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週末記者臥底地下炒金公司 CBD裡的黃金秘境
http://www.infzm.com/content/97044在缺乏投資渠道和資產貶值壓力極大的背景下,地下炒金公司正在中國各個城市的高檔寫字樓中悄悄蔓延。
南方週末記者在位於廣州CBD的一家地下炒金公司臥底三週,發現這家不斷更換辦公地點、法定代表人甚至公司名稱的公司,正在大規模招聘那些陷入求職困境的應屆大學畢業生並在隨後將他們變成客戶,而投資者的資金所進入的平台並未受到任何監管與保護。
「人民幣一個億有沒有概念?就是從1數到1億,要用一年半的時間!」
在位於廣州CBD的辦公室裡,廣東順為投資有限公司的入職培訓正在進行。台下是二十多位新員工,帶著筆記本和一些自己借來的金融入門知識書。他們大多是專、本科應屆畢業生,均無金融學背景。南方週末記者從投出簡歷到成為準員工,只用了兩天。
這間標註產品為外匯、貴金屬、國際原油和指數期貨的公司,實際就是通常所說的地下炒外匯、炒黃金公司。它們常以「投資諮詢」的公司名稱示人,藏身於高檔CBD片區。
新員工流水線的秘密
當新員工們嘗到了找陌生客戶的困難後,總監會說服他們自己投錢或者找親友投錢試試。這時,新員工們——大多是陷在求職困境裡的應屆大學生——就從銷售員變成了客戶。
每一天,順為都有大量的招聘信息放出來。隨機測試,11月15日截至早上十點,就有85個職位在智聯招聘「刷屏」,職位名稱鮮有重複。
走進公司大門,會客廳、培訓室和工作間每天都是滿的,從面試、培訓到上崗的流水線始終不斷。據前台介紹,為期兩天的培訓,每週有兩次。每次大約二十餘人,月均百人以上。
「全球沒有一家基金公司是賺錢的」、「保險其實根本就沒用」、「買房投資就是死路一條」……6小時的培訓基本以否定其他投資方式為主要內容。簡單的筆試之後,受培訓者幾乎零淘汰率地上崗了。
辦公間兩端是三間教室大小的操作間,一排排桌椅,無格擋,每桌配一電腦,約280台,員工們形容這裡是「網吧」。新人上手,從練習操作模擬賬戶到開始拉客戶,平均只要3天。
新員工源源不斷地走進「網吧」,南方週末記者所在的小組QQ群兩週之內從5人擴增到了29人。
模擬練手之後,找客戶才是他們真正的任務。
「要用大量法則。」一位姓黃的總監說,三年前他入行的時候,用QQ找陌生人聊天,第一筆單子拉了三個月。走進「網吧」,一排排屏幕上除了K線圖,就是彈動的QQ聊天窗口。
看到新人的手足無措,「黃總」奪過鼠標,「QQ你都不會玩哦?」嫻熟地點開「找人」,限定為廣州、23-30歲、在線客戶,逐一添加。或者依據興趣找群,加入後先混個臉熟,再找裡面的號碼「私聊」。
「也要試著用微博、微信、陌陌之類的新工具。有個銷售在陌陌上認識了一個師奶,後來這客戶不僅投了10萬塊錢,還給他介紹了個女人。」他說。
比較傳統的方式是電話。「黃總」拿來了一沓荔灣區的名單,有姓名、地址、郵編和電話號碼,9頁,四百餘人。這樣的名單不難買到。
打電話並不只是銷售黃金產品,更多的是通知應聘者面試。新員工們被要求自稱是人力資源部門的,如果被問到任何問題就讓對方來問面試官。如果真的來面試了,當問及薪資待遇時,面試官會說:「你知道一手平倉單是什麼意思嗎?我們根據這個拿工資。不知道就沒法聊,所以先培訓吧。」每週數十位參加培訓的人,都是這樣被「卷」進來的。
培訓後,新員工們終於可以和公司簽合同,但只是一份「居間人申請表」和公司免責證書。申請表中標粗說明,「居間人與本公司之間並非勞動僱傭關係」,只是合作關係。而後,交10塊錢工本費,做一張員工掛牌。如果想要樓下的門禁卡,再交100塊押金自行辦理。
擠在電梯裡,一個新來的男生問,「如果找不到客戶是不是就沒工資啦?」
事實上,他的擔心並不多餘。在招聘簡章上寫的「底薪+提成+獎金」、月均4000-15000元不等的誘人數字,只有在找到5萬元以上的客戶時才生效,否則都是零。
在新員工們依據「大量法則」尋找陌生客戶碰壁後,總監開始說服新人及其親友投錢試試看。「不僅能拿到底薪,自己操作又可以賺錢。我們工資都是領現金的,發到手感覺很爽的。」「黃總」說。
