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橡谷的觀點20150107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fpy.html

    橡谷版面調試一周後,大多數功能已經完備,少數小的bug仍在尋找和修複過程中。

    關於套餐,最早的序列無法讓客戶自動回歸權限,因此新做了細分,以最簡單的辦法區分,只要您點擊套餐就可以下訂單,然後付款,自動獲得權限。

     但這樣需要您把以前下的訂單取消,重新直接點擊您要的套餐。

     整個套餐取消了原本最貴的兩檔,相應的展開了權限,對客戶有利。

     目前,產地氣象報告不再單列,而是附屬在農產品選項里面;原來的股市板塊全部取消,但會保留一些綜述在宏觀經濟里。

      這里必須指出一下:宏觀經濟綜述和商品綜述,均不涉及投資指導和操盤策略。因為有客人問及,是否定制橡膠後,就可以知道橡膠如何下單。

      我們只能表述:基於所有的官方經濟數據、供需數據,我們給出數理模型的客觀描述,並以專家意見作出客觀邏輯表述,但不會提及任何的做多做空和倉位指導等投資策略。

     

      再次感謝諸位信任,有任何問題,請在email給我們,我們全球同事基於時差的原因,可以在24小時內給與解答。本質上,我們是互聯網信息企業,網絡溝通會是最迅捷和恰當的。但除了少數情況,請勿打電話給我們,我們沒有足夠人力接聽數千個電話。

     www.ott.ac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472

JP摩根健康大會上關於互聯網醫療的5個觀點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175

JP摩根健康大會上關於互聯網醫療的5個觀點


最近在會議的一次小組討論中,互聯網醫療公司的CEO們提出了一些關於醫療產業的觀點。以下是MediCity的Stephanie Baum 帶來的關於互聯網醫療的5個有趣的觀點。

如果你掌握了資本,那麽你就掌握了數據;而如果你掌握了數據,那麽你就掌握了產品
這聽起來像套話,但卻並不會影響這句話所包含的內容的真實性。醫療服務供應商與互聯網醫療公司的關系大致就是這樣的。互聯網醫療公司利用他們的技術來幫助服務供應商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但投資者卻能夠影響商業模式的塑造。隨著行業向結果導向醫療的轉變,通過互聯網醫療工具生成的數據將會進一步成為醫療服務的關鍵。

我們需要拋棄現有的醫療產業(或者部分)來讓它變得更好嗎?
在醫療行業,尤其是互聯網醫療行業內正在進行的一項討論是,把現有的醫療產業推倒重建和在醫療產業現有的基礎上進行改良之間哪一個更好?Oscar是一家去年成立的醫療保險初創公司。這家公司正在力圖通過遠程醫療等方式改變現有的醫療服務方式。該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前天使投資人Joshua Kushner說,考慮到競爭對手的規模和範圍,並不能夠確定是否能夠成功。但當前的醫療保險行業的確正在經歷著大變革,這場博弈的結果將會十分值得期待。相應的,Kyruus的聯合創始人兼CEO Graham Gardner指出,盡管醫療業由於奧巴馬醫改(ACA)和互聯網醫療的影響正在經歷著變革,但醫生才是醫療服務的提供者這一事實短期內並不會改變,所以企業家們必須把醫生也納入到討論中來。他強調,他的公司正在通過網絡的方法來幫助醫生提高工作效率。

我們已經有足夠的醫療大數據,我們真正需要的是預測性分析
Proteus Digital Health的CEO Andrew Thompson提出的一個很好的觀點。現在有一項針對醫院、保險公司以及相關醫療組織的改革,即通過使用分析工具來讓他們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求。然而,如果沒有足夠的數據,你怎樣來做這樣深度的數據分析呢?ShareCare的聯合創始人Jeff Arnold說他們正在幫助用戶使用自己的信息來建立相應的患者信息檔案,他們為用戶提供了檔案模型,這個模型考慮了企業與企業、企業與用戶之間的需求。

數據+知識=參與

這似乎是另一句套話,而事實上當前醫療產業正在通過多種辦法來證明這句話的真實性。Jeff Arnold指出,如果你能夠向消費者展示出戒煙可以節省多少,不僅僅是金錢,還包括健康,這樣才能真正對病人的行為有所影響。


這一點也同樣適用於另一位參與討論的成員Andrew Thompson的公司Proteus Digital Health。該公司的醫療數字反饋系統包含了一個可吸入式傳感器,可以將藥物對患者的影響等數據傳輸到藍牙設備中。根據該公司的網站介紹,該傳感器由可食用的材料構成,可以讓患者隨藥物一起服下。通過更好地理解身體對藥物的反應以及相關的原因,理論上將會加強患者的參與度,也可以幫助醫生更好地制定藥物和劑量選擇,增加依從性。

在創業早期,盈利會是一個陷阱
當然,對於大多數行業來說這都是一條普遍規律,但對互聯網醫療行業的初創公司來說,這句話尤其適用。Thompson指出,如果互聯網醫療初創公司每天絞盡腦汁的思考如何盈利,那麽只會反受其害。他們真正需要關註的應該是如何吸引用戶,並產生數據來證明他們的技術不僅有用,並且比當前的技術更有效。只有做到了這些,再談盈利才會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來自動脈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334

【央行意外降準 今天怎麽操作?】各大券商觀點匯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987

點拾Deepinsight整理

昨晚央行意外降準,說意外是時間點還是超預期。在周一剛剛做了回購之後,市場都預期這是春節前不會降準的信號。而且歷史上的降準都是周五收盤後,這一次是周三。先簡單說說我個人的看法。我依然維持之前寫過的,中國進入降息周期後,最受益的是大金融板塊。對於今天,我相對還是看好大金融。當然,指數在3400點經歷了幾次證監會對於兩融業務的負面信號後,也逐漸形成3400點是短期“政策頂”的預期。指數能有多大的反彈筆者也看不清。不過大金融個股都已經有了比較充分的調整後,上漲10-15%的概率依然很高。以下是我匯總的各家券商的觀點,有些不全,還請諒解:
 
興業策略張憶東:看多,布局利率敏感性的行業。1)博反彈布局券商股,行業邏輯強,調整時間和空間都最充分,一旦反彈最容易成為人氣聚集點;保險銀行地產等大盤藍籌有望跟進。2)全球流動性寬松背景下,繼續逢低布局資源品和油氣設備等;3)繼續圍繞“風口上的鷹”成長股做波段,大漲大賣,大跌大買。4)市場風險偏好提升有助於主題投資活躍,包括京津冀、國企改革、高送轉、次新股等。
 
