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歐洲複興開發銀行:俄羅斯面臨兩年經濟衰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8431.html

歐洲複興開發銀行:俄羅斯面臨兩年經濟衰退

一財網 馮迪凡 2015-05-15 13:05:00

歐洲複興開發銀行今日發布預測報告指出,伴隨石油價格迅猛下跌,正受到結構性疲軟困擾的俄羅斯經濟將面臨為期達兩年的經濟衰退。

歐洲複興開發銀行今日發布預測報告指出,伴隨石油價格迅猛下跌,正受到結構性疲軟困擾的俄羅斯經濟將面臨為期達兩年的經濟衰退。

具體而言,在2015年,俄羅斯經濟將收縮4.5%,2016年經濟收縮2%,並將對鄰近國家或地區產生溢出影響。

俄羅斯可能會面臨漫長的增長緩慢或停滯時期,這歸根到底源於俄羅斯過於依賴石油和天然氣部門。“低油價和制裁給俄羅斯因深層次結構性問題而疲軟的經濟雪上加霜。”歐洲複興開發銀行認為。

同時,“受到俄羅斯經濟低迷的影響,東歐、高加索地區和中亞的經濟前景遭到惡化。” 歐洲複興開發銀行在報告中認為,“發生在俄羅斯經濟中嚴重的衰退現象,正在對預期有深厚經濟聯系的國家產生高於預期的負溢出效應。”

歐洲複興開發銀行對烏克蘭的預期更不樂觀:烏克蘭將比俄羅斯陷入更深層次衰退之中,在2014年,其經濟收縮了6.8%,預計在2015年其經濟將進一步收縮7.5%。

“烏克蘭東部的經濟混亂,格里夫尼亞(烏克蘭的貨幣單位)貶值的負面影響,緊縮經濟政策,能源關稅上漲以及信貸持續收縮,預計在今年都將持續對經濟造成的壓力。”不過該行表示,如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問題不繼續升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烏克蘭的項目可以順利繼續,到2016年烏克蘭經濟可以實現3%增長。

不過該行警告說,一旦俄羅斯與烏克蘭沖突升級,將對整個區域都產生顯著溢出效應,並會導致經濟制裁計劃加大。在極端情況下,這種風險可能會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威脅。

此前,世界銀行和IMF 在最近一次經濟預測時,都預計俄羅斯經濟今明兩年均出現收縮,但預測結果比歐洲複興開發銀行此次要稍微樂觀。

根據兩家機構所展示的情景預示,俄羅斯可能出現急劇的經濟衰退,預計2015年經濟收縮3.8%,2016年收縮0.3%。這是基於油價持續低迷(油價保持在50-60美元的區間)的預期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無法立即得到解決的狀況下做出的預測。

此外,兩家機構預計,南高加索、新興歐洲和和中亞各國都在俄羅斯經濟滑坡和油價沖擊中遭受重創,通過油價、匯款和貿易下跌受到直接和間接影響。

在其中高加索和中亞預計2015年增長僅可達2014年的一半,東歐包括烏克蘭預計將會進一步陷入衰退。

石油跌價和俄羅斯經濟減速還同時對歐亞大陸很多經濟體造成嚴重影響,新興歐洲和中亞地區的經濟增速增長前景從總體上看處於停滯的狀態,預計2015年增長幾乎為零。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40

汽水業大衰退 黑松董座轉型告白

2015-05-18  TCW
 
 

這是一個台灣九十年老字號飲料公司,遇上主力產品市場逐年萎縮的大環境困境,奮力轉型前行的故事。

台視開播時第一個播出的電視廣告、嘉義火車站前全台第一個霓虹燈廣告主角都是它,它是台灣第一家生產專業碳酸飲料的工廠:黑松。

黑松前身是台灣日治時期販賣彈珠汽水的進馨商會,後來陸續推出黑松汽水、沙士,光靠賣碳酸飲料躋身台灣百大企業,在台灣一家獨大。隨著五十年前蘋果西打進入台灣、三年後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也加入戰局,黑松至今在台灣碳酸飲料市場仍有三分之一的占有率,是極少數能和可口可樂等全球飲料巨頭抗衡的在地品牌。

「碳酸飲料不是那麼evil」但健康當道,汽水非改不可

但老牌子也面臨了公司核心產品被貼上負面標籤的瓶頸,「碳酸飲料不是那麼evil(邪惡),不是這麼所謂junk(垃圾)或empty concept(空的飲料)。」挑戰讓汽水變健康,是黑松董事長張斌堂要讓九十年老公司轉型的關鍵布局。

四月中,黑松砸下二十二億元的中壢總廠製造三場正式落成。這個數字,足足是黑松去年全年獲利的五.五倍。

原來,大環境對碳酸飲料的不利已步步進逼。根據中華徵信所統計,去年台灣非酒精飲料製造業產值逾五百四十億元、年成長近五%,其中碳酸飲料產值則連三年下降,且去年占比更首度跌破一○%。

統一企業代理發言人凃忠正觀察,非酒精飲料彼此有替代效果,消費者因健康等因素少喝碳酸飲料,因此咖啡、礦泉水與運動飲料等品項需求增加。

打開黑松近五年財報,營收兩年來下滑,如不計三年前處分土地資產挹注本業外高獲利,每股盈餘(EPS)均不到一元,顯示貢獻約黑松營收五成的碳酸飲料主力產品競爭力問題已逐漸浮現。

「我不可能打退堂鼓」仿日本經驗,研發健康汽水

這筆黑松近三十年來最大投資案,背後是張斌堂要讓汽水變健康的決心,「今天不可能說碳酸飲料不是趨勢我就打退堂鼓,這畢竟還是我的Cash Cow(金牛)。」黑松重新定義碳酸飲料的第一步,先讓既有產品進化。例如,盡可能在成分上拿掉色素、防腐劑等不天然的加工元素,同時把寶特瓶改成透明,讓消費者除認知過去碳酸飲料強調的歡樂外,也能降低身體負擔。

儘管如此,碳酸飲料還是碳酸飲料,不喝碳酸飲料的現有消費族群仍難以擴大,所以推出新產品,積極改變消費者對碳酸飲料的認知,成了讓消費者埋單的下一步做法。

這個靈感來自日本。《日本富士經濟》報導,近十年日本碳酸飲料銷量成長二一%,便來自貨架上有添加果汁、果粒在內的新型碳酸飲料商品。張斌堂為了要讓汽水變健康,效法日本成功經驗,研發加入四%以上果汁含量,以及一般印象中對健康有好處的乳酸菌氣泡飲料等新產品。

做到台灣唯一兼顧冷充填高營養源汽水與殺菌的生產線,有助產品差異化,正是黑松大手筆投資新廠房的主因。

原來,碳酸飲料因內含氣體,須低溫充填,才能盡可能把二氧化碳融合到汽水中,加上再添加逾四%的果汁、果粒或乳酸等高營養源,高溫殺菌時一般生產線會因壓力及溫度變化而炸開,唯有投資比照日本等級的最先進產線設備才能克服。

「新的汽水是一個賭注」資金+時機,啟動三年計畫

這個策略的代價很大,訪問中,張斌堂甚至說新形態的汽水是一個「賭注」。從實際銷售數字來看,黑松去年試生產新型汽水僅貢獻自己碳酸飲料本業全年營收的一.七%,顯示消費者對碳酸飲料的認知改變速度還遠不如預期,也可見老公司求轉型的不易。

「一個已經沉澱九十年下來的公司,不是這麼簡單說像我們飲料沉澱下來,你搖一下可以揚上來,」哪怕跌跌撞撞,張斌堂仍堅持命脈所在的碳酸飲料,是一條黑松必要走的轉型之路。

碳酸飲料本業逐年衰退,黑松口袋又因三年前台北微風二期土地交易而有資金,時機點到了,兩年前便開始啟動為期三年的創新再造計畫。讓汽水變健康正是其中的關鍵策略。

他坦言,消費習性不是黑松推出新產品說變就變,黑松內部也還在研究,究竟哪種風味更能讓消費者埋單,也需要花成本去廣告、說明,讓人感覺喝汽水也能天然、健康,「難做才有機會……,如果你沒這個sense(認知),你永遠是junk(垃圾)!」

「老品牌不一定是包袱,消費者能否接受創新也和品牌新舊無關,」東方線上行銷副總監李釧如觀察,近年食安風暴下,僅是拿掉負面食品加工添加品已不那麼有效,而是確立了朝更天然、更本質化轉型的新常態,台灣本土碳酸飲料龍頭黑松,除了改良既有產品,又願意投資新設備讓汽水變健康的過程與努力,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儘管老企業黑松的轉型故事,結局未完待續,但這間台灣汽水產業的重要指標,要讓汽水變健康的創新做法,將可能為台灣碳酸飲料產業帶來新的變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69

中國車市衰退 竟是陸股太牛害的!