這個時候,新員工們才發現,順為大量招人的目的,不僅是招聘銷售、人力資源,更是尋找客戶本身。他們針對應屆生的求職困境,大方地提供多種崗位,而後把他們和他們的親友變為客戶。
兩週後,看著模擬賬戶的盈利,管理學大專畢業的李歡就動了心,「要不讓家裡拿幾萬塊來試一下?賠一點也沒什麼,而且又不見得會虧。」目前,她已經投入6500元,試水操作「迷你盤」了。
黃金美夢
這樣的操作被稱為「對賭」,交易軟件和平台實質上都操控在公司手中,並未真正與國際市場對接。在業內,對賭的普遍規則是「你虧我賺,你賺我跑」。客戶的虧損,就是公司的贏利,而當客戶贏利或者希望提走的本金達到一定程度時,公司關門跑路。
呈現在新員工以及客戶們面前的,是一個誘人的黃金美夢。
打開順為資金平台的網頁,三個標著「1︰100」的彩色氣球漂浮在界面上。這個槓桿比例是公司宣傳的重點,即投入1萬美元就能玩轉100萬美元,典型的「以小博大」。
順為主推的國際現貨黃金交易,也叫倫敦金,除了「以小博大」,還有操作簡便,可雙向操作(做多、賣空均可獲利),交易時間靈活等諸多優點。與客戶合作的方式則是兩種:
一種是「保本保利」型產品,分為半年期和一年期,投資金額從30萬-200萬不等,最低回報率5%,預期收益率50%。獲利五五分成,虧損或獲利不足5%由公司補償,但約定時限內不得抽取本利。
另一種是操作者與客戶的私下合作。總監交代,這種合作投資金額靈活,「收益率可以保證每季度15%。」這種方式一般可以隨時計提,但客戶通常會被說服參與一項開戶贈金活動,贈金的要求被紅字標出:三月內不得提取本金。
這個黃金美夢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
在央行網站上,將黃金交易分為實物黃金、紙黃金和黃金現貨三種。除了實物黃金外,都是賬面交易。其中黃金現貨交易分為國內期貨黃金和國外現貨黃金。
順為這類投資公司瞄準的就是國際現貨黃金,也稱倫敦金。倫敦金在中國內地並沒有經過官方認證的合法交易商。
以目前國際黃金市場的交易結構看,實物黃金交易量僅佔交易總量的不足2%。絕大部分人所從事的,都是風險更高的投機交易。從實物黃金到黃金衍生品,隨著標的的虛化,黃金交易的投機程度逐層提高。北京黃金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劉山恩說這是一個「二元市場結構」,既可以買賣保值的黃金,也可以買賣投機的風險。
多年來,種類繁多的黃金交易極為混亂。為此,2011年,央行、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銀監會和證監會等五部委聯合發佈通知,規定國內除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外,其他任何黃金交易平台不得開辦新的黃金交易代理業務。
這些正規平台給出的交易槓桿一般為1︰8或1︰10,也就是以1元撬動8元或10元。然而像倫敦金這樣的交易方式,往往是「以1博100」,槓桿更高,風險也更高,自然有人願意冒險。
「這些人向客戶只說高收益,隱瞞了高風險。高槓桿也等於你做了1塊錢的買賣,惹了100塊錢的禍。」劉山恩說。
國際平台,是炒金公司讓客戶放心的擔保。對於順為來說,它所依託的湖景資本平台(Lakeview Capital Market)就是「國際范兒」的重要表現。
投資和交易,均在這個所謂湖景資本平台上完成,客戶的資金將直接打入這個平台,順為收取佣金和手續費。根據順為的介紹,湖景資本平台2007年成立於英國,2013年在澳大利亞註冊,順為是它在中國市場的總代理商。
投資者簽署合同的甲方也是湖景資本,協議為中英雙語,一式兩份,寄回澳大利亞蓋章後兩週內返還。其間不經過任何境內外銀行平台。
在這份合同中並沒有出現順為的名字,也無須順為蓋章。也就是說,當出現法律糾紛時,客戶需要找到國外這家公司打官司,與順為無關。
湖景資本是否權威可信?
