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記者觀察】期待透明的錢能透明地捐

http://www.infzm.com/content/81625

裘國根豪捐2個億之後,不但在聚光燈下難以找到他,你甚至會發現他在刻意迴避曝光。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前,他糾結了好幾天。

不過,受訪過程中他倒是不慍不火。他首先提及兩點,一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力量越大,責任越大」:既然都知道你在投資圈混得還不錯,向母校捐點錢似乎在情理之中;二是國外大學的校友捐贈率很高。

有資料顯示,美國許多名校校友捐贈率為30%至40%,普林斯頓大學校友捐贈率甚至超過60%,哈佛大學的校友捐贈率為48%。相比之下,在中國高校中,清華大學校友捐贈率在2010年超過30%,然而中國大學的校友捐贈率平均水平不及5%。

當然國情不同,單純比較這一數字未必妥當。但有一點不得不承認,中國社會的信任基礎不夠牢固。任何一件「善舉」都可能引來質疑或非議。裘國根的糾結也正在於此。當然這也不能單純抱怨外界的不夠理解甚至「小人之心」——慈善界以往被曝光過的一些醜聞事件令大家心有餘悸。

經濟學上有個概念叫作「劣幣驅逐良幣」,意思是說壞東西充斥市場,有價值的好東西反而可能被擠兌出去了。「良幣」如何使自己回歸本原位置?一個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透明。

實業家捐贈尚且可能受到質疑,在「賭場」式的股市中搏擊的私募大佬捐贈時被拷問似乎也是「應有之義」了。裘國根要做的一件事,甚至是唯一的事情,就是透明、透明、再透明。

一方面,捐了出去卻又交由自己代為理財的教育基金,必須每年甚至每半年發佈財報,將投資組合和收益大小一目瞭然地公佈於眾。另一方面,重陽投資作為陽光私募的代表之一,未來可以盡其所能更陽光、更透明,從一家「很會賺錢」的公司向深受尊重的公司過渡。

如此一來,不但2億元的捐贈額可以真正做到細水長流,「自己捐款,自己打理」這一乍聽起來有些怪異的模式就不會再招非議。當然,裘國根提出「保證至少5%的年收益率,不足5%通過自有資金來補窟窿」的想法,是否可行且可持續,我們靜觀事情的發展。

對近些年其它備受矚目的捐贈校友們來說,透明一樣是對其最基本的要求,捐贈數目越高,越需透明。我們看到段永平夫婦在人民大學設立的基金會的管理委員會,每期等配比基金的「配比統計表」都向外界公佈,這值得讚許。

事實上於歐美基金會而言,透明乃常識而已。

只要透明,錢生錢任何人都喜聞樂見。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專門為基金會提供理財服務的非營利組織Commonfund調查了823家美國公 立和私立大學從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總計4081億美元捐贈基金的運營,結果顯示一年中其平均收益率為19.2%,相比上一年 11.9%的收益率繼續攀升(2008年和2009年則均為負增長)。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等財力最雄厚的大學捐贈基金表現最佳,平均回報率達 20.1%。

在捐贈基金的投資方向中,美國國內及國際股票市場的投資回報率為歷年最高,分別達到30.1%和27.2%。包括私募、房地產、大宗商品和自然資源在內的另類投資也達到14.2%。

一些面臨財務赤字的美國大學因為校友捐贈而度過危機,成為了「救命錢」,自然以後對募集捐贈很積極,對基金投資也更上心。相比之下,中國的大學是行政撥款的,理論上是不缺錢的,是不是真的把校友捐贈當成一項事業來幹,不免讓人產生疑問。

於是,就像社會的貧富分化一樣,中國大學的校友捐贈近些年來也呈分化之勢,北大、清華、浙江大學和人民大學等名校的教育基金會規模越來越大,但是多 數普通大學的校友捐贈總額增長緩慢,有的甚至幾年內顆粒無收,這樣一種情形下,校方提不起精神,最後整個捐贈系統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當然無論是出真金白銀還是像地產商黃怒波一樣捐地皮,且無論數目多寡,都是一種姿態,都值得期許。

校友捐贈與社會捐贈形成一個互動機制則更佳。香港新鴻基地產郭氏家族向西南交通大學捐贈並成立「郭氏基金」,雖然出資並不多,但可圈可點的是,西南 交通大學於2010年成立了「郭氏基金同學會」,這一同學會有章程並分為幾個部門,開展系列活動,且每半年向郭氏基金西南交通大學獎學金管理委員會提交一 份活動總結報告。

中國內地高校的教育基金會和捐贈文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我們現在一談「校友」,幾乎指的全是公立大學,民辦高校從一開始就被冷落了,這顯然也是 有失偏頗的;再如幾年前一位發跡的中國留學生向母校耶魯大學捐贈888.8888萬美元後被一些網友謾罵,顯露出我們社會中的一絲戾氣和對捐贈認識的偏 狹。校友捐贈從來都是無國界的,與捐贈者的透明行為相匹配的,是公眾的透徹理解。反哺教育的文化是經濟社會和公民社會走向成熟的標誌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538

記者不如清潔工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21128/18082239
上季最高價,歷史上最高價嘅國際拍賣會靚馬,由北京富二代投得,取名「北京金寶」,作價九百萬元,係「甜將」嘅細佬,買入後,一場未跑過,就已經退役,馬主損失慘重。不過北京金寶街係北京至靚至高級會所──香港賽馬會──嘅所在地,馬主家族就係金寶街地王,九百萬啫,唔見咗冇所謂,但由此可見,唔係有錢就可以買入一匹馬王嘅,「雄心威龍」係周歲馬時,幾乎冇人肯要㖭,身價平過「北京金寶」十倍。
近日到馬會食飯,發覺侍應中多咗一啲廣東話口音不純、鄉音未改嘅侍應,想嚟係樓面難請,舊人離開,有新人就要之故。最低工資實施一年後,飲食業叫苦連天,洗碗工人最難聘請,廚神肥佬韜在「爽報」專欄寫:「很多五十多歲的,大部份走去做看更,幸好尚有一群新移民撐住不至於真空,但都要四十五蚊一個鐘!」即係話最低薪食肆工人都有八九千蚊一個月,仲驚請唔到㖭。
呢日在中午飯局,大群傳媒老總在場,傾起最低工資與標準工時,報紙老總T嘆曰:「請看更過萬元……請洗碗阿嬸近萬元,但我地請新入職記者就只係八九千,幾抵請!」
為何如此?個個老總都話幾間大學有大量新聞系學生,供應不缺,兼逢傳媒對記者需求並非太大,故此新記者供過於求,人工自然冇得升,大學新聞系畢業生如想有較高薪酬,去酒樓洗碗好過!老總C指呢個係經濟學道理,冇得好講,佢原來係一個新界屋苑嘅業主委員會主席,屋苑管理費幾便宜,每平方呎收一元七角,已有十二年未加過價,但今年因最低工資影響,看更人工急升,兩個游泳池嘅管理維修、水電費一年超過一百萬元,出現赤字,唔加管理費唔得,加到齊頭兩蚊一呎,加三毫子啫,但計百分比就係17.6%,立即俾業主/住客鬧到暈,左丁山笑老總C:「你地成日批評無良企業加價太狼,你咪又係加價加到如狼似虎!」老總C唯有苦笑,畢竟業主法團點可以忍受虧本,邊個負責噃,點都係要加價嘅啦!
(代郵:左丁山接獲中文大學哲學系校友會通知,中大哲學系於十二月十六日星期日下午三時正在崇基學院康本國際學術園三號演講廳舉行勞思光教授追思會,敬請師生、校友及各方友好出席,同表哀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57

