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建設打好了,明年會好的。
1、中國聯通發布盈利預警:2016年盈利同比下降94%
1月25日消息,中國聯通發布公告稱,2016年盈利預計較2015年下降約94%。中國聯通表示,2016年聯通盈利下降主要由於2016年預計沒有鐵塔出售收益,2016年鐵塔使用費用增加及能源、物業租金等成本投入加大,導致網絡、營運及支撐成本預計較2015年明顯上升。此外,2016年銷售費用預計較2015年明顯上升。
@禾多8778: 基礎建設打好了,明年會好的。
2、關於蘋果的兩則消息
蘋果在華起訴高通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索賠逾10億元
根據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微信公眾號“知產北京”消息,近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受理蘋果公司起訴高通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及標準必要專利實施許可條件糾紛兩案。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糾紛案中,蘋果公司索賠經濟損失10億元人民幣,兩案中還各主張合理支出250萬元人民幣。今日淩晨,高通在官網上發布公告稱,高通目前只從公眾號“知產北京”上看到了蘋果起訴的消息,高通執行副總裁兼總法律顧問唐·羅森伯格(Don Rosenberg)表示,蘋果不過是希望少交專利費。
@修煉愛情: 因為蘋果很不高興高通把835首發獨家給三星,這不利於蘋果,中國廠商是蘋果的隊友,至少在懟三星上
庫克近期拋蘋果股票,兩周入賬720萬美元
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顯示,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近日再次拋售360萬美元的公司股票。SEC文件顯示,庫克分別於1月20、23日和24日各拋售了3萬股蘋果股票,其中1萬股的拋售價格為120.41美元,而剩余2萬股的拋售價格為120美元。
@Jason獼猴桃: 浙江溫州,浙江溫州
@而不之間: 蘋果目前市值6035.98億美元,據庫克和蘋果的協議,2021年庫克有700萬股。拋售股票或許只是春節要發紅包的零花錢喲~
3、任正非新年演講:決勝不在千里在心里 所有人都要走向前線
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近日在2017年市場工作大會上做了演講,他分享了華為在市場運營和組織效率方面的核心法則。任正非演講中說:“未來是什麽?有利潤的增長、有現金流的利潤,去除幹部身上的浮躁,轉變到踏踏實實為客戶服務。我們要不斷簡化流程,提升效率。”
這位華為創始人為此從方法論和人才選拔方面談到看法。方法論方面:1)面對客戶要說真話;面對上級不說假話;面對同誌要襟懷坦白,善於磋商。2)業務越大,監管難以無縫,還是要靠幹部、員工的自律。3)敢於去擁抱快速變化的時代,也要敢於去擁抱全球化。人才選拔方面,1)在實踐奮鬥中選拔人才;2)敢於破格提拔任用;3)決勝不在千里而在心里,所有人都要走向前線。
@小廚食通天: 任總要人前僕後繼為華為工作,是否首先讓員工無後顧之憂呢?如薪金,家庭生活和健康保障等.....
4、萬達旗下AMC9.3億美元並購北歐最大院線
近日,萬達集團旗下院線美國AMC宣布以9.3億美元並購北歐最大院線北歐院線集團,後者在北歐地區擁有118家影院、664塊屏幕。並購後,萬達集團在國外擁有的院線公司包括美國AMC、美國卡麥克、澳大利亞赫伊斯、歐洲歐典、北歐院線集團,目前累計擁有1470家影城、超過15000塊屏幕。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日前在公司年度工作會議上表示,目前萬達在全球電影市場的市占率為12%,萬達整個電影產業在2020年將獲利100億人民幣,並達到全球發行電影能力。經過這輪的並購,萬達在全球電影市場的市場占有率正在向20%邁進。
@川西壩子一閑人: 收購的越來越多,可是股價為什麽每天都在跌?
5、為備戰5G,Verizon將投資175億美元建設網絡
1月25日,美國運營商Verizon宣布,2017年預計投資175億美元。投資將主要用於包括小基站在內的全國4G網絡建設和準備未來的5G服務。
Verizon對於網絡的投資將不斷持續。一方面,Verizon需要不斷夯實4G網絡建設,增加4G網絡的覆蓋和密度。另一方面,光纖的投資對於Verizon來說至關重要。這不僅是因為4G,更是因為Verizon要在2018年之前成為首個提供固定5G無線服務的運營商,這需要大量的光纖資源。
6、暴風集團發布2016年度業績預告:凈利潤同比下降60%-90%
1月25日晚間消息,暴風集團發布2016年度業績預告,預計營收15.7-17.3億元,同比增長140%-165%;凈利潤為1735- 6932萬元,同比下降60%-90%。在凈利潤預減方面,暴風集團表示,主要是由於:1、電視行業的電視面板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導致暴風統帥的產品成本大幅增加,並且營銷推廣費用不斷增加;2、2016年度投資收益對公司凈利潤的影響金額較2015年度大幅降低;3、股權激勵費用大幅增加。
@echo: 每天各種廣告推廣,無數垃圾消息,後臺運行,基本沒有什麽版權,給我一個理由讓我用暴風
7、虛實經濟爭論後,宗慶後馬雲首次同場握手
1月25日,浙商座談會在杭州舉行。經過關於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此消彼長的“宗馬之爭”後,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首次同場握手寒暄。據相關人士透露,宗馬兩人的握手可以說是浙江省省長車俊“撮合”的,座談會結束後,車俊把宗慶後和馬雲叫在了一起,這才有了兩人握手致意、車俊笑著註視的場景。
@諾式媒女: 實體經濟和電子商務,本就不是矛盾關系
8、外媒表示小米手環2無法正確識別黑人心率
據thenextweb報道,日前有黑色皮膚用戶在網絡上稱,其所佩戴的小米手環2存在心率檢測的障礙,設備傳感器無法正確監測到心率,除非將其放到皮膚顏色較淺的位置(例如手掌)或者是在手環傳感器與皮膚之間墊上一張白紙才能夠檢測到,目前有不少的黑色皮膚運動愛好者在運動論壇抱怨此事,這種問題在2016年十月之前推出的小米手環2上尤為明顯。
@上市文人: 這要是在美國可是大事,涉嫌種族歧視。小米要攤上事兒了?!
@杜宇80後: 從技術上來講,測試不到位
9、央行:對比特幣交易平臺的現場檢查將繼續進行
日前,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與北京市金融局、市工商局等相關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進駐“火幣網”、“幣行”等比特幣交易平臺開展現場檢查。根據前期初步檢查情況和發現的問題,檢查組決定將繼續圍繞支付結算、反洗錢、外匯管理、信息及資金安全等方面情況開展進一步檢查。檢查組提示投資者應當關註比特幣平臺交易的法律合規、市場波動、資金安全等風險,審慎參與比特幣投資活動。
10、智能手機業務不給力,LG電子6年來首次遭遇季度營業虧損
據韓聯社報道,LG電子昨日發布的業績報告顯示,公司2016年第四季度營業利潤出現赤字,虧損352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6億元),銷售額同比增長1.5%,達14.7777萬億韓元。這是LG電子6年來首次遭遇季度營業虧損。
@科技小兵-: #手機江湖#中國市場的丟失,是lg電子虧損的重大原因之一
今日思想
在與外資合作時,本土企業不要把自己當成羊,而是要當成一只並不強壯的“狼”。因為以羊的心態去迎合狼,狼的心理就變成如何吃掉你而不是如何合作。
——宗慶後
每經影視實習記者 白蕓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新年將至,“首富”王健林又開始買買買了,這次依然是在海外“攻城略地”。
王健林(萬達集團官網)
萬達集團官網顯示,1月23日,萬達集團旗下院線美國AMC宣布以9.3億美元(約合63.71億元人民幣)並購北歐最大院線北歐院線集團(Nordic Cinema Group)。北歐院線集團在北歐地區擁有118家影院、664塊屏幕,影院遍布北歐50個主要大中城市。並購完成後,AMC在北美和歐洲15個國家擁有1000家影院、11000塊屏幕。
這是繼收購美國AMC、美國卡麥克、澳大利亞赫伊斯、歐洲歐典之後,萬達再次重金入手海外院線。
至此,萬達累計擁有1470家影城、超過15000塊屏幕。王健林向占據全球電影市場20%份額的預期又近了一步,這是王健林計劃在2020年前完成的小目標。
超700億海外影視並購,萬達買不停
近年來,萬達集團在海外影視投資方面頻頻出手,樁樁都是少見的巨額交易。
2012年,萬達集團以2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第二大院線AMC,自此踏上了“買買買”的海外豪購之路。
2015年,萬達院線斥資22億元,收購澳洲第二大院線赫伊斯;2016年,萬達集團更是“光速”吞下數家海外影視公司:1月收購美國傳奇影業,3月並購美國院線卡麥克,7月並購歐洲第一大院線歐典,10月收購美國著名電影制作公司DCP。加上此次收購北歐院線集團的9.3億美元,萬達投入海外影視的總金額超過700億元人民幣。
5年前,萬達收購AMC被很多人視為驚人之舉。王健林在年會也提到:“當初萬達並購美國AMC時,有一個知名教授洋洋灑灑寫了三千多字的文章,論證萬達必然失敗”。
不過目前看來,這筆買賣實在劃算。繼去年並購了卡麥克、歐典兩大院線後,AMC又將北歐院線集團收入囊中。在不久前的年會上,AMC的CEO埃德蒙還受到王健林的“專門點名表揚”。王健林表示,這些海外並購的院線盈利情況相當好,“新並購的澳洲赫伊斯院線收入大幅度增加,凈利潤超過目標30%,特別是AMC,我們買來五年,年年業績增長”。
王健林:2020年占有全球20%的市場份額
據萬達集團公布的2016年工作報告,文化產業去年收入占整體收入比重超過四分之一,已經真正成為萬達的支柱產業。其中,電影產業收入391.9億元,完成計劃的105.8%,同比增長31.4%。而在王健林的小目標中,2017年文化集團收入699.3億元,其中影視產業收入589億元。
萬達集團官網《萬達集團2016年工作報告》截圖
在報告中,王健林也提到,2017年要繼續擴大市場份額,“實現2020年全球20%的市場份額這一偉大目標”。截至目前,萬達累計擁有1470家影城,總銀幕數超過15000塊,隨著萬達這次的再出手,距離王健林占據全球電影市場20%份額的預期又近了一步。
此外,王健林還放出豪言,試圖“探索全球電影發行的可能”,而目前具有全球發行能力的公司只有好萊塢六大,其野心可見一斑。
資深電影人高軍向每經影視記者表示:“近幾年明顯看到,萬達把文化產業特別是電影這塊,作為發展的主要引擎,這次並購北歐院線,是萬達在國際電影市場布局的一個具體舉措,還是很有戰略意義的”。
同時,高軍也對記者談到,此次萬達旗下AMC收購北歐院線,也許是在為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做鋪墊。“北歐的院線在國際上排名是第四、第五位。亞洲市場也是蠻大的,比如日本和韓國,北歐相對西歐不是特別搶眼的,但是發達國家較多,文化產業也較多,這次應該是西歐布局的一個先導”。