2015-06-29  TCW


進入盛夏,中國股市狂奔牛市還熱不停,但中國車市卻感受不到股民賺錢的財富效應,市況彷彿進入寒冬。

中國,這個全球最大車市出了什麼問題?

先從總體經濟上看,由於二○○九年和二○一○年,中國車市產銷量都有超過三成的高成長率,使得車商在當時做未來五年規畫時,喊出長期樂觀的口號,並以此為依據盲目擴張產能,等到產能建成,卻面臨汽車市場產銷增速一落千丈。

根據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最新統計,今年前五月,小客車市場銷量年成長率,只有八.八%,比去年同期,少了六.一個百分點。對比其他已開發國家,這樣 成長力道依舊驚人,但如果是拉長時間看,的確令人憂心,因為中國車市,已經從十年前高達兩成以上的年平均成長率,大幅下滑到僅個位數。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秘書長董陽,四月在上海的一場研討會上就表示,中國今年汽車(包括商用車、轎車)銷售量成長率,恐將低於年初預估的七%,未來五%到一○%的年增率,將成為新常態。

中國車市拐點已現今年成長探新低,恐僅3%

但業界更加悲觀,中國三大車商之一東風汽車公司副總經理劉衛東,六月九日在重慶舉行的全球汽車論壇上預估,「中國車市拐點已經出現,」今年最多只有三%的年成長率,這將是二○一一年以來的最低成長,有十五家自主品牌的產能利用率,甚至在五成以下。

中國五大汽車集團之一、北京汽車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更喊出,到二○二○年,至少兩成的業者會出局,甚至可能三分之一的汽車製造商,都會被淘汰。

這股寒意,國外廠商也深刻感受到。《華爾街日報》曾報導,外商品牌第一季在中國市場的銷售表現,明顯不如去年同期。以福特為例,去年第一季中國市場銷售量年增率,高達四五%,但今年第一季則是急速下滑至九%。

另外,中國高檔汽車需求的指標代表、德國福斯集團旗下的奧迪汽車,五月在中國銷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一.六%,是自二○一三年二月以來,在中國的銷量首次下滑,而同業德國寶馬汽車(BMW)核心品牌小客車,五月在中國銷售也下滑五.五%,為逾十年來在中國市場首度下滑。

低迷買氣衝擊大通用降價、現代減產求生存

低迷的買氣已經讓車商開始降價清庫存。

上海通用汽車公司(上汽集團、通用汽車合資企業)則是日前透過官網宣布,即日起對別克、雪佛蘭和凱迪拉克三大品牌,旗下十一個主力產品系列降價,調降金額 最高達人民幣五萬三千元(約合新台幣二十六萬元),同業包括長安福特、上海大眾等,也紛紛通過不同方式下調售價,一場殺價割喉戰正白熱化。

除了降庫存,外商也開始大降產能。

例如韓國現代汽車公司、起亞(KIA)汽車公司六月十二日宣布,因應中國銷售下滑,公司已進行減產。現代牙山(Asan)廠,已在五月底日減產四分之ㄧ。 此外,起亞中國廠本月也已縮減工時。但這無疑如同斷臂求生,英國《經濟學人》四月份時就評論,依汽車業經驗,生產線產能利用率,必須要在七五%以上,才能 獲利,目前中國汽車生產線平均產能利用率,多數已下降到七成以下。

面對這般場景,英國《金融時報》引述中國一名汽車經銷商代表說法,「中國這隻大金牛正在消失。」但究竟什麼原因導致車市市況疲弱?

一般外界分析,包括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大城市實施牌照限制、以及中國本土汽車廠商競爭激烈都是原因之一,但最令人難以理解的是,一飛沖天的中國股市其實也抑制了車市的成長。

中國乘用車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認為,「股市就像是抽水機,吸乾了所有的錢。無論折扣有多大,人們都不願買車。人人都希望把錢放在股市裡。」麥格理駐香港 分析師魯文斯(Janet Lewis)則認為,消費情緒低迷,當中國車市八成的買主都是首購族,那麼自然會很容易推遲購買。

「一帶一路」現轉機中國車銷中亞,Q1年增4成

當然,中國官方也不會讓中國企業坐以待斃,北京所推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就是為此而來。今年第一季中國本土汽車品牌,出口到一帶一路沿線中亞國家的銷 量,年成長四成,成為中國國內車企海外事業發展的新跳板。畢竟,在日韓、歐美等汽車工業發達的國家,二○%到五○%的本土製造汽車是用來出口的,但在中國 這方面的比率還只有三%。

至於外商,由於中國還是全球最大一塊餅,即便是流血輸出也要想辦法存活,像是寶馬中國執行長安格(Karsten Engel)公開表示,上半年已在削減產能,減少向經銷商供應車輛,同時下調了全國經銷商第二季度銷量目標。英國車商捷豹路虎(J LR),也計畫將其第二季銷量目標下調一成到兩成,並祭出一系列商務政策,如將針對不同車型對經銷商進行補貼等。

不過,即便銷售狀況不佳,中國汽車類股股價照樣漲翻天,包括一汽、東風汽車等,漲幅在兩倍以上者,大有人在,即便營收獲利數據,都出現大幅衰退,但投資人在國家牛市的預期下,照樣埋單。但樹再高也長不到天上,中國股市千萬得小心夢醒時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153

中國向全世界輸出衰退?——通縮的壓力持續加重

2015-07-27  TWM


中國股災引出另一個蝴蝶效應,全球原物料市場跟著大跌,原物料生產國經濟也大受衝擊,影響匯價走勢,新興國家風暴隱然成形,下次世界衰退,將是「中國製造」?

今年六月十二日,一位中國湖南長沙的股民,以四倍槓桿的場外配資,將全部家當買入中國中車的股票;不料連續兩根跌停,輸光了一七○萬人民幣的本金,選擇以跳樓結束生命。

這一跳驚醒了中國證監會,於是採取一連串整頓槓桿融資活動的措施,意外戳破中國股市泡沫,六月十六日起,深滬股市連續暴跌,短短三周之內,上證下挫三五%,深證下跌逾四成,中國股市市值一口氣跌掉三兆美元,這是史上股市市值最大的一次蒸發。

但中國股市暴跌,意外引出另一個蝴蝶效應,全球原物料市場也跟著大跌,衝擊原物料生產國經濟,又進一步影響匯價走勢,影響了新興國家的出口及外匯存底,新的新興市場風暴正隱然成形。

未爆彈:拉丁美洲 威力不輸希臘、陸股根據統計,從六月十六日到七月九日中國國務院合組救市國家隊採取「暴力救市」手段,連公安都出面抓股市禿鷹,這段期間,全球鐵礦石價格 暴跌二一.二%,一口氣跌破五十美元關卡;倫敦銅期貨也大跌八.一%;油價直直落,北海布侖特原油重挫一一.六%;澳幣下跌四.二%,最低見到○.七三 二;紐幣更是大跌五.二%,最慘跌到○.六四九,是這些年罕見的新低匯價。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股災撼動全世界經濟,中國已是經濟規模逾十兆美元的經濟大國,十年前中國的經濟規模只占全球五%,如今快速上升到一四%,近一年中國對全球經濟成長貢獻更超過三分之一,這個比重遠遠大過二○○八年的金融海嘯之前。

舉例來說,像拉丁美洲正面臨「三C」撞擊——分別是中國(China)、商品(Commodity)及貨幣 Currency)。拉丁美洲過去十年的蓬勃發展,完全是中國帶動鐵礦石、銅及糧食等需求的衝高,但隨著中國建築業降溫,各項公共建設已從高峰期回落,意味了中國流向拉丁美洲的資金正在減少,CNN Money網站最近預告拉丁美洲可能成為下一張骨牌,波多黎各債務危機就是一個訊號彈。

