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您也許也會有同樣的想法:有個創意,想開發一個App來解決某個問題,想做一款好玩的遊戲App,或者是通過移動App來優化您的傳統商業模式和體驗。那麽如今怎樣來開發一個App,可以即高效又最節省開發成本呢?技術團隊如何組建,還需要後端工程師麽?
文 | 王瀟 LeanCloud前端資深工程師
開發方式決定效率
雲服務 2.0
結語:人類科技的發展就是通過一個一個的創新,矽谷之所以走在創新的前列,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們不斷降低創新的成本,同時使團隊變得更加高效。曾經一個互聯網產品的問世可能需要很多成本,人力成本、推廣成本、研發成本,當然還有大量的時間成本。但是現在因為 BaaS 等服務的出現,至少研發成本在不斷降低,使創新的成本也不斷降低,使更多的資源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當然 BaaS 也不會是終點,越來越多的服務創新也會不斷進行下去。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整理 | 崔婧
編輯 | 王冀
IOT並不是簡單的硬件,而是“軟件+硬件+互聯網”。你會發現,一開始進入IOT產業的大部分是做互聯網和軟件的人,因為硬件連上網之後已經不是單純的硬件了,它有了“頭腦”,而且“頭腦”是它最重要的部分,這“頭腦”也就是它背後的系統。比如,Go Pro相機賣的不是照相的功能,而是後臺的賬號系統,是愛好者用拍攝的作品在做社區,這才是它真正有價值的地方,Go Pro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IOT公司。
目前,一些行業應用的發展趨勢已經比較明顯。第一是可穿戴設備行業,目前大家基本定義在手表、手環等形態上,但是我認為創業者可以把眼光放得更長遠一點,比如利用人的體能可以充電的內衣會發展地更快。第二是跟醫療健康相關的行業,這種產品跟人的生活相關,較容易普及。第三是機器人行業,比如無人機等產品。總之萬物都是聯在互聯網上的,創業者要做的就是尋找創新的應用。
未來IOT是包羅萬象的,可以說沒有什麽產品不是IOT產品,無論家里的空調、電視、冰箱、開關、燈泡,還是汽車鑰匙,甚至穿的衣服,都是屬於IOT的一部分。而且,智能硬件對我們的影響會像互聯網對我們的影響一樣,無處不在。
小米的營銷模式讓大家意識到IOT是可以自成一體的體系,不再像傳統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一樣,大家需要依附於BAT。也就是說,IOT開放了一個嶄新的世界,大家都有機會可以勝出。但是IOT時代的創新產品是否能夠大規模量產,創新公司是否會是下一個蘋果公司,這都需要市場來判斷,我覺得一兩年會出現幾家規模很大的IOT公司,比如大疆等。
當然,IOT時代智能硬件的創新少不了元器件供應鏈的支持,我們當初做硬蛋的一個初衷就是服務智能硬件創新創業者的項目,包括創新創業企業和大企業的創新項目。我們學習了美國的眾籌網站Kickstarter,但是我們不做眾籌,而是提供一站式的供應鏈服務。如果App Store是讓全世界軟件產品民主化的話,硬蛋是讓全世界硬件產品民主化。
在幫助公司和創業者的時候,我們覺得只是把他們的產品做出來是不夠的,因為創業者需要很多的服務,比如融資、眾籌等,所以我們希望把硬蛋打造成一個開放式的生態系統。
在平臺上面,我們拉了微信、百度、京東、Intel、微軟等互聯網和電子制造業知名公司,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圈去服務這些企業。我們和微信一起舉辦了微信硬件創新大賽,聯合京東眾籌及創業家做的硬蛋粉絲節。我們希望借助互聯網思維,專註打造電子制造業的生態系統,而智能硬件創新就是當下最好的突破口。
在IOT時代,深圳有自己的優勢:首先是它的供應鏈和創業氛圍。經過20多年的積累,深圳有全球最完整、高效的電子產業供應鏈,在美國3個月才能做出的產品在深圳2-3天就可以完成。所以大家更願意把自己的智能硬件產品放在深圳生產。其次是深圳的國際化,在市場出口方面也有一定的優勢。
基於此,IOT時代,中國和美國創業的差距會越來越小。在互聯網時代,我們最大的感覺是中國公司都是區域化的公司,而美國公司是全球化的公司。比如騰訊微信在海外市場發展的不理想,百度在海外市場也敵不過谷歌。
在IOT時代這種情況可能會變得不一樣,我們比較了很多美國項目和中國項目,中國項目更多的側重商業化,美國項目的底層技術研究和專利則會更強大一些。當然這其中也有基因的關系。中國和美國是不一樣的,美國有更成熟的資本市場,小公司可以賣給大公司,中國公司則要IPO才算成功,體系的差別導致中國公司更偏商業模式,美國公司更偏技術。你無法說哪個項目好或是哪個項目不好,最終都是市場說了算。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想要做好生鮮電商,可愚不可愚呢?它本質上是電商,拼的是流量,燒錢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於此不同的是,“生鮮”二字,就又增加了供應鏈整合以及冷鏈倉儲物流的難度。這也是這麽多年來,電商行業被遺留下來的一片藍海。
當然,問題也代表著機遇,2009年天天果園迎難而上,愚公般得搬走各種“大山”,目前已蟬聯水果銷售冠軍。看一下這位“愚公”是怎麽做到的呢?
文 | 本刊記者 劉惜墨
生鮮電商不好做已經成為行業內的共識。然而正是由於這塊骨頭不好啃,在中國電商行業如火如荼之後,生鮮電商行業依然是一片藍海,成為不論是創業者還是行業巨頭緊盯的肥肉。
但是隨著一大批創業者和巨頭的湧入,生鮮電商的戰役將會在今年正式拉開帷幕。其實近兩年,天貓超市、蘇寧、順豐等紛紛推出了生鮮頻道,但是由於涉及到產業鏈整合、冷鏈物流及“最後一公里”等問題,目前國內生鮮依舊處於混戰和亂戰的局面。最近一周內,蘇寧也加大“蘇鮮生”的投入力度,開售自營生鮮產品。至此,一場轟轟烈烈的生鮮大戰已見端倪。
讓人意外的是,在水果電商的榜首已經被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電商企業占據多年。據淘寶生鮮數據,天天果園近年來一直蟬聯銷售冠軍。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天天果園銷售額突破5億元,創下行業新紀錄。僅2015年1月份,天天果園的銷售額就直接破億,這種數十倍的增長速度令人側目。
天天果園的成績和名氣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一邊是國內水果電商的冠軍,一邊卻不為大眾所熟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家公司就像一個低調的“愚公”,一直在勤懇地埋頭挖掘生鮮供應鏈這座“大山”,但這個愚公有些特別,他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不愚人”,要給用戶最好的水果和服務。
天天果園創始人&CEO王偉
對於很多人而言,天天果園神秘而陌生。事實上,這家來自上海、專註做水果電商的公司已經成立了6年。6年前的4月1日,IT男王偉和他的大學同學趙國璋建立了天天果園,正是在這位自認為並不聰明的CEO帶領下,天天果園一步一步成為國內銷量最大的水果電商,並且還在爆發的路上加速狂飆。
王偉生在水果世家,1977年生的他如今已兩鬢斑白。除了家庭遺傳因素,更多的是水果行業所帶來的風霜洗禮。用王偉的話來說:“這個事情真不能再來一遍,會要人命的。”