興業宏觀王涵:相比降息,降準才是大招。11月降息對社會融資成本降低效果其實不大,但降準不同,直接給商業銀行6000憶左右低息,長期限的資金。未來至少還有2-3次降準。政策需要觀察一下效果再出手。不認為人民幣會趨勢性貶值。
 
安信宏觀高善文:看平。本次降準大體在預期之內,可能改變市場調整路徑,但不改變調整狀態的大方向,建議逢高減倉,等待基本那麽改善的明確信號和市場對高估值狀態更充分的消化。
 
安信策略吳照銀:看平,繼續看好成長股。降準短期肯定是利好,但未必類似上次降息指數扶搖直上。全年看4000-4500點。成長股和新經濟是牛市的主旋律。
 
國泰君安宏觀任澤平:降準力度在市場預期內,時間提前。降準合理,經濟放緩,物價通縮,外占收窄,股市降溫。穩增長,釋放流動性,對沖資金流出。全面寬松周期開啟。
 
海通策略荀玉根:看多,時間幅度都超預期。流動性寬松趨勢可以持續。維持三條主線:低利率的金融地產,創新的高端裝波和互聯網,改革的國企改革,2月特別提升加配低利率主線。
 
海通非銀丁文韜:利好非銀板塊。保險有投資保費雙回暖,券商繼續加杠桿,短期風險釋放差不多了,互聯網金融大趨勢。
 
申萬策略王勝:看平,維持今年股市Alpha行情觀點。上證仍然區間震蕩,Beta跌多了需要反彈,降準幫忙。但是反彈就是反彈。上次降息之後大漲1000點,後來一行三會查加杠桿,兩融等。最看好30增長20倍,硬業績軟估值的公司。今年將是優質白馬談轉型觸網提估值的一年。
 
廣發策略陳傑:看多,降維攻擊開始。核心邏輯並不在於降準會釋放多少流動性,而在於降準終於確認了貨幣政策寬松通道,會再次推動居民存量資產向股市轉移。至於配置行業,考慮到大金融板塊在上次降息之後機構配置力度過大,建議“降維進攻”,超配那些同樣受益於流動性放松、前期機構配置力度小、且和油價上漲正相關的傳統周期品——化工、油服、煤炭、有色!
 
銀河策略孫建波:看平。大盤股反彈是賣出機會,經濟沒有可圈可點的地方。過去兩個月是大盤股估值回歸,講一步降準說明經濟不好。成長股才是永恒的主題。
 
招商證券宏觀策略團隊:宏觀認為還會降準降息,貨幣寬松空間不受人民幣貶值影響。策略認為略超預期,會有第二波行情,大盤沖高3800點,配置金融地產龍頭和有品牌和集中度優勢的制造業。債券認為短期有利率交易性機會。銀行認為整體業績增厚1%,更利好股份制銀行。
 
中金宏觀策略團隊:宏觀認為貨幣寬松信號更加明確,降低融資成本,未來還有3次降準和上半年一次25基點的降息。策略看多,重申2015年股債雙牛,重點關註低估值藍籌和利率敏感性行業,推薦地產,保險,券商和銀行。銀行觀察到最近窗口指導明顯放松,1月貸款可能超預期,推薦平安,光大,中行,交行和招行。地產看板塊估值修複,超過20%的上行空間。券商認為行業進入加杠桿和ROE雙重提升,建議抓大放小,看好中信證券,招商證券和光大證券。
 
光大政策宏觀徐高:對沖經濟增速下滑和資本外流,時間早於預期。未來繼續降準和降息的概率顯著提升,利好資本市場
 
平安政策策略房雷:看多。利率進一步下行空間打開,提高市場風險偏好,刺激信用投放的回升。利好商品資產,尤其工業金屬。整體利好大盤藍籌。
 
國信宏觀固收團隊:合計釋放資金6650憶。降準源於春節因素和人民幣貶值壓力導致資金大規模外流。考慮到春節走款等因素,短期資金面依然處於中性走平穩狀態,回購利率下行幅度有限。股票反應可能比債券強烈,恢複信心。
 
國泰君安銀行邱冠華:靜態測算這次普降和定向降準釋放6400憶流動性,提升銀行凈利潤0.7個百分點。這次降準對於市場有托底的意義。銀行經過最近調整,重新回到15年0.97倍PB和6倍PB。重點推薦:中國銀行,興業銀行和招商銀行。
 
最後,微信朋友圈中大家都問“熟悉的牛市難道又要回來了?明天到底買什麽?要不還是問問廣場舞上的大媽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804

橡谷的觀點20150207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j8s.html

    即上一次,我們告知大家,在二季度將關閉低位套餐,本周通過團隊協商一致,我們將在二季度展開私募。

    對於原本的客戶,我們仍舊保持周報,和不定時的區間綜述,服務質量不會下降。

    中高端咨詢活動會繼續開放,目前的3000元套餐,將會完全取消,但是否提升為3萬至15萬以上的咨詢業務繼續存在,我們團隊尚有分歧,未能決定。

     而我們有討論,將可能會開放橡谷數據庫,作為免費板塊;橡谷觀點、氣象研究報告、全球預警板塊仍保持收費。

    二季度首次募集基金,將側重於橡膠品種,適當配置宏觀對沖倉位,單位金額和總金額均未有決定。在二季度之前,我們會尋求獲得私募基金平臺資格。

    目前,基於多元回歸方程和貝葉斯方法的數學模型,在短期預測中,會做重大修正,完善數據源和參數選擇。

    未來基金策略,將會以主觀交易為核心策略,人工分析和數學分析作為研究背景。除了通道平臺的風控之外,我們團隊將會設立自己的風控人員,與交易研究團隊為一體。

    訴求為長期穩定收益率,也就是追求輕倉、長線、一年為單位的長期盈利模式,盈利率目標以15-30%為目標,不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高方差區域。而我們自身的風控規則將比期貨平臺更加嚴格。

    在數學模型成熟之前,我們不會推出量化交易模型。

     在過去的時間段里,不同的賬戶規模,收益率分別在年化20%-70%,我們會逐漸在官網展示其收益率。我們曾經操作的資金,從小資金的數十萬、百萬至數千萬不等。在過去的時間里,由於投資方和我們均有追求高收益,輪作品種的嘗試,因此收益率在年內並不穩定,但以平均年化盈利率大部分維持了平均在30%的中位數標準。

    www.ott.ac,淩雲之智,over the to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209

