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洋控股(01803)$ 港股投資評論
http://xueqiu.com/3529730770/25172951
$瀚洋控股(01803)$ 為一家空運方案供應商,主要從事於批發市場提供空運服務。公司的業務模式主要涉及向航空公司及或綜合承運人採購空運艙位,再轉售予客戶(即貨運代理商)。其實這樣的貨運代理業務模式非常簡單,簡單說就是從航空公司批發貨艙,再轉賣給低級別的貨運代理商。根據上市文件,公司從航空公司批發貨艙的時候一般會付一些基礎的費用,其後會根據貨艙的出售情況與瀚洋分享運費。瀚洋的業務實際上就是兩個關鍵詞:空運和批發。和海運不同,空運一般不會運送大宗商品,這也決定了終端客戶基本為中小貨主,而運送的貨物一般需要一定的實效性,實際上空運相對於航運來說,議價權基本不在客戶手中。純批發業務則意味著,客戶基本為下級貨運代理,一般不會向貨主直接出售艙位。
查看原圖衡量一家公司是否很賺錢,ROE是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回溯一下歷史數據,在基本沒有借貸之類的槓桿的情況下,公司上市前公司的ROE一直保持在50%以上。上市後由於現金增加,股東權益增加了一倍多,導致ROE下降到37%,但這依然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Greenblat一直推崇用調整過的有形資產收益率(ROIC)來衡量企業的盈利能力,瀚洋的2012年報裡顯示公司的非流動資產只有不到1千萬港幣,再加上working capital 3800萬港幣(104M應付-68M應收),公司用5000萬不到的有形資產,創造了9000萬港幣的稅後利潤。所謂賺錢機器也就是如此了。
查看原圖公司比較高的收益率,主要得益於輕資產。至於公司的這種盈利能力是不是會一直保持,這很難下定論。因為貨運代理是一個相對競爭激烈的行業。不過《巴菲特的護城河》裡提到
$CH羅賓遜全球物流(CHRW)$ 和
$康捷國際物流(EXPD)$ 都是非常成功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根據書裡所述,三方物流公司的護城河是公司的網絡。以下的表格里提供了一些主流物流公司的對比,其中
$CH羅賓遜全球物流(CHRW)$ 是最輕資產以至於「無資產」的公司。從80年代至今,它一直保持了高收益率,也給股東提供了豐厚的回報。i美股上有篇對CHRW的介紹文章,僅供藏考
http://news.imeigu.com/a/1343807888438.html。
查看原圖從公司估值上看,目前公司大概不到7倍的市盈率,預期息率7%左右。從媒體上對公司管理層的訪談中可知,管理層對今年營業額和利潤的增長率預期都是10%以上,同時今年的資本支出僅僅在500萬元左右。公司的負債表也非常強勁:沒有銀行借貸,淨現金超過2億港幣,佔市值將近似30%左右。剛剛公佈的中報中公司提高了派息比率,這也是一個好的跡象。
最後談談可能遇到的風險。港股市場裡小公司普遍都存在流動性問題,瀚洋也是如此,這問題無從迴避,只能在買入時留足安全邊際,再等待足夠長的時間讓市場認可。另外港股中小公司良莠不齊,千股眾多。排除千股,我們只能從核數師,律師行,管理層背景裡去排除,雖不能100%排除害群之馬,但基本能保證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經過我自己的檢查,公司是通過了我的checklist了,管理層找不出問題(google和webb-site查詢背景和關聯公司),但公司上市時間較短,有些事還需要時間才能下定論。實際上2012年報中逾期應收帳款數量增加比較顯著,但公司並沒有撇帳,公司解釋為某個大客戶延遲付款,賴帳的可能行比較低所有沒有認定為壞帳,這是我對此公司分析過程中唯一比較擔心的問題。但從今年的中報來看,應收帳款從數目到和營業額的比例都歸於正常。我估且認為這是偶發事件。另外公司所處的行業決定了,經濟週期會帶來系統風險,經濟的波動會帶來盈利的波動,在公司上市的券商推介資料裡有如下圖表,它說明了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盈利模式會平滑盈利波動。具體的邏輯是經濟上升期,航空公司會提高貨艙價格,公司毛利受壓但運量提升;經濟下行週期,運量下降,但由於航空公司貨艙會降價,下游公司信息不對稱,轉售價格下降幅度較小,毛利反而會上升。因為公司只提供了5年的財務資料,並不能對此模型進行非常科學的驗證。如果僅從結果上看,公司在09年最艱難的日子裡依然保持了盈利,這已屬難能可貴。
查看原圖最後,我此報告的結論是,瀚洋是一家比較賺錢的公司,以目前估值來看,可能成為一個非常不錯的投資標的。上市時間短,公司規模小,流動性差,少分析師關注可能是公司被低估的原因,歐美市場上物流公司市盈率普遍在16~25倍,公司有重定價的機會。這次分析中,我完全沒有討論公司的成長性,因為我相信大多數穩健的投資都應是基於當前和歷史數據的。如果公司在未來能表現出良好的成長,那將是錦上添花(實際公司在嚴格按照自己的計劃在增加辦事機構,能降低成本的IT系統也會在下半年投入使用)。
