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每經影視專訪┃傳奇東方影業CEO、《長城》制片人羅異:《長城》如果失敗了 接下來很多年就不會再有這樣的電影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2-15/1062160.html

每經影視記者 李菲菲/文

每經影視實習編輯 溫夢華 

灰衣灰褲黑框眼鏡,結束了上一場采訪的羅異(Peter Loehr)起身向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問好。作為《長城》最大投資方美國傳奇影業中國區負責人,同時又是電影制片人之一,羅異的行程排得滿滿當當。    

面前這位中國話比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還流利的外國人就是羅異,一個在中國做了十多年電影、被大家稱為“中國影壇最佳外援”的美國人。

傳奇東方影業CEO、《長城》制片人羅異

2016年下半年的電影市場頗有些不溫不火,年末的賀歲檔成為“票房保衛戰”的最後一劑靈藥,其中由張藝謀執導,匯聚了馬特·達蒙、劉德華、張涵予、景甜等一眾著名演員的《長城》無疑是重中之重。

《長城》投資1.5億美元,由傳奇影業、環球影業、樂視、中影聯合投資制作,羅異對每經影視記者透露,傳奇影業為最大的出資方,投資比例約50%。談起這部從開機之時便引來一眾矚目的電影,即便對曾經成功運作出《侏羅紀公園》《哥斯拉》《蝙蝠俠》的傳奇影業來講,也是一次不小的挑戰。

“這是一次跨越性的嘗試”,羅異直言:“如果你讓我預測《哥斯拉2》的票房,那我還可以回答,但你要問我《長城》(的票房),我只能說這是傳奇影業最大的一次嘗試。”

故事主線全部發生在中國,電影中80%以上的人物是中國人,再加上25%的中文對白。如此的《長城》對於習慣了好萊塢大片操作模式的傳奇影業實謂不小的挑戰。在羅異看來,投資1.5億美元的《長城》是一眾投資商的一場賭局,嘗試的意義已超越輸贏。

今年1月,萬達集團宣布以不超過35億美元現金(約230億元人民幣)收購傳奇影業,刷新了當時中國企業在海外並購的數額。事實上,在與萬達結緣前,傳奇影業與中國影視公司“早有交道”。從起初橙天嘉禾投資入股到如今與萬達一同講述中國故事,傳奇影業的“中國緣”從未斷過。

《長城》海報

“這麽多年,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制片人幫張藝謀”

每經影視:相較於傳奇此前擅長講述的“超級英雄故事”,在您看來,此次公司在對《長城》進行創作開發時有怎樣的突破?

羅異:這是一個中國故事,全部情節都是在中國發生,電影里80%以上的人物也是中國人,有25%的中文對白,這是傳奇此前從未嘗試過的。從投資風險來講,之前沒有任何案例,而有這麽多中國元素和中文對白的電影在全球發行也是原先沒有過的。

里面的“長城”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城墻,它有點像一個航母,有怪獸和武器。對於傳奇和環球影業來講,我們比較適合做外國的市場,講好萊塢的故事,而如何去講中國的故事並不是我們所擅長的,但卻是我們一直想去做的,所以我們也請來張藝謀導演,用他講中國故事的經驗去做好片子。

每經影視:當初是如何與張藝謀導演結緣的呢?

羅異:劇本最初是我們的老板托馬斯·圖爾構思出來的,他先寫了一個故事梗概,2012年底有新的編劇進來。後來我和另外一位制片人第一次跟張藝謀接觸,在2013年做出了第一稿劇本。

張藝謀導演是我們第一個選擇,從他開始看劇本到最後決定合作事實上只有五六個星期。張藝謀導演很靈活,他這麽多年做了很多出色的作品,但其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制片人幫他,其實很多年以來他既在當導演也在當制片人。所以他懂如何管理一個劇組,面對任何問題他都會有一手、二手、三手、甚至四手方案,他獲得的尊重比90%的美國導演都多,因為這個題材包括他的獨特性讓我們少了很多擔心。

每經影視:1.5億元美元的投資額,會不會擔心盈利回收的問題?

羅異:這個更多要看老板的勇氣,很多年前他就想拍一部中國大片,希望在全球受到歡迎。他本身就很喜歡這個電影,喜歡這個故事。這個事情是他先想好的,我只是去執行。如果他對了,那麽就會有很多人來模仿這個模式,如果不成(失敗了),那麽接下來很多年就不會再有這樣的電影。美國很多大型電影公司比如六大,都沒有去嘗試做這樣的事情,所以我們也是先邁出一步,先看吧。沒有案例的事情是很難判斷結果怎麽樣的,對傳奇來講也是一個跨越性的嘗試。

每經影視記者專訪羅異(每經記者嶽琦/攝影)

“越大的電影,票房占總收入比重越小”

每經影視:從早年的《蝙蝠俠》到去年的《魔獸》,傳奇影業制作發行了一系列超級IP的優秀電影,而公司的IP優勢也是萬達收購時所看重的。公司目前握有版權的IP有哪些?有哪些正在計劃中的項目?

羅異:下一個發行的電影是《金剛》,預計明年3月上映,下來就是《環太平洋2》,明年我們有1部電影上映,後年有4部。IP開發方面除了此前IP的持續開發外,我們也在購買一些熱門的版權。最近我們也拿到了口袋怪物的版權。對於傳奇來講,我們計劃做一個“怪物系列”,比如哥斯拉遇到金剛,想要把所有的怪獸弄到一起,就像漫威的超級英雄系列一樣。

每經影視:傳奇影業的營收構成是怎樣的?其中電影票房占怎樣的比重?