王偉大學和第一份工作都與電商無關,通信專業出身的他,由於家庭影響,一直對水果有著特殊的感情。因為對水果超乎尋常的熱愛,平時不太愛說話的他才會一提水果便眼睛發亮,然後和你侃侃而談,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六年如一日的鉆研水果。
2009年王偉和趙國璋創立天天果園,當時國內也有幾家水果電商在試水。但是總體情況不是很好,因為當時在大家看來,在網上買水果不是很靠譜。幾家電商規模也非常小,據王偉推測,2009年水果電商的總體銷售額都不會超過5000萬,還不如擺一個水果攤掙錢。正因為這樣,當時沒有人認為這是機遇,光是想象一下都覺得難度非常高。
但在這種情況下,王偉看到的卻是機會。“從小就看到我父親做水果生意,從水果攤到街邊水果店到超市大賣場,我看到了這個形態的演變。現在這個時間點上,我覺得水果是可以和互聯網相結合,並且會出現很多新模式和新機會的。”
基於之前對水果行業的理解,王偉認為首先要解決兩大問題:1、有非常好的倉儲系統,可以保證水果有穩定的供應鏈。2、物流,要建立自己的物流團隊,保證物流配送快捷、穩定、體驗好。
第一步,王偉花了6萬元買了一輛北鬥星,手動擋。第二步,花了2500元搭建了天天果園的網站,然後就等著客戶下單。
“一切都想好了,突然發現最重要的客戶從哪里來,沒有想清楚。當時就守株待兔,坐在辦公室里等客戶下單,但是幾天下來,一單都沒有。這時才發現B端和C端用戶是有很大區別的,於是開始了線下推廣,從線下往線上倒流,其實那時候也算是O2O啦。”王偉笑言。
曾經有資深業內人士評價,生鮮電商避免不了同時和兩個強大的對手開戰,第一個是用戶流量,第二個是供應鏈,前一個是消費者關系,後一個是生產者關系,缺一不可,“幾乎所有的生鮮電商,無一不在這樣的腹背受敵中敗下陣來。因為這兩個敵人都太強大”。
天天果園是個例外。
從零到一的第一步,天天果園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積累。而在從一到十的過程中,這家公司從創立之初的“才露尖尖角”到年收入過5億元,呈現出一派生猛的發展勢頭。
在行業一片“不賺錢”的聲音中,在大家普遍對生鮮電商行業從狂熱到冷靜的時候,天天果園如何做到這些?如果從歷史的視角來看這家公司6年的發展,可以看到它準確地踩在2個節點上,而這2次正確的判斷也讓這家公司一躍成為行業老大。
第一個點在於入駐第三方平臺,在補齊平臺品類的同時也分享了後者的流量紅利。對於垂直電商而言,用戶流量不如第三方平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一些特殊品類比如水果生鮮,由於其供應鏈的縱深複雜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搭建起來的,平臺在這些品類上會選擇借助更加專業的垂直電商先把這部分消費者的流量吸引過來。
但對於天天果園而言,流量並不是其和平臺聯手的唯一理由,借助於平臺的流量優勢,讓用戶見識更多新奇、優質的水果,並且享受到水果宅配到家的方便快捷,才是這家公司選擇第三方平臺更深層次的原因。而這一點也通過口碑傳播,讓天天果園迅速積累起了大批忠實的用戶。
第二個點則是品類的選擇。和其他生鮮電商不同的是,這家公司選擇了高端進口水果這個窄但卻很深的品類。
為什麽要做進口水果?王偉說,對中國中產階級消費趨勢的觀察促使他做出了這樣的決定:“消費在不斷升級,追求生活品質、願意吃好水果的消費者也越來越多,我們認為應該滿足用戶更高的需求。”
一方面是不斷升級叠代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則是進口水果在標準化方面要領先國內水果行業一大截。王偉非常註重水果品質和穩定性,他相信這能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所以這也成為天天果園選擇進口水果的另一項重要原因。
在這兩個關鍵節點,天天果園似乎都得到了命運之神的眷顧。但實際上,成功的背後並非偶然。從商品品類選擇到與平臺合作,在王偉帶領下的天天果園都展現出判斷準確、敢於突破、求新求變的特質。也正是因為在服務和產品上不偷懶,才能不斷獲得資本和市場的青睞。
天天果園創始人&CEO王偉、天天果園聯合創始人趙國璋(右)
對於生鮮電商來講,拼的無非是供應鏈整合、冷鏈倉儲物流、前後臺IT系統三大方面。目前國內很多“鮮生”們大多依托自己在某一方面的優勢,開始占領這片藍海,但往往由於綜合能力不足,限制了做大做強的步伐。但這家既不財大氣粗,也不喜張揚的公司卻要把控所有環節。
天天果園目前的情況如下:
2009年開始,天天果園和各國的水果協會保持密切關系,幫助他們推廣當地的水果,專業的水準和嚴謹的態度獲得了各地水果協會的認同。接下來,各國水果的供應鏈系統基本上初步完成。目前,天天果園的水果采購團隊還是要飛去各地尋找最新的水果。
冷鏈倉儲物流方面,目前天天果園在全國有上海、北京、杭州、深圳、成都等5大倉庫,2015年會將自建物流拓展到全國13個城市。很多人對冷庫的理解僅為“大冰箱”,實際上合格的冷庫不僅溫度要達標,還涉及到地表、濕度、保溫材料和通風口的控制管理,甚至水果進庫後的擺放朝向和貨架高度等因素都會影響到保鮮效果。王偉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位於上海的倉庫內查看各間的溫度。“不同的水果,必須保存在特定的溫度下,我們就曾經因為調高了1度而導致一批產品全部報廢。同時,不同水果要根據存儲物流能力來判斷幾成熟時適合采摘。比如如果到達用戶手中的時間是10天,采摘是8分熟,那麽到達用戶手中需要20天的水果就要在6成熟的時候采摘。”
“六年磨一劍”,並不是每家互聯網公司都願意做的。王偉的做法看似不討巧,但其實非常聰明。從成立到現在,天天果園沒有選擇跑馬圈地,而是在源頭、冷鏈、物流投入巨資和大量精力。盡管一開始成效並不明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天天果園的優勢卻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得益於從前端到後端的嚴格把控,目前天天果園在運輸過程中的損耗率為5%,遠遠低於市場平均水平的30%。不僅如此,天天果園還能夠完全把控用戶最為重視的水果品質。得益於天天果園出色而品質穩定的水果,現在天天果園的複夠率也遠高於行業水平。
最後是前後臺IT系統完善程度。在參觀過程中,記者看到天天果園的倉庫管理都是靠IT系統進行支撐的。“五年來,我們一直在優化前後端系統,目前從前端訂單系統,到生產的ERP系統,到物流系統,到馬上更新的HR系統,財務系統這一整套流程,都是我們自主研發,有知識產權的。”
“六年來,我們一直在優化產業鏈,完善冷鏈物流系統,一步步試錯生鮮電商,現如今,終於算是初步完成了基礎建設。”對於6年的苦幹,王偉謙虛而淡然,他表示天天果園未來的重點就是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倉儲和物流,讓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最優質的水果,“我們每增加一筆融資都會用在買幾輛物流車,建些冷庫等方面。”
在王偉看來,天天果園一直堅持了“愚己不愚人”的態度。“愚己”意味著在服務和品質上向最好的標準看齊,死磕自己、不做絲毫偷懶,“不愚人”則是對消費者需求最大的尊重和保護。和一些賺快錢的公司邏輯不同,天天果園還是想做一家基業長青的公司,保持品質、服務不愚人、向百年老店看齊。王偉在采訪最後一語道破玄機,天天果園正是要把品質做到極致,才會有親自前往世界各地挑選水果、自建專業的冷鏈物流這些“笨辦法”。而這可能才是天天果園成功的真正原因。
隨著天天果園的發聲和正式亮相,以及今年大規模走向全國市場的新動向,相信2015年的生鮮電商行業不會寂寞,或許會迎來各路豪傑的第一輪燒錢打市場的PK大戰。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中軍
如何評價華誼兄弟這家公司?