【方舟評論】讓消費者來主導乳業的優勝劣汰
http://www.infzm.com/content/94665奶粉也搞國家金牌戰略和舉國體制?太不可思議了吧?日前,一則傳言滿天飛,稱為了促進奶企兼併,經工信部欽點,伊利與蒙牛等5家企業入圍「奶粉國家隊」,它們將以自己的高端奶粉品牌,與洋奶粉抗衡。這不,工信部消費品司副巡視員高伏出來闢謠了,稱:「這是錯誤的報導,沒有奶粉國家隊的概念,誰應該進國家隊?誰又不應該進國家隊?」
不過,高伏也承認,近期確實將有一些高端奶粉品牌被扶持與推介,但決定哪些品牌入選的,「是乳製品工業協會,而不是政府部門。市場行為的事,政府部門是不能來做的」。
這才對嘛,「新兩個凡是」不能光說不練。乳業應有共識:不能再搞產業政策,扶持和補貼不可能培育出偉大企業,光伏產業之破滅殷鑑不遠;但政府也要有所為,應致力於為優勝劣汰拆除障礙,讓市場機制起作用。好的遊戲規則能「激勵相容」:令奶企自利的行為,一致收斂到「讓消費者買到放心及優質乳品」目標上去。
乳製品工業協會根據章程,經由正當程序,出面扶持「高端奶粉品牌」當然可以,但前提是它真正回歸為行業協會,即同一行業的一些企業基於自由自願的自組織,而不是「二政府」,不擁有任何及於全行業的強制性權力,政府授的權也不行。在這樣的意義上,乳製品工業協會的扶持與推介才稱得上「市場行為」。
如何實現這種回歸?2013年3月,國務院規定行業協會商會可在民政部門直接登記,毋需業務主管部門審批;並且要「逐步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引入競爭機制,探索一業多會,以改變行業協會商會行政化傾向,增強其自主性和活力」。
這一點在廣州已實現。乳業完全可以搞多幾個行業協會。要點在於國有、民營與外資的奶企可以自行設立或加入任何一個行業協會,讓多個行業協會競爭與優勝劣汰,勝出者方能成為奶企的服務者,而不是權力的代理人與奶企的二主子。
這樣方能為適應市場需求、可行的乳品標準出現鋪平道路。就乳品而言,國家出台過高的強制性標準對質量安全可能適得其反。反正大家都達不了標,搞定權力、獲得路條的尋租性努力必然會壓倒做好產品、取悅客戶的生產性努力。
合適的路徑應該是,國家搞一條安全乳品的及格線,這是高壓線,誰碰誰死。多個乳品行業協會有多套及於會員企業的更高標準;龍頭奶企也有因地制宜自用的更高標準。這兩類標準均是推薦性的,市場競爭的結果是會讓少數幾種乃至一種成為主流標準。市場最終會出現一個在質量與價格上連續的乳品序列,質量最低的乳品符合國家標準,讓人放心;優質乳品適用更高的行業或企業標準,不止讓人放心。
一言以蔽之,奶企也好,乳品行業協會也好,乳品行業標準與企業標準也好,都應在自由競爭與優勝劣汰的遊戲規則平台上玩。政府的職責是讓這樣的遊戲規則上線。
為了讓消費者吃到放心及優質乳品,為了讓奶企兼併與做大服從市場優勝劣汰的指揮棒,最重要的還是做實消費者權利至上的遊戲規則。2013年9月6日至10月5日期間,《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審議稿公開徵求意見。這是該法1993年實施以來的首次修改,意義重大。消費者可以去「中國人大網」在線表達自己的訴求。
應該說,最新的修正案亮點頗多,規定了除少數特殊商品外,消費者在「冷靜期」有「後悔權」,可無理由退貨;懲罰性賠償制度升級,從退一賠一變為退一賠三;廠家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虛假宣傳等行為,除依法律規定予以處罰外,「由有關部門記入信用檔案,向社會公佈」;還規定了廠家缺陷商品召回、耐用品瑕疵舉證責任倒置及廣告經營者發佈者對虛假食品藥品廣告的連帶責任等制度。
不過,是否可將懲罰性賠償定得再高些,退一賠十甚至上不封頂又如何?退一賠一制度催生了王海等少數職業打假者,但遠遠不夠。讓假貨賠償足夠高,激勵更多的業餘及職業打假者進入,把千千萬萬消費者維權的力量釋放出來,形成一個打假市場,何愁假冒偽劣橫行於市?讓打假有利可圖的市場監督制度比任何社會監督都更有效。
過去,正因賠償太低、舉證與訴訟成本太高,乳品這種單品至多幾百元的易耗消費品缺乏專業打假的介入,市場監督與早期預警力量太小。問題越捂越大,三聚氰胺事件是一次總爆發,令內地乳業幾乎遭受滅頂之災。消費者維權、專業打假與市場監督絕不是麻煩製造者,而是市場清道伕,是促進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
內地奶企要高端大氣上檔次,不可能建立在欺凌消費者基礎上,只能尊重消費者權利,以競爭來贏取消費者,權力無法代庖。
哈佛商業評論:在中國創業不需要道德…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2997.html「對於一個進口商來說,頭等大事就是讓海關裡的人高興,因為他們能隨意決定貨物是否過關。標籤上的一個小毛病就能扣你十五天,讓你破產。但如果他們高興,你有問題,他們會很快幫你解決。要請他們吃飯,給他們上海世博貴賓卡或贈送產品。這裡就是這樣,要麼從胯下過,要麼就回去。」何塞(化名)說道,他通過一家中國進口商供應西班牙高檔食品。「讓他們高興」是在中國做生意的海外企業家常用的一句話。