橡谷的觀點20150221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jut.html

   晚間和同事開了一個小會,因為過節,團隊成員也不全,不算決議,大致是我們的一個思考方向。

   從訂單分析來看,宏觀訂單最多。

   所以這也和我們的研究主力方向比較契合,我們本身也在做全球政經全息圖,涵蓋宏觀經濟數據研究、地緣政治和各國利益板塊研究。然後我們也會讓數據學家從宏觀指數的角度來通過模型計算,量化一些研究結果。

   數據庫和可視化呈現是我們重點補漏的一個缺陷之處,目前數據庫並不完善。

   另一方面,則是農產品。因為我們有地球物理學家,會側重於氣象的前瞻性研究,也就是不僅僅是傳統的氣象預報時研究,而是深入到結合產地氣候細節,再通過數據學家的分析去研判未來種植面積和產量。

    這方面,我們認為目前的氣象和農產品研究需要深入精研。

    橡膠是我個人一直專攻的產品,年後我們會另外再讓一個成員跟進橡膠,從而加大力量。

    二季度或許會發行私募產品,主攻方向是橡膠。

    如果有進一步消息,我們會及時告知大家。

    www.ott.ac  over the to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59

印度下月繼續降息?大摩、高盛觀點存分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865

印度央行今年兩度意外降息,這增加了預測其下一步行動的難度。

印度央行周三下調回購利率25個基點,至7.5%;降低逆回購利率25個基點,至6.5%。維持現金存款準備金率(CRR)4%不變 。

根據彭博新聞社的報道,印度央行今年接連降息主要有三點考慮:

1.預算

上周末印度莫迪政府公布了首份預算案,計劃在2016年3月結束的這一財年中擴大財政赤字至占GDP的5.7%,藉此增大對道路、港口、電力的投資,這部分投資金額將較2014財年增長25%。當全球大部分央行都厭惡財政赤字擴大時,印度央行降息以支持政府的基礎設施建設,顯示了印度央行行長Raghuram Rajan對政府的目標投了信任票。

2.通脹

印度央行在2016年1月的通脹目標為6%,而印度的CPI在過去四個月中全部低於6%,所以印度央行降息並無通脹方面的壓力。

-1x-122

3.利率

即便降息以後,印度的利率依然在G20國家中排名第三高,這嚴重影響了消費和工業需求。

-1x-1

印度央行行長Raghuram Rajan本周三在常規會議之外突然宣布降息,這已是三個月來第二次發生同樣的情況。這讓市場分析師們對4月17日的央行會議的結果預期產生了分歧。

彭博調查統計了18位經濟學家,其中8位預計在下一次的4月會議上印度央行會維持利率不變,7位預計該行將再度降息,另外3位認為前兩種情況皆有可能。

“印度央行的選項並沒有被限定住,我們認為當前的風險回報比下印度央行傾向於維持利率不變,”高盛經濟學家Tushar Poddar稱,“政策指引在本質上看起來非常中性。”

而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Chetan Ahya則預計印度央行4月會議將繼續降息,並且將在年底前將利率再降100個基點至6.5%。他認為通脹將跌至4.75%以下,Rajan將有足夠的空間實施降息,並將真實利率維持在1.75%。

“通脹路徑將是決定降息幅度的關鍵因素。”Ahya在報告中寫道。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447

【觀點】更美APP劉迪:有想法就辭職?草根創業要冷啟動!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09/149307.html

黑馬說:都說創業必須全身心投入,也就是俗話所說的“all in”,沒有這般決絕的氣魄很難成功。但有人就想說,這對草根創業者來說行不通!

創業者劉迪認為,對於草根創業者而言,除了滿腔的激情之外,最需要的是冷靜的頭腦和對創業公司基因的良好把控。“建議大家有想法先用低成本的方式小範圍試錯,如果得到市場認可,有了一定的數據基礎再全職出來做,這樣會在融資和招聘上大大加分。”

 

\

文 | 更美APP創始人 劉迪

編輯 | 王瑞

 

如果你是草根 冷啟動很重要

 

對於草根創業而言,我首先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冷啟動非常重要。當你頭腦中有創業想法的時候,請不要急於辭職,因為想法是需要用行動來驗證的。我見過太多人興致一起就全職創業了,但東西做的快,死的也快,只好再回大公司打工。

 

我建議大家有想法先用低成本的方式小範圍試錯,如果得到市場認可,有了一定的數據基礎再全職出來做,這樣會在融資和招聘上大大加分。

 

我做更美的時候,最初就是在微博上開了一個叫做“整形指南”的賬號,每天在上面分享和回答用戶關於整形的各種信息。運營了一段時間後,積累了5萬左右的粉絲,這些人後來都轉化為更美APP最初的天使用戶。

 

為什麽我可以短時間內快速、精準的吸引到粉絲?

第一,考驗你有多了解自己的目標用戶。

 

你必須清楚愛整形的典型用戶有什麽特點,她們愛什麽。我最初將目標鎖定在幾百個嫩模身上,因為這是最典型的整形群體。我關註她們討論的話題,關註的賬戶。那些賬號的內容和風格又是怎樣的。就這樣,通過總結,“整形指南”的風格就是這樣被定位出來的:一個腹黑、酸爽和潑辣的賬號。

 

知道你需要做成什麽樣只是第一步,第二部考驗的是執行力。我從小作文的水平還不錯,不是因為我真的特別會創作,而是我比較會模仿。讓我寫成金庸的風格、古龍的風格我都輕松操作。所以“整形指南”是照著嫩模們關註的賬號,一點點模仿,化妝,揉出來的對口味。

 

第三,賬號需要爆發點,而不是平庸的運營。我們當時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實驗了20-30個段子,做小範圍的市場投放,用同樣的賬號,同樣的時間點,比較轉評率的高低。最終選出表現最好的一個段子,集中所有財力,大範圍投放。有過這麽1-2次投放,你最初的天使用戶就累計下來了。

 

最後,一定要有數據感,有評估的意識。我算下來當時投1元,能夠得到4個微博粉絲、2個微信粉絲,1個APP的下載。我覺得性價比非常高,我之後需要做的就是每天觀察數據,然後再投個幾千塊錢,用戶自然就來了。

 

後來,就是這些用戶數據幫助我獲得了天使投資,使我能夠招兵買馬,快速發展。

 

屁股決定腦袋,請把控好公司的基因

 

APP上線至今已累計300w用戶,3000+入駐醫生,福利頻道月銷售額突破3000萬,並以50%的速度持續增長。這些數據讓我感到自豪,但我認為這些成績只是完成了創業長征的第一步。我覺得公司最大的價值在於基因。

 

在行業中幾家有一定規模的公司,我們是唯一一家沒有“根”的純互聯網公司。從零到一的過程著實不易。所以,我們堅持成為保持獨立的第三方平臺,在醫患之間不偏不倚。

 

我被會被記者問到,你們同市面上其他家之間的區別何在?