羅異:電影票房只是我們營收構成的一個小部分,傳奇有很多老IP每天都在賺錢,衍生品、主題公園、網絡下載等。每個電影制片廠的盈利模式都不同,比如迪士尼,那有可能票房更不重要了,因為迪士尼樂園每年收入是很大的。

對於傳奇影業而言,每個電影的盈利模式是不一樣的,越大的電影票房占(總收入)的比重越小,對傳奇影業來講大部分的營收是不靠票房的。

每經影視:起初與萬達達成收購協議是看重其哪方面的優勢?目前還和哪些中國影視公司有合作?

羅異:我之前在CAA的時候就和萬達有過合作,傳奇最終被萬達並購也是看中了萬達在很多地區的資源優勢,特別是中國及國外的院線資源,萬達在全球都有院線。除此之外,王健林先生很多戰略方面的計劃很打動我們的高層,當然也包括我。

此前和中影有過三年的合作協議,中影想要和我們一起合作開發一些大型的合拍片,包括進口大片和合拍片,今年的《魔獸》和《長城》都是合作項目之一,而目前和中影的合約也快結束了。

(關於羅異先生的更多詳盡采訪,請關註每經影視2017年1月5日推出的年度電影特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023

打不好怪獸,就回去打醬油電影《長城》的兩個目標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1508

中方演員的名單,是張藝謀和羅異花了一下午時間擬出來的,最後參演的,都是第一人選。覆蓋了各個年齡階段的粉絲群。(劇組供圖/圖)

張藝謀做《長城》,最基本的目標是“完成一個工業體系上的標準產品”。

然後借水行船,傳遞中國文化信息,影響更多全世界的年輕人。

“好萊塢大片加張藝謀和中國文化信息,這是一加一。”

電影《長城》和HBO劇集《權力的遊戲》有著極為相似的淵源:當年,喬治·R·R·馬丁站在英格蘭北部的哈德良長城上,想象一個從南方過來的羅馬士兵會是什麽樣子。這些想象,後來成了七國大陸和異鬼的故事。

《長城》最初的構想,來自美國傳奇影業創始人托馬斯·圖爾。圖爾有次來北京,飛過“從小就聽說可以在月球上看到”的長城,十分震撼:“這麽大的建築,怎麽只防禦人呢?”他找編劇合作創作了《長城》劇本。

劇本交到張藝謀手上,已是第七稿。張藝謀是美方選定的導演。溝通初期,圖爾有兩個擔心:張藝謀願不願意拍這種電影?張藝謀能不能拍這麽大的電影?後一個問題,被傳奇東方影業CEO羅異的回答化解:他執導過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張藝謀願意拍。盡管在“完成一個工業體系上的標準產品”之外,他還有點兒創造“中國英雄”、展示中國文化的“私心”。

第一次聊劇本,張藝謀提出的建議之一,是對中國式怪獸“饕餮”的設計。2016年12月9日,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時,張藝謀解釋:因為關乎“長城”,關乎民族精神,所以“饕餮”要走現實主義路線,不能天馬行空,要做得像大型食肉動物。

美方劇本充盈著關於中國的想象。張藝謀首期的任務之一,就是糾錯:皇帝怎麽說話的?皇帝周邊的人怎麽說話?中國英雄和西方英雄有什麽不同?“如果沒有張藝謀把控,做成的英雄可能就比較西化。”羅異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西方式的英雄一般比較詼諧,喜歡邊打邊開玩笑,中國的英雄就比較嚴肅。”

中國化改造,還包括結尾大戲。劇本原本寫著:五千人大軍打五千怪獸——這很西方;張藝謀提出,要十萬軍隊以上的大陣容才好看——這也很張藝謀。最終,最多的時候,電影同一場景里出現了三十一萬多只怪獸。

《長城》最終耗資超過1.5億美元(合人民幣九億多),這讓成本回收壓力巨大。“美國一些地區,比如中部的觀眾,可能連東方、中國都沒聽過,他們會不會為這部電影埋單,是一次很大的考驗。”羅異說道。

張藝謀也頗感壓力:“1.5億美金以上的制作,不是開玩笑的,如果商業成功,一定會有第二次,還有同類題材的開發。如果失敗了,我覺得他們就不做了,可能一放就好多年。或者繼續做像《變形金剛》這類的電影,來點中國人打醬油就完了。”

《長城》是個試金石

南方周末:從《英雄》到《長城》,是否有種輪回感?《英雄》是迄今海外票房最高的華語電影,《長城》是好萊塢訂制的“怪獸電影”。

張藝謀:時代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市場了。還有,《英雄》最後一個畫面就是長城,這也許是一種暗合吧。

這種在電影院對年輕人產生影響的國產商業大片,從《英雄》後,我認為是空缺的,它幾乎跟我們大國的地位是不匹配的,跟我們市場的發展也是不匹配的。從商業影響來看,《臥虎藏龍》成就最大,可能接著就是《英雄》,接著《十面埋伏》算半部,非英語影片在全世界的成功大概就是這樣。實際上是久違了。

南方周末:《長城》被稱為“第一部真正意義的中美合拍片”,這個合作有哪些優勢?是否有更理想的組合?

張藝謀:美國人的想法很直接,他們在商言商,開發這個故事,不是對著文化來的,是對著掙錢、對著商業來的。首先是預算決定了片子大小,這個片子是1.5億美金以上的制作成本,每年大片達到這個量級的也就三五部,所以標準是他們定的,方方面面的資源都要利用好。

除了美國,全世界在這種類型的電影上都是缺席的。英國就007系列,更新速度還不那麽快,好萊塢大片橫掃和占領全球市場,這就說明他們這個工業體系的成功。

《長城》的合作,對好萊塢是第一次,在我們也是第一次。中國風的大片是不是能在全世界賣?誰都沒做過。他們其實冒很大的險。

1.5億美金以上的制作,不是開玩笑的,如果商業成功,一定有第二次,還有同類題材的開發。如果失敗了,我覺得他們就不做了,可能一放就好多年。或者繼續做像《變形金剛》這類的電影,來點中國人打醬油就完了。我估計這是一個試金石。

南方周末:美國英雄作為誌願者到異國參戰的好萊塢電影有很多版本,比如《最後的武士》。你怎麽看這類片子?