過去的幾年,華誼不再在中國電影行業占據絕對的優勢,這一點連王中軍也並不諱言,但另一方面,華誼又搭建出了國內所有娛樂公司當中最穩定的、最合理的業務版圖(影視+互聯網+實景娛樂),這一點在投資界已成共識。
曾有分析師把光線稱為一個勤勤懇懇的學生,甚至當“三馬入華誼”之時(馬雲、馬化騰、馬明哲同時增資華誼兄弟),一度有人為在電影行業風生水起的光線鳴不平(直到此次阿里的入股)。
有時我們不得不承認王中軍的眼光。在企業大的布局上,華誼的幾個決策都異常成功:投資掌趣科技和銀漢科技獲得數十倍的回報,布局實景娛樂每年將帶來幾億甚至十幾億的純利潤,從此華誼兄弟不再擔心電影票房多寡影響公司業績。
但當華誼在國際化道路上遭遇坎坷,我們有時也為之感到惋惜。
直到這一次,與STX達成戰略合作,王中軍終於揚眉吐氣,華誼的國際化獲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功。
華誼做到了國內電影行業很難想象的一點——不僅與國際夥伴分享全球票房,還分享著作權,以及衍生品收益。這對於華誼是一個巨大的成功,對於整個中國電影行業也是一次突破。
4月2日,王中軍在北京與投資者和媒體面對面交流,從下午3點一直聊到了接近6點,這應該是去年以來,王中軍在媒體面前聊得最開心最痛快的一次。他聊電影、聊投資、聊過往的海外談判,也談到跟商界“大佬”之間的交往細節,幾乎是無所不談。
這也是一個讓媒體和投資人重新認識王中軍的機會。
這位電影人開朗、樂觀、有趣,但他現在不僅做電影,更重要的工作,或許是畫畫,以及做投資。他的畫展今天開展,他還會在他的畫室里見一批又一批的創業者,尋找下一個機會。
這位55歲的大佬,未來的目標不再是保持第一,而是“安全”。在他看來,華誼的安全體現在兩點:1、不依賴電影;2、不依賴王中軍。
談馬雲:“我去杭州,幾乎是不住酒店的,就住在馬雲家”
早在2007年,馬雲就成為了華誼兄弟的股東,但王中軍評價,馬雲當時也沒看懂華誼,要不然不可能只投3%。但從那以後,王中軍和馬雲保持了很好的互動。
“假如說我去杭州,幾乎是不住酒店的,就住在馬雲家。這種機會對我們倆很重要,就是在家里晚上聊回兒天。”王中軍評價:“阿里巴巴是一個‘神’一樣的公司,但是我照樣還是說,阿里巴巴不是做什麽都成,沒有可能BAT把全中國所有的生意都做了。”
BAT紛紛進軍電影業,華誼怎麽看?
王中軍說:“雖然阿里是我的合作夥伴,但我不認為阿里投娛樂目標是拍電影賺錢,馬雲一年賺兩百多億,你覺得他會靠一部電影掙錢嗎?我覺得這是一種改變行業的業態而已,BAT就是BAT,你放心,這個咱倆可以打賭,十年後也不是BAT最大。”
還有人問他:“中軍,阿里也做阿里影業了,你生氣嗎?”王中軍答:“這個和我有什麽關系?我們只想努力做好自己的公司。”
盡管交情頗深,但華誼兄弟與阿里之間,至今沒有達成重要合作。王中軍並不焦慮:“馬雲就是一個天馬星空的人,今天興奮的是A,明天興奮的是B,但我們還沒找到一個切入點,但未來肯定會找到。”
談好萊塢:“真正的老板在哪兒,搞不清,你正在談判,突然CEO換了”
媒體最為關心的,是華誼兄弟與STX達成的戰略合作。在此之前,華誼已連續多年謀求與好萊塢的合作,王中軍甚至在美國都買了房。
有媒體問,為何華誼不是與迪斯尼、環球等好萊塢大公司合作,而是選擇了一家新公司?王中軍反問媒體:“好萊塢為什麽要賣給你?憑什麽別人的IP要跟你分享?”
“你去選擇華納、迪斯尼,他會多麽強勢,你有多大的話語權。”王中軍說:“這個公司從管理層的組合,對資金,對新市場的需求都適合華誼兄弟。這是一個艱辛的談判,就像我們班里有5個美女,我追到了第6個。”
從過往的談判經歷來看,華誼兄弟作為一家剛剛成立20年的中國公司,與有著百年歷史的好萊塢大公司談判,顯然並不容易。
“(好萊塢六大)不光是強勢,第一是複雜,那些公司真正的老板在哪兒都搞不清,你正在談判,突然CEO換了。”王中軍說:“走進華納影城,簡直像一個王國一樣,這是百年的積累,我要那樣,我也挺傲氣,對不對?”
回溯之前談判歷程,王中軍感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我們當時談Studio 8的時候,感覺跟Jeff談得很好,但後來不了了之,其實呢,是你根本沒理解他說的是什麽。”王中軍說:“就像你到了戛納,人家全體起來鼓掌,跟你擁抱半天,好呀,咱就當哥們了,但人家呢,其實就是一個表示。”
談STX:“這個公司和我們容易配”
與此前跟一些大公司的談判不同,此次華誼兄弟與STX的合作似乎要順利得多。
這家新成立的公司亟需華誼兄弟這樣的一個合作夥伴,並且願意接受華誼兄弟提出的商業條件。
未來3年,華誼美國公司將與美國STX合作,在2017年底之前聯合投資、拍攝、發行不少於18部合作影片。華誼兄弟將獲得其中部分影片在大中華地區的發行權。
更為重要的是,華誼兄弟將會按份額享有影片的著作權,並且獲得電視轉播、IP衍生品方面的分成。
在此前電廣傳媒與獅門影業的合作中,雙方強調更多的是分全球票房,但對於影片版權能否分享並無太多表述。在好萊塢的電影工業當中,票房收入常常只占到一部電影總收入的不到一半,品牌授權、衍生品等才是收入大頭。
盡管是新公司,STX擁有著華麗的領導陣容。
這家公司成立於2014年,德太投資(TPG)和中國的弘毅投資都是這家公司的股東。公司由好萊塢知名制片人羅伯特•西蒙斯(Robert Simonds)領導,聚集了來自迪士尼、華納兄弟、索尼、環球、福克斯、米高梅、夢工廠、派拉蒙、夢工廠動畫等多家公司前高管。
“這個公司和我們容易配。”王中軍說:“因為他是創意創新公司,你看他融了這麽多錢,他組織了這麽多的前環球的主席,前迪斯尼的副主席,太多大公司的前高管,為什麽這些人都集中在這家公司來?後來我想通了,這個老板有魅力!同時他也希望未來18部電影里面,有華誼這種來自中國的資本參與,也認識到中國公司的價值”
談與哥倫比亞的合作:“對華誼來說是成功的,對他們是失敗的”
事實上,華誼兄弟此前曾與美國哥倫比亞公司有過長期的合作,合拍了《大腕》《可可西里》《天地英雄》等多部電影,為什麽當時的合作沒有走到最後?