知名文化投資人曹海濤則認為,萬達在海外做院線,是一種“反向”的思路。“萬達在國內做院線,從來不是單獨做院線,它從院線切入,其實是做商業的生態,從住宅房地產向商業房地產市場轉變,做購、吃、玩一體的商業中心,但是國外政策和國內不一樣,萬達做的是反向的,通過海外並購,來拓張商業地產”。
1月23日,萬達集團旗下院線美國AMC宣布以9.3億美元並購北歐最大院線北歐院線集團(Nordic Cinema Group)。這是AMC繼並購歐洲最大院線歐典院線(Odeon&UCI)之後,再次在歐洲並購大型院線,使得萬達在歐洲電影市場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據公開資料顯示,北歐院線集團在北歐地區擁有118家影院、664塊屏幕,影院遍布北歐50個主要大中城市,在瑞典、芬蘭、愛沙尼亞、挪威、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國市場份額排名第一。此次並購並購後,AMC在北美和歐洲15個國家擁有1000家影院、11000塊屏幕,其作為全球最大單一院線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
目前,萬達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影院線商,除中國萬達院線外,已在全球並購了美國AMC、美國卡麥克、澳大利亞赫伊斯、歐洲歐典、北歐院線集團,目前累計擁有1470家影城、超過15000塊屏幕。隨著北歐院線的加盟,萬達向占據全球電影市場20%份額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王健林在2016年年會上表示,文化產業在2016年的收入占萬達集團整體收入比重超過四分之一,已經真正成為萬達的支柱產業。
電影產業目前在文化產業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王健林稱,目前萬達影城全球累計1352家,屏幕14347塊,約占全球12%的票房市場份額。
王健林一直對於萬達集團成為世界電影史上首個跨國院線集團引以為豪。
2012年,萬達集團以2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第二大院線AMC,使萬達一躍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影院線營運商。並購後,AMC短時間內扭虧、上市等表現,也使得萬達一年半內投資收益翻番。
他在萬達集團2016年年會上稱,“當初萬達並購美國AMC時,有一個知名教授洋洋灑灑寫了三千多字的文章,論證萬達必然失敗,他說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跨國電影院線,萬達一個地產商憑什麽可以成功?我就想,如果從來沒有過就等於不可能有,那人類就不可能有汽車,也不可能有飛機,也不會有五星級酒店了!所以有人把有些專家叫’磚家’,磚頭的’磚’。”
2015年11月,萬達院線又豪擲22億元,收購澳洲第二大院線Hoyts。
2016年1月12日,萬達宣布以不超過35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這也是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在海外最大的一樁文化並購案。
3月3日,萬達集團旗下AMC並購美國另一家電影院線卡麥克。
7月12日,AMC又以9.21億英鎊(約合80.94億元人民幣)並購歐洲第一大院線——Odeon&UCI院線,這也是萬達首次在歐洲的電影院線投資。這次並購完成後,萬達將控制15%的全球票房收入。
9月22日,萬達集團與索尼影視娛樂旗下MotionPictureGroup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合作內容包括,索尼影視今後將對萬達開放索尼制作影片的股權投資,並努力讓參投影片展現中國元素。
王健林也一直表示想要買下好萊塢六大影業公司的其中之一,的確他也這麽做了。此前有消息稱,萬達正積極推進收購派拉蒙的相關交易,意圖獲得49%的派拉蒙股權。但隨著維亞康姆前總裁菲利普·多曼出局,這一交易擱淺。
而目前的好萊塢六大均不肯出售,所以王健林目前只能考慮曲線入股。
王健林在此前接受采訪時曾表示:“我想收購六大中的一個,但是能不能收購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還不確定。我也許會從任何可能的地方開始,比如投資全部六家公司。”
從全球主要國家及地區電影市場來看,萬達已經在北美、中國、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完成了布局。但從覆蓋區域來看,未來不排除萬達繼續並購日本、韓國、印度、俄羅斯等其它國家或地區院線的可能。
(藝恩網根據澎湃新聞、DoNews相關報道整理發布)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702/t20170207_779318.htm
2016年新三板新增的4家影院院线类企业均无募资、无交易。虽市场遇冷,但在产业未来向好,巨头积极进入打通产业链的背景之下,院线企业仍在或横向并购或纵向延伸的扩张之中。张伟靖/文
12月14日,长城影视(002071.SZ)发布预案称,公司计划以5.45亿元的交易价格购买新三板挂牌公司德纳影业(839069.OC)100%股权,其中现金支付2.73亿元,剩余款项以发行股票方式支付。如交易顺利完成的话,这家连锁影院企业在挂牌不足5个月之时就与新三板告别了。此前的2016年10月,另一家影视院线准明星企业恒大文化也在挂牌10个多月后选择了退市。
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以近50%的增幅一路飞奔至440亿元,资本也随之狂欢。在一片乐观的预测中,银幕数迅速增长,然而票房却高开低走,接连两个季度均同比下滑,全年仅呈微增。票房收入下滑,中小影院、院线企业首当其冲遭遇挑战。
与此同时,万达、中影、保利、恒大以及阿里却都在趁着利润下降、股价大跌之际频繁地出手并购院线影院,寄希望低潮期建立自身版图势力,或打造贯穿影视全产业链的伟业。
2016挂牌院线影院全线 “双无”
2016年,新三板新增4家影院院线类企业挂牌,自挂牌以来,这4家企业均无募资、无交易(表1)。2015年12月,恒大集团下属的恒大文化挂牌新三板,恒大文化旗下包括院线、音乐和影视文化等6家子公司,业务覆盖整个文化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其在挂牌不久就抛出了15亿元的定增融资计划,可惜最终该融资案并没有完成,而恒大文化也在10个月后提出退市申请。
按照票房分账,总票房先扣除5%的电影专项基金与 3.3%的营业税(此两项上缴国家),剩余的部分院线分7%,影院分50%,制片发行方分43%(表2)。由此可以看出,影院院线是离钱最近的环节,票房牛市中可以自然与市场同步扩张。
自2002年院线制改革以来,中国所有影院都必须加盟某一院线才能获得放映资格,电影发行方不能直接面向电影院,必须通过院线洽谈排片及票房分成问题。尽管近几年互联网售票软件与视频网站在电影发行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院线依然占据发行排头兵的位置,冯小刚因《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炮轰万达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组建电影院线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为资产联结,也就是电影院线通过持股的方式控制旗下的电影院,万达院线就属于这种类型,上市公司万达院线(002739.SZ)资产覆盖了万达院线和旗下的所有影院,财务报表也将旗下所有影院都纳入其中。影院收入包括电影放映、卖品销售及广告发布等;另外一种为签约加盟,电影院线只向加盟的电影院提供放映的影片,然后按比例分账,新三板挂牌的大地院线(837015.OC)就是这类,与大地影院并不存在资产联结关系,只能获取票房分账收入。
因此,虽然大地院线是目前全国影院及银幕数量最多的院线,截至2016年6月30日,拥有已开业影院643家,银幕3290块,远超“产业一哥”万达院线,同期万达院线旗下开业影院只有320家,银幕2789块,但两者收入完全不在同一量级(表3)。
同时,加盟大地院线的大地影院以二三线城市布局为主,其经营特色在于“先进的放映技术与可接受票价”,整体票房增速下滑的过程中,低价市场无法幸免。大地院线单一的票房分账收入更使其处于大而不强的境地。
2016年5月,阿里影业宣布认购大地影院本金总额为10亿元的可转换债券,行权后将间接持有其约4.76%的股权。虽然大地影院与大地院线不存在股权关系,但拥有强势互联网售票渠道的阿里出手,定会通过大地影业间接刺激大地院线的收入增长。
扩张仍在进行
对于影院院线企业来说,2016年并不是个好年份,2015年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因市场遇冷受阻,但在产业未来向好、巨头积极进入打通产业链的背景之下,三板挂牌企业仍在或横向并购或纵向延伸的扩张之中。
出于惯性,大地院线依然走横向扩张之路,通过银幕数的上升带动票房增长。2016年上半年,大地院线新增影院50家,新增银幕311块,公司票房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24.3%,规模排名和人次排名均列全国第二位。尽管单一的商业模式没有任何改变,但“市场老二”的规模仍让其成为产业内一支不可被忽略的力量。
而其他没有规模优势的连锁影院,则开始通过高端化、差异化和单个影院规模化经营增加收入,以德纳影业为例,公司旗下的萧山店开业两年,就成为杭州规模最大和票房最高的影院,20个影厅包含了杜比厅、IMAX 厅和7个VIP 厅。
在新三板挂牌的影院院线企业中,星光电影(834588.OC)的盈利水平显得格外突出(表3),其采用一线城市综合化、二线城市高端化、三线城市标准化的扩张策略,计划在北上广深打造四座集IMAX巨幕、4D放映厅、话剧演出、音乐剧、儿童剧、首映秀场、咖啡书吧、衍生产品廊为一体的综合文化项目。星光电影还打出主题牌,建立了国内首家20小时营业的怀旧复古风格影院。2016年4月,星光传媒董事长戴晓军更携同星光VR团队登台,正式宣布进军VR虚拟现实事业,星光VR影院、星光VR话剧、星光VR节目内容即将登场。
同时,星光电影还加快布局电影发行、影视剧制作等业务。公司称电影发行业务将是未来主营之一,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公司将组建发行团队,立足上海,拓展华东,计划每年独家全国发行2至3部商业大片;还计划出品2-3部电视剧,其中《哈雷的一家》已跟江苏卫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衍生品业务方面,已与中影集团就电影衍生品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与拓展这一电影产业延伸领域,近期即将推出上海首家旗舰店。
向上游拓展,进行影视发行和投资是资金实力较强公司的共同选择。最早挂牌新三板的中视文化(430508.OC)称,将在未来5年内,借助终端发行优势,通过前端影视制作项目的投资,衍生出线下实景演艺娱乐产品+中视院线 2.0 升级版本,最终形成良性的电影生态闭环。公告显示,中视已与奥飞娱乐、英国永世影业(007系列电影制片公司、IP拥有者)、美国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等机构建立合作意向。■
誰是你心中的王者呢?