 

的確,從表面看,包括我們在內的公司對C端用戶提供的價值大同小異。不過,基因決定發展路徑,而這也會直接影響和反應在產品功能上。

 

即便同樣是“大眾點評+春雨醫生+淘寶”的產品形態,相比其他APP賬號入駐醫院賬號,我們卻將醫患溝通的途徑下沈至個人對個人,因為我們理解到,醫生是整個行業的核心,他們既專業又註重個人口碑,且不會過度推銷。在這點上,我們是行業中做的最徹底的,因為我們身上沒有什麽歷史負擔,不需要對短期的銷售負責,才能更輕快的大步向前,改造和顛覆行業。

 

相比之下,整形醫院或線下導醫機構是股東的項目,他們所做的APP內問答功能,用戶必須先輸入自己的各種隱私個人信息,方可對發送咨詢。這接受咨詢的背後,是數名專業的咨詢師,再將信息傳遞給整形醫院實現後續的消費和分成。在運營上,配備多人每天通過多個虛假賬號,刷案例。

 

我認為這些做法其實得不償失,虛假的人氣帶不來真實的數據,還要額外付出人力成本。我們的內容全部來自真實的UGC,我們只需要配備1-2名員工對虛假案例進行審查和刪除。

 

其實,整形用戶在做出消費決策之前都會在網絡的各個渠道做足自己的功課。如果發現同一案例出現在百度貼吧和你的平臺,卻出自不同的醫生,就會對平臺產生懷疑。即便僅有1例這樣的假貼,用戶也會對整個平臺開始不信任。如果被一個用戶看到2個,3個甚至更多的假案例,對平臺的信任度會呈幾何狀比例下降,直到完全失去信任。

 

如上,我所觀察到的產品功能設計和運營手法其實都是源於你有什麽樣的股東,你需要同誰的利益站在一條線上。所謂屁股決定腦袋,戰略投資一定要謹慎的拿。

 

創業至今,我的感受是,不拿用戶當小白,堅持原則、懂取舍,你就會在數據上得到相應的反饋。創業的路很長,需時刻保持初心。
 

本文為作者投稿,不代表本刊觀點,如需轉載或有疑問請聯系微信號heimage0001。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212

【觀點】喬納森 · 海特:市場發展如何改變社會認知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14/149337.html

黑馬說:3月12日14:00,北京東方梅地亞中心M劇院,“未來創客·2015春季思想峰會”暨未來創客品牌發布會盛大啟幕。9位來自科技創新、科學前沿、認知心理以及互聯網的資深專家學者現身峰會,用9場面向未來的精彩演講為近300位觀眾實現了一次超越邊界的頭腦穿越之旅。

 

作為道德倫理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通過獨特的角度研究了商業在人們心中的位置。市場社會給人類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中國的未來之路將走向何處?以下為演講文字實錄。

 

市場發展如何改變社會認知

 

喬納森·海特

積極心理學先鋒派領袖、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

 

 

資本主義在本質上,到底是道德的還是不道德的?

 

不論在中國,還是整個世界,商業都可以給一個國家帶來繁榮,可以把人民從貧困中解脫出來。但從歷史上來講,商業一直是一個具有爭議的話題,很多人喜歡它,也有很多人痛恨它。這正是我的研究領域,作為一個道德倫理心理學家,我研究的正是商業在人們心中的位置。

 

一副存放於上海一家老博物館里的廣告海報,展示的是1950年時資本主義在中國人民眼中的樣子。海報里的資本家被描述成一個非常惡心的胖子,傲慢地把錢扔到政治家及其他人的臉上,並企圖用這一手段控制他們。但更引起我註意的是,這張海報下面描述的如地獄一般的景象,可以看到種族的歧視、對人民的剝削以及一些色情和下流的圖畫。這幅海報給出的消息非常清晰:資本主義是人類最惡毒的一個現象。

 

 

但是時過境遷,世界變化很快。下面是我來到中國第一個24小時所經歷的一些事。在來中國的飛機上,我在看一本書——《野心時代》(Age of Ambition: Chasing Fortune, Truth, and Faith in the New China),這本書在美國非常流行,描寫中國的新一代在新價值觀的引導下努力地功成名就。而當飛機飛入中國境內時,我把這本書放下,開始看一本雜誌。其中有一篇說:“廣州歡迎所有想要致富的人來這里。”

 

然後,我開始看飛機上放映的一部電影,有一部電影引起了我的註意,名叫《分手大師》,我一邊看電影,一邊看下面的字幕,其中一個場景吸引了我,里面講了一位成功學大師在北京鳥巢講授如何讓人們成功,他說:“我有辦法讓你們比想象的更富有。”電影放完以後,我看了看我的表,坐在我旁邊的是一個18歲的年輕大學生,他也看了一下我的表,我以為他是想知道現在幾點了。但實際上他說了句:“這是歐米加,我知道這個牌子。”

 

這就是我剛剛進入中國後的5分鐘。之後我平安降落,去了外灘漫步,我看到一個雕塑,很顯然它是紀念為國家和戰爭奉獻自己一切的年輕的士兵們。雕塑前面橫著一個巨大的百事可樂廣告車,車頂上寫著“活在當下”。

 

 

接著,我走到了南京路,看到了好八連的雕塑,它講的是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把中國人民從帝國主義手里解救了出來。而我再看過去就發現一幢有三星標誌的大樓立於後方。我繼續行走,漫步在整個南京路,我看到的是接連不斷的各種豪華的品牌店,中國人正在里面洶湧地搶購各種國外名牌的奢侈品。

 

所以顯而易見的是,中國在這幾十年里有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人們對待資本主義的看法。但我也知道,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國家,有很多不同的聲音,所以對資本主義的看法也有很大差異。

 

