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港“公路王”路劲基建主席自曝:当年收购顺驰“吃亏了”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720/1150135.shtml


 每经记者 杨羚强 发自上海
“到2006年底时,我们才发现窟窿竟然那么大。”7月18日,香港“公路王”路劲基建董事会主席单伟豹在上海世博会民企馆路劲地产日的晚宴上表示。
四年前,路劲基建以共计18亿元收购了顺驰旗下55个项目近70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这被称为“中国房地产业有史以来最大并购案”。
在花了三年多时间整理顺驰中国的资产后,单伟豹首次向媒体透露当年的收购,路劲“吃亏”了,直到2009年上述收购才真正赚到钱。经历了三年多的起起伏伏后,单已看淡当年的收购,称上述收购行为不能以一时得失做评价。
收购“吃亏”
2006年的9月,路劲基建发布公告称,以12.8亿元收购顺驰55%的股权。不少人认为路劲基建捡了大便宜。
昨日,单伟豹出席世博会民企馆路劲地产时,首次向媒体表示当年收购顺驰后,年底发现上述收购 “吃亏”。当年收购前后只花了一月多时间,很多事情没有做周全。
单伟豹表示,当年路劲基建收购顺驰中国之初,董事会是否决的。第二次再提出收购建议,董事会内部也有不同声音。
完成收购后,公司在2006年底发现窟窿远比想象大。直到2007年楼价有所上涨,管理团队才欣慰一些,不过没有高兴多久,2008年房价下跌又开始亏,到去年路劲地产才开始真正赚钱。
“有记者问我当年的收购怎么样?没怎么样!”单伟豹表示评估收购顺驰是否成功,不能只看当时的得与失,更要从长远来看。通过这次收购案例,学会了在收购新项目时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调查。
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年孙宏斌为顺驰买下一个个“地王”,虽然当时的楼板价非常高而且争议不断,因高地价导致资金缺口扩大,最终不得不以区区十几亿元的价格出售。但放到今日来看,当时买地的价格仍非常便宜,而且布局合理。
仍然看好房地产业务
虽然当年收购顺驰时 “吃亏”了,但单伟豹对房地产业的热情依然不减。
单伟豹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因为公路建设而发展迅速的路劲基建,自从接触了房地产开发业务后,对公路业务的兴趣就没有过去那么浓了。
“只要坚持在房价上涨时卖房,在房价下跌时买地的原则,做房地产几乎是只赚不赔的生意。”单伟豹表示,尤其是内地的房地产业几乎是唯一没有应收账款的行业。由于旺盛的刚性需求,房地产业的发展至少还可以维持20年。特别是二三线城市楼市机会将更多,空间也会更大。
看好房地产业务的单伟豹还表示,将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增加10%~15%的成本建设低碳住宅。
此前,低碳住宅成为今年房地产市场的一大热点,但大部分开发低碳住宅的开发商认为开发低碳住宅是“赔钱赚吆喝”,项目常常是叫好不叫座,加大投入以后,利润并没有同步上涨。对此,单伟豹表示开发低碳住宅,一来可以表现企业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此外还可增加项目的卖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40

綁匪變地主 趙藤雄自曝綁票驚魂記

2011-8-1  TWM




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近日宣布最新的「九五計畫」(第九個五年計畫),未來五年還要推動旗下五家關係企業股票上市,他也首度對外吐露年輕時遭綁票差點喪命的故事。

一 九七五年,踏入房地產業十年的趙藤雄,集中在台北市景美一帶推案,成為小有名氣的開發商,樂善好施的他經常捐助貧苦人家,也成為歹徒覬覦目標。某個晚歸的 深夜,埋伏在他家附近的六名彪形大漢拿著槍要擄他上車,當時體重不到五十公斤的趙藤雄為了掙脫,奮力地與歹徒搏鬥。他說,「車門幾進幾出」,聲音大到吵醒 對面八十幾歲的阿婆,歹徒才放手。不過,歹徒仍用扁鑽捅了他大腿一刀才逃走。

這件事一度上報,出院後他追查出嫌犯是一名素昧平生的阿兵哥,為了談判,兩人約在某日凌晨三點在木柵第四公墓見面,對方直接勒贖兩千萬元,但趙藤雄問了他一句「當時為何不直接做掉我?」歹徒說槍開不下去。

事隔三十年,二○○五年,當年綁架趙藤雄的人,因為在台北市有一塊地要賣,他堅持要賣給遠雄建設,因為覺得「欠趙藤雄一個人情」,這塊土地目前已興建成高級住宅,這段過程,也成為趙藤雄人生永難忘懷的驚魂記。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91

醫藥代表自曝行業潛規則:醫生回扣最多有50%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3567&PHPSESSID=be635596cea421ec9167a0c39a929800

隨著更多醫療領域行受賄案件的曝光,醫院醫生與銷售代表的關係如何建立、怎樣維持,成為了理解醫療購銷領域案件的核心要素。

  「我們是醫院裡會走路的人民幣 。」 一位張姓的醫藥代表(下稱「醫藥代表張」)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這樣戲稱自己,「很多醫生已經習慣了被醫藥代表圍繞,有時一個醫生會跟十個醫藥代表有聯繫。」 

  張在一所重點高校的藥學院畢業後,選擇 「醫藥銷售」(也就是常說的「醫藥代表」)作為自己的職業,闖入上海--這個華東地區最大的醫藥市場之一。目前,她已經擁有了專屬自己的銷售片區,跟她的客戶(主要是醫生)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我們是怎樣敲開醫生的門

  《21世紀》:你一般是如何跟醫生建立聯繫的?

  醫藥代表張:我們一般是直接敲開醫生辦公室的門,然後遞上名片,說我是某某醫藥公司的,主要做哪些方面的藥物,您如果有什麼需要或者有什麼問 題,可以直接問我。如果藥已經在醫院裡用,醫生會說,我們正在用你們的藥,但是以前沒有見你們的人來過。如果藥還沒進過醫院,醫生也會問一下這個藥的特 點。這樣聊一下,也就算認識了。當然,如果有熟人介紹更好。

  《21世紀》:你有過被醫生拒絕的經歷嗎?

  醫藥代表張:當然有過。我剛入行的時候,有好幾次去敲醫生辦公室的門,還沒說兩句話,裡面的醫生就說不需要,然後把我推出門外。(這種情況怎麼 辦?)如果這個醫生不重要,就直接放棄,要是對你特別重要,就死纏爛打,或者去打聽這個醫生有什麼弱點,醫生也是人,也有他的需求,找準了,可能就攻下來 了。

  《21世紀》:你是怎樣跟醫生維持關係的?

  醫藥代表張:主要是經常去醫院跑跑,請客戶吃飯。但是現在不如以前好做了,我的一位前輩告訴我,2000年左右她做藥的時候,請醫生吃頓飯就已 經有很好的效果了,現在基本上都要談到回扣。一般情況下,越是年資低的醫生,越容易產生這種利益交易,反倒到了專家這個層面,醫生會更看重這個醫藥代表的 人品。這是可以理解的,年資低的醫生就靠那些工資獎金,實在不夠吃的,他們要在這個城市生存,的確要找點其他的收入來源。

  除了經常跑醫院,我們還會請客戶出去開學術會議,或者旅遊。我有一個同事,陪他的客戶出去玩,到了地方之後,那個客戶把所有的東西都扔給他,其間的一切消費都喊他買單。

  《21世紀》:一般給醫生的回扣佔藥採購價的比例是多少?

  醫藥代表張:一般給醫生的回扣是10%-30%,抗生素類的藥物給的更多,能到30%-50%。

  《21世紀》:醫生的回扣以什麼方式給醫生的?