「讓警察高興能令你內心感到平安,這就好像是可以預防問題的遮雨傘。真正要付錢的是從事非法生意的人。如果你開妓院,那肯定要付,而且要付很多。在其它情況下,都是人情可以解決的。每次都會冒出一個不要臉的普通小官,打電話通知你他要到你餐廳來吃飯了,暗示要你請他。」另一位在中國的西班牙企業家胡安(化名)說道。
「這裡賣的好的都是便宜貨,所以要跑量。想要跑量也得有人幫忙,如果想在餐廳裡賣紅酒,就得給服務員每軟木塞5元。你幫我,我幫你。」
今年七月,中國政府拘留了跨國製藥企業葛蘭素史克公司(GSK)的四名高管,理由是他們賄賂了醫生和醫院,使其選擇他們的產品。據警方調查,此案始自2007年,數額高達30億人民幣。於是,GSK稱,其嚴謹的道德行為制度忽略了某些籮筐裡「爛蘋果」,但如今調查卻指向公司策略。
全球媒體用這起事件描述了一個惡劣情況:醫生工資低下,公共醫療投資不足,法律存在缺陷甚至被忽略,導致腐敗必不可免。還有其它多家跨國企業被調查,如今形式非常像2010年英澳礦業巨頭力拓集團的四位高管被監禁時那樣。腐敗再次成為最高行為原則。
不是嚴謹人的國家
據說,在中國做生意,一定要跳入泥潭,沾上淤泥,才能和本地企業家在同樣條件下競爭。另外一個辦法是放棄這一個擁有14億顧客的市場。中國不是正人君子或嚴謹人的天堂。GSK事件的起因主要源於外界的壓力而不是內部因素導致的。被捕高管之一透露,他們的薪水是根據盈利發的,他們被要求完成每年銷售額增長25%的任務(這比之製藥業的增長高了7%),不利用「曖昧企業行為」是無法達到這一目標的。
無可否認的是,中國腐敗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國際透明組織將中國排在176個國家中的第80位,透明度指數為100分之39(0為絕對腐敗,100為完全無腐敗),在全球最大28個經濟體收受賄賂頻率排行榜中,中國位於第27位。
這一問題源於對腐敗的基本定義,如果做一個各國法律的比較,矛盾顯而易見。西方法律將許多中國視作普通合法的行為列為利益衝突*。
*利益衝突是指個人或組織涉及不同方面相同的利益時,向自己或與自己相關人士作出偏袒或優待的不當行為。
中國式「關係」穿插縱橫在整個社會中,將其變成了一個人情交換的雜亂場所。無論是在家庭企業,跨國企業還是銀行,想要出人頭地的人明白大部分還是得靠關係。為了結交關係,從基本的禮貌到最無恥的腐敗手段都能用上。
「我沒有降低我的道德水準,我把它拋了」
紐約時報八月發表,摩根集團因僱用中國重要官員子女,與其父母交涉而被美國司法部調差。鐵道部的前副總工程師,張曙光,就在這場暴風雨的核心,他現因受賄接受調查。蹊蹺的是,在摩根集團僱用其女兒張西西之前,鐵道部從未與摩根集團有過交易。
在日常小買賣中這些還是比較含蓄的。小禮物,請客吃飯,卡拉ok都屬於商業慣例。「平時會有本地收購代表問我要一部分,裝進他們自己口袋裡,他們威脅說我不同意就要找別家。在西班牙我也遇到過一次,我拒絕了。這裡我總是接受,因為這裡就這樣。我沒有降低我的道德水準,我把它拋了」電子供應商彼得(化名)說道。
GSK高管被捕並不令路易斯(化名)感到稀奇,他是從事過藥業和石油業的企業家,如今受一家西班牙上市公司聘用。他說:「十年前,就可以看到他們乘坐豪華轎車,提包裡滿是錢。他們在上海醫院裡進行臨床試驗。他們會給預付款,再按銷售數量算酬金。這些行業是受外國經濟主體主導的一個大腐敗坑,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然而,他不認為逃避貪腐的觸角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對,這裡可以正當做生意。」他說道,「腐敗是捷徑。中國人付諸腐敗因為他們沒有受過教育,不懂企業文化,不知道什麼是行政、管理和國際化。45歲以上的人,也就是和我做生意的人,他們是農民出生,書讀得很少。當他們學習後,他們就不會再付諸貪腐了。」
跨國企業的卑鄙行為
六個乳業跨國企業因私定價格而在八月受到了記錄性罰款:6.68億人民幣,其中包括美國美贊臣,新西蘭恆天然,和法國達能集團。中國監察機關發改委,以違反反壟斷法而對其制裁。這些企業承認其違法行為。然而,其餘的三家企業避免了罰款,據政府說,原因是「他們迅速地改正了,並提供了寶貴信息」。
從商業角度看,他們的行為是非法的。從道德角度看,是卑鄙的。這些國外企業利用了自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爆發後中國人對於國產品牌的恐慌,當時,該事件導致了6名嬰兒死亡,幾千嬰兒中毒。
近日,中國強大的發改委中的一位官員向30家國外企業施加壓力(通用電氣,微軟,IBM,英特爾等),在一次會議中要求它們公開承認違反了中國反壟斷法,並為此向它們展示了幾份其它企業簽署的認罪書,威脅說如果它們要請律師辯護,罰款會增至原先的三倍。這些強制性道歉令人回憶起文化大革命和毛澤東時代的仇外心理。
