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受訪市民 逾半想踢走陳茂波

1 : GS(14)@2017-07-02 14:17:38

陳茂波

【7.1大遊行】【本報訊】林鄭月娥特首任期昨日才開始,但她沿用梁振英的班底,就令她繼承了一堆民望負資產。《蘋果》昨訪問約400名參加7.1遊行的市民,其中逾一半人盼醜聞纏身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下台,另外有三分一人盼踢走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學者認為陳劉二人多年累積醜聞,結果反映官員誠信一旦受質疑就難以翻身。記者:林偉聰 何家朗 陳穎思 羅智堅昨日《蘋果》在7.1遊行起步前,透過問卷訪問約400位參與遊行的市民;問卷共7題,收集他們對主權移交二十年、梁振英任內表現、及未來新政府的意見,最終收到393份有效問卷。



33%人希望踢走劉江華


競選時聲言可以為香港帶來管治新風格的特首林鄭月娥,最終僅從政府外邀得一人加入政府,其餘職位若非由梁振英的團隊過渡,就是由內部升遷,令她的團隊未上任已經備受質疑。《蘋果》在民調中問參與7.1遊行的市民,在新管治團隊中,最希望踢走哪位官員,每人最多可選兩位;結果有53%人都表示最想踢走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令他拋離其他司局長,成為新一屆政府中最不受歡迎的官員。排在次席的是民望同樣低迷的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有約33%人希望踢走他,「力壓」有29%人不信任的特首林鄭月娥。另一個較多人點名的是律政司司長袁國強,近20%受訪者希望他下台,多位受訪者都指近年香港法治備受衝擊,加上政府不斷作出政治檢控,袁國強須負上責任。三司中以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最被受訪者接受,僅3.4%人主張踢走他;其餘局長大部份由副局長及政務官調升,在知名度有限下得票甚少。問卷又詢問市民對林鄭月娥有甚麼期望,有五成半人都希望她可以以維護香港利益為先,拒絕推行23條立法;另外分別有約29%及27%人希望她可以修補社會撕裂及重啟政改。任職保險從業員的鄭先生同時最想踢走劉江華及陳茂波,稱劉任民政事務局局長期間在建制派團體的撥款申請上私相授受,又指陳茂波個人操守有問題,任內有囤地、經營劏房等醜聞。



「佢純粹為自己」


65歲的梁女士是退休小學教師,在林鄭班子中,她最盼陳茂波離任,斥他在財政司司長只餘數月任期時,都花費400萬裝修官邸,「佢唔係一個會為香港市民謀福祉嘅人,純粹為自己」。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指,政治官員一旦誠信受質疑將難以翻身,陳茂波正是好例子。最初上任發展局局長時,他已接連爆出經營劏房、囤地及醉駕等醜聞;接任財政司司長後更被揭巨額裝修官邸,「佢嘅公眾形象的確好差,令市民反感」。至於劉江華,鍾指他任議員多年,卻曾進出民主黨及民建聯等政黨,加上敗選後才加入政府,「呢啲政客嘅觀感亦會帶咗入去(政府)」;而律政司司長袁國強難以與佔中後接二連三政治檢控撇除關係,「處理七警案又一直拖延,令市民反感亦好易理解」。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2/200761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602

稱官員拉票不假手於人 整頓中策組答問會再「定位」林鄭踢走梁歪風

1 : GS(14)@2017-07-06 23:40:21

【與主席並排】■林鄭月娥昨首次以特首身份出席立會答問大會,企位與立會主席梁君彥並排。易仰民攝



【本報訊】就任不足一周的特首林鄭月娥昨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為洗脫「CY2.0」惡名,林鄭公佈多項扭轉梁施政風格新做法,包括改善行政立法關係,承諾與各黨派建立恒常溝通機制;又表明官員日後拉票要親力親為,不假手於人;又向曾受梁粉把持的中央政策組開刀,廢除其人事任命權力。雖然立會議員普遍讚賞林鄭吹和風,但批評她迴避敏感議題,企圖以政策掩飾政治弱勢。記者:姚國雄



【梁站主席前】■前特首梁振英以往出席立會會議時,會站在立會主席前回答議員問題,被批評想凸顯其超然地位。

林鄭月娥出任特首第五日,從昨日出席立會答問大會的「企位」開始,已擺出要與梁振英施政劃清界線的姿態。她昨未如梁振英般,站在立會主席前回答議員問題,而是恢復舊制,與立會主席梁君彥「並排」。泛民、建制派及行會成員湯家驊也認同企位改動令人感覺較順眼,批評昔日梁站在主席前,要想凸顯其超然地位。除了企位轉變,林鄭在發言時更不點名指梁主政期間,立會由議事論事、為市民做事的地方,變成內耗、鬥爭,劍拔弩張,對此感傷心:「希望我今日出席答問大會,為我哋未來嘅工作帶嚟一個好嘅開始。」