打開湖景的澳洲官網,全英文界面,然而在點擊賬戶註冊和登陸的鏈接後,彈出的卻是中文。查詢網站資料,IP地址在美國,服務器在中國廣東,註冊人也同樣來自中國。
這個平台所使用的MT4交易軟件由一家俄羅斯公司開發,是目前通行的國際軟件,但軟件本身對使用者不進行審查,繳納租金即可使用。針對南方週末記者的採訪,其官網郵箱回覆:「我們是一家軟件開發公司,在經紀商提供相關文件後,與我們合作。其餘問題,我無法回答。」
在順為使用的這款交易軟件上,黃金兌美元的價格與國際黃金價始終有細微差距。而且,即使是新員工們在模擬操盤時,交易平台也曾出現壞死,價格停滯、無法交易的情況。
事實上,這正是國內許多地下炒金騙局的秘密所在——根據公安部2012年偵破的炒金平台「維財金」案警方調查顯示,投資者們都是在維財公司的交易平台軟件系統上進行交易,但交易資金其實並沒有進入真正的黃金交易市場,而是流入了公司自設的電子盤。維財公司不僅每一筆交易都要收手續費,而且實際上自己作為「交易的另一方」與投資者們進行交易,導致數萬名投資者虧損。
這樣的操作被稱為「對賭」,交易軟件和平台實質上都操控在公司手中,客戶的資金並未流入國際市場,而是流入了公司管理者的腰包。
在業內,對賭的普遍規則是「你虧我賺,你賺我跑」。客戶的虧損,就是公司的贏利;客戶盈利時,操控賬號和平台使其爆倉,賬戶歸零;客戶需要計提本息累計到一定程度時(往往是「保本保利」合同到期日),公司跑路。
換殼,換殼,再換殼
順為和與之有關的多家公司,都呈現出不斷變換辦公地址、公司名稱、法定代表人的情況,時間節點通常為半年或一年。而每一次變更時,公司的註冊資本都會蹊蹺地大幅增加。
如果公司跑路,怎麼找到它?在順為神秘的辦公室裡,找不到線索。
順為目前的辦公室,在廣州市中心地價最貴的珠江新城高德置地廣場,1300平米的面積,月租金16萬。鄰座辦公樓內是寶潔、普華永道這樣的知名跨國公司。從窗口望去,可以看到林立的高樓和城市地標廣州塔。
在公司裡,普通員工和管理人員像是工作在兩個世界。
普通員工的辦公間完全敞開,管理人員所在的,是一片不能邁入的「禁區」——公司規定:「除副總以上及行政人員外,其他員工禁止進入行政區域」,有文件報批須經前台。
連接兩個世界之間的橋樑是經理和總監。他們普遍不足三十歲,西裝襯衫,皮鞋鋥亮,常在一起抱怨樓下每天65元的停車費。他們分別帶一組新人,每一兩小時踱到「網吧」來指導工作。
雖然接觸頻繁,新人們卻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只知道姓——這也不一定是真的,南方週末記者就發現,「黃總」門禁卡上的名字姓古。
在順為的培訓資料、招聘簡章和總監的介紹中,影影綽綽潛伏著其他公司的影子:龍庭商務、賽勵、森文、昊匯……它們構成順為的歷史和參照物。
工商資料顯示,廣東順為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6月,法定代表人與股東均為張金山、張言彬二人,三十歲不到,籍貫山東。公司註冊資金200萬,辦公地點在廣州維多利廣場A座(經南方週末記者瞭解,110平米月租金1.3萬元)。不久,追加投資至1000萬。半年後,工商資料變更,更換法定代表人,辦公地點遷至珠江新城高德置地廣場——與半年前相比,公司面積與租金均翻了10倍。
順為此前在維多利廣場48樓的辦公地址現已搬空,從玻璃門看去,屋內佈置與目前的順為完全一樣,有電視牆、小單間和兩個大廳。門縫裡塞著三份無人撿拾的報紙,日期是2013年10月29日。大廈保安說這裡早已不再有人出入。
據一位培訓者介紹,順為的山東老闆把生意從山東、上海遷至廣東,此前的公司叫做賽勵。