  醫藥代表張:現金,有查得比較嚴的時候,醫生會通知我們最近別去。回扣也不一定是給開藥的醫生,每個醫院和科室的管理制度不同。有的是給科主任,科主任再進行分配,有的是給醫生本人。

  醫藥成本主要還是在銷售

  《21世紀》:在公司內部,醫藥代表要走一個怎樣的工作流程?

  醫藥代表張:我們是每個月報賬的時候會把上月的花費(主要是給醫生的回扣)拿去公司報銷,公司會根據我們的銷售量計算獎金。在報賬之前,這些錢都是由我們自己墊付的,所以有些國企招醫藥代表的時候,面試時就會問你有沒有幾萬塊錢的家底用來墊付。

  《21世紀》:上個月的銷售數據是從哪裡拿到的?

  醫藥代表張:有一種方式是去醫院的計算機室要統方,按照規定,統方本身是不能洩露的,這時候就要打點一下計算機室的人。如果趕不上統方,就要直接問自己負責的醫生這個月開了多少支,醫生會給一個自己記錄的數字。

  《21世紀》:你的日常工作裡,除了要維護跟醫生的關係,還有其他要維護的嗎?

  醫藥代表張:還有藥劑科的,要好好維護。有的時候一種新藥進入醫院時,藥劑科的會開口要走一筆錢。還有,有的時候因為公司的獎勵機制,需要藥劑科那邊壓貨,也就是多放貨到藥房,然後把量報到公司,這樣的情況,也要給藥劑科錢,一支一塊錢。

  《21世紀》:藥的生產銷售中,還有哪些費用?這些費用所佔的比例是多少?

  醫藥代表張:藥物的物料成本一般不是很高,在生產環節,研發費用會佔比較大。有的藥物賣得好,研發成本收回後,也會有相應的調價。藥主要的成本 還是在銷售環節。醫院進藥後,會加15%,我們自己能提3%。刨去其他銷售、物流上的成本、給醫生的回扣,剩下的就是公司利潤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93

鏈家自曝中介潛規則 房源信息假多真少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8/xNNDE2XzQwNzkxNQ.html

「北京目前約有500萬套存量房,如果按照國際1%至1.5%的在售比例推算,北京每個月合理的在售房源套數應為5萬套至7.5萬套,但目前各家中 介公司所發佈的在售房源套數,即使扣掉重複房源,也超過40萬套,其中水份之多不言而喻。」昨天,鏈家地產董事長左暉向記者自曝行業潛規則。而按照左暉提 供的數據,意味著在消費者所看到的北京二手房房源信息中,每8條中才能挑出1條是真的。

「低價吸客、高價托價」早已成為房地產中介行業心 照不宣的潛規則,使得中介行業與「誠信」兩字漸行漸遠;同時,消費者也在苦惱如何能找到一套合適自己的二手房。據左暉透露,從去年5月起,鏈家地產官網開 始推行真房源,卻導致房源更新量和客戶量迅速下滑,最慘的時候一天沒一個電話。不過這種情況在逐漸轉好,雖然近一年鏈家為此賠進去幾十萬元,但假房源越來 越少了,收效不錯。左暉坦言,房源信息假多真少,口頭委託導致信息誤差和房主調價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還是中介公司自己摻進去的「水份」。

「除 已經推行了鏈家在線真房源,3月起鏈家地產還將繼續鏈家地產的所有店面門口貼、人字板、派報、房源紙以及所有合作網絡平台推行100%真房源,並繼續履行 假一賠百的承諾。」鏈家地產副總經理彭永東昨天在「全渠道100%真房源」行動發佈會上透露。業內認為,鏈家此舉或將掀起中介的真房源「風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60

黃鳴自曝太陽能熱水器黑幕 朝陽產業陷夕陽困局?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15/5MNDE3XzQ5Nzk5Mw.html

「整個行業已經爛得不像話了。」8月10日,皇明集團創始人、「能源瘋子」黃鳴再一次出現在全國媒體面前。

他細節性地披露了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兩大潛規則,「致命支架」和電熱帶隱患導致的「火燒連營」,並炮轟現行的國家標準存在諸多漏洞,呼籲出台強制性安全標準(下簡稱強安標)。

「這不算什麼『潛規則』,行業也沒有黃鳴說的那麼糟」。有太陽能熱水器龍頭企業負責人說,黃鳴言過其實,容易對消費者形成誤導。

對於皇明要求制定強制性安全標準,業內人士多數投贊同票,但對於新標準的可行性以及各方阻力表示擔憂。

另外,皇明太陽能此前三次衝擊上市,均未成功。此舉也被外界質疑別有用心,試圖轉移視線。

黃鳴首度披露「潛規則」

半個月前,黃鳴曾召開主題為「瘋人、瘋語、瘋事」的發布會,情緒激動地大罵一些同行無恥。

「我這次有點冒天下之大不韙,許多人給我打來電話,勸我不要說,但我今天一定要兌現此前的承諾。」10日下午2點,皇明太陽能在德州太陽谷微排國際酒店舉行「太陽能行業曝潛強標網籌建發佈會」。黃鳴說,「有些行業沒有潛規則,一天都活不下去。」

黃鳴首度披露了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兩個潛規則。

一是「致命支架」,市場上大部分普通太陽能支架容易腐蝕、坍塌,造成整機報廢,同時支架比較薄、比較窄,抗風能力弱。日前,一張「海葵」過境吹倒屋頂太陽能的微博帖子被多次轉載,這讓許多人驚嘆:太危險了,簡直是「高空炸彈」!

二是「火燒連營」。電熱帶連接處在樓頂,許多太陽能熱水器在安裝過程中用手工剪裁、打火機密封,燒烤不均勻,密封不嚴,或用電工膠帶纏繞,水汽極易進入,通電後容易造成連電起火。據透露,因為安裝電熱帶暴露導致的火災,在2009年之前就有200多起。

黃鳴表示,太陽能熱水器行業還存在更多的潛規則,涉及工程招標、配件、製造、選材、銷售、安裝及維修等各環節,他未來將每月公佈一條或兩條。

「沒有黃鳴說的那麼糟」

「哪個行業都有潛規則,他這麼做又是何必呢?」北京某太陽能公司李總對黃鳴跳出來「揭黑」不以為然。

太陽能龍頭企業負責人李雷(化名)則向南都記者表示,任何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問題,這是不可避免的,應該理性看待。

「我不認為這些是所謂的潛規則,應該說是『顯規則』。」李雷說,黃鳴所說的這些問題只是個別現象,比如經銷商在安裝上存在問題,服務不規範。「不能將個案誇大,從而否定整個行業。這樣會對消費者造成一種錯覺,對整個行業信譽造成嚴重損害。」

在李雷看來,太陽能的供熱應用是大勢所趨,特別是在中西部地區和鄉鎮地區。在廣闊的農村,太陽能是一個剛性需求,也是最好的熱水解決方案。國家也相繼出台了節能補貼政策來扶持,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太陽能行業的發展潛力和上升空間。

行業凸顯兩大弊端

一方說「爛透了」,一方說「潛力無限」,哪一面才是真相?