記者訪問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30127/18147426
在81/2吃過午飯,搵路行返寫字樓,特登走過去IFC兜大圈,在交易廣場外天橋就碰到醫生K,原來佢又係搵路行,遊完IFC先至返皇后大道中醫務所,總之吃飯後行二十幾分鐘,有助消化,城市人如唔駛趕住返工,可以一試。
醫生K一開口就問施政報告點睇,佢係有心人,好為香港前途擔心,大家唔知有乜好講,幾乎相對無言。CY上台後,好多人唔忍心批評太多,總希望俾佢多啲時間空間,等佢證明自己有料到,但見佢推出之房屋土地政策,似乎係頭腦發熱之人諗出嚟嘅,CY自己又係房地產專業專家,又確實令人擔心嘅。
中午同醫生K傾偈,最好唔傾咁耐,否則累咗佢嘅病人在醫務所等多半個鐘頭,背後大駡都似。拜拜之後急急腳行,到咗恆生銀行通往國金一期天橋,又碰到研究L,另外一位搵路行之人,迂迴曲轉咁行番置地廣場。佢對樓市素來有研究,果然一開口就批評左丁山:「喂,你在專欄講2018樓市陷阱,遲啲噃,你應該知道市場有預期派,相信到咗2016年,美國經濟一如所料復甦嘅話,利率循環已經轉向,利息調頭向上,碰啱CY啲樓盤大計進行得如火如荼,你話樓市會點?重演香港1998-2003年歷史都似。」譁,聽到都驚,人嚇人冇藥醫,千祈唔好講1998-2003嘅地產市道,大家都不敢回憶,不能忘記,不知歷史嘅新人物除外。
研究L又講:「除咗睇數據之外,我都留意到一啲不良氣氛(sentiment),一位仁兄一聽就知道記者有預設立場,只係想搵佢攞一句sound bite去砌人啫,於是故意被要求接受訪問講土地供應,開發新界東北、西北等等,記者堅持要求佢舉出例子,證明地產商買入農地,補地價,起樓賺大錢,仁兄特登舉出一啲地產商蝕到補完地價眼光光嘅例子,記者好似聽唔入耳,係要聽一啲賺大錢實例。仁兄挑通眼眉,於是笑笑口咁問:你地係唔係要搵新聞,製造鬥地主嘅sentiment呀?」呢樣嘢好難講,香港滿是憎人富貴厭人貧嘅言論,報章新聞充滿排斥歧視外來人嘅文字,整體氣氛確是不利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362

「地雷股」瑞年國際(本刊研究員/李志新 本刊記者/高素英) 週刊_高榮華

http://xueqiu.com/1418089326/22997539
$瑞年國際(02010)$
作者按:實際上,這次調查源於網絡上的一篇博文,該文並沒有提及這個上市公司的具體名字,只是說到了公司一些的經營、財務情況和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們通過其中的一些數據篩選A、H股公司,發現在港上市的瑞年國際各項數據都高度吻合。
經過《證券市場週刊》幾個月的調查和取得的資料,我們發現,在港股市場,瑞年國際是一個典型的高淨利增長低PE的陷阱。@盧山林@群超@kankan123@xmcwj@文樂之父

ROE超20%,資產負債不到15%,營收和利潤五年年複合增長率超25%,還有其他各項指標好得出奇的瑞年國際,不僅涉嫌經營作假,還暗藏虛增巨額資產、嚴重抽逃下屬公司資產的地雷。
本刊研究員/李志新  本刊記者/高素英

2010年2月,主營氨基酸保健品業務的瑞年國際(02010.HK)在香港首次招股,同年10月,再次配股,兩次合計融資約12.6億元人民幣。。

上市以來,瑞年國際各項財務指標表現完美,營收增長率連年超30%,淨利更是增長50%以上。外界紛紛看好瑞年國際的發展前景,外資投行大摩、雷曼兄弟和香港富豪李嘉誠都一度現身持股超5%股東名單,但是近期瑞年國際執行董事長王福才和執行董事不斷減持該公司股份以及外界質疑其銷售業績造假的事實,卻讓瑞年國際的「績優股」形象蒙上陰影。

《證券市場週刊》研究和調查發現,各項指標好得出奇的瑞年國際,不僅涉嫌經營作假,還暗藏虛增資產、虛增巨額資本開支和嚴重抽逃下屬公司資產的地雷,堪稱「地雷股」。

上市時麾下旗艦企業無錫瑞年實業有限公司(下稱「瑞年實業」)錫山經濟開發區廠區物業估值高達1.27億元,廠區物業結構簡陋,資產估值涉嫌虛增超5000萬元。上市後兩年間,瑞年國際產生高達7.92億元的巨額資本開支,固定資產涉嫌虛增達1.6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瑞年國際旗下全資孫公司捷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捷輝」)全資控股的無錫正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無錫正乾」)和無錫銀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無錫銀乾」)還存在巨額抽逃資金問題,兩家公司在註冊成立當年便有超過5億元的預付款支出,幾乎是註冊資本的全部金額。

旗下另一間公司——南京瑞年百思特製藥有限公司(下稱「南京瑞年」),財務報表與相關藥品銷售渠道調查顯示,其營收或有假。

上市前物業估值虛增超5000萬元

瑞年國際在招股書中披露,上市時有三塊物業(見表1),土地共計454.2畝,土地價值合計1.32億元,其上共有總建築面積約8.23萬平米的建築。對這三幅土地及其上建築,戴德梁行有限公司給出了2.8億元評估價值。

表一:瑞年國際上市前擁有的物業及估值
查看原圖

其中,瑞年實業的錫山開發區廠區估值最高,達1.27億元,該廠區位於團結大道西,芙蓉路一號南側,芙蓉路2路北側,區間路東側。

《證券市場週刊》實地調查發現,該廠區建築結構極其簡陋,實測建築面積也只有招股書中披露面積的70%,按500元/平米的建安成本計算,實際3.32萬平米的建築建安成本約為1660萬元,再加土地購買價格5935.6萬元,全部物業價值合計約7595.6萬元。上市時,物業估值涉嫌虛增5145萬元。

在招股書中,瑞年國際披露該廠區土地面積有197.8畝,購買價格5935.6萬元,其上共有6棟建築,包括一棟綜合樓宇、兩棟宿舍、一棟展覽大廈和三個物流中心,總建築面積4.4萬平方米(見圖①註:5#建築是上市後新建的東亭涼茶車間,不在1.27億元估值裡)。

圖一:瑞年實業錫山經濟開發區廠區衛星圖(紅線框中即為錫山廠區)
查看原圖

《證券市場週刊》實地調查發現,綜合樓宇(圖一中建築1#)是一棟三層樓房,佔地面積非常小,與兩層的物流倉庫連在一起形成縱緯物流的倉庫,包括綜合樓在內總建築面積約8000平方米。除了辦公的綜合樓外,其他物流倉庫均為水泥磚混框架結構,內部幾乎沒有裝修,整塊土地東南角的辦公綜合樓頂掛著縱緯物流的招牌,二層被無錫瑞年醫藥公司使用。

圖二:縱緯物流牌子下面的三樓綜合樓建築和縱偉物流的倉庫(建築1#)
查看原圖
圖三:上述建築的背面
查看原圖
位於縱緯物流北面的是兩棟宿舍(圖一中建築4#),該宿舍樓是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六層樓房,兩棟建築總面積約為6000平米,其中一棟租給縱緯物流對外招待物流人員的住宿,另一棟被瑞年當作員工的宿舍。