林鄭隨即提出,將與各黨派議員建立恒常溝通機制,同時宣佈將施政報告發表日期改回以往的10月,方便議員暑假復會後審視政府未來一年的施政和工作計劃,更打算增加到立法會接受議員提問的次數,正待立法會建議。對於以往民主派批評中聯辦插手立會拉票,林鄭稱已要求政治問責官員要親力親為游說議員,「不能夠假手於人,呢個要求我已喺第一個工作天,同司局長講得清清楚楚」。不過她回應公民黨黨魁楊岳橋提問時,就認為外界不應對中聯辦四出做聯絡工作太敏感。另外,她在回應議員陳振英有關中策組改組時,稱本月將委派一名政務主任擔任處理中策組改組工作,除會改名、委任年輕人加入外,更改變梁任內做法,表明中策組日後不再負責人事任命。


議員轟迴避政治問題

楊岳橋形容林鄭比梁振英少一份戾氣,既然林鄭願意做一個正常特首,他作為議員亦會有正常回應,但楊批評林鄭迴避政治問題,「政策係佢強項,用嚟掩飾政治嘅弱勢」;獨立議員朱凱廸認為,林鄭在回應他提問時,只簡單將橫洲發展項目問題視為發展與保育的矛盾,但事件明顯是官商鄉黑勾結、私下摸底的黑箱規劃。在公眾席旁聽的行會成員湯家驊留意到泛民對林鄭的態度較溫和,反映想給林鄭空間。民建聯李慧琼及工聯會黃國健指,部份民主派議員在林鄭進場及離開時都願意站立以示尊重,屬好現象,連林鄭也在其facebook指;「好耐無試過咁平靜!」



【一表睇晒】林鄭新班子逐個睇
http://bit.ly/hkcabinet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6/200805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112

DQ鄭松泰朱凱廸案 官判訴訟擱置料再無議員因宣誓風暴被踢走

1 : GS(14)@2017-08-02 06:10:19

■朱凱廸斥林鄭政府及建制派議員違反不會「乘人之危」的承諾。



【本報訊】一退休漢今年3月入稟指立會議員朱凱廸及鄭松泰宣誓無效,但遲交兩萬元訟費保證金,上月中申請補交。法官昨頒下判詞,指他不合理延遲故拒絕申請,訴訟繼續擱置,退休漢須支付訟費。據悉,其他市民入稟的宣誓案均已完結,資深大律師梁家傑指基於興訟期限已過,政府和市民均難再就去年10月議員宣誓違法再提新訴訟,故身陷宣誓風波而未失資格的議員可謂「解除危險」。記者:勞東來據朱凱廸的律師透露,涉及朱的其他宣誓官司,因申請人不獲法援後撤銷入稟等原因,已全部完結。資料顯示,目前未有判決的宣誓官司朱均為被告之一,意味所有宣誓官司均已結束。



■鄭松泰強調今次官司暫告一段落純屬好運。謝榮耀攝

申請人羅景楊


拒申請人補交保證金

至於政府或市民能否就去年10月的宣誓爭議再次入稟興訟,資深大律師梁家傑指出,申請司法覆核有3個月期限,除非有相當罕見的情況,例如被控告的議員隱瞞重要資料,否則法庭不會接受過期數個月後興訟,以免可能被控的議員長期陷於懸而未決的狀態。至於用選舉呈請和《立法會條例》第73條興訟,亦分別有兩個月和6個月期限,由去年10月起計均已經過期。申請人羅景楊於今年3月3日根據《立法會條例》第73條入稟興訟,第73條規定,申請人支付訟費保證金之前,訴訟會一直擱置。法官區慶祥在判詞指雖然第73條沒註明交費的時限,但法例表明不得有不合理延誤。終審法院案例指應迅速和緊急地解決針對議員資格的爭議,以減低對立法會工作的阻礙,羅延誤4個月並不合理。代表羅的馬恩國大律師早前指,羅遲交保證金是由於他早前聘請的律師錢志庸誤解法例,冀法庭酌情處理。根據錢的誓章,他於今年3月21日已指示員工嘗試呈交支票給法庭,其後他諮詢大律師意見,認為應由被告向法庭要求指示申請人交保證金,除非申請人不遵從才會令訴訟擱置,故他等候案件提訊。區官認為律師誤解法律並不是要求酌情處理的好藉口,羅也沒理由一直不向法庭索取關於案件進展的指示,他自己亦有責任,所以下令繼續擱置案件。梁家傑認為根據判詞,羅難以再拿出新理由說服法庭重啟訴訟,故實際上擱置等於終結。案件編號:HCMP482-3/17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801/201082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302