「買太陽能熱水器?沒有,你去其他商場看看吧。」昨天下午,記者走訪了天河區幾家家電賣場,均被告知沒有太陽能熱水器銷售。賣場銷售人員表示,太陽能熱水器市場近幾年表現差強人意,城市居民不賣賬,用戶紛紛將目光轉向電熱水器和燃氣熱水器。

記者多方調查發現,太陽能熱水器廣為詬病冬天不熱、使用壽命短這兩大弊端,確實普遍存在。

長沙市雨花區王女士向記者抱怨,家裡購買了一台太陽能熱水器,但是冬天加熱時間太長,而且加熱時會經常出現跳閘現象,保溫效果也差強人意。「以前熱水器加熱後會自動關機保溫,現在根本不保溫了,才用了3個月。」

王女士將她的新太陽能熱水器束之高閣,用上了原來的舊燃氣熱水器,「反正再也不會買太陽能熱水器了」。

「現在市場上很多賣的800元一套的太陽能熱水器,連生產成本都不夠,偷工減料的代價是犧牲掉用戶體驗,犧牲掉整個行業的信譽。」皇明股份總經理王久偉說。

據業內人士分析,太陽能的黃金時期是2007年-2009年,現在整個太陽能行業呈下滑趨勢,去年整個行業的銷售總額在200億到300億之間,還不及格力一家年銷售額的三分之一。

曾經的朝陽行業,如今正陷入「日薄西山」的尷尬困境。

著名能源經濟學家、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成秀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分析,目前太陽能發展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產業發展過度分散。大多數 企業在國家政策鼓勵下,一窩蜂發展太陽能,造成了企業規模小、資金投入少、技術含量低、結構粗放化、產品低質化的行業格局;二是市場戰略錯誤。存在「兩頭 在外面」的現象,即原料進口,產品出口。「太陽能由一個新興產業淪為了傳統製造業,模式和路徑都在走以前的老路子。」

皇明挑頭推行「強安標」

「出現質量亂象的根本原因是行業內缺乏強制的安全標準。」黃鳴認為,目前的國家標準只是對熱水系統性能、參數做了約束和規範,且是推薦性標準,涉及產品、質量、安全、壽命的標準不多,存在重大安全缺失,「這給企業留下較大的作弊空間」。

黃鳴坦言,過去七八年間,他時常呼籲全行業升級安全標準及出台強制標準,但收效甚微,相關部門推動乏力。讓黃鳴稍感安慰的是,他自爆產業「潛規則」,換來了「強安標」的加快推進制定。據悉,目前全國太陽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已聯繫黃鳴,商討太陽能強制安全標準事宜。

浙江省太陽能協會姚會長支持黃鳴的「撥亂反正」,他說,正是某些企業偷工減料,壓低價格,導致整個行業無序競爭。但他疑慮,皇明主導的「強安標」標準,能 否真正強制執行。「目前行業大約只有10%的企業在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如果不能解決執行和監督問題,黃鳴推行新標準意義並不大。」

家電專家羅清啟則持樂觀態度。他表示,當一家企業提高生產標準,消費者會有一個消費傾向的變化,產品優勝劣汰。那麼其他企業就會跟著提高標準,這是一個點對面的系統化的提升。「新標準的可行性如何,將由消費者和市場來檢驗。」

鏈接

皇明太陽能的「多事之秋」

今年6月27日,皇明太陽能的備註欄中標註著「終止審核」,這已是公司IPO第三次擱淺。

皇明太陽能IP O計劃醞釀已久。早在2007年,皇明便計劃於海外上市,但於同年8月止步;此後皇明轉戰於國內A股市場,2008年底戰略投資者高盛和鼎暉向皇明投資近 1億美元為皇明上市保駕護航,2010年,皇明公告稱已開始接受上市輔導,擬在A股登陸,但最後卻因經銷商揭發所引起的「偷稅門」事件致上市計劃再度流 產。

今年2月,皇明再次啟動IPO征程,但主營業務不振讓其再度折戟。據皇明控股的財務數據,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9月末,皇明控股合併報表的淨利潤分別為1 .97億元、1.09億元、0.75億元和0.28億元,盈利能力明顯下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53

自曝失戀往事勉學弟妹 尹衍樑分享正向力量

2014-04-07  TWM
 
 

 

三月十九日的下午,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踏進由警察看守、必須解開三道鐵柵門大鎖,才能進入的彰化少年輔育院。這一天,他是回到「母校」演講。

五十年前,他曾是唸到沒學校念的不良少年,最後被送進彰化進德中學接受感化教育。如今,這裡已改製為隸屬法務部矯正署的少年輔育院。

走上講台,面對台下一張張桀驁不馴的年輕臉孔,尹衍樑開始分享輕狂往事,當中有學生提問:「從感化院出來後, 要用何種心態面對社會?」尹衍樑回答:「轉變這件事操之在我,要忍住別人異樣的眼光,相信自己、堅持下去,慢慢別人的觀感會改變。」原來大學時,尹衍樑曾與一位師大女學生交往,但一個月後女友竟不告而別,分手理由是「我爸爸說你是流氓,要我跟你保持距離。」二十多歲的尹衍樑忍住失落,反而對女生一鞠躬,說:「謝謝你告訴我,但我絕對不是流氓。數十年後,妳父親會後悔,女兒沒有嫁給這樣的人。」數十年過去,尹衍樑就用這種正面態度迎戰外界異樣眼光。最後,尹衍樑也許下承諾,每年春天都會再回「母校」,以自身經歷勉勵學弟妹。

(鄧 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95

再說降維攻擊:從張志東自曝看QQ經歷的3個大坎

http://bbs.iheima.com/thread-43708-1-1.html
昨天講「降維攻擊」,好多人留言說,希望繼續展開一點。

我想說,互聯網戰場的本質就是升維和降維。為什麼騰訊能從一個非主流的IM到一個1400億美元的帝國,最核心的武器就是騰訊是一個「升維」的高手。

騰訊聯合創始人張志東是我在騰訊打交道最多的一個人,還一塊出過差,務實而低調,他最近在騰訊大學內部講了一些干貨。我看到的則是騰訊不斷「升維」的故事:

騰訊為什麼沒有被其他新勢力「降維攻擊」,就在於騰訊有3次大的升維,也是3個生死攸關的時間點:

1、第一個坎是2000年左右。當時在深圳,騰訊還在一個很老舊的寫字樓裡,記得每次上樓都是坐晃晃悠悠的貨梯。這一年,騰訊的QQ還叫OICQ,被美國的ICQ發律師函後改名QQ。這個時期,騰訊的最大的升維就是提供持續穩定的體驗。如張志東說:「第一個是希望能活下去不至於倒閉。第二個目標,是少點挨罵不要讓用戶掉線。」

2、第二個坎是2004年左右。2004年騰訊上市,騰訊面臨兩個選擇:第一條路是只專注於做通訊和娛樂,是騰訊最擅長的。第二條路比較艱難,騰訊當時是叫「在線生活」。當時,騰訊選得時第二條路,現在我稱之為做「互聯網的水和電」,有的人稱之為「做平台」。

3、第三個坎是2011年左右。移動互聯網在2008-2009年就開始發軔,騰訊只到2011年才開始戰略性重視,這次升維的結果就是微信。張志東說:「移動互聯網才是真正的互聯網,我們在PC上面的歷史成績,在轉型的過程中很容易會成為一個負擔。」

你在遭受什麼樣的降維攻擊?

===降維攻擊的分割線:
來源:騰訊大學 作者:張志東

【題圖】騰訊五虎將:(左起)陳一丹、許晨曄、馬化騰、張志東、曾李青

我將騰訊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前兩個階段是PC時代,頭6年(1998-2004)是PC上網的大潮,騰訊在這個大潮裡面趕上了好時機。

第二個6年(2004-2010)是PC的紅利期,每年用戶規模都在增長,先行者獲得一個好的成長機會。第三個6年(2010-2016)是目前正在急劇變化中的移動時代。

1998年-2004年這6年可以說是騰訊的第一次創業,這6年騰訊從一個不足10人的團隊,到了1000人左右的團隊,2004年在香港主板上市成為了一家公眾公司,我們很幸運遇到了即時通訊大發展的時機。

騰訊頭3年的目標是什麼?現實一點,第一個是希望能活下去不至於倒閉。第二個目標,是少點挨罵不要讓用戶掉線。這個目標現在看起來很樸素,但在當年其實也不容易。當時騰訊的團隊也很簡單,大家天天趴在網上盯著我們的服務,如果我們的服務不穩定,用戶就會在BBS上罵。所以我們很長一段時間裡的目標就是少挨罵,不要讓用戶掉線。我們小小的技術團隊就是這樣被用戶用腳踢著成長,如果你做不到,用戶就會用腳投票,離你而去。這也奠定了騰訊做云服務的基因,為了不要讓用戶失望,我們的技術能力的提升必須要追趕上用戶增長的速度。