這個訊號彈,指的是波多黎各政府累積持續上升的債務未還,而導致的金融危機,其公共債務規模超過七二○億美元,政府債務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已超 過七○%,過去波多黎各債券殖利率高,是美國基金經理人的最愛,這次危機浮出枱面,波多黎各債已被信評公司調降與希臘債同樣等級。波多黎各也是美國的境外 領土,怪不得被拿來與希臘危機及中國股災並列。

中國貿易夥伴剉咧等 原物料難逃熊市中國經濟成長影響貿易夥伴國,尤其是商品原物料的暴跌傳導力量大,例如,鐵礦石價格直直落,澳洲經濟首當其衝。一○年中國一年使用九.四億 噸鐵礦石,其中有六億噸來自進口,過去中國是世界工廠,鐵礦石價格一日三市,如今變成跌跌不休,直接影響了澳洲經濟,過去澳幣最強勢的時候可以兌換一.一 ○七美元,如今跌到○.七三二。

鐵礦石價格跌破五十美元大關,乳製品需求同樣不振。紐西蘭的恆天然是全球最大乳製品出口商,旗下有一.三萬名紐西蘭乳農,但最近一次的乳製品拍賣價格重挫 一○.七%,是近來連續拍賣的第九次下跌,乳業加工是紐西蘭最重要的經濟主力,乳品價格直直落,重挫了紐西蘭經濟。最近橡膠業價格急跌,也衝擊到泰國與馬 來西亞經濟。

著名的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新興市場主管夏瑪(Ruchir Sharma),在紐約接受彭博資訊訪問時表示:「忘掉那些鞋子、玩具和其他商品吧!中國下一個銷往世界的最大出口產品是:衰退!」「下次世界衰退,將是 中國製造!」「未來幾年,中國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病源。」話說得簡潔有力,但也讓大家膽戰心驚。

夏瑪預測,中國GDP成長率接下來五年恐僅剩四%至五%,是近年來的一半,中國在金融海嘯後,為了追求成長,造成史上最大的信貸潮,這個瘋狂舉債衍生了更大的問題,未來五年爆發金融危機的機率高達七○%,而經濟成長百分之百會減緩。

他指出,中國未來幾年經濟成長減緩,會把全球經濟拖低到二%以下的水準,這將是五十年來,第一個不是美國帶頭的經濟衰退。

夏瑪認為,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全球經濟成長曾在五個不同時期掉到二%以下,最近的一次發生在○八年的金融海嘯,而且每次的衰退都和美國經濟的萎縮同時發 生,今年中國經濟保七困難,這會是中國一九九○年以來最低的水準,表示中國轉型到新成長模式的過程,將遭遇「重大困難」,是未來全球經濟的最大風險。

夏瑪提醒,要避開中國股市及依賴中國經濟推動成長的國家,如巴西、俄羅斯、南非、紐澳及眾多中南美洲國家,他指的是依賴中國經濟推動成長的國家,其實意味了原物料市場的熊市,可能會持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

全球原物料市場遭逢罕見的跌勢,過去一周(到七月二十日為止,下同),油價單周下挫三.五%,西德州原油再度面臨五十美元關卡考驗。

貴金屬市場也有很大變化,金價單周下跌二.三%,寫下一一○六美元新低,如果從一一年最高點一九二三.七美元起算,在過去三年已重挫四成,而且,美國升息 在即,金價跌破一○○○美元大關應指日可待。白銀則跌破十五美元支撐,單周下跌一.六%,過去一個月之間,從十七.一六美元跌到十四.七美元,已急挫一 四.三%。最慘的是白金的價格,如果從二一一五美元的最高價來算,已重挫逾五成以上,跌破一○○○美元,這已是多年沒有發生的事了。

軟硬商品跌跌不休 金價恐直探八百美元《華爾街日報》報導,投資人預期金價不太可能回升,持續賣出黃金,日前一名紐約投機客在COMEX(紐約金屬交易所)向市場拋售十四億 美元黃金期貨,這個消息的震撼程度,遠遠大過中國公布黃金儲備從○九年的一○五四公噸至今年六月增加到一六五八公噸,六年之間增加六○四公噸,數字遠低於 市場預期,加重了黃金的賣壓。

另一個黃金大戶印度,則受制於外貿逆差持續擴大,六月貿易赤字一○八.三億美元,比五月又上升了四%,影響印度的購金實力。六月印度黃金進口十九.七億美元,衰退一九%,這是連續三個月的下滑。

中國與印度是黃金最大購買國,現在都顯得無力,但最主要的是預期黃金下跌壓力及美國可能升息,將帶動美元及債券殖利率上升,黃金的吸引力將下降,國際商品分析師甚至預測黃金可能直探八○○美元。

除了貴金屬踩不到底外,其他金屬也是跌跌不休,鐵礦石價格大跌,影響了整個鋼鐵產業,作為不銹鋼原料之一的鎳價,上周出現一一四七五美元的低價,如果從最高價五一八○○美元起算,跌幅高達七七.八%,其他如銅價也徘徊在五三○○美元左右的低檔,鋁價也是急探新低。

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國鋁業股價,今年從十七.○三美元急跌到十.五美元,波段股價下挫三三.五%,公司預估今年鋁金屬供應將比全球需求多出七十八萬噸,較之 前預測的四十萬噸幾乎多增加一倍。美國鋁業從一九九三年起進軍中國市場,是中國主要鋁產品進口廠商,如今中國需求趨緩,很多鋁製品廠商紛紛關門,倫敦金屬 交易所第二季的鋁期貨價每噸一七八八美元,持續創新低走勢。

除了硬商品下跌外,軟商品也無法倖免,上周小麥急跌四.七%,出現每英斗五三二.七五美分的新低價;小麥從最高價一○七三美分跌下來,跌幅已達五成;玉米 從八○六美分跌到四○五美分,也跌了近五成;價格比較硬朗的黃豆,上周下跌三.八%,假如從最高價一七九四.七五美分跌到一○○六.二五美分來算,跌幅也 有四三.九%;其他軟商品如糖價從三十六.○八美分跌到十一.八五美分,已跌掉三分之二;棉花一度大漲到二二二美分,目前在六十五美分左右,距歷史高價已 經很遙遠了。

最近影響市場的伊朗與「六強」達成廢核協議,伊朗恢復石油出口。伊朗是原油生產大國,在石油供過於求的情況下,再度加入市場,又對市場帶來雪上加霜的效 果,目前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拉克石油產量都創歷史新高,美國業者也增加頁岩油的油井口數,動見觀瞻的石油期貨率先反映,西德州輕原油二○一六年十二月的期貨 已跌破每桶六十美元,創了石油期貨合約價的最低紀錄,過去石油期貨合約一直在八十至一○○美元之間,由此可看出油價跌勢可能會很久。

新興國家外匯存底急降 衝擊經濟體系這是個原物料全面下跌的走勢,首當其衝的是原物料生產國的經濟,最明顯的是匯價走跌。

除了澳幣、紐幣創新低外,巴西里拉最低到三.三一兌一美元,加幣與美元貶破一比一之後,最近從一.二一二急貶到一.三,這是金融海嘯以來最低的匯價。而油 價再跌,俄羅斯盧布的貶值壓力也加大了,南非幣兌美元一直保持在一比十二的低檔,亞洲的原物料生產國最近幣值也急貶,印尼盾出現一三五三二兌一美元新低, 泰銖最低到三十四.五,馬幣到三.八三二,這些原物料生產國在匯價上競貶,仍無力扭轉出口頹勢。

而原物料急跌,造成亞洲各國進口下滑,新興國家外匯存底急劇減少,像《金融時報》引述ING投資管理的資料顯示,新興市場的前十五大經濟體,到今年三月為 止的三季資金淨流出達六○○一億美元,遠超過○九年三月為止的金融海嘯後,資金淨流出五四五二億美元,新興市場十五大國到三月底為止,外匯存底減少三七四 四億美元,這是新興國家本世紀開始聚積強勢貨幣以來最大降幅,新興市場的資金淨流出如果持續惡化,將衝擊經濟體系。