張藝謀:這是好萊塢的套路。英雄片、怪獸片,全球大片是一個工業流程上的工業產品,它要掙全世界的錢。我當然有我的看法,但它是客觀存在而且行之有效的。

其實我很愛看這種打怪獸的電影,從過去的《大白鯊》到《侏羅紀公園》到《哥斯拉》,我都看。我喜歡這種有想象力的東西。

打怪獸的電影,從來就是英雄題材。我講一個好萊塢標準產品的套路,四句話講清楚——第一句,怪獸出現,第二句,威脅你的生命安全,第三句,英雄出現,第四句,勝利了。

你們那樣滾床單是不行的

南方周末:你什麽時候第一次拿到《長城》的劇本?

張藝謀:在《歸來》之後了。那時我正準備下一部電影,已經籌備得差不多了,他們找到我。他們還很忐忑,覺得我可能看不上這個故事,因為我平常不拍這種影片,全世界很多導演對好萊塢這種爆米花大片不屑,覺得層次低,很幼稚。

南方周末:那你為什麽願意接手?

張藝謀:他們找我來做一個中國故事的開發,實際上我是看中了它的空間,也感覺到這個片子後面承載的某種意義,所以很願意嘗試。

我可以用很多中國文化元素去講這個故事,可以有我喜歡的東西,我覺得這是個機會。你做你的套路,我完成你的套路,做一個標準產品,這是第一步。然後我也完成我想做的,用借水行船的方式,來傳遞我們的文化信息,影響更多全世界的年輕人。

中國大部分作品是自娛自樂,你市場再好,也只能是印度的寶萊塢。寶萊塢每年電影產量很高,觀眾人數很多,市場很大,但你知道多少印度電影呢?它對全世界影響如何呢?

中國電影市場已經是世界第二市場,也許很快就第一市場了,你能讓它自娛自樂嗎?當然也沒那麽多偉大的抱負,只是覺得有這個可能性去嘗試。

南方周末:你拿到的劇本與今天的電影有什麽不同?你做了哪些調整?

張藝謀:劇本傳奇影業開發了七年,轉到我這里時基本成型了。本來馬上要拍,我跟傳奇討論,能不能先別著急,先修改,你不能鬧笑話。他們很尊重,就停下來重新調整,一推就推了一年。這花了很多錢,請了好多編劇,最後請了個大編劇,一個星期就得多少萬美金(註:即馬克思·布魯克斯,《諜影重重》的編劇)。從他們具體方式上來看,對中國文化和中國人都還是很有敬意的。

我做的就是從中國人角度對故事重新潤色。大方向不改,他們的標準產品還是要完成的。你改天換地,人家不幹。我也想明白了,我們是給全世界拍電影,所以要因勢利導,有點像打太極。都是野心,以我為主,肯定做不了,所以要在原來的故事上進行非常有限,但又充分的調整。

舉個例子,原來故事里有非常套路的一個情節,美國英雄一定要跟我們這里的女孩滾床單。你看所有美國英雄電影全有這麽一個愛情線。我說不行,這樣的情節放在中國古代是有問題的,我一直跟他們談文化的東西,後來他們同意了我的觀點。

這是非常大的改動,幾乎改了一種人物套路。我們後來把這兩個人變成惺惺相惜,戰士對戰士的敬重、欣賞,英雄對英雄同仇敵愾,是所謂的戰鬥友誼。這很難,這是多少年來他們的套路,007不是每次都這樣嗎?

總體來說,這是兩種文化的碰撞。但你得想明白,一定要完成這個工業體系上的標準產品。第一它是好萊塢大片,它要在商業上成功,這是它最基本的目標。我跟他們談的也是這個,好萊塢大片加張藝謀和中國文化信息,這是一加一。

馬特·達蒙(右)和佩得羅·帕斯卡(左)在片中飾演雇傭兵。張藝謀說,和馬特·達蒙的合作是“夢想成真”。(劇組供圖/圖)

“何苦在這個地方強調這個呢?”

南方周末:在這樣一部高度類型化的片子中,怎樣傳遞中國文化信息?

張藝謀:我們其實抓住了最重要的東西。長城是什麽?長城是中國精神的象征。所以我希望,這支部隊里,中國人都是不怕死的。

這種保家衛國的情懷,也恰巧符合宋代家國情懷強烈的歷史。這種精神寫照是血肉長城,這是最重要的。

南方周末:《長城》宣傳片提到,這次輪到“中國英雄拯救世界”。中國英雄拯救世界跟美國英雄拯救世界到底有什麽不同?畢竟中國人的傳統是講究齊家治國平天下,不是拯救世界。

張藝謀:區別大了。真實世界也不是美國英雄拯救的,是電影拍成這樣的,觀眾接受了,被同化了。

憑什麽美國英雄拯救世界?所有人都有可能拯救世界,但我們被好萊塢世界教育得多了,似乎有了認可。

我們讓中國英雄出現,跟美國人一起拯救世界。在全世界——我說的不是在中國,不是自娛自樂的市場——這是第一次被看到,我覺得相當稀罕,這就是它的意義。

我們不是說真要去拯救世界,那犯不著,我們不多管閑事。真正的世界是多元化的,大家都互相尊重共同發展。但它是藝術,它是商業,它是故事,那就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

南方周末:《權力的遊戲》也有怪獸和長城,但它仍講人與人的鬥爭。《長城》中,無影禁軍里是沒有沖突的。

張藝謀:為什麽要發生內部沖突?不需要。每個電影方向不同,這是個打怪獸的電影。在長城上,我希望傳遞不怕犧牲、保家衛國的情懷,窩里鬥這樣的情節顯然就不要用了,何苦在這個地方強調這個呢?