其實並不僅僅在中國,在我的國家——美國,同樣的故事也在發生。人們對資本主義的看法同樣非常矛盾,有人喜歡它,也有人憎恨它。在倫敦和巴黎,在首爾也上演著同樣的故事。

 

 

 

只有讓別人富裕,自己才有可能成功

 

那麽,到底什麽是資本主義,下面是一個比較官方的定義,資本主義是一個政治和經濟的系統,其中,一個國家的貿易和工業是被私人所有者所擁有的,並且它的目標是追逐利潤,而不是被國家所擁有的。

 

資本主義不僅僅指的是商業,其中的一個重點是國有要低於私有,中國目前國有企業仍占有很大的份額,但可以看到的是,中國正在向資本化方向發展。

 

我個人最喜歡的對資本主義的定義來自大衛•施密茨(David Schmitz),他認為:“最好的一點是,在自由市場社會中,只有讓別人富裕,自己才有可能成功。”也就是說,資本主義實際上並不是一場《大富翁》(Monopoly)遊戲,因為在《大富翁》中,一個人的成功是以別人的損失為代價,你必須把別人踩在腳下。

 

有一點非常重要,資本主義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可以跟我們發現和駕馭火相提並論。人類歷史自公元1年—1950年,一直到公元1500年之前,世界各地都非常貧窮,人們的生活水平維持在每天一美元以下。但到1500年以後,歐洲經濟開始出現增長,出現了富裕。而在那時,歐洲人掌握了航海技術和造船,還掌握了資本,這些商船會到各地采購最便宜最好的商品,運到歐洲販賣。

 

這實際上就是商業資本主義,正是由於商業資本主義的發達,歐洲才開始慢慢領先中國。真正巨大的變化發生在1800年,英國出現了工業革命,這時不僅有了商業,人們還學會了如何制造,建立巨大的工廠,用很低的價格制造很多的商品。而美國也在工業革命後成為後起之秀。美國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大規模富裕的社會,在這個社會里的幾乎每一個人都買得起車,每一個人都買得起房子。

 

而日本成為達到整體大規模繁榮的第一個非西方國家。中國實際上也是一個後起之秀,取得了巨大的躍遷。如果觀察中國GDP總額的歷史變遷,在大躍進時期,中國的GDP幾乎沒有提升,文化大革命時也毫無起色。但在改革開放帶來的市場經濟以後,事情就不一樣了。

 

 

 

 

從貧窮到富強,從傳統價值到世俗理性

 

歷史上很多著名的思想家都有這樣一種哲學,即富有會使人腐化、墮落和變壞,比如老子就在《道德經》第12章中如是說,蘇格拉底也有類似的思想。但是,法國哲學家孟德斯鳩卻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托馬斯•潘恩也表達過類似的思想,即資本主義是指,如果你想要自己發財致富,一定要給別人帶來好處。

 

錢到底對我們是好事還是壞事,這是一個經驗性或體驗性的問題,下面來看一下大家普遍的體驗真正是什麽。自1981年始便開展了一項“世界價值觀調查”,在獲得大量數據後,統計局便開始分析,在經過嚴格的因子分析後他們發現,所有調查數據都可以用一個兩維度圖像來表示。其中,北歐斯堪的那維亞在圖像的右上方,非洲國家在圖像的左下方,而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地區在這個圖像的左上方。從中可以看到一個變遷趨勢:大多數處於下方的國家都是農業國家,當工業慢慢發展時,也慢慢偏離了傳統的價值觀,慢慢走向了世俗理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和生產線,和人的價值相匹配。這一變化同時也帶來了宗教的地位越來越低,家庭的價值也開始下降。

 

 

這張圖像的橫軸代表一個社會價值的變化,在左邊意味著,社會經濟很貧困,人的生存也受到很大的威脅,這時人更關註物質。向右移動意味著,社會的物質越來越豐富,產品越來越多,人也就有了更多的精神追求,要求更多的權利和自由。位於圖像的左上方意味著,人們對宗教和家庭看得越來越淡,但同時也越來越重視遙遠的陌生人,重視自然環境和野生動物。

 

在大多數情況下,國家的發展經歷的都是從左下方到右上方,即從貧窮到富強的過程。但這種變遷並非一條直線,而是分為兩步。一般來說,第一步是發展工業,提高其物質水平。而當工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便開始從工業經濟進入服務經濟和知識經濟,也就是對個人的知識和服務有了更高的要求。

 

這一研究的作者這樣總結了其中的變化:當生存壓力越來越小時,人的思想更傾向於發展,他們覺得自由比安逸更重要、自主比強權更重要,他們會更富有創造力,而不喜歡墨守成規。

 

中國新一代的價值觀、工作方式和思想正在生成

 

那麽,未來中國將會發生什麽呢?從圖像中可以看到整個儒家文化圈,如中國、中國香港特區、中國臺灣地區、韓國、新加坡。但要註意的是日本,它是第一個進入工業經濟,並且從工業經濟躍遷到服務經濟的亞洲國家或非西方國家,它所走的曲線是從左下方向右上方運動。所以也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性,即所有的國家都可能遵循這樣的發展路徑,就像日本一樣一直不停地向上、向右移動。當然也有可能50年後,中國會像現在的瑞典一樣。但我認為還有另外一個更大的趨勢:中國不走右上方的道路,而直接向右移動,就像現在的法國、比利時、盧森堡一樣。

 

 

雖然我無法預測中國將會經歷的變化路徑,但有一件事我非常確定,在過去的兩個月里,我已經遊歷了6個亞洲國家,我確定從現在開始,中國的代溝以及上下兩代人的差異會越來越大。從亞洲各個國家,特別是各個城市,將會看到新一代已經產生了自己的價值觀、工作方式和思想。

 

關於中國的未來,下面是我的幾點假設。有一點顯而易見,在圖像中,中國肯定會持續向右移動,會創造出更多的消費行為,更多的價值。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管理者會發現,舊式的管理風格很有可能對新一代不適用了。而社會心理學給大家的一個啟示是,傳統亞洲文化的價值觀可能會越來越淡。為什麽?可以想象一下,當你擁有了一定的財務基礎,不再為自己的財產和未來擔憂時,你對家庭的依賴也就越來越小了。同時,在現在的亞洲城市中,家庭的規模越來越小,和過去相比,年輕一代也沒有了那麽多的叔叔、阿姨或者兄弟姐妹。

 

最後一點便是,我認為中國在不遠的將來會經歷非常巨大的變化。我鼓勵這種轉變,並希望轉變是平滑的,因為當前中國的政治與商業、消費者以及公民之間的關系,很有可能在未來不再適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790

【觀點】三大關鍵:真格投遊戲主要看什麽?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13/149331.html



左邊是《 暗黑破壞神》2代的主策劃, 右邊是《GTA》(俠盜獵車)1,2代的制作人)

 

黑馬說
吳旦從事手遊投資三年以來,對手遊行業有了比較深入的接觸和了解,也積累了一些心得,他表示投資手遊的三大原則是:創始人是否是合格的CEO、團隊是否有競爭力、方法論是否有說服力。下面黑馬哥為大家細分出來,希望能對創業團隊有所幫助。

 

文 | 吳旦  真格基金投資副總裁

 

 
投資時看什麽?