【專題籽】藝術創作踢走情緒病 手做蠟燭訴說別人故事

1 : GS(14)@2017-11-05 16:03:24

Catrina一年多前毅然離職,與男友Kilio學做手工蠟燭,她形容做蠟燭和剪頭髮的共通點都是讓人忘憂。

【專題籽:胚芽故事】在漆黑一片的房間裏,燃點起蠟燭,凝視一點光,生活彷彿有了希望。這是鄭芷晴(Catrina)受情緒病困擾期間唯一的依靠,後來與男朋友去日本學藝,今天的她不但自製手工蠟燭,也會創作一個個讓人記錄幸福片段的「故事蠟燭」,凝着別人生命中的美好,更燃亮自己的生命。


直到學泰拳時遇上現在的男朋友冼卓杰(Kilio),Catrina鼓起勇氣告訴他自己的情緒問題,「佢話好呀,睇醫生啦,我冇諗過有個人會叫我去睇醫生,因為多數人都會問點解,有冇咁誇張呀?」Kilio會站在她的角度想,雖然當時未成為情侶,但他會請假陪Catrina看醫生,也會坐在她身邊默默陪伴她。Catrina愛畫畫,Kilio是髮型師,兩人一直渴望開設一間兩用的工作室。Catrina從小最愛床頭燈,喜歡漆黑中的一點光,偶然一次看到日本的手工蠟燭,發現蠟燭有異曲同工之妙,兩人便一邊上班一邊鑽研做蠟燭,看書和YouTube,後來更跑到日本學做手工蠟燭。他們回來後創辦了「Make Your Day」,實現工作室的夢想,兩人開始接定單製作手工蠟燭,也開設工作坊教人做蠟燭,同時Kilio繼續髮型師的事業。


一個五十多歲的先生為太太親手做的「故事蠟燭」,結婚多年,對相處細節仍記得一清二楚。

一個患罕見病的客人有機會失明,特地做了在日本看音樂會的場景蠟燭送給兩個朋友,算是達成心願。

開設Make Your Day工作室,兩人可以創造共同的事業,Kilio指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Catrina與Kilio到日本上蠟燭堂時,特意在學校買了這本參考書,學習日本人做蠟燭的細緻技巧。


實現開工作室夢想 創作「故事蠟燭」 

他們創作了「故事蠟燭」,下層以小道具如碎花、小人模型、黏土製的裝飾砌成故事場景,再把透明的果凍蠟倒進凝住場景,上層再用大豆蠟製成蠟燭部份,故即使把上層蠟燭燃盡後,下層的場景仍留下。每個下單或上課的客人都會告訴Catrina自己的故事,再構思獨一無二的場景放在蠟燭中。有人會覺得做「故事蠟燭」只要把場景砌好再注蠟便大功告成,但最難掌握的是溫度,「倒蠟之前要度好個溫度,如果唔係入面嘅嘢可能會熔或者移位,太凍倒落去又會有裂紋出現,因為蠟嘅溫度同灌注都會影響到入面嘅擺設,所以要學識取捨,有乜係重要,有乜要放低,同做人有啲似。」調校溫度雖是細節卻是兩人屢敗屢試才找出的要點。每天忙於做自己喜歡的事 男友無限支持
Catrina曾遇上有位五十多歲的先生做蠟燭給太太作結婚周年禮物,她微笑憶述,「可能你會覺得結咗婚咁多年,未必會做得咁仔細,但佢哋會將以往經歷嘅嘢記得一清二楚,放喺蠟燭入面。」教他們做蠟燭,彷彿與他們再經歷一路走來的幸福日子。又曾有位年輕女客人患上一個有機會引致失明的罕有病,最大的心願是與兩位朋友到日本看音樂會,她擔心自己去不了,做了兩個擺放音樂會場景的蠟燭送給他們,猶如已跟他們看過那場音樂會。自從全職做蠟燭後,Catrina每天忙於做自己喜歡的事,又可聽到每個獨一無二的故事,病情好轉,她最感激男朋友的無限量支持,我問Kilio真的喜歡做蠟燭嗎?他直言:「唔係話冇興趣,但未去到鍾意嘅地步。當時佢有情緒病,好需要人陪伴,我覺得我有責任要陪佢做任何嘢,佢想做蠟燭我好支持,所以決定陪佢一齊研究呢件事。」輔導心理學家方婷指藝術治療是一種治療情緒病的方式,病人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表現個人的感受和與思緒連繫,不需以藝術標準去評價作品。


輔導心理學家方婷鼓勵情緒病人採用藝術治療,透過欣賞成品學會欣賞自己。

Kilio是一個髮型師,做蠟燭和教班以外依然繼續老本行。



facebook:Make Your Day記者:鄧天蔚攝影:劉永發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031/201992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7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