還有一個原因,既然是第一部真正意義的中美合拍電影,可能讓許多外國人第一次看到這樣的電影,幹嗎去做人和人的鬥爭和糾紛呢?我覺得可以選擇,這就是我做的工作。

饕餮不能奇形怪狀

南方周末:《長城》中的怪獸饕餮,來自中國傳統神話,它是你想出來的嗎?

張藝謀:不是,所以我還是很佩服美國人,因為饕餮是他們想出來的,居然開發了這樣一個怪獸,而且在中國文化中還是有說法的。

南方周末:此前你了解饕餮嗎?

張藝謀:饕餮我此前一點不熟悉,我估計能寫出這兩個字、能發音發準的人也不多。當然我們在文化上有接觸,比如說今天晚餐很豐盛,是饕餮盛宴,說美食家,我們叫老饕,但也僅限於這些常識性的東西。

為拍《長城》,我開始研究。其實饕餮過去是中國人的圖騰,龍生九子,它是第五子。最有趣的,它在中國文化中是個貪吃的形象,它代表了貪婪。我跟美國人說,這個非常好,源於貪婪,我們應該抓住這個點,讓它不是一個簡單的怪獸,有些寓意,對人類有一些警示。

我們定了個目標,整個電影的美學風格是比較現實主義的。因為現在電腦特效五花八門、天花亂墜,已經沒邊了。我覺得這類電腦特效,觀眾在看的時候是沒什麽感情色彩的,它就是寫了四個字:電腦特效。又炫又酷又難以想象,翻天覆地、法力無邊。當然沒問題,很好看。

但我覺得長城代表著民族精神,你把它變成一堆電腦特效好像有問題。所以我要求,所有電腦特效看起來要像拍出來的。饕餮不能奇形怪狀,要像地球上的大型食肉類動物。

我們做了一個饕餮指南,就像美國人的僵屍指南,有很多限定、很多遊戲規則。有規則才有故事。我們設計的饕餮有分工,有獨特的傳遞方式,也有死穴,另外它非常聰明;它的速度多快、能力多強,這些東西都要設定。

做得像拍出來,特效難度是最高的。我們用了十五個月,請了最頂級的美國工業光魔和新西蘭維塔工作室。一千五百多個鏡頭,我每個鏡頭最少看十遍,最多可能三十遍到五十遍。反反複複,把自己都飛成終身白金卡了。

南方周末:“美國英雄”馬特·達蒙是怎麽選上的?

張藝謀:他是我選的。我很喜歡馬特·達蒙的表演,他的形象氣質特別符合這個人物,表演很內斂、很低調,只行動,很少說話。很酷很男人,但又不是一個簡單的帥哥。我以前也找過他,所以這次等於是美夢成真。

南方周末:景甜與馬特·達蒙對戲,據說她經過了“嚴格的好萊塢試鏡程序”,那是怎樣的一個程序?

張藝謀:是個很科學的程序。反複試鏡,反複訓練。她花了近一年,先去美國練英文和健身,每天四小時英文課,四小時鍛煉。她還要打,而且不是正常打法,戲里叫飛速塔,從很高速的地方跳出去,又危險,又辛苦。

我和美方考驗了她幾次,她進步非常快,才定下來。二十多歲的中國女演員要用英文表演,選擇也不多。

南方周末:為什麽沒有像你之前的電影那樣起用新人?

張藝謀:美方了解我這個習慣,但覺得有可能會浪費一些時間,如果用新人,可能要把時間花費在培養和教學上,他們不想用這個電影做一個學校,這樣太冒險。天天都是像水一樣流出去的錢,投資巨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035

*ST亞星:終止重組 獲長城匯理無償贈與1.35億元現金

*ST亞星12月29日晚間公告,當日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終止連續重大資產重組的議案。同時為保證公司持續運營,公司一股東決定無償贈與公司1.35億元現金。

此前,亞星公告,計劃以不限於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或支付現金購買資產等一種或多種方式重組,重組的標的資產初步定為程杭持有的體育資產,標的資產具體範圍尚未確定。

亞星稱,由於近期國內證券市場環境等客觀情況發生了較大變化,同時交易方案等事項未達成一致意見,經協商,公司決定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

同時,為提升公司持續經營能力、消除退市風險,深圳長城匯理二號專項投資企業將向公司無償贈與現金1.35億元。今年前三季,公司虧損1.04億元。深圳長城匯理二號專項投資企業主要從事投資業務,其持有*ST亞星股票12,737,632股,占總股本的4.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893

保監會批複長城人壽股東變更 中民投參股國內保險公司

據保監會網站4日消息,經保監會審核,同意北京金宸星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將持有的長城人壽1.7億股股份,轉讓給中民投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轉讓後,中民投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持有長城人壽1.7億股,占總股本的6.04%,北京金宸星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不再持有長城人壽的股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730

天目藥業:長城匯理終止協議轉讓股份 擬大宗交易減持

天目藥業(600671.SH)1月11日晚間公告,由長城匯理擔任投資顧問的財通匯理1號和融通匯理1號,自去年12月份至今,與幾家意向受讓方反複進行了溝通,但由於意向受讓方存在資金準備時間較長等情況,而上述資管計劃剩余存續期較短,因此決定終止協議轉讓安排。

