的一年,佔領清場後本土激進派抬頭,清算大台,學聯受到各方攻擊,大學發起退聯行動,三子雙學飽受批評,社會上充滿失敗、沮喪及憤怒情緒。這時候任何關於雨傘運動的東西,大家都不想再接觸,這也解釋了為何出現了「雨傘書冇人要」的局面。兩年來政府沒有主動撫平社會矛盾,反而步步進逼,挑動更激烈的衝突,派李國章入香港大學搞事,終於在2016年農曆新年初一爆發旺角騷亂。「雨傘運動失敗」似乎已經成為結論,今後只有勇武鬥爭,但掟磚之後又如何呢?是否要升級為武裝鬥爭?但又不是,原來激進青年選擇走入建制參選去也。社會紛擾、同路人互相攻伐,網路上叫人「落地獄」之聲不絕,任何關心香港民主前景的市民,焦慮有之、厭倦有之,為何雨傘運動之後,會變成這樣?一場香港發生的佔領運動,對獨裁的共產政權會發生甚麼影響?廿多年前發生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佔領運動,學生、平民流血犧牲,共產黨依然坐穩江山。在他們眼中,沒有向民意負責這概念,一切只為了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香港決不能影響他們紅色江山。因此由一開始,佔領運動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大家也不會期望有甚麼短期成果,甚至撤回八三一決定,重啟政改。雨傘運動的初衷,是為了政改,但這七十九天佔領,真正彰顯的是香港人守望相助的團結精神!為何大家好像忘記了。


記憶載體


兩年後的九月廿八日,我打開了朋友送來的《雨傘見聞錄》,這是一本精裝的畫冊,記錄了由九月廿七日開始,每日發生的事件,是完整的圖像記錄。在金鐘佔領區我認識了兩位朋友:Benedict及Firenze,他們出版一份叫《夏慤村聲》的刊物,在佔領區內免費派發,雜誌是人手編寫,記錄了當時佔領區內種種細節,例如區內營幕調查,記錄帳幕數目、分佈及外形,也有佔領區各式人物訪談,Benedict認為佔領區應該有自己的出版社。十二月清場之後,我遇見過他們在連儂牆下派新一期的《夏慤村聲》。之後沒有再見過,直至今年七月,我想採訪關於丘世文《周日牀上》再度出版事宜,發現出版人竟然就是他。這時才知道兩年來《夏慤村聲》依然在出版,去年底先後出了三本別冊,包括《雨傘見聞錄》、《夏慤佔領圖》及《雨傘尋人圖》。《雨傘見聞錄》是一個佔領區普通市民Simon Chow的畫作,他每天都在自己畫簿上不停地畫,用率直及單純的黑白線條,獨特的視覺去記錄這場運動,畫作背後有一種要「爆」的衝動。這不是專業插畫家作品,而是普通人的視覺記錄。至於《夏慤佔領圖》是一幅記錄2014年香港市民佔領夏慤道一帶的「清明上河圖」,西至香港大會堂,東至「光明磊落」,於不同時段在夏慤村出現過的小人物事情被歸納在同時空;從左至右慢慢細閱這地圖,讀者可以重新漫遊這個自發、自治、互助互勉,僅僅存在過75日的烏托邦式社區。回憶是需要承載的物體,這些雨傘運動的視覺紀錄,將開啟記憶之門,穿過憤怒、失敗、沮喪、回到當日那個自發自助,互愛互勉的社區,尋回初衷,面對將來。



夏慤佔領圖

記得當日這些場面嗎?

記得當日這些場面嗎?


記得當日這些場面嗎?

撰文:劉細良編輯:劉曉丹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30/197857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765