網上有一個傳言,說我在1998年就設計一個技術框架,支持很多年,沿用到IM到億級在線。這是百分百的虛假傳言,騰訊的海量通信的技術體系,是經歷了幾代特別優秀的技術同事,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經過無數次技術重構發展過來的。

2004年,我們通過移動夢網和增值服務,在2004年成為了一家上市公司。再往後的幾年,2004-2010年可以看作是是騰訊的第二次創業。在這幾年,我們的同事從千人發展到了萬人,公司選擇了好幾條產品線組合佈局的發展路徑。

在2004年成為公眾公司之後,我們有兩條路可以選。第一條路我們只專注於做通訊和娛樂,就做溝通和娛樂,當時寬帶娛樂也在興起,這條路是騰訊比較擅長的,也是符合我們團隊的能力模型的。這條路應該比較好走,估計也能有較強的盈收能力。

第二條路是比較長的一條路,我們當時是叫「在線生活」。經過了內部很多討論PK,我們最後還是選了第二條路。這條路就比較難走,就逼著騰訊有很多艱苦的過程。很快我們就碰到了組織陣痛,原來只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幾個創始人各管垂直的一塊,靠著創始人的專注和勤奮,就能夠驅動公司往前走。

但是到2005年、2006年,這樣的模式已經遇到很大的瓶頸,於是騰訊經歷了第一次很大的組織變革。在這個變革裡面,我們從垂直部門,創始人各管一塊的結構變成了事業部單元為主的組織結構。創始人就從垂直管一大塊變成橫向的支持,這是一個很大的組織調整。

這種轉變,從一個公司發展的過程來看,不是那麼容易過的坎,這樣的戰略選擇,對應人才有沒有準備好?因為每個BU必須要有一個小CEO,要有威望的同事放在那裡才能被信任。這樣的人才原來有沒有培養好?還有文化的挑戰,各事業部的目標不同,事業部之間的信任合作和資源共享都存在很多問題,能否相互包容?在這個階段需要有職業經理人的引入,人的融合方面也是很大挑戰。

在多元業務之後,我們內部建立了職業發展通道,很多規模大一些的企業都做過這樣的事情。其實我想說的是:不是建一個規則和通道,而是人才的培養,團隊的成長,一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一些風口的時機上,一家公司或許可以融到很多錢,或許有機會業務快速增長,但核心人才的成長是不能這樣速成的。

我們經過那麼多年的努力,人才結構到2012年的時候也只是像一個細口花瓶的形狀,距離優雅的紡錘型還有很大的距離。(比較理想的人才結構模型是一個紡錘型,上面有比較多資深的人,腰部是主要力量,底部的新人有很好的傳幫帶。)

2011年,我們就遇到了自我革命還是被革命的問題。面對移動互聯網的浪潮,如果2008-2009年我們能反應過來就能非常從容,但我們是2011年才反應,這就很痛苦了。

騰訊在2012-2013年做了一個很大的組織變動,拆掉了原來的無線事業部群,改以業務為單位,把手機、PC聚在一起,PC上大團隊轉身投入到手機上來。這裡有很多內部的文化和組織挑戰。無線的團隊是2004年公司成為上市公司主要的貢獻者,它是一個歷史上對公司做出巨大貢獻的事業部。轉型期間要把它的業務拆掉,老同事的情感,也是不太容易割捨的。在這時候,組織的既得利益和舒適慣性會碰到挑戰。

現在回頭來看,移動互聯網才是真正的互聯網,我們在PC上面的歷史成績,在轉型的過程中很容易會成為一個負擔。看到一個業務在PC上還有不小體量,也有用戶喜歡,也有收入,既得的慣性容易使得我們轉型的決心不夠早不夠堅決,如果我們再留戀舒適區的話,我們就會錯過未來。

騰訊的未來是什麼?經過這些轉型之後,可能會逐步定位為做大數據服務、連接的公司。

我這裡用一個連接進度條來嘗試比喻一下。騰訊做了十幾年人和人連接,進度條也許就做了20-30%,還有很多東西是連接不好的,還有大量的空間。

連接人和服務,我們有微信公眾平台以及其他的探索,包括我們跟滴滴、點評合作都是嘗試人和服務之間的連接,但這還是非常早期的嘗試,進度條也許也就只推進到2-3%。而連接人和物體(人體穿戴設備+物聯網等雖然概念炒得很熱),整個業界的進度條也許推進還不到0.1%。我想在連接上能夠讓騰訊折騰很多年。

轉型的過程中組織文化上面臨的兩個難題,第一個難題,是從封閉走向開放。原來是自給自足的做法比較多,啟動一攤業務,一個團隊在那裡勤勤懇懇地開墾的農耕模式,這是我們原來最熟悉的生產方式,我們是否有勇氣和力量,向開放平台和支持生態的方向轉變?第二個難題是這個組織的活力,怎麼避免大公司病。多業務線的大型團隊,在轉型期間如何保持小團隊的活力,也是很大的挑戰。

在轉型的過程中,我思考過一個問題,為什麼移動時代會變化得如此猛烈?我個人的看法是在PC年代,你的產品和服務可能做70、80分還是有機會生存的,特別是你做得早的話。像幾大門戶就享受了PC慣性的紅利,即使這些門戶的一些產品體驗沒有做到90分,但是用戶還能容忍。

但在移動年代就不是這樣了,用戶輕鬆選擇的力量使得移動服務要做到90分才能生存,變革會非常激烈。在PC年代很容易犯一些錯誤,比如產品越來越重,無機地把產品串在一起,各家門戶都有這個問題。

組織變大之後就容易失去小團隊的靈敏。這些在移動時代都是很致命的。這種轉型對任何一個體量較大的公司來講都不容易,可能要取決於企業的決心。騰訊的轉型如果能夠轉早兩年,那會從容很多,轉遲兩年就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和陣痛。能不能回到小團隊的創業精神,能不能有捨棄既得利益的決心是關鍵,這就是我個人對轉型的觀點。

無論騰訊也好,別的公司也好,都不會有完美的公司,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都一定會有不同的問題。我的看法是作為老人,能夠跟很多喜歡這個事情的人一起共事,一起努力找解決之道,也算是挺開心的事。

企業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有些地方會犯錯,有些地方會出現毛病,對於從業者來說,和小夥伴們一起積極Debug(尋找解決問題之道),幫助團隊也就是幫助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265

任泉自曝投資心得:VC中的一支奇葩,最後悔沒選陳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19/144256.html
任泉:現在請叫我「投資人」

七月份投資界最「風情萬種」的消息是什麼?當然是李冰冰、黃曉明、任泉通過羅輯思維官方微博宣佈,將涉足創業投資,並將其投資計劃命名為「StarVC」。明星跨界要當「天使」,一時間從娛樂圈到財經圈再到科技圈,StarVC賺足了眼球。當然,各種問題也隨之而來,譬如演戲的來幹風投專業麼?StarVC的運作模式是怎樣?等等。近日,《證券日報》記者獨家採訪了任泉,這位致力於做一名專業投資人的娛樂圈「男神」,不僅親自揭秘StarVC,同時也大方透露了自己多年來的投資心得秘訣。
 

7月11日,微信、微博、門戶網站等各大互聯網媒體平台,幾乎被一條StarVC的消息刷屏。「我是李冰冰,我是黃曉明,我是任泉,今天,我們要發起一個預謀已久的計劃,我們給這個計劃取名StarVC。我們準備了足夠的誠意與資金,來尋找中國最有創新力的公司。」
 