王中軍回憶,當時合作的背景,是《臥虎藏龍》在北美獲得了成功,美國人希望《天地英雄》也能成為另一個《臥虎藏龍》,結果不是。合作的多部影片,幾乎都是在中國市場大賣,但在北美票房不佳。
在他看來,通過當時的合作,華誼兄弟獲得了拍攝資金,學習了管理經驗,但對於索尼哥倫比亞而言,並未能真正進入中國市場。
“(合作)對於哥倫比亞是失敗的,他沒得到什麽,後來那個公司也解散了,陳國富就來了我們公司了”王中軍說:“我當時是這麽認識的陳國富。”
談未來:不求永遠第一,但要安全
有記者問他,華誼兄弟會不會一直想要做第一?王中軍想都沒想:“不會,會把我累死,太沒樂趣了。”
“做生意要有樂趣,如果幹什麽都特別枯燥,那我就退休了。”就在受訪的第二天,他的畫展即將開幕,王中軍很享受作為一個畫家的體驗:“我覺得我是一個畫家的時候,這個公司更浪漫,更有想象空間。”
他還很愛抽雪茄,甚至用雪茄比喻電影:“雪茄是精神層面,有的人喜歡這個,有的人喜歡那個,電影也一樣,很難用一種標準來衡量。”
對於華誼,他最大的願望是“安全”。
什麽是安全?王中軍說,這是指“持續的穩定增長”。對於華誼而言,不只依賴電影業務,首先就安全了,有的公司拍了一部電影,本來期望15億,最後賣了5個億就賠了,華誼不想做這樣的事情。
王中軍還希望,華誼不要對自己有太大的依賴。
“我上一周剛過的生日,我是55周歲,你說我怎麽可能幹到65周歲還天天的這麽幹?這人沒有這個可能。”
在他看來,目前華誼對自己的依賴根本不是太大,“就是說我可能突然休息一個月,這個公司沒有什麽影響,這其實是華誼的價值。如果這個華誼完全依賴王中軍,我覺得這個公司就不安全。”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 ||||||
休伯蒂,摩根士丹利證券分析師,她成功預測iPhone 6銷售量,打敗其他看空蘋果的分析師,也看準iPhone在中國大賣的趨勢。 這次,她預測,蘋果市值將在一年內躍上一兆美元,她看到了什麼? 撰文‧周品均 就在距離蘋果三月發表會前的一個月,蘋果股價飆升的速度,已經讓華爾街分析師都來不及調高目標價,二月二十三日這一天,蘋果股價衝上了一三三美元,市值來到七千七百億美元,當華爾街都在問:「蘋果的股票到底還能不能續抱?」有分析師卻已搶在蘋果發表會之前,率先做出蘋果一年內股價有機會衝到一九○美元天價,市值將挑戰一兆美元(約新台幣三十一兆元)關卡的大膽預言。 使用者忠誠度最高 有本錢不打價格戰 合作廠商都雨露均霑這位分析師是誰?她是摩根士丹利證券(Morgan Stanley)觀察蘋果多年的分析師休伯蒂(Katy Huberty)。去年,當華爾街多數分析師認為,蘋果光把iPhone變大,怎麼可能賣得好,紛紛要投資人出脫蘋果持股時,她成功預測iPhone 6的熱銷狀況,甚至預測在中國大賣。 當質疑高價iPhone 6能否在中國取得好成績的聲音出現時,休伯蒂如何成功預測銷售?她親自飛到中國,調查來自十六座一、二線城市共一千五百位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她發現消費者買iPhone的意願,從前一個年度的二四%倍增至五○%,購買iPhone 6意願,甚至高於美國消費者。 休伯蒂更在蘋果公布iPhone 6 銷售數字之前,將iPhone 6第四季銷售量的預估數字,從六千二百萬支一口氣調高到六千九百萬支;當時華爾街分析師對iPhone 6的平均預估量僅有六千三百萬支,休伯蒂曾遭質疑是否太過樂觀。然而,最終蘋果公布銷售數字七千四百萬支,她的預測最接近事實,甚至比派杰投資銀行(Piper Jaffray)王牌分析師蒙斯特(Gene Munster)的六千五百萬支更為精準。 一戰成名,休伯蒂對蘋果的看法讓華爾街都很關注,美國財經媒體《財星》(Fortune)也數度引用她的說法。這也是為什麼,休伯蒂提出蘋果市值有機會突破一兆美元時,再度於華爾街掀起熱議。 休伯蒂樂觀看待蘋果股價前景的原因,不只是iPhone等硬體熱賣,她甚至不把蘋果當成販售硬體的公司,而是用全新的角度來觀察這家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一家提供生活服務平台的公司。「蘋果是全世界最有價值的科技平台。」休伯蒂這麼說。 休伯蒂並非憑空這麼說,她表示,蘋果提供使用者的是創新科技結合軟體與服務的最佳體驗,因此,蘋果擁有「全世界最高的使用者忠誠度」,而這些「果粉」還願意一次購買多種蘋果產品。 果粉的忠誠度清楚反映在蘋果產品定價。「相較多數智慧型手機品牌廠過去幾年幾乎將價格砍半的銷售方式,iPhone的銷售單價卻穩定不變。」休伯蒂直言。而蘋果的厲害之處還不僅於此,除了蘋果產品不打危害毛利的價格戰以外,蘋果的能耐就是讓生態系統內的廠商雨露均霑。 休伯蒂提出的數字就是最好證明,她指出:「Android開發應用軟體的數量雖然多於蘋果的iOS,但iOS開發商的收入卻是Android開發商的兩倍以上。」開發商能從中獲利,加上蘋果不斷強化媒體內容、健康、家用、車用市場的連結,iOS平台實力與影響力越來越茁壯,自是不在話下。 全球最有價值平台 合理本益比十八倍 股價上看一九○美元作為全球最有價值的科技平台,蘋果到底值多少錢,一直是華爾街爭論不休的議題。休伯蒂也為蘋果本益比叫屈,她分析,Google、微軟、臉書等同樣具有平台特性的科技公司平均本益比是十八倍,但反觀蘋果的本益比卻只有十五倍。在休伯蒂看來,驅動蘋果股價上升的不只是本益比的調升,還有iPhone仍處在超級換機潮、蘋果推出的Apple Watch,以及包括健康、家用、車用等新產品與服務的利多。 休伯蒂也預測,蘋果今年有機會靠著來自美國以外市占率的拉升,帶動iPhone創造百億美元以上的營收,新產品Apple Watch,則可能在第一年就有六十億美元入帳。如果以上預測都實現,蘋果的毛利率將可達四○%以上,每股純益將達十美元,股價有機會衝到一九○美元,這意味蘋果市值將可望在一年內破一兆美元。 不過,休伯蒂也不忘提醒投資人,蘋果大半營收與獲利還是仰賴iPhone,以及來自服務的營收與獲利若沒有大幅成長,都可能是追捧蘋果股價的風險。 蘋果股價到頂了? 分析師休伯蒂在她最新的報告中直指,蘋果是全球最有價值的平台,她看好蘋果股價至少漲到160美元,並有機會在一年內挑戰190美元。 另類觀點》 太依賴iPhone 恐導致營運風險儘管休伯蒂對蘋果股價樂觀,但多數分析師仍持保留態度,據財經資訊巨擘湯姆森路透的統計,41家觀察蘋果股票的投資機構中,給予蘋果的平均目標價落在135.88元;然而,一家德國投資機構貝倫貝格銀行(Berenberg Bank)分析師阿瑪德(Adnaan Ahmad)卻獨排眾議,認為蘋果的股價只值60美元,也就是看壞蘋果的股價將會腰斬。 阿瑪德直指,蘋果太依賴iPhone了!「蘋果有70%的營收來自iPhone,更甚者,有85%的營業利益仰賴iPhone。」他說,一旦iPhone的替換潮開始減速,iPhone出貨量會開始負成長,屆時蘋果的股價將不會撐在現在的高點。至於Apple Watch,阿瑪德直言,手錶出貨量太小,根本不會改變蘋果目前營收分布版圖。他唯一正面看待蘋果版圖布局就是蘋果想打造車子的目標,他甚至為蘋果獻策,建議蘋果應該買下特斯拉作為進入車市的起步。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16 12:33 編輯 深港通專題系列報告之:選股邏輯及行業觀點 作者:趙文利博士等 選股邏輯: 布局成長板塊(媒體、軟件和網絡遊戲行業、電信、電子及硬件科技行業、環保行業和新能源行業)中基本面情況良好,未來增長潛力大的公司; 布局傳統消費板塊(汽車及其零部件行業、食品飲料行業、紡織服裝行業和零售百貨行業)里預計轉型成功的行業龍頭或白馬股; 布局擁有“國企改革”和“一帶一路”投資主題的,AH溢價高的藍籌股。 布局與A股市場比較,港股市場上的稀缺行業,稀有標的。 1.布局成長板塊(媒體、軟件和網絡遊戲行業、電信、電子及硬件科技行業、環保行業和新能源行業)中基本面情況良好,未來增長潛力大的公司。 