廣州賽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註冊於2012年6月,法定代表人張建平,山東人。註冊資本10萬,後追加至300萬,位於廣州石牌橋豐興大廈B座1105室,現已更名為「勵禾」。
此前一年,張建平注資10萬元,成立廣州龍庭商務信息諮詢有限公司。這間公司的地址,位於賽勵隔壁。龍庭商務目前已經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縱覽順為的歷史,短短幾年中,數次換址和更名,與之伴隨的是註冊資本從10萬漲至1000萬,辦公地點租金翻了10倍。
不僅是順為如此,在其培訓資料中出現過的另外兩家公司也與它路徑相似。
廣州昊匯投資有限公司,是順為一個總監的前「東家」。這間註冊於2008年的公司,幾年間屢次被爆詐騙,於2013年9月註銷。
廣州德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介紹曾出現在順為的招聘簡章中。該公司成立於2011年7月,原名為創萬,註冊資本50萬;一年後更換法定代表人,註冊資本上升至1000萬;半年後再次更換法定代表人,並變更公司名稱為德萬。在註冊與變更的三個節點,辦公地址也不斷更換,由46平米每月4000元租金變為600平米每月租金8萬元,租金翻了20倍。
每半年或一年更換一次法定代表人、公司名稱、辦公地點,同時資本金不斷增加、辦公地點愈加奢華,成了順為及其有關公司的共同特徵。
沒有監管,沒有保護
像順為這樣的地下炒金公司,並不在正常監管範圍之內,投資者的資金自然也不受保護。
像順為這樣的公司,究竟受到誰的監管?
順為在說服投資者時,往往會聲明其採用的湖景資本平台受到英國、澳大利亞官方的雙重監管。
但情況並非如此。
英國的FCA(the 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是全球權威的兩家金融監管機構之一。在FCA的資料中可以查詢到,湖景資本公司「員工為1-10人」,且明確標明「不得持有客戶資金」。在回覆南方週末記者採訪的郵件中,FCA指出,「根據本國相關法規,外匯不被視為投資方式,因此不受FCA授權及監管。」也就是說,以投機為目的的炒匯、炒金交易不受英國官方的監督機構認可。
在澳洲,金融服務商只有持有監管者ASIC(Australian 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s Commission)頒發的金融交易牌照AFSL(Australian financial services licence),才有做金融衍生品的資格,而湖景資本提供的只是公司註冊號ACN(Australian Company Number)編號——這個編號只能證明它是一家在澳大利亞註冊的公司。南方週末記者試圖聯絡ASIC進行採訪,但截至發稿時,未能收到回覆。
順為公司所依託的國際交易平台,在國外並不是像其自稱的那樣受到監管。
在國內,這樣的公司同樣處於監管的空白地帶。在2011年發佈通知指定了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為唯一交易平台後,投資者在其他公司中的交易行為不被央行及銀監會認可。
至於工商部門的監管,則以該公司的營業範圍為準。德萬、賽勵等公司標註的經營範圍為投資管理、投資諮詢、以自有資金投資等。順為的經營範圍則更加廣泛,包括「投資管理、文化交流、環保設備、物業管理、園林綠化、貨物進出口」等十三種。而工商部門只能針對超越經營範圍的行為進行懲處。
「這些公司不跑路還好,等年審的時候也許能見到它們。」廣州市工商局上訪辦的負責人說,「一旦跑路我們就沒辦法了,只能是找公安報案。」