據知情人士透露,當時出租給縱緯物流時,該宿舍只是搭起六層的架子,內部不要說裝修,連窗戶和門都沒有,縱緯物流的老闆花了100多萬元才給內部每間房子做了隔斷,裝上門、磨上水泥地面,然後給每間房子裝上空調、燈和床等,才達到對外出租的條件。

圖四 兩棟宿舍樓(建築4#)
查看原圖
與縱緯物流僅一牆相隔的西側是另一家物流(圖一中建築2#),其建築只是簡單的單層支架結構,兩個物流中心建築總面積約為10200平方米。物流中心裡面雜亂無章,開往內蒙古、鄭州等地的物流專線各色招牌掛在物流中心內。據瞭解,該物流也是瑞年實業對外出租,瑞年實業並不是自己參與經營,該物流中心佔地面積約為27畝。

圖五:縱緯物流西側的另兩個物流公司(建築2#)
查看原圖

而與上述物流只有一河相隔的西側則是佳吉物流,該物流中心南北長約387米,東西寬188米左右,除去沒有建設的土地,大約有9000平方米的建築。

圖六:佳吉物流(建築3#)
查看原圖

而對招股書中提到的展覽大廈,《證券市場週刊》實地勘察並無發現該建築。建築5#是瑞年國際上市後新建的涼茶車間,不在1.27億元的物業估值裡面。

《證券市場週刊》採訪中瞭解到,按瑞年實業錫山經濟開發區廠區的這幾個物流中心的建築結構新建,其單位建安成本不會超過500元/平米,上述全部建築的建築面積約為33200平米,折合建安成本或僅有1660萬元。而除土地外,上述光建築估值6765萬元,資產估值虛涉嫌增超5000萬元。

上市後固定資產投資虛增1.67億元

年報披露,上市後的2010及2011年兩個會計年度,瑞年國際共發生資本支出7.92億元人民幣。公司在年報中千篇一律地解釋為購買物業、廠房及設備、土地使用權及無形資產。

雖然瑞年國際近兩年有近8億元資本支出,但是從上市公司報表上根本看不出這些資金通過什麼途徑投資到什麼項目。然而通過其全資子公司、全資孫公司,甚至到四級全資子公司的投資路線,其資本支出的脈絡開始顯現。

調查顯示,瑞年國際旗下全資子公司為同瑞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同瑞」),而同瑞全資控股捷輝,捷輝全資控股無錫瑞年實業有限公司(下稱「瑞年實業」)、無錫正乾、無錫銀乾,而在南京瑞年的股份中捷輝佔25%,瑞年實業佔75%。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瑞年國際招股書披露的內容顯示,同瑞註冊資本為1692美元,主要業務為投資控股,捷輝註冊資本僅為2港元,主要業務為投資控股。

《證券市場週刊》注意到,從2010年瑞年國際上市之後剛剛一個多月的時間,捷輝就向瑞年實業增資。2010年3月30日,經江蘇省商務廳批覆同意捷輝向瑞年實業投資總額由5.5億元增加到10億元,註冊資本由3.8億元增加到5.3億元。

捷輝在給瑞年實業增資4.5億元後,並沒有停下投資的步伐。2010年6月22日,捷輝獨資設立無錫正乾,註冊資本3500萬美元,合計人民幣2.2億元;2010年10月27日,捷輝獨資設立無錫銀乾,註冊資本3800萬美元,合計人民幣2.37億元。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瑞年國際上市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捷輝對旗下控股公司的投資總額就達9.07億元。而按照瑞年國際招股書的說法:四間特殊目的公司各自成立以來並無進行其他業務。也就是說同瑞除持有捷輝和捷瑞(空殼)外沒有其他業務,而捷輝除持有瑞年實業、南京瑞年、無錫正乾、無錫銀乾外也沒有其他業務,那麼9.07億元的投資資金均來自瑞年國際上市公司。
查看原圖

從上述股權結構可以看出,截至2011年12月31日,瑞年國際旗下的主要實體公司有5個:瑞年實業、無錫正乾、無錫銀乾、南京瑞年和瑞年醫藥。瑞年國際2010、2011年的資本支出主要用於前4家公司,實際資本支出最多的為瑞年實業、無錫正乾、無錫銀乾、南京瑞年在建工程,本刊調查這部分金額約為3.7億元,加上土地使用權資本開支約為2915萬元,購買物業廠房及設備預付的訂金兩年共計7561萬元、購買知識產權預付款兩年合計1.57億元、實際兩年全部資本支出約為6.3億元,而按照瑞年國際的公告,兩年共發生資本支出共計7.9億元人民幣,那麼至少有1.6億元的資本支出為涉嫌虛增投資。

「東亭涼茶車間」和」度假區項目「虛增投資1.67億元

瑞年實業在2010年、2011年兩年在建工程共計新增約5.2億元,其中資本開支比較大的是名為「東亭涼茶車間」和「度假區項目」項目,分別投入2.3億元和5200萬元,合計2.8億元。但調查顯示,上述兩個項目存在虛增投資的現象。

報表顯示,名為「東亭涼茶車間」的項目從2009年就開始有投入,2009年瑞年實業東亭涼茶車間在建工程為1080萬元,2010、2011年持續投入2.3億元。由此計算,2009年1月-2011年12月底,瑞年實業對東亭涼茶車間實際總投入為2.4億元。

「東亭涼茶車間」項目是上市前的叫法,瑞年國際上市後這個項目可能轉成了無錫正乾的生產車間,記者查到相關公告。該項目主要生產順牌涼茶和氨基酸飲料。

多條無錫正乾的招聘信息中指明工作地點為「東亭工廠」,其具體地址為「無錫錫山區團結路與芙蓉二路交叉口」,無錫瑞年醫藥有限公司(下稱「瑞年醫藥」)的位置信息則更清楚的表明地址在錫山區東亭芙蓉二路縱緯物流。

而調查顯示,「東亭工廠」地塊除無錫正乾、縱緯物流二樓上的瑞年醫藥、兩個物流中心和兩個宿舍樓外,再沒有任何涼茶車間。而該東亭工廠地塊正是在無錫正乾於2010年招拍掛取得的地塊。

2012年9月,《證券市場週刊》實地調查發現,無錫正乾地塊上共有5棟建築(見圖一),圖上標註1-4#樓宇正是瑞年國際招股書中披露的瑞年實業錫山廠區地塊上的4棟建築(縱緯物流租用的1#綜合樓宇、4#宿舍、佳吉物流租用3#物流中心及2#物流中心)。東亭涼茶車間也就是無錫正乾所在位置5#樓宇。

東亭涼茶車間是一棟四層廠房,一層為倉庫,用來儲存生產的涼茶等飲料。每天早起一層樓的大門就會打開,運輸車輛就會將順牌涼茶裝車拉走,每天有一兩車產品從廠區運走。當時生產車間並不繁忙,一工人告訴記者,該廠區只有一條生產線,主要生產涼茶和氨基酸飲料,根據市場需求有時還會停工。

圖七:無錫正乾地塊上的東亭涼茶車間
查看原圖圖八:東亭涼茶車間內部照片

查看原圖

值得注意是,無錫正乾2012年5月16日正式開業,然而記者在其2011年年檢信息「在建工程」一項發現同樣也有一個「涼茶車間」,2011年投資金額僅為318萬元,2010年沒有在建工程。無錫正乾院內的涼茶車間僅用318萬元顯然是建不成的,而瑞年實業的投資恰恰使該項目得以順利發展。