根據這一些事件,有理論認為,中國已經向企業腐敗行為宣戰,但目的只是為了攻擊跨國企業,保護國內產業。這種說法並不荒唐,卻也有許多人持不同意見。重要的是,一個實質性問題被忽略了:有許多國外企業正在反覆地違反法律,違反道德準則。
「許多外國企業參與腐敗行為,這已得到充分證實。…這些犯罪行為在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受到懲罰。」偶爾發表靠譜文章的中國日報寫道。該文也提及GSK在商業環境更健康的新西蘭和美國受到過的巨額罰款。
中國承受著發展中國家常見的猖獗腐敗。腐敗方面的法規一直都很寬鬆,只是在近幾月出現了新的勢頭。然而,腐敗已經深入人心,將其剷除需要很大的代價。
通往健康環境的路是漫長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令人疑惑的是,西方企業家在其中又將擔任什麼角色,那些出生並非農民,而是收集了諸多大學、碩士文憑的學者又會對社會產生什麼影響。面對一個污穢環境中看似不可勝的惰性或企業的無理要求,我們始終可以做出個人的私密抉擇——支持腐敗還是打擊腐敗。
【案例】另類電商,從Amazon的用戶評論中掘金,年入上億美金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22/58917.html
現在電商都不太好做,特別是淘寶,天貓上的電商,要賺錢真不容易,整天要在淘寶上燒錢才行。今天秦剛老師給大家分享美國一個比較有趣而另類的電商公司,我們看看別人怎麽通過AMAZON用戶評論來做一個非常賺錢的電商公司。本文來源於鈦媒體,i黑馬分享本文希望給各位電商從業者一些啟發。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C&A Marketing是一個比較另類而神秘的電商公司,不但中國媒體沒有報到過,美國也只有少數的媒體報到過。我一個維多利亞朋友發了篇文章讓我了解下這個公司,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發現這家公司非常牛,也非常有意思。一.C&A Marketing 的一些數據1.C&A Marketing
成立10多年了,自有1000多個不同品牌的產品,從照相器材,音箱,沙灘產品到廚房用品應有及盡有。這些產品主要在AMAZON和EBAY等網上商城銷售。2.C&A Marketing 年銷售額上億美金,年增長率30%以上二. 為什麽說C&A Marketing 是另類電商?上面的數據看起來不錯,但是為什麽說這是家比較另類的電商呢?C&A Marketing
大概有100多個買手,這些買手每個人都會專註一個產品品類,比如有人專註手機掛件,有人專註海灘產品,有人專註廚房用品等等。買手們每天會到AMAZON網站去看用戶對產品的評論,他們會從用戶對產品的評論中去挖掘靈感。比如有用戶在音箱產品下評論:如果這款音箱能夠防水,不用直接電源,讓我能夠在淋浴的時候也聽廣播就好了。C&A Marketing
的買手看到這類用戶評論後,根據自己的判斷,同時借助一些大數據分析工具分析這類信息,如果覺得是個商機,他們就會設計出樣品,然後找生產廠商生成出少數樣品。哪里能夠找到廠商生成呢?當然是中國啦,在中國只要你能夠想到的東西,廠商都可以幫你生產出來。通過中國生成出少數樣品後,他們會在AMAZON售賣,然後直接和購買者溝通,通過購買者反饋不斷改進產品,如果銷量好,就大批量生產,如果銷量不好,就砍掉這個產品。這100多個買手,就是這樣不斷通過在AMAZON上挖掘用戶對產品的評論,從評論中找到靈感,然後微創新設計出新的產品,再配上新的品牌。現在他們已經有1000多個成功的品牌在網上售賣,每年收入上億美金,每年增長速度30%以上。做過產品的朋友都知道,沒有競爭的自有品牌產品利潤是非常高的。比如一款藍牙無線,防水的音箱在AMAZON賣49.99美金這款產品估計就是在東莞某個廠生產的,你說利潤有多高?這類產品他們生產了很多系列,可以淋浴時候用的音箱,泡澡時候聽的音箱,遊泳時候聽的音箱等等。三. C&A Marketing 的創始人是誰?C&A Marketing 的創始人叫Chaim Pikarski,是一個猶太人,他的100多個買手也大部分是猶太人(猶太人做生意果然厲害)。
如果你要在中國做類似事情,估計要找東方猶太人(溫州人)來幫你做買手。Chaim Pikarski
做了1000多個品牌的產品,自己都記不住到底做了哪些產品,所以他妻子和孩子從來不往家里買東西,因為每次買東西回來這個哥們都會說這個產品是我做的。C&A Marketing在美國,英國,中國都設有辦公室,有心的朋友可以找找他們中國辦公室在哪里,看看能否去學習參觀一下。四. C&A Marketing 可以山寨到中國嗎?C&A Marketing 的產品能夠火的原因主要是很多用戶現在不太關心產品品牌,只關心產品功能,特別是為特殊的產品功能買單。C&A Marketing