 

做早期投資,關註的重點無非是產品和團隊。通常情況下,大家都說投資就是投人,但在手遊這里似乎不太一樣。越專業的手遊投資人,對產品的關註度越高。這是可以理解的,手遊行業從一開始就接近紅海狀態,海量遊戲爭奪有限的成功機會,務實一點的做法是透過團隊光環審視產品的具體設計來做判斷。

 

但可能恰恰因為我是“非專業人士”,我在看案子的時候還是堅持團隊先於產品的思路,首先看人。具體來說,就是三條:創始人是否是合格的CEO、團隊是否有競爭力、方法論是否有說服力。這樣看起來間接一些,但更接近商業邏輯的本質。

 

而且,實際上相對於團隊,產品的早期面目不確定性更大。我們投的案子,最早的產品演示或Demo跟最後上線的產品,都差別巨大,甚至類型、題材都不一樣了。越優秀的團隊,調整越多。這種情況下,執著於商業計劃中的產品設計細節,有點舍本逐末了。

 

我也會跟創業團隊討論他們的核心戰鬥、數值設計甚至某些系統細節,但那僅僅是做為了解團隊專業性的渠道,這些內容本身都不能作為價值判斷的基礎。

 

 
什麽樣的團隊能成功?

 

成功的遊戲公司除了要具備創業的基本因素(專業、默契、經驗和拼勁等),還要有些特別的氣質才行。

 

首先,情懷很重要。好的遊戲制作人,參與這個行業的最大動力,必須是出於對遊戲深刻的熱愛。

 

舉例來說,《我叫MT外傳》的制作人,是一個連續創業者。“連續創業者”這個詞在很多時候是“連續失敗者”的同義詞,他也是這樣,幹了5年,從端遊到頁遊,都失敗了。但在仔細和他交談1個小時之後,我被他做產品的情懷所吸引。一個81年出生的複旦高材生,還是計算機競賽獲獎者,畢業後卻選擇加入了一個小遊戲公司,拿2000塊錢的工資,就是因為想做遊戲。

 

在其後的創業過程中,雖然每個產品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沒成功,但瑕不掩瑜,當你和他聊到手遊的時候,可以看出他對幾乎每款成功手遊都有深入理解。談系統、談戰鬥、談體驗細節,都了然於胸,雙眼放光。這樣的創始人,是最吸引我的。我們投了他以後,這種情懷也驅動了《我叫MT外傳》去不斷接近成功。去年九月份首次封測,次留已經超過了50%,但還是又經歷了半年的瘋狂調優,光UI就換了7版。

 

其次,對細分類型的特殊興趣。要想成功,創始人必須對某種類型或某個題材領域有長期的關註,巨大的熱忱和常年的積累。

 

比如梁其偉,《影之刃》的創作者。 初中就開始寫武俠小說、畫武俠漫畫,如果你有幸能和他交流,會覺得完完全全就在和一個武林中人說話,因為他會時不時跟你來一句內功用了多少,氣數還有多久等。同時,他對動作和格鬥遊戲極度癡迷,日本制作人倒背如流,經典遊戲不用最高難度通關就睡不著覺。正是這樣的狂熱,才有了《影之刃》最初的雛形《雨血》系列,他自編自導自畫自制做得兩款獨特武俠風格遊戲。

 

而《崩壞學園2》的創作者,據說也是一個極度宅腐的男性工程師,產品濃郁的二次元氣息完全來自於他自己對日漫文化的深刻認知。崩壞之後很多人都在投資和制作二次元遊戲,但鮮有成功。一個遊戲制作人順便了解二次元,跟二次元世界的人走出來做個遊戲制作人,區別還是很大的。

 

最後,做企業、做商業的三觀要正。三觀正不是說你一定是個完美的人。創業不易,大家多多少少要向現實低頭,作為投資人我們都能理解。但一個創始人、一個團隊,是否在內心深處真正認可高尚、規範的商業規則,盡最大努力去平衡現實和理想,是能通過交流大致分辨出來的。這本應是投資的底線,但在實際的投資經驗中,這似乎又是一條“金線”,線上的團隊並不是那麽多。

 

 
怎樣的遊戲能成功?

 

除了看人,當然也要看產品。三年遊戲投下來,我也算半個業內人士了。這里也班門弄斧一下,講講我對能賺錢的遊戲的“馬後炮”。

 

先說第一類賺錢的遊戲。最近的《少年三國誌》成績不錯,再早還有《放開那三國》,更早則有《三國誌威力加強版》。它們有個共同的特點,都是成熟類型(成熟得甚至有些陳舊),但靠深度優化數值與系統取得成功。這三個遊戲本質上都是所謂的“一代卡牌”,能做出來的團隊數不勝數,為什麽它們能成功?