那麼正是這樣一個位於東亭的涼茶車間卻讓瑞年實業在兩年的投資為2.3億元,而按照最高標準測算,該生產車間的投資大約虛增投資額1.15億元。

無錫正乾院內的東亭涼茶車間是一棟四層廠房,混凝土框架結構,東西約60米,南北向約100米,建築用地面積約為6000平米,合計建築面積約為24000平米。而同為捷輝全資子公司的另外一棟廠房——無錫銀乾綜合車間樓的建設招投標及中標結果信息顯示,無錫華韜於2012年2月以4500萬元的價格中標該車間工程建設,該樓同樣為混凝土框架結構,總建築面積20245平米,折合每平米的建安成本為2222.8元。

而按照當地實際,最好的廠房每平米的成本基本在1000元以上,即使以2222.8元/每平米的建安成本計算,東亭涼茶車間建安成本約為5334.7萬元。車間內在2012年9月,僅有一條涼茶生產線,按瑞年實業一條氨基酸口服液生產線約6000萬元左右的投資成本來算,兩項加總也只有1.13億元左右,而在2011年末,瑞年實業該兩項總投資就達到2.3億元,實際投資只有約一半左右。

此外,瑞年實業的「度假區項目」實際上是現在的無錫銀乾項目。無錫銀乾位於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內的馬山5號橋工業園內,在瑞年實業的2011年工商年檢報告中,該項在建工程新增投資5200萬元。

圖九:無錫銀乾綜合車間建築工程標牌顯示工程開工時間為2012年2月
查看原圖圖十:無錫銀乾地塊上只有一棟在建樓

查看原圖
《證券市場週刊》於2012年9月實地考察發現,無錫銀乾地塊上實際在建一棟廠房,樓四周非常荒涼,雜草橫生、道路泥濘。建築工程標牌上顯示是無錫銀乾的綜合車間工程,總建築面積20245平米,由無錫華韜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工程於2012年2月20日開工。2012年才開工建設的項目,在2011年就有高達5200萬元的投資。

根據招標信息,中標時間為2月2日,瑞年實業不可能在不知道中標方的情況下,提前預付工程建設的預付款。實際上,2011年無錫銀乾地塊(即度假區項目)根本無任何投入,5200萬元的資本投入全部為虛增。

從上述兩個項目來看,東亭涼茶車間和度假區項目,在2010、2011年,總計虛增資本開支達到1.67億元。

四級公司涉嫌抽逃巨額資金

瑞年國際除了虛增巨額資產外,旗下四級公司涉嫌抽逃巨額資金。《證券市場週刊》獲得的瑞年國際旗下四級公司相關資料顯示,2010年,4家下屬公司瑞年實業、無錫正乾、無錫銀乾、南京瑞年的預付款總額達6.7億元,而瑞年國際披露的年報顯示,2010年合併報表只有9750萬元的預付款,與4家下屬公司巨額預付相差甚遠。而2011年合併報表雖然預付款上升到約2.2億元,但是與當年這4家公司合計預付款6.2億元數額相比依然有4億元的差距(見表2)。

表二:瑞年國際旗下公司巨額預付款
查看原圖
北京工商大學資本市場與公司理財研究室主任王峰娟認為,上市公司合併報表與下屬全資公司的預付款數額差異巨大,一種情況是下屬公司間的互相巨額預付,合併報表後抵消。另一種情況是存在嚴重的抽逃資金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公司的巨額預付款中,尤其是無錫正乾和無錫銀乾預付款巨大,2010年,兩家公司預付款分別高達3.4億元和1.82億元。2011年,無錫正乾仍然存在高達3.35億元的巨額預付,而無錫正乾兩年的營業收入和銷售收入均顯示為零。而筆者查閱無錫正乾和無錫銀乾的工商報表發現,兩個公司都是在2010年設立,一直到2011年的這兩家下屬公司的企業經營情況都顯示為「籌建階段」。

瑞年國際通過捷輝於2010年6月22日在無錫投資設立無錫正乾,捷輝100%控股無錫正乾。江蘇人民政府頒發的台港澳僑投資企業批准證書顯示,公司註冊資本3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1億元。

《證券市場週刊》得到的資料顯示,2010年,無錫正乾預付款為3.4億元,在建工程為1586萬元,固定資產為零,存貨為零,銀行存款為零,貨幣資金只有15.5萬元。而到2011年無錫正乾預付款為3.35億元,在建工程新增318萬元,餘額為1904萬元,固定資產原值為20.6萬元,存貨依然為零,無銀行存款、貨幣資金僅有49.6萬元。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穆林娟表示,從上述數據來看,在2010年預付出去3.4億元到2011年變為3.35億元,並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這說明2010年的預付款到2011年依然掛在賬上並沒有回來,而在建工程、固定資產、存貨共增加了1904萬元,說明大部分預付款並沒有用來投資固定資產,也沒有用來購買材料等。兩年預付如此巨大的資金且沒有回來,很大程度上認定為抽逃資金行為。

然而除了無錫正乾之外,無錫銀乾也存在大量預付款問題。2010年10月27日,捷輝全額投資設立無錫銀乾,註冊資本38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375億元。2010年註冊當年,無錫銀乾的預付款就達1.82億元,而存貨、在建工程和固定資產均為零,貨幣資金為7005萬元。

兩個剛剛籌建的公司,預付款遠超當期固定資產、在建工程投資和存貨金額,而且無錫正乾巨額預付款付出後一直沒有回來,時間長達兩年之久,這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

對此,北京工商大學會計系副主任張宏亮教授表示,瑞年國際對下屬公司控制鏈條較長,公司構架比較複雜,國內的實體公司通過許多註冊在香港或境外的多級持股,這是內地許多在港上市企業的通行手法,也是公司審計的暗區,有可能存在財務黑洞。而無錫正乾和無錫銀乾在籌建階段,就發生如此巨額預付,這是明顯地抽逃下屬公司註冊資金,甚至有可能侵佔上市公司資金。

南京瑞年營收有假

南京瑞年是瑞年國際眼科用藥和抗癌藥的生產基地。來源於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信息顯示,南京瑞年獲得批文的藥品有4個。

報表披露,2011年,南京瑞年主營業務收入為1.01億元,淨利潤為6553.1萬元,來自於藥品的營業收入雖然只佔瑞年國際總營收5%,但是利潤卻佔10%還多。

2011年,南京瑞年藥品業務淨利率達65%,毛利率更是高達90%以上,抗癌藥品鹽酸拓撲替康膠囊(商品名:「欣澤」,下稱「欣澤」)是其主力銷售產品,欣澤的銷售額佔南京瑞年主營收入的九成以上(見表三)。
表三:南京瑞年2010年、2011年主要產品及銷售額
查看原圖
然而據《證券市場週刊》取得的南京瑞年財務資料顯示,公司盈利狀況並不如瑞年國際合併報表中藥品高毛利所體現得那樣優秀。

在南京瑞年的現金流量表中(如表四所示),巨額的經營現金流出顯示與高毛利產品公司完全迥異財務特徵。《企業會計準則——現金流量表》規定,購買商品、接收勞務的支出是指購買產品材料、商品或接收勞務所產生的支出。以2010年報表為例,南京瑞年當年主營業務收入為8139.7萬元,而主營業務成本卻只有768.7萬元,產品毛利率高達90%以上。
表四:南京瑞年經營現金流表
查看原圖