溫情相用唻賣酒廣告雨傘爸爸憤怒了

1 : GS(14)@2017-07-05 03:42:20

還記得這張照片嗎?因為一張給兒子打傘,自己全身濕透的背影照,來自天津的80後爸爸劉僑走紅網絡,被諸多中外網友稱為「雨傘爸爸」(Umbrella Dad)。這張背影照不僅打動了眾網友,也「打動」了不少商家。上至一些大型國企,下至小小的微信公號商家,不少企業都盜用了它大做廣告。身處美國的劉僑忙於工作,一直無暇顧及打擊這些李鬼(指故意冒充他人、混淆視聽的人),但近來他看到照片被用在酒類廣告後,終於坐不住,決定對這些不法商人採取法律行動。在上海地鐵沿線的不同月台上,可以看到一幅紅色的「京東超市——五糧醇」廣告,廣告的背景就是劉僑為兒子雨中打傘的照片,並配有「父親的愛,醇厚的愛」醒目大字,左下角是一瓶五糧醇的酒瓶圖。該幅廣告是配合今年6月18日的父親節而推出,「不完美的父親,完美的愛」這行小字列在照片頂端。6月29日,劉僑為此事接受了上海澎湃新聞記者的專訪。「從撐傘的背影照走紅網絡後,一開始是一些微信的公益活動開始使用,因為是公益的我並沒有干涉。接着是一些小的商家,然後許多大型企業也開始盜用照片。比如中國電信、太平保險、電影《刺蝟小子》、360APP等。」他展示了一些截圖照片,上述企業有的直接引用原照片,有的則是將照片進行漫畫、素描處理,再配以自身產品的標籤和廣告詞。讓他哭笑不得的是,電影《刺蝟小子》的宣傳海報上,直接將他兒子PS成了一隻刺蝟。「一些公益機構用這張照片我還能接受,但是看到被用在商業、酒類產品上,怎麼都覺得不舒服。」據悉,劉僑已於2016年向相關機構申請了這張照片的著作權,並於今年初獲得通過。他委託的律師王志勇表示,劉僑對雨傘爸爸圖片及其中的人物形象等享有著作權和肖像權。京東和五糧醇在上海有關地鐵站等公共場所投放廣告,不僅使用了劉僑擁有著作權的作品,也侵犯了劉僑的肖像權。劉僑說,他們已經向京東、宜賓五糧醇品牌營銷有限公司發律師信,希望他們立即撤下廣告。近日也已在上海公證處進行了證據保全公證。王志勇表示,會按相關法例,要求京東和五糧醇立即停止涉嫌侵犯的違法行為,消除影響,並與他們聯絡協商處理後續賠償等相關事宜。2015年9月10日,劉僑和兒子在紐約皇后區法拉盛(Flushing)街頭的背影被拍下。他憶述,當時下班往幼稚園接兒子,「一出幼兒園門雨突然下大,但是因為我家就在附近,所以沒避雨」。他完全沒想到自己會被拍下並爆紅,這只是做父親的本能。在中國出生及長大的劉橋,曾在商務部、摩根大通任職。有感於中美教育的不同,一年後劉僑辭職回國創業,成立「雨傘爸爸教育」。上海澎湃新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4/200785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874

「雨傘運動」後首換人駐紐約經貿辦新處長:冷熱廚房都要做

1 : GS(14)@2017-07-29 03:40:49

香港駐紐約經濟貿易辦事處(下稱經貿辦),月底換上新處長,由朱瑞雯(Joanne Chu)接替退休的柏嘉禮(Steve Barclay)。朱瑞雯工作地點由相當政治化的香港、搬到相對平靜的紐約,她今日首次接受訪問,笑言「冷熱廚房都要做」,她任內擬加強辦事處與紐約華人聯繫,並協助重建美國商界對香港的信心。駐紐約記者:鄭柏齡朱瑞雯上任前,在香港政府擔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政務主任,期間推動極具爭議性、俗稱「政改」的政制改革方案,最終失敗而回。「政改」是2014年香港「雨傘運動」導火線。辦公室即將搬離香港,7月31日要到紐約走馬上任的朱瑞雯,回憶2年前「局長在熱廚房內,做最困難任務」,她表示紐約工作性質不同,政治議題較少,「作為公務員,不論冷熱廚房都要做」,相當期待新職位。事實上,過去兩、三年香港民怨沸騰,海外商人亦對香港前途感到擔憂。朱瑞雯認為,要重建外國對香港信心,「seeing is believing(眼見為實),鼓勵外國政府官員、商界領袖,親身到香港看」,她續指,在主流媒體或經常看到有關香港的負面報道,但「很多人到香港後,才發現情況完全不同」。經貿辦主要職責,包括推動香港在美國31個州份的經貿關係、文化交流等。朱瑞雯說,除「做好本業」外,冀加強辦事處與紐約本地華人的聯繫,同時有意增辦或贊助各類體育賽事,藉此在美國年青間建立香港的印象。2014年被調到紐約經貿辦的柏嘉禮,月底榮休後,正式結束30多年香港政府公務員生涯。他回顧2014年8月到任後,即遇上難忘一周,「在紐約證交所敲鐘、為蠟像館李小龍展覽揭幕,主辦龍舟節活動,全部在首個禮拜進行」,柏嘉禮又指,上任時曾對自己許下承諾,「每年最少到31州一次,但行程太豐富,最終只有約25個州份達標」。柏嘉禮透露,退休後他計劃遊覽美國,由紐約出發乘坐火車橫跨美洲大陸,最終到達洛杉磯。完成旅程後他會搬回香港,將來或有機會投身商界。但礙於港府設有俗稱「過冷河」機制,對公務員退休後新工作有一定規管,柏嘉禮笑言「今次被退休,只好一年後才考慮其他工作安排」。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28/201044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0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