下一步,將主要通過大宗交易、少量通過集合競價的方式減持完天目藥業股份。此前,長城匯理擬在北部灣產權交易所,高溢價公開掛牌轉讓天目藥業16.24%股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842

傳奇影業CEO因《長城》被萬達換人?萬達澄清:報道嚴重失實

2016 年 1 月,萬達集團買下傳奇影業。一年之後,傳奇影業的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托馬斯•圖爾(Thomas Tull)宣布辭職了。

有媒體報道稱,托馬斯•圖爾的辭職並非是自願,而是遭受來自萬達的壓力,因為《長城》業績失利,同時,報道稱萬達文化產業集團副總裁高群耀將接替托馬斯·圖爾,擔任傳奇影業的臨時CEO一職。

針對上述報道,萬達集團1月19日晚發布聲明表示,該報道未經核實,嚴重失實。

萬達集團在聲明中指出,該報道純屬個別媒體妄自猜測,《長城》全球上映剛剛開始,北美地區尚未上映,失敗之說子虛烏有。此外,萬達還表示,傳奇人事調整,緣於萬達電影更大布局,具體可參看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2016年會報告相關內容。

萬達集團最後強調,近期將針對此事發布重磅消息。

傳奇影業由托馬斯•圖爾於 2000 年創立,最初只是一家電影投資公司,2013 年轉型成為獨立制片公司。2016 年 1 月,萬達集團以 35 億美元買下傳奇影業。

萬達集團聲明全文如下:

近日有網絡媒體報道,美國傳奇CEO托馬斯辭職,是因為《長城》業績失利。該報道未經核實,嚴重失實,集團特聲明如下:

1、該報道純屬個別媒體妄自猜測,《長城》全球上映剛剛開始,北美地區尚未上映,失敗之說子虛烏有。

2、傳奇人事調整,緣於萬達電影更大布局,具體可參看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2016年會報告相關內容。

3、近期萬達將針對此事發布重磅消息。

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1月19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113

首單AMC債轉股“花落”長城資產 收購中國鐵物100億私募債

1月19日,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長城資產”)與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鐵物”)簽訂資產重組合作協議。

此次債轉股是2016年10月國務院出臺《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及《關於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以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重點參與的首個市場化債轉股項目,也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後中央企業完成整體債務重組的最新案例。

據了解,中國鐵物債務規模大、債務構成複雜、債權人眾多以及私募債尚無重組先例,經過多方友好協商,按照“同債同權”原則,最終達成了“本金安全+部分還債+留債展期+利率優惠+轉股選擇權”的一攬子債務重組方案。

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中國鐵物負債560億元,其中銀行債務約180億元,債券規模168億元,資產負債率達80%左右。

中國鐵物董事長馬正武表示,中國鐵物的重組方案在保障本金不受損失的前提下,對超過300億元金融債務余額進行期限和利率的重組,以緩解中國鐵物短期償債壓力和巨大的財務負擔,同時提供債轉股選擇權,並引入第三方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參與資產盤活與重組。

在債務重組階段,中國長城資產通過出資收購中國鐵物私募債,支持和促進了債務重組的順利實施。下一步,中國長城資產將幫助中國鐵物實現資產重組,並在滿足風控條件下,分階段提供100億元資金支持。

中國長城資產此前曾收購、管理和處置了農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1萬多億元,不僅圓滿完成了政策性資產處置回收任務,尤其是在不良資產並購重組方面形成了比較突出的優勢,先後成功運作了“ST超日”、“廣譽遠”、“天一科技”等一批在業內具有較大影響的並購重組案例。

中國長城資產董事長兼總裁張曉松表示,中國鐵物債券償付危機發生後,中國長城資產積極履行中央賦予的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使命責任,於2016年12月15日與中國鐵物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通過主動型債轉股的創新實施,達到整體債務重組的目的。下一步,中國長城資產將依托全牌照的綜合金融服務功能,通過多種並購重組手段,最大程度提升中國鐵物資產價值,協助推進後續的資本運作,徹底解決中國鐵物的整體債務問題,盡快恢複其可持續經營能力。這是中國長城資產發揮自身優勢,防範化解系統性、複雜性金融風險,維護經濟社會穩定的又一重要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283

中國長城資產:力爭在年內完成二次引戰 做好上市前準備

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長城資產)官網顯示,1月22日至24日,公司在京召開2017年度工作會議,公司董事長張曉松表示,2017年是公司的股改元年,公司將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著力構建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完善治理機制和運行機制,加強制度建設,不斷提升公司的管控能力和水平,力爭在年內完成二次引戰,並做好上市前準備。

中國長城資產張曉松董事長指出,在過去的一年里,公司股份制改革圓滿收官,業務經營再創佳績,核心競爭力有效提升,管控能力不斷增強。在新的一年里,公司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六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銀監會監管工作會議精神,以公司第二個“五年規劃”為引領,以“引戰、上市、國際化發展”為主線,堅持做大資產經營管理主業不動搖,堅持做響並購重組業務品牌不動搖,堅持全面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不動搖,強化風險管控,提升內涵價值,推動公司實現新的跨越。

股份制改革圓滿收官,業務經營再創佳績,品牌美譽度持續提升。公司整體改制為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30家辦事處全部改制為分公司,從此邁上了構建現代企業制度、提升內涵價值和核心競爭力、開展全面商業化經營的新征程。截至2016年末,公司表內外總資產規模接近7000億元,凈資產505億元。2016年,共實現撥備前利潤155億元,ROA 2.83%,ROE 19.5%,在同業中繼續保持領先水平。公司連續第五年被財政部綜合績效考評為“優”,連續第三年榮獲“誠信統計單位”;第三次榮獲中國銀行業協會“最佳社會責任實踐案例獎”;榮獲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優秀金融服務機構”獎;被金融時報評為“年度最具創新力資產管理公司”。