本文由一起拍電影微信ID: yiqipaidianying)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於華東。
又到了一年一度上交工作報告的年報時刻。昨晚,萬達院線、光線傳媒、華策影視、唐德影視、歡瑞世紀、奧飛娛樂、新文化、分眾傳媒、樂視網、藍色光標、掌趣科技等10多家文化傳媒公司紛紛公布2016業績快報,好不熱鬧。
再加上幾天前華誼兄弟發布的業績快報,截至目前,三大民營電影上市公司的業績快報均已出爐。其中:
萬達院線2016年公司營業總收入為111.8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9.77%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3.6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05%。
光線傳媒2016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7.3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3.7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7.36億元,同比增83.12%。
華誼兄弟2016年實現營業總收入為34.73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3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8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7.19%。
2016內地電影票房前三甲
整體而言,盡管萬達院線業績有所增長,但是較去年50%的增幅還是有些遜色,而光線傳媒高達80%的凈利潤增幅也是建立在2015年僅4億的較低利潤的基礎上。對於華誼兄弟而言,業績的下滑更是體現了2016年電影產業拐點的到來。
在這種狀態下,各大電影公司勢必要做出戰略調整:
1、工匠精神。隨著資本力量的式微,電影業或將回歸常態——決定票房走勢的還是影片的品質。濫竽充數,各種蹭IP、圈演員,靠資本運作的項目將不再可能成為“黑馬”。
2、生態轉型。除了電影票房,增加其他收入來源。布局周邊產業鏈,建立生態體系,可抵抗單獨項目的高風險。同時還可以通過聯動效應,翻倍營收。
中國電影行業正在向這樣的合理狀態轉型,而“拐點”改革的陣痛,是必須要經歷的。
萬達院線:爆米花收入或達10億,謀求“生態型公司”轉型
公告顯示,2016年萬達院線營業總收入為111.8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9.77%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3.6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05%。
對於營業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萬達院線表示:2016年公司一方面加快發展速度,加大自建及並購影城力度,不斷提高票房收入;另一方面切實推進“會員+”發展戰略,大力拓展非票房收入,報告期內公司非票房業務增長迅速,收入占比大幅增加。
據萬達院線公布的2016年經營簡報顯示:2016年萬達院線票房營業收入76億元,同比增長21%。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約為455億元,也就是說,萬達院線的票房營收占到了全國票房16.7%的份額,穩坐國內院線第一把交椅。
《長城》
去年萬達全球新增影城677家,新增屏幕6788塊,其中國內新增影城154家,屏幕1391塊。萬達院線前十年加起來2100塊屏幕,去年一年就增加1400塊屏幕。
萬達影城全球累計1352家,屏幕14347塊,約占全球12%的票房市場份額。去年萬達電影會員全球新增近4300萬,其中中國國內新增3800萬會員。萬達去年35億美元並購了美國的傳奇影業,並購了美國卡麥克院線和歐洲歐典院線,以及國內一批院線和時光網。
萬達電影在歐洲、北美、中國全球三大市場均排名第一。在年會上,王健林專門點名表揚了AMC的CEO埃德蒙。去年萬達兩個大的並購——卡麥克和歐典院線的並購都是以埃德蒙為首,當然也包括文化集團的海外事業部、AMC的管理團隊,大家一起完成,但主要是埃德蒙起了作用。
《忍者神龜》
“一年之內兩大院線並購,AMC院線自身從美國第二變成第一,而且在歐洲也成為第一,世界也是第一。更重要的是,他不僅把並購辦成了,還在集團批準預算的基礎上節省了好幾億美元。所以集團決定重獎埃德蒙和AMC團隊。”王健林開玩笑講,萬達如果有五個埃德蒙他自己就可以退休了。
AMC在去年利潤大幅增長,因為是上市公司,暫時還不便透露具體數據。反映在股價上,去年AMC股價接近倍增。新並購的澳洲赫伊斯院線收入也較大幅度增加,特別是凈利潤超過目標30%。
王健林稱,2017年萬達還會繼續鼓勵海外企業並購,就像AMC埃德蒙,主動去並購。“但是要註意好平衡點,不能光關註並購,負債率也不能擡升太高。其實資本市場很聰明,會進行精確分析,看你各方面的數據。”
盡管萬達在電影方面的收入仍然在逐年增加,但是這一成績與2015年相比,遜色了不少。2015年,萬達院線營業收入80億元,同比增長49.9%,其中票房收入63億元,同比增長49.6%。
中國電影乃至全球電影市場均現疲軟,增長放緩。因此,謀求“生態型”的全產業鏈布局顯得尤為重要。
據萬達院線公布的2016年經營簡報顯示:2016年萬達院線非票房收入38億元,占營業收入34%,同比增長101%。查閱萬達院線2015年的公告可知,當時的非票房收入約為17億元,占營收的比例為21.25%。可見,在2016年,萬達院線的非票房收入的確在逐年提高,而且,其非票房收入的收入增幅遠遠超過票房的增幅。
此前,萬達院線總裁曾茂軍曾表示,萬達院線正在謀求“生態型公司”的轉型,希望將票房收入比例降至50%以下,這樣萬達院線的轉型升級就完成了。可見,在萬達院線謀求轉型方面,眼下更為關註的就是非票房的收入占比。
官方數據顯示,2013年,萬達院線僅憑賣爆米花就收入了3.9億元,占到全年總收入的9.5%。如果按照這個比例來計算,萬達院線在2016年僅靠爆米花就可收入10.6億元。
《長城》
光線傳媒:凈利潤增幅超80%,進步最大
公告顯示,光線傳媒2016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7.3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3.7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7.36億元,同比增長83.12%。
對於營業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光線傳媒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參與投資、發行並計入2016年度票房收入的影片共十五部,總票房為64.2億元。同時,公司電影投資成本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減少,因此2016年度電影票房毛利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
公司在2016年度確認了電視劇《誅仙青雲誌》《嘿,孩子》等和網絡劇《識汝不識丁》的發行收入,電視劇及網絡劇收入及毛利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公司於2016年度合並了浙江齊聚科技有限公司的收入,因此直播及其他收入、毛利均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公司2016 年度確認的遊戲收入和毛利較上年同期增加;公司於2016年度出售部分大連天神娛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投資收益與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長。
盡管光線7.36億的凈利潤不是很高,但是其超過80%的增長幅度還是羨煞旁人,其在2015的增長幅度還僅僅是22%。
2015年業績快報顯示,光線傳媒實現營業總收入15.4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6.8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0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28%。
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在當時就曾表示:“光線的利潤主要來自於主營業務,而不是投資。因為主營業務是最能夠反應公司實力的,也具有持續發展性,利潤還不夠高是因為現在主營業務規模還不夠大,還有可以提升的空間。”
事實也的確如此,王長田一直是一個很專註的人。2015年光線投資20%以上的獨家發行和聯合發行的影片共15部,票房總和是55.76億。其中《港囧》《分手大師》《尋龍訣》等影片的票房成績都很好。