 

魔鬼在細節它們都在數值、系統設計的廣度和深度上下足了功夫,對玩家的成長規劃非常細致、老到,同時還有成熟的運營思路。當然,這類型產品也存在風險,由於創新性不足,發行時會遇到瓶頸。這也是為什麽通過深化成熟類型獲得成功的產品都有老牌發行商或自己具備發行能力的公司來加持的原因。

 

另外一類產品則是在核心戰鬥系統上對交互體驗做出了創新這種創新可能是玩法操作上的,也可能是表現層面的。我們自己投的《超級英雄》和即將上線的《我叫MT外傳》都可以歸為此類。超級英雄不是最早用人物形象取代卡牌去表現戰鬥的產品,但卻是將2D動畫和特效追求到極致的同類產品,至今也沒人能超越,“狂拽叼炸天”的審美風格贏得了主流的中國網遊用戶。

 

《我叫MT外傳》則創造了新的戰旗回合玩法,突破了現在流行的數值和操作兩大體系,讓聰明的玩家能獲得足夠成就感,有十幾類不同的關卡考驗排兵布陣,一共演繹出2000多種變化。

 

還有一類產品,在端遊或頁遊上是成熟類型,但在手遊上還是先鋒類型。典型代表是《全民槍戰》。執行力、對手機這種設備的交互理解和對類型化的深邃思考是它們能否成功的關鍵。

 

上面這三種類型,屬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類型化、可以歸納甚至規劃的。實際上,還有很多普通團隊難以強求的遊戲會成功。一類是“自成一派”,以我為主,有核心粉絲,典型代表就是《影之刃》,不管是人設、場景和戰鬥,都透露著鬼才制作人的妖氣;一類是顛覆主流、叠代市場認知,目前看來最典型也幾乎是唯一的,就是《刀塔傳奇》。當然,這些成功絕大部分團隊都不容易做到,模仿有風險。

 

 

為了激勵黑馬哥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您可以長按下面的二維碼給黑馬哥適度打賞,金額有8.8和88元!
 

 

本文作者吳旦,真格基金投資副總裁 ,轉自真格基金,如需轉載或有疑問請聯系heimage00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795

【觀點】人人市值縮水80%,不能怪微信崛起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28/149432.html

黑馬說:人人公司的業績顯然已經讓股東們焦躁不安了,日前有一個叫傑瑞·傑富瑞的投資人甚至在分析師會議上向陳一舟直接開炮:“你為何還不辭職?”人人網為何還在不斷墜落?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麽?人人網的衰落是因為微信崛起嗎?王新喜對此表達了一些他的看法。

文 | 王新喜

 

今年初,人人網關閉了站內信,在這個時間節點,關於人人網即將謝幕的謠言四起。日前,人人公司公布的2014第四季度財報顯示,人人公司第四季度凈營收1720萬美元,比上年同期下滑38.5%;凈利潤3500萬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65%。而人人公司的業績顯然已經讓股東們焦躁不安了,有一個叫傑瑞·傑富瑞的投資人甚至在分析師會議上向陳一舟直接開炮:你為何還不辭職?

 

陳一舟回答該投資人時說:“中國的互聯網市場競爭局面與美國是不同的,人人網與美國的Facebook面臨的競爭也完全不同,隨著移動社交軟件微信的崛起,我們的競爭局面變得很困難。”

 

人人上市時市值為55.3億美元,如今的市值9.55億,縮水了近80%。我們看到,人人網從2011年開始就已經開始不斷墜落,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麽?人人網的衰落是因為微信崛起嗎?

 

燒錢不斷 橫向投資策略牽扯了人人的精力與步伐
 

 

我們知道,人人網的前身是校內網,早期曾是校園版的MySpace,是學生社交圈子和校園文化的基地。但人人網顯然並不滿足於此,因為校園社交太過於垂直細分,想象空間太小,因此後來校內網被改名為人人網,陳一舟想沖破校園籬笆,抓社會群體。但如此一來,卻沖到了微信與微博的領地上來,這也是陳一舟戰略失誤之一,在2013年時,人人網想重歸校園,但用戶已經走了。

 

人人曾讓陳一舟引以為傲的是 Facebook(人人網) +Groupon(糯米)+Zynga(人人遊戲)+Linkedin(經緯)的故事。但這個故事陳一舟可能不想再提,因為我們看到,糯米網2010年上線之後,就一直在燒錢,人人在2012年加速進行移動互聯網化之後,錢越燒越多,糯米轉而成為急需甩掉的包袱。人人將糯米賣給百度之後,才得以連續三個季度財報實現了凈盈利。但除了團購之外,視頻業務更燒錢,隨著人人業績大幅下滑,56網再次被人人賣掉。正如陳一舟自己所言:“別的視頻網站比56網規模大,他們可以花很多錢購買《紙牌屋》這一類的熱門內容,這些視頻網站的內容采購成本多達幾億美元,人人燒不起。

 

要知道,無論是在線遊戲和在線視頻都面臨著增長放緩的階段,對於視頻業務而言,帶寬、版權成本就像吸金黑洞,國內排名第一的優酷,甚至國外的YouTube都不賺錢;而團購又是線下臟活累活,需要投入巨大的資金人力,人人網的資金、資源以及運營也顯然無法支撐,這一系列橫向投資策略極大牽扯了人人的精力與步伐,對其現金流造成巨大壓力,拖累其公司股價之余,其核心社交業務也處於長期停滯不前的狀態,因此,人人在快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更是找不到一種有效的盈利模式,致使虧損不斷。

 

而人人近年來的盈利除了賣產品,就是投資。比如投資了藝龍、唯品會等公司, 2012年3月,陳一舟以7240萬美元將之前購買的藝龍股票全部賣給Expedia,凈賺5100余萬美元。另外,人人網從2009年~2013年來持續虧損,但2013年凈虧損卻大幅收窄。原因是陳一舟炒美股獲利,並出售了部分此前低價買入的唯品會股票。

 

內容生產是社交產品的生命線 人人欠缺有效的內容生產機制
 

 

在筆者看來,人人網衰落的首要原因在於欠缺有效的內容生產機制。因為對於社交產品,內容生產是核心競爭力之一。無論微博、微信都有一種有效的觸發用戶內容生產機制場景與產品設計。比如微博,通過140字的內容生產、轉發機制與粉絲文化,營造出了段子文化與社交媒體的內容生產場景,產品設計方式通過圍繞彰顯名人、大V的存在感與影響力,推動內容源源不斷的生產;微信是主打熟人圈私人生活分享,營造出熟人圈刷存在感的內容生產機制,推動朋友圈信息流的爆發,快速培育了用戶習慣,與此同時,始終圍繞社交核心來豐富場景,並且都通過構建生態鏈的建設吸納了大量名人與草根自媒體來生產內容進行盈利並提升影響力。

 

但人人呢?“沒有優質內容生產,垃圾分享泛濫”在某種程度成為人人網的一個標簽。人人網本應該做的是運營自身平臺的核心資產,即深挖學生群體的用戶價值,學生真正關心的是有關學校的動態等內容,但人人網並沒有立足校園文化來凸顯自身優質內容來做社交產品。微博火熱的時候,人人開始強調新聞內容屬性,但內容更新又嚴重滯後,導致有用戶吐槽:基本上在微博看了好幾遍的段子在人人上才剛被炒熱。微信崛起的時候,人人移動客戶端又開始模仿微信,但打敗微信的怎麽可能是另一個微信?