聚焦主業,發揮並購重組優勢,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不斷提高。一是不良資產主業實現新突破。主業規模大幅增長,2016年,全年共收購不良資產2164億元,其中收購金融債權總額1965億元,收購非金融不良資產、“遠期收購+資產證券化”等業務新增199億元。年底,公司對中國鐵物實施債務重組,並提供一攬子整合方案。二是並購重組業務邁上新臺階。2016年共開發項目242個,成功運作31個,投資規模123億元,設立並運營國泰並購重組基金,與河鋼集團成立產業基金。三是城鎮化業務打開新局面。2016年新增實施項目43個,金額168億元,設立國豐城鎮化並購重組基金,總規模已達139億元。四是資產管理業務取得新成效。2016年新增管理規模1907億元,余額2089億元。集團財富管理中心建設穩步推進。

協同發展成效顯著,全牌照“組合拳”優勢進一步擴大。2016年,平臺子公司表內外資產規模合計3961億元,同比增長51%;凈資產合計198.6億元,同比增長11%。其中,長城華西銀行表內外資產突破1500億元,跨入中型城商行行列,規模較兩年前翻了三倍。長城國瑞證券資產管理業務進入行業50強。長生人壽在合資壽險公司中排名上升8位。長城環亞國際成功控股香港上市公司,並與多家企業集團合作設立產業、創業及海外投資基金。公司的集團協同效應進一步顯現,全年新增協同產品60余種,新增協同業務規模1403億元,實現收入55億元,同比增長61%。

融資結構持續優化,集團管控能力進一步增強。一是公司授信規模持續擴大,融資結構進一步優化。2016年,公司授信額度達到5822億元。二是金融市場業務發展勢頭良好,業務規模達351億元,全年交易量共計4838億元。三是成功組織了主體信用評級,國際三大評級機構對公司評級與上市同業公司持平,高於大多數金融機構。集團在香港成功設立65億美元中期票據,並依據自身主體評級發行15億美元債券。四是內部管理水平有效提升,風險管控持續加強。建立健全了涵蓋全流程、全業務、全產品、全環節的風控體系,加大對重點區域和重大項目的風險監測和化解力度。截至2016年末,集團撥備覆蓋率355%,各項指標均符合監管要求。

張曉松董事長表示,2017年,中國長城資產要進一步強化市場意識、競爭力意識、風險意識和擔當意識,以有效發展為工作總基調,以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為突破口,以因地制宜分類管理為區域發展策略,以加快平臺子公司發展為加快集團發展的重要抓手,以完善公司治理為集團管控的基本保證,持續推進業務穩健快速發展,全力支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是多措並舉做大做強不良資產主業;二是加快培養戰略客戶,推進對客戶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業務;三是全力抓好並購重組業務、提升資產價值;四是調整優化城鎮化金融業務;五是充分利用三大基金實行“大客戶、大項目、大運作”;六是穩步推進國際業務發展,實行境內外業務聯動;七是加快推進資產管理業務向縱深發展;八是進一步做實做開資金市場業務。

張曉松董事長強調,2017年是公司的股改元年,公司將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著力構建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完善治理機制和運行機制,加強制度建設,不斷提升公司的管控能力和水平,力爭在年內完成二次引戰,並做好上市前準備。同時,公司還將進一步完善分公司的分類管理,引導推動分公司加快轉型;加快推進平臺子公司發展,優化協同機制建設,提升集團協同的質量和水平;以創建“法治長城”為目標,全面加強集團風險管控,提高公司內控管理水平;深入加強黨建、隊伍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提升公司發展的內生動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673

特朗普新政100天|“長城”應修在美加邊境?

把恐怖分子和非法移民等“壞人”攔截在美國邊境之外,是特朗普主張在南部修建美墨邊境城墻的目的。然而,根據FBI(聯邦調查局)本周公布的最新報告,更多的恐怖分子試圖從美國北部的美加邊境進入美國,而不是從特朗普要求修墻的美墨邊境,這就有點尷尬了。

特朗普修墻修錯了方向?

FBI“恐怖分子搜索中心”的7名反恐專家在本周公布的“每月國內發現報告”中,對2014年4月到2016年8月美國國內的“已知”和“嫌疑”的恐怖分子的數目、類型和位置進行匯總後發現,從美國北部邊境試圖進入美國國內的恐怖分子,比從南部邊境進入的數目要多。

“我們關註的方向是錯的。”美國國土安全部的一位熟悉該報告的高層官員稱,“並不是說墨西哥那邊不是問題,但真正的那些壞人不是從南部進來的,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

這份有關“試圖進入”和“已經進入”美國的恐怖分子的研究報告顯示,這些在“監視名單”上的乘客達到數百人,有的通過國內航班已經抵達美國,還有一部分正在通過地面渠道試圖進入美國。

就在上周,新入職的國土安全部部長凱利(John Kelly)前往得克薩斯州的美墨邊境同當地執法部門舉行會談,本周凱利將在國會就美國南部邊境的安全問題作證。

但是,包括FBI的最新研究和相當一部分的國會成員都認為,從加拿大進入美國的恐怖分子可能是美國面臨的更緊迫的一個威脅,更應該引起足夠的註意。

“我們通常會聽到有關南部邊境的安全隱患問題,但是,‘相關人物’會尋找一切可能,以最不會受到阻攔的方式試圖進入美國,所以我們在北部和南部都要有足夠的資源和方法保護我們的邊境。”密歇根州民主黨參議院彼得斯(Gary Peters)表示。

美加邊境才是高危地帶?

