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反壩、挺壩數年拉鋸,三部委重設水電門檻 「綠化」水電

http://www.infzm.com/content/82753

經歷了拉鋸數年的「反壩、挺壩」之爭以及大型水電項目審批停滯不前後,官方試圖通過一套囊括環境、經濟、社會領域的綜合指標,重新評價在運、在建的水電站,甚至挑戰其建設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並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讓那些更「綠」的水電站享受電價等優惠政策。

搶跑綠色水電

2012年10月,中國大壩協會在成都召開的年度學術會議上,一位沒有被安排發言的不速之客從主持人手中「搶」過話筒,痛斥部分媒體和民間環保組織在過去幾年中,對水電建設的嚴重「干擾」。

不過,他很快又興奮地向與會者通報,國家能源局正牽頭研究可持續發展水電的相關標準。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司水能處一位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證實,能源局計劃於近期組織可持續水電評價的專家研討會。

不惟國家能源局,2012年7月,環保部已在貴陽啟動了一項名為「綠色水電認證」的課題。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國電大渡河流域水電開發公司、華能瀾滄江水電有限公司等水電企業均獲邀參加。

經歷了拉鋸數年的「反壩、挺壩」之爭以及大型水電項目審批停滯不前後,中國官方試圖通過一套囊括環境、經濟、社會領域的綜合指標,重新評價中國在運、在建的水電站,甚至挑戰其建設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並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讓那些更「綠」的電站享受電價優惠、公益項目資金的優先支持。

這套指標即綠色水電標準、可持續水電標準。

參加貴陽會議的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副總工程師廖文根透露,環保部的課題啟動會上,初步形成了兩個觀點:一是水電工程從規劃、科研、建設、竣工到驗收,已經有一套完整的規範,比如建設前有環評,建設期有環境監理,項目竣工還有環保驗收,所以無論綠色水電還是可持續水電,加強水電站運行過程中的環境監管比較合適;一是可以先從小水電的綠色評價開始,逐漸納入大水電。

事實上,掌管小水電的水利部水電局已經開始制定綠色水電標準。

據國際小水電中心主任劉恆介紹,經過借鑑瑞士、美國和國際水電協會(IHA)的相關標準,目前由水利部主導的綠色水電認證已形成了一套指標體系。國際小水電中心給水利部的報告建議裡,有27個評價指標,目前項目已完成正等待水利部驗收。水利部又從27個指標中篩選出了最具代表性的15個,計劃用於小水電的綠色評價。在此之前,為了測試指標本身的合理性,水利部已在東部的浙江、華北的河北和西南的貴州三省選取了十五個小水電站作為試點。

「以前電站對環境的影響面臨很多批評,開發商忽略了環境保護的要求,假如標準將來成為強制性標準,不利於環境的電站就不能入網運行。」劉恆說。

低調三部委

國家水電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總工程師禹雪中注意到,綠色水電認證研究在2012年有集中「爆發」之勢,「三部委都在做前期工作,區別在於側重不同,研究的範圍也不同」。

水利部水電局因為主管裝機容量5萬千瓦以下的小水電,最終將形成針對小水電的綠色標準;環保部的相關工作放在環境影響評價司內,被業內解讀為環評的加強版;能源局主管大水電,更傾向於使用國際水電協會(IHA)的可持續水電標準。

不過,綠色水電的概念界定、標準選取等工作,三部委一直低調進行。

自2010年起,國際小水電中心就接受水利部水電局的委託,調查了覆蓋中國西南、東北、東南和西北的烏江、第二松花江、甌江、黑河四個流域的47座水電站。

這一次的摸底調查目的,是檢驗由西方舶來、經過幾年研究制定出的本土化綠色水電指標,是否能套用在遍佈中國大江南北的4.5萬座小水電身上。

劉恆表示,在變數重重的暫時指標草案中,水電站所在河流是否仍保持連通,是排在首位的影響因素。而對大水電而言,移民數量、安置情況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此外,水電站建成運行後,能否帶動當地社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也被暫時明確為一個重要評價指標,「如果電站有益於當地社區,甚至未來社區居民能參股分紅,評價自然就會高些」。

