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由"天蠶變"想起黃鷹先生

  上文提起"天蠶變",由此就不得不懷念起據說當年有份參予故事創作──我大膽推測,其時在劇情創作上較佔主導性地位的,或許是當時任職麗的電視的才子蕭若元?──後來也曾將劇情化為文字小說出版的,已故武俠名家黃鷹先生。說起來也真唏噓,只因老一輩的武俠迷讀者們大概都知道,關於黃鷹當初是如何出道成名,踏上武俠名作家之路的一點掌故淵源:原來在當年,因已成名的大作家古龍先生經常脫稿,出版商不得已,於是先後曾聘任過很多人作"槍手",以為之臨時"執手尾",收拾爛攤子。而黃鷹正是其中之一,也是一度被認為刻意模仿古龍風格仿得最像真的(現存冠名作古龍作品的"驚魂六記"中之"吸血蛾",又名"江湖奇譚"據云便是全然由其代筆──可惜是,黃鷹的命運亦跟古龍一樣,同樣步上英年早逝的後塵──同附帶一提,這種代筆的風氣,在早年的武俠文壇其實頗為盛行。不妨又再岔開一筆,這"驚魂六記"的系列故事,據傳古龍只完成了很小部份,其他的都被黃鷹化入了其創作的"沈勝衣傳奇"故事當中,可以說,黃氏是從中有份開創了把驚慄與武俠元素結合fusion的先河,這就難怪,後期當他投身電影發展時,曾以"殭屍"系列作品將事業生涯推上另一高峰),於是直至後來,終於受到出版商的賞識垂青,獨當一面出版自己的小說。

  說起"沈勝衣傳奇",相信早已被公認為黃鷹先生的巔峰代表作──麗的電視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亦曾將之改編成電視劇(無獨有偶是,飾演沈勝衣的,居然同是那位熒幕上的"天蠶大俠雲飛揚"徐少強!)。這部系列性(即每集以獨立小故事作貫串)的小說,明顯受到了古龍"楚留香"、"陸小鳳"等系列的啟發而創作,更何況,劇情亦沿襲了古龍一貫最拿手的奇幻、懸疑、推理、偵查謎案等風格。然而說到在讀者心目中的地位上,黃鷹這部作品顯然並不足與古龍大師的系列作品相提並論,同日而語。試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數:

  一、黃鷹的文風雖曾被公認最酷肖古龍,然若要比較起兩者的文風起來,我相信用不著最精細用心的讀者們,都可明顯察覺到其中的分別,最主要的一點,我認為是,古龍大師的文風顯然顯得遠為通順,也較少語病句的出現──而這點分別,越到後來更為明顯突出(值得注意,古龍與黃鷹,本來出身同為以廣東話為母語的地道香港人)。此外,即如同在作品中拋書袋引用詩詞的時候,古龍亦似乎顯得較為渾然天成,自然老到。

  二、古龍在主角人物的諸般細節創作設計上,亦顯然比黃鷹遠為優勝高明。試論一點已足說明,今日我們老讀者,試問誰不會對古龍筆下主角人物如小魚兒、李尋歡、楚留香、陸小鳳、傅紅雪等留下深刻印象?但是,誰又會記得黃鷹筆下的沈勝衣等主角是什麼型象,和有什麼性格特徵?似乎沒有,在讀者的一般印象中,沈勝衣就只是一個外表看來十分cool,武功很高強的大俠而已,至少跟我們從很多別的武俠作品中所描述過的主角大俠角色沒有太明顯的分別。

  其三,乃是從作品上的創意而論之。如古龍在某小說序言中所言,他一直在處於求新求變的創作過程之中,而作為讀者們讀其作品,也當會發覺這一點誠非虛言。試看由其早期的"武林外史"、"名劍風流"、"大旗英雄傳"、"絕代雙驕",直至"楚留香"、"七種武器"、"陸小鳳"、"多情劍客無情劍"等,風格可謂已經一大突破;及至"天涯明月刀"、"邊城浪子"、"蕭十一郎"、"白玉老虎"、"歡樂英雄"等,更可謂已完全成功奠定了屬於自己的一種獨特的創作風格和路向。及至他臨終前數年,憑藉幾位徒弟所幫忙合力創作的如"風鈴中的刀聲"、"那一劍的風情"、"大武俠時代"等,也顯然仍在不懈地著力地試圖尋求著各種創新上的突破。反觀黃鷹作品,作風顯然就遠沒那麼多元多變──也許我們無法推斷,是否只因為其人創作生涯過於短暫,才導致如此。


  粗論之,黃鷹之所以只能堪稱武俠名家,但始終夠不上躋身於等同金庸、古龍、梁羽生等大師之列,原因可能正在於此。慨嘆今日花果飄零,古龍、梁羽生兩位大師早已先後離世,至於英年早逝的黃鷹,我們亦已無法想像,要是他能活到現在,又能否再在創作生涯上作出一番新鮮突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591

歲月留聲──天蠶變之再與天比高

  亞視"歲月留聲"是日開始又再重播此劇。

  說起"天蠶變",一般被譽為麗的當年武俠劇經典作,其一原因自是當年此劇一度創造了收視佳績。然而若撇開此一點,平心而論,不管是從劇情、製作,或武打場面的設計上,在個人看來,顯然都未見有太大新鮮突破。或云,此劇製作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怎能以現代水平太作苛求?在製作問題上,筆者或可認同此種說法,然而若光從劇情與武打設計兩方面來看,則顯然與年代問題不太相關。先說前者,在當年的八十年代,我相信兩大電視台都必定生產過劇情、題材遠比此劇更多更有創意的武俠劇作品來。

  想當年,"天蠶變"一劇,以至其續集"天龍訣"的故事劇情,本身已乏善足陳,想不到在十四年後推出的這齣"再與天比高",在故事劇情上居然仍然沿襲"天龍訣"的餘緒──甚至可以說,只是"天龍訣"劇情的再次稍作改編的演繹,新意欠奉。依筆者之見,本劇其實完全可拍成"天蠶變"、"天龍訣"的另一天馬行空的創新延續故事,又何必墨守成規,以至今天看來,有點像非驢非馬,兩不討好。例如,編劇主創完全可依據"天蠶變"與"天龍訣"的原有劇情再作一番全新創作,發展出另一個新故事來,另闢蹊徑,甚至可以描述當年的雲飛揚曾育有一兒子,或傳有一弟子,以此作為主角,其實又有何不可?無論怎麼看,筆者認為,這都是比將"天龍訣"故事再翻拍一次更加值得可取的做法。原因究竟是什麼?莫非就光可說成是編創人員的懶惰麼?

  在電視劇的創作上,應該說,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在一些編創人員的生花妙筆與獨特創意下,甚至死去的角色都有可能"翻生"復活,還有什麼不可能?

  唯更要命的是,在"再與天比高"的第一集中,編創人員似乎從一開始就沒抓著藉以吸引觀眾追看下去的懸念和重點,反而花去過多的篇幅來試圖build up(營造)由未成名的尹天照所飾的小子(在"天龍訣"中同一角色由梁小龍飾演)這一角色人物,似乎是刻意讓後者盡情發揮其喜劇搞笑潛質──可惜出來的效果還是有點差強人意。而在第二集中,好像更有點刻意玩出一點點經典電影"龍門客棧"的味道。


  與其在舊的框框中作出有限創新,何如徹底拋卻舊有框框,活出一番新的自我?即使最終以失敗告終,至少可贏到一份無怨無悔,與無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5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