拉丁美洲被視為是下一張最可能的骨牌,除了匯價下跌,今年以來哥倫比亞股市下跌一三%,祕魯下跌一二.五%,巴西的惡化持續加重,油價下跌又重擊委內瑞拉經濟。

上一波中國是世界工廠,中國需求帶動全世界經濟,新興市場因為原物料價格大漲,經濟欣欣向榮。現在的情況則是原物料持續探底而下,引來全球經濟新的調整壓力。

目前CRB(商品期貨價格指數)大約在二一五點上下,已經重回二○○○年的起漲位置,中國新公布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走勢一直在一.四%至一.五%的低檔徘徊,PPI(生產者物價指數)則在近期有兩個月出現四.八%的負成長。

中國CPI保持在低檔運行,PPI下跌壓力加大,中國已籠罩在通縮壓力中,這是中國持續降息拉抬股市最重要的背景之所在。

而原物料價格走跌,除了中國經濟降溫,也意味了美國升息在即,美元強勢時代來臨,這是下半年全球經濟兩大主軸,必須好好把握住這個變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35

日圓大貶 同業業績衰退 慶鴻營收卻逆勢成長10% 台灣工具機硬漢 用研發力單挑日本

2015-07-20  TWM


六月,慶鴻機電工業董事長王武雄滿面春風,贏得了號稱「產業創新奧斯卡獎」的第四屆國家產業創新獎至高榮耀,從一家三人小公司,發展到如今擁有十一家公司 的集團,慶鴻以創新研發見長,業界地位更是全台第一、全球第五大,僅次於瑞士George Fisher及日本Sodick、三菱、FANUC集團。

撰文•林麗娟

今年工具機廠商業績都在掉,但是慶鴻居然還能成長,是台灣工具機業裡的硬漢。」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豎起大拇指稱讚,慶鴻的研發能力讓它在日圓大貶時仍能與日商一較長短,是真正的台灣之光。

今年一到六月,台灣工具機出口貿易金額比去年同期下滑九.一%,但慶鴻營收仍然逆勢成長一○%以上,「其實還是有影響啦,本來預估成長二○%,現在把擴增員工的動作緩一緩。」董事長王武雄低調地說。但相較於其他面臨裁員、放無薪假的同業,慶鴻的競爭力顯得特別突出。

因為非上市櫃公司,一般民眾對慶鴻感到陌生。實際上,它是台灣第一大、全球第五大放電加工機公司,也是鴻海、富智康機具的長期供應商,這幾年屢屢得到國家創新研發獎、磐石獎,是台灣每年精品獎的常勝軍。

七月一日,王武雄正式宣布二代接班,擢拔長子王陳鴻由慶鴻集團副總經理升任總經理,父子同心不斷地在技術上鑽研精進,都來自於十五年前三十名核心幹部另立門戶的震撼教育。

三十人離職 「食不下嚥」二○○○年,公司從研發、技術到業務等各部門共有三十人離職,近三分之一的員工一夕消失,另開公司和老東家對拚。以研究部門來說,就只剩下一名員工,而當時攻讀中央大學機械研究所本科系畢業的王陳鴻,則是碩果僅存的研究部第二名員工。

談起三十人「整盤端走」離去的這段往事,王武雄沉下了臉說:「當時有三個多月,食不下嚥、寢不安枕。」他出國洽公回來,迎接他的竟是一場叛將風雲的巨變。

更慘的是對方把關鍵技術文件都帶走,「有了新產品的訂單,我們卻組裝不起來!」王陳鴻接話說。

王陳鴻回憶那時,他才進公司沒幾天,就面對三十人集體離職的暴風雨,「只有錯愕兩個字可以形容我當下的心情。」甚至他反省,是不是因為二代進來,讓他們覺 得升遷出路變窄,為了挽留他們,他還提出辭呈,但終究還是留不住人,「原來他們早就把創業資金、建廠地點都籌備好了。」既然局勢無可挽回,只好硬著頭皮上 陣。王陳鴻苦笑著:「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父子倆不得不透過美國代理商取得瑞士同業維修自動穿線裝置的資料,王武雄拿著放大鏡,費力地逐字細看維修 資料內的圖示,拆解研究動作理論,王陳鴻不停地嘗試組裝,兩個人一靜一動,雙雙冒出豆大的汗珠,壓力大到幾乎崩潰。

埋頭﹁改良﹂ 以零誤差勝出幸好,王武雄靠著過去扎實的技術根基,摸索兩個月終於成功,但他憋著一口氣仍不甘願:「對方也有一模一樣的產品,我們必須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在市場裡才能確保勝基。」該怎麼做?「先求有,再求好,『改良』二字就是答案。」王武雄再接再厲,開發出國產第一台採用線性馬達但不致產生背隙 (backlash)磨耗的線切割機,滾珠螺桿與伺服馬達傳動之間的誤差值為零,極度精確,以及全球第一台不漏水、高加工精度的龍門移動式結構機,單單以 線切割機來說,其他大廠必須要置入十二塊控制器印刷板,慶鴻竟然有辦法精簡到三塊,減少傳動零件的維修成本,大大提升競爭力,在中國的銷量就僅次於日本的 Sodick,而且還在直線成長中,慶鴻因而率領台灣躋身全球三大工具機先進國家之列。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大將一夕間出走,王武雄父子將危機化為轉機,甚至在技術上更上一層樓。

王武雄就與台灣眾多中小企業主一樣,其實是靠著摸機器自學,鑽研技術,但這種黑手出身的技術底子扎根很深厚,更是研發創新的基礎,甚至,現在王武雄還擁有「台灣放電加工機產業之父」的美譽。

王武雄談到創業,首次透露心路歷程說:「這和我成長、創業的個性有關。」他不諱言,小時候不愛與人交談,只喜歡埋首閱讀,現在回首看來很像有自閉症,因而被同學們取外號「聖人」,功課一直都名列前茅。

就讀初中三年級時,有一次他幫鄰居修理故障的機電,發現只是一顆價值五元的電阻燒壞而已,鄰居大喜過望,鼓勵他朝著電機領域發展,於是他考進台中高工電機科。

曾因為在實驗室進行放電加工太久而引起火災,四肢遭灼傷,住院一個多月;畢業後,進入日商松下電機工作,第一個月還未領到薪水時,就在租屋處的頂樓進行放電實驗,又把頂樓燒毀,幸好房東體諒他,讓他分期付賠款。

CP值高 打入國際市場原本就有實驗鑽研性格的王武雄,在松下做了十年技術服務工作,順理成章地踏上創業路。一九七五年,他拿出二十萬元資本,帶著兩名員工,成立了慶鴻機電。

由於開發出國產第一台採用全電晶體式的放電加工機,加工速度超前台灣同業五○%以上,電極消耗卻能降到一半以下,媲美日本進口機性能,價格只是半價,物美價廉,供不應求,奠定江山。

不到五年,慶鴻就與全球最大的放電加工機大廠瑞士Charmilles建立ODM合作方式,推出同名品牌,從此合作逾二十年,透過這個合作模式,行銷全球六十多國。

王武雄回想起當年Charmilles防著他偷師的種種過往,不禁微笑:「他們讓我進廠去看現有機種的時候,不准我帶皮尺,怕我功力太厲害,把技術都學 走,只開給我訂單的規格單而已,我偷偷地用手量,拿出從小養成的看書背誦能耐,強記在心裡,回到台灣才能做出屬於自己的研發機種。」王陳鴻指出,從小到 大,父親總灌輸他要當技術的老大,決不能當老二,否則,只有跟著別人走。也因此,在十五年前那場震撼教育後,公司更加注重技術研發,甚至對人才也有不同的 管理思惟。

寧願分紅員工 也不上市像王武雄至今還是不考慮將公司上市,而是採利潤中心分紅制度,寧願把公司獲利分享給員工,包括提供優渥的子女教育獎助學金、無息貸款購買汽車等福 利,一年十二個月,領薪十八個月以上,並且鼓勵員工內部創業,公司也會出錢投資。至今,慶鴻底下有十一家關係企業,大多都是員工開枝散葉的結果。

甫接任總經理的王陳鴻,對慶鴻的未來有什麼目標?「父親從基層做起,是技術本位實力派,管理風格是比較接近獨斷式的『神』決策;我則是希望能帶進新時代創 意的團隊成員,讓大家全方位激盪討論。」除了以往與工研院技術合作,王陳鴻這兩年也積極開拓與經濟部及台灣科技大學、修平技術學院的產學合作。