對照美國比較大的電影公司,到目前為止最高的年利潤會突破10多億美金,也就是說100億人民幣以內,這是他們目前單一電影公司最高水平的盈利。因此,在王長田看來,在中國做影視的主營業務,將來也會有幾十億的盈利可能性,市場還有待開發。
華誼兄弟:受電影拖累,8年來首現年度業績整體下滑
華誼兄弟2016年實現營業總收入為34.73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3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8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7.19%。
從凈利潤絕對值的角度,作為上市影視娛樂企業的頭羊,華誼兄弟仍然保住了頭把交椅,但這是其自2009年上市8年以來首次出現年度業績整體下滑。
觀一葉而知天下秋,除了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況之外,這樣的下滑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影視娛樂業也無法幸免,尤其是電影行業。
《羅曼蒂克消亡史》
在2016年之前,國內電影業經歷了連續5年高歌猛進式的發展,在2015年底至2016年初,業內人士一度認為“千億票房”指日可待,然而從2016年2季度開始,寒流來襲並持續至年底,全年票房增速從2015年的48.7%驟降至2016年的3.7%。
在這樣嚴酷的市場環境下,對於華誼兄弟這樣以電影為主業核心的企業來說,電影拖累整體業績下滑,實屬在劫難逃。根據快報,影視娛樂板塊報告期內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69億元,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9.30%。
《魔獸》
在2014年,華誼就將旗下業務整合成了三大板塊:影視娛樂、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互聯網娛樂。也就是在那一年,華誼提出了“去電影化”。其實與萬達院線要完成“生態型公司”的轉型邏輯一樣,華誼的“去電影化”並不是不看重電影,而是想通過自己的電影優勢帶動周邊的其他衍生收入,不過,現實好像並不理想。
2014年,華誼兄弟年報顯示其影視娛樂業務收入12.01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50.28%,其中電影票房數字並未明確。藝恩數據顯示,2014年,華誼兄弟發行的電影票房21.6億元,僅占國產電影全年票房的7%,位列光線、博納、樂視之後。2015年,華誼影視娛樂總收入28.32億元,占比73.12%,報告期內總票房約43億,占國產電影全年票房的9.7%。藝恩數據顯示,在民營發行公司2015年國產片總票房排名中,華誼兄弟以12.2億元僅排名第7。
回顧2016年華誼兄弟國內上映的片單,主要影片包括:《我不是潘金蓮》《羅曼蒂克消亡史》《魔獸》《陸垚知馬俐》《尋龍訣》《老炮兒》等等。根據公告,2016年華誼兄弟國內票房為31億人民幣。但是如果刨除其參投影片《魔獸》近15億的票房,其余影片的國內票房只有16億左右,其中還包含《尋龍訣》以及《老炮兒》在2016年年初的票房,這樣算來從票房總額來看,2016年華誼兄弟上映影片的票房只有10億出頭。
《我不是潘金蓮》
華誼自身也認識到了業績下滑的嚴峻性,副董事長、CEO王中磊在2016年年底給員工的信中,點名批評了電影公司:“無論是單片票房還是市場占有率都有明顯退步”。
要知道,此前的華誼兄弟可都是行業的老大。
2009年10月30日,華誼兄弟上市,成為影視第一股,首日漲幅高達147.76%,盤中最高漲幅超過200%。按照首日收盤價,持有華誼兄弟288萬股股份的馮小剛一日就凈賺了2.01億元。
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民營電影公司,過去20年里,華誼兄弟是知名導演和明星的孵化器,也是中國電影商業化的踐行者。2009年,華誼兄弟憑借電影、電視、藝人經紀的架構登陸資本市場,這個組合幾乎成了當時中國影視公司的業務架構模版。
此後,華誼一路高歌,成為帶領著民營電影企業走向輝煌的領頭羊。
華誼2013年報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0.14億,同比增長45.2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6.65億,同比增長172.23%。其中,公司電影業務收入較上年同期相比增長76.42%,《西遊降魔篇》、《十二生肖》等票房良好,2013年內華誼電影在大陸地區的票房合計約為人民幣30億元。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黃金時代。只是,時至今日,華誼這個老革命,面對新的網生代,已經有些吃力了。
回看2016年華誼的電影片單,其中不乏高口碑的佳作,比如《我不是潘金蓮》、《羅曼蒂克消亡史》,兩部片子都是國際電影節大獎傍身,豆瓣評分、觀眾口碑都一路走高。但是前者的票房止步於5億,後者剛剛超過1億。
再比如國際水準制作的《搖滾藏獒》,口碑和票房嚴重倒掛。盡管華誼兄弟沒有正面承認,但因為“挖角”萬達而遭遇的排片“封殺”恐怕難辭其咎,而之後華誼兄弟著力布局院線的一系列動作,比如打造高端院線產品“華誼兄弟電影匯”,以及入股大地院線等等,也可被看作是提升自身院線話語權的抗爭之路。
整體來看,對於華誼兄弟的國內電影業務來說,受制於國內環境和公司恩怨,去年可謂是流年不利。好在,隨著資本力量的式微,電影業或將回歸常態——決定票房走勢的還是影片的品質,只是要註意,高質量的影片同樣需要與時俱進。
在電影市場飛速上升的時候,影片供不應求,不少產品都是濫竽充數,各種圈IP、圈演員,火速開機上映的項目不勝枚舉,而現在,當整個市場增速放緩,各大公司就要告別這種“蘿蔔快了不洗泥”的廣撒網心態,需要精耕細作的耐心。在盛世之下與寒冬之時要清醒地保持不同的兩種心態,並不矛盾。
所以,對於中國電影市場的拐點並不用太過傷心。只有當市場趨於冷靜,霧霾散去,才看得清誰在裸奔。
中國電影行業正在向這樣的合理狀態轉型,“拐點”改革的陣痛,是必須要經歷的。而如果整個行業還是對此視而不見,不去適應時代和改變自己,無異於給一個病人註射了一針嗎啡,鎮痛,並不代表痊愈。
3月30日,萬達院線發布2016年年報,營收112.09億元,同比增長40.1%,凈利13.66億元,同比增長15.23%。2016年實現票房76億元,同比增20.5%。今年一季度預盈4.63億元-5.1億元,同比增0~10%。一季度國內票房同比略有下降。
此外,公司擬變更簡稱為“萬達電影”,該事項需深交所核準。對於更名,萬達院線稱目前公司已形成電影放映、電影廣 告傳媒、電影整合營銷、電影衍生品銷售,線上直播平臺等多元化業務板塊,非票房收入占比已超過營業收入的三分之一,公司著力打造的“電影生活生態圈”已基本形成,公司現有名稱已不能完全體現公司業務現狀。
每經影視記者 白蕓
每經影視編輯 杜蔚
提起藝術片或者文藝片,很多人都有種固有印象,就是不賺錢。因為在他們印象中,這些片子都是“上映了也看不著”——排片少,還多在冷門的上午場或午夜場。
去年5月,文藝片《百鳥朝鳳》出品人方勵的“驚天一跪”求影院排片,再度讓藝術片的發行困境問題進入人們視線中,並為其添上一抹苦情色彩。而在之後7月上映、耗費八年創作的藝術片《冬》票房僅30萬元,卻在優酷網同步上映時獲得超過160萬點播,又為藝術片發行打開了另一個思路。
▲《百鳥朝鳳》在內地的票房為8692萬(CBO中國票房/圖)
那麽,通過互聯網發行藝術片,能否成為解困的良計?為什麽在電影院正常看藝術片這麽難?藝術院線又在藝術片發行中扮演什麽角色?
百老匯電影中心總監麥聖希、《十二公民》編劇韓景龍、《少年巴比倫》導演相國強以及哪咤兄弟影業制片人楊城,聊了兩個多小時,從編劇、導演、制片、終端四個維度,一點點解開這一個個謎團。
▲左到右 《看電影》主編阿郎 相國強 韓景龍 麥聖希 楊城 (主辦方供圖)
互聯網發行:藝術片主創的利好,藝術院線的挑戰?
由董子健、李夢主演,改編自作家路內同名小說的影片《少年巴比倫》,今年1月在院線上映時僅獲得309萬元票房,卻在愛奇藝網站發行時點擊率超過3000萬。而去年7月上映的藝術片《冬》票房僅30萬元,卻在優酷網同步上映時點擊超過160萬。這是否意味著互聯網會為藝術片發行帶來福音?
眾所周知,資金問題是很多藝術片創作者的心頭之痛。《少年巴比倫》導演相國強也談到,“互聯網時代其實對於藝術電影,提供了多種資金渠道去支持藝術電影的制作,這對文藝片來講有更多回收的渠道”,“付費點擊能實現成本覆蓋,這樣能讓藝術電影的創作者持續創作下去,因為他們只有持續創作下去,或者有條件持續創作下去,才能帶來不同的作品。”
▲《少年巴比倫》在豆瓣電影的評分為6.7分
哪咤兄弟影業制片人楊城告訴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藝術片成本不定,“幾萬到幾千萬都有。”同時他也幫記者算了一筆賬,假設一部藝術片成本為300萬元,“如果宣發再花100萬元,成本就是400萬元,如果網絡版權賣150萬元,電視版權賣100萬元的話,票房450萬元就回本了”。
由此看來,互聯網發行不僅為藝術片提供了另一個放映平臺,也為其打開了另一個資金渠道。不過,這是否會對成本較高的實體藝術院線帶來沖擊呢?