南方週末記者也曾找到公安部門諮詢,對方的說法是如果公司是正規工商註冊的,且雙方簽了合同,就屬於自願行為,有問題可以去法院起訴。
然而在此類交易中,與客戶簽署合同的是國際平台公司,像順為這樣的投資公司本身並不出現,因此形成了一個「死循環」。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2010年曾有投資者在昊匯公司虧光18萬元後,分別到廣州市天河區公安部門、工商部門、央行分支機構及外匯管理部門投訴,都未獲得結論。
「這種公司其實在沒有監管的狀態,出了事兒以後,公司一關門,手機號扔掉,換個名字,到哪找去?」上金所一家會員單位的負責人說,「在廣州這樣的事情很多,交易員早上醒來發現不用去上班了,因為老闆跑了。」
不過,有公司關門,也有公司開張。
鄰近賽勵的豐興大廈A座27樓,一家新公司正在裝修。嶄新的辦公桌椅已經排好,暖黃燈光打著「森文」兩字。
廣東森文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是另一個出現在順為招聘簡介中的公司名字,總監說是另一個「分公司」。工商資料顯示,目前這家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已通過名稱審核,順利的話將在2014年5月完成註冊。
2013年12月13日晚六點。一男一女走出「森文」新辦公室,討論著當天黃金的大盤點位。「我們這樣的公司多嗎?」「很多啊!高德置地就有,我有朋友在那裡……」說著,他們的身影消失在石牌橋地鐵站洶湧的人潮中。
(應採訪者要求,李歡為化名)
記者創業靠譜麼?網易前總編輯們,已經開始統治創業圈!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7/144775.html中國的門戶網站一向是創業者的輸出地,但是沒有一家公司像網易這樣貢獻了如此多的成功者,更不可思議的是,這群創業者幾乎全部是做內容出身。
曾經2012年,網易某副總裁傳出離職風聲,就在此前一週,網易門戶事業部總裁李甬剛離職。有消息稱,網易CEO丁磊曾向李甬無條件贈送價值100萬元的網易股票,作為答謝他為網易公司付出的努力,甚至曾開出准許網易門戶事業部提前分拆、管理層獲15%股份等條件,依舊未能挽住李甬的心。
而此次網易總編輯趙瑩的離職,不得不讓人浮想聯翩。儘管丁磊誠摯送別前部員離去,儘管趙瑩聲稱自己離職是因「未打算在北京長住,選擇重新規劃未來」,但此次的離職不禁讓人聯想到曾經出走的網易「十三羅漢」。(均為網易前員工,多為編輯,後創業成功)。這一次的出走究竟代表了什麼?
哦,又是網易
「反正丁磊一直有點不爽啦,」網易曾經的一名僱員爆料,「他一直覺得做內容的人怎麼可能搞出一個好產品?」
不妨按時間梳理一下近幾年從網易中高層離職的創業者:前網易門戶副總編輯、現雪球財經的創始人方三文;前網易門戶總編輯、現陌陌科技的創始人唐岩;前網易門戶副總編輯、現春雨科技的創始人張銳;前網易門戶事業部總裁、現教育社區粉筆網創始人李甬;前網易科技主編、正在粉筆網與李甬一同奮鬥的帥科;前網易圖片產品總監、現自主創建旅行照片分享網站的郭子威;還有要在「熟人生活社交」領域創業的曾理團隊。
他們大多數人的創業項目現在看來還不錯—雪球財經已經是美股資訊第一門戶;陌陌和春雨發展勢頭強勁。在微博上,生命科學專業網站丁香園CEO馮大輝這樣調侃:「丁磊先生才是真的創業導師。」
當記者們開始創業
互聯網圈有個著名的段子:如果你想知道互聯網泡沫有多大,就看身邊有多少記者去創業。
這句話雖然更多時候被當成了笑話,但背後卻是業界對媒體特質創業者的不信任。有太多案例證明,那些善於「紙上談兵」、缺乏技術背景的內容生產者並不是合格的創業者。而網易創業幫的存在和崛起正在刷新這種認識。