尤其慶鴻引進PCD(polycrystalline diamond,聚晶金剛石)刀具加工工藝,舉凡可以導電的材料皆可加工,且無硬度上的限制,可克服鑽、磨、車、銑、削的加工盲點;因此機械零組件加工 業、3C產業、IC電子產業、航太工業及車用電子、國防工業、醫療產品,都是潛在客戶群。

慶鴻今年剛慶祝四十周年慶,王武雄有感而發,「我一直是台灣小蝦米在對抗日、瑞大鯨魚!」但如今,這隻小蝦米也已經變成可以與瑞、日三足鼎立的一隻大鯨魚了,即使在日圓大貶的不利因素下,慶鴻還是可以繼續成長,是台灣中小企業中,難能可貴的狠角色。

慶鴻機電公司

成立時間:1975年

負責人:王武雄

資本額:5億元

主要業務:高精度放電加工機、線切割機的研發設計、製造、行銷客戶:鴻海、富智康、美國GE(奇異)等台中廠單廠員工人數:300人單廠獲利:近3年 EPS皆維持5元以上2015年預估營收逾16億元,成長逾10%,EPS挑戰5.5元2014年營收15億元,年成長6%2013年營收14.8億元

得獎紀錄:

2013年台灣精品獎

2014年國家品牌玉山獎、卓越中堅企業獎2015年4項產品獲得台灣精品獎

王武雄

出生:1944年

現職:慶鴻機電工業、

慶鴻集團董事長

經歷:日商松下電機業務

工程師等職10年資歷

學歷:台中高工

家庭:已婚,育有二子一女

王陳鴻

出生:1974年

現職:慶鴻機電工業、

慶鴻集團總經理

學歷:中央大學機械研究所家庭:已婚,育有一子一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55

星、韓出口也衰退 為何台灣最慘?



2015-08-03  TCW

面對台灣出口衰退的事實,財政部統計處長葉滿足強調,今年全球景氣復甦力道滯緩,需求降溫,不僅台灣,亞洲鄰近國家都呈現負成長,「顯然各國出口表現都不好」。言下之意,似乎是「反正大環境不佳,台灣也沒有特別爛」。

新加坡靠服務業撐腰出口衰退雖嚴重,卻考慮升息

確實,單看出口成長的數據,新加坡衰退的幅度比台灣高出將近八成六,日本也比台灣高,只有香港勉強維持正成長。然而,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可以自我安慰,不用太大驚小怪呢?

錯!「別人下雨,雨過之後會天青,我們下雨,下到一個程度會土石流,」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策略分析師顏承暉說。

他指出,新加坡雖然衰退比台灣嚴重,但政府不僅沒有打算採取任何相應政策,反倒考慮升息,就是因為其經濟主要是靠金融服務支撐,人均GDP高達五萬三千六 百美元,等於平均每人每年可以賺新台幣近一百七十萬元,相較台灣每人每年僅新台幣七十一萬元,體質可以說是強健了一倍有餘。

在觀光產業上,新加坡政府也費盡心思。一年一度的F1賽車,因為要付出龐大的授權金,幾乎所有國家舉辦都虧錢。只有新加坡,把F1當成國家級派對慶典,在 賽季開始前,就重新規畫整個城市的交通動線,商店配合推出時尚秀、名車展、街頭藝術、F1牛排等,短短一週就能吸引十五萬觀光客,創造新台幣二十多億元的 觀光收入。所以,新加坡根本不用擔心出口衰退問題。

韓國有文創產業賺錢光是一部韓劇,四個月賺九百億

而經濟結構與台灣接近的韓國,理論上比台灣更會受到紅色供應鏈衝擊,其代表性企業三星,直接面臨中國品牌手機的競爭,上下游重疊性比台灣更高。但長期觀察 亞洲各國出口趨勢、瑞銀中國香港消費研究部分析師梁裕昌認為,台灣與香港很類似,相較於韓國,「台灣的產業都太單一化,不夠多元。」

梁裕昌指出,韓國輸出到全世界的不是只有三星、LG等電子品牌,還包含韓星、韓劇等文化創意產業。光是一部《來自星星的你》,就能在短短四個月內創造高達新台幣九百億元的經濟效益。

然而要做到這一步,不是兩年、三年的功夫,早在十五年前,韓國政府就開始有計畫培養相關產業人才。「他們做了很多賠錢的事,才換來今天的成果,」梁裕昌觀察。

「別人是有劍、有盾牌、有盔甲,可以攻可以守,我們三十年來就只磨利了(電子業)一把劍,」顏承暉說。劍磨得再鋒利,也擋不了四面八方來的攻擊,更何況,我們的競爭對手,正在砸大錢打造機關槍與大炮,準備改寫整個戰局。

台灣慘遭紅色供應鏈屠殺最重要出口業,與中國重點扶植重疊

五月十九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頒布《中國製造2025》文件。在該項政策中,中國政府針對十大重點領域,推動五項重大工程,要從製造大國轉型成製造強國。這意味著,未來十年內,台灣當前所倚賴的重要出口產業,將被中國的紅色供應鏈全面取代!

事實上,這場屠殺早已開始。根據財政部統計處的數據,台灣有高達六成出口產品,與中國重點扶植產業完全重疊。首當其衝的,正是台灣最引以為傲的電子業。「紅色供應鏈是一個長期的問題,只是這兩年(台灣)掉得更快,」顏承暉說。

過去台灣的電子零組件產品,因為技術能力高、品質相對好,華碩、宏碁、宏達電等台系品牌,以及鴻海、廣達等代工大廠都會回台購買,拉升台灣的出口產值。但自二○○八年以來,此一比重已經從三四%左右下降到二六%。

相較之下,台商在中國本地的採購比率卻逐年攀升。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台商在中國本地採購的原料零件、半成品及機械設備比率,已從二○○八年的約五五%,拉升到近七三%。這意味著,中國製造能力,早已大幅提升到與台灣接近的水準。

中國還在加碼!不只電子業,石化業催生另一個台塑

「過去中國廠商是因為做不出來才會跟你台灣買零組件,」顏承暉說。如果今天連台商都不跟自己人買了,還能出口到哪裡去?

更可怕的是,中國還在不斷加碼!由政府主導的清華紫光集團,正在積極整併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預計未來五年內投入人民幣三百億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五百億元),目標要幹掉台積電、聯發科,成為全球前三名的半導體與IC設計公司。

「不要以為『紅色供應鏈』的衝擊只會出現在電子業,它是無孔不入的,任何產品都有被取代的危機!」中華徵信所總經理張大為警告。

在紅色競爭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台灣出口占比近七%的石化產品,同樣也是中國重點扶植產業之一。一旦中國的產能與品質提升,不只會大幅減少對台灣進口依賴,更可能出現另一個台塑,成為台灣的強勁對手。

面對台灣出口衰退的事實,政府絕對不能有一絲鄉愿態度,認為「反正其他國家也很差」,或是繼續沿用過去的思維,想辦法用稅務優惠、貨幣寬鬆等工具,去刺激出口短期回升,像吸鴉片一樣換取短暫安慰。

政府應該做的,是在這個關鍵時刻重新解構,從教育著手,培養多元產業人才,將過去重壓在電子業的資源,重新分配到其他地方,改變整體經濟結構,否則,面臨紅色供應鏈的強勢崛起,台灣將出現一連串恐怖的骨牌效應。

【延伸閱讀】台灣人均GDP低,對抗衰退最沒力——5國人均GDP、出口成長比較

■台灣出口成長(%):-7.1人均GDP(美元):22,464

■新加坡出口成長(%):-13.2人均GDP(美元):53,604

■香港出口成長(%):+0.80人均GDP(美元):42,437

■日本出口成長(%):-7.81人均GDP(美元):33,223

■韓國出口成長(%):-5.12人均GDP(美元):28,338

註:人均GDP為2015年預估值,出口成長率計算時間為2015年1月到6月資料來源: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IMF