對此,百老匯電影中心總監麥聖希對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表示,“一般都會說互聯網會吃掉在影院的票房,其實我沒有這麽看,科技的發展不可以阻止它的發展,這是必然會發生。”
但是他認為,互聯網可以讓更多觀眾養成觀看藝術片的習慣,“互聯網如果能夠把藝術片傳播到一些更邊遠地區,這對觀眾欣賞藝術片的能力其實是有改善。藝術片必須要多看,每一次看的時候都去思考這個藝術片是怎麽來的,導演想表達什麽,這必須要通過練習,每一次看的時候都是練習的機會”。
在麥聖希看來,藝術片更適合長線放映,在某些檔期甚至可以和熱門大片一爭高下,“要給藝術片一個呼吸的時間。一般商業電影常常會有一個問題,第一場或者頭三天,如果票房不好,馬上會被砍掉。對於藝術片來講最慘的就是這樣,因為影片的口碑才剛剛出來,等觀眾想進入電影院時常常這個電影沒了。”
“有時候,我們排片時,藝術電影會比商業電影排片更高。比如有的檔期,可能《八月》的票房比《速度與激情8》的票房會更好,尤其是在後段,其他人不再排《八月》時,我們可能是唯一一個還在堅持排《八月》的電影院,所以觀眾只會來我們影院看《八月》,這是其中一個例子去證明有這種藝術片它的票房不一定比商業片更低,是可以較勁的。”麥聖希說。
▲《八月》在豆瓣電影的評分為7.3分
藝術院線的“妥協”與堅守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藝術院線通常是有些“遺世獨立”的“高冷範兒”,定是整日只放映那些高逼格的藝術片。
當被問及三天票房破十億的《速度與激情8》的排片時,麥聖希透露排片達到一半多。“其他的主流商業電影我們也會做很多,但是最終這個商業片對於觀眾的開發也有好處”。
▲截至4月18日23時許,《速度與激情8》已收獲16億票房(CBO中國票房/圖)
麥聖希對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表示,20年前百老匯電影中心剛開始做的時候,“當然希望可以做一個純藝術電影中心。”但是遇到了一些困難,“香港那時看藝術片沒有現在這麽好,沒有很多藝術片,影院有四個廳,但是沒有一周有四個廳的藝術片,所以我們一開始排出來時有藝術片,也有商業片”。
20年過去了,香港看藝術片的氛圍越來越好,排片也越來越多,百老匯電影中心引進了更多的藝術片,“在香港不愁藝術片沒有片源,我們可以做到純藝術影院的經營方法去經營”。
“但是同時,我自己又覺得,如果電影院所有四個廳都是放藝術片,觀眾群會增長很慢,因為來來去去都是這一批人,所以我很鼓勵我們排片的人,對一些比較好的片子,盡管它是商業或者是比較主流,我們也會排一些,這對於我們把藝術片推廣給觀眾是有幫助的。如果只排純藝術片,觀眾就會擴展很慢。”因而,有了現在百老匯電影中心藝術片與商業片共存的局面。
而無論是吃瓜群眾還是資方爸爸,依然會關心藝術院線能否生存下去,真的能盈利嗎?
當被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問及影院所放映藝術片與商業片的票房占比時,麥聖希的語氣懇切中透著濃濃的惋惜:“在北京我們通常會,也必須要將商業片跟藝術片同時間去排,我們才可以生存下去。”
“這個票房的比例,我們現在很遺憾,在北京我們排商業片的數量其實比藝術片的多,因為跟片源有關系,所以最終商業電影的票房其實比藝術電影加起來總和都高。” 麥聖希說。
萬達集團的終端之一,進擊的文化巨人
國內第一批成立的院線之一,擴張腳步不停歇
公司成立於2005年1月,是國內設立最早的院線之一,是一家自主投資建設及運營管理影院的電影院線公司。公司2015年1月在IPO上市,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持續拓展公司業務。
伴隨國內電影市場的蓬勃發展,公司通過資產聯結形式在全國範圍內積極部署影院,截止2016年,公司已經擁有影城401座,銀幕3564塊,銀幕占全國總量的8.7%。
外延方面,公司先後收購了澳洲第二大連鎖影院Hoyts、世茂影投、大連奧納、厚品文化及赤峰北鬥星,拓展中外影院資源。此外公司還收購了影院廣告及票務衍生品方面的資源,豐富公司業務,增加非票收入來源。
股權集中於萬達集團,旗下子公司達274家
公司第一大股東為萬達投資,持有公司57.91%股權,其余股東持股比例都未超過5%,第二大股東萬達文化持有公司2.51%股權,萬達投資為萬達文化的子公司,股權非常集中,背靠萬達集團,實際控制人為王健林。
公司2016年並表子公司有274家,子公司業務集中於電影放映、電影廣告等電影產業,其中含200多家連鎖影城、澳洲第二大連鎖影院Hoyts、廣告代理慕威時尚、電影廣告植入Propaganda、在線票務及衍生品平臺時光網等,子公司之間業務協同能力較強。
公司2015年1月份上市,同年在收購慕威時尚和世茂影投過程中發行了約5400萬股用於資產購買和募集資金,公司限售股權數量集中在大股東萬達投資手中,其余限售股占比較小,限售股解禁時間集中為2018年1月及2019年1月,其他時間段無限售股解禁。
票房業務持續增長,非票收入占比繼續擴大
公司業務包括四大模塊,分別是票房收入、影院廣告收入、商品銷售收入、影片投資和宣傳推廣。公司2016年營業收入為112.09億元,同比增長了40.1%,歸母凈利潤為13.66億元,同比增長15.23%。其中,票房收入依然是公司主要收入來源,2016年票房收入為75.25億元,占2016年總收入的67.13%,占比持續下降,非票收入的規模增幅較大,其中廣告收入達16.92億元、商品銷售收入13.26億元、影片投資和宣傳推廣收入為1.02億元,整個非票收入的占比高達32.87%,跟國外成熟市場的非票收入占比相當。
公司業績持續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至於國內電影市場的興起和並表業務,公司通過資產聯結方式再全國部署影院,統一排片管理,在院線影院端占據領先位置。
公司毛利率和凈利率較穩定,2016年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為32.75%和12.2%,小幅下降了1.8個百分點和2.65個百分點。但是各業務的毛利率相差比較大,票房收入主要是按照凈票房比例分成,毛利較低,2016年票房毛利為17.35%,但是非票收入的毛利率較高,其中影片廣告的毛利率為66.59%、商品銷售為61.04%。近年來凈利率降低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公司新建影院帶來成本提升,成本攤銷和各項費用增加,而毛利率有望隨著非票收入的提升而得到改善。
國內院線進入兼並整合階段,公司是院線市場的最強者
他山之石,北美票房市場穩定、院線市場巨頭壟斷
北美電影票房市場經歷時間長,市場已非常成熟,票房表現穩定。2016年北美票房為114億美元,增長2%,漲幅較小,近10年來的複合增長僅為1.6%。盡管票房有所增長,但是觀影人次在逐漸下降,2015年的觀影人次為13.2億,相較於2009年1.42億人次,下降了1億,人均觀影次數從2009年的4.2次下降到2015年的3.7次。整個北美電影市場進入了增長瓶頸期,電影產業格局已定,“五大經紀公司+六大制片廠+三大院線”的產業格局較穩定。
北美影院市場大致經過了三個階段:鎳幣影院時代(1893年-1913年)、電影宮殿時代(1913年-1948年)、多廳影院時代(1948年-至今),影院發展跟隨電影市場的興衰及新技術的出現而變化。影院數量經過前期的擴展之後進入整合期,數量不斷減少。目前全球多廳影院模式的起源就是來至於北美,北美主要院線都是資產聯結型。
1948年美國通過“派拉蒙”法案,將垂直化的大制片廠拆分,制片和放映環節自此被分開,產業各環節獨立發展,六大制片廠把握著北美大部分的優質片源,放映端的影院話語權相對較弱。
鎳幣影院時代
1905年第一家鎳幣影院在匹茲堡設立,開啟獨立影院時代,電影作為一種新穎的娛樂形式被大眾所接受,由於票價為5美分,所以稱為鎳幣影院,這個時候的影院設立多為個人投資行為,成本較低,北美地區遍地開花,環球、福克斯、米高梅等創始人也開始進入影院行業,紛紛設立影院,市場競爭激烈。
電影宮殿時代
20世紀10年代開始,豪華裝飾的大型影院開始出現,每個影院可容納觀眾數千人,票價上漲,影院擺脫了低票價時代,開始走中高端路線。這個時候的宮殿式影院開始於制片商結盟,穩定片源,派拉蒙的前身拉斯基產生,初步形成連鎖影院形式。由於市場的不斷崛起,市場充分競爭,為了穩定片源,影院與制片商的結盟更為緊密,電影上下遊環節整理形成壟斷,到40年代產生了所謂的“五大制片商”,電影產業形成壟斷格局,派拉蒙就是其中最大的壟斷者。
多廳影院時代
1948年美國派拉蒙法案之後,制片與放映分制,影院開始獨立發展,觀影多樣化,同時電視的普及帶來觀影人數的減少,巨型影院已經過時,多影廳開始出現,影片不只是來自八大制片商,還有來自獨立制片商的影片。多影廳起源於1963年德沃德(AMC前身),多影廳模式占美國影院的比例超過96%,模式被全球其他地區複制,成為全球影院主要放映模式。
1995年AMC發明並且設立了首家巨型多廳影院(24個影廳),巨型多廳影院的出現給小影院帶來了經營壓力,同時觀影人數逐步下降,院線(影院)行業隨即進入兼並整合階段,並且形成了Regal、AMC、Cinemark、Carmike幾大巨頭,占據市場份額的50%以上。鎳幣影院時代和電影宮殿時代是電影從產生到高速發展的時代,影院伴隨產業的發展而數量猛增,在1948年“派拉蒙”法案出臺之前達到了最高峰。但是隨著電視、DVD等新娛樂播放形式的產生,觀影人數被分流,加上“4664”嬰兒潮的到來,觀影人群進入影院的意願減弱,逐步被電視等形式代替,影院數量急劇下降。