高毛利的產品特性,決定企業購買原材料等的支出只佔產品售價的很小一部分。而南京瑞年當期支出高達7619萬,這應該有三種解釋:其一,銷售平穩,購買大量原材料囤積或生產形成存貨;其二,預付給原材料或半成品供應商貨款,其三,南京瑞年財務存在黑洞。

考察南京瑞年的存貨水平,2010年只有38萬元,第一種可能性排除。第二,7619萬元的經營現金流出,如果減去當期主營業務成本和支付職工工資、稅費等其他費用後,那麼意味著購買原材料、商品等多付了6068.4萬元。這意味著,南京瑞年一年預付相當於當期8年的原材料等費用的款項給供應商,這完全與企業正常商業邏輯相悖。那麼,有一種可能,南京瑞年存在財務暗區。

至於南京瑞年的主力產品欣澤銷售情況,記者以採購者的身份聯繫曾經代理欣澤的商家,得到的回覆是:不再代理,或者缺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794

【記者觀察】個人自覺能否「成氣候」

http://www.infzm.com/content/86045

「體制內健康向上的力量。」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何增科如此評價這些主動曬家產的官員。

湖南省紀委預防腐敗室副主任陸群,則是抱有更高殷切期望,「期望高層領導帶頭公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率先垂範,為全國公務員帶個好頭」。

在更高層面的官員,上自常委,下至省部級官員,已有先後有張春賢、俞正聲和汪洋等人公開表態支持財產公示制度,甚至承諾實施後「率先公開」。

在反腐學者王明高看來,不論是主動公開的,還是積極表態的,都代表了體制內已經在認可官員財產公示是懲治腐敗的一個有效措施。「過去官員都羞羞答答不願說,現在有人願意說,甚至願意做了,這是一個積極的態勢。」

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期望,對這樣的行為,更高層面應該「思想解放一點,不要反對」。

但一位要求匿名的中紀委官員認為,就算下一步還有省部級官員主動公開財產,但僅僅依靠一些個人自覺,難成氣候。

撰寫《潛規則》的歷史學者吳思,同樣認為靠體制內這些自主公開的個人力量,去倒逼制度是「不行的」。

他向南方週末記者推演了這其中的官場邏輯:站出來公開的人,如果官小、沒錢,官僚們會嘲笑你,沒錢說什麼呀;如果有錢,位置也很重要,那官僚們會覺得破壞潛規則,於是,這樣的出頭說話的人,就可能被找茬。

事實上,這種自行公佈家庭財產的行為,表面看是在一種自證清白的行為。但陸群指出,這是「沒有制度規範和約束」的前提下,缺乏可信度、無需負責的公開。

而且,在陸群看來,在上述前提下,這種僅是基於靠輿論評價的自發公開行為,還帶來的一個可能是,擁有較多合法資產的官員,想公開也不敢,而敢公開的,基本集中在沒什麼財產的官員群體。

而諸多官員和學者的共識是,建立在制度規範下的官員財產公開,才是根本之策。

上述中紀委官員還進一步強調,官員財產公示制度,終究還是頂層問題,不僅僅是需要制度,而且必須是自上而下的制度,如是自下而上,只能造輿論,難以成效果。

事實上,儘管民間呼聲浩蕩,但到目前為止,中國是否到了可以出台官員財產制度的當口,即使在學界也未能達成共識。

但王明高提出,在信用保障制度和金融實名制度等沒有準備充分的情況下,一腔熱血實行官員財產公示制度,會招致政治、經濟和社會多重風險。

這與中紀委副書記吳玉良一年多前的公開表態有些相似──「我們感到有兩個方面的條件是欠缺的:一是要建立起社會的誠信體系,二是信息統計體系。沒有這兩個體系的建立,我想這項制度實行起來是比較難的。」

上述中紀委官員則提出了技術問題背後的實質,老百姓考慮這個問題,說你公開就可以了,但高層考慮這個問題時,除了要實現反腐,還需兼顧社會穩定。「現在上面還有顧慮,怕放出去、收不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20

一個記者眼中的360公關突襲戰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4546.html

說是「闖會」,因為我是一個闖入者,一個A公司和B公司都沒有邀請的擅自闖入者。

本週我正好有一個關於互聯網安全的選題想做,昨天下午快3點的時候,我開始聯繫安全業內的朋友想做一些採訪。有朋友告訴我,下午3點在國家會議中心正好有關於互聯網安全的研討會,建議我去看看。

我匆匆趕到之時,已經是3點半,因此,我沒遭遇竇瀅瀅同學所遭遇的「劫會」情形:斜刺裡衝出一波人來,逮到人就塞一份資料過來。但是「您好,親愛的360用戶」這種資料我是拿到了。

我沒注意到有兩個會議。我闖入的是360的會場。準確地來說,這個會議全稱「數字論壇第107期:網民隱私保護與互聯網企業的責任與共贏研討會」,由博客中國和互聯網實驗室承辦。

找到一個邊角位置坐下來之後,我才慢慢觀察到這個會議由三部分人組成。一部分是承辦方,博客中國和互聯網實驗室的;一部分是業內專家:就是我昨天在我的微信朋友圈吐槽的公知(吳法天和司馬平邦)加上其他什麼大學的教授、什麼律師事務所的律師、什麼微博上名字中有「黑鷹」(實在沒記住,抱歉)的某資深網友,當然,專家團少不了數字公司,代表是首席隱私官譚曉生;最後一部分就是業內記者,我不經常跑會,恕我眼拙,我只認識一位記者。

當時大約是下午3:40,是互聯網實驗室的人在作「網絡隱私與用戶邊界研究」的報告,已經接近尾聲。這個報告結束後是譚曉生代表安全公司作名為「安全上網 從360開始」的報告。期間譚曉生提到過李鐵軍,說李鐵軍就在旁邊的會議室。我也是到這個時候才醒悟旁邊可能另有一場會,我當時想到該出去轉轉,但是因為譚又提到李鐵軍可能會過來,我就沒動。(後面李一直沒過來)

譚的報告中,少不了對金山、百度、騰訊相關軟件的惡意行為舉證。

然後是其他專家依次發言,冗長而無聊,沒什麼讓我覺得有價值的內容,加上我前夜睡眠不好,此時已經昏昏欲睡。倒是輪到兩個著名「公知」發言時,著實讓我興奮了一番。平時都只能在微博上「瞻仰」他們,何曾得見真身、聞真言啊。司馬氏是個光頭君,發言最激動,提到「304嬰兒」,提到了「重慶」(大意是如果此事發生在紅歌時代的重慶,會怎樣怎樣。呃,原諒我太游離了,我沒注意到一個互聯網安全的研討會,司馬君是如何代入「304嬰兒」事件的)。

專家發炎結束後就散會了,已是下午18:00,各自回家,不表。

 以上是會議過程,以下是我的一些觀感:

一、這場研討會不像倉促應戰,互聯網實驗室「網絡隱私與用戶邊界研究」報告應該有一段時間準備;

 

二、竇瀅瀅的文章表述:「不要光聽李鐵軍說技術,你不懂技術談法律很不好。半小時後,我將在隔壁進行一場演講,歡迎您以及在場各位去聽一聽。」一位男士突然走進會議室高喊,然後大步離開。後來,有人認出他是360公司的隱私官譚曉生。根據我這邊觀察到的情況,譚曉生這句話應該是在3:30前跑到隔壁會議室上去說的,順便叫板邀請李鐵軍,然後回到這邊會議室,就有了我聽到的譚曉生說說的「李鐵軍可能會過來」,但最終李鐵軍沒有過來。