從名為「StarVC計劃」的新浪微博上可知,消息發出不到三日,該團隊已經收到1021份投資邀請函,涵蓋時尚、健康、娛樂、生活、高新科技等類別,韓都衣舍、果殼網、積木盒子等企業均向其拋出橄欖枝。
 

VC並不稀罕,但明星合夥做VC確是新鮮事兒。消息一出,投資界瞬間掀起軒然大波,投行、基金經理紛紛感慨,你們都來做VC,這不是搶我們飯碗嗎?不過,也有投資人認為,VC對投資人的專業要求較高,風險較大,如果沒有強大的幕後團隊支撐,明星做VC恐難以勝任。
 

那麼,三位明星合夥做VC背後有怎樣的故事?是玩票呢還是真心想做事?他們有能力做好VC嗎?StarVC會是一個怎樣的VC?日前,在北京朝陽區嘉和麗園的工作室中,任泉接受了《證券日報》記者獨家專訪。
 

開餐廳火了15年
 

最遺憾當初沒投陳歐
 

雖然任泉的名字放在最後,但作為「最具投資頭腦的明星」,他顯然是StarVC真正的操盤手。採訪過程中,每每提到投資,任泉的眼中就會閃出一道亮光,甚至捶胸頓足地告訴記者「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當初沒有投陳鷗」,足見他對投資的興致之高。
 

事實上,從投資第一家餐飲店「蜀地辣子魚」以來,任泉已經「兼職」做了15年投資人。
 

1997年大學畢業後,任泉獨立創業成立蜀地辣子魚餐廳。「當初想賺錢,也沒有其他的想法。」任泉坦言,「不過,我從那時就是從自己的消費角度出發,把自己當做一個顧客來定位和經營我的餐廳。」
 

任泉介紹說,他的第一家餐廳就開在學校旁邊,在一個很安靜的小洋樓裡,環境雖然不算高檔,但很有風情。「當時菜單都是我自己定的,我的出發點就是,我能消費得起多少錢的菜。因為自己當時剛大學畢業,也不是明星。我印象特別深,當時我就問廚師說土豆多少錢一斤,那時候好像是8毛錢一斤,半個土豆就可以炒一盤土豆絲,算上辣椒和油成本也就1元,要價6元也不算貴。這麼一算,一盤土豆絲就能賺不少錢。」
 

用這種最原始的方法定菜單,任泉覺得恰恰是「以人為本」。「所以當時幾個大學生花80元到100元就能吃到我那家店的特色菜了,對當時的大學生來說,25元左右的消費還是可以接受的,那時候買盒飯也差不多要十六七塊錢。」
 

「我的餐廳第一個月就賺錢了,第三個月開始排隊了,排了十五年。」任泉略顯得意地說,在這個過程中他自己也體會到了當老闆的責任和壓力。
 

「投資餐廳給我的不只是一些表象的東西,你去辦營業執照要去找關係,去看房子要瞭解房產信息,還要瞭解市場信息、物流信息等等,很多東西你必須去掌握和學習,一路走來,碰到不同的人都會得到一些經驗,包括好的和不好的。」
 

此後,任泉又陸續投資了「1969」酒吧、「蜀地傳說」、「蜀地時代」等餐廳。不過,到2013年,這些小打小鬧的投資已經不能讓任泉滿足了,在與李冰冰、黃曉明合夥投資「熱辣壹號」火鍋店時,任泉開始考慮商業模式的問題。
 

「早些年我是業餘做投資,主要的精力還是在演戲,所以不可能把餐廳做得很有規模。從這個角度而言,熱辣壹號也是我15年做餐飲的總結。我會去思考如何去複製、量化、標準化的問題。」任泉介紹說,「這些事情以前的我想不到也做不到,但現在我可以做到了。熱辣壹號的中心在成都,但我可以做到全國所有店的爐子裡面的東西是一個味道,店裡所有的東西都是定製的,從第一家店開始的設計風格也是一樣的,以後全部都複製就可以了。」
 

除了投資餐飲,任泉還投資過《國色天香》、《愛情面前誰怕誰》等影視劇。值得一提的是,兩年前,任泉還與李冰冰合夥成立了一隻天使基金。
 

「當時我們的資金規模是5000萬元,投了十幾個項目,有的已經進入B輪了,目前為止整體回報差不多三五倍,個別項目投資回報高達十倍、八倍。」
 

在任泉看來,之所以有這樣的成績,其背後的專業團隊功不可沒。「我覺得我的團隊是非常優秀的,而且是非常專業的,因為做天使的風險是很大的,我的團隊命中率已經算高了,經過這兩年的磨合,我們也覺得這個團隊是可以信任的。」
 

從過往投資經歷來看,任泉堪稱一位出色的投資人。事實上,不論在投資圈還是演藝圈,任泉早就擁有「最具投資頭腦明星」的美名。去年,身兼演員、製片人、投資人等多重身份的他,還獲得過「最佳跨界明星」的殊榮。
 

對於外界的評價,任泉坦言,現在的自己已經談不上喜歡或不喜歡了,更多的是接受。「以前剛出道的時候對別人的評論還,會去想或者難過,但現在不會了。別人怎麼說我,好的不好的,我都接受,因為我是公眾人物,別人關注我和評論我都是正常的。」
 

明星合夥不打架
 

這事兒不是誰都能幹
 

算起來,任泉與李冰冰、黃曉明已經有長達15年的交情了。李冰冰是任泉在上海戲劇學院的同班同學,而黃曉明也一直是任泉的好朋友。
 

「這種感情和我們相互之間的信任,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早在開第一家餐館時,任泉就曾想過拉李冰冰入股,不過當時李冰冰沒有投資,而是借給任泉三萬元。「她覺得特別後悔」任泉笑稱。而在華誼兄弟上市時,三人都因持有公司股票而穩賺了一把。
 

這次之所以能合夥成立StarVC,任泉認為主要源於「熱辣壹號」的合作。
 

「這些年不光我在做投資,他們兩人也各自在做。但熱辣壹號算是我們三個人第一次合夥投資,這次合作給我們帶來了比意想中更大的關注,同時我們發現,把三個人的資源集結起來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應。」
 

事實上,在今年三月份,三人就曾實名註冊了一家投資公司,把各自的資金、資源做了整合。「起初是我們自己去找項目,或朋友介紹過來找我們投資,侷限性很大。後來我們就想,所幸把投資理念跟大家都講清楚,樹立一個明星基金品牌。」
 

在計劃書中,StarVC列出五類「不投」的企業,不陽光不投、不大眾不投、不需要品牌支持不投、對員工不好不投、影視公司不投。同時,StarVC也列出除了資金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魅力人格、產品品質認可和適當的宣傳。
 

「我們想投什麼企業,不想投什麼企業,概念很清楚,我們未來要做什麼。首先跟我們最好是有關係的,例如互聯網、時尚、快消品等跟大眾有關的行業,而不是一些利潤率很高的但跟大眾沒有關係的。我們可能更多地去考慮這個產品在大眾當中能有多大影響力,因為未來我們可能就是股東了,我們會考慮入股的企業能跟大家有什麼關係,從而我們也能適當地為企業做宣傳,而不是說一味地為了投資。」
 

任泉強調:「我個人非常明確的是,對員工不好的我們不投,這其實是一個態度,我希望我們投的企業是個健康的企業,老闆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不是一味地想能賺錢。另外,之所以初期不投影視公司,是不想讓別人覺得我們一上來就佔盡優勢資源。」
 

很多人擔心三位明星合夥會上演《中國合夥人》那樣最終不歡而散的悲劇。不過,任泉對此並不擔心:「我們三個有不同的分工,黃曉明就是一個CEO,有一些比較好的點子,我可以作為總經理執行一些東西,李冰冰就是我們的形象代言人。」
 