媒體、軟件和網絡遊戲行業-郝雲帆 香港市場上的互聯網公司從財務數據到管理運營均較A股優,但估值水平卻顯著偏低。深港通的啟動,不但給香港市場帶來新的流動資金,還有助於改善和提升優質公司的市場流動性和估值。近期,香港媒體軟件和網絡遊戲板塊的整體爆發也進一步證實了我們的判斷。 從具體的上市公司業務來看,香港的相關上市公司在互聯網元素和業務屬性上更加純粹,所謂的“殼資源”和“概念股”成分較少,這也是香港的TMT企業更有投資價值的原因之一。此外,隨著移動互聯網開始連接線上和線下,我們相信這些具有行業領先地位,和清晰的互聯網業務模式的上市公司將能夠更好地發揮其在行業內的領先優勢,為投資者創造更好的價值。更為重要的是,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逐步開放,在海外市場上市也有意在合適的時點回歸A股上市,以享受更高的估值和取得更多的權益融資。同時,這一預期也有助於海外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的估值水平提升。 從細分行業來看,港股和A股的直接對標主要集中在:手遊、媒體、軟件和互聯網。對比來看媒體和軟件行業的香港上市公司無論從質量還是數量來看都不及A股,但仍然有不少優質的軟件和傳媒公司較A股估值有明顯折讓。手遊行業在香港的上市公司更加優質,屬於在行業內的規模較大的龍頭公司,且估值較A股有大幅折讓。最後從互聯網的角度看,我們相信A股基本沒有純正的互聯網公司,大部分中國優質的互聯網公司均在海外上市,所以站在A股的角度,港股的互聯網行業具有絕對的稀缺性。無論從公司歷史發展、業務基本面還是財務基本面來看港股的互聯網公司的質量都遠高於A股,且估值在幾日大漲之後較A股仍然具有大幅折讓。我們相信盡管近期行業普漲,但是我們認為中長期來看資金還是會向稀缺性及基本面良好的公司集中。在具體的選股方面,我們今年主推神州租車(699HK,中國租車行業的絕對領導者,專車業務的崛起),金山軟件(3888HK,旗下獵豹移動強大的海外移動端貨幣化潛力以及金山雲的可觀前景),智美集團(1661HK,最純粹的體育賽事運營公司,獨特的賽事產品組合及行業先發優勢)和網龍網絡(777HK,全面轉型在線教育生態鏈)。 ![]() ![]() ![]() ![]() ![]() ![]() ![]() ![]() ![]() ![]() ![]() 電信、電子及硬件科技行業-伍力恒 我們預計深港通對港股電子行業有正面影響,尤其有利於港股稀缺性標的,如:國內的硬件品牌和零組件龍頭,以及估值明顯低於A股的中小市值的科技股,我們相信深港通有助於提升港股的估值溢價。 1)相較於A股市場的電信、電子及硬件科技行業,a)香港上市的企業其估值有較大的折價,平均行業市盈率約15x,而A股的平均行業市盈率約為30x;b)投資回報率和股息率高;c)電子配件、科技品牌和支付產品的行業龍頭集中於香港市場,例如:電子配件:舜宇光學(2382HK)、信利國際(732HK)、東江集團(2283HK)和瑞聲科技(2018HK)等;支付系列:百富環球(327HK);科技品牌:酷派(2369HK)、TCL通訊(2618HK)和聯想(992HK)等。 2)按子行業劃分,在香港上市的電子及硬件科技企業多集中於下遊子行業而且為子行業龍頭,屬於附加值較高的領域;而A股上市的企業多集中於上遊子行業,我們相信在香港上市的子行業龍頭將會受益深港通。 3)香港電信、電子及硬件科技行業的中小市值的上市企業其股票的流動性和估值水平較低,例如:20億市值的東江集團(2283HK)的2015年市盈率為8x,相較於1000多億市值的聯想(992HK)其2015年16x市盈率。 ![]() ![]() ![]() ![]() ![]() 環保行業-李想 深港通對環保行業具有利好的整體影響。環保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較小,而在香港上市的環保企業基本面較好,其業績彈性大,有較大的想象空間,較受內地投資者喜愛。隨著深港通的啟動,有望帶來整體板塊的估值提升。 1)港股的環保上市企業以運行類為主,港股運營類的環保上市公司普遍在資質上好於國內同類標的。 2)港股的環保上市公司具有明顯的估值折價,相比國內的公司估值折價40%。 3)港股的環保上市公司借助香港國際金融市場優勢,可以低成本發債,未來擴張性強。 ![]() ![]() ![]() ![]() 新能源行業-殷磊 深港通對新能源行業整體利好:新能源是A股投資者一直喜歡的板塊之一,比較喜歡炒概念,業績一般比較差,有業績的估值也非常貴。目前熱門的是新能源電動車產業鏈相關(港股對應標的特別少),光伏、風電以前都炒過。香港新能源板塊以風電為主,有A股沒有的風電下遊運營商(龍源(916HK)、華能新能源(958HK)、大唐新能源(1798HK))和核電運營商(中廣核電力(1816HK))。 1)香港上市的風電運營商具有稀缺性:平均估值水平為15x2015P/E左右;A股只一家節能風電(601016SH),行業排名不高,於上交所上市。其估值水平差異很大,因為港股看風電運營商的研究員很多都會一起看火電。 2)香港上市的光伏主要是細分龍頭,數量不多、質量很高:平均估值水平不高10-15x2015P/E,A股要麽缺乏競爭對手、要麽估值太貴。例如:保利協鑫(3800HK),全球最大最有成本優勢的多晶矽制造商,領先國內國外同業;卡姆丹克(712HK)國內N型單晶矽片龍頭,Sunpower的第二大供應商,成本具有優勢;興業太陽能(750HK)國內分布式光伏EPC龍頭。 3)香港上市的核電主要是運營商:具有稀缺性,A股有很多核電產業鏈個股,估值都很貴,質地無法跟國內最大的核電運營商中廣核電力相比。 4)香港上市的電池股質量不錯:天能(819HK)和超威(951HK)是國內動力鉛酸蓄電池前兩名,市值只有A股同業的幾分之一,嚴重低估;光宇國際(1043HK)是國內領先的鋰聚合物電池生產商,為小米、聯想供貨,估值便宜。 ![]() ![]() ![]() ![]() 2.布局傳統消費板塊(汽車及其零部件行業、食品飲料行業、紡織服裝行業和零售百貨行業)里預計轉型成功的行業龍頭或白馬股。 汽車及其零部件行業-梁勇活 總體判斷,深港通對香港汽車及零部件行業有正面影響,A股汽車及零部件平均估值約為15倍2015財年市盈率,而港股汽車及零部件行業平均估值只有10.5倍2015財年市盈率。深港通的開通有利於提升港股公司的市場關註度和估值水平。 內地和香港市場均具有完整的汽車產業鏈,但在細分板塊方面各有千秋。香港上市的汽車制造公司多於內地市場,並具有完整的汽車經銷商子板塊。香港市場囊括了中國主要的汽車制造商集團,例如東風集團(489HK)、北京汽車(1958HK)和廣汽集團(2238HK)等,但港股零部件公司數量相對少。內地上市的汽車公司中更多地集中於汽車零部件行業,例如深圳A股市場中與空氣汙染治理概念相關的威孚高科(000581CH)。內地市場中大型汽車集團相對少,但也不乏成長性好的整車類公司,例如長安汽車(000625CH)。 根據投資主體和行業板塊劃分: 1)估值差距大的汽車經銷商細分板塊。目前港股經銷商估值約為8.7倍2015年市盈率,而A股經銷商估值約20-30倍2015年市盈率。與A股經銷商相比,港股的汽車經銷商業務更加純粹,更聚焦豪華車品牌。港股主要經銷商有正通汽車(1728HK)、中升控股(881HK)和寶信汽車(1293HK)等。 2)港股汽車制造商具有稀缺性、成長性好的投資標的。豪華車制造商是港股中獨有的標的,豪華車具有很強的品牌和技術優勢,業績增長可見度高,預計將受到資金的追捧。相關公司是華晨中國汽車(1114HK)(生產寶馬品牌汽車),北京汽車(1958HK)(生產奔馳品牌汽車),以及吉利汽車(175HK)(母公司擁有沃爾沃汽車品牌,存在沃爾沃資產註入上市公司的預期)。 3)港股折價相對大的“A+H”上市公司。