FBI的報告稱,以2016年8月為例,在“被監視名單”中,從北部邊境試圖進入美國的嫌疑分子數目大約是從南部邊境試圖進入的兩倍。

這份報告並沒有指出這些“試圖進入”的人是否最終成功進入美國國境,而且,被列入“被監視名單”並不會阻止一個人進入美國,這些被監視的人中,包括有合法美國簽證或者正在申請政治避難的人,也包括之前被執法部門抓獲的嫌疑分子。

報告顯示,從2016年8月1日到8月31日,FBI恐怖分子搜索中心在美國國內和邊境探測到總共538名“已知”和“嫌疑”恐怖分子。這些人被執法部門發現的方式包括:在美國國內和國際往來航班以及陸路和水路邊境被查獲,還有被執法部門的例行巡查發現,還有的是在入境邊境檢查的保護帶附近被抓獲,以及移民局在遞交的簽證和難民的申請中被發現。

在這些人中,有68人試圖通過地面運輸方式進入美國,其中在北部邊境密歇根州發現26人,紐約州發現17人,南部亞利桑那州和得克薩斯州沒有發現,加州發現19人。

FBI恐怖分子搜查中心在2014年到2015年公布的報告也顯示了類似的趨勢。根據當時的報告,從紐約州。密歇根州和華盛頓州進入的“嫌疑”恐怖分子人數比其他所有州都多。例如,2014年4月在加州和得州的邊境總共發現了12名嫌疑分子,而在華盛頓州、紐約州、密歇根州和佛蒙特州總共發現17名。而在2015年4月,南部邊境發現了2名,北部邊境發現了17名。

根據美國邊境數據的記錄,美國和加拿大的邊境範圍是世界最長的,綿延5525英里(約合8892公里),擁有120個邊境入境口。相反,美國同南方墨西哥的邊境範圍為1933英里。

分析人士稱,在總統特朗普要求嚴格加強南部邊境安全檢查的情況下,那些希望進入美國的可疑分子必然會尋找執法力量不如南方的北部邊境進入美國。

“當所有的眼睛都盯在墨西哥的邊境上時,誰都不會愚蠢到還在南部邊境試圖闖入。”國土安全部要求匿名的官員稱,“那披上一件棉衣前往加拿大可能就是更好的主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819

專訪景順長城量化投資掌門人黎海威: 期指交易松綁利好量化對沖

自2004年光大保德信成立行業首單以來,沈寂多年的量化基金迎來發展高潮期,公募產品數量超越百只。

量化基金的崛起,緣起於在A股股災時代的穩健表現,此後雖受制於有限的股指期貨開倉規模及長期貼水的現狀而無法充分發揮風險對沖的功能,但仍倚靠強大的數據處理、量化選股能力延續業績優勢。而眼下,隨著股指期貨交易限制的松綁,未來量化對沖交易的前景正在向好。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下稱“中金所”)2月16日晚間宣布,將調整過度交易行為的監管標準、非套保交易的保證金、平今倉交易手續費等一系列措施,其中將日內開倉限制由10手變為20手。“松綁政策的發布能極大改善之前的情況,一旦股指期貨貼水收窄或者轉升水,市場上投機交易參與者逐步回到市場中來,成為套保交易者的對手方,有利於量化對沖的投資。”近日,在上海陸家嘴某商務辦公樓內,景順長城量化及ETF投資部投資總監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指出,量化投資在中國還處於發展的早期,未來隨著政策松綁、制度創新及投資工具的豐富,它的後發優勢還將進一步顯現。

多年前,他身居國際一流大資管巴克萊投資的主動股票部副總裁之職,亮劍國際量化投資競技場;隨後轉戰海通國際資管,掌舵該公司量化團隊。2012年8月,黎海威加入景順長城開啟他A股市場量化投資之路,用四年的時間將景順長城旗下的量化基金業績悉數挺進行業前20%,並幫助景順長城搭建起50億的量化業務規模。

在他看來,跟隨IPO堰塞湖泄洪的節奏,上市公司數量突破3000家,未來還將不斷增加,這增加了普通的主動型管理基金的調研難度和負擔,但也凸顯了量化基金的先天優勢,它可以通過量化模型和大數據的優勢處理海量信息,進行有效地策略分析。

憧憬量化對沖未來

自上輪牛市以來,A股市場上演了史上罕見的劇烈震蕩。作為市場的一種表象,公募基金行業牛市排名靠前的主動偏股型基金到了第二年末業績大幅下滑。與此相反,量化基金則因業績穩而向上,名聲大噪。

在近日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黎海威稱,中國的量化投資產業發展處在早期階段,很多投資工具尚未開發或未充分發揮優勢,比如股指期貨日內開倉數量有限並處於長期貼水、融券業務很難做到億級規模。市場上當期的量化投資主要以量化選股為主,但是CTA(商品投資)策略交易最近一兩年的發展勢頭迅猛。

即便如此,黎海威言語之間透露出對量化投資美好未來的憧憬。不過,股指期貨還是迎來了政策松綁。2月16日,中金所即宣布放寬股指期貨限倉手數,下調交易保證金及手續費。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一種松綁股指期貨的信號,未來量化對沖的需求將會有所增加。

在黎海威看來,長期深貼水狀態有望逐步改善,利好量化對沖交易。影響基差的因素很多,包含預期、時間價值、分紅、融券反向套利機制等。但是在此之前市場流動性不足,投機盤受到限制,使得以套保為目的的賣出缺乏對手盤,很大程度影響了基差。在這種情況下,整個股指期貨市場的主要交易方式是套期保值。套保交易者的大量賣出期貨使得貼水難以恢複。隨著投機交易參與者逐步回到市場中來,期貨基差有望逐步恢複。