的模式完全可以山寨到中國,只要你找到合適的買手,用心到各大電商網站去挖掘用戶沒有得到的需求,然後微創新出產品模型,馬上能夠找到工廠小批量生產。然後通過微信等社交產品推廣,可能一些另類產品很快就火起來。有人說做電商就象養豬,養大了就殺,反正不是自己的品牌,賣爛一個產品再賣下一個。很多人希望按養兒子的做法來做電商,做自有品牌的產品,但是做品牌其實很不容易,也許大家可以學學C&A Marketing
根據用戶需求來做產品,然後打上自己的品牌,這樣可以養出上千個不同名字的兒子,每個兒子都能夠給你賺錢,多爽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秦剛 | 編輯:luhaitian | 責編:陸海天
國外評論挑耶倫“錯”:話講得太明“嫩”了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2027
昨天淩晨,美聯儲主席耶倫在上任後首次新聞發布會上說,QE將在今年秋季結束,還暗示明年春季開始加息,比市場預計的明年秋季加息更早。多位國外分析人士認為,這恰恰是耶倫出錯的地方:在應該籠統表述的時候卻說得具體明確。
耶倫當時的講話立時震動金融市場:美股、美債、黃金應聲下跌。摩根大通首席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Feroli在評價耶倫表現時提到了她的前任伯南克:
伯南克更有經驗,他知道得避免清晰明了,所以故意讓(FOMC)聲明的言辭含糊不清。
宏觀研究機構Capital Economics首席北美經濟學家Paul Ashworth舉了具體例子——
昨天發布的美聯儲FOMC聲明里說,QE結束後“相當一段時間”里都會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當前水平。在發布會上,當問到這個“相當一段時間”是何意時,正確的回答應該是:
我們不會為了某個原因明確這個時間是多久。下個問題。
耶倫上世紀70年代末就做過美聯儲的經濟學家,2004-2010年任舊金山聯儲主席,2010年至今年1月底都是美聯儲副主席,按說應該知道怎麽回應這樣的問題,可她昨天卻回答:
你知道,這種詞很難定義,可能意思是過六個月左右或者那類意思。
Ashworth認為,這樣的話“讓股市陷入慌亂”。
獨立研究機構Action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Michael Wallace將耶倫的具體表述稱為“過失”。
Wallace稱,耶倫犯的錯是她“上了套”,給一個故意含糊其辭的詞匯提供了時間參考,
這不是今天市場拋售的唯一因素,FOMC成員新的經濟預期也是一個因素,但它(耶倫的措辭)確實帶來了改變。
彭博《商業周刊》的經濟編輯Peter Coy還預計,很可能其他美聯儲FOMC委員會建議耶倫,下次她向記者們公開講話的時候最好更貼近演講稿內容。也就是說,少一點自由發揮。
擁有十余年投資管理經歷的David J. Merkel根據美聯儲2011年12月以來貨幣政策會議的預期整理了以下圖表,認為這就是昨天市場大跌的理由——耶倫指明的開始緊縮時間和市場預料的相差太遠。
$中國中藥(00570)$ 評論 歲寒知松柏
http://xueqiu.com/1272530506/28389344$中國中藥(00570)$ 出年報竟然沒有一個人評論,怪事。一大早我躺在床上用手機看它的年報,我原以為市場會認為不好,若大跌一把,那還可以考慮加倉。
其實它的年報是很不錯的,特別是毛利增長高達46%,只是銷售費用增加很多,這大概同盈天與同濟堂初期整合有一些關係。我之所以說它年報不錯,原因:
一是570去年借殼和收購同濟堂,2012年盈天和同濟堂的業績肯定有意做高,所以去年利潤同比有增長已經很好了。
二是同濟堂只算了11和12兩個月的收入和利潤,並未全年合併報表,年報也沒披露同濟堂全年的收入和利潤是多少。
570中國中藥是國藥集團借殼的子公司,國藥計劃把一致打造成西藥平台,而570打造成中藥平台。預計國藥的中藥未來可以做到1000億的規模,目前570才90億的市值,整合空間很大。
570目前擁有的中藥品種非常多,中西藥品種和規格的生產批文合計高達500多個, 有26個獨家產品被列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目錄,其中仙靈骨葆膠囊/片、玉屏風顆粒、鼻炎康片、頸舒顆粒、潤燥止癢膠囊、風濕骨痛膠囊和棗仁安神膠囊被列為國家基本藥物目錄。
570預計在經過2013年的整合後,今年業績會開始釋放。假設沒有新的資產注入,570它2014年賬面利潤我估計至少會翻倍到4億人民幣以上,相當於目前16倍的pe,這在快速成長的中藥股裡應該是很低的。
國藥的管理機制不錯,在資本市場裡口碑好,可以投一信任票。看來市場比我想像的聰明,分析師都會看財報,呵呵。
聲明:本人持有中國中藥。
附帶提一下,
$羅欣藥業(08058)$ 今年以來漲幅高達5成,業績完全符合我的預期,大摩在年報前故意買夠5%舉牌,似乎他們比我還有信心。
8058去年我做年終總結時有向大家道歉,以前因為我對醫藥一竅不通過早買入處於轉型初期的它並誤導了大家,浪費了寶貴的時間,錯過了醫藥股大牛行情,但我想只要我學費交了後能有反思總結和進步,那也還是值得的,謝謝e朋友們的鼓勵!