三、如果真如竇瀅瀅同學所述:「等到記者們找到了正主會議室,發現會議規模已經慘到不行了,原先被告知將參與本次研討會的騰訊、百度、網秦相關人士都未現身,只有金山安全專家李鐵軍到場;原本在邀請函中出現的新華網並沒有印到活動背景板上的主辦方名單裡。」那麼,李鐵軍參會會議的主辦方更像是一場鬧劇,應該自己檢討。

四、反觀數字公司這場會,其實效果不錯,現場說服力、感染力很強。我目前沒用數字公司的任何軟件,但此場會議消除了我對數字公司的一些偏見,我考慮以後可能會謹慎試用。一位政法大學女教授被現場打動了,很感性地表示了對數字公司的好感,就差沒涕零了。當然,乃們也不要太相信專家的態度,態度是有價值的。謹聲明,我以下這句話不針對任何一家公司,請不要律師我。這句話也是做公關的朋友告訴我的,大意是:「按照公關行業的經驗,組織一場專家聲討會,給每個專家的車馬費至少是這個數:¥2000」。

五、數字公司給用戶的信寫得不錯。我以為數字公司會通過網絡向每位用戶傳播這封信,因此在開會無聊時,我通過朋友圈讚了一番。我當時在朋友圈裡寫道:「看完360給用戶的信,我都被打動了。非常恰當的公關。1,情感公關,以寫信的方式,一對一對話的敘述感,示弱,我們被害了,求幫助;2,情感之下,理性分析,邏輯嚴密,逐條解釋;3,權威訴求,和國際知名安全軟件……公安部檢測……國際認證……國家部委通訊社使用;4,公司是上市公司,受中美法律監管,清晰透明,合法合規。5,最後不忘向用戶閱讀完再感謝。它這給用戶的信,應該隨著客戶端推送到達了每個用戶吧。360始終明白,用戶是根本,只要向每個用戶解釋明白,媒體就不用擔心。」這段話是在現場隨手隨感而發,乃們也不要較真說我是替數字公司說話。

六、無論是A公司舉證的B公司流氓還是B公司舉證的A公司流氓,我都信!因為1.這是個行業問題,天下烏鴉一般黑,我親身遭遇到很多知名公司知名軟件流氓小細節,捆綁安裝那是最常見的了。如果也是記者,那麼請你瞭解更全面的信息,包括歐美國家的相關信息,你會相信我的這個判斷;2.競爭吧!只有充分競爭,互相監督、揭黑,這個行業才會有所收斂,它們才會改正,真正獲益的是用戶。3.目前,互聯網上利用「用戶隱私」掙到大錢的公司有很多家,但絕對不是數字公司和金山公司。

七、竇瀅瀅文章裡,「記者們發現了360應對每經報導危機的下一步策略,就是將每經報導中所指責的隱私收集、強制安裝、瀏覽器劫持等行為,試圖在金山、騰訊、百度產品中尋找出相近的行為來公佈,同時再加上民眾一貫反感的壟斷。」從公關角度思考,數字公司這個策略是準確的恰當的。

八、記者圈裡有人談及此次事件,贊數字公司的公關是江湖第二強的,(第一強是阿里)。但數字公司的一位高級職位人士謙虛地推辭,哪裡哪裡,百度的公關比我們強多了,也就是說,他們自認居第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324

記者採訪成稿需要經過被採訪人認可嗎?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869.html

1. 媒體有權不採訪某人,某人也有權不接受媒體的採訪。說「不」的權利是討論這個問題的根本。

2. 如果媒體非常想採訪某人,那麼受訪者更加佔據主動,會提出各種要求,而媒體會根據各種情況選擇是否接受這些要求。但不要忘了,媒體始終有權說「不」。

3. 如果受訪者非常想通過媒體讓自己的觀點為更多人所瞭解,那麼媒體更加主動。但不要忘了,受訪者始終有權說「不」。

4. 不管是誰,如果答應了對方,就應該信守承諾。

5. 一般來說,更堅持「獨立性」的媒體,會更受到尊敬,而答應受訪者過多要求,會傷害獨立性。但堅持「獨立性」需要實力為支撐。譬如《紐約時報》就拒絕以審引語為前提的採訪(http://publiceditor.blogs.nytimes.com/2012/09/20/in-new-policy-the-times-forbids-after-the-fact-quote-approval/,需翻牆) 。但能明文做出這種規定的媒體,至少我沒看到第二家。

6. 更多媒體會答應受訪者「審引語」的要求,但拒絕「審稿」。「審引語」和「審稿」的區別在於:受訪者通過審核在採訪過程中說過的話,確保自己的意見表達充分、準確,但稿件的撰寫與受訪者無關。這種處理方式是媒體和受訪者各自訴求均得到一定保護的平衡點,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對雙方都更有利。

7. 在新聞實踐中,越接近「專訪」,媒體越容易答應受訪者提出的審核要求;越是廣泛採訪,媒體越不容易答應受訪者的審核要求。這很好理解:專訪更接近於「共同創作」,即記者與受訪者共同完成的作品;而廣泛的採訪,受訪者提供的只是「引語」,很多時候甚至只是對一個事實 Yes/No 的確認,對作品完整度幾乎沒有影響。

8. 在新聞實踐中,還存在「背景談話」的情況,即受訪者者要求談話內容不被記錄,只是幫助記者瞭解所談事情的背景。媒體和記者可以主動提出進行背景談話,以說服有顧慮的受訪者提供線索;受訪者也可以要求談話內容不被記錄。通常在這種情況下,記者不應錄音、錄像或者做筆記,但受訪者可以,以確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害。

9. 對受訪者而言,更專業的做法是自己也進行記錄,並約定在某個時間之前,可以修正自己的說法。

10. 在中國,會提出「審引語」的很少,要求「背景談話」的更少,自行記錄並修正說法的受訪者鳳毛麟角。而要求「審稿」的受訪者很多,事後雙方糾結於「是否斷章取義」的互相攻擊更多。無他,媒介素養在一個社會的養成,是長期過程。真正意義上的「新聞專業主義」在中國也就大概不到20年的歷史,這需要有個過程。

11. 隨著 SNS 的發展,受訪者可以直接將自己的觀點傳遞到受眾,對「媒體」的需求越來越小,因此接受採訪時提出諸多要求的情況越來越多,前面提到的《紐約時報》的規定,也是去年才制定出來的。新傳播規律正在挑戰和影響著很多舊規則。

綜上,到底是否「應該」由受訪者認可,更多是實踐操作的問題,丟開背景討論所謂的規則沒什麼意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176

國產記者為馬雲自閹


2013-07-25  NM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的六四論不單激起四方批評,連訪問他的《南華早報》亦因此上演了一場河蟹羅生門。撰寫專訪的劉怡擅自刪除網站上部分敏感內容,被公司責難後請辭,還向馬雲「鄭重道歉」。