「我和曉明對投資敏銳一些,冰冰的特點是聽話,她的態度就是『你們決定就沒問題』,這也是她的好處。」
 

至於股權比例,任泉透露說採用的是平分原則。「因為我們的資源是共享的,每個人付出的都是一樣的,很多基金公司也都是合夥人制,我不希望大家因為這個有異議,有其他想法。當然,親兄弟明算賬,我們會提前定好原則。」
 

除了明星合夥人,背後的專業團隊也已磨合多年。「過往我們和這個專業團隊的合作,已經產生了信任。另外,我們之前所投的所有企業,我會給這個團隊留10%的股份作為激勵,成立StarVC後,我們也會這麼操作。」
 

在任泉看來,下一步自己也會慢慢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而對於自己的學習能力,他很有信心。「我一直告訴我身邊人,什麼都不怕,只要你想學,什麼年紀都可以學到專業的東西。」
 

同時,任泉覺得自己的一大優點是,「一旦明確一件事情可以做,就會快速行動」。這一特點,使得他不會因為太過理性而錯過好的項目,畢竟,任何投資都需要依賴一定的直覺。
 

合夥人多年的友情,加上對專業團隊的信任,任泉還有一點自信的因素是這麼多年來自己積攢的人品。
 

「我覺得我情商比較高,能體諒別人。這麼多年來,我們這一批演員相互之間都有過合作,大家對我都比較信任。我一不會跟別人攀比,二不會害別人,我也不會去八卦別人,在有一些場合還會去保護一些同行的朋友,做了這些事自然有人看到。」
 

任泉這番對自己的評價並不是誇誇其談,在採訪過程中,他完全沒有明星的架子,由於採訪結束後還約了兩波投行談事情,面對記者孜孜不倦的提問,趕時間的他並沒有主動中斷採訪,而是耐心地回答記者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而在採訪間隙中,任泉獨自一個人半躺在休息室的沙發上玩手機的樣子,看上去更像一個與世無爭的大男孩。
 

與其共事四年的經紀人這樣評價任泉:「泉哥是我跟過的性格比較好的老闆,不僅是脾氣好,關鍵的是他會聽你的意見,我跟他在一起,更多的感覺是我們是平等的,他尊重你。」
 

VC中的一枝奇葩
 

不求顛覆但求個性
 

三位明星「一拍即合」的主意,同時創造了投行業史無前例的概念。而其受關注程度和火爆程度也讓任泉收穫了意外的驚喜。
 

「我設想的可能一開始大概會有50家企業找我們,等到下個月我們宣佈合作的時候,大概會有100家企業供我們篩選。但沒想到第二天我一覺醒來,朋友圈、網上都在轉這則消息,成為當天頭條。我於是趕緊打開郵箱一看,不到4個小時就收到了300多封企業來信。」
 

為了表明自己是要嚴肅、專業地做好這件事,任泉強調,「我們三個人在朋友圈都沒有發這條消息,我們是在做事,我們不想用自己的資源去做廣告」。
 

出乎意料的關注度讓任泉更有信心,「原來這個事件大眾還是把它當做一個與眾不同的新鮮事物來看」。同時,也有不少投資人找到任泉求合作。
 

「原來我在長江商學院的很多做投行、基金的同學都給我打電話,說你這個事搞大了,公司全都在探討你們要幹什麼。」任泉越說越興奮,「他們也沒想到,因為原來讀書的時候人家覺得你就是一個明星,雖然做了一些投資,但人家還是把你當演員看。但推出這個概念後,他們反倒有些恐慌,怕我搶了他們的活。」
 

在投行人士看來,明星做VC有天然優勢,對初創企業而言,同等條件肯定會選擇與StarVC合作,因為明星基金不但有錢、有資源,還能提供魅力人格背書,比代言還能獲得更大的品牌影響力。
 

而三天吸引上千家企業的數字,更是讓投行人士羨慕嫉妒恨。當下,經濟大環境不好,基金經理苦於找不到好的項目投資,而StarVC卻可以做到坐著等項目主動找上門來。「有的同學跟我開玩笑說你們那麼多項目,分給我們50個就行了。」
 

StarVC的推出,確實給投行界帶來不小的震動。不過,任泉並沒有被外界的讚美沖昏頭腦。他謙虛地說:「我不喜歡別人去說我要顛覆什麼,第一我沒有這個野心,第二是我不想去破壞人家行業裡的規矩。我們做了這個事件可能是有一些特點,或者跟傳統的不一樣,但是我覺得我們不是主流,不可能顛覆人家,我覺得我們只是投行裡面一個比較奇葩、有個性的一隻,這是我們想保持的,這也是我們想做的一個品牌。」
 

除了要把StarVC打造成一個品牌,任泉未來要做的,還可以是一個連接明星與投資人資源的平台。
 

明星投資餐飲、房地產、股票並不是新鮮事,但在StarVC之前,明星做投資,更多是單打獨鬥,沒有把它做成一個投資行為。「我覺得未來我們會真正做成一個投資行為,最近圈子裡面很多朋友也關注我們這次的合作,他們也覺得這是一個現象,很多朋友來找過我說要加入。這種合作在未來都是有可能的,等到我們推第二期的時候,不排除更大的明星加入我們這個LP團隊中,但GP團隊還是我們三個人。」
 

據任泉透露,StarVC第一期的資金規模大概是8000萬元,預計一年投資不超過10個項目。投資方式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後期的PE,甚至是IPO的投資。
 

這幾天,任泉的工作量非常大,除了要看企業發過來的資料,還要見各路希望合作基金,甚至還到個別企業去做盡職調查。「我們團隊已經連續幾天每天工作20個小時,8月初我們就會推出一兩家我們想要投資的企業名單。」
 

任泉的期望是,未來人們知道StarVC比知道他們三個人更多。
 

演員的特長就是研究人
 

未來想做專業的投資人
 

任泉覺得自己最牛的一點就是懂得放棄,於他而言,作為影視明星的任泉已經是他年輕時代的角色了,如今已沒有太多留戀。未來,他更想做的是專業的投資人。
 

從演員轉型做投資人,一個在台前,一個在幕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以下是記者與任泉的一番對話。
 

「現在投資算是您的副業還是主業?」
 

「我想這會是我未來的一個主業吧,我可能慢慢不再會是一個演員的身份了,投資人可能是我未來的一個稱呼,希望我能做一個專業的投資人。」
 

「為什麼想做投資人?不喜歡演戲了嗎?」
 

「我覺得演戲已經不是我留戀的東西了,我已經體會過了。我大學一畢業就拍了《少年包青天》,那時候就很紅了,那種虛榮的東西可能是我年輕的時候最需要的,我已經感受過了。反過來講經歷過當明星後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現在紅不紅對我意義不大,誰說我不紅我沒有感覺,因為我知道我要做什麼。」
 

「你覺得自己適合做投資人嗎?」
 

「我覺得我適合,因為我不貪,我沒有野心,我沒有需要那麼多錢的慾望,所以我每一次投資相對沒有那麼激進,沒有那麼大的壓力。還有我這個人的性格比較適合在幕後做事,有的時候我比較喜歡跟親人和家人分享我的生活狀態,我不喜歡讓別人去分享我的生活,我對那樣的生活有一點害怕,甚至有一點不踏實。」
 

「那你有信心能做一個好的投資人嗎?」
 

「至少我有這個態度。我覺得我在做投資的時候很興奮,你現在再讓我演戲,不會讓我有那麼強的興奮感,但是換一個身份,讓我聽人家講一個小時的項目,我會聚精會神,我身上會充滿著熱情,全身的細胞會特別活躍。」
 

除了興趣,演員出身的他,認為自己有能力做好一個投資人。他說:「演員涉及的行業很多,我要演不同的職業我就會去研究。更重要的是,研究人,是我們的強項。我覺得一個好的演員從事各行業都能做得比較優秀,因為我們每天都在研究人。」
 

「我要過我自己。」任泉說。
 

任泉投資檔案

1997年,投資成立蜀地辣子魚上海安福路店;