$秦港股份(03369)$ 的初步分析 港股投資評論
http://xueqiu.com/3529730770/28588343秦港股份是13年12月12日才上市的次新股。當時公司招股遇冷以下限5.25元定價,集資額約為43億港幣,保薦人為花旗,中金和匯豐。儘管招股時有七家國企捧場成為基石投資者,但難奈何上市後股價一路下跌,最低下探到3.8元左右。秦港目前總股本大約為50億股,按今日價格4.45計算,總市值為224億港幣,而公司H股市值只有37億港幣,除去7大基礎投資者認購的18億港幣,流通市值20億港幣對於全球最大的煤運碼頭來說著實不足。
秦港股份主要的資產就是三個港口:秦皇島港(100%權益),曹妃甸港(5個在建泊位的51%權益),黃驊港(95%權益)。因為曹妃甸港和黃驊港都是在建項目,所以2010年至2012年秦皇島港對收入的貢獻比率分別為100%,99.95%,96.94%(2013年的信息業績報告裡沒有提及,需要等年報出來才能有準確數字,但估計秦皇島港對收入的貢獻在70%以上)。
眾所周知碼頭是一個坐地收錢的行業,只要港口的天然條件和地理位置足夠好,不需要太多經營技巧就可以讓公司成為一家現金牛類型的公司。以下這張圖是秦皇島港,曹妃甸港和黃驊港的地理位置以及與之相連的鐵路。秦皇島港是著名的大秦鐵路的終點,是我國西煤東運的重要節點。曹妃甸港和黃驊港分別跟蒙冀線,朔黃線相連,根據最新的消息,曹妃甸港和黃驊港的擴建已經完成,但目前連接的鐵路還沒有修好,管理層的預期是2014年年中鐵路會連通,兩個港口隨後會開始正式運營。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秦港的盈利能力非常好,毛利率>40%, 經營利潤率>20%,ROE在15%左右(遠高於同業,但公司的資本負債率>50%)。而且公司現金流非常充沛,上市時公司董事長稱「目前每日現金收入達1600萬元人民幣」,從2013年年報來看此言不虛,公司在過去幾年中經營現金流都超過了報告的利潤。去年以來煤炭價格下跌但公司利潤沒有受到影響,因為公司的盈利模式是根據吞吐量收取「綜合港口服務費」的, 而2013年的總體吞吐量為3.7億噸比2012年上漲8%。
今年1至2月公司煤炭的吞吐量大幅下跌,我想這可能是之前公司股價下跌的原因之一,但根據3月底的信息,公司在一季度吞吐量同比有小幅上漲,這說明3月份港口的吞吐量相當強勁。
公司現在2013年市盈率在10倍左右,由於派息比率達到了90%,息率也有9%,而且公司承諾明年會保持同樣的派息比率。文章開頭提到公司上市融資額才43億港幣,而今年年底派息金額就達到了20億港幣,也就是說如果明年業績符合預期,今年公司上市融來的錢在兩年內要全部分派給股東。這不免讓人對公司上市的目的有些不解,我只能估且相信公司取得上市地位只是政治任務,要麼,公司在未來的日子裡會有更大筆的再融資。
實際上公司的資本需求是最大的隱憂,2014曹妃甸和黃驊港的利潤不會合併報表,但初始運營成本會影響業績,而JPM預測未來5年公司將為曹妃甸港二期和三期以及黃驊二期會有總計200多億人民幣的投入(只有JPM的報告上提及了此數字,官方和其他投行報告沒有提及,我會進一步確認),而公司目前的淨資產也僅僅110多億人民幣而且淨資產負債率超過了100%。由於秦港集團早先尋求過A股上市由於IPO暫停未能成行,所以我只能武斷的推測公司在2015年以後會再次尋求A股上市進行融資。
公司另外的一個風險時大秦鐵路提價後,秦皇島港的成本優勢在降低,同時今年秦皇島港會提高服務費,這會提高公司的毛利率但也可能會造成貨運量到其他港口的分流。
最後公司的7家基石投資者的股份限售期為6個月,股份將於2014年5月解禁,雖然我不預期這些基石投資者短期內會拋售股票,但這也是一個潛在的影響估值的因素。
總體來說秦港股份盈利能力強,增長可期,估值高,分紅好,但負債率高,潛在資本需求高。此公司匯豐,中金,小摩,花旗,瑞銀都有跟蹤,各家目標價均在5.5元之上。但個人建議還是小心觀望為主。
光大控股(165.hk) 正在努力成為資產管理公司? 港股投資評論
http://xueqiu.com/3529730770/28710934$中國光大控股(00165)$
查看原图光控是中國光大集團的子公司,也中國第一家持牌的金融控股集團,現在屬於是中國大型的綜合金融集團之一。
光大控股以現價計算市值不到200億港幣,PE13倍,息率3%,每股淨資產16港幣左右,PB約為0.7倍。光控的業務可以簡單的分為3部分,1.光大銀行3.51%的股份,2.光大證券33.3%的股份,3.資產管理。
由於光大銀行和光大證券均已A股上市,以市價計算著兩部分的股權的價值在180億港幣左右。這相當與資產管理部分基本在屬於白送。實際上對於綜合性的控股公司來說對NAV有折讓是合理的,不能說所有資產大於市值就是低估。但僅對於光控來說,對於NAV的折讓有可能會降低,這是由於1.光大銀行和光大證券都是上市公司,流動性好的資產折讓較低,2.光控去年年底開始在和母公司光大集團進行資產互換,逐漸在按合理價格將光大銀行的股份套現,且資產互換還在延續中,3.公司有些資產會由於上市而實現價值。
從公司的意願和最近的動作來看,公司都在向資產管理類的公司轉型,以下是2013年業績公告中的摘錄,可以算是光控對自身定位比較明確的說明:
查看原图資產管理類的公司和Conglomerate企業估值時一般會用不同的模型,這可能造就了一個潛在的重估機會。綜合型控股型企業一般會用sum of parts + discount來定價,而資產管理公司一般使用price/AUM.