北美院線市場目前的格局是“三大院線+若幹小院線”的寡頭壟斷階段,市場前三院線分別是Regal、AMC、Cinemark,從銀幕數量來看,三大院線2015年銀幕數占比為48.5%。從票房收入口徑統計,三大院線2015年合計占有票房市場的51.18%,而2000年的市場占有率僅有35%,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隨著北美票房市場進入瓶頸期,小院線崛起的概率進一步減少,加上近年來IMAX等高技術升級的高成本,小院線運營壓力增大,北美院線市場的集中度有進一步增長的可能。
Regal
Regal是北美地區最大的院線,影院遍布全美42個州,截止2016年,旗下擁有561家影院、7267塊銀幕,2016年的觀影人次達2.11億。2016年營業收入31.97億元,凈利潤1.7億元。
AMC
AMC是北美第二大院線,公司2012年被萬達集團收購,2016年11月收購Odeon和UCI影院,2016年12月作價8.58億美元收購北美第四大影院Carmike,並購完成之後,AMC成為全球最大的院線(影院),在全球共有影院906家,銀幕10558塊,其中美國地區影院660家、銀幕8293塊,影院遍布沒貨44個州。2016年營收32.36億美元,凈利潤1.12億美元,其中票房收入20.49億美元,占總收入的63.34%。
Cinemark
Cinemark是北美地區第三大院線,截止,2016年,公司已有影院526家,銀幕5903塊,其中美國影院數量為339家,銀幕4559塊,影院遍布全美41個洲。2016年的營收為29.19億美元,凈利潤2.55億美元。
2016年三大院線的營收相差無幾,AMC以32.36億美元的收入稍稍領先,但是Cinemark的凈利潤更高,幾乎是其他兩個院線的兩倍。三家院線的票房收入也相當,Regal票房收入20.62億元近比AMC多0.13億美元,非票收入占三家總營收的35%以上,其中Regal的非票收入占比為35%,AMC為37%,Cinemark為39%。
2016年北美地區票房收入共114億美元,三家院線的票房占整個市場的51%,並且比例較為穩定,在票房市場穩定的情況之下,三大院線寡頭壟斷的局面將繼續維持。非票收入將持續增長,成為院線重要的收入來源。
北美地區院線發展歷史近百年,從大眾化鎳幣時代到高端化的影院皇宮時代,再到反壟斷趨勢下的制片與放映分制,影院獨立發展,多廳影院代替影院皇宮,制片方與院線相互牽制,制片方控制片源(特別是六大制片商),院線(影院)控制終端放映環節,采取階段式票房分賬模式,放映時間越長,院線分得票房越多,首周上映,院線的分賬比例為10%,每往後延長反映一周,分賬比例增長10%。
北美地區院線進入多廳時代,大院線的資金實力和片源獲取更有優勢,市場向前三大院線集中,各大院線擴大市場份額比例的方法通常只有兼並收購的方式。北美電影產業已成熟,票房增長有限,整個市場進入存量競爭階段,各大院線票房收入穩定和非票收入增長是兩大趨勢。
國內票房市場空間較大,院線市場集中度低
1)國內票房市場空間較大,院線(影院)分賬比例最高
票房2016年之前增速較高,其中2015年的增速高達54%,2014年為33%,2016年的票房增速放緩,票房為455.2億元,增速從上一年的54%降為4%,觀影人次13.8人次,人均觀影人次為1次,增速亦降為9.5%。
票房市場的大幅波動原因是多方面,其中影片質量和票補行為對票房的波動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影片質量是一個長期提高發展的過程,而票補行為則直接助推了票房的高速增長,根據光線傳媒董事長及萬達院線總裁透露的數據,2015年票補高達40億元,約占總票房的10%左右,進入2016,在線電影票務平臺格局已定,票補大大縮水,對2016年整個票房市場的增速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整體來看,國內票房市場增長進入一個瓶頸期,欲延續前幾年的高速增長較困難。但是,從人均觀影次數的對比來看,國內票房增長空間依然較大。
國內票房市場空間具體測算
測算方法:測算票房空間:票房空間=觀影人次*票價
票房空間=票價(變動較小)*觀影人次(觀影人數*觀影頻率)
假設1、票價穩定,取近五年均值(35元)及複合增長2%情況下的值(35.7元);
假設2、影片質量逐漸提升,特別是國產片;
假設3、國內經濟發展穩定,國民收入水平穩步上升;
假設4、觀影人數取2016年人口數量。
2017年我國人均觀影次數僅為1次,城鎮人均觀影次數也僅為1.7次,遠遠低於成熟市場的3-4次的人均觀影次數。加上《中美電影備忘錄》2017年2月份已到期,進口分賬片引進數量增長的概率較大,在國產片質量暫無明顯提升的情況下,依靠進口片拉動票房增長的趨勢較明顯。
根據歷史數據,人均觀影次數從0.1次增長到0.5次耗時5年,從0.5次上增到1次耗時3年,根據我們的測算,人均觀影次數增長一倍,到2次/人,未來3-5年的時間內,國內票房空間可達700億-1000億。
院線(影院)作為電影產業的終端放映環節,直接與客戶連接,影院的投入屬於重資產,在分賬比例上占大頭,分賬比例為凈票房的57%左右。由於國內票房市場空間較大,院線(影院)尚未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院線希望通過擴建和並購的方式擴大市場占有率。
2)國內院線市場集中度低,市場進入整合期
2001年12月18日實施的《關於改革電影發行放映機制的實施細則(試行)》基本確定了以以院線為主的發行放映機制,減少發行層次,改變以往按區域實行行政計劃供片的模式,院線有設立可以是資產聯結型、也可以是加盟型,或者二者混合設立,萬達院線是國內唯一一家純資產聯結型院線,對影院的掌控力最強。
院線根據規模不同可以分為省內院線和跨省院線,每個省市設立院線不得超過3家,一個影院智能加盟一個院線,加盟期限至少3年,合約到期可更換加盟院線。國內院線數量隨著市場的興起而逐漸增長,最初院線設立數量為30家,到2015年底,院線數量已達46家,影院數量已超7000家。2016年我國電影銀幕總數超過美國銀幕數量(40759塊),達到41179塊,一半以上是3D銀幕,其中IMAX銀幕超過350塊。
根據藝恩智庫最新的數據,2017年第一季度,我國影院新增577家,銀幕增加3232塊,日均增加36塊。影院數量的擴張和銀幕數量的增長幅度較大,行業正處於高速發展中,伴隨電影行業發展進入平穩期,未來院線(影院)將走向整合期,大影院兼並中小影院,擴大規模效應將成為趨勢。
目前國內前十大院線控制市場份額的67%左右,但是CR4或者CR3的份額只有37%和29%,市場處於充分競爭狀態,萬達院線占據市場第一,但是比例僅有13.4%,其他院線的市場份額都未超過10%。而且各院線格局具有較強的地域地特性,利潤萬達院線北方市場居多,大地院線和廣州金逸則在廣州深圳等地,以上海電影為主導的上海聯合主要控制上海等長三角地帶,跨地域的院線以萬達院線為主,且一二三城市都有布局。
盡管我國票房市場增長空間較大,且單銀幕產出遠遠低於北美等發達地區,根據2016年票房數據和銀幕數據可知,北美地區單銀幕產出高達27.94萬美元,去年盡管我國的銀幕數量已經超過了美國的銀幕數量,但是票房總量上的差距導致我國單銀幕產出僅有16.02萬美元,單銀幕產出相差巨大。銀幕的增長速度超過票房的增長速度,導致近期單銀幕產出持續下降,但是由於我國票房空間較大,短期的票房“遇冷”並非代表院線市場已到達天花板。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院線充分競爭的狀態持續時間不會太久,以萬達院線為首的龍頭院線將持續擴建和並購,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國內唯一純資產聯結型院線,效益最高,國內院線當之無愧的龍頭
萬達院線目前占據院線市場的第一,市場占有率為13.4%,比例處於逐步提升中。此外公司的觀影人數、上座率、票價等指數都是國內院線中最高的,單銀幕產出最高,效益最好。同時,公司是國內目前為止唯一一家純資產聯結型院線,旗下影院為公司自有。
萬達院線影院數量和銀幕數都不是最多的院線,但是其票房收入最高,標明其影院運營效率較高,單銀幕產出為195.5萬元/年,遠遠高於其他院線。公司是純資產聯結型,凈票房57%的分賬比例都能納入公司營收,而加盟院線只能獲得7%左右的加盟服務費,營收能力相差巨大。資產聯結型的院線在排片、管理等環節的掌控力更強,國內電影產業跟美國的“制片-放映”分制不同,全產業布局是各大公司追求的目標,在相同片源的情況下,排片能力更強的院線對整個電影市場的話語權更強,產業協同效應更好。
在A股上市的4家院線中,萬達院線的影院自有,其他三家的影院部分自有,上海電影的影院自有數為51家、中國電影自有影院為99家、幸福藍海為55家,萬達院線自有影院遠遠超過其他院線自有影院數。
國內影院數量大幅增長的同時,3D、IMAX、杜比等高端放映技術也開始普及,其中3D銀幕2007全國才82套,經過10年的發展,到2015年3D銀幕數量已經達到19521塊,占全部銀幕總數的60%。2016年國內共有IMAX銀幕424套,其中萬達院線擁有202套,占全國IAMX總量的一半,公司擁有全國數量最多的杜比影院(11個),同時還有4D影廳113個。高端技術是提高觀影體驗的重要條件,能夠迎合現代觀影人群的觀影需求,也是提高電影票價的重要因素之一,IMAX3D電影票價比普通3D電影票價高50%左右。
對比國內外票房市場,可以看出國內票房市場並未到達市場天花板,只是缺乏高質量的影片將觀眾吸引進影院,國內人均觀影人次僅1次,增長空間巨大,票房空間伴隨觀影人次的增長而增長。國外院線市場的格局已定,CR3的比例高達51%,而我國CR3的比例僅有29%,萬達院線作為國內院線的龍頭占有市場份額比例僅為13.4%,資產聯結型的院線在獲取票房收入上有巨大分賬優勢,同時自有影院在增加非票收入的時候可以計入公司總營收,這個是加盟型院線無法比擬的優勢。萬達院線自有影院擴張會增加公司的成本,短期內會影響公司的毛利率,但是國內票房市場空間較大,影院市場格局未定,通過新設影院及兼並其他影院的方式來擴展市場份額能夠增加公司的規模效應,減少公司邊際成本。
總體來講,萬達院線已處於行業龍頭地位,市場份額將逐漸擴大,影院經營效益在同行業中屬於第一,行業正處於整合階段,高市場份額、高運營效率將助推萬達院線走上“超級巨頭院線”的位置。