2005年,與耿樂,柯藍合夥投資成立1969酒吧;

2006年,1969酒吧更名為蜀地原生態火鍋;

2006年,入股華誼兄弟;

2008年,投資少兒藝術教育中心;

2009年,投資成立廣東「蜀地傳說」;

2010年,投資成立「蜀地時代」;

2010年,投資成立上海強盛影視文化傳媒有限

公司;

2011年,投資成立任泉工作室;

2013年,與黃曉明、李冰冰合夥投資成立「熱辣」

集團,同年,「熱辣壹號」火鍋店開張;

2014年,與黃曉明、李冰冰推出StarVC計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848

一汽“自曝家醜”:挪用千萬公款建別墅未被追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0596.html

一汽“自曝家醜”:挪用千萬公款建別墅未被追責

中國新聞網闞楓2015-02-01 16:26:00

在一汽集團的通報中,提到了關於2002年違規挪用公款2340萬購買土地建131棟別墅沒追責的問題。

一周之內,13個巡視點集中公布了2014年中央巡視組第二輪巡視整改情況。觀察各地整改報告,針對中央巡視組交付的問題清單,包括工程腐敗、“蒼蠅式”腐敗、山頭主義等巡視發現的“通病”與“新疾”,各地集中進行了整治,整改報告中透露的改革信息也頗受關註。

治“通病”:集中治理工程腐敗、幹部超配

從去年第二輪巡視反映出的問題數量來看,10個常規巡視點中,8個存在土地出讓、工程建設等領域的腐敗,上述領域的腐敗已成為巡視發現的“通病”。針對這些老大難問題,各地均亮出整改舉措。

例如,在河北,省委常委公開承諾,決不插手工程項目,決不利用手中權力和影響為親友經商謀利。上海嚴控政府投資工程招投標方式和標段劃分審核,防止評標專家信息泄露,減少專家自由裁量權。浙江則每年安排兩個專項審計或審計調查,及時發現領導幹部插手土地出讓、工程建設和房地產開發問題。

整改中,針對領導幹部“身邊人”腐敗,上海、四川、浙江、黑龍江等被巡視地均拿出治理措施。四川從“秘書”入手,已抽查市(州)、縣(市、區)40余名主要領導幹部身邊工作人員提拔任用情況,對發現的違規行為作出通報。黑龍江全省1662名副廳級以上領導幹部(含縣委書記)向省紀委申報了配偶子女經商辦企業情況。一汽集團提出了“禁止領導幹部和身邊工作人員通過任何方式幫助他人協調購買緊俏車型”。

作為“通病”,幹部超職數配備也是此輪中央巡視發現的普遍問題,上海、陜西、河北、青海、四川、江蘇、浙江、黑龍江等地的整改措施均有涉及。

在四川,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超職數配備的784名副處級以上領導職數中,已消化134名。江蘇開展專項治理,對全省超配的1146個副處級以上領導職數進行整改消化。浙江的省政府副秘書長已減少8名,市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室副主任)減少87名,縣(市、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減少207名。

本輪巡視中,廣西、上海、西藏、江蘇、河北5地被指存在“蒼蠅式”腐敗、“小官貪腐”或“小官巨貪”等問題。今次公布的巡視整改情況,針對上述基層腐敗現象,上述地區均出招治理。

例如,廣西嚴查涉征地拆遷、勞動社保、強農惠民、危房改造、農村低保等損害群眾利益的腐敗案件,全區共立案查處農村基層黨員幹部案件1397件。在被曝出“億元水官”馬超群的河北省,則針對“小官巨貪”重點抓城市供水、涉農專項資金使用、醫保新農合、村官腐敗等九個領域,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排查立案1073件,初步查實涉案金額10萬元以上的48件,100萬元以上的27件,1000萬元以上的6件。

醫“新疾”:多地表態整治官場“圈子”

去年中央第二輪巡視的“問題清單”中,一些直揭官場暗疾的腐敗新詞被輿論聚焦。觀察此輪巡視,能人腐敗、一家兩制、山頭主義、靠山吃山等,這些巡視“問題清單”中的新問題,被點名的相關被巡視地,均拿出具體的整改動作。

“能人腐敗”是中央巡視組反饋給江蘇的問題之一。在江蘇的巡視整改措施中,特別強調了制定加強幹部“德”的考核具體辦法。要求吸取“能人腐敗”教訓,要求“做到把‘德’放在首位,再能幹的人‘德’不行堅決不用”。

針對巡視組反饋的“一家兩制”、利益輸送問題,浙江的整改情況通報中,用過千字的篇幅予以回應。報告提到,督促親屬在銀行從業的領導幹部把親屬的任職情況和所在單位在該銀行的公款存放情況作為個人有關事項報告的重要內容如實報告。

“山頭主義”是中央巡視組在向河北反饋時提出的問題。其實,觀察十八大以來的中國反腐,山頭主義、團團夥夥已成為重點打擊目標。

針對官場這一現象,河北的整改報告提出“把優化政治生態作為本屆省委主要任期目標之一”。針對幹部選任方面的“小圈子”現象,廣西明確,今後原則上不從單位領導原籍地、原工作單位調入工作人員,對一名領導幹部違規插手子女破格提拔問題進行堅決糾正。

針對一些官員與老板的“關系圈子”,去年11月至12月,江蘇全省新立案查處的2名廳級、8名處級、28名科級幹部嚴重違紀違法案件,其中33人是因與老板勾結謀利被查處。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提出,徹底肅清周永康嚴重違紀違法給四川政治生態和經濟秩序造成的嚴重危害和影響;嚴肅查處攀附周永康,搞官官勾結、官商勾結、利益輸送等嚴重違紀違法案件。

除了上述針對巡視“新疾”的整改,一些地區的反腐新動向也值得關註。例如,陜西清理了8名省管領導幹部擔任書協主席、副主席等問題,原省政協副主席已辭去省書協主席職務,並加強對領導幹部違規舉辦、參加書畫展、筆會活動的清理,對資金來源情況進行核查。

此外,廣西在全區部署開展領導幹部“玩風”問題專項整治,嚴禁利用職權和職務影響,以開筆會、辦展覽、印專集等形式斂財,嚴禁利用公車、公款、公物或者公共資源組織或從事與本職工作無關的攝影、書畫、出版活動等。

專項巡視整改:“自曝家醜”中透露改革信息

相較於上述10省份的巡視整改,作為此輪巡視中的專項巡視單位,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科學院、一汽集團的整改通報則更為引入關註。在“自曝家醜”中,一些改革信息也漸次透露出來。

國家體育總局的通報中,提出了對賽事管理審批、運動員選拔等方面的整改思路與措施。對於社會熱議的“金牌至上”觀念,體育總局表示,取消了亞運會、奧運會貢獻獎獎項的評選,對全運會等全國綜合性運動會只公布比賽成績榜,不再分別公布各省區市的金牌、獎牌和總分排名。

針對備受詬病的體壇“黑哨”,體育總局稱將依據已經制定出臺的管理規定加大檢查處罰力度,積極配合協調司法、公安部門,公開查處體育競賽領域的假賽黑哨、權錢交易、操縱比賽等違法違規行為,形成威懾,凈化參賽環境。

國家體育總局的整改報告,被輿論視作對當前中國體壇亂象頑疾的一次“全掃描”,而其中對於中國體育改革路徑的表述亦讓外界抱以期待。

相較於國家體育總局,一汽集團和中科院的報告中關於“三公”方面的整改情況頗受關註。

在一汽集團的通報中,提到了關於2002年未經班子集體決策違規挪用公款2340萬在凈月開發區購買土地建131棟別墅沒追責及“大庭院別墅”庭院面積整改不徹底的問題。此外,針對巡視發現的問題,一汽集團公司紀委結合公款旅遊問題,在集團公司內組織開展了自查自糾,共清退相關款項101.82萬元。