光控資產管理業務的AUM截止2013年底已經達到了340億港幣,公司保守估計2014年AUM增長率達到30%至450億港幣左右。在一些新聞稿中我們可以看到CEO在預測2014年AUM會翻番。光控的主要PE基金都進入了退出期,基金投資的公司有12家在A股IPO排隊中,而PE基金在公司上市前都是按公司資產入帳的,這實際上隱藏了大量類似銀聯商務,萬國數據這樣的優質資產。
查看原图另外光控還有個飛機租賃的業務分部,是由於持有中國飛機租賃這家公司44%的股份,新聞稱此公司將於二季度IPO,按公開消息估算,這部分權益在上市攤薄後價值約為12~20億港幣,而光控的所有「共同控制實體投資僅以5.6億入帳」。此消息可以算是公司股價的短期催化劑。
彼得林奇演講(四)[評論]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6/blog-post_22.html一連三篇「彼得林奇演講」,分享了總共幾萬字的文章,篇幅話短不短,但又沒有一本書的長度,單看這個演講內容,就好像上了一堂雞精班一樣,把林奇的多年經驗及股票投資理念都一下子吸收。在貼上文章時,一面整理文章,一面跟腦子內的財務知識相呼應,所以多發一篇文章講解一下止凡對一些觀點的看法。
林奇的講稿很有系統,大致可以把全文分為三個部份,第一部份主要是談規則,林奇總共分享了四大規則,包括「了解你所持有的股票」、「作經濟預測徒勞無益」、「不要擔心股市」、「不要急躁,你有充足的時間」,其實這四點都可以話是一些常識,不過我可以肯定,大部份人的概念都沒有這些規則。
亦即大部份人都不會了解所持有的股票,對不?大家不妨找一位有投資股票的身邊朋友作個實驗吧,問問他買了什麼股票,又看他有多了解這些股票。多數人都著眼於經濟預測,茶餘飯後的話題都在討論後市如何,政府政策出台對個市有何影響,美國會否加息之類。正因為這樣,大部份人都很擔心股市,怕後市不好,預測未來之心十分之明顯。當收到消息話某支股票有前景時,多數人都立即要「入點貨」,怕遲了一個交易日都不得了似的。
所以林奇可謂在1990年時就說中了所有今天股民的態度,其實不是他有預知能力,而是股民從古至今都沒有改變過,就算把這類演講稿如何發揚光大,讓更多人看到,能做到的始終是少數人。有關買賣股票的「急躁」,身邊就有朋友永遠帶著銀行的「密碼機」上班,問其原因,他表示拿來網上交易之用,而我則認為早一晚設定買賣指令就可以了,朋友就話這樣不夠「即時」,會賺少很多,「即時」真的賺多很多嗎?
第二部份為「危險的說法」,林奇一口氣說了十個「危險的說法」,看完這些說法,大家應該覺得耳熟能詳的,不錯!這都是每天身邊朋友都在說的話,又被林奇在1990年言中了。內容主要是「升了很多,不夠力再升了」、「跌了很多再跌機會微」、「回升至多少就放」、「因為沒有買入某股而蝕了多少」、「這股票是未來的匯控」、「一買就升,這是有做功課的成果吧」。應該還有很多相類似的說話,大家又聽過多少呢?
還記得2007年在上海工作,當時內地股市熱騰騰,其中一支熱股中國人壽正衝上$50,有身邊朋友就話:「這股不怕買,好像匯控一樣,有買貴無買錯,中國人壽是未來的匯控,一定賺」,還有「你看中國人壽升上來的強勢,證明這股的價值所在」,當我問這位朋友有沒有買入之時,他回答「正是最可惜當時上市無買,賺少很多呀!」。如果大家留意一下以上對話,他犯了林奇大部份「危險的說法」,而最大問題是這類概念的朋友在身邊多的是,而他們都有一種好像很懂股市的態度,可惜給出的意見正是「危險的說法」,不可怕嗎?
最後部份為投資理念,林奇分享了十個投資理念,大概意思都是鼓勵散戶作一位股票投資者,並糾正一些錯誤的投資理念。平日股民太著重投資在一些「不簡單」的公司,總認為「不簡單」或「有陰謀」,又或是有增長概念及遠景的公司,才值得投資,而以為投資股票都需要複雜知識甚至高深數學,可能還是交給「專業」去做會更好,散戶會覺得只有這些「專業」才能預測未來,找住偉大的公司。大家有否這樣想呢?身邊朋友又有否這樣想呢?