整理:林俊劭

【延伸閱讀】台灣6成出口,陷入慘烈「紅色競爭」——台灣出口產業占比與中國扶持重點

■電子產品:31.9%目標幹掉台積電、聯發科未來5年預計投入1,500億元打造 清華紫光集團

■石油化學產品:6.9%催生中國版台塑5年內產能提升到億噸級,自給率要超過8成

■機械品:6.7%打造中國工業4.05年內國際化指數要從7.62%提升到50%

■精密儀器、鐘表、樂器:6.7%

■資通信產品:4.2%

■車輛、航空與船舶相關運輸設備:3.7%

■電機產品:3.2%

■基本金屬與製品:9.2%

■塑膠橡膠與製品:7.7%

■礦產品:6.5%

■紡織品:3.7%

■其他:9.6%

資料來源: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財政部統計處、中國國務院網站

整理:林俊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71

巴西經濟衰退:難逃大宗商品與經濟共榮共損怪圈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79843.html

巴西經濟衰退:難逃大宗商品與經濟共榮共損怪圈

第一財經日報 閻彥 2015-09-01 06:00:00

作為拉美最大的經濟體,巴西正陷入又一波經濟衰退。8月28日巴西統計局官方數據顯示,巴西今年二季度GDP環比萎縮1.9%,創下逾6年來最嚴重下滑。

作為拉美最大的經濟體,巴西正陷入又一波經濟衰退。

8月28日巴西統計局官方數據顯示,巴西今年二季度GDP環比萎縮1.9%,創下逾6年來最嚴重下滑。一季度巴西GDP環比增速已從-0.2%向下修正至-0.7%,而連續兩季負增長,已符合經濟學上的衰退定義。

巴西貨幣雷亞爾今年以來已經貶值了25%,基準股指從今年5月5日的高點已經下滑了18%。經濟衰退,總統羅塞夫的日子也不好過。自2014年以來,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的腐敗案就鬧得沸沸揚揚。今年2月,公司總裁及高管層更是在重壓之下宣布集體辭職。而羅塞夫本人就曾在2003~2010年期間擔任Petrobras的董事長,這給外界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伴隨著對腐敗的不滿和經濟衰退的切膚之痛,數月來巴西多地已爆發多起要求彈劾羅塞夫的示威遊行。目前,這位女總統的民調支持率僅剩下8%,成了自上世紀80年代巴西結束軍人獨裁統治時代以來最不受民眾歡迎的總統。

巴西經濟衰退意料之中

“事實上,巴西經濟不景氣已經很多年了。短期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資源、能源價格大幅下挫,還有農產品價格的下挫,這對資源依賴型國家都是致命打擊。”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2000年左右,得益於中國工業化的蓬勃需求,鐵礦石、大豆等大宗商品的超級周期曾為巴西經濟註入長達10多年的強心針。如今,中國經濟走入“新常態”,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的巴西尚未完全適應。

截至28日收盤,DCE鐵礦期貨價格從2014年最高價912人民幣元/噸跌至382人民幣元/噸;CBOT大豆期貨價格從2014年最高價1536美分/蒲式耳跌至885美分/蒲式耳;ICE咖啡期貨從2014年最高價225.5美分/磅跌至124.05美分/磅;ICE糖期貨從2014年最高價18.81美分/磅跌至10.93美分/磅。這些商品或多或少支撐著巴西的出口。

天輪投資研究院研究員臧正對本報記者表示:“產業周期與美元周期的疊加影響導致了本輪大宗商品價格的集體下挫。目前,世界宏觀經濟不確定性依然很強,以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仍然在艱難尋底。”

“作為拉美典型的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巴西經濟的衰退在我的意料之中。”張建平表示,“多年來,巴西經濟並沒有完全擺脫對資源、能源和大宗農產品的依賴。巴西自身在高新技術、高附加值的制造業方面,新的增長點挖掘不夠。”

商品出口行情的繁榮與蕭條幾乎貫穿了巴西的經濟發展。自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抵達巴西起,甘蔗、黃金、咖啡、石油、鐵礦石、大豆、牛肉等大宗商品都曾輪番驅動這一“未來之國”出口增長,至今巴西似乎仍未走出經濟與商品共榮共損的怪圈。

大宗商品牛市掩蓋結構性問題

大宗商品牛市帶來的“麻痹效果”遠不止於此。由於大量商品出口帶來的貨幣升值壓力,從2010~2012年,雷亞爾的升值幅度接近40%。從2003~2011年,巴西的進口滲透率(國內消費品中進口產品占比)從大約10%提高到了20%。2001~2011年的經濟繁榮也消磨了巴西進行結構性投資和改革的動力,包括對基礎設施、研發、教育的增加投資,以及稅收和養老金系統的改革。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4年巴西全國硬化的路面比例僅有13%。對於大約60%的貨運和45%的客運都需要通過國家高速公路網絡進行運輸的巴西而言,塞車擁堵時有發生,這不僅嚴重降低了該國的物流效率,商品的交貨時間乃至交貨質量往往也難以得到保障。

在經濟向好的時候,與勞動生產率不匹配的收入增長也助長了巴西勞動力市場的泡沫。2006年巴西工人的平均收入幾乎與墨西哥相同,但是到了2012年第二季度,巴西的勞動力成本已經超過墨西哥80%。再加上巴西對人力資本投入的缺乏,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缺失。

盡管身為“金磚國家”之一,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指數中,巴西的全球排名僅為第120名。巴西最受詬病的一點就是複雜的稅收制度。在這個號稱“萬萬稅”的國家,名目繁多的稅收增加了內外資企業的經營難度和成本,成為各類企業的負擔。

深藏的結構性問題加之大宗商品價格走低、美聯儲加息預期等短期因素,即便羅塞夫政府從2014年12月起就開始采取財政與貨幣雙緊縮的政策,甚至巴西央行年內連續6次加息,將基準利率調升至14.25%,也未能挽留一瀉千里的匯率和通脹水平。據官方預測,巴西2015年全年通脹率為8.26%,而私營部門的預估則高達9.25%,創11年新高。

消費預期驟降殃及各行各業

目前,巴西經濟的衰退已經影響到了各行各業,許多外資企業已在另謀出路。長期在巴西經營物流業的CIL物流公司CEO方明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整個亞馬遜州瑪瑙斯自由區里的500強知名品牌企業中,工廠規模和產量都急劇萎縮。比如飛利浦、三星、雅馬哈、本田,傳統的奢侈品、耐用消費品的生產企業,都大面積關停。亞馬遜州以及瑪瑙斯政府都開始積極轉型,比如確定將LED和太陽能產品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民眾對經濟的悲觀預期也抑制了消費的需求。“巴西社會根據美元收入劃分為A、B、C、D四大階層。”方明表示,“恰恰是C階層向B階層的進化,才會產生大量耐用商品的消費,比如購房、裝潢、電器的升級換代、汽車的購買等。”而今,這一階層的流動正因為經濟衰退產生停滯,甚至倒退,整體消費意願急劇下降。

在方明看來,這一點在汽車業表現得尤為明顯。“在巴西,汽車的產量和銷量連續3年基本以每年20%的速度遞減。當地經營多年的菲亞特、通用、大眾,都采取了員工放假、裁員等措施,因為整體消費是靠信貸來進行支持的,整個信貸規模收縮,加之對未來預期的悲觀,消費能力就會下降。”方明表示。

奇瑞巴西公司銷售總經理盧建康也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證實:“確實,2015年1~7月,巴西整個汽車市場銷量相比去年同期下滑20%,大部分汽車企業都處於消耗往年過量庫存或者半停工的狀態。”

正視巴西經濟的周期性波動

不過,巴西經濟是否真的從此“萬劫不複”?在巴西市場深耕的中國企業家看來,巴西經濟的衰退只是正常的周期性波動。

盧建康向本報記者指出:“經濟波動在巴西是很正常的,汽車行業的波動也是。甚至可以說巴西汽車行業的波動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基本是虧幾年,盈3年。”不過,“就整個汽車市場的基本面而言,我們認為依然存在巨大的市場潛力,只是近兩年的經濟波動導致了比較差的狀況而已。”

方明也對巴西經濟的未來表達了正面的預期。“我覺得1~2年內,巴西將經歷一個漫長的經濟恢複過程,需要提振出口,重鑄國內消費信心,這要看當地政府有沒有能力進行協調,采取措施促進經濟發展。但巴西畢竟是一個資源大國,人口眾多,所以自給自足也好,民眾自發的剛性需求也好,相比於其他國家,巴西的資源結構仍然具有優勢。”