當前港股相對A股折價超過30%的股票包括:浙江世寶(1057HK)、比亞迪股份(211HK)和廣汽集團(2238HK)分別折價62%、34%和31%。 4)汽車後市場中的特殊投資標的,例如售後連鎖公司和車聯網概念股。相關公司有新焦點(360HK)和元征科技(2488HK),前者是從事汽車售後服務連鎖經營的公司,後者是汽車診斷設備細分行業的龍頭並積極向車聯網公司轉型。 ![]() ![]() 食品飲料行業-華玲 1)總體判斷:深港通對於食品飲料板塊的影響正面,並且投資偏好將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弱化基本面,資金青睞A-H同類企業有估值折價的股票。例如萬州國際(288HK)持有雙匯發展(000895SZ)73%的股權,但總市值僅為深圳上市的雙匯發展的71%,而萬州國際所持美國史密斯菲爾德100%股權未能在市值中體現。 第二階段:投資稀缺標的和國企改革兌現。這一階段投資者開始關註企業基本面,兩市稀缺標的將受資金追捧。同時具備國企改革預期的股票也將受到南下資金青睞。 深市稀缺標的為:白酒類股票,例如五糧液(00858SZ),洋河(002304SZ)和古井貢(000596SZ)等。 香港稀缺標的為:乳制品上遊企業,如現代牧業(1117HK),輝山乳業(6863HK),原生態牧業(1431HK)等。 國企改革預期的股票為:中國食品(506HK),中國糧油控股(606HK),中糧包裝(906HK)。 第三階段:藍籌股。隨著中小股票價值被充分挖掘,藍籌股的價值將會在第三階段體現溢價,主要關註消費品龍頭,如康師傅控股(322HK)和中國旺旺(151HK)。 2)從產業鏈來看,香港上市的食品飲料企業多集中於產業鏈偏下遊的快速消費品板塊,例如擁有飲料類和包裝食品子行業的龍頭企業康師傅控股(322HK)、中國旺旺(151HK)和萬州國際(288HK)等;深圳上市的食品飲料企業有部分集中於上遊農業板塊,市盈率可高達30倍以上,例如:新希望(000876SZ)和隆平高科(000998SZ)等;香港農業上市類型的公司數量少,估值低。 3)從估值上來看,香港市場估值水平分化大,香港市場偏好大型和中型市值的股票,50億港幣市值企業股值平均為17.6倍,而小市值股的平均市盈率僅為11.0倍。 深圳的食品飲料上市公司市值相對較小,加權平均市值為425億港元,比香港低23.8%;深圳食品飲料上市公司大中市值公司估值與香港同類型的上市公司接近市盈率約20倍,但小市值股票卻享有高估值,行業的總市值加權平均市盈率高達178倍。 ![]() ![]() ![]() 紡織服裝行業-麥耀銓 深港通對紡織服裝,尤其是品牌消費部分有正面影響。內地上市的紡織服裝企業估值水平有明顯溢價,行業平均市盈率約為30x。香港上市的紡織服裝企業,主營業務以出口貼牌加工的制造生產型,行業市盈率5-8x;主營業務以批發零售為主,自有品牌公司,估值包含一定的品牌溢價,行業市盈率為10-20x。 1)香港的零售市場屬於完全成熟階段,市場競爭激烈,面對全球消費者,國際化和市場化屬性明顯。相較之下,內地的零售市場仍處於發展階段,缺乏具有豐富經驗的零售管理、市場營銷和品牌管理人才。香港的零售企業擁有零售運營和管理優勢,主要體現在產品設計、品牌運營和市場推廣方面。此外,在香港上市有助於企業提升其自有品牌的市場知名度,為其國際化業務進程打下基礎。因此,在香港上市的品牌消費公司均為子行業領軍者,例如:領先的運動品牌安踏(2020HK),領先的女鞋品牌百麗(1880HK)和達芙妮(210HK)。 2)內地和香港上市的紡織服裝/品牌消費企業子行業集中度不同,具有各自獨有的行業稀缺性。內地上市的公司多集中於生產制造子行業、休閑服飾子行業(美邦(002269SZ)和森馬(002563SZ)、家紡子行業(富安娜(002327SZ)、羅萊家紡(002293SZ)和夢潔家紡(002397SZ))、男裝子行業(七匹狼(002029SZ)和報喜鳥(002154SZ))。香港上市的公司多集中於體育用品子行業(李寧(2331HK)、安踏(2020HK)和特步(1368HK))、女鞋品牌(百麗(1880HK)和達芙妮(210HK)、黃金珠寶(周大福(1929HK)和周生生(0116HK))、內衣服飾(安莉芳(1388HK)和都市麗人(2298HK))、手表零售商(亨得利(3389HK))、奢侈品(普拉達(1913HK))等。 ![]() ![]() 零售百貨行業-王曉滌 深港通對百貨行業利好,兩地估值差價明顯;商超行業香港市場估值優勢不明顯,建議關註有國企改革和智能家居概念的公司。例如:家電方面智能電視領頭者TCL多媒體(1070HK)和創維數碼(751HK)。 1)從行業集中度來看,香港上市的零售百貨公司中家電零售和百貨公司相對內地的上市公司而言數量較少。但是香港上市的零售百貨公司的整體經營情況更為穩健,基本面情況更為紮實。 2)從估值水平上來看,內地上市的零售百貨公司的行業平均估值約為18.7x2015P/E,比香港的零售百貨公司11.3x2015P/E高,香港突顯一定的估值優勢。 3)從業務類型上來看,內地有觸網概念的股票目前在A股市場獲得較高的估值溢價,比如蘇寧雲商(002024SZ)。從經營情況來看,蘇寧實體店的經營狀況差於國美(493HK),由於大力擴張電商平臺,費用支出高企,導致2014年業績虧損。作為區域百貨龍頭企業,銀泰百貨是目前唯一一家和阿里巴巴進行電商業務合作的百貨公司,但其2015年市盈率也僅為11.7x2015P/E,遠低於內地零售百貨的平均估值水平。香港的零售百貨和家電零售板塊的估值折價幅度大,未來有較大的估值提升空間。 4)從2014年七月份以來,香港上市的百貨公司先後進行多次的股票回購,其中回購比例最大的是銀泰百貨(1833HK)、金鷹商貿(3308HK)和百盛(3368HK),回購金額分別占各自市值的3.2%,2.7%和3.4%。從產業經營者角度來看公司的估值也是較為吸引的,尤其是銀泰百貨(1833HK)和金鷹商貿(3308HK)均有50%以上的自有物業。 ![]() ![]() ![]() ![]() ![]() ![]() ![]() 3.布局擁有“國企改革”和“一帶一路”投資主題的,AH溢價高的藍籌股。 房地產行業-蘇淳德 目前符合滬港通資格的內房股超過20家。從去年11月滬港通開通以來的成交數據來看,房地產板塊並未受到滬港通投資者熱烈追捧,只有恒大地產(3333HK)的交易量相對增加。但是,我們相信最近市場氣氛正在改變,而在政府出臺了新一輪房地產行業支持政策後,投資者對該板塊的關註度會上升。 從估值水平來看,內地的上市房地產公司平均市盈率約為19.7倍,而香港上市的房地產公司平均市盈率僅有8.9倍左右,估值有一定差異。香港內房股股息率平均達4.2%(2015年估計),普遍高於A股內房股的1.4%。以市凈率(P/B)計算,香港內房股只有0.7倍,比A股內房股的2.2倍便宜。預期隨著深港通啟動,更多中小市值、資產優質和估值便宜的房地產港股上市公司被關註。我們認為中型開發商合景泰富(1813HK)的便宜估值有望提升。 有部分內房,包括北京北辰(588HK),萬科(2202HK)是在兩地共同上市。也有部分內房是姊妹公司在兩個交易所分別上市。同一間公司,像北京北辰,A/H股價差距超過一倍。在滬港通和即將開通的深港通的火爆成交量之下,北京北辰(588HK)的A/H估值差有望收窄。 A股一些比較有特色的開發商,例如陸家嘴(600663CH)和浦東金橋(600639CH))擁有的上海自貿區題材,估值相對其它同業高很多。我們相信,國內投資者亦會較關註一些在港股上市有特色的開放商,例如:華南城(1668HK),一家全國性的物流批發市場開發商,同時有騰訊(700HK)入股作為戰略性股東之一。目前,華南城正在與騰訊合作開發經營物流中心,以配合騰訊在電子商貿易領域的發展。 ![]() ![]() ![]() ![]() 金融行業-王冬兒 深港通對於港股金融板塊屬於利好因素,尤其有利於港股稀缺性標的,如:中國信達(1359HK)以及估值明顯低於A股的銀行股和券商股。 