中科院在報告中提到,院機關超編的17輛公務用車,其中10輛為職工班車,7輛為離退休副部級領導幹部用車。並指出,“經請示國管局同意,將結合中央事業單位公務用車改革和中央關於離退休副部級領導幹部用車有關規定的落實一並整改”。

有媒體註意到,報告所稱的中央事業單位公務用車改革,現正在推進中。但這次車改,覆蓋範圍只涉及中央機關單位的司局級及以下人員,並未涉及副部級及以上官員,車改方案中也未提及,離退休副部級及以上官員的公務用車用車標準。

值得提及的是,對於離退休高層官員超編公車的整改辦法,去年10月,科技部的巡視整改報告稱“按照中央正在制定的省部級領導幹部生活待遇的有關規定執行”。

有專家分析,科技部和中科院上述關於離退休幹部用車整改的表述變化,或透露中央已出臺了離退休副部級領導幹部用車的相關規定。

編輯:朱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062

餓了麽自曝運營訣竅:靠這幾招讓對手疲於奔命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26/149712.html

黑馬說:從上海交大起家的餓了麽,經過5年發展,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餐飲O2O平臺。4月24日上午,黑馬學院邀請餓了麽聯合創始人、具有豐富地推經驗的康嘉,通過深度剖析餓了麽的運營案例,為學員傳授做好重度運營的秘訣,幫學員打通地推任督二脈。


口述 | “餓了麽”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戰略官  康嘉
整理 | 黑馬學院  鹹洪雷

餓了麽,從誕生起就具有重度垂直的基因

2007年我進入上海交大上學,當時我們在宿舍里經常打遊戲,叫外賣。但是覺得叫外賣體驗非常不好,我們決定改造一下這個行業。當時也沒有互聯網思維,我們自己承包了一些餐廳的外賣業務,自己印了一些傳單,雇了一些外賣小哥和接電話的小姑娘,每個環節開始自己做。

其實今天回想起來,我們當時做的事情就很符合牛老師說的重度垂直或者叫做深度運營。為什麽呢?服務業當中的每個行業流程差異都極其大,要做互聯網改造,或者做一個O2O的平臺,必須對這個行業本身進行非常深入的了解。而且服務業當中很多行業其實並沒有很標準。但是標準又是我的一個目標,因為做一個平臺如果不能給用戶可預期的服務,那麽這個平臺一定是做不大的,無法為用戶提供可預期的穩定的服務。

用餓了麽的人已經不少了,但是我相信體驗並不是非常完美。因為服務業其實包含了很多線下的元素,它不像零售那樣是可分離的標準的東西,所以說它的深度運營的目的就是現在所說的做到極致,如果所有東西是標準的其實就沒有極致了。

有人研究Uber,說非常厲害,它的規則外行看起來非常複雜。Uber是一種類似於眾包的模式,沒有一個非常嚴格的標準。但是它通過深度運營,通過解析規則,不斷去提升服務質量,最後就變成這個行業的標準。其實我們運營O2O平臺最後都想變成這個行業的規則,我不能保證每份餐都是40分鐘以內送到,但是我能保證我在行業里被競爭對手快5分鐘,然後不斷提升。我提升的可能不光是送餐時間,還有品類的選擇,還有很有意思的地方,比如以前不能叫的東西逐漸都可以在餓了麽叫了,慢慢地流失的用戶也還會回來,這就是深度運營。

PC互聯網,讓人遷就機器 天然融入不了場景

深度運營到後來變成一種什麽形態?我覺得應該用電商思維思考服務業,因為服務業特別倚重於場景。餓了麽創業第一年,就是把自己融入場景當中了,去解決場景當中的問題。我們現在去思考每一件事,問的第一個問題都是這個場景自不自然,場景不自然,就很難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PC互聯網天然融入不了場景,它解決的只能是信息的問題。哪些行業對場景依賴沒有那麽重,或者場景不是它的一個核心因素,那麽這些行業就最有可能在PC互聯網時代被率先改變。其實最早的就是媒體信息,它對場景的依賴就很弱,看新聞是上廁所看還是睡覺時候看,對場景是沒什麽依賴的。再往後,社交其實是和場景已經有比較天然的聯系了,因為社交需要見面。所以陌陌這類社交類APP能夠快速發展。得益於移動互聯網浪潮,具有場景特征的公司快速發展起來。

零售對場景的依賴仍然不是很大,它是非常標準化的,是每個環節都可以很自然分離的行業。我覺得零售的場景自古以來還是很重要的,比如說在武俠小說里,古代要買一些東西,有人會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去賣,這就是一個場景。但是現在零售業發展變成了購物中心,產品標準化。顧客購買,支付,把東西帶走,在沒有電商時代這些環節全都是分離的。分離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標準化,可以無限量供應。電商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只留下一個交付場景,場景的威力在這里已經體現出來了。

再看服務業,服務業往往首先可能會有展示,用戶去購買,生產、交付、使用這三各環節變成一個環節,就是服務。生產的過程其實就是在交付,比如洗腳、按摩,交付過程就是在使用,是全部融為一體了。在服務業里,產品不是無限量供應的。我們早期很大的問題就是經常用戶點的某個菜賣完了,這就是不好的體驗。分離也是我們一個目標,否則是沒有辦法做標準化的,沒有辦法做很多的改進。

但是全部都融合到一體很難,因為PC互聯網天然是不融入場景的,它是讓人為了獲取信息對接的方便遷就機器的。餓了麽PC網站在09年上線,那個時候移動互聯網還是很少,百分之九十七八還是PC。所以整個推進過程會很慢,直到13年末,餓了麽只有12個城市。在PC互聯網時代,得讓餐廳老板買一臺電腦,用PC管理後臺。用戶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必須到宿舍或者實驗室,或者辦公室里邊,打開電腦才能用,不可能在路上打開電腦。當時O2O創業者也不多,根本原因就是PC互聯網解決不了服務業很多問題。
 


移動互聯網,可以深入融入場景,改變了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

主要有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不能無限供應,第二,其實服務業消費是很隨意的,相對來講中國人更加隨機。這種隨意性的消費是移動互聯網帶來的,其價值此時才真正體現出來,服務業才真正被改造了。第三個特點就是不同的行業整個服務流程其實是迥異的。因為這三個特點就導致以前分析問題方法其實都是失效的,移動互聯網可以深入融入場景,手機真的變成了人的一部分。這個時候我們把場景作為服務業在移動互聯網非常有效的一種分析方法,我們思考問題跟以前都完全不一樣了。

思維方式變了之後是要深度運營,服務業的每一個東西流程都是不同的,而且都是不標準的,只有深度運營才能應對。如果不深度運營,你可能在一個場景里幫用戶解決了問題,用戶願意用你,但是服務業整個環境里往往會有很多場景。如果另外一家企業解決了比你更多的場景適應問題,用戶就會拋棄你。所以在O2O平臺訂單的增長和深度運營的程度是非常緊密相關的。

O2O時代,機器在適應人,重度垂直讓小而美成為可能

深度運營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服務業里或者O2O必須要做得非常深,非常極致,用數據和規則解決問題,使得整個運營質量能夠高於第二名一大半,讓他沒法追趕,你在這個細分服務業領域就會占據很大優勢。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做相關性的發散,用移動互聯網來提升服務業的服務,每家成功公司都一定是這樣的。

O2O時代是一個非常扁平化的時代,機器在適應人,每一個細分行業挖掘進去,服務是用戶最容易感知到的東西,所以我覺得會誕生一批小而美的公司。而且這些小而美的公司,是三大巨頭一定都模仿不了的,因為你做了深度運營,重度垂直。
 


 

版權聲明:本文口述康嘉,餓了麽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戰略官 ,整理鹹洪雷,文章僅代表述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本刊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6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