從網易系創業者的個人職場經歷往下挖,可以發現這些人的一個特質:他們幾乎都有過在傳統媒體做編輯記者的經歷,即便去了網易,也多是負責內容部門。李學凌曾是《程序員》雜誌主編;方三文在《南方週末》做過頭版編輯新聞部副主任;張銳曾擔任《京華時報》新聞部主任;郭子威曾是《電腦商情報》編輯;李甬曾擔任《環球企業家》執行主編等等。
並不是已進入互聯網公司,你就開始擁有互聯網思維,或者說不能用某種思維給創業者來定性。產品經理的出身多種多樣,但優秀的標準只有一個:能不能做出好產品。
而「記者」和產品經理還存在某種有機聯繫。做內容,尤其是跟新聞接觸多了,看世界的方式會不一樣,更敏銳,更貼合人性。這是純粹的工程師無法相比的。
比如做內容出身的唐岩創立的陌生交友工具陌陌已經獲得了超過一億用戶數,這一切歸結於唐岩對人性的敏銳把握也不為過。
從網易帶走的都成功了
對於這些從網易跳出來的編輯們來說,網易是一個讓他們「愛恨交加」的地方。也是他們創業征途中的重要跳板。網易不僅帶給他們最初的「互聯網產品思維」,也給這些創業者貢獻了最為重要的人力資源--技術工程師。
比如多玩網賴以上市的基礎在於一款語音聊天產品YY,而早期YY部分核心開發人員來自網易POPO。
不過,作為中國第一代互聯網公司,網易帶給創業者最重要的還是--創業文化。這種文化傳承事實上從李學凌時代就開始了。任何時候,身邊的人總是最好的榜樣。
唐岩創立陌陌時的判斷在於:同城聊天室的火爆證明了中國人交友的「剛性需求」,但中國人比較內向,不會主動對陌生人打招呼,需要一個工具作為載體,而LBS(基於位置的服務)的出現,又使得虛擬交友和現實世界有了對接的方式。
想通了這些,唐岩毫不猶豫選擇辭職創業。那時他剛剛升職為網易門戶的總編輯,他甚至放棄了即將到手的年終獎。然後,陌陌誕生了,再然後,陌陌爆發了。
大公司病
作為一個「大公司」,網易本身當然也有問題,這些問題多多少少成為這些人離職創業的原因。
無論從做微博、還是做正版視頻,網易的內容產品總是要慢於其他門戶。原因在於丁磊手握一棵搖錢樹--在線遊戲,從2012年Q2的財報中可以看出,遊戲收入佔網易總收入的九成,門戶部門廣告收入佔總收入一成不到,這個比例已經多年未變。這也造成了網易內部遊戲部門的勢大,門戶部門得不到太多的重視。
「做內容的人腦子活泛,看的想的多了,自然容易對現有狀況不滿。新浪微博的火爆可以說是門戶的一個拐點,任何一個牛逼的稿子、策劃出來了還要拿到新浪微博上推一推,在內部我們本來就沒什麼地位,現在做出來一個東西還要在別的平台上推廣,我們心裡很沒成就感。」前網易員工說到。
網易抄你,怎麼辦
互聯網創業圈很火的一篇文章叫做《騰訊抄你怎麼辦》,作者是從網易離職的郭子威。文章從各個方面剖析大公司推進一個產品的思路和短板。雖說主要目的是寫給創業者,打破他們對大公司的恐懼,但很多內容或多或少都會借鑑他此前在網易的工作經驗。
文中他做了一個總結:「做產品,鮮有一夜暴富,尤其UGC(用戶分享內容),口碑帶動增長才是最穩健的方法。道理固然大路貨,KPI壓力下卻容易急於求成。母體供血一旦大量摻水,相當於修煉邪道武功,起步快而後力不濟,很快會觸碰到天花板。」
KPI,意為關鍵績效指標法。把績效的評估簡化為幾個關鍵指標的考核,這意味著,在大公司內,你的產品如果不是戰略級的項目,來自考評的壓力會要麼影響產品,要麼折磨產品負責人。
而在這篇文章的開頭,郭子威用另一種方式說明了他離職網易的原因:「年初跟VC談天使融資的時候,對方大統領換了一個問法:如果網易抄你怎麼辦?我很吃驚地回答,如果留在網易就能把這個項目做出來,我還創什麼業?」