1)從估值水平上來看,內地上市的銀行股估值在1.36-1.63倍2015年市凈率(vs2014年市凈率1.28倍),而港股中資銀行板塊平均估值水平僅為0.97倍的2015年市凈率(vs2014年市凈率1.11倍)。內地上市的券商股目前估值水平在4.2-8.7倍的2015年市凈率,而港股的券商板塊平均估值水平僅為2.53倍的2015年市凈率。 2)從市場定位和公司類型上來看,香港上市的中資銀行企業和內地上市的中資銀行企業沒有太大的差異化,且大部分為A-H股;除了中資銀行企業外,在香港上市的還有外資銀行和香港本土銀行,市值約占整個銀行板塊的36%,加權平均2014年市凈率為1.0x,估值水平略低於中資銀行。在深交所上市的銀行公司僅有兩家,一家平安銀行(000001SZ)為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另一家寧波銀行(002142SZ)為地區性銀行。香港上市的券商主要為全國性大型券商以及旗下香港子公司,而深圳上市的券商主要為全國性大中型券商。 ![]() ![]() ![]() ![]() 機械制造和基建行業-焦一丁 深港通對機械制造和基建行業有正面影響。 1)從上市公司的結構上來看,港股上市的機械制造和基建主要集中在大市值的公司。比如機械制造行業的中聯重科和南北車,基建行業的中國中鐵、中國鐵建和中國交建。但在市值相對較小,專註於細分板塊的上市公司的數量則遠少於A股。這樣的上市公司結構導致H股市場更關註於大市值公司,而市值較小但增速更快的上市公司的估值被迫向大市值公司看齊。這其中的代表公司為中國機械工程(1829HK),公司2015年市盈率約為16x,而A股同類公司中國國際(002051SZ)2015年市盈率估值水平則為29x2015年EPS。中國龍工(3339HK)2015年市盈率約為12x,而A股裝載機制造商柳工(000528SZ)2015年市盈率為52x。深港通的開通,港股小市值公司有望向A股同類型公司看齊,實現估值突破。 2)從估值方式上看,在“一帶一路”催化劑發生以前,AH溢價一直保持在20%左右。在“一帶一路”以後,AH溢價逐步擴張,溢價最高超過100%,而現在維持在50%-60%左右。我們認為投資者結構的變化也會帶來估值方式上的變化,AH溢價會進一步彌合。 ![]() ![]() ![]() ![]() 4.布局與A股市場比較,港股市場上的稀缺行業,稀有標的。 博彩行業-韓琦 博彩行業是香港市場獨有的,具有行業稀缺性,深港通對行業有正面拉動作用。 香港的博彩上市公司有銀河娛樂(27HK)、澳博控股(880HK)、永利澳門(1128HK)、金沙中國(1928HK)、美高梅中國(2282HK)和匯彩控股(1180HK)。其中銀河娛樂(27HK)和金沙中國(1928HK)是恒生指數的成份股。 ![]() 在目前的政策支持下,香港中小盤股既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與A股市場相比,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中小盤股票彈性更大,其在熊市里面跌幅頗大,而一旦牛市來臨,則漲得更加迅猛。這些都為挖掘價值窪地提供了好選擇。 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中小市值公司,主營業務在內地,受益於內地經濟成長,企業本身處於高速成長期,有廣闊的成長空間。但它們的估值普遍大幅低於A股類似上市公司股票的估值。Bloomberg數據顯示,中證500小盤股指數及中證700中小盤股指數的2015市盈市分別為33及30倍,而恒生綜合小盤股指數的2015動態市盈率只有18倍。在恒生綜合小盤股指數年初至今上漲了24%的情況下,相比起中證指數仍有超過40%的折價。對於成長股的愛好者而言,內地中小盤股巨大的A/H股差價,令香港市場的中小盤板塊顯示了一定吸引力。 ![]() ![]() ![]() 來源:招商證券 |
站在創業者角度,該如何理解總理講話的內涵?其中反映出怎樣的創業大勢?以下是黑馬營學員們做出的解讀,供各位創業青年們參考。
整理 | 王吉偉
一.關於吸引人才
“要把發揮人的創造力作為推動科技創新的核心,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必須充分尊重人才、保障人才權益、最大限度激發人的創造活力;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使青年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吸引廣大海外人才來華創新創業。”
——2014年1月10日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黑馬林彥廷解讀:總理說得對,科技創新的核心的的確確就是人才,沒有其他選項。無論是吸引海外人才歸國創業,還是創新企業對本土高端人才的招聘,需要的是更加人性化的政策,需要國家在戶口、子女教育等政策上為創新企業加大扶持力度。
二.關於取消行政審批
“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00項以上,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簡化前置性審批,充分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推進投資創業便利化。”
——2014年3月5日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
黑馬解讀:取消以及簡化前置性審批,能讓創業者們在具體操作項目的時候更加容易,同時能將大部分時間用在創業項目的運營上,比之過去每周有一半的時間去審批部門周旋,是大的進步,這更有利於創業者專心經營項目。
三.關於大學生創業
“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優化就業創業環境,以創新引領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今年高校畢業生將達727萬人,要開發更多就業崗位,實施不間斷的就業創業服務,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比例。”
——2014年3月5日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
黑馬解讀:李克強總理上任以來,一直在鼓勵全民創業。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向來更加活躍,可以不斷學習與研究更新的行業知識。大學生創業也能解決更多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但是年輕人畢竟缺乏經驗,因此創造更好的環境來鼓勵與激勵大學生創業,非常有必要。
四.關於金融支持創業
“金融創新應該為老百姓的創業、就業提供動力支持,老百姓的感受是衡量金融業服務的最重要標準,要以此倒逼金融改革和創新。”
——2014年3月26日 考察沈陽瀚華小額貸款公司
黑馬解讀:只是空談經融創新或者創新以後只服務於特定領域及大型企業集團,這樣的做法沒有太大的意義,只有讓老百姓在創業及就業的過程中能夠融資或者借貸,並且能夠為其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才能讓老百姓叫好。也就是說,如果過去的金融是B2B模式,那麽以後應該變成B2C模式。
五.關於釋放科研人員活力
