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藝術片不賺錢?藝術院線不食人間煙火?這些藝術片大咖聊了超過兩小時!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4-18/1095806.html

每經影視記者 白蕓

每經影視編輯 杜蔚

提起藝術片或者文藝片,很多人都有種固有印象,就是不賺錢。因為在他們印象中,這些片子都是“上映了也看不著”——排片少,還多在冷門的上午場或午夜場。

去年5月,文藝片《百鳥朝鳳》出品人方勵的“驚天一跪”求影院排片,再度讓藝術片的發行困境問題進入人們視線中,並為其添上一抹苦情色彩。而在之後7月上映、耗費八年創作的藝術片《冬》票房僅30萬元,卻在優酷網同步上映時獲得超過160萬點播,又為藝術片發行打開了另一個思路。

▲《百鳥朝鳳》在內地的票房為8692萬(CBO中國票房/圖)

那麽,通過互聯網發行藝術片,能否成為解困的良計?為什麽在電影院正常看藝術片這麽難?藝術院線又在藝術片發行中扮演什麽角色?

百老匯電影中心總監麥聖希、《十二公民》編劇韓景龍、《少年巴比倫》導演相國強以及哪咤兄弟影業制片人楊城,聊了兩個多小時,從編劇、導演、制片、終端四個維度,一點點解開這一個個謎團。

左到右 《看電影》主編阿郎 相國強 韓景龍 麥聖希 楊城 (主辦方供圖)

互聯網發行:藝術片主創的利好,藝術院線的挑戰?

由董子健、李夢主演,改編自作家路內同名小說的影片《少年巴比倫》,今年1月在院線上映時僅獲得309萬元票房,卻在愛奇藝網站發行時點擊率超過3000萬。而去年7月上映的藝術片《冬》票房僅30萬元,卻在優酷網同步上映時點擊超過160萬。這是否意味著互聯網會為藝術片發行帶來福音?

眾所周知,資金問題是很多藝術片創作者的心頭之痛。《少年巴比倫》導演相國強也談到,“互聯網時代其實對於藝術電影,提供了多種資金渠道去支持藝術電影的制作,這對文藝片來講有更多回收的渠道”,“付費點擊能實現成本覆蓋,這樣能讓藝術電影的創作者持續創作下去,因為他們只有持續創作下去,或者有條件持續創作下去,才能帶來不同的作品。”

▲《少年巴比倫》在豆瓣電影的評分為6.7分

哪咤兄弟影業制片人楊城告訴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藝術片成本不定,“幾萬到幾千萬都有。”同時他也幫記者算了一筆賬,假設一部藝術片成本為300萬元,“如果宣發再花100萬元,成本就是400萬元,如果網絡版權賣150萬元,電視版權賣100萬元的話,票房450萬元就回本了”。

由此看來,互聯網發行不僅為藝術片提供了另一個放映平臺,也為其打開了另一個資金渠道。不過,這是否會對成本較高的實體藝術院線帶來沖擊呢?

對此,百老匯電影中心總監麥聖希對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表示,“一般都會說互聯網會吃掉在影院的票房,其實我沒有這麽看,科技的發展不可以阻止它的發展,這是必然會發生。”

但是他認為,互聯網可以讓更多觀眾養成觀看藝術片的習慣,“互聯網如果能夠把藝術片傳播到一些更邊遠地區,這對觀眾欣賞藝術片的能力其實是有改善。藝術片必須要多看,每一次看的時候都去思考這個藝術片是怎麽來的,導演想表達什麽,這必須要通過練習,每一次看的時候都是練習的機會”。

在麥聖希看來,藝術片更適合長線放映,在某些檔期甚至可以和熱門大片一爭高下,“要給藝術片一個呼吸的時間。一般商業電影常常會有一個問題,第一場或者頭三天,如果票房不好,馬上會被砍掉。對於藝術片來講最慘的就是這樣,因為影片的口碑才剛剛出來,等觀眾想進入電影院時常常這個電影沒了。”

“有時候,我們排片時,藝術電影會比商業電影排片更高。比如有的檔期,可能《八月》的票房比《速度與激情8》的票房會更好,尤其是在後段,其他人不再排《八月》時,我們可能是唯一一個還在堅持排《八月》的電影院,所以觀眾只會來我們影院看《八月》,這是其中一個例子去證明有這種藝術片它的票房不一定比商業片更低,是可以較勁的。”麥聖希說。

▲《八月》在豆瓣電影的評分為7.3分

藝術院線的“妥協”與堅守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藝術院線通常是有些“遺世獨立”的“高冷範兒”,定是整日只放映那些高逼格的藝術片。

當被問及三天票房破十億的《速度與激情8》的排片時,麥聖希透露排片達到一半多。“其他的主流商業電影我們也會做很多,但是最終這個商業片對於觀眾的開發也有好處”。

▲截至4月18日23時許,《速度與激情8》已收獲16億票房(CBO中國票房/圖)

麥聖希對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表示,20年前百老匯電影中心剛開始做的時候,“當然希望可以做一個純藝術電影中心。”但是遇到了一些困難,“香港那時看藝術片沒有現在這麽好,沒有很多藝術片,影院有四個廳,但是沒有一周有四個廳的藝術片,所以我們一開始排出來時有藝術片,也有商業片”。

20年過去了,香港看藝術片的氛圍越來越好,排片也越來越多,百老匯電影中心引進了更多的藝術片,“在香港不愁藝術片沒有片源,我們可以做到純藝術影院的經營方法去經營”。

“但是同時,我自己又覺得,如果電影院所有四個廳都是放藝術片,觀眾群會增長很慢,因為來來去去都是這一批人,所以我很鼓勵我們排片的人,對一些比較好的片子,盡管它是商業或者是比較主流,我們也會排一些,這對於我們把藝術片推廣給觀眾是有幫助的。如果只排純藝術片,觀眾就會擴展很慢。”因而,有了現在百老匯電影中心藝術片與商業片共存的局面。

而無論是吃瓜群眾還是資方爸爸,依然會關心藝術院線能否生存下去,真的能盈利嗎?

當被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問及影院所放映藝術片與商業片的票房占比時,麥聖希的語氣懇切中透著濃濃的惋惜:“在北京我們通常會,也必須要將商業片跟藝術片同時間去排,我們才可以生存下去。”

“這個票房的比例,我們現在很遺憾,在北京我們排商業片的數量其實比藝術片的多,因為跟片源有關系,所以最終商業電影的票房其實比藝術電影加起來總和都高。” 麥聖希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4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