進口分賬片引進數量有望增加,萬達院線收益較大
2017年2月《中美電影備忘錄》到期,新的備忘錄將重新協議簽訂,根據歷史及市場需求預期,可以判斷未來進口分賬片的引進數量將增加。進口分賬片基本涵蓋了國外最優秀、票房最高的影片,進口分賬片數量從90年代的“10部”,到2002年WTO時候的“20部”,再到後來的“34部”,到2016年引進進口分賬片已破38部,數量逐步攀升。
進口分賬片及買斷片構成整個進口片,由於國產片的質量還無法跟進口片相匹敵,進口片的引進數量盡管每年只有幾十部,但是瓜分了國內近五成的票房收入,進口分賬片的制片方能夠獲得25%的凈票房收入分成。
院線作為票房產業分賬比例最高的環節,分賬比例高達57%,進口分賬片的引進勢必會推動票房的上漲,票房上漲將使院線直接收益。萬達院線作為國內唯一一家純資產聯結型的院線,57%的票房分賬直接計入公司營收,對公司的業績推動效果較明顯。同時,公司擁有全國最多的IMAX及杜比系統,進口分賬片一般都是這兩種放映系統之一,高端放映系統帶來觀影新體驗的同時能夠提高電影票價,並且公司的市場占比還處於上升階段,未來市場份額超過15%的可能性較大。
去年進口分賬片數量為38部,根據新傳智庫的統計,2015年和2016年進口分賬片的單部均票房分別為4.25億元、3.82億元,則均值為4.04億元/部,我們可以測算一下,如果進口分賬片的引進數量達40部、50部、60部的情況下,萬達院線將獲得的進口分賬片票房收入。
根據我們的測算,如果進口分賬片引進數量增加,則公司作為國內第一大院線獲得票房收入可達20億-38億左右,2016年進口分賬片的票房約145億,按照13.4%的市場占有率測算,公司2016年進口分賬片票房收入約19億元,根據我們的測算,進口分賬片引進數量的增加將是公司在這一塊的業務收入增加5%-100%。
4月14日上映的好萊塢大片《速度與激情8》上映首日以打破國內首映票房紀錄(4.15億元),該影片同時支持IMAX及杜比系統,在萬達影院可以選擇觀看,該影片的火熱上映有望帶動觀眾的觀影熱情,票房收入突破25億的概率較大。
表82017年進口片匯總
非票收入逐年增長,打開公司業績空間
非票收入占比達33%,業績空間被打開
非票收入主要來源包括:影院廣告(含映前廣告)、商品銷售收入(影院食品飲料及電影衍生品)等等。公司2016年非票收入達36.84億元,占公司營收比例為33%,超過2015年10個百分點,主營結構收入占比與國外成熟市場影院接近。公司收購幕威時代之後,影院公告收入大增,2016年收入為16.92億元,占整個營收的15%,其中映前廣告作為全新的廣告市場,市場空間較大。公司並購時光網之後,持續搶占在線票務市場和衍生品市場,其中衍生品市場是潛力巨大的待挖掘市場。
公司各項業務中票房收入是主力,但是影片成本較高,這一塊業務的毛利率比較低,2016年票房收入毛利率只有17.4%,遠低於影院廣告及商品銷售的毛利率。2016年國內票房“遇冷”的情況下公司非票收入的提升打開公司業績空間。
盡管公司非票收入占比33%與北美三大院線占比相差不大,但是收入僅36.86億元,與北美三大院線的收入差距較大,Regal和Cinemark2016年非票收入約為75.68億元,是萬達院線的兩倍。但是北美地區電影市場已到天花板,國內電影市場尚處於上升階段,非票收入的差距就是未來3-5年的增長空間。
掘金影院廣告,映前廣告市場空間剛打開
電影廣告業務包括:映前廣告、電影貼片廣告和電影植入廣告,映前廣告投向各大影院,影院具有獨立選擇性,這部分收入也是影院自有的收入,不需要分賬。貼片廣告和植入廣告與影片結合,受影片自身質量影響。
公司自有影院349家,銀幕3115塊,是一個巨大的廣告投放平臺,由於資源自有,該部分收入直接計入公司營收,不需參與分賬,而加盟型院線則無法獲得這部分收入。根據藝恩咨詢的數據,2016年的映前廣告達29.8億元,複合增長率高達26%,伴隨銀幕數量和觀影人次的增長,映前廣告的市場空間較大。
公司自有影院及銀幕是映前廣告和地推廣告的投放陣地,貼片廣告、植入廣告業務主要依靠子公司慕威時尚和Propaganda。
公司在在影院廣告已完成布局,2015年作價12億元收購了電影廣告整合營銷公司慕威時尚,慕威時尚擁有一套可視化實時電影大數據決策系統-FilmBI,是目前國內電影行業首個實時大數據智能分析平臺,可以為影片的投資宣傳、電影媒體廣告精準投放、電影院線經營決策等提供重要指導。在電影貼片廣告及廣告植入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慕威時尚承諾2015年、2016年的凈利潤分別不得低於6000萬和7800萬,現都已順利完成。2016公司收購了影片廣告植入商Propaganda。
收購時光網,搶占衍生品市場及在線票務市場,完善電影服務生態圈
公司2016年完成對時光網100%股權的收購,作價2.8億美元。時光網業務主要包括電影在線票務、電影衍生品電商及電影營銷推廣業務。2016年時光網實現扭虧為盈,凈利潤為1107萬元,時光網與公司各項業務的協同性較強,萬達會員與時光網會員之間重合度較強。
電影在線票務,背靠萬達院線,交易量有望大幅提升
2016年電影網絡購票滲透率超過74.7%,電影在線票務市場發展迅猛,從2008年時候的電影票團購開始,到後來的在線票務平臺“燒錢圈用戶”,現如今在線票務平臺市場格局初定,平臺市場份額增長空間有限,平臺功能多樣化。電影在線票務的商業模式主要是收取3元/張左右的服務費。
艾瑞咨詢和易觀智庫的數據,2016年電影在線票務平臺交易規模332億元,用戶數為1.52億,滲透率為74.7%。
2016年票房“遇冷”與在線票務平臺票補減少有關,票補減少側面放映電影在線票務平臺已過“少前期”,行業進入平穩整合期,主要電影在線票務平臺都已找到“靠山”,實現資源互補,例如貓眼與光線,淘票票與阿里,時光網與萬達院線。
時光網和萬達電影兩個在線票務平臺合計為6.9%,市場份額擴大。背靠萬達349家影院,時光網的在線票務交易有望得到提升。
衍生品藍海一片,時光網是正版衍生品第一交易平臺根據LIMA的數據,2015年全球衍生品市場月2517億美元,其中北美地區占57.81%,約1455億美元,而東北亞(中日韓)地區衍生品市場總額才235億美元,僅占全球衍生品市場份額的9.34%。
2015年爆款IP《星球大戰-原力覺醒》電影席卷全球,截至目前,該部影片北美票房成績9.36億美元,內地票房8.25億人民幣。票房大賣的同時,電影衍生品市場也如火如荼,根據NPD集團的調查,2015年9月售賣開始到12月份,《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系列衍生品的一個項目就貢獻了超過7億美元的銷售收入,預測上映一年的衍生品銷售額能達到30億-50億美元之間。
國內衍生品市場剛剛興起,市場上流通的衍生品主要以山寨為主,授權商品較少,隨著版權意識的覺醒和市場的規範,衍生品市場有望爆發。時光網是國內較早進入正版衍生品領域的平臺,平臺衍生品包含了各類電影衍生品,價格從幾十到數千元。2015年,時光網作為國內《魔獸》電影衍生品獨家代理平臺,出售相關衍生品金額超億元,引起市場的極大關註。
2015年北美地區票房收入111億美元,但是衍生品收入為1455億美元,衍生品收入是票房手的13倍。我國票房收入有望在未來3-5年內超過北美地區,但是衍生品市場尚未建成,如按照北美地區衍生品與票房的收入對比,則我國衍生品市場空間巨大,藍海一片。時光網是國內領頭的正版衍生品電商平臺,並入萬達大家庭之後,資源背景更加豐富,有望在衍生品市場興起之時取得先機。
更名萬達電影,進入資產整合期
公司2017年3月發布公告,擬更名為萬達電影,將整合電影產業鏈資源,持續推進公司電影生活生態圈建設。公司擬將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最終建成院線終端平臺、傳媒營銷平臺、影視IP平臺、線上業務平臺、影遊互動平臺五大業務平臺。
公司背靠萬達集團,產業背景豐富,萬達集團旗下文化板塊除了萬達院線之外,還擁有電影制片商萬達影視(含傳奇影業)、全球最大的院線AMC(含Carmike、Odeon、北歐院線),控股了國內最大的電影發行公司五洲發行(44.5%的股權),還有各類線下主題樂園及兒童樂園,集團旗下業務涵蓋了電影產業的整個環節,產業實力極強。
公司2016年計劃將萬達影視、傳奇影業及互愛互動註入到萬達院線,由於體量大等原因重組中止。但是集團電影產業資源未來持續註入上市公司的概率較高。
參考美國30-40年代“五大三小”電影公司,市場集中度高達95%
1948年“派拉蒙”法案之前的美國電影市場曾經出現過“五大三小”電影公司壟斷局面。“制片-放映”分制制度未產生之前,由於電影產業的興旺,制片廠通過產業鏈內的垂直兼並和收購,逐漸形成了“五大”電影公司及“三小”電影公司,五大分別是“米高梅”、“福克斯”、“派拉蒙”、“華納兄弟”、“雷電華”,三小分別是“環球影業”、“聯藝”、“哥倫比亞”,“五大”及“三小”控制了上遊制片及下遊院線發行,拒絕獨立制片商的影片進入影院,“五大”壟斷了電影收入的88%,“五大”及“三小”控制了市場的95%,市場集中度較高。
與美國電影產業的“制片-放映”分制不同,我國電影產業並沒有明確的產業分制政策,短期內出臺類似政策的可能性較小。導致國內各巨頭對電影實行全產業布局,目前全產業布局較完整、體量較大的主要有三家,分別是中影、上影和萬達集團。
萬達集團旗下的電影產業布局較強,上遊的萬達影視和傳奇影業制片質量較高,五洲發行的發行實力市場首屈一指,院線環節更是國內其他院線無法比擬,國內院線市場第一,國外擁有院線也是全球最強院線資源,各環節較強,整合協同能力高。
同時,萬達院線在2017年4月正式攜遊戲產品單進入遊戲行業,產品單包括《射雕英雄傳手遊》、《河神》、《秦時明月》、《蠻荒記》等十幾款作品。公司有望將遊戲產品與電影產業相結合,實現真正的影遊互動,同時公司擁有數量眾多的線下影院場地資源,為遊戲競技等活動提供了較好的線下活動場所。
