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觀點】喬納森 · 海特:市場發展如何改變社會認知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14/149337.html

黑馬說:3月12日14:00,北京東方梅地亞中心M劇院,“未來創客·2015春季思想峰會”暨未來創客品牌發布會盛大啟幕。9位來自科技創新、科學前沿、認知心理以及互聯網的資深專家學者現身峰會,用9場面向未來的精彩演講為近300位觀眾實現了一次超越邊界的頭腦穿越之旅。

 

作為道德倫理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通過獨特的角度研究了商業在人們心中的位置。市場社會給人類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中國的未來之路將走向何處?以下為演講文字實錄。

 

市場發展如何改變社會認知

 

喬納森·海特

積極心理學先鋒派領袖、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

 

 

資本主義在本質上,到底是道德的還是不道德的?

 

不論在中國,還是整個世界,商業都可以給一個國家帶來繁榮,可以把人民從貧困中解脫出來。但從歷史上來講,商業一直是一個具有爭議的話題,很多人喜歡它,也有很多人痛恨它。這正是我的研究領域,作為一個道德倫理心理學家,我研究的正是商業在人們心中的位置。

 

一副存放於上海一家老博物館里的廣告海報,展示的是1950年時資本主義在中國人民眼中的樣子。海報里的資本家被描述成一個非常惡心的胖子,傲慢地把錢扔到政治家及其他人的臉上,並企圖用這一手段控制他們。但更引起我註意的是,這張海報下面描述的如地獄一般的景象,可以看到種族的歧視、對人民的剝削以及一些色情和下流的圖畫。這幅海報給出的消息非常清晰:資本主義是人類最惡毒的一個現象。

 

 

但是時過境遷,世界變化很快。下面是我來到中國第一個24小時所經歷的一些事。在來中國的飛機上,我在看一本書——《野心時代》(Age of Ambition: Chasing Fortune, Truth, and Faith in the New China),這本書在美國非常流行,描寫中國的新一代在新價值觀的引導下努力地功成名就。而當飛機飛入中國境內時,我把這本書放下,開始看一本雜誌。其中有一篇說:“廣州歡迎所有想要致富的人來這里。”

 

然後,我開始看飛機上放映的一部電影,有一部電影引起了我的註意,名叫《分手大師》,我一邊看電影,一邊看下面的字幕,其中一個場景吸引了我,里面講了一位成功學大師在北京鳥巢講授如何讓人們成功,他說:“我有辦法讓你們比想象的更富有。”電影放完以後,我看了看我的表,坐在我旁邊的是一個18歲的年輕大學生,他也看了一下我的表,我以為他是想知道現在幾點了。但實際上他說了句:“這是歐米加,我知道這個牌子。”

 

這就是我剛剛進入中國後的5分鐘。之後我平安降落,去了外灘漫步,我看到一個雕塑,很顯然它是紀念為國家和戰爭奉獻自己一切的年輕的士兵們。雕塑前面橫著一個巨大的百事可樂廣告車,車頂上寫著“活在當下”。

 

 

接著,我走到了南京路,看到了好八連的雕塑,它講的是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把中國人民從帝國主義手里解救了出來。而我再看過去就發現一幢有三星標誌的大樓立於後方。我繼續行走,漫步在整個南京路,我看到的是接連不斷的各種豪華的品牌店,中國人正在里面洶湧地搶購各種國外名牌的奢侈品。

 

所以顯而易見的是,中國在這幾十年里有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人們對待資本主義的看法。但我也知道,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國家,有很多不同的聲音,所以對資本主義的看法也有很大差異。

 

其實並不僅僅在中國,在我的國家——美國,同樣的故事也在發生。人們對資本主義的看法同樣非常矛盾,有人喜歡它,也有人憎恨它。在倫敦和巴黎,在首爾也上演著同樣的故事。

 

 

 

只有讓別人富裕,自己才有可能成功

 

那麽,到底什麽是資本主義,下面是一個比較官方的定義,資本主義是一個政治和經濟的系統,其中,一個國家的貿易和工業是被私人所有者所擁有的,並且它的目標是追逐利潤,而不是被國家所擁有的。

 

資本主義不僅僅指的是商業,其中的一個重點是國有要低於私有,中國目前國有企業仍占有很大的份額,但可以看到的是,中國正在向資本化方向發展。

 

我個人最喜歡的對資本主義的定義來自大衛•施密茨(David Schmitz),他認為:“最好的一點是,在自由市場社會中,只有讓別人富裕,自己才有可能成功。”也就是說,資本主義實際上並不是一場《大富翁》(Monopoly)遊戲,因為在《大富翁》中,一個人的成功是以別人的損失為代價,你必須把別人踩在腳下。

 

有一點非常重要,資本主義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可以跟我們發現和駕馭火相提並論。人類歷史自公元1年—1950年,一直到公元1500年之前,世界各地都非常貧窮,人們的生活水平維持在每天一美元以下。但到1500年以後,歐洲經濟開始出現增長,出現了富裕。而在那時,歐洲人掌握了航海技術和造船,還掌握了資本,這些商船會到各地采購最便宜最好的商品,運到歐洲販賣。