i美股主編、曾供職於網易門戶的梁劍,分析了李學凌團隊開發的YY得以超越網易遊戲即時聊天工具的關鍵因素。在MSN尚未佔領中國辦公即時聊天市場的時候,網易POPO曾依靠免費手機短信火爆過,但POPO在網易內部叫「POPO組」,長期都是非常不起眼的小團隊。讓這小團隊去和貢獻公司九成利潤的遊戲部門談對後者有重大衝擊的項目,完全不現實。所以一直到YY初現威力,網易才推出遊戲即時通訊工具。
編後語:無論趙瑩此次離職將去向何方,小內認為以網易為代表的傳統門戶網站都應該對自己的人才機制進行深刻反思。或許曾經2012年網易副總裁楊斌離職後,網易內部員工總結的離職原因可以為我們帶來一些思考。內容如下:
1.在四個門戶中,我個人覺得網易的人氣質特殊,說虛點,這和網易新聞的自由、活躍、勇敢、有擔當的氣質是一脈相承的。在網易門戶歷練了幾年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所影響。
2.網易門戶離職創業成功先例較多,早的有李學凌,近的有方三文、唐岩、張銳以及喻華峰。這個示範效應太大了。
3.大環境影響。一方面是市場機會多,可做的事情多,而且資本市場對網易創業的人整體認可程度較高,融資順利。另外一方面,用戶獲取資訊的方式在變化,曾經作為新媒體的門戶也逐漸成為了舊的媒體形態。在中國,媒體人終究都面臨轉型的問題,所以,現在也是好時候。
4.之所以選擇離職創業,我覺得還有一個原因,對任何人都一樣:創業本來就享受是小鍋小灶的自由和樂趣,要是還在大公司內孵化,那多沒意思,還不如繼續打工啊。何況,這幾個人融資都順利了!
附上網易前員工創業不完全名單:
2013年出現的創業代表們:
李明順,好貸網聯合創始人及總裁。曾擔任網易新聞中心主任。
陳萌滄,飯本聯合創始人及CEO,此前曾擔任網易門戶副總編輯。其合夥人曾理、陳子宇也都來自網易。
程李,車云網創始人。曾擔任網易汽車中心總監、銷售二部總經理等。
萬春,公平價創始人,大學畢業後就加入網易而後開始創業。
潘偉,買房吧創始人及CEO,此前曾在網易天津房產工作。
李好宇,多知網創始人及CEO。此前曾在網易科技頻道工作。
謝廷寶,成都餘香創始人、CEO、遊戲製作人。此前曾擔任網易主程兼運營負責人。
周健睿,北京戰歌世紀 CEO,戰歌online出品人。此前曾在網易上海工作。
勾新雨,私人醫生網的創始人,曾在網易財經頻道工作。
2013年以前部分創業者代表:
李學凌,多玩遊戲網 (YY)創始人,曾擔任網易總編輯。
詹鐘暉(叮噹),廣州簡悅(Ejoy)創始人,曾擔任網易COO;簡悅的聯合創始人吳云洋(云風)也來自網易。
關國光,快錢創始人,曾擔任網易高級副總裁。
周娟,56(我樂網)創始人,網易早期核心員工,曾負責產品、技術部門。
李甬,猿題庫/ 粉筆網創始人,曾擔任網易總編輯;該公司核心高管李鑫、郭常圳、帥科都來自網易。
喻華峰,本來生活網聯合創始人,曾擔任網易副總裁。
楊斌,Facishare紛享科技總裁,曾擔任網易副總裁。
方三文,雪球財經(i美股)創始人,曾擔任網易副總編輯;雪球的聯合創始人梁劍也來自網易。
唐岩,陌陌創始人,曾擔任網易副總編;陌陌的聯合創始人雷小亮、李志威都來自網易。
張銳,春雨掌上醫生創始人,曾擔任網易副總編;春雨聯合創始人曾柏毅也來自網易。
徐宥箴,多益網絡創始人,曾擔任網易《夢幻西遊》主策劃。
魏劍鴻,擎天柱科技創始人,曾擔任網易在線遊戲事業部副總經理。
黃鏵,廣州狼騎網絡創始人,曾擔任《大話西遊1&2》主策劃。
胡琛,團800創始人,曾擔任網易有道市場總監。
丁秀洪,云辰科技(大可樂手機)創始人,曾擔任網易副總編輯。
馬云,媽媽說創始人,曾擔任網易無線事業部負責人。
郭子威(純銀),蟬遊記、旅行推創始人,曾擔任網易相冊產品總監。
張立波,八界網、基金網創始人,曾擔任網易房產頻道主編。