在方明看來,巴西經濟的周期性波動實屬正常,或許現在的經濟波谷正是中企進入的時機。“巴西經濟數年一個周期,從波峰到波谷震蕩的頻率比較頻繁。所以這樣的波動更能提高巴西抵禦外圍經濟影響的手段。”方明說道,“最近2~3年,可以明顯感到除了大型國企,中企的進入速度明顯放緩。但在當前的低谷時期,結合匯率、巴西當地企業的生存狀況、資金情況來看,對於中企反倒是比較好的漸進時機。”

中國(巴西)投資開發貿易中心投資部經理盧山鳴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從投資角度看,相信中國資本的流入不會減少反而會增長。一是巴西正借此衰退謀求調整經濟結構,需要資本支持;二是巴西國內求合作的力度在加大,中國與巴西在基礎設施等大型項目(如奧運建設、兩洋鐵路等)的合作正在進一步深化,會加速項目推進進程。”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737

經濟衰退撞上油價暴跌 委內瑞拉出售黃金儲備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7013.html

經濟衰退撞上油價暴跌 委內瑞拉出售黃金儲備

一財網 吳茜 2015-11-04 09:59:00

飽受經濟問題困擾的委內瑞拉為了償還外債並維持國內開支,已經開始出售黃金儲備。

截至今年5月底,委內瑞拉的外匯儲備跌至12年低點——152億美元,其中包括118億黃金儲備。與去年同期相比,黃金儲備總額已下降28%,但金價僅下跌12%。該數據說明,委內瑞拉政府正在通過出售黃金儲備以應對經濟衰退、通貨膨脹和油價的大幅下跌。

在當前金價走低的情況下,出售黃金並不是最好的時機,然而委內瑞拉政府沒有其他的辦法。凱投宏觀新興市場部的經濟學家Edwards Glossop表示:“必須出售部分黃金儲備才能償付債務,現金儲備幾乎為0。”

巴克萊經濟學家Alejandro Arreaza稱,這一數據證實了之前的猜測,即到三季度末,委內瑞拉總資產只有420億美元了,其中只有150億是流動資產。“到明年年底,流動資產會進一步下降到80億美元。”然而,該國及其國有石油公司共有120億美元的債務將於明年到期。

Edward Glossop稱,今年以來委內瑞拉的GDP已經收縮率10%,經濟危機根源在於多年來政府在宏觀經濟上管理不善。同時,國際油價的暴跌令這個原油占出口總額95%以上的國家雪上加霜。今年以來,WTI原油價格已跌逾16%。

委內瑞拉央行新聞辦公室拒絕就黃金儲備下降一事作出評論。

編輯:於艦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002

PRADA重跌 全球精品業寒冬來了 中國市場衰退、美國電商崛起……種種利空襲擊

2015-12-18  TWM

全球精品業爆發危機!中國對奢侈品的消費力衰退,衝擊各大知名品牌,在香港上市的普拉達,股價就從高點跌掉七成;即使是經濟復甦趨勢最穩健的美國,精品業也同樣難逃股價跳水、業績暴跌的命運。

二○一五年是精品品牌的災難年,營收集體下滑、盈餘巨幅下挫。低價速銷的連鎖通路席捲全球,加上中國奢侈品市場的衰退、新興市場匯率貶值,又遇到電商崛起、傳統零售通路遭到死亡交叉。一向光鮮亮麗的精品品牌手忙腳亂,連忙使出重整策略,因應前所未見的困局。

就在距離耶誕節不到十天的十二月十五日,在香港上市的普拉達(PRADA)公布今年的第三季業績,八月至十月的營業額,竟只有四六五○萬歐元(約新台幣十 六.八億元),比去年同期七四五○萬歐元,大跌三八%;以致股價暴跌七%,以每股二十四.七五港幣收盤,創下普拉達在香港股票上市以來的最低價。

肇因一:中國購買力大減

各品牌啟動關店、整併計畫普拉達在法說會上表示,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市場衰退,是業績下滑的主因;公司整體業績(經匯率調整後)下滑一○%,但是中國市場出現二六%的巨幅衰退。中國市場的衰退,有部分原因是中國消費者拉高海外購買的比重。

普拉達是熱烈擁抱中國市場的奢侈品牌之一,一一年六月,在香港以每股三十九.五港幣新股上市,公司執行長伯特利(Patrizio Bertelli)對記者說:「主要市場在哪裡,我們的股票就在哪裡上市。」一年後,普拉達的股價突破八十港幣新高,從此股價卻向東南角四十五度下滑,至 今走了三年的空頭。若從高點計算,普拉達跌幅已近七成。

根據德意志銀行統計,普拉達對中國的依存度有三二%,排名只是中段班; SWATCH(包括歐米茄Omega手錶) 對中國的依賴度高達五成;其他如旗下擁有卡地亞、江詩丹頓、沛納海等品牌的里奇蒙(Richemont)集團,有高達四一%的營收來自中國;義大利的 Ferragamo、古馳(Gucci)、法國的愛馬仕(Hermès)、英國的博柏利(BURBERRY),對中國的依賴度都在三成以上。

如果普拉達第三季業績衰退三八%,其他品牌將如何是好?

中國市場或中國消費者,對於奢侈品消費力的衰退,恐怕是所有品牌最大的憂慮。整體來說,中國消費者是全球奢侈品消費的最大戶;今年估計有三一%的奢侈品賣給了中國人,美國人占二四%,而歐洲消費者僅有一八%。當年席捲全球瘋狂消費的日本消費者,早就跌到一○%以下了。

金融海嘯後,中國成為奢侈品牌成長最重要的動力。波士頓顧問公司統計顯示,○八年到一一年,亞洲的奢侈品牌店面增加了四二%,絕大多數在中國;同期美國的奢侈品店面才增加五%。到了今年年中,古馳在中國有七十家店,路易威登(LV)則有五十家。

但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的購買力已盛極而衰了。根據顧問公司貝恩(Bain & Co.)的報告,一四年,中國境內奢侈品銷售金額為一五○億歐元(約新台幣五千四百億元),與一三年相較衰退二%,首度出現衰退。

中國奢侈品市場雖然衰退二%,但愛馬仕手錶業績卻重挫一一%;古馳拚命開店,在中國業績卻重挫七.九%。人民幣在八月貶值,讓亟待整頓中國業務的奢侈品總部下定決心,展開關店、整併的計畫。

部分品牌業者悄悄降價,高達五折的「存貨出清」方案,嚇壞的股市分析師,天天都有「某某品牌業績大跌八成」的傳言。由於精品業績透明度低,加重投資者的恐慌。

肇因二:美國百貨衰退

電商崛起 實體通路業績跌更令人驚訝的是,即使在經濟復甦趨勢最穩健的美國,也有一堆驚悚故事,主導美國消費長達半世紀的大型購物中心,可能就此步入衰亡。

美國最大的百貨公司梅西(Macy's)股價,從年中每股七十三美元的高點,崩跌到耶誕節前已腰斬至三十四美元;著重中高檔品牌的諾斯頓(Nordstrom Inc.),雖然全力發展全球線上電商,股價仍然從八十三美元,跌到剩下五十美元。

兩家超級百貨連鎖店是美國購物中心的象徵,更是網路電商興起、實體通路「死亡交叉」的頭號受害者。

幾乎所有購物中心都「必載」的美國精品龍頭品牌蔻馳(COACH),也受到衝擊。蔻馳今年上半年的北美營業額,出現二四%的巨幅衰退;過去三年,股價跌掉三分之一,已跌到金融海嘯前的水準。

蔻馳執行長路爾斯(Victor Luis)被迫祭出重整計畫,將全美三五○家獨立店面關掉七十家,減少低價折扣的商品,旗艦店重新裝潢,重建高檔精品的形象,同時將資源投入電商。

美國零售市場的前景令人摸不著頭緒,特別是從梅西、蔻馳,以及近年強勢崛起的邁克高仕(MICHAEL KORS) 等企業的表現,充滿了令人意外的訊息。梅西百貨在金融海嘯時期,股價一度剩下五美元,但穩健地走了七年的多頭,股價一度衝抵七十美元,卻從今年年中至今暴 跌五成。

邁克高仕從○六年開始以獨立品牌快速展店,成為年輕時尚女性的新寵;但是過去一年半,股價也跌掉五成多,顯然投資人對於後續業績展望存有高度疑慮。

產業前景看衰?