國家能源局也間接參與了IHA《水電可持續性評估規範》(HSAP,以下簡稱「規範」)的制定。其中,禹雪中和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周世春,「通過能源局的渠道,以發展中國家代表的身份」參與了IHA的規範制定。

據周世春介紹,IHA的水電可持續性評估規範中的「一些理念、原則或者評估方法體系,乃至最後形成的結果,都體現了中國的貢獻」。至於中國水電業專家對規範的影響,是抬高還是降低了可持續水電的規定,幾位受訪專家則不願置評。

2012年5月,水利部全國農村水電工作會議上,「綠色水電」的說法同民生水電、和諧水電等概念一並被推出。水利部水電局副局長陳大勇表示,這是官方首次明確提出綠色水電的概念。

看不見的「戰鬥」

「什麼是綠色水電,哪些因素決定一個水電站究竟綠不綠,眾多影響因素中,哪些因素又起到更關鍵的作用,只有把這些指標先在水電站身上操練起來,才能逐漸確定。」陳大勇說。

據陳大勇透露,水利部首批試點的電站其實已經過幾輪打分,但並沒有公佈評價結果,因為此階段主要是收集試點數據,完善指標體系本身,還遠沒到評判電站的階段,「就好像拿來衡量的尺子本身還沒做好」。

陳大勇解釋說,綠色水電評價的指標體系複雜又綜合,「因分歧較大,發生過數次顛覆性的修改」。從2011年迄今的不下十次專家研討中,為某個指標怎麼定,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往往意見相左甚至「吵」得不可開交,於是每次拿來討論的文本都與上一次有不同。

2012年11月2日這天,水利部邀請了環境、生態、水利、經濟等方面的多位專家,討論水利部已經初步形成的綠色水電指標體系。

這次會上,各方就一些問題依然爭執不下。比如在自然、生態和社會三大類影響因素中,河流斷流一項,計入評價體系的比例該佔多大,是否考慮只要斷流就在綠色水電認證時「一票否決」,始終沒能達成一致。以移民為例,技術上是以裝機單位千瓦的移民個數作為評判標準,還是另尋他法迄今仍是難題。

除此之外,陳大勇被問及次數最多的問題,是水電業主的積極性如何保證。

陳大勇在地方調研時,一家小水電業主直接擺了一部計算器在他面前。如果按照綠色水電的指標,電站對河流不能壓榨式取水,比如引水式電站需要根據要求適時放水。這位業主把多放了水就少發多少電的賬目一一算來給陳大勇看。

「綠色水電的概念聽上去很美,但從理念倡導到一套可操作的指標體系,要做的事情太多太難。」陳大勇表示。

高難度的試驗

綠色水電認證正是國家對「在保護生態和移民利益前提下,積極發展水電」要求的大背景下開展的。要認證,需先有標準,但想要建立一套科學、可操作的指標體系,無疑是一場高難度係數的試驗。

從國際經驗看,綠色水電認證之所以在國外產生,除了水電開發對河流生態環境不利影響受到關注外,歐美電力市場自由化也是原因之一。綠色電力能得到經濟上的實際好處,比如電價補貼。

「我們期待的綠色水電能帶來優質優價,建立一套良好的機制,籌建一批重要的生態補償基金,用於環境保護和弱勢群體的賠償。」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賈金生表示。

「真正的核心是通過驗證的電站享有電價激勵政策,要發改委、能源局、財政部對接,才算數,」禹雪中解釋說,「如果沒有電價激勵,評上綠色不綠色,對電站業主沒有影響,事情再往下推就困難了。」

劉恆認為,目前要先建立標準,再試點,最後建立後續政策,區分達標和不達標的電站。他預計,如果明年綠色水電在全國推開,後年逐步上升為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對電站考核,則在電價上體現評價結果。

鑑於綠色水電認證的專業和複雜性,受訪的多位專家表示,認證要由獨立公正的第三方機構來主持。即便第三方機構尚不能擔當重任,環保、能源和水利三部門也要協同作戰,以一套標準評價水電站。

「現階段是讓大家接受指標,下一步搭建認證標準,那時候就會有各部門的協商過程。」禹雪中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