 

從本質上看,人人網沒有創造一種有效的基於校園圈子的內容生產機制,人人在圈住用戶後,也並沒有在用戶留存與活躍度上做文章,更沒有從凸顯圈子文化與內容差異化方面來尋找盈利模式。事實上,人人網開放平臺本身是一個較好的大V加盟入駐基地,但其產品設計太弱導致該平臺在設計和流程上混亂。有開發者表示,在使用人人網開放平臺的過程中,從開發程序到提交審核,每一步都充滿了痛苦和不適。而人人網過於嚴格的審核制度,擠壓了用戶在人人網的產品營銷以及提升自我影響力的空間,也無法吸引大V與名人以及第三方開發者的加盟入駐,進而喪失了產生優原創內容的可能性。

 

人人的失誤在於過於貪心,在用戶根基不穩、內容生產機制尚未培育好、場景營造能力弱的情況下,步子邁太大,跳出校園圈子插足到泛社交領域,進而扭曲了人人的細分定位屬性,一旦定位混亂,用戶找不到該平臺的價值,導致的結果就是大部分用戶不再生產內容。

 

商人思維四處下子 社交城墻不穩,核心腹地失守
 

 

業界均知,陳一舟是個投資好手,近年來在不斷廣鋪攤子四處投資,事實上,投資思維也並無不可,關鍵是其投資收購有沒有圍繞核心領地加固城墻,深化核心優勢。人人網若要對標Facebook,可以看看Facebook近年來的收購。Facebook並購Instagram之後以190億美元之巨拿下即時通訊工具WhatsAPP,之後拿下照片分享網站Divvyshot與社交活動服務公司Hot Potato, 以及社交網軟件廠商WhoGlue等等,可以看出Facebook的系列收購都是圍繞社交細分領域加固社交平臺的核心優勢來布局,並不斷完善社交分享的體驗,抓新生用戶群體,擴充社交核心腹地的疆域,提升自身的社交領導地位。

 

而人人的投資卻並沒有體現從如何提升自身SNS社交領導地位與產品核心優勢出發。前面的案例看出,人人的投資更多是創始人陳一舟生意人思維廣鋪攤子,只求利潤不講布局,導致遊戲、團購、視頻四處出擊卻又缺乏亮點,資源資金分散,而自身社交城池的核心腹地已成為無內容分享的空殼卻渾然不覺。加之系列移動端布局的產品體驗跟不上,最後只能通過賣出這些不良資產來維持生存。加之平臺產品定位模糊,價值喪失,用戶流失也就成為必然。

 

微信加速了人人衰落 創始人的基因是重要因素之一
 

 

有人說陳一舟靠炒股和投資來維系人人的經營,是“中國好老板”。但陳一舟的商人與投資人的基因可能是人人衰落的重要原因。要知道,大佬的基因會深刻的影響到公司本身的產品性格與方向。比如我們看到,具備技術牛人基因的李彥宏鑄就了強調搜索技術的百度,有零售商基因的劉強東打造了具備供應鏈管理優勢的京東,而產品經理出身的馬化騰打造的騰訊,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微信就凸顯出了一定產品優勢。而陳一舟作為投資人與生意人的基因導致整個公司對產品創新、用戶體驗與技術研發不感冒,傾向於投資賺快錢。據稱人人網的高管開會,經常會問到“什麽時候賺錢”。這種商人思維極大影響了人人的戰略投資布局的協同性與有效性。

 

比如我們看到,人人近年來的布局與戰略體現出了無創新意識、盲目跟隨市場做多元化嘗試等諸多特性。比如在2006年拿到投資時,一口氣把Myspace、Facebook、youtube等都模仿了個遍。

 

在人人網圈住了用戶之後,投資了糯米團購、收購視頻網站56網,做頁面小遊戲等,大幹快上,開發了人人桌面、人人小站,人人小組、人人遊戲。對於熱門項目,一個沒落下,卻由於盲目鋪開攤子亂上項目,導致燒錢不斷,但創始人陳一舟的生意思維致使眼睛只盯著利潤方向,而不是去思考產品對於用戶的價值與核心業務的協同效應,進而導致多條業務線遊離於主業務社交體系之外,用戶大規模流失。

 

因此,如果把人人網的衰落推到微信身上,顯然不夠客觀。微博是即時分享平臺,人人是SNS,微信是SNS+IM+OTO, 雖然三者都屬社交網絡,但用戶群體和擴展面、發展戰略方向都是不同的。我們看到,在微信的泛社交模式的覆蓋下,陌陌、無秘、脈脈等通過定位陌生人社交、匿名社交、職場社交領域,深耕垂直細分領域市場用戶,均占據了一席之地。在阿里電商大平臺的覆蓋下,依然有唯品會、京東、聚美優品、蘑菇街等定位3C、女性垂直細分市場的電商平臺有效存活了下來。人人、微信、微博它們三者本身可以各守營地,面向不同的人群與屬性定位,並存發展。

 

我們知道,人人網很長一段時間錯失了移動端的發展機遇,雖然人人網喊著要向移動端轉型,但其產品始終是最大的軟肋。比如人人無線團隊研發的經緯網、“啵啵”和“美美”等一系列移動應用產品都沒有打到用戶痛點,陳一舟或許心知肚明,人人的許多產品都輸在了產品、運營和營銷等方面,最終悄無聲息的沈寂了。人人網的衰落最終是敗於自身,具備更強熟人關系鏈優勢與內容分享機制的微信只是加速了這一進程。

 

如今看來,人人雖然在高喊著重回校園,但具備投資人高度敏感性的陳一舟正在把資金撒向更多的項目,比如開始投資互聯網金融與互聯網教育,積極籌劃人人趣學,布局O2O在線教育平臺,無疑,這些在當今又都是在風口上熱的發燙的項目,從投資人的角度看,理應插一腳進來分一杯羹,雖然人人從名義上是圍繞校園市場進行更深入布局,但實質卻又是回到老路上,人人若要從低谷爬起來,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走。

 


 

 

為了激勵黑馬哥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您可以掃下面的二維碼給黑馬哥適度打賞,金額有8.8和88元!
 

 

 

5000元,你也可以做天使投資人。
歡迎關註社群眾籌平臺:牛投微信公眾賬號(微信號:iniutou)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王新喜(微信公號redianweiping),由i黑馬編輯;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3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