 

這實際上就是商業資本主義,正是由於商業資本主義的發達,歐洲才開始慢慢領先中國。真正巨大的變化發生在1800年,英國出現了工業革命,這時不僅有了商業,人們還學會了如何制造,建立巨大的工廠,用很低的價格制造很多的商品。而美國也在工業革命後成為後起之秀。美國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大規模富裕的社會,在這個社會里的幾乎每一個人都買得起車,每一個人都買得起房子。

 

而日本成為達到整體大規模繁榮的第一個非西方國家。中國實際上也是一個後起之秀,取得了巨大的躍遷。如果觀察中國GDP總額的歷史變遷,在大躍進時期,中國的GDP幾乎沒有提升,文化大革命時也毫無起色。但在改革開放帶來的市場經濟以後,事情就不一樣了。

 

 

 

 

從貧窮到富強,從傳統價值到世俗理性

 

歷史上很多著名的思想家都有這樣一種哲學,即富有會使人腐化、墮落和變壞,比如老子就在《道德經》第12章中如是說,蘇格拉底也有類似的思想。但是,法國哲學家孟德斯鳩卻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托馬斯•潘恩也表達過類似的思想,即資本主義是指,如果你想要自己發財致富,一定要給別人帶來好處。

 

錢到底對我們是好事還是壞事,這是一個經驗性或體驗性的問題,下面來看一下大家普遍的體驗真正是什麽。自1981年始便開展了一項“世界價值觀調查”,在獲得大量數據後,統計局便開始分析,在經過嚴格的因子分析後他們發現,所有調查數據都可以用一個兩維度圖像來表示。其中,北歐斯堪的那維亞在圖像的右上方,非洲國家在圖像的左下方,而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地區在這個圖像的左上方。從中可以看到一個變遷趨勢:大多數處於下方的國家都是農業國家,當工業慢慢發展時,也慢慢偏離了傳統的價值觀,慢慢走向了世俗理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和生產線,和人的價值相匹配。這一變化同時也帶來了宗教的地位越來越低,家庭的價值也開始下降。

 

 

這張圖像的橫軸代表一個社會價值的變化,在左邊意味著,社會經濟很貧困,人的生存也受到很大的威脅,這時人更關註物質。向右移動意味著,社會的物質越來越豐富,產品越來越多,人也就有了更多的精神追求,要求更多的權利和自由。位於圖像的左上方意味著,人們對宗教和家庭看得越來越淡,但同時也越來越重視遙遠的陌生人,重視自然環境和野生動物。

 

在大多數情況下,國家的發展經歷的都是從左下方到右上方,即從貧窮到富強的過程。但這種變遷並非一條直線,而是分為兩步。一般來說,第一步是發展工業,提高其物質水平。而當工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便開始從工業經濟進入服務經濟和知識經濟,也就是對個人的知識和服務有了更高的要求。

 

這一研究的作者這樣總結了其中的變化:當生存壓力越來越小時,人的思想更傾向於發展,他們覺得自由比安逸更重要、自主比強權更重要,他們會更富有創造力,而不喜歡墨守成規。

 

中國新一代的價值觀、工作方式和思想正在生成

 

那麽,未來中國將會發生什麽呢?從圖像中可以看到整個儒家文化圈,如中國、中國香港特區、中國臺灣地區、韓國、新加坡。但要註意的是日本,它是第一個進入工業經濟,並且從工業經濟躍遷到服務經濟的亞洲國家或非西方國家,它所走的曲線是從左下方向右上方運動。所以也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性,即所有的國家都可能遵循這樣的發展路徑,就像日本一樣一直不停地向上、向右移動。當然也有可能50年後,中國會像現在的瑞典一樣。但我認為還有另外一個更大的趨勢:中國不走右上方的道路,而直接向右移動,就像現在的法國、比利時、盧森堡一樣。

 

 

雖然我無法預測中國將會經歷的變化路徑,但有一件事我非常確定,在過去的兩個月里,我已經遊歷了6個亞洲國家,我確定從現在開始,中國的代溝以及上下兩代人的差異會越來越大。從亞洲各個國家,特別是各個城市,將會看到新一代已經產生了自己的價值觀、工作方式和思想。

 

關於中國的未來,下面是我的幾點假設。有一點顯而易見,在圖像中,中國肯定會持續向右移動,會創造出更多的消費行為,更多的價值。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管理者會發現,舊式的管理風格很有可能對新一代不適用了。而社會心理學給大家的一個啟示是,傳統亞洲文化的價值觀可能會越來越淡。為什麽?可以想象一下,當你擁有了一定的財務基礎,不再為自己的財產和未來擔憂時,你對家庭的依賴也就越來越小了。同時,在現在的亞洲城市中,家庭的規模越來越小,和過去相比,年輕一代也沒有了那麽多的叔叔、阿姨或者兄弟姐妹。

 

最後一點便是,我認為中國在不遠的將來會經歷非常巨大的變化。我鼓勵這種轉變,並希望轉變是平滑的,因為當前中國的政治與商業、消費者以及公民之間的關系,很有可能在未來不再適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7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