據Wind統計,截至目前,盡管量化基金數量達到143只(A、C等子基金分別統計),但其中的量化對沖基金數量僅23只。“未來隨著監管限制的逐漸退出、投資工具的不斷豐富,中國量化投資的空間將增大。”黎海威稱,接下來一旦股指期貨貼水轉升水或者情況大幅收斂,量化對沖交易將會明顯增加。”

量化投資的後發優勢

相比傳統的股票投資模式,量化投資具備先天優勢,也有後發優勢。

在IPO快速發行的背景下,A股的上市公司數量突破了3000家。而證監會主席劉士余也在公開場合發言稱,用2-3年時間解決IPO堰塞湖問題。考慮到目前有約700家擬上市公司正在排隊以及隨後遞交的IPO申請,3年後A股上市公司數量極有可能擴容至4000甚至更大的體量。

在黎海威看來,A股上市公司數量激增,對於一般的主動管理型的產品投研團隊來說,很難實現充分、細致調研;量化基金的優勢將逐漸體現,它可以通過量化模型和大數據處理能力將海量的公開信息進行有效梳理、篩選和甄別。

新股擴容時代,A股市場走出了震蕩行情。半年來,上證綜指在3000-3300點窄幅震蕩。對此,黎海威稱,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很難形成一波牛市,更多的是平衡震蕩,基金的業績差距主要還是體現在選股能力上。

硬幣總有兩面,當大盤持穩之際,以中小創為代表的小盤股卻大幅下挫,創業板指數跌至兩年新低。一些市場認為,IPO快速發行的一個直接後果是,殼價值稀缺時代將終結,為此中小創股票價值還將大幅縮水。

黎海威的看法略顯不同。他稱,依據中國經濟去杠桿、貨幣政策緊平衡等現實環境,未來幾年恐怕很難形成過去幾年小盤表現遠超大盤的情況。眼下又由於IPO快節奏發行、再融資體量龐大等因素,殼資源的價值快速下滑,而鑒於大盤流動性相對好,所以市場出現大盤持穩小盤大跌的情況,但未來情況可能有所不同。

“現在小盤股和成長股有所分化,整體估值有所壓制,但里邊的好公司還是會跑的出來。”黎海威稱,“創業板中還有很多滬深300的成分股,不能一味地說創業板就是殼資源。重要的是,無論做價值還是成長,市場的思路還是慢慢回到基本面的本源上去。”

黎海威稱,面對這種情況,對量化和主動型的選股能手來說都比較有利。從量化投資的角度來講,可以用一些數據化的、更加客觀的辦法,去篩選出一些基本面向好、存在錯殺可能的成長股。

“不同方法之間的比較優勢是不一樣的,量化可以做的事情的維度比較廣,紀律性強,但普通主動型投資對個股的調研可以更加深入。”黎海威稱,“我們通過各種模型、財務報表,進行數據分析。現在的技術手段,包括大數據比以前豐富多了,不會因為情感因素而影響信息的現實客觀性。”

黎海威認為,量化基金除了強大的量化選股能力外,還有其他一些優勢,比如量化對沖在絕對收益方面,對回撤控制更有優勢,可以較好地把控風險。此外,量化投資在其他一些工具的使用上,也走在基金行業的先例,比如運用於商品期貨、期權等。

行業的中堅力量

作為量化基金管理人中的一員,黎海威自2012年加入景順長城基金以來,正在用自己的實力向外界證明量化投資的可取之處。

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目前,黎海威在景順長城管理了三只量化基金。其中管理時間最久的景順長城滬深300指數增強基金自2013年10月29日擔任基金經理以來,累計取得了95.7%的回報,在同類31只基金中排名第3,大幅超越業績比較基準46個百分點;管理時間最短的景順長城量化新動力基金自2016年7月13日掌舵以來,取得13.3%的回報,在同類170只基金中排名第5,超越比較基準10.82個百分點;另一只名為景順長城量化精選的基金自2015年2月4日掌舵以來,累計取得36.6%的回報,在同類64只基金中排名13位,超越業績比較基準25.85個百分點。

實際上,追隨中國量化基金開疆擴土,除了黎海威外基金行業內湧現出了一批量化投資業務精英。比如,富國基金的李笑薇、華泰柏瑞的田漢卿、招商基金吳武澤等,他們幾乎均為一家基金公司量化團隊的核心人物。黎海威告訴記者,當初從巴克萊投資團隊歸國進入資產管理行業的前同事已有10多人,都成了國內量化投資中的重要人才。

如今,黎海威在景順長城中不僅僅是一名業績出眾的基金經理,他也是景順長城量化團隊的掌門人。截至目前,景順長城的量化資產除了黎海威管理的三只公募產品外,量化團隊還有8-10只對沖專戶,整體資產保有規模突破了50億元。黎海威稱,接下來,他還有很多事情待完成,比如推進籌備中大類資產配置業務事宜。

良好的業績很多時候等同於基金資產的熱銷,盡管貨幣政策趨向中性,但市場流動性尤其是機構資金仍舊充裕。用黎海威的話說,“好女不愁嫁”,量化基金靠系統去管理,規模效應較好,機構和散戶對此都有需求。

“去年整個市場在前面幾十名的產品多數是量化的。大部分投資者也許並不清楚量化是怎麽操作的,但可以體驗到業績穩定性的優點, 無論牛市熊市,不會受到市場行情的太大影響。”黎海威認為,“(受益於業績穩健)量化產品還是比較受投資者認可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0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