烈酒、太陽眼鏡仍是亮點

不過,離開了服飾、手錶等重災區,奢侈品市場還是有亮點。全球最大的精品集團LVMH,今年第三季的營收就出現一六%的成長,公司財務長說:「受惠於歐元貶值,以及酒品市場的高速成長,填補了精品服飾的衰退。

LVMH除了擁有路易威登、迪奧(Dior)等品牌,還是全球最大香檳供應者,幾乎獨占全球銷量最大的香檳品牌,外加軒尼詩等烈酒。香檳與烈酒市場近年大好,今年第三季LVMH共銷售了新台幣四三○億元的酒品,年增率高達二六%。

另一個亮點在太陽眼鏡。全球的精品眼鏡掌握在一家義大利公司手中,總部位於米蘭的羅薩奧蒂卡(Luxottica),是雷朋(Ray-Ban)太陽眼鏡的 母公司。奢侈品眼鏡近年持續維持一○%以上的年成長率;一二年,市場規模突破一百億美元,其中超過七成,都被這家義大利公司掌控。我們看到的大多數精品品 牌擺設的太陽眼鏡,不論香奈兒、普拉達,或亞曼尼,都出自羅薩奧蒂卡。

羅薩奧蒂卡在米蘭交易所上市,近三年股價漲了逾五成,本益比高達三十六倍,總市值緊追在LVMH、里奇蒙兩大龍頭之後,堪稱今年最亮眼的精品企業。

普拉達因為中國市場的衰退,股價暴跌七成;梅西百貨遭到電商襲擊,帶著蔻馳一起跳水。奢侈品公司在一五年經歷了一場利空襲擊,年底的耶誕狂歡,淪為鬼影幢幢的悲歌。明年到底是利空出盡的否極泰來,還是繼續沉淪?誰也不敢預測。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撰文 / 乾隆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37

海運衰退,大房、二房挾近半股權布局空運 長榮接班戲可能結局:兄弟共治

2016-02-01  TCW

隨著航運巨人張榮發辭世,未來的接班團隊將如何帶領長榮集團,是集團超過二十六萬名股東最關心的議題。

從股權結構、兄弟分工,以及產業趨勢來看,未來最有可能的模式是兄弟共治,藉由航運業具備明日之星的架式,重壓航運、航太,一起帶領長榮集團邁向另一個高峰。

多年來,家族裡大房、二房在集團內的權力分布向為外界關心話題,而大房的三個兒子因為個別原因,久未在集團內擔任重要角色,反而是外界認為張榮發最疼愛的么子張國煒,目前擔任長榮航空董事長,近年在集團扶搖直上,於二○一四年九月接任長榮集團副總裁,被外界認為是未來集團接班人。

儘管張榮發遺囑尚未公布,「但誰能主導上市企業,都是從股權結構來論實力,」一名長榮的老臣分析,從股權結構來看,張家大房已經坐上長榮集團共主的大位。

大房動作:長子回歸集團凸顯有意繼承父業,鞏固海運王位依據年報,張榮發生前就已將持股陸續轉移到兒女名下。長榮海運方面,張榮發名下持股剩下六%,另外擔任巴拿馬商長榮國際有限公司代表人,持股比率一〇.六二%,英屬維京群島商友華國際投資公司持股四.二四%,代表人為二房獨子張國烽,而大房派系總持股則超過二八%,兩房持股比率相差懸殊。

海運為長榮集團的根基,大房子女握有海運主導權並不讓人意外,在張榮發重病後,據了解(側訪得知),長子張國華回歸集團內部,也凸顯張家後代承繼父業,保持海運霸主的企圖心。

而長榮航空近年辦理現金增資,資本額已提高至三百八十五億八千九百萬元,超過海運的三百五十一億二千四百萬元,成為長榮集團旗下資本額最大的公司;加上這些年一路追趕,去年營收、獲利都已超過海運,也展露了張國偉的雄心和治理能力。

根據一位老臣分析,張榮發向來親力親為,張國煒相對願意遵循父親意志,在集團事業進行布局,才會得到父親歡心,取得航空董事長一職。到了張榮發晚年,身體比較不佳的情況下,張國煒終於有展現自我的舞台,「找金城武代言,在以前的長榮根本是不可能的事,」這種相對大膽開放的行事手法,被外界解讀為張國煒走出父親框架所展現的自我風格。

在張國煒的帶領下,長榮航空近年表現亮眼,不僅讓長榮航太轉型成為亞洲最賺錢的飛機維修公司,任內長榮航空加入星空聯盟(Star Alliance),成為全球航空界最大聯盟的一員,朝國際級航空公司邁開腳步。

外界認為,如果陸客中轉能有所突破,長榮航空將成為長榮集團最具經營潛力的一家公司,這也為張國煒在集團內的分量加分不少。

不過,從股權結構來看,目前長榮航空的最大股東是長榮海運,持股比率達一六.三一%,另一大股東為長榮國際(業務涵括旅館業、廣告業、印刷業、船務代理業及管理諮詢顧問業),持股達一二.一七%。

張榮發透過旗下公司交叉持股,確保家族成員主導權,但是也讓兩大板塊所屬的界線無法分得很清楚。攤開長榮海運的年報,張榮發名下持股剩下六%,大房子女合計握有二八.四七%的持股,二房則透過英屬維京群島商友華國際投資公司,持有四.二四%持股,大房在海運這塊的實質主導權已經確立。

而長榮國際公司方面,主要股東也以大房子媳為主,持股比率超過五成,因此長榮國際公司實際也由大房所掌控,間接也掌控其對長榮航空股權。

由此判斷,大房子女在長榮航空的持股比率,至少達三三.二一%,二房持股僅一 一.四五%,張榮發個人持股為二.九二%。也就是說,海運、航運的最大掌控權目前是落在大房子女的手上。

就現有情勢看,未來張榮發子女勢必得大家坐下來談集團的重心該往哪裡去,而張國煒負責的航空這一塊市場,也必然是討論重心。目前為搶攻航太商機,長榮集團除長榮航空外,也積極布局航太事業,包括負責飛機修護的子公司長榮航太,另成立長榮航宇精密,負責航太製造,現已進入量產階段。

二房回應:有人做主比較重要

公開對兄長喊話,有助協力接棒

經濟部官員指出,過去長榮航太與波音簽約,執行波音74——400LCF(波音夢想運輸者)計畫,專營客機改裝貨機業務,不僅成為波音全球唯一供應商,也打響了長榮航太在國際上的名號。

另外,在「國機國造」政策支持下,未來十年台灣航太產業的整體商機上看兩千億元,相較於進入寒冬的海運業,大房子女不會不了解空運比海運更有獲利空間,在握有長榮航大部分持股下,雖然目前是由弟弟張國煒在經營,未來仍有可能是兄弟共治,或是其他的選項,類似大房子女共同治理海運,航運繼續交給張國煒負責,或是大房基於股權上的優勢,在航空這塊也將參與經營,都是可能的發展。

面對接班問題,張國煒在二〇一三年剛接下長榮航董座,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聽到本刊記者問他「二代接班」問題,他這樣認真回答:「我沒有接班呀,我是被人請(台語:聘雇)的而已……我整天都在做事情,這叫打工,這叫上班,不叫接班。」

張國烽對大房一向尊敬,言必稱大媽、哥哥,近年接受媒體專訪,也曾表明對海運事業沒興趣,「我不在意接不接班,有人做主比較重要,若有人有興趣、又有能力run(營運),也是很好的事情。」被外界視為是公開向兄長喊話,應該有助於未來兄弟協力接下棒子。

從長榮海運、長榮航空的前十大股東來觀察,張家在海運的持股比率超過四九%,在長榮航的持股比率也達四七%。

法人認為,即使創辦人張榮發辭世,在長榮集團股權結構單純、股權又很集中的情況之下,經營權仍將握在張家人的手上。

「長榮集團以縝密的制度見長,可補人治之不足,」前交通部航政司司長朱永荃說,長榮集團的文官制度有其章法,成為長榮集團「守成無虞」的關鍵。

至於,誰會是長榮集團未來的接班人,是兄弟共治,還是張國華三兄弟、張國煒各自管理一塊版圖,都將是後張榮發時代小股東最關心的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