國內電影產業尚處於上升期,票房市場暫時性增長放緩,長期來看市場巨大,3-5年超越北美地區成為全球票房第一的概率較高。伴隨電影市場的發展,國內電影產業格局將逐步顯現,萬達院線背靠萬達集團,集團旗下電影產業資源豐富,整合協作能力較強,未來必將成為國內電影產業巨頭之一。
盈利預測及估值
公司票房收入分為國內票房收入和國外票房收入,國外票房收入主要是澳洲Hoyts的票房收入,由於澳洲近幾年票房表現平穩,波動較小,未來兩年來自Hoyts的票房收入應較為穩定。公司通過新建影院和並購的方式繼續搶占國內院線市場,未來兩年市場占有率增至14%或15%的概率較大,公司票房收入取決於國內整體票房收入,我們預測未來兩年票房收入的增速10%及20%左右。據此,我們預測萬達院線2017年、2018年的票房增速為10%和20%。
廣告業務方面,隨著公司影院數量和銀幕數量的增長,映前廣告和場地廣告的營收有望大幅增加,根據我們的預測,今明兩年公司影院數量約為450家和550家,銀幕數量每年增長1000塊左右,影院自有的情況下廣告收入計入公司主營收入,預計2017年、2018年的廣告收入增速為50%和40%。
商品銷售方面,食品飲料等商品收入跟隨影院擴張而增長,增速為30%左右,收購時光網之後,商品銷售品類拓寬,衍生品銷售有望成為未來公司商品銷售的主力,時光網作為國內正版衍生品領先電商平臺,已搶得市場先機。公司2017年、2018年的食品飲料及衍生品銷售收入增速為40%左右。
據此我們預測公司2017年、2018年的營收為128.04億元、159.63億元,凈利潤為18.06億元和23.85億元。2017年、2018年的EPS分別為1.54元、2.03元,對應目前股價的PE分別為33倍、25倍,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國內票房市場不及預期,進口片不及預期,院線(影院)擴張加速帶來的市場飽和風險。(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每經記者 蓋源源
每經編輯 杜蔚
日前,北京紅鯉魚數字電影院線(以下簡稱“紅鯉魚院線”)宣布完成B輪億級融資,院線資本提速再次進入外界視線。與多數院線不太相同,紅鯉魚院線專耕縣級影院市場,並初具規模,2017年在全國院線票房排名第18。
紅鯉魚院線B輪融資由聯想控股旗下的君聯資本領投,可見資本對縣級影院市場潛力比較看好。事實上,從2017年電影市場發展態勢看,三四線城市拉動票房增速明顯,誕生於2017年暑期檔的中國影史票房冠軍《戰狼2》,四線城市貢獻26.1%票房占比超過一線的14.5%,“小鎮青年”成為票房增長助力。
浙數文化、君聯資本均是投資方
紅鯉魚院線成立於2010年9月,註冊資本10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朱文勝。公司股東包括朱文勝和北京怡海盛鼎廣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怡海盛鼎”),怡海盛鼎持股99.97%。怡海盛鼎主要做電影媒介營銷等業務,朱文勝是法人代表,持股40.25%。
每經記者註意到,2015年上市公司浙數文化(600633,原名“浙報傳媒”)就戰略投資了紅鯉魚院線。浙數文化定期報告披露,2015年投資3000萬元入股怡海盛鼎,布局影視發行渠道環節。浙數文化表示,2015年在怡海盛鼎占股23%,彼時怡海盛鼎估值約1.2億元。
日前,紅鯉魚院線又完成了億元B輪融資,由聯想控股旗下的君聯資本領投,深圳光量啟新公司和廣幄資本跟投。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光量啟新同樣參與了紅鯉魚院線2015年那一輪融資。
浙數文化在戰略投資時提到,紅鯉魚院線是國內目前唯一縣域電影發行平臺運營商。每經記者註意到,紅鯉魚院線八年來深耕縣級影院市場出具規模,影院覆蓋22個省市,旗下影院已超700家。
2017年,紅鯉魚院線票房9.3億元,票房占比1.71%,在全國院線排名第18。相比2016年,紅鯉魚院線2017年票房、場次、人次增幅分別達42.47%、44.20%、40.35%。紅鯉魚院線將全國1000多個縣城2000多家影院的映前廣告資源和陣地資源整合,意圖打造“千縣千院”的全國性推廣平臺和渠道通路,填補中國縣城電影市場全國性服務機構的空白。
補貼促縣城影院建設 “小鎮青年”成票房增長助力
紅鯉魚院線以加盟影院為主,這幾年擴張迅速。打開紅鯉魚院線的官方網站,彈出的就是加盟咨詢信息,並寫道“加盟補貼最高可達300萬”。事實上,近年來,縣城影院的投資建設與政策扶持不無關系。財政部、廣電總局於2013年8月決定通過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對縣城數字影院予以補貼。每經記者在《關於縣城數字影院建設補貼資金申報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中看到,“補貼標準為每廳補貼40萬元,最多3個放映廳。不到3個放映廳,但符合補貼條件的,按實際放映廳個數補貼。”
如此看來,若一個符合補貼標準的縣城影院,按照3個放映廳建設,可以獲得120萬元的補貼,減輕了投資負擔。受益於政策紅利,縣城影院顯示出“超速度”的增長勢頭,藝恩研究數據顯示,2013-2015年縣城影院數量複合增長率達45%,是全國影院數量複合增長率的1.8倍,2015年縣城影院數量在全國影院中占比36%。
縣城影院規模發展後,也逐漸顯現出票房潛力。新華社、1905電影網發布的2017中國電影年度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四線及其他城市票房125.22億元,同比增長了23.21%,成為最活躍的電影市場區域。
國海證券分析稱,2017年電影市場整體回歸兩位數增長新常態,一二線觀影人次9.5億次,三四線觀影人次6.7億次,同比分別增加15.01%、24.72%,三四線城市拉動票房增速明顯。
兩個鮮明的例子來自電影《戰狼2》和《前任3:再見前任》。中國影史票房冠軍《戰狼2》貢獻了2017年國產片票房的18.9%,其票房占比中三四線為46.1%,四線貢獻26.1%票房占比超過一線的14.5%,“小鎮青年”為票房增長助力。票房18.9億元的《前任2:再見前任》是跨年影片,票房集中累積在2018年年初,淘票票專業版數據顯示,該片三四線城市觀眾占比46.1%,高於大盤平均值40.5%。
行業預計,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將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三四線城市發展空間較大,有望助力後續電影市場增長動力。
2018年1月28日晚間,A股上市企業完美世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完美世界”)發布公告,宣布以約16.6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將院線業務相關資產轉讓給完美世界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公告顯示,完美世界全資子公司完美世界影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擬向完美世界控股集團轉讓其持有的完美世界院線有限公司、北京時代今典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完美世界電影放映有限公司全部股權,轉讓價款共計人民幣148,832.10萬元。
同時,完美世界子公司石河子市君毅雲揚股權投資有限合夥企業,擬向完美世界控股集團轉讓其持有的溫嶺市新時代樂購影城有限責任公司的所有股權,轉讓價款為人民幣17,659.17萬元。
這意味著完美世界此前持有的全部院線資源,將按約16.65億元人民幣(166,491.27萬元)的價格,出售給完美世界控股集團。公告顯示,完美世界此次交易按照評估值與含商譽的凈資產賬面價值孰高的原則確定交易價格,充分保護了上市公司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的利益。
據記者了解,2017年國內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影院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完美世界影院業務經營業績不及預期中理想,同時完美世界希望“集中資源發展核心業務,提升盈利能力”,可能是導致此次轉讓行為的主要原因。根據此次公告的信息,完美世界院線資產相關商譽減值約為1億元(10,253.93萬元)。
公告中也提及:影院後續發展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為降低公司經營風險,減少資金占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避免投資回款周期較長的風險,公司擬將院線相關股權進行轉讓。並將不再從事院線相關業務。
財報顯示,完美世界2017年Q1-Q3營收達到55億元,同比增長55.96%,利潤超過10億,因院線業務在公司整體業務中占比較小,且公司遊戲及影視業務發展強勁,相關商譽減值不會對全年業績預測產生重大影響,2017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變動區間仍為人民幣14億元至16億元。
研究機構分析認為,中國銀幕數量的增長已經超過了實際需求。另一方面,通過網絡視頻平臺觀看影視的用戶持續增長,潛力巨大。而以內容產品為核心競爭力的完美世界,通過本次交易,回籠資金支持公司核心業務的發展,將註意力回歸優勢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