這場軒然大波源於馬雲談到阿里巴巴前年捲入涉嫌欺詐危機時,拿鄧小平作喻:「好像鄧小平在『六四』當中,他作為國家最高的決策者,他要穩定,他必須要做這些殘酷的決定。這不是一個完美的決定,但這是一個最正確的決定……」《南早》英文報紙在七月十三日刊出訪問,中文網以全文對答的形式刊出專訪的詳細版本,但在當晚,馬雲有關「六四」言論的約一百字竟然從網站消失,直至四天後《蘋果日報》以頭版報導馬雲遭到六四受難者和流亡民運人士的批評後,有關內容才在《南早》網站「重光」。「劉怡把專訪內容寫成了兩個版本,一個是只供存檔不公開發表的完整版,另一個則是刪除了『六四』內容,提交給總編輯陳衞中的版本。但陳認為專訪應該全文實錄,決定發放完整版。劉怡一直不同意,認為那段與主題無關,對受訪者不好。」消息人士稱,劉怡私自「閹割」專訪內容,未得到上司的批准。這位令到《南早》又再被人與《China Daily》睇齊的國產記者,在九十年代初取得南京大學法學士,畢業後投身傳媒,曾任職《上海青年報》及《21世紀經濟報道》。她曾長期報導資訊科技新聞,因此結識馬雲,後來又辦過設計雜誌和製作紀錄片。約四年前她獲陽光衞視老闆陳平賞識,通過內地專才計劃來港工作,任職紀錄片編導。二○一○年底她轉職至《南華早報》,出任中文網副總編輯。阿里巴巴指《南華早報》存在「不正當的引述」,致使公司和馬雲「遭遇一場遠離採訪主題的論爭風波」,更為劉怡請辭感到遺憾。唔知,馬雲會否因此請劉怡轉行做公關呢?

汪洋女婿大起底

上週《南華早報》爆料,指啱啱上任做國務院副總理嘅汪洋嘅女婿張辛亮Nicholas,今年二月喺香港成立辛夷資本管理。張年約二十九歲,曾任職於高盛、瑞銀、索羅斯基金等機構,今回同一班芬佬自立門戶闖天下。不過報導只係提咗一句張辛亮嘅嬌妻(即係汪洋個女),話張太都喺香港一間大型歐洲投行度做,並無提及姓名。本刊翻查張辛亮報住位於西環縉城峰嘅地址,發現業主係一位叫汪溪沙嘅女士。Bingo!「大海」個女,仲唔係「溪沙」?根據網上資料,汪溪沙九十年代就讀於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學,咁啱汪洋做緊安徽副省長。到二千年,文科生汪溪沙考入北京大學讀商科,計起嚟應該同張辛亮差唔多年紀。到一○年十二月,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等紅色組織獲湖北省領導人邀請,由田北辰、劉夢熊、施祥鵬等帶隊北上考察。其中一名團員正係汪溪沙,當時佢喺德意志銀行香港分行做投融資部高級經理。本週二,德銀拒絕回應汪是否其員工。亦都喺呢一年暑假,汪溪沙以逾一千五百六十萬元,扑槌買入西環縉城峰一個約八百八十呎嘅中層單位。另外,今年四月,張辛亮無懼雙辣招,斥資近四千萬港元,買入上水天巒一間逾二千呎嘅獨立屋。

阿爺係副總理

而張辛亮又豈止汪洋女婿咁簡單。據本刊翻查資料發現,張辛亮嘅爺爺,好大機會就係喺八十年代曾任國務院副總理嘅張愛萍。睇番公司註冊記錄,張辛亮曾經報住一個位於北京什剎海白米北巷七號嘅地址,原來正係張愛萍嘅四合院宅邸。而張辛亮喺一○年做過香港公司新紀元諮詢服務(已於上月解散)嘅董事同埋股東,呢間公司嘅創辦人之一張小艾,正係張愛萍個女,即係張辛亮嘅姑姐。張愛萍一九一○年生於四川,十六歲加入共青團,同毛澤東一齊打江山,四九年建政後獲授予上將軍銜。到咗文革期間,張愛萍一家六口無一例外被批鬥,三上三落,直到文革過後先至復出。張愛萍八○年任副總理,八二年轉任國防部長,直到八七年退休。據大陸文史雜誌《炎黃春秋》社長杜導正寫嘅《趙紫陽還說過甚麼》,八九年五月戒嚴令一出,張愛萍等老紅軍上書鄧小平,請求軍隊唔好入城。後來左王李先念搵張愛萍傾偈,話國家已到生死關頭,唔開槍唔得。張愛萍一句駁回:「我沒感到什麼生死關頭。」張愛萍於○三年病逝,其妻李又蘭則於舊年去世。三個仔張翔、張勝、張品均曾長年喺解放軍服役,並獲少將以及大校軍銜,不過都喺九十年代下海經商。女兒張小艾則於九十年代初留學美國讀博士,回國後創辦NGO北京人類生態學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410

華電爆料記者:我都殺你全家


2013-08-08  NM
 
 

 

六名華潤電力(836)小股東,與董事局就收購「爛煤礦」對簿公堂,本週一開庭,預計年底正式開審。率先揭露醜聞嘅前《山西晚報》記者李建軍,專程來港,聽審贈興,兼大爆華電背後的政治內鬥,本週一下午仲親自去ICAC同商罪科舉報。佢同小宗講,除咗山西煤礦,華潤喺內蒙古買落嘅資產,通通有古怪!證據已在手。如此咄咄逼人,不怕自身安全嗎?一副斯文相嘅李建軍笑說:「我從小就愛打架,不停打!年輕的時候曾用刀砍人,每次都是十多個人對我一個。不當記者的話,一定是一個傑出的黑道!」

那家人的安全總不能不理吧?他再爆在去年,華電交易對手張新明的手下,找到他妻子和一歲多兒子,把兒子弄哭,再打電話給李建軍,威脅要綁架二人。「我對他說,你對我刀砍槍打都可以!但對我孩子下手?我也把你幹了!我敢死,你殺了我家人,我就殺了你家人!你以為我沒辦法嗎?」他指對方可能知他這種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性格,最後都沒有下手。李建軍一臉正經說來,小宗不禁打個突;遇着連死都不怕嘅李建軍,潤電今次有排煩矣。

Give me a break 給珠寶第二生命

女人愛珠寶,但都有「唔愛」嘅時候,或因貪新忘舊,或舊事不堪記。想「放盤」套現?有個快速方便嘅方法,就係搵珠寶回購公司CIRCA。與拍賣行唔同嘅係,CIRCA唔收佣金,而係以二手市場價「買斷」珠寶,即時現金交易。OL同阿太,都係佢哋客仔,皆因回收門檻亦極低,由一百元嘅耳環銀鏈,至到幾百萬嘅名牌珠寶,來者不拒。回收後的珠寶會運往美國總部,轉售私人收藏家,避免珠寶在同一個圈子流傳嘅尷尬。洗走「前生」記憶嘅珠寶,便可在另一主人手上「重生」。CIRCA香港區業務總監梁曦文話,好多客仔係OL,套現無非為買新首飾或新手袋。「更多係分手後,識咗第二個男友,就將舊男友送嘅首飾攞嚟賣,呢啲我哋叫做old boyfriend jewelry。」客人當然不少得名人闊太,「佢哋有時同朋友去睇珠寶,明明唔鍾意,但現場壓力下,都要買埋一份,結果新簇簇就拎嚟回收。預約時間時仲講到明,佢上嚟之前之後嘅時段都要無人,費事撞到熟人會尷尬!」梁曦文笑笑口話,香港人唔使咁怕醜,回收珠寶只係善用資源,而CIRCA起源地美國,鋪頭仲多人到好似診所排街症咁。

本週WTF!

林老師西洋菜街句What the fuck一石激起千重浪,搞到退休前度假之劉達強警司都要出馬站台。然而馬恩國大狀喺立法會媽尊貴的議員長毛之You are not even a fucking Chinese一棍掃低十三億人,反而被人遺忘,此又豈為公允?為咗提升公民意識、英文水平,青關會、愛港之聲又豈不應請佢兩位去SOHO伊利近街之WTF食番餐,切磋、切磋?

