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闖會」,因為我是一個闖入者,一個A公司和B公司都沒有邀請的擅自闖入者。
本週我正好有一個關於互聯網安全的選題想做,昨天下午快3點的時候,我開始聯繫安全業內的朋友想做一些採訪。有朋友告訴我,下午3點在國家會議中心正好有關於互聯網安全的研討會,建議我去看看。
我匆匆趕到之時,已經是3點半,因此,我沒遭遇竇瀅瀅同學所遭遇的「劫會」情形:斜刺裡衝出一波人來,逮到人就塞一份資料過來。但是「您好,親愛的360用戶」這種資料我是拿到了。
我沒注意到有兩個會議。我闖入的是360的會場。準確地來說,這個會議全稱「數字論壇第107期:網民隱私保護與互聯網企業的責任與共贏研討會」,由博客中國和互聯網實驗室承辦。
找到一個邊角位置坐下來之後,我才慢慢觀察到這個會議由三部分人組成。一部分是承辦方,博客中國和互聯網實驗室的;一部分是業內專家:就是我昨天在我的微信朋友圈吐槽的公知(吳法天和司馬平邦)加上其他什麼大學的教授、什麼律師事務所的律師、什麼微博上名字中有「黑鷹」(實在沒記住,抱歉)的某資深網友,當然,專家團少不了數字公司,代表是首席隱私官譚曉生;最後一部分就是業內記者,我不經常跑會,恕我眼拙,我只認識一位記者。
當時大約是下午3:40,是互聯網實驗室的人在作「網絡隱私與用戶邊界研究」的報告,已經接近尾聲。這個報告結束後是譚曉生代表安全公司作名為「安全上網 從360開始」的報告。期間譚曉生提到過李鐵軍,說李鐵軍就在旁邊的會議室。我也是到這個時候才醒悟旁邊可能另有一場會,我當時想到該出去轉轉,但是因為譚又提到李鐵軍可能會過來,我就沒動。(後面李一直沒過來)
譚的報告中,少不了對金山、百度、騰訊相關軟件的惡意行為舉證。
然後是其他專家依次發言,冗長而無聊,沒什麼讓我覺得有價值的內容,加上我前夜睡眠不好,此時已經昏昏欲睡。倒是輪到兩個著名「公知」發言時,著實讓我興奮了一番。平時都只能在微博上「瞻仰」他們,何曾得見真身、聞真言啊。司馬氏是個光頭君,發言最激動,提到「304嬰兒」,提到了「重慶」(大意是如果此事發生在紅歌時代的重慶,會怎樣怎樣。呃,原諒我太游離了,我沒注意到一個互聯網安全的研討會,司馬君是如何代入「304嬰兒」事件的)。
專家發炎結束後就散會了,已是下午18:00,各自回家,不表。
以上是會議過程,以下是我的一些觀感:
一、這場研討會不像倉促應戰,互聯網實驗室「網絡隱私與用戶邊界研究」報告應該有一段時間準備;
二、竇瀅瀅的文章表述:「不要光聽李鐵軍說技術,你不懂技術談法律很不好。半小時後,我將在隔壁進行一場演講,歡迎您以及在場各位去聽一聽。」一位男士突然走進會議室高喊,然後大步離開。後來,有人認出他是360公司的隱私官譚曉生。根據我這邊觀察到的情況,譚曉生這句話應該是在3:30前跑到隔壁會議室上去說的,順便叫板邀請李鐵軍,然後回到這邊會議室,就有了我聽到的譚曉生說說的「李鐵軍可能會過來」,但最終李鐵軍沒有過來。
三、如果真如竇瀅瀅同學所述:「等到記者們找到了正主會議室,發現會議規模已經慘到不行了,原先被告知將參與本次研討會的騰訊、百度、網秦相關人士都未現身,只有金山安全專家李鐵軍到場;原本在邀請函中出現的新華網並沒有印到活動背景板上的主辦方名單裡。」那麼,李鐵軍參會會議的主辦方更像是一場鬧劇,應該自己檢討。
四、反觀數字公司這場會,其實效果不錯,現場說服力、感染力很強。我目前沒用數字公司的任何軟件,但此場會議消除了我對數字公司的一些偏見,我考慮以後可能會謹慎試用。一位政法大學女教授被現場打動了,很感性地表示了對數字公司的好感,就差沒涕零了。當然,乃們也不要太相信專家的態度,態度是有價值的。謹聲明,我以下這句話不針對任何一家公司,請不要律師我。這句話也是做公關的朋友告訴我的,大意是:「按照公關行業的經驗,組織一場專家聲討會,給每個專家的車馬費至少是這個數:¥2000」。
五、數字公司給用戶的信寫得不錯。我以為數字公司會通過網絡向每位用戶傳播這封信,因此在開會無聊時,我通過朋友圈讚了一番。我當時在朋友圈裡寫道:「看完360給用戶的信,我都被打動了。非常恰當的公關。1,情感公關,以寫信的方式,一對一對話的敘述感,示弱,我們被害了,求幫助;2,情感之下,理性分析,邏輯嚴密,逐條解釋;3,權威訴求,和國際知名安全軟件……公安部檢測……國際認證……國家部委通訊社使用;4,公司是上市公司,受中美法律監管,清晰透明,合法合規。5,最後不忘向用戶閱讀完再感謝。它這給用戶的信,應該隨著客戶端推送到達了每個用戶吧。360始終明白,用戶是根本,只要向每個用戶解釋明白,媒體就不用擔心。」這段話是在現場隨手隨感而發,乃們也不要較真說我是替數字公司說話。
六、無論是A公司舉證的B公司流氓還是B公司舉證的A公司流氓,我都信!因為1.這是個行業問題,天下烏鴉一般黑,我親身遭遇到很多知名公司知名軟件流氓小細節,捆綁安裝那是最常見的了。如果也是記者,那麼請你瞭解更全面的信息,包括歐美國家的相關信息,你會相信我的這個判斷;2.競爭吧!只有充分競爭,互相監督、揭黑,這個行業才會有所收斂,它們才會改正,真正獲益的是用戶。3.目前,互聯網上利用「用戶隱私」掙到大錢的公司有很多家,但絕對不是數字公司和金山公司。
七、竇瀅瀅文章裡,「記者們發現了360應對每經報導危機的下一步策略,就是將每經報導中所指責的隱私收集、強制安裝、瀏覽器劫持等行為,試圖在金山、騰訊、百度產品中尋找出相近的行為來公佈,同時再加上民眾一貫反感的壟斷。」從公關角度思考,數字公司這個策略是準確的恰當的。
八、記者圈裡有人談及此次事件,贊數字公司的公關是江湖第二強的,(第一強是阿里)。但數字公司的一位高級職位人士謙虛地推辭,哪裡哪裡,百度的公關比我們強多了,也就是說,他們自認居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