“我們國家是從計劃經濟體制過來的,科研力量基本集中在中央級、省級的科技單位里,他們創造的科技成果,自己沒有處置權、收益權。如果給科研單位“松綁”,中國的科技發展完全可能有更多突破,要通過改革,允許科技人員持有股權、期權,讓創造性勞動的價值得到更好實現。”
——2014年7月2日 國務院常務會議
黑馬解讀:創業過程中會出現各種風險,很多創業公司都是因為股權分配的不合理而人才流失,最終功虧一簣。企業發展也是一樣,人是最重要的資源,尤其是科技型公司沒有技術人才是萬萬不能的,當今已經不是靠高薪能夠留住人的,通過股權的合理分配,讓科技人才有參與感並融入這個公司,會讓公司團隊更有凝聚力。
六.關於推動大眾創業
“要破除一切束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讓每個有創業意願的人都有自主創業空間,讓創新創造的血液在全社會自由流動,讓自主發展精神蔚然成風,借改革創新的東風,在960萬平方公里大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新浪潮。”
——2014年9月11日 天津夏季沃斯論壇
黑馬王光複解讀:習李新政讓我們看到了靠權錢交易獲得發展,以及靠巧取公共資源或壟斷行為致富正在失去市場,良性的市場經濟正在複蘇並蓬勃發展,真正意義的知識經濟和新商業文明正在崛起。這是創新能力和創業沖動蓄勢已久的創業者們彎道超車的重大機遇,莫辜負。這是一個一展使命的時代,給力李總!
七.關於簡政放權
“推出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的進一步措施,做實行政審批、市場壁壘和各種“路障”的“減法”,做好市場空間、創業天地的“加法”,激發市場活力,形成更多機遇,不僅創造更多社會財富,而且使千千萬萬的人在公平規範競爭中實現人生價值。”
——2014年11月3日 國務院座談會
黑馬王光複解讀:民權促民主,民主放民生。民權等待簡政放權;民主期待科學放管;公平規範機制體現民生。
八.關於支持創新
“我們強力推進改革,就是要減少對創新活動的幹預,讓想創業、能創新的人都有機會、可作為,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這樣可以把人口紅利轉化為人才紅利,讓改革成為富民的改革,讓創新成為惠民的創新,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公平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
——2014年10月14日 第三屆莫斯科國際創新發展論壇
黑馬王光複解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集結號一出,華夏大地必將黑馬、金馬萬馬奔騰!必須鼓掌支持李總!
九.關於降低小微上市門檻
“要取消股票發行的持續盈利條件,降低小微和創新型企業上市門檻。在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大背景下,降低上市門檻的新IPO節奏,未來或將從互聯網等新興企業向更多小微和創新型企業遞延。
——2014年11月19日 國務院常務會議
黑馬蔣平解讀:中小企業在整個國家經濟體系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也是機遇和挑戰的重塑、思路和格局的再造。擁抱互聯網,緊跟國家發展步伐,與祖國共舞!
十.關於推動互聯網發展
“我們將不斷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網絡普及率。繼續著眼於互聯網業的外部環境和自身成長,支持網絡技術、服務持續創新,政策更加豐富。同時堅持依法管理互聯網,嚴厲打擊網絡侵權、竊密等違法犯罪行為,在發展中做好監管工作,讓互聯網更好成長,根深葉茂,引領創新創業新潮流。”
——2014年11月20日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
黑馬蔣平解讀:國家吹響扶持中小企業和新經濟的號角,為我們的發展和解決遇到的瓶頸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加強自身建設和苦練內功,是我們做企業的當務之急。只有這樣,才能融入國家發展脈搏,不斷壯大我們自己。
版權聲明:本文整理王吉偉,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5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降息。央媽這次又降息,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類似的機構休息時間。但這次機構反應神速,各派觀點第一時間紛至沓來,喜出望外派和淡定派各有各的大招。
喜出望外派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在第一時間就降息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次降息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預計二季度我們經濟增速有望見底,下半年緩慢回升。”
楊德龍認為,降息從兩個方面有利於A股市場,一方面降息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有利於一些利率敏感型行業,如房地產、汽車、基建、一般工業等,提高這些行業盈利能力,一方面降息降低了股票的要求回報率,提高股價。近期大盤出現大幅震蕩整理,預計本次降息會促使大盤在權重股帶動下大幅反彈。
國金證券李立峰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從策略角度評判央行本次降息,更多的是對貨幣政策處於偏寬松周期的又一次確認,體現的紅利的一個方面:央媽變“親媽”。對於後市,李立峰判斷,上證綜指階段性步入震蕩階段,上下空間均有限的觀點。
“基本面政策面護航,貨幣市場利率低位,牛陡行情將繼續演繹。如果這都不算愛,央媽心里好悲哀。”中信建投黃文濤顯然對央行的二次降息喜出望外。
“利好經濟、股債、地產、周期行業等,重申改革牛趨勢不變。”國泰君安宏觀任澤平團隊借央行降息再次對市場“吶喊”。他們直接點出,預計二季度經濟和物價低位暫穩。近期一線房市明顯回暖,三四線仍低迷,4月下旬以來發電量和粗鋼產量低位企穩。
淡定派
“降了就降了。”廣大證券策略團隊對於央行年內二次降息如是淡定評價。他們認為,貨幣政策持續寬松本就蘊含在牛市邏輯當中,更關鍵的變量是實體經濟能否持續穩定在政策目標區間。
不過,光大證券同時指出對A股仍持樂觀態度,但不建議按照傳統邏輯對降息進行板塊推演,確定性更高的成長股仍是當下投資的最優選擇。
民生宏觀團隊則更為淡定預測,降息之後還有降息。他們的理由是,存款利率定價範圍繼續擴大,一年期定存最高浮動可至3.3%-3.4%之間,利率市場化再進一步。
“降息周期下股債雙牛大邏輯未變。房地產基建已成為過去,產能去化壓力凸顯,實體回報率不足意味著居民資產重配+無風險利率下行+債權類資產風險溢價上升並存,股債雙牛仍可延續。”民生證券這樣認為。
還有更淡定的。“降不降息我們的策略判斷都不變。降息了,幅度比大家預期的小,配合著利率市場化,投資者對降息已經逐步麻木,直接猜下次吧,市場還是震蕩格局。”申銀萬國策略團隊看起來對央媽的二次降息有幾分“傲嬌”。
“其實在大的經濟轉型周期中,流動性只是估值短期快速擴張的理由而已,所以降息降準就是對原有趨勢的強化,這也是為什麽我們年初到現在每次降準降息都判斷正確,而且可能是唯一的歷次降準降息都如此堅定推薦Alpha的策略師。”申萬如是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