誰是張震遠債主?

廉署唔立案起訴,啤梨張就咁甩難?休想!上週五張震遠遭上市公司新利控股(1240)嘅非執董梁志漢,入稟追討四千萬元債項,間接踢爆張震遠講大話。此位梁志漢,同張震遠牌面上無任何關係,而且行家話退咗休十幾年,閒時打golf;間新利控股,又係做地基打樁工程,同「商品」亦無瓜葛。行內人話,梁君只是人頭,玄機在「澳門」。咁又係,喺馬交響晒朵嘅洗米華,有間太陽國際證券,正是新利去年上市時的包銷商。據知向佢借錢,息口廿釐,唔算貴。早前曾爆出張震遠向上海仔借錢,咁,嗰啲千條絲、萬條縷嘅關係,係咪即刻近啲呢,又?

金牙大狀講嘢劉警司仲係劉警司

退休前度假之警司劉達強高調為反林慧思老師集會站台撐場,令人側目。警員唔係應該政治中立嘅咩?警方發聲明,指劉警司已交還警察委任狀,唔可以再行使警權執行任務,故此劉警司之行為冇問題。當真?劉警司一日未正式退休,劉警司一日仲支緊警司份糧,呢個事實唔會因為佢執行唔到任務而改變。情況猶如劉警司雙腳拗柴、打晒石膏,返唔到工,咁係咪話佢就可以大模廝樣,撐住枴杖去聲討林老師?請問:劉警司能否執行任務同埋佢以警司之身參與政治活動有乜關係先?劉警司一日仲未正式退休,佢一日都仲係劉警司;身為警司,劉sir可唔可以高調咁出席呢啲集會,警方理應心知肚明。明知唔啱都仲幫佢死撐,此又豈非混淆視聽?刻意顛倒是非,莫非有人嫌警方形象未夠低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89

愛黑馬記者:關於雷軍的有趣故事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29/56721.html
我最早在一家新聞網站工作,那時候我在IT龍門陣這個活動中,負責給演講嘉賓雷軍遞話筒,他真的是個面如白玉,但是又充滿熱情。問他任何問題,他的回答永遠不會給你破綻,能挑他刺的似乎只有周鴻禕。

那時候我記得主編和我說,永遠不要讓嘉賓受到不懷好意的人的傷害,那時候我第一次知道,大佬越強大,也越脆弱,成為這樣雷軍這樣的人,注定毀譽參半。 果不然,你看看最近的媒體,所說的話,那些質疑,那些批評,彷彿應了那句話,我禁得起多大詆毀,就禁得起多大榮譽。 那天現場數百家媒體在現場提問,最搞的是一個果粉的質疑,甚至質疑小米不開發票,雷軍直接解釋,他們租了十台打印機現場打印發票,來滿足市場需要,那時候的雷軍簡直像個幽默大師。一個哥們在現場求投資,結果被雷軍已不投資不熟悉的人為由拒絕了。

其實,我後來才知道,當年王興曾經找過雷軍,結果雷軍居然沒投,讓陳一舟撿了便宜。其實雷軍也是人,他也曾判斷失誤。其實,雷軍的投資趣味很詭異,除了小米外,凡客,多玩、拉卡拉這種NB的企業,他也投資過小型企業,比如上海的一家蛋糕連鎖店,三個東北師傅,拿到一筆很小的投資,成為上海糕點市場上的一匹黑馬。我也曾不止一次的去思考雷軍這個像神一樣,被人們瘋狂追捧地人,是如何界定他投資的準則的,我感到地是他最看重創業者踏實肯幹的一面,以及項目本身的想像力。

後來,離職後,想去小米打工,結果被客服已無線上銷售經驗為由,被拒之門外。其實,當時我是想說,你不搞門店,誰幫你維修,誰又幫你組織客戶,傳播企業價值觀……當然如噩夢一樣。不想回憶。可惜,命運其實挺奇妙的,我不小心被一家北京另一家公司錄取,來到單位所在地,才知道這是雷軍投資的另一家小企業,而我們樓下,正是小米初創時的所在地,我當時真有這種感覺,這個國家真被資本家控制了,當然這只是我這個無知者的感嘆罷了。

在小老闆嘴裡,他是一個勤奮到極致地人,是一個可以HOLD住全場的頂級領導者(當然不包括周鴻禕),據說任何人有什麼不切實際的想法,只要和他一說,他馬上就能抓住你的軟肋,有時候這就是所謂地商人的知覺吧,但更多地時候,還是經驗、智慧和專注的體現。

不久前,我參加了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我在現場看到了雷軍的演講,雷軍在國家會議中心的舞台,向全球的觀眾傳達小米科技的成就、理念和夢想,我很有幸在最後時刻,在現場觀看到他實現沒有預兆的壓軸演講,你明白嗎?有小米的員工在激動地哭泣,有無數人在網路的另一端在激動不已,老金山人在暢想;求伯君在疏懶地搖椅上,是否會為這一幕感動,他的夥伴和戰友,他們金山人,這一次又帶著中國IT人的夢想,又一次代表這個國家,代表互聯網的理想主義者們,再次站在了世界的巔峰。雷軍帶領他的小米,踏實地邁出了這一步,而這一步卻傾注了小米員工、移動互聯網從業者,和其它無數被雷軍感染影響的中國互聯網人所有的青春和熱血。那一刻很多人真地相信,此刻的雷軍彷彿是世界的華商領袖。

記得有個做志願者的大學生在我旁邊,甚至說:」大丈夫生當如此」,其實他們怎麼會相信,這個像周瑜一樣的男人,為了這一天所付出的一切,所忍受的一切,他喊出地「極致、專注、口碑和快」的互聯網思想,何嘗不是他人生的追求和寫意。而追究這一切意味著多少苦澀和辛酸。那些為理想真正奮鬥過的人,被生活的艱辛殘酷揉擰過人,被現實的爾虞我詐欺騙過的人,被對手踐踏陰損折磨過的人,大起大落後,重回巔峰的人,都會懂得……

英雄總是寂寞的,周鴻禕讓他的人生變得更精彩,不過聽說94年那會,這兩人是不錯的朋友,兩人還一起過過大年,雷的妻子和周鴻禕的前女友甚至曾是一起逛街的朋友,不知道這一切是否是真的?(關於雷軍的傳聞,實在太多,當年甚至有人告訴我,他一週只工作一天,但後來我才從熟悉他的人那裡知道他為什麼說他賺地每分錢都是血汗錢)

就這些吧,我從未真的和我們身處的雷軍商業帝國的皇帝說過話……

這個人的資料,你們上網都可以找到。

這只是我記錄的故事,我曾經感動,並相信這一切曾經發生過,誰沒有過青春的熱血,最可貴地是一個人不做這一切,他還是雷軍,可是他讓他繼續像一個年輕人一樣前進,這份屬於創業者的灑脫、幸福、寂寞和苦痛,你用心品讀過嗎?

周鴻禕是梟雄一個,他和雷軍共同寫就了中國商戰的傳奇故事,而可貴地是,他們還需要挑戰者、參與者、助手、水軍、智者、憤青、傻逼甚至是「幫兇」,這些人也許就在身邊……

而他們的故事、奇虎360與小米科技的故事,騰訊、金山乃至資本市場的一系列變局,將會因為上頭的人們的參與,而倍加精彩,並且剛剛拉開大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2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