林建邦,Playlithium創始人,曾擔任網易企業發展部總監。
羅尉源,掌控網創始人,曾擔任網易無線遊戲部門工作。
葉睿智,幾分鐘網創始人,曾在網易杭州研究院工作。
陳聞,寶貝全計劃創始人,曾在網易銷售部門工作。
白冠翔,掌中購聯合創始人,曾在網易《魔獸世界》項目組。
劉陽,親貝網、童樂奇創始人,曾在網易科技頻道工作。
劉偉,PingWest聯合創始人,曾擔任網易科技頻道主編。
徐虎,騎擺客(700Bike)創始人,曾在網易UGC中心工作。
文章系【互聯網圈內事】編輯,綜合《財經天下》部分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微信號:quanneishi
美國曾空降特種部隊營救被斬首記者 但終失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848

與基地組織有關系的“伊斯蘭國”成員處決了美國記者詹姆斯·福利。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官員本周三透露,今年夏季早些時候,美國總統奧巴馬依據所獲情報,授權美國軍方在敘利亞執行一項秘密任務,試圖營救被斬首記者詹姆斯·福利(James Foley)及其他美國人質,美軍執行任務時曾與伊拉克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武裝分子交火,不過最後發現他們沒有被關在那里。
本周二,“伊斯蘭國”公布了一段斬首美國記者詹姆斯·福利的錄像,同時公布了另一名美國記者史蒂文·索特勒夫(Steven Sotloff)的照片,威脅稱索特勒夫的性命取決於美軍在伊拉克的行動。
在伊斯蘭民兵組織公布的錄像中,自稱是“伊斯蘭國”成員的民兵用帶英國口音的英語對美國政府喊話說,殺死福利是為了報複美國空襲他們在伊拉克的武裝人員。
這些美國官員沒有明確在敘利亞秘密任務執行的具體時間,不過指出不是在過去的幾周。當時幾十名美國特種部隊和其他軍事人員乘坐直升機,在無人機和戰鬥機的配合下,空降到敘利亞的目標區域,與ISIL(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即IS的前稱)武裝分子交火,一些武裝分子被擊斃,美方一名士兵受輕傷。
不過聲明稱,“不幸的是,在營救行動展開時,人質並不在目標位置,營救行動因此失敗”。
這次任務可能是美軍與“伊斯蘭國”武裝第一次地面上直接接觸。
奧巴馬國土安全及反恐事務顧問莉薩·莫納科發表聲明說,奧巴馬授權此次任務是因為美國國家安全團隊評估顯示,這些人質正面臨與日俱增的危險。

福萊曾形容他去敘利亞沖突地區報道的原因,是為了報道更多的為人所不知的故事。
在美國記者被斬首視頻公布當天,美軍對伊拉克“伊斯蘭國”武裝發動更多空襲,同一天奧巴馬也誓言采取行動打擊這個極端組織。美國總統奧巴馬譴責說,殺害美國記者福利是“震驚全世界良心的暴力行徑”。
奧巴馬還發誓為福利討回公道,稱這起暴行“震驚了整個世界的良知”。奧巴馬還表示,如果“伊斯蘭國”想通過斬首視頻阻止美軍介入伊拉克,那麽它的算盤打錯了。
英國首相卡梅倫稱,殺害福利的武裝分子很有可能是英國公民。英國情報機構正在核實戴著面罩、說話帶有英國口音的男子身份。
卡梅倫已提前結束假期並返回倫敦。他譴責說,殺害美國記者的行為“殘暴、野蠻”。
卡梅倫表示,有很多英國公民前往敘利亞和伊拉克加入當地的戰鬥,他承諾將努力阻止更多英國人前往當地。
德國國防部長20日稱,德國準備武裝抗擊伊斯蘭武裝力量的庫爾德部隊,並將在未來幾日內開始向伊拉克運送非致命性軍事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