林奇則告訴大家投資股票只需要五年級的數學,散戶具有比「專業」更好的優勢,只要散戶在投資前做足功課,要做什麼功課呢?「就像你研究微波爐那樣研究你要購買的股票」這就足夠了。在香港,我不知道大家或身邊朋友在買微波爐時有否好好研究一番,依我觀察,我會把這個比喻改改,變得更適合香港人,即「就像你研究旅行計劃那樣研究你要購買的股票」,大家應該會更明白。
我看見身邊朋友對研究旅行計劃的認真及所花時間,絕對遠遠高於花在研究股票之上,很多時在討論旅行計劃,談到什麼酒店最抵,什麼地方租車,路線如何制定最有效率等,我都覺得他們很厲害。更厲害的是,當某位朋友話準備幾個月後去某地方旅行之時,其他朋友每位都對這個地方旅行有所建議,每位朋友都變成「專家」,令我驚嘆不已。
我認為旅行這類行為,是享受人生之時,花時間好好計劃,態度絕對正確。然而,如果大家能把這樣的態度同樣放到其他地方,包括對人生影響深遠的投資項目之上,相信這會令大家的人生更精彩。
最後再次多謝cleverpeople兄把這篇講詞發給我,的確值得珍藏。如果以後大家有什麼好文章或好影片之類,又因技術問題不能在留言版分享時,也可以email給我,值得分享的話,讓我整理好便能分享,公諸同好,一起分享知識,一同進步,使大家都能在每天睡覺前比起床時聰明一點點吧。
【方舟評論】不尊重土地收益權,還確權幹嘛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2012近日,在四川峨眉山景區,當地居民與景區官方間因林權證和利益分享等問題發生較大衝突。好在,官方一定程度上的讓步,給衝突的解決提供了希望。
峨眉山景區自古就有居民。舊時,沒人收門票。有了一竿子插到底的政府,景區被圈起來了,就有了「公共利益」,並要政府維護。景區裡的土地,本是當地居民所有,後來歸了集體,農民還不能退出。有人認為,景區土地歸了當地居民,他們就會亂來,景區要被破壞。這是不少官員喜歡的邏輯。中央推動林權改革後,當地管理者想為居民保管林權證,理由竟然是:為他們好。
然而,居民有自己的邏輯。那些景觀土地雖是集體所有,但曾是農民祖上的家庭所有;國家林權改革後,土地歸農民長期使用。無論如何,這些土地產權不歸政府所有。政府應給農民頒發權利證書,且由農民自己持有。
景觀土地本屬農民集體,使用權已確權,由此產生的收入,農民分享一部分,完全合理。景區建設政府有大量投入,景區管理也要付出成本,如果公開財務信息,以誠懇態度面對農民,雙方完全能達成分享收入協議。
改革開放以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幅提高,但同時因土地利益關係糾葛而引起的社會衝突也益發普遍。土地利益紛爭是農村社會不穩定的首要原因。農民、集體自治組織與基層政府間,常因土地分配、徵用、流轉、收入分配等事項,發生利益摩擦,引發激烈的局部衝突。原因何在?
答案並不複雜。支撐現代文明的基本原則很簡單,主要有兩個。一是在私人物品生產的競爭性領域,必須奉行競爭性的「要素分配原則」,出資者得利潤,出力者得工資,獻地者得地租。否則,任何一個社會都將掉入低效率陷阱。二是在公共品生產服務領域,必須奉行「普惠分配原則」,只要一個人生活於某個社區,社區的公共品就應對其平等提供。沒這一條,一個社會就不會和諧。
在我國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前,以上兩個基本原則被完全拋棄;改革到如今,這兩原則也沒完全實現。一切利益紛爭由此而來。
如果政府權力介入,以組織的力量與分散的農戶角力,想從集體土地關係中切走一塊利益,往往能暫時奏效,但卻埋下紛爭的禍根;一旦農民得到組織資源,而政府方面不肯讓步,衝突在所難免。
在峨眉山景區,政府在基礎設施方面投入的只能是公共品,所有居民應平等地免費享受;居民的義務是納稅,沒有納稅能力的居民,也要享受基本公共服務,政府沒理由與居民討價還價,也不能變相地讓居民第二次為獲得公共服務付費。
解決問題的基本手段,也很簡單,就是私權要明晰,公權要收縮。私權不明晰,投機行為、掠奪行為必然盛行,國民經濟效率將難以維持;公權延伸過遠,公權與私權邊界不合理,容易發生公權濫用行為,增加對公權的監督成本。
道理簡單,絕不意味著事情好辦。按照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精神,我國將通過農民土地承包權長久不變政策,確立農民的土地財產權。但這項改革並不樂觀,有的地方官員沒認真落實。
正如峨眉山景區的官方人士所披露的,不把農民的林權證書發給農民的現象相當普遍。有的基層幹部前腳剛落實土地的長久不變政策,也給農民發了相關證書,後腳就組織調整土地,致使農民的權利證書形同廢紙。還有的地方,政府官員不想做複雜艱苦的產權改革工作,試圖在土地承包權分配不公平的基礎上確認承包權,引起一些農民不滿,給這項改革的前景蒙上陰影。已基本確權結束的林權改革尚存在這種權力打折扣現象,農村其他尚未完成確權的集體土地改革,問題就更多了。這種對改革敷衍塞責的行為,令人深為憂慮。
深化產權改革必須解放思想,下大力氣推進。全面確立並維護農民的土地財產權對中國社會經濟長遠穩定發展具有戰略意義,必須紮紮實實做到底,不能留下走回頭路的空間。
改革的主導部門首先要更新觀念。給農民長久不變的土地財產權,即使它類似於土地私有權,也沒什麼可怕。政府因確立和保護農民的土地財產權,看起來壓縮了自己的權力空間,其實,可針對農民的土地使用權所產生的公共問題,行使合理的干預權,以維持資源利用的公正性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農民權利與政府公權之間,完全可以找到和諧共生的具體路徑。由此打破產權改革的僵局,類似峨眉山景區的這種衝突,才能徹底解決。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